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百七
卷二百七 第 1a 页 WYG0614-0452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二百七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三十四
  史(谱牒/) (目录/)
姓源韵谱一卷
  陈氏曰唐张九龄撰依春秋正典柳氏万姓录世
  本图捃摭诸书纂为此谱分四声以便寻阅古者
卷二百七 第 1b 页 WYG0614-0452d.png
  赐姓别之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是也后世赐
  姓合之汉高帝命娄敬项伯为刘氏是也惟其别
  之也则离析故古者论姓氏推其本同惟其合之
  也则乱故后世论姓氏识其本异自刘石乱华百
  宗荡析夷夏之裔与夫冠冕舆台之子孙混为一
  区不可遽知此周齐以来谱牒之学所以贵于世
  也欤
元和姓纂十一卷
卷二百七 第 2a 页 WYG0614-0453a.png
  晁氏曰唐林宝撰元和中封阎某于诸家姓氏为
  太原其人乃言非本郡宪宗令宰相命宝纂诸家
  姓氏李氏时各依四声𩔖集每韵之内则以大姓
  为首
  陈氏曰元和中朔方别帅天水阎某者封邑太原
  以为言上谓宰相李吉甫曰有司之误不可再也
  宜使儒生条其源系考其郡望子孙职任并总缉
  之每加爵邑则令阅视吉甫以命宝二十旬而成
卷二百七 第 2b 页 WYG0614-0453b.png
  此书绝无善本顷在莆田以数本参校仅得七八
  后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正矣
李氏皇室维城录一卷
  陈氏曰屯田郎中李衢沔王长史林赞修止于僖
  宗盖昭宗时所录也
李氏房从谱一卷
  陈氏曰唐洛阳主簿李匡文撰时为图谱官
圣唐偕日谱一卷
卷二百七 第 3a 页 WYG0614-0453c.png
  陈氏曰前贺州刺史李匡文撰序言前守职图籍
  日撰天潢源派谱统务在省略直取相承一叶旁
  附首分诸房今特从圣唐以来列圣下诸王公主
  逐帝书出号曰偕日与日齐行之义也匡文字济
  翁又有资暇集见于录
唐宰相甲族一卷
  陈氏曰唐韦述萧颖士等撰自王方庆而下十有
  四家
卷二百七 第 3b 页 WYG0614-0453d.png
唐相门甲族诸郡氏谱共一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甲族八十六家氏谱自京兆八
  姓而下凡三百五十姓
唐杜氏家谱一卷
  陈氏曰唐太子宾客杜信撰
唐鲜于氏卓绝谱一卷
  晁氏曰唐乔琳撰艺文志有其目
天下郡望氏族谱一卷
卷二百七 第 4a 页 WYG0614-0454a.png
  陈氏曰唐李林甫等天宝八载所纂并附五音于
  后
姓苑二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为
  卷首当是唐人所为
姓解三卷
  陈氏曰雁门邵思撰以偏旁字类为一百七十门
  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景祐二年序
卷二百七 第 4b 页 WYG0614-0454b.png
千姓编一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末云嘉祐八年采真子记以姓
  苑姓源等书撮取千姓以四字为句每字为一姓
  题曰千姓编三字亦三姓也逐句文义亦颇相属
  殆千字文之比云
陈郡袁氏谱一卷
  陈氏曰袁陟世弼录
陶氏谱一卷
卷二百七 第 5a 页 WYG0614-0454c.png
  陈氏曰怀州教授陶直夫录侃之后也
帝王系谱一卷
  陈氏曰武夷吴达公路撰政和壬辰也自汉迄周
  显德每代略具数语其论曹操迫胁君后无复臣
  礼逆节已显会其病死故篡窃之恶漏在身后昔
  人谓其不敢危汉者亦不覈其情耳此论与愚意
  吻合
群史姓纂韵谱六卷
卷二百七 第 5b 页 WYG0614-0454d.png
  陈氏曰永福黄邦先宋显撰凡史传所有姓氏皆
  有韵聚而著其所出建炎元年其兄邦俊宋英为
  之序
古今姓氏书辩證四十卷
  陈氏曰校书郎史馆校勘临川邓名世元亚撰其
  子椿年续成之
皇朝百族谱四卷
  陈氏曰长沙丁维皋撰周益公为之序时绍兴末
卷二百七 第 6a 页 WYG0614-0455a.png
  也仅得百二十有三家其阙遗尚多未有能续裒
  集者
  周平园序曰君子之著书也有心于劝戒而无意
  于好恶然后可以施当今而传来裔昔者世系之
  学盖尝盛矣姓有苑官有谱氏族有志朝廷以是
  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昏姻然行之一时其弊有
  不胜言者何也好恶害之也是故进新门则退旧
  望右膏粱则左寒畯进而右者以为荣荣则夸夸
卷二百七 第 6b 页 WYG0614-0455b.png
  则必侈退而左者以为辱辱则怒怒则必怨以侈
  临怨则生乎其时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后者贪
  名以自欺此正伦所以凿杜固义府所以陷不辜
  而无知如崇韬者所以流涕于尚父之墓而不耻
  也长沙丁公维皋宿学耆儒慨然以谱牒为任未
  有闻而不求求而不得得而不录也日裒月聚殆
  且百家而又推其源流条其派别自微以至著由
  远以及近疏戚穷达可指诸掌如尝从其父兄而
卷二百七 第 7a 页 WYG0614-0455c.png
  友其子弟也如与之同乡党而接姻连也不亦博
  而知要也哉维皋不鄙谓予使序其首予曰书不
  待序也然维皋之意不可以不明盖世臣巨室则
  必书读者可以知先烈之有贻而思保其阀阅也
  方兴未艾则必书读者可以知将相之无种而思
  大其门闾也至于四姓小侯重茵叠衮则知无两
  汉败亡之祸勋臣劳旧传龟袭紫则知无三世道
  家之忌上以彰国朝人物之盛下以为子孙昭穆
卷二百七 第 7b 页 WYG0614-0455d.png
  之辩向所谓有心于劝戒而无意于好恶者不在
  兹乎他日其得益多其编益详上之太史传之荐
  绅予亦将乞其副而寓目焉对千客而不犯一人
  之讳或可勉也
  容斋洪氏随笔曰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
  观氏族志今已忘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
  所修姓源韵谱又为可笑姑以洪氏一项考之云
  五代时有洪昌洪杲皆为参知政事予按此二人
卷二百七 第 8a 页 WYG0614-0456a.png
  乃五代南汉僭主刘䶮之子及晟嗣位用为知政
  事其兄弟本连弘字以本朝国讳故五代史追改
  之元非姓洪氏也此与洪庆善序丹阳弘氏云有
  弘宪者元和四年尝跋辋川图不知弘宪乃李吉
  甫之字耳其误正同
阙里世系一卷
  晁氏曰皇朝孔宗翰修孔子家谱也唐艺文志有
  孔子系叶传今亡其家所藏谱虽曰古本止叙承
卷二百七 第 8b 页 WYG0614-0456b.png
  袭者一人故多疏略宗翰元丰末知洪州刋于牍
  绍兴中端朝者续之止于四十九代洪兴祖又以
  史记并孔光孔僖传及太子贤注与宰相世系诸
  家校正且作年谱列于卷首
史氏谱一卷
  陈氏曰奉直大夫米宪录盖国初勋臣米信之后
  信五世为芾元章又三世为宪
  右谱牒
卷二百七 第 9a 页 WYG0614-0456c.png
唐艺文志四卷
  陈氏曰新唐书中录出别行监中有印本
吴氏西斋书目一卷
  晁氏曰唐吴兢录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
  十八卷兢自撰书附于正史之末又有续抄书列
  于后
文选著作人名三卷
  晁氏曰唐常宝鼎撰纂文选所集文章著作人姓
卷二百七 第 9b 页 WYG0614-0456d.png
  氏爵里行事及其著作之意
十三代史目三卷
  晁氏曰唐殷仲茂撰辑史记两汉三国晋宋齐梁
  陈后魏北齐周隋史籍篇次名氏国朝杜镐以唐
  五代书目缵之
崇文总目六十四卷
  晁氏曰皇朝王尧臣等撰书刋正讹谬条次之凡
  四十六类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康定三年景祐
卷二百七 第 10a 页 WYG0614-0457a.png
  中诏张观李若谷宋庠取昭文史馆集贤秘阁书
  成尧臣及提举官聂冠卿郭稹加阶邑编修官吕
  公绰王洙刁约欧阳修杨仪陈经各进秩有差国
  史谓书录自刘向至毋焸所著皆不存由是古书
  难考故此书多所谬误
  陈氏曰时撰定诸儒皆有论议欧公文集颇见数
  条今此惟六十六卷之目耳题云绍兴改定
  夹漈郑氏曰崇文总目众手为之其间有两𩔖极
卷二百七 第 10b 页 WYG0614-0457b.png
  有条理古人不及后来无以复加也道书一𩔖有
  九节九节相属而无杂揉又杂史一𩔖虽不标别
  然分上下二卷即为二家不胜冗滥及睹崇文九
  节正所谓大热而濯以清风也杂史一家隋唐二
  志皆不成条理今观崇文之作贤于二志远矣此
  二𩔖往往是一手所编惜乎当时不尽以其书属
  之也
  又曰崇文总目出新意每书之下必著说焉据标
卷二百七 第 11a 页 WYG0614-0457c.png
  𩔖自见何用更为之说且为之说也已自繁矣何
  用一一说焉至于无说者或后书与前书不殊者
  则强为之说使人意怠且太平广记者乃太平御
  览别出广记一书专记异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说
  不及此意但以谓博采群书以类分门凡是𩔖书
  皆可博采群书以𩔖分门不知御览之与广记又
  何异崇文所释大槩如此举此一条可见其他
大宋史馆书目一卷
卷二百七 第 11b 页 WYG0614-0457d.png
  晁氏曰皇朝史馆书总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二
  卷
邯郸图书志十卷
  晁氏曰皇朝李淑献臣撰淑若谷之子也载其家
  所藏图书五十七𩔖经史子集通计一千八百三
  十六部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其外又有艺术
  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
  陈氏曰号图书十志皇祐己丑自作序以示子孙
卷二百七 第 12a 页 WYG0614-0458a.png
  曰朋圭刍者其子寿朋复圭德刍也
成都刻石总目三帙
  晁氏曰皇朝刘泾撰元祐中蔡京帅成都以意授
  泾纂府县碑板幢柱自东汉初平迄伪蜀广政凡
  二百六十八
田氏书目六卷
  晁氏曰皇朝田镐撰田伟居荆南家藏书三万卷
  镐伟之子也因成此目元祐中袁默为之序
卷二百七 第 12b 页 WYG0614-0458b.png
群书备检十卷
  晁氏曰未详撰人辑易书诗左氏公羊榖梁二礼
  论语孟子荀子扬子文中子史记两汉晋宋齐梁
  陈后周北齐隋新旧唐五代史书以备检阅
秘书省四库阙书目一卷
  陈氏曰亦绍兴改定其阙者注阙字于逐书之下
集古录跋尾十卷
  陈氏曰欧阳修撰编述之意序文详之世所共知
卷二百七 第 13a 页 WYG0614-0458c.png
  不复著
集古目录二十卷
  陈氏曰公子礼部郎官棐叔弼撰公既为跋尾二
  百九十六篇命棐撮其大要别为目录棐之序云
  尔今考集中凡三百五十馀跋
欧公亲书集古录跋六卷
  庐陵所刻凡二百五十篇视集中阙七之二
太宗御制御书目一卷
卷二百七 第 13b 页 WYG0614-0458d.png
  陈氏曰玉宸殿所藏兼有真宗御制序十四篇又
  本稍多而无序文
真宗御制碑颂石本目录一卷
  陈氏曰凡九十名件乾兴所刋板
龙图阁瑞物宝目六阁书籍图画目共一卷(玉宸殿/书数附)
  陈氏曰已上平江虎邱寺御书阁有元颁降印本
  传写得之
京兆金石录六卷
卷二百七 第 14a 页 WYG0614-0459a.png
  陈氏曰北平田槩纂元丰五年王钦臣为序自为
  后序皆记京兆府县古碑所在览之使人慨然
金石录三十卷
  陈氏曰东武赵明诚德甫撰其所藏二千卷盖仿
  欧阳集古而数则倍之本朝诸家蓄古器物款识
  其考订详洽如刘原父吕与叔黄长睿多矣大抵
  好附会古人名字如丁字即以为祖丁举字即以
  为伍举方鼎即以为子产仲吉匜即以为偪姞之
卷二百七 第 14b 页 WYG0614-0459b.png
  𩔖邃古以来人之生世夥矣而仅见于简册者几
  何器物之用于人亦夥矣而仅存于今世者几何
  乃以其姓字名物之偶同而实焉余尝窃笑之惟
  其傅会之过并与其详洽者皆不足取信矣惟此
  书跋尾独不然好古之通人也明诚宰相挺之之
  子其妻易安居士李氏为之作后序文亦颇有可
  观
广川藏书志二十六卷 书跋十卷 画跋五卷
卷二百七 第 15a 页 WYG0614-0459c.png
  陈氏曰徽猷阁待制东平董逌彦远撰以其家藏
  书考其本末而为之论说及于诸子而止盖其本
  意专为经设也
宝墨待访录二卷
  陈氏曰礼部侍郎襄阳米芾元章撰记承平时故
  家所藏晋唐遗迹
群书会记三十六卷
  陈氏曰郑樵撰大略世间所有之书非必其家皆
卷二百七 第 15b 页 WYG0614-0459d.png
  有之也
夹漈书目一卷 图书志一卷
  陈氏曰郑樵记其平生所自著之书志者盖述其
  著作之意也
集古系时录十卷 系地录十一卷
  陈氏曰郑樵撰大抵因集古之旧详考其时与地
  而系之二书相为表里
秦氏书目一卷
卷二百七 第 16a 页 WYG0614-0460a.png
  陈氏曰濡须秦氏元祐二年有为金部员外郎者
  闻于朝请以宅舍及文籍不许子孙分割
藏六堂书目一卷
  陈氏曰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诰命其
  藏书自承平时今浸以散逸矣
吴氏书目一卷
  陈氏曰奉议郎漳浦吴与可权家藏闽中不经兵
  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湿苦蠹损
卷二百七 第 16b 页 WYG0614-0460b.png
晁氏读书志二十卷
  陈氏曰昭德晁公武子止撰其序言得南阳公书
  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其守荣
  州日夕雠校每终篇辄论其大指时绍兴二十一
  年也其所发明有足观者南阳公未知何人或云
  开度宪孟也未详
遂初堂书目一卷
  陈氏曰锡山尤氏尚书袤延之淳熙名臣藏书至
卷二百七 第 17a 页 WYG0614-0460c.png
  多法书尤富尝烬于火今其存亡几矣
  诚斋序略曰延之于书靡不观观书靡不记每公
  退则闭户谢客日记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及诸
  女亦抄书一日谓予曰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
  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
  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乃属
  予序其书目余记序之将借而传焉
中兴馆阁书目三十卷
卷二百七 第 17b 页 WYG0614-0460d.png
  陈氏曰秘书监临海陈骙叔进等撰淳熙五年上
  之中兴以来庶事草创网罗遗逸中秘所藏视前
  世独无歉焉殆且过之大凡著录四万四千四百
  八十六卷盖亦盛矣其间考究疏谬亦不免
馆阁续书目三十卷
  陈氏曰秘书丞吴郡张攀从龙等撰嘉定十三年
  上以淳熙后所得书纂续前录草率尤甚凡一万
  四千九百四十三卷
卷二百七 第 18a 页 WYG0614-0461a.png
郑氏书目七卷
  陈氏曰莆田郑寅子敬以所藏书为七录曰经曰
  史曰子曰艺曰方技曰文曰𩔖寅知枢密院侨之
  子博闻强记多识典故端平初召为都司执法守
  正出为漳州以没
宝刻丛编二十卷
  陈氏曰临安书肆陈思者以诸家集古书录用九
  域志京府州县系其名物而昔人辩正审定之语
卷二百七 第 18b 页 WYG0614-0461b.png
  具著其下其不详所在附卷末
  右目录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二百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