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大学衍义补 提要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a 页 WYG0712-000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     子部一
 大学衍义补      儒家类
  提要
    (臣/)等谨案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明邱浚
    撰浚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浚以宋真德秀大学衍
    义止于格致诚正修齐而阙治国平天下之
    事焉虽所著读书一记采录史事称为此书
    之下编然多录名臣事迹无与政典又草创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b 页 WYG0712-0001b.png
    未完乃采经传子史辑成是书附以己见分
    为十有二目于孝宗初奏上之有诏嘉奖命
    录副本付书坊刋行浚又自言衍义补所载
    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下内阁议行帝
    亦报可至神宗复合梓行亲为制序盖皆甚
    重其书也然浚闻见虽富议论乃不能甚醇
    故王鏊震泽纪闻称其学该洽尤熟于国家
    掌故议论高奇务于矫俗能以辨博济其说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a 页 WYG0712-0002a.png
    如讥范仲淹多事秦桧有再造功评骘皆乖
    正理又力主举行海运平时屡以为言此书
    更力申其说所列从前海运抵京之数谓省
    内河挽运之资即可抵洋面漂亡之粟似乎
    言之成理然一舟覆没舟人不下百馀粮可
    抵以转输之费人命以何为抵乎其后万恭
    著议谓为有大害而无微利至以好事斥之
    非苛论也又明之中叶正阉竖恣肆之时浚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b 页 WYG0712-0002b.png
    既欲陈诲纳忠则此条尤属书中要旨乃独
    无一语及宦寺张志淳南园漫录诋其有所
    避而不书殆亦深窥其隐以视真氏原书殊
    未免瑕瑜互见然治平之道其理虽具于修
    齐其事则各有制置此犹土可生禾禾可生
    榖榖可为米米可为饭本属相因然土不耕
    则禾不长禾不穫则榖不登榖不舂则米不
    成米不炊则饭不熟不能递溯其本谓土可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a 页 WYG0712-0002c.png
    为饭也真氏原本实属阙遗浚博综旁搜以
    补所未备兼资体用实足以羽翼而行且浚
    学本淹通又习知旧典故所条列原原本本
    贯串古今亦复具有根柢其人虽不足重其
    书要不为无用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
    上
       总纂官(臣/)纪昀(臣/)陆锡熊(臣/)孙士毅
          总 校 官(臣/)陆 费 墀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a 页 WYG0712-0003a.png
大学衍义补原序
朕惟帝王之学有体有用自仲尼作大学一经曾子分
释其义以为十傅其纲明德新民止至善其目格致诚
正修齐治平阐尧舜禹汤文武之正傅立万世帝王天
德王道之标准宋儒真德秀因为大学衍义掇取经传
子史之言以实之顾所衍者止于格致诚正修齐而治
平犹阙逮我孝宗敬皇帝时大学士丘浚乃继续引伸
广取未备为大学衍义补揭治国平天下新民之要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b 页 WYG0712-0003b.png
收明德之功采古今嘉言善行之遗以发经傅之指而
后体用具备成真氏之完书为孔曾之羽异有功于大
学不浅是以孝庙嘉其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补政治
特命刋而播之朕践祚以来稽古正学经史诸书博涉
殆遍因念真氏衍义我圣祖大书于庑壁累朝列圣置
之经筵肃宗听讲之馀赋翊学诗以纪之朕爰命儒臣
日以进讲更数寒暑至于终篇然欲因体究用而此书
尤补衍义之阙朕将䌷绎玩味见诸施行上溯祖宗圣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a 页 WYG0712-0003c.png
学之渊源且欲俾天下家喻户晓用臻治平昭示朕明
德新民图治之意爰命重梓以广其傅而为之叙如此
云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御制
臣惟大学一书儒者全体大用之学也原于一人之心
该夫万事之理而关系乎亿兆人民之生其本在乎身
也其则在乎家也其功用极于天下之大也圣人立之
以为教人君本之以为治士子业之以为学而用以辅
君是盖六经之总要万世之大典二帝三王以来傅心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b 页 WYG0712-0003d.png
经世之遗法也孔子承帝王之傅以开百世儒教之宗
其所以立教垂世之道为文二百有五言凡夫上下古
今百千万年所以为学为教为治之道皆不外乎是曾
子亲受其教既总述其言又分释其义以为大学一篇
汉儒杂之礼记中至宋河南程颢兄弟始表章之新安
朱熹为之章句或问建安真德秀又剟取经传子史之
言以填实之各因其言以推广其义名曰大学衍义献
之时君以端出治之本以立为治之则将以垂之后世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6a 页 WYG0712-0004a.png
以为君天下者之律令格式也然其所衍者止于格物
致知诚意正心脩身齐家盖即人君所切近者而言欲
其举此而措之于国天下耳臣窃以谓儒者之学有体
有用体虽本乎一理用则散于万事要必析之极其精
而不乱然后合之尽其大而无馀是以大学之教既举
其纲领之大复列其条目之详而其条目之中又各有
条理节目者焉其序不可乱其功不可阙阙其一功则
少其一事欠其一节而不足以成其用之大而体之为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6b 页 WYG0712-0004b.png
体亦有所不全矣然用之所以为大者非合众小又岂
能以成之哉是知大也者小之积也譬则网焉网固不
止乎一目然一目或解则网有不张譬则室焉室固不
止乎一榱然一榱或亏则室有不具此臣所以不揆愚
陋窃仿真氏所衍之义而于齐家之下又补以治国平
天下之要也其为目凡十有二曰正朝廷(其目/六)曰正百
(其目十/有一)曰固邦本(其目十/有一)曰制国用(其目十/有一)曰明礼
(其目/六)曰秩祭祀(其目/七)曰崇教化(其目十/有一)曰备规制(其/目)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7a 页 WYG0712-0004c.png
(十有/六)曰慎刑宪(其目十/有四)曰严武备(其目十/有六)曰驭夷狄(其/目)
(九/)曰成功化(其目/一)先其本而后末繇乎内以及外而终
归于圣神功化之极所以兼本末合内外以成夫全体
大用之极功也真氏前书本之身家以达之天下臣为
此编则又将以致夫治平之效以收夫格致诚正修齐
之功因其所馀而推广之补其略以成其全故题其书
曰大学衍义补云非敢并驾先贤以犯不韪之罪也臣
尝读真氏之序有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7b 页 WYG0712-0004d.png
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而继之以为人君而不知大学
无以尽正君之法是盖就其本体而言尔若即其功用
而究竟之君臣所当知者则固有在也粤自古昔圣贤
为学之道帝王为治之序皆必先知而后行知之必明
其义行之必举其要是以欲行其要者必先知其义苟
不知其义之所在安能得其要而行之哉故臣之此编
始而学之则为格物致知之方终而行之则为治国平
天下之要宫阙高深不出殿廷而得以知夫邑里边鄙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8a 页 WYG0712-0005a.png
之情状草泽幽遐不履城闉而得以知夫朝廷官府之
政务非独举其要资出治者以御世抚民之具亦所以
明其义广正君者以辅世泽民之术譬之医书其前编
则黄帝之素问越人之难经后编则张仲景金匮之论
孙思邈千金之方一方可以疗一證随其方以己其疾
惟所用之何如也前书主于理而此则主乎事真氏所
述者虽皆前言往事而实专主于启发当代之君亦犹
孔孟告鲁卫齐梁之君而因以垂后世之训臣之此编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8b 页 WYG0712-0005b.png
较之前书文虽不类意则贯通第文兼雅俗事杂儒吏
其意盖主于众人易晓而今日可行所引之事类多重
复所修之辞不能雅驯弗暇计也臣远方下士叨官禁
近当先皇帝在御之日开经筵即缀班行之末亲睹儒
臣以真氏之书进讲陛下毓德青宫又见宫臣之执经
者日以是书进焉臣于是时盖已有志于是既而出教
大学暇日因采六经诸史百氏之阙也缮写适完而陛
下嗣登大宝盖若有待言者臣学不足以适用文不足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9a 页 WYG0712-0005c.png
以达意偶因所见而妄有所陈区区一得之愚固无足
取而惓惓一念之忠傥为圣明所不弃焉未必无少补
于初政之万一臣浚谨序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0a 页 WYG0712-0006a.png
进大学衍义补表
国子监掌监事礼部右侍郎臣丘浚诚惶诚惧稽首顿
首上言伏以持世立教在六经而撮其要于大学明德
新民有八目而收其功于治平举德义而措之于事为
酌古道而施之于今政衍先儒之馀义补圣治之极功
惟知罄献芹之诚罔暇顾续貂之诮原夫一经十传乃
圣人全体大用之书分为三纲八条实学者修己治人
之要章句既有以大明圣蕴衍义又所以上格君心书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0b 页 WYG0712-0006b.png
虽成于前朝道则行于今代惟太祖之建极尝大书于
殿壁之间暨列圣之绍基屡听讲于经筵之上既已致
夫雍熙太和之治一皆本乎躬行心得之馀善推所为
者固无俟乎尽言欲全其功者亦须补其阙略窃观衍
义之四要尚遗治平之二条虽曰举而措之为无难不
若成而全之为尽善况有其体则有其用既成乎已当
成乎人理固无一之可遗功岂有一之可阙善法不能
以徒举本末则贵乎兼该每当翻阅之时辄起编劘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1a 页 WYG0712-0006c.png
念顾一人之见闻有限而天下之事体多端居一室而
料度乎四方据己私而折衷乎众务亦固知其不可犹
强为其所难是盖一念区区报国之忠抑亦平生孜孜
为学之志是以顿忘下贱僣效前脩岂不知妄儗非伦
窃亦欲薄陈所见念惟天下之大其本在于一身人心
之微其用散于万事一物有一物之用一方之宜所以
化之者固本于身所以处之者各有其道事皆有理必
事事皆得其宜人各有心须人人不拂所欲伊欲处之适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1b 页 WYG0712-0006d.png
当其可必先讲之务尽其详考古以證今随时而应用
积小以成其大补偏以足其全钜细精粗而曲折周详
前后左右而均齐方正于以衍治国平均天下之义用
以收格致诚正脩齐之功举本末而有始有终合内外
而无馀无欠期必底于圣神功化之极庶以见夫大学
体用之全体例悉准于前书楷范用垂于后学稽圣经
订贤传剟取无遗纪善行述嘉言蒐求罔弃附以管中
之所见觊于日下之可行俯竭涓尘之微仰裨海岳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2a 页 WYG0712-0007a.png
大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睿智有临刚明不惑学古训而
获大道慎俭德以怀永图蚤毓德于青宫服膺大训时
潜心于黄卷玩味圣经开导尽忠益之言体验极扩充之
力每躬行而实践恒日就以月将仁孝之德孚于宫闱
元良之声播于函夏一旦承天而践阼万邦仰德以归
心大志夙成适符汉宣登极之岁小毖求助肇周成访
落之心首深究于大猷亟恢弘于至治凡新政之大有
建置皆旧学之素所讲明广充格致诚正之功用臻脩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2b 页 WYG0712-0007b.png
齐治平之效太平之治端可计日而待也臣浚下愚陋
质荒陬孤生生世无寸长颇留心于扶世读书有一得
辄妄意以著书固非虞卿之穷愁亦匪真氏之去位猥
以官居三品惭厚禄以何裨年近七旬惜馀龄之无几
一年仕宦不出国门六转官阶皆司文墨莫试涖政临
民之技徒怀爱君忧国之心竭平生之精力始克成编
恐无用之陈言终将覆瓿幸际朝廷更化中外肃清总
揽权纲一新政务傥得彻九重之听取以备乙夜之观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3a 页 WYG0712-0007c.png
采于十百之中用其二三之策未必无补于当世亦或
有取于后人民物于是乎一新世道兹焉乎复古好所
好恶所恶一人永子育乎兆民贤其贤亲其亲四海咸
尊戴于万世臣干冒天威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臣所撰
到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补前书一卷并目录三卷
共成四十帙谨奉表随进以闻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
十八日国子监掌监事礼部右侍郎臣丘浚谨上表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4a 页 WYG0712-0008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太学衍义补卷首
              明 丘浚 撰
 诚意正心之要
  审几微(补/)
    臣按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于诚意正心之要立
    为二目曰崇敬畏曰戒逸欲其于诚意正心之事
    盖云备矣然臣读朱熹诚意章解窃有见于审几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4b 页 WYG0712-0008b.png
    之一言盖天下之理二善与恶而已矣善者天
    理之本然恶者人欲之邪秽所谓崇敬畏者存
    天理之谓也戒逸欲者遏人欲之谓也然用功
    于事为之著不若审察于几微之初尤易为力
    焉臣不揆愚陋窃原朱氏之意补审几微一节
    于二目之后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一得之愚
    或有可取谨剟诸书之言有及于几微者于左
  谨理欲之初分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5a 页 WYG0712-0008c.png
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
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(谦读/为慊)
 朱熹曰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辞自欺
 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谦快也
 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
 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
 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
 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5b 页 WYG0712-0008d.png
 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
 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
  臣按诚意一章乃大学一书自修之首而慎独一
  言又诚意一章用功之始章句谓谨之于此以审
  其几所谓此者指独而言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己
  所独知之地也盖以学者用功于致知之际则固
  己知其心之所发有善有恶矣亦固己知其善之
  当为而恶之当去矣然其一念始发于心须臾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6a 页 WYG0712-0009a.png
  顷端绪之初有实焉有不实焉盖有他人所不及
  知而己所独知者是则所谓独也是乃人心念虑
  初萌动之端善恶诚伪所由分之始甚细微而幽
  隐也学者必审察于斯以实为善而去恶譬如人
  之行路于其分岐之处举足不差自此而行必由
  乎正道否则差毫釐而缪千里矣大学释诚意指
  出慎独一言示万世学者以诚意之方章句论慎
  独指出几之一言示万世学者以慎独之要人能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6b 页 WYG0712-0009b.png
  于此几微之初致审察之力体认真的发端不差
  则大学一书所谓八条目者皆将为己有矣不然
  头绪茫茫竟无下手之处各随所至而用功待其
  既著而致力则亦泛而不切劳而少效矣臣谨补
  入审几微一节以为九重献伏惟宫闱深邃之中
  心气清明之际澄神定虑反已静观察天理人欲
  之分致扩充遏绝之力则敬畏于是乎崇逸欲于
  是乎戒由是以制事由是以用人由是以临民尧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7a 页 WYG0712-0009c.png
  舜之君复见于今泰和之治不在于古矣臣不胜
  惓惓
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
 朱熹曰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
 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
 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
 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潜滋暗长于隐微
 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7b 页 WYG0712-0009d.png
  臣按大学中庸二书皆以慎独为言朱氏章句于
  大学慎独曰审其几中庸慎独曰几则已动先儒
  谓一几字是吃𦂳为人处也夫所谓独者岂出于
  隐微之外哉隐微是人之所不睹不闻而我所独
  睹独闻之处也向也戒惧乎己之所不睹不闻是
  时犹未有其几也虽有其几未动也今则人虽不
  睹不闻而己则有所睹有所闻矣己所独睹独闻
  者岂非其几乎几己动矣而人犹未之知人虽未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8a 页 WYG0712-0010a.png
  知而我已知之则固己甚见而甚显矣此正善恶
  之几也于其几动之处而致其谨焉戒慎乎其所
  初睹恐惧乎其所初闻方其欲动不动之间已萌
  始萌之际审而别之去其恶而存其善慎而守之
  必使吾方寸之间念虑之际绝无一毫人欲之萌
  而纯乎义理之发则道不须臾离于我矣
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(汉书吉之之间/有凶字今从之)
 程颐曰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8b 页 WYG0712-0010b.png
 未著者也
  臣按大易几者动之微一言乃万世训几字之始
  盖事理之在人心有动有静静则未形也动则已
  形也几则是动而未形在乎有无之间最微细而
  难见故曰动之微虽动而未离于静微而未至于
  著者也此是人心理欲初分之处吉凶先见之兆
  先儒所谓万事根源日用第一亲切工夫者此也
  大舜精以察之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皆于此著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9a 页 WYG0712-0010c.png
  力焉方其一念初萌之始即豫有以知其善恶之
  几知其为善也善者吉之兆断乎可为则为之必
  果知其为恶也恶者凶之兆断乎不可为则去之
  不疑则其所存所行皆善而无恶而推之天下国
  家成事务而立治功罔有所失矣
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
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
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19b 页 WYG0712-0010d.png
以保四海
 朱熹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端
 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
 中而绪见于外也四端在我随处发见即此推广而
 充满其本然之量则其日新又新将有不能自已者
 矣
 又曰四端是始发处端训始字尤切如发端履端开
 端之类皆始也凡有四端若火始然泉始达始然便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0a 页 WYG0712-0011a.png
 是火之端始达便是水之端
  臣按人心初动处便有善恶之分然人心本善终
  是善念先生少涉于情然后方有恶念耳是以见
  孺子入井者即有怵惕之心见人蒙不洁者即有
  憎恶之心二者皆是情也而实由乎其中有仁义
  之性故其始初端绪发见于外自然如此也四端
  在人者随处发见人能因其发念之始几微才见
  端绪略露即加研审体察以知此念是仁此念是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0b 页 WYG0712-0011b.png
  义此念是礼或是智于是扩而充之由恻隐之端
  而充之以为不忍人之仁由羞恶之端而充之以
  为不胜用之义与夫辞让是非皆然则凡所为者
 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矣孟子所谓端与大易所谓
  几皆是念虑初生之处但易兼言善恶孟子就性
  善处言尔是故几在乎审端在乎知既知矣又在
  乎能扩而充之知而不充则是徒知而已然非知
  之于先又曷以知其为善端而充之哉此君子所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1a 页 WYG0712-0011c.png
  以贵乎穷理也
通书曰几善恶又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
又曰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
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
机也
 朱熹曰几者动之微善恶之所由分也盖动于人心
 之微则天理固当发见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矣或
 问几如何是动静之间曰似有而未有之时在人识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1b 页 WYG0712-0011d.png
 之尔
 又曰一念起处万事根源尤更𦂳切
 又曰几有善恶之分于此之时宜常穷察识得是非
 其初乃毫忽之微至其穷察之久渐见充越之大天
 然有个道理开裂在这里此几微之决善恶之分也
 若于此分明则物格而知至知至而意诚意诚而心
 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自己不得止不住
 又曰几是动之微是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须就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2a 页 WYG0712-0012a.png
 这处理会若至于发著之甚则亦不济事矣所以圣
 贤说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又说慎其
 独都是要就这几微处理会几微之际大是切要
 又曰微动之初是非善恶于此可见一念之生不是
 善便是恶
 又曰几微之间善者便是天理恶者便是人欲才觉
 如此存其善去其恶可也
 又曰周子极力说个几字尽有警发人处近则公私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2b 页 WYG0712-0012b.png
 邪正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处看破便斡转了此是
 日用第一亲切工夫精粗隐显一时穿透尧舜所谓
 惟精惟一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便是此事食芹而美
 甚欲献之吾君
 又曰天理人欲之分只争这些子故周子只管说几
 字然辨之不可不早故横渠每说豫字
  臣按宋儒周惇颐因易几者动之微一言而著之
  通书者为详朱熹因周氏之言而发明之者尤为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3a 页 WYG0712-0012c.png
  透彻即此数说观之则几之义无馀蕴矣至其用
  功之要则惇颐所谓思张载所谓豫熹于大学章
  句所谓审者尤为著力处也诚能于其独知之地
  察其端绪之微而分别之扩充其善而遏绝其恶
  则治平之本于是乎立作圣之功于是乎在矣
    以上谨理欲之初分
  审几微
   察事几之萌动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3b 页 WYG0712-0012d.png
易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(研犹/审也)几也惟深也故
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
  臣按周易此言虽为易书而发然于人君图治之
  道实切要焉盖事几之在天下无处无之而在人
  君者一日二日之间其多乃盈于万是所以研审
  其几微之兆以成天下之务者岂他可比哉先儒
  朱熹谓深就心上说几就事上说深在心甚玄奥
  几在事半微半显请即君身言之人君一心渊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4a 页 WYG0712-0013a.png
  静深诚有不可测者然其中事事皆备焉事之具
  也各有其理事之发也必有其端人君诚能于其
  方动未形之初察于有无之间审于隐显之际端
  倪始露豫致其研究之功萌芽始生即加夫审察
  之力由是以釐天下之务御天下之人应天下之
  变审察于其先图谋于其易天下之务岂有难成
  也哉
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4b 页 WYG0712-0013b.png
 程颐曰见事之几微者其神妙矣乎君子上交不至
 于谄下交不至于渎者盖知几也不知几则至于过
 而不已交于上以恭巽故过则为谄交于下以和易
 故过则为渎君子见于几微故不至于过也所谓几
 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
  臣按先儒朱熹谓事未至而空言其理也易见事
  已至而理之显然者亦易见惟事之方萌而动之
  微处此最难见噫此知几者所以惟神明不测者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5a 页 WYG0712-0013c.png
  能之也欤君子交于上则不谄所以不谄者知谄
  之流弊必至于屈辱也交于下则不渎所以不渎
  者知渎之末流必至于欺侮也故于其初动未形
  之时而审之则知上交者不可谄下交者不可渎
  也在人君者虽无上交然人臣有谄谀之态则于
  其初见之始即抑绝之不待其著见也至于交接
  臣下之际尤当严重稍有一毫狎渎之意则己毅
  然戒绝之是亦知几者矣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5b 页 WYG0712-0013d.png
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
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
万夫之望
 程颐曰君子明哲见事之几微故能其介如石其守
 既坚则不惑而明见几而动岂俟终日也断别也其
 判别可见矣微与彰柔与刚相对者也君子见微则
 知彰矣见柔则知刚矣知几如是众所仰也故曰万
 夫之望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6a 页 WYG0712-0014a.png
 胡寅曰阴阳之运天地之化物理人事之始终皆自
 茫忽毫釐至于不可禦故修德者矜细行图治者忧
 未然尧舜君臣反覆警省未尝不以几为戒故折句
 萌则百寻之木不能成矣忽蚁穴则千丈之堤不能
 固矣君子所以贵于见几而作也
  臣按天下之事莫不有几惟其知之豫也然后能
  戒之于早而不至于暴著而不可遏苟在己者见
  道有未明立志有不坚临事而不暇致思虽思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6b 页 WYG0712-0014b.png
  不能审处故几未至也则暗昧而不知几既见也
  则迟疑而不决是以君子贵乎明哲而定静明哲
  则中心无所惑而灼有所见于善恶未分之初定
  静则外物不能动而确有所守于是非初分之际
  见微而知其彰不待其昭著也见柔而知其刚不
  待其坚凝也所以然者亦惟在乎格物以致其知
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静静而安安而虑虑而至于
  能得如此则无不知之几不俟终日而判断矣然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7a 页 WYG0712-0014c.png
  此非特可为万夫之望则虽如神之圣殆亦可几
  也乎
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
 程颐曰天上水下相违而行二体违戾讼之由也若
 上下相顺讼何由兴君子观象知人情有争讼之道
 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
 朱熹曰作事谋始讼端绝矣
 项安世曰乾阳生于坎水坎水生于天一乾坎本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7b 页 WYG0712-0014d.png
 气而生者也一动之后相背而行遂有天渊之隔由
 是观之天下之事不可以细微而不谨也不可以亲
 昵而不敬也祸乱之端夫岂在大曹刘共饭地分于
 七箸之间苏史灭宗忿起于笑谈之顷谋始之诲岂
 不深切著明乎
 都洁曰天为三才之始水为五行之始君子法之作
 事谋始
  臣按先儒谓天左旋而水东注违行也作事至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8a 页 WYG0712-0015a.png
  违行而后谋之则无及矣是故君子体易之象凡
  有兴作必谋其始焉何则理在天地间大中至正
  无有偏枉从之而行则上下相顺违之而行则彼
  此交逆是以君子一言之将发也一行之将动也
  一事功之将施行也则反之于己体之于人揆之
  于心绎之于理顺乎逆乎顺则徐为之逆则亟止
  之不待发于声徵于色见于施为以作过取愆启
  争搆讼而贻异时之悔是则所谓谋始也谋之又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8b 页 WYG0712-0015b.png
  谋必事于理不相悖人与我不相妨前与后不相
  衡决上与下不相龃龉然后作之则所行者无违
  背之事矣事无违行则凡所云为举错者皆合于
  天理顺于人心又安有纷纷之口语狺狺之讼言
  乎或曰兴讼搆狱官府之事也朝廷之于民直驱
  之而已彼将谁讼乎吁上之于下势不同而理同
  下之于上不敢言而敢怒民之讼于心也甚于其
  讼于口也民之讼于天也甚于其讼于官也仁智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9a 页 WYG0712-0015c.png
  之君诚畏天谴畏民怒凡有兴作恶可不谋于始
  乎
虞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
 蔡沈曰几微也易曰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盖祸
 乱之几藏于细微而非常人之所豫见及其著也则
 虽智者不能善其后故圣人于几则兢业以图之所
 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者此也一日二日者言
 其日之至浅万几者言其几事之至多也盖一日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29b 页 WYG0712-0015d.png
 日之间事几之来且至万焉是可一日而纵欲乎
  臣按天下之事必有所始其始也则甚细微而难
  见焉是之谓几非但祸乱有其几也而凡天下万
  事万物莫不有焉人君于其几而审之事之未来
  而豫有以知其所将然事之将来而豫有以知其
  所必然于其几微之始致其审察之功果善欤则
  推而大之果恶欤则遏而绝之则善端于是而扩
  充恶念于是乎消殄逸欲无自而生祸乱无由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0a 页 WYG0712-0016a.png
  起夫如是吾身之不修国家之不治理未之有也
  苟不先审其微待其暴著而后致力焉则亦无及
  矣此古之帝王所以兢兢业业致审于万事几微
  之初也欤
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
 蔡沈曰天位惟艰一念不谨或以贻四海之忧一日
 不谨或以致千百年之患帝深然之而禹又推其所
 以谨在位之意曰安汝止也止者心之所止也安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0b 页 WYG0712-0016b.png
 云者顺适乎道心之正而不陷于人欲之危也惟几
 所以审其事之发惟康所以省其事之安
  臣按几者动之微动者几之著方其静而未动也
  未有几也几既动而后事始萌由是渐见于形象
  而事成焉苟于几微之初不知所审而欲其事为
  之著得其安妥难矣臣愚以为惟几者又惟康之
  本也人君慎其在位而必欲得其庶事之康非审
  于事几发动之初曷由得哉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1a 页 WYG0712-0016c.png
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
 蔡沈曰敕戒敕也几事之微也惟时者无时而不戒
 敕也惟几者无事而不戒敕也盖天命无常理乱安
 危相为倚伏今虽治定功成礼备乐和然顷刻谨畏
 之不存则怠荒之所自起毫发几微之不察则祸患
 之所自生不可不戒也
  臣按此章帝舜将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
  也歌之序意在乎戒天命而谨时几时以天时言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1b 页 WYG0712-0016d.png
  几以人事言无一时而不戒敕以无一时而非天
  命之所寓也无一事而不戒敕以无一事而非天
  命之所存也然谓之事可也而谓之几者何哉先
  儒谓几者事之微也方其事之始萌欲动未动之
  际方是之时善恶之形未分也而豫察其联兆是
  非之情未著也而豫审其几微毫末方起已存戒
  谨之心萌芽始茁己致防范之意不待其滋长显
  露而后图之也古之帝王所以戒敕天命也如此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2a 页 WYG0712-0017a.png
  其至所以祸乱不兴而永保天命也欤后世人主
  不知戒敕天命故虽事几暴著犹不知省及至祸
  机激发始思所以图之亦末如之何矣噫几之一
  言虞廷君臣累累言之是诚万世人君敕天命保
  至治之枢要也惟明主留意
周书嗣若功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
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
邑肆惟王其疾敬德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2b 页 WYG0712-0017b.png
 朱熹曰王之初服不可不谨其习犹子之初生不可
 不慎其初所教盖习于上则智习于下则愚矣故今
 天命正在初服之时敬德则哲则吉则历年不敬则
 愚则凶则短折也
 蔡沈曰嗣其有功者谓继其能敬德而历年者也况
 王乃新邑初政服行教化之始乎又叹息言王之初
 服若生子无不在于初生习为善则善矣自贻其哲
 命为政之道亦犹是也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3a 页 WYG0712-0017c.png
 陈栎曰明哲之性与生俱生初生之时习于善则明
 可作哲习于恶则靡哲不愚哲则为天所命愚则天
 不命焉是自贻哲命如所谓自求多福此所谓无不
 在其初生时自贻哲命者王之初服亦犹是也王乃
 初服之时天命之或吉或凶判于此王德之或敬或
 否判于此敬则能祈天永命不敬则不能祈天永命
 召公欲王乘此一初之机而疾敬德疾之云者欲其
 乘此机而速勉之有今罔后之谓也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3b 页 WYG0712-0017d.png
  臣按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
  初国之端本在君立之初盖事必有所从起之处
  于所从起之处而豫为之区处则本原正而支𣲖
  顺矣所从起之处即所谓初也有一事即有一初
  是以周公告成王以宅新邑为服行教化之初也
  虽然岂但宅邑一事哉周公偶因所遭以告其君
  耳是故人君知事之皆必有其初也于其所服行
  之始而审其所发动之几当其端绪肇启之时豫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4a 页 WYG0712-0018a.png
  为终竟据守之地即其始以占其终即其微而究
  其著即其近以虑其远即其易以图其难兢兢焉
  惟德之是敬汲汲焉惟日之不足是则所以自贻
  厥命者于德为明哲于事为吉祥在身有寿考之
  徵在国有过历之祚孰谓人君为治不本于一初
  而其所以谨于其初者又岂外于一敬哉
诗鹤鸣首章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又曰鹤鸣于九
皋声闻于天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4b 页 WYG0712-0018b.png
 朱熹曰鹤之鸣高亮闻八九里皋泽中水溢出所为
 坎从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
 言诚之不可掩也
  臣按本朝学士朱善曰知诚之不可掩则知念虑
  方萌而鬼神已知形迹欲掩而肺肝已见所以不
  可无诚身之功也臣以是知天下万事万物之理
  不出乎一诚诚者何实理也实有是形则实有是
  影实有是器则实有是声如此诗言鹤之鸣也在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5a 页 WYG0712-0018c.png
  乎九折之泽至深至远之处而其声也乃闻于郊
  野虚空至高至大之间如人之有为也在乎幽深
  隐僻之地宜若人不知矣然其发扬昭著于外者
  乃无远而不至焉是何也有是实事于中则有是
  实声于外诚之不可掩也世之人主每于深宫之
  中有所施为亦自知其理之非也不胜其私欲之
  蔽乃至冒昧为之遮藏引避惟恐事情之彰闻戒
  左右之漏泄忌言者之讽谏申之以切戒禁之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5b 页 WYG0712-0018d.png
  严刑卒不能使之不昭灼者此盖实理之自然不
  得不然如鹤鸣而声自闻也嗟乎天下之事有可
  为者有不可为者可为者必可言也不可言者必
  不可为也可为而不可言则非可为者矣人君于
  此凡其一念之兴几微方动则必反思于心曰吾
  之为此事可以对人言否乎可以与人言则为之
  不可与人言则不为则所为者无非可言之事若
  然则吾所为者惟恐人传播之不远矣尚何事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6a 页 WYG0712-0019a.png
  钳人口而罪人之议已也哉
礼记曰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
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
若毫釐缪以千里此之谓也(引易今经/文无之)
 叶梦得曰微者形而未大也教以使人效化以使人
 迁故从善而不自知未形者有形之兆也止邪于将
 兆则人知舍彼以就此故远罪而不自知
 吴澄曰礼之导人为善每在善几方动之初其禁人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6b 页 WYG0712-0019b.png
 为恶亦在恶几未见之时非若其他法令刑罚之属
 待其显见而后劝率惩遏之也又引易以證之始谓
 其初未显未见之时慎谓宜及此时以礼导其善防
 其恶不可失此几也傥或不然不于其始而教之止
 之其差虽若毫发之近至于既显既见而后教之止
 之则难为力其缪乃有千里之远言其缪甚大也
  臣按先王为治而必隆重于礼者盖以礼为教化
  之本所以遏民恶念而启其善端约之于仁义道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7a 页 WYG0712-0019c.png
  德之中而使其不荡于规制法度之外以至于犯
  戒令罹刑宪焉自有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矣则
  其为教化也不亦微乎微者几之初动未大者也
  君子于其几微方动未形之始而慎之慎之何如
  亦隆礼而已矣是故知男女之有欲也则制婚礼
  以止其淫辟之行于情窦未开之先知饮食之易
  争也则制乡饮以止其争斗之狱于朵颐未动之
  始制丧祭之礼以止其倍死忘生之念于哭临奠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7b 页 WYG0712-0019d.png
  献之际制聘觐之礼以止其倍畔侵陵之患于玉
  帛俎豆之间是皆不待欲动情胜之时而自有潜
  销速化之妙纵有过差不远而复尚何差缪而至
  于千里之辽绝乎
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
 朱熹曰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而审处之辞也不如
 是而妄行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
  臣按先儒有言善为天下国家者谨于微而已矣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8a 页 WYG0712-0020a.png
  谨微之道在于能思是以欲兴一念作一事取一
  物用一人必于未行之先欲作之始反之于心反
  覆䌷绎至再至三虑其有意外之变恐其有必至
  之忧如何而处之则可以尽善如何而处之则可
  以无弊如何而处之则可以善后而久远皆于念
  虑初萌之先事几未著之始思之必极其熟处之
  必极其审然后行之如此则不至于倒行逆施而
  收万全之功矣苟为不然率意妄行徒取一时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8b 页 WYG0712-0020b.png
  快而不为异日之图一旦驯致于覆败祸乱无可
  奈何之地虽圣人亦将奈之何哉是故君子之行
  事也欲防微而杜渐必熟思而审处
司马光曰书曰一日二日万几何谓万几几之为言微
也言戒惧万事之微也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
也漂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
邑燔山林故治之于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治之于盛则
用力多而功寡是故圣帝明王皆销患于未萌弭祸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9a 页 WYG0712-0020c.png
未形天下阴被其德而莫知其所以然也又曰未然之
言常见弃忽及其已然又无所及夫宴安怠惰肇荒淫
之基奇巧珍玩发奢泰之端甘言悲词启侥倖之涂附
耳屏语开谗贼之门不□名器导僭逼之源假借威福
授陵夺之柄凡此六者其初甚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
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则用力百倍矣
  臣按宋仁宗时司马光上五规其四曰重微其中
  引孔子告鲁君之语谓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39b 页 WYG0712-0020d.png
  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以此思忧则
  忧可知矣盖人君惟不知忧也故不知所虑当夫
  安逸之时知有乱亡之祸则必忧之矣忧之则虑
  之虑之于无事之时而寻其端绪之所自起究其
  流弊之所必至如光所言之六事者触类而长之
  随机而应之逆料其未然之害远探其将至之患
  千里之外如在目前百年之远如在旦夕事事而
  思之惟恐一物之失理汲汲而已之惟恐须臾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0a 页 WYG0712-0021a.png
  尚在不玩狎而因循不苟且而姑息惕然而常警
  于心毅然而必致其决凛然而深惧其危如此则
  修之于庙堂而德冒四海治之于今日而福流万
  世诚有如光之所以期其君者尚何危难之有哉
    以上察事几之萌动
  审几微
   防奸萌之渐长
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0b 页 WYG0712-0021b.png
道至坚冰也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
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
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
顺也(顺当/作慎)
 程颐曰阴之始凝而为霜履霜则当知阴渐盛而至
 坚冰矣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
 叉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者善则
 福庆及于子孙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其大至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1a 页 WYG0712-0021c.png
 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
 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辩之于早不使顺长故天
 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坚冰之戒也
  臣按辩之于早即所谓审微也坤卦此爻阴始生
  于下其端甚微而其势必至于盛其象如人之初
  履霜也则知其为阴气之凝夫阴气之始凝也但
  结为微薄之霜耳驯而至于极盛且将为坚厚之
  冰焉大凡国家祸乱之变弑逆之故其原皆起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1b 页 WYG0712-0021d.png
  小人诚能辩之于早慎之于微微见其萌芽之生
  端绪之露即有以抑遏壅绝之不使其有滋长积
  累之渐以驯致夫深固坚牢之势则用力少而祸
  乱不作矣圣人作易以此垂戒示人以扶阳抑阴
  之意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小人之初用也未必
  见其有害然其质本阴柔用之之久驯致之祸有
  不能免者人君知其为小人也则于初进之际窥
  见其微即抑之黜之不使其日见亲用则未萌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2a 页 WYG0712-0022a.png
  祸消矣夫然又安有权奸窃柄之祸佞倖蛊心之
  害哉
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(童者未角之称牿施横木/于牛角以防其触者也)
五豮豕之牙吉(攻其特而去之曰/豮所以去其势也)
 程颐曰初居最下阳之微者微而畜之则易制犹童
 牛而加牿大善而吉也盖人之恶止于初则易既盛
 而后禁则捍格而难胜莫若止之于初也又曰豕刚
 躁之物而牙为猛利若强制其牙则用力劳而不能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2b 页 WYG0712-0022b.png
 止其躁猛若豮去其势则牙虽存而刚躁自止其用
 如此所以吉也君子法豮豕之义知天下之恶不可
 以力制也则察其机持其要塞绝其本原故不假刑
 罚严峻而恶自止也
  臣按易之大畜此二爻诚人君制恶之要术也人
  君之于小人诚能察之于其微知其不可用制之
  于早使其不敢肆操之有要使彼自戢止则天下
  国家又安得有莽懿之祸览节之患哉君子所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3a 页 WYG0712-0022c.png
  贵乎炳几先也不然则无以知其为小人将驯致
  于权不可收势不可遏之地矣可不戒哉
姤初六系于金柅(柅止车之物止之/以坚强之金柅)贞吉(静正/则吉)有攸往
见凶(往而进见/之则凶)羸豕孚蹢躅(羸弱之豕中心之诚/在乎蹢躅跳踯也)
 程颐曰姤阴始生而将长之卦一阴生则长而渐盛
 阴长则阳消小人道长也制之当于其微而未盛之
 时君子小人异道小人虽微弱之时未尝无害君子
 之心防于微则无能为矣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3b 页 WYG0712-0022d.png
 又曰如李德裕处置近倖徒知其帖息畏伏而忽于
 志不忘逞照察少不至则失其几也
  臣按先儒有言豕方羸时力未能动然至诚在于
  蹢躅得伸则伸矣如唐武宗时李德裕为相君臣
  契合莫能间之近倖帖息畏伏诚若无能为者而
  不知其志在求逞也其后继嗣重事卒定于其手
  而德裕逐矣几微之间所当深察虽然易之言又
  不持为君子小人设也吾心天理人欲之几亦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4a 页 WYG0712-0023a.png
  是焉人欲之萌盖有甚于羸豕之可畏者能于此
  而止之而不使其滋长则善矣臣愚以为吾心私
  欲窃伏之几尤甚于小人帖息求逞之几必先有
  以防乎已然后可以防乎人也此又卦爻言外之
  意
诗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
 朱熹曰山极高矣而或陟其巅泉极深矣而或入其
 底故君子不可易于其言恐耳属于垣者有所观望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4b 页 WYG0712-0023b.png
 左右而生谗谮也
 吕祖谦曰唐德宗将废太子而立舒王李泌谏之且
 曰愿陛下还宫勿露此意左右闻之将树功于舒王
 太子危矣此正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之谓也
  臣按李泌諌德宗曰勿露此意所谓此意之露即
  是几微初动之处也意在言前又不但若诗所谓
  无易由言而已也小人非惟听吾言之所发有所
  观望而生谗谮亦且伺吾意之所向有所予夺而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5a 页 WYG0712-0023c.png
  窃权柄是以人君于凡施为举动如命官讨罪之
  类皆当谨之于几微之先不可轻露其意使小人
  得以窥测之苟或一露其几则将有贪天功以为
  己私假上权以张己威树功于人收恩于已者矣
  不独如李泌所谓建储一事也
通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
 司马光曰事未有不始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
 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5b 页 WYG0712-0023d.png
 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
 能及也
 胡寅曰善为天下国家者谨于微而已矣卑宫恶服
 虑侈汰也不遑暇食防逸豫也慄慄危惧戒骄溢也
 动守宪度虞祸乱也不为嗜欲则娱乐之言无自进
 不好功利则兴作之计无自生嚬笑不苟谁敢矫假
 八柄在己谁擅威福诚如是虽使六卿复起三家辈
 作操(曹/操)(司马/懿)(王/莽)(朱/温)接踵于朝方且效忠宣力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6a 页 WYG0712-0024a.png
 之不暇而何有于他志是故韩赵魏之为诸侯孔子
 所谓吾末如之何者人君监此亦谨于微而已矣
  臣按三晋欲剖分宗国非一日矣至是魏斯赵籍
  韩虔始自裂土而南面焉周虽不命其能禁其自
  候哉原其所起之由先儒谓始自悼公委盟会于
  大夫平公受货赂于崔杼荀跞出会三臣内叛阴
  凝冰坚垂及百年矣是以君子临事贵于见几作
  事贵于谋始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勿谓无害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6b 页 WYG0712-0024b.png
  其祸将大勿谓无伤其祸将长
    以上防奸萌之渐长
  审几微
   炳治乱之几先
五子之歌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
  臣按蔡沈谓民心怨背岂待其彰著而后知之当
  于事几未形之时而图之也嗟乎使世之居人上
  者皆能图无形之怨则天下岂有乱亡之祸哉惟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7a 页 WYG0712-0024c.png
  其不能图也耳目蔽于左右心志隔于上下见者
  尚不能图况不见乎明者尚不能知况未明乎图
  之之道奈何曰民之所好者逸乐也吾役而劳之
  民虽未怼也吾则思曰力穷则怼民之情也豫于
  事役将兴之初度其缓急而张弛焉不待其形于
  言也民之所急者衣食也吾征而取之民虽未怨
  也吾则思曰财穷则怨民之心也豫于税敛于民
  之始量其有无而取舍焉不待其徵于色也凡有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7b 页 WYG0712-0024d.png
  兴作莫不皆然则民无怨背之心而爱戴其上如
  父母矣噫察民怨也于冥冥之中弭民怨也于涓
  涓之始古之帝王所以得民心而保天下者如此
  后世人君则不然视民如暗见如不见此其所以
  上下相戕而祸乱相仍也欤
周官王若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
  臣按大猷谓大道之世也若昔大道之世制治保
  邦于未乱未危之前所以常治而常安也若待其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8a 页 WYG0712-0025a.png
  既乱既危而后制之保之则已无及矣然则其道
  何由亦曰审几而已矣盖天下国家有治则有乱
  有安则有危然乱不生于乱而常生于治之时危
  不起于危而常起于安之日惟人君恃其久安而
  狃于常治也不思所以制之保之于是乱生而危
  至矣人君诚能于国家无事之时审其几先兢兢
  然业业然恒以治乱安危为念谋之必周虑之必
  远未乱也而豫图制乱之术未危也而豫求扶危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8b 页 WYG0712-0025b.png
  之人则国家常治而不乱君位常安而不危矣蔡
  沈解此谓所以制治保邦者即下文明王立政是
  也而臣以审几为言者窃以谓人君能于未乱未
  危之前审其事几之所始以防其末流之所终则
  永无危乱之祸矣其于制治保邦之道似为切要
  惟圣明留意
易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(思之/于后)患而豫(为之/于前)
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9a 页 WYG0712-0025c.png
 唐书玄宗天宝末安禄山反入关帝独与贵妃姊妹
 皇子妃主皇孙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
 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至咸阳望贤宫日向中帝
 犹未食民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辈争以手掬食之
 须臾而尽有老父郭从谨进言曰在廷之臣以言为
 讳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
 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
 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帝曰朕之不明悔无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49b 页 WYG0712-0025d.png
 所及慰谕而遣之命军士散诣村落求食夜将半乃
 至金城县县民皆走驿中无灯火人相枕藉而寝贵
 贱无以复辨宋儒范祖禹曰上下之等以势相扶而
 已矣天子以一身而寄天下之上合而从之则为君
 离而去之则为匹夫明皇享国几五十年一旦失国
 出奔不四十里而已无食天子之贵四海之富其可
 恃乎
 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兵过京师作乱帝召禁兵禦贼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0a 页 WYG0712-0026a.png
 无一人至者乃与太子诸王公主自苑北门出宦官
 左右从者仅百人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
 遂幸奉天贼登含元殿争入府库运金帛时朱泚閒
 居贼迎入宫僭号称大秦皇帝帝时在奉天经月城
 中资粮俱尽尝遣健步出城觇贼其人恳以苦寒乞
 一襦裤帝为求之不获竟悯默而遣之时供御才有
 粝米二斛每伺贼间夜缒人于城外采芜菁根而进
 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0b 页 WYG0712-0026b.png
 宋史徽宗末年金人分道南侵将逼京师乃传位钦
 宗靖康元年金人自真定趋汴屯于城下京师遂陷
 金人欲邀徽宗出郊钦宗乃代其往遂如青城金人
 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于是大括
 金银金人逼钦宗易服既而又欲徽宗至青城面议
 且以内侍所具诸王皇孙妃主名尽取之徽宗即与
 其后同如青城郓王楷及诸妃公主驸马及六宫有
 位号者皆从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冠服礼器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1a 页 WYG0712-0026c.png
 法物八宝九鼎等物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倡
 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
  臣按程颐有言时当既济惟虑患害之生故思而
  豫防使不至于患也自古天下既济而致祸乱者
  盖不能思患而豫防也何也盖物极则反势至则
  危理极则变有必然之理也人君于此思其未萌
  之患虑其末流之祸展转于心胸之间图谋于思
  虑之际审之于未然遏之于将长曲尽其防闲之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1b 页 WYG0712-0026d.png
  术旁求夫消弭之方毋使一旦底于不可救药无
  可奈何之地则祸患不作而常保安荣矣先儒有
  言成汤之危惧成王之閟毖皆思患豫防之谓也
  后世人主若唐玄宗德宗宋之徽宗皆恃其富盛
  而不谨于几微遂驯致于祸乱而不可支持之地
  谨剟于篇以垂世戒若夫叔季之君未致于既济
  之时而罹祸乱者则不载云臣尝因是而通论之
  自古祸乱之兴未有不由微而至著者也人君惟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2a 页 WYG0712-0027a.png
  不谨于细微之初所以驯致于大乱极弊之地彼
  其积弊之后衰季之世固其宜也若夫当承平熙
  洽之馀享丰亨豫大之奉肆其胸臆信任匪人穷
  奢极欲无所不至一旦失其富贵尊荣之势而为
  流离困厄之归是岂无故而然哉其所由来必有
  其渐良由不能慎之于始审之于微思其所必至
  之患而豫先有以防之也此三君者皆有过人之
  才当既济之时不能防微谨始思患而豫防之以
大学衍义补 提要 第 52b 页 WYG0712-0027b.png
  驯致夫困苦流离之极有不忍言者吁可不戒哉
  可不戒哉臣故因大易思患豫防之象而引三君
  之事以实之而著于审几微之末以垂万世之戒
  后世人主尚鉴于兹兢兢业业谨之于微毋使一
  旦不幸而蹈其覆辙焉岂彼一时一人之幸其实
  千万世亿兆之人之幸也
    以上炳治乱之几先
 大学衍义补卷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