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百十九
卷三百十九 第 1a 页 WYG0616-032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九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舆地考五
  古荆州
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(北据荆山山在今襄阳郡南/漳县南及衡山之阳也衡山)
(在今衡阳/郡湘潭县)江汉朝宗于海(江汉二水/归入于海)九江孔殷(孔甚也/殷中也)
(言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/得地势之中今浔阳郡西北)沱灊既道云土梦作乂(沱/灊)
卷三百十九 第 1b 页 WYG0616-0325b.png
(二水名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灊云梦泽名也今在安/陆郡言二水既从其道则云梦之土可为耕作畎亩之)
(治/)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(逾越也言渡四水/而越洛乃至南河)
(也南河即/在冀州南)舜置十二牧荆州其一周礼职方曰正南曰
荆州(尔雅曰汉/南曰荆州)其山曰衡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浸曰颍
(衡山在湘南云梦在华容颍水出阳城/乾山宜属荆河州在此非也湛未详)其利丹银齿
革民一男二女畜及榖宜与扬州同荆强也言其气躁
强亦言荆惊也或取名于荆山焉盖蛮夷之国槃瓠之
(昔高辛氏有畜犬曰槃瓠帝妻以少女其/子孙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)诗人所谓
卷三百十九 第 2a 页 WYG0616-0326a.png
蛮荆也(夏商以来最为边患周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/伐蛮方故诗曰蛮方来威又曰蠢尔蛮荆大邦)
(为/雠)春秋至战国时并为楚地其在天文翼轸则楚之分
(汉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皆其分也今夷/陵巴东江陵竟陵富水义阳之东境安陆齐安汉阳)
(江夏巴陵长沙衡阳零陵江华桂阳连山邵阳武陵澧/阳黔中宁夷卢溪卢阳灵溪潭阳清江等郡地是也)
兼得韩秦之交(汉之南阳之地今宜阳之西要宜属韩/汉牂牱之地今播川义泉涪川夜郎溱)
(溪宜/属秦)秦平天下置郡此为南郡(今江陵夷陵巴东竟陵/富水安陆齐安汉阳江)
(夏清江等/郡地是也)黔中(今武陵澧阳黔中宁陵卢溪卢阳灵溪/潭阳等郡地皆是也汉改秦黔中郡为)
(武陵郡即今/武陵郡是)长沙(今长沙巴陵衡阳零陵江/华桂阳连山邵阳等郡是)南阳之东
卷三百十九 第 2b 页 WYG0616-0326b.png
(今义阳汉/东等郡是)汉武置十三州此为荆州(领郡/国八)其五溪中
地归汉以后历代开拓(今播川涪川夜郎义/泉龙溪溱溪等郡地)后汉并因
(初理武陵郡汉寿县今武陵郡武/陵县也后理南郡今江陵郡是)汉末曹公赤壁败
后遂与吴蜀三分其地(北境属魏西境/属蜀东境属吴)及刘备殁后所
分之地悉复属吴而荆州南北双立(魏荆州理宛今南/阳郡吴荆州理江)
(陵今/郡也)晋亦置荆州(领郡十九初理襄阳平吴理南郡今/江陵郡王敦为刺史理武昌今江夏)
(郡县也其后迁徙无常处自王/抗以后复理江陵不复移改)宋分置荆州(领郡十二/理南郡)
司州(领郡四理/义阳今郡)郢州(领郡六/理南郡)雍州(领郡十理襄阳今郡/地刺史所理则在古)
卷三百十九 第 3a 页 WYG0616-0326c.png
(荆河州境其统领郡/县则古荆州之境)湘州(领郡十理/长沙今郡)齐并因之州境之
内含带蛮蜑(音/但)土地辽落称为殷旷江左大镇莫过荆
扬故谓荆州为陜西也(以比周召/分陜之义)其后割裂不可详也
唐分置十五部此为山南东道(江陵竟陵富水夷陵巴/东武陵澧阳等郡地是)
(也/)江南西道(长沙零陵桂阳江夏江/华衡阳巴陵邵阳是也)黔中道(黔中卢溪/卢阳宁夷)
(清江潭阳龙溪义泉灵/溪涪川溱溪播川夜郎)兼分入淮南道(安陆/义阳)及岭南道
(连/山)宋乾德元年平荆湖(湖南/北)三年平蜀(夔/路)始尽得古荆
州之地后为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及夔路之施黔思播
卷三百十九 第 3b 页 WYG0616-0326d.png
等州云
古荆州历代沿革之图
 春秋时可考者十三国
楚 夔 郧 黄 郧 申 麇 罗 巴 榖 州
 权 鄀
 秦时为郡三
南郡 长沙郡 黔中郡(南阳南/境是)
 汉时为郡国六县七十九
卷三百十九 第 4a 页 WYG0616-0327a.png
南郡十八县(江陵/ 邔) (临沮/当阳) (夷陵/中庐) (华容/枝江) (宜城/襄阳) (郢/编)
  (秭归/) (夷道/) (州陵/) (鄀/) (巫/) (高成/)
江夏郡十四县(西陵安竟陵沙西阳蕲襄/鄂 陆 羡 春) (邾/鄳) ([轪]杜/云)
  (下雉/) (钟武/)
长沙国十三县(临湘/ 酃) (罗阳连道南益阳陵下隽陵攸/承 湘 昭 茶)
 (容陵/) (安成/)
武陵郡十三县(索/阳) (孱陵/迁陵) (临沅/辰阳) (沅陵/酉阳) (镡成/义陵) (舞/很)
 (山/) (零阳/) (充/)
卷三百十九 第 4b 页 WYG0616-0327b.png
桂阳郡十一县(郴阳临武曲便/ 山 江) (南平/含洭) (耒阳/浈阳) (桂阳/阴山)
零陵郡十县(零陵泠营道泉始安洮夫夷钟营浦/梁 道 陵 阳 武) (都/)
牂牁郡(东北境是/县见梁州)
 晋时为郡国十五县一百一十三
南郡十一县(江陵/旌阳) (编陵当阳利华容滋鄀石枝江/州 监 松 首)
襄阳郡八县(宜城城中庐/ 邓 鄾) (临沮/) (邔/) (襄阳/) (山都/)
宜都郡三县(夷陵/) (夷道/) (很山/)
江夏郡七县(安陆新云杜/ 南 市) (曲陵/) (平春/) (鄳/) (竟陵/)
卷三百十九 第 5a 页 WYG0616-0327c.png
武昌郡七县(武昌陵柴桑/ 官) (阳新/) (沙羡/) (沙阳/) (鄂/)
长沙郡十县(临湘昌攸罗下隽圻醴陵陵浏阳/ 吴 蒲 巴) (建宁/)
衡阳郡九县(湘乡连重安新湘南益湘西/山 道 康 阳) (烝阳/) (衡/)
零陵郡十一县(泉陵/永昌) (祁阳/观阳) (零陵/营道) (营浦/舂阳) (洮阳/泠道)
 (应阳/)
武陵郡十县(临沅镡龙阳沅汉寿迁沅陵舞黔阳/阳 城 南 陵 阳) (酉/)
湘东郡七县(酃新茶陵/ 宁) (临蒸/) (利阳/) (阴山/) (新平/)
桂阳郡六县(郴/) (耒阳/) (便/) (临武/) (晋宁/) (南平/)
卷三百十九 第 5b 页 WYG0616-0327d.png
邵陵郡六县(邵陵/平) (都梁/) (夫夷/) (秭归/) (卲阳/) (高/)
建平郡八县(巫秭北井沙秦昌/ 归 渠) (信陵/) (兴山/) (建始/)
天门郡五县(零阳/) (溇中/) (兖/) (临澧/) (澧阳/)
安丰郡五县(安风/) (雩娄/) (安丰/) (蓼/) (松滋/)
 隋时为郡二十县一百有八
南郡十县(江陵林长杨安宜昌兴枝江陵当阳/ 长 公 安 紫) (松滋/)
夷陵郡三县(夷陵/) (夷道/) (远安/)
襄阳郡十一县(襄阳/汉南) (安养/阴城) (榖城/义清) (上洪/南漳) (率道/常平)
卷三百十九 第 6a 页 WYG0616-0328a.png
 (鄀/)
竟陵郡八县(长寿丰蓝水章□川/乡 乡 山) (汉东/) (清腾/) (乐/)
沔阳郡五县(沔阳/) (监利/) (竟陵/) (甑山/) (汉阳/)
安陆郡八县(安陆富孝昌应吉阳/山 水 山) (应阳/) (云梦/) (京/)
永安郡四县(黄冈/) (黄陵/) (木兰/) (麻城/)
江夏郡四县(江夏/) (武昌/) (永兴/) (蒲圻/)
义阳郡五县(义阳/) (钟山/) (罗山/) (礼山/) (淮源/)
长沙郡四县(长沙/) (衡山/) (益阳/) (邵阳/)
卷三百十九 第 6b 页 WYG0616-0328b.png
衡山郡四县(衡山/) (洡阴/) (湘潭/) (新宁/)
巴陵郡五县(巴陵/) (华容/) (沅江/) (湘阴/) (罗/)
零陵郡五县(零陵/) (湘源/) (永阳/) (营道/) (冯乘/)
熙平郡九县(桂阳武阳山桂连山开宣乐/平 化 岭 建) (游安/) (熙/)
武陵郡二县(武陵/) (龙阳/)
澧阳郡六县(澧阳/利) (石门/) (孱陵/) (安乡/) (崇义/) (慈/)
桂阳郡三县(林/) (临武/) (卢阳/)
沅陵郡五县(沅陵/) (大乡/) (盐泉/) (龙标/) (辰溪/)
卷三百十九 第 7a 页 WYG0616-0328c.png
黔安郡二县(彭水/) (涪川/)
清江郡五县(盐水/) (巴山/) (清江/) (开夷/) (建始/)
 唐时为州三十四县一百三十七
荆州七县 峡州四县 归州三县 复州三县 郢
州三县 襄州七县 安州六县 黄州三县 沔州
二县 鄂州五县 申州三县 潭州六县 岳州五
县 衡州六县 永州四县 道州四县 郴州八县
 连州三县 邵州二县 朗州二县 澧州四县
卷三百十九 第 7b 页 WYG0616-0328d.png
辰州五县 沅州三县 黔州六县 思州四县 施
州二县 珍州四县 播州三县 夷州五县 溱州
二县 锦州五县 溪州二县 费州四县 业州二

 宋时为州三十四县一百二十八
江陵府八县 荆门军二县 峡州四县 归州三县
 复州二县 郢州二县 德安府五县 黄州三县
 汉阳军二县 鄂州七县 兴国军三县 信阳军
卷三百十九 第 8a 页 WYG0616-0329a.png
二县 潭州十二县 岳州五县 衡州五县 永州
三县 全州二县 道州四县 郴州四县 桂阳军
三县 连州三县 邵州三县 武冈军三县 鼎州
四县 澧州四县 辰州四县 沅州四县 靖州三
县 黔州二县 思州三县 施州二县 珍州二县
 播州三县
江陵府 春秋以来楚国之都谓之郢都西通巫巴东
接云梦亦一都会也秦置南郡汉高帝改为临江郡景
卷三百十九 第 8b 页 WYG0616-0329b.png
帝改为临江国后复故后汉因之其地居洛阳正南(章/帝)
(徙钜鹿王恭为江陵王三公上言江陵/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安陆王)蜀先主得之(以/麋)
(芳为南/郡太守)后属吴(麋芳以郡来降/关羽因此遂败)常为重镇(吴师来伐当/阳侯杜元凯)
(向江陵斩/其督任延)晋平吴置南郡及荆州(领郡十九/理于此)东晋以为
重镇(桓冲理上明使/刘波守江陵)宋齐并因之(宋领郡十二/齐领郡十)梁元帝
都之为西魏所陷(大将于/谨平之)迁后梁居之为藩国又置江
陵总管府隋并梁置江陵总管府如故后改为荆州炀
帝初复为南郡唐为荆州或为江陵郡后改为江陵府
卷三百十九 第 9a 页 WYG0616-0329c.png
荆南节度属山南道领县七(江陵当枝江公松滋长石/首 阳 安 林)
梁以复州监利来属宋乾德三年升白秋巡为潜江县
白臼巡为建宁县万庾巡为万庾县白沙院为玉沙县
万庾寻废开宝五年以长林当阳二县属荆门军至道
三年以玉沙𨽻复州属荆湖北路领本路兵马钤辖中
兴后本路安抚制置置司 贡绫纻碧涧茶芽柑橘领
县八治江陵 江陵(故楚郢都汉县有息壤/纪南城梅四洲渚宫)枝江(故罗/国地)
(唐县有九/十九洲)公安(隋县有吕蒙/城油水涔港)松滋(晋县冇蜀/江巴山)监利(隋县/冇乾)
卷三百十九 第 9b 页 WYG0616-0329d.png
(溪/)石首(唐县有石/首山大江)建宁(宋县有/鹿角山)潜江(宋县有/曹河)
荆门军 宋开宝五年以江陵府荆门镇建为军以长
林当阳二县来属后废仍𨽻江陵元祐间复置军属荆
湖北路领县二治长林 长林(隋县有/紫盖山)当阳(汉县有/沮水)
峡州 春秋战国时并楚地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即
其地也秦二汉并为南郡地魏武平荆州置临江郡后
蜀先主改为宜都郡吴改夷陵为西陵常为重镇(陆逊/疏夷)
(陵要害国之关限若其失/之非损一郡荆州可忧)晋宋齐并为宜都郡梁改置
卷三百十九 第 10a 页 WYG0616-0330a.png
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后周改为峡州陈尝得之为重镇
(隋开皇中伐陈陈人守荆门狼尾滩/并宜都县界安蜀城夷陵县界也)唐为峡州或为夷
陵郡(郡城即陆抗攻步/阐拒晋师之垒)以扼三峡之口故为峡州西通
蜀江属山南道领县四(夷陵/长杨) (宜都/远安)宋为峡州属荆湖
北路 贡五加皮芒硝杜若领县四治夷陵 夷陵(晋/县)
(有虎牙山黄/牛山三游洞)长杨(隋县有很山/长山溪渚汕)宜都(唐县有荆门山/羊肠山狼尾滩)
(后周县有宜/阳山清溪)
归州 历代土地与云安郡同(夔/州)唯秦时属南郡二汉
卷三百十九 第 10b 页 WYG0616-0330b.png
为南郡吴置建平郡以为重镇(其地险固孙皓末晋将/王浚自蜀沿流伐吴吴)
(之守将吾彦表谓皓曰请建平增兵若建平/不下晋师终不敢过皓不从即秭归县界也)晋亦为建
平郡宋齐皆因之隋属巴东郡唐武德二年分夔州秭
归巴东二县置归州(或云因归/国为名)后为巴东郡(古夔子国/城在郡东)
(二十/里)属山南道领县三(宋/同)宋属荆湖北路 贡纻领县
三治秭归 秭归(隋县有夔/子城大江)兴山(唐县有/玉虚洞)巴东(隋县有/石门山)
(大/江)
复州 春秋以来为楚地秦属南郡江夏二郡地晋置
卷三百十九 第 11a 页 WYG0616-0330c.png
竟陵郡宋齐因之后周以其地置郢复二州隋炀帝初
州废于旧郢州置竟陵郡(今富水/郡地)于旧复州置沔阳郡
唐改为复州或为竟陵郡属山南道领县三(监利竟沔/阳 陵)
梁以监利入江陵府晋为防禦宋至道三年以江陵府
玉沙来属属荆湖北路宝元二年废沔阳入玉沙领县
二治景陵 景陵(晋县有汉/水云梦城)玉沙(宋县有沔/阳水夏水)
郢州 历代所属与竟陵郡同二汉属江夏郡晋宋齐
为竟陵郡地梁南司北新二州之境西魏分属安州后
卷三百十九 第 11b 页 WYG0616-0330d.png
周分置石城郡后于石城郡置郢州隋炀帝初州废置
竟陵安陵二郡唐并二郡为温州或为郢州或为富川
郡属山南道领县三(长寿富京/山 水)周废富水入京山宋为
防禦属京西南路 贡白纻领县二治长寿 长寿(晋/县)
(有汉/水)京山(隋县有漳/河富河)
德安府 春秋郧子之国(郧或/作郧)云梦之泽在焉后楚灭
郧封斗辛为郧公即其地也秦属南郡二汉属江夏郡
晋初亦属江夏郡后分置安陆郡宋齐因之梁置南司
卷三百十九 第 12a 页 WYG0616-0331a.png
州西魏置安州总管府后周置涢州及安陆郡隋初废
炀帝初复为安陆郡唐为安州或为安陆郡(郡城临/涢水)
淮南道领县六(安陆/应城) (吉阳/云梦) (应山/孝昌)后唐安远军节度
周以郢州汶川来属宋建隆元年复为建安军开宝中
废吉阳太平兴国二年以汉川属汉阳军宣和元年升
为德安府属荆湖北路 贡青纻领县五治安陆 安
(汉县有陪尾山/涢水云梦泽)孝感(后唐县/有环水)云梦(西魏/县)应城(唐县有/波河)
应山(隋县有/廖水)
卷三百十九 第 12b 页 WYG0616-0331b.png
黄州 春秋时邾国之地(今郡东南百二十里临江与/武昌相对有邾城史记曰皇)
(帝之末孙有陆终者产六子第五别为曹姓历代不绝/至武王伐纣之后封其裔子挟于邾为诸侯即此也)
后为黄国之境战国时属楚秦为南郡二汉为江夏郡
魏亦为重镇(魏文帝黄初中吴扬声欲猎江北豫州刺/史满宠度必袭西阳为之备孙权闻之乃)
(退/)吴后得邾城(孙权赤乌中使陆逊攻/邾常以三万兵守之)晋为西阳国宋
为西阳郡齐又分置齐安郡北齐置衡州领齐安一郡
陈废衡州后周又置衡州及黄州隋初改衡州为黄州
炀帝初州废置永安郡唐为黄州或为齐安郡属淮南
卷三百十九 第 13a 页 WYG0616-0331c.png
道领县三(宋/同)宋属淮西路 贡纻布连翘领县三治黄
冈 黄冈(隋县有/大江)黄陂(后周县有/武湖松湖)麻城(隋县有/永泰河)
汉阳军 春秋郧国之地战国时属楚秦属南郡二汉
江夏郡魏初为重镇(曹公定荆州后以文聘为江夏太/守守沔口上石梵吴军来攻不克)
后属吴亦为重镇(孙权嘉禾中陆/逊屯江夏沔口)晋宋以来并属江夏
郡后周置复州隋炀帝初改为沔州寻改为沔阳郡则
通有今竟陵郡之地唐武德中讨平朱粲析为沔州或
为汉阳郡属淮南道领县二(宋/同)后废州以汉阳𨽻鄂州
卷三百十九 第 13b 页 WYG0616-0331d.png
汊川𨽻安州周平淮南得其地建为军宋因之属湖北
道领县二治汉阳 汉阳(隋县有赤壁/沔水滠水)汉川(唐汊川县/宋时改)
鄂州 自春秋以来皆属楚有江汉二水(在州/西合)秦属南
郡汉高祖置江夏郡(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/华容为夏水入江故曰江夏)后汉
因之荆州牧刘表将黄祖守在此(按吴志孙策表曰臣/到沙羡县祖屯处破)
(之/)吴分江夏(孙权初/城江夏)更置武昌郡孙权尝都之孙皓又
徙都之常为重镇(孙权甘露初城武昌陆逊诸葛恪滕/牧皆屯焉及晋伐吴使王戎袭武昌)
(胡奋袭/江夏)历代亦为兵冲其地亦曰夏口(东晋孝武时/桓石民屯守)
卷三百十九 第 14a 页 WYG0616-0332a.png
曰鲁口(以对鲁山/岸为名也)晋宋并为江夏武昌二郡宋兼置郢
(领郡六/理于此)齐因之亦为重镇(刘怀珍言于高帝曰夏口/兵冲要地宜得其人遂令)
(柳崇镇兵其后梁武帝自襄阳起兵东下攻围凡百馀/日方降梁末北齐得之遣慕容俨守陈霸先将侯瑱攻)
(围六月馀不下后三国和/通乃归梁侯瑱他典反)梁分置北新州寻分北新置
土富徊泉濠五州隋平陈改置鄂州炀帝初州废置江
夏郡唐武德中平萧铣改为鄂州或为江夏郡大都督
武昌军节度属江南道领县七(江夏/汉阳) (永兴/武昌) (唐年/蒲圻)
(㲼/川)唐末属湖南马氏后入南唐置嘉鱼永安通山三县
卷三百十九 第 14b 页 WYG0616-0332b.png
周以汉阳汊川属汉阳宋乾德五年置大冶县太平兴
国三年以永兴通山大冶三县属兴国军仍为武昌节
度属湖北路熙宁五年升崇阳县通城镇为县嘉定十
五年以武昌县升为寿昌军 贡银领县七治江夏
江夏(晋县有黄鹤山/鹦鹉洲鄂渚)武昌(吴县有樊山西/塞山峥嵘洲)蒲圻(吴县有/赤壁)
嘉鱼(南唐县有/蒲圻湖)崇阳(唐唐年县宋/改有壶头山)咸宁(南唐永安县宋/改有牛鼻潭)
通城(宋县有/太平港)
兴国军 宋太平兴国二年以鄂州永兴通山大冶三
卷三百十九 第 15a 页 WYG0616-0332c.png
县置军属江西路 贡纻领县三治永兴 永兴(隋县/有阖)
(闾山/大江)大冶(南唐/县)通山(南唐县有/九宫山)
信阳军 春秋时申国之地(或曰申国在今/南阳郡南阳县)其后属楚
秦属南阳郡二汉为南阳江夏二郡魏分南阳置义阳
郡晋宋并因之宋又置司州(领县四/治于此)齐并因之有三关
之隘(今义阳县界有故平靖关其武阳/黄岘二关在安陆郡应山县界也)北接陈汝控带
许洛宋齐以来常为边镇梁曰北司州后复置司州(梁/天)
(监二年为魏/将元英所陷)后魏改为郢州后周改为申州隋炀帝改
卷三百十九 第 15b 页 WYG0616-0332d.png
为义州寻为义阳郡唐为申州或为义阳郡属淮南道
领县三(义阳钟罗/山 山)宋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军废罗山二
县太平兴国元年改为信阳军雍熙二年复置罗山属
京西北路 贡纻布领县二治信阳 信阳(魏义阳县/有浉水桐)
(柏山/淮水)罗山(隋/县)
潭州 古三苗国之地自春秋以来为黔中地楚国之
南境秦为长沙郡(冇万里沙祠/故曰长沙)汉为长沙国初封番君
吴芮为长沙王(都于/此)及景帝封子发又为长沙王后汉
卷三百十九 第 16a 页 WYG0616-0333a.png
复为长沙郡晋因之宋长沙国兼置湘州(领郡十/治于此)齐因
之又为长沙郡湘川之奥人丰土辟南通岭峤唇齿荆
雍亦为重镇梁陈以来皆因而不改隋平陈置潭州(取/昭)
(潭为/名)炀帝初州废置长沙郡唐为潭州或为长沙郡属
江南道领县六(长沙/益阳) (湘潭/醴陵) (湘乡/浏阳)唐末马氏据其地
建为武安军节度梁以衡州攸县来属宋乾德元年平
湖南降为防禦太平兴国二年析长沙六乡置宁乡县
端拱元年复武安节度淳化四年以衡州衡山岳州湘
卷三百十九 第 16b 页 WYG0616-0333b.png
阴并来属熙宁六年置安化县元符元年以长沙县五
乡湘潭县两乡为善化县属荆湖南路 贡葛茶领县
十二治长沙善化 长沙(隋县有岳麓山/湘水沩水橘洲)湘潭(唐县有/碧泉)
益阳(汉县有五/溪山益水)湘阴(唐县有涟/水汨水)醴陵(唐县有/王乔山)浏阳(唐县/有因)
(水/)(唐县有云/阳山攸水)衡山(晋县有衡/山武阳山)安化(有浮青/山资江)湘乡(唐县/有漙)
(水/)宁乡(有大沩/山沩水)善化
岳州 古苍梧之野(苍梧野不止于此郡/界侧近之地皆是)亦三苗国之
(亦古麇子国春秋文公十年楚子伐麇即此/地也凡今长沙衡阳诸郡皆古三苗之地)青草洞
卷三百十九 第 17a 页 WYG0616-0333c.png
庭湖在焉(二湖相连青草/在南洞庭在北)春秋战国时并属楚亦古罗
国之地楚辞之言汨罗是也(罗县北有汨/水汨音觅)秦属长沙郡
二汉皆因之吴因之为重镇(建安中孙权使鲁肃孙皓/时滕牧万彧皆屯于此)
晋因之东晋亦为重镇(使陶侃/镇守此)宋分置巴陵郡齐因之
梁置巴州湘东王遣陆法和等据赤亭擒侯景将任约
于此(今郡西华容界有赤亭城是/也城近赤亭湖因以为名)隋平陈改为鄂州炀
帝初改为罗州寻为巴陵郡郡人董景珍等以罗县令
萧铣为主起兵于此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为岳州或
卷三百十九 第 17b 页 WYG0616-0333d.png
为巴陵郡属江南道领县五(巴陵湘华容昌沅/江 阴 江)宋乾德
元年以湘阴𨽻潭州淳化五年升王朝场为县属荆湖
北路 贡纻领县五治巴陵 巴陵(吴县有湘水/君山洞庭湖)华容
(唐县有/赤沙湖)沅江(隋县有枫/山沅水)平江(唐昌江县后唐改/有昌江山汨水)临湘(即/王)
(朝县有城/陵山大江)
衡州 春秋以来属楚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国桂阳
郡地后汉属长沙桂阳二郡地吴以其地置衡阳湘东
二郡晋因之宋为衡阳国及湘东郡齐以下皆因之(齐/尝)
卷三百十九 第 18a 页 WYG0616-0334a.png
(改衡阳/国为郡)隋平陈省湘东衡阳二郡置衡州炀帝初州废
置衡山郡唐为衡州或为衡阳郡属江南道领县六(衡/阳)
 (湘潭/常陵) (耒阳/茶陵) (攸/)梁以攸县属潭州宋乾德三年升
安仁场为县淳化四年以衡山𨽻潭州属荆湖南路
贡麸金犀领县五治衡阳 衡阳(唐县冇岣嵝山/茶溪蒸水酃水)茶陵
(唐县有云阳/山炎帝陵)耒阳(唐县有耒水/历水杜甫墓)常宁(唐县有春/水宜溪)安仁(有/小)
(江/水)
永州 春秋楚国之南境秦属长沙郡汉武置零陵郡
卷三百十九 第 18b 页 WYG0616-0334b.png
后汉及晋皆因之宋为零陵国齐为零陵郡梁陈皆然
隋平陈废置永州炀帝初州废置零陵郡唐为永州或
为零陵郡属江南道领县四(零陵/湘源) (祁阳/灌阳)晋以湘源灌
阳二县属全州宋雍熙元年升东安场为县属荆湖南
路 贡葛石燕领县三治零陵 零陵(隋县有/潇水)祁阳(唐/县)
(有浯/溪)东安(有大阳/小江)
全州 晋天福中马希范奏以永州湘源县置州以灌
阳来属宋因之属荆湖南路 贡葛零陵香领县二治
卷三百十九 第 19a 页 WYG0616-0334c.png
清湘 清湘(隋湘源县晋改/有湘山乳穴)灌阳(隋县有/灌水)
道州 舜封象有鼻国即此也春秋时楚地秦属长沙
国汉初属长沙国后属零陵郡后汉魏晋皆因之宋齐
为营阳郡梁改营阳为永阳郡隋平陈郡废悉并其地
置永州炀帝初州废属零陵郡唐平萧铣割其地置营
州武德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或为江
华郡(汉都庞岭今谓之永明有氓渚/岭今谓之白芒即五岭之二也)属江南道领县四
(营道/江华) (延唐/永明)宋因之属荆湖南路 贡白纻零陵香领
卷三百十九 第 19b 页 WYG0616-0334d.png
县四治营道 营道(唐县有营/水沱水)宁远(唐延唐县宋改有/九疑山冷道水)
永明(唐县有/警水)江华(唐县有吴/望山沱水)
郴州 春秋战国时皆楚地秦属长沙郡项羽徙义帝
都郴即此地汉初以其地为桂阳郡(即长沙/之南境)后汉晋宋
齐皆因之陈以其地为桂阳庐阳二郡隋平陈废二郡
置郴州炀帝初州废复置桂阳郡唐为郴州或为桂阳
郡属江南道领县八(郴/山) (南亭/义昌) (资兴/高平) (义章/临武) (蓝/)
改为敦州废临武高平二县以其地入桂阳监又废资
卷三百十九 第 20a 页 WYG0616-0335a.png
兴县汉复为郴州宋景德二年以蓝山属桂阳监嘉定
四年析郴县置资兴县属荆湖南路 贡纻领县五治
郴 郴(汉县有郴/水渌醽水)桂阳(唐义昌县宋/改有耒水)宜章(唐义昌县宋/改有章水)
永兴(有安/陵水)资兴
桂阳军 唐于郴州境置监掌铸钱宋因之主银冶景
德元年以郴州蓝山县来属天禧三年置平阳县绍兴
间又割平阳县析置临武县属荆湖南路领县三治平
阳 平阳(隋县有/芙蓉山)蓝山(唐/县)临武
卷三百十九 第 20b 页 WYG0616-0335b.png
连州 春秋楚地秦属长沙郡之南境二汉属桂阳郡
吴属始兴郡晋因之宋明帝置宋安郡后省属广兴郡
(宋改始兴为广/兴今始兴郡也)齐复属始兴郡梁又分为阳山郡陈郡
废隋炀帝初置熙平郡唐改为连州或为连山郡属岭
南道领县三(宋/同)宋开宝四年以广州浛光来属六年以
浛光𨽻英州属广东路 贡纻布官桂钟乳领县三治
桂阳 桂阳(汉县有湟/水海阳湖)阳山(晋县有/茂溪山)连山(隋县有铜/山乳穴)
邵州 春秋战国时皆属楚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国
卷三百十九 第 21a 页 WYG0616-0335c.png
零陵郡地后汉属长沙零陵二郡地吴置邵陵郡(分零/陵北)
(部都/尉置)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隋平陈废邵陵并入长沙郡
唐复分置邵州或为邵阳郡属江南道领县二(邵阳/武冈)
熙宁五年收复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县元丰四年以溪
洞徽州为莳竹县𨽻州崇宁四年以莳竹县之临口寨
为临冈县五年别为武冈军属荆湖南路 贡犀角银
领县三治邵阳 邵阳(晋县有武陵/水桃花源)新化(有惜澬水/等五寨)
(冇莳/竹水)
卷三百十九 第 21b 页 WYG0616-0335d.png
武冈军 本唐邵州武冈县(隋为武/攸县)崇宁五年升为军
以莳竹分为绥宁临冈二县𨽻焉属荆湖南路领县三
治武冈 武冈(唐县有/齐水)绥宁 临冈(故临口寨后又/改为新宁县)
鼎州 春秋战国时皆属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汉高
更名武陵郡后汉魏晋皆因之(本名义陵在辰阳县与/夷相接武陵记桃花源)
(即此/地也)宋齐亦曰武陵郡梁置武州后改曰沅州隋平陈
改为朗州炀帝初州废置武陵郡唐为朗州或为武陵
郡属江南道领县二(武陵/龙阳)后唐为武正军节度又改武
卷三百十九 第 22a 页 WYG0616-0336a.png
平军周为大都督宋析武陵置桃源县又置沅江县大
中祥符五年改为鼎州乾道元年升为常德府领本军
节度属荆湖北路 贡纻布綀布领县四治武陵 武
(隋县有武陵山沅水/沧浪水杜渚芷江)桃源(宋县有桃源/山夷溪延溪)龙阳(吴县有/鼎水酉)
(水橘/洲)沅江
澧州 春秋时楚地秦属黔中郡二汉属武陵郡兼置
荆州(领县八/治于此)吴分置天门郡晋宋齐皆因之隋平陈置
松州寻改为潭州炀帝初为澧阳郡唐为澧州或为澧
卷三百十九 第 22b 页 WYG0616-0336b.png
阳郡属江南道领县四(宋/同)宋属荆湖北路 贡绫竹簟
领县四治澧阳 澧阳(晋县有大浮/山崇山澧水)安乡(隋县有澧/水澹水)
(隋县有/茹溪)慈利(隋县有/溇水)
辰州 古蛮夷之地春秋楚国之境秦属黔中郡汉属
长沙武陵二郡地后汉发南郡人入武溪击诸蛮不克
后马援至临沅而击诸蛮破之此其地也后亦属武陵
郡晋宋齐并为武陵郡地隋分辰州炀帝初为沅陵郡
唐为辰州或为卢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五(沅陵/辰溪) (溆浦/卢溪)
卷三百十九 第 23a 页 WYG0616-0336c.png
(阳麻/)宋太平兴国七年置招谕县熙宁七年以麻阳招
谕二县𨽻沅州属荆湖北路 贡光明朱砂水银领县
四治沅陵 沅陵(汉县有壶/头山沅江)溆浦(唐县有/溆水)辰溪(隋县有/辰溪)
卢溪(唐县有武/山武溪)
沅州 古蛮夷之境楚国黔中之地秦属黔中郡二汉
属武陵郡在巫水之阳隋属沅陵郡唐为巫州天授中
以巫山不在州界改为沅州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或
为潭阳郡属江南道领县三(龙标潭朗/溪 阳)宋熙宁七年章
卷三百十九 第 23b 页 WYG0616-0336d.png
惇收复其地以潭阳县地置卢阳县以辰州麻阳招谕
二县来属八年并锦州寨人户及废招谕入麻阳县元
丰三年并镇江寨人户入黔江城为黔阳县五年升旧
渠阳寨为县属荆湖北道 贡水银朱砂领县四治卢
阳 卢阳(唐锦州属县/有锦水泸水)麻阳(唐/县)黔阳 渠阳
靖州 秦汉黔中地唐为夷播叙二州之境后周时节
度使周行逢死叙州刺史钟存志奔武阳而杨正岩以
十洞称徽诚二州宋熙宁九年十洞酋长杨通蕴送款
卷三百十九 第 24a 页 WYG0616-0337a.png
内附杨通宝来贡朝廷以通宝为诚州刺史其子□复
为诚州刺史又诏于武冈之西作城在渠河之阳为诚
州废为渠阳军寻废为寨𨽻沅州复置诚州后改为靖
州盖自崇宁再归职方属荆湖北路 贡白绢领县三
治永平 永平(本渠阳县有渠/河崇宁三年改)会同(本三江县崇/宁二年改)通道
(本罗蒙县崇/宁二年改)
黔州 古蛮夷之国春秋战国皆楚地秦惠王欲楚黔
中地以武关地易之即此是也通谓之五溪(五溪谓酉/辰巫武陵)
卷三百十九 第 24b 页 WYG0616-0337b.png
(等五溪也古老相传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/黔中各为一溪之长一说云五溪蛮皆槃瓠子孙自为)
(统长非/巴子也)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后汉因之晋宋齐亦
然后周武帝时蛮帅以其地归附遂置奉州后改为黔
州隋初亦置黔州炀帝初为黔安郡唐复为黔州或为
黔中郡属江南道领县六(彭水/洪杜) (洋水/信宁) (黔江/都儒)孟蜀为
武泰军节度宋平蜀因之嘉祐八年废洪杜洋水都儒
信宁四县入彭水后升为绍庆府此州羁縻之州凡五
十六思州领县二费州领县二并州遣牙校治事播州
卷三百十九 第 25a 页 WYG0616-0337c.png
领县二夷州领县四并领以酋长其馀南宁等州并群
蛮所处地连溪峒控边面甚广属四川夔州路 贡朱
砂蜡领县二治彭水 彭水(汉酉阳县隋改有壶/头山巴江彭水朗溪)黔江
(唐/县)
思州 历代土地与黔中郡同隋属清江郡唐武德元
年以地当牂牁之冲要遂置务州贞观八年改为思州
或为宁夷郡属江南道领县四(务州/思邛) (宁夷/思王)宋初为羁
縻州𨽻黔州大观元年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
卷三百十九 第 25b 页 WYG0616-0337d.png
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宣和四年废州及务川县以
务川城为名邛水安夷二县并作堡𨽻黔州绍兴二年
复置思州就以田氏为守
施州 春秋巴国之境七国时楚国巫郡之地秦属南
郡二汉因之后周置亭州及业州隋炀帝初并置庸州
寻废置清江郡唐为施州或为清江郡属江南道领县
(清江/建始)宋属四川夔州路 贡黄连木药子领县二治
清江 清江(汉巫县地有夷水一名清/江廪君乘土船于此地)建始(汉巫/县地)
卷三百十九 第 26a 页 WYG0616-0338a.png
珍州 古蛮夷之地唐贞观七年开山洞置珍州或为
夜郎郡属江南道领县四(营德/丽皋) (夜郎/乐源)宪宗时废属溱
州五代复为蛮夷宋赐名珍州后改为西高州徽宗时
大骆解上下族帅骆世华骆文贵献其地立珍州亦曰
乐源郡宣和三年承州废以绥阳县来𨽻属四川夔州
路领县二治乐源 乐源 绥阳
播州 古蛮夷之域黔中郡地夜郎国之东南隅也汉
属牂牁其后无闻唐以隋牂牁县置播州或为播川郡
卷三百十九 第 26b 页 WYG0616-0338b.png
属江南道领县三(遵义芙带/水 蓉)宋大观二年南平夷人杨
友贵等献其地建为州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宣和三
年废为城𨽻南平军
夷州 徼外蛮夷之地汉属牂牁郡历代恃险不闻臣
附隋炀帝时始属明阳郡唐武德四年以思州之宁夷
县置贞观元年州废四年复以黔州之都上县开南蛮
置十一年徙治绥阳(与费州/同置)或为义泉郡属江南道领
县五(绥阳牂都上宁义/泉 川 夷)宋为羁縻州大观三年酋长献
卷三百十九 第 27a 页 WYG0616-0338c.png
其地建为承州领县五与唐同宣和三年废州及都上
等县以绥阳县𨽻珍州
溱州 古蛮夷之地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溱州或
为溱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(营懿/扶欢)宋为羁縻仍领前二
县熙宁七年招纳置营懿等寨𨽻恭州后𨽻南平军大
观二年别置溱州及溱溪夜郎两县宣和三年废州及
县以溱溪寨为名𨽻南平军
锦州 历代土地与辰州同唐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阳
卷三百十九 第 27b 页 WYG0616-0338d.png
县地及开山洞置锦州或为卢阳郡属江南道领县五
(卢阳常洛浦渭招/喻 丰 阳)宋无此州其地则入辰沅二州
溪州 历代土地与辰州同唐天授二年析辰州置或
为灵溪郡属江南道领县二(大乡/三亭)宋无此州
费州 古蛮夷之国汉属牂牁郡山川险阻为俚獠所
居多不宾附至后周始置为费州因水为名唐贞观四
年析思州之涪川扶阳南蛮置或为涪川郡属江南道
领县四(涪川/扶阳) (多田/城乐)宋无此州
卷三百十九 第 28a 页 WYG0616-0339a.png
业州 古蛮夷之地唐长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
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以舞武声相近更名鹤州二
十年又名业州大历五年又更名奖州或为龙溪郡属
江南道领县二(峨山/渭溪) 宋无此州
 
 
 
 
卷三百十九 第 28b 页 WYG0616-0339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