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八 第 1a 页 WYG0614-0461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文献通考卷二百八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三十五
子(儒家/)
汉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
阳明教化者也游心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
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
文献通考卷二百八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三十五
子(儒家/)
汉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
阳明教化者也游心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
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
卷二百八 第 1b 页 WYG0614-0461d.png
高孔子曰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唐虞之隆殷周
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而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
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
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则辟儒之患也(辟/读)
(曰/僻)
隋经籍志曰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
教非家至而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大抵本于
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周
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而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
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
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则辟儒之患也(辟/读)
(曰/僻)
隋经籍志曰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
教非家至而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大抵本于
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周
卷二百八 第 2a 页 WYG0614-0462a.png
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人其四曰儒是也其后陵
夷衰乱儒道废缺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经三千之
徒并受其义至于战国子思孟轲荀卿之流宗而师
之各有著述发明其指所谓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
也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哗众多设问难便辞巧
说乱其大体致令学者难晓故曰博而寡要
汉志五十三卷八百三十六篇(入杨雄一家/三十八家)
隋志六十二部五百三十卷(通计亡书合六十/七部六百九卷)
夷衰乱儒道废缺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经三千之
徒并受其义至于战国子思孟轲荀卿之流宗而师
之各有著述发明其指所谓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
也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哗众多设问难便辞巧
说乱其大体致令学者难晓故曰博而寡要
汉志五十三卷八百三十六篇(入杨雄一家/三十八家)
隋志六十二部五百三十卷(通计亡书合六十/七部六百九卷)
卷二百八 第 2b 页 WYG0614-0462b.png
唐志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(陆善经以下/不著录三十)
(九家三百/七十一卷)
宋三朝志五十一部三百七十一卷
宋两朝志二十部一百四十三卷
宋四朝志二十四部一百九十七卷
宋中兴志九十六家一百一十八部八百五十七卷
曾子二卷
晁氏曰曾子者鲁曾参也旧称曾参所撰其大孝
(九家三百/七十一卷)
宋三朝志五十一部三百七十一卷
宋两朝志二十部一百四十三卷
宋四朝志二十四部一百九十七卷
宋中兴志九十六家一百一十八部八百五十七卷
曾子二卷
晁氏曰曾子者鲁曾参也旧称曾参所撰其大孝
卷二百八 第 3a 页 WYG0614-0462c.png
篇中乃有乐正子春事当是其门人所纂尔汉艺
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
子二卷今此书亦二卷凡十篇盖唐本也视汉亡
八篇视隋亡目一篇考其书俱已见于大戴礼世
人久不读之文字谬误为甚乃以大戴礼参校之
其所是正者至于千有馀字云
高氏曰曾参与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
华之徒讲论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
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
子二卷今此书亦二卷凡十篇盖唐本也视汉亡
八篇视隋亡目一篇考其书俱已见于大戴礼世
人久不读之文字谬误为甚乃以大戴礼参校之
其所是正者至于千有馀字云
高氏曰曾参与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
华之徒讲论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
卷二百八 第 3b 页 WYG0614-0462d.png
修身至于天圆已见于大戴礼篇为四十九为五
十八他又杂见于小戴礼略无少异是固后人掇
拾以为之者欤刘中垒父子奏汉七略已不能致
辨于斯况他人乎然董仲舒对策已引其书有曰
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则书固在董
氏之先乎又其言曰君子爱日及时而成难者不
避易者不从旦就业夕自省可谓守业年三十四
十无艺则无艺矣五十不以善闻则无闻矣质诸
十八他又杂见于小戴礼略无少异是固后人掇
拾以为之者欤刘中垒父子奏汉七略已不能致
辨于斯况他人乎然董仲舒对策已引其书有曰
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则书固在董
氏之先乎又其言曰君子爱日及时而成难者不
避易者不从旦就业夕自省可谓守业年三十四
十无艺则无艺矣五十不以善闻则无闻矣质诸
卷二百八 第 4a 页 WYG0614-0463a.png
吾日三省吾身何其辞费邪
周氏涉笔曰曾子一书议道褊迫又过于荀卿盖
战国时为其学者所论也孔子言七十而从心所
欲不踰矩正指圣境妙处此书遽谓七十而未坏
虽有后过亦可以免七十而坏与否已不置论而
何以为过何以为免圣门家法无此语也
陈氏曰凡十篇具大戴礼后人从其中录出别行
慈湖杨简注
周氏涉笔曰曾子一书议道褊迫又过于荀卿盖
战国时为其学者所论也孔子言七十而从心所
欲不踰矩正指圣境妙处此书遽谓七十而未坏
虽有后过亦可以免七十而坏与否已不置论而
何以为过何以为免圣门家法无此语也
陈氏曰凡十篇具大戴礼后人从其中录出别行
慈湖杨简注
卷二百八 第 4b 页 WYG0614-0463b.png
子思子七卷
晁氏曰鲁孔伋子思撰载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
子思子曰先利之孟轲曰君子之教民者亦仁义
而已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者固所以利之也上
不仁则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诈此为不利大
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
也此皆利之大者也温公采之著于通鉴夫利者
有二有一已之私利有众人之公利子思所取公
晁氏曰鲁孔伋子思撰载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
子思子曰先利之孟轲曰君子之教民者亦仁义
而已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者固所以利之也上
不仁则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诈此为不利大
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
也此皆利之大者也温公采之著于通鉴夫利者
有二有一已之私利有众人之公利子思所取公
卷二百八 第 5a 页 WYG0614-0463c.png
利也其所引援易之言是也孟子所鄙私利也亦
易所谓小人不见利不劝之利也言虽相反而意
则同不当以优劣论也
杨倞注荀子二十卷
晁氏曰赵荀况撰汉刘向校定除其重复著三十
二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称卿赵人名况当齐宣
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稷下是时荀卿为秀才
年十五始来游学至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后
易所谓小人不见利不劝之利也言虽相反而意
则同不当以优劣论也
杨倞注荀子二十卷
晁氏曰赵荀况撰汉刘向校定除其重复著三十
二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称卿赵人名况当齐宣
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稷下是时荀卿为秀才
年十五始来游学至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后
卷二百八 第 5b 页 WYG0614-0463d.png
适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已而归赵按威王死
其子嗣立是为宣王楚考烈王初黄歇始相年表
自齐宣王元年至楚考烈王元年凡八十一年则
荀卿去楚时近百岁矣杨倞唐人始为之注且更
新书为荀子易其篇第析为二十卷其书以性为
恶以礼为伪非谏诤傲灾祥尚强霸之道论学术
则以子思孟轲为饰邪说文奸言与墨翟惠施同
诋焉论人物则以平原信陵为辅拂与伊尹比干
其子嗣立是为宣王楚考烈王初黄歇始相年表
自齐宣王元年至楚考烈王元年凡八十一年则
荀卿去楚时近百岁矣杨倞唐人始为之注且更
新书为荀子易其篇第析为二十卷其书以性为
恶以礼为伪非谏诤傲灾祥尚强霸之道论学术
则以子思孟轲为饰邪说文奸言与墨翟惠施同
诋焉论人物则以平原信陵为辅拂与伊尹比干
卷二百八 第 6a 页 WYG0614-0464a.png
同称焉其指往往不能醇粹故后儒多疵之云
昌黎韩氏曰荀氏书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
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笔
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故诗春秋
无疵余故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
子之志欤孟子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
东坡苏氏曰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
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雠
昌黎韩氏曰荀氏书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
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笔
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故诗春秋
无疵余故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
子之志欤孟子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
东坡苏氏曰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
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雠
卷二百八 第 6b 页 WYG0614-0464b.png
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
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
敢为高论而不顾者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
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
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
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
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
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
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
敢为高论而不顾者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
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
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
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
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
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
卷二百八 第 7a 页 WYG0614-0464c.png
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
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
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
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
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
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
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
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
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
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
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
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
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
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
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
卷二百八 第 7b 页 WYG0614-0464d.png
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
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
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
求异为哉
程子曰荀卿才高其过多扬雄才短其过少韩子
称其大醇非也若二子可谓大驳矣且性恶一句
大本已失
朱子语录曰荀子尽有好处胜似剔子然亦难看
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
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
求异为哉
程子曰荀卿才高其过多扬雄才短其过少韩子
称其大醇非也若二子可谓大驳矣且性恶一句
大本已失
朱子语录曰荀子尽有好处胜似剔子然亦难看
卷二百八 第 8a 页 WYG0614-0465a.png
看来荀卿亦是刚明底人只是粗
陈氏曰汉志作孙卿子者避宣帝讳也至杨倞始
复改为荀分为二十卷而注释之淳熙中钱佃耕
道用元丰监本参校江西漕司其同异著之篇末
凡二百二十六条视他本最为完善
董子一卷
晁氏曰周董无心撰皇朝吴秘注无心在战国时
著书辟墨子
陈氏曰汉志作孙卿子者避宣帝讳也至杨倞始
复改为荀分为二十卷而注释之淳熙中钱佃耕
道用元丰监本参校江西漕司其同异著之篇末
凡二百二十六条视他本最为完善
董子一卷
晁氏曰周董无心撰皇朝吴秘注无心在战国时
著书辟墨子
卷二百八 第 8b 页 WYG0614-0465b.png
贾谊新书十卷
崇文总目汉贾谊传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
八篇隋唐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
晁氏曰谊著事势连语杂事凡五十八篇考之汉
书谊之著书未尝散轶然与班固所载时时不同
固纪云掇其切于世者容有润益刋削无足怪也
独其说经多异义而诗尤甚以驺虞为天子之囿
官以灵台为神灵之灵与毛氏殊不同学者不可
崇文总目汉贾谊传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
八篇隋唐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
晁氏曰谊著事势连语杂事凡五十八篇考之汉
书谊之著书未尝散轶然与班固所载时时不同
固纪云掇其切于世者容有润益刋削无足怪也
独其说经多异义而诗尤甚以驺虞为天子之囿
官以灵台为神灵之灵与毛氏殊不同学者不可
卷二百八 第 9a 页 WYG0614-0465c.png
不知也
高氏子略曰皮日休读贾谊新书叹其心切其愤
深其辞隐而丽其藻伤而雅惟苏公轼以为非才
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
能自用其才观其过湘作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
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
不善处穷者矣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
呜呼此东坡以志量才识论谊者非谊所及也
高氏子略曰皮日休读贾谊新书叹其心切其愤
深其辞隐而丽其藻伤而雅惟苏公轼以为非才
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
能自用其才观其过湘作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
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
不善处穷者矣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
呜呼此东坡以志量才识论谊者非谊所及也
卷二百八 第 9b 页 WYG0614-0465d.png
朱子语录曰贾谊新书除了汉书中所载馀亦难
得粹者看得来只是贾谊一杂记藁耳中间事事
有些个 问新书曰此贾谊平日记录藁草也其
中细碎俱有治安策中所言多在焉
陈氏曰汉志五十八篇今书首载过秦书末为吊
湘赋馀皆录汉书语且略节谊本传于第十一卷
中其非汉书所有书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
也
得粹者看得来只是贾谊一杂记藁耳中间事事
有些个 问新书曰此贾谊平日记录藁草也其
中细碎俱有治安策中所言多在焉
陈氏曰汉志五十八篇今书首载过秦书末为吊
湘赋馀皆录汉书语且略节谊本传于第十一卷
中其非汉书所有书辄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
也
卷二百八 第 10a 页 WYG0614-0466a.png
扬子法言十三卷
晁氏曰汉扬雄撰晋祠部郎中李轨注雄好古学
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驳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
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言应之撰此以象论
语号曰法言每篇复为序赞以发其大意然雄之
学自得者少其言务拟圣人靳靳然若影之守形
既鲜所发明又往往违其本指正古人所谓画者
谨毛而失猊者也
晁氏曰汉扬雄撰晋祠部郎中李轨注雄好古学
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驳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
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言应之撰此以象论
语号曰法言每篇复为序赞以发其大意然雄之
学自得者少其言务拟圣人靳靳然若影之守形
既鲜所发明又往往违其本指正古人所谓画者
谨毛而失猊者也
卷二百八 第 10b 页 WYG0614-0466b.png
程子曰扬子无自得者也故其言蔓衍而不断优
柔而不决其论则曰人之性善恶混盖雄规矩窄
狭道即性也言性已错更何所得
陈氏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本在卷末如班固叙
传然今本分冠篇首自宋咸始李轨注本历景祐
嘉祐治平三降诏更监学馆阁两制校定然后板
行与建宁四注本不同
温公集注法言十三卷
柔而不决其论则曰人之性善恶混盖雄规矩窄
狭道即性也言性已错更何所得
陈氏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本在卷末如班固叙
传然今本分冠篇首自宋咸始李轨注本历景祐
嘉祐治平三降诏更监学馆阁两制校定然后板
行与建宁四注本不同
温公集注法言十三卷
卷二百八 第 11a 页 WYG0614-0466c.png
晁氏曰温公集晋李轨唐柳宗元国朝宋咸吴秘
注公自言少好此书历年已多今辄采诸家所长
附以已意名集注李祠部注本及音义最为精详
宋吴亦据李本而文多异同今参以汉书取其通
者以为定本先审其音乃解其义云
太元经十卷
晁氏曰汉剔雄子云撰雄作此书当时已诮其艰
深其后字读多异予尝以诸家本参校不同者疏
注公自言少好此书历年已多今辄采诸家所长
附以已意名集注李祠部注本及音义最为精详
宋吴亦据李本而文多异同今参以汉书取其通
者以为定本先审其音乃解其义云
太元经十卷
晁氏曰汉剔雄子云撰雄作此书当时已诮其艰
深其后字读多异予尝以诸家本参校不同者疏
卷二百八 第 11b 页 WYG0614-0466d.png
于其上且发策以问诸生云扬雄准易作太元经
其自序称元盛矣而诸儒或以为犹吴楚僭王当
诛绝之罪或以为度越老子之书大抵誉之者过
其实毁之者失其真皆未可信然譬夫听讼曾未
䆒其意乌能决其曲直哉今欲论元之得失必先
窥其奥然后可得而议也夫元虽准易然托始高
辛大初二历而为之故元有方州部家凡四重而
为一首九赞通七百二十九赞有奇分主昼夜以
其自序称元盛矣而诸儒或以为犹吴楚僭王当
诛绝之罪或以为度越老子之书大抵誉之者过
其实毁之者失其真皆未可信然譬夫听讼曾未
䆒其意乌能决其曲直哉今欲论元之得失必先
窥其奥然后可得而议也夫元虽准易然托始高
辛大初二历而为之故元有方州部家凡四重而
为一首九赞通七百二十九赞有奇分主昼夜以
卷二百八 第 12a 页 WYG0614-0467a.png
应三百六旬有六日之度首准一卦始于中准中
孚而终于养准颐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与夫二十
八宿错居其间先后之序盖不可得而少差也夫
易卦之直日起于汉儒之学舍四正卦取六十卦
之爻三百六十各直一日此元之所准者也然易
之卦直日其亦如元之首有序乎抑无也若亦有
之则雄之为元不亦善乎不然则元之序亦赘矣
自复姤而为乾坤十有二卦皆以阴阳之消长分
孚而终于养准颐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与夫二十
八宿错居其间先后之序盖不可得而少差也夫
易卦之直日起于汉儒之学舍四正卦取六十卦
之爻三百六十各直一日此元之所准者也然易
之卦直日其亦如元之首有序乎抑无也若亦有
之则雄之为元不亦善乎不然则元之序亦赘矣
自复姤而为乾坤十有二卦皆以阴阳之消长分
卷二百八 第 12b 页 WYG0614-0467b.png
居十二月谓之辟卦固有序矣其馀一月而四卦
之序云何耳如中孚颐何以为一日之卦也曰公
卿大夫侯者何谓也其所谓屯正于丑间时而左
行蒙正于寅间时而右行者其旨可得而闻欤又
一阳一阴者元相错之法也然养为阳而中不为
阴水火木金土者元相传之法也然𤕠为金而羡
不为土其自相戾𩔖如此岂得无说哉
朱子语录曰扬子为人思沉会去思索如阴阳消
之序云何耳如中孚颐何以为一日之卦也曰公
卿大夫侯者何谓也其所谓屯正于丑间时而左
行蒙正于寅间时而右行者其旨可得而闻欤又
一阳一阴者元相错之法也然养为阳而中不为
阴水火木金土者元相传之法也然𤕠为金而羡
不为土其自相戾𩔖如此岂得无说哉
朱子语录曰扬子为人思沉会去思索如阴阳消
卷二百八 第 13a 页 WYG0614-0467c.png
长之妙他直是去推求然太元亦拙底工夫盖天
地间只有一个奇偶奇阳偶阴春少阳夏太阳秋
少阴冬太阴自二而四自四而八只恁地推去都
走不得扬子却添作三事事要作三截又且有气
无朔有日星无岁月恐不是道理其学本似老氏
如清静渊默等语皆是老氏意思
陈氏曰按汉志扬雄所叙三十八篇太元十九本
传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
地间只有一个奇偶奇阳偶阴春少阳夏太阳秋
少阴冬太阴自二而四自四而八只恁地推去都
走不得扬子却添作三事事要作三截又且有气
无朔有日星无岁月恐不是道理其学本似老氏
如清静渊默等语皆是老氏意思
陈氏曰按汉志扬雄所叙三十八篇太元十九本
传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
卷二百八 第 13b 页 WYG0614-0467d.png
分为三卷有首冲错测摛莹数文掜图告十一篇
皆以解剥元体盖与本经三卷共为十四今志云
十九未详初宋陆二家各依旧本解释范望折中
长短或加新意既成此注乃以元首一篇加经赞
之上元测一篇附赞之下为九篇列为四卷首测
二序载之第一卷之首盖犹王弼离合古易之𩔖
也卷首有陆绩述元一篇
水心叶氏曰太元虽名幽深然既枝叶扶疏独说
皆以解剥元体盖与本经三卷共为十四今志云
十九未详初宋陆二家各依旧本解释范望折中
长短或加新意既成此注乃以元首一篇加经赞
之上元测一篇附赞之下为九篇列为四卷首测
二序载之第一卷之首盖犹王弼离合古易之𩔖
也卷首有陆绩述元一篇
水心叶氏曰太元虽名幽深然既枝叶扶疏独说
卷二百八 第 14a 页 WYG0614-0468a.png
十馀万言侯芭又受其辞则是雄所以作之意固
尝晓然号于人使皆可识不为甚难明也至宋衷
陆绩范望乃皆创立注释若昔未尝闻知者如首
名以节气起止赞义以五行胜尅最为此书要会
不知自雄及芭亲相传授已如此邪或旧语果零
落而衷绩等方以意自为参测也以位当卦以卦
当日出于汉人若夫节候晷刻推其五行所寄而
吉凶祸福生之至元而益详盖农工小人所教以
尝晓然号于人使皆可识不为甚难明也至宋衷
陆绩范望乃皆创立注释若昔未尝闻知者如首
名以节气起止赞义以五行胜尅最为此书要会
不知自雄及芭亲相传授已如此邪或旧语果零
落而衷绩等方以意自为参测也以位当卦以卦
当日出于汉人若夫节候晷刻推其五行所寄而
吉凶祸福生之至元而益详盖农工小人所教以
卷二百八 第 14b 页 WYG0614-0468b.png
避就趋舍者雄为孔氏之学其书将经纬大道柰
何俛首效之且未有求其小而能得其大者也惜
乎其未讲矣
范氏注太元经解十卷
晁氏曰吴范望叔明注其序云子云著元桓谭以
为绝论张衡以拟五经自侯芭受业之后希有传
者建安中宋衷陆绩解释之文字繁猥今以陆为
本录宋所长训理其义为十卷耳以首分居本经
何俛首效之且未有求其小而能得其大者也惜
乎其未讲矣
范氏注太元经解十卷
晁氏曰吴范望叔明注其序云子云著元桓谭以
为绝论张衡以拟五经自侯芭受业之后希有传
者建安中宋衷陆绩解释之文字繁猥今以陆为
本录宋所长训理其义为十卷耳以首分居本经
卷二百八 第 15a 页 WYG0614-0468c.png
之上以测散处赞辞之下其前又有陆绩序以子
云为圣人云
说元一卷
晁氏曰唐王涯广津撰涯始以贞元丙子终于元
和己丑二十六年间注太元为六卷今不之见独
此书行于世凡五篇明宗一立例二揲法三占法
四辩首五
巽岩李氏曰自晋范望而后为元学者无闻而涯
云为圣人云
说元一卷
晁氏曰唐王涯广津撰涯始以贞元丙子终于元
和己丑二十六年间注太元为六卷今不之见独
此书行于世凡五篇明宗一立例二揲法三占法
四辩首五
巽岩李氏曰自晋范望而后为元学者无闻而涯
卷二百八 第 15b 页 WYG0614-0468d.png
独能名家诸儒共宗之涯别有经注六卷行于世
此特其大略耳揲法所称并扐之后便都数之不
中分盖误也若尔则终不成七八之数当云又中
分其馀而三数之但不复挂一然本多如此今姑
仍其旧使观者自择焉
宋惟干太元解十卷
晁氏曰皇朝宋惟干注惟干尝得太元古本于昭
应咸平中知滑台取宋衷陆绩范望三家训解别
此特其大略耳揲法所称并扐之后便都数之不
中分盖误也若尔则终不成七八之数当云又中
分其馀而三数之但不复挂一然本多如此今姑
仍其旧使观者自择焉
宋惟干太元解十卷
晁氏曰皇朝宋惟干注惟干尝得太元古本于昭
应咸平中知滑台取宋衷陆绩范望三家训解别
卷二百八 第 16a 页 WYG0614-0469a.png
为之注仍作太元宗旨两篇附于后其学盖师济
东田告司马温公所谓小宋者也
徐庸注太元经解十卷
晁氏曰皇朝徐庸注庸庆历间人也以范望解指
义不的因王涯林氏诸解重为之注取王涯说元
附于后自为元颐通名之为太元性总其自序云
尔又多改其文字如以杚为仡以姽为危以壮凡
为札乃以孪为孪以稚为推之𩔖其所谓林氏者
东田告司马温公所谓小宋者也
徐庸注太元经解十卷
晁氏曰皇朝徐庸注庸庆历间人也以范望解指
义不的因王涯林氏诸解重为之注取王涯说元
附于后自为元颐通名之为太元性总其自序云
尔又多改其文字如以杚为仡以姽为危以壮凡
为札乃以孪为孪以稚为推之𩔖其所谓林氏者
卷二百八 第 16b 页 WYG0614-0469b.png
瑀也贾文元尝辟瑀之奸妄于朝
章氏太元经注十四卷 疏三十卷
晁氏曰皇朝章察撰嘉祐中成都帅蒋棠献其书
于朝诏书褒宠赐号冲退处士实录察字隐之双
流人通经术善属文性恬淡屏居林泉以养生治
气为事
巽岩李氏曰其说以范望为宗望所否者辄改正
之大抵元之吉凶专在昼夜而子云之辞或奇奥
章氏太元经注十四卷 疏三十卷
晁氏曰皇朝章察撰嘉祐中成都帅蒋棠献其书
于朝诏书褒宠赐号冲退处士实录察字隐之双
流人通经术善属文性恬淡屏居林泉以养生治
气为事
巽岩李氏曰其说以范望为宗望所否者辄改正
之大抵元之吉凶专在昼夜而子云之辞或奇奥
卷二百八 第 17a 页 WYG0614-0469c.png
难晓诸家往往迷误指凶为吉违背经义察独以
昼夜订其辞于吉凶无所差比诸家诚最优焉察
成都人字隐之博通五经尤长于易与太元王素
赵抃守蜀皆宾礼之赐冲退素所请也察将死其
乡人梦察以小童自随投谒告别曰此间嚣尘非
修行地吾归阆苑矣察盖明术数得道者云
陈渐演元十卷
晁氏曰皇朝陈渐撰渐尧佐之族子也国史有传
昼夜订其辞于吉凶无所差比诸家诚最优焉察
成都人字隐之博通五经尤长于易与太元王素
赵抃守蜀皆宾礼之赐冲退素所请也察将死其
乡人梦察以小童自随投谒告别曰此间嚣尘非
修行地吾归阆苑矣察盖明术数得道者云
陈渐演元十卷
晁氏曰皇朝陈渐撰渐尧佐之族子也国史有传
卷二百八 第 17b 页 WYG0614-0469d.png
凡十四篇渐谓史以扬雄非圣人而作经犹吴楚
僣王按子云法言解嘲止云太元然则经非其自
称弟子侯芭之徒尊之耳
太元渊旨一卷
晁氏曰右皇朝张揆撰
太元经疏十八卷
晁氏曰皇朝郭元亨撰元亨谓雄之作元传之侯
芭后独有张衡桓谭张华见而称叹吴郡邹伯岐
僣王按子云法言解嘲止云太元然则经非其自
称弟子侯芭之徒尊之耳
太元渊旨一卷
晁氏曰右皇朝张揆撰
太元经疏十八卷
晁氏曰皇朝郭元亨撰元亨谓雄之作元传之侯
芭后独有张衡桓谭张华见而称叹吴郡邹伯岐
卷二百八 第 18a 页 WYG0614-0470a.png
求本不能得宋衷为训陆绩为解范叔明王涯亦
注之皆未明白元亨在蜀自淳化末迄于祥符八
年仅三十年撰成今疏又云太元润色于君平未
知何所据而言然
巽岩李氏曰其疏专主范望虽讲论极详然于望
本注无所增益也元亨自谓得师于蜀而不著其
师之名氏蜀人盖多元学疑严扬所传固自不绝
但潜伏退避非遇其人则鲜有显者耳元亨之本
注之皆未明白元亨在蜀自淳化末迄于祥符八
年仅三十年撰成今疏又云太元润色于君平未
知何所据而言然
巽岩李氏曰其疏专主范望虽讲论极详然于望
本注无所增益也元亨自谓得师于蜀而不著其
师之名氏蜀人盖多元学疑严扬所传固自不绝
但潜伏退避非遇其人则鲜有显者耳元亨之本
卷二百八 第 18b 页 WYG0614-0470b.png
末亦未详
太元发隐三篇
巽岩李氏曰章察撰察有太元讲疏四十九卷其
说甚备发隐之作盖在讲疏以前其大略可见矣
下篇所称王莽旦筮遇于之一五七乃宋衷陆绩
旧注本寓言也而察谓宋陆皆居汉世去扬雄未
远必得之传闻故因用之要恐非实耳然亦不害
学者观其意焉可也
太元发隐三篇
巽岩李氏曰章察撰察有太元讲疏四十九卷其
说甚备发隐之作盖在讲疏以前其大略可见矣
下篇所称王莽旦筮遇于之一五七乃宋衷陆绩
旧注本寓言也而察谓宋陆皆居汉世去扬雄未
远必得之传闻故因用之要恐非实耳然亦不害
学者观其意焉可也
卷二百八 第 19a 页 WYG0614-0470c.png
温公集注太元经十卷
晁氏曰司马光君实集汉宋衷解话吴陆绩释文
晋范望解赞唐王涯注经及首测宋惟干通注陈
渐演元吴秘音义七家为此书自庆历至元丰凡
三十年始成其直云宋者衷也小宋者惟干也惟
干渐秘皆国朝人温公说元曰班固称诸儒或讥
扬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僣号称王
余亦私怪雄不赞易而别为元易之道其于天人
晁氏曰司马光君实集汉宋衷解话吴陆绩释文
晋范望解赞唐王涯注经及首测宋惟干通注陈
渐演元吴秘音义七家为此书自庆历至元丰凡
三十年始成其直云宋者衷也小宋者惟干也惟
干渐秘皆国朝人温公说元曰班固称诸儒或讥
扬雄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僣号称王
余亦私怪雄不赞易而别为元易之道其于天人
卷二百八 第 19b 页 WYG0614-0470d.png
之蕴备矣而雄岂有以加之更乃为一书且不知
其焉所用之故亦不谓雄宜为元也及长学易苦
其幽奥难知以为元者贤人之书校于易其义必
浅其文必易夫登乔山者必践于坱埤适沧海者
必沿于江汉故愿先从事于元以渐进于易庶几
乎其可跂而望也于是求之积年始得观之初则
溟涬漫漶略不可入乃研精易虑屏人事而细读
之数十过参以首尾稍得窥其梗槩然后喟然置
其焉所用之故亦不谓雄宜为元也及长学易苦
其幽奥难知以为元者贤人之书校于易其义必
浅其文必易夫登乔山者必践于坱埤适沧海者
必沿于江汉故愿先从事于元以渐进于易庶几
乎其可跂而望也于是求之积年始得观之初则
溟涬漫漶略不可入乃研精易虑屏人事而细读
之数十过参以首尾稍得窥其梗槩然后喟然置
卷二百八 第 20a 页 WYG0614-0471a.png
书叹曰呜呼扬子云真大儒者邪孔子没后知圣
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荀殆不足拟况其馀乎
观元之书明则极于人幽则尽于神大则包宇宙
细则入毛发合天地人之道以为一䆒其根本示
人所出胎育万物而兼为之母若地履之而不可
穷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盖天下之道虽有善
者蔑不易此矣考之于浑元之初而元已生察之
于当今而元非不行穷之于天地之季而元不可
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荀殆不足拟况其馀乎
观元之书明则极于人幽则尽于神大则包宇宙
细则入毛发合天地人之道以为一䆒其根本示
人所出胎育万物而兼为之母若地履之而不可
穷也若海挹之而不可竭也盖天下之道虽有善
者蔑不易此矣考之于浑元之初而元已生察之
于当今而元非不行穷之于天地之季而元不可
卷二百八 第 20b 页 WYG0614-0471b.png
亡叩之以万物之情而不漏测之以鬼神之状而
不违槩之以六经之言而不悖藉使圣人复生视
元必释然而笑以为得已之心矣乃知元者以赞
易也非别为书以与易角逐也何歆固知之之浅
而过之之深也
陈氏曰集取宋衷以下七家之说而断之以已意
太元释文一卷
陈氏曰相传自侯芭虞翻宋衷陆绩互相增损亦
不违槩之以六经之言而不悖藉使圣人复生视
元必释然而笑以为得已之心矣乃知元者以赞
易也非别为书以与易角逐也何歆固知之之浅
而过之之深也
陈氏曰集取宋衷以下七家之说而断之以已意
太元释文一卷
陈氏曰相传自侯芭虞翻宋衷陆绩互相增损亦
卷二百八 第 21a 页 WYG0614-0471c.png
后人所作也吴秘尝作音义岂即此邪
元解四卷 元历一卷
陈氏曰右丞襄陵许翰崧老撰所解十一篇通温
公注为十卷仿韩康伯注系辞合王弼为全书之
例也大抵元首如彖赞如爻测如象文如文言摛
莹掜告如系辞数如说卦冲如序卦错如杂卦之
𩔖其于易也规规然拟之勤矣太元历者亦翰所
传云温公手录不著何人作
元解四卷 元历一卷
陈氏曰右丞襄陵许翰崧老撰所解十一篇通温
公注为十卷仿韩康伯注系辞合王弼为全书之
例也大抵元首如彖赞如爻测如象文如文言摛
莹掜告如系辞数如说卦冲如序卦错如杂卦之
𩔖其于易也规规然拟之勤矣太元历者亦翰所
传云温公手录不著何人作
卷二百八 第 21b 页 WYG0614-0471d.png
易元星纪图一卷
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以温公元历及邵康节太
元准易图合而谱之以见扬雄以首准卦非出私
意盖有星候为之机括且辩正古今诸儒之失如
羡不当准临夷不当准大壮之𩔖凡此难与诸家
口舌争观谱则彼自屈矣此谱元所以作也
文献通考卷二百八
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以温公元历及邵康节太
元准易图合而谱之以见扬雄以首准卦非出私
意盖有星候为之机括且辩正古今诸儒之失如
羡不当准临夷不当准大壮之𩔖凡此难与诸家
口舌争观谱则彼自屈矣此谱元所以作也
文献通考卷二百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