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九十八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a 页 WYG0614-035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二十五
  史(传记/)
黄帝内传一卷
  晁氏曰序云昔篯铿得之于衡山石室中后至汉
  刘向于东观校书见之遂传于世艺文志以书之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b 页 WYG0614-0350b.png
  记国政得失人事美恶其大者类为杂史其馀则
  属之小说然其间或论一事若一人者附于杂史
  小说皆未安故又为传记类今从之如神仙高僧
  不附其类而系于此者亦以其记一事犹列女名
  士也
  陈氏曰诞妄不经方士辈所托也
汉武内传二卷
  晁氏曰不题撰人记王母降
卷一百九十八 第 2a 页 WYG0614-0350c.png
汉武故事二卷
  晁氏曰世言班固撰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
  武故事王俭造
飞燕外传一卷
  晁氏曰伶玄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縢漆枢王莽
  之乱刘恭得之传于世晋荀勖校上
  陈氏曰称汉河东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与剔雄
  同时而史无所见或云伪书也然通德拥髻等事
卷一百九十八 第 2b 页 WYG0614-0350d.png
  文士多用之而祸水灭火一语司马公载之通鉴
  矣
古列女传八卷 续列女传一卷
  南丰曾氏序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
  向列传而隋书及崇文总目皆称向列女传十五
  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
  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
  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向旧书之亡久
卷一百九十八 第 3a 页 WYG0614-0351a.png
  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编次复定其
  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书以颂
  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
  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
  自唐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录列女传凡
  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
  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盖
  可惜哉今校雠其八篇及十五篇已定可缮写初
卷一百九十八 第 3b 页 WYG0614-0351b.png
  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
  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
  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作之大意也
  晁氏曰汉刘向撰睹赵卫之属起微贱踰礼制以
  为王教由内及外乃采诗书所载贤妃贞女及嬖
  孽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前有
  王回序其略曰此书有母仪贤明仁智贞慎节义
  辨通嬖孽等篇而各颂其义图其状总为卒篇传
卷一百九十八 第 4a 页 WYG0614-0351c.png
  如太史公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然世所
  行向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其十二
  传无颂三传同时人五传其后人通题曰向撰题
  其颂曰向子歆撰与汉史不合故崇文总目以陈
  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予以颂考之每篇皆
  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向所奏书不特自
  陈婴母所断也颂云画之屏风而史有颂图在八
  篇中莫得而考以向所序书多散亡独此幸存而
卷一百九十八 第 4b 页 WYG0614-0351d.png
  完复为他手窜疑于其真故并录其目而以颂證
  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馀二十传其文亦奥雅
  可喜故又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公武
  按隋经籍志有刘向列女传十五卷又有刘歆列
  女传颂又有项原列女后传今回删此书为八篇
  以合汉史得之矣至于疑颂非歆作盖因颜籀之
  言尔则未必然也二十传岂项原所作邪
  陈氏曰其七篇篇十五人为一百五人第八篇为
卷一百九十八 第 5a 页 WYG0614-0352a.png
  颂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
  为上下而自陈婴母以下十六人附入其中或在
  向后者皆好事者所益也王回曾巩二序辩订详
  矣巩之言曰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物而不安
  其守其室家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
  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恣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已
  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
  子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愚尝三复其言而志之
卷一百九十八 第 5b 页 WYG0614-0352b.png
  向书传于世鲜矣惟此书独全其称诗芣苢柏舟
  大车之类与今说诗者乖异盖齐鲁韩之学固不
  尽与毛氏同也
高士传十卷
  晁氏曰晋皇甫谧撰纂自陶唐至魏八代二千四
  百馀载世士高节者其或以身徇名虽如夷齐两
  龚皆不录凡九十六人而东汉之士居三之一自
  古名节之盛议者独推焉
卷一百九十八 第 6a 页 WYG0614-0352c.png
  陈氏曰序称自尧至魏咸熙二千四百馀载得九
  十馀人今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
襄阳耆旧记五卷
  晁氏曰晋习凿齿撰前载襄阳人物中载其山川
  城邑后载其牧守隋经籍志曰耆旧记唐艺文志
  曰耆旧传观其书纪录丛脞非传体也名当从经
  籍志云
谈薮二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6b 页 WYG0614-0352d.png
  陈氏曰北齐秘书省正字北平阳玠松撰事综南
  北时更八代隋开皇中所述
梁四公记一卷
  陈氏曰唐张说撰按馆阁书目称梁载言纂唐志
  作卢说注六一作梁载言邯郸书目云载言得之
  临菑田通又云别本题张说或为卢说今按此书
  卷末所云田通事迹信然而首题张说不可晓也
  其所记多妄诞而四公名姓怪异无稽不足深辩
卷一百九十八 第 7a 页 WYG0614-0353a.png
闽川名士传三卷
  晁氏曰唐黄璞撰录唐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
  者效楚国先贤传为之
  陈氏曰所记人物自薛令之而下凡五十四人
杨贵妃外传二卷
  晁氏曰皇朝乐史撰叙唐杨妃事迹迄孝明之崩
绿珠传一卷
  晁氏曰乐史撰
卷一百九十八 第 7b 页 WYG0614-0353b.png
补江总白猿传一卷
  晁氏曰不详何人撰述梁大同末欧阳纥妻为猿
  所窃后生子询崇文总目以为唐人恶询者为之
  后村刘氏曰欧阳率更貌寝长孙无忌嘲之曰谁
  令麟阁上画此一猕猴好事者遂造白猿之说谤
  及其亲
  陈氏曰托言江总必无名子所为也
狄梁公家传三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8a 页 WYG0614-0353c.png
  陈氏曰唐海州刺史江都李邕撰
高士外传一卷
  陈氏曰唐大理司直郑湜撰
凤池历二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长孙无忌历官本末及家世
  子孙按唐志冯宇凤池录五十卷李淑书目惟存
  五卷记宰相名次事迹非此书
安禄山事迹三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8b 页 WYG0614-0353d.png
  陈氏曰唐华阴尉姚汝能撰
相国邺侯家传十卷
  晁氏曰唐亳州刺史李繁撰繁邺侯泌之子也太
  和中以罪系狱当死恐先人功业不传乞废纸拙
  笔于狱吏以成传藁戒其家求世间人润色之后
  竟不果宋子京谓其词浮侈云
  陈氏曰按中兴书目有柳玭后序今无之繁尝为
  通州韩退之送诸葛觉诗所谓邺侯家多书插架
卷一百九十八 第 9a 页 WYG0614-0354a.png
  三万轴者也其曰行年馀五十出守数以六屡为
  丞相言虽恳不见录则韩公于繁亦拳拳矣新旧
  史本传称繁无行漏言裴延龄以误阳城师事梁
  肃而烝其室殆非人类然则韩公无乃溢美而所
  述其父事庸可尽信乎
汾阳王家传十卷
  晁氏曰唐陈雄撰雄本汾阳王郭子仪僚吏后又
  从事浑瑊幕府故传不名第九卷录行状第十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9b 页 WYG0614-0354b.png
  录副佐三十三人大将二十七人曰忠武将佐略
北征杂记一卷
  陈氏曰唐宰相赵憬撰贞元四年咸安公主下降
  回纥憬副关播为册礼使作此书纪行
柳氏序训一卷
  晁氏曰唐柳玭叙其祖公绰已下内外事迹以训
  其子孙
吴湘事迹录一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0614-0354c.png
  晁氏曰唐大中中李绅镇扬州陷湘湘以罪抵死
  后其兄汝纳辨诉其枉状录总载焉
陵园记一卷
  陈氏曰唐宗正丞李(失其名/)撰光化元年序
牛羊日历一卷
  陈氏曰唐刘轲撰牛指僧儒羊谓虞卿汉公也
西南备边录一卷
  陈氏曰唐宰相李德裕文饶撰大和中镇蜀所作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0614-0354d.png
  内州县城镇兵食之数大略具焉
异域归忠传二卷
  陈氏曰李德裕撰会昌二年嗢没斯内附德裕奉
  诏采秦汉以来由绝域归中国以名节自著功业
  始终者凡三十人为之传
蛮书十卷
  陈氏曰唐安南宣慰使樊绰记南诏事咸通五年
  奏之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0614-0355a.png
崔氏日录一卷
  陈氏曰不著名字残阙无始末末有跋尾亦不知
  何人言此书出宋敏求家考订年月及所载人名
  姓甚详盖广明元年崔沆为相非其子弟即其门
  人为之字画清丽而其所记不过蒲饮交通评议
  有以见唐末风俗之弊云
登科记三十卷
  晁氏曰皇朝乐史撰记进士及诸科登名者起唐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0614-0355b.png
  武德讫天祐末
唐制举科目图一卷
  晁氏曰不题撰人凡七十六科任至宰相者七十
  二人唯刘蕡名最高而宦最不达
  巽岩李氏曰宝元间蔡元翰编集某家有制科登
  第录一卷不著撰人氏字止用年代次序登第者
  姓名或不暇遍举且自敬宗以后阙不复录而元
  翰所记科目以类相从姓名具列又间出其更历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0614-0355c.png
  始终比某家本为优然而尚多脱遗如天授中祝
  钦明中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而此无之盖元翰
  独据旧唐书故所见有不尽博采别条乃可备一
  家言耳
唐登科记十五卷
  陈氏曰丞相鄱阳洪适景伯编集按唐艺文志有
  崔氏显庆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
  科记二卷崔氏书有赵儋序而失崔名所载至周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0614-0355d.png
  显德固非崔氏本书而李奕书亦不存洪忠宣得
  姚康书五卷于北方而丞相又得别本起武德终
  大和于毗陵钱仲氏乃以三本辑为一书而用姚
  氏为正三书皆有序姚氏汝谐南仲孙也元和十
  五年进士本书录武德至长庆为十一卷其曰十
  六卷者亦后人所续
五代登科记一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前所谓崔氏书至周显德止者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0614-0356a.png
  殆即此邪馆中有此书洪丞相以国初卿相多在
  其中故并傅之
燉煌新录一卷
  陈氏曰有序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
  氏盖当时奉使者叙张义潮本末及彼土风物甚
  详凉武昭王时有刘炳者著燉煌实录二十卷故
  此号新录
渚宫故事五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0614-0356b.png
  陈氏曰后周太子校书郎余知古撰载荆楚事自
  鬻熊至唐末本十卷今止晋代阙后五卷
锦里耆旧传八卷
  陈氏曰前应灵县令平阳句延庆昌裔开宝三年
  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其词芜秽请延庆脩
  之改曰成都理乱记天成之后别加编次起咸通
  九载迄乾德乙丑迄祥符己酉自平蜀之后朝廷
  命令官僚姓名及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王均刘旰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0614-0356c.png
  作乱之迹皆略载之知新繁县太常博士张约为
  之序
平蜀实录一卷
  陈氏曰左藏库副使康延泽撰平蜀之后延泽以
  内染院使为凤州路马军都监王全斌等既得罪
  延泽亦贬唐州团练使按本传载蜀军二万七千
  人诸将虑其为全师雄内应欲尽杀之延泽请简
  老弱疾病七千人释之馀以兵卫浮江而下诸将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0614-0356d.png
  不能用此书叙述甚详邯郸书目云不知作者馆
  阁书目亦然考王元之所撰延泽墓志知其所为
  也
秦王贡奉录二卷
  陈氏曰枢密使吴越钱惟演希圣撰记其父俶贡
  献及锡赉之物
家王故事一卷
  陈氏曰钱惟演撰记其父遗事二十二事上之以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WYG0614-0357a.png
  送史院
戊申英政录一卷
  陈氏曰婺州刺史钱俨撰记其兄俶事迹俶以戊
  申正月嗣位
玉堂逢辰录二卷
  陈氏曰钱惟演撰其载祥符八年四月荣王宫火
  一日二夜所焚屋宇二千馀间左藏内藏香药诸
  库及秘阁史馆香闻数十里三馆图籍一时俱尽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WYG0614-0357b.png
  大风或飘至汴水之南惟演献礼贤宅以处诸王
  以此观之唐末五代书籍之仅存者又厄于此火
  可为太息也
西李文正公谈录一卷
  晁氏曰西李文正公昉也相太宗其子宗谔录其
  平生所谈十七事
  陈氏曰所记凡三十七事
张忠定公语录四卷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WYG0614-0357c.png
  晁氏曰皇朝张忠定公咏守蜀有善政其门人李
  畋纪其语论可以垂世者
曹武惠别传一卷
  陈氏曰知石州曹偃撰武惠曾孙也
贾公谈录一卷
  陈氏曰序言庚午衔命宋都闻于补阙贾黄中凡
  二十六条而不著其名别本题清辉殿学士张洎
  盖洎江南奉使也庚午实开宝三年黄中晋开运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WYG0614-0357d.png
  中以七岁为童子关关头十六岁进士及第第三
  人
王沂公笔录一卷
  陈氏曰丞相沂公青社王曾孝先撰记开国以来
  杂事凡三十六条
王沂公言行录一卷(一作三卷/)
  晁氏曰沂公弟天章阁待制皞录公平生言行凡
  三十七事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WYG0614-0358a.png
  陈氏曰前有李清臣序文后有晏殊杜杞岑书
王魏公遗事四卷
  晁氏曰魏公旦相真宗其子素录事凡五百条
  陈氏曰家录一卷即素所录遗事也
寇莱公遗事一卷
  陈氏曰不知何人作
莱公勋烈一卷
  晁氏曰寇宗奭编宗奭准曾孙也编集仁宗祭准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WYG0614-0358b.png
  文及赠诰墓碑传志赞诗等为此书
民表录三卷
  晁氏曰皇朝胡讷撰录国朝循吏善政李淑以为
  虽浅俗亦可备广记云天圣中偕贤惠录上之
贤惠录三卷
  晁氏曰胡讷撰国朝贤惠之女后一卷瑗嗣成之
安定先生言行录二卷
  陈氏曰杂录胡瑗翼之事及告词志表祭文等其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WYG0614-0358c.png
  间有贤惠录孝行录盖其父讷所为也
韩魏公家传二卷
  晁氏曰皇朝韩忠彦撰录其父琦平生行事近世
  著史者喜采小说以为异闻逸事如李繁录其父
  泌崔允记其父慎由事悉凿空妄言前世谓此等
  无异庄周鲋鱼之辞贾生鵩鸟之对者也而唐书
  皆取之以乱正史曰是近时多有家传语录之类
  行于世陈莹中所以发愤而著书谓魏公名德在
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WYG0614-0358d.png
  人耳目如此岂假门生子姓之间区区自列乎持
  史笔其慎焉
  陈氏曰不著名氏当是其家所传也
韩忠献遗事一卷
  陈氏曰群牧判官钱塘强至几圣撰至魏公之客
  也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