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四
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868-015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明梦馀录卷十四
          吏部左侍郎孙承泽撰
  天坛
天坛在正阳门南之左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
九里三十步初遵洪武合祀天地之制称为天地坛后
既分祀乃始专称天坛按吴元年建圜丘以冬至祀昊
天上帝建方丘以夏至祀皇地祗及即位犹分祀如故
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868-0152b.png
至洪武十年因风雨不时灾异时见览京房灾异对始
定合祀礼采古明堂遗制即圜丘旧壝作大祀殿坛而
屋之罢方丘而是岁即奉天殿行焉十二年殿成祀昊
天上帝皇地祗位南向仁祖配西向从祀丹墀四坛曰
大明曰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内壝外二十坛曰五岳
坛五中岳坛以钟山附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
渎曰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祗曰历代帝
王各坛一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因命太常每岁祭天
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868-0153a.png
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二十一年增修坛壝殿丹墀
中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坛四内壝外为坛二十亦东
西相向罢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并罢太岁风云雷雨岳
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历代帝王之春祭建文元年撤
仁祖位奉太祖配永乐十八年京师大祀殿成规制如
南行礼如前仪增附天寿山于北岳坛洪熙元年增文
皇帝配位太祖下嘉靖九年从给事中夏言之议遂于
大祀殿之南建圜丘为制三成祭时上帝南向太祖西
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868-0153b.png
向俱一成上其从祀四坛东一坛大明西一坛夜明东
二坛二十八宿西二坛风云雷雨俱二成上别建地祗
坛坛制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
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
一九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
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
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棂星石门六正南三东西北
各一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
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868-0153c.png
尺七寸棂星门如前又外围方墙为门四南曰昭享东
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内棂星门南门外东南砌
绿磁燎炉傍毛血池西南望灯台长竿悬大灯外棂星
门南门外左设具服台东门外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
牲亭北门外正北建泰神殿后改为皇穹宇藏上帝太
祖之神版翼以两庑藏从祀之神牌又西为銮驾库又
西为牺牲所北为神乐观北曰成贞门外为斋宫迤西
为坛门坛稍北有旧天地坛在焉即大祀殿也嘉靖二
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868-0153d.png
十二年改为大享殿殿后为皇乾殿以藏神版以岁孟
春上辛日祀上帝于大享殿举祈榖礼季秋行大享礼
以二祖并配至郊祀专奉太祖配十年改以启蛰日行
祈榖礼于圜丘仍止奉太祖配十七年改昊天上帝称
皇天上帝是年欲仿明堂之制宗祀皇考以配上帝诏
举大享礼于元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元极宝殿者
大内钦安殿也殿在乾清宫垣后隆庆元年罢大享祈
榖礼元极殿仍改为钦安殿圜丘泰元门东有崇雩坛
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868-0154a.png
为制一成东为神库嘉靖中时以孟夏后祭天祷雨祈
榖坛成未行而罢
  洪武元年二月敕礼官太常曰昔圣帝明王严于
  祭祀内致诚敬外致仪文朕膺天命首崇祀事顾
  草创之初典礼未备何以交神明致灵贶其博考
  郊礼以闻丞相李善长学士陶安太常卿胡惟庸
  等奏国有大祀曰圜丘曰方泽曰宗庙曰社稷若
  他诸中祀小祀各具沿革以进于是祀天圜丘以
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868-0154b.png
  大明夜明星辰太岁诸神从飨祭地方丘以岳镇
  海渎诸神从飨而前代太一感生五帝诸不经之
  祀俱罢撰二丘乐章安等又言古者天子五冕祭
  天地宗庙社稷诸神各有所用上以五冕礼太繁
  惟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
  馀不用二年奉仁祖配时中都亦有南北丘焉五
  年上亲郊皇太子居守亲王戎服从七年以大祀
  献终乃分献未安学士詹同宋濂言请初献奠玉
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868-0154c.png
  帛已分献官即初献亚献亦如之上曰善八年从
  学士乐韶凤之请定大祀登坛脱舄礼九年令郊
  社大事国有三年丧不废十年春且郊感斋居阴
  雨览京房灾异对始定合祀礼二十三年合祀礼
  成上作大祀文并歌文略言朕闻太极之化天开
  乎子地辟乎丑位极既定虚其中为寰中而人生
  于寅人生滋多非圣莫驭天生君主为民立命洪
  荒之时莫知谁始今载于书开天立极首兴彝伦
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868-0154d.png
  者伏羲神农黄帝是也法三皇而守行者少昊颛
  顼高辛唐虞其损益礼乐大备其文者夏商周也
  下至秦汉以及于唐宋元呜呼天性自然而常者
  三纲五常也圣人度人情而措彝伦不逆其性务
  从于善每闻昔君钦若昊天莫敢有怠朕即位以
  来祀天飨地奉宗庙社稷当斋期必有风雨临祭
  乃敛每以为忧京房有言郊祀鬼神必天道雍和
  神乃荅若有飘风骤雨是为未善于是命三公度
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868-0155a.png
  土工部役梓人于南郊创大祀殿合享朕度古人
  南郊祭天以阳生之月北郊祭地以阴生之月独
  以义起不知至阳祭之至阴之月至阴祭之至阳
  之月于理可疑且扫地而祭其来甚远尚质不华
  令天地之享与人大异将人之飨亦执古不变乎
  古则污尊抔饮茹毛饮血巢居穴处今可行乎殆
  必不然因定岁祭天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合
  祀天地前期致斋五日内二日以告仁祖三日正
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868-0155b.png
  斋风和日暖及夜升坛山川草木不摇江海不波
  太阴中天神恍临降故合祀宜也
  嘉靖九年礼科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疏臣按古
  者祀天于南郊祭地于方泽兆于南郊瘗于北郊
  顺天地之宜审阴阳之位也至祖宗之配享诸坛
  之从事合祀之不经乞敕多官集议以求至当彼
  时皇后行亲蚕礼于北郊祭先蚕氏词臣霍韬言
  亲蚕为乱成法分郊为紊朝政其大礼论曰合祭
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868-0155c.png
  天地神阴阳也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并祀祖宗
  崇达孝也礼曰祖文王而宗武王主日配月及于
  星辰象从天也易曰本乎天者亲上岳镇海渎象
  从地也易曰本乎地者亲下是故天地合德神化
  出矣祖宗合祀孝德崇矣日月星辰丽于上河海
  山岳位于下伦类齐矣是故浑涵宇宙顺序阴阳
  幽赞神化明奠象类合祀之典显且著焉非圣知
  明于天地之性知鬼神之情状其孰能与于此帝
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868-0155d.png
  怒其言御史邓文宪亦言郊祀亲蚕之义夏言未
  必是而霍韬未必非且天地分祀则父母异处亲
  蚕郊外则内外失闲帝责宪附和遂定分祀之制
  朝日夕月之祭俱复夏言荐行太仆寺寺丞张鹗
  考定音乐时四郊并建兵部军卒供役不足乃将
  马价及缺官薪皂银三十万两募役工作
  万历三年十一月内阁臣张居正进郊礼图册曰
  谨按天地分祀至洪武十年圣祖乃定为合祀之
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868-0156a.png
  制每岁正月上辛日行礼于南郊大祀殿列圣遵
  行百六十馀年至世宗皇帝始按周礼古文复分
  建南北郊俱坛而不屋南郊以冬至北郊以夏至
  行礼而二至之外复有孟春祈榖季秋大享岁凡
  四焉隆庆改元诏廷臣议郊祀之礼时议者并请
  罢祈榖大享复合祀天地于南郊先帝深惟三年
  无改之义独以祈榖大享在大内行礼不便从礼
  官议罢之而分祀姑仍其旧盖亦有待云尔夫礼
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868-0156b.png
  因时宜体乎人情者也高皇帝初制郊礼分祀十
  年矣而竟定于合享者良以古今异宜适时为顺
  故举以岁首人之始也卜以春初时之和也岁惟
  一出事之莭也为屋而祭行之便也百六十馀年
  列圣相承莫之或易者岂非以其至当允协经久
  而可守乎今以冬至极寒而祼献于星露之下夏
  至盛暑而骏奔于炎歊之中一岁之间六飞再驾
  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造宇宙功
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868-0156c.png
  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有大
  不安者故世宗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
  不亲行虽肇举大享之礼而岁时禋祀止于内殿
  是斯礼之在当时已窒碍而难行矣况后世乎臣
  等愚昧窃以为宜遵高皇帝之定制率循列圣之
  攸行岁惟一举合祀之礼而奉二祖并配斯于时
  义允协于人情为顺顾郊禋重典今且未敢轻议
  谨稽新旧规制礼仪而略述其槩以俟圣明从容
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868-0156d.png
  裁断焉
  中庸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朱子注郊祭天
  社祭地盖郊之礼主祀上帝而统地祗也按郊特
  牲篇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又云社所以神地之道
  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
  天而亲地也礼运篇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
  降于社之谓殽地又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
  祭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又云礼行于郊而百神
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868-0157a.png
  受职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及按泰誓云类于上
  帝宜于冢土召诰云用牲于郊牛二社于新邑牛
  一羊一豕一以上经传对举郊天社地之文最为
  明白及考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
  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以下六宗
  四坎坛之百神皆埋少牢此王者郊天而并祭地
  之文也周官大宗伯章祀天祀上帝祭地祀社稷
  独司乐章有夏至方丘之文即祭法王为群姓立
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868-0157b.png
  大社而王社乃宗庙之右社稷也别无北郊之名
  夫天包乎地天尊而地卑固不可以并言南北郊
  也礼云器用陶匏顺天地之性也此亦郊天而并
  祭地也草庐吴先生谓天地并尊似拂易传天尊
  地卑之义故著此论
  国之大在祀而祀之大在郊自古礼残缺后儒穿
  凿而五帝六天合祀之说迄无定论则以不深考
  于经折衷于圣以准之也书曰肆类于上帝禋于
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868-0157c.png
  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又曰柴望秩于山川又
  曰柴望大告武成曰类曰柴皆祀天之礼也然必
  及于六宗山川群神而不及后土则郊必兼社之
  谓也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
  又曰圣人亨以享上帝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
  记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皆举郊以见社也
  家语孔子曰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
  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
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868-0157d.png
  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既卜献命库门之内所以
  戒百官也言郊之必卜也而不及社兼社也此唐
  虞三代之制也儒者但见周礼有冬至祭圜丘夏
  至祭方泽之文遂主分祀之说不知周礼一岁之
  间祭天凡几正月祈榖孟月大雩季秋明堂至日
  圜丘此外有四时之祭则固合祭者矣前期十日
  大宰帅执事而卜掌百官之誓戒太史与执事卜
  日戒大宗伯诏相王之大礼祭之日大宗伯奉玉
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868-0158a.png
  大宰赞玉币爵之事诗歌昊天有成命之章此其
  證也惟是周朔建子冬至圜丘适当献岁不妨迎
  阳报天而后命及于地故其礼比合祭稍加崇重
  此惟行周礼之时则可耳乃其合祀之礼则未尝
  废散见诸经及孔子之言可据也使祭而必冬至
  也则何用卜之为故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则又
  不必于圜丘方泽也以是而知周之未尝不合祭
  也
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868-0158b.png
  由汉历唐千馀年分祀者惟魏文帝之太和周武
  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元宗之开元四祭而
  已至宋郊祀皆合祭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
  郊元祐诏议北郊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刘安
  世
主分祭从之者四十人轼曰舜之受禅自上帝
  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地祗武王克
  商柴上帝望山川而独略地祗昊天有成命之诗
  郊祀天地终篇言天而不及地以是知祀上帝而
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868-0158c.png
  地祗在焉彼时群臣方议合祀之非上以问辅臣
  章惇曰北郊止可谓之社君子当不以人废言夫
  国之大事莫过于郊明太祖以开天之圣改分祀
  而为合祀此千古卓见故行之百五十馀年风雨
  调顺民物康阜至嘉靖一改而明遂衰建议者夏
  言也卒死于法抑太祖之灵弗歆乎至于太祖事
  天之诚仪文纯备千古仅见备录之以为百世法
  焉
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868-0158d.png
  慎配享
  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南郊上先诣太
  庙告曰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天兹臣独
  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失惧有
  责焉况去年上天垂戒早暮兢惕恐无以承上帝
  好生之德故不敢辄奉以配惟祖神与天通恐上
  帝有问愿以此言敷奏帝前善恶无隐惟上帝鉴
  之候南郊竣事臣当率百司恭诣殿庭告成大礼
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868-0159a.png
  以共享上帝之锡福越二年平庆阳群臣复请乃
  奉仁祖配
  告祭
  礼部崔亮奏按礼运曰礼行于郊则百神受职沈
  括援唐制云有事上帝则百神皆预遣祭告惟太
  庙则皇帝亲行祭告今拟圜丘方丘大祀前期上
  亲告太庙仍遣使预告百神如祀圜丘则曰某年
  某月日皇帝有事于圜丘咨尔百神以相祀事方
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868-0159b.png
  丘亦如之仍增天下神祗坛于圜丘之东方丘之
  西其神主皆题曰天下神祗诏从之
  斋期
  上谓省臣曰朕每祭享天地百神惟伸吾感戴之
  意祷祈福祉以佑生民未尝敢自徼惠也且斋戒
  所以致诚诚之至与不至神之格与不格皆系于
  此故朕每致斋不敢有一毫懈惰今定斋戒之期
  大祀以七日中祀以五日不无太久大抵人心久
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868-0159c.png
  则易怠怠心一萌反为不敬可止于临祭斋戒三
  日务致精专庶几可以感格著为令
  祭器
  崔亮奏按礼记郊祭器用陶匏瓦器尚质故也周
  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簋今
  祭祀用磁已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之簠簋豋
  豆制异今拟凡祭器皆用磁其式皆仿古之簠簋
  豋豆惟笾以竹诏从之
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868-0159d.png
  省牲
  上谕礼臣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
  不忍食其肉此人情之常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
  迩揆之人心殊为未安于是亮奏考古省牲之仪
  远神坛三百步上喜曰必如是而后可
  脱舄
  学士乐韶凤奏曰礼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
  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注屦贱空则
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868-0160a.png
  不敢陈于尊者之侧长者在堂则脱于阶下在室
  则上堂而不著入室也汉魏以后朝祭则跣袜惟
  萧何剑履上殿宋南郊皇帝至南阶脱舄升坛入
  庙脱舄升殿宋开宝通礼太庙馈食并禘祫皇帝
  至东阶下解剑脱舄今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
  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
  官之次门外西侧祭日大驾临坛入幕次脱舄升
  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祭官皆脱舄外
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868-0160b.png
  次升供事协律郎乐舞生跣袜就位毕降坛纳舄
  从之
  戒饰
  上诏中书言祀礼肇于圣王诸周旋上下进趋献
  酬之莭慇勤至矣朕亲循行其无乃失之渎而过
  饰乎过饰是不诚也孔子有云禘自既灌而往者
  吾不欲观之矣且人不诚者众暂诚者有之永诚
  者鲜已今措礼设仪而过饰能有终乎朕周旋神
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868-0160c.png
  所十有一年未见其当于是更仪殊式合祀天地
  神祗饬中书下翰林院令儒臣纪焉
  世宗更制
  世宗改合祀而为分祀卜之太祖不吉谋之人言
  不协将欲已之夏言持之独力初问张璁璁备述
  周礼及宋熙宁间陈襄苏轼刘安世程颐所议分
  合异同以对且言圣祖定制无敢轻议惟朝日夕
  月之礼具载存心录并祭祀礼仪若欲讲求复旧
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868-0160d.png
  似无难者及上谕再议璁言圣祖为一代创业之
  主为子孙者亿万年所当遵守愿以不愆不忘之
  心尽善继善述之孝此其意虽在分祀然以祖制
  为言自是大臣告君之体及夏言二祖分配之说
  则力辟之矣曰郊祀之议圣见已定群臣必将循
  默臣独不忍无言皇上信以分配之说尽古礼乎
  大祀殿非明堂之位孟春祈榖非季秋大享之礼
  则未免有失于古也信以并配之说非今宜乎太
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868-0161a.png
  祖百有馀年之神座岂忍言撤文皇百有馀年配
  天之报岂忍言废则未免有失于今也臣谓天地
  分祀宜从古礼祖宗并配宜从今制所谓酌古斟
  今继志述事仰对祖宗愿从容而裁酌之又曰天
  地者古今之天地分而祀之三代之彝典也臣敢
  不将顺祖宗者一代之祖宗功德俱隆并配天地
  当代之定制孝子慈孙不可轻议臣安得无言至
  罢议之说又天地祖宗共为昭鉴今日月迭变风
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868-0161b.png
  霾饥馑救荒之政礼贵弛力为先请察臣言务求
  可传可继之道外此非臣所知也固侃侃正论已
  洧川范守已曰郊祀之议永嘉等前言为是而群
  议皆非也天地分祀古今正礼而祖宗训制亦孝
  子慈孙所当世守而不可改者谓祖制可变是以
  祖宗为不足法矣谓祖宗为不足法则凡可以纷
  乱旧章将无所不至也祖宗睿识神谟精思长虑
  其所规画协于至善者十之八九间有一二袭近
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868-0161c.png
  代之陋盭先圣之谟匪其识有未至亦未能无意
  其间也故周用子正尼父非之而子孙不为之易
  商人尚鬼至于盘庚以鬼恐众亦未闻其臣有以
  为非而请革者何也凡以祖宗之制不可变也故
  宁因其所可变以固其所不可变而一代之制始
  传之百世而不坏一有可变之念参乎其间则虽
  其不可变者奸臣贼子亦将以辩言乱其视听而
  纷更殆尽矣为端甚微为祸岂浅浅哉故汉高袭
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868-0161d.png
  亡秦创制陋矣孝文固守其陋拒贾生之议而不
  纳匪真谦让未遑也正以祖宗之法不可变耳迨
  至武帝狭小汉制正统易服纷纷制作匪不力追
  古始而汉家一代之制荡然无存浸淫易世大衅
  三启卒致新莽之乱有由然也
  元郊祀考
  元初用其国俗拜天于日月山成宗大德六年建
  坛于燕京合祭天地五方帝九年始立南郊专祀
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868-0162a.png
  昊天上帝泰定中又合祭然皆不亲郊文宗至顺
  以后亲郊者凡四惟祀昊天上帝其郊坛三成以
  合阳奇之数每成高八尺一寸以合乾之九九上
  成纵广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陛十有
  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
  五十四步各四门坛设于丙巳之地以就阳位外
  垣南棂星门三东西棂星门各一中筑圜坛周围
  上下俱护以甓内壝外壝各高五尺壝四面各有
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868-0162b.png
  门三俱涂以赤祭时冕无旒服大裘而加衮搢大
  圭执镇圭皇太子侍祀服衮冕而执圭诸臣奉祀
  三献官司徒大礼使七梁冠加笼巾貂蝉助奠以
  下诸执事官冠制如貂蝉无笼巾而有六梁四梁
  三梁二梁之异御史冠二梁加獬廌俱青罗服裳
  绂绶环并同笏以木
  祈榖坛
祈榖坛大享殿即大祀殿也永乐十八年建合祀天地
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868-0162c.png
于此其制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馀施三采正中作石
台设上帝皇祗神座于其上殿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
正南为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庑与殿庑通殿后为库六
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覆以黄琉璃其后大祀
殿易以青琉璃瓦坛之后树以松柏外壝东南凿池凡
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悉如太
祖旧制至嘉靖二十一年撤大祀殿拟古明堂名曰大
享每春行祈榖礼隆庆元年礼官言先农之祭即祈榖
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868-0162d.png
遗意宜罢祈榖于先农坛行事大享礼亦宜罢诏可后
至崇祯朝复举行
  祈榖纪
  祈榖用孟春上辛礼也明初用二月上戊祭先农
  不行祈榖即嘉靖亦一再举而罢崇祯辛巳年正
  月初五日上辛复举行有旨祈榖除不散斋不出
  宿于郊斋宫不朝亥时正三刻止升一灯外其恭
  视坛位笾豆牲只如圜丘仪行奏祭著改于正月
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868-0163a.png
  初一日乐章奏舞命太常寺勤督乐舞生预为演
  习十五年壬午正月上辛即在朔日辛未礼部以
  朝贺不便疏请改十一日辛巳为中辛得旨改中
  辛日行礼
  崇祯壬午上亲行祈榖礼记壬午正月初五日上
  常服诣太庙以亲诣南郊视牲预告于太祖及列
  祖神御前仍钦遣礼部左侍郎王锡衮右侍郎蒋
  德璟詹事黄景昉充上香导引官初六日遣勋臣
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868-0163b.png
  等恭代视牲初七日上御皇极殿太常寺奏祭祀
  初八日为始致齐三日初八日质明上常服乘舆
  诣太庙门西降舆至庙门幄次内具祭服诣太庙
  告请太祖配神行礼毕出至幄次易皮弁服回御
  皇极殿太常寺光禄寺官奏省牲初九日大雪上
  亲享太庙礼毕臣璟即偕王黄二公冒雪出南郊
  宿太常别院是日午后太常官捧苍玉帛匣香盒
  同神舆亭进于皇极殿内司礼监官捧帛同安设
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868-0163c.png
  于御案之北初十日质明上御皇极殿太常卿捧
  祝版从中左门进安于御案上上亲填御名讫太
  常卿捧安于舆中司礼监官进玉帛上亲装于各
  匣内安讫太常寺官以次奉安舆中太常卿随捧
  香盒于香亭右跪上三上香行一拜三叩头礼毕
  转于东西向立锦衣卫官旗入抬舆亭从中门出
  太常卿随诣大享殿神库奉安上遂诣太庙以亲
  诣南郊行祈榖礼预告于太祖及列祖神御前行
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868-0163d.png
  礼毕还宫是日早璟偕王黄二公及太常少卿高
  倬具吉服冒雪至大享殿皇乾殿演礼即在北天
  门内候驾至未时锦衣卫官备法驾设板舆于皇
  极门下正中上常服御皇极门太常卿奏请圣驾
  诣南郊行祈榖礼于大享殿上升舆掌卫官跪奏
  起舆从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诣南郊
  坛内西天门至神路迤西臣璟偕王黄二公及高
  少卿面驾序立行叩头礼毕分两旁候上降舆臣
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868-0164a.png
  璟等导上从大享南门左门入太常卿党崇雅跪
  迎同导上至丹陛太常卿导上至大享殿左门入
  恭视神位臣璟等先诣东陛前候上视神位毕太
  常卿导上从东陛下臣璟等同导上至神库视笾
  豆至神厨视牲太常卿逐一奏毕复同臣璟等导
  上仍从大享南门出迤西升舆至斋宫陪祀各官
  免朝参是日雪势特猛导引往还可数千武而神
  库门路甚深滑上亦徐行俯体诸臣便步趋也至
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868-0164b.png
  一更时臣璟等三人具祭服诣皇乾殿行一拜三
  叩头礼王公上香请神璟与黄公导引太常官以
  次捧昊天上帝正位高皇帝配位神版诣大享殿
  奉安讫臣等三人即趋至大次候驾亥时一灯起
  万灯齐明灿如列星上常服乘舆冒大雪从斋宫
  东门出至神路之西降舆导驾官导上至大次德
  璟三人及太常卿复命上秉圭曰朕知道了少顷
  具祭服出导驾官导从大享南门左门入行祈榖
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868-0164c.png
  礼用十二拜如大祀仪祭毕上出至大次易常服
  不回斋宫即从西天门还至太庙参谒如前仪毕
  还宫礼部侍郎蒋德璟谨纪
  按月令孟春天子以元日祈榖于上帝注谓以上
  辛郊祭天春秋传曰启蛰而郊郊而后耕郊特牲
  曰郊用辛注凡为人君当斋戒自新卢植蔡邕曰
  郊天是阳故用日耕耤是阴故用辰孔颖达曰甲
  乙丙丁等谓之日子丑寅卯等谓之辰元者善也
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868-0164d.png
  元日郊用辛元辰耕用亥黄道周曰春日甲乙则
  未知其果上辛也明初以冬至祀天圜丘夏至祀
  地方泽洪武十年罢之而止以正月上辛合祀天
  地于大祀殿并日月星辰山川䓁神俱在焉其礼
  甚省其敬甚专嘉靖九年罢之而分为圜丘方泽
  朝日夕月四郊其大祀殿则以孟春上辛祈榖十
  年又改启蛰日祈榖二十四年又改大祀殿为大
  享殿然祈谷礼不复行崇祯十四年复行祈榖礼
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868-0165a.png
  用上辛十五年用中辛云
  斋宫(附/)
斋宫在圜丘之西前正殿后寝殿傍有浴室四围墙垣
以深池环之皇帝亲祀散斋四日致斋三日于斋宫驾
至南郊昭享门降舆至内壝恭视坛位又入神库视笾
豆至神厨视牲毕出昭享门至斋宫各官早朝午朝俱
赐饭传曰祭之日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
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
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868-0165b.png
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
  周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大次小次大次在坛
  壝外初往所居止也小次在坛侧初献后退俟之
  处也按宋营青城幄殿即周之大次也又于东壝
  门外设更衣殿即周之小次也其制皆用帛绞缚
  元丰中议礼局言每岁青城费缣布三十馀万乞
  如青城创制斋宫使一劳永逸时未及行哲宗始
  建斋宫南渡后庶事草创复绞縳以备制明洪武
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868-0165c.png
  二年诏筑斋宫于圜丘侧永乐因之
郊坛门外每祀设大次驾临坛入幕次脱舄升坛其升
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祭官皆脱舄于外以
次升坛供事协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
纳舄嘉靖中享庙皇后助祭遂罢脱舄礼后不复行
斋宫东西悬大和钟每郊祀候驾起则钟声作登坛则
止礼毕升驾又声之
  洪武中礼部尚书崔亮奏宋祥符九年议南郊坛
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868-0165d.png
  祀天或值雨雪则就太尉斋所望祭元经世大典
  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尝建屋七间
  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圜丘
  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遇风
  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
  嘉靖中上以旧存斋宫在圜丘北是踞视圜丘也
  欲改建于丘之东南夏言言更起斋宫于圜丘之
  旁似于古人扫地之义未为允惬且秦汉以来并
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868-0166a.png
  无营室者正谓质诚尊天不自崇树以明谦恭肃
  敬之旨故惟大次之设为合古典陛下前日考据
  精密岂今偶未之思耶愿寝其议仰荅太灵报闻
  神乐观
神乐观在天坛内之襾设提点知观教习乐舞生内有
太和殿遇祭则先期演乐于此洪武初御制圜丘方泽
分祀乐章后定合祀更撰合祀乐章礼成歌九章已病
音乐之未复古也诏尚书詹同尚书陶凯与协律郎冷
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868-0166b.png
谦定雅乐而学士宋濂为乐章著令凡祀有乐乐四䓁
曰九奏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乐有歌有舞歌堂上舞
堂下舞皆八佾有文有武郊庙皆奏中和韶乐太常领
之协律郎司乐考协之凡乐淫声过声凶声慢声若舞
失莭者皆有纠禁凡乐器不徙凡园陵之祭无乐
 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谕神乐观云开基守业必勤
  政为先趋事赴公非信诚必责传不云乎国之大
  事在祀与戎曩古哲王谨斯二事而上帝皇祗悦
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868-0166c.png
  赐天下安和生民康泰朕起寒微而君宇内法古
  之道依时以奉上下神祇其于祀神之道若或不
  洁则非为生民以祈福而保已命也昔刘康公成
  肃公会晋侯伐秦祭于社稷之神然后兴师当祭
  之时毕则有受胙之礼其受之时必思洋洋乎其
  在上而穆穆然或左而或右委心慎敬而受之则
  祥故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所以成肃公受胙
  之时起慢神不恭之貌因伐秦而卒是以知敬慎
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868-0166d.png
  必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于斯祀神之
  道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之以祸是故君子勤
  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
  养神笃在守业朕观古人之敬神也若是其验祸
  福亦若是斯可谓无神而不信乎可谓佞神而祈
  福乎二者皆不可惟敬之以礼而已朕设神乐观
  备乐以享上下神祗所以拨钱粮若干以供乐舞
  生非效前代帝王求长生之法而施之然长生之
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868-0167a.png
  道世有之不过修心清净脱离幻化速疾去来使
  无艰阻是其机也于戏昔殷周之父老何存汉唐
  之耆宿安在果长生之道乎朕设神乐观以备乐
  碑之于观以示后世其观主不洁乐生不精赡生
  不足以此观之不但君不勤于祀事其朝臣观主
  必也亦然若君勤于祀事朝臣观主无一体之敬
  则国有常宪故兹勒石想宜知悉
  洪武六年上以祭祀还宫宜用乐舞生前导命翰
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868-0167b.png
  林儒臣撰乐章以致敬慎鉴戒之意后世乐章惟
  闻颂美无古意矣尝谓讽谏则使人惕然有警若
  颂美之词使人闻之意怠而自恃之心生盖自恃
  者日骄自警者日强朕意如此卿等其撰述毋有
  所避于是儒臣承旨撰神降祥神祝酣酒色荒禽
  荒诸曲凡三十九章曰回銮乐歌舞其词皆存规
  戒其乐舞分为八队皆八人礼部因其制以上命
  工肄习之洪武二年有旨教胡太常做个牌子漆
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868-0167c.png
  的如法将圜丘方泽社稷宗庙先农风雨雷师马
  祖凡一应祭祀时月日期明白开写于牌上挂在
  这东耳房前我时常看都要知道钦此又铜人制
  亦创自高皇也洪武十二年上命礼部尚书陶凯
  等曰经言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人谨方寸于此
  而能格神明于彼由至诚也然人心操舍无常必
  有所警而后无所放耳乃命礼部铸铜人高一尺
  有五寸手执简书曰斋戒三日凡致斋之期则致
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868-0167d.png
  朕前庶朕心有所警省而不敢放也又令各衙门
  置木斋牌刻其文曰各有常宪神有监焉遇祭祀
  必设洪武中谕曰石音固难和然以人声为主神
  人悦和即八音谐和时起居注熊鼎进曰乐音不
  在外求在人君一心心和则天地之气和乐无不
  和矣嘉靖既更定祀典中允廖道南请稽古乐章
  以裨盛典上曰考定律吕必真知者乃可诏发内
  府所藏金玉铜石钟磬于神乐观考正音律仍令
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868-0168a.png
  科道官各举所知谙晓音律之人以闻夏言荐行
  太仆丞张鹗晓畅律吕鹗临清人时在告应诏至
  欲定元声复古乐并进所著乐书二部一曰大成
  乐舞图谱自琴瑟以下诸乐逐一作谱一曰古雅
  心谈以十二图象十二律律图各有说乃下礼部
  议覆上曰音乐即为更定勿误享祀之用乃谱定
  帝社稷乐歌以进辽州同知姚文察进所著乐书
  四圣图解二卷乐记补说二卷律吕新书补注一
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868-0168b.png
  卷兴乐要论三卷因请兴正乐以荐上帝祀祖考
  教皇太子章下礼部覆言文察所进乐书其于古
  今原委类多前人所未发者且于人声中考定五
  音以为制律候气之本法似径截深合虞书言志
  永言依永和声之旨宜令文察及太常知音律者
  选能歌乐舞生百馀人协同肄习本部及该寺正
  官以时按试候声律谐协吹律候气咸有应验方
  授官与张鹗同事从之
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868-0168c.png
  辨大司乐之误
  按周礼大司乐云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
  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
  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
  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
  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
  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
  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元儒吴澄曰此
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868-0168d.png
  文不惟不经仍自相背戾既曰大合乐以致鬼神
  示而其下则止用黄钟大吕云门祀天止用太簇
  应钟咸池祭地如是则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
  各自为用不得谓之大合乐矣况周家祭祀已行
  之迹莫详于诗之颂今考昊天有成命之诗郊祀
  天地是天地无分祀之文考般之诗望祀四岳河
  海是四望与山川无异祭之文考雍之诗禘祖而
  其末则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是妣与祖亦无各
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868-0169a.png
  祭之文考周颂之诗尽是祭祀之词其言作乐未
  闻有分乐而祀之之说亦未闻用历代之乐以分
  祀之礼此甚不足信又曰既言六乐者文之以五
  声播之以八音是六乐之作五声八音并用之矣
  而其下则礼天神地示人鬼于五声皆止用其四
  于八音止用其三使其果如此则声音不备乐何
  自而作况考之于诗有瞽作乐而合乎祖其间用
  鼗磬柷敔箫管等乐于祭宗庙之际固亦兼用竹
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868-0169b.png
  革木石之音矣孰谓去此而不用乎既曰凡六乐
  者一变至六变合六乐而言之至于七变八变九
  变则馀三变又不与焉况乐所以象德而六乐之
  致鬼神示不知何分而象德耶
  邱文庄浚曰按分祭天地之说始见于周礼大司
  乐他经典所不载也非独他经典所不载虽周礼
  亦无之惟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苍璧礼天黄琮
  礼地及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
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868-0169c.png
  以祀地旅四望两处分言天地然不言其地与时
  其言冬至祀天夏至祀地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
  丘惟于大司乐见之夫大宗伯之职在掌邦礼礼
  之大者吉礼也礼莫重于祭祀莫大于天地然于
  大宗伯所掌之三大礼吉礼十有二之中上言昊
  天上帝而不及后土地祗乃至于作器之时始言
  之可见其所行之礼则一而所用以礼神者其器
  则有两也况于司服掌王之吉服止有祀昊天上
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868-0169d.png
  帝则服大裘而冕之文无所谓后土地祗之服由
  是观之合祭天地其神有两而主祭惟以一人可
  见矣惟其神之两故两其器或以苍璧或以黄琮
  或四圭有邸或两圭有邸惟其祭之一故主祭之
  人所服之服则一而已然则大司乐之言非欤曰
  先儒固谓周礼非尽出周公况其所论乐律自相
  背戾吴澄谓其不经不足信非无徵之言也夫其
  所论之乐既不足信则所论之礼又乌可深信哉
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868-0170a.png
  在大司乐分乐始言天神地祗而未及二至及论
  乐之变而后有二至方圆丘之说意盖谓分乐律
  以属阴阳故于是日奏之始合乐也故曰若乐六
  变若乐八变则天神可降地祗可出然后天地可
  得而礼是合乐而非大享也在家宗人以二至日
  致人鬼物鬼则为祈禬而行非大享之礼明矣至
  汉时天子以二至御前殿会八能之士陈八音听
  乐均度则犹大司乐之遗意今乃断以二至日为
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868-0170b.png
  分祀天地盖未尝详考周官礼乐之文
  唐杨收曰乐亡久矣上古祀天地宗庙皆不用商
  周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歌太簇舞咸池以
  祀地祗大吕黄钟之合阳声之首而云门黄帝乐
  也咸池尧乐也不敢用黄钟而以太簇次之然则
  祭天神者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
  羽祭地示者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
  为羽讫不用商及二少汉祭天则用商而宗庙不
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868-0170c.png
  用谓鬼神畏商之刚西京诸儒惑圜钟函钟之说
  故其自受命郊祀宗庙唯用黄钟一均章帝时太
  常丞鲍业始旋十二宫夫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
  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始以某律为宫某
  律为商某律为角为徵为羽某律少宫少徵亦曰
  变曰比一均成则五声为之莭族此旋宫也盖乐
  本于五音能从五音而求之则乐之理思过半矣
  宋沈括云宗庙之乐宫先次角又次徵又次羽宫
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868-0170d.png
  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圆丘
  方泽之乐皆以角为先其次徵又次宫又次羽始
  于角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水木火土水相次者
  天地之叙故以之礼天地声之不用商先儒以为
  恶杀黄钟之太簇函钟之南吕皆商也是未尝不
  用特不用商中声耳天之气始于子故先以黄钟
  天之功毕于三月故终之以姑洗地之功见于正
  月故先之以太簇毕于八月故终之以南吕幽阴
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868-0171a.png
  之气钟于北方人之所归鬼之所藏也故先之以
  黄钟终之以应钟
  明初议乐者以唐人赵慎之言谓周礼天神地示
  人鬼俱不用商者周以木德王避其所尅也故慎
  于唐请加商调去角调且言宋与明俱以火德王
  当去羽不当去商相尅之说近于术数终以杨收
  之言为正且郑康成曰祭尚柔而商坚刚故不用
  焉其言固不始于收也
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868-0171b.png
  西垣笔记
  崇祯十五年二月礼部奏上谕太常寺有神乐观
  及给赐净衣取其精洁今郊庙祭乐亦多疏涩如
  琴瑟并无指法舞容尤乖古制宜访求知乐之人
  细加参究因及郑世子所进乐书及原任礼部尚
  书黄汝良乐律考大要以黄钟为主仰见皇上留
  心上理于礼乐精微无不洞悉臣等谨察得黄钟
  候气实为律历之本而自汉唐以来或为三寸九
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868-0171c.png
  分或为九寸其说不同前议历法时臣等以古葭
  灰候气之法令钦天监与新局并试皆不甚晓至
  乐舞生则琴瑟搏拊尚未能辨矧黄钟乎周时以
  舞教国子令大胥正舞位小胥正舞列莭八音而
  行八风盖五行之义皆寓于其中至汉大乐律则
  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凡除吏二千石至六
  百石关内侯至大夫之适子取为舞生其教之豫
  而选之精如此以能发扬功德孚格天人而今皆
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868-0171d.png
  伶人下贱为之去古实远宜令太常仿周汉意选
  舞士不得仍以倡优充数仍将律书正声所纂舞
  图舞莭重加翻习庶足复三代之旧又辅臣奏庙
  堂上不宜用教坊乐圣意亦以为然察会典凡祭
  祀用太常寺乐舞凡朝会宴享等礼用教坊司奉
  銮而相沿既久疏舛成习所当严行申饬至古者
  房中之乐歌关雎诸诗燕射之乐歌鹿鸣诸诗笙
  奏繇庚诸诗即汉人乐府亦特为古雅当时音容
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868-0172a.png
  必有可观自唐始分太常与教坊为二实郑声乱
  雅之始惜古乐残缺未易顿议亦宜访求知乐之
  人徐加订定以副圣天子复古致治盛心
  牺牲所
牺牲所建于神乐观之南初为神牲所设千户并军人
专管牧养其牲正房十一间中五间为大祀牲房即正
牛房左三间为太庙牲房右三间为社稷牲房前为仪
门又前为大门门西南遇视牲之日设小次大门东连
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868-0172b.png
房十二间西连房十二间前为晾牲亭三间东西有角
门东角门北为北羊房五间山羊房五间又北为煖屋
涤牲房五间仓五间大库一间西角门北为北羊房五
间山羊房五间榖仓二间看牲房一间黄豆仓一间官
厅三间正牛房之北为官廨十二间东为兔房三间又
东为鹿房七间鹿房前亦为晒晾亭三间又前为石栅
栏官廨西为便门门西又为官廨四间又而为小仓三
间东羊房后为新牛房后牛房十间喂中祀小祀牛正
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868-0172c.png
北为神祠西羊房后正南房五间为大祀猪圈西房十
间为中祀小祀猪圈北有井又草厂东北为司牲祠
  周礼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系于牢刍之三月封
  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置其纼共其水稿
  饰谓刷治洁清之也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触
  楅设于角衡设于鼻纼绳也所以系牛者公羊传
  曰养牲必有二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
  三月稷牛惟具涤牛宫也谓之涤者荡涤牢中使
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868-0172d.png
  洁清也三牢各主一月其一月在外牢一月在中
  牢一月在明牢必三月者取一时气成以充其天
  性也牢闲也系而饲之所以防其损伤也历代以
  来并廪牺局涤洁唐令凡大祀养牲在涤九旬不
  得箠扑伤损死则瘗之病则易之凡牲方色难备
  则代以纯色凡养牲必有副省牲而犊鸣则免之
  而用副宋元大祀牲牢入涤别养一依唐制
  神牲所设官二人牧养神牲祀前三月付廪牺令
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868-0173a.png
  涤治如法其中祀涤三十日小祀涤十日者亦如
  之
  凡郊庙牺牲已在涤者或有伤则出之死则埋之
  其有疾者亦养于别所待其肥腯以备小祀中祀
  之用若未及涤或有伤疾者归所司别用景泰四
  年令礼部铸造牲字牢字火印各一会同太常寺
  及御史印记各处解到大祀牛羊
  旧制岁以十二月朔旦驾亲临阅以后每夕轮一
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868-0173b.png
  大臣继视之盖自五府及吏户礼兵工五部通政
  翰林堂上官之不司刑者皆与焉凡兔房鹿槛羊
  栈牛枋猪圈周行历视出入皆骑卒火甲人等护
  卫每夕钟定人静乃出至中宵始回城门启钥以
  入次蚤复命用骑卒自宣德年始
 
 
 春明梦馀录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