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十一 第 1a 页 WYG0614-049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三十八
子(道家/)
汉艺文志曰道者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
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
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
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三十八
子(道家/)
汉艺文志曰道者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
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
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
卷二百十一 第 1b 页 WYG0614-0496b.png
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法
隋经籍志曰自黄帝而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
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
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下士为之不推其本苟以
异俗为高狂狷为尚迂诞谲怪而失其真
汉志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
隋志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
唐志七十七家八十四部一千有四卷
隋经籍志曰自黄帝而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
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
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下士为之不推其本苟以
异俗为高狂狷为尚迂诞谲怪而失其真
汉志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
隋志七十八部合五百二十五卷
唐志七十七家八十四部一千有四卷
卷二百十一 第 2a 页 WYG0614-0496c.png
宋三朝志四十三部二百五十卷
宋两朝志八部十五卷
宋四朝志九部三十二卷
宋中兴志四十七家五十二部一百八十七卷
鬻子一卷
晁氏曰楚鬻熊撰按汉志云为周师自文王以下
问焉周封为楚祖凡二十二篇今存者十四篇唐
逢行圭注永徽中上于朝叙称见文王时行年九
宋两朝志八部十五卷
宋四朝志九部三十二卷
宋中兴志四十七家五十二部一百八十七卷
鬻子一卷
晁氏曰楚鬻熊撰按汉志云为周师自文王以下
问焉周封为楚祖凡二十二篇今存者十四篇唐
逢行圭注永徽中上于朝叙称见文王时行年九
卷二百十一 第 2b 页 WYG0614-0496d.png
十而书载周公封康叔事盖著书时百馀岁矣
石林叶氏曰世传鬻子一卷出祖无择家汉艺文
志本二十二篇载之道家鬻熊文王所师不知何
以名道家而小说家亦别出十九卷亦莫知孰是
又何以名小说今一卷止十四篇本唐永徽中逢
行圭所献其文大略古人著书不应尔廖仲容子
抄云六篇马总意林亦然其所载辞略与行圭先
后差不伦恐行圭书或有附益云
石林叶氏曰世传鬻子一卷出祖无择家汉艺文
志本二十二篇载之道家鬻熊文王所师不知何
以名道家而小说家亦别出十九卷亦莫知孰是
又何以名小说今一卷止十四篇本唐永徽中逢
行圭所献其文大略古人著书不应尔廖仲容子
抄云六篇马总意林亦然其所载辞略与行圭先
后差不伦恐行圭书或有附益云
卷二百十一 第 3a 页 WYG0614-0497a.png
巽岩李氏曰艺文志二十六篇今十四篇崇文总
目以为其八篇亡特存此十四篇耳某谓刘向父
子及班固所著录者或有他本此盖后世所依托
也熊既年九十始遇文王胡乃尚说三监曲阜时
何邪又文多残阙卷第与目篇皆错乱甚者几不
可晓而注尤谬误然不敢以意删定姑存之以俟
考
高氏子略曰魏相奏记载霍光曰文王见鬻子年
目以为其八篇亡特存此十四篇耳某谓刘向父
子及班固所著录者或有他本此盖后世所依托
也熊既年九十始遇文王胡乃尚说三监曲阜时
何邪又文多残阙卷第与目篇皆错乱甚者几不
可晓而注尤谬误然不敢以意删定姑存之以俟
考
高氏子略曰魏相奏记载霍光曰文王见鬻子年
卷二百十一 第 3b 页 WYG0614-0497b.png
九十馀文王曰噫老矣鬻子曰君若使臣捕虎逐
麛臣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少文王善之
遂以为师今观其书则曰发政施仁谓之道上下
相亲谓之和不求而得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
仁其所以启文王者决矣其与太公之遇文王有
相合者太公之言曰君有六守仁义忠信勇谋又
曰鸷鸟将击卑飞翩翼虎狼将击弭耳俯伏圣人
将动必有愚色尤决于启文王者矣非二公之言
麛臣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少文王善之
遂以为师今观其书则曰发政施仁谓之道上下
相亲谓之和不求而得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
仁其所以启文王者决矣其与太公之遇文王有
相合者太公之言曰君有六守仁义忠信勇谋又
曰鸷鸟将击卑飞翩翼虎狼将击弭耳俯伏圣人
将动必有愚色尤决于启文王者矣非二公之言
卷二百十一 第 4a 页 WYG0614-0497c.png
殊相经纬然其书辞意大略淆杂若大诰洛诰之
所以为书者是亦汉儒之所缀辑者乎太公又曰
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奇矣艺文志
叙鬻子名熊著书二十二篇今一卷六篇唐贞元
间柳伯存尝言子书起于鬻熊此语亦佳因录之
永徽中逢行圭为之序曰汉志所载六篇此本凡
十四篇予家所傅乃十有二篇
陈氏曰汉志云二十二篇今书十五篇陆佃农师
所以为书者是亦汉儒之所缀辑者乎太公又曰
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奇矣艺文志
叙鬻子名熊著书二十二篇今一卷六篇唐贞元
间柳伯存尝言子书起于鬻熊此语亦佳因录之
永徽中逢行圭为之序曰汉志所载六篇此本凡
十四篇予家所傅乃十有二篇
陈氏曰汉志云二十二篇今书十五篇陆佃农师
卷二百十一 第 4b 页 WYG0614-0497d.png
所校唐郑县尉逢行圭注止十四篇盖中间以二
章合而为一故视陆本又少一篇此书甲乙篇次
皆不可晓二本前后亦不同姑两存之
老子道德经二卷
晁氏曰李耳撰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关尹喜凡
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德之旨予
尝学焉通其大旨而悲之盖不幸居乱世忧惧者
所为之书乎不然何其求全之甚也古之君子应
章合而为一故视陆本又少一篇此书甲乙篇次
皆不可晓二本前后亦不同姑两存之
老子道德经二卷
晁氏曰李耳撰以周平王四十二年授关尹喜凡
五千七百四十有八言八十一章言道德之旨予
尝学焉通其大旨而悲之盖不幸居乱世忧惧者
所为之书乎不然何其求全之甚也古之君子应
卷二百十一 第 5a 页 WYG0614-0498a.png
世也或知或愚或勇或怯惟其当之为贵初不滞
于一曲也至于成败生死则以为有命非人力所
能及不用智于其间以求全特随其所遇而处之
以道耳是以临祸福得丧而未尝有忧惧之心焉
今耳之书则不然畏明之易暗故守以昏畏宠之
必失故不辞辱畏刚之折则致柔畏直之挫则致
曲畏厚亡也则不敢多藏畏盈溢也则不如其已
既贵矣畏其咎故退功成矣畏其去故不居凡所
于一曲也至于成败生死则以为有命非人力所
能及不用智于其间以求全特随其所遇而处之
以道耳是以临祸福得丧而未尝有忧惧之心焉
今耳之书则不然畏明之易暗故守以昏畏宠之
必失故不辞辱畏刚之折则致柔畏直之挫则致
曲畏厚亡也则不敢多藏畏盈溢也则不如其已
既贵矣畏其咎故退功成矣畏其去故不居凡所
卷二百十一 第 5b 页 WYG0614-0498b.png
以知雄守雌知白守黑以懦弱谦下为道者其意
盖曰不如是则将不免于咎矣由此观之岂非所
谓求全也哉嗟夫人惟有意于求全故中怀忧惧
先事以谋而有所不敢为有所不敢为则其蔽大
矣此老子之学所以虽深约博大不免卒列于百
家而不为天下达道欤以诸家本参校其不同者
近二百字互有得失乙者五字注者五十五字涂
者三十八字其间徽宗御注最异诸本云天下柔
盖曰不如是则将不免于咎矣由此观之岂非所
谓求全也哉嗟夫人惟有意于求全故中怀忧惧
先事以谋而有所不敢为有所不敢为则其蔽大
矣此老子之学所以虽深约博大不免卒列于百
家而不为天下达道欤以诸家本参校其不同者
近二百字互有得失乙者五字注者五十五字涂
者三十八字其间徽宗御注最异诸本云天下柔
卷二百十一 第 6a 页 WYG0614-0498c.png
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能易
之而御注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
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诸本云恬淡为上胜而不
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
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
丧礼处之御注作恬淡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乐
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也不可得志于
天下者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
之而御注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
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诸本云恬淡为上胜而不
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
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
丧礼处之御注作恬淡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乐
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也不可得志于
天下者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
卷二百十一 第 6b 页 WYG0614-0498d.png
军处右言居上则以丧礼处之其不同如此
朱子语录曰老子之术须自家占得十分稳便方
肯做才有一毫与已不便便不肯做 老子术冲
啬不肯役精神 问先儒论老子多为之出脱云
老子乃矫时之说以某观之不是矫时只是不见
实理故不知礼乐刑政之所出而欲去之曰使渠
识得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自不应如此
他本不知下一莭欲占一简径言之然上节无实
朱子语录曰老子之术须自家占得十分稳便方
肯做才有一毫与已不便便不肯做 老子术冲
啬不肯役精神 问先儒论老子多为之出脱云
老子乃矫时之说以某观之不是矫时只是不见
实理故不知礼乐刑政之所出而欲去之曰使渠
识得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自不应如此
他本不知下一莭欲占一简径言之然上节无实
卷二百十一 第 7a 页 WYG0614-0499a.png
见故亦不脱洒 老子之学只要退步柔伏不与
你争才有一毫主张计较思虑之心这气便粗了
故曰致虚极守静笃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
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
天下谷所谓溪所谓谷只是低下处让尔在高处
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与尔争他这工夫极难常
见画本老子便是这般气象笑嘻嘻地便是个退
步占便宜底人虽未必肖他然亦是他气象也只
你争才有一毫主张计较思虑之心这气便粗了
故曰致虚极守静笃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
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
天下谷所谓溪所谓谷只是低下处让尔在高处
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与尔争他这工夫极难常
见画本老子便是这般气象笑嘻嘻地便是个退
步占便宜底人虽未必肖他然亦是他气象也只
卷二百十一 第 7b 页 WYG0614-0499b.png
是他放出无状来便不可当如曰以正治国以奇
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用此道如子
房之术全是如此峣关之战啖秦将以利与之连
和即回兵杀之与项羽约和已讲解了即劝高祖
追之汉家始终治天下全是得此术至武帝尽发
出来便郎当子房闲时不做声气莫教他说一话
更不可当少年也任侠杀人后来因黄石公教得
来较细只是都使人不疑他此其所以乖也老子
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用此道如子
房之术全是如此峣关之战啖秦将以利与之连
和即回兵杀之与项羽约和已讲解了即劝高祖
追之汉家始终治天下全是得此术至武帝尽发
出来便郎当子房闲时不做声气莫教他说一话
更不可当少年也任侠杀人后来因黄石公教得
来较细只是都使人不疑他此其所以乖也老子
卷二百十一 第 8a 页 WYG0614-0499c.png
说话只是欲退步占奸不要与事物接如治人事
天莫若啬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皆是这意思
故为其学者多流于术数如申韩之徒是也其后
则兵家亦祖其说如阴符经之𩔖是也
陈氏曰昔人言谥曰聃故世称老聃然聃之为训
耳漫无轮也似不得为谥
河上公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太史公言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
天莫若啬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皆是这意思
故为其学者多流于术数如申韩之徒是也其后
则兵家亦祖其说如阴符经之𩔖是也
陈氏曰昔人言谥曰聃故世称老聃然聃之为训
耳漫无轮也似不得为谥
河上公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太史公言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
卷二百十一 第 8b 页 WYG0614-0499d.png
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晋葛洪曰河上公者
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
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章句两说不
同当从太史公也其书颇言吐故纳新按摩导引
之术近神仙家刘子元称其非真殆以此欤傅奕
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四句
古本无有独得于公耳
老子指归十三卷
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
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章句两说不
同当从太史公也其书颇言吐故纳新按摩导引
之术近神仙家刘子元称其非真殆以此欤傅奕
谓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四句
古本无有独得于公耳
老子指归十三卷
卷二百十一 第 9a 页 WYG0614-0500a.png
晁氏曰汉严遵君平撰谷神子注其章句颇与诸
本不同如以曲则全章末十七字为后章首之𩔖
按唐志有严遵指归四十卷冯廓注指归十三卷
此本卷数与廓注题谷神子而不显名姓疑即廓
也
老子略论一卷
晁氏曰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景迂云弼有得于
老子而无得于易注易资于老子而老子论无资
本不同如以曲则全章末十七字为后章首之𩔖
按唐志有严遵指归四十卷冯廓注指归十三卷
此本卷数与廓注题谷神子而不显名姓疑即廓
也
老子略论一卷
晁氏曰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景迂云弼有得于
老子而无得于易注易资于老子而老子论无资
卷二百十一 第 9b 页 WYG0614-0500b.png
于易则其浅深之效可见矣
陈氏曰魏晋之世元学盛行弼之谈元冠于流辈
故其注易亦多元义晁以道言弼注易亦假老子
之旨世所行老子分道德经为上下卷此本道德
经且无章目当是古本
明皇老子注二卷 疏一卷
晁氏曰唐元宗撰天宝中加号元迈道德经世不
称焉又颇增其词如而贵食母作儿贵求合于母
陈氏曰魏晋之世元学盛行弼之谈元冠于流辈
故其注易亦多元义晁以道言弼注易亦假老子
之旨世所行老子分道德经为上下卷此本道德
经且无章目当是古本
明皇老子注二卷 疏一卷
晁氏曰唐元宗撰天宝中加号元迈道德经世不
称焉又颇增其词如而贵食母作儿贵求合于母
卷二百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4-0500c.png
之𩔖贵食母者婴儿未孩之义诸侯之子以大夫
妻为食母增之赘矣
三十家注老子八卷
晁氏曰唐蜀郡岷山道士张君相集河上公严遵
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羊祜罗什卢裕刘仁会
顾欢陶隐居松灵仙人裴处思杜弼节解张凭张
嗣臧元静大孟小孟窦略宋文明褚糅刘进喜蔡
子晃成元英车惠弼等注君相称三十家而列其
妻为食母增之赘矣
三十家注老子八卷
晁氏曰唐蜀郡岷山道士张君相集河上公严遵
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羊祜罗什卢裕刘仁会
顾欢陶隐居松灵仙人裴处思杜弼节解张凭张
嗣臧元静大孟小孟窦略宋文明褚糅刘进喜蔡
子晃成元英车惠弼等注君相称三十家而列其
卷二百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4-0500d.png
名止二十有九盖君相自以为一家言并数之耳
君相不知何时人而谓成元英为皇朝道士则唐
天宝后人也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
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
道德经传四卷
崇文总目唐陆希声撰传疏道德二经义
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
崇文总目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义
君相不知何时人而谓成元英为皇朝道士则唐
天宝后人也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
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
道德经传四卷
崇文总目唐陆希声撰传疏道德二经义
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
崇文总目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义
卷二百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4-0501a.png
道德经疏二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集河上公葛仙翁郑思远
唐睿宗明皇诸家注序其自疏
道德经疏节解上下各二卷
崇文总目伪蜀乔讽撰讽仕伪蜀为谏议大夫知制
诰奉诏以唐明皇注疏杜光庭义缀其要附以已意
解释之
道德经小解二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集河上公葛仙翁郑思远
唐睿宗明皇诸家注序其自疏
道德经疏节解上下各二卷
崇文总目伪蜀乔讽撰讽仕伪蜀为谏议大夫知制
诰奉诏以唐明皇注疏杜光庭义缀其要附以已意
解释之
道德经小解二卷
卷二百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4-0501b.png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注解道德经义
道德经谱二卷
崇文总目道士扶小明撰不详何代人以道德经章
句略为义训
老子道德经论著二卷
晁氏曰皇朝司马光撰光意谓太史公曰老子著
书言道德之意后人以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
下篇曰德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故废道经德经
道德经谱二卷
崇文总目道士扶小明撰不详何代人以道德经章
句略为义训
老子道德经论著二卷
晁氏曰皇朝司马光撰光意谓太史公曰老子著
书言道德之意后人以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
下篇曰德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故废道经德经
卷二百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4-0501c.png
之名而曰道德论墓志载其目无名天地之始有
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
皆于无与有下断句不与先儒同
王介甫注老子二卷 王雱注二卷 吕惠卿注二卷
陆佃注二卷 刘仲平注二卷
晁氏曰王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
首章皆断有无作一读与温公同后其子雱及其
徒吕惠卿陆佃刘仲平皆有老子注
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
皆于无与有下断句不与先儒同
王介甫注老子二卷 王雱注二卷 吕惠卿注二卷
陆佃注二卷 刘仲平注二卷
晁氏曰王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
首章皆断有无作一读与温公同后其子雱及其
徒吕惠卿陆佃刘仲平皆有老子注
卷二百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4-0501d.png
吕氏老子注二卷
晁氏曰皇朝吕大临撰其意以老氏之学合有无
谓之元以为道之所由出盖至于命矣其言道体
非独智之见孰能臻此求之终篇胶于圣人者盖
寡但不当以圣智仁义为可绝弃耳
苏子由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皇朝苏辙子由注子由谪官筠州颇与学
浮屠者游而有所得焉于是解老子尝曰中庸云
晁氏曰皇朝吕大临撰其意以老氏之学合有无
谓之元以为道之所由出盖至于命矣其言道体
非独智之见孰能臻此求之终篇胶于圣人者盖
寡但不当以圣智仁义为可绝弃耳
苏子由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皇朝苏辙子由注子由谪官筠州颇与学
浮屠者游而有所得焉于是解老子尝曰中庸云
卷二百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4-0502a.png
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
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盖佛法也六祖谓不思
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佛法之
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致中极和而天地
万物生于其间非佛法何以当之天下无二道而
所以治人则异古之圣人忠信行道而不毁世法
以此耳故解老子亦时有与佛法合者其自序云
尔其解是谓袭明以为释氏传灯之𩔖
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盖佛法也六祖谓不思
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佛法之
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致中极和而天地
万物生于其间非佛法何以当之天下无二道而
所以治人则异古之圣人忠信行道而不毁世法
以此耳故解老子亦时有与佛法合者其自序云
尔其解是谓袭明以为释氏传灯之𩔖
卷二百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4-0502b.png
陈氏曰东坡跋曰使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非
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
佛老不为二
朱子杂学辩曰苏侍郎晚著此书合吾儒于老子
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然其自
许甚高至谓当世无一人可与语此者而其兄东
坡公亦以为不意晚年见此奇特以予观之其可
谓无忌惮者欤因与之辩而或者谓苏氏兄弟以
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
佛老不为二
朱子杂学辩曰苏侍郎晚著此书合吾儒于老子
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然其自
许甚高至谓当世无一人可与语此者而其兄东
坡公亦以为不意晚年见此奇特以予观之其可
谓无忌惮者欤因与之辩而或者谓苏氏兄弟以
卷二百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4-0502c.png
文义赞佛乘盖未得其所谓如传灯录解之属其
失又有甚焉不但此书为可辩也应之曰予之所
病病其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不病其学佛未至
而溺于文义也其不得已而论此岂好辩哉诚惧
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尔若求诸彼而不
得其说则予又何暇知焉
御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徽宗御撰或曰郑居中视草未详
失又有甚焉不但此书为可辩也应之曰予之所
病病其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不病其学佛未至
而溺于文义也其不得已而论此岂好辩哉诚惧
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尔若求诸彼而不
得其说则予又何暇知焉
御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徽宗御撰或曰郑居中视草未详
卷二百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4-0502d.png
刘巨济注老子二卷
晁氏曰皇朝刘泾巨济注泾蜀人笃志于学文词
奇伟早登苏子瞻之门晚受知蔡京除太学博士
老子解二卷
陈氏曰叶梦得撰其说曰孔子称窃比于我老彭
孟子辟杨墨而不及老氏老氏之书孔孟所不废
也所解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以为四支
九窍本韩非子解老之说
晁氏曰皇朝刘泾巨济注泾蜀人笃志于学文词
奇伟早登苏子瞻之门晚受知蔡京除太学博士
老子解二卷
陈氏曰叶梦得撰其说曰孔子称窃比于我老彭
孟子辟杨墨而不及老氏老氏之书孔孟所不废
也所解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以为四支
九窍本韩非子解老之说
卷二百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4-0503a.png
易老通言十卷
陈氏曰程太昌撰其序言多为训老而实该故曰
易老通言易在而六经皆在矣盖以易为六经之
首也
李暹注文子十二卷
晁氏曰右李暹注其传曰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
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
二篇云按刘向录文子九篇而已唐志录暹注与
陈氏曰程太昌撰其序言多为训老而实该故曰
易老通言易在而六经皆在矣盖以易为六经之
首也
李暹注文子十二卷
晁氏曰右李暹注其传曰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
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
二篇云按刘向录文子九篇而已唐志录暹注与
卷二百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4-0503b.png
今篇次同岂暹析之欤颜籀以其与孔子并时而
称周平王问疑依托者然三代之书经秦火幸而
存者其错乱参差𩔖如此尔雅周公作也而有张
仲孝友列子郑穆公时人而有子阳馈粟是也李
暹师事僧般若流支盖元魏人也
河东柳氏辩文子曰文子书十二篇其传曰老子
弟子(唐有徐灵府注又有李暹注/训或谓其书录老子遗言)其辞有若可取
其旨意皆本老子然考其书(孝即/考字)盖駮书也其浑
称周平王问疑依托者然三代之书经秦火幸而
存者其错乱参差𩔖如此尔雅周公作也而有张
仲孝友列子郑穆公时人而有子阳馈粟是也李
暹师事僧般若流支盖元魏人也
河东柳氏辩文子曰文子书十二篇其传曰老子
弟子(唐有徐灵府注又有李暹注/训或谓其书录老子遗言)其辞有若可取
其旨意皆本老子然考其书(孝即/考字)盖駮书也其浑
卷二百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4-0503c.png
而𩔖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子辈数家
皆见剽窃峣然而出其𩔖(童曰峣音尧山/高猊或作峣)其意绪
文辞叉牙相抵而不合不知人之增益之欤或者
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欤然观其往往有可立者又
颇惜之闵其为之也劳今刋去谬恶乱杂者取其
似是者又颇为发其意藏于家
高氏子略曰天宝中以文子为通元真经柳子厚
为刋去谬乱颇发其意子厚所刋之书世不可见
皆见剽窃峣然而出其𩔖(童曰峣音尧山/高猊或作峣)其意绪
文辞叉牙相抵而不合不知人之增益之欤或者
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欤然观其往往有可立者又
颇惜之闵其为之也劳今刋去谬恶乱杂者取其
似是者又颇为发其意藏于家
高氏子略曰天宝中以文子为通元真经柳子厚
为刋去谬乱颇发其意子厚所刋之书世不可见
卷二百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4-0503d.png
矣今观其言曰神者智之渊神清则智明智者心
之府智公则心平又曰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
听之下学以耳听之又曰贵则观其所齐富则观
其所欲贫则观其所爱又曰人性欲平嗜欲害之
此亦学之一脔也
周氏涉笔曰文子一书诚如柳子厚所云駮书也
然不独其文聚敛而成亦黄老名法儒墨诸家各
以其说入之气脉皆不相应其称平王者往往是
之府智公则心平又曰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
听之下学以耳听之又曰贵则观其所齐富则观
其所欲贫则观其所爱又曰人性欲平嗜欲害之
此亦学之一脔也
周氏涉笔曰文子一书诚如柳子厚所云駮书也
然不独其文聚敛而成亦黄老名法儒墨诸家各
以其说入之气脉皆不相应其称平王者往往是
卷二百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4-0504a.png
楚平王序者以为周平王时人非也
陈氏曰按志有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
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又按史记货殖传
徐广注计然范蠡师名研裴骃曰计然葵邱濮上
人姓辛字文子默希子引以为据然自班固时已
疑其依托况未必当时本书乎至以文子为计然
之字尤不可考信
墨希子注文子十二卷
陈氏曰按志有文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
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又按史记货殖传
徐广注计然范蠡师名研裴骃曰计然葵邱濮上
人姓辛字文子默希子引以为据然自班固时已
疑其依托况未必当时本书乎至以文子为计然
之字尤不可考信
墨希子注文子十二卷
卷二百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4-0504b.png
晁氏曰墨希子者唐徐灵府自号也灵府谓文子
周平王时人
朱元注文子十二卷
晁氏曰唐朱元注缺府言一篇或取默希注补焉
张湛注列子八卷
晁氏曰郑列禦寇撰刘向校定八篇云缪公时人
学本于黄帝老子清虚无为务崇不竞其寓言与
庄周𩔖晋张湛注唐号冲虚真经景德中加至德
周平王时人
朱元注文子十二卷
晁氏曰唐朱元注缺府言一篇或取默希注补焉
张湛注列子八卷
晁氏曰郑列禦寇撰刘向校定八篇云缪公时人
学本于黄帝老子清虚无为务崇不竞其寓言与
庄周𩔖晋张湛注唐号冲虚真经景德中加至德
卷二百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4-0504c.png
之号力命篇言寿夭不存于葆养穷达不系于智
力皆天之命杨朱篇言肆耳目之欲而不恤生之危
纵酒色之娱而不顾名之丑是之谓制命于内刘
向以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言予以道家之学本
谓世衰道丧物伪滋起或骋智力以图利不知张
毅之走高门竟以病殒或背天真以徇名不知伯
夷之在首阳因以馁终是以两皆排摈欲使好利
者不巧诈以干命好名者不矫妄以失性尔非不
力皆天之命杨朱篇言肆耳目之欲而不恤生之危
纵酒色之娱而不顾名之丑是之谓制命于内刘
向以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言予以道家之学本
谓世衰道丧物伪滋起或骋智力以图利不知张
毅之走高门竟以病殒或背天真以徇名不知伯
夷之在首阳因以馁终是以两皆排摈欲使好利
者不巧诈以干命好名者不矫妄以失性尔非不
卷二百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4-0504d.png
同也虽然儒者之道则异乎是虽知寿夭穷达非
人力也必修身以俟焉以为立岩墙之下而死者
非正命也知耳目之于声色有性焉以为其乐也
外而不易吾内鸣呼以此自为则为爱已以此教
人则为爱人儒者之道所以万世而无弊欤
河东柳氏辩列子曰刘向古称博极群书然其录
列子独曰郑穆公时人穆公在孔子前几百岁列
子书言郑国皆云子产邓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
人力也必修身以俟焉以为立岩墙之下而死者
非正命也知耳目之于声色有性焉以为其乐也
外而不易吾内鸣呼以此自为则为爱已以此教
人则为爱人儒者之道所以万世而无弊欤
河东柳氏辩列子曰刘向古称博极群书然其录
列子独曰郑穆公时人穆公在孔子前几百岁列
子书言郑国皆云子产邓析不知向何以言之如
卷二百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4-0505a.png
此史记郑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围郑郑杀
其相驷子阳子阳正与列子同时是岁周安王三
年秦惠王韩烈侯赵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
燕釐公五年(釐古文/僖字)齐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鲁
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鲁穆公时遂误为郑耶不然
何乖错至如是其后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穆公
后事亦不能推知其时然其书亦多增窜非其实
要之庄周为放依其辞(放方/往切)其称夏棘狙公纪渻
其相驷子阳子阳正与列子同时是岁周安王三
年秦惠王韩烈侯赵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
燕釐公五年(釐古文/僖字)齐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鲁
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鲁穆公时遂误为郑耶不然
何乖错至如是其后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穆公
后事亦不能推知其时然其书亦多增窜非其实
要之庄周为放依其辞(放方/往切)其称夏棘狙公纪渻
卷二百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4-0505b.png
子(渻音/省)季咸等皆出列子不可尽纪虽不概于孔
子道然其虚泊寥廓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于
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
取焉其文辞𩔖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好文者可
废耶其杨朱力命(列子/篇名)疑其杨子书其言魏牟孔
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然观其辞亦足通知古之
多异术也读焉者慎取之而已矣
石林叶氏曰列子天瑞黄帝两篇皆其至理之极
子道然其虚泊寥廓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于
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
取焉其文辞𩔖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好文者可
废耶其杨朱力命(列子/篇名)疑其杨子书其言魏牟孔
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然观其辞亦足通知古之
多异术也读焉者慎取之而已矣
石林叶氏曰列子天瑞黄帝两篇皆其至理之极
卷二百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4-0505c.png
尽言之而不隐故与佛书直相表里所谓庄语者
也自周穆王以后始渐纵弛谈谲纵横惟其所欲
言盖虑后人浅狭难与直言正理则设为诡辞以
激之刘向弗悟遂以为不似一家之书张湛微知
之至于逐事为注则又多迷失然能知其近佛是
时佛经到中国者尚未多亦不易得矣要之读老
氏庄列三书皆不可正以言求其间自有庄语有
荒唐之辞如佛氏至唐禅宗自作一种语自与诸
也自周穆王以后始渐纵弛谈谲纵横惟其所欲
言盖虑后人浅狭难与直言正理则设为诡辞以
激之刘向弗悟遂以为不似一家之书张湛微知
之至于逐事为注则又多迷失然能知其近佛是
时佛经到中国者尚未多亦不易得矣要之读老
氏庄列三书皆不可正以言求其间自有庄语有
荒唐之辞如佛氏至唐禅宗自作一种语自与诸
卷二百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4-0505d.png
经不𩔖亦此意也
容斋洪氏随笔曰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
之右其言惠盎见宋康王说勇有力一段语宛转
四反非数百言曲而畅之不能了而洁净粹白如
此后人笔力渠可复到耶
朱子语录曰列子平淡疏旷 孟子庄子文章皆
好列子便有迂僻处左氏亦然皆好高而少事实
因言列子语佛氏多用之庄子全写列子又变得
容斋洪氏随笔曰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
之右其言惠盎见宋康王说勇有力一段语宛转
四反非数百言曲而畅之不能了而洁净粹白如
此后人笔力渠可复到耶
朱子语录曰列子平淡疏旷 孟子庄子文章皆
好列子便有迂僻处左氏亦然皆好高而少事实
因言列子语佛氏多用之庄子全写列子又变得
卷二百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4-0506a.png
峻奇列子语温纯柳子厚常称之
高氏子略曰太史公史殊不传列子如庄周所载
许由务光之事汉去古未远也许由务光往往可
稽迁犹疑之所谓禦寇之说独见于寓言耳迁于
此讵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叙墨翟禽滑釐慎到
田骈关尹之徒以及于周而禦寇独不在其列岂
禦寇者其亦所谓鸿蒙列缺者欤然则是书与庄
子合者十七章其间尤有浅近迂僻者特出于后
高氏子略曰太史公史殊不传列子如庄周所载
许由务光之事汉去古未远也许由务光往往可
稽迁犹疑之所谓禦寇之说独见于寓言耳迁于
此讵得不致疑耶周之末篇叙墨翟禽滑釐慎到
田骈关尹之徒以及于周而禦寇独不在其列岂
禦寇者其亦所谓鸿蒙列缺者欤然则是书与庄
子合者十七章其间尤有浅近迂僻者特出于后
卷二百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4-0506b.png
人会萃而成之耳至于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言
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故有及于佛而世尤疑之
夫天毒之国纪于山海竺乾之师间于柱史此杨
文公之文也佛之为教已见于是何待于此时乎
然其可疑可怪者不在此也
列子释文二卷
晁氏曰唐殷敬顺撰敬顺尝为当涂丞
郭象注庄子十卷
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故有及于佛而世尤疑之
夫天毒之国纪于山海竺乾之师间于柱史此杨
文公之文也佛之为教已见于是何待于此时乎
然其可疑可怪者不在此也
列子释文二卷
晁氏曰唐殷敬顺撰敬顺尝为当涂丞
郭象注庄子十卷
卷二百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4-0506c.png
晁氏曰庄周撰郭象注周为蒙漆园吏按汉书志
本五十二篇晋向秀郭象合为三十三篇内篇八
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唐世号南华真经自孔子没
天下之道术日散老聃始著书垂世而虚无自然
之论起周又从而羽翼之掊击百世之圣人殚残
天下之圣法而不忌其言可谓反道矣自荀卿扬
雄以来诸儒莫不辟之而放者犹自谓游方之外
尊其学以自肆于是乎礼教大坏戎狄乱华而天
本五十二篇晋向秀郭象合为三十三篇内篇八
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唐世号南华真经自孔子没
天下之道术日散老聃始著书垂世而虚无自然
之论起周又从而羽翼之掊击百世之圣人殚残
天下之圣法而不忌其言可谓反道矣自荀卿扬
雄以来诸儒莫不辟之而放者犹自谓游方之外
尊其学以自肆于是乎礼教大坏戎狄乱华而天
卷二百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4-0506d.png
下横流两晋之祸是已自熙宁元丰之后学者用
意过中见其书末篇论天下之道术虽老聃与其
身皆列之为一家而不及孔子莫不以为阳訾孔
子而阴尊焉遂引而内之殊不察其言之指归宗
老氏邪宗孔氏邪既曰宗老氏矣讵有阴助孔子
之理也邪至其论道术而有是言盖不得已耳夫
盗之暴也又何尝不知主人之为主人邪顾可以
其智及此遂以为尊我开关揖而进之乎窃惧夫
意过中见其书末篇论天下之道术虽老聃与其
身皆列之为一家而不及孔子莫不以为阳訾孔
子而阴尊焉遂引而内之殊不察其言之指归宗
老氏邪宗孔氏邪既曰宗老氏矣讵有阴助孔子
之理也邪至其论道术而有是言盖不得已耳夫
盗之暴也又何尝不知主人之为主人邪顾可以
其智及此遂以为尊我开关揖而进之乎窃惧夫
卷二百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4-0507a.png
祸之过乎两晋也
东坡苏氏庄子祠堂记曰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
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
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
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
庄子之粗者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
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箠
而骂曰𨽻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
东坡苏氏庄子祠堂记曰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
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
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
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
庄子之粗者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
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箠
而骂曰𨽻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
卷二百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4-0507b.png
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
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
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
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釐彭蒙慎到田骈
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
不与其尊之也至矣然余尝疑盗蹠渔父则若真
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漏不入于道反覆
观之得其寓言之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
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
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
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釐彭蒙慎到田骈
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
不与其尊之也至矣然余尝疑盗蹠渔父则若真
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漏不入于道反覆
观之得其寓言之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
卷二百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4-0507c.png
老子曰而睢睢而旴旴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
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
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
者与之争席矣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蹠四篇以
合于列禦寇之篇曰列禦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
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
固一章也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
余不可以不辩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
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
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
者与之争席矣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蹠四篇以
合于列禦寇之篇曰列禦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
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
固一章也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
余不可以不辩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
卷二百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4-0507d.png
之本意
朱子语录曰庄列亦似曾点底意思他也不是专
学老子吾儒书他都看来不知如何被他见这
个物事便放浪去了今禅学也是恁地列庄本杨
朱之学故其书多引其语庄子说子之于亲也命
也不可解于心至臣之于君则曰义也无所逃于
天地之间是他看得那君臣之义却似是逃不得
不奈何须着臣伏他更无一个自然相胥为一体
朱子语录曰庄列亦似曾点底意思他也不是专
学老子吾儒书他都看来不知如何被他见这
个物事便放浪去了今禅学也是恁地列庄本杨
朱之学故其书多引其语庄子说子之于亲也命
也不可解于心至臣之于君则曰义也无所逃于
天地之间是他看得那君臣之义却似是逃不得
不奈何须着臣伏他更无一个自然相胥为一体
卷二百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4-0508a.png
处可怪故孟子以为无君此𩔖是也 又庄子比
列子见较高气较豪他是事事识得又却蹴踏了
以为不足为列子却有规矩问庄子孟子同时何
不曾相遇又不闻相道及先生曰庄子当时也无
人宗之他只是在僻处自说孟子平生足迹只在
齐鲁滕大梁之间不曾过大梁之南庄子自是楚
人想见声闻止于梁而止然当时南方亦多异端
如陈良之𩔖是也
列子见较高气较豪他是事事识得又却蹴踏了
以为不足为列子却有规矩问庄子孟子同时何
不曾相遇又不闻相道及先生曰庄子当时也无
人宗之他只是在僻处自说孟子平生足迹只在
齐鲁滕大梁之间不曾过大梁之南庄子自是楚
人想见声闻止于梁而止然当时南方亦多异端
如陈良之𩔖是也
卷二百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4-0508b.png
陈氏曰按晋郭象传向秀解庄子未竟而卒颇有
别本迁流象窃以为已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
又易马蹄一篇其馀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
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然向义今不传但
时见陆氏释文
庄子音义三卷
陈氏曰唐陆德明撰即经典释文二十六至二十
八卷
别本迁流象窃以为已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
又易马蹄一篇其馀点定文句而已其后秀义别
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然向义今不传但
时见陆氏释文
庄子音义三卷
陈氏曰唐陆德明撰即经典释文二十六至二十
八卷
卷二百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4-0508c.png
成元英庄子疏三十三卷
晁氏曰唐道士成元英撰本郭象注为之疏义元
英字子实陜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
加号西华法师永徽中流郁州不知坐何事书成
道士王元庆邀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序云周字子休
师长桑公子内篇理深故别立篇目外篇杂篇其
题取篇目二字而已
文如海庄子疏十卷
晁氏曰唐道士成元英撰本郭象注为之疏义元
英字子实陜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
加号西华法师永徽中流郁州不知坐何事书成
道士王元庆邀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序云周字子休
师长桑公子内篇理深故别立篇目外篇杂篇其
题取篇目二字而已
文如海庄子疏十卷
卷二百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4-0508d.png
晁氏曰唐文如海撰如海明皇时道士也以郭象
注放乎自然而绝学习失庄生之旨因再为之解
凡九万馀言
吕吉甫注庄子十卷
晁氏曰皇朝吕惠卿撰吉甫惠卿字也元丰七年
先表进内篇馀续成之
王元泽注庄子十卷
晁氏曰皇朝王雱字元泽撰
注放乎自然而绝学习失庄生之旨因再为之解
凡九万馀言
吕吉甫注庄子十卷
晁氏曰皇朝吕惠卿撰吉甫惠卿字也元丰七年
先表进内篇馀续成之
王元泽注庄子十卷
晁氏曰皇朝王雱字元泽撰
卷二百十一 第 27a 页 WYG0614-0509a.png
东坡广成子解一卷
晁氏曰皇朝苏轼撰取庄子中黄帝问道于广成
子一章为之解景迂尝难之其序略曰某晚玷先
生荐贤中安敢与先生异论然先生许我不苟同
翰墨具在
鹖冠子八卷
晁氏曰班固载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羽为冠
著书一篇因以名之至唐韩愈称爱其博选学问
晁氏曰皇朝苏轼撰取庄子中黄帝问道于广成
子一章为之解景迂尝难之其序略曰某晚玷先
生荐贤中安敢与先生异论然先生许我不苟同
翰墨具在
鹖冠子八卷
晁氏曰班固载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羽为冠
著书一篇因以名之至唐韩愈称爱其博选学问
卷二百十一 第 27b 页 WYG0614-0509b.png
篇而柳宗元以其多取贾谊鵩赋非斥之按四库
书目鹖冠子三十六篇与愈合已非汉志之旧今
书乃八卷前三卷十三篇与今所传墨子书同中
三卷十九篇愈所称两卷皆在宗元非之者篇名
世兵亦在后两卷有十九论多称引汉以后事皆
后人杂乱附益之今削去前后五卷止存十九篇
庶得其真其词杂黄老刑名意皆浅鄙宗元之评
盖不诬
书目鹖冠子三十六篇与愈合已非汉志之旧今
书乃八卷前三卷十三篇与今所传墨子书同中
三卷十九篇愈所称两卷皆在宗元非之者篇名
世兵亦在后两卷有十九论多称引汉以后事皆
后人杂乱附益之今削去前后五卷止存十九篇
庶得其真其词杂黄老刑名意皆浅鄙宗元之评
盖不诬
卷二百十一 第 28a 页 WYG0614-0509c.png
昌黎韩愈读鹖冠子曰鹖冠子十九篇其词杂黄
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
时授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学问篇称贱
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词
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
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
河东柳氏辩鹖冠子曰余读贾谊鵩赋嘉其词而
学者以为尽出鹖冠子(鹖冠子十九篇论三才变/通古今治乱之道其世兵)
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
时授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学问篇称贱
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船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词
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
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
河东柳氏辩鹖冠子曰余读贾谊鵩赋嘉其词而
学者以为尽出鹖冠子(鹖冠子十九篇论三才变/通古今治乱之道其世兵)
卷二百十一 第 28b 页 WYG0614-0509d.png
(篇头与鵩/赋相乱)余往来京师求鹖冠子无所见至长沙
始得其书读之尽鄙浅言也惟谊所引用为美馀
无可者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反用鵩赋以文饰
之非谊有取之决也太史公伯夷列传称贾子曰
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不称鹖冠子迁号
为博极群书假令当时有其书迁岂不见耶假令
真有鹖冠子书亦必不取鵩赋以充入之者何以
知其然邪曰不𩔖
始得其书读之尽鄙浅言也惟谊所引用为美馀
无可者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反用鵩赋以文饰
之非谊有取之决也太史公伯夷列传称贾子曰
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不称鹖冠子迁号
为博极群书假令当时有其书迁岂不见耶假令
真有鹖冠子书亦必不取鵩赋以充入之者何以
知其然邪曰不𩔖
卷二百十一 第 29a 页 WYG0614-0510a.png
高氏子略曰列仙传曰鹖冠子楚人隐居著书言
道家事则尽出于黄老矣其书有曰小人事其君
务蔽其明塞其聪乘其威以灼热天下天高不难
追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违其言如此是盖未能
忘情于斯世者
周氏涉笔曰韩文读鹖冠子仅表出首篇四稽五
至末章一壶千金盖此外文势阙自不足录柳子
厚则断然以为非矣按王鈇篇所载全用楚制又
道家事则尽出于黄老矣其书有曰小人事其君
务蔽其明塞其聪乘其威以灼热天下天高不难
追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违其言如此是盖未能
忘情于斯世者
周氏涉笔曰韩文读鹖冠子仅表出首篇四稽五
至末章一壶千金盖此外文势阙自不足录柳子
厚则断然以为非矣按王鈇篇所载全用楚制又
卷二百十一 第 29b 页 WYG0614-0510b.png
似非贾谊后所为先王比闾起教乡遂达才道广
法宽尊上帅下君师之义然也今自五长里有司
扁长乡师县啬夫郡大夫递相传告以及柱国令
尹然动辄有诛柱国灭门令尹斩首举国上下相
持如束湿而三事六官亦皆非所取通与编氓用
三尺法此何典也处士山林谈道可也乃妄论王
政何哉
陈氏曰陆佃解今书十九篇韩吏部称十有六篇
法宽尊上帅下君师之义然也今自五长里有司
扁长乡师县啬夫郡大夫递相传告以及柱国令
尹然动辄有诛柱国灭门令尹斩首举国上下相
持如束湿而三事六官亦皆非所取通与编氓用
三尺法此何典也处士山林谈道可也乃妄论王
政何哉
陈氏曰陆佃解今书十九篇韩吏部称十有六篇
卷二百十一 第 30a 页 WYG0614-0510c.png
故陆谓其非全韩公颇道其书而柳以尽鄙浅言
自今考之柳说为长
崇文总目今书十五篇述三才变通古今治乱之道
唐世常辩此书后出非古所谓鹖冠子者
亢仓子二卷
晁氏曰唐柳宗元曰太史公为庄周列传称其为
书畏累亢仓子皆空言无事实今世有亢仓子书
其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盖周所云者尚不能
自今考之柳说为长
崇文总目今书十五篇述三才变通古今治乱之道
唐世常辩此书后出非古所谓鹖冠子者
亢仓子二卷
晁氏曰唐柳宗元曰太史公为庄周列传称其为
书畏累亢仓子皆空言无事实今世有亢仓子书
其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盖周所云者尚不能
卷二百十一 第 30b 页 WYG0614-0510d.png
有事实又况取其语而益之者其为空言尤也刘
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
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按唐天宝元年诏号亢
仓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
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
也取诸子文义𩔖者补其亡今此书乃士元补亡
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于讥议也
其书多作古文奇字岂内不足者必假外饰欤何
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
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按唐天宝元年诏号亢
仓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
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
也取诸子文义𩔖者补其亡今此书乃士元补亡
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于讥议也
其书多作古文奇字岂内不足者必假外饰欤何
卷二百十一 第 31a 页 WYG0614-0511a.png
璨注
高氏子略曰开元天宝间天子方乡道家者流之
说尊表老氏庄列又以亢桑子号洞灵真经既不
知其人之仙否又不识其书之可经一旦表而出
之固未始有此书也处士王褒乃趋世好迫上意
撰而献之今读其篇往往采诸列子文子又采吕
氏春秋新序说苑又时采诸戴氏礼源流不一往
往论殊而辞异可谓杂而不纯滥而不实者矣
高氏子略曰开元天宝间天子方乡道家者流之
说尊表老氏庄列又以亢桑子号洞灵真经既不
知其人之仙否又不识其书之可经一旦表而出
之固未始有此书也处士王褒乃趋世好迫上意
撰而献之今读其篇往往采诸列子文子又采吕
氏春秋新序说苑又时采诸戴氏礼源流不一往
往论殊而辞异可谓杂而不纯滥而不实者矣
卷二百十一 第 31b 页 WYG0614-0511b.png
周氏涉笔曰庚桑楚固寓言然所居以忘言化俗
以醇和感天今所著切切用诛罚政术盖全未识
庚桑者其称危代以文章取士剪巧绮滥益至正
指唐事又补贼广引俟赦率是狱案文书又一乡
一县一州被青紫章服皆近制既为唐人短浅者
无书不烦子厚掊击也惟农道一书可读自合孤
行
陈氏曰首篇所载与庄子庚桑楚同亢仓者庚桑
以醇和感天今所著切切用诛罚政术盖全未识
庚桑者其称危代以文章取士剪巧绮滥益至正
指唐事又补贼广引俟赦率是狱案文书又一乡
一县一州被青紫章服皆近制既为唐人短浅者
无书不烦子厚掊击也惟农道一书可读自合孤
行
陈氏曰首篇所载与庄子庚桑楚同亢仓者庚桑
卷二百十一 第 32a 页 WYG0614-0511c.png
声之变也崇文总目凡九篇
关尹子九卷
陈氏曰周关令尹喜盖与老子同时启老子著书
言道德者按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唐及国史
志皆不著录意其书亡久矣徐藏子礼得之于永
嘉孙定首载刘向校定序末有葛洪后序未知孙
定从何传授殆皆依托也序亦不𩔖向文
素书一卷
关尹子九卷
陈氏曰周关令尹喜盖与老子同时启老子著书
言道德者按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唐及国史
志皆不著录意其书亡久矣徐藏子礼得之于永
嘉孙定首载刘向校定序末有葛洪后序未知孙
定从何传授殆皆依托也序亦不𩔖向文
素书一卷
卷二百十一 第 32b 页 WYG0614-0511d.png
晁氏曰题黄石公著凡一千三百六十六言其书
言治国治家治身之道庞杂无统盖采诸书以成
之者也
陈氏曰后人傅会依托以为之者
无尽居士注素书一卷
晁氏曰皇朝张商英注商英称素书凡六篇按汉
书黄石公圯上授子房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误
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玉枕中获此书商英之言
言治国治家治身之道庞杂无统盖采诸书以成
之者也
陈氏曰后人傅会依托以为之者
无尽居士注素书一卷
晁氏曰皇朝张商英注商英称素书凡六篇按汉
书黄石公圯上授子房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误
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玉枕中获此书商英之言
卷二百十一 第 33a 页 WYG0614-0512a.png
世未有信之者
十一贤注阴符经一卷 李筌注阴符经一卷
晁氏曰唐少室山人布衣李筌注云阴符经者黄
帝之书或曰受之广成子或曰受之元女或曰黄
帝与风后玉女论阴阳六甲退而自著其事阴者
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符皇朝
黄庭坚鲁直尝跋其后云阴符出于李筌熟读其
文知非黄帝书也盖欲其文奇古反诡谲不经盖
十一贤注阴符经一卷 李筌注阴符经一卷
晁氏曰唐少室山人布衣李筌注云阴符经者黄
帝之书或曰受之广成子或曰受之元女或曰黄
帝与风后玉女论阴阳六甲退而自著其事阴者
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符皇朝
黄庭坚鲁直尝跋其后云阴符出于李筌熟读其
文知非黄帝书也盖欲其文奇古反诡谲不经盖
卷二百十一 第 33b 页 WYG0614-0512b.png
糅杂兵家语又妄说太公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
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
朱子语录闾邱主簿进黄帝阴符经传先生说握
奇经等文字恐非黄帝作唐李筌为之圣贤言语
自平正却无跷欹如许
崇文总目自太公而下注传尤多今集诸家之说合
为一书若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李合
李鉴李锐杨晟凡十一家自淳风以下皆唐人又有
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
朱子语录闾邱主簿进黄帝阴符经传先生说握
奇经等文字恐非黄帝作唐李筌为之圣贤言语
自平正却无跷欹如许
崇文总目自太公而下注传尤多今集诸家之说合
为一书若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李合
李鉴李锐杨晟凡十一家自淳风以下皆唐人又有
卷二百十一 第 34a 页 WYG0614-0512c.png
传曰者不详何代人太公之书世远不传张良本传
不云著书二说疑后人假托云又有阴符经叙一卷
不详何代人叙集太公以后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
并以惠光嗣等传附之
阴符机一卷
崇文总目唐李靖撰以谓阴符者应机制变之书破
演其说为阴符机又有势滋及论合三篇
阴符经太无传一卷 阴符经辩命论一卷
不云著书二说疑后人假托云又有阴符经叙一卷
不详何代人叙集太公以后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
并以惠光嗣等传附之
阴符机一卷
崇文总目唐李靖撰以谓阴符者应机制变之书破
演其说为阴符机又有势滋及论合三篇
阴符经太无传一卷 阴符经辩命论一卷
卷二百十一 第 34b 页 WYG0614-0512d.png
崇文总目唐张果传或曰果于道藏得此传不详何
代人所作因编次而正之今别为古字盖当时道书
所得之本也
阴符经正义一卷
崇文总目唐韦洪撰
阴符经要义一卷 阴符经小解一卷
崇文总目题云元解先生撰不详何代人
天机子一卷
代人所作因编次而正之今别为古字盖当时道书
所得之本也
阴符经正义一卷
崇文总目唐韦洪撰
阴符经要义一卷 阴符经小解一卷
崇文总目题云元解先生撰不详何代人
天机子一卷
卷二百十一 第 35a 页 WYG0614-0513a.png
晁氏曰不著撰人凡二十五篇或曰一名阴符二
十四机诸葛亮撰予观其词旨殆李筌所为尔托
之孔明也载道藏中
阴符元机一卷
崇文总目唐李筌撰自号少室山达观子筌好神仙
尝于嵩山虎口岩石壁得黄石阴符本题云魏道士
寇谦之传诸名山筌虽略抄记而未晓其义后入秦
骊山逢老母传授
十四机诸葛亮撰予观其词旨殆李筌所为尔托
之孔明也载道藏中
阴符元机一卷
崇文总目唐李筌撰自号少室山达观子筌好神仙
尝于嵩山虎口岩石壁得黄石阴符本题云魏道士
寇谦之传诸名山筌虽略抄记而未晓其义后入秦
骊山逢老母传授
卷二百十一 第 35b 页 WYG0614-0513b.png
陈氏曰即阴符经也监察御史新安朱安国注此
书出于李筌云得于骊山老母旧志列于道家安
国以为兵书之祖要之非古书也
无能子三卷
晁氏曰不著撰人唐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寓三辅
景氏舍成书三十篇述老庄自然之旨总目录之
道家
陈氏曰唐志云光启间隐民盖其自叙
书出于李筌云得于骊山老母旧志列于道家安
国以为兵书之祖要之非古书也
无能子三卷
晁氏曰不著撰人唐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寓三辅
景氏舍成书三十篇述老庄自然之旨总目录之
道家
陈氏曰唐志云光启间隐民盖其自叙
卷二百十一 第 36a 页 WYG0614-0513c.png
四子治国枢要四卷
晁氏曰唐范乾九集四子谓庄子文子列子亢仓
子其意以为黄老之道内足以修身外足以治国
者分为二十门
元真子外篇三卷
陈氏曰唐隐士金华张志和撰唐元真十二卷今
才三卷非全书也既曰外篇则必有内篇矣志和
事迹详见余所集碑传
晁氏曰唐范乾九集四子谓庄子文子列子亢仓
子其意以为黄老之道内足以修身外足以治国
者分为二十门
元真子外篇三卷
陈氏曰唐隐士金华张志和撰唐元真十二卷今
才三卷非全书也既曰外篇则必有内篇矣志和
事迹详见余所集碑传
卷二百十一 第 36b 页 WYG0614-0513d.png
庄子十论一卷
陈氏曰题李士表撰未详何人
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
陈氏曰题李士表撰未详何人
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