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百四十五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616-077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三百四十五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四裔考二十二
  契丹上
契丹夲东国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与库莫奚
异种而同类并为慕容氏所破俱窜于松漠之间其俗
颇与靺鞨同父母死而悲哭者为不壮但以尸置于山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616-0772b.png
树之上经三年之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酹酒而祝曰
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若我射猎时使我多得
猪鹿其无礼顽嚚于诸夷最盛后魏初大破之遂逃迸
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
数百里(和龙今/柳城郡)多为寇盗魏太武帝真君以来岁贡名
马于是东北群狄锡万丹部赫特赫部佛佛页裕噜部
锡林部博恰部理部图噜部各以其名马文皮入献皆
得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(密云/今郡)齐受魏禅入贡不绝天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616-0772c.png
保四年犯塞文宣北讨大破之虏十馀万口杂畜数十
万头其后复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于高丽隋开皇
末有别部四千馀家背突厥来降文帝方与突厥和重
失信远人乃悉给粮令还夲部敕突厥拊纳之固辞不
去部落渐众遂北逐水草畜牧有征伐则酋帅相与议
之兴兵动众合如符契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吐屯潘垤
统之契丹杀吐屯而遁隋大业七年遣使贡方物唐武
德中其大酋孙敖曹等遣人来朝而君长或小入寇边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616-0772d.png
后二年君长上名马丰貂贞观初摩欢来降突厥不欲
外夷与唐合请以梁师都易契丹太宗曰契丹外夷已
降我不可索师都我叛臣讵可易降者不许明年摩欢
复入朝自是有常贡二十二年契丹帅库克率其部内
属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府拜库克为持节十州诸军
事松漠都督封无极男赐姓李置都督府于营州兼置
东夷都护以统松漠饶乐之地武太后万岁通天元年
五月库克曾孙松漠都督(□縻松漠都督/府属今柳城郡)李尽忠与其
卷三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616-0773a.png
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杀都督赵文翙举兵反陷营
(今柳/城)自号为汗命左鹰扬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将军
张元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
十八将讨之遇贼于西硖石黄獐谷官军败绩元遇仁
节没于贼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攻陷冀州(今信/都郡)
刺史陆宝积死之又陷瀛州属县(今河/间郡)又遣夏官尚书
同凤阁鸾台三品王孝杰与苏宏晖率兵十八万与孙
万荣战于东硖石官军又大败孝杰没于陈宏晖弃甲
卷三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616-0773b.png
而遁又命河内王武懿宗为大总管右肃政御史大夫
娄师德为副沙吒忠义为前军率兵二十万以讨破之
万荣为其家奴所杀其党遂溃乃附于突厥开元初尽
忠从父弟都督舍珲以摩多政衰率部落来降元宗赐
丹书铁劵五年以宗女为永乐公主出降契丹松漠王
李舍珲舍珲死以其弟缫古袭封后为其酋格图肯所
杀奉缫古从父弟裕允为君诏即拜裕允袭封以宗室
出女慕容氏为公主妻之裕允死弟托允嗣托允为格
卷三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616-0773c.png
图肯所逼来奔格图肯奉其弟实古统众诏许袭封后
三年格图肯杀实古立库哩为王胁奚众共降突厥诏
幽州长史范阳节度使赵含章等八总管兵击之大破
其师格图肯走明年复寇边幽州长史张守圭围之格
图肯为其下所杀支党皆散二十五年守圭讨契丹再
破之天宝四载契丹大酋李怀秀降拜松漠都督封崇
顺王以宗室出女独孤为静乐公主妻之是岁杀公主
叛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讨破之更封其酋且罗为恭
卷三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616-0773d.png
仁王代松漠都督禄山方幸表讨契丹以向帝意发幽
州云中平卢河东兵十馀万以奚为乡导大战潢水南
禄山败死者数千自是禄山与相侵掠未尝解至其反
乃已契丹在开元天宝间使朝献者无虑二十故事以
范阳节度为押奚契丹使自至德后藩镇擅地务自安
障戍斥候益谨不生事于边奚契丹亦鲜入寇岁选酋
豪数十入长安朝会每引见赐与有秩其下率数百皆
驻馆幽州至德宝应时再朝献大历中十三贞元间三
卷三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616-0774a.png
元和中七大和开成间凡四然天子恶其外附回鹘不
复官爵渠长会昌二年回鹘破契丹酋齐苏始复内附
拜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
为易回鹘所与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咸通
中其王曰实埒再遣使者入朝部落寖又彊实埒既死
族人哈陶津嗣光启时方天下盗兴北疆多故乃钞奚室
韦小小部种皆役服之其居曰尼噜古穆棱穆棱者河
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当唐之末
卷三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616-0774b.png
其地北接室韦东邻高丽西界奚国而南至营州其部
族之大者曰达呼哩氏后分为八部其一曰达尔扎部二
曰伊斯珲部三曰舍珲部四曰诺尔威部五曰颇摩部六
曰讷古济部七曰济勒勤部八曰实衮部部之长号大人
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
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
代者以为约夲如此不敢争某部大人约尼次立时刘
仁恭据有幽州数出兵摘星岭攻之每岁秋霜落则烧
卷三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616-0774c.png
其野草契丹马多饥死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请听
盟约甚谨八部之人以为约尼不任事选于其众以安
巴坚代之安巴坚亦不知其何部人也为人多智勇而
善骑射是时刘守光暴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安巴
坚乘间入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依唐州县置城以居
之汉人教安巴坚曰中国之王无代立者由是安巴坚
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久不代责
诮之安巴坚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
卷三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616-0774d.png
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许
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栾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
县也其地可植五榖安巴坚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
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安巴坚知众
可用用其妻舒噜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
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
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安巴坚伏兵其
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梁将篡唐晋
卷三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616-0775a.png
王李克用使人聘于契丹约为兄弟赠金帛甚厚期共
举兵击梁安巴坚既而背约遣使聘梁称臣约共灭晋
后唐庄宗天祐十三年契丹寇晋蔚州又攻破新州庄
宗遣周德威击之德威兵败走幽州契丹围之幽蓟之
间敌骑遍野德威拒守百馀日契丹兵败乃解去安巴
坚多用汉人汉人教以𨽻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
以代刻木之约又制婚姻置官号乃僭称皇帝自号天
皇王以其所居横帐地名为姓曰锡里锡里译者谓之
卷三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616-0775b.png
耶律名年曰天赞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
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
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好鬼而贵日每月朔日东向
而拜日其会聚视国事皆以东向为尊四楼门屋皆东
向庄宗讨张文礼围镇州定州王处直惧镇且亡晋兵
必并击已乃遣子郁说契丹入塞以牵晋兵郁谓安巴
坚曰镇州金帛山积姬女罗绮盈廷张文礼得之为晋
所攻惧死不暇故留以待皇帝安巴坚大喜乃空国入
卷三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616-0775c.png
寇攻幽州不克又攻涿州陷之遂攻中山渡沙河庄宗
自将铁骑五千乘敌散走会天大雪契丹人马饥寒多
死乃引兵去虽无所得而归然自此颇有窥中国之意
患女真渤海在其后欲击渤海惧中国乘其虚乃遣聘
使唐通好同光间使者再至庄宗崩明宗遣供奉官姚
坤告哀于契丹安巴坚问坤以洛阳之变仰天大哭曰
晋王与我约为兄弟河南天子即吾儿也昨闻中国乱
欲以甲马五万往助我儿而渤海未除志愿不遂又曰
卷三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616-0775d.png
我儿既没理当取我商量新天子安得自立坤曰新天
子将兵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领精兵三十万天时人
事岂可得违其子托云在侧曰使者无多言蹊田夺牛
岂不为过坤曰应天顺人岂比匹夫之事至如天皇王
得国而不代岂彊取之邪安巴坚即慰劳坤曰理正当
如是尔又曰吾闻此儿有宫婢二千人乐官千人放鹰
走狗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此其所以败也我
自闻其祸即举家断酒解放鹰犬罢散乐官我亦有诸
卷三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616-0776a.png
部乐官千人非公宴不用我若所为类吾儿则亦安能
长久又谓坤曰吾能汉语然绝口不道于部人惧其效
汉而怯弱也因戒坤曰尔当先归吾以甲马三万会新
天子幽镇之间共为盟约与我幽州则不复侵汝矣安
巴坚攻渤海取其扶馀一城以为东丹国以其长子人
皇王托云为东丹王已而安巴坚病死舒噜护丧归西
楼立其次子元帅太子耀库济坤从至西楼而还耀库
济后更名德光谥安巴坚为大圣皇帝德光立三年改
卷三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616-0776b.png
元天显遣使聘唐明宗厚礼之遣使报聘会定州王都
反求援于契丹契丹遣塔拉扎拉将兵援都唐遣王晏
球破定州擒塔拉等斩之擒其壮健者五千馀人为契
丹直初安巴坚死长子东丹王托云当立其母舒噜爱
德光德光智勇素服诸部共希旨请立德光托云不得
立长兴元年自夫馀泛海奔唐明宗赐其姓为东丹更
名曰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后又更姓李名赞华契丹
自安巴坚时侵灭诸国称雄北方及救王都为王晏球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616-0776c.png
所败丧其万骑又失哈玛尔等皆名将而舒噜尤思念托
云由是卑辞厚币数遣使聘中国因求归哈玛尔扎拉等
唐辄斩其使而不报当此之时中国之威几振距幽州
北七百里有榆关东临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陡绝
并海东北有路狭仅通车其旁地可耕植唐时置东西
狭西渌畴米礴长杨黄花紫蒙白狼等戍以扼契丹于
此戍兵常自耕食惟衣絮岁给幽州久之皆有田宅养
子孙以坚守为已利自唐末幽蓟戍兵废散契丹因得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616-0776d.png
出陷平营而幽蓟之人岁苦寇钞自涿州至幽州百里
人迹断绝转饷常以兵护送契丹多伏兵盐沟以击夺
之庄宗之末赵德钧镇幽州于盐沟置良乡县又于幽
州东五十里筑城皆戍以兵及破塔拉等又于其东置
三河县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输饷可通德光乃
西徙横帐居库尔泊出寇云朔之间明宗患之以石敬
瑭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禦之应顺清泰
之间调发馈饷远近劳敝德光侍其母甚谨常侍立其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616-0777a.png
侧国事必告而后行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敬
瑭遣使求救于德光称臣以父事之约事捷之后割卢
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契丹兵出雁门车骑
连亘数十里唐兵大败遂筑坛晋城南立敬瑭为皇帝
敬瑭自太原入洛阳德光送至潞州先时唐废帝遣赵
德钧并其子延寿将兵禦契丹德钧阴遣人聘德光求
立已为帝德光指穹庐前巨石谓德钧使者曰吾已许
石郎矣石烂可改也德光至潞州遂执德钧父子而去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616-0777b.png
后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契丹当庄宗明宗时
攻陷营平二州及已立晋又得雁门以北幽州节度管
内一十六州乃以幽州为燕京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
元年更其国号大辽置百官皆依中国参用中国之人
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疋其馀
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使者相属于道无虚日
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德
光遣中书令韩频奉册高祖为英武明义皇帝高祖复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616-0777c.png
遣赵莹冯道等以太常卤簿奉册德光及其母尊号终
其世奉之甚谨高祖崩出帝即位德光怒其不先以告
而又不上表不称臣而称孙数遣使者责晋晋大臣皆
恐而景延广对契丹使者语独不逊德光益怒杨光远
反青州招之开运元年春德光倾国南寇分其众为三
西出雁门攻并代刘知远击败之于秀容东至于河陷
博州以应光远德光与延寿南攻陷贝州德光屯元城
兵及黎阳晋出帝亲征遣李守贞等东驰马家渡击败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616-0777d.png
契丹而德光与晋相距于河月馀闻马家渡兵败乃引
众击晋战于戚城德光临阵望见晋军旗帜光明而士
马严整有惧色谓其左右曰杨光远言晋家兵马半已
饿死何其盛也兵既交杀伤相半阵间断箭遗镞布厚
寸馀日暮德光引去分其兵为二一出沧州一出深州
以归二年正月德光复倾国入寇围镇州分兵攻下鼓
城等九县杜重威守镇州闭壁不敢出契丹南掠邢洺
磁至于安阳河千里之内焚剽始尽契丹见大桑木骂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616-0778a.png
曰吾知紫披袄出自汝身吾岂容汝活邪束薪于木而
焚之是时出帝病不能出征遣张从恩安审琦皇甫遇
等禦之遇前渡漳水遇契丹战于榆林几为所虏审琦
从后救之契丹望见尘起谓救兵至引去而从恩畏怯
不敢追亦引兵南走黎阳契丹已北而出帝疾少间乃
下诏亲征军于澶州遣杜重威等北征契丹归至虎北
闻晋军且至即复引而南及重威战于阳城卫村晋军
饥渴凿井辄坏绞泥汁而饮德光坐奚车中呼其众曰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616-0778b.png
晋军尽在此矣可生擒之然后平定天下会天大风晋
军奋死击之契丹大败德光丧车骑一白橐驼而走至
幽州其首领大将各笞数百独赵延寿免焉是时天下
旱蝗晋人苦兵乃遣开封府军将张晖假供奉官聘于
契丹奉表称臣以修和好德光语不逊然契丹亦自厌
兵德光母舒噜尝谓晋人曰南朝汉儿争得一向卧邪
自古闻汉来和蕃不闻蕃去和汉若汉儿实有回心则
我亦何惜通好晋亦不复遣使然数以书招赵延寿延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616-0778c.png
寿见晋衰而天下乱尝有意窥中国而德光亦尝许延
寿灭晋而立之延寿得晋书伪为好辞报晋言身陷敌
思归约晋发兵为应而德光将高牟翰亦诈以瀛州降
晋晋君臣皆喜三年七月遣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
出兵为延寿应兵趋瀛州牟翰空城而去晋军至城下
见城门皆启疑有伏兵不敢入遣梁汉璋追牟翰及之
汉璋战死重威等军屯武彊德光闻晋出兵乃入寇镇
州重威西屯中渡与德光夹水而军德光分兵并西山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616-0778d.png
出晋军后攻破栾城县县有骑军千人皆降于敌德光
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重威等被
围粮绝遂举军降德光喜谓赵延寿曰所得汉儿皆与
尔因以龙凤赭袍赐之使衣以抚晋军亦以赭袍赐重
威遣富珠哩监张彦泽将骑二千先入京师晋出帝与
太后为降表自陈过咎德光遣嘉哩以手诏赐帝曰孙
儿但勿忧管取一吃饭处德光将至京师有司请以法
驾奉迎德光曰吾躬擐甲胄以定中原太常之仪不暇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616-0779a.png
顾也止而不用出帝与太后出郊奉迎德光辞不见曰
岂有两天子相见于道路邪四年正月丁亥朔旦晋文
武百官班于都城北望帝拜辞素服纱帽以待德光被
甲衣貂帽立马于高冈百官俯伏待罪德光入自封邱
门登城楼遣通事宣言谕曰我亦人也可无惧我夲无
心至此汉兵引我来尔遂入晋宫宫中嫔妓迎谒皆不
顾夕出宿于赤冈封出帝负义侯迁于黄龙府癸巳入
居晋宫以契丹守诸门门庑殿廷皆磔犬挂皮以为厌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616-0779b.png
胜甲午德光胡服视朝于广政殿乙未被中国冠服百
官常参起居如晋仪而毡裘左衽胡马奚车罗列阶陛
晋人俛首不敢仰视二月丁丑朔金吾六军殿中省仗
太常乐舞陈于廷德光冠通天冠服绛纱袍执大圭以
视朝大赦改晋国为大辽国开运四年为会同十年德
光尝许赵延寿灭晋而立以为帝故契丹击晋延寿常
为先锋虏掠所得悉以奉德光及其母舒噜德光已灭
晋而无立延寿意以为中京留守大丞相燕王如故三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616-0779c.png
月丙戌朔德光服靴袍御崇元殿百官入阁德光大悦
顾左右曰汉家仪物盛如此我得于此殿坐岂非真天
子邪德光已灭晋遣其部族酋豪及其通事为诸州镇
刺史节度使括借天下钱帛以赏军胡兵人马不给粮
草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榖东西二
三千里之间民被其毒远近怨嗟汉高祖起太原所在
州镇多杀契丹守将归汉德光大惧又时已热乃以萧
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翰契丹之大族其号阿巴翰之妹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616-0779d.png
亦嫁德光而阿巴夲无姓氏契丹呼翰为国舅及将以
为节度使李崧为制姓名曰萧翰于是始姓萧德光已
留翰守汴乃北归以晋内诸司伎术宫女诸军将卒数
千人从自黎阳渡河行至汤阴登愁死冈谓其宣徽使
高勋曰我在上国以打围食肉为乐自入中国心常不
快若得复吾夲土死亦无恨勋退而谓人曰是将死矣
相州梁晖杀契丹守将闭城距守德光引兵破之城中
男子无少长皆屠之妇女悉驱以北后汉以王继宏镇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616-0780a.png
相州得髑髅十数万枚为大冢葬之德光至临洺见其
井邑荒残笑谓晋人曰致中国至此皆燕王为罪首又
顾张砺曰尔亦有力焉德光行至栾城得疾卒于杀胡
林契丹破其腹去其肠胃实之以盐载而北晋人谓之
帝羓永康王乌云立谥德光为嗣圣皇帝号安巴坚为
太祖德光为太宗乌云东丹王托云子也托云奔唐乌
云留不从号永康王性残忍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知
书契丹兵助晋攻唐唐废帝杀托云晋高祖入京师追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616-0780b.png
封托云为燕王德光灭晋乌云从至京师德光死栾城
乌云与赵延寿及诸大将等俱入镇州延寿自称权知
军国事遣人求镇州管籥于乌云乌云不与延寿左右
曰契丹大人聚而谋者詾詾必有变宜备之今中国兵
犹万人可以击敌不然事必不成延寿犹豫不决乌云
召延寿饮酒诱而锁之籍其家乃宣德光遗制曰可于
中京即皇帝位中京契丹谓镇州也遣使告哀于诸镇
萧翰闻德光死弃汴州而北乌云已立先遣人报其祖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616-0780c.png
母舒噜舒噜怒曰我儿平晋取天下有功业其子在我
侧者当立人皇王背我归中国其子岂得立邪乃率兵
逆乌云将废之乌云留其将满达守镇州晋诸将相随德
光在镇州者皆留之而去与其祖母舒噜相拒于石桥
舒噜所将兵多亡归乌云乌云乃幽舒噜于祖州祖州
安巴坚墓所也初德光之击晋也舒噜常非之曰吾国
用一汉人为主可乎德光曰不可也舒噜曰然则汝得
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德光死载其尸归舒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616-0780d.png
噜不哭而抚其尸曰待我国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已
而乌云囚之后死于木叶山乌云更名阮号天授皇帝
改元曰天禄是岁八月葬德光于木叶山遣至镇州召
冯道和凝等会葬使者至镇州镇州军乱大将白再荣
等逐出满达据定州已而悉其众以北满达者德光之
从弟也德光灭晋以为邢州节度使乌云立命守镇州
满达尤酷虐多略中国人剥面抉目拔发断腕而杀之
出入常以钳凿挑割之具自随寝处前后挂人肝胫手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616-0781a.png
足言笑自若镇定之人不胜其毒满达已去冯道等乃
南归汉乾祐元年乌云率万骑攻邢州陷内邱契丹入
寇常以马嘶为候其来也马不嘶鸣而矛戟夜有光又
月食敌众皆惧以为凶虽破内邱而人马伤死者大半
乌云立五年会诸部酋长复谋入寇诸部大人皆不欲
乌云彊之燕王舍音与太宁王额哩森等率兵杀乌云
于火神淀德光子齐王舒噜闻乱走南山契丹击杀舍
音额哩森而迎舒噜以立舒噜立改元应历号天顺皇
卷三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616-0781b.png
帝后更名璟舒噜有疾不能近妇人左右给事多以宦
者然畋猎好饮酒不恤国事每酣饮自夜至旦昼则常
睡国人谓之睡王初乌云常遣使聘汉使者至中国而
周太祖入立太祖后遣将军朱宪报聘宪还而乌云死
舒噜立遂不复南寇显德六年夏世宗北伐以保大军
节度使田景咸为淤口关部署右神武统军李洪信为
合流口部署前凤翔节度使王晏为益津关部署侍卫
亲军马步都虞候韩通为陆路都部署世宗自乾宁军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616-0781c.png
御龙舟艛船战舰首尾数十里至益津关降其守将而
河路渐狭舟不能进乃舍舟陆行瓦桥淤口关瀛莫州
守将皆迎降方下令进攻幽州世宗遇病乃置雄州于
瓦桥关霸州于益津关而还周师下三关瀛莫兵不血
刃舒噜闻之谓其国人曰此夲汉地今已还汉又何惜

 欧阳氏五代史记论曰初萧翰闻德光死北归有同
 州合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而翰妻争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616-0781d.png
 妒告翰谋反翰见杀峤无所依居契丹七年当广顺
 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西北入居
 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
 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又三日至可汗南望五台
 山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又三日至新武西北行五
 十里有鸡鸣山云唐太宗北伐闻鸡鸣于此因以名
 山明日入永定关北此唐故关也又四日至归化州
 又三日登天岭岭东西连亘有路北下四顾冥然黄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616-0782a.png
 云白草不可穷极契丹谓峤曰此辞乡岭也可一南
 望而为永诀同行者皆恸哭往往绝而复苏又行三
 四日至黑榆林时七月寒如深冬又明日入斜谷谷
 长五十里高崖峻谷仰不见日而寒尤甚已出谷得
 平地气稍温又行二日渡湟水又明日渡黑水又二
 日至汤城淀地气最温契丹若大寒则就温于此其
 水泉清冷草软如茸可藉以寝而多异花记其二种
 一曰旱金大如掌金色烁人一曰青囊如中国金灯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616-0782b.png
 而色类蓝可爱又二日至仪坤州渡麝香河自幽州
 至此无里候其向不知为南北又二日至赤崖翰与
 乌云相及遂及舒噜战于沙河舒噜兵败而北乌云
 追至独树渡遂囚舒噜于扑马山又行三日遂至上
 京所谓西楼也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
 有绫锦诸工作官者翰林伎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
 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自上京东
 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616-0782c.png
 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
 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
 国东瓜而味甘又东行至袅潭始有柳而水草丰美
 有息鸡草尤美而夲大马食不过十夲而饱自袅潭
 入大山行十馀日而出过一大林长二三里皆芜荑
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其地皆无草乌云时卓帐于此
 会部人葬德光自此西南行日六十里行七日至大
 山门两高山相去一里有长松丰草珍禽野卉有屋宇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616-0782d.png
 碑石曰陵所也乌云入祭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
 入入而门阖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
 肯言峤所目见囚舒噜葬德光等事与中国所记差
 异已而翰得罪被锁峤与部曲东之福州翰所治也
 峤等东行过一山名十三山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
 里又东行数日过卫州有居人三千馀家盖契丹所
 虏中国卫州人筑城而居之峤至福州而契丹多怜
 峤教其逃归峤因得其诸国种类远近云距契丹国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616-0783a.png
 东至于海有铁甸其族野居皮帐而人刚勇其地少
 草木水咸浊色如血澄之久而后可饮又东女真善
 射多牛鹿野狗其人无定居行以牛负物遇雨则张
 革为屋常作鹿鸣呼鹿而射之食其生肉能酿糜为
 酒醉则缚之而睡醒而后解不然则杀人又东渤海
 又东辽国皆与契丹略同其南海曲有鱼盐之利又
 南奚与契丹略同而人好杀戮又南至榆关矣西南
 至儒州皆故汉地西则突厥回纥西北至裕库哷其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616-0783b.png
 人长髦头酋长全其发盛以紫囊地严寒水出大鱼
 契丹仰食又多黑白黄貂鼠皮北方诸国皆仰之其
 人最勇邻国不敢侵又其西哈噶斯又其北单于突厥
 皆与裕库哷略同又北黑车子善作车帐其人知孝
 义地贫无所产云契丹之先常役回纥后背之走黑
 车子始学作车帐又北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尤
 寒水曰瓠𤬛河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彻底常烧器
 销冰乃得饮东北至袜劫子其人髦首被皮为衣不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616-0783c.png
 鞍而骑大弓长箭尤善射遇人辄杀而生食其肉契
 丹等国皆畏之契丹五骑遇一袜劫子则皆散走其
 国三面皆室韦一曰室韦二曰黄头室韦三曰兽室
 韦其地多铜铁金银其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
 毛锦地尤寒马溺至地成冰堆又北狗国人身狗首
 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
 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云
 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箸十馀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616-0783d.png
 只教其每走十馀里遗一箸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
 衔而归则不能追矣其说如此又曰契丹尝选百里
 马二十匹遣十人赍乾□北行穷其所见其人自黑
 车子历牛蹄国北行一年经四十三城居人多以木
 皮为屋其语言无译者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
 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山林则寒冽至三十三城得
 一人能铁甸语其言颇可解云地名颉利鸟于邪堰
 云自此以北龙蛇猛兽魑魅群行不可往矣其人乃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616-0784a.png
 还此北荒之极也契丹谓峤曰吾国之人岂能胜中
 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因具道诸国事曰
 子归悉以语汉人使汉人努力事其主无为吾国所
 虏吾国非人境也峤归以为陷敌记云
 
 
 
 
卷三百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616-0784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三百四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