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二
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868-039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二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翰林院
翰林院在东长安门外北向其西则銮驾库东则玉河
桥元之鸿胪署也正统七年始建为院初为三品衙门
后改正五品定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二人侍讲学士二
人为正官侍读侍讲各三人五经博士五人侍书二人
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868-0397b.png
待诏一人为属官修撰二人编修四人检讨四人为史
官而孔目为首领官其院事主于内阁大学士而掌印
则以学士或侍郎詹事等官兼学士或春坊官署掌内
阁行移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章奏文移亦止曰行翰
林院学士之职掌词翰礼文草诰敕详正图籍考议制
度以文学备顾问出入侍从参谋议凡经筵日讲修书
皆承受而统领焉讲读职专劝讲经史五经博士业专
经佐学士讲读待诏主应对以四体侍上书于唐为供
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868-0398a.png
奉官典籍守古今四库书籍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
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上所下诏敕书檄谨籍而记
之以备实录为上心简注者得入内阁预机务两直𨽻
乡试礼部会试充考试官万历初申饬日讲史官从阁
臣后记注起居及密勿谋议别㨂史官分曹纂诸司章
奏题覆月封送内阁藏之当洪武初设文华堂擢张唯
等为编修上政暇幸堂考业而光禄日给馔皇太子诸
王日迭主焉赐冬夏衣赐白金鞍马其敦崇如此
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868-0398b.png
  翰苑考
  周礼内史掌八柄之法以诏王治凡命诸侯及孤
  卿大夫则策命之盖八柄诏于冢宰内史复掌以
  诏王吴澄谓内史翰林之职犹今学士院之草制
  诏也然谓之史乃掌文书赞治之名今制并史馆
  于翰林其亦此意也
  唐文皇开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
  北门学士间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后
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868-0398c.png
  至德宗朝始定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
  对掌内外制然无定品往往寄䘵于他官其资深
  者至散骑諌议而浅者仅拾遗参军尚不能与舍
  人埒独其长一人最贵曰承旨往往竟拜宰相其
  次亦不失三司观察卿监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
  重然不为定品如故元丰制行自是稍稍有恒秩
  又按端明殿学士之设起于唐明宗时明宗目不
  知书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能尽
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868-0398d.png
  通乃选文学之士与之共事有宋因之遂为华选
  唐宋以来名卿硕辅多出其中然不轻授必敡历
  中外声华大著者始预其选彼时即殿试大元亦
  必历试民事乃召入禁掖故其得人为盛
  元翰林国史院记世祖皇帝中统元年初设翰林
  学士承旨官止三品至元元年乃建翰林国史院
  而备学士等官八年院升从二品成宗皇帝大德
  九年院升正二品仁宗皇帝亲揽御笔点定置立
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868-0399a.png
  学士承旨六员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
  各二员皇庆元年院升从一品迄今永遵为制先
  是蒙古新字及伊斯题喇卜并教习于本院翰林国
  史集贤两院合为一仍兼起居注领会同馆知秘
  书监而国子学以待制兼司业兴文署以待制兼
  令编修官兼丞俱来𨽻焉其后新字既析置翰林
  院而复立集贤院如故今兴文署已废本院于起
  居注会同馆秘书监国子学之事悉无所预回回
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868-0399b.png
  学士亦省而伊斯题喇卜以待制兼掌之今上皇帝
  建宣文阁而不设学士诏以经筵崇文监皆归于
  本院崇文监言其非便而止惟于学士承旨而下
  摘官判署经筵之文移顷因纂修后妃功臣传又
  以执政兼学士承旨等官而无常员此建置沿革
  之大略也
  明太祖初下江南庶事草创有所聘擢仅寓名以
  备顾问而已元年五月始置院学士正三品侍讲
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868-0399c.png
  读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
  编修正八品二年正月定学士承旨正三品学士
  从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从四品直学
  士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待制从五品修撰正六品
  应奉正七品编修正八品典簿从八品九年闰九
  月诏承旨与六部尚书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罢
  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十八年三月始
  定置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
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868-0399d.png
  人从五品孔目为首领一人未入流侍读侍讲各
  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五人正八品典簿二人从
  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皆称属
  又修撰三人从六品编修四人正七品检讨四人
  从七品别为史官亦系属焉是岁侍读始列侍讲
  前建文初大有所更置然于职事无损益永乐初
  仍高帝旧寻擢史官解缙而下七人入内阁预机
  密典纶綍然自学士王景卒解缙胡广杨荣辈犹
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868-0400a.png
  相继领院篆洪熙之岁大学士士奇等骤迁至三
  孤踞六曹上遂不复领院矣第文渊内署与六曹
  异文移往复犹以翰林行之今虽稍稍变革而犹
  有一二存者如史宬焚草中贵传旨犹传大学士
  为翰林学士翰林公署中左设大学士三座学士
  一座而讲读学士东西对列是也
  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夫学士代言之官讲读经
  筵之职五经博士典籍则前代秘书之属侍书待
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868-0400b.png
  诏则前代著作起居之任也并属于翰林至于升
  转之例初明编修九年升侍讲检讨九年升修撰
  既升侍讲修撰矣与状元径授修撰者又皆九年
  方升中允成化二年童缘以修撰升谕德后遂为
  例至弘治中改正必二十六七年方升五品学士
  此载在杨文襄召对录者故当时词臣回翔禁林
  晓畅典故及至宣麻卓有可观
  学士一官在唐居五品之上直学士居六品之上
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868-0400c.png
  武后时以宰相兼领中宗景隆中始置大学士自
  是宰相皆带弘文集贤大学士及宋王钦若罢参
  知政事真宗眷遇未衰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
  时寇准在中书定其班位依杂学士在翰林学士
  下钦若诉于上真宗为特置大学士班在翰林学
  士上明设翰林学士及讲读学士而殿阁则设大
  学士其秩亦止五品既重其任而又轻其秩迟其
  升设官良有深意宣德后大学士始加保傅非制
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868-0400d.png
  也
  正统间以学士一人在内阁专管诰敕后久不设
  弘治七年复设至用尚书兼学士如石瑶侍郎兼
  学士如贾咏辈掌管至嘉靖六年以张璁议始停
  不补
  翰林由别衙门改用者如王子沂以御史改左春
  坊司直陈颢徐敬李贤刘子春周干韩守善皆以
  御史升中允欧阳兼以御史改编修金皋以给事
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868-0401a.png
  中改检讨张衮胡经俱御史改编修仪智以右通
  政改右春坊右中允许诰以南京右参议改侍读
  学士盛端明以南京尚宝卿改左庶子兼侍读邹
  济以吏部郎中改左庶子王道彭泽俱以文选司
  郎中改右谕德任翰以考功司郎中改春坊司直
  兼检讨邹守益以南京考功郎中改洗马李维鼎
  以仪制郎中改赞善刘球以仪制郎中刘铉以兵
  部主事俱改侍读尹昌隆以刑部主事升中允王
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868-0401b.png
  一宁以工部主事改修撰欧阳崇一以刑部郎中
  改编修韩邦奇以考功郎中改左庶子嘉靖十一
  年唐顺之李学诗陈束虞淮王汝孝陈节之屠应
  埈叶察吕怀王慎中金潞杨沦皆以科道部属改
  编脩王大任姜儆俱以御史升侍读学士宣德正
  统初陈叔纲邵宏誉俱以与修实录改修撰
  翰林升改别衙门及外官者除考察降调外正统
  元年刘永清以侍讲学士升广东右布政陈文升
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868-0401c.png
  以侍讲学士升云南右布政弘治十六年李州以
  侍讲学士升浙江右布政后亦有以史官径转两
  司者不具载洪武中罗公愿以编修改都水郎中
  张显宗以编修为太常寺丞宣德中徐允达以中
  允升鸿胪少卿高巽志以侍讲学士升太常寺少
  卿迮原霖以修撰升通议黄观以修撰升尚宝卿
  卢原质以编修升太常寺少卿金问以修撰升太
  常寺少卿正统初陈珣以侍读谪安陆州知州寻
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868-0401d.png
  召为大理寺少卿巡抚大名孔公恂以修撰改大
  理寺丞巡抚贵州天顺中林文李绍俱以左庶子
  改尚宝司卿李太以中允改尚宝司丞柯潜以洗
  马改尚宝少卿成化中罗璟以洗马改礼部员外
  郎孙贤刘珝以中允升太常寺少卿弘治中李继
  以谕德升南太常少卿傅圭以中允升太常少卿
  正德中靳贵以学士改光禄卿黄諌以编修升尚
  宝司卿黄琮以左庶子改宗人府经历许彬以修
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868-0402a.png
  撰升大理少卿徐穆以编修改南礼部员外郎嘉
  靖中张春以侍读改南太仆寺丞秦鸣夏以中允
  在告起为兵部主事万历中张一桂以谕德调兵
  部员外郎范应期以谕德调南刑部郎中崇祯中
  以编修杨廷麟改兵部职方司主事监军
  翰林兼科道者洪武中夏原吉范显祖以太子宾
  客兼治书侍御史永乐中李准以太子宾客兼吏
  科都给事中嘉靖庚戍赵贞吉以左春坊左谕德
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868-0402b.png
  兼河南道御史己丑夏言以侍讲学士兼吏科都
  给事中万历己未徐光启以少詹事兼河南道御
  史其实改科道者永乐中孔谔以中允改御史洪
  熙初侍读李时勉罗汝敬俱以言事改御史正统
  中金幼孜子检讨达改给事中成化中检讨李昊
  改南礼科给事中洪武中编修马亮任敬王琏王
  辉陈敏张唯俱改御史正统己巳徐珵以侍读改
  浙江道御史杨鼎以中允改河南道御史检讨王
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868-0402c.png
  玉改江西道御史崇祯中金声以编修改御史张
  缙彦以侍读改兵科俱以知兵改任翰林改教授
  者永乐乙未进士第二人李贞以编修改高州府
  教授第三人陈景以编修改福州府教授
  鼎甲不入翰林洪武四年状元吴伯宗授礼部员
  外郎第二郭翀第三吴公达授吏部主事丁丑状
  元陈䢿谪戍第三刘锷补鸿胪寺司宾署丞第二
  尹昌隆授礼部主事嘉靖壬辰第二孔天胤以王
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868-0402d.png
  亲授陜西按察司佥事万历己未庄际昌廷试卷
  误书醪字为胶言者劾之请告归
  词臣以諌诤著誉者如修撰罗伦疏争李贤不宜
  夺情起复贬福建市舶副使编修章懋黄仲昭检
  讨庄昶疏言上元张灯赋诗非盛德事又时四方
  多故乞将烟火一切停罢以省烦费充兵饷忤旨
  各廷杖调外任时称为翰林四諌其后疏争张居
  正夺情有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杖革时许文
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868-0403a.png
  穆国为庶子镌玉杯一日斑斑者何卞生泪英英
  者何蔺生气追之琢之永成器以赠中行镌犀杯
  一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惜剖心宁辞碎首黄
  流在中为君子寿以赠用贤又其后疏争杨嗣昌
  夺情为少詹黄道周修撰刘同升编修赵士春各
  降斥有差皆翰苑中之祥麟威凤也
  成化间邹公智幼贫居龙泉庵焚叶照读或通宵
  不寐丙午领四川乡试第一郡人聚观于会江门
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868-0403b.png
  外公马上口占曰龙泉山上苦书生偶窃三巴第
  一名世上尚多难了事乡人何用大相惊时年方
  弱冠耳及入庶常因星变抗章极斥宦官遂下诏
  狱其写怀曰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
  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其辞朝曰尽
  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
  事孤臣万死更何悲舒公芬及第入翰苑未几以
  建言出为福建提举赋诗曰金榜题名墨未乾寸
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868-0403c.png
  心耿耿向长安九重殿阙金门锁万里江山赤子
  寒午夜人争摇狗尾一封谁肯犯龙颜生来戆直
  怀孤愤不作肓聋喑哑官
  洪武中谕侍读张信等曰官翰林者虽以论思为
  职然既列近侍旦夕左右凡国家政治得失生民
  利病当知无不言昔唐陆贽崔群李绛之徒在翰
  林皆能正言谠论补益当时显闻后世尔等当以
  古人自期又谕詹同曰古人为文明道德通世务
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868-0403d.png
  如典谟皆明白易知无怪异险僻之词至出师表
  诚意溢出近文士即过相如扬雄何裨实用今翰
  林但取通道理明世务无事浮藻
  经筵
  王文恪鏊疏国家经筵之设其盛矣乎天子自正
  朝辇御文华公侯九卿大臣盛服侍列羽林之士
  亦皆环列以听经筵一开天下欣欣焉传之以为
  希阔之典故曰其盛矣乎然一岁之间寒暑皆歇
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868-0404a.png
  春秋月分日不过三三日之间风雨则免遇事有
  妨则免讲之日夙具讲章至期讲讫纶音赐宴俨
  然而退上下之情未见其亲且密也至于日讲可
  谓亲矣然体分犹过于严上有疑焉未尝问也下
  有见焉未尝献也昔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
  乃有获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逊者逊其志
  如有所不能敏者敏于学如有所不逮成王访落
  于群臣曰学有缉熙于光明弼时仔肩示我显德
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868-0404b.png
  行缉熙者继续而光明之示我显德行者冀群臣
  有以开示之也商周之君其学如此之切夫人主
  一日万几固不暇如儒生学士日夜孜孜然而帝
  王精一之传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古今治乱之迹
  天人精微之际自非逊敏缉熙亦安望其有得而
  今也阔略如是暴之之日少寒之之日多傅之之
  人寡咻之之人众未见其能得也且不独商宗周
  成为然也汉光武虽在军中投戈讲艺息马论道
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868-0404c.png
  至夜分乃罢唐太宗延四方文学之士房杜褚薛
  辈十八人分番直宿讨论经籍或至夜分今贞观
  政要与魏徵所论亦可见矣宋世贤君宫中消日
  惟是观书居常禁中亦有日课翰林侍从日寓直
  禁中以备顾问我太祖高皇帝甫得天下开礼贤
  馆与宋濂刘基章溢辈日相讲论其后圣学高明
  诏诰天下皆出御制睿翰如飞群臣拱视今御制
  文集是也仁宗皇帝临御建弘文馆于思善门之
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868-0404d.png
  右文学之臣数人入直时至馆中讲论孝宗皇帝
  经筵之外兼观永乐大典又常索太极图西铭等
  书于宫中玩之尤嗜故学士沈度之书日临数过
  夫自古帝王之学如此祖宗之学如此陛下睿哲
  自天春秋鼎盛讲明圣学正其时也臣愚特望于
  便殿之侧修复弘文馆故事妙选天下文学行艺
  著闻者七八人更番入直内阁大臣一人领之如
  先朝杨溥故事陛下万几有暇时造馆中屏去侍
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868-0405a.png
  从特霁天威从容访问或讲经或读史传或论古
  今成败或论民间疾苦閒则游戏翰墨诗文之类
  亦惟所好而不禁盖亦日讲之义而加亲焉大略
  如家人父子上有疑则必问下有见则必陈日改
  月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时御经筵所以昭国家
  之盛典日造弘文所以崇圣明之实功如是不已
  则圣德日新又新高宗成王不得专美于前矣
  杨守陈疏陛下宜遵祖宗旧制开大小经筵以讲
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868-0405b.png
  学当御蚤午二朝以听政其大小经筵则必择端
  介博雅之儒臣侍班进讲陛下听讲之际凡所未
  明辄赐清问若复有疑更加详诘讲官或讷则侍
  班诸臣佐之而覆解详释旁引曲喻必待圣心洞
  然明悟而后已凡圣贤之旨帝王之道与夫理欲
  危微之所以辨知行精一之所以尽以及人臣何
  者为贤何者为否政事何者为得何者为失天下
  因何而治乱历代为何而兴亡若此之类皆必讲
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868-0405c.png
  之明而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懈凡四书五经祖
  宗典训及历代诸史百官题奏皆当聚文华殿日
  轮内阁大臣一员讲官二员使居前殿之右厢陛
  下退朝常御后殿或前殿以养心穷理裁决庶务
  一遇经书题奏或有可疑奥义则录讲官示之使
  解或召问使对一日之间陛下居文华殿之时多
  处乾清宫之时少则欲寡而心清惑少而理明当
  夫万几閒暇之际旦气清明之时湛然凝思常恐
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868-0405d.png
  欲心长而理心微邪佞进而忠良退以致政事多
  失天下不安凡一念之萌一事之作愓然警省必
  务除人欲而循天理远小人而亲君子以致政事
  皆得天下久治心常得其正事常执其中则陛下
  之得于内者深如尧舜而出治之本立矣
  薛文清瑄疏近有请开经筵以缉熙圣学者未见
  施行盖欲候军旅事平之日以开讲也臣愚以为
  当圣主中兴之时天步维艰之日正讲论为学为
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868-0406a.png
  治之道不可一日而缓焉者也昔汉光武躬擐甲
  胄讨除群凶犹且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军旅之间
  未尝一日废学故能除群盗如鸿毛复大业犹反
  掌此讲学所以有资于成大功也唐太宗兴义兵
  扫除寇乱一时潜邸从龙之臣皆文学智谋之士
  日夕相与论为学致治之道乙夜之览身忘其倦
  故能刬刮僭伪拯济生民此讲学所以有资于戡
  大难也近者漠北虽称兵深入而内外禦侮各有
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868-0406b.png
  其人堂堂天下号令一施风行草偃非至如汉唐
  草昧之秋也顾可以斯时而少缓讲学之事乎伏
  望皇上命廷臣集议经筵仪式务从简约不尚奢
  华仍博选公卿侍从文学之臣有学术纯正持己
  端方谋虑深远才识超卓通达古今明练治体者
  一二十人使之更代入直恭遇皇上视朝之暇日
  御便殿即召各臣进讲其所讲之书先大学论语
  孟子中庸兼讲尚书春秋诸史则资治通鉴纲目
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868-0406c.png
  务要详细陈说圣贤修己治人之要恳切开告帝
  王端心出治之方以至唐虞三代汉唐宋以来人
  君行何道而天下致治失何政而天下乖乱与夫
  赏善罚恶之典任贤去邪之道莫不备陈于前如
  此则劝讲之臣庶可日修其职讲读官之职既修
  虽皇上聪明上智之资实由于天锡而朝夕缉熙
  启沃之力亦有益于圣心圣学日新圣德日明于
  以修治道则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
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868-0406d.png
  百官以正万民而治道有修明之效于以禦外侮
  则修军政以简将帅简将帅以练士卒练士卒以
  备不虞而烽燧有销灌之期此讲学有资于成大
  功戡大难宜急行之而不宜缓焉者也且汉光武
  唐太宗一时英主也犹能勤讲学于抢攘之时以
  收戡靖之绩伏惟皇上有唐尧虞舜之圣德将以
  立殷周中兴之大功诚于此时举行开讲之事以
  缉熙圣学则神功圣德高出千古矣又岂汉唐二
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0868-0407a.png
  主之可比哉
  倪岳疏近者伏闻圣旨勤御经筵日讲不辍讲明
  圣贤之格言图维治平之要道缉熙之功启沃之
  益于是为大三代之治端在今日宗社之幸生民
  之幸也臣等窃惟朝廷日讲之制必以宋儒真德
  秀所著大学衍义次第进讲书云知之非艰行之
  惟艰徒读其书而不求其意亦无益也考之衍义
  所载首言格物致知之要必以帝王知人之事为
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0868-0407b.png
  先其于辨人材之论尤惓惓焉盖任贤图治乃人
  君之职故所任之得失贤否则天下之治乱安危
  系之非细故也伏望圣明因今日所讲之书验之
  古人已行之事独运于圣心之微以谨夫用人之
  道于凡内外文武之臣左右前后之职其间果有
  忠实不欺淳谨可托特立而不为党与之私勤敏
  而足为治理之助者俯推委任之诚而不轻为摇
  夺曲施保全之恩而不易为间阻其有立心私邪
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0868-0407c.png
  制行奸诡执左道以变乱倡异端以荧惑以土木
  营缮为奉承以祷祠祈禳为忠爱费财而不顾劳
  民而不恤以至依阿循默以苟容而不知窃位之
  耻奔竞冒昧以希进而不知枉己之辱若是者皆
  足以偾事而害政违天而虐民所宜迸逐而不留
  扼绝而远去庶朝廷为之永清天意为之昭格灾
  𤯝可弭政务可修而太平之治必在此矣
  制诰
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0868-0407d.png
  张孚敬疏臣窃惟制诰者王言也知制诰者臣职
  也知制诰而使王言不重则不得其职矣臣按国
  初以来成化以前制诰之体犹为近古明敡履历
  宣昭事功其于夲身者不过百馀字其覃恩祖父
  母父母并妻室者不过六七十字言之者无费辞
  受之者无愧色近来俗习干求文尚誇大藻情饰
  伪张百成千至有子孙读其祖父母父母诰敕莫
  自知其所以然者卒使万乘之尊下誉匹夫匹妇
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0868-0408a.png
  之贱良可惜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
  下无道则辞有枝叶今当圣明之世可使制诰之
  文为枝叶之辞哉伏乞敕下内阁自今以后凡有
  诰敕必须复古崇实一切枝叶浮誇之辞尽行删
  去庶王言重而人知所劝矣
  张居正疏窃照阁臣之职专一视草代言故其官
  谓之知制诰若制词失体以致轻亵王言则阁臣
  为不职矣谨按旧规凡官员应给诰敕该部题奉
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0868-0408b.png
  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
  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挂号然后
  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至于制命之词
  贵在简严庄重乃为得体查得成化弘治年间诰
  敕叙本身履历功绩不过百馀字祖父母父母及
  妻室不过六七十字至于庆典覃恩则其词尤简
  盖以恩例槩及比之考绩不同故以赉被为荣不
  必详其阅历此制体也近年以来俗尚干求词多
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0868-0408c.png
  浮靡撰述官沿袭宿弊往往不候进呈先将文稿
  传示于人其中词语又过为誇侈多至数百千言
  或本无实行虚为颂美或事涉幽隐极力宣扬臣
  等方欲为之更定而本官已先得稿登轴矣夫诰
  敕者朝廷所以诰谕臣下者也臣谀其君犹谓之
  佞况以上谀下是何理乎
  倪元璐姚翰长代言序夫云霞者非天之为也山
  泽之气蒸而归文于天是地之忠天者也后王法
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0868-0408d.png
  之以使臣子代为君上之文章宋人曰得知制诰
  一日足不恨当宋之时环玦云泥皆廑书命道总
  褒诽其义则史今言丝萃于旌纁字衮依其鞶带
  无讥有奖以明至仁且夫遇物称佳敷欢四座毫
  毛茂茂化为醴脂此气士之难居者也以孟坚之
  才为其大臣上哦主德犹病伊优今使天子执平
  交之分涌如泉之词媚于卿士不亦悖乎是故观
  夫百尔之道察其难为虽调匕横戈无如视草者
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0868-0409a.png
  矣而以姚孟长先生为之其难益甚先生之为难
  者二望峻而文行远望峻则今之人必以其言为
  山龙不得则怨文行远则后之人必以其言为蓍
  蔡不核则讥近怨远讥此二者不两弭之术也故
  使圣人今日以是事命臣元璐必大怖啼泣请辞
  而先生居之夫先生之居之则亦天意也往五六
  年间珰祸炽兴丑徒干纪凌撼椒庭冀离肺腑党
  钩正士不漏平原褫脱缨组如风击箨北寺填门
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0868-0409b.png
  踵不得下戎行牖下等于三山天地既冥陵谷将
  变圣人乃作行其大僇氛尽旭出道介长消奋椎
  党碑极命轮毂苌弘之血祓以膏兰胥靡闾氓悉
  还车服号綍并汗木凤为疲而先生方召自英州
  再升玉局圣人顾之贵其峻整以为精微前坐贾
  生侧陈里革进则资其甘盘之学退则役其燕许
  之才先生于是奋笔致能体天猊物章霆露之功
  别恺凶之道表方中之晷扬大来之符引伏戎之
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0868-0409c.png
  忧厉扬廷之义著首肱之爱呼敬应之心发言如
  雷軯訇天下若此者非先生孰可使为之乎先生
  之与圣人通德譬水合雨而冠领正人引衾发气
  如芝荃之并馨斯能鼓吹大谟青黄群直虽或光
  回绮合小命春华而义须鬇然搴壮岸出史狐之
  能于斯不坠矣昔蔡襄之歌景祐陈瓘之论元符
  非为巽床巫纷归荣一氏之业也以先生之鲠固
  多怪少可使修誉命之辞适及泰征之会嘤鸣之
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0868-0409d.png
  求托音节足故曰天意斯不诬焉子瞻纵笔一世
  唯为五铭先生典制二年亦不盈牍端人之心可
  以知己诗曰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又云螮蝀在东
  莫之敢指夫以文人之淫气上干日星螮蝀之与
  云霞岂得无其辨乎
  史职
  大学士陈于陛疏臣考史家之法大者有二一曰
  编年之体以事系日月而统之年者是已一曰纪
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0868-0410a.png
  表志传之体凡君臣事迹朝家大政各自为始终
  者是已左马以来代有述作两者并行而宋世去
  我朝为近制度尤彪炳可考自建隆后编年之书
  谓之曰历即所称采百司奏对事实为时政纪取
  柱下见闻为起居注髅次而润色之为日历修而
  成之为实录以备史官之采择者是已其纪表志
  传之书谓之正史如真宗祥符间王旦等撰进太
  宗两朝正史为纪六卷志五十五列传五十九仁
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0868-0410b.png
  宗天圣间吕夷简等增入真宗朝名三朝国史为
  纪十卷志六十列传八十者是已此外又有辑录
  祖宗宏谟要政分门析类以便御览裨帝学之书
  如王曾取三朝圣语政事分政体听断谨灾省费
  等类为宝训三十卷范祖禹撰仁皇训典六卷自
  圣孝至爱物凡三百十七条以备迩英进读与国
  史实录并行者是已以上三书体裁殊致各有取
  义乃有国之不可阙者恭惟我朝建立法制事事
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0868-0410c.png
  超越前代而史书独有列圣实录藏之金匮石室
  似只依仿宋世编年日历之体但可谓之备史未
  可谓之正史至于大明会典屡修颁布凡六曹政
  务因革损益之宜虽已该载而庙堂之谟猷册诰
  臣工之议论文章不与焉但可谓之国家典制百
  司遵行之书而非史家之体盖本朝纪表志传之
  正史经二百馀年来学士大夫踵袭因循阙略不
  讲在今日似不可不亟图者然斯事体固甚大亦
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0868-0410d.png
  非有独创特起之难何者国家著书自实录会典
  外玉版琅函镂之尚方播在寰宇者焜耀日星未
  易悉举其诸朝野各家撰次典故之书高文竑议
  可备正史采择者又无虑数十百种臣本肤学见
  闻寡陋略以耳目所睹记者言之如实录有圣德
  之总叙宝训皆列圣之渊猷此外有御制文集有
  圣政记有皇明诏制及诸臣所编如大政记昭代
  典则孤树裒谈宪章录鸿猷录之类参以三朝圣
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0868-0411a.png
  谕录前后北征录天顺日录燕对宣召视草宸章
  等录更加采辑藻润即可以为列圣大纪帝系宗
  谱有玉牒公侯绍封有兵曹底簿封爵考参以吾
  学编同姓异姓王侯内阁典铨表及列卿表之类
  更加考订增益即可以为累朝年表制书如一统
  志官制大明律例大明集礼洪武礼制明伦大典
  之类诸司列布者如宗藩军政条例会计录太仓
  考漕河图志海运编太学马政盐法志之类四方
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0868-0411b.png
  形势如广舆图九边图说星槎胜览瀛涯胜览炎
  徼纪闻殊域周咨录之类折衷以实录会典所纪
  载参以衍义补名臣经济录疏议诸书吾学编中
  天文地理三礼百官四裔边防诸考述即可以为
  国家诸大志实录中有后妃事迹廷臣自三品以
  上有小传益以开国靖难功臣录群志备遗录名
  臣言行录名臣纪殿阁词林纪琬琰录文献备遗
  之类其诸高逸学节等目更采摭于郡国志即可
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0868-0411c.png
  以为国史之列传特诸书散佚浩瀚未经裒聚檃
  括茫无统纪是以昭代久虚之典必须圣明在上
  力为表章整辑然后可以包举艺文总一流略勒
  成钜编垂著万世此真千载一时也臣愚伏思本
  朝得国之正功高千古卜历之长将绵万祀圣祖
  躬造而临御最久列圣缵绍而谟烈重光以是礼
  乐规模明备闳远品式枢机精详周慎掞天揭日
  之文焕焉足述铭钟书帛之贤不可胜载今且二
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0868-0411d.png
  百三十年奎章玉简传之万世者即在册府麟台
  之上未得尽观遂使圣德鸿猷辞多散见而无统
  名贤旧德事或湮坠而不收岂所以昭圣朝之景
  铄宣国美于无疆哉
  大学士张居正疏国初设起居注官日侍左右纪
  录言动实古者左史纪言右史纪事之制迨后详
  定官制乃设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等官盖以纪
  载事重故设官加详原非有所罢废但自职名更
卷三十二 第 30a 页 WYG0868-0412a.png
  定之后遂失朝夕记注之规以致累朝以来史文
  阙略
  一议分管责成照得史臣之职以纪录起居为重
  顾宫禁邃严流传少实堂廉远隔听睹非真则何
  以据事直书传信垂后看得日讲官密迩天颜见
  闻真的又每从阁臣之后出入便殿即有密勿谋
  议非禁密不可宣露者阁臣皆得告语之合令日
  讲官日轮一员专记注起居兼录圣谕诏敕册文
卷三十二 第 30b 页 WYG0868-0412b.png
  等项及内阁题稿其朝廷政事见于诸司章奏者
  另选年深文学素优史官六员专管编纂事分六
  曹以吏户礼兵刑工为次每人专管一曹俱常用
  在馆供事不许别求差遣及托故告假等项致妨
  公务
  一议史官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常朝记事官
  居文武第一班之后近上便于观听即古螭头载
  笔之意洪武二十四年定召见臣下仪以修撰编
卷三十二 第 31a 页 WYG0868-0412c.png
  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使入直纪事之意今宜遵照
  祖制除升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
  即轮该日记注起居并史官共四员列于东班各
  科给事中之上午朝御会极门列于御座西稍南
  专一记注言动凡郊祀耕耤幸学大阅诸典礼亦
  令侍班随从纪录至于不时宣召及大臣秘殿独
  对者恐有机密不必用史官侍班但令入对大臣
  自记圣谕奏对始末封送史馆诠次其经筵日讲
卷三十二 第 31b 页 WYG0868-0412d.png
  则讲官即记注起居亦不必另用侍班
  一议纂辑章奏照得时政所寄全在各衙门章奏
  今除内阁题稿并所藏圣谕诏敕等项该阁臣令
  两房官录送史馆外其各衙门章奏该科奉有旨
  意发抄到部即全抄一通送阁转发史馆至于钦
  天监天文祥异太常寺祭祀日期各令按月开报
  其抄本不必如题奏揭帖格式但用常行白纸密
  行楷书不论本数多寡并作一封送入
卷三十二 第 32a 页 WYG0868-0413a.png
  一议纪录体例照得今次纪录祗以备异日之考
  求俟后人之删述所贵详核不尚文词宜定著体
  式凡面奉上谕直书天语圣谕诏敕等项备录本
  文若诸司奏报一应事理除琐屑无用文义难通
  者稍加删削润色外其馀事有关系不妨尽载原
  本语涉文移不必改易他字至于事由颠末日月
  先后务使明白无致溷淆其间事迹可垂劝戒者
  但俱据事直书美恶自见不得别以己意及轻信
卷三十二 第 32b 页 WYG0868-0413b.png
  传闻妄为褒贬
  一议开设馆局照得东西十馆原系史臣编校之
  所密迩朝堂纪述为便今合用东馆近上四所令
  史臣分直其中一起居二吏户三礼兵四刑工除
  典守誊录人役随同供事外一应闲杂人等不许
  擅入其合用纸劄笔墨酒饭等项俱照纂修例给
  一议收藏处所照得国史古称为金匮石室之书
  盖欲收藏谨严流传永久今宜稍仿此意月置一
卷三十二 第 33a 页 WYG0868-0413c.png
  小匮岁置一大匮俱安放东阁左右房内每月史
  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
  事迹仍于册面记年月史官姓名送内阁验讫即
  投入小匮用文渊阁印封锁岁终内阁同各史官
  开取各月草稿收入大匮用印封锁如前永不开
  视
  一议誊录掌管照得史馆纪录所用誊录典守官
  吏见今纂修实录即可通融选用合将各馆誊录
卷三十二 第 33b 页 WYG0868-0413d.png
  官选取勤谨善书者二员专誊秘密文字行吏部
  选拨善书贴写办事吏十二名专写各衙门章牍
  拨当该吏四名专管文册及朝夕启闭馆常川供
  事满日各照常送部拨补不给恩典
  一议补修记注伏睹圣明践阼之始即召见辅臣
  于平台二年之春召见计吏廉能卓异者面赐奖
  谕迩者以吏兵二部奏除文武职官又亲临选铨
  皆古帝王之盛节三年之间鸿猷善政不可缕数
卷三十二 第 34a 页 WYG0868-0414a.png
  兹者旷典复修亦合将二年以前事迹追书谨录
  用传万世拟各官除每月照前供事外兼将二年
  以前起居初政亦照月分曹以次纂录其诏敕等
  项内阁查付各衙门章奏行六科照月类抄一册
  送内阁转发
  焦太史竑修史四事
  一本纪之当议国朝实录代修如建文景泰二朝
  少者四年多者七八年向无专记景帝位号虽经
卷三十二 第 34b 页 WYG0868-0414b.png
  题复而实录附载未为是正夫胜国之君人必为
  纪以其临御一时犹难泯没所谓国可灭史不可
  灭也况在本朝乃使之孙蒙祖号弟袭兄年名实
  相违传信何据此所当创为者一也德懿熙仁四
  祖本朝发祥之始列于高庙本纪之首如汉高之
  述太公光武之述长沙已无可议至睿宗献皇帝
  似当一遵此例不必另纪盖位终北面犹人臣之
  列事属追王无编年之体此所当附见者二也或
卷三十二 第 35a 页 WYG0868-0414c.png
  当分而不必合或当合而不必分兰台石室之中
  自有定论但须经圣断乃可遵行
  一列传之当议窃闻旧例大臣三品以上乃得立
  传夫史以褒贬人伦岂论显晦若如所闻高门虽
  蹠蹻亦书寒族虽夷䲡并诎何以阐明公道昭示
  来兹谓当贵贱并列不必以位为断一也世传吾
  学编名臣录之类多系有名公卿至权奸误国之
  人邪佞欺君之辈未一纪述今循此例使巨恶宵
卷三十二 第 35b 页 WYG0868-0414d.png
  人幸逃斧钺史称梼杌义不其然谓当善恶并列
  不必以人为断二也累朝实录禀于总裁苟非其
  人是非多谬如谓方正学为乞哀于肃悯为迎立
  褒贬出之胸臆美恶系其爱憎此类实繁难以枚
  举至于野史小说尤多不根今历世既多公论久
  定宜乘此举亟为改正三也
  一职官之当议国初修书多招四方文学之士不
  拘一途近日内阁题请实合此意但世道日衰人
卷三十二 第 36a 页 WYG0868-0415a.png
  情不美未得学行之人徒为奔竞之地其于纂修
  无益有损况今承明著作之廷济济多士供事有
  馀宁须外索中惟星历乐律河渠三项非专门之
  人难于透晓宜移文省直访有精通此学者或召
  其人或取其书史官就问大加删润以垂永久此
  外决当谢绝勿启倖门至史馆两房中书本供缮
  写今始事之日方翻阅遗文蒐讨故实下笔之期
  茫无影响誊录之官安所用之似当暂为停止俟
卷三十二 第 36b 页 WYG0868-0415b.png
  他日脱稿之后经总裁改定方可取用量为资给
  不但冗费可裁而亦侥倖少抑
  一书籍之当议古之良史多资故典荟萃成书未
  有无因而作者即今金匮石室之中当备有载籍
  以称昭代右文之治臣向从多士之后读中秘之
  书见散佚甚多存者无几即合班马名流何以藉
  手考之前汉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后汉
  公卿所撰初集公府亦上兰台史官所修于是为
卷三十二 第 37a 页 WYG0868-0415c.png
  备国初圣祖伐燕属大将军收秘书监图书典籍
  太常法服祭器仪卫及天文仪象地里户口版籍
  既定燕诏求遗书散民间者永乐初从解缙之请
  令礼部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遗书合无仿其
  遗意责成省直提学官加意寻访见今板行者各
  印送二部但有藏书故家愿以古书献者官给以
  直不愿者亦抄写二部一贮翰林院一贮国子监
  以待纂修诵读之用即以所得多寡为提学官之
卷三十二 第 37b 页 WYG0868-0415d.png
  殿最书至置立簿藉不时稽查放失如前者罪之
  不贷此不但史学有资而于圣世文明之化未必
  无补
  董其昌荐李惟桢修史疏天启二年八月初五日
  吏部一本奉圣旨董其昌题充纂修官俟泰昌实
  录稿成前往南京采辑邸报等册以备参订供用
  就彼支给完日回馆供事该部知道钦此臣闻命
  自天感恩无地于十月前往南京将河南道所藏
卷三十二 第 38a 页 WYG0868-0416a.png
  邸报摘其未奉旨者一一录出太常寺祠祭司督
  遣僧道助写仅得十分之三缘事出创见应天府
  例无工食而其书充栋就结为难臣仍归里大集
  书佣给以纸笔虽奉有支给之旨不敢破用官帑
  先差中书沈僎亦录七年通共若干张装为三百
  本但据原本对录以备史官取材徵实无所点窜
  随蒙钦命翰林院待诏宋启明中书朱正色守催
  实以私家作事孑身独力侵寻岁月不自知其罪
卷三十二 第 38b 页 WYG0868-0416b.png
  莫逭也但臣有删繁举要之义兹四十八年留中
  之疏有事因疏而传言不以人而废凡关于国本
  藩封人材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议论精凿可
  为后事师者别为选择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
  断而其他请朝讲请祭祀请起遗佚请罢矿税请
  下章奏请补废官请蠲内帑昔之所急章满公车
  者皇上励精图治皆见施行今之谋国尤有进于
  此者略存一二而已共四十卷目录一卷别表进
卷三十二 第 39a 页 WYG0868-0416c.png
  呈外抑史之所重者笔削耳善人劝焉恶人惧焉
  所系匪细故也每朝纂录于三品以上大臣皆有
  小传寂寥数行衮钺斯在如世庙实录于郭希颜
  胡宗宪唐顺之等多有贬词未协舆论夫正史所
  书不公则私史之所记益杂何以起信于万世哉
  计四十八年之中大臣当立传者何止百数虽三
  长之史词苑如林然生既后时莫详本末窃见南
  京太常寺卿李维桢出入四朝囊括百代且与诸
卷三十二 第 39b 页 WYG0868-0416d.png
  臣同朝同世习见习闻若就陪京之日历抒腹笥
  之春秋其文直其事核非大典之光哉臣又闻司
  马光纂资治通鉴受诏得自徵辟故刘恕范祖禹
  为之佐前后十九年其书始成成祖朝纂修性理
  大全所聘名流百馀人不以为滥况兹实录比于
  通鉴性理孰重孰轻而神祖作养之史材皇上抡
  简之髦士顾多逸于事外刻印销印圣人无我赐
  环赐玦又何成心臣一念朴忠所日几几望之者
卷三十二 第 40a 页 WYG0868-0417a.png
  也至臣五技已穷二竖相迫中道乞骸情无矫饰
  乞敕下吏部允其休致自此与含哺鼓腹之民戴
  尧天而永永矣
  倪元璐荐黄道周疏奏为学行第一词臣宜留史
  局微臣自揣不如恳恩换职以全器使事臣闻常
  才易得奇士难求故席前宣室有吾久不见之言
  赋奏上林兴安得同时之叹彼皆中主有此勤拳
  况以陛下理学文明首出千古龙云道合适有其
卷三十二 第 40b 页 WYG0868-0417b.png
  人而坐使淹沈实可惋惜伏见原任右春坊右中
  允今听降黄道周学行双至今代所稀观其嫉俗
  多忤至清绝尘禁近十年日益贫寂瓶鲜储粟厨
  或无烟此皆中朝所共知信执母之丧庐墓摧毁
  里众见者并云会闵复生其学原本六经博极群
  史旁串百氏泽于仁义所为文词宏深奇典上凌
  数代西汉而后莫有其传然又精洞时宜务为经
  世有用之学自天文历算礼乐名法边筹财赋往
卷三十二 第 41a 页 WYG0868-0417c.png
  代今朝典常兴革出其胸中悉有成谋陛下试以
  清宴之暇召见文华或给笔札使条所蓄自可倚
  马万言坐跻董贾如道周者诚天下奇才天为陛
  下生此一人使之仰佐天章□□一代不可谓之
  偶然也在今一时闻臣此说者或以为疑所谓世
  人贵耳贱目若道周死后数十年天下之推之必
  有甚于臣言者臣虽愚悖岂敢以身触雷霆过情
  奖物即陛下释之不诛臣亦惧为后世所非笑所
卷三十二 第 41b 页 WYG0868-0417d.png
  以推举本繇至诚耳道周前因疏救旧辅钱龙锡
  忤旨降调未几而其言卒行是则陛下之知道周
  久矣当道周抗疏之时同辈闻之并为危慄而道
  周以为惟圣主可与忠言侃然进说此诚至难臣
  谓陛下今日用人惟当取其伉直有气者今人多
  畏祸重其身家又閒者中使衔宪四出动以威倨
  上官之体加于庶司臣惧海内士大夫之气必化
  为绕柔陛下又可不式怒蛙重摧折之乎然自道
卷三十二 第 42a 页 WYG0868-0418a.png
  周既获罪而一时论者遂有摘其试录议及科场
  以其经史为子书以其精详为孟浪此可叹也又
  臣仰窥陛下劳于求贤睿怀孜急曰安得不贪财
  不爱官不徇情面实心任事之臣而用之然以臣
  所知道周而外又有如原任顺天府尹刘宗周清
  恬鲠介正类道周而宗周居尹釐之职尽力尹釐
  道周守文史之官致精文史以此二臣仰符侧席
  犹圭璋之合而今宗周既以肮体投閒道周亦以
卷三十二 第 42b 页 WYG0868-0418b.png
  蹇谔承贬天下本无人得其人又不能用如此安
  望天下有为陛下奋其忠能者乎此皆诸臣之过
  非昧则忮不以告陛下耳臣闻制世之道非有他
  端其上用必当材使必称器其下愚者逊智拙者
  推能则天下自治臣自量庸劣远逊道周从道周
  蒙谴以来臣内愧气失因其有科场事未结缩默
  至今顷经部覆奉旨是臣披胸见心之日矣诚以
  臣在词垣有如凫雁若道周者使之大承顾问小
卷三十二 第 43a 页 WYG0868-0418c.png
  效编摩必有补益度越时贤陛下幸听臣言还道
  周原官而出臣于外承道周所应降官级此犹弃
  珷玞得良玉也昔孔璋请为李邕代死柳宗元以
  刘禹锡母老愿以柳易播今道周所遭不至死徙
  而其才又远过李刘即臣自处亦实羞出孔璋宗
  元之下且臣自为圣朝用人及史局需材之计非
  为道周惟圣明垂察
  庶吉士
卷三十二 第 43b 页 WYG0868-0418d.png
  洪武六年诏天下乡贡举人罢会试开文华馆禁
  中命选举人年少质美者肄业其中河南解额内
  选张唯等四人山东选王琏等五人并各省共一
  十七名上召见便殿亲命题赋诗称旨皆擢翰林
  编修命入堂中读书诏儒臣宋濂桂彦良等分教
  之
  永乐三年正月上命学士解缙等于新进士中选
  材质英敏者俾就文渊阁进学至是缙等选修撰
卷三十二 第 44a 页 WYG0868-0419a.png
  曾棨编修周述周孟简庶吉士杨相刘子钦彭汝
  器王英王真余鼎章敞王训柴广敬王道熊直陈
  敬宗沈升洪顺章材余学夔罗敬汝卢翰汤流李
  时勉段民倪维哲袁天禄吴绅杨勉二十八人入
  见上谕勉之曰朕不任尔以事文渊阁古今载籍
  所萃尔各食其禄日就阁中恣尔玩索务实得于
  已庶国家将来皆得尔用不可怠惰以负朕期待
  之意时庶吉士周忱自陈年少愿进学上喜曰有
卷三十二 第 44b 页 WYG0868-0419b.png
  志之士也命增忱二十九人遂命司礼监月给笔
  墨纸光禄给朝暮膳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
  部择近第宅居之
  宣德五年命杨士奇等曰新进士多年少其间岂
  无有志于古人者朕欲循皇祖时例选择俊秀十
  数人就翰林教育之俾进学励行工文章以备他
  日之用卿等可察其人选文词之优者以闻于是
  士奇等选萨琦逯端叶锡陈玑林补王振许南杰
卷三十二 第 45a 页 WYG0868-0419c.png
  江渊八人以闻上命行在吏部俱改为庶吉士送
  翰林进学给酒馔房舍月赐灯油钞悉如永乐之
  例复命兵部各与皂𨽻上又顾士奇等曰后生进
  学必得前辈老成开导之卿等日侍左右无馀閒
  其令学士王直为之师常提督教训所作文字亦
  为开发改窜卿等或一两月或三月一考阅使有
  进益如一二年怠惰无成则黜
  弘治六年准奏每科一选不拘地方不限年岁待
卷三十二 第 45b 页 WYG0868-0419d.png
  进士分拨办事之后行令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
  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个月里投送礼部
  礼部阅试讫编号分送翰林院考订文理可取者
  按号行吏部该司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名封送
  内阁照例于东阁前出题试之每科取选不过二
  十人留不过三五人
  嘉靖八年己丑大学士杨一清题请教庶吉士官
  帝曰改选庶吉士命官教习乃太祖之制在当时
卷三十二 第 46a 页 WYG0868-0420a.png
  固为尽善迩年以来祗为大臣市恩无益于国此
  后不必选留一体除用中外诸臣果有学行卓异
  者吏部访奏入翰林以备擢用方献夫上言馆阁
  乃储材之地贤相名臣多出其间迩年以来选留
  不能尽公所教或非其道树恩立党于国无益诚
  如圣谕所云者吏部访收信得其要编修检讨于
  主事御史给事中评事中书行人博士助教推官
  知县学官进士内访补讲读修撰于郎中员外都
卷三十二 第 46b 页 WYG0868-0420b.png
  左右给事寺正寺副太仆光禄丞同知知州通判
  内访补其学士谕德庶子赞善洗马等官亦论资
  序迁庶事体画一经久可行帝从之
  崇祯四年辛未考馆后因内阁票拟疏中有何况
  二字误以为人名票出上摘而诘让之遂有翰林
  内外兼用之旨甲戍丁丑皆不选馆以俸深候考
  知推选授编检等官至庚辰廷试召对亲拔赵玉
  森等授以检讨命蒋德璟王锡衮教习之
卷三十二 第 47a 页 WYG0868-0420c.png
  崇祯癸未十一月十五日召辅臣陈演蒋德璟魏
  藻德来德政殿先是集九卿科道于文华殿令举
  堪任户兵二部官是日出各臣荐单欲用何楷为
  兵部堂上官及襄城伯密奏欲郑芝龙捐饷等事
  毕陈演奏今日阅考馆试卷业奉明旨矢公矢慎
  臣等会同吏礼二部在东阁设立高皇帝牌位同
  誓如有私徇天诛地灭上默然者久之曰须选得
  文行兼优的方好演对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上曰
卷三十二 第 47b 页 WYG0868-0420d.png
  正是演奏今次俱经各九卿翰林科道开送必有
  学行的方敢开来今既糊名只凭文取进上曰也
  有私记德璟奏既糊名实无从知上曰即知亦何
  妨魏藻德奏前工部尚书范景文有疏奉旨两畿
  并重今考广西只二人云贵亦只二人如照壬戍
  例则广西一名云贵一名似太滥或照工臣奏添
  北直一名璟奏且看广西云贵卷如何如不佳即
  以一名增北直上曰然是科北直与南直俱四人
卷三十二 第 48a 页 WYG0868-0421a.png
  大学士徐溥疏云庶吉士之选自永乐二年以来
  或閒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
  同选初无定限每科选用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
  送或会吏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
  或就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自
  古帝王皆以文章关乎气运而储才于馆阁以教
  养之本朝所以储养之者自及第进士之外止有
  庶吉士一途凡华国之文与辅世之佐咸有赖于
卷三十二 第 48b 页 WYG0868-0421b.png
  斯然而或选或否则有才者未必皆选而所选者
  又未必皆才若更拘于地方年岁则是已成之才
  或弃而不用而所教者又未必皆有成请自今以
  后立为定制一次开科一次选用待新进士分拨
  各衙门辨事之后俾其中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
  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之类限十五篇以
  上于一月之内赴礼部呈献礼部阅试讫编号封
  送翰林考试其中词藻文理有可取者按号行取
卷三十二 第 49a 页 WYG0868-0421c.png
  夲部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封姓名印送照例于
  东阁前出题考试其所试之卷与取投之文相称
  即收以预选若其词意钩棘而诡僻者不在取列
  中间有年二十五以下果有过人资质虽无宿搆
  文字能于此一月之间有新作五篇以上亦许投
  试若果笔路颇通其学可进亦在备选之数每科
  不必多选所选不过二十人每选不必多留所留
  不过三五辈如此则所选者多是已成之才有所
卷三十二 第 49b 页 WYG0868-0421d.png
  论撰便堪供事将来成就必有足赖者如是则预
  列者无徇私之弊不预者息造言之谤臣等皆出
  自此途引进后贤储之馆阁以报国厚恩乃其职
  也
  万历中管志道疏二祖始选庶吉士皆令肄业文
  渊阁读中秘书常亲视校试验其进修务在通达
  国体薰陶德性以储异日之用自正统以后抡选
  多非出自圣意而从阁臣议请举行亦不得读中
卷三十二 第 50a 页 WYG0868-0422a.png
  秘书而以唐诗正声文章正宗为日课不知将来
  所以备顾问赞机密者果用此糟粕否乎事固有
  以祖宗宏深之美意而翻成末流偏重之敝习者
  此举是也臣谓自今以后如复选庶吉士则当求
  二祖作养之初意若止如今日之所教所习则莫
  若停止此途一二十年翰林员缺亦如先朝将各
  衙门之有器识者对品改入假以岁月明习典章
  何患侍经筵典制诰及纂修校士之乏人哉嘉靖
卷三十二 第 50b 页 WYG0868-0422b.png
  中会旷十馀年弗选圣虑良远且今以偏重而暂
  止后以特旨而复开犹善法祖宗鼓舞豪杰之便
  计也
  崇祯初给事中瞿式耜疏窃闻昔贤云天序日月
  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天子之置三公
  盖法上天之三光也臣尝稽古之三公论道而不
  与政汉之三公治事而不论道惟我朝之设阁臣
  既论道而又与政入则论思启沃关君德之污隆
卷三十二 第 51a 页 WYG0868-0422c.png
  出则定事决疑首百官之善败任莫重焉然臣见
  近日政府立身非礼公论共排讥刺满身颜甲以
  出横口泼詈等于市徒窃叹官至揆席岂复更有
  加之者纵不为一身名节惜独不为官常爱大体
  乎反覆寻绎其故盖由发轫之途不清树艺之种
  不慎也臣考国初宰相不专拔于翰林累朝相沿
  途径犹宽至世庙以来则枚卜之举大抵俱属翰
  林矣是庶常之官即他日平章军国之人今日即
卷三十二 第 51b 页 WYG0868-0422d.png
  慎选行修言道之士尤恐他年晚节未惬初盟岂
  有始进之时先丛物议而异日立朝能为国家树
  光明俊伟之业者臣初入班行即闻长安自殿试
  之后其介然不苟之士诚不乏人而一种躁竞之
  夫日夜讲求谋所以必得馆选之法钻求百出败
  检难言或机关预设妄希张鷟之青钱或根柢先
  容冀受和凝之衣钵又排人益己无风作波伏影
  射于含沙利相持于鹬蚌甚有以心期共许之友
卷三十二 第 52a 页 WYG0868-0423a.png
  祗以眉睫之得失显作猜疑阴相倾轧世风如此
  良可感叹孔子曰尊贤则不惑敬大臣则不眩以
  翰林而渐臻讲读师傅不可谓不尊矣以翰林而
  驯至宅揆亮采不可谓不敬矣夫岂已惑未清而
  能清紫宸之惑已眩已甚而能定国是之眩者乎
  以是人而当是非溷淆之日必将佐非乱是主持
  之担谁肩以是人而当阴阳相战之时必将扶阴
  抑阳燮理之能谁寄凡谐臣媚子之态翻出于礼
卷三十二 第 52b 页 WYG0868-0423b.png
  宗而称功颂德之词递见于元老皆此患得患失
  之人贻之也且今之时何时也圣人出御天地清
  宁值龙飞之首科尤万方之瞻仰岂可不荡一时
  之陋习端始进之臣心臣谓今年馆选宜照殿试
  法皇上临轩而试之令考试诸臣即于御前定其
  去取正额之外多备副卷以听圣裁其彀外诸卷
  亦当尽数函呈间有遗珠不妨特拔凡若此者所
  以抑躁进之人知此番之试无画然必得之法又
卷三十二 第 53a 页 WYG0868-0423c.png
  所以来高洁之士使知圣天子之雅意求贤当振
  笔一吐胸中之奇不必拂衣远引避馆试如浼也
  其试士之题臣愚谓宜仿古制考以今日吏治民
  生经邦强国之策不必尽依旧例以风云月露之
  词费精神于无用也济济多士岂无有董仲舒贾
  谊之流以应皇上眷求者乎臣考洪武癸丑命翰
  林张唯等入禁中文华肄业诏宋濂为之师高皇
  帝听政之暇辄取其文亲评优劣可见选俊储才
卷三十二 第 53b 页 WYG0868-0423d.png
  简自帝心圣祖已有行之者矣又古者左史记言
  右史记动凡以天子一时言动即万世法程虑或
  湮遗故以史臣必专其事凡天子召见群臣商议
  时政则史臣必随之今皇上再举召对海宇欣瞻
  而臣等侍从之臣反有未能详知者虽阁部大臣
  于陈谢疏中微有条叙亦似约略言之伏乞今后
  凡遇召对即令史臣二人簪笔入侍记注详核随
  于次日具疏奏呈一面发抄一面宣付史馆庶四
卷三十二 第 54a 页 WYG0868-0424a.png
  海快若亲承而万世垂为永宪并望俞诏施行
  大学士徐阶示新庶吉士条约
  一君子之道必本诸身今朝廷作养诸士固将责
  以治平之业使非卓然以古圣贤为师修身以立
  其本他日何由措诸政事光佐治平故诸士宜致
  力于此辨义利审好恶使此心纯乎天理之公庶
  几他日事业有可观者
  一文章贵于经世若不能经世纵有奇作已不足
卷三十二 第 54b 页 WYG0868-0424b.png
  称况近来浮诞鄙庸之辞乎故诸士宜讲习四书
  六经以明义理专观史传评骘古今以识时务而
  读文章正宗唐音李杜诗以法其体制并听馆师
  日逐授书稽考庶所学为有用其晋唐法帖亦须
  日临一二副以习字学
  一每月馆师出题六道内文三篇诗三首月终呈
  稿斤正不许过期初二日十六日仍各赴内阁考
  试一次
卷三十二 第 55a 页 WYG0868-0424c.png
  一入馆之后各宜谢绝人事专心学问以求进益
  附记
  学士李东阳程敏政教庶吉士至院阅会簿悉注
  病假而去乃赋一绝云回廊寂寂锁斋居白日都
  消病历馀窃食大官无寸补瀛洲亭上勘医书
  馆选散授不拘内外如永乐乙未沈晹知县戊戍
  莫圭孔友谅知县宣德癸丑傅纲知县正德甲戌
  王邦瑞知州嘉靖丙戍李元阳王格张铎连矿知
卷三十二 第 55b 页 WYG0868-0424d.png
  县己丑孙光辉推官杨祐安如山知州其为行人
  评事者不可胜计
 
 
 
 
 
 春明梦馀录卷三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