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四十五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613-0289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五
  鄱 阳  马 端 临 贵 与  著
 乐考十八
  乐舞
魏武帝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杜夔时舞师冯肃晓知先
代诸舞使夔总之始设轩悬复先代古乐
文帝受禅改汉安世乐为正世嘉至乐为迎灵昭容乐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613-0289d.png
为昭业汉巴渝舞为昭武云翘舞为凤翔育命舞为灵
应武德舞为武颂文始舞为大韶五行舞为大武明帝
太和初诏议庙乐改大子乐为大乐(大乐汉/旧名也)太祖武皇
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烈祖皇
帝乐曰章斌之舞凡此三舞天地宗庙荐享及朝飨用
之总名大钧之乐也王肃等议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
高皇大帝太祖高祖文昭庙皆当兼用先代及武始大
钧之舞以文始大武武德武始大钧可以备四代之乐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613-0290a.png
犹周存六代之乐也故奏黄钟舞文始以礼天地奏太
蔟舞大武以祀五郊明堂奏姑洗舞武德巡守以祭四
望山川奏蕤宾舞武始大钧以祀宗庙二至祀邱泽可
兼舞四代又汉云翘育命之舞旧以祀天今可兼以云
翘祀圜丘育命祀方泽卒如肃议亦近古盛制也
鞞舞 未详所起然汉已施于燕享矣傅毅张衡所赋
皆其事也魏曹植鞞舞歌序曰汉灵帝西园鼓吹有李
坚者能鞞舞遭乱西随段煨先帝闻其旧伎召之坚既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613-0290b.png
中废兼古曲多谬误异代之文未必相袭故依前曲改
作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黄门近以成下国之陋乐焉
晋武帝受命之初百度草创郊祀明堂权用魏乐而改
乐章继而命荀勖领其事使郭夏宋识等造正德大豫
二舞又改魏昭武舞曰宣武之舞羽籥舞曰宣文之舞
咸宁初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乃废宣武宣文之舞同
用正德大豫之舞勖既以新律造二舞次更修正钟磬
勖薨复诏其子藩修定以施郊庙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613-0290c.png
鞶舞 汉曲至晋加以柸谓之世宁舞也张衡舞赋云
历七鞶而踪蹑王粲释云七鞶陈于广庭颜延之云递
间开于鞶扇鲍昭云七鞶起长袖皆以七鞶为舞也干
宝云晋武帝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舞矜手以接鞶反
覆之(至危之象言晋代之士/苟贪饮食智不及远)至宋改为宋世宁齐改为
齐代昌唐谓之鞶舞𨽻清乐部中
白纻舞 按舞辞有巾袍之言纻本吴地所出疑是吴
舞也晋俳歌又云皎皎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纻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613-0290d.png
疑白纻即白绪也
铎舞 汉曲也晋鞞舞亦五篇及铎舞歌一篇幡舞一
篇鼓舞伎六曲并陈于元会其舞故常二八桓元即真
太乐遣众伎尚书殿中郎裴明子启增八佾相承不复
革宋明帝自改舞曲歌词犹存舞并阙其鞞梁谓之鞞
扇舞也幡舞扇舞后并亡
宋武帝绍晋衰乱之后改正德舞为前舞大豫舞为后
舞文帝元嘉中令奚纵参议宗庙舞事会军兴而寝至
卷一百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613-0291a.png
孝武有司奏宋承晋氏未有称号前舞后舞有乖古制
于是前舞为凯容之舞后舞为宣烈之舞既而建平王
宏又议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故以正德为宣化
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郊庙初献奏凯容宣烈之舞终
献奏永安之乐何承天三代乐序称正德大豫舞盖出
三代容乐其声节有古之遗音焉然不知二舞乃出宣
舞宣文魏大武三舞也宣舞魏韶舞也宣文魏武始舞
也魏改巴渝为昭舞五行为大武凯容舞执籥秉翟则
卷一百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613-0291b.png
魏武始舞也宣烈舞有牟弩有干戚牟弩汉巴渝舞也
干戚周舞也由是言之何承天之论未为知乐者也明
帝又自改鞞舞曲歌辞大明中以鞞柫杂舞合之钟石
施之殿庭顺帝升明中王僧虔以为乖于雅体何其知
言邪
文帝元嘉十三年司徒彭城王义康于东府正会依旧
给伎总章工冯大列相承给诸王伎十四种其舞伎三
十六人太常博士傅崇议以为未详此人数所由唯杜
卷一百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613-0291c.png
氏注左传佾舞云诸侯六六三十六人以为非也夫舞
者所以节八音也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乐必以八人
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耳杜以为
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按服虔注左
传云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其议甚允
今诸王不复舞佾其总章舞伎即古之女乐也殿庭八
八诸王则应六八春狄郑伯纳晋悼公女乐二八晋以
一八赐魏绛此乐以八八为列之證也若如议者唯天
卷一百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613-0291d.png
子有八则郑应纳晋二六晋应赐绛一六也自天子至
士其文物典章尊卑差级莫不以两未有诸侯既降二
列辄减二人近降大半非唯八音不具于两义亦乖
齐武帝祠南郊初献奏文德宣烈之舞次奏武德宣烈
之乐太祖高皇帝配享奏高德宣烈之乐北郊初献奏
地德凯容之乐次奏昭德凯容之乐明堂之乐并同二
郊之奏宗庙太祖神室奏高德宣烈之乐穆后奏穆德
凯容之乐高祖奏明德凯容之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613-0292a.png
齐永明中释宝月为太乐令郑义秦论曰笛节以旄籥
饰以羽今笛籥并用羽旧制进贤冠帻不簪笔朱衣褾
服中厕皂缘曲领白布袜复舄义秦乃改簪笔笛籥同
用竹朱漆籥三孔笛一头五色毦籥两头葆羽毦著冯
皮履梁武帝辨之曰诗云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笔笏以
记事受言舞者何事簪笔邪
梁室肇有天下任昉宗王肃之议凡郊庙备六代之乐
武帝非之以为仲尼晏朝之意于是不备宫架不遍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613-0292b.png
六代至于郊庙及三朝设架则非宫非轩非判非特直
以至恭所应施用而已何其率邪故其命武舞为大壮
文舞为大观南郊舞奏黄钟取阳始化也北郊舞奏林
钟取阴始化也明堂宗庙舞奏蕤宾取恭名阴主之义
也三朝则大壮奏夷则大观奏姑洗取其月王也彼谓
魏晋以降不应以巴渝夷狄之舞杂周舞真笃论欤
梁武帝时太常任昉奏据魏王肃议周礼宾客皆作备
乐况天地宗庙事之大者周官以下六律六吕五声八
卷一百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613-0292c.png
音六舞大合乐致鬼神以和邦国请依王肃祀祭郊庙
备六代乐帝曰按言大合乐者是使六律与五声克谐
八音与舞蹈合节耳岂谓致鬼神祇用六代乐也其后
即言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此则晓然已明肃
则失其旨矣推检记载初无宗庙郊禋遍舞之文唯明
堂之位云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
武皮弁素帻裼而舞大夏纳夷蛮之乐于太庙言广鲁
于天下也按所以舞大武大夏者止欲备其文武二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613-0292d.png
耳非兼用六代也夏以文受周以武功所以故兼之而
不用濩者濩武舞也周监于二代质文乃备纳蛮夷乐
者此明功德所须盖止施禘祭不及四时也今四海之
祭而不遍舞者何夫祭尚于敬不欲使乐繁礼缛故季
氏逮闇而祭日不足则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
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(彼义/反)(乙利/反)以临祭其为不敬
大矣他日祭子路与焉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
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儒者知子颓宴飨犹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613-0293a.png
六代不知有司跛倚不敬已大若依肃议用六代乐者
郊堂既有迎神之乐又登歌各颂功德遍以六律继以
出入方待乐终然后罢祭者此则乖仲尼韪晏朝之旨
若三献礼毕即便卒事则无劳于遍舞也
陈武帝宗祀朝飨并遵梁制武舞奏大壮夷则作夹钟
参应之七月金始王取其刚断也文舞奏大观姑洗作
应钟参应之三月万物必荣取其布惠也文帝天禧五
年诏刘平张崖定二郊明堂仪改天嘉中所用齐乐尽
卷一百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613-0293b.png
以韶为名更舞七德之舞工执干楯曲终复缀出就县
东继舞九叙之舞工执羽籥
后魏道武帝定中山获其乐县自制乐舞追尊祖考诸
帝乐用八佾奏皇始之舞冬至祭天于南郊圜丘乐用
皇矣奏云和之舞夏至祭地于北郊方泽乐用天祚奏
大武之舞及破赫连昌获古雅乐平凉州得其伶人器
服并择而存之后通西域又以悦般国鼓舞设于乐府
文帝时公孙崇典知乐章尝言于帝曰乐府先传正声
卷一百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613-0293c.png
有王夏登歌鹿鸣之属而有文始五行勺舞及太祖初
兴所制皇始之舞又有吴夷东夷西戎之舞凡七舞用
之郊庙中京造次但用文始五行皇始三舞而已皇魏四
祖三宗之乐宜有表章帝乃诏刘芳更定文武二舞始于
大飨用之后祖莹等建言请以韶舞为崇德武舞为章
烈总名曰嘉成诏可其议特准古六代之乐易嘉成为大
成然赫连昌凉州悦般国之乐吴夷东夷西戎之舞并列
之太乐是不知先王之时夷乐作于国门右辟之说也
卷一百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613-0293d.png
北齐之舞作覆焘以享天地之神作恢祚以献高祖武
帝之室宣政以献文襄之室光大以献文宣之室朝飨
用文武之舞咸有阶步其杂乐歌舞之伎自襄以来皆
所乐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甚无足纪焉
后周武帝初造山云之舞又定大夏大汉大武正德武
德以备六代之乐南北郊雩坛太庙禘祫朝会并用之
然不制神室之舞非古人所以象德昭功之意也
城舞 后周武帝平齐作永安乐行列方正象城郭谓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613-0294a.png
之城舞用八十人刻木为面狗喙兽耳以金饰之垂线
为发画袄皮帽舞蹈姿致犹作羌胡状
隋文帝平陈之后尽得宋齐旧乐更诏牛宏等定文武
之舞辨器服之异又准乐记象德拟功初来就位总干
而山立思君道之难也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武乱皆
坐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东三成而平
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复缀以
阐太平文武曰不用象功德直象事可也近代舞出入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613-0294b.png
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夏周官所谓出入奏钟鼓是
也并依定焉梁帝罢之不知经之过也魏晋以来有矛
俞弩俞及诸儒𨗳引之𩔖既非正典悉罢不用亦可谓
治古之举也其后定令置七部乐而牛宏又请存鞞铎
巾拂四舞与新伎并陈宴会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帝曰
音声节奏及舞悉宜依旧惟舞人不捉鞞拂尔牛宏当
世儒宗而措论如是抑何不知先王雅乐之甚哉
隋文舞工六十四并黑介冠进贤冠绛纱连裳白内单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613-0294c.png
皂褾领襈裾革带乌皮履十六工执翣十六工执帗十
六工执旄十六工执羽左手皆执籥二工执纛引前左
舞员外衣冠亦如之武舞工六十四并服武弁朱褠衣
革带乌皮履左执朱干右执玉戚二工执旌居前二工
执鼗二工执铎金錞二四工举二工作二工执铙二工
执相在左二工执雅在右各一工作焉自旌以下夹引
武舞者在舞员外衣冠亦如之然朱干玉戚古天子之
舞也舞工以之不亦过乎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613-0294d.png
唐高祖时祖孝孙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舞
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与执纛而引者二人皆
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绔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
戚执旌居前者二人执鼗执铎皆二人金錞二舆者四
人奏者二人执铙二人执相在左执雅在右皆二人夹
𨗳服平冕馀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
文绔乌皮靴执干戚夹𨗳皆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之
舞亚献终献作武舞之舞太庙降神以文舞每室酌献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613-0295a.png
各用其庙之舞禘祫迁庙之主合食则舞亦如之仪凤
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定凯安舞六变一变象龙兴参墟
二变象克定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江淮平五
变象猃狁伏从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初太宗时
诏秘书监颜师古等撰定弘农府君至高祖太武皇帝
六庙乐曲舞名其后变更不一而自献祖而下庙舞略
可见也献祖曰光大之舞懿祖曰长发之舞太祖曰大
政之舞世祖曰大成之舞高祖曰大明之舞太宗曰崇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613-0295b.png
德之舞高宗曰钧天之舞中宗曰大和之舞睿宗曰景
云之舞元宗曰大运之舞肃宗曰惟新之舞代宗曰保
大之舞德宗曰文明之舞顺宗曰大顺之舞宪宗曰象
德之舞穆宗曰和宁之舞敬宗曰大钧之舞文宗曰文
成之舞武宗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宁之舞其馀阙而
不著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
三曰上元舞七德舞者本名秦王破阵乐太宗为秦王
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会必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613-0295c.png
奏之谓侍臣曰虽𤼵扬蹈厉异乎文容然功业由之被
于乐章示不忘本也右仆射封德彝曰陛下以圣武戡
难陈乐象德文容岂足道哉帝矍然曰朕虽以武功兴
终以文德绥海内谓文容不如蹈厉斯过矣乃制舞图
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鹅鹳命吕才
以图教乐工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
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日秦王破阵乐后令魏
徵与员外散骑常侍褚亮员外散骑常侍虞世南太子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613-0295d.png
右庶子李百药更制歌辞名曰七德舞舞初成观者皆
扼腕踊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
以舞太常卿萧瑀曰乐所以美盛德形容而有所未尽
陛下破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愿图其状以识帝
曰方四海未定攻伐以平祸乱制乐陈其梗槩而已若
备写擒获今将相有尝为其臣者观之有所不忍我不
为也自是元日冬至朝会庆贺与九功舞同奏舞人更
以进贤冠虎文裤螣蛇带乌皮靴二人执旌居前其后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613-0296a.png
更号神功破阵乐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生于
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
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
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
号九功舞进蹈安徐以象文德麟德二年诏郊庙享祀
奏文舞用功成庆善乐曳履执绋服裤褶童子冠如故
武舞用神功破阵乐衣甲持戟执纛者被金甲八佾加
箫笛歌鼓列坐县南若舞即与宫县合奏其宴乐二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613-0296b.png
仍别设焉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
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
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之曲大祠享皆用
之至上元三年诏惟圜丘方泽太庙乃用馀皆罢又曰
神功破阵乐不入雅乐功成庆善乐不可降神亦皆罢
而郊庙用治康凯安如故仪凤二年太常卿韦万石奏
请作上元舞兼奏破阵庆善二舞而破阵乐五十二遍
著于雅乐者二遍庆善乐五十遍著于雅乐者一遍上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613-0296c.png
元舞二十九遍皆著于雅乐又曰云门大咸大㲈大夏
古文舞也大濩大武古武舞也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
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神功破阵乐有
武事之象功成庆善乐有文事之象用二舞请先奏神
功破阵乐初朝会常奏破阵舞高宗即位不忍观之乃
不设后幸九成宫置酒韦万石曰破阵乐舞所以宣扬
祖宗盛烈以示后世自陛下即位寝而不作者久矣礼
天子亲总干戚以舞先祖之乐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613-0296d.png
所称述非所以发孝思也帝复令奏之舞毕叹曰不见
此乐垂三十年追思王业勤劳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
群臣皆称万岁然遇飨燕奏二乐天子必避位坐者皆
兴太常博士裴守真以为奏二舞时天子不宜起立诏
从之及高宗崩改治康舞曰化康以避讳武后毁唐太
庙七德九功之舞皆亡唯其名存自后复用隋文舞武
舞而已
 开元元年瀛州司法参军赵慎言言按周礼以乐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613-0297a.png
 教国子舞云门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诸
 侯子孙容服鲜丽故得神祗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
 人并容貌菆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
 矣隋犹以品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圣朝遂变斯制
 诚愿革兹近误考复古道其二舞人取品子年二十以
 下颜容修正者为之令太常博士主之准国子学给科
 行事之外习六乐之道学五礼之仪十周年量文武授
 散官号曰云门生又五郊工人舞人衣服合依五色按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613-0297b.png
 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
 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元璜礼北方是知五方帝
 德色玉不同四时文物各随方变冀以同色相感同事
 相宜阴阳交泰莫不由此今祭器裀褥总随于五方五
 郊衣服独乖于方色舞者常持皂饰工人恒服绛衣以
 臣愚知深为不便其工人衣服各依方色其宗庙黄
 色仍各以所主色褾袖又以乐治身心礼移风俗请立
 乐教以化兆民周礼曰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613-0297c.png
 友其国子诸生请教以乐经同于礼传则人人知礼
 家家知乐自然风移俗易灾害不生其乐经章目虽
 详稍乖旨要请委通明博识修撰讫然后颁下
大定舞 本出破阵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文甲持
槊歌云八弦同轨乐以象平辽东而边隅大定也
圣寿舞 唐高宗武后作舞用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
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凡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
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之字然先王作乐有六变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613-0297d.png
而止者有八变而止者有九变而止者未闻十六变也
不亦失大乐必易之意邪
光圣舞 唐明皇作舞者八十人鸟冠五采画衣兼以
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业所兴也
宴乐舞 唐张文收所造也舞工二十人绯绫为袍丝
布为裤又分四部景云舞八人庆善舞四人承天舞四
人乐用玉磬二格大方飨一格搊筝筑卧箜篌大箜篌
小箜篌大琵琶小琵琶大五弦琵琶小五弦琵琶吹叶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613-0298a.png
大笙小笙大觱篥小觱篥大箫小箫正铜钹和铜钹长
笛短笛楷鼓连鼓鼗鼓桴鼓各一工歌二开元以后并
亡唯景云舞仅存尔
长寿舞 武后长寿年所制舞者十有二人衣冠皆画
天授舞 武后天授年所制舞者四人画衣五采凤冠
万岁舞 鸟歌万岁乐舞唐武太后所造也当是时宫
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故为乐以象之舞者三人
绯大袖并画鸲鹆冠作鸟像岭南有鸟似鸲鹆稍大乍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613-0298b.png
视不可辨久养之能言南人谓之吉了(亦云/料)开元初广
州献之言音雄重如丈夫委曲识人情慧于鹦鹉远矣
汉书武帝纪书南越献能言鸟岂谓此邪北方常言鸲
鹆踰岭乃能言传者误矣
龙池舞 唐明皇所作初帝在藩邸居龙庆坊坊之南
忽变为池望气者异焉中宗末年汎舟池中及即位以
坊为宫池水逾大弥漫数里故为此乐以歌其祥舞者
十有二人为列服五色纱云衣芙蓉冠无忧履四工执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613-0298c.png
莲花以引舞一奏而五叠
小破阵乐舞 唐明皇造舞者四人金甲胄盖生于立
部伎也
师子舞 唐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子舞师子挚兽出
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各高丈馀人居其
中像其俛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
师子各放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
服饰作昆崙状
卷一百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613-0298d.png
中和舞 唐德宗造舞因成八卦仲春麟德殿会百僚
观新乐诗且叙其舞曰朕以仲春之首纪为令节听政
之暇韵于歌诗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
六合还淳舞 唐调露二年上御洛城南楼赐太常奏
六合还淳之舞
顺圣舞 昔于司空頔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
其曲将半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授笑曰何
用穷兵独舞观其言虽诙谐然亦不为无味矣岂古所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613-0299a.png
谓谲谏邪
承天舞 承天乐舞四人紫袍进德冠并铜带
圣主回銮舞 唐大定元年天后幸京师同州刺史苏
环进圣主还京乐舞上御行宫楼观之赐以束帛令编
之乐府
一戎大定舞 唐龙朔元年上召李绩阿史那上官仪
等宴于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名之一戎大定乐皆亲
征辽东形容用武之象也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613-0299b.png
神宫大乐舞 唐武后长寿中亲享万象神宫因制此
舞用舞者九百人作之神宫之庭焉
霓裳舞 唐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诏奉常习开元中
霓裳羽衣舞以云韶乐和之舞曲成太常卿冯定总乐
工阅之于庭端凝若植文宗乃召升阶自吟定送客西
江诗因锡禁中瑞锦令录所著古体诗以献岂庄周所
谓旦暮遇之者邪自兵乱以来霓裳羽衣曲其音遂绝
江南伪主李煜乐工曹者素善琵琶因按谱得其声煜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613-0299c.png
后周氏亦善音律又自变易徐铉问曹曰法曲本缓而
此声太急何也曹曰宫中人易之议者以为非吉祥也
后岁馀而周氏卒矣
景云舞 舞者八人花锦为袍五绫为裤绿云冠黑皮

坐部舞 立部舞 唐安乐太平破阵庆善大定上元
圣寿光圣等舞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大定乐加金
钲唯庆善舞独用西凉乐旧破阵上元庆善三舞皆更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613-0299d.png
其衣冠合之钟石别享郊庙以破阵为七德之武舞庆
善为九功之文舞自武后僣乱毁唐宗庙斯礼竟废矣
安乐等八舞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也自长寿天
授鸟歌万岁龙池小破阵等舞皆同龟兹乐舞人皆穿
皮靴惟龙池舞备用雅乐而无钟石舞蹑履宴乐等六
舞皆坐奏之乐府谓之坐部伎也唐之雅乐其杂夷蛮
之制如此然则卒致胡雏之祸者有以也夫
倾杯舞 唐明皇常令教舞马百驷分为左右部时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613-0300a.png
外亦以善马来贡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
以文绣络金铃饰其鬣间杂以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
凡数十叠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
上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其上乐工数十环立
皆衣以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妙龄姿美者充之每遇千
秋节大宴勤政楼奏立坐二部伎毕则自内厩引出舞
之其后明皇幸蜀而舞马散在民间禄山颇心爱之自
是以数十匹置之范阳后为田承嗣所得而杂于战马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613-0300b.png
置之外栈既而军中飨士乐作马舞不能自止厮养辈
谓其为妖拥彗以击之马立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尚
存故态厩吏遽以为怪白承嗣箠之终毙于枥下惜哉
由是观之山海经述海外太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
代马穆天子传有马舞之舞亦信有之矣
软舞 唐开成末有乐人崇胡子能软舞其腰支不异
女郎也然舞容有大垂手有小垂手或像惊鸿或如飞
燕婆娑舞态也蔓延舞缀也然则软舞盖出体之自然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613-0300c.png
非此类欤
健舞 唐教坊乐垂手罗回陂乐兰陵王春莺啭半社
渠借席乌夜啼之属谓之软阿辽柘枝黄章拂林大渭
州达摩支之属谓之健舞故健舞曲有大杆阿连柘枝
剑气胡旋胡胜软舞有舞州苏合香拙枝团乱旋甘州

叹舞 唐咸通中伶人李可及善音律尤能啭喉为新
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屠沽少年效之谓之拍弹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613-0300d.png
时同昌公主丧除懿宗与郭淑妃悼念不已可及为叹
百年舞曲舞人皆盛饰珠翠仍画鱼龙地衣以列之曲
终乐阕珠翠覆地调语悽恻闻者流涕懿宗尝厚赐之
时宰相曹确屡论之不纳至僖宗朝卒为崔彦昭所奏
死于岭表岂得放郑远佞之意邪
  杜氏通典前代乐饮酒酣必起自舞诗云屡舞仙
  仙是也宴乐必舞但不宜屡耳前代讥在屡舞不
  讥舞也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舞是也魏晋以来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613-0301a.png
  尤重以舞相属谢安以属桓嗣是也近代以来此
  风绝矣宋孝武帝大明中以鞞拂杂舞合之钟石
  施于庙庭鹤舞马舞竹书穆天子传亦有之宋鲍
  昭又有舞鹤赋此舞或时而有非乐府所统今翔
  麟凤苑厩有蹀马俯仰腾跃皆合曲节朝会用乐
  则兼奏之
梁太祖开平初造崇德之舞以祀昊天开平之舞以享
宗庙然庙有四室室为一舞一室曰大合之舞二室曰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613-0301b.png
象功之舞三室曰来仪之舞四室曰昭德之舞
后唐依前制独宗庙四室别立舞名懿宗用昭德之舞
献祖用文明之舞太祖用应天之舞昭宗用永平之舞
庄宗用武成之舞明宗用雍熙之舞
晋高祖初诏崔棁等制定乐舞棁等讲求唐制尽复其
器服工员改文曰昭德之舞武曰成功之舞始为大会
陈之并推取教坊诸工以备行列屈信俯仰颇有仪度
其后太常更自广募工员多出市人阅习未几而元会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613-0301c.png
朝飨遂用寺工以陈于廷进退无旅而歌如虞殡当时
识者观之知晋之将亡兆于此矣
汉高祖即位之初太常张昭进言唐有治康凯安七德
九功四舞不可废罢宜更名号示不相袭也故治康曰
治安之舞凯安曰振德之舞九功曰观象之舞七德曰
讲功之舞治安振德用之郊庙观象讲功施之燕享又
宗庙四室室别名舞一室曰灵长之舞二室曰积善之
舞三室曰显仁之舞四室曰章庆之舞未几高祖庙有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613-0301d.png
司上观德之舞云
周广顺初太常卿边蔚奏改治安为政和之舞振德为
善胜之舞观象为崇德之舞讲功为象成之舞宗庙乐
舞信祖庙舞肃雍之舞僖祖庙舞章德之舞义祖庙舞
善庆之舞庆祖庙舞观成之舞太祖庙舞明德之舞世
宗庙舞定功之舞
宋朝建隆之初窦俨首议更周乐舞之名以崇德舞为
文德之舞象成舞为武功之舞权籍教坊及开封府乐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613-0302a.png
户子弟充之冠服用唐旧制而已
太祖皇帝乾元殿朝群臣更诣大明殿上寿诏用文德
武功之舞然郊庙殿廷同制其容缀未称朝廷揖逊之
意故和岘建言宜先奏文舞焉殿廷所用文舞宜为盛
德升闻之舞取舜受尧禅元德升闻之义也舞工用百
二十人八佾之数判为八列列十六工皆著履执拂服
裤褶冠进贤二工执五采纛引之文容变数略仿旧仪
次奏武舞宜为天下大定之舞取武王一戎衣而天下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613-0302b.png
大定之义也舞工亦准文舞之数被金甲持戟二工执
五色旗引之一变象六师举二变象上党平三变象维
扬定四变象荆湖复五变象邛蜀来六变象师还振旅
至于铙铎雅相錞鼗并舞舞工冠服仍旧而已太宗淳
化中岘弟㠓复奏昔改殿廷二舞以光太祖功烈今亦
应更定舞名其旧用盛德升闻宜更名化成天下之舞
取易称化成天下之义也天下大定更名威加海内之
舞取汉高祖为威加海内之歌也盖其舞亦六变焉一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613-0302c.png
变象讲武二变象漳泉归三变象杭越朝四变象殄并
汾五变象清银夏六变象兵还振旅每变乐一曲而已
诏从之和岘弟兄可谓善因时而造者
真宗又诏殿廷二舞复用乾德旧名祥符中崇奉玉清
昭应宫等诸祠每乘舆荐献并作备乐别号文舞曰发
祥流庆之舞武舞曰降真观德之舞又因太宗裁万国
朝天之曲造同和之舞裁平晋之曲造定功之舞郊庙
并奏之天圣中孙奭进言太常雅乐郊庙酌献上用登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613-0302d.png
歌不作文舞亚献又不作武舞止奏正安而已于是刘
筠等议自是宗庙酌献复用文舞武舞工先入以须亚
献而亚献终献并舞正安之曲郊祀天地与宗庙既异
庙室各有称颂功德故文舞迎神之后各奏逐室之舞
郊祀降神奏高安之曲文舞已作及皇帝酌泛齐惟登
歌奏禧安之乐而舞缀不作亚献终献仍用武舞焉明
道中冬至皇帝率群臣于文德殿庄献明肃皇太后行
上寿之礼设宫县进厚德无疆之文舞四海会同之武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613-0303a.png
舞各三变而罢
宋祖宗庙室乐舞之名 僖祖室曰大善之舞顺祖室
曰大宁之舞翼祖室曰大顺之舞宣祖室曰大庆之舞
太祖室曰大定之舞太宗室曰天盛之舞真宗室曰大
明之舞仁宗室曰大仁之舞英宗室曰大英之舞神宗
室曰大成之舞诸后之室凡行酌献之礼孝惠孝章位
同奏大统之曲淑德位奏大昌之曲章怀位奏大治之
曲自馀随帝室所奏云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613-0303b.png
  陈氏乐书曰窃观祖宗之室曲异之舞至于后室
  一用文德之舞而武舞不用焉岂非感于先儒妇
  人无武事之说邪春秋书初献六羽非无武舞也
  特举羽以见干耳如曰不然閟宫祀姜嫄之诗何
  以美万舞洋洋乎古人亦常振万于文夫人之侧
  亦足考信矣方今诚于诸后之室并奏文武之舞
  以娱乐神灵以形容德美真旷代甚盛之举而不
  失先王之制也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613-0303c.png
  又曰周人教国子之舞有大司乐有小司乐又舞
  师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然则古之舞者
  非独给繇役之贱者而已虽为国子爵为下士亦
  预焉汉太乐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吏
  二千石至六百石关内侯至五大夫之子取其适
  者五尺以上年十二至三十颜色和身体修治者
  以为舞人古国子下士之实也唐之郊庙舞工不
  合古制赵慎言奏议隋代犹以品子为之号二舞
卷一百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613-0303d.png
  郎唐兴遂变其制诚愿复古道取品子年二十以
  下容质修正者备二舞之员令太常博士主之准
  国子学给科閒日得习六乐学五礼满十岁量文
  武授散官号云门生其制亦可谓近古矣然不设
  课试之法劝沮之术未为备制也圣朝舞郎之制
  尚仍唐旧诚推慎言之法辅之以课试劝沮之方
  以之飨郊庙接神祇未有不降格而来飨矣今日
  不得不为之留意也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613-0304a.png
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以朝会乐而有请者十其三定
文舞武舞各为四表表距四步为酂缀各六十四文舞
者服进贤冠左执籥右秉翟分八佾二工执纛引前衣
冠同之舞者进蹈安徐进一步则两两相顾揖三步三
揖四步为三辞之容是为一成馀成如之自南第一表
至第二表为第一成至第三表为再成至北第一表为
三成覆郤行至第三表为四成至第二表为五成复至
南第一表为六成而武舞入今文舞所秉翟羽则集雉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613-0304b.png
尾置于髹漆之柄求之古制实无所本聂崇义图羽舞
所执𩔖羽葆幢析羽四重以结绶系于柄此纛翳之谓
也请按图以翟羽为之其四武舞服平巾帻左执干右
执戈二工执旌居前执鼗执铎各二工金錞二四工举
二工执镯执铙执相在左执雅在右亦各二夹引舞者
衣冠同之分八佾于南表前先振铎以通鼓乃击鼓以
警戒舞工闻鼓声则各依酂缀总干正立安位堂上长
歌以咏叹之于是播鼗以导舞舞者进步自南而北至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613-0304c.png
最南表以见舞渐然后左右夹振铎次击鼓以金錞和
之以金镯节之以相而辅乐以雅而陔步舞者发扬蹈
厉为猛贲䢪速之状每步一进则两两以戈盾相向一
击一刺为一伐为一成成谓之变至第二表为一变至
第三表为二变至北第一表为三变舞者覆身向堂郤
行而南至第三表为四变乃击刺而前至第二表回易
行列春雅节步分左右而跪以右膝至地左足仰起象
以文止武为五变舞蹈而进为兵还振旅之状振铎摇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613-0304d.png
鼗击鼓和以金錞废镯鸣铙复至南第一表为六变而
舞毕古者人君自舞大武故服冕执干戚若用八佾而
为击刺之容则舞者执干戈说者谓武舞战象乐六奏
每一奏之中率以戈矛四击刺戈则击兵矛则刺兵玉
戚非可施于击刺今舞执干戚盖沿袭之误请左执干
右执戈
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始命大乐正叶防撰三朝二舞
仪武舞曰威加四海之舞第一变舞人去南表三步总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613-0305a.png
干而立听举乐三鼓前行三步及表而蹲再鼓皆舞进
一步正立再鼓皆持干荷戈相顾作猛贲䢪速之状再
鼓皆转身向里以干戈相击刺足不动再鼓皆回身向
外击刺如前再鼓皆正立举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转
面相向立干戈各直腰再鼓各前进以左足在前右足
在后左手执干当前右手持戈在腰为进旅再鼓各相
击刺再鼓各退身复位整其干为退旅再鼓皆正立蹲
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转面相向秉干持戈坐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613-0305b.png
作再鼓各相击刺再鼓皆起收其干戈为克捷之象再
鼓正立遇节则蹲第二变听举乐依前蹲再鼓皆舞进
一步正立再鼓皆正面作再鼓各转身向里相击刺足
不动再鼓各转身向外击刺如前再鼓皆正立蹲再鼓
皆舞进一步陈其干戈左右相顾为贲速之状再鼓皆
并入行以八为四再鼓皆两两对相击刺再鼓皆回易
行列左在右右在左再鼓皆举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
正立再鼓各分左右再鼓各扬其干戈再鼓交相击刺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613-0305c.png
再鼓皆总干正立遇节乐则蹲第三变听举乐则蹲再
鼓皆舞进一步转面相向再鼓整干戈以象登台讲武
再鼓皆击刺于东南再鼓皆案盾举戈东南向而望以
象漳泉奉土再鼓皆击刺于正南再鼓皆按盾举戈南
向而望以象杭越来朝再鼓皆舞一步正立再鼓皆击
刺于西北再鼓皆案盾举戈西北向而望以象克殄并
汾再鼓皆击刺于正西再鼓皆按盾举戈西向而望以
象肃清银夏再鼓皆舞进一步正跪右膝至地左足微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613-0305d.png
起再鼓皆置干戈于地西各拱其手象其不用再鼓皆
左右舞蹈象以文止武之意再鼓皆就拜收其干戈起
而躬立再鼓皆舞退鼓尽即止以象兵还振旅文舞曰
化成天下之舞第一变舞人立南表之南听举乐则蹲
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稍前而正揖合手自下
而上再鼓皆左顾左揖再鼓皆右顾右揖再鼓皆开手
蹲再鼓皆进一步正立再鼓皆少郤身初辞合手自上
而下再鼓皆右顾以右手在前左手推出为再辞再鼓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613-0306a.png
皆左顾以左手在前右手推出为固辞再鼓皆合手蹲
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俛身相顾初谦合手当
胸再鼓皆右侧身左垂手为再谦再鼓皆左侧身右垂
手为三谦再鼓皆躬而授之遇节乐则蹲第二变听举
乐则蹲再鼓皆舞进一步转面相向再鼓皆稍前相揖
再鼓皆左顾左揖再鼓皆右顾右揖再鼓皆开手蹲正
立再鼓皆舞进一步复相向再鼓皆郤身为初辞再鼓
皆舞辞如上仪再鼓皆再辞再鼓皆固辞再鼓皆合手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613-0306b.png
蹲正立再鼓皆舞进一步再鼓相向再鼓皆顾为初谦
再鼓皆再谦再鼓皆三谦再鼓皆躬而授之正立节乐
则蹲第三变听举乐则蹲再鼓皆舞进一步两两相向
再鼓皆相趋揖再鼓皆左揖如上再鼓皆右揖再鼓皆
开手蹲正立再鼓皆舞进一步复相向再鼓皆郤身初
辞再鼓皆再辞再鼓皆固辞再鼓皆合手蹲正立再鼓
皆舞进一步两相向再鼓皆相顾初谦再鼓皆再谦再
鼓皆三谦躬而受之正立节乐则蹲凡二舞缀表器及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613-0306c.png
引舞振作并与大祭祀之舞同协律郎陈沂按阅以谓
节奏详备自是朝会则用之
徽宗政和二年议礼局上亲祠二舞之制(详见乐悬门/)
高宗绍兴十三年诏讨论郊庙乐舞僖祖庙用基命之
乐舞翼祖庙用大顺之乐舞宣祖庙用天元之乐舞太
祖庙用皇武之乐舞太宗庙用大定之乐舞真宗仁宗
庙乐舞曰熙文曰美成英宗神宗庙乐舞曰治隆曰大
明哲宗徽宗钦宗庙乐舞曰重光曰承元曰瑞庆皆以
卷一百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613-0306d.png
无射宫奏之(详见乐/制门)
宁宗即位孝宗庙奏用大伦之乐舞光宗庙奏用大和
之乐舞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