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二十一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614-061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四十八
  子(兵书/)
 汉艺文志兵家者流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
 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
 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汤武受命以师克乱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614-0612b.png
 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
 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
 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
 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
 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
 次兵书为四种
汉志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(省伊尹太公管子/孙卿鹖冠子苏子)
(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也其/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)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614-0612c.png
(阳用技/巧也)
汉志兵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(形势者雷动/风举后发而)
(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/常以轻疾制敌者也)
汉志阴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(阴阳顺时而/发推刑德随)
(斗击因五行相胜/假鬼神而为助也)
  右汉志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(省墨子重入/蹴鞠也技)
  (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/也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)
  容斋洪氏随笔曰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其书为四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614-0612d.png
  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形势中有项王一篇前
  后艺文志载之且云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
  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盗取
  之项韩虽不得其死而遗书可传于后者汉世不
  废今不可复见矣
隋志一百三十三部五百一十二卷
唐志二十三家六十部三百一十九卷(失姓名十四家/李筌以下不著)
(录二十五家一/百六十三卷)
卷二百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614-0613a.png
宋三朝志一百八十二部五百五十三卷
宋两朝志三十二部一百二十七卷
宋四朝志九十七部八百二十八卷
宋中兴志九十二家一百单七部一千七十四卷
六韬六卷
  晁氏曰周吕望撰按汉艺文志无此书梁隋唐始
  著录分文武龙虎豹犬六目兵家权谋之书也元
  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
卷二百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614-0613b.png
  子李卫公问对颁行武学令习之号七书云按兵
  法汉成帝常命任宏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为四
  种今又有卜筮政刑之说盖在四种之外矣
  高氏子略曰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
 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郑康成称其天期已至兵甲
  之彊师卒之武故今伐商合兵以清明也牧誓曰
 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与诗合也武王
  之问太公曰何以知人心王时寝疾太公负而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614-0613c.png
  之曰行迫矣勉之武王乃驾鹜冥之车周旦为之
  御至于孟津大黄参连弩大才扶骨车(战/具)飞凫(赤/茎)
  (白羽以/铜为首)电影(青茎赤羽以铜为首副/也画则为光夜则为星)方头铁锤(重/八)
  (斤一名/铁钺)行马(广二丈/二十具)渡沟飞桥(广五丈转/关鹿卢)鹰爪方
  凶铁把(柄长/七尺)天阵(日月斗杓杓一左一右/一仰一背此为天阵)地阵(邱/陵)
  (水泉有左右/前后之利)人阵(车马/文武)积楹临冲(攻/具)云梯飞楼(视/城)
  (中/也)武衡大橹(三军/所需)云火万炬(火/具)吹鸣箛审此则康
  成所曰兵甲之彊师卒之武为可考欤亦诗所谓
卷二百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614-0613d.png
  檀车煌煌驷騵彭彭者也又考诸武王曰殷可伐
  乎太公曰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武王又曰诸侯已
  至士民何如太公曰大道无亲何急于元士武王
  又曰民吏未安贤者未亲何如太公曰无故无亲
  如天如地其言若有合于书者诗之上章曰保右
  命尔燮伐大商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此之谓也
  周氏涉笔曰谓太公为兵家之祖自汉人已然本
  无所稽仅以阴符有托而云尔太公遇文王事尚
卷二百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614-0614a.png
  未足信况谈兵哉周诗鹰扬外无他语周公曰惟
  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
  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
  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惟兹四人昭武王
  惟冒丕单称德向使太公主柄伐商身为大将周
  公其遗之乎六韬不知出何时其屑屑共议以家
  取国以国取天下殆似丹徒布衣太原宫监所经
  营者史记载君臣各把钺断首悬旗以后人臆记
卷二百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614-0614b.png
  非实也归赂免囚好事为之而此书因著文伐十
  二节阴赂左右辅其淫乐养其乱臣与韩非所云
  纳费仲奉玉版并为一论盖文武周召之一厄也
  管子书载汤结女华以为阴事曲逆以为阳战国
  诸子窥测古圣妄诞率类此太公举贤尚功周公
  知其有篡弑之臣亦是后人妄以见事附合而诸
  子因记杀华士谓周公驰往救之疏谬可笑此书
  有上贤篇则六贼七害指抗志高节轻爵位贱有
卷二百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614-0614c.png
  司语无为言无欲虚论高议穷居静处条居大半
  全与暴乱同科按武王既定天下其诗曰日靖四
  方其书曰无有作恶当丕单称德之世而纷然悬
  赏罚募功名不知将何出也此书并缘吴起渔猎
  其词而缀缉以近代军政之浮谈浅驳无可施用
  盖吴起武侯真答问也故问者当其形对者应其
  实至于料六国形势所当出百代之下犹可想像
  而此书问答徒效之也故务广不务精语脉皆不
卷二百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614-0614d.png
  相应读者宜熟察也
  陈氏曰其辞鄙俚世俗依托也
  水心叶氏曰自龙韬以后四十三篇条画变故预
  设方禦皆为兵者所当讲习孙子之论至深不可
  测而此四十三篇繁悉备举似为孙子义疏也其
  书言避正殿乃战国后事固当后于孙子论将有
  十过近于五危战车十死战骑十败与行军九地
  相出入其励军言礼将力将一欲练士各聚卒教
卷二百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614-0615a.png
  战成三军又本于吴起然则孙吴固兵家所师用
  至庄周亦称九徵则真以为太公所言矣然周嫚
  侮为方术者而不悟六韬之非伪何也盖当时学
  术无统诸子或妄相诋訾或偶相崇出于率尔岂
  足据哉
司马法三卷
  晁氏曰齐司马穰苴撰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
  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兵法司马迁
卷二百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614-0615b.png
  谓其书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
  文近亦少褒矣穰苴为区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
  马兵法之揖让乎
  陈后山拟御试武举策曰臣闻齐威王使其大夫
  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以先齐大司马田穰苴之
  说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夫所谓古者司马兵法周
  之政典也所谓穰苴兵法太史迁之所论今博士
  弟子之所诵说者也昔周公作政典司马守之以
卷二百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614-0615c.png
  佐天子平邦国而正百官均万民故征伐出于天
  子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周衰矣故征伐出于
  诸侯典之用舍兴坏系焉迁徒见七国楚汉之战
  以诈胜而身固未尝行道也遂以仁义为虚名而
  疑三代以文具可谓不学矣史称迁博极群书而
  其论如此所谓虽多奚为者也臣谨按传记所载
  司马法之文今书皆无之则亦非齐之全书也然
  其书曰礼与法表里文与武左右又曰杀人以安
卷二百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614-0615d.png
  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
  虽战可也又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此先王
  之政何所难乎至其说曰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
  袭其规此穰苴之所知也汉之所行迁之所见而
  谓先王为之乎
魏武注孙子一卷
  晁氏曰吴孙武撰魏武帝注按汉艺文志孙子兵
  法八十二篇今魏武所注止十三篇杜牧以为武
卷二百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614-0616a.png
  书数十万言魏武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云
  其序略曰吾读兵书战策多矣武所著深矣
  水心叶氏曰按司马迁称孙子十三篇两言之而
  班固志艺文乃言孙武子兵法八十二篇又吴起
  四十八篇而今吴起六篇而已又今中庸一篇而
  志称四十九篇岂昔所谓篇者特章次之比非今
  粹书也然迁时已称十三篇而刘歆班固在其后
  反著八十二篇以火攻用间考之疑孙子亦有未
卷二百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614-0616b.png
  尽之书然此为文字多少其不存者自不足论迁
  载孙武齐人而用于吴在阖闾时破楚入郢为大
  将按左氏无孙武他书所有左氏不必尽有然颍
  考叔曹刿烛之武鱄设诸之流微贱暴用事左氏
  未尝遗而武功名章灼如此乃更阙又同时伍员
  宰嚭一一铨次乃独不及武邪详味孙子与管子
  六韬越语相出入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
  其言得用于吴者其徒夸大之说也自周之盛至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4-0616c.png
  春秋凡将兵者必与闻国政未有特将于外者六
  国时此制始改吴虽蛮夷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
  命卿而左氏无传焉可乎故凡为穰苴孙武者皆
  辩士妄相标指非事实其言阖闾试以妇人尤为
  奇险不足信
  高氏子略曰周衰制隳法荡政不克纲强弱□凌
  一趋于武侈兵图霸干戈相寻甚可畏也其间谋
  师行帅命意立制犹知笃礼信尚训齐庶几三代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4-0616d.png
  仁义之万一焉耳殊未至于毒也兵流于毒始于
  孙武乎武称雄于言兵往往舍正而凿奇背义而
  依诈凡其言反覆其变无常智术相高气驱力夺
  故诗书所述韬匮所传至此皆索然无遗泽矣先
  儒曰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是犹言学者也吴越
  交兵胜负未决武居其间岂无所以为强吴胜越
  者二十年间阖闾既以战死夫差旋丧其国方是
  时武之言兵亦知为吴计而已成败兴亡易如反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4-0617a.png
  掌固无待于杀天下后世兵其可以智用欤
  陈氏曰世之言兵者祖孙武然孙武事吴阖闾而
  不见于左传不知果何时人也
李筌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唐李筌注以魏武所解多误约历代史依
  遁甲注成三卷
杜牧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唐杜牧牧之注牧以武书大略用仁义使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4-0617b.png
  机权曹公所注解十不释一盖惜其所得自为新
  书尔因备注之世谓牧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
  得者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
  有取焉
陈皞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唐陈皞撰皞以曹公注隐微杜牧注阔疏
  重为之注云
纪燮注孙子三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4-0617c.png
  晁氏曰唐纪燮集唐孟氏贾林杜佑三家所解
梅圣俞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皇朝梅尧臣圣俞注欧公为之序
  欧阳氏序曰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
  陈皞注号三家孙子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
  子注者尤多(一有至二十/馀家五字)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
  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凡人之用
  智有短长其设施各异故或胶其说于偏见然无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4-0617d.png
  出所谓三家者三家之注皞最后其说时时攻牧
  之短牧亦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者其学能
  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然前世言善用兵称
  曹公尝与董吕诸袁角其力而胜之遂与吴蜀分
  汉而王传言魏之诸将出兵千里(一有/公字)每坐计胜
  败授其成算诸将用之十不失一一有违者兵辄
  败北故魏世用兵悉以新书从事其精于兵也如
  此牧谓曹公于注孙子尤略盖惜其所得自为一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4-0618a.png
  书是曹公悉得武之术也然武尝以其术干吴王
  阖闾用之西破楚北服齐晋而霸诸侯夫使武自
  用其书止于彊霸及曹公用之然亦终不能灭吴
  蜀岂武之术尽于此乎抑用之不极其能也后之
  学者徒见其书又各牵于己见是以注者虽多而
  少当也独吾友圣俞不然常评武之书曰此战国
  相倾之说也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武不
  及然亦爱其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4-0618b.png
  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而注者汨之或失其意
  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皆抉(一作/挑)去傅以己意
  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汨而明吾知此书当与三
  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多焉圣
  俞为人谨质温恭(一有仁厚/而明四字)衣冠进趋眇然儒者
  也后世之视其书者与太史公疑张子房为壮夫
  何异
  朱子语录曰欧公大段推许梅圣俞所注孙子看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4-0618c.png
  得来如何得似杜牧注底好
王晰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皇朝王晰注晰以古本校正阙误又为之
  注仁庙时天下久承平人不习兵元昊既叛边将
  数败朝廷颇访知兵者士大夫人人言兵矣故本
  朝注解孙武书者大扺皆其时人也
何氏注孙子三卷
  晁氏曰未详其名近代人也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4-0618d.png
吴子三卷
  晁氏曰魏吴起撰言兵家机权法制之说唐陆希
  声类次为之说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凡六篇
  高氏子略曰读吴子其说盖与孙武截然其不相
  侔也起之书几乎正武之书一乎奇吴之书尚礼
  义明教训或有得于司马法者武则一切战国驰
  骋战争夺谋逞诈之术耳武侯浮西河下中流喟
  然叹曰美哉山河之固魏之宝也起言之曰在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4-0619a.png
  不在险德之不修舟中之人尽敌国也斯言之善
  质于经求之古奚惭焉反覆此编则所教在礼所
  贵在礼夫以汤武仁义律之起诚有间求之齐鲁
  晋卫秦楚之论兵者起庶几乎
黄石公三略三卷
  晁氏曰题曰黄石公上中下三略其书论用兵机
  权之妙严明之决明妙审决军可以死易生可以
  存易亡经籍志云下邳神人撰世传此即圯上老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4-0619b.png
  人以一编书授张良者
  陈氏曰其书传会依托也
  西山真氏序曰三略先秦书虽非鹰扬翁自作要
  必其遗法予尝深味之其言治国养民法度与儒
  者指意不悖而敛藏退守不为物先之意则黄老
  遗言也子房号称善用兵然最所得者不过与物
  推移变化无方因敌转化动而辄随数语耳以此
  推之则今传于世者子房所受书也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4-0619c.png
尉缭子五卷
  晁氏曰未详何人书论兵主刑法按汉艺文志有
  二十九篇今逸五篇首篇称梁惠王问意其魏人
  欤
  陈氏曰六国时人按汉志杂家有二十九篇兵形
  势家又有三十一篇今书二十三篇未知果当时
  本书否
  周氏涉笔曰尉缭子言兵理法兼尽然于诸令督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4-0619d.png
  责部伍刻矣所以为善者能分本末别宾主所谓
  高之以廊庙之论重之以受命之论锐之以踰垠
  之论廊庙本也受命所以授也凡诸令所云将事
  也踰垠之论尔视孙子专篇论火攻吴起武侯纤
  碎讲切盖从容有馀矣人主崇俭务本均田节敛
  明法稽验为之主本无蔓狱无留刑故曰兵凶器
  争逆德事必有本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
  为里文视利害辨安危武犯强敌力攻守不攻无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4-0620a.png
  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财
  货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其说虽未纯王政亦
  可谓窥本统矣古者什伍为兵有战无败有死无
  逃自春秋战国来长募既行动辄驱数十万人以
  赴一决然后有逃亡不可禁故尉缭子兵令于诛
  逃尤详世传张魏公建坛拜曲端为大将端首问
  魏公见兵几何魏公曰八十万人端曰须是斩了
  四十万人方得四十万人用端所言果如是固覆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4-0620b.png
  军失地杀身之道也夫分数岂专在杀哉此念熏
  烝决不能兴起辑睦吸引安祥而尉缭子亦云善
  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
  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
  十一者令行士卒笔之于书以杀垂教孙吴却未
  有是论也
张横渠注尉缭子一卷
  晁氏曰皇朝张载撰其辞甚简蚤年喜谈兵后谒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4-0620c.png
  范文正文正爱其才劝其学儒载感悟始改业此
  殆少作也
武侯十六策一卷
  晁氏曰蜀诸葛亮孔明撰序称谨进便宜十六事
  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
  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
  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陈寿录
  孔明书不载此策疑依托者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4-0620d.png
庾衮保聚图一卷
  晁氏曰晋庾衮撰晋书孝友传载衮字叔褒齐王
  囧
之倡义也张泓等掠阳翟衮率众保禹山泓不
  能犯此书序云大驾迁长安时元康三年己酉撰
  保聚垒议二十篇按囧之起兵惠帝永宁元年也
  帝迁长安永兴元年也皆在元康后且三年岁次
  实癸丑今云己酉皆误
李卫公问对三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4-0621a.png
  晁氏曰唐李靖对太宗问兵事史臣谓李靖兵法
  世无完书略见于通典今对问出于阮逸家或云
  逸因杜氏附益之
  陈氏曰亦假托也文辞浅鄙尤甚今武举以七书
  试士谓之武经其间孙吴司马法或是古书三略
  尉缭子亦有可疑六韬问对伪妄明白而立之学
  官置师弟子伏而读之未有言其非者何也何薳
  春渚纪闻言其父去非为武学博士受诏校七书
卷二百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4-0621b.png
  以六韬问对为疑白司业朱服服言此书行之已
  久未易遽废遂止后为徐州教授与陈师道为代
  师道言闻之东坡世所传王通元经关子明易传
  及李靖问对皆阮逸伪撰逸尝以草示奉常公云
  奉常公者老苏也
  按四朝国史兵志神宗熙宁间诏枢密院曰唐李
  靖兵法世无全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物
  名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枢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4-0621c.png
  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敀王白郭逄原等校正分
  类解释令今可行岂即此问答三卷邪或别有其
  书也然晁陈二家以为阮逸取通典所载附益之
  则似即此书然神宗诏王震等校正之说既明见
  于国史则非逸之假托也
郭元振安边策三卷
  晁氏曰唐郭元振撰以总兵进攻聚众退守不可
  无权谋乃著此书故旧题曰定远安边策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4-0621d.png
李临淮武记
  晁氏曰唐李光弼撰其书凡一百二章末云吕望
  志廓而远孙武思幽而密黄石宽而重断吴起严
  而贵勇墨翟守而无攻老聃胜而不美今择其精
  要杂以愚识为一家书一本题曰统军灵辖宝秘
  策或云光弼从事张参所纂
阃外春秋十卷
  陈氏曰唐少室山布衣李筌撰起周武王胜殷止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4-0622a.png
  唐太宗擒窦建德明君良将战争攻取之事天宝
  二年上之
风后握奇经一卷
  陈氏曰永嘉薛士龙季宣校定自晋马隆三百八
  十四字续图三百十五字合标题七百字又有马
  隆赞述多所发明并写陈图于后马隆本奇作机
  高氏子略曰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
  乎奇正相生变化不测盖潜乎伏羲氏之画所谓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4-0622b.png
  天地风云龙鸟蛇虎则其为八卦之象明矣盖注
  奇读如奇耦之奇则尤可与易准诸儒多称诸葛
  武侯八阵唐李卫公六花皆在乎此唐裴绪之论
  又以为六十四卦之变其出也无穷若此则所谓
  八阵者八卦之统尔焦氏易学卦变至于四千九
  十有六奇正相错变化无穷是可以名数该之乎
  然观太公武韬且言牧野之师有天阵有地阵此
  固出于握奇而又有人阵焉此又出于天地之外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4-0622c.png
  者非八阵六花所能尽也独孤及作风后八阵图
  记有曰黄帝顺煞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风后
  握机制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衡抗于
  外轴布于内风云负其四维所以备物也虎张翼
  以进蛇向敌而蟠飞龙翔鸟上下其势所以致用
  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馀地游军以按其后列门具
  将发然后合战弛张则二广迭举掎角则四奇皆
  出图成樽俎帝用经略北逐獯鬻南平蚩尤遗风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4-0622d.png
  冥冥神机未昧项籍得之霸西楚黥布得之奄九
  江孝武得之攘匈奴唐天宝中客有得其遗制于
  黄帝书之外篇裂素而图之按鱼复之图全本于
  握机赜其妙穷其神者武侯而已独孤乃以为项
  黥武帝得之未之思欤
人事军律三卷
  晁氏曰皇朝符彦卿撰其序言兵者多杂以阴阳
  殊不知往亡宋捷甲子胡兴鹅入枭集翻成吉兆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4-0623a.png
  故此但述人事云或以为唐燕僧利正撰
神武秘略十卷
  晁氏曰皇朝仁宗御撰纂古今兵书战策及旧史
  成败之迹类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凡四门三十篇
三朝武经圣略十卷
 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宝元中西边用兵朝
  廷讲武备是时王洙奉诏编祖宗任将用兵边防
  事迹分为二十门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4-0623b.png
  陈氏曰凡十七门后五卷为奏议中兴书目云十
  卷李淑书目十五卷今本与邯郸卷数同
武经总要四十卷
  晁氏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康定中朝廷恐群帅
  昧古今之学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计谋方
  略凡五年奏御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故事十五
  卷占候五卷御为制序
  巽岩李氏曰昔杜君卿取前世用兵故事分一百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4-0623c.png
  三十馀门编入通典国朝修经武要略亦承用之
  但微有附益耳
百将传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张预公立撰预观历代将兵者所以
  成败莫不与孙武书相符契因择良将得百人集
  其传成一书而以武之兵法题其后上之
  陈氏曰每传必以孙武兵法断之
兵要望江南一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4-0623d.png
  晁氏曰题云黄石公以授张良者按其书杂占行
  军吉凶寓声于望江南词取其易记忆总目云武
  安军左押衙易静撰盖唐人也
倚马立成法二卷
  晁氏曰唐李淳风撰兵行占候之书也淳风太宗
  时人而此书起九宫法至贞元六年庚午假托以
  行其书耳非淳风真本也
三略素书解一卷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4-0624a.png
  陈氏曰吕惠卿吉甫撰
熙宁收复熙河阵法三卷
  陈氏曰观文殿学士九江王韶子纯撰
武经龟鉴二十卷
  陈氏曰保平军节度使王彦撰隆兴御制序其书
  以孙子十三篇为主而用历代事證之
渭南秘诀一卷
  陈氏曰昭武谢渊得之于泸州盖武侯八阵图法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4-0624b.png
  也为之注释而传于世
补汉兵制一卷
  陈氏曰钱文子撰
西汉兵制一卷
  陈氏曰建安王珨器之撰
制胜方略三十卷
  陈氏曰修武郎杨肃德钦撰自左氏传而下迄于
  陈隋用兵事迹庆元丁巳序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4-0624c.png
汉兵论一卷
辨疑一卷
  陈氏曰姑苏潘梦旂天锡撰
修城法式条约二卷
  陈氏曰判军器监沈括知监丞吕和卿等所修敌
  楼马面团敌式样并申明条约熙宁八年上
 
 
卷二百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4-0624d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