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十
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868-064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四十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礼部二
  正士习
  宗伯冯琦疏顷者皇上纳都给事中张问达之言
  正李贽惑世诬民之罪尽焚其所著书其于崇正
  辟邪甚盛举也臣窃惟春秋大一统统者统于一
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868-0645b.png
  也统于圣真则百家诸子无敢抗焉统于王制则
  卿大夫士庶无敢异焉国家以经术取士自五经
  四书性鉴正史而外不列于学宫不用以课士而
  经书传注又以宋儒所订者为准盖即古人罢黜
  百家独遵孔氏之旨此所谓圣真此所谓王制也
  自人文向盛士习寖漓始而厌薄平常稍趋纤靡
  纤靡不已渐骛新奇新奇不已渐趋诡僻始犹附
  诸子以立帜今且尊二氏以操戈背弃孔孟非毁
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868-0646a.png
  程朱惟南华西竺之语是宗是竞以实为空以空
  为实以名教为桎梏以纪纲为赘疣以放言恣论
  为神奇以荡弃行检扫灭是非廉耻为广大取佛
  经言心言性略相近者窜入于圣言取圣言有空
  字无字者强同于禅教嗟乎圣经如此解乎士子
  制义以圣人口气传圣人之神耳圣人之世曾有
  此语意否乎夫学宫所列至详童而习之白首未
  必能穷世閒宁有经史不能读而于经史之外博
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868-0646b.png
  极群书之理弃本业之精髓拾异教之残膏譬如
  以中华之音杂魋结之语语道既为蹖驳论文又
  不成章世道溃于狂澜经学几为榛莽部科交列
  其弊明旨申饬再三而竟未能廓然一大变其习
  者何也解书或用注疏或不用注疏则趋向不一
  也抡文或正体而取平典或怜才而收奇俊则鉴
  裁不一也同是违制而或参或不参则法令不一
  也同是被参而或以为当处或以为可以无处则
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868-0646c.png
  议论不一也士有不一之趋向取士乃有不一之
  鉴裁而又以不一之议论行不一之法令政体且
  有二三士习何由归一即如烧毁异说去年奉有
  明旨督学而下何曾禁止一处烧毁一书等经学
  于弁髦得诏书而挂壁如此即朝廷之上三令五
  申亦复何益臣请一取裁于圣人之言与天子之
  制而定为画一之法士子授受当先明经术讲书
  行文以遵守宋儒传注为主二三场以淹贯性鉴
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868-0646d.png
  正史为主其有决裂圣言背违王制一切坊閒新
  说皆令地方官杂烧之各该提学官员仍具文报
  部要见黜过险诐邪妄之士几人焚过离经叛道
  之书几部两京各省乡试录及中式墨卷亦以圣
  言王制为准违圣言则参不违则否背王制则参
  不背则否官司评骘送科覆阅各以虚心平心从
  公从寔互相参较不得远近异法轻重异处致有
  后言伏乞天语叮咛敕下部院断在必行行之三
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868-0647a.png
  年而士习不归雅则臣等与天下督学官员均受
  其咎乃臣等犹有说焉自古世道升降之会往往
  以士大夫好尚为徵世之治也高明之士尽以其
  才识用之脩政立事主于为国其议论必典寔平
  确而天下靡然从之世之衰也尽以其才识用之
  谈元课虚主于自为其议论必奇僻空旷而天下
  亦靡然从之自古有仙佛之世圣学必不明世运
  必不盛即能真诣其极亦与国家无益何况袭咳
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868-0647b.png
  唾之馀以自盖其名利之迹者乎夫道术之名久
  矣自西晋以来于吾道之内自分两岐又其后则
  取释氏之精蕴而阴附于吾道之内又其后则尊
  释氏之名法而显出于吾道之外非圣主执中建
  极揭皎日于中天士大夫一德同风挽颓波于砥
  柱悠悠世道臣等未知所届也得旨祖宗维世立
  教尊尚孔子明经取士表章宋儒近来学者不但
  非毁宋儒渐至诋讥孔子扫灭是非荡弃行检复
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868-0647c.png
  安得忠孝节义之士为朝廷用祗缘主司误以怜
  才为心曲收好奇新进以致如此新进未成之才
  只宜裁正待举岂得辄加取录以误天下览卿等
  奏深于世教有裨还开列条款来务期必行仙佛
  原是异类宜在山林独脩有等好尚的任解官自
  便去勿与儒术并进以混人心
  行人高攀龙疏臣惟自古治天下者未有不以教
  化为先务而教化之污隆则学术之邪正为之是
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868-0647d.png
  以圣帝明王必务表章正学使天下晓然知所趋
  截然有所守而后上无异教下无异习道德一风
  俗同贤才出而治化昌矣臣见四川佥事张世则
  一本大略自谓读大学古本而有悟知程朱误人
  之甚谓朱熹之学专务尚博不能诚意成宋一代
  之风俗议论多而成功少天下卒于委靡而不振
  于是以所著大学初义上献欲施行天下一改章
  句之旧臣惟自昔儒者说经不能无异同而是非
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868-0648a.png
  不容有乖谬是非谬则万事谬矣以程朱大贤谓
  其学不能诚意谓其教曰误人之甚是耶非耶议
  之于私家犹为一人偏诐而于圣贤无损鸣之于
  大廷则遂足以乱天下之观听而于世教有害臣
  有不容已于言者矣夫自孟子没而孔子之学无
  传千有四百年而始有宋儒周惇颐程颢程颐张
  载朱熹得其正传而绝学复续学者始知所从入
  之途其功罔极矣然是五贤者生于宋而宋不能
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868-0648b.png
  用其学之万一前则章惇蔡京之徒斥之为奸党
  后则韩侂胄之徒斥之为伪学贬逐禁锢以迄于
  亡恭惟我太祖天纵神圣作民君师首立太学拜许
  存仁为祭酒以司教化存仁为先儒许谦之孙谦
  承朱熹正学而存仁承上命以为教一宗朱氏之
  学令学者非五经四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
  讲而天下翕然向风矣我成祖益章而大之命儒
  臣辑五经四书大全传注一以濂洛关闽为主自
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868-0648c.png
  汉儒以下取其同而删其异别以诸儒之书类为
  性理全书同颁布天下永乐二年饶州儒士朱友
  季诣阙献所著书专诋毁周程张朱之学上览而
  怒曰此儒之贼也特遣行人押友季还饶州令有
  司声罪杖遣悉焚其所著书曰毋误后人于是邪
  说屏息吾道中天矣迨今二百馀年以来庠序所
  教制科所取一禀于是真儒如薛瑄胡居仁吴与
  弼陈真晟曹端罗伦庄昶章懋张元祯陈茂烈蔡
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868-0648d.png
  清陈献章王守仁诸人彬彬盛矣至一代之风俗
  上有纪纲下重名节当变故之秋率多仗义死节
  之士值权奸之际不乏敢言直谏之臣贤士大夫
  之公评士庶之清议是非井然有不当于人心群
  起而议其后至于今上下相维非祖宗教育之明
  验与不意今日乃有如世则肆然欲变祖宗表章
  之至意率天下而尽背之也夫程朱之学其始终
  条理之全下学上达之妙固未易言语形容然其
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868-0649a.png
  大要则不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二语此非
  程朱之教也孔子之教也故穷理即博文之谓也
  居敬即约礼之谓也非孔子之教也尧舜之教也
  故博文即惟精之谓也约礼即惟一之谓也二者
  合一并进而主敬为本故理日明莹则心日静虚
  动直而初非溺于词章心益定静则理益资深逄
  源而初不流于空寂此圣学所以允执其中也至
  大学一书程子所揭为初学入德之门而章句之
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868-0649b.png
  作则朱子所为一生竭尽精力之笔后人学未造
  其域岂容轻议况古书皆有简错古本安可尽信
  世则之言诚意是矣岂诸儒独不教人诚意乎诚
  者圣人之本学之所以成始成终功先格致正所
  以诚正也意有不诚心有不正即非所以为格致
  也若夫溺于记诵徇外忘本此俗学所以为陋岂
  大学格致之教哉夫孔子之道至程朱而阐明殆
  尽学孔子而必由程朱正如入室而必由户善学
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868-0649c.png
  者默而识之心逸日休况今天下不患无论说而
  患无躬行就圣贤已明之道诚心而力行则事半
  而功倍矣何必哓哓焉必务自私用智欲伸其一
  已之说为也世则又以宋之不振归咎于诸儒之
  学噫是何言也人主不能用其道虽以孔子之圣
  生于鲁而不能救鲁之衰微何疑于诸儒宋之亡
  也由前而言则坏于新法由后而言则坏于和议
  今不咎王安石吕惠卿蔡京章惇黄潜善汪伯彦
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868-0649d.png
  秦桧韩侂胄之徒而咎诸儒之学何心哉夫所谓
  议论多而成功少者非言者之罪而用言者之罪
  也自古刍荛献说工瞽陈规其议论不至多然而
  上之人善于用中则片言可折而盈廷可废天下
  见事功之实而不见议论之虚上之人漫无可否
  则人持所见而邪正杂陈徒滋耳目之烦无补经
  纶之实耳岂以人人缄默而后为盛世乎世则又
  谓本朝持衡国是者无决断之勇分猷庶职者有
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868-0650a.png
  模棱之风庠序无真才实学之士朝廷鲜寔心任
  事之臣此信有之正不学之故也奈何反以咎程
  朱之学也抑臣有深忧焉自世庙以前虽有训诂
  词章之习而天下多实学自穆庙以来率多玲珑
  虚幻之谈而弊不知所终笑宋儒之拙而规矩绳
  墨脱落无存以顿悟为工而巧变圆融不可方物
  故今高明之士半已为佛老之徒然犹知儒之为
  尊必藉假儒文释援释入儒者内有秉彝之良外
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868-0650b.png
  有惟皇之制也而其隐衷真志则皆借孔孟为文
  饰与程朱为雠敌矣故今日对病之药正在扶植
  程朱之学深严二氏之防而后孔孟之学明使世
  则之言一昌天下之弃其雠敌也不啻刍狗焉陛
  下皇建有极端本化人身体孔孟之微言首崇程
  朱之正学必亲经书以穷理必收放心以居敬朝
  乾夕惕省察克治体二祖之意振正学于陵夷废
  坠之馀明诏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
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868-0650c.png
  于佛老之说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而不得淆乱
  以新奇之谈学无分门士无异习人心贞一教化
  大同如是而人才不出政治不隆者从古以来未
  之有也
  贡举
  朱文公熹于光宗时著升贡议曰古学校选举之
  法始于乡党而达于国都教之以德行道艺而兴
  其贤者能者盖居之者无异处官之者无异路取
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868-0650d.png
  之者无异术故士有定志而无外慕蚤夜孜孜惟
  惧乎德业之不脩夫子所谓言寡尤行寡悔而禄
  在其中孟子所谓脩天爵而人爵从之者也今学
  校所教既不本于德行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
  空言其又弊则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
  以败坏学者之心术治经者不复读经之本文与
  先儒之传注但取近年科举中选之文讽诵摹仿
  转相祖述以治经为经学之贼以作文为文字之
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868-0651a.png
  妖也是以人才日衰风俗日下朝廷郡国有一疑
  事尝试则公卿大夫官人百吏相顾眙愕而不知
  所从亦可以知其为教之得失矣议者不原本其
  所自尚犹以程试文字之不工为大患岂不谬哉
  古大学之教先于致知格物而考较之法又以九
  年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为大成盖天下之理皆学
  者所当知而理之载于经者固各有官而不苟相
  混也况今乐亡礼缺二戴所记已非正经而治经
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868-0651b.png
  者又类舍其所难而趋其所易仅窥其一而不及
  其馀于天下之事宜有不能尽通其理者矣若诸
  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其
  长者固不可以不学而所短者亦岂可不精择为
  趋舍哉至于诸史该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变而
  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刑法兵制之属在焉皆当世
  所须而不可阙者一旦欲尽通其理势固有所不
  能惟合所当读之书分年而课试之使天下之士
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868-0651c.png
  各以三年而通其三四之一则亦宜若无甚难者
  今欲诸经各立家法主注疏而讨论诸儒先之说
  附焉以易诗书为一科子午年试之周礼仪礼及
  二戴礼为一科卯年试之春秋三传为一科酉年
  试之皆兼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则分诸子为四
  科分年附焉策主诸史时务傅焉将士无不通之
  经无不习之史德成材达而可为当世之用若学
  校之师必遵仁宗之制选士之寔有道德可为师
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868-0651d.png
  表者为学官而久其任使讲明道术而裁减解额
  舍选谬滥之恩独使为之师者考察其德行之寔
  以闻而命之官则大学之教不虚而怀利干禄之
  流自无所为而至矣文公此语可为百世法
  崇祯六年癸酉二月初三日谕祖制设科取士专
  为致治求贤近来士习日偷举贡失当真才鲜少
  理道不张由督学教谕训导各官董率乖方培养
  无术尽失旧制初意以致朝廷不获收用人之效
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868-0652a.png
  朕思士子读书进身乃人才根原必宜首重德行
  幼学壮行如生平果系孝悌廉让自然做官时不
  贪不欺尽忠竭节何必专工文艺据会典及提学
  敕书内敦尚行谊以励颓俗不专论文优劣开载
  甚明近来通不遵行至小学诸书乃州县各有社
  学原欲养蒙育德敷教储才近来全不讲论兴举
  其士子自童时入塾以迨应试登科只以富贵温
  饱为志竟不知立身脩行忠君爱国之大道如此
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868-0652b.png
  教化不行士风吏治安得不日趋卑下朕惟祖宗
  朝求才用贤原不尽拘科目至考试文义正欲因
  言徵人亦非专尚浮词务华遗实今欲祗遵祖制
  起敝还醇童生必先入学遇试先查德行自儒童
  以及乡会须有实迹方许入场异日败行考官挨
  论又教官为士子师长化导最亲旧制甚重近皆
  以衰庸充数教术全废此尤士风不正之源今设
  法兴起着吏礼二部同都察院及该科详议明确
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868-0652c.png
  具奏至海内之大岂无潜脩硕德纯孝鸿才清志
  刚方实堪大用者更宜特拔一二以示风劝至于
  科道不必专出考选馆员应令先历推知并着酌
  议来行宗伯黄汝良疏窃惟臣等顷所条奏文体
  款项不过科场之防维时文之针砭耳兹恭捧纶
  音臣等阐绎再四仰见我皇上端夲澄源至意洞
  晰古今有非臣等愚陋所及敢一对扬而敷陈之
  按周官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先六德曰智
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868-0652d.png
  仁圣义中和次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次乃及六
  艺曰礼乐射御书数可见德行在六艺之先也孔
  门以四科程及门高弟首曰德行次乃及言语政
  事文学可见德行居四科之首也比及汉唐宋以
  制策诗赋经义取士虽䆮非古初然而贤良方正
  经明行脩之举未尝不相辅而行我国家因时变
  通设科试士程以制义分为三场然高皇帝时首
  重德行意尤拳切如大诰有颁明伦有堂礼贤有
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868-0653a.png
  馆孝廉有举天理行事有敕学宫有卧碑乡约有
  圣训褒节义之福寿黜失节之危素至处士有行
  谊如陶安王祎章溢陈遇等时加徵辟列圣相承
  率循斯轨所以三百年来士贵名节人重清修即
  应试之文多醇正典雅无非道德所发挥即文章
  亦德行也乃迩来习尚陵夷风俗靡敝行谊既乖
  文章亦舛礼义廉耻俱嗤为赘谈背公营私相沿
  为故事攘官则不胜其众任事则鲜有其人甚至
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868-0653b.png
  以绅佩而祝阉祠以衣冠而降盗贼世道人心败
  坏至此极矣宜圣心穆然有德行之思也窃谓取
  士固宜先德行而尤贵在豫养方今士习久锢骤
  挽为难则惟有豫养一法耳董仲舒有言不素养
  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在易之蒙
  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伊训列三风十
  愆以儆有位而总其要曰具训于蒙士盖豫养于
  蒙则教易入而德成以之脩身则自可以果行育
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868-0653c.png
  德以之入仕自可免三风十愆所谓少成若天性
  习惯成自然者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
  序国有学顺序渐进无非先勖以六德六行而后
  及六艺故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今之教者自少
  至长自长至壮所学习者皆咕哔文艺之事所经
  营者皆富贵温饱之图一切登第为官竟不知德
  行为何物无怪其四维不张而百事决裂也合无
  敕下臣部劄行各省直学臣刋为条教颁下府县
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868-0653d.png
  塾师俱籍名于官有能以孝经小学教育童蒙俾
  之入孝出悌几几小子有造者塾师荣以衣巾其
  子弟败类而不戒戢者塾师有罚教官有能以规
  矩准绳表率子衿俾之饬躬励行斌斌成人有德
  者教官注以上考其生童入试须令州县教官各
  取保结无过犯方准进场有败伦而失简举者教
  官与州县官有罚至于提学一官尤为宣上率下
  机要必于文字外加意作兴其诸生行谊著闻文
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868-0654a.png
  虽平加以优等素行薄劣文虽工黜革示惩实能
  奉行敕书者查覆纪录如彰瘅不明劝惩无法提
  学官有罚乃若举贡生儒及山林隐逸有笃学不
  倦秉谊由衷砥砺潜脩志行迈众者府县官核实
  申之督学督学核寔申之抚按抚按核寔上之朝
  廷朝廷覈寔而旌表加焉其尤殊高等者特加徵
  召如洪武中陶安等天顺中吴与弼等故事果称
  得人举主纪录否则举主亦与其罚至于庙堂广
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868-0654b.png
  励有位尤当以德行为先大抵进廉而黜贪抑竞
  而奖恬贵名节重清议如孔门四科即言语政事
  文学犹其后耳如此则父兄子弟所勖励者无非
  德行之事耳目见闻所荣羡者无非德行之人士
  风庶可挽伪而还醇世道庶可反邪而归正夙习
  可祛而太平可几矣
  弘治中王鏊制科议国家设科取士之法其可谓
  正矣密矣先之经义以观穷理之学次则论表以
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868-0654c.png
  观其博古之学终之策问以观其时务之学士诚
  穷理也博古也识时务也当复何求然行之百五
  十年宜得其人超轶前代卒未闻有如古之豪杰
  者出于其间而文词终有愧于古虽人才高下系
  于时然亦科目之制为之也夫科目之设天下之
  士群趋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之高
  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三代取士之法吾未暇
  论唐宋以来科有明经有进士明经即今经义之
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868-0654d.png
  谓也进士则兼以诗赋当时二科并行而进士得
  人为盛名臣将相皆是焉出则明经虽近正而士
  之拙者则为之谓之学究诗赋虽近于浮艳而士
  之高明者多向之谓之进士诗赋虽浮艳然必博
  观泛取出入经史百家盖非诗赋之得人而博古
  之为益于治也至宋王安石为相黜诗赋崇经学
  科场以经义论策取士可谓一扫历代之陋也然
  士专一经白首莫究其馀经史付之度外谓非已
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868-0655a.png
  事其学诚专其识日陋其才日下盖不过当时明
  经一科耳后安石言初意驱学究为进士不意驱
  进士为学究盖安石亦自悔之矣今科场虽兼策
  论而百年之閒主司所重惟在经义士子所习亦
  惟经义以为经义既通则策论可无俟乎习矣近
  来颇尚策论而士习既成亦难猝变夫古之通经
  者通其义焉耳今也割裂装缀穿凿支离以希合
  主司之求穷年毕力莫有底止偶得科目弃如弁
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868-0655b.png
  髦始欲从事于学而精力竭矣不能复有进矣人
  才之不如古其实由此也然则进士之科可无易
  乎曰科不俟易也经义取士其学正矣其义精矣
  所恨者其途稍狭不能尽天下之才耳愚欲于进
  士之外别立一科如前代制科之类必兼通诸经
  博洽子史词赋乃得预焉有官无官皆得应之其
  甲授翰林次科道次部属而有官者则递升焉如
  此天下之士皆将奋志于学虽有官者亦翘翘然
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868-0655c.png
  有兴起之心无复专经之陋矣或曰今士之一经
  俱不能精如馀经何曰制科以待非常之士也以
  科目收天下士以制科收非常之才如此而后天
  下无遗才故曰科不俟易也
  谢铎科举议周子曰天下势而已矣势之至虽圣
  人亦莫如之何故由忠而质由质而文圣人非不
  知忠质之贵及其至也亦不得而不文然文胜至
  于灭质则夲亡矣于此而不有以回干之通变之
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868-0655d.png
  以不失乎先王之意奚可哉盖自先王之政废而
  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无恒心则毁誉之口不胜其
  爱恶之私于是乡举里选之法不得不变而为后
  世科举之制此势也非得已而为之者也善因其
  势者谓之随时于是而回干通变之而先王之意
  存焉是故今科举罢诗赋而先之经义以观其穷
  理之学则其夲立矣次制诏论判而终之以策以
  观其经世之学则其用见矣穷理以立其夲经世
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868-0656a.png
  以见诸用是虽科举之制苟于此而尽焉则古之
  所谓德行道艺之教要亦不出诸此而其所以成
  人材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也亦岂有不及古
  之叹哉然考其归则所谓穷理所谓经世者恒浮
  谈冗说脩之无益于身心措之无益于国家甚者
  口夷齐而身蹻蹠名伊周而迹斯鞅遂使科举之
  学悉为无用之虚文暨其得而弃之也顾乃以吏
  为师以律为治视其昔之所习者曾筌蹄刍狗之
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868-0656b.png
  不若噫是岂朝廷立法之意使然哉欧阳子曰三
  代以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
  出于二而礼乐徒然虚文然则文与道离而欲据
  一日之文以尽收夫有道之士不亦难矣乎虽然
  静言而庸违者有矣未有不深于道而文能至焉
  者此科举立法之深意而今之豪杰亦未必不由
  之以出是其所谓回干通变之机以不失先王之
  意者乎不然一举而纷更之吾固未知所以善其
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868-0656c.png
  后也
  礼科凌义渠正文体疏皇上深轸生民害政之虑
  功令日严士人久沿诪张变幻之风宿习难醒必
  明开条𣢾著为章程如川行之有堤防方足遏其
  横奔溃决之势如车驱之有轨范方足正其诡遇
  获禽之思不则泛泛悠悠即惩创亦已后矣谨择
  其切要列为八条以候申饬一曰崇经孔子删述
  六经垂训万世及门之徒皆心通六艺汉承秦火
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868-0656d.png
  之馀以明经取士当时大儒若董仲舒刘向萧望
  之辈皆兼通数经我国家虽分经取士然未尝不
  贵其博雅淹通也盖天地閒名理毕具六经不惟
  大事业出其中节义文章亦莫能外今士人夲经
  业多卤莽他经尤不寓目朝夕诵读惟是坊肆滥
  刻何当施用若能大其精神研经味道文采蕴籍
  必有可观从今场中试卷必全场能博涉经书融
  会旨趣者亟收之其浮华不根疏浅无味者勿录
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868-0657a.png
  也二曰依注传注为六经羽翼当年大儒若二程
  朱子蔡元定胡安国陈浩辈皆精心理解提要钩
  玄阐前圣之窾奥惠后学以梯航圣祖颁之学宫
  为程士法式诸士体其成言自足发挥妙义何乃
  明弃师说蹈空求奇向曲径而背周行忽型范而
  几跃冶悖违祖训侮弃前修无怪一入仕途辄多
  不轨不物自今制义必准传注其明为背谬者槩
  勿收录三曰切题夫有题然后有制义近日士人
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868-0657b.png
  全无体认漫衍浮夸掩卷读之不知何作夫无仪
  的而妄射虽中丝毫不为巧无根底而敷华即炫
  众目总为妖服官不顾职业营私不顾身名此生
  心害政之左验也自今试卷必须切题阐发有全
  不相蒙者虽工弗录四曰当体书曰词尚体要制
  义有体犹身有五官虽贵神俊而位置不可颠越
  近日士子藐视矩矱恣意猖狂则颠倒甚也限字
  有格而或汎滥浮淫冗至千馀则骈枝甚也或题
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868-0657c.png
  中虚字不过助语而牵缠不已则支离甚也又案
  牍俚言漫入圣贤精语则猥鄙甚也至割裂扳扯
  恢张高大非其文义则荒唐甚矣皆体要不存踰
  闲荡检之先證也自今取士须准先辈法程违者
  不得混收五曰达词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言贵达
  意也易曰风行水上涣天下至文贵自然也沈约
  亦云文有三易句易读字易解使事易知近日有
  一种不可解不可读文字实多暗涩不通而耽僻
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868-0657d.png
  者喜之试观唐虞三代及汉唐宋诸大家曾有此
  否即殷盘周诰閒近倔聱说者犹谓出于伏生年
  老之讹况其后新莽援之作大诰以欺世夫新莽
  之心术不可学新莽之文曷可学乎自今为文惟
  取达意为上其晦涩不可方物者必斥不录六曰
  读史夫名理具六经而行实载诸列史苟能广搜
  博览考古知今则事变纠纷自能洞观其要故武
  侯云才须学也士人但知塾师窠堑自甘蔽塞聪
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868-0658a.png
  明即历代史书或难遍观尽识而通鉴纲目何可
  不寓目经心从今试卷须遍阅二三场必其洞晰
  古今博雅成章者方准收录若舛错虚浮者纵首
  场可观必勿许录七曰革伪夫书有真伪旨趣自
  别有识者何难鉴裁自经书列史外诸子百家其
  可供文荟撮者尽多近有一种伪书浅俗猥庸读
  如嚼蜡所载帝王周孔之言不根经传无识之人
  津津称引之凡以饰诈惊愚诬民惑众其于真正
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868-0658b.png
  莫大文章反蔑如也弃周鼎而宝康瓠掷隋珠而
  怜鱼目此诈伪得售之象岂盛世所宜有乎自今
  士子不妨博极群书而窜窃谬伪者必斥八曰识
  务语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国家以文章取士正
  欲于毛颖閒觇其经济迩来士子全副精神祗寄
  初场至于后场不过临时辏砌一切世务原无讲
  究主司鲜能留意真才前场取中始觅后场前场
  偶落后场即有董贾真才何由物色士之骛浮华
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868-0658c.png
  而闇实用则始进之路然也自今取士参酌后场
  其有练习彝典通晓时务如天文地理兵农礼乐
  屯盐鼓铸律令河渠之类能举大议而中机宜者
  即前场不中亦亟收之若虚谬无当前场可观亦
  弗录夫文事必兼武备斯时犹为三年之艾诸士
  中有能演习武书及百将传而能发挥中窾者犹
  当急收之远而备中枢节钺之选近可资郡邑保
  障之材在于遴择者加之意云尔
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868-0658d.png
  明初人才率得之徵聘洪武三年行科举诏曰自
  洪武三年为始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德之士务
  在经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盖创
  制之初原不拘拘以文义取天下士也六年罢科
  举令有司察举德行为夲文艺次之专用荐辟至
  十七年始定科举制
  洪武三年定初场止试夲经义一道限五百字以
  上四书义一道限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试礼乐论
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868-0659a.png
  限三百字以上诏诰表笺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一
  道限一千字以上三场后十日面试骑观其驰骤
  便捷射观其中数多寡书观其笔法端楷律观其
  讲解详说殿试时务策一千字以上最后十七年
  改定则初场增经义三四书义二次场去笺而增
  五判三场增策四篇而面试废矣
  洪武閒定应试功令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
  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
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868-0659b.png
  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
  注疏后以其说不足以尽圣意乃于永乐中纂四
  书五经大全皆令主之今学者不能博闻平生未
  尝阅大全况注疏乎乃每申严新说之禁并出入
  于大全者皆以为异说近日士子愈不务实学遂
  自传注之外一无所知习书者且不知有注疏习
  礼者亦唯知有陈氏集传而不知古注疏习春秋
  者墨守胡氏涉猎左传之外公羊谷梁且不阅而
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868-0659c.png
  张洽直不知为何人矣元人虞集曰国家传注各
  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专门擅业
  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
  见可尽试艺之文惟其高者取不必先有主意若
  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
  薛瑄天顺元年会试录序今皇上膺天命光复宝
  祚纪元之春适当会试之期天下士领荐书而至
  者盖三千馀人礼部左侍郎臣干等以考试官请
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868-0659d.png
  上命臣瑄臣原往莅其事同考官臣溥臣贤臣泰
  臣正臣佖臣恂臣世资臣节臣淳臣镛监试御史
  臣烈臣鉴暨百执事罔不夙夜祗承凡三试得文
  之中程式者若干名并择其文之尤粹者汇成录
  臣窃惟为治莫先于得贤养士必夲于正学而正
  学者复其固有之性而已性复则明体适用大而
  负经济之任细而釐百司之务焉往而不得其当
  哉故三代小大之学养士之法皆以复性为夲其
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868-0660a.png
  得贤致治之效盖可考矣汉唐以来正学绪微养
  士不夲于复性往往溺于杂学术数记诵词章之
  习体有不明用有不周虽或有杰出之才亦不过
  随所学以就功名而已其视三代之贤才何如哉
  至宋道学诸君子出其论养士之法始皆夲于复
  性虽其说不得尽行于当时而实有待于盛世洪
  惟天眷皇明列圣相继大建学校慎选师儒其养
  士之法必以三代孔孟程朱复性之说为夲是以
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868-0660b.png
  九十馀年薄海内外文教隆治士习粹然一出于
  天理民彝之正而杂学术数记诵词章之习刬刮
  消磨无复前季之陋虽曰科目以文章取士然必
  根于义理能发明性之体用者始预选列类非词
  章无夲者之可拟也故其得贤致治之效足以追
  隆前古今诸士子荷朝廷正学教养之恩既以有
  夲之文得在选列行见对于大廷益当以明体适
  用自励随所器使以忠乎国以爱乎民以赞助皇
卷四十 第 31a 页 WYG0868-0660c.png
  明重熙累洽之治于无穷俾正学得贤之效有光
  于前有垂于后顾不伟欤三百年试录以此为第
  一而文清学问备见于此
  恩例
  恩诏各从其类上慈闱徽号则有封赠父母恩立
  东宫则有荫子入监恩灾异修省则有蠲逋减刑
  恩登极则大赦矣立中宫及东宫出阁皆无恩例
  若建大工平大贼诛大奸亦有诏皆以类行惟蠲
卷四十 第 31b 页 WYG0868-0660d.png
  逋减刑每诏有之
  洪武至宣德六十八年间登极立东宫中宫及上
  慈闱尊号徽号诏皆无文武官封赠荫子试署寔
  授恩例英宗登极诏始令署部都督佥事都指挥
  署都指挥佥事指挥寔授景泰登极诏始令在京
  文官及在外方面官一考无赃犯者照洪熙宣德
  年例与诰敕景泰三年立怀献太子诏始令署郎
  中员外郎主事试中书寔授又与土木死事诸臣
卷四十 第 32a 页 WYG0868-0661a.png
  诰敕封赠荫子入监不愿入监者听天顺复辟诏
  始令内外文武署职试职因功升授者与寔授天
  顺八年两宫徽号诏始封两京文武七品以上官
  父母署职试职寔授成化二十三年上慈闱尊号
  诏两京文武官七品至四品先封三品以上与诰
  命泰陵登极诏内外文武署职试职实授内外武
  官天顺八年正月以前功升试职署职遇例寔授
  该世袭者子孙仍袭其未寔授及以后功升试职
卷四十 第 32b 页 WYG0868-0661b.png
  署职寔授弘治五年立东宫诏文武官试职署职
  年半以上者寔授不及年半者扣至实授弘治十
  一年清宁宫灾诏两京文武署职试职理刑者寔
  授历任未及一考者与诰敕其诰敕准给未领因
  事降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弘治十八年上两
  宫尊号诏文武官署职试职寔授两京七品以上
  文官未及一考与诰敕父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
  同世宗登极诏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员人等因谏
卷四十 第 33a 页 WYG0868-0661c.png
  止巡游跪门责打降级改降为民充军者该部具
  奏起取复职酌量升用杖毙者追赠谕祭仍荫子
  入监读书充军故绝者一体追赠谕祭复养亲属
  嘉靖元年尊号诏两京文武未一考者与诰敕父
  母已封者服色许与子同诰敕准给未领因事降
  调非贪淫酷刑者仍给与嘉靖九年大报礼成诏
  两京文官未及一考无过者给与诰敕嘉靖十九
  年皇子生诏始令两京三品上文官例该荫子未
卷四十 第 33b 页 WYG0868-0661d.png
  及一考者荫子入监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
  七品以上历任三年无过者与诰敕文官五品以
  上武官四品以上署职试职者并试职御史实授
  仍与诰敕十五年立东宫诏两京三品上文官荫
  子两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官历任
  三年无过者与诰敕两京文武官署职试职寔授
  仍与诰敕十七年郊庙大礼成诏两京文职并在
  外五品以上方面有司四品官未及一考者与诰
卷四十 第 34a 页 WYG0868-0662a.png
  敕两京文武官并新旧武举官署职试职寔授仍
  与诰敕十八年立东宫诏两京文武三品上官与
  诰敕荫子二十四年宗庙成诏两京文官未及一
  考者与诰敕署职试职仍与诰敕愿貤封者听崇
  祯登极诏内外文武俱给诰敕新科进士许令授
  官后即给封典
  崇祯己卯三月追崇孝纯皇后尊谥为皇太后在
  乾清宫行礼旋奉神位于孝先殿有封赠恩典然
卷四十 第 34b 页 WYG0868-0662b.png
  历朝生母多先尊为皇太后后加尊谥为孝(某/)
  后今先尊为皇后而改为皇太后以皇太后神主
  与光宗并列非礼也一时礼官将顺图恩典竟无
  言之者
  谥法
  洪武中谥法皇后太子皆二字诸公侯及外藩亦
  二字亲王一字要皆太祖亲定明明以二字为重
  矣然略无差等义所未安太祖岂见不及此亦知
卷四十 第 35a 页 WYG0868-0662c.png
  千秋万岁后必有加增姑留之待后人而不私其
  子曰荒曰悯诰文中皆有贬词慎重如此虽有诏
  赐谥者礼部行翰林院定拟请旨亦立法当如此
  自下而上以示公论亦未尝分如何为一如何为
  二也永乐中郡王始二字推之群臣大约以二为
  常以一为特说者谓亲王隆重如庙谥十六字归
  重只在末一字以特为尊果尔则以后太子何以
  又皆二字耶总之大圣人作法后人仍之不敢改
卷四十 第 35b 页 WYG0868-0662d.png
  毕竟以多为贵所谓一字王二字王者亦俗说也
  陆子渊深以贞愈于正唐室谥文贞者魏徵宋璟
  杨绾庶几焉苏瑰有馀愧矣宋室谥文正者司马
  光范仲淹庶几焉王旦有馀讥矣矧夏竦乎卒无
  文贞避庙讳也明谥文贞惟杨士奇文正则李东
  阳谢迁也谥忠文者李时勉谥文忠者曹鼐杨廷
  和张孚敬张居正国制一品美恶兼谥二品以下
  贤者得谥则易名之典在一品者最多难更仆也
卷四十 第 36a 页 WYG0868-0663a.png
  谥法兼用美恶洪武中鲁王谥荒伊王谥厉后专
  用美谥
  文臣有谥自建文朝王祎谥文节始
  词臣得谥文亦有不拘者刘基王守仁文成张益
  文僖冯京文简姚夔文敏黄孔昭文毅周忱唐龙
  文襄魏骥文静吴讷杨廉耿裕文恪储巏文懿叶
  盛邵宝王鸿儒文庄郑赐文安孙应鳌文恭何乔
  新文肃苗衷文康李奎文通刘宣文懿萧维祯文
卷四十 第 36b 页 WYG0868-0663b.png
  昭仪智何孟春文简王道文定顾宪成端文
  词臣不谥文者曾棨马愉孙贤许彬襄敏杨鼎庄
  敏仪铭忠襄盛端明荣简王文毅悯陈文庄靖朱
  希周恭靖许进襄毅
  四品以下官而得谥者佥都御史杨信民恭惠少
  詹事刘铉文恭祭酒宋讷文恪李时勉忠文陈敬
  宗文定邹守益文庄太常寺少卿李奎文通刘俨
  文介俱四品
卷四十 第 37a 页 WYG0868-0663c.png
  翰林学士朱善文简胡广文穆吕原文懿侍读学
  士张益文僖兵部郎中杨继盛忠悯长史朱复忠
  定张景明恭懿俱五品中允徐善述文肃赞善王
  汝玉文靖翰林待制王祎忠文侍讲刘球忠悯脩
  撰罗伦文毅舒芬文节赞善罗洪先文恭俱六品
  御史钟同恭悯七品布政陈选恭悯宪副毛吉忠
  襄周宪节悯冯杰恪悯许逵忠节知府岳正文肃
  知县邓颙恭毅已谥而后改者王祎文节李时勉
卷四十 第 37b 页 WYG0868-0663d.png
  文毅俱改忠文张王忠显改忠武孙忠襄靖改恭
  宪朱永武襄改武毅曹鼐文襄改文忠于谦肃悯
  改忠肃石宝文隐改文介张治文隐改文毅殷士
  儋文通改文庄已谥追夺者张居正文忠吴时来
  忠恪李燧恭敏盛端明荣简
  王世贞谥法考序每故事大臣卒礼部以谥请
  报俞矣则内阁以二字三请于上而自择之是
  以具释义也洪武之尚为吴也诸功臣死事有
卷四十 第 38a 页 WYG0868-0664a.png
  劳而夭者皆荣公侯之爵而傅之谥终高帝世
  文臣弗得也武臣都督弗赠侯伯弗得也至建
  文而待制王祎得谥文节矣文臣之有谥自祎始
  也其诸小臣者亦自祎始永乐之制严矣终太宗
  世文臣之得者仅姚恭靖广孝胡文穆广而恭靖
  之爵则公也文臣之有谥仅文穆一人也洪熙初
  始大合故臣凡劳于国谊于清宫三品而上易名
  者十馀人而后文臣之谥广然宣英之代犹斤斤
卷四十 第 38b 页 WYG0868-0664b.png
  焉持其柄而弗轻予且夫鲁王爱子也秦王次嫡
  子也高帝命之曰荒曰悯而登之册曰不敢以子
  故而废天下公其于宗室诸子王尚有评也文臣
  之有荣愿也则瑕弗掩也文荣之以爵也文悯之
  以事也庶几寓贬矣妇人之有谥也自后妃而外
  则死节也公主之有谥也自仁宗之悼爱女始也
  乳媪之有谥也自宣宗始也乳媪之夫之有谥也
  亦自宣宗始也方士之有谥也自世宗始也谥而
卷四十 第 39a 页 WYG0868-0664c.png
  四字淫矣而使方士得之则益淫也当世宗之季
  吾又得二事焉夏文悯之持秉则同列皆中谥及
  身以罪死易世而后牵复所得者中下谥也继而
  严氏之持秉则其子为市焉非上所甚注怀者必
  贿而后得不贿不得也即得之不腆不上谥也及
  身以罪窜削弗谥也夫谥者人主之春秋也尊则
  称天以命之不尊则与天下共骘之而奈何为大
  臣修怨贾利地也然则如之何其必略采唐宋故
卷四十 第 39b 页 WYG0868-0664d.png
  事遇大臣以谥请有俞旨则翰林之司篆者为议
  而定二谥焉以授礼科科详之复议而上之阁臣
  复衷而取上裁凡文臣二品而上及勋亲臣公必
  谥侯伯之涖军府加保傅必谥谥兼美恶二品以
  下自卿佐以迨庶僚有德行政术者亦有谥谥则
  言官请之礼部裁之有美无恶可也
  礼部侍郎郭正域严谥典以重公评疏臣惟议谥
  最难而议谥于数十年之前尤难盖棺甫定则舆
卷四十 第 40a 页 WYG0868-0665a.png
  论方新而是非有据墓木已拱则口碑渐远而黑
  白常淆故当日与谥易今日补谥难得谥荣也而
  补谥尤荣中之荣其法不得不主于严当日不与
  谥易今日夺谥难不得谥辱也而夺谥尤辱中之
  辱其法不得不主于恕今台臣疏应议者七十馀
  人科臣疏应补者十五人臣等参详各衙门之评
  品而符以故老之传闻證以累朝之实录就不肖
  之中而汰其甚必大犯清议有罪可指无功可赎
卷四十 第 40b 页 WYG0868-0665b.png
  而后议夺就贤者之中而拔其尤必卓有完名其
  心表表其行铮铮而后议补凡应夺者四人为许
  论黄光升吕夲范谦溢美应改者一人为陈瓒应
  补者未经题谥则五人为伍文定吴悌鲁穆杨继
  宗邹智已题未给则二人为杨源陈有年此外若
  徐阶媚事严嵩人议其謟田连阡陌人议其富而
  乘时树立能收鼎革之人心胡宗宪结严世蕃而
  广货贿人议其邪阿赵文华而倾督抚人议其险
卷四十 第 41a 页 WYG0868-0665c.png
  而计获渠魁则除东南之祸夲张瀚俛仰时宰人
  议其庸而未路庶乎知止余有丁绳矩或踰人议
  其荡而此中亦无他肠陆光祖机权时出人议其
  奸而宦迹自多磊落以上诸臣列之当夺当改之
  科似太苛刻臣未敢轻议也若毛伯温谕服安南
  兵不血刃而或谓其功非已出张元祯潜心理学
  抗疏经帷而或谓其早不见几郭希颜攘臂逆鳞
  横被大戮而或谓其考察罢官建言可已刘台抗
卷四十 第 41b 页 WYG0868-0665d.png
  节敢言杀身遐壤而或谓其边功被诘先发制人
  以上诸臣列之当谥当补之科似少精覈臣等未
  敢轻许也又如孟秋之孤介张元忭之恬退李迁
  陈格之清修事迹未能胪列而众议间有异同所
  当留之以俟异日论定者也至于台臣科臣二疏
  所未及夲部原册姓名所未载尚多伟人应谥而
  未得亦有匪人不应谥而倖得者在原议之外又
  当从容采择公论上闻以补遗漏者也夫自刑赏
卷四十 第 42a 页 WYG0868-0666a.png
  之穷而有谥故谥重自谥之穷而有夺谥补谥故
  今日之议尤重臣等上矢天日下矢方寸以看议
  之职掌从类奏之公评期于予者夺者改者补者
  各无憾于九原之下而已若夫予夺相形忮怨丛
  集业已甘心任之不敢避也
  崇祯十五年礼部覆科臣张国维议疏察得原疏
  请谥旧例五年一举当时已缺至十二年而今又
  迟十年矣自古帝王治天下惟有赏功罚罪而谥
卷四十 第 42b 页 WYG0868-0666b.png
  则赏罚之尤大者也近日名教不灵廉耻道丧不
  知忠孝节义为何物则谥法真励世磨钝急务也
  除邹元标忠介冯从吾恭定顾宪成端文王德完
  庄毅赵南星忠毅高攀龙忠宪杨涟忠烈诸臣理
  学事功忠谏节义皆一代之最已经赐谥外据科
  臣疏首言革除诸臣次言军功而于会典所称节
  槩勋猷二语尤至慎焉大要节槩以死忠为上如
  革除中卓敬铁铉景清方孝孺诸人不待言矣近
卷四十 第 43a 页 WYG0868-0666c.png
  之忤珰如左光斗周宗建等抗直如孙承宗卢象
  升等殉贼如傅宗龙等指尚不胜屈也勋猷以军
  功为上如万历中平哱平播平倭三大案文武功
  多可书近日之何可纲曹变蛟以功兼死尤为惨
  烈指亦不可胜屈也而有宜申饬者三焉先臣邱
  浚谓谥兼用美恶王世贞亦曰高皇帝于子秦王
  谥悯鲁王谥荒况臣下乎窃谓文臣二品以上皆
  宜谥勋戚凡在功列亦宜谥侯伯必涖军府有功
卷四十 第 43b 页 WYG0868-0666d.png
  方许谥谥皆兼美恶二品以下即庶僚有节烈勋
  猷卓然不朽者亦可谥不然官虽贵不谥则陈乞
  可清也唐宋谥议掌于太常博士国初令礼部行
  翰林院拟奏今宜先以其议责之太常臣部与吏
  礼兵各科核定而阁臣详加折衷始取上裁则事
  出于公众论可服也五年一举虽有近例然人品
  邪正万目难欺盖棺论定即可与谥不宜少待致
  有沉埋则风励可速也至发单博访听各衙门开
卷四十 第 44a 页 WYG0868-0667a.png
  送固为详慎而彼此稽延终至耽阁既有部科及
  太常之议似亦无敢滥徇者苟有不当听科道各
  官纠举谁敢私之励世磨钝寔在此矣
  丧制
  明初大丧礼今所遵者皆仁宗之遗诏非二祖之
  遗诏也太祖则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及王妃世
  子妃郡王妃公主郡主内宫人等俱服斩衰二十
  七月临朝视事则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在京官员
卷四十 第 44b 页 WYG0868-0667b.png
  日朝晡哭临至葬毕而止仍自成服日为始服二
  十七日而除成祖则宫中自皇太子以下成服日
  为服斩衰二十七月而除亲王以下如洪武在京
  官员朝夕哭临七日又朝临十日自成服日为始
  服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衙门视事用布裹纱
  帽重带素服腰绖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之外
  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命妇二十七
  日而除听选办事等官服衰服监生吏典僧道人
卷四十 第 45a 页 WYG0868-0667c.png
  等素服以成服日为始各二十七日而除军民素
  服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凡音乐祭祀官
  员军民人等并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员停一百日
  军民人等并一月寺观各声钟三万杵禁屠宰四
  十九日仁宗则皆二十七日释服诸王世子郡王
  及王妃郡主以下并服二十七日而除朝临十日
  者皆为七日在外则哭临三日之外更不朝临无
  禁嫁娶音乐自闻丧日为始不鸣钟鼓在京禁屠
卷四十 第 45b 页 WYG0868-0667d.png
  宰十三日然历朝皆无嗣皇帝用以日易月之文
  惟正统七年皇太后遗诰以日易月哭临三日即
  止君臣皆同故神宗于慈宁丧服素者三年所以
  为至孝顾起元丧制论前代服制未有定式我圣
  祖谓其君牵制文义优游不断于是作孝慈录立
  为定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
  众子为庶母齐衰杖期大哉王言自是人子得申
  其罔极之情而从来短丧之谬论与拘儒之曲说
卷四十 第 46a 页 WYG0868-0668a.png
  可废而不谈矣服制图子为继母为慈母为养母
  皆斩衰三年为嫁母出母为父卒继母改嫁而已
  从之者皆齐衰杖期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
  者服齐衰不杖期为继父先曾同居今不同居者
  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皆齐衰三
  月于是以恩服以义服以名服三者曲到周尽无
  毫发遗憾于人心此所以明天伦正人纪顺人情
  为万世不易之经也
卷四十 第 46b 页 WYG0868-0668b.png
  贻安堂集云三年之丧金革无避盖鲁公伯禽有
  为为之也而后世臣子多藉口焉此大谬不然伯
  禽一国之主也寇在门庭而宗庙社稷存亡系焉
  故权制可从耳若夫疆场小警非关大故师济多
  士不乏一人讵可妄援国主墨衰即戎故谭司马
  纶杨中丞镐皆名教之罪人也何况端揆元宰仪
  表百僚当太平无事之日而俨然冠裳苫块时哉
  宋刘公珙固辞召命曰身在草土之中国无门庭
卷四十 第 47a 页 WYG0868-0668c.png
  之寇而假起复之名以窃利禄之实切中夺情之
  谬矣愚则以虽寇在门庭夺情亦谬宋末九鼎将
  迁三灵将改而谢叠山犹力诋当时起复者至谓
  宗社之所以为邱为墟生民之所以为血为肉寔
  由于此
  三年通丧古制极严自汉文帝命以日易月而臣
  下亦因之如晁错父死旬日而尚以御史大夫调
  兵食翟方进后母死三十六日而复起治丞相事
卷四十 第 47b 页 WYG0868-0668d.png
  唐右仆射房元龄中书侍郎苏颋张九龄宋参知
  政事寇准皆夺情起复此外亦不多明初极重此
  制以刘基宋濂章溢当帷幄风宪之重于天造草
  昧之时而听其终丧了不之强永乐急于事寄中
  外臣僚始有夺情不丁忧者或有于制中起用久
  之渐侈为得意恬不为异成化中罗公伦有扶植
  纲常一疏词意凛然所裨于名教甚钜
  迩年大臣多夺情起复恬不知怪得罗一峰一疏
卷四十 第 48a 页 WYG0868-0669a.png
  振已沦之名教觉久昧之良心此大有关系文字
  且即以纲常二字为主而反复发明之亲切确当
  若邹南皋疏则入江陵他事而大意亦与一峰同
  江陵丁外艰给事中陈三谟御史曾士楚上疏请
  留于是翰林赵定宇用贤吴复庵中行部郎沈继
  山思孝艾熙亭穆进士邹南皋各抗疏纠论廷杖
  黜谪有差嗟乎微五君子举朝皆无父之人矣而
  南皋往视四公杖毕乃出袖中疏上之慷慨赴义
卷四十 第 48b 页 WYG0868-0669b.png
  尤不可及云
  崇祯十一年黄道周纠杨嗣昌不守制疏臣观古
  今治绩其典章法度虽受于先王谊不敢改至于
  事穷理极亦时变通以尽其神惟纲常所系为臣
  教忠为子教孝垂万世宪本于民彝不可易也礼
  三年之丧君命不过其门兵革凿凶时出戎右不
  施于士大夫宋时武弁如田况岳飞皆累乞终制
  皇太祖以刘基宋濂帷幄之任特听其奔丧嗣后
卷四十 第 49a 页 WYG0868-0669c.png
  虽有夺情终违物论嘉靖中年以北边孔棘起杨
  博于宣大还翁万达于夲兵然其时杨博且禫矣
  又以夙历移近云中翁万达以尚书降左侍郎栖
  迟不十日墨衣视事世宗心非之卒罢閒以去盖
  自是非终丧不称起复也张居正以不守制损其
  勋名是后七十年士夫守法边鄙亦无事天启末
  年袁崇焕冒起于右屯崔呈秀腼颜于枢府身膏
  斧锧贻唾西市今去几何时而士大夫蒙面丧心
卷四十 第 49b 页 WYG0868-0669d.png
  营推营复嗟乎天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子之臣
  卫开方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丁继
  母忧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
  堂如杨嗣昌者臣前三月在经筵见其吉服应召
  疑已终制今乃未然自嗣昌秉枢亦垂两年矣不
  知其何时居丧何人推毂而颠越至此自有嗣昌
  而海内无行蒙垢贻祸其亲者皆掷块投杖思攘
  节钺之柄嗟乎人心之丧亦遂至此乎陛下克巳
卷四十 第 50a 页 WYG0868-0670a.png
  省躬以礼乐忠孝治天下遇有小小灾眚辄减膳
  撤乐素服避殿以励群臣所以然者陛下为天之
  子也天有违行三辰不辑犹之父母温凊不宁则
  人子为之引痛不栉不沭不食不寝以候父母之
  平复陛下之减膳撤乐素服斋居所以教孝也又
  况于为人臣者其家父母不幸委弃而俨衣寇拥
  舆从飞扬喑咤抗颜僚友之前此岂人理之所应
  有也乎今宣大督臣卢象升父殡载途不视含殓
卷四十 第 50b 页 WYG0868-0670b.png
  搥心饮血以候奔丧而廷臣动推阔远难移之人
  以缓其事臣见邸抄象升所请附近抚臣权摄其
  事于理可通今又忽有并推在籍守制之旨夫使
  守制者可推则是闻丧者可以不去也闻丧者可
  以不去则是为子者可以不父为臣者可以不子
  也陛下以日月拂经星辰凌犯煇气违和尚下诏
  求言引躬克治明示天下以君臣父子皆受于天
  礼乐政刑之所从出毫无可替而人臣以哀毁不
卷四十 第 51a 页 WYG0868-0670c.png
  祥之身决裂驰骤彼此相煽以玷陛下仁孝之治
  于天地纲纪之常是不宜使天下闻见之也天下
  人材固自不乏疆场中外尚可料理即使人材甚
  乏疆场甚迫当旁求中外诚信不贰心之臣而用
  之奈何使不忠不孝者连苞引蘖种其不祥以秽
  天下乎治天下之道无他不过正纲纪审法度汰
  浊扬清举直错枉当于民心而已民心当则天心
  悦天心悦则阴阳调风雨时虽有风尘之警如豺
卷四十 第 51b 页 WYG0868-0670d.png
  虎逸于原田田父乘墉而射之矣不得已相其要
  害耑力注之使忠臣孝子鼓励四方众志可城也
  诸忘君亲营富贵射生刺飞者岂有毫末利于朝
  廷而建官以饵之耶凡人遗其亲必不利于君坏
  于家必无成于国语云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杨嗣
  昌在事可二年张纲溢地之谈款市乐天之说才
  智备睹矣更起一不祥之人与之表里指枭指鳦
  说梦描风犹狼狈之兽倚肩俱走无从施其鞭策
卷四十 第 52a 页 WYG0868-0671a.png
  又何益于负重乎陛下事事欲卓越今古又以经
  学范围缙绅家庭小小勃稽尚以法治之而冒丧
  斁伦诸臣独谓无禁臣虽至愚窃以为不可也
  修撰刘同升纲常大义疏臣备员侍从待罪二年
  每见皇上至孝永慕庙祀敬诚颁行孝经小学风
  励天下圣人心思上同尧舜臣仰窥渊源宣弘教
  化窃惟中国所以为四方观望赖有伦纪以为之
  维也是谓大经原夲大经变通其制使伦纪之立
卷四十 第 52b 页 WYG0868-0671b.png
  万世勿坠是谓大权权者权乎其经未有离经而
  言权者也是故孝子有终身之丧而圣人制三年
  之礼非过于情之礼而不及于情之礼也纵有弗
  类必无毁制而忍于其亲天性然也臣于杨嗣昌
  有不忍言而不容不言者敢昧死为我皇上陈之
  臣官史官也依阿腆䏰以附阁臣则愧良史上负
  圣明下负所学日者策试诸臣简用嗣昌良以内
  外交讧宵旰焦劳如人亟欲疾去杂试诸方以冀
卷四十 第 53a 页 WYG0868-0671c.png
  一效圣明之用心亦甚苦矣都门喧传谓嗣昌缞
  绖在身姓名不祥非若军旅可以凶事行之也臣
  所以隐忍未发意嗣昌亦人子也良心不没父死
  谓何必且哀痛恻怛上告君父辞免纶扉庶几善
  承圣意曲尽舆情夫邦政之权亦非轻于揆地也
  辞纶扉而掌邦政亦可效于时艰也何乃循例再
  疏遽入办事服绯安忍叛礼灭亲垂之史册万世
  唾詈传之边徼荷戈窃笑以谓国家乏人如此大
卷四十 第 53b 页 WYG0868-0671d.png
  臣自处如彼何以弹压倔强之气折服窥伺之心
  哉夫人有所不忍而后能及其所忍有所不为而
  后可以有为臣于嗣昌以其所忍觇其所为嗣昌
  之心失而智短也臣已逆知其后已何也成天下
  之事在乎志胜天下之任在乎气志败气馁鬼神
  瞷之必有非恒之灾动乎四体病则为狂魄已先
  夺如此其人即欲有所用于天下而必不能有所
  用于天下明矣嗣昌清夜平旦试一扪心何以对
卷四十 第 54a 页 WYG0868-0672a.png
  其父鹤志气馁败不知何如即廷辨饰非尽昧本
  心而清夜平旦亦必痛心疾首悔其志之短而心
  之失也嗟乎彼其之子自忘其父而臣犹责之亦
  不足责之甚也且嗣昌自号闻人岂其见不及此
  无奈伎俩已穷苟且富贵兼枢部以重纶扉之权
  借纶扉为解枢部之渐和议非他票拟繇已将与
  方一藻高起潜数辈结连边抚敷同罔功掩败为
  胜岁糜金缯立心如此何所底极独不畏尧舜在
卷四十 第 54b 页 WYG0868-0672b.png
  上共驩谁欺而欲以袁崇焕之故智用于此日不
  见皇上之处崇焕不动声色而忽奋乾断乎曩是
  皇上切责而嗣昌不可以为臣今又一旦忽易墨
  缞而嗣昌不可以为子若犹附和党议缄口全躯
  不惟臣以为不可天下后世皆以臣为不可臣不
  及远引古昔近如李贤夺情人望顿失张居正夺
  情身名不终夫物未有本寔先拨而倾折不随之
  者也岂非志败气馁已事之明證哉国家亦何赖
卷四十 第 55a 页 WYG0868-0672c.png
  焉当贤居正时抗言而犯其锋者先臣罗文毅伦
  邹忠介元标是二臣者初入班门直节报主臣生
  二臣之乡志二臣之学当言不言颜面何施且臣
  念及先臣应秋而不禁哽咽沾臆也先臣起家及
  第五载讲幄疏纳忠争册立讲冠婚东封议起力
  排和事后先忤奸辅申时行赵志皋遂嗾群小陷
  以不测皇考深怜忠直皇祖特鉴清操得免身家
  之危卒至忧愤而殒伏遇皇上登极赐谥文节臣
卷四十 第 55b 页 WYG0868-0672d.png
  一介书生钦蒙皇上特恩亲裁进士第一宠锡隆
  盛感激涕零父母发肤竭尽思报臣之一家皇祖
  所保全之一家也臣之一身皇上所生成之一身
  也兢兢励志惟恐有负知遇欲尸默充位义之所
  不敢出也沥血拜疏冒犯新参罪无所逃然生死
  荣辱皆是致身之地臣亦遑恤其私也伏乞皇上
  广择刍荛折衷典礼勒令嗣昌终丧守制庶几纶
  扉不玷伦纪无斁
卷四十 第 56a 页 WYG0868-0673a.png
  编修赵士春扶名教疏臣草茅贱儒世受国恩蒙
  皇上拔置上第授臣史职二载于兹感恩自励中
  夜以思今时事多艰人情积玩外敌内寇饷匮兵
  单岂独一时诸臣才力不堪驱策哉良由功名之
  计愈工而忠孝之性未至故也枢臣杨嗣昌墨缞
  涖事拮据罔效荷皇上特达之知简入纶扉使嗣
  昌而犹有人心者当念代言非金革之比累朝有
  纠正之条圣经贤训昭布森严自应力辞新命矢
卷四十 第 56b 页 WYG0868-0673b.png
  报中枢乃读其勉承恩命一疏计较于岁月久近
  之间绝无有哀痛恻怛之念遂俨然服绯到任圣
  人之言曰食稻衣锦于汝安乎臣于是叹嗣昌之
  胸无天伦目无清议而忍心害理舛悖一至此也
  伏诵圣祖六谕必先父母皇上初政首阐孝经在
  闾巷犹欲教以人伦岂端揆可先容其扫弃臣又
  考之祖训国初升六部尚书正二品以中书之事
  分𨽻之是今之尚书犹宰相也景庙之朝于谦孝
卷四十 第 57a 页 WYG0868-0673c.png
  庙之朝刘大夏倚毗亲切未尝以东阁处之盖以
  六卿之职展布有馀名位未尝不足故也今即使
  嗣昌而果才也司马之堂尽堪报效何况纸上𠞰
  抚无救民生局中𣢾赏坐伤国体业于封疆无补
  岂云几务可参将来几务为重必反谓封疆可卸
  徒以梯荣之计遂其卸担之谋既无以责嗣昌之
  成功又无以作满朝之忠孝臣所谓不如还枢臣
  之职以维名教者此也然臣于是更有进者仰窥
卷四十 第 57b 页 WYG0868-0673d.png
  我皇上轸念时艰求贤若渴不得已而破格用人
  夺情起复者寔由人才缺少之故然臣以为天下
  未尝无才而皆向来大臣不肯寔心讲求之过夫
  无事不讲储才有事轻言破格终身之职业未见
  他奇而一日之机缘已蒙倖进此岂可谓用人无
  弊之道哉臣谬怀管见不遑详举敢以一二为皇
  上陈之今时事最急无过兵饷屈指中外但得数
  十人而天下之事集矣督抚者治兵之人也得其
卷四十 第 58a 页 WYG0868-0674a.png
  人以听之夲兵则镇戎道将可次第问也布政使
  者理财之人也近来视为监司常缺而不精求其
  选计无误于此诚得其人以听之司农则屯盐鼓
  铸可覈寔举也凡此数十人者其始莫若责之大
  寮之保举而又非泛然举之也宜仿古周官六计
  分其科目而辨论之如所谓廉而敏者理财之选
  明而决者治兵之选是也得其人而众皆曰贤付
  之中外职掌可也得其人而不敢遽信其人则但
卷四十 第 58b 页 WYG0868-0674b.png
  置之班行时赐接见敷奏明试深观而熟察之常
  使所储之才多于所供之职又安用此缞绖之夫
  宣劳王事于是明著令甲永禁夺情纲常名教昭
  然白日岂非大圣人立法超出寻常万万哉臣所
  谓亟应讲储才之法以禁夺情者此也臣新进孤
  立何敢轻渎宸听惟是结发受书臣父隆美尝教
  以臣祖先臣用贤当神祖初年辅臣张居正蔑伦
  起复臣祖慷慨建言为邹元标诸臣之倡几毙杖
卷四十 第 59a 页 WYG0868-0674c.png
  下腊其败肉以示子孙臣愚陋敢背家学而忘先
  训如今者坐视枢臣蒙面入直纲常扫地而嗫嚅
  不言是上负尧舜之主而下忝所生矣有臣如此
  又安用之冒昧愚忱罪无可逭伏乞圣明垂照焉
  南京御史成勇伦常万古为重疏臣窃惟天地所
  以不毁者人为之维也人类所以不绝者礼为之
  维也故记曰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
  成人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知所以自别为禽
卷四十 第 59b 页 WYG0868-0674d.png
  兽者礼而已矣礼莫大于伦伦莫大于君亲未有
  不知有君亲而可以齿于人类者也今夫绳枢瓮
  牖之子匹夫徒步之人有人焉指之为无君无亲
  则怫然作色何也恐不可齿于人类也况俨然秉
  国之轴四方是维天子是毗者而肯认其名乎臣
  谓欲避其名当无其寔苟寔之有而名是避又从
  而钳人之口庙堂即不议之草野得而议之荐绅
  即不议之庶人得而议之当时即不议之后世得
卷四十 第 60a 页 WYG0868-0675a.png
  而议之白简之纠弹可钳青史之斧钺可钳乎臣
  始谓辅臣杨嗣昌不知有君亲之人也固不敢以
  忠孝责之今嗣昌疏中有仁不遗亲义不后君之
  语反覆辨论无非避不忠不孝之名是嗣昌犹知
  有君亲也犹可以忠孝之言告臣不敢剿袭他人
  之说但就嗣昌之疏以诘问嗣昌可乎嗣昌谓古
  之君臣列国之君臣可得而避今之君臣一统之
  君臣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三年之丧可行于古
卷四十 第 60b 页 WYG0868-0675b.png
  不可行于今也不知嗣昌所引者何古所指何臣
  所据者何代之经所遵者何国之典岂非圣谕所
  谓另一邪说者唐虞三代未闻有夺情起复之事
  固勿论汉唐宋皆一统也有宋去今未远即以宋
  言之遵礼经而不起复者富弼刘珙也循故事而
  起复者陈宜中贾似道也嗣昌将以富弼刘珙为
  忠乎抑以宜中似道为忠乎嗣昌虽巧文辨慧必
  不敢以富弼刘珙为非而以宜中似道为是宜中
卷四十 第 61a 页 WYG0868-0675c.png
  似道固无所逃于天地先得嗣昌之所同然矣不
  知富弼刘珙当时安所逃乎信如嗣昌之言是天
  下凡为臣者皆不当终三年之丧终则为后君为
  不臣先圣之诗书可焚先王之典礼可废不举人
  类化而为禽兽不止也留一嗣昌而生天下不臣
  不子之心何如去一嗣昌而树万世为臣为子之
  鹄嗣昌之妄为附会而不让谬为饰说而不辞者
  岂自以一身之去留系社稷之安危而为天下所
卷四十 第 61b 页 WYG0868-0675d.png
  无乎将嗣昌之学术天下无耶嗣昌之经济天下
  无耶嗣昌之品望天下无耶忠孝之旨不明无问
  其学术矣秉枢两年一筹莫展边警频告流氛披
  猖无问其经济矣清议不畏名教不畏经典之词
  不畏万世之公是公非不畏无问其品望矣嗟嗟
  嗣昌去则所全者亦大既尽子道亦完臣节不去
  则所失者亦大既为今日之贼子而敢于排群议
  必作他日之乱臣而敢于变旧章最可异者嗣昌
卷四十 第 62a 页 WYG0868-0676a.png
  既不知有亲矣又执犹子之义事程国祥三十年
  者何也岂非为其父之同籍乎让行让坐何此时
  犹知有亲欲废朝廷之礼以伸其私情也政孟子
  所谓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
  问无齿决者此臣之所大惑也臣极知言一出而
  祸随而不忍嘿嘿者臣蒙皇上特恩改置言路是
  以言责臣也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事关
  纲常伦理者不言更有可言者乎此臣宁冒犯天
卷四十 第 62b 页 WYG0868-0676b.png
  威以明受禄不诬之谊不敢承顺意旨以长指鹿
  为马之奸臣不识忌讳出语戆直鼎镬斧锧臣所
  愿甘伏惟皇上鉴其狂瞽
  武陵闻丧不奔衣绯到内阁大学士任六垣例有
  公揖比出遂具公疏纠之及黄宫詹之疏上即召
  对宫詹言夺情之事在兵部犹可在内阁则不可
  在一人犹可又引一不奔丧之陈新甲则不可上
  虽责其过激未始不心折之武陵乃募人纠之降
卷四十 第 63a 页 WYG0868-0676c.png
  六级调外刘赵二太史俱禠职成宝慈侍御逮至
  令拷问主使后以清狱遣戍南枢范质公先生亦
  以疏救宫詹閒住一时仰诸君子如山斗焉然国
  之元气自此斩矣
  吕坤三年之丧解或问三年之丧不三十六个月
  止于二十五月而毕何也曰丧者亲始死之日也
  十三月再见亲死之日也谓之小祥尚在吉凶之
  界二十五月三见亲死之日也谓之大祥言祥莫
卷四十 第 63b 页 WYG0868-0676d.png
  大乎是始弃凶而从吉矣是月也有馀哀焉心怛
  怛而不忍情恋恋以增悲又一月而为中月乃行
  禫祭禫者澹澹然平安矣作乐欢笑如他日然饮
  酒食肉如众人然盖自二十五月已属馀哀二十
  六月已无馀哀先王制礼虽圣人不敢过也近世
  迂儒有执丧三十六个月者是不明丧之一字也
  或问不计闰何也曰计闰则短一月不见三年之
  丧矣假如二月十五日亲丧必待又明年二月十
卷四十 第 64a 页 WYG0868-0677a.png
  五日始经三见亲丧之日若计闰则正月十五日
  为二十五月矣是短一月不见亲丧之第三日也
  故不计闰非谓以厚为道也近世俗吏有亲死于
  闰二月十五日不补前月为计闰二十五月之后
  值闰二月十五日以不服后月为计闰者皆送问
  治罪是不明不计闰之旨也有二十七个月外责
  馀哀三个月馀哀之中起文赴部者亦送问治罪
  是不明二十五月而毕之说也总之三年之丧实
卷四十 第 64b 页 WYG0868-0677b.png
  服二年故曰再期而大祥嗟夫古三年之服曰居
  丧曰宅忧不御酒肉不治生业废祭祀谢交游诗
  书不事学问不谈不见齿不入室寝苫枕块礼坏
  乐崩故七百二十日不为不久后世为素冠白衣
  在身而已百不异常可谓居丧乎可谓宅忧乎虽
  缞绖终身可也
  顾起元期功之丧论丧礼之不讲甚矣前辈士大
  夫如张宪副祥有期之丧犹著齐衰见客其后或
卷四十 第 65a 页 WYG0868-0677c.png
  有期功服者鲜衣盛饰无异平时世俗安之恬不
  为怪閒有守礼者恐矫俗犹不敢行也昔晋人放
  旷礼法之外为儒者所诟乃其时陈寿居丧病使
  婢丸药坐废不仕谢安石期功不废丝竹人犹非
  之视今日当何如哉余谓士大夫在官有公制固
  所不论至里居遭丧即功亦宜示稍与常异如非
  公事谒有司不变服不赴筵会即赴亦不听声乐
  不躬行贺庆礼不先谒宾客庶古礼犹几存什一
卷四十 第 65b 页 WYG0868-0677d.png
  于千百也
  戒奢
  万历中礼部尚书沈鲤疏近该吏科给事中杨文
  举具奏奉圣旨近来习尚踰侈冠服诡异著都察
  院出榜禁约还著缉事衙门并五城御史不时访
  拿该部知道钦此钦遵明旨森然固宜朝令夕改
  月异而日不同矣乃数日以来察诸衢肆验诸士
  民绮衣华履之辈尚尔优游镂金刻玉之工居然
卷四十 第 66a 页 WYG0868-0678a.png
  布列此非法禁之不严亦由礼教之不明耳盖帝
  王之所以整齐天下者不过礼刑二端顾刑惟治
  之于已然之后而礼则防之于未然之前故圣王
  不遽用刑而必有礼以先之所以纳民于轨物止
  恶于微𦕈使之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我国家稽
  古立法品式具备如大明会典诸书备载官民服
  色冠带房舍鞍马等项贵贱各有品制所以辨上
  下定民志者严矣奈缘风会久而易流人心习而
卷四十 第 66b 页 WYG0868-0678b.png
  多玩兼之方册所载申布不常典制诸书市肆罕
  鬻士生斯世尚有懵然不知者而况蚩蚩之氓乎
  有财者以为吾力所能为有位者以为吾势所得
  用好异者以矜其奇诡之习射利者以穷其心思
  之巧宪典虽在而尊信罔闻则有由矣及今若不
  稍为申饬而概以法令绳之恐无知抵禁所伤必
  多非圣天子前礼后刑之意也臣等忝居礼官敬
  循职掌仰遵大明律令洪武礼制诸书及累朝事
卷四十 第 67a 页 WYG0868-0678c.png
  例参酌互考摘其𦂳关日用者数条即以今之违
  式越制如圣谕所云侈靡诡异之类者附列其下
  上尘睿览伏望圣明采纳敕下夲部刋刻榜文张
  挂都邑勒成书册传布天下然后责成巡城御史
  省直抚按严加缉访俟令下半月或文到一月之
  后敢有仍前僭违即系明知故犯定行依律问罪
  财物入官若工匠技艺造作淫巧织镂违禁者从
  重究遣务在著寔举行不得虚应故事夫先有礼
卷四十 第 67b 页 WYG0868-0678d.png
  以防之而后有刑以驱之庶乎陷溺之人心或可
  挽奢靡之风俗或可移不至令之不从而禁之不
  止矣抑臣等又伏思之物之相效之谓风民之从
  好捷于令顷者我皇上一御布袍而百辟景从万
  姓欢呼转移之效亦可睹已至于辇毂之下勋戚
  贵近势家大族亦众庶之所观效而法行之所自
  始者伏望特布纶音更为申饬俾其赞一人以崇
  俭德先庶民而会皇极则都邑之中转相视效寖
卷四十 第 68a 页 WYG0868-0679a.png
  成习俗当自有不令而从不禁而止者而海内亦
  喁喁向风矣臣等无任惓惓恳祈之至谨题请旨
  崇祯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内阁揭帖适奉御批禁
  奢靡止宴乐前已与先生每面谕还宜拟旨通饬
  朕于冬至正旦寿节端阳中秋及诸大典礼升殿
  行礼方许作乐其馀皆免朕浣衣减膳已有谕旨
  今用锡木磁器以示俭约其金银各器系关典礼
  者留用馀贮库以备赏赉内外文武诸臣俱宜省
卷四十 第 68b 页 WYG0868-0679b.png
  约专力办贼太平之日照旧先生每再将先年旧
  旨参看议妥来行钦此臣等叩头恭诵不胜赞服
  窃见近日风尚之奢日甚一日其僭几至于无等
  其费总出于民閒严谕累颁积习未变真可痛恨
  皇上谆谆戒饬且特以身先之至于典礼庆贺之
  外暂撤宫悬衣服浣濯之馀仍裁玉膳器用锡木
  居然匏尊土簋之风库贮金刀预为行赏酬功之
  用恭惟圣祖时亦曾取法木辂示训露台洗表袱
卷四十 第 69a 页 WYG0868-0679c.png
  而得金缉片毯以为被盖深得古帝王菲食卑服
  之意而在今日则裕民足国节俭为先饬纪整纲
  忧勤尤急诚可以远光祖德下悚官方矣至宴乐
  一事尤为妨废职业而京城首善倍宜力行禁止
  并服舍器用舆盖等项典制甚严尚多侈肆皆不
  可不痛加裁抑者诚辨上下定民志一大端不独
  省财节费而已
  天顺时礼部尚书胡濙省冗费议钦天监历日五
卷四十 第 69b 页 WYG0868-0679d.png
  十万九千七百馀夲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馀夲
  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馀斤省为五万五千
  四百馀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三之二其添
  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酥油
  四千斤尽行革罢厨役六千四百馀名拣选老疾
  者悉皆放回湖广江西等处荐新茶芽七千五百
  馀斤省为四千斤上允之风俗俭朴必自朝廷始
  此端夲之道也
卷四十 第 70a 页 WYG0868-0680a.png
  刘玉惩奢说一饭百金一衣千金一居万金上之
  风之下之从之俗焉有不靡乎犬马谷食奴𨽻肉
  食倡优玉食食焉有不匮乎庖者海陆织者文縠
  匠者篆刻用焉有不费乎缁黄不炊而食游惰不
  耕而食啇贾不储而食工以艺兵以力士以志公
  卿大夫以能大率农一而供十人天下焉有不穷
  乎嫁者累车葬者殚家贫富相企而日有加愚不
  肖相倾而日蹈于邪习焉有不陋乎呜呼弊也甚
卷四十 第 70b 页 WYG0868-0680b.png
  矣上之人必躬节俭而后民风可移严制度而后
  民志可定去奇邪禁淫汰而后民用可足省末作
  驱游民而后民力可完民力完民用足民志定民
  风移而后礼乐兴刑罚措礼乐兴刑罚措而后万
  物阜天下安
  潘埙前辈风范纪埙为诸生时将郡博吴先生命
  往见乡先宪副行素韦公(斌字/彦质)先见其二子(元哻/季勉)
  通刺公出面西南埙拜致郡博之意公唯唯覆数
卷四十 第 71a 页 WYG0868-0680c.png
  语而入命其子延坐啜以茶埙他日为给事中归
  谒行太仆贯初顾公(达字/存道)公时年七十有六闻埙
  至衣冠扶杖出埙再拜问起居公引之上坐三让
  埙逊避至再曰老先生有三可尊何不虚此坐以
  劝后进使知长少之序公瞿然以杖戳地曰老夫
  今日乃得闻此语坐吾不敢复让翼日之清江浦
  见河阴令双槐张公(素字/元卿)乃先谒仓曹同年戴君
  (冠字/仲鹖)仓曹曰子往见双槐先生乎幸为冠先容埙
卷四十 第 71b 页 WYG0868-0680d.png
  晨往值公盥栉侍于次而仓曹至公乃出衣冠甚
  古与仓曹修礼既转而南向埙拜公立受扶而起
  埙则再拜公啧啧有劝勉语仓曹退埙复侍坐顷
  之奚奴拂几案出殽簌各二器酒三行饭二盂礼
  甚简及埙避喧湖西公时八十七寿不远三十里
  驾小舟过访言笑竟日饭则饭饮则饮薄暮始归
  暇日数贻以诗自署双槐老素其风味意态近世
  所未有也夫三公皆乡先生杜门肥遁同一高致
卷四十 第 72a 页 WYG0868-0681a.png
  行素未尝与人轻接贯初双槐尤索居离群意更
  潇散见行素则少长截然凛若师傅见贯初迟十
  五年已烦逊避增感慨其时可知矣见双槐则超
  出流俗偃然以前辈自居以子弟勖后进夫三公
  之行不同同一持风范励风节若行素之严而正
  贯初之通而介双槐之简易而直皆可敬而仰者
  也非某之所能及也或曰见行素埙少也贱是不
  然使公居今日接见少年辈能复如前日否耶
卷四十 第 72b 页 WYG0868-0681b.png
  拜礼
  刘三吾礼仪定式序言拜礼先稽首四拜后叩首
  一拜为见君上之礼拜止于四为见东宫各亲王
  礼见父母同四拜礼见亲戚官长止二拜礼
  古人作揖口中唱之故谓之唱喏至今而废当时
  谓之哑揖
  吕坤南礼辩国朝尚左天下皆尚左或曰南人尚
  右非也南人并行偶坐何尝尚右哉惟是作揖一
卷四十 第 73a 页 WYG0868-0681c.png
  事让人于右居已于左曰行南礼南人亦不自察
  其所从来耳盖宗庙朝廷之礼尊南面者也非以
  尊我也南面之东为左西为右今文武之立班是
  已及其转身而拜亦东为左西为右何尝不左重
  哉自北面者视之则东为右西为左不知尊有所
  在盖论南面者之左右非论北面者之左右所拜
  在南面之人非右班拜左班之人也至于宾入主
  人之门非朝非庙无南面可尊主人让宾自以东
卷四十 第 73b 页 WYG0868-0681d.png
  为左安得以无所尊之客位而行有所尊之揖拜
  哉且非阼阶西阶古人设两阶之初意也居已于
  左而居客于右南礼之误也无疑矣若曰南礼尚
  右则不差揖拜则差行坐二者必居一非矣或曰
  古人尚右今人尚左孰是曰古人是天道自中极
  而左旋起向右也地道自西北而东南高在右也
  神道坐西东向尊在右也人道右手用事权在右
  故行步右足先发而左足次之起拜左足先屈而
卷四十 第 74a 页 WYG0868-0682a.png
  右足先伸八卦之位乾在右古今简册之序往为
  右古人重右因其自然顺其当然也今人重左高
  者抑之下者举之也论理势则重右是耳
  吕坤妇人拜辩拜屈也折节以示屈不敢直躬之
  谓也男子以伏兴为拜妇人以屈膝为拜断断乎
  无两说矣考之古礼男子再拜妇人四拜谓之夹
  拜盖男子鞠躬妇人立屈膝男子拜妇人又立屈
  膝男子再鞠躬拜妇人又两立屈膝是谓丈夫两
卷四十 第 74b 页 WYG0868-0682b.png
  拜妇人四拜也今制太子与妃初见帝后太子四
  起拜妃八立拜惟是致词妃亦同跪其兴也太子
  俯伏皇太后皇后庆节命妇朝贺先立四拜引班
  首至殿上内赞跪外赞皆跪丹墀诸命妇皆跪致
  词称贺毕不赞俯伏直赞兴复位立四拜而礼毕
  今南方扮戏子妇上父母寿子俯伏妇人虽跪而
  不俯伏犹有古人之遗意焉盖妇人兴伏为拜起
  于武后临朝衮冕郊天俯伏拜兴而行天子之礼
卷四十 第 75a 页 WYG0868-0682c.png
  后世用之今士大夫庶人亲迎夫妇拜天地拜舅
  姑尚有妇人同夫拜兴拜兴之事而邱琼山家礼
  仪节父母醮女尚有拜兴之文皆谬也故珠冠之
  制俯首不得为不俯伏无坠髻落冠之忧故不嫌
  于重耳每问中常侍宫人见后妃当以何为礼曰
  宫人遇后妃则叩首而行遇朝贺亦只立拜相沿
  谓叩头为小礼立拜为大礼耳春秋传云三肃使
  者盖妇人以立拜为肃拜故周礼九拜之法有肃
卷四十 第 75b 页 WYG0868-0682d.png
  拜注曰妇人之拜也近世妇人简书加一端字则
  非古矣又曰敛衽万福则不经矣妇人丧礼亦有
  稽颡之文盖叩头之及地者余非谓妇不叩头但
  伏兴为拜则不可耳且拜无奇数或再或四或八
  或十二其奠献跪而俯伏非拜也故赞者不列于
  拜数今臣子谢恩礼称五拜三叩头载在会典礼
  臣殊失夲意矣盖四拜四叩头耳四拜毕不赞拜
  何以叩头其寔第五拜为一叩再加三为四叩耳
卷四十 第 76a 页 WYG0868-0683a.png
  或曰拜为两手齐下惟男子为然曰非也妇人立
  拜不两手齐下乎今乡俗以立拜为轻以叩头为
  重故婢奚见主人不敢立拜正是叩头则知叩头
  固重立拜非轻也简而便故轻之耳
  肩舆
  宋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用轿如荆公伊川皆云
  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马或有老疾朝廷特赐犹
  力辞南渡后则通行轿矣明初虽公侯不得乘轿
卷四十 第 76b 页 WYG0868-0683b.png
  兼不设马凳文职四品京堂开棍乘马用凳五品
  光禄太仆寺丞翰林院五品六品官宫坊官亦用
  凳其馀皆用交床按唐制步舆之制三品以上及
  刺史有疾暂乘不得舍驿宰相三公师保令仆诸
  司长官及致仕官疾病许乘襜如汉魏载舆宋政
  和七年诏非品官之家不许乘煖轿武臣任主兵
  差遣缘边安抚官走马承受并不得乘轿
  万历中四品官以下俱用两人肩舆稍显者或用
卷四十 第 77a 页 WYG0868-0683c.png
  四人帷轿然置棍于后示不敢也后至魏忠贤执
  政以御史林一翥从舆上责内使遂严禁焉至崇
  祯初给事傅櫆以请上不允御史郁成治遂请自
  御史骢马之外馀不能雇马者用竹小兜上以其
  欺诘责谪之
  荐新芽茶
  王应轸疏节该礼部题为前事奉钦依这芽茶解
  纳供应都只照旧例行不必纷更此诚陛下爱恤
卷四十 第 77b 页 WYG0868-0683d.png
  民财之盛心宪章旧制之美意臣下所当顺奉而
  遵守者也但照旧之旨二说可通彼此意见各有
  所执礼部则以为解纳自有原额如六安茶芽三
  百斤正数之外不可加者此其旧例也光禄寺则
  以为供应有常规如岁用六安茶约馀四百七斤
  故三百斤正数不得不加者此亦旧例也照解纳
  之旧则不足供应照供应之旧则有伤解纳若不
  申明终无定守臣等各该巡视监收思得惟正之
卷四十 第 78a 页 WYG0868-0684a.png
  供固不可擅增备献之物尤不可暂缺六安茶芽
  岁额三百斤此多取毫釐即为因公科敛虽该部
  审据解吏闻报三百袋袋多四两有馀亦非勘合
  正数且无批文查销以后或轻或重焉知谁公谁
  私不若通融议处立为定规每岁六安茶止收三
  百斤正数其耗馀加增一槩不许滥取夲寺供应
  取足荐新并日进月进御用之数至于酱房所进
  内阁所用尽其所有不足则于常州府等处茶芽
卷四十 第 78b 页 WYG0868-0684b.png
  择以供给盖茶取于细其味略同何必拘执以致
  烦难部寺前后所论正欲出入有经如此裁省庶
  有司可守原额以照解纳数该署可因便宜以照
  供应之旧而不必纷更矣见解纳六安州并常州
  府等处芽茶正数之外尚有多馀之数欲给领回
  则有盘费之劳欲令变卖则有侵欺之弊况既名
  上供难以退出原有封袋难以折除合无收贮该
  署作正公用或准下年该解之数今后各处芽茶
卷四十 第 79a 页 WYG0868-0684c.png
  俱照原额解纳每斤装成一袋每袋赢馀二两以
  补绢袋纸包之数永为遵守一体通行
  外藩
  嘉靖十三年礼部题使臣出入疏据提督会同馆
  主事张鏊呈据朝鲜国使臣苏洗让等呈前事窃
  照夲国粗识礼义至诚事大朝廷待遇有同内服
  凡夲国使臣到京自行出入不见防范迤至于今
  敬谨弥笃别无违异近年以来始加拘禁锁闭馆
卷四十 第 79b 页 WYG0868-0684d.png
  门遇有禀奉公干只许通事一二员刻期出入著
  令馆夫带牌管押有碍旧式查得成化六年二月
  间夲国陪臣权咸等赴京时分礼部发到榜文该
  奉圣旨会同馆安歇一应朝贡四夷使客出入旧
  有禁例今后不许无故往来街市该衙门知道钦
  此夲月十一日武都督到会同馆宣谕圣旨因通
  行禁锁将朝鲜使臣并禁令后依旧出入即令撤
  去榜文又该弘治十三年五月间有会同馆安歇
卷四十 第 80a 页 WYG0868-0685a.png
  之使人等杀死一般使人兵部奉圣旨备由出榜
  晓谕朝贡夷人著令在馆不许出入并夲国一体
  防禁礼部主事刘纲陈言奏夲查得先该夲部见
  行事例朝鲜素守礼义敬事朝廷比与他夷不同
  进贡人员事例出入原无防禁近该兵部等衙门
  会议禁约将前项事例一槩革去以致提督官员
  严加拘禁不得出入合无仍照前项旧例朝鲜人
  员令其自行货卖深为便益奉圣旨是钦此夲国
卷四十 第 80b 页 WYG0868-0685b.png
  使臣出入自由无有防禁在嘉靖初年主客孙郎
  中无缘拘禁不许出入至嘉靖四年八月内有陪
  臣郑允谦等前赴京师将前项节奉钦依事理告
  要照旧自行出入蒙部准告查照旧例许令自行
  出入已经夲馆移文知会去后有提督陈主事执
  已不遵迫束愈严久莫申省贻此因循远人慕义
  之望殊用觖然所以区区陈渎不能自默者岂是
  意在买卖以图复旧哉其拘闭与否亦非有他亏
卷四十 第 81a 页 WYG0868-0685c.png
  益秪以一视之仁罔有内外使之观游无间光瞻
  礼仪考质文物薰炙迁化大有开益此寔敦怀柔
  之至德奖事大之荩诚俾我遐服永荷宠灵绵历
  万世与之匹休尔在先夲国使臣人等入贡到京
  常饬下人务令循度犹恐或有非违十分畏谨即
  自禁制严密比前尤甚在馆防闲有似囚絷非惟
  有违旧行之规恐非累朝优待之意伏乞照依旧
  例许自出入以示圣朝优容之典不胜幸甚等因
卷四十 第 81b 页 WYG0868-0685d.png
  查得朝鲜国使臣素守礼义节年庆贺到京夲部
  查照旧例待遇以礼于国子监等处听令谒拜于
  一应货卖听其自便近年以来止因远方夷使跟
  随人役多生事端该管官员始行一槩约束加严
  而使臣颇娴礼义委与他处夷使不同朝廷自来
  待遇以礼出入不防具有旧例所据苏洗让等具
  呈前事相应议处其呈称欲观游无间光瞻礼仪
  考质文物薰炙迁化固见其仰慕上国之诚但远
卷四十 第 82a 页 WYG0868-0686a.png
  人言服既殊易罹国禁亦须曲为之处合候命下
  每五日一次许令该国正使及书状官人等出馆
  于附近市衢观游夲部仍劄付空闲通事一员陪
  侍出入以示礼待防卫之意其随从人仍行照前
  拘禁不许擅自出入庶几不拂远人之情不废上
  国之法矣
  礼部尚书夏言进使琉球录疏祠祭清吏司案呈
  奉夲部送礼科抄出吏科等衙门左给事中等官
卷四十 第 82b 页 WYG0868-0686b.png
  陈侃等题切念臣等奉命往琉球国封王行礼既
  毕因待风坐三阅月而后行无所事事因得访其
  山川风俗人物起居之详杜撰数言遂成一录录
  之意大略有二臣等初被命时礼部查封琉球国
  旧案因曾遭回禄之变烧燬无存其颁赐仪物等
  项请查于内府各监局而后明福建布政司亦已
  年久卷案为风雨毁伤其造船并过海事宜皆访
  于耆民之家得之至于交际礼仪无从询问特令
卷四十 第 83a 页 WYG0868-0686c.png
  人至前使臣家询其所以亦各彫丧而不知后海
  道往来皆赖夷人为之用其礼仪曲折臣等临事
  斟酌期于不辱而已因恐后之奉使者亦如今日
  故著为此录使之有徵又尝念国家大一统之治
  必有信史以载内外之事如大明一统志者中载
  琉球之事所云落漈者水移下不回也舟漂落百
  无一回臣等尝惧乎此径过不遇是险自以为大
  幸至其国而询之皆不知有其水则是无落漈可
卷四十 第 83b 页 WYG0868-0686d.png
  知矣又云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臣等尝
  疑于此意其国王凶悍而不可与言也至王宫时
  遍观壁下亦皆累石国王循循雅饬若儒生然在
  彼数月虽国人亦不见其相杀又何尝以髑髅为
  佳哉是志之所载者皆讹也不特志书为然杜氏
  通典集事渊海裸虫录星槎胜览等书凡载琉球
  事者询之百无一寔若此者何也盖琉球不习汉
  字原无志书华人未尝亲至其地胡自而得其真
卷四十 第 84a 页 WYG0868-0687a.png
  也以讹传讹遂以为志何以信今而传后故集群
  书而订正之兼以译语译字并附于后寔不足以
  上尘睿览但念海外之事知之者寡一得之愚或
  可以备史馆之采择伏惟陛下恕其狂僭下之礼
  部详议施行等因奉圣旨礼部看了来说看得琉
  球国远在海滨华人鲜至其地是故国俗土风知
  之者寡今按一统志等书所记事夲传闻殊载未
  尽者据给事中陈侃等亲历其地目击其事山川
卷四十 第 84b 页 WYG0868-0687b.png
  风俗之殊往来闻见悉出寔录因采辑事迹撰述
  成书既以正载籍之所未尽且俾后之奉使者有
  所考见足见各官留心使职诚可嘉尚似应俯从
  所请合无候命下之日夲部将所进使琉球录付
  之史馆以备他日史馆采集
  崇祯五年十月朝鲜国王李倧礼重继序疏臣祖
  昭敬王诸子中长曰临海君珒废疾不得立殁且
  无嗣次曰光海君珲是为废人次曰定远君琈即
卷四十 第 85a 页 WYG0868-0687c.png
  臣之父也光海父子既以罪废则宗祀之托合归
  臣父而不幸先逝臣以昭敬王长孙承昭敬王妃
  之命入绍祖统而请于朝廷得完封典感戴皇恩
  铭骨难忘顾惟臣既受命皇上忝有王号则所生
  父母合有应行典礼而缘疆场多事未即据例奏
  请称谓有缺殊称不加人子至情岂敢一日自安
  臣窃考古礼旁支入继谓之为人后以孙继祖谓
  之为祖后为人后则重在人后故不敢顾其私孙
卷四十 第 85b 页 WYG0868-0687d.png
  为祖后则父虽早卒而得列于正统之序此乃生
  人之大伦天地之常经也凡人有祖然后有父有
  父然后有孙如曰受国于祖而不祢其祢以祖当
  祢则名寔各异伦序不明何以为国谨查成化十
  一年臣先祖康靖王以其夲生考怀简王为世子
  早卒遗陪臣金礩具奏请封宪宗皇帝嘉其诚孝
  降敕褒美颁赐诰命东土之人至今荣之况臣有
  所后祖而无所后父尊父承祖乃所以尊其祖也
卷四十 第 86a 页 WYG0868-0688a.png
  名正而言顺事当而理正情理俱伸恩义两全专
  在此矣臣叨守藩服效蔑涓埃而又望推恩之典
  臣之愧惧于此寔多而仰恃天地父母之仁辄敢
  专差烦吁伏乞圣明命下该部通查旧例参考礼
  典宠赐爵谥臣母具氏并赐诰命以广孝思以序
  天伦兹寔皇朝之宠典而小邦臣民之至幸也
  附高丽统系
  嘉靖八年朝鲜国陪臣吏曹参判柳溥等呈言夲
卷四十 第 86b 页 WYG0868-0688b.png
  国祖考不系李仁任之后而皇明祖训及大明会
  典所载俱属仁任已于永乐及正德间奏请改正
  俱蒙俞允迄今尚未行今幸重修会典乞为改正
  礼部以请上许之诏开送史馆纂辑据所陈建国
  始末言旦初名成桂其先夲国全州人二十八世
  祖翰仕新罗为司空罗亡翰六世孙兢休入高丽
  十三世孙安社仕元为南京五千户所达噜噶齐
  世袭其职元季兵兴安社曾孙与男成桂避地东
卷四十 第 87a 页 WYG0868-0688c.png
  迁至元辛丑当高丽恭悯王之十年有红巾贼二
  十万众入境成桂领兵𠞰贼有功授武班职事恭
  悯无嗣阴畜宠臣辛肫之子祦为已子晚多躁暴
  为嬖臣洪伦等所弑权臣李仁任车裂伦等于市
  立祦为嗣其子昌为世子祦于六年擢成桂为门
  下侍中祦遣将犯辽东成桂为副将行至鸭绿江
  与诸将议不宜得罪于上国祦惧逊位于昌以洪
  武二十二年宣谕以伪姓见黜而复王氏之裔定
卷四十 第 87b 页 WYG0868-0688d.png
  昌君瑶主国事仁任罪窜于外既王瑶又不义国
  人愤怨乃共废瑶推立成桂成桂请命于高皇帝
  乃命成桂为王国号朝鲜改名旦云云
  考其国史当元盛时其元孝王者已迁居江华岛
  元无如之何但责其不登陆而已竟臣服于元而
  终不登陆至其子顺孝王亲迎王主以元服同辇
  入国观者骇愕时从行宗宰不开剃王责之至其
  子忠烈王则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唯禁内学馆
卷四十 第 88a 页 WYG0868-0689a.png
  不剃左承旨朴桓呼执事官谕之于是学生皆剃
 
 
 
 
 
 
 
卷四十 第 88b 页 WYG0868-0689b.png
 
 
 
 
 
 
 
 春明梦馀录卷四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