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a 页 WYG0614-0135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九
经(春秋/)
汉艺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
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
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
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
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经籍考九
经(春秋/)
汉艺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
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
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b 页 WYG0614-0135d.png
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礼
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
之矣(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徵成也献贤也孔子/自谓能言夏殷之礼而杞宋之君文章贤材不)
(足以成之故我/不得成此礼也)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
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(师古曰仍/亦因也)因
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
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
而异言(师古曰谓人执/所见各不同也)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
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
之矣(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徵成也献贤也孔子/自谓能言夏殷之礼而杞宋之君文章贤材不)
(足以成之故我/不得成此礼也)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
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(师古曰仍/亦因也)因
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
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
而异言(师古曰谓人执/所见各不同也)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a 页 WYG0614-0136a.png
其真故论本事而作傅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
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
于傅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
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傅四家之中公羊谷
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
隋经籍志曰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谷梁
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
齐人胡母子都傅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
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
于傅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
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傅四家之中公羊谷
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
隋经籍志曰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公羊谷梁
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
齐人胡母子都傅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b 页 WYG0614-0136b.png
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
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
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
苍之家本无傅者至文帝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
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于学
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
元最明左傅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
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诸
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
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
苍之家本无傅者至文帝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
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于学
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
元最明左傅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
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诸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a 页 WYG0614-0136c.png
儒傅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
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
预又为经傅集解谷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
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试读文而不能
通其义后学三傅通讲而左氏唯傅服虔至隋杜氏
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
先公曰论春秋者言夫子感麟而作作起获麟而
文止于所起踰再岁而夫子梦奠矣故欧阳公谓
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
预又为经傅集解谷梁范宁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
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试读文而不能
通其义后学三傅通讲而左氏唯傅服虔至隋杜氏
盛行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
先公曰论春秋者言夫子感麟而作作起获麟而
文止于所起踰再岁而夫子梦奠矣故欧阳公谓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b 页 WYG0614-0136d.png
此夫子既老而成之书春秋纬演孔图云孔子修
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是春秋二百四
十二年之书以九月而成
汉志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(省太史/公四篇)
按班固七略无史门故以古来及秦汉之史附于
春秋之末后世史书渐多故志艺文者以史自为
一部难以厕之圣经之后矣故今析班志春秋略
内世本十五篇至汉大年记五篇入史门凡削九
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是春秋二百四
十二年之书以九月而成
汉志凡春秋二十三家九百四十八篇(省太史/公四篇)
按班固七略无史门故以古来及秦汉之史附于
春秋之末后世史书渐多故志艺文者以史自为
一部难以厕之圣经之后矣故今析班志春秋略
内世本十五篇至汉大年记五篇入史门凡削九
卷一百八十二 第 4a 页 WYG0614-0137a.png
家四百一十一篇云
隋志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(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/部一千一百九十一卷)
唐志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(失姓名五/家王元度)
(以下不著录二十/三家四百三卷)
宋三朝志七十二部六百五十八卷
宋两朝志十七部一百一十四卷
宋四朝志三十六部三百七十五卷
宋中兴志一百二十九家一百七十四部二千二百七
隋志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(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/部一千一百九十一卷)
唐志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(失姓名五/家王元度)
(以下不著录二十/三家四百三卷)
宋三朝志七十二部六百五十八卷
宋两朝志十七部一百一十四卷
宋四朝志三十六部三百七十五卷
宋中兴志一百二十九家一百七十四部二千二百七
卷一百八十二 第 4b 页 WYG0614-0137b.png
十一卷
春秋正经十二卷
晁氏曰以左氏经为本其与公谷不同者注于下
春秋经一卷
陈氏曰每事为一行广德军所刋古监本晦庵又
刻于临漳四经之一其于春秋独无所论著惟以
左氏经文刻之李焘仁甫又定春秋古经一卷
眉山李氏古经后序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
春秋正经十二卷
晁氏曰以左氏经为本其与公谷不同者注于下
春秋经一卷
陈氏曰每事为一行广德军所刋古监本晦庵又
刻于临漳四经之一其于春秋独无所论著惟以
左氏经文刻之李焘仁甫又定春秋古经一卷
眉山李氏古经后序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
卷一百八十二 第 5a 页 WYG0614-0137c.png
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
本公羊谷梁二家所傅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
焉又有贾逵春秋三家经训古十二卷宋三家经
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傅异同十一卷李氏
三傅异同例十三卷冯伉三傅异同三卷元和国
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
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盖公羊
得立学官最先谷梁次之左氏最后故士燮但注
本公羊谷梁二家所傅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
焉又有贾逵春秋三家经训古十二卷宋三家经
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傅异同十一卷李氏
三傅异同例十三卷冯伉三傅异同三卷元和国
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
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盖公羊
得立学官最先谷梁次之左氏最后故士燮但注
卷一百八十二 第 5b 页 WYG0614-0137d.png
二家不及左氏贾逵既立左氏始通三家逵燮并
宋以下异同加减文字悉已亡佚莫知其举厝何
也隋末唐初左学特盛二家浸微(陆德明音义隋/经籍志皆云)
自杜预集解左氏合经傅为一正观十六年孔颖
达承诏修疏永徽四年长孙无忌等重上正义丘
明傅学愈益盛矣而仲尼遗经无复单行学者或
从杜解抄出独存左氏摈落二家幸陆德明与颖
达同时于太学自著音义兼存二家本书仍各注
宋以下异同加减文字悉已亡佚莫知其举厝何
也隋末唐初左学特盛二家浸微(陆德明音义隋/经籍志皆云)
自杜预集解左氏合经傅为一正观十六年孔颖
达承诏修疏永徽四年长孙无忌等重上正义丘
明傅学愈益盛矣而仲尼遗经无复单行学者或
从杜解抄出独存左氏摈落二家幸陆德明与颖
达同时于太学自著音义兼存二家本书仍各注
卷一百八十二 第 6a 页 WYG0614-0138a.png
左氏别字顾亦无决择(德明为国子博士/正观十七年也)惟正元
末陆淳纂例列三傅经文差缪凡二百四十一条
自言考校从其有义理者然往往亦言未知孰是
兼恐差缪不止二百四十一条惜啖赵集傅今俱
失坠无从审覆耳(唐志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又/集傅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)
(二卷春秋辩疑七卷今存/者惟纂例微旨辩疑耳)余患苦此久矣尝欲即
三家所傅纯取遗经心以为是者则大书之仍细
书其不然者于其下数十年间游走东西志弗获
末陆淳纂例列三傅经文差缪凡二百四十一条
自言考校从其有义理者然往往亦言未知孰是
兼恐差缪不止二百四十一条惜啖赵集傅今俱
失坠无从审覆耳(唐志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又/集傅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)
(二卷春秋辩疑七卷今存/者惟纂例微旨辩疑耳)余患苦此久矣尝欲即
三家所傅纯取遗经心以为是者则大书之仍细
书其不然者于其下数十年间游走东西志弗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6b 页 WYG0614-0138b.png
就会潼川谢畴元锡来从余游其治春秋极有功
因付以斯事居三月而书成旁蒐远引不一而足
反说以约厥功弥著余抚其书喜甚亟刻板与学
者共之昔司马迁言春秋文成数万张晏曰春秋
才万八千字迁误也今细数之更阙一千四百二
十八字数最易见者尚尔错误何况圣人笔削之
旨乎余乡所谓心以为是者众未必以为是也亦
独纂例考校从其有义理者云耳既心以为是则
因付以斯事居三月而书成旁蒐远引不一而足
反说以约厥功弥著余抚其书喜甚亟刻板与学
者共之昔司马迁言春秋文成数万张晏曰春秋
才万八千字迁误也今细数之更阙一千四百二
十八字数最易见者尚尔错误何况圣人笔削之
旨乎余乡所谓心以为是者众未必以为是也亦
独纂例考校从其有义理者云耳既心以为是则
卷一百八十二 第 7a 页 WYG0614-0138c.png
于證据操舍必具成说其说自当别出兹第刻春
秋纯经庶学者相与尽心焉仍用汉志旧名题曰
春秋古经十二公各为一篇不复分为十一卷盖
卷第于经义初无当也
按春秋古经虽汉艺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春
秋其本文世所不见而自汉以来所编古经则俱
自三傅中取出经文名之曰正经耳然三傅所载
经文多有异同则学者何所折衷如公及邾仪父
秋纯经庶学者相与尽心焉仍用汉志旧名题曰
春秋古经十二公各为一篇不复分为十一卷盖
卷第于经义初无当也
按春秋古经虽汉艺文志有之然夫子所修之春
秋其本文世所不见而自汉以来所编古经则俱
自三傅中取出经文名之曰正经耳然三傅所载
经文多有异同则学者何所折衷如公及邾仪父
卷一百八十二 第 7b 页 WYG0614-0138d.png
盟于蔑左氏以为蔑公谷以为昧则不知夫子所
书者曰蔑乎曰昧乎筑郿左氏以为郿公谷以为
微则不知夫子所书曰郿乎曰微乎会于厥慭公
谷以为屈银则不知夫子所书曰厥慭乎曰屈银
乎若是者殆不可胜数盖不特亥豕鲁鱼之偶误
其一二而已然此特名字之讹耳其事未尝背驰
于大义尚无所关也至于君氏卒则以为声子鲁
之夫人也尹氏卒则以为师尹周之卿士也然则
书者曰蔑乎曰昧乎筑郿左氏以为郿公谷以为
微则不知夫子所书曰郿乎曰微乎会于厥慭公
谷以为屈银则不知夫子所书曰厥慭乎曰屈银
乎若是者殆不可胜数盖不特亥豕鲁鱼之偶误
其一二而已然此特名字之讹耳其事未尝背驰
于大义尚无所关也至于君氏卒则以为声子鲁
之夫人也尹氏卒则以为师尹周之卿士也然则
卷一百八十二 第 8a 页 WYG0614-0139a.png
夫子所书隐三年夏四月辛卯之死者竟为何人
乎不宁惟是公羊谷梁于襄公二十一年皆书孔
子生按春秋惟国君世子生则书之子同生是也
其馀虽世卿擅国政如季氏之徒其生亦未尝书
之于册夫子万世帝王之师然其始生乃鄹邑大
夫之子耳鲁史未必书也鲁史所不书而谓夫子
自纪其生之年于所修之经决无是理也而左于
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后又复引经以至十六年四
乎不宁惟是公羊谷梁于襄公二十一年皆书孔
子生按春秋惟国君世子生则书之子同生是也
其馀虽世卿擅国政如季氏之徒其生亦未尝书
之于册夫子万世帝王之师然其始生乃鄹邑大
夫之子耳鲁史未必书也鲁史所不书而谓夫子
自纪其生之年于所修之经决无是理也而左于
哀公十四年获麟之后又复引经以至十六年四
卷一百八十二 第 8b 页 WYG0614-0139b.png
月书仲尼卒杜征南亦以为近诬然则春秋本文
其附见于三傅者不特乖异未可尽信而三子以
其意增损者有之矣盖襄二十一年所书者公谷
尊其师授而增书之也哀十六年所书者左氏痛
其师亡而增书之也俱非春秋之本文也三子者
以当时口耳所傅授者各自为傅又以其意之所
欲增益者搀入之后世诸儒复据其见于三子之
书者互有所左右而发明之而以为得圣人笔削
其附见于三傅者不特乖异未可尽信而三子以
其意增损者有之矣盖襄二十一年所书者公谷
尊其师授而增书之也哀十六年所书者左氏痛
其师亡而增书之也俱非春秋之本文也三子者
以当时口耳所傅授者各自为傅又以其意之所
欲增益者搀入之后世诸儒复据其见于三子之
书者互有所左右而发明之而以为得圣人笔削
卷一百八十二 第 9a 页 WYG0614-0139c.png
之意于千载之上吾未之能信也
易有彖象本与卦爻为二而王弼合之诗书有序
本与经文为二而毛苌孔安国合之春秋有三傅
亦本与经文为二而治三傅者合之先儒务欲存
古于是取其已合者复析之命之曰古经然彖象
之与卦爻序之与经毛孔王三公虽以之混为一
书尚未尝以己意增损于其间苟复析之即古人
之旧矣独春秋一书三傅各以其说与经文参错
易有彖象本与卦爻为二而王弼合之诗书有序
本与经文为二而毛苌孔安国合之春秋有三傅
亦本与经文为二而治三傅者合之先儒务欲存
古于是取其已合者复析之命之曰古经然彖象
之与卦爻序之与经毛孔王三公虽以之混为一
书尚未尝以己意增损于其间苟复析之即古人
之旧矣独春秋一书三傅各以其说与经文参错
卷一百八十二 第 9b 页 WYG0614-0139d.png
而所载之经文又各乖异盖事同而字异者及邾
仪父盟于蔑于昧之类是也事字俱异者尹氏君
氏之类是也元未尝书其事而以意增入者孔子
生孔丘卒是也然则自三傅中所取出之经文既
有乖异又有增益遽指以为夫子所修之春秋可
乎然择其差可信者而言之则左氏为优何也盖
公羊谷梁傅直以其所作傅文搀入正经不曾别
出而左氏则经自经而傅自傅又杜元凯经傅集
仪父盟于蔑于昧之类是也事字俱异者尹氏君
氏之类是也元未尝书其事而以意增入者孔子
生孔丘卒是也然则自三傅中所取出之经文既
有乖异又有增益遽指以为夫子所修之春秋可
乎然择其差可信者而言之则左氏为优何也盖
公羊谷梁傅直以其所作傅文搀入正经不曾别
出而左氏则经自经而傅自傅又杜元凯经傅集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0a 页 WYG0614-0140a.png
解序文以为分经之年与傅之年相附则是左氏
作傅之时经文本自为一书至元凯始以左氏傅
附之经文各年之后是左氏傅中之经文可以言
古经矣然获麟而后引经以至仲尼卒则分明增
入杜注亦自以为春秋本终于获麟弟子欲记圣
师之卒故采鲁史记以续夫子之经而终于此然
则既续之于获麟之后宁保其不增益之于获麟
之前如公榖所书孔子生之类乎是亦未可尽信
作傅之时经文本自为一书至元凯始以左氏傅
附之经文各年之后是左氏傅中之经文可以言
古经矣然获麟而后引经以至仲尼卒则分明增
入杜注亦自以为春秋本终于获麟弟子欲记圣
师之卒故采鲁史记以续夫子之经而终于此然
则既续之于获麟之后宁保其不增益之于获麟
之前如公榖所书孔子生之类乎是亦未可尽信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0b 页 WYG0614-0140b.png
也
春秋左氏傅三十卷
刘子骏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
榖在七十子后傅闻之与亲见其详略不同也
杜元凯曰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之
书也故傅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
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旧
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之要故也身为国
春秋左氏傅三十卷
刘子骏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
榖在七十子后傅闻之与亲见其详略不同也
杜元凯曰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之
书也故傅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
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旧
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之要故也身为国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1a 页 WYG0614-0140c.png
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缓其旨远将
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
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(趋七住反/又七俱反)若江海
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
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
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其微显
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
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
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
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(趋七住反/又七俱反)若江海
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
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
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其微显
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
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1b 页 WYG0614-0140d.png
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然亦有史所不
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傅不言凡曲而
畅之也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傅直言其归
趣而已非例也
陈氏曰自昔相傅以为左丘明撰其好恶与圣人
同者也而其末记晋智伯反丧于韩魏在获麟后
二十八年去孔子没亦二十六年不应年少后亡
如此又其书称虞不腊矣见于尝酎及秦庶长皆
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傅不言凡曲而
畅之也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傅直言其归
趣而已非例也
陈氏曰自昔相傅以为左丘明撰其好恶与圣人
同者也而其末记晋智伯反丧于韩魏在获麟后
二十八年去孔子没亦二十六年不应年少后亡
如此又其书称虞不腊矣见于尝酎及秦庶长皆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2a 页 WYG0614-0141a.png
战国后制故或疑非孔子所称左丘明别自是一
人为史官者其释经义例虽未尽当理而具得当
时事实则非二傅之比也
朱子语录曰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
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
之人 左氏傅是个博记人做只是以世俗见识
断当世事皆功利之说 国秀问三傅优劣曰左
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
人为史官者其释经义例虽未尽当理而具得当
时事实则非二傅之比也
朱子语录曰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
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
之人 左氏傅是个博记人做只是以世俗见识
断当世事皆功利之说 国秀问三傅优劣曰左
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2b 页 WYG0614-0141b.png
理会往往不曾讲学 孔子作春秋当时亦须与
门人讲说所以公榖左氏得个源流只是渐渐讹
舛当初若全无傅授如何凿空撰得
石经左氏傅三十卷
晁氏曰不题所书人姓氏亦无年月按文不阙唐
讳及国朝讳而阙祥字当是孟知祥僣位后刋石
也
春秋公羊傅十二卷
门人讲说所以公榖左氏得个源流只是渐渐讹
舛当初若全无傅授如何凿空撰得
石经左氏傅三十卷
晁氏曰不题所书人姓氏亦无年月按文不阙唐
讳及国朝讳而阙祥字当是孟知祥僣位后刋石
也
春秋公羊傅十二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3a 页 WYG0614-0141c.png
晁氏曰戴宏序云子夏傅之公羊高高傅其子平
平傅其子地地傅其子敢敢傅其子寿至汉景帝
时寿乃与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后傅董仲
舒以公羊显于朝又四傅至何休为经傅集话其
书遂大傅郑玄曰公羊善于谶休之注引谶为多
石经公羊傅十二卷
晁氏曰皇朝田况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国史艺
文志云伪蜀刻五经备注傅为世所称以此言观
平傅其子地地傅其子敢敢傅其子寿至汉景帝
时寿乃与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后傅董仲
舒以公羊显于朝又四傅至何休为经傅集话其
书遂大傅郑玄曰公羊善于谶休之注引谶为多
石经公羊傅十二卷
晁氏曰皇朝田况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国史艺
文志云伪蜀刻五经备注傅为世所称以此言观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3b 页 WYG0614-0141d.png
之不应无公榖岂初有之后散毁邪
春秋榖梁傅十二卷
晁氏曰应劭风俗通称榖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
则以为秦孝公同时人阮孝绪则以为名俶字元
始皆未详也自孙卿申公至蔡千秋江翁凡五傅
至汉宣帝好之遂盛行于世
石经榖梁傅十二卷
晁氏曰其后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阙
春秋榖梁傅十二卷
晁氏曰应劭风俗通称榖梁名赤子夏弟子糜信
则以为秦孝公同时人阮孝绪则以为名俶字元
始皆未详也自孙卿申公至蔡千秋江翁凡五傅
至汉宣帝好之遂盛行于世
石经榖梁傅十二卷
晁氏曰其后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阙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4a 页 WYG0614-0142a.png
唐及伪蜀讳而阙恒字以故知刋石当在真宗以
后意者亦是田况也
朱子语录问公榖如何曰据他说亦是有那道理
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孙明复赵匡啖助陆淳
胡文定皆说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后世因春秋去
考时当如此区处若论圣人当初作春秋时其意
不解有许多说话 公羊榖梁考事甚疏然理义
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傅得许多说话往往不曾
后意者亦是田况也
朱子语录问公榖如何曰据他说亦是有那道理
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孙明复赵匡啖助陆淳
胡文定皆说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后世因春秋去
考时当如此区处若论圣人当初作春秋时其意
不解有许多说话 公羊榖梁考事甚疏然理义
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傅得许多说话往往不曾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4b 页 WYG0614-0142b.png
见国史 问公榖傅大槩皆同曰所以林黄中说
止是一人但看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
皆有所傅授其后门人弟子始笔之于书耳曰想
得皆是齐鲁间儒其所著之书恐有所傅授但皆
杂以己意所以有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圣人
之旧
春秋左氏经傅集解三十卷
晁氏曰晋杜预元凯集刘子骏贾景伯父子许惠
止是一人但看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
皆有所傅授其后门人弟子始笔之于书耳曰想
得皆是齐鲁间儒其所著之书恐有所傅授但皆
杂以己意所以有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圣人
之旧
春秋左氏经傅集解三十卷
晁氏曰晋杜预元凯集刘子骏贾景伯父子许惠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5a 页 WYG0614-0142c.png
卿颍子严之注分经之年与傅之年相附故题曰
经傅集解其发明甚多古今称之然其弊则弃经
信傅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战傅载秦败绩而经
不书以为晋直秦曲则韩役书战时公在师复不
须告克获有功亦无所讳于左傅之例皆不合不
曰傅之缪而猥称经文阙漏其尤甚者至如此
陈氏曰其述作之意序文详之矣专修丘明之傅
以释经后世以为左氏忠臣者也其弊或弃经而
经傅集解其发明甚多古今称之然其弊则弃经
信傅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战傅载秦败绩而经
不书以为晋直秦曲则韩役书战时公在师复不
须告克获有功亦无所讳于左傅之例皆不合不
曰傅之缪而猥称经文阙漏其尤甚者至如此
陈氏曰其述作之意序文详之矣专修丘明之傅
以释经后世以为左氏忠臣者也其弊或弃经而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5b 页 WYG0614-0142d.png
信傅于傅则忠矣如经何
夹漈郑氏曰杜预解左氏颜师古解汉书所以得
忠臣之名者以其尽之矣左氏未经杜氏之前凡
几家一经杜氏之后后人不能措一辞汉书未经
颜氏之前凡几家一经颜氏之后后人不能易其
说纵有措辞易说之者如朝月晓星不能有其明
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解经苟为文言多而经旨不
见文言简而经旨有遗自我说之后后人复有说
夹漈郑氏曰杜预解左氏颜师古解汉书所以得
忠臣之名者以其尽之矣左氏未经杜氏之前凡
几家一经杜氏之后后人不能措一辞汉书未经
颜氏之前凡几家一经颜氏之后后人不能易其
说纵有措辞易说之者如朝月晓星不能有其明
也如此之人方可以解经苟为文言多而经旨不
见文言简而经旨有遗自我说之后后人复有说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6a 页 WYG0614-0143a.png
者皆非笺释之手也傅注之学起惟此二人其殆
庶几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
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
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
之难明也能明乎尔雅之所作则可以知笺注之
所当然不明乎尔雅之所作则不识笺注之旨归
也善乎二子之通尔雅也颜氏所通者训诂杜氏
所通者星历地理当其颜氏之理训诂也如与古
庶几乎其故何哉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
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
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
之难明也能明乎尔雅之所作则可以知笺注之
所当然不明乎尔雅之所作则不识笺注之旨归
也善乎二子之通尔雅也颜氏所通者训诂杜氏
所通者星历地理当其颜氏之理训诂也如与古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6b 页 WYG0614-0143b.png
人对谈当其杜氏之理星历地理也如羲和之步
天如禹之行水然亦有所短杜氏则不识虫鱼鸟
兽草木之名颜氏则不识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
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杜氏为星历地理之
言无不极其致至于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则引尔
雅以释之颜氏于训诂之言甚畅至于天文地理
则阔略焉此为不知为不知也其他纷纷是何为
者释是何经明是何学
天如禹之行水然亦有所短杜氏则不识虫鱼鸟
兽草木之名颜氏则不识天文地理孔子曰知之
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杜氏为星历地理之
言无不极其致至于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则引尔
雅以释之颜氏于训诂之言甚畅至于天文地理
则阔略焉此为不知为不知也其他纷纷是何为
者释是何经明是何学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7a 页 WYG0614-0143c.png
公羊传诂解十二卷
陈氏曰汉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为太傅陈
蕃属蕃败坐禁锢作解诂覃思不窥门十七年又
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党禁解拜议郎
终諌议大夫其书多引谶纬其所谓黜周王鲁变
周文从殷质之类公羊皆无明文盖为其学者相
承有此说也三科九旨详具疏中
榖梁传集解十二卷
陈氏曰汉司空掾任城何休邵公撰休为太傅陈
蕃属蕃败坐禁锢作解诂覃思不窥门十七年又
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党禁解拜议郎
终諌议大夫其书多引谶纬其所谓黜周王鲁变
周文从殷质之类公羊皆无明文盖为其学者相
承有此说也三科九旨详具疏中
榖梁传集解十二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7b 页 WYG0614-0143d.png
晁氏曰自汉魏以来榖梁注解有尹更始唐固糜
信孔演江熙等十数家而范宁皆以为肤浅于是
帅其长子泰中子雍小子凯从弟邵及门生故吏
商略名例博采诸儒同异之说成其父汪之志尝
谓三傅之学榖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之论
最善
陈氏曰晋豫章太守顺阳范宁武子撰宁尝谓王
何之罪深于桀纣著论以排之仕为中书侍郎其
信孔演江熙等十数家而范宁皆以为肤浅于是
帅其长子泰中子雍小子凯从弟邵及门生故吏
商略名例博采诸儒同异之说成其父汪之志尝
谓三傅之学榖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之论
最善
陈氏曰晋豫章太守顺阳范宁武子撰宁尝谓王
何之罪深于桀纣著论以排之仕为中书侍郎其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8a 页 WYG0614-0144a.png
甥王国宝惮之乃相驱扇因求外补抵罪会赦免
宁以为春秋惟榖梁氏无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
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于吴帅门生故吏兄弟子
侄研讲六籍三傅盖宁父汪为徐兖二州北伐失
利屏居吴郡时也汪没之后始成此书所集诸家
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释之者即所
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宁从弟也称泰曰
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之孙晷在良史传
宁以为春秋惟榖梁氏无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
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于吴帅门生故吏兄弟子
侄研讲六籍三傅盖宁父汪为徐兖二州北伐失
利屏居吴郡时也汪没之后始成此书所集诸家
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释之者即所
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宁从弟也称泰曰
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之孙晷在良史传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8b 页 WYG0614-0144b.png
自晷至泰五世皆显于时宁父子祖孙同训释经
传行于后世可谓盛矣泰之子晔亦著后汉书以
不轨诛死其家始亡
春秋繁露十七卷
晁氏曰汉董仲舒撰史称仲舒说春秋事得失闻
举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属数十篇十馀万言皆
傅于后世今溢而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
详隋唐卷目与今同但多讹舛
传行于后世可谓盛矣泰之子晔亦著后汉书以
不轨诛死其家始亡
春秋繁露十七卷
晁氏曰汉董仲舒撰史称仲舒说春秋事得失闻
举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属数十篇十馀万言皆
傅于后世今溢而为八十二篇又通名繁露皆未
详隋唐卷目与今同但多讹舛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9a 页 WYG0614-0144c.png
崇文总目其书尽八十二篇义或宏博非出近世然
其间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又即用玉杯题篇疑后人
取而附著云
陈氏曰按隋唐及国史志卷皆十七崇文总目凡
八十二篇馆阁书目止十卷萍乡所刻亦财三十
七篇今本乃楼攻愧得潘景宪本卷篇皆与前志
合然亦非当时本书也先儒疑辩详矣其最可疑
者本传载所著书百馀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
其间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又即用玉杯题篇疑后人
取而附著云
陈氏曰按隋唐及国史志卷皆十七崇文总目凡
八十二篇馆阁书目止十卷萍乡所刻亦财三十
七篇今本乃楼攻愧得潘景宪本卷篇皆与前志
合然亦非当时本书也先儒疑辩详矣其最可疑
者本传载所著书百馀篇清明竹林繁露玉杯之
卷一百八十二 第 19b 页 WYG0614-0144d.png
属今总名曰繁露而玉杯竹林则皆其篇名此决
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者尤可
疑也然古书存于世希矣姑以傅疑存之可也又
有写本作十八卷而但有七十九篇考其篇次皆
合但前本楚庄王在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
别为一卷前本虽八十二篇而阙文者三实七十
九篇也
程氏演繁露曰右繁露十七卷绍兴间董某所进
非其本真况通典御览所引皆今书所无者尤可
疑也然古书存于世希矣姑以傅疑存之可也又
有写本作十八卷而但有七十九篇考其篇次皆
合但前本楚庄王在第一卷首而此本乃在卷末
别为一卷前本虽八十二篇而阙文者三实七十
九篇也
程氏演繁露曰右繁露十七卷绍兴间董某所进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0a 页 WYG0614-0145a.png
臣观其书辞意浅薄间掇取董仲舒策语杂置其
中辄不相伦比臣固疑非董氏本书矣又班固记
其说春秋凡数十篇玉杯繁露清明竹林各为之
名似非一书今董某进本通以繁露冠书而玉杯
清明竹林特各居其篇卷之一愈益可疑他日读
太平寰宇记及杜佑通典颇见所引繁露语言顾
董氏今书无之寰宇记曰三皇驱车抵谷口通典
曰剑之在左苍龙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
中辄不相伦比臣固疑非董氏本书矣又班固记
其说春秋凡数十篇玉杯繁露清明竹林各为之
名似非一书今董某进本通以繁露冠书而玉杯
清明竹林特各居其篇卷之一愈益可疑他日读
太平寰宇记及杜佑通典颇见所引繁露语言顾
董氏今书无之寰宇记曰三皇驱车抵谷口通典
曰剑之在左苍龙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0b 页 WYG0614-0145b.png
四者人之盛饰也此数语者不独今书所无且其
体致全不相似臣然后敢言今书之非本真也牛
享问崔豹冕旒以繁露者何答曰缀玉而下垂如
繁露也则繁露也者古之冕旒似露而垂是其所
从假以名书也以杜乐所引推想其书皆句用一
物以发己意有垂旒凝露之象焉则玉杯竹林同
为托物又可想见也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
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略与杜乐所引同如曰
体致全不相似臣然后敢言今书之非本真也牛
享问崔豹冕旒以繁露者何答曰缀玉而下垂如
繁露也则繁露也者古之冕旒似露而垂是其所
从假以名书也以杜乐所引推想其书皆句用一
物以发己意有垂旒凝露之象焉则玉杯竹林同
为托物又可想见也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
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略与杜乐所引同如曰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1a 页 WYG0614-0145c.png
物胜权则衡殆形过镜则影穷者是其凡最也以
连珠而方古体其殆繁露之所自出欤其名其体
皆契合无殊矣
又曰淳熙乙未予佐达监馆本有春秋繁露既尝
书所见于卷末而正定其为非古矣后又因读太
平御览凡其部汇列叙古繁露语特多如曰禾实
于野粟缺于仓皆奇怪非人所意此可畏也又曰
金干土则五榖伤土干金则五榖不成张汤欲以
连珠而方古体其殆繁露之所自出欤其名其体
皆契合无殊矣
又曰淳熙乙未予佐达监馆本有春秋繁露既尝
书所见于卷末而正定其为非古矣后又因读太
平御览凡其部汇列叙古繁露语特多如曰禾实
于野粟缺于仓皆奇怪非人所意此可畏也又曰
金干土则五榖伤土干金则五榖不成张汤欲以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1b 页 WYG0614-0145d.png
鹜当凫祠祀宗庙仲舒曰鹜非凫凫非鹜愚以为
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帻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
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予所正定不谬
也御览太平兴国间编辑此时繁露之书尚存今
遂逸不傅可叹也已
春秋决事比
崇文总目汉董仲舒撰丁氏平黄氏正初仲舒既老
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武帝数遣廷尉张汤问其得
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帻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
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予所正定不谬
也御览太平兴国间编辑此时繁露之书尚存今
遂逸不傅可叹也已
春秋决事比
崇文总目汉董仲舒撰丁氏平黄氏正初仲舒既老
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武帝数遣廷尉张汤问其得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2a 页 WYG0614-0146a.png
失于是作春秋决疑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至吴
太史令吴汝南丁季江夏黄复平正得失今颇残逸
止有七十八事
按此即献帝时应劭所上仲舒春秋断狱以为几
焚弃于董卓荡覆王室之时者也仲舒通经醇儒
三策中所谓任德不任刑之说正心之说皆本春
秋以为言至引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以折江
都王尤为深得圣经贤傅之旨趣独灾异之对引
太史令吴汝南丁季江夏黄复平正得失今颇残逸
止有七十八事
按此即献帝时应劭所上仲舒春秋断狱以为几
焚弃于董卓荡覆王室之时者也仲舒通经醇儒
三策中所谓任德不任刑之说正心之说皆本春
秋以为言至引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以折江
都王尤为深得圣经贤傅之旨趣独灾异之对引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2b 页 WYG0614-0146b.png
两观桓僖亳社火灾妄释经意而导武帝以果于
诛杀与素论大相反西山真公论之详矣决事比
之书与张汤相授受度亦灾异对之类耳帝之驭
下以深刻为明汤之决狱以惨酷为忠而仲舒乃
以经术附会之王何以老庄宗旨释经昔人犹谓
其罪深于桀纣况以圣经为缘饰淫刑之具道人
主以多杀乎其罪又深于王何矣
又按汉刑法志言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下张
诛杀与素论大相反西山真公论之详矣决事比
之书与张汤相授受度亦灾异对之类耳帝之驭
下以深刻为明汤之决狱以惨酷为忠而仲舒乃
以经术附会之王何以老庄宗旨释经昔人犹谓
其罪深于桀纣况以圣经为缘饰淫刑之具道人
主以多杀乎其罪又深于王何矣
又按汉刑法志言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下张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3a 页 WYG0614-0146c.png
汤以峻文决理于是见知腹诽之狱兴汤傅又言
汤请博士弟子治春秋尚书者补廷尉史盖汉人
专务以春秋决狱陋儒酷吏遂得以因缘假饰往
往见二傅中所谓责备之说诛心之说无将之说
与其所谓巧诋深文者相类耳圣贤之意岂有是
哉常秩谓孙复所学春秋商君法耳想亦有此意
春秋释例十五卷
晁氏曰晋杜预注凡四十部集左传诸例及地名
汤请博士弟子治春秋尚书者补廷尉史盖汉人
专务以春秋决狱陋儒酷吏遂得以因缘假饰往
往见二傅中所谓责备之说诛心之说无将之说
与其所谓巧诋深文者相类耳圣贤之意岂有是
哉常秩谓孙复所学春秋商君法耳想亦有此意
春秋释例十五卷
晁氏曰晋杜预注凡四十部集左传诸例及地名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3b 页 WYG0614-0146d.png
谱第历数皆显其同异从而释之发明尤多昔人
称预为左氏忠臣而预自以为有傅癖观此尤信
陈氏曰唐刘蕡为之序
崇文总目凡五十三例
左氏膏肓九卷
崇文总目汉司空掾何休始撰答贾逵事因记左氏
所短遂颇流布学者称之后更删补为定今每事左
方辄附郑康成之学因引郑说窜寄何书云书今残
称预为左氏忠臣而预自以为有傅癖观此尤信
陈氏曰唐刘蕡为之序
崇文总目凡五十三例
左氏膏肓九卷
崇文总目汉司空掾何休始撰答贾逵事因记左氏
所短遂颇流布学者称之后更删补为定今每事左
方辄附郑康成之学因引郑说窜寄何书云书今残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4a 页 WYG0614-0147a.png
逸第七卷亡
陈氏曰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书郑康成作针膏
肓起废疾发墨守以排之休见之曰康成入吾室
操吾矛以伐我乎今其书多不存惟范宁榖梁集
解载休之说而郑君释之当是所谓起废疾者今
此书并存二家之言意亦后人所录馆阁书目阙
第七篇今本亦正阙宣公而于第六卷分文十六
年以后为第七卷当并合其十卷止于昭公亦阙
陈氏曰何休著公羊墨守等三书郑康成作针膏
肓起废疾发墨守以排之休见之曰康成入吾室
操吾矛以伐我乎今其书多不存惟范宁榖梁集
解载休之说而郑君释之当是所谓起废疾者今
此书并存二家之言意亦后人所录馆阁书目阙
第七篇今本亦正阙宣公而于第六卷分文十六
年以后为第七卷当并合其十卷止于昭公亦阙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4b 页 WYG0614-0147b.png
定哀固非全书也而错误殆未可读未有他本可
正
春秋述议傅
崇文总目隋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本四十篇唐孔
颖达正义盖据以为说而增损之今三十九篇亡
春秋正义三十六卷
崇文总目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撰按汉张苍贾谊尹
咸郑众贾逵皆为诂训然参用公榖二家至晋杜预
正
春秋述议傅
崇文总目隋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本四十篇唐孔
颖达正义盖据以为说而增损之今三十九篇亡
春秋正义三十六卷
崇文总目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撰按汉张苍贾谊尹
咸郑众贾逵皆为诂训然参用公榖二家至晋杜预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5a 页 WYG0614-0147c.png
专治左氏其后有沈文阿苏宽刘炫皆据杜说贞观
中颖达据刘学而损益之长孙无忌等又复损益其
书乃定皇朝孔维等奉诏是正
晁氏曰自杜预专治左氏学其后沈文阿苏宽刘
炫皆有义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规杜氏之失
一百五十馀事义特浅近然比诸家犹有可观今
书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
陈氏曰自晋宋傅杜学为义疏者沈苏刘沈氏义
中颖达据刘学而损益之长孙无忌等又复损益其
书乃定皇朝孔维等奉诏是正
晁氏曰自杜预专治左氏学其后沈文阿苏宽刘
炫皆有义疏而炫性矜伐雅好非毁规杜氏之失
一百五十馀事义特浅近然比诸家犹有可观今
书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
陈氏曰自晋宋傅杜学为义疏者沈苏刘沈氏义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5b 页 WYG0614-0147d.png
例粗可经传极疏苏氏不体本文惟攻贾服刘炫
好规杜失比诸义疏犹有可观
春秋公羊疏三十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援證浅局出于近世或云
徐彦撰皇朝邢炳等奉诏是正始令太学傅授以备
春秋三家之旨
晁氏曰其书以何氏三科九旨为宗本其说曰何
氏之意三科九旨正是一事尔总而言之谓之三
好规杜失比诸义疏犹有可观
春秋公羊疏三十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援證浅局出于近世或云
徐彦撰皇朝邢炳等奉诏是正始令太学傅授以备
春秋三家之旨
晁氏曰其书以何氏三科九旨为宗本其说曰何
氏之意三科九旨正是一事尔总而言之谓之三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6a 页 WYG0614-0148a.png
科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
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傅闻异辞
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
狄此三科九旨也
陈氏曰广川藏书志云世傅徐彦不知何代意其
在贞元长庆后也
春秋榖梁传疏十二卷
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勋撰皇朝邢炳等奉
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傅闻异辞
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
狄此三科九旨也
陈氏曰广川藏书志云世傅徐彦不知何代意其
在贞元长庆后也
春秋榖梁传疏十二卷
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勋撰皇朝邢炳等奉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6b 页 WYG0614-0148b.png
诏是正令太学傅授
春秋摘微四卷
晁氏曰唐卢仝撰其解经不用傅然旨意甚疏韩
愈谓春秋三傅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盖实录
也祖无择得之于金陵崇文总目所不载
巽岩李氏曰仝治春秋不以傅害经最为韩愈所
称今观其书亦未能度越诸子不知愈所称果何
等义也旧闻仝解惠公仲子曰圣辞也而此乃无
春秋摘微四卷
晁氏曰唐卢仝撰其解经不用傅然旨意甚疏韩
愈谓春秋三傅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盖实录
也祖无择得之于金陵崇文总目所不载
巽岩李氏曰仝治春秋不以傅害经最为韩愈所
称今观其书亦未能度越诸子不知愈所称果何
等义也旧闻仝解惠公仲子曰圣辞也而此乃无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7a 页 WYG0614-0148c.png
之疑亦多所亡逸云
春秋集傅纂例辨疑共十七卷
崇文总目唐给事中陆淳纂初淳以三家之傅不同
故采获善者参以啖助赵匡之说为集傅春秋又本
褒贬之意更为微旨条别三家以朱墨记其胜否又
摭三家得失与经戾者以啖赵之说订正之为辨疑
晁氏曰啖助字叔佐闽人赵匡字伯循天水人微
旨自为序公武尝学春秋阅古今诸儒之说多矣
春秋集傅纂例辨疑共十七卷
崇文总目唐给事中陆淳纂初淳以三家之傅不同
故采获善者参以啖助赵匡之说为集傅春秋又本
褒贬之意更为微旨条别三家以朱墨记其胜否又
摭三家得失与经戾者以啖赵之说订正之为辨疑
晁氏曰啖助字叔佐闽人赵匡字伯循天水人微
旨自为序公武尝学春秋阅古今诸儒之说多矣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7b 页 WYG0614-0148d.png
大抵啖赵以前学者皆专门名家苟有不通宁言
经误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傅其
或未明则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均之失圣人之
旨而穿凿之害为甚啖氏制统例分别疏通其义
赵氏损益多所发挥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
陈氏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
傅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循质从助及伯循傅其
学助考三傅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
经误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傅其
或未明则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均之失圣人之
旨而穿凿之害为甚啖氏制统例分别疏通其义
赵氏损益多所发挥今纂而合之凡四十篇
陈氏曰初润州丹阳主簿赵郡啖助叔佐明春秋
傅洋州刺史河东赵匡伯循质从助及伯循傅其
学助考三傅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释补以己意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8a 页 WYG0614-0149a.png
为集傅集注又撮其纲例目为统助卒质与其子
异缮录以诣伯循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
乙卯岁书成质本名淳避宪宗讳改焉故其书但
题陆淳助之学以为左氏叙事虽多解意殊少公
榖傅经密于左氏至赵陆则直谓左氏浅于公榖
诬谬实繁皆孔门后之门人但公榖守经左氏通
史其体异尔丘明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
流焚书之后学者见傅及国语俱题左氏遂引以
异缮录以诣伯循请损益焉质随而纂会之大历
乙卯岁书成质本名淳避宪宗讳改焉故其书但
题陆淳助之学以为左氏叙事虽多解意殊少公
榖傅经密于左氏至赵陆则直谓左氏浅于公榖
诬谬实繁皆孔门后之门人但公榖守经左氏通
史其体异尔丘明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佚迟任之
流焚书之后学者见傅及国语俱题左氏遂引以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8b 页 WYG0614-0149b.png
为丘明且左传国语文体不伦序事多乖定非一
人所为也盖左氏广集诸国之史以解春秋子弟
门人见事迹多不入傅或复不同故各随国编之
以广异闻自古岂止一丘明姓左乎按汉儒以来
言春秋者惟宗三傅三傅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
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唐志有质集注二
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旨
二卷未见质梁陆澄七世孙仕通显党王叔文侍
人所为也盖左氏广集诸国之史以解春秋子弟
门人见事迹多不入傅或复不同故各随国编之
以广异闻自古岂止一丘明姓左乎按汉儒以来
言春秋者惟宗三傅三傅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
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唐志有质集注二
十卷今不存然纂例辨疑中大略具矣又有微旨
二卷未见质梁陆澄七世孙仕通显党王叔文侍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9a 页 WYG0614-0149c.png
顺宗东宫会卒不及贬然则其与不通春秋之义
者相去无几耳
春秋加减一卷
崇文总目唐元和时国子监承诏修定以此经字文
多少不同故志其增损以防差駮
陈氏曰称元和十三年国子监奉敕定不著人名
校定偏旁若五经文字之类此本作小缋册财十
馀板前有睿思殿书籍印末称臣雩校定盖承平
者相去无几耳
春秋加减一卷
崇文总目唐元和时国子监承诏修定以此经字文
多少不同故志其增损以防差駮
陈氏曰称元和十三年国子监奉敕定不著人名
校定偏旁若五经文字之类此本作小缋册财十
馀板前有睿思殿书籍印末称臣雩校定盖承平
卷一百八十二 第 29b 页 WYG0614-0149d.png
时禁中书也不知何为流落在此
春秋折衷论三十卷
崇文总目唐陈岳撰以三家异同三百馀条参求其
长以通春秋之义
晁氏曰其书以左传为上公羊为中榖梁为下比
其异同而折衷之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从钟傅
辟为江西从事
春秋指掌
春秋折衷论三十卷
崇文总目唐陈岳撰以三家异同三百馀条参求其
长以通春秋之义
晁氏曰其书以左传为上公羊为中榖梁为下比
其异同而折衷之岳唐末十上春官晚乃从钟傅
辟为江西从事
春秋指掌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0a 页 WYG0614-0150a.png
崇文总目唐试左武卫兵曹李瑾撰瑾集诸家之说
为序义凡例各一篇称孔颖达正义为五篇采摭馀
条为碎玉一篇集先儒异同辨正得失为三篇取刘
炫规过申證其义为三篇大抵专依杜氏之学以为
说云
巽岩李氏曰其第一卷新编目录多取杜氏释例
及陆氏纂例瑾所自著无几而序义以下十四卷
但分门抄录孔颖达左氏正义皆非瑾所自著也
为序义凡例各一篇称孔颖达正义为五篇采摭馀
条为碎玉一篇集先儒异同辨正得失为三篇取刘
炫规过申證其义为三篇大抵专依杜氏之学以为
说云
巽岩李氏曰其第一卷新编目录多取杜氏释例
及陆氏纂例瑾所自著无几而序义以下十四卷
但分门抄录孔颖达左氏正义皆非瑾所自著也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0b 页 WYG0614-0150b.png
学者第观正义及二例则此书可无且瑾之意特
欲以备科试应猝之用耳初不为经设也其名宜
曰左氏传指掌不当专系春秋本朝王尧臣崇文
总目及李俶图书志皆以先儒异同规过序例等
篇为瑾笔削盖误矣写本或讹舛复用正义删修
之乃可读惟篇首数序瑾所自著者既无参考亦
不敢以意改定姑仍其误云
春秋通例
欲以备科试应猝之用耳初不为经设也其名宜
曰左氏传指掌不当专系春秋本朝王尧臣崇文
总目及李俶图书志皆以先儒异同规过序例等
篇为瑾笔削盖误矣写本或讹舛复用正义删修
之乃可读惟篇首数序瑾所自著者既无参考亦
不敢以意改定姑仍其误云
春秋通例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1a 页 WYG0614-0150c.png
崇文总目唐陆希声撰因三家之例裁正其冗以通
春秋之旨
春秋图
崇文总目唐张杰撰以春秋所载车服器用都城井
邑之制缋而表之
春秋指元
崇文总目唐张杰撰摘左氏传文申释其义
春秋精义
春秋之旨
春秋图
崇文总目唐张杰撰以春秋所载车服器用都城井
邑之制缋而表之
春秋指元
崇文总目唐张杰撰摘左氏传文申释其义
春秋精义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1b 页 WYG0614-0150d.png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汇事于上分抄杜氏孔颖
达言数家之说参释文
演左氏传谥族图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学世谱增广之贯
穿系序差无遗略
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
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元撰以春秋官谥名字裒附初
名之左
达言数家之说参释文
演左氏传谥族图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以左氏学世谱增广之贯
穿系序差无遗略
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
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元撰以春秋官谥名字裒附初
名之左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2a 页 WYG0614-0151a.png
晁氏曰左氏所书人不但称其名或字或号或爵
谥多互见学者苦之继元皆取以系之名下云
巽岩李氏曰昔丘明傅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字
不一其称多者或至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
记继元集其同者为一百六十篇音同者附焉于
左氏抑亦微有所助云宋大夫庄堇秦右大夫詹
据傅未始有父字而继元辄增之所见异本若子
韩晢者盖齐顷公孙世族谱与傅同而继元独以
谥多互见学者苦之继元皆取以系之名下云
巽岩李氏曰昔丘明傅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字
不一其称多者或至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
记继元集其同者为一百六十篇音同者附焉于
左氏抑亦微有所助云宋大夫庄堇秦右大夫詹
据傅未始有父字而继元辄增之所见异本若子
韩晢者盖齐顷公孙世族谱与傅同而继元独以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2b 页 WYG0614-0151b.png
为韩子晢与楚郑二公孙黑共篇盖误也
陈氏曰左传所载君臣名氏字谥互见错出故为
此图以一之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
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吴十三邾十四杞
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
左氏传引帖新义
崇文总目伪蜀进士蹇遵品撰拟唐礼部试进士帖
经旧式覈经具对
陈氏曰左传所载君臣名氏字谥互见错出故为
此图以一之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
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吴十三邾十四杞
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
左氏传引帖新义
崇文总目伪蜀进士蹇遵品撰拟唐礼部试进士帖
经旧式覈经具对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3a 页 WYG0614-0151c.png
春秋纂例
崇文总目伪唐人姜虔嗣撰以春秋左氏公榖三家
之傅学者钞集之文
帝王历纪谱三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诸侯子孙
散于他国孔子修春秋而谱其世系上采帝王历纪
而条次之盖学春秋所录今本题云荀卿撰者非也
晁氏曰题曰秦相荀卿撰载周末列国世家故一
崇文总目伪唐人姜虔嗣撰以春秋左氏公榖三家
之傅学者钞集之文
帝王历纪谱三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其序言周所封诸侯子孙
散于他国孔子修春秋而谱其世系上采帝王历纪
而条次之盖学春秋所录今本题云荀卿撰者非也
晁氏曰题曰秦相荀卿撰载周末列国世家故一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3b 页 WYG0614-0151d.png
名春秋公子血脉图颇多疏略决非荀卿所著且
卿未尝相秦岂世别有一荀卿邪
巽岩李氏曰其载帝王历纪殊少序诸侯卿大夫
之世颇详而崇文总目止名帝王历纪谱今从之
旧题云秦相荀卿撰荀卿未尝相秦其缪妄立见
盖田野陋儒依托以欺末学耳故笔削最无义例
前后牴牾不可遍举而所著族系又与世本不同
质之司马迁杜预亦复差异不知撰者果證据何
卿未尝相秦岂世别有一荀卿邪
巽岩李氏曰其载帝王历纪殊少序诸侯卿大夫
之世颇详而崇文总目止名帝王历纪谱今从之
旧题云秦相荀卿撰荀卿未尝相秦其缪妄立见
盖田野陋儒依托以欺末学耳故笔削最无义例
前后牴牾不可遍举而所著族系又与世本不同
质之司马迁杜预亦复差异不知撰者果證据何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4a 页 WYG0614-0152a.png
书也其血脉间有强附横入灼然非类者要当釐
正之顾不敢轻改姑仍其旧使学者自择焉篇首
尾杂引左氏传中语事既残缺不属字画讹舛尤
甚往往不可句读参考左氏传略加是正十仅得
四五云其他政如棼丝结发未易一二爬梳也
春秋论
崇文总目皇朝秘书监胡旦撰多摭杜氏之失裨经
旨
正之顾不敢轻改姑仍其旧使学者自择焉篇首
尾杂引左氏传中语事既残缺不属字画讹舛尤
甚往往不可句读参考左氏传略加是正十仅得
四五云其他政如棼丝结发未易一二爬梳也
春秋论
崇文总目皇朝秘书监胡旦撰多摭杜氏之失裨经
旨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4b 页 WYG0614-0152b.png
春秋龟鉴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述春秋周及诸侯世次齐
鲁大国公子公孙初不详备其后傅写又失其次序
今存以备讨阅
春秋世谱一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凡七卷起黄帝至周见于
春秋诸国世系傅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书目春秋
大夫世族谱十三卷顾启期撰而杜预释例自有世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述春秋周及诸侯世次齐
鲁大国公子公孙初不详备其后傅写又失其次序
今存以备讨阅
春秋世谱一卷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凡七卷起黄帝至周见于
春秋诸国世系傅久稍失其次矣按隋唐书目春秋
大夫世族谱十三卷顾启期撰而杜预释例自有世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5a 页 WYG0614-0152c.png
族谱一卷今书与释例所载不同而本或题云杜预
撰者非也疑此乃启期所撰云
晁氏曰不著撰人名氏谱左氏诸国君臣世系独
秦无世臣
春秋宗族名谥谱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略采春秋三傅诸国公卿
大夫姓名谥号
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
撰者非也疑此乃启期所撰云
晁氏曰不著撰人名氏谱左氏诸国君臣世系独
秦无世臣
春秋宗族名谥谱
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略采春秋三傅诸国公卿
大夫姓名谥号
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5b 页 WYG0614-0152d.png
陈氏曰不知何人作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
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小邾按馆阁书目有
年表二卷元丰中杨彦龄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国
仍总记蛮夷戎狄之事又按董氏藏书志年表无
撰人自周至吴越凡十国又有附庸诸国别为表
凡征伐朝觐会同皆书今此表止记即位及卒皆
非二家书也
春秋集傅十五卷
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小邾按馆阁书目有
年表二卷元丰中杨彦龄撰自周之外凡十三国
仍总记蛮夷戎狄之事又按董氏藏书志年表无
撰人自周至吴越凡十国又有附庸诸国别为表
凡征伐朝觐会同皆书今此表止记即位及卒皆
非二家书也
春秋集傅十五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6a 页 WYG0614-0153a.png
崇文总目皇朝王沿纂沿患学者自私其家学而是
非多异失圣人之意乃集三傅之说删为一书又见
秘书目有先儒春秋之学颇多因启求之得董仲舒
等十馀家沿自以先儒犹为未尽者复以己意笺之
晁氏曰集三傅解经之文沿字圣源大名人好春
秋所至以春秋断事此书仁宗朝尝奏御诏直昭
文馆后官至天章阁待制
春秋经社六卷
非多异失圣人之意乃集三傅之说删为一书又见
秘书目有先儒春秋之学颇多因启求之得董仲舒
等十馀家沿自以先儒犹为未尽者复以己意笺之
晁氏曰集三傅解经之文沿字圣源大名人好春
秋所至以春秋断事此书仁宗朝尝奏御诏直昭
文馆后官至天章阁待制
春秋经社六卷
卷一百八十二 第 36b 页 WYG0614-0153b.png
晁氏曰皇朝孙觉撰其学亦出于啖赵凡四十馀
门论议颇严
陈氏曰觉从胡安定游门弟子以千数别其老成
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相服此殆
其时所作也
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
门论议颇严
陈氏曰觉从胡安定游门弟子以千数别其老成
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相服此殆
其时所作也
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