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十四
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869-019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六十四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名迹一
燕城故迹见于元人果啰罗纳延文集者一曰黄金台
大悲阁隗台坊内二曰悯忠阁唐太宗悯征辽士卒而
建三曰寿安殿四曰圣安寺寺有金世宗金章宗二朝
像五曰大悲阁阁榜虞世南书六曰铁牛庙七曰云仙
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869-0196b.png
台金之望月台八曰长春宫神仙邱处机之居九曰竹
林寺金熙宗驸马宫也寺僧云一塔无影十曰龙头观
龙头悬一牙签刻曰建龙元年十一曰妆台李妃所筑
今在昭明观后妃尝与章宗露坐上曰二人土上坐妃
应声曰一月日边明十二曰双塔安禄山史思明所建
在悯忠寺前十三曰西华潭金之太液池十四曰白马
庙十五曰万寿寺寺有许道宁画屏十六曰玉虚宫
下马飞放泊即南海子也在城南二十里内有按鹰台
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869-0196c.png
土阜如山冈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时不竭汪洋若
海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

黄金台在城东南一十六里又一曰小金台在府东南
一十五里梁任昉述异记燕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
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招贤台又王隐晋
书段匹磾讨石勒屯故燕太子丹黄金台盖昭王创台
于前子丹踵之于后今人知昭王而不知子丹
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869-0196d.png
  唐人有题黄金台诗云燕昭北筑黄金台四方豪
  杰乘风来秦家烧书杀儒客肘腋之间千里隔去
  年八月幽州道昭王墓前哭秋草今年五月咸阳
  关秦家城外悲河山河上关头车马路残日青烟
  五陵树此诗最佳见元人玉堂嘉话
展台在京西南与碣石宫俱燕昭王展贤之地
华阳台在京西南涿州境旧传燕丹与樊将军置酒华
阳馆出美人奇马即此处东南有督沆陂则燕丹使荆
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869-0197a.png
轲赍地图以献秦者其地沃美故秦皇使人求之旧有
亭遗址高丈馀周七十步土人掘其处上多古瓦砾金
钱云
  风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涯际也刘向
  别录云督沆燕膏腴地也南有池广三顷其形如
  月名曰月池形胜志云右碣石左督沆流水经其
  前后有林麓陂池之利
红心堤在宝坻东南滨海秦始皇筑又有城名秦城在
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869-0197b.png
县南十里亦始皇筑唐李益有诗惆怅秦城送独归蓟
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纵遣乘春更北飞
雀台在固安县南地名韩寨乃秦李牧将台
楼桑在涿州东南为汉昭烈故里有桑高十丈亭亭如
楼昭烈为儿时与宗儿戏桑下指谓帝王羽葆也桑侧
有昭烈古庙唐乾宁中建又其东北数里张桓侯之故
居在焉汉卢侍中植故宅在涿州东十五里卢家泺
  按卢氏为燕中巨族代有令闻侍中植史称其刚
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869-0197c.png
  毅有大节师马融通古今官至尚书时董卓凌虐
  朝廷议欲废立植独抗议不同卓将诛之议郎彭
  伯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
  震怖卓乃止免植官遂隐于上谷其子毓以学行
  见称仕魏以黄门侍郎左迁典农校尉迁安平广
  平太守所在有惠化入为侍中擢吏部尚书选举
  务先性行而后才艺后封容城侯卒谥成毓之子
  钦亦为吏部尚书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传世卢
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869-0197d.png
  谌钦之侄孙也晋司空从事中郎撰祭统注庄子
  卢辩周太学博士注大戴礼辩后周举秀才为太
  学博士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辨曰昔侍中注
  小戴今汝注大戴庶纂前修矣累迁太子少保凡
  朝廷宪章乘舆法服金石律吕晷刻浑仪辩皆创
  制之悉合轨度卢照邻高宗时与王勃杨烱骆宾
  王以文章齐名有文集元卢挚为翰林学士负诗
  文名所著有疏斋集其文章宗旨一篇人所傅诵
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869-0198a.png
  附录于此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
  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夫诗发乎情止
  乎礼义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斯得性情之正
  古人于此观风焉赋者古诗之流也前极宏侈之
  规后归简约之制故班固二都之赋冠绝千古厥
  后十数作者仿而效之盖诗人之赋必丽以则也
  古今文章大家数甚不多见六经不可尚矣战国
  之文反覆善辩孟轲之条畅庄周之奇伟屈原之
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869-0198b.png
  清深为大家西汉之文浑厚典雅贾谊之俊健司
  马之雄放为大家三国之文孔明之二表建安诸
  子之数书而已西晋之文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
  陈情表王逸少兰亭叙而已唐之文韩之雅健柳
  之刻削为大家夫孰不知然古文亦有数汉文司
  马相如扬雄名教罪人其文古唐韩文公外元次
  山近古樊宗师作为苦涩非古宋文章家尤多老
  欧之雅粹老苏之苍劲长苏之神俊而古作甚不
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869-0198c.png
  多见盖清庙明堂谓之古朱门大厦谓之华屋可
  谓之古不可太羹元酒谓之古八珍谓之美味可
  谓之古不可知此者可与言古文之妙矣夫古文
  以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为高无排句无陈言无赘
  词夫记者所以记日月之远近工费之多寡主佐
  之姓名叙事如书史法尚书顾命是也叙事之后
  略作议论以结之然不可多盖记者以备不忘也
  夫叙者次序其语前之说勿施于后后之说勿施
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869-0198d.png
  于前其语次第不可颠倒故次序其语曰叙尚书
  叙毛诗叙古今作序大格样书叙首言画卦书契
  之始次言皇坟帝典三代之书及夫子定书之由
  又次言秦亡汉兴求书之事诗序首言六义之始
  次言变风变雅之作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碑文
  惟韩公最高每碑行文言道人人殊面目首尾决
  不再行蹈袭神道碑碣揭于外行文稍可加详埋
  文圹记最宜谨严铭字从金一字不汎用善为文
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869-0199a.png
  者宜如古诗雅颂之作行实之作当取其人平生
  忠孝大节其馀小善寸长书法宜略为人立传之
  法亦然跋取古诗狼跋其胡之义犯前则跋其胡
  跋语不可多多则冗尾语宜峻峭以其不可复加
  之意说则出自己意横说竖说其文详赡抑扬无
  所不可如韩公师说是也真公编次古文自西汉
  而下他并不录迄唐惟尊韩公四记柳公游西山
  六记而已古文之难亶其然乎
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869-0199b.png
郦亭在涿州南二十里为郦道元故居道元水经注云
郦亭沟水上承督沆沟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
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历兹水其水东
南流名之为郦亭沟道元盖世居于此也道元袭父范
永宁侯爵执法清刻治尚威猛历有能称好学博览古
图书所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卷行世
张华宅在固安县东北八里犹有一八角井乃其故宅
村中今多张姓是其后人固安户册有曰张华里者万
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869-0199c.png
历中知县胡其俊审编次重其姓讳更唱曰贤今则编
张贤里张墓在卢沟东南回城故基
  张侍中所著博物志昔人谓多得之琅嬛洞中附
  载其事茂先尝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宫还一人于
  途问华曰君读书几何华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
  内书盖有之也若二十年外则华固已尽读之矣
  其人论议超然华颇内服相与欢甚因共至一处
  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华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
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869-0199d.png
  嵯峨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其人曰此历代史也
  又至一室则曰万国志也每室各有奇书惟一室
  屋宇颇高封识甚严有二犬守之华问故答曰此
  皆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紫字诸秘籍指二犬
  曰此龙也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
  者如三坟九邱梼杌春秋亦皆在焉华心乐之欲
  赁住数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
  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华甫出门
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869-0200a.png
  忽然自闭华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
  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抚石徘徊久之望石下拜
  而去又按博物志四百卷武帝嫌其冗命删为十
  卷即于御前赐青铁砚麟角笔侧理纸万番茂先
  学识为当代所推其所著博物志王者视之若河
  图大训意必有三代之制作圣贤之谟训非止于
  奇闻异见也今之所行荟撮浅说必非华旧盖晋
  室东迁五车遭阨秘书所藏尽为乌有华志宁独
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869-0200b.png
  存耶隋史载在经籍志者当时已指为赝书其在
  于今又恶知其果同隋氏本否也
  晋室梁赵之乱首执张华华曰式乾之议谏事具
  存可覆按也收者曰谏而不从何不去位华无以
  对已而收及石崇崇曰奴辈利吾家财尔收者曰
  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于是并被害
聚燕台在采育东南二十里有埠高丈广三四十尺曰
聚燕台岁秋社燕辞巢日京畿城村燕必各将其成雏
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869-0200c.png
数千百聚此台呢喃竟二日然后分翔而去
  采育乃古安次县采魏里也明初为上林苑改名
  蕃育署而人仍呼采育合新旧而名之也去都城
  七十里其地水木清华最称胜境
钓鱼台在阜成门外南十里花园村有泉自地涌出金
人王郁隐居于此筑台垂钓元人丁氏建玉渊亭马文
友又筑饮山婆娑诸亭后为李戚畹别业
披云楼在京城南旧有题额是金章宗手书上有远树
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869-0200d.png
影虽风雨晦明皆见
崇文阁元人建于国学今彝伦堂是其故址
  吴澄碑文曰国朝以神武定天下我世祖皇帝以
  武之不可偏尚也广延四方耆硕之彦与共谋议
  遂能裨赞皇猷修举百度文治骎骎兴焉中统间
  命儒臣教胄子至元间备监学官成宗皇帝光绍
  祖烈相臣哈喇哈逊钦承上意作孔子庙于京师
  御史台言胄子之教寄寓官舍隘陋非宜奏请孔
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0869-0201a.png
  庙之西营建国子监学以御史府所贮公帑充其
  费逮至仁宗皇帝文治日隆佥谓监学椟藏经书
  宜得重屋以庋有旨复令台臣办集其事乃以监
  学之北构架书阁阁四阿檐三重度以工师之引
  其崇四常有一尺南北之深六叠有奇东西之广
  倍差其深延祐四年夏经始六年冬绩成材木瓦
  甓诸物之直工役饮食之费一皆出御史府雄伟
  壮丽灿然增监学之辉名其阁曰崇文英宗皇帝
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0869-0201b.png
  诵行典礼贲饰太平文治极盛矣台臣请勒石崇
  文阁下用纪告成之岁月制命词臣撰文臣澄次
  当执笔今上皇帝丕缵圣绪动遵世祖成宪于崇
  儒重道惓惓也泰定元年春诞降俞旨国子监立
  碑如台臣所奏臣澄谨录所撰之文以进臣闻若
  古有训戡定祸乱曰武经纬天地曰文武之与文
  各适所用然戡定祸乱用于一时而已经纬天地
  则亘古今不可无也何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
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0869-0201c.png
  川草木地之文也人与天地相为经纬则亦与天
  地相为长久而可一日无也哉我世祖匆匆用武
  日不暇给而汲汲崇文惟恐或后此其高识深虑
  度越百王宏规远范垂示万世以为圣子神孙程
  夫岂常人所能测知盖创业之初非武无以弭乱
  守成之后非文无以致治武犹毒药之治病病除
  即止文犹五榖之养生无时可弃也有文治之君
  必有文治之臣文治之臣苟非教习之有其素彼
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0869-0201d.png
  亦惘然孰知文之所以为文者故建学以兴文教
  畅文风涵育其人将与人主共治也斯文也小而
  修身齐家大而治国平天下言动之仪伦纪之叙
  事物理义之则礼乐刑政之具凡灿然相接焕然
  可述皆文也古圣贤用世之文载在方册不考古
  人之所以用世不知今日之所以为世用者也然
  则圣朝之崇文岂虚为是名也哉阁之所庋古圣
  贤之文也立之师使之以是而教设弟子员使之
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0869-0202a.png
  以是而学教之而成学之而能则游居监学者济
  济然彬彬然人人闲于言动之仪察于伦纪之叙
  博通乎事物理义之则详䆒乎礼乐刑政之具他
  日辅翊吾君跻一世文治于尧舜三代之盛由此
  其选也夫如是其可谓不负圣天子崇文之明命
  休德已若夫不能潜心方册真有得于古圣贤之
  所谓文而涉猎乎浅末炫耀乎葩华曾以是为文
  乎上之所以为世用者盖不在是臣澄再拜稽首
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0869-0202b.png
  而献颂曰皇元肇兴于赫厥声天戈所指如雷如
  霆圣贤继承六合混一威命远加丕冒出日神谋
  英略敷遗后人征诛以义持守以仁既成武功大
  阐文治遵道隆儒劝学讲艺京师首善教胄设官
  孔庙巍巍四方来观执法之臣职务纠慝爰矢嘉
  谟称我文德于庙之西黉舍翚飞于黉之北杰阁
  云齐其阁伊何有经有史广采旁罗有集有子昔
  在中古郁郁乎文式克至今用宏兹贲诜诜多士
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0869-0202c.png
  被服圣术凤翥鸾翔虎炳豹蔚维身之章维国之
  光匡扶盛化上跻虞唐民物阜蕃礼乐明备允显
  崇文昌运万世
望京馆在城东北五十里孙侯村辽建为南北使臣宿
息饯饮之所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
馆即此
金章宗西山八院为游宴之所其香水院在京山口石
碑尚存稍东为清水院今改为大觉寺玉泉山有芙蓉
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0869-0202d.png
殿基存鹿园在东便门外通惠河边
琼花岛在禁城西北太液池之阳当蒙古初起时臣服
于金其境内有一山石皆玲珑势甚秀峭金人望气者
谓此山有王气谋欲厌胜之使人言欲得此山以镇压
我土蒙古许之金人乃大发卒凿掘辇运至幽州城北
积累成山因开挑海子栽植花木营搆宫殿以为游幸
之所元人逐金迁汴建都于燕至元四年兴筑宫城山
适在禁中遂赐名万岁山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
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0869-0203a.png
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
殿后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山之
东为灵囿奇兽珍禽在焉车驾幸上都先宴百官于此
及明成祖建宫阙益加修治以其在西北又名艮岳宣
庙有艮岳记先朝盛时海宇恬熙每遇休沐辄赐大臣
游览
  宣德御制广寒殿记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
  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叠以成巍巍乎
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0869-0203b.png
  矗矗乎巉峭峻削盘回起伏或陡绝如壑或嵌岩
  如屋左右二道宛转而上步蹑屡息乃造其巅而
  飞楼复阁广亭危榭东西拱向頫仰辉映不可殚
  纪最高者为广寒殿崇栋飞檐金铺玉砌重丹叠
  翠五彩焕焉轶云霞纳日月高明闿爽而北枕居
  庸东挹沧海西挟太行嵩岱并立乎前大河横带
  于中俯视江淮一目无际寰中之胜概天下之伟
  观莫加于此矣永乐中朕尝侍皇祖太宗文皇帝
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0869-0203c.png
  万几之暇燕游于此从容之顷天颜悦怿指顾山
  川而谕朕曰此古轩辕所都而后来赵宋之疆境
  也宋弗良于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
  之元之后裔不存殷鉴加弗良焉天鉴我太祖高
  皇帝圣德命之吊伐用诞安天下天下既定高皇
  帝念前故都也简于诸子以命我奠兹一方我惟
  夙夜敬励不敢怠宁以仰副高皇帝付托之重又
  顾兹山而谕朕曰此宋之艮岳也宋之不振以是
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0869-0203d.png
  金不戒而徙于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睹其处思
  其人夏书所为儆峻宇彫墙者也逮吾始来就国
  汰其侈存其概而时游焉则未尝不有儆于中昔
  唐九成宫太宗亦因隋之旧去其泰侈而不改作
  时资燕游以存监省汝将来有国家天下之任政
  务馀閒或一登此则近而思吾之言远而不忘圣
  贤之明训国家生民无穷之福矣朕拜稽受命无
  时或忘书不云乎皇祖有训诗不云乎仪刑文王
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0869-0204a.png
  朕嗣位以来凡事天爱民一体皇祖之心敬而行
  之洞洞属属罔间夙夜比登兹山顾视殿宇岁久
  而陁遂命工修葺永念皇祖俨如在上敬以所授
  大训笔而勒诸乐石既以自省亦以昭示我子孙
  于亿万年宣德八年四月丁亥记
  琼花岛㨿旧志谓金人取于蒙古境内者宣庙谓
  即宋之艮岳金人徙之于此其石灵秀异常当以
  宣庙之记为确
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0869-0204b.png
  杨士奇游西苑序宣德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上以
  在廷文武之臣日勤职事不遑暇逸特敕公侯伯
  师傅六卿文学侍从游西苑以息劳畅倦于是成
  国公臣勇丰城伯臣贤新建伯臣玉少师臣义少
  傅臣士奇臣荣尚书臣琎臣濙臣中侍郎臣骥少
  詹事臣英臣直侍读学士臣时敏臣习礼拜命以
  行时少保臣淮来自退休承命偕行凡十有五人
  又敕中官导自西安门入听乘舆马及太液池而
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0869-0204c.png
  步太监臣诚奉宣圣旨命遍历周览从容勿亟于
  是诚导之循太液之东而南行观新作圆殿返而
  观改作之清暑殿臣诚为勇等言二殿皆皇上奉
  侍皇太后宴游之所也臣勇等仰瞻殿庭周庑规
  制高明缮作精密凡所以供奉之具洁清鲜好靡
  不悉备俯而思惟皇上之圣孝皇太后之盛福皆
  古今鲜有遂拜稽首欢呼万岁乃降而登万岁山
  至广寒殿而仁智介福延和三殿及瀛洲方壶玉
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0869-0204d.png
  虹金露之亭咸得遍造是日天宇澄明纤尘不作
  引而四望山川之壮丽草木之芳华飞走潜跃各
  随其性万象毕陈胸次豁然心旷神怡百虑皆净
  信天造之佳境而人生之甚适也已而中官传奉
  上命赐黄封之酒御厨之珍咸醉而归又拜命方
  爵数行时久未雨忽云阴东来微雨沾席仓庚如
  簧和鸣不已众益以喜相与引满劝酬尽醉而出
  韩雍赐游西苑记天顺三年夏四月六日赐公卿
卷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0869-0205a.png
  大臣以次游西苑是日早朝退召见文华殿赐宴
  殿之西庑而出遂由西华门而西可百步许入西
  苑门即太液池之东南岸也池广数百顷维时时
  雨初霁旭日始升池之上烟霏苍莽蒲荻丛茂水
  禽飞鸣游戏于其间隔岸林树阴森苍翠可爱心
  目为之开明乃折北循岸而行可二三里至椒园
  园内行殿在丛树中殿之北有钓鱼台南有金鱼
  池水清澈可鉴一茶而出又北行可三四里至圆殿
卷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0869-0205b.png
  观灯之所也殿台临池环以云城中官旋开门以
  入历阶而登殿之基与睥睨平古松数株高参天
  众皆仰视时则晴云翳空炎光不流暖风徐来花
  香袭人众皆倚睥睨而窥其西以舟作浮桥横亘
  池面北则万岁山在焉又茶而出北渡石桥以登
  兹山山在池之中磊石为之高数千仞广可容万
  人山之麓以石为门为垣门之内稍高有小殿环
  殿奇峰怪石万状悉有名卉嘉木争妍竞秀琴台
卷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0869-0205c.png
  棋局石床翠屏之类分布森列峰有最奇者名翠
  云上刻御制诗琴台上横郭公砖击之皆铿铿有
  声遂沿西陂北上有虎洞吕公洞仙人庵又上有
  延和有瀛洲有金露皆殿名瀛洲之西汤池之后
  有万丈井其深不可测由金露折而东上绝顶则
  广寒殿也高广明靓四壁雕彩云累万结砌而成
  观毕复出徘徊周览则都城万雉烟火万家市廛
  官府僧寺浮图之高杰者举集目前近而太液晴
卷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0869-0205d.png
  波天光云影上下流动远而西山居庸叠翠西北
  带以白云东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无际诚天
  下之奇观也久之东下至玉虹又下而南至方壶至
  介福皆与延和诸殿相对峙而方壶瀛洲则左右
  广寒而奇特者也路径萦纡台阁岩洞之属不能
  具览又下至山之东麓过石桥复折北循岸数百
  步至九间殿门外系五六小舟稍北有船房苫龙
  船其中又北行数里至北闸上横小亭钓竿数十
卷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0869-0206a.png
  线饵具备垂之清流嘉鱼纷集又茶而起沿池之
  北岸而西西尽复折而南有蓄水禽之所二相去
  数里皆编竹如窗下通活水启扉以观鸟皆翔鸣
  又南至浮桥西圆殿对岸也有公所太监延入坐
  供以汤饼复出而南数里至小教场观勇士习御
  马又西南至小山子名赛蓬莱入其门有殿殿前
  一大池中通石桥东西二小阁立水中桥南有娑
  罗树人所罕见殿之后复有三殿其阶益上益高
卷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0869-0206b.png
  至绝顶则与万岁山坤艮相望绝顶下至第三殿
  之前蓄水作机瞰其下有水帘洞洞之中作金龙
  决其水下而观之连珠掩洞形称其名龙口中亦
  喷水水皆从前殿基下阴渠之内过而至于其殿
  之前凿石为曲渠复作龙头于其西水至出龙口
  旋绕而东可以流觞者众坐玩久之太监刘摘新
  杏分啖诸人人各摘奇花插于鬓又一茶乃循故
  道出东南行数里至小石桥桥上有亭过而上崇
卷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0869-0206c.png
  坡为南台台之中有行殿殿之南门外临流作小
  轩众皆坐息轩中少顷太监遣人邀入殿之东庑
  赴所赐宴叙坐以位器什贵重品味丰洁太监谕
  旨欢饮中官庖臣循环献酬酒既芳冽杯复连引
  既久众酣醉遂趋出太监亦皆出至桥亭追余与
  姚侍郎等数人还坐亭中复谕劝且曰诸君宜知
  此因复酌数巨觥予辈遂大醉折北出西苑门从
  吏扶掖以归已晡时矣
卷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0869-0206d.png
  李贤赐游西苑记天顺己卯首夏月吉日上命中
  贵人引贤与吏部尚书王翱数人游西苑明年亦
  如之又明年亦如之初入苑门即临太液池蒲苇
  盈水际如剑戟丛立芰荷翠洁清目可爱循池东
  岸北行榆柳杏桃草色铺岸如茵花香袭人行百
  步许至椒园松桧苍翠果树分罗中有圆殿金碧
  掩映四面豁敞曰崇智南有小池金鱼作阵游戏
  其中西有小亭临水芳木匝之曰玩芳又北行至
卷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0869-0207a.png
  圆城自两腋洞门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干槎枒
  形状偃蹇如龙奋爪挐空突兀天表前有花树数
  品香气极清中有圆殿巍然高耸曰承光北望山
  峰嶙峋崒嵂俯瞰池波荡漾澄澈而山水之间千
  姿万态莫不呈奇献秀于几窗之前西有长桥跨
  池下过石桥而北山曰万岁怪石参差为门三自
  东西而入有殿倚山左右立石为峰以次对峙四
  围皆石赑□龈腭藓葑蔓络佳木异草上偃旁缀
卷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0869-0207b.png
  樛葛荟翳两腋叠石为磴崎岖折转而上岩洞非
  一山畔并列三殿中曰仁智左曰介福右曰延和
  至其顶有殿当中栋宇宏伟檐楹翚飞高插于层
  霄之上殿内清虚寒气逼人虽盛夏亭午暑气不
  到殊觉旷荡潇爽与人境隔异曰广寒左右四亭
  在各峰之顶曰方壶瀛洲玉虹金露其中可跂而
  息前崖后壁夹道而入壁间四孔以纵观览而宫
  阙峥嵘风景佳丽宛如图画下过东桥转峰而北
卷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0869-0207c.png
  有殿临池曰凝和二亭临水曰拥翠飞香北至艮
  隅见池之源云是西山玉泉逶迤而来流入宫墙
  分𣲖入池西至乾隅有殿用草曰太素殿后草亭
  画松竹梅于上曰岁寒门左有轩临水曰远趣轩
  前草亭曰会景循池西岸南行有屋数连池水通
  焉以育禽鸟有亭临水曰映辉又南行数里许有
  殿临池曰迎翠有亭临水曰澄波东望山峰倒蘸
  于太液波光之中黛色岚光可掬可挹烟霭云涛
卷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0869-0207d.png
  朝暮万状又西南有小山子远望郁然日光横照
  紫翠重叠至则有殿倚山山下有洞洞上石岩横
  列密孔泉出迸流而下曰水帘其淙散激射最为
  可玩水声泠泠然潜入石池龙昂其首口中喷出
  复潜绕殿前为流觞曲水左右危石盘折为径山
  畔有殿翼然至其顶一室正中四面帘栊栏槛之
  外奇峰回互茂树环拥异花瑶草莫可名状下转
  山前一殿深静高爽殿前石桥隐若虹起极其精
卷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0869-0208a.png
  巧左右有沼沼中有台台外古木丛高百鸟翔集
  鸣声上下至于南台林木阴森过桥而南有殿面
  水曰昭和门外有亭临岸沙鸥水禽如在镜中游
  览至此而止大官珍馔极其醉饱以归夫一张一
  弛文武之道赐游西苑有弛之意焉然张可久而
  弛不可多以岁计之弛才一日则又未尝不致谨
  也于是乎记
长春宫即今之白云观元以居真人邱处机之处真人
卷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0869-0208b.png
登州人年十九辞家学道辽金俱聘之不至成吉思皇
帝手诏致聘真人乃至行在所延问至道对以节欲保
躬天道恶杀治尚无为之理命史书册诏居大都太极
宫赐号曰长春年八十卒其徒葬于处顺堂之后
  杨士奇郊游纪永乐癸卯二月时彦习礼光世约
  予公暇郊游十一日昩爽朝退各以暇告独时彦
  未有暇予三人并邀学夔恂如与俱出平则门望
  天王寺白云观在城西南五六里将驰赴之是日
卷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0869-0208c.png
  天气清朗风埃不作西北诸峰奇秀毕露恂如曰
  何为舍此也于是习礼一骑独先而西四人从之
  金山玉泉五华诸峰骈立天际而霞彩映射如屏
  风叠峙金碧辉焕又濯濯如翠芙蕖使人应接不
  暇按辔行七八里乃折而南涉小涧稍东而弥望
  皆麦始萌道傍居民咸莳蔬为业沟塍畦畛甚整
  比十数畦则置井及桔槔蔬不一品或秀或蘖生
  意皆津津驻马观之稍前度石桥入土城望白云
卷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0869-0208d.png
  观可一里土城者辽金故城也独西北一隅遗址
  间存亦间有可登眺者然不及登径趋观中道众
  皆已出唯两童子迎客入坐西轩汲井泉瀹茗观
  右旧有长春宫盖元以居邱处机真人而观则真
  人退休之所也当时塑像尚存其神爽清澈凝静
  简远翛然神仙人也像之下其遗骨葬焉行视长
  春故趾甚闳壮而殿堂门庑兵后悉毁寻范德机
  所咏门前流水亦无复有但隐隐见一渠已湮为
卷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0869-0209a.png
  行路而傍近民竞畚坏甓曳断础治耕其中因以
  感夫兴坏盛衰之理恒相因而世之务祈佛老以
  冀免于坏与衰者不可鉴于此乎还坐东轩静幽
  明爽俗迹所不至出所携具以饮两童子侍客益
  恭爵数行一童歌以佐酒歌词皆古道人遗世离
  俗之意客亦欣然以乐也习礼曰乐必有诗遂取
  陈伯玉白玉仙台古丹邱别望遥之句为韵各赋
  二诗酒罢出南行一里至天王寺寺宇亦敞有台
卷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0869-0209b.png
  颇高在殿后遂升台流览都畿山川之胜其北崇
  山大岭绵亘重叠东环大海西挟太行其南百里
  则轩辕之旧都而俯视江淮如在阶圻之下者壮
  哉乎京师天之所启也又念东南数千里皆平旷
  沃壤使民悉得耕桑其间而无天时人事之虞上
  可以裨国计下可以纾远近供馈之劳也众四顾
  喜不已降而观于浮图之址问僧此寺所创始不
  能言也僧指其南废邱隆然而峙者曰此辽之萧
卷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0869-0209c.png
  太后妆台也问唐太宗悯忠阁故址指其南三里
  所而今漫灭为平芜之墟矣则相与叹曰辽人不
  能以礼率家而恣妇人之欲如此无足怪太宗以
  盖世英武而勤远略盖至此而悔心之萌恻隐之
  不能已也岂非仁明之主哉顾其遗迹已泯没后
  之人欲一见而不得岂不可以为太息也哉夫北
  京㨿天下之最胜也自余至三阅岁矣未尝得斯
  须之暇以纵览国门之外间岁一载随众出北门
卷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0869-0209d.png
  者以公事迫促又隆冬盛寒风沙眯目数十步外
  无所见则与未尝至者何异也故仕守职而有得
  于一日之暇幸也暇而得驰意于游观又幸也游
  而得偕其同志于所可玩可感可乐无不有焉幸
  之尤也余三岁而始一得其尤幸者不可不记故
  归而悉记之
  梁潜游长春宫诗序长春宫在北京城西南十里
  金故城中白云观之西也元方士邱真人者与其
卷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0869-0210a.png
  徒尝居于此当是时琳宫秘宇儗于王者今其宫
  既毁独其遗址之存㨿平陆巍然以高登而览之
  犹足以尽夫都邑之胜盖其东则都城台阙府库
  之壮荣光佳气辉然烛乎天表其南则旷然原陆
  而蓟门高邱之间荒台遗沼之可见者皆昔者辽
  与金所尝经营其间者也其西则西山之崖雄峻
  拔出而苍翠绀碧之色隐然烟霞之中其北则连
  山崔巍雄关壮峙凡仕于朝与居于城中者盖未
卷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0869-0210b.png
  尝知唯閒暇登览于此而后得之也是时皇上亲
  御六师于阴山大漠之北故凡居守侍从之臣皆
  优游无事遂相与游焉既周览而乐之因又以知
  夫国都之壮且险诚天府之固也盖都城西北诸
  山皆起自太行绵亘属于居庸出榆关碣石至辽
  以东而后止岂天之所以限封域而安中夏者固
  在此耶然自五代至宋三四百年之间皆雄㨿其
  中故其祸害终宋世有不能免者及元之兴又百
卷六十四 第 30a 页 WYG0869-0210c.png
  年然后圣明受命成祖遂迁都焉其民既安养生
  息熙然以乐夫太平之治而上方振耀神武于穷
  荒万里之外于乎其为生民社稷久远之虑者盖
  深矣诗曰之纲之纪燕及朋友又曰不懈于位民
  之攸塈此言人君能振作纲纪勤劳于其上而臣
  民赖之以安也由是观之今吾二三人得以恬然
  嬉游于此者其谁之力邪诚使在夫五代与宋之
  际虽欲侧足其间以窃窥夫山川城郭之壮其又
卷六十四 第 30b 页 WYG0869-0210d.png
  可得邪夫士君子欢娱盛美之事多在于太平之
  日而能托之歌咏则有以传之永久况元之诸贤
  若虞公邵庵袁公伯长皆尝临眺而赋咏焉因以
  其所分韵蓬莱山在何处为韵各赋六首同时而
  赋者翰林侍讲邹君仲熙曾君子棨修撰王君时
  彦王君行俭刑部主事周君恂如其一人则予也
  六人之作见于辞者各不同而其志气则皆可谓
  盛矣既相与录而藏之因为之序后之人得而读
卷六十四 第 31a 页 WYG0869-0211a.png
  之尚能想见夫今日之盛也哉
万柳园元人廉希宪别墅在城西南为最胜之地
  辍耕录云野云廉公一日于中置酒招卢疏斋赵
  松雪同饮时歌儿刘氏名解语花者左手折荷右
  手执杯歌小圣乐侑酒赵公喜即席赋诗云万柳
  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主人自有沧洲趣
  游女仍歌白雪词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
  寻诗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小圣乐
卷六十四 第 31b 页 WYG0869-0211b.png
  乃元遗山所制俗名骤雨打新荷者是也
  廉公为元初伟人世祖尝令受帝师戒希宪曰臣
  已受孔子戒矣元主曰汝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
  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希宪尝病
  笃或言须砂糖作饮时最艰得其弟求阿哈玛特得
  二斤以遗之希宪屏之曰吾终不以奸人所遗愈
  疾也世祖闻之特赐三斤
  廉公丁母忧亲率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
卷六十四 第 32a 页 WYG0869-0211c.png
  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
  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恸声竟不
  忍言
匏瓜亭赵参谋别墅
  刘静修赠诗匏瓜陨自天中涵太虚气造物全其
  真世人苦其味虽得终天年惜坐无用器伊谁穷
  混沌太朴分为二一供颜渊乐一为许由弃颜有
  圣人依许逢尧舜治天下非其责行藏适自遂秋
卷六十四 第 32b 页 WYG0869-0211d.png
  色高箕山春风满洙泗后来鼎铛徒谁知两瓢贵
  寥寥千载间复堕无用地神物终有归至人可重
  值伟哉子赵子独兼许颜义匏瓜集大成高亭挹
  空翠感君亭上名发我思圣喟人知圣人言孰有
  圣人志圣人心如天何时无生意时无不可为人
  无不可致吾道苟寸施吾民犹寸庇坚白自有持
  磨涅岂吾累岂不欲无言恐与匏瓜类仲子诚少
  野强直无再思圣人进退间历历生私议请观欲
卷六十四 第 33a 页 WYG0869-0212a.png
  往心岂与乘桴异我生学圣人栖栖形寤寐穷年
  忧道丧漫自中肠沸君才当有为自以无用置我
  才当无用自以有为觊物性虽有殊我心良可愧
  愿君志我志才志庶相利使君名我名名实亦相
  位留彼匏中酒供我浩歌醉行当取其种移来易
  川植
玩芳亭元栗院使别墅亭多花卉一时文人骚客来游
赏者多有题咏王士熙诗每忆城南路曾来好画亭阑
卷六十四 第 33b 页 WYG0869-0212b.png
花经雨白野竹入云青波影浮春砌山光扑昼扄褰衣
对萝薜凉月照人醒
遂初堂元詹事张九思别业绕堂花竹水石之胜甲于
都城
  今右安门外西南泉源涌出为草桥河接连丰台
  为京师养花之所元人廉左丞之万柳园赵参谋
  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张九思之遂初堂皆
  在于此余游祖氏园中有古旧池台云是元人旧
卷六十四 第 34a 页 WYG0869-0212c.png
  迹然无从考其为何氏故园也
垂纶亭元学士宋本故居在都城之西
  袁桷题其亭曰汉滔流兮日倾东沧浪兮泠泠蹇
  一士兮沈冥垂芒针兮不屑以罾明玕兮贝宫朱
  柯蔚兮青葱鱼戢鳞以为卫兮龙腾章以屏气谢
  娟嬛之尝巧兮口垂沬以纵恣吾宁养之以岁年
  兮宝秘郁而不宣岂直钩以违众兮守钓道之自
  然时至而迅举兮匪荒幻之诡诱保贞志以遂初
卷六十四 第 34b 页 WYG0869-0212d.png
  兮考铭言于耆叟时俗𦕈其莫同兮永愿讫依夫
  前圣之所究自跋云宋诚夫都中人桷与南宫考
  士得其文健羡不置后果为进士第一垂纶亭足
  以见其雅志云
  按宋本字诚夫世家大都从父官江陵江陵王奎
  文精性命义理之学本质所得造诣日深年四十
  始还燕至治元年以进士第一人及第官至集贤
  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经筵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
卷六十四 第 35a 页 WYG0869-0213a.png
  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笃于朋友之谊尤以植立
  斯文自任所著有至治集其弟褧官翰林直学士
  著燕石集
  宋诚夫有燕都诗四首为人传诵附录于此抛却
  渔竿沧海边拂衣来看九重天画阑九陌桥如月
  绿影千门树似烟南国佳人王幼玉中朝才子杜
  樊川紫云楼上如渑酒孤负春风二十年 绣错
  繁华遍九衢上林辞赋汉西都朱门细婢金条脱
卷六十四 第 35b 页 WYG0869-0213b.png
  紫禁材官玉鹿卢万里星辰开上界四朝冠盖翊
  皇图东邻白面生纨绮笑杀扬雄卧一区 卢沟
  晓月堕苍烟十二门开日色鲜海上神山无弱水
  人间平地有钧天宝幢珠珞瞿昙寺豪竹哀丝玳
  瑁筵春雨如膏三万里尽将嵩呼祝尧年 形势
  全燕拥地灵梯航万国走王城狗屠已仕明天子
  牛相宁知别太平元武钩陈腾王气白麟赤雁入
  新声近来朝报多如雨不见河南召贾生
卷六十四 第 36a 页 WYG0869-0213c.png
飞泉亭在五华山西北有泉自山畔涌出建亭于上以
翼之泉水东南流逾寻丈许伏而不见至玉泉山址涌
出盖玉泉之源也
南野亭前临涧水绕亭多花卉元虞集诗门外烟尘接
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云横北极知天近日转东华觉
地灵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莫嗟韦曲花
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
漱芳亭在齐化门外道士吴闲闲全节所建燕地未有
卷六十四 第 36b 页 WYG0869-0213d.png
梅花吴从江南移至作亭以覆之张伯雨赋诗有风沙
不惮五千里将身跳入神仙壶之句时袁学士伯长谢
博士敬德马御史伯庸吴助教养浩虞修撰伯生皆和

元人董宇定杏花园在上东门外植杏千馀株
  至顺辛未王用亨与华阴杨廷镇高安张质夫莆
  阳陈众仲宴集是日风气清美飞英时至巾袖杯
  盘之上皆有诗虞集为之记周伯琦揭徯斯欧阳
卷六十四 第 37a 页 WYG0869-0214a.png
  元和其诗京师一时盛传
 
 
 
 
 
 
 
卷六十四 第 37b 页 WYG0869-0214b.png
 
 
 
 
 
 
 
 春明梦馀录卷六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