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十六
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868-084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四十六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工部一
工部在阙之东户部之后西向设尚书侍郎掌天下工
役农田山川薮泽河渠之政令其属初曰营部曰虞部
曰水部曰屯部后易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俱称
清吏
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868-0842b.png
营缮掌经营兴造之事凡大内宫殿陵寝城濠坛场祠
庙廨署仓库营房之役鸠力会财而以时督程之王邸
亦如之凡卤簿仪仗乐器移内府及所司各以其职治
之而以时省其坚洁董其窳滥凡置岳具必如律凡工
匠二等曰轮班曰住作凡工囚二等曰正工曰杂工杂
工三日当正工一日凡省工视役烦简而节其财力凡
会有无移内府其分司为三山大石窝为都重城为湾
厂通惠河道兼管为琉璃黑窑厂为修理京仓厂为清
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868-0843a.png
匠司为缮工司兼管小修为神木厂兼砖厂为山西厂
为台基厂为见工灰石作所属为营缮所所正一员所
副二员所丞二员武功三卫经历等官
虞衡掌山泽采捕厉禁陶冶凡采捕禽兽及革骨羽毛
以供祭祀宾客之膳羞凡军器军装移内府及所司岁
造或三岁二造必程其坚致以给边凡猎畋以时冬春
之交罝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
蹂蹴谷登禁焚燎若害苗稼兽听为陷阱获之赏有差
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868-0843b.png
凡诸陵山麓不得入斧斤开窑冶置墓坟凡帝王圣贤
忠义名山岳镇陵墓祠庙有功德于民者禁樵牧凡山
场园林之利听民取而薄征凡陶冶瓷甓籍其常造年
造之数计其入慎藏之无辄毁以费民凡铸造审其模
范计铜铁而镕之金牌信符铸之内府凡颜料徵土产
不强其所无否则徵其直其分司为宝源局大使皮作
局大使副使军器局大使副使
都水掌山泽陂池泉泺洪浅道路桥梁舟车织造劵器
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868-0843c.png
衡量之事凡水利曰转漕曰灌溉岁储其金石木竹卷
埽以时修其闸坝䃮浅堰圩堤防谨蓄泄以备旱潦舟
楫硙碾不得与灌田争利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役
以农隙凡鳞介萑蒲之利听民取而薄征凡道路塞其
坑坎上巡幸若大丧大礼治而新之凡桥梁曰舟梁曰
石梁计工力而创修其大津不能梁官给舟人量其小
大难易而食之凡舟车曰大车曰小车曰战车凡三等
曰粮船曰黄船曰马快船曰海运船曰鲜船曰备倭船
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868-0843d.png
曰战船凡七等皆会其财下诸司酌多寡久近劳逸而
均剂之凡织造冕服诰敕制帛祭服净衣诸币布移内
府南京诸省周知其数而慎节之凡公侯伯铁劵差其
广高凡祭器册宝乘舆牌符杂器会则于内府凡衡量
谨较勘而颁之悬式于市其奉敕分理于外者为北河
差郎中南河差郎中中河差郎中夏镇闸差郎中南旺
泉闸差主事荆州抽分差主事杭州抽分差主事清江
厂差主事通惠河器皿厂六科廊皆本司总理者所属
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868-0844a.png
为文思院大使副使织染所大使副使
屯田掌屯农坟墓抽分薪炭夫役之事凡屯田腹边公
田闲田没官田给卫所耕剂其地力人力而徵其子粒
凡在边牛犁铁器官给之凡坟茔堂碑碣兽第宗室勋
戚文武官之等而辨叙其差凡抽分徵诸商各有差凡
薪炭南取洲汀北取山麓徵诸民有本折色酌其多寡
而撙节之凡夫役伐柴转柴皆雇役周知其数而时蠲
之按司曰屯田重农事也制诚善矣及其后也徒存其
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868-0844b.png
名耳而其司仅掌上供并监局柴炭与山陵之事分司
为台基柴炭厂为外差易州山厂有陵工临时委差所
属为柴炭司正使一员副使二员
  周礼冬官亡汉时补以考工记夫冬官之职既不
  可考亦岂待考工记补之而后为冬官之全乎大
  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职
  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万物则事官之意在周
  礼可睹也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
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868-0844c.png
  则司空之意在周官可推也况冬之为言终也万
  物成终毕归其根亶空土而已命之曰司空岂无
  意义而云然哉惟藏而固之富而生之此所以为
  冬之象也若夫考工记之事虞书所谓共工也夫
  共工诚冬官之事但其一属耳故取以入冬官则
  可用之以补冬官则不可舜典帝曰畴若予工佥
  曰垂哉帝曰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
  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
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868-0844d.png
  兽佥曰益哉帝曰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
  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按工之官缺则民用
  不周虞之官缺则物生不遂故舜视百工万物皆
  予一体故皆曰予而虞工列九官自古重之矣周
  礼属虞衡于夏官今则并山泽虞衡统属之于工
  部益垂犹且让之任是职者可轻视之哉
  都邑
  司空所掌莫重于都邑之制矣古者营国必先于
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868-0845a.png
  辨方正位是以匠人置𣙗视景必正地中以天地
  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然
  后建王国也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
  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一夫其制
  大略如此然必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而大司徒
  又掌其凡盖重其事也而建都之本则更有在焉
  周礼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
  以为民极盖王基立而后根本定方位设而后等
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868-0845b.png
  级明国野分而后疆理正官职举而后纲目张凡
  以为民立极也昔人有言曰京都为四方之极犹
  紫宸为周天之极然京都固为四方之极而帝王
  又以建惟皇之极也
  中丞朱鉴兴造吉凶疏臣闻阴阳家者流有云地
  有四势气从八方国都为天下之根本而皇城又
  国都之正宫凡有兴作不可不慎今以外局四势
  论之龙弱虎强山无四顾喜得有水亦嫌反跳术
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868-0845c.png
  者皆曰帝星所临固不必论且以内局四势论之
  往日北平布政司为正宫故以晨昏钟鼓在前今
  以奉天殿为正宫晨昏钟鼓不宜在后缘左为青
  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元武左为阳右为阴
  青龙宜动白虎朱雀元武宜静自永乐宣德以来
  各衙门在青龙头旺庆寿寺衰微浮图破坏故不
  为灾住居安稳国家无事近年以来却将白虎头
  上庆寿寺重新修盖朝暮焚香钟鼓齐鸣又将二
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868-0845d.png
  浮图鼎新修理虎嫌生角龙怕无睛且闻庆寿寺
  金人所造革之可也何为重修二浮图金人所创
  除之可也奚为复建加以西山一带新造寺宇数
  多本欲求福殊不知反助其为虐耳以致江南草
  寇生发塞北烟燧不宁皆因白虎头兴旺之所致
  也虽有关于天数亦必本于人事阴阳之术不可
  尽信地理之书亦不可不信细民之家尚欲趋吉
  皇城之内可不避凶如蒙俞允乞敕在廷文武大
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868-0846a.png
  臣计议先将庆寿寺庐其居移其人杜其门弛其
  钟鼓去其二浮图候边境宁息无事之日将寺移
  去东边旧工部地方起造改为龙兴寺可建二浮
  图任其鸣钟鼓以耸青龙头仍将顺天府钟鼓楼
  移来东台基厂之内起盖晨昏扣撞以敌白虎臂
  又将顺天府移来旧都察院及将大兴宛平并三
  儒学移来旧吏户礼三部地方开设以配三法司
  务使青龙动而且兴白虎静而且安其元武门迤
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868-0846b.png
  北顺天府地方取正改作库藏以收天下黄册图
  籍以压元武之地或得馀暇再于城之东南巽地
  之角起盖功臣庙可助外局之龙庶得四势动静
  相宜八方气候相应则国康民安天下太平矣
  沟洫
  大禹治水而尽力沟洫此司空之所亟宜讲也当
  日治水不过曰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而已
  而天下之言智者莫踰焉何哉洪范五行水曰润
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868-0846c.png
  下知水之性润下则知禹之治水矣是故先决九
  川以导于海使水之大者有所归次浚畎浍以距
  于川使水之小者有所泄此所以九州同四隩宅
  而万世永利也商之衰也五行之官世失其业周
  人始命遂人十夫为沟百夫为洫千夫为浍万夫
  为川而沟洫之制始立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
  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而沟洫
  之制益详至于匠人氏又辨其深广之度而通其
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868-0846d.png
  蓄泄之宜其法可谓尽善矣然周人岂夷陵谷而
  为之哉亦不过因其自然之利而修伯禹之故而
  已周之衰也遂人稻人匠人之官又世失其业列
  国之君皆自利以病邻国暴秦之兴又废沟洫开
  阡陌而水利废矣是故孙叔敖起芍陂则楚受其
  惠文翁穿㳛口则蜀以富饶史起凿漳水于魏则
  邺傍有稻粱之咏郑国导泾水于秦则谷口有禾
  黍之谣许景山复萧何之故堰则兴元之荒瘠复
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868-0847a.png
  为膏腴赵尚宽修召信臣之故渠则南阳之泻卤
  变为沃壤之数君子者孰非因其自然之利而修
  其已前之法哉谓之得周官之遗意亦可也今国
  家司空有总职水利有专管官员省以督之府府
  以督之县而县之陂塘圩堰又莫不有长重以宪
  臣之稽察皆以悯惠元元而兴水利也然遇水旱
  民辄告病者是必有其故也此无他陂塘圩堰之
  长皆失其业而郡县长吏又莫之省忧故也愚则
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868-0847b.png
  以周官之职不可卒复而沟洫之遗意尚亦可寻
  周官曰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盖沟以导水不
  因水势则其流易壅防以止水不因地势则其土
  易坏为今之计莫若申饬郡县长吏督率陂塘圩
  堰之长察水势之曲直原地势之高卑可堤则堤
  可决则决因陂塘圩堰之旧加疏浚筑塞之功而
  又严侵占之禁明考课之法则灌溉之利兴而河
  患免矣虽然贾让有言曰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
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868-0847c.png
  遗川泽之利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
  入陂障卑下以为圩泽使秋水多得所休息左右
  游波宽衍而不迫此诚万世水利之上策哉昔人
  有言东南有可耕之人而无其地西北有可耕之
  地而无其人则夫西北之地古之中原地三代所
  行井田者诚能稽元学士虞集之议而于河南山
  东陜西诸省长川广野可以开沟洫而蓄泄其水
  画经界而原隰其田成菑畬而稼穑其利者因其
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868-0847d.png
  沮洳去其萑苇或召募给其牛种而宽其租赋或
  番休尺籍之兵立之屯营而储其糗粮则通东南
  之漕运以给太仓者常也敛西北之粟以足边储
  者权也所以济漕运之所不及也
  永乐间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原吉上言
  浙西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田高多下
  少环以太湖绵亘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注
  淀山诸湖入三泖顷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
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868-0848a.png
  稼拯治之法宜浚吴淞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
  海吴淞江袤二百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西接太
  湖东通海前代屡疏以当潮汐沙泥淤积旋疏旋
  塞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浦抵上海南仓浦口可百
  三十馀里潮汐壅障茭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
  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淤泥浮泛动荡难以施工臣
  等相视得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
  白茅港径入大江皆广川浚流宜疏吴淞江南北
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868-0848b.png
  两岸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
  浚疏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
  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茅湖之水此即禹贡三江
  入海之迹俟既开通相度地方之势各置石闸以
  时启闭每岁水涸时修圩岸以禦暴流上从之役
  夫凡十馀万于是水泄农田大利宣德间苏州知
  府况钟上言苏松嘉湖之地其湖有六曰太湖曰
  傍山曰阳城曰昆承曰沙湖曰尚湖联属广袤凡
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868-0848c.png
  三千馀里其水东南出嘉定吴淞江东出昆山刘
  家港东北出常熟白茆港永乐初朝廷命夏原吉
  尚书督理疏浚水不为患民获有秋年久淤塞不
  通一遇久雨遂成巨浸田皆没溺乞仍遣大臣督
  各府县官于农隙时发民疏浚则一方永赖矣上
  命周忱与钟计工力多寡难易以闻天顺间都御
  史崔恭景泰间侍郎李敏弘治间侍郎李贯嘉靖
  间都御史李充嗣俱治之然不能如前两度大用
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868-0848d.png
  其功故日以淤积至隆庆间都御史海瑞欲治之
  竟夺于众论不竟其功万历间御史林应训亦尝
  疏言之竟不能行至近年而弊极矣崇祯初员外
  陈茂德言之辅臣亦有吴人为上言之上疑其劳
  民命抚臣议之抚臣李待问适以擢漕督将去谓
  挑浚不可以已然人有言三江总开一劳永逸者
  有言物力难措先开吴淞江而后徐议之者有言
  且就内河道疏其沟浍者而皆苦于费无所措上
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868-0849a.png
  以其费罢之东南财赋之地国赋根本日见凋敝
  此经国者所宜亟讲也
  王文恪鏊吴郡治水碑西蜀李公谓东南诸水咸
  汇太湖太湖由三江入海而三江久失故道东江
  不可复寻独娄江尚在吴淞江虽在而多涸其别
  出一支分从常熟白茆港入海最大且驶而海沙
  阏塞久成平陆民且屋庐坟墓其上成化以来每
  议开之辄畏其难而止弘治中徐侍郎贯浚之不
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868-0849b.png
  能深广旋开复塞以大势论之太湖吞纳众水犹
  人之腹白茆吴淞则尾闾也阳城昆承华亭诸处
  犹脉络也尾闾不泄腹且䐜胀为病四支百脉无
  不病者将事之初横议纷起或谓水旱天数非人
  力可治或谓治之复塞徒费且劳或谓滨海地势
  高邛凿之覆引水入内为患公皆不听不数月功
  就初白茆自北达于江河形诘屈不可复通乃改
  就东南挑平陆直注诸海自双庙至东仓通一万
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868-0849c.png
  七千三百九十二丈其深一丈五尺阔三十三丈
  白茆上流又开尚湖昆承阳城湖各隘为塘为浜
  为港为溇者凡十有九又于宜兴浚古渎武进无
  锡浚桃花港龙荡九曲城墅河江阴申港利港横
  市河皆林君文沛所理也吴淞江上流颇通利自
  夏驾浦至旧江口仅如衣带不复容舟因其旧形
  广之深之自夏驾浦至龙王庙江口凡六千三百
  三十六丈其深一丈二尺阔十八丈又于湖州浚
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868-0849d.png
  大钱小梅七十二溇吴江浚长桥一带引湖水散
  淀山等湖昆山浚赵屯大盈道褐等浦其为浦为
  港为浜尤多皆颜君如瑰所理也白茆港口海潮
  日至沙泥易阏则为石闸一阳城湖水至斜堰分
  流七浦塘则可少杀白茆之流又为堰一夏驾浦
  新洋江吴淞之交横引江水斜趋娄江则吴淞势
  弱不能荡激易淀且阏又为石闸一盖疏宜兴湖
  州诸阏水归太湖无碍则常之宜兴武进湖之乌
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868-0850a.png
  程归安松之华亭可无水患浚吴淞白茆之阏太
  湖之水入江海无碍则苏之长洲常熟昆山可无
  水患而吴淞白茆之役最大功费尤多始事于正
  德十六年十月嘉靖六年四月讫工是役也为工
  凡四十万二千五十三银为两若干米为石若干
  治漕
  国家漕河有四其自上江来者至仪真下江来者
  至瓜洲由广陵而达淮安为南河由黄河而达丰
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868-0850b.png
  沛为中河由山东而达天津为北河由天津而达
  张家湾为会通河工部尚书总其政而分寄以四
  司官赐之玺书令便宜行事
  行河有八因因河未泛而北运因河未冻而南还
  因风南北为运期因河顺流为运道因河安则修
  堤因河危则塞决因冬春则沿堤修治因夏秋则
  据堤防守守有二曰官守曰民守防有四曰昼防
  曰夜防曰风防曰雨防有三策夏秋水发运舸度
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868-0850c.png
  河漕既愆期河无全算是谓无策运艘入闸国计
  无虞黄水齧堤随缺随补是谓中策四月方终舟
  悉入闸夏秋之际河复安流是为上策闸有三曰
  石闸丛石为之有龙门有堆翅有龙骨有燕尾曰
  活闸漕长恐泄木板为之视闸广狭而多寡焉曰
  土闸闸水出口与河上下相悬为坝留水以与河
  接河堤之法有二有截水堤有缕水堤水之为性
  也专则急分则缓而河之为势急则通缓则阏缕
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868-0850d.png
  水之堤因河势而束之也治水者便之截水之堤
  遏河性而阻之也治水者忌之筑堤有三夫编设
  曰徭夫召募曰募夫借派曰自夫有堤无夫与无
  堤同有夫无铺与无夫同堤以防河夫以守堤铺
  以居夫参相得也行水之法治有馀先下流治不
  足先上源
  南旺庙记尚书宋公礼同都督周长等发山东丁
  夫一十五万登莱二府愿趋事赴工之人一万五
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868-0851a.png
  千疏凿会通河先是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县
  黑洋山由旧曹州两河口漫过安山湖而会通河
  遂淤自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舟楫不通乃
  于济宁迤北至城材等递运所凡军需钱粮之输
  北者悉陆运至德州凡七百里始入卫河至是疏
  凿之又塞旧曹州郓城两处河口浚沙湾至旧州
  一带河道又同刑部左侍郎金纯等河南督运水
  夫开黄河故道自开封北城起下达郓城至鱼台
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868-0851b.png
  县塌场口入于漕河又疏山东七十二泉汇于分
  水故永乐九年太宗降纶音一章曰工部锦衣卫
  便差四个官铺马里去都齐到那黄河新开口之
  处讨两只船从那里看将下来到旧曹州两河口
  分开一路往会通河那一带去一路至谷亭这一
  带来看那两条河的水势行得如何还看那黄河
  水比先是那一处漫过安山湖那一带去淤塞了
  河道若是那原漫过水处堤岸低薄时就再整得
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868-0851c.png
  高厚若不低薄时罢将文书去与宋尚书每知道
  钦此则其委任之重亦可见矣先是朝廷开河道
  不过𣣔通天下贡赋未专于漕运也十年宋公始
  议会通河攒运北京其奏状曰永乐十年某月某
  日工部尚书宋礼奏海运粮储每年五月太仓开
  洋直沽下御待秋回京船只多被损坏亦有漂失
  不见下落者俱用修理补造分派江西湖广浙江
  等布政司并直𨽻徽州等府军卫有司相兼修造
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868-0851d.png
  俱限次年三月终完备驾赴太仓应用因限期逼
  迫措料不及不免科敛钞物买办其间作弊受害
  者不可胜言造船者惟顾眼前之急不虑速成不
  坚之患计其所费物料人工又难细举且如造千
  料海船一只须用百人驾使止运得一千石若将
  用过人工物料估计价钞可办二百料河船二十
  只每只用军二十名运粮四千石以此较之从便
  则可如将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四府税徵粮米定
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868-0852a.png
  拨七十万石赴徐州并兖州府粮三十万石赴济
  宁州交纳差拨近河徐州等卫旗军一万名各委
  指挥千百户管领工部拨与二百料浅船五百只
  一如卫河事例将前项仓粮从会通河攒运供给
  北京每三年海运二次使造船者无逼迫之患驾
  船者获坚久之利以两河并海运计之三年可得
  八百馀万十年之间国有足食之备民无烦扰之
  忧至十二年遂罢海运而平江伯亦疏凿淮阳一
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868-0852b.png
  带南北遂会通矣至今为国大利而宋公之功当
  为第一都督周公侍郎金公亦不可不谓之贤劳
  厥后传谓宋公有微过朝廷督责之革其冠带止
  服儒巾治事其权中微而平江之功愈彰故今惟
  颂平江伯而不及宋公故邱文庄公尝过会通河
  有感赋诗曰清江浦上临清闸箫鼓丛祠饮馂馀
  几度会通河上过更无人语宋尚书后李文正公
  各有诗其意在言表矣后主事王始请于朝廷祠
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868-0852c.png
  祀于分水龙王庙之傍因并录之以示来者知宋
  公之功不可没也
  元人揭傒斯都水分监记会通河成之四年始建
  都水分监于东阿之景德镇掌凡河渠坝闸之政
  令以通朝贡漕天下实京师地高平则水疾泄故
  为堨以蓄之水积则立机引绳以挽其舟之下上
  谓之坝地下迤则水疾涸故为防以节之水溢则
  缒起悬版以通其舟之往来谓之闸皆置吏以司
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868-0852d.png
  其飞挽启闭之节而听其讼狱焉雨潦将降则命
  积土壤具畚锸以备奔轶冲射水将涸则发徒以
  导阏滞塞崩溃时而巡河周视以察其用命不用
  命而赏罚之故监之责重以烦焉
  水泉
  河臣陈锐奏济宁等处一带河道全藉山东徂徕
  山等处泉源接济先年工部差官一员在彼专管
  续因减革不用其泉源止委布政司分守官带领
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868-0853a.png
  巡历不周又有分巡事务未免顾此失彼是以泉
  脉不通阻滞粮运要行工部照旧差主事一员专
  理其事从之山东泉源百八十出济兖二府一十
  六州县新泰莱芜泰安肥城东平平阴汶上蒙阴
  之西宁阳之北九州县之泉俱入南旺分流是为
  分水派也泗水曲阜滋阳宁阳迤南四县之泉俱
  入济宁是为天井派也邹县济宁鱼台峄县之西
  曲阜之北五州县之泉俱入鲁桥是为鲁桥派也
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868-0853b.png
  滕县诸泉近入独山吕孟等湖以达新河是为新
  河派也沂水蒙阴诸泉与峄县许池泉俱入邳州
  是为邳州派也皆所以济漕河也徐吕而下黄河
  经行无藉泉矣
  水匮
  夫漕河故资泉水而地形东高西下非有湖为之
  积潴则涸故漕以东皆有水匮非有湖为之宣泄
  则溃故漕以西皆有水壑此先臣宋礼之经画盖
卷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868-0853c.png
  殚悉独到者今新河实师其意遇黄流逆奔则以
  昭阳湖为散衍之区遇山水东突则以南阳湖为
  潴蓄之地虑不可谓不周矣然水有归壑堤始无
  虞宜大兴人卒由回回墓一带开通以达于鸿沟
  令谷亭湖陵之水皆入昭阳湖又昭阳湖水沿鸿
  沟以出留城其湖地退滩者尽上腴之田按之可
  得千顷令民得种艺其中计亩出赋以供河渠之
  费计无便于此者
卷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868-0853d.png
  总河总漕
  旧制遇有黄河冲决事体重大则专敕大臣一员
  带工部衔往治之竣事还京后连有水患遂为定
  员其职专管黄河于曹州驻劄河南山东管河副
  使属之管河郎中洪闸主事旧不属也故总河敕
  谕内云今特命尔前去总理河道其黄河北岸长
  堤并各该堤岸应修筑者亦要著实用功修筑高
  厚以为先事预防之计如各该地方遇有水患即
卷四十六 第 24a 页 WYG0868-0854a.png
  便相度访䆒水源可以开分杀通之路并可筑塞
  堤防处所仍严督各该官员斟酌事势缓急定限
  工程分头用工作速修理此原敕也后增云近年
  沛县迤北漕河屡被黄河冲决已经差官整理今
  特命尔前去总理河道督率管河管洪管泉管闸
  郎中主事及各该三司军卫有司掌印管河兵备
  等官时常往来亲历多方经画遇有淤塞去处务
  要挑浚深广盖新敕为黄河冲塞漕河故有是命
卷四十六 第 24b 页 WYG0868-0854b.png
  其实专为黄河也先年河道自瓜仪以至通州皆
  属漕运衙门管理故其敕自通州至扬州一带水
  利有当蓄泄者严督该管官司并巡河御史管河
  管洪郎中等官设法修筑疏通以便粮运怠职误
  事者一体参奏凡有便于粮运利于军民悉听尔
  便宜处置之命盖漕运者漕则漕河运则粮运原
  是一事原不应分也旧制总漕每岁进京会议往
  回查看河道后以巡按奏留不行遂成故事自嘉
卷四十六 第 25a 页 WYG0868-0854c.png
  靖元年都御史俞諌后更不赴京矣至二十二年
  二洪浅阻总漕具本尽推之总河奉旨切责总河
  而下俱戴罪整理自此河道粮运遂岐而为二矣
  黄河
  今之治河与古异盖河之故道自怀庆大名至瀛
  沧入海彼时无漕河故议欲就其顺下之性引之
  东北而复其故道今东北有漕防其冲决矣古疏
  之凿之惟欲去其害矣今则欲资其利盖漕旧不
卷四十六 第 25b 页 WYG0868-0854d.png
  藉河自景泰后始有黄三清七之说今徐州二洪
  以下专用河水矣所以治之者有疏有浚有塞而
  疏为上盖河自经汴以来南分二道一出汴西荥
  泽县经中牟陈颍等州县至寿州入淮一出汴东
  祥符县经陈留亳等州县至怀远县入淮其东南
  一道自归德宿州经虹县睢宁至宿迁县出其东
  分新旧五道一自长垣曹郓等县至阳谷出一自
  曹州双河口至鱼台县塌场口出一自仪封归德
卷四十六 第 26a 页 WYG0868-0855a.png
  等州县至徐州小浮桥出一由沛县之南飞云桥
  出一在徐沛之中境山之北溜沟出自此新旧分
  流六道皆入漕河而总南入淮后皆塞而止存沛
  县一道则所谓合则势大而河身又狭不能容纳
  所以不得不泛滥横溢故今治河不得不因故道
  而分势耳前出阳谷鱼台二道恐其决而东北断
  不可开也其在汴西荥泽孙家渡至寿州一道决
  宜常浚以分其上流之势不可使壅也乃若自汴
卷四十六 第 26b 页 WYG0868-0855b.png
  东南源出怀远宿迁二道及正东如徐州小溜沟
  二道各宜择其利便者开浚一道以分其下流之
  势此治河之善经也
  李东阳曰河之为患自古有之治法亦异盖有塞
  有浚有疏而疏之说胜河决张秋徐有贞治之有
  挠其议者曰不能塞而顾开之耶使者至徐出示
  二壶一窍五窍者各一注而泻之则五窍者先涸
  使归而议决侍郎白昂治原武之决举南兵部郎
卷四十六 第 27a 页 WYG0868-0855c.png
  中娄性同事筑阳武长堤以防秋涨引中牟之决
  以入淮浚宿州古汴河以达泗自小河西抵归德
  饮马池中经符离一带皆浚而深广之又疏月河
  十馀以杀其势由是河入汴汴入睢睢入泗泗入
  淮以达于海又以河南入淮非正道恐不能容又
  自鱼台历德州至大清河及古黄河以入海河口
  各作石堰相水盈缩以时启闭疏之效亦明矣哉
  徐有贞治河工成碑臣闻凡平水土其要在知天
卷四十六 第 27b 页 WYG0868-0855d.png
  时地利人事而已天时既经地利既纬而人事于
  是乎尽且夫水之为性可顺焉以导不可逆焉以
  堙禹之行水行所无事用此道也今或反是治所
  以难盖河自雍豫出险固而之夷斥其水之势既
  肆又由豫而兖土益疏水益肆而沙湾之东所谓
  大洪之口适当其冲于是决焉而夺济汶入海之
  路以去诸水从之而泄堤以溃渠以淤涝则溢旱
  则涸此漕途所为阻者与然欲骤而湮焉则不可
卷四十六 第 28a 页 WYG0868-0856a.png
  故溃者益溃淤者益淤而莫之救也今欲救之请
  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因为
  之防以时节宣俾无溢涸之患必如是而后有成
  制曰可臣有贞乃经营焉作治水之闸流水之渠
  起张秋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濮阳之泺又
  九里而至于博陵之陂又六里而至于寿张之沙
  河又八里而至于东西影塘又十有五里而至于
  白岭之湾又三里而至于李之涯由李而上
卷四十六 第 28b 页 WYG0868-0856b.png
  又二十里而至于竹口莲花之池又三十里而至
  于大潴之潭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凡数百里经
  澶渊以接河沁河沁之水过则害微则利故遏其
  过而导其微用平水势既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
  通源渠有分合而闸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
  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袤皆至丈万九堰既设其
  水遂不东冲沙湾乃更北出以济漕渠之涸阿西
  鄄东曹南郓北之区出沮洳而资灌溉者为顷百
卷四十六 第 29a 页 WYG0868-0856c.png
  数十万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贞知事必集乃参
  综古法择其善而为之加神用焉既作大堰其上
  揵以水门其下缭以虹堤堰之崇三十有六尺其
  厚什之长伯之门之广三十有六丈厚倍之堤之
  厚如门崇如堰而长倍之架涛截流栅木络竹实
  之石而键之铁盖合土木火金而一之用平水性
  既乃导汶泗之源而出诸山汇澶濮之流而纳诸
  泽遂浚漕渠由沙湾而北至于临清凡二百四十
卷四十六 第 29b 页 WYG0868-0856d.png
  里南至于济宁凡二百一十里复作放水之闸于
  东昌之龙湾魏湾凡八为水之度其盈过丈则放
  而泄之皆通古河以入于海上制其源下放其流
  既有所节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害以除水
  利以兴初议者多难其事至欲弃渠弗治而由河
  沁及海以漕然卒不可行也时又有发京军疏河
  之议有贞因奏蠲濒河州县之民马牧等役而事
  事河防以省军费便民力天子从之
卷四十六 第 30a 页 WYG0868-0857a.png
  王鏊记刘大夏安平治水碑景泰四年河决张秋
  故武功伯徐有贞治之旋复故道弘治二年河势
  北徙六年遂决黄陵冈溃张秋堤夺汶水以入海
  张秋上下渺㳽际天东昌临清河流几绝前后绩
  用弗成上乃命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往涖时讹言
  沸腾谓河不可治治之祗劳且费或谓河不必治
  宜复前元海运或谓陆挽虽劳无虞上复命太监
  李兴平江伯陈锐同往涖之时夏且半锐等聚谋
卷四十六 第 30b 页 WYG0868-0857b.png
  始于上流开月河长可三里轶决口属之河于是
  轴轳相衔顺流毕发乃始议筑黄陵冈之缺初大
  梁之北为沁河东南流入徐西为黄河流入淮其
  后黄河忽溢入沁合流以北遂决黄陵冈以及张
  秋锐等议不治上流则决口不可塞于是浚河自
  孙家渡七十馀里由陈颖以入于淮又浚河自中
  牟扶沟陈颖二十馀里由宿迁以达于淮又浚贾
  鲁旧河四十馀里由曹以出于徐于时向冬水且
卷四十六 第 31a 页 WYG0868-0857c.png
  落漕乃于张秋两岸东西筑台立表贯索纲联巨
  舰穴而窒之实以土牛至决口去窒舰沉压以大
  埽合且复决随决随筑吏戒丁励畚插如云连昼
  夜不息水乃繇月河以北决既塞缭以石堤隐然
  如虹辅以滉柱森然如星又于上流作减水坝又
  浚南旺湖诸泉源又堤河三百馀里漕道复通役
  始于六年之夏其冬告成用军民凡四万馀人铁
  为斤一万九千有奇竹木二万七千薪为束六十
卷四十六 第 31b 页 WYG0868-0857d.png
  三万刍二百二十万事闻
  嘉隆之季司空潘季驯一生拮据河干时谓之劳
  臣其言曰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
  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
  即以治海故竟季驯在事止以筑堤束水借水攻
  沙为万全第一义其经略两河疏云臣闻事师古
  者罔愆智不凿者乃大孟子论智一章首以禹之
  治水为喻而论为政则曰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
卷四十六 第 32a 页 WYG0868-0858a.png
  谓智乎是大智者事必师古而不师古则凿矣故
  治河者必先求河水自然之性而后可施其疏筑
  之功必先求古人已试之效而后可仿其平成之
  业黄水来自昆崙入徐济运历邳宿桃清至清口
  会淮而东入于海淮水自洛及凤历旴泗至清口
  会河而东入于海此两河之故道即河水自然之
  性也元人岁漕江南之粟由扬州直北出庙湾入
  海至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始堤管家诸湖通淮
卷四十六 第 32b 页 WYG0868-0858b.png
  河为运道然虑淮水涨溢东侵淮郡也故筑高家
  堰堤以捍之起武家墩经小大涧至阜宁湖而淮
  水无东侵之患矣又虑黄河涨溢南侵淮郡也故
  堤新城之北以捍之起清江浦沿钵池山柳浦湾
  迤东而黄水无南侵之患矣尤虑河水自闸冲入
  不免泥淤故严启闭之禁止许漕艘鲜船由闸出
  入匙钥掌之都漕五日发筹一放而官民船只悉
  由五坝车盘是以淮郡晏然漕渠永赖而陈平江
卷四十六 第 33a 页 WYG0868-0858c.png
  之功至今未斩也后因剥蚀既久堤岸渐倾水从
  高家堰决入一郡遂为鱼鳖而当事者未考其故
  乃谓海口壅塞遂穿支渠以泄之讵知旁支暂开
  水势陡趋西桥以上正河遂至淤阻而新开支河
  阔仅二十馀丈深仅丈许较之故道不及三十分
  之一耳岂能容受全河之水下流既壅上流自溃
  此崔镇诸口所决也今新开筑复淤塞故河渐已
  通流虽深阔未及原河十分之一而两河全下沙
卷四十六 第 33b 页 WYG0868-0858d.png
  随水刷欲其全复河身不难也河身既复面阔者
  七八里狭者亦不下三四百丈滔滔东下何水不
  容若犹以为不足而欲另寻他所别开一渠恐人
  力不至于此也以臣等度之非惟不必另凿一口
  即草湾亦须置之勿浚矣故为今之计惟有修复
  平江伯之故业高筑南北两堤以断两河之内灌
  而淮扬昏垫之苦可免至于塞黄浦口筑宝应堤
  浚东关等浅修五闸复五坝之工次第举之则淮
卷四十六 第 34a 页 WYG0868-0859a.png
  以南之运道无虞矣坚塞桃源以下崔镇口诸决
  而全河之水可归故道至于两岸遥堤或葺旧工
  或刱新址或因高冈或填洼下次第举之则淮以
  北之运道无虞矣淮黄二河既无旁决并驱入海
  则沙随水刷海口自复而桃清浅阻又不足言矣
  此以水治水之法也若夫扒捞挑浚之说仅可施
  之于闸河耳黄河河身广阔捞浚何期悍激湍流
  器具难下前人屡试无功徒费工料但恐伏秋水
卷四十六 第 34b 页 WYG0868-0859b.png
  发淫潦相仍不免暴涨致伤两堤故欲于磨脐沟
  陵城安娘城等处再筑滚水坝三道万一水高于
  坝任其宣泄则两堤可保而正河亦无淤塞之患
  矣徐州以南之工如此而已或有难臣者曰臣等
  欲顺水性今淮水欲东而乃挽之使北黄河欲北
  而乃挽之使东无乃水性之未适乎臣曰水以海
  为性也决水乃过颡在山之水也非其性也或者
  又曰昔禹治水播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今臣等
卷四十六 第 35a 页 WYG0868-0859c.png
  乃欲塞诸决并二渎而不使之少杀耶纵有滚水
  坝仅去浮面之水百一耳亦乌能杀其势也臣应
  之曰九河非禹所凿特疏之耳盖九河乃黄水必
  经之地势不能避而禹仍合之同入于海其意盖
  可思也况黄河经行之地惟河南之土最松禹导
  河入海止经郏县孟津巩县三处皆隶今之河南
  一府其水未必如今之浊今自河南府之阌乡县
  起至归德之虞城县止凡五府河已全经其地而
卷四十六 第 35b 页 WYG0868-0859d.png
  去禹导河之时复三千馀年流日久土日松土愈
  松水愈浊故平时之水以斗计之沙居其六一入
  伏秋则居其八矣以二升之水载八升之沙非极
  湍急必至停滞故水分则流缓流缓则沙停势所
  必至者臣等不暇远引他證即以近事观之草湾
  一开而西桥故道遂淤崔镇一决而桃清以下遂
  涩去岁水从崔家口则秦沟遂为平陆此眼前事
  也又何疑哉
卷四十六 第 36a 页 WYG0868-0860a.png
  万历戊戌河决单之黄堌运道告堙乃召刘司空
  东星往治于是议开赵渠赵渠者起商虞以下至
  于彭城元时贾鲁河故道也行可二百馀年至嘉
  靖末北徙潘大司空季驯尝议开之计费四百万
  遂止及河决黄堌稍荡成渠惟曲里铺至三仙台
  四十里皋陆如故公因而镌焉又起三仙台属之
  小浮桥开支渠若干里又浚漕渠自徐邳至宿凡
  若干里通费可十万诸部吏民若罔闻焉邵伯界
卷四十六 第 36b 页 WYG0868-0860b.png
  首二湖扬之巨浸游波泱漭风则善溺渠成行旅
  晏然初议二十万比成费可三万时公并议开泇
  河未及成而公卒于济宁赖李公化龙排众议力
  任成之
  泇河在滕峄之间受沂沭之水南通淮海漕河一
  奇道也隆庆以来数遣近臣行视议论莫定舒司
  空应龙尝凿韩庄中作而止刘司空东星主其议
  甫动工而刘司空卒朝议以可任其事者莫如李
卷四十六 第 37a 页 WYG0868-0860c.png
  公化龙即家拜公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公遍行淮
  徐凤泗间历览周咨得前河臣所开泇河遗迹嘳
  然曰是所以避黄河吕梁之险而措之衽席者也
  乃上疏言开泇河便即鸠工浚旧渠八十七里新
  创八十二里于是运艘通行无碍昔称过洪今称
  过淮即为已至迄今赖之
  淮抚李三才疏昔泇河之役向来数议竟成画饼
  谈者恐以为疑乃臣则以为其善有六而其不必
卷四十六 第 37b 页 WYG0868-0860d.png
  疑有二今之称治河难者谓往代止避其害今且
  兼资其利故河由宿迁入运则徐邳涸而无以载
  舟是以无水难也河由丰沛入运则漕堤坏而无
  以过纤是以有水难也泇河开而运不借河有水
  无水第任之耳疏瀹排决皆无庸矣善一黄河者
  运河之贼者也用之一里则有一里之害避之一
  里则有一里之利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百
  三十里之黄河二洪自险镇口自淤不相关也善
卷四十六 第 38a 页 WYG0868-0861a.png
  二河之当治固不问其济运与否而皆不容已者
  也顾运借河则河为政河为政则河得以困我当
  不惮劳费而治之运不借河则我为政我为政则
  我得以相河当熟察机宜而治之夫熟察机宜之
  与不惮劳费也其利害较然睹已善三先年估全
  工以三百九十万估半工以二百六十万即宋尚
  书开新河百四十里费亦以四十万也今直以二
  十万开二百六十里比之全工则二十之一比之
卷四十六 第 38b 页 WYG0868-0861b.png
  半工则十之一比之新河亦事半而功倍者也善
  四江之北山之东患水极矣老弱转乎沟壑壮者
  散而之四方矣召募行而富民不苦于赔穷民且
  得以养春荒而役兴麦熟而人散以仲淹之堤湖
  代汲黯之发仓此即国计无裨犹且为之善五粮
  艘过洪约在春尽盖畏河涨之为害耳运入泇河
  而安流逆浪早暮无妨过洪之禁可弛参罚之累
  可免即运军不至于赶帮失事所全多矣善六运
卷四十六 第 39a 页 WYG0868-0861c.png
  不借河则河防遂疏恐遂恣横流而沼凤泗也奈
  何夫开封归德上下千里未闻济运不兼治河也
  彼直为民禦灾而若此矣何况乎为陵捍患其何
  防之敢疏无疑者一徐州天下咽喉处也奈何一
  日而令其索莫荒凉安在称重地乎夫太王迁岐
  盘庚迁亳第审利害安问重轻且徐沼于河直须
  时耳徐民安土重迁闻泇河之役且刺心隐痛曰
  夺其利也此如蛾赴火蝇趋饧大利在前害不暇
卷四十六 第 39b 页 WYG0868-0861d.png
  顾一日而洪水暴至城沼民鱼悔之晚矣泇河开
  而徐城之贸迁化居者必且移之泇口必且移之
  沿河上下即土著者利所不在必且择高土而居
  之即使水能破城必且为鱼者少此为曲突徙薪
  于徐而出之罟擭陷阱者也无疑者二故泇河之
  开无俟再计而知其可行者也
  总河曹时聘疏国之大事莫重于漕命脉攸关良
  非细故二百馀年自徐而下大都以河为运迩来
卷四十六 第 40a 页 WYG0868-0862a.png
  迁徙不常数失其利非二洪告涸则诸溜难前内
  外臣工蒿目腐心莫不以无漕为虑幸泇河一线
  先该河臣舒应龙创开韩家庄以泄湖水而路始
  通继该河臣刘东星大开梁城候先庄以试行运
  而路渐广比至三十二年河臣李化龙上开李家
  巷凿郗山石下开直河口挑田家庄殚力经营行
  运过半而路始辟至三十三年二月内该臣接管
  行事见得改挑经始运艘将临立限严催多方鼓
卷四十六 第 40b 页 WYG0868-0862b.png
  舞暮春首夏接踵告完是年行运者八千二十三
  只比至去冬今春臣虽躬督大挑犹不时亲诣泇
  渠往来料理建闸平溜浚浅裁湾日夜催趋如期
  而竣故今年粮艘七千七百六十五只尽数渡泇
  则泇之可赖岂不昭昭在人耳目哉然漕渠成矣
  河官未设闸座建矣官夫未定转输通矣置邮未
  改萑苻警矣司捕未立兼之闸禁未严节宣失度
  水利一泄立睹胶舟臣故不敢亏一篑之功广集
卷四十六 第 41a 页 WYG0868-0862c.png
  众思谬画善后六事列款具题或云黄已治矣运
  可行矣焉用泇河为哉噫此未睹河患之言也治
  黄者去南阳之害也用泇者避徐邳之险也非谓
  黄治而泇可不用亦非谓泇通而黄可不治也二
  者不相悖而实相成则黄流既挽安得不汲汲然
  从事于泇以为运道久远计耶此后过淮粮船一
  入直河别无险阻臣等自当照数具题不必袭过
  洪之旧名也骆马湖运道溃淤以刘公荣嗣为总
卷四十六 第 41b 页 WYG0868-0862d.png
  河往治之公议起宿迁至徐州别凿新河分黄水
  注其中以通漕运计工二百馀里计工费五十万
  其凿河处悉黄河故道下多宿沙迨引黄水入其
  中波浪迅急冲沙随水而下往往为浅为淤不可
  以舟明年漕舟将至而骆马湖之溃决适平诸舟
  惟愿入泇不愿入新河刘自往督之诸舟间有入
  者苦于浅涩于是南科曹景参疏论被逮坐赃入
  狱父子俱死按治河之役鲜有免于吏议者景泰
卷四十六 第 42a 页 WYG0868-0863a.png
  弘治间徐有贞刘大夏治水张秋亦困于多口赖
  朝廷之明谗忌弗行率以底绩后自盛应期而下
  或以言去或以忧死鲜有全者至刘荣嗣之祸极
  矣后骆马湖复溃舟行新河者无不为刘公称冤
  也有谓刘公置身表表自为户部郎时已负时誉
  时阁臣温乌程方兴党论公之受祸不仅为河更
  可慨矣
  开胶莱新河
卷四十六 第 42b 页 WYG0868-0863b.png
  隆庆五年漕河大决漕运为梗忧国计者始起而
  议海运真定梁冢宰梦龙巡抚山东时用方伯王
  宗沐之议疏请行海运谓元人海运起太仓嘉定
  若自淮安而东由登莱泊天津则原名北海中多
  岛屿可以避风又其地高而多石蛟龙有往来而
  无窟宅即舟与米行于其间标记岛屿以避患名
  虽同于元人利实专于便易于是海运行至万历
  元年高新郑拱去国张江陵尽反其所行户科贾
卷四十六 第 43a 页 WYG0868-0863c.png
  三近奏罢当日梁公亲至海上筹咨详密泊顿有
  所风雨有占造船有法具载成书如指掌也然据
  其情形由安东循灵山历陈家岛缘岸而来固可
  无虞矣然中段浮牢之险放舟大洋入黑水夹延
  真白蓬头经成山沙门波涛汹涌未易济也所可
  议惟胶莱一河梁公曾言不可开然每询土人云
  新河自胶州历昌邑潍县西北出界河只八十里
  内六十里海潮日至其二十里淤塞旧时闸坝规
卷四十六 第 43b 页 WYG0868-0863d.png
  制见存万历初潍县人司空刘应节奉命往勘亟
  言可开以浮言而止当日议开事宜其言凿凿崇
  祯十六年江右曾樱为登抚疏请开治未及竣而
  乱夫海运关燕都重轻新河系海运通塞留心国
  事者所亟宜咨访也
  说者谓分水岭马壕难于开凿大沽河小沽河易
  于壅沙复欲自黄埠岭云河口诸所创开一道以
  接之愚则以为理旧业有三易焉夫马家壕两崖
卷四十六 第 44a 页 WYG0868-0864a.png
  阻石舟不可触近经削治海舶大行不烦人力一
  易也二沽冲沙为害良不能免然河越二百年积
  沙仅以尺许冬春水涸岁加捞刷何能为患二易
  也分水岭地势诚高然河底泉水蓄潴河旁支流
  可引更为增置闸坝蓄泄有备何忧浅阁三易也
  夫治之而果有三易也则排众议而举之可也
  南京工部尚书刘应节为漕渠可虞议开新河以
  永裨国计疏仰惟我朝定鼎燕京势极西北一切
卷四十六 第 44b 页 WYG0868-0864b.png
  军国重需悉仰给东南在祖宗时犹藉海运之利
  转输万里以给边饷自会通河开海运始罢至使
  国家万年之命脉仅恃一线之咽喉于是有识之
  士谓宜别通海运一路与漕河并行以备意外之
  防后留遮洋一总者存此意也其虑远矣矧今黄
  河不驯漕渠多故经理无策至廑宵旰万一河流
  他徙转运不通彼时仓皇而后为计不亦晚乎近
  该河道御史傅希挚有见于此广求运道议开泇
卷四十六 第 45a 页 WYG0868-0864c.png
  河亦思患预防之意臣等愚陋无知谬有一得敢
  为我皇上陈之窃谓海运之所以可虑者以时有
  放洋之险覆溺之危二者而已欲去此二患而坐
  收转输之利惟山东胶州一河南自淮子口入海
  由斋堂岛鹰游口入淮以抵淮扬贾客往来殆无
  虚日风顺不过五六日之程亦人所共知也中间
  未通者不过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计地约有一
  百五十馀里其间深沟巨浸尚居其半应挑浚之
卷四十六 第 45b 页 WYG0868-0864d.png
  工不过百里且平原疏通土高山长坝之革也畚
  锸易施工费不剧非有甚劳民伤财之患也往时
  诸臣建议盖屡及之朝廷亦屡遣重臣往勘之矣
  然其累年经营迄无成效此其故何欤勘事者未
  睹开河之利过计未形之害止据见在故河而未
  暇别求便道殆不知故河纾曲长亘二百六十馀
  里岁久积沙阔至三十馀丈且一水中分两海浚
  之浅则潮不通浚之深则力难措水至则必淤沙
卷四十六 第 46a 页 WYG0868-0865a.png
  高则必崩于是有人力莫施之议潮既不通河复
  浅阻于是有引水灌输之议既而潮必不通河不
  可浚求诸远近又无水可引于是开河之举因而
  报罢兹事有因非当事臣工任事之不力也臣等
  之愚以为欲开胶河必通潮水必舍故河而寻便
  道查得胶州南自淮子口大港头出海由州治而
  西抵匡家庄约四十里俱岗沟黄土宜用挑治自
  刘家庄北抵抬头河张奴河至亭闸口三十里俱
卷四十六 第 46b 页 WYG0868-0865b.png
  黑泥下地水深数尺宜用挑浚自亭闸口历陶家
  堐陈家口孙店口至玉皇庙约六十里河宽水浅
  宜从旧河之旁另开一渠玉皇庙至杨家圈二十
  馀里水势渐深约五六尺宜量行疏浚杨家圈以
  北则悉通海潮无烦工程矣大抵此河以工力计
  之宜开创者什五挑浚者什三量浚者什二以地
  势论之宜挑深丈馀者什一挑深数尺者什九以
  水圭测之高下悉有准以锥探之上下皆有石似
卷四十六 第 47a 页 WYG0868-0865c.png
  的然可开无复可疑矧此工一成凡有数利也海
  潮所至风帆顺利不过半月之程其利一也海潮
  所至划然成渠以后可免剥浅之费挨帮之守挑
  浚之劳其利二也循港而行遇风则止外无放洋
  覆溺之患内避黄河迁徙之虞其利三也漕运之
  粟率钟而至石海运脚费既省则免支加耗自宜
  减省其利四也吴越荆湖诸省之粟查照先臣邱
  浚所载议一半入海一半入漕海既通便河复迅
卷四十六 第 47b 页 WYG0868-0865d.png
  速彼或有滞此尚可来是两利俱可图之其利五
  也海舟一载千石足载河舟所载之三海舟十五
  人可减河舟用卒之半退军还伍俾国有水战之
  备可制边海之寇其利六也仍查复国初济边事
  例每年改拨数万石以济辽蓟军饷亦可省挖运
  之费免招买之苦其利七也要之以万夫之力兴
  数月之工掘地止数十里所费仅数万金审时量
  力似无甚难亦何惮而不为耶窃惟胶河之设事
卷四十六 第 48a 页 WYG0868-0866a.png
  理甚明若往还会勘则筑室道旁竟成聚讼若委
  用不得其人则推委避事又成画饼合无免行覆
  勘但简命实心任事大臣一员往督其事一切河
  海运道查照前议并未尽事宜悉听便宜行事应
  会议者会同漕河抚按诸臣计议停当而行则任
  用既专肤功可奏若治无效愿请并治臣等之罪
  又查得班军四枝除二枝赴边外尚有六千在籍
  操练一枝屯住胶州一枝屯住青州及查即墨一
卷四十六 第 48b 页 WYG0868-0866b.png
  营亦为附近合于该营起军数千连前班军约近
  一万之数然后度地以分工量工以论日免其操
  练专事工作仍于月粮之外每日给银四五分以
  佐其费而作其气庶众竞劝不世之功将不日可
  成矣臣等生长海滨颇谙水利身膺水土之寄目
  击漕渠之变屡差知水人员往覆查勘至再至三
  信胶河之役似不可已辄敢冒昧上请倘蒙圣明
  允纳敕下该部详议速赐施行不惟相济漕运足
卷四十六 第 49a 页 WYG0868-0866c.png
  备他日意外之虞且兼通海道无复昔年险远之
  虑国家大计万世永赖之功或在此矣又第二疏
  为敷陈新河是非利害之辨以备采择事伏念臣
  至愚极陋无所知识顷以运道梗阻辄不自量越
  俎而陈胶河之议继因当事诸臣议处未妥又蒙
  皇上任使赍敕前往胶莱地方勘议河工臣复不
  自量力陈胶河可开之状期为我国家求建转输
  之利讵意众见不同流言蜂起庙堂主持不定漫
卷四十六 第 49b 页 WYG0868-0866d.png
  然两可而中止焉窃惟今之运事自徐邳以南而
  至淮扬溢决淤塞之患盖无岁无之矣顾黄河未
  至遽迁运道尚无大阻又其时海上多瘟疫之灾
  国帑乏赢馀之积新河报罢孰曰不可但谓河不
  必开可也若乃归咎于河而曰河不可开则诬甚
  矣河形俱在众目共睹非微暧难见之物也水土
  之工即庸众与知非有神幻不可测度之事也是
  役也在元人已为之建闸置坝故迹犹存比因淮
卷四十六 第 50a 页 WYG0868-0867a.png
  子口石砑森立伤船甚多遂以罢运是无人之无
  成其患不在开河之难而在淮子口伏石之险也
  我朝嘉靖间海道副使王宪复举而行之其用力
  次第不急工于治河而首务于开山于是凿通马
  家壕无复伏石之虑矣乃南北引潮舟楫必达中
  间未及通者仅三十馀里而本官不留以升迁去
  任是王宪之无成非河之不可尽开欲尽开之而
  无及也臣生长胶莱之间遍历河海之上奉朝廷
卷四十六 第 50b 页 WYG0868-0867b.png
  之简书藉国家之全力目击可为之状又得任事
  之人乃竟不能寻元人已试之迹收王宪垂成之
  功徒为此河增一诬服之案且重杜后来任事之
  心臣等之罪大矣夫事苟利国家死生以之今河
  是非不明臣之心迹弥晦辄敢不避嫌怨冒昧再
  陈惟陛下少垂察焉谨按胶莱新河南北海口相
  照约三百里除麻湾口以南直抵淮阳海仓以北
  直抵天津贾客往来岁无虚日无容别议外其璧
卷四十六 第 51a 页 WYG0868-0867c.png
  沟河以北应该量挑者约一百七十五里深挑者
  约五十里共二百二十五里其河两岸之土如胶
  一水中流若练下无流沙旁无疏土谚谓铜帮铁
  底殆非虚语止有沽河积沙一段约长五里乘潮
  入舟本自无碍当事者以为不然乃议开璧沟河
  十三里直接黑龙潭正以避沽河之沙也又有白
  河一道正当分水岭之冲岁久积沙约长三里初
  议水之来处叠坝建闸足以障之当事者又以为
卷四十六 第 51b 页 WYG0868-0867d.png
  不然乃议创开船路沟七里正以避白河之沙也
  夫河之有沙犹山之有石也但问其为害不为害
  可治不可治而已今以数百里之河经千百馀年
  之久流沙之积才有此数一除可尽则亦何害于
  河哉此南北全河形势之大较也夫地有定形则
  高下有定准然而每一丈量则随手高下辄至相
  悬臣督同部道诸臣约量地势截水为坝使坝水
  自为平水与海面相照乃知由麻湾而北以至璧
卷四十六 第 52a 页 WYG0868-0868a.png
  沟河口地面高于海面者才得制尺五尺由璧沟
  河以至吴家口地高于海面者约一丈五尺由吴
  家口以至分水岭地高于海面者共约二丈二尺
  四寸正与王副使原丈数目相符止多四寸过此
  而崔家口则渐低五尺四寸由崔家口而至赵家
  铺则渐低一丈五尺由赵家铺而至刘家铺则渐
  低二丈二尺四寸又与南海平矣此以上但对海
  面而言臣等先估谓当视海面仍挑深五尺使海
卷四十六 第 52b 页 WYG0868-0868b.png
  水流通是无问潮不潮常有五尺之水也再益以
  潮是常有丈馀水矣如此则引水建闸皆可弗用
  此南北地形高下之大较也每地一里约三百六
  十步每步折制尺五尺共计一百八十丈全河应
  修之地二百二十五里六十六步以深阔折算共
  约四万五百三十三丈照依西河规格每地方广
  一丈深一尺为一工共约五百七十五万七千四
  百一十四工每工给银四分共该银二十三万二
卷四十六 第 53a 页 WYG0868-0868c.png
  百九十六两有奇此修河相沿之通例也大约以
  人夫四万为准每日约工四万计一百四十四日
  约工五百七十五万七千四百一十馀工可以竣
  事此又以深于海者言也若乘潮放船但以海面
  为准不必更深可当前工之半又或括取地方见
  在班军壮快等项可约万馀人每月除原有月粮
  工食外量给盐菜银一二分则所省又十之八九
  矣此全河总会工费之大较也夫河之为患惟海
卷四十六 第 53b 页 WYG0868-0868d.png
  潮不通耳海水既通潮水继之朝夕而生万古不
  爽非若秋水行潦盈涸无常之可虑也是河也地
  形中高帮底既固稍加堤防功可经久非若浮沙
  疏土崩决无常之可虑也由是新河既成两河并
  运以居常言之在新河则南北直隶转输甚便可
  省数月之程及一切盘剥折耗之费其在西河粮
  数既分运事自速亦可以免挨帮之守与积水之
  艰以遇变言之彼或有滞此尚可来既可以备漕
卷四十六 第 54a 页 WYG0868-0869a.png
  河改徙之虞亦可防奸宄意外之患其在东土则
  商贩悉通足资贸易荒歉有备不致流移以之而
  通运于边方则蓟之永平辽之广宁等处一水可
  达亦可免招买之难挖运之苦此新河利害之大
  较也要知今日开河之议虽经由南海一日北海
  三五日沿涯循港万无一失原非元人黑海开洋
  之比是役也系河运非海运系疏导非开凿可用
  海船亦可用河船有裨于西河非欲废西河也若
卷四十六 第 54b 页 WYG0868-0869b.png
  兹岂唯宦游者不能知即土著者亦未之尽知况
  前河系山东抚按揭报以为便利臣奉命往勘亦
  多用诸臣之议中间但稍易其凿湖引泉之谬转
  为通潮之策其称海口淖沙查无踪迹分水岭视
  之海面亦尚高二丈馀别无异说也不意臣所措
  画尽成谬妄流言飞语传布两京以致通漕大计
  因而中止夫西河之告变者屡矣庙堂岌岌求善
  后之策亦甚殷矣万一黄河改徙运道艰难即有
卷四十六 第 55a 页 WYG0868-0869c.png
  深谋远虑之士出而应卒然之变既将以今之公
  案为后之殷鉴谁能复任天下事哉伏乞敕下该
  部将臣终议与前案并存庶是非不淆利害易睹
  即此河今虽不开后必有开之者矣
  秦中主宪胶莱新河图说昔元人海运自淮安循
  涯而行至灵山之东浮山涝山之西有薛岛陈岛
  石砑林立横伏海中若桥号槐子口桥最险难越
  元人避之故放洋于三黑水历成山正东踰登州
卷四十六 第 55b 页 WYG0868-0869d.png
  东北又西北抵莱州海仓然后出直沽以达天津
  嘉靖乙未余巡察山东海道乃稽阅胶莱郡图自
  薛岛之西有山曰小竺两峰夹峙中有石冈曰马
  壕马壕之麓南北皆接海涯而北即麻湾又稍北
  即新河又西北即海仓直沽察其道里由麻湾以
  抵海仓才三百三十由淮安踰马壕以抵直沽才
  一千五百若径于此可免绕海之险然元人尝治
  此道遇石而止今若因地为工凿马壕以趋麻湾
卷四十六 第 56a 页 WYG0868-0870a.png
  浚新河以出海仓便又以马壕石冈试可凿则新
  河之泥沙可浚丁酉春率属移元人旧凿之迹迤
  西七丈许凿之其初土石相半下则皆石又其下
  则石顽如铁锤力难入乃令火烈具举焚以日夜
  沃以水潦久之石烂且摧化为灰烬海波流汇麻
  湾以通渠斯成矣计其长十有四里其广六丈有
  奇其深半之由是江淮之舟达于胶莱会岁荐饥
  弗忍即役己亥秋余召佣浚新河疏浅决滞所在
卷四十六 第 56b 页 WYG0868-0870b.png
  水泉溢出积流成波深阔不一为闸凡九以时蓄
  泄其上各置浮梁以济渡建官署以司守总计浅
  涩犹有三十馀里
 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谕工部前登抚曾樱
  议开胶莱河以通海运曾否动工其户部所发及
  河工银曾否支用著即察奏昨计臣倪元璐奏文
  登开养鱼池为通漕便道系贺王盛所议是否可
  行即著王盛前去详悉勘明从长确议速奏特谕
卷四十六 第 57a 页 WYG0868-0870c.png
  节慎库
  刘清惠公麟奏建库疏营缮清吏司案呈奉本部
  送准户部咨嘉靖八年二月二十四日该司礼监
  太监张钦传奉圣旨朕惟天下财物不在民则在
  官取诸民以贮之官其取之也甚难则用之也岂
  可无节周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孔子曰
  节用而爱人此帝王之明训也今在外钱粮各有
  抚按等官督理查考岁奏月报自可稽察奸弊在
卷四十六 第 57b 页 WYG0868-0870d.png
  京惟太仓俱有成规其馀内外衙门各项钱粮因
  无官查理积弊多端且如后府柴炭银两及团营
  子粒银该营官员收管之际多方掊尅比其支用
  漫无查考多有侵盗私用夫以军民膏血之馀而
  徒为奸豪渔猎之资深可痛恨你户兵工三部即
  便通行查议但系有钱粮衙门俱要差委科道官
  监收查理通行岁报庶革奸弊以裕国用太仆寺
  常盈库马价银两但见奏请支用其见在收贮之
卷四十六 第 58a 页 WYG0868-0871a.png
  数不见开报今后年终也著将旧管新收开除实
  在数目即造册缴部具本奏知其馀未尽事宜你
  各部推广此意具奏而行以称朕节财恤民之意
  钦此钦遵照得本司与虞衡都水屯田共为四司
  正系在官钱粮衙门本部设立衙门之时盖有大
  库一座规制颇宏但无隔别会官监查之例其库
  设在本部之后有部堂二重并大墙限隔别无中
  正大路前通加以堂司势分悬殊非有重大事情
卷四十六 第 58b 页 WYG0868-0871b.png
  各司不敢径入解官解户不赴前库亦已年久但
  有收放俱是司库司收候至开支亦是司官自放
  事虽简便浮谤易生往往正官有缺各官称疾不
  肯任事考察之际时论偶及无以自明皆因无官
  查理以至如斯请官监查义意最善但路道不便
  相应计处欲将本部大库量加修葺比照户部太
  仓库行移提督侍郎管理请差御史监查添设库
  官库吏并拨长守之卒立短巡之法量设听事铺
卷四十六 第 59a 页 WYG0868-0871c.png
  设限以收放之期定以查盘之法按季轮差郎中
  员外郎等官一员监管其事并照旧规轮带都吏
  一名知数及辨验银色等因案呈到部臣等详其
  所议不为无见随即差人相度得本部本库之北
  循銮驾库外墙而行正与东朝房一间相对查系
  兵马司管住其房年久损漏可以改为门道库官
  库吏不必增添本部所属皮作局其务甚简可以
  改为库官驾阁库吏并匠料典吏其役不烦俱可
卷四十六 第 59b 页 WYG0868-0871d.png
  改为库吏原衙原役各仍其旧其收受也每年三
  六九月晓告纳户依期听收止令本部行文该司
  转送该库查收出给库收送司其于支也该司转
  送并同定以每月一次或一季一次俱在每月二
  十五日为常一年既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听本
  部提督侍郎公同造册具奏仍一二年一次隔别
  委官查盘积出附馀报官作正支销其合用籍册
  纸张书造工食冬季炭斤并公会笔炭许于此内
卷四十六 第 60a 页 WYG0868-0872a.png
  公同支取若有亏折其原收原放官员身任其咎
  库门并内外墙门责委虞衡司掌管仍赴堂验封
  锁钥遇委官到库禀堂方开或责令提督侍郎封
  收此法一行在部掌案者与库藏无干而在库收
  受者与派徵隔别一官不到则键鐍不启一工不
  至则支放不行本部本司本库明立文簿一样三
  本司务厅严加磨算务查有巡视典守亲笔书判
  方才准理分毫不明听本部从实察举其循墙南
卷四十六 第 60b 页 WYG0868-0872b.png
  北设立更铺各一于所属地方武功中等三卫内
  选取军人四名若轮班不敷听于各该厂局看守
  又将本部巡更旧该官吏监生匠作均分一半在
  彼巡逻每夜巡风司官报单具结以凭查考伏候
  命下之日量支官银以为工食行取变卖尼僧庵
  房以为厅舍将东边朝房一间改为门道空缺之
  处补筑墙垣官吏行移吏部照前改设若有重大
  工役银两数多吏人书办不足许于本部勘合科
卷四十六 第 61a 页 WYG0868-0872c.png
  内临期添拨应用收放银料之日本部行移提督
  侍郎并管库委官都察院行移该城御史查照施
  行其关防有未尽事宜听臣等临事损益另行具
  奏如此则利权隔别彼此纲维官吏分役互相觉
  察百年往弊一旦维新举部臣工皆有忍渴回车
  之义亦可以少裨皇上节财恤民之意于万一矣
  奉圣旨工部四司俱有钱粮出纳前此属官贤否
  不一堂上官又不加严切查考所以浮谤易生览
卷四十六 第 61b 页 WYG0868-0872d.png
  卿所奏欲彼此关防互相觉察深得率属奉公之
  义修葺大库开通道路改设官吏等项都依拟行
  仍听本部侍郎一员督理就差该城御史监查务
  使衙门肃清浮议永息若有未尽事情宜径自损
  益施行应具奏者具奏定夺钦此为照库藏既立
  当额定名以垂久远官吏既设当给印信以防奸
  弊且库既在部堂之后銮驾库之西则腹背空虚
  前议于武功中三卫选取军人各四名巡守恐有
卷四十六 第 62a 页 WYG0868-0873a.png
  不敷相应添取又照本库所贮本以奉国之公伏
  读圣旨有率属奉公之谕钦承德意似当名曰奉
  公之库若求设库本意不宜滥兴工作以节为本
  又于收支之际不宜横取悖出以慎为上名为节
  慎意义亦通又惟一库虽小而正名订义非圣莫
  裁乞为上请等因案呈到部臣等看得本部大库
  之名出于胥吏口传未经奏立定名今既特设官
  员收放卷吏隔别必有关防印信则库收可徵若
卷四十六 第 62b 页 WYG0868-0873b.png
  库名未降则印信无凭铸造况此库一岁之间月
  无虚日而出入浩繁动累千万今该司奉呈前来
  相应依拟合候命下之日将本部大库赐以定名
  上请转行礼部照名铸给印信一颗付与库官收
  掌仍行武功中等三卫于馀丁内各选十名前来
  与原定军人相兼防守如此则纲维始备名正法
  严而奸弊亦永绝矣
  按刘清惠名麟于嘉靖中疏请立外帑刷四司财
卷四十六 第 63a 页 WYG0868-0873c.png
  贮之铨主事一人偕工科给事及台臣典出纳上
  嘉之赐库名节慎公字元瑞安仁人在工部以内
  珰督造苏杭袍服为非制争之不得遂挂冠去公
  归贫甚布衣芒屩踽踽行里中好楼居力不能搆
  文徵明写神楼图赠之
  税科
  倪文毅岳曰旧制天下商贾辐集之处各设税课
  司衙门立法抽税具有成法惟南京龙江大胜港
卷四十六 第 63b 页 WYG0868-0873d.png
  原设抽分竹木局抽分竹木柴炭等项有三分取
  一有十分取二有三十分取二者取之至轻用之
  至节远近辐辏上下便益近年工部奏准于浙江
  杭州府湖广荆州府直隶芜湖县设置抽分衙门
  遣差部官管理不惟地方接连重复抽税而其人
  贤否不齐宽严异法但知增课以逞已能不恤侵
  剋以为民病甚者器皿货物不该抽分之物一槩
  任意劝借留难所得财物无可稽考因而侵渔入
卷四十六 第 64a 页 WYG0868-0874a.png
  已商贾大困
  工部抽分始于成化七年工书王复请于太平之
  芜湖荆州之沙市浙江之杭州遣司属亲往其处
  抽分竹木变价解京以供营缮之用其初每岁千
  两后遂增至累万朘削不已大为商困言利之臣
  贻害如此
  织造
  工书徐恪疏今之南京并苏杭嘉湖等府即古吴
卷四十六 第 64b 页 WYG0868-0874b.png
  越之境租税之出数倍于他州而绮纨锦绣之贡
  岁有常额上供六宫之用下充四裔之赏近又差
  内臣往彼织造乘舆服御所用无几而工役科派
  所费不赀近侍势位尊严府县奉承惟恐或后一
  应财物非天降地涌皆民之膏血也若不早为苏
  息诚恐民不堪命怨讟由之而起祸福倚伏不可
  预测大禹恶衣文王卑服千载之下犹仰盛德皇
  上临御未久春秋鼎盛方当躬行节俭以身先天
卷四十六 第 65a 页 WYG0868-0874c.png
  下奈何以服御之故远遣内臣劳东南之赤子乎
  伏睹皇上即位首颁明诏特裁苏杭嘉湖等处织
  造内外人员即便回京是以宣布之日远近闻之
  莫不欢忻鼓舞以为圣德之厚烛知民隐曾未三
  载复此差遣无乃执事者之过非皇上之本意也
  但愚民无知罔测所自未免有为惠不终之叹此
  微臣所以不避斧钺冒昧而言乞敕该部计议合
  无仰遵明诏俯察下情仍将差去织造内臣取回
卷四十六 第 65b 页 WYG0868-0874d.png
  馀剩丝料发与各府准作岁造支用仍令彼处巡
  抚巡按咨访舆情凡可以轻徭薄税息民养兵及
  防微杜渐之计悉听举行不作无益与民更始庶
  几应天以实而灾异可弭矣
  崇祯元年二月停苏杭织造谕朕自御极以来孜
  孜民力艰苦思与休息惟是封疆多事征输重繁
  未遑苏豁乃有织造钱粮虽系上供急需朕痛念
  连年加𣲖络绎东西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不聊
卷四十六 第 66a 页 WYG0868-0875a.png
  生朕甚悯焉今将苏杭见在织造钱粮上𦂳成造
  著地方官解进梁栋不必候代即著驰驿回京其
  改织钱粮仍入岁造内应用织造员缺暂行停止
  朕不忍以衣被组绣之工重困此一方民稍加轸
  念用示宽仁俟东西底定之日方行开造以称朕
  敬天恤民至意
  屯田
  冬官治土地故方正学每以周官无司空非亡之
卷四十六 第 66b 页 WYG0868-0875b.png
  故也汉儒不察其职散入他官耳观自唐宋来司
  空署有屯田司其说亦有本今六卿之职大异周
  官而明制屯军之牛具农器属于工部屯田司则
  其意自有在后问其官所职何事亦不知矣
  永乐中令宝源局铸农器给山东被兵之民臣谨
  按陜西山西北直隶边境若提督巡抚都御史能
  尽查各边总兵总镇指挥千百户名下私役军作
  舍馀退回卫所各安生理以力农亩复设法招聚
卷四十六 第 67a 页 WYG0868-0875c.png
  游民游僧百家为里千家为堡耕边境荒地仍行
  此令以给农器数年之后边地可以尽辟而耕也
  天下屯牛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四只宣德以
  后各处卫分牛只数目俱由五军都督府照会工
  部立案备照倒死者著令买补孳生者查勘明白
  年终依例造册奏送该府转行工部知会
  铁厂
  工部奏疏遵化铁厂访系永乐年间在于砂坡谷
卷四十六 第 67b 页 WYG0868-0875d.png
  开设后迁松棚谷正统间开迁今白冶庄彼时林
  木茂盛柴炭易办经今建置一百馀年山场树木
  砍伐尽绝以致今柴炭价贵若不设法禁约十馀
  年后价增数倍军民愈困铁课愈亏合无行令本
  厂郎中出给榜文严加禁约著落各该卫所州县
  巡捕官员晓谕地方军民人等不许在于应禁山
  场擅自樵采开垦耕种烧窑烧灰违者许本厂郎
  中捉拿照例问发
卷四十六 第 68a 页 WYG0868-0876a.png
  京东北遵化境有铁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
  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为出
  铁之所俱石砌以简干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沙
  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旋下用炭火置二韝扇之得
  铁日可四次石子产于水门口色间红白略似桃
  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捣而碎之以投于火则化
  而为水石心若燥沙不能下以此救之则其沙始
  销成铁
卷四十六 第 68b 页 WYG0868-0876b.png
  铁冶西去遵化县可八十里又二十里则边墙矣
  群山连亘不绝古之松亭关也生铁之炼凡三时
  而成熟铁由生铁五六炼而成钢铁由熟铁九炼
  而成其炉由微而盛而衰最多至九十日则败矣
  炉有神则元之炉长康侯也康当炉四十日而无
  铁惧罪欲自经二女劝止之因投炉而死众见其
  飞腾光焰中若有龙随而起者顷之铁液成元封
  其父为崇宁侯二女遂称金火二仙姑至今祀之
卷四十六 第 69a 页 WYG0868-0876c.png
  其地原有龙潜于炉下故铁不成二女投下龙惊
  而起焚其尾时有秃龙见焉
  元人王恽议省罢铁冶户疏窃见燕北燕南通设
  立铁冶提举司大小一十七处约用煽炼人户三
  万有馀周岁可煽课铁约一千六百馀万自至元
  十三年复立运司以来至今官为支用本货每岁
  约支三五百万斤况此时供给边用虽所费浩大
  尚不能支绝为各处本货积垛数多其窥利之人
卷四十六 第 69b 页 WYG0868-0876d.png
  用官司气力收买其价不及一半当时既是设立
  提举司煽炼本货以备支用除支外止合存留积
  垛以备缓急今来却行尽数发卖窃详此事亏官
  损民深为未便
  汉之济边资于盐铁历代因之至明西铁不讲矣
  然国初时亦有故事可考按洪武七年命置铁冶
  所官凡一十三所江西南昌府进贤冶岁一百六
  十三万斤临江府新喻冶袁州府分宜冶岁各八
卷四十六 第 70a 页 WYG0868-0877a.png
  十一万五千斤湖广兴国冶岁一百十四万八千
  七百八十五斤蕲州黄梅冶岁一百二十八万三
  千九百九十二斤山东济南府莱芜冶岁七十二
  万斤广东广州府阳山冶岁七十万斤陜西巩昌
  冶岁一十七万八千二百一十斤山西平阳府富
  国丰国二冶岁各二十二万一千斤太原府大通
  冶岁一十二万斤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岁各
  十万斤岁共为九百五万二千九百八十七斤此
卷四十六 第 70b 页 WYG0868-0877b.png
  亦可助边需一臂弃置不讲而日税南亩何也
  正统初尝谕工部军器之铁止取足于遵化不必
  江南收买后复命虞衡司官主之则国初诸官冶
  虽废而遵化铁矿尚足供工部之用也遵化抚臣
  欲开铅矿竟阻于士绅而止
  磁州临水镇地产铁元时置铁冶都提举总辖沙
  窝等八冶岁收铁百馀万斤洪武时广平府吏王
  允道欲如元故事役民万五千家太祖以其扰民
卷四十六 第 71a 页 WYG0868-0877c.png
  杖流之盖当时铁冶十三处俱以徒罪人犯充炒
  铁不轻役民耳永乐时尚酌定煎盐炒铁分配远
  近后铁废并煎盐法亦不行矣
  树植
  洪武二十七年令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
  多栽桑枣每一里种二亩秧每一百户内共出人
  力挑运柴草烧地耕过再烧耕烧三遍下种待秧
  高三尺然后分栽每五尺阔一垄每一百户初年
卷四十六 第 71b 页 WYG0868-0877d.png
  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种过数目造
  册回奏违者全家发云南金齿充军邱浚曰臣谨
  按此令今于陜西山西北直隶山东最宜举行京
  城渠路及边境地宜多种柳树可以作薪以备易
  州山厂之缺
  易州山厂
  志曰山厂之设专以烧薪炭供应内府宣德五年
  置于平山继迁沙峪口景泰年间移置满城县西
卷四十六 第 72a 页 WYG0868-0878a.png
  十里天顺元年移置州城西北二里许建部堂于
  中环以土城八府五州分治以次而列皆南向部
  堂总其纲府州县佐贰官分理其事民之执兹役
  者岁亿万计车马辏集财货山积亦云盛矣然昔
  以此州林木蓊郁便于烧采今则数百里内山皆
  濯濯然举八府五州数十县之财力屯聚于兹而
  岁供犹或不足民之膏脂日已告竭在易尤甚上
  不亏国用而下能苏民困仁人君子尚有以念之
卷四十六 第 72b 页 WYG0868-0878b.png
  哉
  皇木
  按运图说谨按全蜀古梁益之地险厄四塞独冠
  天下唐杜李二子形诸咏歌至称天以拟之固以
  见非人世所宜有也乃若采取所由特异内壤人
  迹不到魑魅魍魉之区其山则有若青冈黑荡古
  嘴磨角偏脚坎顶薄刀棺木杀人剐脑猿猴菩萨
  峻虎陷鬼蛇退马鞍之类其水则有若龙吼鱼
卷四十六 第 73a 页 WYG0868-0878c.png
  羊角鸡肝臊虎喂贼落眉结发雷鸣混阵瓮柄剪
  刀阎王老虎帚节鬼门以至眼号穿钱路名鬼错
  滩成八害崖目万人之类顾名思义险实与俱第
  不幸而不遇二子寂寥无闻其亦幸而未经品题
  不拒人于千里自分终弃之材犹得以登庙堂之
  用也作山川险恶寒岩冰壑崎岖万状攀木缘崖
  索桥伛偻升之则跻于九天之上降之则入于九
  地之下怵目骇心神魂飞越作跋步艰危尝闻蚺
卷四十六 第 73b 页 WYG0868-0878d.png
  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禽兽偪人自古为然而况
  深山穷谷老箐荒林固有所窟穴哉作蛇虎纵横
  道里之远程以千计夫役之众日以百计供顿之
  繁岁以万计栉风沐雨水陆疲劳虽鸡犬亦有所
  不宁者作采运困顿断岸千尺下临无际结构重
  叠绵亘数里作飞桥度险梁栋美材天地固秘藏
  之重以频年采取之故所遗无几崇冈叠巘限隔
  高下其为力且百倍于曩时作悬木吊崖人日食
卷四十六 第 74a 页 WYG0868-0879a.png
  米一升一夫负米五斗往返之期有七日自给之
  外仅足以给二人万一变生不测趋赴少后缓急
  将何所济作饥饿流离轻生嗜利番人之常以逸
  待劳以众暴寡昏夜乘间将何所不至哉作焚劫
  暴戾天灾流行世所必有加以蛮烟瘴雨之所侵
  淫饥渴劳瘁之所摇夺鲜不及矣作疫疠时行至
  若滩高水落为力尤难筑堤壅泉架木飞挽若辘
  轳之汲井然游移前却日不能以一里作天车越
卷四十六 第 74b 页 WYG0868-0879b.png
  涧波涛泛涨冲激四出挽留无计仰天太息要之
  水旱俱病惟川蜀为然作巨浸飘流上自藩臬以
  至若府州县转相督责抚字之心诚劳而职业固
  然不敢怠废矧无知犯法小民之恒性哉作追呼
  逮治山林材木初不必其皆良兼之天时人事参
  错不齐外直而中空者十之八毁折而遗弃者什
  之九侥倖苟且百才一二宿负未偿新逋是急称
  贷不足继以田宅田宅不敷继以子女子女不给
卷四十六 第 75a 页 WYG0868-0879c.png
  随以妻妾夫人孰不欲有宫室之奉夫妻子母之
  属哉自全之道固如是也作鬻卖偿官验收登记
  比次成筏连箸捩顶雇募器用之类种种各备每
  筏为木凡六百有四为竹凡四千四百有五为银
  以两计者凡百四十有八公私耗斁莫可胜记作
  验收找运自蜀至京不下万里每运为筏以二十
  三十为率每筏运夫四十每夫日计直十分之五
  大约三年其为直殆且六万要皆生民膏血日朘
卷四十六 第 75b 页 WYG0868-0879d.png
  月削其存几何父往子来曾无宁岁出万死于一
  生作转输疲弊噫不身膏草野则葬于江鱼之腹
  随其所在动若陷阱彼青黄雕刻木之灾也楩楠
  杞梓独非生民之灾乎夫楩楠杞梓爱护而保全
  之徒以应营建所需之故而伤陛下赤子曾楩楠
  杞梓之所不若每三复苌楚之诗为之于邑
  蜀中采木记国家以殿阙频灾兴采木之役则拮
  据无已时夫木非蜀产也产于边蜀之夷也幽险
卷四十六 第 76a 页 WYG0868-0880a.png
  僻绝人迹不到之地峥山渊谷之所隔阂也炎霜
  古雪之所栖集也虎豹之所不居也蛇虺之所窟
  穴也飞猱之所望而骇也山精木魅之所凭依也
  毒烟苦雾之所霾也如此者不知几千百年而后
  成大木其上干霄其围横亩虽驱鬼中而发殇宫
  亦不能以取之而以本朝之威命使脆弱之小民
  必欲其得之前者僵而后属寡者𤏖而众至督者
  设机械役者忘性命弗得弗已以此思之不必身
卷四十六 第 76b 页 WYG0868-0880b.png
  履其地而小民艰难愁苦万死一生之情状可知
  矣盖嘉定州守徐学周所著有哀鸣录焉徐守盖
  尝躬履其地仰无极之高临不测之深以累布为
  梯仍以縻其身而缒之以上下虞两崖之触则求
  夷人执之此亦危苦恐惧之极矣而兼之瘴疠为
  殃往往陨命官且若此而况小民躬斫伐曳运之
  劳者乎徐守所称六难殆未足以尽之也而读之
  亦可以断肠折心矣嗟乎均之民也而蜀之民独
卷四十六 第 77a 页 WYG0868-0880c.png
  当此至危至苦之役均之官也而蜀之官独以此
  至危至苦之役毒其民又必不可以已天地之有
  憾则此其为甚哉惟日叮咛告戒我有官君子与
  于斯役者千方万计凡可以体吾民之情而恤其
  辛楚救其阽危者毕智殚力以图之耳先是余邑
  少司空杨公和洪熙元年奉命采木于蜀迄今二
  百馀年而余再领兹役采木非国家所得已也回
  禄为虐实使吾民戮力委命于夷落之乡而余亲
卷四十六 第 77b 页 WYG0868-0880d.png
  见之焦唇乾肺以为民求万有一分之便因以想
  见杨公之苦心焉以不恒有之役不忍见之苦而
  一邑之中余与杨公再领其事岂不异哉夫人臣
  之谊不过捐躯为国耳然用之伐叛剿逆则功高
  而名显用之采木则竹帛不书人固有幸不幸杨
  公贤者也采木之事久远蜀人无知之者余因为
  记勒石芙蓉阁中以见余景仰感慨之私备蜀志
  焉
卷四十六 第 78a 页 WYG0868-0881a.png
  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
  为樟扁头围二丈长卧四丈馀骑而过其下高可
  隐身风雨震淋已稍朽矣永乐四年工部尚书宋
  礼取木于蜀得大木于马湖府虑运木为艰一夕
  木忽自行声吼如雷巨石为开事闻诏封其山为
  神木山事见胡文穆公神木山碑及曾西墅棨宋
  公墓志
 
卷四十六 第 78b 页 WYG0868-0881b.png
 
 
 
 
 
 
 
  春明梦馀录卷四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