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九十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a 页 WYG0614-0286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二十
  史(编年/)
汉纪三十卷
  晁氏曰汉荀悦撰班固作汉书起高祖终孝平王
  莽之诛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为纪表志传凡八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b 页 WYG0614-0286d.png
  十馀万言献帝以其文繁诏悦举要撮总通比其
  事列系年月为纪三十篇凡八万三千四百三十
  二字辞约事该时称嘉史
  陈氏曰献帝诏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诏尚书
  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自序曰立典有五
  志焉曰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
  巽岩李氏曰某家有写本一印本一写本不记其
  时而印本乃天圣间益州市所摹刻者大抵皆差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a 页 WYG0614-0287a.png
  误而印本尤甚衍文助语乱布错置往往不可句
  读或又增以子注音切并非所当有而近岁江浙
  印本号为曾经校雠其实与天圣市刻相似间用
  班固书窜改悦语而又非固书本文按悦为此纪
  固不出班书然亦时有所删润而谏大夫王仁侍
  中王闳谏疏班书皆无之不知悦何从得此也如
  张骞传赞以所有放哉为有所放焉之类颜师古
  亦尝辨其误又不知悦何以云也司马光编集资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b 页 WYG0614-0287b.png
  治通鉴书太上皇崩葬及五凤郊泰畤之月皆舍
  班而从荀盖以悦修纪时固书犹未讹舛而君兰
  君简端瑞兴誉宽竟等字犹两存之疑以传疑先
  儒盖慎之也由此观之古书虽残缺不伦非證验
  明白要未可妄下雌黄尔然乡所谓子注音切可
  削去不疑而演文助语亦当参考班书句读略加
  是正其他差误尚或有之固不敢以胸臆定也昔
  人谓校误书犹风庭扫叶随扫随有讵不信邪自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a 页 WYG0614-0287c.png
  司马迁创改春秋记事之体为本纪世家表志列
  传而班固因之至悦始能复古学者甚重其书袁
  宏干宝以下皆祖述焉事日月年之相系在史家
  固良法也而传录岁久卒未得其真可为太息者
  矣
后汉纪三十卷
  晁氏曰袁宏彦伯撰宏在晋末为一时文宗以东
  京史籍不伦谢承司马彪之徒错谬同异无所取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b 页 WYG0614-0287d.png
  正唯张璠纪差详因参摭记传以损益之比诸家
  号为精密
  陈氏曰宏以后汉书烦秽杂乱撰集为此记
晋春秋略二十卷
  晁氏曰唐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撰自王隐而下诸
  书及诸僭伪传记皆所详究而以萧方等三十国
  春秋删缉为此书馆阁书目作杜光业按唐志亦
  曰延业考新旧史他无所见未详何时人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a 页 WYG0614-0288a.png
元经薛氏传十五卷
  晁氏曰隋王通撰唐薛收传皇朝阮逸学起晋惠
  帝太熙元年终于陈亡予从兄子逸仕安康尝得
  其本归而示四父四父读至帝问蛙鸣哂其陋曰
  六籍奴婢之言不为过按崇文无其目疑逸依托
  为之
  陈氏曰称王通撰薛收传阮逸补并注按河汾王
  氏诸书自中说之外皆唐艺文志所无其传出阮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b 页 WYG0614-0288b.png
  逸或云皆逸为作也今考唐神尧讳渊其祖景皇
  讳虎故晋书戴渊石虎皆以字行薛收唐人于传
  称戴若思石季龙宜也元经作于隋世太兴四年
  亦书曰若思何哉意逸之心劳日拙自不能掩邪
  此书始得于莆田才三卷止晋成帝后从石林叶
  氏得全本录成之
唐历四十卷
  晁氏曰唐柳芳撰初肃宗诏芳缀缉吴兢书其叙
卷一百九十三 第 5a 页 WYG0614-0288c.png
  天宝后事不伦上元中芳谪黔中会高力士同贬
  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识其本末时旧
  史送官不可追刋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作此书
  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十三年芳善叙事或讥其
  不立褒贬义例而详于制度然景迂生亟称之以
  为通鉴多取焉
  巽岩李氏曰肃宗诏芳与韦述同修吴兢所撰国
  史述先死芳独奏编兴武德讫乾元而先天以来
卷一百九十三 第 5b 页 WYG0614-0288d.png
  芳所笔削多失其当史官病之芳亦自悔及上元
  中坐事徙黔中适与高力士会贬所因从力士质
  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末念国史已送官不
  可追改乃用编年法别为此书意欲以晚盖者也
  本朝欧阳修宋祁修唐纪志及传司马公修资治
  通鉴掇取四十卷中事几尽然异闻嘉话尚多遗
  弃芳本书盖不可少祁传指芳历不立褒贬义例
  被诸儒讪讥然祁所赞房杜姚宋等语则皆因芳
卷一百九十三 第 6a 页 WYG0614-0289a.png
  之旧云按刘恕谓芳始为此书未成而先传故世
  多异本今此篇首注起隋义宁元年讫建中三年
  凡百八十五年而所载乃绝于大历十四年资治
  通鉴往往以唐历辨證牴牾见于考异者无虑百
  十馀而此皆无之其脱亡又不止此也疑此即恕
  所谓未成而先传者或后人抄略芳书故不得其
  全倘遂零落至此亦可惜也今以唐诸书参校谬
  误颇加是正其文或不可知并事应有而无者皆
卷一百九十三 第 6b 页 WYG0614-0289b.png
  列卷末更俟考求
续唐历二十二篇
  陈氏曰唐监修国史崔龟从元吉撰起大历十三
  年春尽元和十五年以续柳芳之书也艺文志载
  韦澳蒋偕李荀张彦远崔□等撰实大中时
大唐统纪四十卷
  陈氏曰唐江南西道观察判官陈岳撰用荀袁体
  起武德尽长庆为一百卷今止武后如意非全书
卷一百九十三 第 7a 页 WYG0614-0289c.png
  也
唐纪四十卷
  巽岩李氏曰故参知政事陈彭年撰彭年在真宗
  时以博学称凡朝廷大制作大议论多出其手彭
  年所撰唐纪盖用编年法次刘明远新书最号疏
  略故三百年治乱善恶之迹彭年亦多所脱遗其
  后欧阳修宋祁别修纪志表传及司马光编集资
  治通鉴行于世则彭年此纪宜无足观然彭年之
卷一百九十三 第 7b 页 WYG0614-0289d.png
  用意亦勤矣犹可与袁干裴元等备一家言而荀
  悦所谓参得失广视听者要不可废也第二卷武
  德三年阙十月以后事四年阙四月以前事京蜀
  二本一同采刘氏新书补足之乃可读疑不敢增
  入姑列于后云
河洛行年记十卷
  晁氏曰唐刘仁轨记唐初李密王世充事起大业
  十三年二月迄武德四年七月秦王擒窦建德第
卷一百九十三 第 8a 页 WYG0614-0290a.png
  九卷述大业都城第十卷载宫馆园囿且云炀帝
  还都之诏称务从节俭观其宫室穷极绮丽云
  陈氏曰唐志作二十卷
五运录十二卷
 崇文总目唐曹圭撰起三皇讫隋年世之略
通历十卷
  晁氏曰唐马总撰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
  及删取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元魏北齐
卷一百九十三 第 8b 页 WYG0614-0290b.png
  后周隋世纪兴灭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
  分系于末以见义焉
  陈氏曰书本十卷止于隋代今书直至五代增五
  卷者后人所续也
续通历十卷
  晁氏曰荆南孙光宪撰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
  历参以黄巢李茂贞刘守光阿保机吴唐闽广胡
  越两蜀事迹太祖诏毁其书以所纪多非实也
卷一百九十三 第 9a 页 WYG0614-0290c.png
帝王镜略一卷
  晁氏曰唐刘轲撰自开辟迄唐初帝王世次缀为
  四言以训童蒙伪蜀冯鉴续之至唐末
  陈氏曰唐志及馆阁书目有刘轲帝王历歌一卷
  疑即此书也
唐年补录六十五卷
  陈氏曰后晋起居郎史馆修撰钜鹿贾纬以武宗
  后无实录故为此书终唐末其实补实录之阙也
卷一百九十三 第 9b 页 WYG0614-0290d.png
  唯论次多阙误而事迹粗存亦有补于史氏
五代通录六十五卷
  晁氏曰皇朝范质撰五代实录计三百六十卷质
  删其烦文摭其妄言以成是书自乾化壬申至梁
  亡十二年间简牍散亡亦采当时制敕碑碣以补
  其阙
运历图六卷
  晁氏曰皇朝龚颖撰起于秦昭王灭周之岁乙巳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0614-0291a.png
  止于国朝雍熙丁亥以历代兴亡大事附见于下
  四年献于朝优诏奖之欧阳公尝据之考正集古
  目录称其精博按晋史张轨世袭凉州但称悯帝
  建兴年号其间唯张祚篡窃改建兴四十二年为
  和平元年始奉穆帝升平之朔始末不闻有改元
  事唯颖书载张寔改元曰永安张茂改元曰永元
  张重华曰永乐曰和平张元龙曰太始张天锡曰
  太清张大豫曰凤凰不知颖何所据而言然或云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0614-0291b.png
  出崔鸿十六国春秋鸿书久不传于世莫得而考
  焉
纪年通谱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宋庠字公序撰自汉文帝后元戊寅
  止周恭帝显德庚申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
  庆历辛巳为一篇皆曰统元以甲子贯之有五号
  曰正闰伪贼蛮夷以王莽十九年系孺子更始以
  接建武东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六年天后十五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1a 页 WYG0614-0291c.png
  年系中宗绪神龙朱梁十六年通济阴天祐续同
  光捃晋恭帝禅宋之岁对魏明元泰常五年尊北
  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谱之断意也别二篇举字为
  类各以部分曰类元庆历中上之优诏褒焉公武
  按三国志魏景初元年丁巳当蜀建兴十五年次
  年戊午蜀改元延熙讫二十年岁次丁丑明年改
  元景耀今通谱载蜀建兴之号止于丙辰凡十四
  年延熙改元在丁巳且复增至二十一年岂别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1b 页 WYG0614-0291d.png
  所据邪欧阳公集古目录以东魏造石像记證通
  谱武定七年非戊辰盖自元象以后递差一岁公
  序闻之以为宜易遂著其事于谱意者编简浩博
  时有舛误也
  陈氏曰其书曰正曰闰曰伪曰贼曰蛮夷以正为
  主而附列其左号统元为十卷其二卷曰类元因
  文之同各以汇别
编年通载十五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2a 页 WYG0614-0292a.png
  晁氏曰皇朝章衡撰衡观四部书至古今纂辑运
  历书十馀家皆浅陋揎酿无足䌷绎乃编历代年
  号贯以甲子始于帝尧讫于国朝治平丁未质之
  经史资以传记百家之书圣贤勋德奸雄篡窃及
  蛮夷盗贼凡系于存亡纲纪之大者无不详录三
  千四百年且刋正谬误如史记载舜年虞书不同
  汉纪载魏受汉禅与魏志受禅坛碑各异之类熙
  宁七年表献之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2b 页 WYG0614-0292b.png
  陈氏曰其族父粢质夫为之序衡嘉祐二年进士
  第一人仕至集贤大学士
稽古录二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司马光君实编起自三皇止皇朝英
  宗治平末至周共和庚申始为编年
  陈氏曰其表云由三晋开闰迄于显德之末造臣
  既具之于历年图自六合为宋接于熙宁之元臣
  又著之于百官表乃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以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a 页 WYG0614-0292c.png
  来悉从论纂皆有依凭盖元祐初所上也此书始
  刻于越其后载刻于潭越本历年图谱论聚见第
  十六卷盖因图之旧也潭本诸论各系于国亡之
  时故第十六卷惟存总论
  朱子语录曰稽古录一书可备讲筵官僚进读小
  儿读六经了令读之亦好末后一表其言如蓍龟
  一一皆验又曰温公之言桑麻谷粟且如稽古录
  极好看常思量教太子诸王恐通鉴难看且看一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WYG0614-0292d.png
  部稽古录有不备者当以通鉴补之温公作此书
  想在忙里做成元无义例
编年纪事十一卷
  晁氏曰皇朝刘攽因司马温公所撰编次
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目录三十卷 考异三十

  晁氏曰皇朝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集历代君臣
  事迹许自辟官属借以馆阁书籍在外听以书局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4a 页 WYG0614-0293a.png
  自随至元丰七年凡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战国下
  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又略举事目年经
  国纬以备检阅别为目录参考异同俾归一途别
  为考异各一篇公自谓精力尽于此书神宗赐名
  资治通鉴御制序以冠其首且以为贤于荀悦云
  公武心好是书学之有年矣见其大抵不采俊伟
  卓异之事如屈原怀沙自沉四皓羽翼储君严光
  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说之类皆削去不录然后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4b 页 WYG0614-0293b.png
  知公忠信有馀盖陋子长之爱奇也
  陈氏曰初光尝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通
  志八卷以进英宗悦之遂命论次历代君臣事迹
  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目录仿史记年表年经国
  纬用刘羲叟长历气朔而撮新书精要散于其中
  考异参诸家异同正其谬误而归于一
  公子康公休告其友晁说之曰此书成盖得人焉
  史记前后汉则刘贡父三国历九朝而隋则刘道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5a 页 WYG0614-0293c.png
  原唐迄五代则范纯甫其在正史外楚汉事则司
  马彪荀悦袁宏南北崔鸿十六国春秋萧方等三
  十国春秋李延寿南北史太清记亦足采建康实
  录以下无讥焉柳芳唐历最可喜唐以来裨官野
  史暨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亦
  不敢忽也苟不先读正史则资治通鉴果何有邪
  武夷胡氏曰昔闻赠谏大夫陈公言因读资治通
  鉴然后知司马文正公之有相业也余自志学以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5b 页 WYG0614-0293d.png
  来涉猎史篇文词汗漫莫知统纪徒费精神而无
  所得及读此书编年纪事先后有伦凡君臣治乱
  成败安危之迹若登乎乔岳天宇澄清周顾四方
  悉来献状虽调元宰物辅相弥纶之业未能窥测
  亦信其为典刑之总会矣
  致堂胡氏曰司马公六任冗官皆以书局自随岁
  月既久又数应诏上书论新法之害小人欲中伤
  之而光行义无可訾者乃倡为浮言谓书之所以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6a 页 WYG0614-0294a.png
  久不成缘书局之人利尚方笔墨绢帛及御府果
  饵金钱之赐耳既而承受中贵人阴行检校乃知
  初虽有此旨而未尝请也光于是严课程省人事
  促修成书其表有云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简牍盈
  积浩如渊海其间牴牾不敢自保今读其书盖自
  唐及五代采取微冗日月或差良有由也光以议
  论不合辞执政而不居舍大藩而不为甘就冗散
  编集旧史尽愿忠之志而憸险细夫顾谓眷恋匪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6b 页 WYG0614-0294b.png
  颁之入孟子曰如使予欲富何为辞十万而受万
  乎小人以己臆度君子类皆如是夫编集旧史欲
  人君学者便于观览其功不细矣以久之故尚有
  谗口又况矫世拂俗兴复先王之治哉呜呼悲夫
  高氏纬略曰公与宋次道书曰某自到洛以来专
  以修资治通鉴为事于今八年仅了得晋宋齐梁
  陈隋六代以来奏御唐文字尤多托范梦得将诸
  书依年月编次为草卷每四丈截为一卷自课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7a 页 WYG0614-0294c.png
  日删一卷有事故妨废则追补自前秋始删到今
  已二百馀卷至大历末年耳向后卷数又须倍此
  共计不减六七百卷更须三年方可粗成编又须
  细删所存不过数十卷而已其费工如此温公居
  洛十五年故能成此书今学者观通鉴往往以为
  编年之法然则一事用三四处出处纂成是其为
  功大矣不观正史精熟未易决通鉴之功绩也通
  鉴采正史之外其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二家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7b 页 WYG0614-0294d.png
  容斋洪氏随笔曰司马公修资治通鉴辟范梦得
  为官属尝以手帖论缵述之要大抵欲如左传叙
  事之体又云凡年号皆以后来者为定如武德元
  年则从正月便为唐高祖更不称隋义宁二年梁
  开平元年正月便不称唐天祐四年故此书用以
  为法然究其所穷颇有窒而不通之处公意正以
  春秋定公为例于未即位即书正月为其元年然
  昭公以去年十二月薨则次年之事不得复系于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8a 页 WYG0614-0295a.png
  昭故定虽未立自当追书然经文至简不过一二
  十字一览可以了解若通鉴则不侔隋炀帝大业
  十三年便以为恭皇帝上直至下卷之末恭帝立
  始改义宁后一卷则为唐高祖盖凡涉历三卷而
  炀帝固存方书其在江都时事明皇后卷之首标
  为肃宗至德元载至一卷之半方书太子即位代
  宗下卷云上方励精求治不次用人乃是德宗也
  庄宗同光四年便系于天成以为明宗而卷内书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8b 页 WYG0614-0295b.png
  命李嗣源讨邺至次卷首庄宗方殂潞王清泰三
  年便标为晋高祖而卷内书石敬瑭反至卷末始
  为晋天福凡此之类殊费分说此外如晋宋诸胡
  僭国所封建王公及除拜卿相纤悉必书有至二
  百字者又如西秦丞相南川宣公出连乞都卒魏
  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天部大人白马文正公崔
  宏宜都文成王穆观镇远将军平舒侯燕凤平昌
  宣王和其奴卒皆无关于社稷治乱而周勃薨乃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9a 页 WYG0614-0295c.png
  不书及书汉章帝行幸长安进幸槐里岐山又幸
  长平御池阳宫东至高陵十二月丁亥还宫又乙
  未幸东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夏四月乙卯还
  宫又书魏主七月戊子如鱼池登青冈原甲午还
  宫八月己亥如弥泽甲寅登牛头山甲子还宫如
  此行役无岁无之皆可省也
  巽岩李氏曰左丘明传春秋自隐至成八公凡百
  五十年为十三卷自襄至哀四公凡百五年为十
卷一百九十三 第 19b 页 WYG0614-0295d.png
  七卷年近则事详远则略理势固然无足怪者温
  公与范太史议修唐纪初约为八十卷此帖云已
  及百卷既而卒为八十卷删削之功盛矣卷数细
  事前辈相与平章犹严若此则其他肯轻下笔哉
  吁可敬畏也然今以唐纪视汉纪其纸叶盖多八
  九视周纪滋益多于斯文奚累焉而或者弗察强
  以繁省论文晋张辅遽谓孟坚不及子长孟坚不
  及子长固也岂在文之繁省乎此儿童之见耳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0a 页 WYG0614-0296a.png
  先公曰张新叟言洛阳有资治通鉴草藁盈两屋
  黄鲁直阅数百卷讫无一字草书(见李巽/岩集)此温公
  所谓平生精力尽于此书也如人之不能读何公
  尝谓吾此书惟王胜之尝读一遍馀人不能数卷
  已倦睡矣公此书历英宗神宗二世凡十九年而
  书成
通鉴举要历八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司马光撰通鉴奏御之明日辅臣亟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0b 页 WYG0614-0296b.png
  请观焉神宗出而示之每编始末识以睿思殿宝
  章盖尊宠其书如此公尚患本书浩大故著此
  陈氏曰公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
  著是书以绝二累其藁在晁说之以道家绍兴初
  谢克家任伯得而上之
累代历年二卷
  陈氏曰司马光撰即所谓历年图也治平初所进
  自威烈王至显德本为图五卷历代皆有论今本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1a 页 WYG0614-0296c.png
  陈辉晦叔刻于章贡以便观览自汉高帝始
  温公记历年图后曰光顷岁读史患其文繁事广
  不能得其纲要又诸国分列岁时先后参差不齐
  乃止采共和以来下讫五代略记国家兴衰大迹
  集为五图每图为五重每重为六十行每行纪一
  年之事其年取一国为主而以朱书他国元年缀
  于其下盖欲指其元年以推二三四五则从可知
  矣凡一千八百年命曰历年图其书杂乱无法聊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1b 页 WYG0614-0296d.png
  以私便于讨论不敢布于他人也不意赵君摹刻
  于版传之蜀人梁山令孟君得其一通以相示始
  光率意为此书苟天下非一统则漫以一国主其
  年固不能辨其正闰而赵君乃易其名曰帝统非
  光志也赵君颇有所增损仍变其卷帙又传写多
  脱误今此浅陋之书既不可掩因刋正使复其旧
  而归之
资治通鉴外纪十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2a 页 WYG0614-0297a.png
  晁氏曰皇朝刘恕撰司马公作通鉴托始于周威
  烈王命韩魏赵为诸侯下讫五代恕尝语光曷不
  起上古或尧舜光答以事包春秋不可又以经不
  可续不敢始于获麟恕意谓阙漏因撰此书起三
  皇五帝止周共和载其世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
  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为一编号
  曰外纪犹国语称春秋外传也
  陈氏曰司马公修通鉴辟恕为属恕尝谓史记不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2b 页 WYG0614-0297b.png
  及包牺神农今历代书不及威烈之前欲为前纪
  而本朝为后纪将俟书成请于公会病废绝意后
  乃改前纪为外纪云通鉴书成恕已亡范淳父奏
  恕于此书用力最多援黄鉴梅尧臣例官其子且
  以书赐其家道原父涣凝之家庐山欧公所为赋
  庐山高者也
疑年谱一卷 年略谱一卷(杂年/号附)
  陈氏曰刘恕撰谓春秋起周平鲁隐史记本纪自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3a 页 WYG0614-0297c.png
  轩辕列传首伯夷年表起共和共和至鲁隐其间
  七十一年即与春秋相接矣先儒叙包牺女娲下
  逮三代享国之岁众说不同惧后人以疑事为信
  书穿凿滋甚故周厉王以前三千五百一十九年
  为疑年谱而共和以下至元祐壬申一千九百一
  十八年为年略谱大略不取正闰之说而从实纪
  之四夷及寇贼僣纪名号附之于末
宝历歌一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3b 页 WYG0614-0297d.png
  晁氏曰未详撰人以开辟太古迄于周世宗正统
  帝王世次谥号成七言韵语一通
历代纪元赋一卷
  晁氏曰皇朝杨备撰次汉至五代正统年号为赋
  一首又别为宋颂四章
通鉴节文六十卷
  晁氏曰题云温公自抄纂通鉴之要然实非也
绍运图一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4a 页 WYG0614-0298a.png
  陈氏曰诸葛深通甫撰元祐中人亦未详爵里其
  书颇行于世俗
历代帝王年运诠要十卷
  陈氏曰左朝请大夫朱绘撰绍兴五年序未详何
  所人
历代纪年十卷
  陈氏曰济北晁公迈伯咎撰咏之之子也尝为提
  举常平使者其自为序当绍兴七年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4b 页 WYG0614-0298b.png
皇王大纪八十卷
  陈氏曰胡宏仁仲撰述三皇五代至周赧王前二
  卷自盘古至帝喾年不可考信姑载其事而已自
  尧以后用皇极经世历起甲辰始著年纪博采经
  传时有论说自成一家之言然或取庄周寓言以
  为实及叙邃古之初终于无徵不信云尔
经世纪年二卷
  陈氏曰侍讲广汉张栻敬夫撰用皇极经世谱编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5a 页 WYG0614-0298c.png
  有所发明则著之其言邵氏以数推之去外丙
  壬之年乃合于尚书成汤既殁太甲元年之说今
  按孔氏正义正谓班固不见古文谬从史记而章
  衡通载乃云以纪年推之外丙仲壬合于岁次尚
  书残阙而正义之说误盖三代而上帝王历年远
  而难考类如此刘道原所谓疑年者也
  南轩张氏自序曰太史迁作十二国世表始纪甲
  子起于成周共和庚申之岁庚申而上则莫纪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5b 页 WYG0614-0298d.png
  历世寖远其事杂见于诸书靡适折中则亦传疑
  而已本朝嘉祐中康节邵先生雍出于河南穷往
  知来精极于数作皇极经世书上稽唐尧受命甲
  辰之元为编年谱如去外丙仲壬之纪康节以数
  知之乃合于尚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成汤
  之后盖实传孙孟子所说特以太丁未立而卒方
  是时外丙生二年仲壬生四年耳又正武王伐商
  之年盖武王嗣位十一年矣故书序称十有一年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6a 页 WYG0614-0299a.png
  而复称十有三年者字之误也是类皆自史迁以
  来传习之缪一旦使学者晓然得其真万世不可
  改者也某不自揆辄因先生之历考自尧甲辰至
  皇上乾道改元之岁凡三千五百二十有二年列
  为六图命之曰经世纪年以便观览间有鄙见则
  因而明之其大节目有六如孟子谓尧舜三年之
  丧毕舜禹避尧舜之子而天下归之然后践天子
  位此乃见帝王奉天命之大旨其可闇而弗彰故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6b 页 WYG0614-0299b.png
  于甲申书服尧之丧乙酉书践位之实丙戍书元
  载格于文祖自乙酉至丁巳是践位三十有三载
  也则书荐禹于天与尚书命禹之辞合自丁巳至
  癸酉是荐禹十有七年也与孟子之说合于禹受
  命之际书法亦然然而书称舜在位五十载陟方
  乃死则是史官自尧崩之明年通数之耳夏后相
  二十有八载寒浞弑相明年少康始生于有仍氏
  凡四十年而后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寒浞岂可使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7a 页 WYG0614-0299c.png
  间有夏之统故缺此四十载不书独书少康出处
  而纪元载于复国之岁以见少康四十年经营宗
  祀绝而复续足以为万代中兴之冠冕(今按张氏/此序成于)
  (乾道间所谓四十年经营中兴者盖以少康/之所历如此其久以讽时也然而事情不同)于新
  莽之篡缺其年亦足以表光武之中兴也汉吕太
  后称制既不得系年而所立他人子名为少帝者
  又安得承统故复缺此数年独书曰吕太后临朝
  称制亦范太史祖禹系嗣圣纪年之意也汉献之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7b 页 WYG0614-0299d.png
  末曹丕虽称帝而昭烈以正义立于蜀不改汉号
  则汉统乌得为绝故献帝之后即系昭烈年号书
  曰蜀汉逮后主亡国而始系魏凡此皆节目之大
  者妄意明微扶正不自知其愚也其他如夏以上
  称载商称祀周始称年皆考之书可见而周书洪
  范独称祀者是武王不欲臣箕子尚存商立箕子
  之志也由魏以降南北分裂如元魏北齐后周皆
  夷狄也故统独系于江南五代迭揉则都中原者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8a 页 WYG0614-0300a.png
  不得不系之
  先公曰愚按张氏本皇极经世书作经世纪年图
  愚之所述盖亦本此然尝疑尧之前标甲子者六
  而不载世代与事迹意者黄帝命大挠作甲子则
  甲子纪年自黄帝始以前无有甲子则亦不可得
  而书也
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
  陈氏曰工部侍郎袁枢机仲撰枢自太学官分教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8b 页 WYG0614-0300b.png
  严陵为此书杨诚斋为之序朱子曰古史之体其
  可见者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
  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当时史官既
  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而别记之
  若二典所纪上下百有馀年而武成金縢诸篇其
  所纪载或经数月或历数年其间岂无异事盖必
  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故左氏于春秋
  既依经以作传复为国语二十馀篇国别事殊或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9a 页 WYG0614-0300c.png
  越数十年而遂其意盖亦近书体以相错综云尔
  然自汉以来为史者一用太史公纪传之法此意
  固不复讲至司马温公受诏纂述资治通鉴然后
  二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编年系日如指诸掌虽
  托始于三晋之侯而追本其原始于智伯上系左
  氏之卒章实相授受伟哉书乎自汉以来未始有
  也然一事之首尾或散出于数十百年之间不相
  缀属读者病之今建安袁机仲乃以暇日作为此
卷一百九十三 第 29b 页 WYG0614-0300d.png
  书以便学者其部居门目始终离合之间又皆曲
  有微意于以错综温公之书其亦国语之流矣
通鉴纲目五十九卷
  陈氏曰侍讲新安朱熹元晦撰始司马公通鉴有
  目录举要其后胡给事安国康侯又脩为举要补
  遗朱晦翁因别为义例著此书自为之序乾道壬
  辰也大书者为纲分注者为目纲如经目如传此
  书尝刋于温陵别其纲谓之提要今板在监中庐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0a 页 WYG0614-0301a.png
  陵所刋则纲目并列不复别也
  朱子自序曰温公通鉴既成又撮其精要之语别
  为目录三十卷并上之晚病本书太详目录太简
  更著举要历八十卷以适厥中绍兴中胡文定公
  因公遗藁修成举要历补遗若干卷则其文愈约
  而事愈备矣今辄与同志因两公四书别为义例
  增损檃括以就此篇盖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著
  统大书以提要而分注以备言使夫岁月之久近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0b 页 WYG0614-0301b.png
  国统之离合辞事之详略议论之同异通贯晓析
  如指诸掌名曰资治通鉴纲目云
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自昔注书首尾多不相照虽
  资治通鉴亦或未免此病大抵编集非出一手故
  也姑以一事论之汉景帝四年中四年皆以冬十
  月日食今通鉴并书于夏秋之后盖编缉者自本
  志中摘出而不思汉初以十月为岁首故误系之
  岁末耳近岁吕伯恭最为知古陈君举最为知今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1a 页 WYG0614-0301c.png
  伯恭亲作大事记君举亲作建隆编世号精密余
  尝考之皆不免差误亦随事辨之矣朱文公通鉴
  纲目条贯至善今草本行于世者于唐肃宗朝直
  脱二年之事亦由门人缀缉前后不相顾也又自
  唐武德八年以后至于天祐之季甲子并差考求
  其故盖通鉴以岁名书之而文公门人大抵多忽
  史学不熟岁多故有此误余因诸生有问亦为正
  之矣然则该贯古今亦非可薄之事但不至于丧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1b 页 WYG0614-0301d.png
  志可也
国纪五十八卷
  陈氏曰吏部侍郎睢阳徐度敦立撰丞相处仁择
  之之子也其书详略颇得中而不大行于世鄞学
  有魏邸旧书传得之
续通鉴长编一百六十八卷
  陈氏曰礼部侍郎眉山李焘仁父撰长编云者司
  马公之为通鉴也先命其属丛目丛目既成乃修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a 页 WYG0614-0302a.png
  长编然后删之以成书唐长编六百卷今通鉴惟
  八十卷耳焘所上书自言未可谓之通鉴止可谓
  之长编故其书虽繁芜而不嫌也其卷数虽如此
  而册数至馀三百盖逐卷又自分子卷或至十馀
续通鉴长编举要六十八卷
  陈氏曰李焘撰大略皆温公旧规也
  巽岩李氏进长编奏状隆兴元年知荣州李焘奏
  臣尝尽力史学于本朝故事尤切欣慕每恨学士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WYG0614-0302b.png
  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纷错难信如建
  隆开宝之禅授涪陵岐魏之迁殁景德庆历之盟
  誓曩宵谅祚之叛服嘉祐之立子治平之复辟熙
  宁之更新元祐之图旧此最大事家自为说臣辄
  发愤讨论使众说咸会于一敢先具建隆迄开宝
  十有七年为十有七卷上进
  乾道四年礼部郎官李焘上言臣准朝旨取臣所
  著续资治通鉴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缮写投进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3a 页 WYG0614-0302c.png
  今先次写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闰三月五朝
  事迹共一百八卷投进治平以后文字增多容臣
  更加整齐节次投进臣窃闻司马光之作资治通
  鉴也先使其寮采摭异闻以年月日为丛目丛目
  既成乃修长编唐三百年范祖禹实掌之光谓祖
  禹长编宁失于繁无失于略今唐纪取祖禹之六
  百卷删为八十卷是也臣今所纂集义例悉用光
  所创立错综诠次皆有依凭顾臣此书讵可便谓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3b 页 WYG0614-0302d.png
  续资治通鉴姑谓续资治通鉴长编可也旁采异
  闻补实录正史之阙略参求真是破巧说伪辨之
  纷纭益以昭明祖宗之丰功盛德区区小忠或在可
  录所有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百八卷随表上进
  淳熙元年知泸州李焘上言臣先次投进续资治
  通鉴长编自建隆迄治平今欲纂辑治平以后至
  中兴以前六十年事迹庶几一祖八宗之丰功盛
  德粲然具存无所阙遗顾此六十年事于实录正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4a 页 WYG0614-0303a.png
  史外颇多所增益首尾略究端绪合为长编凡六
  十年年为一卷以字之繁略又均分之总为二百
  八十卷然熙丰祐圣符靖崇观和康之大废置大
  征伐关天下之大利害者其事迹比治平以前特
  异宁失之繁无失之略必须睿明称制临决如两
  汉宣章故事无使各自为说乃可传信无穷
  淳熙九年知遂宁府李焘上言臣累次进所为续
  资治通鉴长编今重别写进共九百八十卷计六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4b 页 WYG0614-0303b.png
  百四册其修换事总为目一十卷又缘一百六十
  八年之事分散为九百八十卷之间文字繁多本
  末颇难立见略存梗槩庶易检寻今创为建隆至
  靖康举要六十八卷并卷总目共五卷已上四种
  通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投进者纪一
  祖八宗之盛德至善义宁止于百篇聚九朝三世
  之各见殊闻事或传于两说惟折诸圣乃得其真
  臣网罗收拾垂四十年缀葺穿联踰一千卷牴牾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a 页 WYG0614-0303c.png
  何敢自保精力几尽此书非仰托大君之品题惧
  难逃乎众人之指目汉孝宣称制决疑故事最高
  于甘露我神考锡名冠序治鉴莫毁于元符豫席
  恩言比迹先正臣死且不朽乾道六年奉旨降付
 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百七十六册秘书省令依通
  鉴纸样缮写进纳
  水心叶氏曰李氏续通鉴春秋之后才有此书自
  史法坏谱牒绝百家异传与诗书春秋并行而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b 页 WYG0614-0303d.png
  至五季事多在记后史官常狼狈收拾仅能成篇
  呜呼其何以信天下也通鉴虽幸复古然由千有
  馀岁之后追战国秦汉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说流
  于人心久矣方将钩索质验贯殊析同力诚劳而
  势难一矣及公据变复之会乘岁月之存断自本
  朝凡实录正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
  家录野记旁互参审毫发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
  卷较然夫孔子之所以正时月日必取于春秋者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a 页 WYG0614-0304a.png
  近而其书具也今惟续通鉴为然尔故余谓春秋
  之后才有此书信之所聚也虽然公终不敢自成
  书第使至约出于至详至简成于至繁以待后人
  而已
  先公曰李文定公纂本朝长编自绍兴隆兴乾道
  淳熙节次上进收拾旧事垂四十年是长编一百
  六十八年之书以四十年而成
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b 页 WYG0614-0304b.png
  陈氏曰起居郎建安熊克子复撰
中兴小历四十一卷
  陈氏曰熊克撰克之为书往往疏略多牴牾不称
  良史
中兴遗史六十卷
  陈氏曰从义郎赵甡之撰庆元中上进其书大抵
  记军中事为详而朝政则甚略意必当时游士往
  来边陲出入幕府者之所为及观其记张浚攻濠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7a 页 WYG0614-0304c.png
  州一段自称姓名曰开封张鉴然则此书鉴为之
  而甡之窃以为已有也或曰鉴即甡之妇翁未知
  信否
丁未录二百卷
  陈氏曰左修职郎昭武李丙撰自治平丁未王安
  石初召用迄于靖康童贯之诛故以丁未名之每
  事皆全载制诏章疏甚详
思陵大事记三十六卷 阜陵大事记二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7b 页 WYG0614-0304d.png
  陈氏曰李焘撰
建炎以来系年要记二百卷
  陈氏曰工部侍郎陵阳李心传微之撰盖与李巽
  岩长编相续亦尝自隆兴后相继为之会蜀乱散
  失不可复得
大事记十二卷 解题十二卷 通释一卷
  陈氏曰著作郎东莱吕祖谦伯恭撰自敬王三十
  九年以下采左氏传历代史皇极经世通鉴稽古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8a 页 WYG0614-0305a.png
  录辑而广之虽上接获麟而书法则视太史公所
  录不尽用策书凡例解题者略具本末或附以己
  意多所发明通释者经典纲要孔孟格言以及历
  代名儒大议论初意欲起春秋接于五代仅及汉
  武征和三年而止东莱年方强仕而得末疾平生
  论著大抵经始而未及成如读诗记书说是己是
  书之作当淳熙七年又二年而没使天假之年所
  传于世者宁止是哉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8b 页 WYG0614-0305b.png
  朱子曰伯恭大事记甚精密古今盖未有此书若
  能续而成之岂非美事但读书本自不多加以衰
  老昏惫岂复能办此事世间英俊如林要必有能
  为之者但恐其所经世之意未离乎功利术数之
  间则非笔削之本意耳(答詹/师书)语录伯恭大事记辨
  司马迁班固异同处最好大抵谦不敢任作书之
  意故左传通鉴已载者不复载其载者皆左传通
  鉴所无者耳有大纤巧处如指公孙弘张汤奸狡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9a 页 WYG0614-0305c.png
  处皆说得羞愧人伯恭少时被人说他不晓事故
  其论事多指出人之情伪云我亦知得他有此意
  东莱大事记时已自感疾了一日做一年若不死
  自汉武到五代只千年三年自可了此文字解题
  煞有工夫只一句要包括一段意思
建隆编一卷
  陈氏曰陈傅良撰盖长编太祖一朝节略也随事
  考订并及累朝之始末庆元初在经筵上
卷一百九十三 第 39b 页 WYG0614-0305d.png
  止斋自序曰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宝录有正史有
  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
  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
  状志铭之类不可胜记自李焘作续通鉴起建隆
  元年尽靖康元年而一代之书萃见于此可谓备
  矣然篇帙浩繁文字重并未为成书难以观览今
  略依汉司马迁年表大事记温公司马光稽古录
  与焘举要撮取其要系以年月其上谱将相大臣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0a 页 WYG0614-0306a.png
  除罢而记其政事因革于下方夫学之为王事非
  若书生务多而求博虽章句言语皆不忍舍也诚
  能考大臣之除罢而识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
  考政事之因革而识取士养民治军理财之方其
  后治乱成败效出于此斯足以成孝敬广聪明矣
  故今所节略通鉴如群臣奏疏与其他年行与一
  时诰令出于代言之臣苟非关于当年治道之大
  端即不抄录或见于他书实系治体不可不闻而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0b 页 WYG0614-0306b.png
  通鉴偶遗即据某书添入至于通鉴登载万一有
  小小遗误亦略附著其说于下若夫列圣深仁厚
  泽垂裕后人传之万世尤当循守者必为之论但
  存本指不加文采深有冀于省察也
读书谱一卷
  陈氏曰陈传良撰自伏羲迄春秋终于书诗春秋
  诸经考世代而附著之共和而下始有年数
纪年统论一卷 纪年备遗一百卷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1a 页 WYG0614-0306c.png
  陈氏曰永嘉朱黼文昭撰从陈止斋学尝著纪年
  备遗起陶唐终显德为百卷盖亦本通鉴稽古录
  而撷其中论正统者为统纪论
  水心叶氏序曰平阳朱黼因通鉴稽古录章别论
  者始尧舜迄五代三千馀篇述吕武王莽曹丕朱
  温皆削其纪年以从正统曰吾为书之志也书法
  无大于此矣报雠明耻贵夏贱夷其次也凡民人
  家国之用制度等威之异皆为说以处之众言之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1b 页 WYG0614-0306d.png
  淆乱则折而一之讹谬之相承则釐而正之南北
  华戎之离合争夺之碎人所厌简亦备论之该括
  既多而条目众矣所以存世次观兴废本经训原
  事实芟理芜蔓显发精隐扶树正义蒐举坠逸不
  以华为辨不以意为觉无偏駮之说无新特之论
  反而约之知其能费而隐也时而措之知其能典
  而当也呜呼此岂非学者之所当尽其心欤
皇朝编年举要三十卷 备要三十卷 中兴编年举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2a 页 WYG0614-0307a.png
要十四卷 备要十四卷
  陈氏曰太学生莆田陈均平甫撰均丞相俊卿之
  从孙端平初有言于朝者下福州取其书由是得
  初品官大抵依仿朱氏通鉴纲目举要者纲也备
  要者目也然去取无法详略失中未为善书
续稽古录一卷
  陈氏曰秘书丞历阳龚颐正养正撰以续司马光
  前录而序述繁酿其记绍熙甲寅事归功于韩侂
卷一百九十三 第 42b 页 WYG0614-0307b.png
  胄颐正本名惇颐避讳改焉尝撰元祐党籍谱得
  官韩氏用事时赐出身入馆
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二卷
  陈氏曰馀姚孙应符仲潜撰盖绍运图之详者也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