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四十
卷二百四十 第 1a 页 WYG0614-0868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六十七
  集(别集/)
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
  陈氏曰参政吴郡范成大至能撰初以起居郎使
  金附奏受书事抗论于其殿陛间归时益被上眷
卷二百四十 第 1b 页 WYG0614-0868b.png
  以至柄用石湖在太湖之滨姑苏台之下去城十
  馀里面湖为堂号镜天阁又一堂扁石湖二字阜
  陵宸翰也今日就荒毁更数年恐无复遗迹矣一
  再过之为之慨然
  诚斋序其集曰公训诰具西汉之尔雅赋篇有杜
  牧之之刻深骚辞得楚人之幽远序山水则柳子
  厚序任侠则太史迁至于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
  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
卷二百四十 第 2a 页 WYG0614-0868c.png
  穷追太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而不可
  得也今四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
  及者予于诗岂敢以千里畏人者而于公独敛衽
  焉
周益公集二百卷 年谱一卷 附录一卷
  陈氏曰丞相文忠益公庐陵周必大子充撰一字
  弘道其家既刋六一集故此集编次一切视其凡
  目其间有奉诏录亲征录龙飞录思陵录凡十一
卷二百四十 第 2b 页 WYG0614-0868d.png
  卷以其多及时事托言未刋人莫之见郑子敬守
  吉募工人印得之余在莆田借录为全书然漫其
  数十处益公自号平园叟
  后村刘氏曰平园晚作益自磨砺然散语终是洗
  涤词科气习不尽惟所撰林艾轩志铭极简严有
  古意
渭南集三十卷 剑南诗藁续藁八十七卷
  陈氏曰华文阁待制山阴陆游务观撰左丞佃之
卷二百四十 第 3a 页 WYG0614-0869a.png
  孙绍兴末召对赐出身隆兴初为密院编修官乡
  用矣坐漏泄省中语阜陵以为反覆斥远之后以
  夔倅入蜀益自放肆不护细行自号放翁在蜀九
  年乃归晚由严陵召为南宫舍人将内禅周益公
  荐其直北门上终不用及韩氏用事游既挂冠久
  矣有幼子泽不逮为侂胄作南园记起为大蓬遂
  以次对再致仕嘉定庚午年八十六而终游才甚
  高幼为曾吉父所赏识诗为中兴之冠他文亦佳
卷二百四十 第 3b 页 WYG0614-0869b.png
  而诗最富至万馀篇古今未有故文与诗别行渭
  南者封渭南县伯
复斋制表二卷
  陈氏曰刑部侍郎王秬嘉叟撰初寮安中之孙绍
  兴乾道间名士也陆放翁与之厚善
盘洲集八十卷
  陈氏曰丞相文惠公鄱阳洪适景伯撰忠宣之长
  子方奉使时文惠甫十三岁后与其弟遵同中壬
卷二百四十 第 4a 页 WYG0614-0869c.png
  戍宏博科本名造后改焉又三年乙丑弟迈继之
  世号三洪其自淮东总领入为太常少卿一年而
  入右府又半年而拜相然在位仅三阅月为林安
  宅所攻而去尝一帅越闲居十六年而终
小隐集七十卷
  陈氏曰枢密文安公洪遵景严撰其进用最先于
  兄弟而得年不永薨于淳熙元年
野处类藁二卷
卷二百四十 第 4b 页 WYG0614-0869d.png
  陈氏曰翰林学士文敏公洪迈景卢撰其全集未
  见
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
  陈氏曰宝谟阁学士文节公庐陵杨万里廷秀撰
  当淳熙末为大蓬论思陵配享不合去及韩侂胄
  用事召之卒不至自次对迁至学士闻开禧出师
  不食而死自作江湖集序曰予少作有诗千馀篇
  至绍兴壬午皆焚之大槩江西体也今所存曰江
卷二百四十 第 5a 页 WYG0614-0870a.png
  湖集者盖学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
  荆溪集序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
  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
  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
  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
  之官荆溪尝以告日作诗忽若有寤于是辞谢唐
  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
  南海集序予好为诗初好之既而厌之绍兴壬午
卷二百四十 第 5b 页 WYG0614-0870b.png
  予诗始变予乃喜既而又厌之至乾道庚寅诗又
  变淳熙丁酉诗又变时假守毗陵友人尤延之云
  予诗每变每进今老矣未知能变否能变矣未知
  能进否
程文简集二十卷
  陈氏曰吏部尚书新安程大昌泰之撰每卷分上
  下其实四十卷也博学长于考䆒著述甚多皆传
  于世
卷二百四十 第 6a 页 WYG0614-0870c.png
樵隐集十五卷
  陈氏曰信安毛幵平仲撰礼部尚书友之子负才
  傲世仕止州倅与尤遂初厚善临终以书别之嘱
  以志墓延之既为铭又序其集
梁溪集五十卷
  陈氏曰礼部尚书锡山尤袤延之撰家有遂初堂
  藏书为近世冠
郑景望集三十卷
卷二百四十 第 6b 页 WYG0614-0870d.png
  陈氏曰宗正少卿永嘉郑伯熊景望撰
归愚翁集二十六卷
  陈氏曰秀州判官郑伯英景元撰近世永嘉学者
  推二郑伯熊绍兴乙丑进士自隆兴初为馆职王
  府东宫官至少司成宗正乡用矣每小不合辄乞
  去卒于建宁守伯英癸未甲科第四人以亲养三
  十年不调竟不出二人皆豪杰之士也
  水心叶氏序曰余尝叹章蔡氏擅事秦桧终成之
卷二百四十 第 7a 页 WYG0614-0871a.png
  更五六十年闭塞经史灭绝理义天下以佞谀鄙
  浅成俗岂惟圣贤之常道隐民彝并丧矣于斯时
  也士能以古人源流前辈出处终始执守慨然力
  行为后生率非坏杰特起者乎吾永嘉二郑公是
  已盖长曰伯熊字景望季曰伯英字景元大郑公
  恂恂少而德成经为人师深厚悃愊无一指不夲
  于仁义无一言而不关于廊庙而景元俊健果决
  论事愤发思得其志则必欲尽洗绍圣以来弊政
卷二百四十 第 7b 页 WYG0614-0871b.png
  复还祖宗之旧非随时默默苟为禄仕者也景望
  徇道寂寞视退如进官至宗正少卿而止初景元
  中进士第第四人少卿喜而笑曰子一日先我矣
  然既任秀州判官遂以亲辞终其身二十馀年不
  复仕朝廷亦卒不徵用何者诸公贵人知其才大
  气刚中心畏之方以其自重不浪出无能害己为
  幸而不暇以废格科目摧折名士为己责故也岂
  不悲哉自二郑公后儒豪接踵而永嘉与为多然
卷二百四十 第 8a 页 WYG0614-0871c.png
  皆兄事景元方其家居得朋友通共有无并坐接
  席不知岁月迁改自谓如华胥至乐故其讲习见
  闻尤精而片辞半简必独出肺腑不规仿众作也
  夫孔翠鸾凰矜其华采顾影自耀为世珍惜是既
  然矣若夫蛟龙之兴云雨则雷电皆至霮䨴百里
  岂区区然露小技衒细巧而足哉余惧览者未察
  因次其夲末如左
晦庵集一百卷 紫阳年谱三卷
卷二百四十 第 8b 页 WYG0614-0871d.png
  陈氏曰侍讲文公新安朱熹元晦撰年谱李方子
  公晦所述其门人也
  勉斋黄氏曰周程张邵之书所以继孔孟道统之
  传历时未久微言大义郁而不彰为之裒集发明
  而后得以盛行于世太极先天图精微广博不可
  涯涘为之解剥条画而后天地本原圣贤蕴奥不
  至于泯没程张门人祖述其学所得有浅深所见
  有疏密先生既为之区别以悉取其所长至或识
卷二百四十 第 9a 页 WYG0614-0872a.png
  见小偏流于异端者亦必研穷剖析而不没其所
  短南轩张公东莱吕公同出其时先生以其志同
  道合乐与之友至或见识少异亦必讲磨辩难以
   一其归至若求道而过者病传注诵习之烦以为
  不立文字可以识心见性不假修为可以造道入
  德守虚灵之识而昧天理之真借儒者之言以文
  佛老之说学者利其简便诋訾圣贤捐弃经典猖
  狂叫呶侧僻固陋自以为悟立论愈下者则又崇
卷二百四十 第 9b 页 WYG0614-0872b.png
  奖汉唐比附三代以便其计功谋利之私二说并
  立高者陷于空无下者溺于卑陋其害岂浅浅哉
  先生力排之俾不至乱吾道以惑天下于是学者
  靡然向之先生教人以大学论孟中庸为入道之
  序而后及诸经以为不先乎大学则无以提纲挈
  领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之以论孟则无以融会
  贯通而极中庸之旨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
  何以建立大本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
卷二百四十 第 10a 页 WYG0614-0872c.png
  之事哉其于读书也又必使之辨其音释正其章
  句玩其辞求其意研精覃思以䆒其所难知平心
  易气以听其所自得然为己务实辨别义利毋自
  欺谨其独之戒未尝不三致意焉盖亦欲学者穷
  理反身而持之以敬也从游之士迭诵所习以质
  其疑意有未谕则委曲告之而未尝倦问有未切
  则反复戒之而未尝隐务学笃则喜见于言进道
  难则忧形于色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
卷二百四十 第 10b 页 WYG0614-0872d.png
  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痾之去体一日
  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抠衣而来远自川蜀文
  词之传流及海外至于敌人亦知慕其道窔问其
  起居穷乡晚出家蓄其书私淑诸人者不可胜数
  先生既没学者传其书信其道者益众亦足以见
  理义之感于人者深矣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
  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讹缪明天理
  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至若天文地
卷二百四十 第 11a 页 WYG0614-0873a.png
  志律历兵机亦皆洞䆒渊微文词字画骚人才士
  疲精竭神尝病其难至先生未尝用意而亦皆动
  中规绳可为世法是非资禀之异学行之笃安能
  事事物物各当其理各造其极哉学修而道立德
  成而行尊见之事业者又如此秦汉以来迂儒曲
  学既皆不足以望其藩墙而近代诸儒有志乎孔
  孟周程之学者亦岂能以造其阃域哉呜呼是殆
  天所以相斯文焉笃生哲人以大斯道之传也
卷二百四十 第 11b 页 WYG0614-0873b.png
习庵集十二卷
  陈氏曰户部侍郎曾逮仲躬撰文清公几之子
东莱吕太史集十五卷 别集十六卷 外集五卷
附录三卷
  陈氏曰著作郎东莱吕祖谦伯恭撰其弟祖俭编
  录凡家范尺牍之类编之别集策问宏词程文之
  类总之外集年谱遗事则见附录太史曾文清外
  孙隆兴癸未锁厅甲科宏词亦入等仕未达得末
卷二百四十 第 12a 页 WYG0614-0873c.png
  疾奉祠年才四十五卒于淳熙辛丑平生著述皆
  略举端绪未有成书者学者惜之
大愚叟集十一卷
  陈氏曰太府寺丞吕祖俭子约撰祖谦弟也庆元
  初上封事论救祭酒李祥谪高安以没寓居大愚
  寺故以名集
千岩择藁七卷 外编三卷 续编四卷
  陈氏曰知峡州三山萧德藻东夫撰尝宰乌程后
卷二百四十 第 12b 页 WYG0614-0873d.png
  遂家焉杨诚斋序其集曰近世诗人若范石湖之
  清新尤梁溪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
  致皆余所畏也
济溪老人遗藁一卷
  陈氏曰通判明州济源李迎彦将撰永嘉周浮沚
  先生之婿与先大父为襟袂集中有送先君子赴
  戊子秋试诗首句籍甚人言易已东盖先君治易
  故也集序周益公作
卷二百四十 第 13a 页 WYG0614-0874a.png
溯庵集四十卷
  陈氏曰新津任渊子渊撰绍兴乙丑类试第一人
  仕至潼川宪尝注山谷后山诗行于世新津有天
  社山故称天社任渊
方舟集五十卷 后集二十卷
  陈氏曰资阳李石知几撰石有盛名于蜀少尝客
  苏符尚书家绍兴末为学官乾道中为郎历麾节
  皆以论罢赵丞相雄其乡人也素不善石石以是
卷二百四十 第 13b 页 WYG0614-0874b.png
  晚益困其自序云宋魋鲁仓今犹古也
归愚集二十卷
  陈氏曰吏部侍郎葛立方常之撰胜仲之子丞相
  邲之父也以郎官摄西掖忤秦相得罪更化召用
  言者又以为附会沈该罢去遂不复起
绮川集十五卷
  陈氏曰太常寺主簿归安倪称文举撰绍兴八年
  进士齐斋之父
卷二百四十 第 14a 页 WYG0614-0874c.png
象山集二十八卷 外集四卷
  陈氏曰知荆门军金溪陆九渊子静撰与其兄九
  龄子寿乾淳间名士也象山在贵溪结茅其上与士
  友讲学山形如象故名
  朱子答项平父书曰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惟
  以尊德性道问学为用力之要今子静所说专是
  尊德性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所以为
  彼学者多持守可观而看得义理全不子细又别
卷二百四十 第 14b 页 WYG0614-0874d.png
  说一种杜撰道理遮盖不肯放下而熹自觉虽于
  义理上不敢乱说却于𦂳要为己为人者多不得
  力今当返身用力去短集长庶不堕一偏耳
  又答孙敬甫书曰陆氏之学在近年一种浮浅颇
  僻议论中固自卓然非其俦匹其徒博习亦有能
  修其身能治其家以施之政事之间者但其宗旨
  本自禅学中来不可掩讳当时若只如晁文元陈
  忠肃诸人分明招认著实受用亦自有得力处不
卷二百四十 第 15a 页 WYG0614-0875a.png
  必如此隐讳遮藏改名换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
  欺徒以自欺而自陷于不诚之域也然在吾辈须
  知其如此而切为所惑若于吾学果有所见则彼
  之言钉钉胶粘一切假合处自然解拆破散收拾
  不来矣切勿与辨以启其纷拿不逊之论而反为
  卞庄子所乘也少时喜读禅学文字见杲老与张
  侍郎书云左右既得此把柄入手便可改头换面
  却用儒家言语说向士夫接引后来学者其意大
卷二百四十 第 15b 页 WYG0614-0875b.png
  略如此不能尽记其语后见张公经解文字一用
  此策但其遮藏不密线索漏处多故读者一见便
  知其所自来难以纯自托于儒者若近年则其为
  术益精为说寖巧抛闪出没顷刻万变而几不可
  辩矣然自明者观之亦见其徒尔自劳而卒不足
  以欺人也但杲老之书近见藏中印本却无此语
  疑是其徒已知此陋而阴削去之近得江西一后
  生书有两语云瞬目扼腕而指本心奋髯切齿而
卷二百四十 第 16a 页 WYG0614-0875c.png
  谈端绪此亦甚中其乡学之病也
  洁斋袁氏集序曰先生自始知学讲求大道不得
  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
  美在其中不劳外索揭诸当世曰学问之要得其
  本心而已心之本真未尝不善有不善者非其初
  然也孟子尝言之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
  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
  其本心其言昭晰如是而学者不能深信谓道为
卷二百四十 第 16b 页 WYG0614-0875d.png
  隐而不知其著谓道为邈而不知其近求之愈过
  道愈湮郁至先生始大发之如指迷涂如药久病
  迷者悟病者愈不越于日用之间而本心在是矣
  学者亲承师训向也跂望圣贤若千万里之隔乃
  今知与我同本培之溉之皆足以敷荣茂遂岂不
  深可庆哉呜呼先生之惠后学弘矣先生之言率
  由中出上而启沃君心下而切磨同志又下而开
  晓黎庶及其他杂然著述皆此心也儒释之所以
卷二百四十 第 17a 页 WYG0614-0876a.png
  分义利之所以别剖析至精如辨白黑遏俗学之
  横流援天下于既溺吾道之统盟不在兹乎
林艾轩集二十卷
  工部侍郎林光朝撰后村刘氏序略曰以言语文
  字行世非先生意也先生乾淳间大儒国人师之
  朱文公于当世之学间有异同惟于先生加敬然
  先生学力既深下笔简严高处逼檀弓榖梁平处
  犹与韩并驱在当时片简只字人已贵重今其存
卷二百四十 第 17b 页 WYG0614-0876b.png
  者如𡵺嵝之碑岐阳之鼓矣先生殁六十年微言
  散轶复斋陈公某所序者仅十之二三外孙方之
  泰讨求裒拾汇为二十卷勤于李汉赵德
施正宪集六十七卷 外集三卷
  陈氏曰知枢密院广信施师点圣与撰其在政府
  六年上眷未衰慨然勇退引去不可回识者壮其
  决赵南塘汝谈其婿也为序其集而传之
适斋类藁八卷
卷二百四十 第 18a 页 WYG0614-0876c.png
  陈氏曰奉新袁去华宣卿撰绍兴乙丑进士改官
  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赋长沙定王台见称
  于张安国为书之
梅溪集三十二卷 续集五卷
  陈氏曰詹事乐清王十朋龟龄撰丁丑大魁立朝
  刚正刘珙作序
  刘氏集序略曰公始以诸生对策廷中一日数万
  言被遇太上皇帝亲擢冠多士取其言行之及佐
卷二百四十 第 18b 页 WYG0614-0876d.png
  诸侯入册府事今上于初潜又皆以忠言直节有
  所裨补上亦雅敬信之登极之初即召以为侍御
  史纳用其说公知上意以必复土疆必雪雠耻为
  己任其所言者莫非修德行政任贤讨军之实而
  于分别邪正之际尤致意焉平居无所嗜好顾喜
  为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其为人不为浮靡之
  文论事取极已意然其规模宏阔骨骼开张出入
  变化俊伟神速世之尽力于文字者往往反不能
卷二百四十 第 19a 页 WYG0614-0877a.png
  及其他片言半简虽或出于脱口肆笔之馀亦无
  不以仁义忠孝为归而皆出于肺腑之诚然非有
  所勉强慕效而为之也盖其所禀于天者纯乎阳
  德刚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舒畅洞达无所
  隐蔽而见于事业文章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士
  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心无不敛衽心服
  至于小人虽以一时趋向之殊或敢巧为谤诋然
  其极口不过以为迂阔近名不切时务至其大节
卷二百四十 第 19b 页 WYG0614-0877b.png
  之伟然者则不能有以毫发点污也
酒隐集三卷
  陈氏曰宣州司理赵育去病撰其父鼎臣承之号
  竹隐畸士也
四六类藁三十卷
  陈氏曰起居郎建安熊克子复撰皆四六应用之
  文也亦无过人者克以王丞相季海荐骤用王时
  在枢府赵温叔当国莫知其所从来颇疑其由径
卷二百四十 第 20a 页 WYG0614-0877c.png
  沮之上意向之不能回也
拙庵杂著三十卷 外集四卷
  陈氏曰工部侍郎东平赵磻老渭师撰门下侍郎
  野之侄以妇翁欧阳懋待制泽入任从范石湖使
  金虞丞相并父亦荐之遂擢用知临安坐殿司招
  兵事谪饶州
双溪集二十卷
  陈氏曰知郴州东阳曹冠宗臣撰由舍选登甲科
卷二百四十 第 20b 页 WYG0614-0877d.png
  坐为秦埙假手夺官再赴廷试得初品
止斋集五十二卷
  陈氏曰中书舍人永嘉陈傅良君举撰三山本五
  十卷
  水心叶氏墓志曰初讲城南茶院时诸老先生传
  科举旧学摩荡鼓舞受教者无异辞公未三十心
  思挺出陈编宿说披剥溃败奇意芽甲新语懋长
  士苏醒起立骇未曾有皆相号召雷动从之虽縻
卷二百四十 第 21a 页 WYG0614-0878a.png
  他师亦籍名陈氏由是其文擅于当世公不自喜
  悉谢去独崇敬郑景望薛士龙师友尊之入太学
  则张钦夫吕伯恭相视遇兄弟也公之从郑薛也
  以克己兢畏为主敬德集义于张公尽心焉至古
  人经制三代治法又与薛公反复论之而吕公为
  言本朝文献相承所以垂世立国者然后学之内
  外本末备矣公犹不已年经月纬昼验夜索询世
  旧翻吏牍蒐断简采异闻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
卷二百四十 第 21b 页 WYG0614-0878b.png
  后止千载之上珠贯而弦组之若目见其身相旋
  其间吕公以为其长不独在文字也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