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八十三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a 页 WYG0614-015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经籍考十
  经(春秋/)
春秋经解十五卷
  陈氏曰孙觉撰其自序言三家之说榖梁最为精
  深且以为夲杂取二傅及诸儒之说长者从之其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b 页 WYG0614-0154b.png
  所未安则以所闻于安定先生者断之杨龟山为
  之后序海陵周茂振跋云先君傅春秋于孙先生
  尝言王荆公初欲释春秋以行于天下而莘老之
  书已出一见而忌之自知不能复出其右遂诋圣
  经而废之曰此断烂朝报也不列于学官不用于
  贡举云
春秋尊王发微十五卷
  晁氏曰皇朝孙明复撰史臣言明复治春秋不取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a 页 WYG0614-0155a.png
  传注其言简而义详著诸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
  衰而推见治乱之迹故得经之意为多常秩则讥
  之曰明复为春秋犹商鞅之法弃灰于道者有刑
  步过六尺者有诛谓其失于刻也胡安国亦以秩
  言为然
  石林叶氏曰孙明复春秋专废傅从经然不尽达
  经例又不深于礼学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
  经者虽槩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b 页 WYG0614-0155b.png
  为肤浅
  朱子语录曰近时言春秋皆是计较利害大义却
  不曾见如唐之陆淳夲朝孙明复之徒他虽未曾
  深于圣经然观其推言治道凛凛然可畏终是得
  圣人个意思春秋之作盖以当时人欲横流遂以
  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寓其褒贬恰如今之事送在
  法司相似极严谨一字不轻易若如今之说法只
  是个权谋智略兵书谲诈之书尔圣人晚年痛哭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a 页 WYG0614-0155c.png
  流涕笔为此书其肯恁地纤巧岂至恁地不济事
  陈氏曰复居泰山之阳以春秋教授不惑傅注不
  为曲说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
  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为多石介而下
  皆师事之欧阳文忠公为作墓志
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
  晁氏曰皇朝丁副撰田伟书目副作嗣未知孰误
  其序云经有例法一家所至较然重轻杜预释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b 页 WYG0614-0155d.png
  专主左氏而未该唐陆淳纂例虽举经而未备纤
  悉网罗而咸在者其惟此书乎
春秋权衡意林刘氏春秋傅共三十四卷
  刘敞原父撰其自序曰刘子作春秋权衡权衡之
  书始出未有能读者自序其首曰权准也衡平也
  物虽重必准于权权虽移必平于衡故权衡者天
  下之公器也所以使轻重无隐也所以使低昂适
  中也察之者易知执之者易从也不准则无以知
卷一百八十三 第 4a 页 WYG0614-0156a.png
  轻重不平则轻重虽出不信也故权衡者天下之
  至信也凡议春秋亦若此矣春秋一也而傅之者
  三家是以其善恶相反其褒贬相戾则是何也非
  以其无准失轻重邪且昔者董仲舒江公刘歆之
  徒盖常相与争此三家矣上道尧舜下据周礼是
  非之议不可胜陈至于今未决则是何也非以其
  低昂不平邪故利臆说者害公义便私学者妨大
  道此儒者之大禁也诚准之以其权则童子不欺
卷一百八十三 第 4b 页 WYG0614-0156b.png
  平之以其衡则市人不惑今此新书之谓也虽然
  非达学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矣耳牵于所闻而
  目迷于所习恐怀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
  公心故亦譬之权衡矣或利其寡而视权如嬴或
  利其多而视权如缩若此者非权衡之过也人事
  之变也
  晁氏曰权衡论三傅之失意林序其解经之旨刘
  氏傅其所解经也如桓无王季友卒胥命用郊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5a 页 WYG0614-0156c.png
  类皆古人所未言
  石林叶氏曰刘原父知经而不废傅亦不尽从傅
  据义考例以折衷之经傅更相发明虽间有未然
  而渊源已正今学者治经不精而苏孙之学近而
  易明其失者不能遽见故皆信之而刘以其难入
  则或诋以为用意太过出于穿凿彼不知经无怪
  其然也
  陈氏曰原父始为权衡以平三家之得失然后集
卷一百八十三 第 5b 页 WYG0614-0156d.png
  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傅傅所不尽者见之意林
  其傅用公谷文体说例凡四十九
黎氏春秋经解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黎錞希声撰錞蜀人欧阳公之客名
  其书为经解者言以经解经也其后又为统论附
  焉
横渠春秋说一卷
  晁氏曰张子厚撰为门人杂说春秋其书未成
卷一百八十三 第 6a 页 WYG0614-0157a.png
颍滨春秋集傅十二卷
  晁氏曰苏辙子由撰大意以世人多师孙复不复
  信史故尽弃二傅全以左氏为夲至其不能通者
  始取二傅啖赵自熙宁谪居高安至元符初十数
  年矣暇日辄有改定卜居龙川而书始成
  石林叶氏曰苏子由专据左氏言经左氏解经者
  无几其凡例既不尽经所书亦多违牾疑自出己
  意为之非有所傅授不若公谷之合于经故苏氏
卷一百八十三 第 6b 页 WYG0614-0157b.png
  但以傅之事释经之文而已傅事之误者不复敢
  议则迁经以成其说亦不尽立凡例于经义皆以
  为求之过
  朱子语录曰苏子由解春秋谓其从赴告此说亦
  是既书郑伯宇又书郑世子忽据史文而书耳定
  哀之时圣人亲见据实而书隐桓之时世既远史
  册亦有简略处夫子据史册写出耳
  陈氏曰其书专取左氏不得已乃取二傅啖赵盖
卷一百八十三 第 7a 页 WYG0614-0157c.png
  以一时谈经者不复信史或失事实故也
伊川春秋传二卷
  程子自序曰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
  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
  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
  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
  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
  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
卷一百八十三 第 7b 页 WYG0614-0157d.png
  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用于一
  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(一本无/心字)非上智不能
  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
  其微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
  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傅予悼夫圣人之
  志不明于后世也故作傅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
  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
  傅也虽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
卷一百八十三 第 8a 页 WYG0614-0158a.png
  入矣
  朱子语类曰或问伊川春秋传曰中间有说好处
  如难理会处他亦不为决然之论如说滕子来朝
  以为滕夲侯爵后微弱服属于鲁自贬降而以子
  礼见鲁则贡赋少力易供此说最好程沙随之说
  亦然
  陈氏曰略举大义不尽为说襄昭后尤略序文崇
  宁二年作盖其晚年也
卷一百八十三 第 8b 页 WYG0614-0158b.png
刘质夫春秋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刘绚质夫撰绚学于二程伯淳尝语
  人曰他人之学敏则有之未易保也斯人之至吾
  无疑焉正叔亦曰游吾门者多矣而信之笃得之
  多行之果守之固若子者几希有李参序
  陈氏曰所解明正简切
 中兴国史志绚傅说多出于颐书而颐以为不尽夲
 意故更为之未及竟故庄公以后解释多残阙
卷一百八十三 第 9a 页 WYG0614-0158c.png
春秋得法志例论三十卷
  晁氏曰皇朝冯正符所撰熙宁八年何郯取其书
  奏之久而不报意王安石不喜春秋故也其书例
  最详悉务通经旨不事浮辞正符颇与邓绾陈亨
  甫交私后坐口语被斥
  陈氏曰蜀州晋原主簿遂宁冯正符信道撰其父
  尧民希元为乡先生正符三上礼部不第教授梓
  遂学十年著此书及诗易论语解蜀守何郯首以
卷一百八十三 第 9b 页 WYG0614-0158d.png
  其春秋论上之熙宁末中丞邓绾荐之得召试赐
  同进士出身王安石亦待之厚其书首辩王鲁素
  王之说及杜预三体五例何休三科九旨之怪妄
  穿凿皆正论也
  巽岩李氏曰信道当熙宁九年用御史邓文约荐
  召试舍人院赐出身文约寻责守虢略信道亦坐
  附会夺官归故郡后又得冯允南所为墓铭信道
  实事安逸处士何群其学盖得之群群学最高国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0a 页 WYG0614-0159a.png
  史有傅其师友渊源果如此则谓信道附会进取
  或以好恶言之耳王荆公当国废春秋不立学官
  而信道学经顾于春秋特详邓御史严事王荆公
  不敢异乃先以得法志例论言于朝初不曰宰相
  不喜此也此亦可见当时风俗犹淳厚士各行其
  志不专以利禄故辍作御史殆加于人一等然信
  道要当与何群牵联书国史邓御史偶相知适相
  累耳余旧评如此今无子孙其书则为鬻书者擅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0b 页 WYG0614-0159b.png
  易其姓名属诸李陶陶字唐夫尝学于温公号通
  经李氏诸子唐夫最贤而得法志例则实非唐夫
  所论也不知者妄托之
绎圣傅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任伯雨德翁所撰解经不甚通例如
  解桓十三年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
  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取榖梁
  之说战称人败绩称师重众之说殊不知齐人伐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1a 页 WYG0614-0159c.png
  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何独不重众也
王氏春秋列国诸臣傅共六十三卷
  晁氏曰皇朝王当撰当眉山人尝为列国诸臣傅
  效司马迁史记凡一百三十有四人十万馀言今
  又释春秋真可谓有志矣
  陈氏曰当元祐中复制科以苏辙荐试六论廷对
  切直置下第与堂除簿尉所傅诸臣皆夲左氏有
  见于他书则附其末系之以赞诸赞论议纯正文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1b 页 WYG0614-0159d.png
  辞简古于经傅多所发明
冯氏春秋通解十二卷
  晁氏曰皇朝冯山允南撰普州人澥之父也
春秋会义二十六卷
  晁氏曰皇祐间进士杜谔集释例繁露规过膏肓
  先儒同异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议纂例辩疑微
  旨摘微通例胡氏论笺义总论尊王发微夲旨辩
  要旨要集议索隐新义经社三十馀家成一书其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2a 页 WYG0614-0160a.png
  后仍断以己意虽其说不皆得圣人之旨然使后
  人博观古今异同之说则于圣人之旨或有得焉
  陈氏曰自三傅及啖赵诸儒讫于孙氏经社凡三
  十馀家集而系之时述以己意有任贯者为之序
春秋口义五卷
  陈氏曰胡翼之撰至宣十二年而止戴岷隐在湖
  学尝续之不傅
春秋皇纲论明例隐括图共六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2b 页 WYG0614-0160b.png
  陈氏曰太常博士王哲撰至和间入馆阁目有通
  义十二卷未见
左氏解一卷
  陈氏曰专辩左氏为六国时人其明验十有一事
  题王安石撰其实非也
左氏邦典二卷
  陈氏曰唐既潜亨撰质肃之侄自号真淡翁与其
  子愗问答而为此书邹道卿为之序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3a 页 WYG0614-0160c.png
左氏鼓吹一卷
  陈氏曰彭门吴元绪撰
春秋后傅补遗共二十一卷
  陈氏曰陆佃撰补遗者其子宰所作也宰字元钧
  游之父也
春秋通训五礼例宗共二十六卷
  陈氏曰直秘阁吴兴张大亨嘉父撰其自序言少
  闻春秋于赵郡和仲先生某初盖尝作例宗论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3b 页 WYG0614-0160d.png
  例之大要矣先生曰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领
  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仔细缴绕竟亦
  何用惟丘明识其用然不肯尽谈微见端兆使学
  者自得之予从事斯语十有馀年始得其彷佛通
  训之作所谓去例以求经略微文而视大体者也
  东坡一字和仲所谓赵郡和仲其东坡乎然例宗
  考究亦为详洽
胡文定春秋传通例通旨共三十二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4a 页 WYG0614-0161a.png
  晁氏曰皇朝胡安国被旨撰安国师程颐其傅春
  秋事按左氏义取公谷之精者采孟子庄周董仲
  舒王通邵尧夫程明道张横渠程正叔之说以润
  色之其序略曰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
  于春秋贡举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经筵不以
  进读断国论者无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适人欲日
  长天理日销其效使夷狄乱华莫之遏也
  陈氏曰绍兴中经筵所进大纲夲孟子而微旨多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4b 页 WYG0614-0161b.png
  以程氏之说为据近世学春秋者皆宗之通旨者
  所与其徒问答及其他议论条例凡二百馀章其
  子宁辑为一书
 中兴史志曰安国书与孙觉合者十六七
  朱子语录曰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却不合这件事
  圣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圣人意又如何下字
  要知圣人只是直笔据见在而书岂有许多忉怛
  胡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5a 页 WYG0614-0161c.png
春秋指南十卷
  晁氏曰吴园先生张根知常撰以征伐会盟年经
  而国纬汪藻为之序
  陈氏曰专以编年旁通该括诸国之事如指掌又
  为解例亦用旁通法其他辩疑杂论诸篇略要义
  多所发明
春秋新传十一卷
  晁氏曰皇朝余安行撰采三傅及孙复四家书参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5b 页 WYG0614-0161d.png
  以己意为之
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
  晁氏曰或人集皇朝师协石季长王棐景先之解
  为一通具载夲文
春秋机括一卷
  晁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谱也
石林春秋傅春秋考春秋谳共七十二卷
  陈氏曰叶梦得撰各有序其序谳曰以春秋为用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6a 页 WYG0614-0162a.png
  法之君而已听之有不尽其辞则欺民有不尽其
  法则欺君凡啖赵论三家之失为辩疑刘氏广啖
  赵之遗为权衡合二书正其差误而补其疏略目
  之曰谳其序考曰君子不难于攻人之失而难于
  正己之是必有得也乃可知其失必有是也乃可
  斥其非自是谳推之知吾之所正为不妄也而后
  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之所择为不诬也
  而后可以观吾傅其序傅曰左氏傅事不傅义是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6b 页 WYG0614-0162b.png
  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其不知经也公谷傅义
  不傅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其不知史也
  乃酌三家求史与经不得于事则考于义不得于
  义则考于事更相发明以作傅其为书辩订考究
  无不精详然其取何休之说以十二公为法天之
  大数则所未可晓也
春秋经解夲例例要共十七卷
  陈氏曰涪陵崔子方彦直撰绍圣中罢春秋取士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7a 页 WYG0614-0162c.png
  子方三上书乞复之不报遂不应进士举黄山谷
  称曰六合有佳士曰崔彦直其人不游诸公然则
  贤而有守可知矣其学辩三傅之是非而专以日
  月为例则正蹈其失而不悟也
春秋本旨二十卷
  陈氏曰知饶州丹阳洪兴祖庆善撰其序言三代
  各立一王之法其末皆有弊春秋经世之大法通
  万世而无弊又言春秋夲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7b 页 WYG0614-0162d.png
  以为例犹天夲无度历者即周天之数以为度又
  言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学者独求于义则其失迂
  而凿独求于例则其失拘而浅若此类多先儒所
  未发其解经义精而通矣兴祖尝为程瑀作论语
  解序忤秦桧贬昭州以死
春秋正辞通例共三十五卷
  陈氏曰知盱眙军东平毕良史少董撰良史为东
  京留守属官东京再陷留敌中三年著此书已而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8a 页 WYG0614-0163a.png
  得归表上之
息斋春秋集注十四卷
  陈氏曰礼部侍郎鄞高闶抑崇撰其学专夲程氏
  序文可见
夹漈春秋传春秋考地名共十四卷
  其通志中自述曰按春秋之经则鲁史记也初无
  同异之文亦无彼此之说良由三家所傅之书有
  异同故是非从此起臣作春秋考所以是正经文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8b 页 WYG0614-0163b.png
  以凡有异同者皆是讹误古者简编艰繁学者希
  见亲书惟以口相授左氏世为楚史亲见官书其
  讹差少然有所讹从文起公谷汉之经生惟是口
  傅其讹差多然有所讹从音起以此辩之了无滞
  疑又有春秋传十二卷以明经之旨备见周之宪
  章
  陈氏曰其学大抵工于考究而义理多迂僻
春秋经解指要共十四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9a 页 WYG0614-0163c.png
  陈氏曰知常州永嘉薛季宣士龙撰指要列谱例
  于前其序专言诸侯无史天子有外史掌四方之
  志而职于周之太史隐之时更周历而为鲁史季
  宣博学通儒不事科举陈止斋师事之季宣死当
  乾道九年年四十其为此书实绍兴三十二年盖
  甫二十岁云
  朱子语录曰薛常州解春秋不知如何率意如此
  只是几日成此文字如何说诸侯无史内则尚有
卷一百八十三 第 19b 页 WYG0614-0163d.png
  闾史又如赵盾崔杼事皆史臣所书
春秋集传十五卷
  陈氏曰监察御史王葆彦光撰朱新仲为作序葆
  周益公之妇翁也其说多用胡氏
春秋集解十二卷
  陈氏曰吕夲中撰自三傅而下集诸家之说各记
  其名氏然不过陆氏及两孙氏两刘氏苏氏程氏
  计崧老胡文定数家而已大略如杜谔会义而所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0a 页 WYG0614-0164a.png
  择颇精却无自已议论
  朱子语录曰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傅
  相似
左传类编六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分类外内传事实制度论议凡
  十九门首有纲领数则兼采他书
左氏博议二十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方授徒时所作自序曰春秋经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0b 页 WYG0614-0164b.png
  旨不敢僣议而枝辞赘喻则举子所以资课试也
左氏说三十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于左氏一书多有发明而不为
  文似一时讲说门人所抄
  朱子语录曰东莱有左氏说亦好是人记录他言
  语
左氏国纪
  徐得之撰止斋陈氏序曰自荀悦袁宏以两汉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1a 页 WYG0614-0164c.png
  编年为书谓之左氏体盖不知左氏于是始矣昔
  夫子作春秋博极天下之史矣诸不在拨乱世反
  之正之科则不录也左氏独有见于经故采史记
  次第之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以发明圣
  人笔削之旨云尔非直编年为一书也古者事言
  各有史凡朝廷号令与其君臣相告语为一书今
  书是已被之弦歌谓之乐章为一书今诗是也有
  司藏焉而官府都鄙邦国习行之为一书今仪礼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1b 页 WYG0614-0164d.png
  若周官之六典是已自天子至大夫士民族傅序
  为一书若所谓帝系世夲是已而他星卜医祝皆
  各为书至编年则必叙事如春秋三代而上仅可
  见者周谱他往往见野史竹书穆天子傅之类自
  夫子始以编年作经其笔削严矣左氏亦始合事
  言二史与诸书之体依经以作傅附著年月下苟
  不可以发明笔削之指则亦不录也盖其辞足以
  傅远而无与于经谊则别为国语至夫子所见书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2a 页 WYG0614-0165a.png
  左氏有不尽见又阙不敢为傅唯谨如此后作者
  顾以为一家史体而读左氏者寖失其意见谓不
  释经是书之在亡几无损益于春秋故曰袁荀二
  子为之也由是言之徐子所为左氏国纪曷可少
  哉余读国纪周平桓之际王室尝有事于四方其
  大若置曲沃伯为侯诗人美焉而经不著师行非
  一役亦与王风刺诗合而特书伐郑一事王子颓
  之祸视带为甚襄书而惠不书也学者诚得国纪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2b 页 WYG0614-0165b.png
  伏而读之因其类居而稽之经某国事若干某事
  书某事不书较然明矣于是致疑疑而思思则有
  得矣徐子殆有功于左氏者也余苦不多见书然
  尝见唐左氏史与国纪略同而无所论断今国
  纪有所论断矣余故不复赞而道其有功于左氏
  者为之序
春秋比事二十卷
  陈同甫序之曰春秋继四代而作者也圣人经世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3a 页 WYG0614-0165c.png
  之志寓于属辞比事之间而读书者每患其难通
  其善读则曰以傅考经之事迹以经考傅之真伪
  如此则经果不可以无傅矣游夏之徒胡为而不
  能措一辞也余尝欲即经以类次其事之始末考
  其事以论其时庶几抱遗经以见圣人之志客有
  遗余以春秋总论者曰是习春秋者之秘书也余
  读之洒然有当于余心虽其论未能一一中的而
  即经类事以见其始末使圣人之志可以舍傅而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3b 页 WYG0614-0165d.png
  独考此其为志亦大矣惜其为此书之勤而卒不
  见其名也或曰是沈文伯之所为也文伯名棐湖
  州人常为婺之校官因为易其名曰春秋比事锓
  诸木以与同志者共之
  陈氏曰按湖州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斋居仁为
  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甫何以
  云然岂别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则非湖人也
春秋经传集解三十三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4a 页 WYG0614-0166a.png
  陈氏曰林栗撰其学专主左氏而黜二傅故为左
  氏传解表上之
止斋春秋后傅左氏章指共四十二卷
  陈氏曰陈傅良撰楼参政钥为之序大略谓左氏
  存其所不书以实其所书公羊谷梁以其所书推
  见其所不书而左氏实录矣此章指之所以作也
  若其他发明多新说序文略见之
徐潮州春秋解十二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4b 页 WYG0614-0166b.png
  知潮州徐某德操撰水心序略曰笺傅之学惟春
  秋为难工经理也史事也春秋名经而实史也专
  于经则理虚而无證专于史则事碍而不通所以
  难也年时闰朔禘郊庙制理之纲条不专于史也
  济西河曲丘甲田赋事之枝叶不专于经也薛伯
  卒经无预然杞滕邾莒之兴废固明也诡诸卒史
  无预然戊寅甲子之先后固察也观潮州此类皆
  卓信明而笃矣至于授霸者之权彼与此夺录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5a 页 WYG0614-0166c.png
  狄之变先略后详诸侯群诛大夫众贬凡春秋始
  终统纪所系自公谷以来画为义例名分字别族
  贵人微其能夲末相顾隐显协中如潮州殆鲜焉
  然则理之熟故经而非虚事之类故史而非碍欤
  古人以教其国而使人知深于是书者欤虽然诗
  书礼所以纪尧舜三代之盛而春秋衰世之竭泽
  也示不泯绝而已或者遂谓一事一义皆圣人之
  用则余未敢从也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5b 页 WYG0614-0166d.png
春秋经辩十卷
  陈氏曰庐陵萧楚子荆撰绍圣中贡礼部不第蔡
  京用事与其徒冯澥书言蔡将为宋王莽誓不复
  仕死建炎中自号三顾隐客门人谥为清节先生
  胡邦衡师事之以春秋登甲科归拜床下楚告之
  曰学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杀学不可辱毋祸吾春
  秋乃佳邦衡志其墓
春秋集善十一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6a 页 WYG0614-0167a.png
  陈氏曰端明殿学士庐陵胡铨邦衡撰铨既事萧
  楚为春秋学复学于胡文定公安国南迁后作此
  书张魏公为之序
春秋考异四卷
  陈氏曰不著名氏录三傅经文之异者
春秋类事始末五卷
  陈氏曰朝请大夫吴兴章冲茂深撰子厚之曾孙
  叶少蕴之婿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6b 页 WYG0614-0167b.png
左氏发挥六卷
  陈氏曰临川吴曾虎臣撰取左氏所载事时为之
  论若史评之类
春秋直音三卷
  陈氏曰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刘给事一止为作序
  以学者或不通音切故于每字切脚之下直注其
  音盖古文未有反切为音训者皆如此服虔如淳
  文颖辈于汉书音义可见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7a 页 WYG0614-0167c.png
左传约说百论共二卷
  陈氏曰奉议郎新昌石朝英撰又有王道辩一书
  未板行仅存其书于此篇之末其为说平平无甚
  高论
左氏纪傅五十卷
  巽岩李氏曰不著撰人名氏取丘明所著二书用
  司马迁史记法君臣各为纪傅凡欲观某国之治
  乱某人之臧否其行事夲末毕陈于前不复错见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7b 页 WYG0614-0167d.png
  旁出可省翻阅之勤或事同而辞异者皆两存之
  又因以得文章繁简之度虽编削附离尚多不满
  人意然亦可谓有其志矣独所叙世族谱系既与
  释例不同又非史迁所记质诸世夲亦不合也疑
  撰者别据他书今姑仍其旧以俟考求
  又题后在陵阳观沈存中自志乃知此书存中所
  著存中喜述作而此书终不满人意史法信未易
  云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8a 页 WYG0614-0168a.png
春秋分记九十卷
  陈氏曰邛州教授眉山程公说伯刚撰以春秋经
  傅仿司马迁书为年表世谱历天文五行地理礼
  乐征伐官制诸书自周鲁而下及诸小国夷狄皆
  汇次之时有所论发明成一家之学公说积学苦
  志早年登科值逆曦乱忧愤以死年才三十七兄
  弟三人皆以科第进中书舍人公许其季也
春秋三傅分国纪事夲末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8b 页 WYG0614-0168b.png
  夹江勾龙傅明甫撰后溪刘氏序略曰勾龙君傅
  习详考又分国而纪之自东周而下大国次国特
  出小国灭国附见不独纪其事与其文而兼著其
  义凡采其说者数十家君盖嗜古尊经之士确乎
  其能自信者也
春秋通说十三卷
  陈氏曰永嘉黄仲炎若晦撰端平中尝进之于朝
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9a 页 WYG0614-0168c.png
 崇文总目左丘明撰吴侍中领左国史亭陵侯韦昭
 解昭参引郑众贾逵虞翻唐固(二人皆/吴臣)合凡五家为
 注自所发正者三百十事
  晁氏曰班固艺文志有国语二十一篇隋志云二
  十二卷唐志云二十一卷今书篇次与汉志同盖
  历代儒者析简并篇互有损益不足疑也要之艺
  文志审矣陆淳谓与左传文体不伦定非一人所
  为盖未必然范宁云左氏富而艳韩愈云左氏浮
卷一百八十三 第 29b 页 WYG0614-0168d.png
  夸今观此书信乎其富艳且浮夸矣非左氏而谁
  柳宗元称越语尤奇峻岂特越哉自楚以下类如
  此
  巽岩李氏曰昔左丘明将傅春秋乃先采集列国
  之史国别为语旋猎其英华作春秋传而先所采
  集之语草藁具存时人共傅习之号曰国语殆非
  丘明夲志也故其辞多枝叶不若内傅之简直峻
  健甚者駮杂不类如出他手盖由当时列国之史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0a 页 WYG0614-0169a.png
  材有厚薄学有浅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明特
  为此重复之书何邪先儒或谓春秋传先成国语
  继作误矣惟夲朝司马温公父子能识之
  陈氏曰自班固志言左丘明所著至今与春秋传
  并行号为外传今考二书虽相出入而事辞或多
  异同文体亦不类意必非出一人之手也司马子
  长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又似不知所谓唐啖助
  亦尝辩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0b 页 WYG0614-0169b.png
  朱子语录曰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时
  语言议论如此宜乎周之不能振起也国语文
  字极困沓振作不起
国语补音三卷
  陈氏曰丞相安陆宋庠公序撰以先儒未有为国
  语音者近世傅旧音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盖唐人
  也简陋不足名书因而广之悉以陆德明释文为
  主陆所不载则附益之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1a 页 WYG0614-0169c.png
非国语二卷
  晁氏曰唐柳宗元子厚撰序云左氏国语其文深
  闳杰异而其说多诬淫惧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
  是非夲诸理作非国语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
  六篇
左传国语类编二卷
  陈氏曰吕祖谦撰与左传类编略同但不载纲领
  止有十六门又分傅与国语为二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1b 页 WYG0614-0169d.png
汲冢师春一卷
  陈氏曰晋汲郡魏安釐王冢所得古简杜预得其
  纪年知其魏国史记以考證春秋别有一卷纯集
  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
  同名曰师春似是抄集者人名也今此书首叙周
  及诸国世系又论分野律吕为图又杂录谥法卦
  变与杜预所言纯集卜筮者不同似非当时夲书
  也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2a 页 WYG0614-0170a.png
 
 
 
 
 
 
 
 
卷一百八十三 第 32b 页 WYG0614-0170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