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五十九
卷五十九 第 1a 页 WYG0869-017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五十九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钦天监二
  观象台
观象台在城东南隅台上有浑天仪如世所图璇玑皆
铸铜为器四柱以铜龙架而悬之又有简仪状相似而
省十之七止周围数道而已玉衡亦以铜为之如尺而
卷五十九 第 1b 页 WYG0869-0173b.png
首尾皆曲有二孔对孔直窥以候中星又有铜球左右
旋转以象天体以方函盛之函四周作二十八宿真形
南面有正统御铭台下小室有量天尺铸铜人有捧尺
北面室穴其顶以候日中测景之长短冬至后可得一
丈七尺夏至后可得二尺中为紫微殿殿傍有铜壶滴
漏其简仪乃耶律楚材制
  周礼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以观
  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
卷五十九 第 2a 页 WYG0869-0174a.png
  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
  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
 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
  物者以诏救政访叙事
  吴澄曰天星天文星度也步占之法以星为主故
  曰天星十有二辰经天左旋常度不移不足以见
  吉凶惟日月五星行乎十二辰之次纬天左旋而
  日有薄蚀晕珥之变月有盈亏朓朒之变五星有
卷五十九 第 2b 页 WYG0869-0174b.png
  盈缩圜角之变故总言日月星辰之变动变动即
  所谓迁也顺则为吉逆则为凶二者相参变矣星
  土十二土也合而言之曰九州星土之书虽无可
  考然十二国之分野载诸传记灾祥所应亦皆可
  證若昭十年有星出于婺女郑裨灶曰今兹岁在
  颛顼之墟姜氏任氏实守其地此元枵为齐之分
  星而青州之星土也昭三十二年吴伐越晋史墨
  曰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释者曰岁在星纪
卷五十九 第 3a 页 WYG0869-0174c.png
  此星纪为越之分星而扬州之星土也昭元年郑
  子产曰成王灭唐而封叔虞焉故参为晋星实沈
  为参神此实沈为晋之分星而并州之星土也襄
  九年晋士弱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邱相土
  因之故商主大火此大火为宋之分星而豫州之
  星土也昭十七年星孛及汉申须曰汉水祥也卫
  颛顼之墟故为帝邱其星为大水此娵訾为卫之
  分星而冀州之星土也郑语周史曰楚重黎之后
卷五十九 第 3b 页 WYG0869-0174d.png
  也黎为高辛氏火正此鹑尾为楚之分星而荆州
  之星土也尔雅曰析木为津释者谓天汉之津梁
  为燕此析木为燕之分星而幽州之星土也以至
  周之鹑火秦之鹑首赵之大梁鲁之降娄无非以
  其州之星土而为其国之分星以星土而占灾祥
  其应有可徵矣岁星在木则水为相之类五星顺
  度为祥流逆失度为妖襄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
  淫于元枵是谓蛇乘龙梓慎以为宋郑必饥则言
卷五十九 第 4a 页 WYG0869-0175a.png
  其所属以为周楚所恶则言其所冲其岁星乖次
  之应乎岁在星纪而吴伐越史墨谓不及四十年
  越其有吴乎以岁星十二年一周存亡之数不过
  三纪非岁星顺次之应乎以类求之则岁星太岁
  皆可参决妖祥之事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左
  氏所谓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占法青为虫赤为
  兵荒白为丧荒黄为丰黑为水既言辨吉凶水旱
  又言降丰荒之祲象盖水旱之降为荒年荒年之
卷五十九 第 4b 页 WYG0869-0175b.png
  降为丰年其序如此十二风者艮为条风从大吕
  太簇之律兑为阊阖风从南吕之律乾为不周风
  从无射应钟之律坎为广莫风从黄钟之律所谓
  八风从律是也又法于缇室之中因逐月管入律
  地之浅深月气至则葭灰飞以此察天地之和气
  然左氏载师旷歌北风又歌南风而知晋楚之胜
  负妖祥之应可决于此乖则异别则离此天地之
  不和而为妖祥也故命之使知所趋避上文五事
卷五十九 第 5a 页 WYG0869-0175c.png
  即救政叙事之所从出也政者国之本诏救政于
  上则人君修省之道事者有司之常职访叙事于
  下则人臣知警戒之意君臣交修而天降祥矣
  星历总论曰夫天以轻清之气而运乎上一昼一
  夜而过一周其道右行日月五星亦以轻清之气
  而丽乎天日不及一度月不及十三度随天而左
  转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日月相推岁凡十二会方
  会则月光尽灭而为晦已会则月光复苏而为朔
卷五十九 第 5b 页 WYG0869-0175d.png
  舒迟先后近一远三则月斜倚而为弦相与为对
  当天之中则月光满而为望朔晦而日月之行东
  西同道南北同度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至望而
  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为之食日至
  角牛之方月行青赤之道则为春为夏日至娄井
  之方月行白黑之道则为秋为冬日道发南去极
  弥远其景弥长远长乃极冬乃至焉日道敛北去
  极弥近其景弥短近短乃极夏乃至焉二至之中
卷五十九 第 6a 页 WYG0869-0176a.png
  道齐景正春秋乃分焉日月之光聚而为星中元
  为北极上元为太微宫下元为天市垣二十八宿
  众星者言乎其经也金木水火土五星者言乎其
  纬也其曰会者言乎日月星辰之所会也其曰客
  者言乎星辰之不出太白也其曰主者言乎星辰
  之出乎太白也金水附日一岁而周天火二岁而
  周天木十二岁而周天土二十八岁而周天故曰
  有迟有速北极则出地上三十六度常见而不隐
卷五十九 第 6b 页 WYG0869-0176b.png
  南极则入地下三十六度常隐而不见故曰有伏
  有见朝出曰赢夕出曰缩西行曰迷日月同度曰
  陵不顺不逆芒及曰犯妖变曰孛含誉之射示其
  喜也格泽之生示其怒也执法郎官象其官也明
  堂灵台象其物也此其理之精深而存乎物感者
  也马融有言上天之理不可测知天之事者惟有
  璇衡一事则求夫得天之实者惟浑天仪近之矣
  盖璇衡之制起于高辛氏而虞舜察之以璿为玑
卷五十九 第 7a 页 WYG0869-0176c.png
  而用以转动是之谓玑以玉为管而横置其中是
  之谓衡玑以定天体衡以齐七曜即今之所谓浑
  天仪也是故黄帝得之历起辛卯颛帝得之历起
  乙卯历之所作非浑天不可也青道二出黄道东
  朱道二出黄道南道之所出非浑天不可也钱藻
  则以朱黑白而别二家星葛衡则以青白黄而别
  三家星以考星宿非浑天不可也自轸十二度至
  氐四度则知为寿星自氐五度至尾九度则知为
卷五十九 第 7b 页 WYG0869-0176d.png
  大火而其馀莫不皆然是考躔度非浑天不可也
  秦火之后其法荡然汉洛下闳始经营之鲜于妄
  人又度量之至耿寿昌始铸而为之象转而望之
  以知日月星辰之所在也唐李淳风因之而为三
  重仪在外曰六合其内曰三辰其最内曰四游而
  一行复益之以黄道仪焉其为论亦密矣靖康之
  乱仪象归于金元人袭之而规环不协难复施用
  于是郭守敬乃创为简仪仰仪及诸仪表其说以
卷五十九 第 8a 页 WYG0869-0177a.png
  为昔人以管窥天宿度馀分未得其的乃用二线
  推测于馀分纤微皆有可考又当时四方测景之
  所凡二十有七东极高丽西极滇池南踰朱崖北
  尽铁勒古人所未为者其法俱载元史而仪表至
  今用之岂天启文明之治而预生是人以创为一
  代之器乎
  分野之说以中国之九州应上天之十二次丑星
  纪吴越也子元枵齐也亥娵訾卫也娵訾一名
卷五十九 第 8b 页 WYG0869-0177b.png
  豕韦戌降娄鲁也酉大梁赵也申实沈晋也未鹑
  首秦也午鹑火周也已鹑尾楚也辰寿星郑也卯
  大火宋也寅析木燕也按晋语云实沈之虚晋人
  是居周语云岁在鹑火我有周之分野左襄九年
  商主大火昭元年参为晋星二十八年龙宋郑之
  星又曰以害鸟帑周楚恶之则分野之说其来已
  久然星纪在东北而吴越实在东南鲁宋郑相去
  甚迩而分为四次且娵訾降娄戌亥之次也而鲁
卷五十九 第 9a 页 WYG0869-0177c.png
  卫属之三家分晋始有赵何以大梁独属赵韩魏
  不闻汉书地理志分郡国以配诸次其地分或多
  或少鹑首极多鹑火极狭徒祖相传未闻源委于
  其分野或有妖祥占者多效皆圣哲度知非后人
  所能测也周官九州分野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
  尾箕幽州斗牛女扬州虚危青州室壁并州奎娄
  胃徐州昴毕冀州觜参益州井鬼雍州柳星张三
  河翼轸荆州
卷五十九 第 9b 页 WYG0869-0177d.png
  凡五星岁星色青比参左肩荧惑色赤比心大星
  镇星色黄比参右肩太白色白比狼星辰星色黑
  比奎大星得其常色而应四时则吉变常则凶木
  与土合为内乱饥与水合为变谋而更事与火合
  为饥为旱与金合为白衣之会合斗国有内乱野
  有破军为水太白在南岁星在北名曰牝牡年榖
  大熟太白在北岁星在南其年或有或无火与金
  合为烁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从军为军忧离之军
卷五十九 第 10a 页 WYG0869-0178a.png
  却出太白阴分地出其阳偏将战与土合为忧主
  孽卿与水合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一曰火与水
  合为淬不可举事用兵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
  事用兵有覆军一曰为变谋更事必为旱与木合
  国饥水与金合为变谋为兵忧木火土金与水斗
  皆为战兵不在外皆为内乱三星合是为惊立绝
  行其国外内有兵与丧百姓饥乏改立侯主四星
  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孙
卷五十九 第 10b 页 WYG0869-0178b.png
  蕃昌亡德受殃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离去被
  满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五星俱
  见其年必恶凡五星与列宿相去方寸为犯俱之
  不去为守两体俱动而直曰触离复合合复离曰
  斗当东反西曰退芒角相及同舍曰合凡五星东
  行为顺西行为逆顺则疾逆则迟通而率之终于
  东行不东不西曰留与日相近而不见曰伏伏与
  日同度曰合凡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自始与
卷五十九 第 11a 页 WYG0869-0178c.png
  日合后行速而先日夕见西方去日前稍远夕时
  欲近南方则渐迟迟极则留留而近日则逆行而
  合日在于日后晨见东方逆极则留留而后迟迟
  极去日稍远旦时欲近南方则速行以近日晨伏
  于东方复与日合度此五星合见迟疾顺逆流行
  之大端也
  凡五星之行古法周天之数如岁星谓十二年一
  周天乃约数耳晋灼谓太岁在四仲则行三宿在
卷五十九 第 11b 页 WYG0869-0178d.png
  四季则行二宿故十二年而行周二十八宿其说
  亦非夫二十八宿度有广狭而岁星之行自有盈
  缩岂得以十二年一周无差忒乎唐一行始言岁
  星自商周迄春秋季年三百二十馀年而超一次
  因以为常以春秋乱世则其行速时平则其行迟
  其说尤迂既乃为后率前率之术以求之则其说
  自悖矣今绍兴历法岁星每年行一百四十五分
  是每年行一次之外有馀一分积一百四十四年
卷五十九 第 12a 页 WYG0869-0179a.png
  剩一次矣然则先儒之说安可信乎馀四星之行
  固无顺逆中间岂无差忒一行不复详言盖亦知
  之矣
  尧置闰以定四时舜察玑衡以齐七政唐虞之时
  历象已极详密独日月之食缺而不讲良有深意
  后世畴人预定视为固然戒省之意蔑如矣薄蚀
  之说大约云月体无光待日为光日半照即为弦
  日全照即为望望为日光所照反得夺月光者当
卷五十九 第 12b 页 WYG0869-0179b.png
  日之冲有大如日者谓之闇虚闇虚当月则月必
  灭故为月食日夺光应每望常食而有不食者道
  度异也日月异道有时而交交则相犯故日月递
  食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
  月食后月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食既前后望
  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大率一百
  七十三日有奇而道始一交非交则不相侵犯故
  朔望不常有食也日月同会道度相交月掩日光
卷五十九 第 13a 页 WYG0869-0179c.png
  故日食日掩月光故月食月食是日光所冲日食
  是月光所映故日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也日月
  之行有南北则食有高下日月之体有疏密则食
  有偏全其度数晷刻咸可推算又连月食者甚少
  惟春秋襄二十一年九月十月二十四年七月八
  月频食前书文纪三年十月十一月晦频食高纪
  三年十月甲戌晦日有食之十一月癸卯晦日有
  食之二十九日而食为太速榖梁庄公十有八年
卷五十九 第 13b 页 WYG0869-0179d.png
  春王正月日有食之传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
  注一日一夜合为一日今朔日日始出其有亏伤
  之处未复故知此是夜食榖梁之说甚异徐邈云
  夜食则星无光云一云夜食者历官差其时宋宁
  宗六年史官言夜食不见是也元旦日食史或有
  之然未有连岁日食如晋武帝时者咸亨三年春
  正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四年正月庚午朔日有食
  之太康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八年正月戊
卷五十九 第 14a 页 WYG0869-0180a.png
  申朔日有食之梁普同元年正月乙亥朔大赦改
  元丙子日有食之二日食为异或云历官避元日
  食移乙亥为朔耳太清元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
  之则又未必为历官所移也东汉月二日食者凡
  三一云史官不见辽东以闻永乐十一年元旦日
  食吕尚书震请贺如常惟仪文简公智争议不可
  上韪其言月食史不书然朔望皆食为变天顺五
  年十一月朔日食望月食成化十二年二月朔日
卷五十九 第 14b 页 WYG0869-0180b.png
  食望月食
  魏永安二年十月己酉日食地下亏从西南角起
  宋淳熙十二年九月望太史言月食在夜新历杨
  忠辅言月食在昼庆元四年九月朔太史言日食
  在昼草泽陈大猷言日食且在夜是榖梁传不独
  言日有夜食而月并有昼食也
  漏刻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则有长短焉太
  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按乾象历及诸历法皆云
卷五十九 第 15a 页 WYG0869-0180c.png
  冬至则昼四十五夜五十五夏至则昼六十五夜
  三十五春秋分则昼五十五半夜四十四半从春分
  至于夏至昼渐长增九刻半从夏至至于秋分所
  减亦如之从秋分至于冬至昼渐短减十刻半从
  冬至至于春分所加亦如之又于每气之间加减
  刻数有多有少其事在于历术以其算数有多有
  少不可通而为率故太史之官立为法定作四十
  八箭以一年有二十四气每一气之间又分为二
卷五十九 第 15b 页 WYG0869-0180d.png
  通率七日强半而易一箭故周年而用箭四十八
  也历言昼夜者以昏明为限马融王肃注尚书以
  为日永则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日短则昼漏
  四十刻夜漏六十刻日中宵中则昼夜各五十刻
  者以尚书有日出日入之语遂以日见为限尚书
  纬谓刻为商郑作士昏礼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
  举全数以言耳其实日见之前日入之后距昏明
  各有二刻半减昼五刻以裨夜故于历法皆多校
卷五十九 第 16a 页 WYG0869-0181a.png
  五刻也今钦天监历日皆用马王之说而长止于
  五十九刻不言六十短止于四十一刻不言四十
  以见阴阳之妙云
  按玑衡之象或谓起于伏羲或谓作于帝喾或云
  乃羲和旧制非舜创为也马融谓上天之体不可
  测知天之事者惟有玑衡一事而已玑衡即今浑
  天仪也王蕃之论亦谓仪之制置天梁地平以定
  天体为四游以缀赤道者此谓玑也置望筒横箫
卷五十九 第 16b 页 WYG0869-0181b.png
  于仪中以窥七曜之行而知其躔离之次者此谓
  衡也若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并列为三重者李
  淳风所作而黄道仪者一行所增也始张衡祖洛
  下闳耿寿昌之法别为浑象冥轮密室以漏水转
  之以合璇玑所加星度则浑象本别为一器唐李
  淳风梁令瓒祖之始与浑仪并用宋沈括所上浑
  天仪载在宋史者其为论精密有志于复古仪象
  者可考也
卷五十九 第 17a 页 WYG0869-0181c.png
  洪武中与侍臣论日月五星侍臣以蔡氏左旋之
  说为对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盖二十八宿
  经也附天体而不动日月五星纬乎天者也朕尝
  于天清气爽之夜指一宿以为主太阴居星宿之
  西相去丈许尽一夜则太阴渐过而东矣由此观
  之则是右旋此历家尝言之蔡氏特儒家之说耳
  李日华云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
  极辰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递曜而
卷五十九 第 17b 页 WYG0869-0181d.png
  极星不动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贾逵张衡蔡
  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为枢是不动处也祖
  以仪准候不动处在纽星之末犹一度有馀盖
  辰天壤也凡天无星处皆曰辰惟北极纽星为众
  动之枢而其末一度有馀适无别星故得验其不
  动耳
  日影周髀灵宪周官郑注皆云每千里差一寸何
  承天云六百里差一寸信都芳云二百五十里差
卷五十九 第 18a 页 WYG0869-0182a.png
  一寸嘉靖中监正乐頀五星聚营室疏臣等预算
  今年正月五星以次聚营室但太阳临近当隐伏
  不见今候其象果然夫数不爽而星暗聚则其降
  精流气亦必成祥自古五星之聚莫不有大福大
  祸惟视人君德政淑慝何如耳占书曰五星之聚
  是谓改易王者有德受庆子孙蕃昌无德受殃失
  其国家百姓流亡盖天道无亲福无常至故五星
  之聚有福有祸无德靡不受祸聚房周祚以昌聚
卷五十九 第 18b 页 WYG0869-0182b.png
  箕齐桓用霸汉兴聚井宋盛聚奎是四者皆当更
  革之际一福一祸培栽倾覆昭然在德惟天宝聚
  于尾箕而唐德弗称旋有禄山之乱唐业遂衰皇
  上圣德中兴五星适聚可不亟图修德爱养黎元
  以承此天庆乎简易寡欲修德之大俭费省财爱
  民之实伏乞陛下鉴此天数之大克己约躬励精
  而实行之使人心悦而天意孚真所谓有德受庆
  矣臣职司占候窃惟祸福之祥莫大于此至于修
卷五十九 第 19a 页 WYG0869-0182c.png
  德应天之实非臣等之言所能尽意更乞延访文
  武群臣博求修德爱民之道而实行之占书又曰
  天下兵谋则五星聚于营室凡所以内修外攘以
  销边疆盗贼之谋者亦何可不加之意也余按嘉
  靖时五星聚营室其后改宫殿改郊坛改太庙纷
  纷制作海内虚耗此足应之乐监正不以颂而以
  规可谓良臣矣
  唐白居易司天台诗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
卷五十九 第 19b 页 WYG0869-0182d.png
  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汉元成
  间下陵上替谪见天北辰微暗少光色四星煌煌
  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半见半灭中台拆是时
  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明朝趋入明光殿
  惟奏庆云寿星见天之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
  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夫昔人论国家治乱系于
  言路之通塞李沆为相日以四方水旱盗贼之事
  奏闻于上自言人主当知四方之艰难区区可以
卷五十九 第 20a 页 WYG0869-0183a.png
  报国家者此耳卓哉其虑远矣
  附记
 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中统三年以荐赐见
  上都大喜授都水监工部郎中先是太保刘秉忠
  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馀年浸以后天议欲
  修正而薨至是江左既平上思用其言遂以公与
  赞善王公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而忠
  宣枢密二张公为之主领裁奏于上复共荐前中
卷五十九 第 20b 页 WYG0869-0183b.png
  书左丞许公能推明历理俾参预之公首言历之
  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
  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
  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公乃尽考
  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爽垲以木为重棚创作
  简仪高表用相比覈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
  尝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体
  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
卷五十九 第 21a 页 WYG0869-0183c.png
  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圆欲合也实难法当以圆求
  圆作仰仪古有经纬结而不动公则易之作立运
  仪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公则一之作證理仪表高
  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
  几历法之验在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
  以当之两极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以上
  凡十三等又作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凡四
  等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
卷五十九 第 21b 页 WYG0869-0183d.png
  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凡五䓁与上诸仪互相参考
 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赞善公为太史令公为
  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是年奏进仪表式
  样公乃对御指陈理致一一周悉公因奏唐一行
  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
  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
  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
  同即曰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上可
卷五十九 第 22a 页 WYG0869-0184a.png
  其奏遂设监候官十四员分道相继而出先测得
  南海北极出地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
  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极出地
  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景昼五十六刻夜四
  十四刻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景长一尺
  四寸八分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和林北极出地四
  十五度夏至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
  十六刻铁勒北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长五尺
卷五十九 第 22b 页 WYG0869-0184b.png
  一分昼七十刻夜三十刻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
  度夏至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
  八刻继又测得上都北极出地四十三度少北京
  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强益都北极出地三十七度
  少登州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高丽北极出地三
  十八度少西京北极出地四十度少太原北极出
  地三十八度少安西府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半强
  兴元北极出地三十三度半强成都北极出地三
卷五十九 第 23a 页 WYG0869-0184c.png
  十一度半强西凉州北极出地四十度强东平北
  极出地三十五度太大名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
  京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强阳城北极出地三十
  四度太弱扬州北极出地三十三度鄂州北极出
  地三十一度半吉州北极出地二十六度半雷州
  北极出地二十度太琼州北极出地十九度太十
  七年新历告成拜太史令公与太史诸公同上奏
  曰臣䓁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
卷五十九 第 23b 页 WYG0869-0184d.png
  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
  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馀乖次西
  汉造三统历百三十年而后是非始定东汉造四
  分历七十馀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年刘洪
  造乾象历始悟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年姜岌造
  三纪甲子历始悟以月食冲检日宿度所在又五
  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
  大小馀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
卷五十九 第 24a 页 WYG0869-0185a.png
  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处一度馀又五十二年
  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𨒫
  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
  三十五年傅仁均造寅元历颇采旧仪始用定朔
  又四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
  分度不齐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
  十三年僧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
  九服交食之异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
卷五十九 第 24b 页 WYG0869-0185b.png
  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二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
  纪元历始悟食甚泛馀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
  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者十有三家自是又百
  七十四年钦惟圣朝统一六合肇造区夏专命臣
  䓁改治新历臣䓁用创造简仪高表凭其测到实
  数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
  依每日测到晷景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
  为准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
卷五十九 第 25a 页 WYG0869-0185c.png
  定丁丑夏至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
  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
  申日夜半后五十七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
  半后八十一刻半各减大明历十八刻远近相符
  前后应准二曰岁馀自刘宋大明历以来凡测景
  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
  时合用岁馀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
  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六
卷五十九 第 25b 页 WYG0869-0185d.png
  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
  岁馀合用之数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
  望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
  黄道箕九度有畸仍凭每日测到太阳躔度或凭
  星测月或凭月测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
  起自丁丑正月至己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
  三十四事皆躔于箕与月食相符四曰月离自丁
  丑以来至今凭每日测到逐时太阴行度推算变
卷五十九 第 26a 页 WYG0869-0186a.png
  从黄道求入转极迟极疾并平行处前后凡十三
  转计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真的外有三十事得大
  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
  与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
  到太阴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
  黄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
  入时刻与大明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宿距度自
  汉太初历以来距度不同互有损益大明历则于
卷五十九 第 26b 页 WYG0869-0186b.png
  度下馀分附以大半少皆私意牵就未尝实测其
  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度为三十六分以
  距线代管窥宿度馀分并依实测不以私意牵就
  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日出入昼夜刻皆据
  汴京为准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极
  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每日日出
  入昼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
  二刻昼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
卷五十九 第 27a 页 WYG0869-0186c.png
  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
  永为定式所创法凡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
  定气立为升降限立招差求得每日行分初末极
  差积度比古为密二曰月行迟疾古历皆用二十
  八限今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凡析为
  三百三十六限依垛叠招差求得转分进退其迟
  疾度数逐时不同盖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旧
  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乘今依算术勾股弧矢方
卷五十九 第 27b 页 WYG0869-0186d.png
  圆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积差差率与天道实为吻
  合四曰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
  十三度九十分以圆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每
  日去极与所测相符五曰白道赤周旧法黄道变
  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
  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
  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于理未尽
  十六年太史王公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
卷五十九 第 28a 页 WYG0869-0187a.png
  夫立成之数尚未有定稿公于是比次篇类整齐
  分抄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拟议稿三卷转
  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
  继为太史遂上表奏进又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
  源流一卷其测验书有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
  考二十卷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
  新测二十八舍杂座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
  名诸星一卷月离考一卷并藏之官历法至郭太
卷五十九 第 28b 页 WYG0869-0187b.png
  史历之圣也后世欲外其法而别取捷术未有不
  舛谬而卒不可行者闻其遗书为元顺帝北遁时
  带至沙漠不知尚有存者否乎
 
 
 
 
 春明梦馀录卷五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