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八十八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a 页 WYG0614-0219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十五
  经(仪注/) (谥法/) (谶纬/)
孙氏祭享礼一卷
  陈氏曰检校左散骑常侍孙日用撰周显德中博
  士后仕夲朝开宝时作此书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b 页 WYG0614-0219d.png
杜氏四时祭享礼一卷
  陈氏曰丞相山阴杜衍世昌撰
韩氏古今家祭式一卷
  陈氏曰司徒兼侍中相台韩琦稚圭撰
横渠张氏祭礼一卷
  陈氏曰张载子厚撰末有吕大钧和叔说数条附
  焉
  朱氏语录曰横渠所制礼多不夲诸仪礼有自杜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a 页 WYG0614-0220a.png
  撰处
伊川程氏祭礼一卷
  陈氏曰程颐正叔撰首载作主式
伊洛礼书补亡 伊洛遗礼
  龙川陈氏序曰吾友陈君举为余言薛季宣士龙
  尝从袁道洁游道洁及事伊川自言得伊洛礼书
  不及授士龙而死今不知其书在何许伊川尝言
  旧脩六典已及七分及被召乃止今更一二年可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b 页 WYG0614-0220b.png
  成则信有其书矣道洁之所藏近是惜其书之散
  亡不可见也因集其遗言中凡参考礼仪而是正
  其可行与不可行者以为伊洛礼书补亡庶几遗
  意之未泯而或者其书尚可访也
  又曰伊洛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礼仅存其一
  二今以附诸补亡之后夫礼虽先王之未有可以
  义起也补亡所集集其义也苟精其义则当时之
  所参定者尚可考而阙裂不全之制岂必以是为
卷一百八十八 第 3a 页 WYG0614-0220c.png
  尊哉记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存其义之可见者
  以惜其不可见者而已
吕氏家祭礼一卷
  陈氏曰丞相京兆吕大防微仲正字大临与叔撰
  朱子语录曰与叔集诸家礼补仪以仪礼为骨
范氏家祭礼一卷
  陈氏曰范祖禹淳甫撰
温公书仪一卷
卷一百八十八 第 3b 页 WYG0614-0220d.png
  陈氏曰司马光撰前一卷为表章书启式馀则冠
  婚丧祭之礼详焉
  朱子语录胡叔器问四先生礼晦庵先生曰二程
  与横渠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槩夲仪礼而参以今
  之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
  分好大扺古礼不可全用如古服古器今皆难用
  温公夲诸仪礼最为适古今之宜
  先公曰温公此书专夲仪礼其大者莫如婚丧婚
卷一百八十八 第 4a 页 WYG0614-0221a.png
  礼妇见舅姑条下注若舅姑已殁则有三月庙见
  之礼此仪礼说也仪礼凡单言庙皆谓祢庙非祖
  庙也公谓妇入门拜先灵则三月庙见之礼可废
  此于礼为稍略而朱文公遂以为惑于陈针子先
  配后祖之说故以妇入拜祖先为未然此礼当考
  (按针子所讥自谓郑忽当迎妇时不先告庙注家/引公子围告庄共之庙而后行为證即非妇入门)
  (时/事)丧礼卒哭而祔亦仪礼说也仪礼三虞明日以
  其班祔公直用之此于礼为大遽檀弓明言殷练
卷一百八十八 第 4b 页 WYG0614-0221b.png
  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而云周已戚公于注
  文但略言而不详述盖练而祔公所不敢故耳大
  槩温公诚笃之学尝答许奉世秀才书云自幼诵
  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道直取其合人情物理
  目前可用者从之此其大指也
居家杂礼一卷
  陈氏曰司马光撰
吕氏乡约一卷 乡仪一卷
卷一百八十八 第 5a 页 WYG0614-0221c.png
  陈氏曰吕大钧和叔撰
高氏送终礼一卷
  陈氏曰礼部侍郎高闶抑崇撰
四家礼范五卷
  陈氏曰张栻朱熹所集司马程张吕氏诸书而建
  安刘珙刻于金陵
古今家祭礼二十卷
  陈氏曰朱熹集通典会要所载以及唐夲朝诸家
卷一百八十八 第 5b 页 WYG0614-0221d.png
  祭礼皆在焉
朱文公家礼
  朱子自序曰尝独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
  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大抵
  谨名分崇爱敬以为之夲至其施行之际则又略
  浮文务夲实以窃自附于孔子从先进之遗意诚
  得与同志之士熟讲而勉行之
  李氏曰先生居母祝令人忧居丧尽礼盖自始死
卷一百八十八 第 6a 页 WYG0614-0222a.png
  以至祥禫参酌古今咸尽其变因成丧葬祭礼又
  推之于冠婚共成一编命曰家礼既成为一童行
  窃之以逃先生易箦其书始出今行于世然其间
  有与先生晚岁之论不合者故未尝为学者道之
  杨氏曰愚按家礼一书今之士大夫家冠婚丧祭
  多所遵命然此书始成辄复失之先生未尝再加
  审订则世或未之知也初先生所定家乡邦国王
  朝礼专以仪礼为经及自述家礼则又通之以古
卷一百八十八 第 6b 页 WYG0614-0222b.png
  今之宜故冠礼则多取司马氏婚礼则参诸司马
  氏程氏丧礼夲之司马氏后又以高氏之书为最
  善及论祔迁则取横渠遗命治丧则以书仪疏略
  而用仪礼祭礼兼用司马氏程氏而先后所见又
  有不同节祠则以韩魏公所行者为法若夫明大
  宗小宗之法以寓爱礼存羊之意此又家礼之大
  义所系盖诸书所未暇及而先生于此尤拳拳也
  惜其书既亡至先生既没而后出先生不及再修
卷一百八十八 第 7a 页 WYG0614-0222c.png
  为一定之成仪以幸万世而反为未成之阙典愚
  尝与朋友读而病之于是窃取先生平日去取折
  衷之言有以发明家礼之意者若婚礼亲迎用温
  公入门以后则从伊川之类是也有后来议论始
  定不必守家礼之旧仪者若祭礼祭始祖初祖而
  后不祭之类是也有超然独得于心不用疏家穿
  凿之说而默与郑注夲义契合若深衣之续衽钩
  边是也有用先儒旧义与经传不同未见于后来
卷一百八十八 第 7b 页 WYG0614-0222d.png
  之考订议论者若丧服辟领妇人不杖之类是也
  凡若此者悉附于逐条之下以待朋友共相考订
  庶几粗有以见先生之意云
十书类编三卷
 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集十书者管氏弟子职曹昭
  女诫韩氏家祭式司马温公居家杂仪吕氏乡礼
  范氏义庄规高氏送终礼高登脩学门庭朱氏重
  定乡约社仓约束也虽不专为礼而礼居多故附
卷一百八十八 第 8a 页 WYG0614-0223a.png
  之于此
庙议一卷
  陈氏曰吏部侍郎赵粹中撰进专为太祖未正东
  乡之位乃裒董弅王普赵汉首议与一时讨论夲
  末上之时淳熙中也
奉常杂录一卷 乐章一卷
  陈氏曰无名氏杂录礼寺牲牢乐舞祝祠其乐章
  则祠祭见行用者
卷一百八十八 第 8b 页 WYG0614-0223b.png
服饰变古元录三卷
  陈氏曰唐翰林学士汝南袁郊之仪撰郊宰相滋
  之子唐志作一卷
古今服饰仪一卷
  陈氏曰题蜀人樊建绍癸丙序
考古图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吕大临与叔裒诸家所藏三代秦汉
  尊彝鼎敦之属绘之于幅而辨论形制文字
卷一百八十八 第 9a 页 WYG0614-0223c.png
  陈氏曰其书作于元祐七年所纪自御府之外凡
  三十六家所藏古器物皆图而录之
博古图说十一卷
  陈氏曰秘书郎昭武黄伯思长睿撰有序凡诸器
  五十九品其数五百二十七印章十七品其数二
  百四十五李丞相伯纪为长睿志墓言所著古器
  说四百二十六篇悉载博古图说考之固多出于
  伯思亦有不尽然者又其名物亦颇不同钱鉴二
卷一百八十八 第 9b 页 WYG0614-0223d.png
  品至多此所载二钱二鉴而已博古不载印章而
  此印章最夥盖长睿没于政和八年其后脩博古
  图颇采用之而亦有删改云尔其书大抵好傅会
  古今名字说已见前
宣和博古图三十卷
  晁氏曰皇朝王楚集三代秦汉彝器绘其形范辨
  其款识增多于吕氏考古十倍矣
  陈氏曰宣和殿所藏古器物图其形制而记名物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0a 页 WYG0614-0224a.png
  录其款识品有总说以举其凡而物物考订则其
  目详焉然亦不无牵合也
  容斋洪氏随笔曰政和宣和间朝廷置书局以数
  十计其荒陋而可笑者莫若博古图予比得汉匜
  因取一册读之发书捧腹之馀聊识数事于此父
  癸匜之铭曰爵方父癸则为说曰周之君臣其有
  癸号者惟齐之四世有癸公癸公之子曰哀公然
  则作是器也其在哀公之时欤故铭曰父癸者此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0b 页 WYG0614-0224b.png
  也夫以十干为号及称父甲父丁父癸之类夏啇
  皆然编图者固知之矣独于此器表为周物且以
  为癸公之子称其父其可笑一也周义母匜之铭
  曰仲姞义母作则为之说曰晋文公杜祁让偪姞
  而已次之赵孟云母义子贵正谓杜祁则所谓仲
  姞者自名也义母者襄公谓杜祁也夫周世姞姓
  女多矣安知此为偪姞杜祁但让之在上岂可便
  为母哉既言仲姞自名又以为襄公为杜祁所作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1a 页 WYG0614-0224c.png
  然则为谁之物哉其可笑二也汉注水匜之铭曰
  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则为之说曰汉初
  始元年十二月改为建国此言元年正月者当是
  明年也按汉书王莽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
  日窃即真位遂以其日为始建国元年安有明年
  却称元年之理其可笑三也楚姬盘之铭曰齐侯
  作楚姬宝盘则为之说曰楚与齐从亲在齐湣王
  之时所谓齐侯则湣王也周末诸侯自王而称侯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1b 页 WYG0614-0224d.png
  以铭器尚知止乎礼义也夫齐楚之为国各数百
  年岂必当湣王时从亲乎且湣王在齐诸王中最
  为骄暴尝称东帝岂有肯自称侯之理其可笑四
  也汉梁山鋗之铭曰梁山铜造则为之说曰梁山
  铜者纪其所贡之地梁孝王依山鼓铸为国之富
  则铜有自来矣夫即山铸钱乃吴王濞耳梁山自
  是山名属冯翊夏阳县于梁国何预焉其可笑五
  也观此数说他可知矣又曰博古图近复尽观之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2a 页 WYG0614-0225a.png
  其谬妄不可殚举政宣间蔡京为政禁士大夫不
  得读史春秋三传真束高阁故其所引用绝为乖
  盾然至以州吁为卫大夫高克为卫文公将是此
  书局学士亦不曾读毛诗矣可笑也
钟鼎款识二十卷
  晁氏曰皇朝薛尚功编考古博古图之类然尤为
  详备
  按考古图诸书晁氏以入小学门陈氏以入书目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2b 页 WYG0614-0225b.png
  门皆失其伦类既所考者古之礼器则礼文之事
  也故釐入仪注门
中兴礼书
 中兴艺文志中兴礼书者淳熙中礼部太常寺编次
 中兴以来所行之礼也其间如内禅庆寿之类亘古
 所无可谓盛矣
  右仪注
谥别十卷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3a 页 WYG0614-0225c.png
 崇文总目宋沈约撰上采周秦下至晋宋君臣谥号
 而以周公谥法为夲云
谥法四卷
 崇文总目梁贺琛撰初约夲周公之谥法至琛又分
 君臣美恶妇人之谥各以其类标其目曰旧谥者周
 公之谥法曰广谥者约所撰也曰新谥者琛所增也
  晁氏曰约撰凡七百九十四条琛又加妇人谥二
  百三十八条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3b 页 WYG0614-0225d.png
续古今谥法十四卷
 崇文总目唐户部郎中王彦威撰因旧谥品援集故
 事依沈约谥例记梁以来至唐得谥官称姓名又以
 单复谥为别
嘉祐谥法三卷
  晁氏曰皇朝苏洵明允撰洵嘉祐中被诏编定周
  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六家谥法于是讲求
  六家外采今文尚书汲冢师春蔡邕独断凡古人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4a 页 WYG0614-0226a.png
  论谥之书收其所长加以新意得一百六十八谥
  芟去者百九十有八又为论四篇以叙去取之意
六家谥法
  陈氏曰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周沆等编六家者周
  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也今按周公即汲冢
  书之谥法解春秋即杜预释例所载也广谥不著
  名氏沈约书一卷贺琛书四卷扈蒙书一卷皆祖
  述古法而增广之琛字国宝山阴人梁尚书左丞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4b 页 WYG0614-0226b.png
  蒙字日用幽州人国初翰林学士此书嘉祐末编
  集英宗初始上
  雁湖李氏跋六家谥法二十卷嘉祐中范忠文与
  老苏公及姚辟等所修六年十月始奉诏刋定八
  年上之苏公之意有所未尽又别为谥法三卷谥
  录三十五卷于是古今谥法始粲然大备谥者行
  之表所以成德盖考名易行使既没之后是非较
  然先王所以深劝沮所从来远矣后世循私之习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5a 页 WYG0614-0226c.png
  胜士一登大官身显不问贤否例得美谥褒贬至
  是几废犹赖学士大夫时起争之公之此书虽格
  于一时异议卒不果行而著书之意烂如日星固
  不害其传百代之明法也惜谥录之书今独皇朝
  者存而所次历代十五卷俄空焉六家之得失公
  辨正既无遗矣然某尝考之名周公者即汲冢周
  书谥法篇名春秋者即杜预释例谥法篇唐及国
  史艺文志皆不载近世学者就二书中采出公固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5b 页 WYG0614-0226d.png
  以疑其非古然犹未明其为汲冢书与释例故并
  及之
集谥总录一卷
  晁氏曰皇朝孙纬撰凡一卷春明退朝录尝集类
  国朝谥几二百人纬任宗正寺丞日因宋氏之旧
  纂元丰以后遂得三百馀人自宗室宰相以下分
  为九等其序略云有爵位已高当得谥而未闻者
  若范质吕馀庆韩崇王博文姜遵王沔是也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6a 页 WYG0614-0227a.png
政和脩定谥法
  陈氏曰礼制局详议官蔡攸等承旨脩定全书八
  十卷大率祖六家之旧为沿革统论一卷参照二
  十六卷看详二十五卷增立十卷合而为详定六
  卷今惟脩定六卷存而以沿革系之篇首按馆阁
  书目亦阙参照二十六卷
郑氏谥法三卷
  陈氏曰郑樵撰上卷序五篇中卷谥三等下卷后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6b 页 WYG0614-0227b.png
  论四篇
  右谥法
 隋艺文志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
 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利诚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
 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飨则有天命之应盖龟龙御
 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證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
 王恐其惑人秘而不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
 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必立纬及谶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7a 页 WYG0614-0227c.png
 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
 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夲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
 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七经纬
 三十六篇并为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而又
 有尚书中候洛书纬五行传诗推度灾汜历枢含神
 雾孝经勾命决援神契杂谶等书汉代有郗氏袁氏
 说汉末郎中郗萌集图纬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
 秋灾异宋均郑元并为谶律之注然其文辞浅俗颠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7b 页 WYG0614-0227d.png
 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
 又加点窜非其实录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
 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
 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言五
 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之徒独
 非之相承以为祅妄乱中庸之典故因汉鲁恭王河
 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当
 世之儒又非毁之竟不得行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8a 页 WYG0614-0228a.png
 难其义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立至宋大
 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以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
 禁之愈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
 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紏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
 秘府之内亦多散亡今录其见存列于六经之下以
 备异说
  陈氏曰按后汉书纬候之学注言纬七纬也候尚
  书中候也所谓河洛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8b 页 WYG0614-0228b.png
  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
  灵曜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汜历枢含神
  雾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
  稽耀嘉叶图徵也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
  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
  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
  题辞也谶纬之说起于哀平王莽之际莽以此济
  其篡逆公孙述效之而光武绍复旧物乃亦以赤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9a 页 WYG0614-0228c.png
  伏自累笃好而推崇之甘心与莽述同智于是佞
  臣陋士从风而靡贾逵以此论左氏学曹褒以此
  定汉礼作大予乐大儒如郑元专以谶言经何休
  又不足言矣二百年间惟桓谭张衡力非之而不
  回也魏晋以革命受终莫不傅会符命其源实出
  于此隋唐以来其学寖微矣考唐志犹存九部八
  十四卷今其书皆亡惟易纬仅存者如此及孔氏
  正义或时援引先儒盖尝欲删去之以绝伪妄矣
卷一百八十八 第 19b 页 WYG0614-0228d.png
  使所谓七纬者皆存犹学者所不道况其残阙不
  完于伪之中又有伪者乎姑存之以备凡目云尔
  唐志数内有论语纬十卷七纬无之太平御览有
  论语摘辅象撰考谶者意其是也御览又有书帝
  验期礼稽命曜春秋命历序孝经左方契威嬉拒
  等皆七纬所无要皆不足深考
  致堂胡氏曰谶书原于易之推往以知来周家卜
  世得三十卜年得八百此知来之的也易道既隐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0a 页 WYG0614-0229a.png
  卜筮者溺于考测必欲奇中故分流别𣲖其说寖
  广要之各有以也易道所明时有所用知道者以
  义处命理行则行理止则止术数之学盖不取也
  光武早岁从师长安受尚书大义夷考其行事盖
  儒流之英杰也何乃蔽于谶文牢不可破耶
  又曰纬书原夲于五经而失之者也而尤紊于鬼
  神之理幽明之故夫鬼神之理幽明之故非知道
  者不能识自孟子而后知道者鲜矣所以易惑而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0b 页 WYG0614-0229b.png
  难解也断国论者诚能一决于圣人之经经所不
  载虽有纬书谶记屏而不用则庶乎其不谬于理
  也
隋志十三部合九十二卷(通计亡书合三十二/部共二百三十二卷)
唐志二家九部八十四卷
宋三朝志四部三十二卷
宋中兴志三家五部十二卷
易乾凿度二卷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1a 页 WYG0614-0229c.png
  晁氏曰右旧题苍颉脩古籀文郑氏注按唐四库
  书目有郑元注诗书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
  书其中多有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
  谓纬书伪起哀平光武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陋儒
  阿世学者甚众郑元何休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
  礼历代革命之际莫不引谶为符瑞故桓谭张衡
  之徒皆深嫉之自苻坚之后其学殆绝使其尚存
  犹不足信况此又非其真也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1b 页 WYG0614-0229d.png
坤凿度二卷
  晁氏曰题曰包牺氏先文轩辕氏演古籀文苍颉
  脩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无之至元祐田氏书
  目始载焉当是国朝人依托为之
周易纬稽览图二卷 是类谋一卷 辨终备一卷
乾元序制记一卷 坤灵图一卷 通卦验二卷
  晁氏曰汉郑元注按隋志有郑氏注易纬八卷唐
  志有宋均注易纬九卷李氏夲注与隋志同卷数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2a 页 WYG0614-0230a.png
  与唐志同家夲盖出李氏独不载乾凿度二卷而
  有乾元序制一卷按后汉注七纬名亦无乾元序
  制
  陈氏曰其间推阴阳卦直至唐元和中盖后世术
  士所附益也按七纬之名无乾元序制
易稽览图三卷
  陈氏曰与上易纬前三卷相出入而详备不同
乾坤凿二卷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2b 页 WYG0614-0230b.png
  陈氏曰一作坤凿度题包牺氏先文轩辕氏演籀
  苍颉脩晁氏读书志云崇文总目无之至元祐田
  氏书目始载当是国朝人依托为之
礼含文嘉
 宋两朝艺文志旧有谶纬七经杂解今纬书存者独
 易而含文嘉乃后人著为占候兵家之说与诸书所
 引礼纬乖异不合故以易纬附经移含文嘉于五行
  右谶纬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3a 页 WYG0614-0230c.png
 
 
 
 
 
 
 
 
卷一百八十八 第 23b 页 WYG0614-0230d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