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十
卷二百十 第 1a 页 WYG0614-048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二百十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三十七
  子(儒家/)
周子通书一卷 太极图说一卷
  朱子序曰通书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夫子自少
  即以学行有闻于世而莫或知其师传之所自独
卷二百十 第 1b 页 WYG0614-0485b.png
  以河南两程夫子尝受学焉而得孔孟不传之正
  统则其渊源固可槩见然所以指夫仲尼颜子之
  乐而发其吟风弄月之趣者亦不可得而悉闻矣
  所著之书又多放失独此一篇本号易通与太极
  图说并出程氏以传于世而其为说实相表里大
  抵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
  决道义文辞禄利之取舍以振起俗学之卑陋至
  论所以入德之方经世之具又皆亲切简要不为
卷二百十 第 2a 页 WYG0614-0486a.png
  空言顾其宏纲大用既非秦汉以来诸儒所及而
  其条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学者所能骤而
  窥也是以程子既没而传者鲜焉其知之者不过
  以为用意高远而已
  又曰通书文虽高简而体实渊悫且其所论不出
  乎阴阳变化修已治人之事未尝遽谈无物之先
  文字之外也 周子留下太极图若无通书却教
  人如何晓得故太极图得通书而始明朱子既为
卷二百十 第 2b 页 WYG0614-0486b.png
  太极图说则录以寄广汉张敬夫以书来曰先生
  所与门人讲论问答之言见于书者详矣其于西
  铭盖屡言之至此图则未尝一言及也谓其必有
  微意是则固然然所谓微意者果何谓邪熹窃以
  为此图立象尽意剖析幽微周子盖不得已而作
  也观其手授之意盖以为惟程子为能当之至程
  子而不言则疑其未有能受之者尔夫既未能默
  识于言意之表则驰心空妙入耳出口其弊必有
卷二百十 第 3a 页 WYG0614-0486c.png
  不胜言者
  晁氏曰茂叔师事鹤林寺僧寿涯以其学传二程
  遂大显于世此其所著书也
濂溪遗文遗事一卷
  陈氏曰侍讲朱熹集次于南康
正蒙书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张载子厚撰张舜民尝乞追赠载于
  朝云横渠先生张载著书万馀言名曰正蒙阴阳
卷二百十 第 3b 页 WYG0614-0486d.png
  变化之端仁义道德之理死生性命之分治乱国
  家之经罔不䆒通方之前人其孟轲剔雄之流乎
  此书是也初无篇次其后门人苏炳等区别成十
  七篇又为前后序又有胡安国所传编为一卷末
  有行状一卷
  蓝田吕氏曰先生晚自崇文移疾西归终日危坐
  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
  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
卷二百十 第 4a 页 WYG0614-0487a.png
  尝须臾忘也熙宁九年秋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
  示门人曰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
  圣合大要发端示人而已其触𩔖广之则吾将有
  待于学者
  朱子语录曰正蒙有差分晓底看 或问正蒙中
  说得有病处还是他命辞不出有差还是见得差
  曰他是见得差如曰继之者善也方是善恶混云
  云成之者性是到得圣人处方是成得性所以说
卷二百十 第 4b 页 WYG0614-0487b.png
  知礼成性而道义出似这处都见差了
西铭集解一卷
  陈氏曰张载作订顽砭愚二铭后更曰东西铭其
  西铭即订顽也大抵发理一分殊之旨有赵师侠
  者集吕大临胡安国张九成朱熹四家说为一篇
  刻之兴化军又有户部侍郎王梦龙集通书西铭
  解为三卷
  龟山杨氏曰西铭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
卷二百十 第 5a 页 WYG0614-0487c.png
  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所谓分殊犹孟子言亲亲
 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
  等耳或曰如是则体用果离而为二矣曰用未尝
  离体也以人观之四支百骸具于一身者体至其
  用处则首不可以加屦足不可以纳冠盖即体而
  言分已在其中矣
程氏遗书二十五卷 附录一卷 外书十三卷
  陈氏曰朱熹集录二程门人李吁端伯而下诸家
卷二百十 第 5b 页 WYG0614-0487d.png
  所闻见问答之语附录行状哀词祭文之属八篇
  其年谱朱公所撰述也外书则又二十五篇之所
  遗者
  朱子答张敬夫书曰明道之言发明极致通透洒
  落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质悫精深尤耐
  咀嚼然明道之言一见便好久看愈好所以贤愚
  皆获其益伊川之书乍看未好久看方好故非久
  于玩索者不能知其味 又答吕伯恭书曰遗书
卷二百十 第 6a 页 WYG0614-0488a.png
  节本已写出愚意所删去者亦须用草纸抄出逐
  段略注删去之意方见不草草处若只暗地删却
  久远却惑人记论语者只为不曾如此留下家语
  至今作病痛也
河南师说十卷
  陈氏曰尚书颍川韩元吉无咎以河南雅言伊川
  杂说及诸家语录釐为十卷以尹和靖所编为卷
  首不如遗书之详订也
卷二百十 第 6b 页 WYG0614-0488b.png
皇极经世书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邵雍尧夫撰雍隐居博学尤精于易
  世谓其能穷作易之本原前知来物其始学之时
  睡不施枕者三十年此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
  运经世起于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于周显
  德六年己未编年纪兴亡治乱之事以符其学又
  有观物萹系于后其子伯温解
  陈氏曰其学出于李之才挺之之才受之穆修伯
卷二百十 第 7a 页 WYG0614-0488c.png
  长修受之种放明逸放受之陈抟盖数学也曰元
  会运世以元经会以运经世自帝尧至于五代天
  下离合治乱兴废得失邪正之迹以人事而验天
  时以阴阳刚柔穷声音律吕以穷万物之数末二
  卷论所以为书之意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
  以尽天地万物之理述皇帝王霸之事以明大中
  至正之道书谓之皇极经世篇谓之观物凡六十
  二篇其子伯温为之叙系具载先天后天变卦反
卷二百十 第 7b 页 WYG0614-0488d.png
  对诸图又为易学辩惑一篇叙传授本末真伪然
  世之能明其学者盖鲜焉
  朱子语录曰康节其初想只是看得太极生两仪
  两仪生四象心只管在上面转久之便透想得一
  举眼便成四片其法四之外又有四焉凡物才过
  到二之半时便烦恼了盖已渐趋之于衰也谓如
  见花方蓓蕾则知其将盛既开则知其将衰其理
  不过如此谓如今日戌时从此推上去至未有天
卷二百十 第 8a 页 WYG0614-0489a.png
  地之始从此推下去至人物消尽之时盖理在数
  内数在理内康节是他见得一个盛衰消长之理
  故能知之若只说他知得甚事如欧阳叔弼定谥
  之𩔖此知康节之浅陋者也程先生有一柬说先
  天图甚有理可试往听他说看观其意甚不把当
  事然自有易以来只有康节说一个物事如此齐
  整如扬子云太元便零星补凑得可笑若不补又
  却欠四分之一补得来又却多四分之三如潜虚
卷二百十 第 8b 页 WYG0614-0489b.png
  之数用五只似如今算位一般其直一画则五也
  下横一画则为六横二画则为七盖亦补凑之书
  也
  又曰易是卜筮之书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
  以十二辟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却就中推吉凶
  消长尧时正是乾卦九五其书与易自不相干只
  是加一倍推将去问伯温解经世书如何先生曰
  他也只是说将去那里面精微曲折也未必晓得
卷二百十 第 9a 页 WYG0614-0489c.png
  当时康节只说与王某不曾说与伯温
  又曰康节之学骨髓在皇极经世其花草便是诗
观物外篇六卷
  晁氏曰右邵雍之没门人记其平生之言合二卷
  虽以次笔授不能无小失然足以发明成书为多
  故以外篇名之或分为六卷
  陈氏曰康节门人太常寺簿张岷子望记其言虽
  十才一二而足以发明成书
卷二百十 第 9b 页 WYG0614-0489d.png
观物内篇二卷
  陈氏曰康节之子右奉直大夫伯温撰即经世书
  之第十一十二卷也张氏曰先生观物有内外篇
  内篇先生所著之书也外篇门人所记先生之言
  也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
  当自外篇始先生诗云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
  周内外篇以此知外篇亦先生之文门人盖编集
  之耳
卷二百十 第 10a 页 WYG0614-0490a.png
  又曰皇极经世者康节之易先天之说也观物篇
  立言广大措意精微如系辞然稽之以理既无不
  通参之以数亦无不合
渔樵问对一卷
  晁氏曰皇朝邵雍撰设为问答以论阴阳化育之
  端性命道德之奥云邵氏言其祖之书也当考
程氏杂说十卷
  晁氏曰皇朝程颐正叔门人杂记其师之言
卷二百十 第 10b 页 WYG0614-0490b.png
信闻纪一卷 经学理窟一卷
  晁氏曰皇朝张载撰杂记经传之义辩释老之失
近思录十四卷
  陈氏曰朱熹吕祖谦取周程氏之书关于大体而
  切于日用者六百十九条取切问近思之义以教
  后学
  赵氏跋曰朱子吕子相与讲明伊洛之学取其言
  之简而要者集为是书要使学者知所趋向譬如
卷二百十 第 11a 页 WYG0614-0490c.png
  洛居天下之中行者四面而至苟不惑其涂路则
  千里虽远行无不至矣然其间亦有平居师友相
  问答之际尽意倾吐义已切至而语不暇择者学
  者得其意玩其辞可也不然徒高远其言诡异其
  行俾世之人咸共指目曰道学云云者则甚非朱
  吕所以为书之意也
答迩英圣问一卷
 两朝国史志庆历四年三月仁宗于迩英阁出御书
卷二百十 第 11b 页 WYG0614-0490d.png
 十有三轴凡三十五事一曰遵祖宗之训二曰奉真
 考之业三曰念祖宗艰难四曰思祖宗爱民五曰守
 信义六曰不巧诈七曰亲硕学八曰精六艺九曰慎
 言语十曰待耆老十一曰崇静退十二曰求忠正十
 三曰惧贵骄十四曰招勇将十五曰尚儒术十六曰
 议释老十七曰重良臣十八曰广视听十九曰功无
 迹二十曰戒喜怒二十一曰明巧媚二十二曰杜希
 旨二十三曰从民欲二十四曰慎满盈二十五曰伤
卷二百十 第 12a 页 WYG0614-0491a.png
 暴露兵二十六曰哀鳏寡二十七曰访屠钓二十八
 曰讲远图二十九曰绝朋比三十曰斥谄佞三十一
 曰察小忠三十二曰鉴迎合三十三曰罪已为民三
 十四曰损躬抚军三十五曰求善补过又出危竿谕
 一篇述居高慎危之意顾丁度等曰朕观书之暇取
 臣僚上言及进对事目可施于政治者书以分赐卿
 等度暨曾公亮杨安国王洙等既拜赐因请注释其
 义是月丁度等上答迩英圣问一卷上览之终篇指
卷二百十 第 12b 页 WYG0614-0491b.png
 其中体大者六事付中书枢密院令奉行之答圣问
 者即所释前所赐三十五事也
帝学十卷
  晁氏曰皇朝范祖禹淳夫纂自古贤君迨于祖宗
  务学事迹为一篇以劝讲淳夫元祐时在讲筵八
  年诘旦当讲前一夕正衣冠俨然如在上前命子
  弟侍坐先按讲其说平时语若不出诸口及当讲
  开列古议仍参之时事以为劝戒其音琅然闻者
卷二百十 第 13a 页 WYG0614-0491c.png
  兴起东坡常曰淳夫讲书言简义明粲然成文章
  为今讲官第一
  陈氏曰其所编集上自三皇五帝迄于本朝神宗
  凡圣学事实皆具焉
儒言一卷
 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其书盖辩正王安石之学
  违僻者
元城语录三卷
卷二百十 第 13b 页 WYG0614-0491d.png
  陈氏曰右朝散郎维扬马永卿大年撰永卿初仕
  亳州永城主簿从寓公刘安世器之学记其所闻
  之语
刘先生谈录一卷
  陈氏曰知秀州韩瓘德全撰瓘亿之曾孙缅之孙
  官二浙道睢阳往来必见刘元城记其所谈二十
  一则
道护录一卷
卷二百十 第 14a 页 WYG0614-0492a.png
  陈氏曰胡珵德辉所录刘元城语凡十九则以上
  三书皆刻章贡末又有邵伯温吕本中所记数事
  附焉
节孝先生语一卷
  陈氏曰江端礼季恭所录山阳徐积仲车语
龟山语录五卷
  陈氏曰延平陈渊几叟罗从彦仲素建安胡大原
  伯逄所录杨时中立语及其子迥藁录共四卷末
卷二百十 第 14b 页 WYG0614-0492b.png
  卷为附录墓志遗事顺昌廖德明子晦所集也
庭闱槁录一卷
  陈氏曰即杨迥所录当政和八年其父亡恙时也
龟山别录二卷
 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录
尹和靖语录四卷
  陈氏曰冯忠恕祈宽居之吕坚中崇实所录尹焞
  彦明语
卷二百十 第 15a 页 WYG0614-0492c.png
胡氏传家录五卷
  陈氏曰曾几吉父徐时动舜邻杨训子中所记胡
  安国康侯问答之语及其子宁和仲所录家庭之
  训
无垢语录十四卷 言行编遗文共一卷
  陈氏曰张九成子韶之甥于恕所编心传录及其
  门人郎晔所记日新录近时徐鹿卿德夫教授南
  安复裒其言行系以岁月及遗文三十篇附于末
卷二百十 第 15b 页 WYG0614-0492d.png
师友杂志一卷 杂说一卷
  陈氏曰吕本中撰
胡子知言一卷
  陈氏曰五峰胡宏仁仲撰文定季子南轩从之游
  朱子语录有曰因与诸子论湖湘学者崇尚胡子
  知言曰知言固有好处然亦大有差失如论性却
  曰不可以善恶辩不可以是非分既无善恶又无
  是非则是告子湍水之说尔如曰好恶性也君子
卷二百十 第 16a 页 WYG0614-0493a.png
  好恶以道小人好恶以已则是以好恶说性而道
  在性外矣不知此理却从何而出问所谓探视听
  言动无息之际可以会情此犹告子生之谓性之
  意否曰此语亦有病下文谓道义明著孰知其为
  此心物欲引诱孰知其为人欲便以道义对物欲
  却似性中本无道义逐旋于此处搀入两端则是
  性亦不可以善言矣如曰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
  也善不足以名之况恶乎孟子说性善云者叹美
卷二百十 第 16b 页 WYG0614-0493b.png
  之辞不与恶对其所谓天地鬼神之奥言语亦太
  故誇逞某尝谓圣贤言语自是平易如孟子尚自
  有些险处孔子则直是平实 东莱云知言胜似
  正蒙先生曰盖后出者巧也
忘筌书一卷
  陈氏曰浦城潘植子醇撰多言易亦涉异端凡五
  十一篇此书载鸣道集为九十二篇附见者又十
  有三而馆阁书目又称七十七篇皆未详
卷二百十 第 17a 页 WYG0614-0493c.png
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
 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集洓水濂溪明道伊川横渠
  元城上蔡无垢以及江民表刘子翚潘子醇凡十
  一家其去取不可晓
兼山遗学六卷
  陈氏曰河南郭雍录其父忠孝之遗书前二卷为
  易蓍卦次为九图又次说春秋又次为性说三篇
  末卷问答杂说忠孝父子世系出处本末次详见
卷二百十 第 17b 页 WYG0614-0493d.png
  易𩔖
玉泉讲学一卷
  陈氏曰沙随程迥可久所记喻樗子才语樗本末
  见语孟𩔖
周简惠圣传录一卷
  陈氏曰参政荆溪周葵惇义撰自尧舜至孔孟圣
  传正统为绝句诗二十章而各著其说自为一家
  然无高论
卷二百十 第 18a 页 WYG0614-0494a.png
南轩语录十二卷
  陈氏曰蒋迈所记张栻敬夫语
睎颜录一卷
  陈氏曰张栻取经传中凡言及颜子者录为一编
晦庵语录四十六卷
  陈氏曰著作佐郎陵阳李道传贯之裒晦翁门人
  廖德明子晦而下三十二家刻之九江
晦庵续录四十六卷
卷二百十 第 18b 页 WYG0614-0494b.png
  陈氏曰李太史之弟枢密性传成之又得黄干直
  卿而下四十一家及前录所无者并刻之
吕氏读书记七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乾道癸巳淳熙乙未家居日阅
  之书随意手笔或数字或全篇盖偶有所感发或
  以备遗忘者
阃范十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集经史子传发明人伦之道见
卷二百十 第 19a 页 WYG0614-0494c.png
  于父子兄弟之间者为一篇时教授严州张南轩
  守郡实为之序
先圣大训六卷
  陈氏曰龙图阁学士慈溪杨简敬仲撰取礼记家
  语左传国语而下诸书凡称孔子之言皆𩔖为此
  编然圣人之旨意未易识也丧欲速贫死欲速朽
  自门弟子已不能知其有为而言况于百氏所记
  其间浅陋依托可胜道哉多闻阙疑庶乎其弗畔
卷二百十 第 19b 页 WYG0614-0494d.png
  也
已易一卷
  陈氏曰杨简撰
慈湖遗书三卷
  陈氏曰杨简撰前二卷杂说末一卷遗文慈湖之
  学专主乎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其诲人惟欲发
  明本心而有所觉然称学者之觉亦颇轻于印可
  盖其用功偏于上达受人之欺而不疑窃尝谓诚
卷二百十 第 20a 页 WYG0614-0495a.png
  明一理焉有诚而不明者乎当淳熙中象山陆九
  渊之学盛行于江西朱侍讲不然之朱公于前辈
  不肯张无垢于同流不肯陆象山为其本原未纯
  故也象山之后一传而慈湖遂如此甚矣道之不
  明贤者过之也
明伦集十卷
  陈氏曰高安涂近止撰取经传言行之要以孝为
  本推而广之为十篇涂有子登科得初品官致仕
卷二百十 第 20b 页 WYG0614-0495b.png
心经法语一卷
  陈氏曰参知政事建安真德秀希元撰集圣贤论
  心格言
三先生谥议一卷
  陈氏曰嘉定中魏了翁华父为潼川宪奏请赐周
  程谥宝庆守李大谦集而刻之并及诸郡祠堂记
  文
言子三卷
卷二百十 第 21a 页 WYG0614-0495c.png
  陈氏曰言偃吴人相传所居在常熟县庆元间邑
  宰孙应时季和始为立祠求朱晦翁为记近新昌
  王爚伯晦复裒论语书所载问答为此书邑中至
  今有言氏亦买田教养之
 
 
 
 
卷二百十 第 21b 页 WYG0614-0495d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二百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