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八
卷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868-057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八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户部四
  宝泉局
宝泉局在皇城东北国初钱法专属工部宝源局自天
启二年始设户部钱局以右侍郎督理之名钱法堂加
炉制造以济军兴
卷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868-0571b.png
  户部尚书侯恂条陈鼓铸事宜
  一议兴铸利古宝龟而货贝后世易之以金币然
  自太昊高阳以来则已有钱矣虞夏之际币为三
  品曰黄曰白曰赤兼龟贝行之不纯用钱管子亦
  云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
  所以守财物御人事而平天下也故命之曰衡谓
  之衡者将以行轻重之术使一高一下乃可权制
  利门悉归于上也秦兼天下币二等黄金为上币
卷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868-0571c.png
  铜钱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
  不为币汉自建元以后即山铸钱而又用白鹿皮
  为币造银锡为白金有三品未几皆废唐于铜钱
  外有飞钱宋以铁钱与铜钱兼行又仿飞钱为交
  子为关子始以楮为钱南宋造会子有大钞小钞
  之别凡十等又谓之钱引亦谓之关会实一而已
  元造交钞以钞一贯权铜钱千文无何物价腾踊
  逾十倍积钞不售国用大诎明兴右钞抑钱旋令
卷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868-0571d.png
  钱钞兼行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治
  罪告发者即以其物给赏若有以金银易钞者听
  一百文以下止用铜钱永乐中以钞法圯而峻金
  银钱物贸易之诛然究之钞易昏烂收换艰难制
  虽设而法不行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
  白银乃国家经赋专以收花文银为主而银遂踞
  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民用不赡
  而国安得不贫幸赖稍稍用钱耳安得不亟行鼓
卷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868-0572a.png
  铸以救其乏乎夫钱出于铜铜不铸钱则铜而已
  铸之为钱而可以前民用则是尽天下之铜皆已
  变而为银也利孰大焉以钱济银之穷而又用钱
  杀银之势使钱广布民间则可阴敛银以归之上
  于是用银为母钱为子而因以行其高下之术昔
  先臣邱浚欲仿古三币之法宝钞铜钱通行上下
  而一权之以银夫钞恐难行矣舍钞言钱可也
  一议遏铜流自三品之贡兴而黄白赤金世为天
卷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868-0572b.png
  下币汉而后佛老象教盛行于域中寺若观糜黄
  金者亿亿计而天下刻镂织作锤冶为冠服衣履
  什物者又不可胜原故黄金日销而赤金乃大行
  已亦渐贵固其理也夫有利之源有利之权利源
  之消长在天地利权之操纵在人主昔之善议铸
  者无若汉二贾山之言曰民不应与主同柄谊之
  言曰铜毕归于上则博祸可除而七福可致今天
  下奸民私铸阴持主柄以厉公钱果如谊言上收
卷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868-0572c.png
  铜勿令布下民安所得铜而私铸之故收铜之说
  持柄息奸之要术也刘秩曰铸钱之用不赡者在
  乎铜贵铜贵之由在乎采用者众耳夫铜以为兵
  则不如铁以为器则不如漆禁之无害使铜无所
  用则铜益贱则钱之用给矣又铜不布下则盗铸
  者无因而铸则公钱不破公钱不破则人不犯死
  刑钱又日增末复利矣斯言可谓曲尽自汉先主
  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唐大历中严天下用铜
卷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868-0572d.png
  器之禁贞元九年张滂奏请国家钱少损失多门
  兴贩之徒潜将铜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做物器则
  斤直六百馀有利既厚锁铸遂多江淮之间钱实
  滋耗伏请除铸镜外一切禁断如有锁钱为铜者
  以盗铸钱罪论宋朝铸钱比前代最多铜禁最严
  大抵国计仰给于此自熙宁间王安石一变其法
  而国用日耗圣祖始定天下令军民惟铸鉴及军
  器又禅门钟磬铙钹得用铜此外并收之官有私
卷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868-0573a.png
  藏者禁嘉靖六年题准但有销镕旧钱及今制钱
  造作铜像铜器等项比盗铸律科断隆庆元年部
  议军民之家但有废铜愿卖者听赴所在有司易
  钱易银照旧给价宜申明前例严藏铜之禁行收
  铜之法民间私藏铜器及造作铜像铜器被告发
  者比盗铸律罪无赦市有鬻铜器者罪亦如之官
  收民铜给银若钱视铜之直如有炉座处所于存
  留钱粮内动支其铜即以充铸如无炉座处所于
卷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868-0573b.png
  起解钱粮内动支准将铜估抵解京夫民以无用
  之铜易有用之镪其何苦而不输之于官官可藉
  为续铸之资而无费于公帑之金又何惮而不收
  之民况铜藏于民铜祗铜耳而私藏有罪铜一入
  官铜尽钱也而国家日富圣主所以独持大柄而
  利天下者无出于此
  一议省铸局钱以铜铅参杂而成而铜铅各有产
  处搬运重难是以历代多即坑冶附近之所置监
卷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868-0573c.png
  铸钱唐有八监宋有三十六监惟永平者最久永
  通者为最多然至熙宁岁输六百万贯则几不可
  继矣夫天子藏富于山川冶铸太烦则民力耗竭
  汉武帝时专令上林三官鼓铸而天下非三官钱
  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
  诚见利源所在不得不谨节其流耳国初置宝源
  局于应天府已令天下藩司各制货泉局又更名
  为宝泉局其后罢置不一嘉靖以来止令两京铸
卷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868-0573d.png
  造万历四年通行天下一体开铸至十年奉诏停
  止天启元年以辽饷匮乏增置户部宝泉局无何
  又令各省直藩司开炉鼓铸每年坐定铸息共八
  十二万两徒存虚额无一践者诸局炉亦相继报
  罢止存湖广陜西四川云南密云宣大辽东数处
  而已崇祯二年奉旨利权本自上操旧制只两京
  铸钱嗣因军兴烦费辽东宣大奏请权宜近乃纷
  纷开铸致私钱殽杂反自外来紊制病国大非法
卷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868-0574a.png
  纪著查出通行禁止维时户部以秦楚蜀滇四省
  系铜斤出产地方就便鼓铸称便未议概停后江
  西复以开局请至如南京兵部操江及应天府亦
  各纷纷铸钱然皆自铸自用又大小轻重不一其
  制于是滞镪愈多铜铅愈窘不独户部不得其尺
  寸之用而宝泉局亦已成眢井矣每见议钱法者
  皆系广铸局为言而乃惓惓欲议省者诚见炉座
  繁兴铜产有限惟局省则铜源裕而钱制一则弊
卷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868-0574b.png
  绝较诸广局之利虚实得失孰多也不然昔之铸
  局不为不广矣而不效何哉
  一议禁私贩昔唐陆贽之论钱法也以为宜广即
  山殖货之功峻用铜为器之禁二策并行不可偏
  废也今或离铜场颇远则其势不得不出于买乃
  私贩之禁有不可不与铜器俱严者夫一处之铜
  而止供一处之用则价平矣一处之铜而供数十
  处之用则铜价踊矣以今铜之流行遍天下皆是
卷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868-0574c.png
  召买啬于公家敛藏溢于私室人人吴邓处处垆
  䍋铜产几何能不腾跃而况于官买与私买争其
  数不敌何者官价估有定例其价必平私买乘隙
  暗投其价多侈官买或有别费而给发不无稍缓
  私买并无破冒而交兑略不踰时市井嗜利谁肯
  舍此就彼其流之弊必至铜尽归于私铸而官买
  束手矣考嘉靖三十四年严禁商贾人等不许私
  贩铜锡以致价值腾踊谓宜著为厉禁凡往产铜
卷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868-0574d.png
  产铅处所收买铜铅必告投本处官司给有批文
  方许运发经过关津验批免税除两京及滇蜀秦
  楚四省听商人从便往卖报官收买如验无批文
  及阑出他省致被觉获即比依盗掘铜锡律人论
  罪货没官至若私铸关头尤在于点造盖铸钱之
  铜必将红铜配铅点造成黄而后可铸请饬天下
  凡有私设点炉者罪即比于私铸知而不举即与
  连坐庶几私铸可绝而官买乃可继也
卷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868-0575a.png
  一议垂定制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钱圜函方至今
  仍之而轻重无常代有变革秦钱如周重十二铢
  汉兴变为荚钱重二铢已变为八铢又变为四铢
  其重赤仄以一当五而得中者惟元狩之五铢降
  而蜀之直百而吴之当千则愈变而愈重晋之四
  文沈钱宋之菜子荇叶甚而为鹅眼綖环则变而
  愈轻而得中者惟武德之开元通宝从来美钱制
  者皆以二钱之式并言而其重实未始相类也谨
卷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868-0575b.png
  按古权法十黍为累十累为铢八铢为锱二十四
  锱为两今开元通宝其钱径八分重止二铢四累
  则比五铢钱为轻二铢六累矣故五铢钱二文而
  重一两开元必积十文而重一两洪武初敕户部
  及各行省铸钱大小凡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
  当三当二重皆如其当之数小钱重一钱盖即开
  元旧法至嘉靖六年始令两京工部铸造制钱每
  文重一钱三分崇祯元年从钱法侍郎孙居相议
卷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868-0575c.png
  改为一钱二分五厘虽视开元钱稍重而较之汉
  五铢尚轻然体质坚厚又磨镕莫施轻重得宜人
  情便之至其铸法每钱一文必令用黄铜二钱剉
  磨之馀只存一钱二分五厘如此然后可以革减
  铜多铸之弊盖局中每有减铜多铸而创为补秤
  之说以涂耳目者实明许商匠之私铸而阴收其
  利今若著为定数按月按期必令报完俾贪吏无
  所容其通同而奸商奸匠无所容其隐屏亦即简
卷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868-0575d.png
  御烦之术也其收钱每五千文为一锭上用行牌
  写炉头匠头及细钱人姓名各堆一处听督铸官
  照炉抽验遇有漏风缺边缩字等样细钱人重责
  钱轻色淡者责匠头沙眼多者责翻沙匠边粗糙
  者责滚剉匠磨不亮者责磨洗匠灰不净者责刷
  灰匠选退钱搥碎回火如犯前弊多者责炉头仍
  发看钱人挑选通同容隐看钱人重责如是则钱
  制既精殽杂自难若当五当十等钱镕造似易工
卷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868-0576a.png
  本较省然私铸者竞为捷趋识微者谓非久道不
  铸可也
  一议重制钱钱法之弊由于盗铸者多盗铸非薄
  劣则无所得赢往往摩官钱取镕而殽之以铅锡
  于是减轻其价以与制钱雁行于是市井愚民惶
  惑莫知适从奸商当铺因而为奸每于通衢关隘
  倡言某钱盛行某钱不行转相煽弄既贵卖其所
  积以图目前之利又贱收其所弃以图他日之利
卷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868-0576b.png
  时而私钱得与官钱并价此其所积者多而欲出
  也时而私钱二三文折官钱一文此其所收者少
  而欲入也若辈操其利权钱法受其壅滞岂可无
  整齐之术听奸钱日生而莫之禁乎今有捷法于
  此大凡盗铸者每铸新钱而不铸旧钱盖旧则真
  伪难欺而新则耳目易眩请敕天下除杂年号钱
  难以画一惟崇祯通宝体制色泽务取相同每钱
  一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如有轻重不合式者即系
卷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868-0576c.png
  盗铸推究所由真犯匠人依天启三年令拟斩无
  赦其知情买使及贩卖行使者查照律从重问拟
  令下限三月内计民间将前所收买私铸钱自行
  首出倒换依嘉靖六年例照铜价给与价银免其
  私贩之罪敢隐藏不出首者事发比照私铸铜钱
  为从者律问罪收过私钱即与销化为铜以俟改
  铸如是则于官法获全而于民情不厉其下令于
  流水无疑矣若夫前代古钱及历朝旧钱流通已
卷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868-0576d.png
  久方俗所便不必禁断官民出纳惟崇祯通宝不
  许留难而其他杂钱第听民间转输自便官不许
  收一文天下晓然见杂钱与制钱贵贱不敌积渐
  以往势必弃杂钱不用如愿赴官倒换亦准为照
  铜价收买而后一王无偶之利柄于是可全收也
  一议计本息泉局之钱发太仓作官俸者十之三
  发边镇充月饷者十之七原奉圣谕定六十五文
  估银一钱今已习而安之矣请依此数以权鼓铸
卷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868-0577a.png
  之夲息可乎谨按铜矿产于石山之中钢钻打入
  每得矿一百斤用木炭一百斤将矿烧炼一火成
  铜鉴二火成黑铜三火成红铜每矿百斤上者烧
  铜十五斤次者十二十一不等其用锤手并烧炉
  匠共二十名每日给工食共银八钱用造饭运水
  夫二名每日给工食六分用帮扯提矿小夫四名
  每日给工食一钱二分用钢钻三十根每根钢三
  斤日费一斤约银一钱以上共费银一两二钱约
卷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868-0577b.png
  得铜矿二百斤而又用木炭一百六七十斤约价
  四钱三火成红铜三十斤则共前项费银一两五
  钱是每斤费本只五六分耳复用窝铅点化之则
  为四火黄铜计窝铅每斤价银不过三四分据今
  见行配铸则例每红铜五十七斤入窝铅四十三
  斤作黄铜一百斤益以搬载之费每斤量估一分
  大约黄铜一斤所费至七八分而止若夫市铜铸
  钱原无甚利据京局旧例红铜价不出一钱四分
卷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868-0577c.png
  黄铜不出一钱窝铅不出七分后渐腾踊部议以
  红铜点化成黄既失本质易于搀和遂革黄铜不
  用但买红铜与窝铅如今法配塔定价红铜每斤
  一钱四分三厘窝铅每斤七分七厘计配成黄铜
  一百斤该价银十二两给炉头鼓铸应交钱一万
  一千一百一十一文其行使以钱六百五十文估
  银一两计共估银一十七两零九分四厘除该给
  各项匠役煤罐米菜工价二千二百九十五文估
卷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868-0577d.png
  银二两五钱三分二厘零并除铜本外实存息银
  一两五钱六分一厘零计仅浮本银十分之一耳
  近据陜襾抚臣练国事疏报自天启二年开铸起
  至崇祯四年止计十年间只动过本银一万二千
  四百馀两陆续获息银十一万七千八十两零则
  所得几与本银相准又查南部钱厂所得加五有
  奇盖铜铅出产辏集地方获息原自不赀今秦楚
  蜀滇四局见在议开姑未预画成数但令其自行
卷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868-0578a.png
  认报即最少亦当以加五为率滇蜀楚三省则取
  其息以解京充作新饷按季交纳秦中之息专留
  该省充饷以抵京运可也乃议者多谓万历中曾
  以钱五十五文作银一钱亦自通行无滞以为母
  既处贵子不应处贱欲于六十五文之内稍缩其
  数行之而独虑取利颇奢则盗铸者将如云而起
  自古论钱法多矣惟孔觊不惜铜不爱工二语为
  不可易政以本多费巨纵复私营初无厚润应自
卷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868-0578b.png
  息心无俟严刑广设耳先臣谭纶有言铸钱之费
  与银相当似于朝廷无利然岁铸钱一万金则国
  家增一万金之钱流布海内铸钱愈多则增银亦
  愈多是藏富之术也
  一议权出纳币有出有入流而不息故曰泉府若
  上自为壅而求下之疏即日肆人于市无为也汉
  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则民赋以之矣馆陶主
  为其子求郎不许赏钱千万则恩赉以之矣隆虑
卷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868-0578c.png
  主以钱千万为其子赎死则罚锾以之矣又募豪
  民入粟县官而内钱于都内则开纳以之矣诸胡
  降者赡以少府禁钱及时出内库钱赐军士则饷
  赏皆以之矣今有司承行钱之令出则无虑不普
  发于民而纳则不肯收一文是自贱之也自贱之
  而欲人贵之其势焉得民愚相煽闭昵观望每至
  聚市而哗而钱遂不可行矣夫解京之入济边之
  出其有待于银也似也以其为物轻微易藏可以
卷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868-0578d.png
  多致也钱固重质而若各项存留为地方用者即
  以钱出入焉谁曰不可诚令郡县于存留银内只
  徵其半入钱即赎金亦兼输之自大吏监司而下
  仿在京文武官常禄例以钱充俸薪其师生廪饩
  驿站兵粮各役工食及公费供亿之类但不关起
  解者悉取给于钱而遗下不发之银即可尽行解
  京则所得钱息即在乎其中行之十年而天下之
  银尽辇而归之于京师矣况乎钱下而不上则其
卷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868-0579a.png
  权在市井上而下下而上则其权在朝廷诚实其
  贵贱用敛散之法以在官者为母在民者为子当
  其贱则存留钱粮尽行收钱而贱者可贵当其贵
  则各项关给尽行散钱而贵者可贱盖钱太贱则
  病官太贵则病民故用此法以均之管子所谓使
  之一高一下不得有调贾谊所谓轻则以术敛之
  重则以术散之以调盈虚以收奇羡皆此意也然
  有司之不肯为此者有两端焉或以贪或以朦凡
卷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868-0579b.png
  银之出纳有耗有羡而钱则一文不过一文已耳
  利无所渔必故为龃龉以破坏之其自饱者贪也
  其中于胥役之口者朦也崇祯八年给事中王家
  彦疏初设钱局原为藉钱息济军兴惟天启二三
  年督臣李宗延陈于廷相继受事用过铜夲二十
  万九千五十四两获息十二万八千六百六两八
  钱零四年旧督臣郑三俊用过铜本银一十四万
  三千四百四十一两四钱获息一十二万八千九
卷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868-0579c.png
  百三十二两计得利七分八分不等为十馀年来
  跫然足音矣夫鼓铸化铜为银非无利也利归之
  胥役炉匠与官而上不得受也查长安内外与法
  钱雁行于市者皆私铸也而私铸之难诘莫过局
  之炉头官匠此辈或隐屏两部或朋合诸夥册上
  莫辨其名或埋铜窖中或递钱出局夜间莫识其
  气私铸不已继必夹铸私铸则乘官司之不觉至
  夹铸则每炉加铜数十觔官实与匠瓜分此弊盛
卷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868-0579d.png
  于南厂而北亦然廉其人而用之而后弊乃可得
  而釐也然得人矣不久任以专责成可乎夫炉匠
  诸役皆老于其局长子孙于其中以一年报满汲
  汲欲去之人而御长子孙之役欲责其爬梳无遗
  挽中满之利以尽归于上其数必不胜也至于屏
  局舍约炉座以便省试削人数核出入严干掫以
  防夹𢃄十日一领铜五日一交钱炉如流水以使
  之上无旁及所谓需其人而后行者也得人久任
卷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868-0580a.png
  其于鼓铸之道思过半矣
  崇祯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内阁钱法揭帖适蒙
  发下匣封内一件奉御批疏通钱法本为便民已
  有谕旨前先生每曾议买收作铜良是近闻低钱
  甚多著司钥库及五城亲行收买不许惊扰如有
  胥役故违需索害民的必杀无赦该城动用房号
  银两该库动用新钱随收随碎类解该局鼓铸将
  收过数目一月一回奏仍以收钱多寡为诸御史
卷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868-0580b.png
  殿最先生每商酌可否拟旨来行钦此窃惟鼓铸
  一事既可足国兼以便民苟为民所共趋则于国
  自无不足恭诵御劄收买低钱严禁扰害德意周
  密具得王政理财之本大约低钱不许流行则其
  势必贱而又以房号银及新钱收之则在民亦不
  甚亏民既安官复不扰视古之严禁荇叶鹅眼至
  重刑不能止者功相万也而私贩无大利则私铸
  亦不禁而自止矣惟是低钱多夹铅沙镕化不免
卷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0868-0580c.png
  销蚀而新钱因此遂同泉布之流为利实大且闻
  价亦甚廉第准市价称提似亦不甚悬绝也惟在
  铸局弘开使新钱接续不匮而已
  又十一月十七日揭适奉御批屡有旨疏通钱法
  本欲足国便民近闻贱滥愈甚小民反成苦累皆
  由经管官通未遵行姑免察究再行申饬将一切
  低假薄小之钱概禁行使五城御史仍遵旨收买
  勒限十日内一奏其京城所有钱桌钱市著厂卫
卷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0868-0580d.png
  五城衙门严行禁饬巡缉仍将获过起数一月一
  奏先生每商酌拟旨来行钦此窃惟低钱不尽则
  制钱不行而禁诫不严则低钱亦未遽尽恭读圣
  谕深得穷源制流之法谨即祗遵恭誊酌拟进呈
  昨宪臣李邦华谓收之尚苦无本臣等窃谓各官
  捐资助铸宜悉令收买低钱解库立行舂碎则不
  烦严禁而低钱可旦夕尽除臣等即将助铸原价
  先行收买外并于谕稿拈出以便遵行伏候圣裁
卷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0868-0581a.png
  原奉批摺尊藏阁中谨题
  钱法
  国初禁金银不得交易百文以上用钞百文以下
  用钱法至善也自污吏不便于行钞故钞法日废
  而民间有换易之苦水火之苦故亦不甚便有收
  课者渐改钞而为银收者为银则用者愈阻遂为
  一贯之钞法值银一两者而仅折银三二釐不等
  商课日亏官禄日薄而祖宗之良法尽矣夫金银
卷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0868-0581b.png
  者产于地人得而私之钞者制于官惟上得而增
  损之以天下之主筦天下之命道至顺也然大宝
  不可以独擅重利不可以独居故以国初之法令
  而终不能得之于天下故可知也然唐宋之际天
  下多事甚于本朝而犹不至甚贫者以行钱法耳
  铜之产多于金银而钱之法上犹得筦其权权在
  则利存焉今钱法非不行而行钱之地天下十不
  及二私钱之广百倍于官官非不知鼓铸之利而
卷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0868-0581c.png
  苦于铜之不继不知铜之匮一匮于器饰再匮于
  私铸耳今县官虽议加铸而涓滴不足济愚以举
  一政而可措天下于富者钱法是也今言加铸者
  莫利于南京试以南京之法准之每炉七人尽七
  人一日之力可得钱万文每千钱为铜九觔觔价
  八分共为价七两二钱人给工银五分炉给炭价
  二钱共费七两七钱五分而可得钱万文如国初
  之制每千文值银一两则是一炉之铸日得利二
卷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0868-0581d.png
  两二钱五分也如国初之制每布政司各开宝源
  局大约两都之局可置千炉藩司之局截补之间
  不减五百则是举天下之大而可共得一万三千
  五百炉也每炉岁铸百日即可得钱一千三百五
  十万缗度其馀利值银三百三万八千五百两宋
  时二十六监永通一监岁铸八十万缗他可知矣
  铜之值不等以南之贱补北之贵召商责办所去
  不远苟非官商而擅易铜者杀无赦铜非一种俱
卷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0868-0582a.png
  可兼铸故唐宋之制禁不得他用至王安石铸铁
  钱弛其禁而钱法遂坏今当修复此法命见用器
  饰自镜金乐器古代鼎彝外俱勒上之于官每净
  铜一觔给钱一百二十文有故匿者没其家以半
  赏告者所收之铜加之铅药所费尚不及八分而
  民间除镜金乐器听钱局带造市易馀以锡铁代
  之无所不便品官之应用铜者亦量为改易铜屋
  铜像更属不经先销之以为民望有私铸者朝报
卷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0868-0582b.png
  夕诛没家赏告亦如匿铜其钱之式如邱文庄之
  议改而为篆尤可一新耳目其钱之名当改为大
  明通宝使万世行之而无新旧之阻天下旧钱使
  上之于官古钱计如铜之价私钱销净而计之本
  朝之钱以十易五万历之钱以十易八京师钱贵
  之地稍为通融则改销之间亦不加费收徵之法
  尽弃银不用民不得不易钱以应上则民间交易
  不必尽禁金银而钱自不得不行钱行之后渐如
卷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0868-0582c.png
  国初铸当三当五十者以便赍发一以铜之轻重
  准当之多寡而工价犹可稍省焉此法一立则有
  司不得加火耗贪吏不得资满载猾胥巨寇俱难
  为奸成色不分三尺难欺一举百利莫此为甚惟
  转运之间稍须人力然费小利大古行而无害昔
  宋末兵兴岁加民钱七千二百万缗苟求七千二
  百万之银则今京库十八年之供也虽吮血敲髓
  何以得之唐宋所以不贫之故可以得矣故曰举
卷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0868-0582d.png
  一政而可以措天下于富者此也
  前代生财之法较之今日尚缺一大政焉钱法是
  已钱者泉也如水之行地中不可一日废者从成
  周两汉唐宋以来见之史籍一一可睹未有用银
  废钱如今日之甚者也而用钱之多铸钱之盛也
  尤莫如宋故宋太祖欲积钱至五百万赎山后诸
  郡于辽又宋之饶处江宁等处皆其鼓铸之地今
  各处有发地得窖钱者其馀书史所尝言几百万
卷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0868-0583a.png
  无虑钜万累钜万之说率多以钱计今去宋不远
  故所用钱多宋之物夫用钱则民生日裕铸钱则
  国计益饶惟人主得为之故又曰钱者权也此经
  国足用之大政奈何废而不举昔汉文帝之宠邓
  通也曰吾能富之赐以蜀山之铜而邓氏之钱满
  天下吴王濞擅铸山之利而辄称兵汉廷与之抗
  夫以窃一日之权尚足以得民而抗汉况以万乘
  而自振其权可胜用哉今之为计者谓钱法之难
卷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0868-0583b.png
  有二一曰利不酬本然计本利于出入民间之算
  非天府之算也夫天府之算以山海之产为材以
  亿兆之力为工以修洁英达之士为役果何本而
  何利哉诚将天下产铜之处赎军徒以下之罪而
  定其则以收铜于西山产煤之窑以法司有罪之
  人而准其罪以纳炭其运铜则通水路者附以官
  民之舟如临清带砖之例通陆路者资以驿递之
  力而给之官库之钱其运炭则出官库之钱或官
卷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0868-0583c.png
  运或召买于人工取之见役而足则又不烦银两
  而可办也其二曰民不愿行强之恐厉民然累朝
  行之至称为钱神嘉靖万历以前五六百文而值
  一两也盖钱比钞异于小民无不利也独所不便
  者奸豪尔一曰盗不便一曰官为奸弊不便一曰
  商贾持挟不便一曰豪家盖藏不便此数不便者
  于小民无与也且朝廷施恩泽自无告始行法令
  自贵近始岂惟贵近自朝廷始可也凡追抵赎者
卷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0868-0583d.png
  除折谷外而责之以纳钱上事例者除二分纳银
  外一分以纳钱存留户口则兼收钱谷商税课程
  则纯用收钱此谓自朝廷始又因而赐予之费宗
  室之禄百官之俸则银钱兼支又因而驿递应付
  雇夫雇马则惟钱是用又因而军旅之饷则分其
  主客量其远近或以代布花或以充折色此谓自
  贵近始矣此数者有出有入而民间无底滞之患
  轻敛轻散而官府有馀积之藏著之以必行之令
卷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0868-0584a.png
  迟之以岁月之效久之而本末兼利公私循环天
  下之青铜俱化为白镪矣昔永乐中下令有以金
  银货物交易者辄没给告者然不徒责之下也又
  令各处税粮课程赃罚俱准折收此固血脉流通
  之意所谓泉也而法以佐之所谓权也
  宝钞局
  宝钞局始于洪武八年永乐仍建局于北京后废
  造钞之法用桑穰为料其制方高一尺阔六寸许
卷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0868-0584b.png
  以青色为质外为龙纹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
  行宝钞内上两傍复为篆文八字曰大明宝钞天
  下通行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下曰户部
  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
 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
  文则画钞文为五串馀如其制而递减之每钞一
  贯折铜钱一千文银一两其馀以是为差其等凡
  六曰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
卷三十八 第 28a 页 WYG0868-0584c.png
  每钞四贯易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
  易违者治罪告发者就以其物给赏若有以金银
  易钞者听凡商税课钱钞兼收钱十之三钞十之
  七一百文以下则止用铜钱按明初有银禁恐其
  或阂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
  后钱始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
  汉武帝制皮币唐宪宗时令商贾委钱诸路进奉
  院以轻装趋四方合劵乃取之号飞钱然犹钱与
卷三十八 第 28b 页 WYG0868-0584d.png
  劵为二也张咏镇蜀以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
  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谓之交子
  后官为置造谓之交子务后用交子会子会价愈
  低贾似道改名关子而益不可行金人循交子法
  置交钞自一贯至十贯五等谓之大钱自一百至
  七百五等谓之小钱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元世
  祖造中统交钞以银为率名曰银钞一贯文省准
  钱一千文值银一两故五十贯为一锭盖是银五
卷三十八 第 29a 页 WYG0868-0585a.png
  十两也后造至元钞大行以一当五名曰金钞子
  至至正中中统以废改造至正印造中统交钞名
  曰新钞二贯准旧钞十贯以至料钞十锭易斗粟
  不得洪武循元制宝钞立法甚严令官民通用欲
  其流行甚于刀泉后竟壅格不行但以供颁赐虚
  名耳不但不可易斗粟也
  元主呼必赉以钱与钞问刘秉忠秉忠曰楮用于
  阴钱用于阳沙漠为阴华夏为阳国家起沙漠而
卷三十八 第 29b 页 WYG0868-0585b.png
  临中夏宜用楮币不然四海不靖是以终元之世
  止行钞法而不铸钱及至正间托克托为相立宝泉
  提举司铸至正钱而天下遂乱即今民间古钱并
  无胜国年号自可见矣明太祖虽尝以科场落卷
  打造宝钞然二百年来惟钱行而钞不甚行秉忠
  之言益验矣
  明之贫贫于钞不行而折价盖钞所值已天渊矣
  如洪武二十四年令扬州府泰州灶户照台温处
卷三十八 第 30a 页 WYG0868-0585c.png
  三府例支食官盐折纳钞贯每引二百斤米四石
  每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此与原颁令每钞一贯
  值银一两已不同矣至嘉靖六年诏各处赴运京
  库户口盐钞今后每钞一贯折银一釐一毫四丝
  三忽如此则每米一石者止值银二釐七毫矣国
  课焉得不大损耶
  崇祯十六年行钞法纪桐城生员蒋臣言钞法可
  行且云岁造三千万贯一贯直一金岁可得金三
卷三十八 第 30b 页 WYG0868-0585d.png
  千万两而户部侍郎王鳌永敷管钱钞亦以钞为
  必可行且言初年造三千万贯可代加𣲖二千馀
  万以蠲穷民此后岁造五千万贯可得五千万金
  所入既多将金与土同价除免加派外每省直发
  百万贯分给地方各官以佐养廉之需其言甚美
  然实不可行也上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
  发卖而一贯拟鬻一金无肯应者鳌永请每贯蠲
  三分止鬻九钱七分京商骚然䌷鞋各铺皆卷箧
卷三十八 第 31a 页 WYG0868-0586a.png
  而去内阁言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张纸上曰
  高皇帝时如何偏行得内阁对高皇帝似亦以神
  道设教当时只赏赐及折俸用钞其馀兵饷亦不
  曾用也上曰只要法严阁臣对徒法亦难行因言
  民穷困已极且宜安静其语颇多然上已决意行
  之及内宝钞局言造钞宜用桑穰二百万斤旧例
  采取北直山东河南浙江诸处分遣各珰催督内
  浙江杭嘉湖三府桑穰价银户部请以北新关税
卷三十八 第 31b 页 WYG0868-0586b.png
  银二万抵之阁臣拟旨采取扰累且关税例当解
  京不准留又五城御史言钞匠除现在五百人外
  尚欠二千五百人各城勾摄多未学习议于畿内
  八府州县多方勾解阁臣亦拟不许上不怿俱发
  改票
  崇祯十六年九月十五日阁臣议钞揭帖窃惟古
  者以钱代金宋末以钞代钱钞法诚行为利甚大
  而钞虚钱实颇有不同蒋臣以宋之交子会子谓
卷三十八 第 32a 页 WYG0868-0586c.png
  之钱引即今民间会票是也然宋时自一贯至十
  贯凡五等曰大钞一百至七百凡五等曰小钞元
  时以十计者四等以百计者三等以贯计者二等
  非不多方广布而亦不能久惟圣祖制法甚精立
  法甚严当时军国赏赐诸费皆取给焉而后始渐
  轻也伏读御批务要有益军国可行可久又于部
  议推行一疑宜加严明臣等窃见会典及例律所
  载钞法似已详尽总以严伪造禁阻坏立界法信
卷三十八 第 32b 页 WYG0868-0586d.png
  倒换为主至有司之贪羡抑勒抚按三尺自在耳
  惟今当久废之后骤欲督之行使恐愚民不可虑
  始徒法亦难自行圣谕所谓如何通行如何更换
  业已洞悉其端委矣蒋臣持论虽坚臣等实未见
  其必然之效倘万不得已或且试之京师于凡百
  官俸廪军匠月粮以钞兼行俾民间有钞可用而
  一切赋税课程赃罚纳钞悉与收受俾知有用钞
  之利俟上下通行耳目相习而后推之天下或亦
卷三十八 第 33a 页 WYG0868-0587a.png
  变通宜民之一道乎容臣等约计臣并蒋臣到阁
  详细商确听其自行回奏外谨先拟票呈进未知
  当否伏候圣裁
  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阁臣蒋德璟回奏行
  钞揭适蒙发下二本改票一为户部坐会关税事
  内言浙江解造钞桑穰夹纸动支关税二万金一
  为各城御史钞匠城役无多事内言五城解到钞
  匠并未学习及人数不足议于在外州县多方勾
卷三十八 第 33b 页 WYG0868-0587b.png
  解二千五百人各事情臣敢不祗遵另拟惟是造
  钞一事原系祖制当此三空四尽之时而能化纸
  穰为金钱且岁得数千万之入其利甚大果如所
  言即一时劳费亦不足惜而近来中外攒眉动称
  窒碍细酌情势颇费经营如造钞必须工匠而匠
  则多未学习计正匠一千名每月米一石银三两
  雇工一千五百名每名月银三两三钱计每月费
  米千石银七千九百五十两措处甚难又五城人
卷三十八 第 34a 页 WYG0868-0587c.png
  数既少若于在外地方广购一番勾摄扰累必多
  闻内宝钞司原有钞匠五百似宜照旧造使俟推
  行有绪以渐议之至桑穰一事则犹有可商者国
  初令农家凡有田五亩栽桑麻各半亩又令凤滁
  等处每户种桑二百株又令天下多栽桑枣每里
  初年二百株三年六百株违者罚有差故其时桑
  多而穰亦多今自贼寇残破之后畿内及山东河
  南几无桑矣杭嘉湖三府虽宜桑地而水旱时告
卷三十八 第 34b 页 WYG0868-0587d.png
  赋敛繁兴农桑之家愁苦尤甚骤责以桑穰四十
  万斤恐尽括之亦不能彀而其害将有不胜言者
  至于作房工料之费及民情惶惑之状臣尚未敢
  尽陈诚恐害多利少异日得不偿失以为宵旰忧
  则臣之罪更大矣臣初疑其难行亦未详计至此
  或俟安民靖乱之后人心大定渐次讲求庶有济
  乎臣闻见既真不敢隐饰不言谨因发下改票昧
  死附致刍荛原票未敢擅改伏乞圣慈裁鉴施行
卷三十八 第 35a 页 WYG0868-0588a.png
  御史白抱一疏窃惟今天下处处用兵处处需饷
  则生财为今日第一义皇上虑地方残苦闾阎匮
  竭特下制钞之令以济时事之艰其虑非不周而
  意非不善大小臣工自当遵行惟谨何敢复生异
  议然臣揆度时势实有难以骤举敢备为我皇上
  陈之从来钞法与钱相副而行今出铜地方如两
  广山陜河南等处见遭寇患则铜铅势不能办云
  贵诸处道路梗阻即有铜亦无路可达铜既不足
卷三十八 第 35b 页 WYG0868-0588b.png
  则鼓铸万万不能充溢鼓铸穷则钱且不能遍布
  域中而单单以易浥烂之楮币令通行无滞谁其
  信之此其不可行者一且钞完必颁之州县令小
  民输银自领然后或交易或纳税始可上下流通
  窃思小民纳银买钞又复输钞作银吏胥勒索转
  折之间不无亏折彼以银输官何等直捷小民不
  思为便捷肯乐此转折乎此其不可行者二且奉
  行之际有司贤者上体国法下顺民情委曲调停
卷三十八 第 36a 页 WYG0868-0588c.png
  犹不为害如遇不肖借口功令以威驱民强其所
  难小民既不甘受必生忿怒激而成变为害不小
  此其不可行者三且祖宗朝虽云制钞然行之未
  久今二百馀年百姓止知银钱为重蓄贮行使皆
  是此物一旦易钞而与银钱并重在皇上曰遵祖
  制在愚民曰创非常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此其不
  可行者四至于皇上制钞原欲遍行天下始少获
  微息今南北俱大寇盘踞则行钞地方亦似无几
卷三十八 第 36b 页 WYG0868-0588d.png
  钞既不能遍及利息似亦觉少当此库藏匮竭之
  际先费二三十万金钱造此不能通行之钞未收
  难必之利先费见在之金何若留此金钱济目前
  急需之为得计乎此其不可行者五且生财之道
  前人无处不经算尽使此钞可垂诸永久前人必
  有先得我心者何至今日始议举行也臣岂不知
  计臣为国苦心皇上生财睿虑臣揆度时势实实
  见其难以骤行如此伏祈皇上敕部与司臣蒋臣
卷三十八 第 37a 页 WYG0868-0589a.png
  从长再议暂停目前俟敌寇平息小民丰乐然后
  举行未晚也臣愚戆不识忌讳祈圣明鉴宥施行
 
 
 
 
 
 
卷三十八 第 37b 页 WYG0868-0589b.png
 
 
 
 
 
 
 
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