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百二十四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612-0863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四
  鄱 阳 马 端  临 贵 与  著
 王礼考十九
  山陵
秦二世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
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(徐广曰一作锢/锢铸塞 正义)
(曰颜师古云三重/之泉言至水也)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612-0863d.png
(正义曰言冢内作宫观及百官位/次奇器珍怪徙满冢中藏才浪反)令匠作机弩矢有
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
(正义灌音/馆输音戍)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(徐广曰/人鱼似)
(鲇四脚以正义曰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/如鳢可 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馀)
(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/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)
(州有之按今帝王用/漆灯冢中则火不灭)度不灭者久之(正义度音/田洛反)二世曰
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
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612-0864a.png
藏闭中羡(正义曰音延下/同谓冢中神道)下外羡闭尽闭工匠藏者无
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(皇览曰坟高五十馀丈周回五/里馀 正义曰关中记云始皇)
(陵在骊山泉本北流障使东西流有土无石取大石于/渭山诸山括地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)
(里/)
 汉旧仪骊山者古之骊国晋献公伐之而取二女曰
 骊姬此山多黄金其南多美玉曰蓝田故始皇贪而
 葬焉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𨽻七十二万人作
 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以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612-0864b.png
 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将
 𨽻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
 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
 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
汉高祖十年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帝崩葬万年(师古曰/三辅黄)
(图云高祖初居栎阳故太上皇因在栎阳十/年太上皇崩葬其北原起万年邑置长丞也)赦栎阳囚
死罪已下(臣瓒曰万年陵在栎/阳县界故特赦之)
 汉旧仪太上皇万年邑千户徙天下民赀三百万以
卷一百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612-0864c.png
 上与田宅守陵
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长陵
(自崩至葬凡二十三日/长陵在长安北四十里)已下(已下/棺也)皇太子群臣皆反至
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
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太子即位赐视作
斥上者将军四十金(服虔曰斥上圹上也如淳曰斥开/也开二地为冢圹故以开斥言之)
(郑氏曰四十金四十斤金也晋灼曰近上二千石赐钱/二万此言四十金实金下凡言黄金真金也不言黄谓)
(钱/也)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
卷一百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612-0864d.png
史二金
 汉兴立都长安徙齐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
 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赀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
 于诸陵长陵邑万户奉常属官有诸庙寝园令长丞
 东园匠令丞主作陵内器物又有园郎寝郎故事近
 臣皆随陵为园郎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
 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丞相以四时行园(武/帝)
 (时人有盗孝文园瘗钱者/丞相严青翟坐罪自杀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612-0865a.png
惠帝七年八月戊寅崩九月辛丑葬安陵(自崩至葬凡/二十四日安)
(陵在长安北三十/五里去长陵十里)
文帝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后七年六
月己亥帝崩遗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(应劭曰/因山为)
(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/遏绝就其水名以为陵号)令郎中令张武为复土将军
(如淳曰主穿圹窴瘗事也师古曰穿圹出土棺下也/已而窴之又即以为坟故云复土复反还也扶目反)
近县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椁穿复土属
将军武乙巳葬霸陵(师古曰自崩至葬凡十/日也霸陵在长安东南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612-0865b.png
景帝五年春作阳陵邑(张晏曰景帝/作寿陵起邑)夏募民徙阳陵后
三年正月甲子帝崩二月癸酉葬阳陵(自崩至葬凡十/日阳陵在长安)
(东北四/十五里)
 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邑各万户徙民与长
 陵等
武帝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(武帝自作陵也本/槐里县之茂乡)
建元六年四月高园便殿火董仲舒言鲁哀公时桓僖
宫灾亳社灾天皆焚其不当立者以示鲁今高园殿不
卷一百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612-0865c.png
当居陵旁于礼亦不当立与鲁灾同
后元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三月甲申葬茂陵(自崩至葬/凡十八日)
(茂陵在长安/西北八十里)
 元帝时贡禹奏言武帝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
 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
 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
 大失礼逆天心又未必称武帝意也昭帝晏驾光复
 行之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
卷一百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612-0865d.png
 甚可痛也唯陛下深察古道诸园陵女亡子者宜悉
 遣独杜陵宫数百诚可哀怜也汉法天子即位一年
 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供
 山陵武帝历年久长比崩陵中至不复容物由霍光
 暗于大体奢侈过度也(更始之败赤眉入长安破/茂陵取陵中物不能减半)
昭帝元平元年四月癸未帝崩六月壬申葬平陵(自崩/至葬)
(凡四十九日平陵在/长安西北七十里)
 茂陵富人焦氏贾氏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(死者归/蒿里葬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612-0866a.png
 (地故曰/下里)昭帝大行时方上事暴起用度未办田延年
 奏商贾预收方上不祥器物冀其疾用欲以求利非
 民臣所当为请没入县官从之
宣帝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帝崩初元元年正月辛丑
葬杜陵(自崩至葬凡二十八日/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)
 汉旧仪武帝治茂陵昭帝平陵邑皆取二千石将相
 守陵故三陵多贵皆三万户至五万户
元帝永光四年分诸陵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
卷一百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612-0866b.png
为初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
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
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暴之心
家有不自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
之民非久长之策也诗不云虖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
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
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
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帝崩七月丙戌葬渭陵(自崩至葬/五十五日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612-0867a.png
(渭陵在长安/北五十六里)
 有司言乘舆车牛马禽兽皆非礼不宜以葬奏可
成帝永始元年七月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
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
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
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
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
二年诏曰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
卷一百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612-0867b.png
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繇
役兴卒暴之作卒徙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
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
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
皆合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
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为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
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
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燉煌郡
卷一百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612-0867c.png
 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
 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
 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
 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景寿昌造杜陵赐爵
 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
 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
 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
 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
卷一百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612-0867d.png
 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馀岁矣
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彊
 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
 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
 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
 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
 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
 之灵浅外不固卒徙工庸以钜万数至㸐脂火夜作
卷一百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612-0868a.png
 取土东山且与榖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
 家罢敝府藏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
 据真土处埶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
 远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
 时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奢泰光禄
 大夫刘向上疏谏曰昔孝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(服/虔)
 (曰厕厕近水也李奇曰霸陵山北/头厕近霸水帝登其上以远望也)意悽怆悲怀顾谓
 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(应/劭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612-0868b.png
 (曰斮斩也陈施也孟康曰斮絮以漆著其间也师古/曰美石出京师北山今宜州石是也故云以北山石)
 (为椁纻絮者可以著衣之絮也斮而陈其间/又从而漆之也纻音张吕反斮音侧角反)岂可动
 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
 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(师古曰锢谓铸塞/也云锢南山者取)
 (其深大假/为喻也)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
 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
 之葬者厚衣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(师古曰厚衣/之以薪言积)
 (薪以覆之也不封谓不遂土为坟/也不树谓不种树也衣音于既反)后世圣人易之以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612-0868c.png
 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(师古曰在/上郡阳周)
 (县/)尧葬济阴丘垄皆小葬具甚微(晋灼曰丘/垄冢坟也)舜葬苍
 梧二妃不从(师古曰二妃/尧之二女)禹葬会稽不改其列(郑氏/曰不)
 (改树木百物之列也如淳曰列垄也墨子曰禹葬会/稽之山既葬收馀壤其上陇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晋)
 (灼曰列肆也淮南子云舜葬苍梧不变其肆言不烦/于民也师古曰郑说是也淮南所云不变其肆肆者)
 (故也言山川田亩皆如故/耳非列义也晋氏失之)殷汤无葬处(师古曰谓不/见傅记也)
 文武周公葬于毕(李奇曰在岐州之间臣瓒曰汲郡/古文毕西于丰三十里师古曰二)
 (说皆非也毕陌在长/安西北四十里也)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612-0868d.png
 下樗里子葬于武库(文颖曰秦惠王异母弟也师古/曰樗里子且死曰葬我必于渭)
 (南章台东后百年当有天子宫夹我墓及汉兴长/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上也)
 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
 之计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
 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
 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(师古曰墓谓圹穴/也坟谓积土也)曰丘
 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(师古曰东西南北言/周游以行其道不得)
 (专在本邦故墓/须表识识音志)为四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612-0869a.png
 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延
 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于嬴博之间(师古曰二邑/并在秦山其)
 (子死于/其间)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(孟/康)
 (曰隐蔽之才可见而已臣瓒曰谓人立可/隐肘也师古曰瓒说是也隐音于靳反)而号曰骨
 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嬴博去吴千
 有馀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
 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
 葬君亲骨肉皆微薄也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612-0869b.png
 司马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(李奇曰非桓魋为石/椁奢泰故激以此言)
 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
 明于事者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馀年越
 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(师古曰严襄者谓/庄襄则始皇父也)
 皆大作丘垄多其瘗藏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
 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(师古曰阿/谓山曲也)下锢三泉上崇山
 坟其高五十馀丈周回五里有馀石椁为游馆(李奇/曰圹)
 (中为游戏之观也师古曰多累石/作椁于圹中以为离宫别馆也)人鱼膏为灯烛水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612-0869c.png
 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(孟康曰/作机发)
 (木人之属尽其巧变也晋灼曰始皇本纪令匠作机/弩矢有所穿近辄射之又言工匠为机咸皆知之已)
 (下闭羡门背杀工匠/也师古曰晋说是也)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
 (师古曰言不/能尽其本数)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
 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
 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(师古曰/言至其)
 (墓所者发掘之/而求财物也)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(师古曰凿/谓所穿冢)
 (藏者音/在到反)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612-0869d.png
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
 离牧竖之祸(师古曰/离遭也)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
 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垄弥高
 宫室愈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
 昭然可见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
 俭宫室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上章道宫
 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(师古曰宫室如制/谓殖殖其庭有觉)
 (其楹君子攸宁也子孙众多谓维熊维/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也)及鲁严公(师/古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612-0870a.png
 (曰即庄/公也)刻饰宗庙多筑台囿(师古曰解/在五行志)后嗣再绝(孟/康)
 (曰谓子般闵/公皆杀死也)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
 绝是则奢俭之得失也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
 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
 (师古曰埤/下也音婢)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
 其日迫卒(师古曰卒/读曰猝)功费大万百馀(应劭曰大万/亿也大巨也)
 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
 物故流离以十万数(师古曰物故谓死也/流离谓亡其居处也)臣甚悯焉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612-0870b.png
 (师古曰悯谓不了言惑于此事也/悯音昏一曰悯古闵字忧病也)以死者为有知发
 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乂安用大(师古曰/安焉也)谋之
 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(师古曰说读曰/悦其下亦同)若苟
 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
 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
 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(师古/曰顾)
 (犹反/也)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
 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惟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舜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612-0870c.png
 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
 张释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
 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
 宜从公卿大臣之议(应劭曰模音规摹之摹师古曰/谓规度墓地应音是也韦元成)
 (傅及萧望之傅规模/音义皆同其字从木)以息众庶书奏上甚感向言而
 不能从其计
永始四年出杜陵诸未尝御者归家(宫人无子乃/守园陵也)
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帝崩四月己卯葬延陵(自崩至葬/凡五十四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612-0870d.png
(日延陵在扶风去/长安六十二里)
哀帝元寿二年六月戊午帝崩八月壬寅葬义陵(自崩/至葬)
(凡百五日义陵在扶/风去长安四十六里)
平帝元始元年诏义陵民冢不妨殿中者勿发(如淳曰/陵上有)
(宫墙象生制度为殿屋故曰殿中师古/曰此说非也殿中谓圹中象正殿处)
 六月乙未义陵寝神衣在柙中丙申旦衣在外床上
 (哀帝陵也衣在寝中今自出/在外床上师古曰柙匮也)寝令以急变闻(非常之/事故云)
 (急/变)用太牢祠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612-0871a.png
五年十二月丙午帝崩葬康陵(在长安北/六十里)
东汉皇帝葬仪以木为重高九尺广容八历裹以苇席
巾门丧帐皆以簟车皆去辅轓疏布恶轮走卒皆布褠
帻太仆四轮辀为宾车大练为屋幕中黄门虎贲各二
十人执绋司空择土造穿太史卜日谒者二人中谒者
仆射中谒者副将作油缇帐以覆坑方石治黄肠题凑
便房如礼(汉旧仪略载前汉诸帝寿陵曰天子即位明/年将作大匠营陵地用地七顷方中用地一)
(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武帝坟高二十/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612-0871b.png
(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大车六马皆藏之内方/外陟车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)
(伏火已营陵馀地为西园后陵馀地为媫妤以下次赐/亲属功臣汉书音义曰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)
(也便房藏中便坐也皇览曰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/筑为方城其中开四门四通足放六马然后错浑杂物)
(杆漆缯绮金宝米榖及埋车马虎豹禽兽发近郡卒徒/置将军尉侯以后官贵幸者皆守园陵元帝葬乃不用)
(车马禽/兽等物)大驾太仆御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元衣朱
裳执戈扬楯立乘四马先驱(周礼曰方相氏大丧先柩/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)
(方良郑元曰方相放想也可畏怖之貌圹穿地中也方/良罔两也天子之椁柏黄肠为里表以石焉国语曰木)
(石之怪/夔罔两)旂之制长三仞十有二斿曳地画日月升龙书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612-0871c.png
旐曰天子之柩谒者二人立乘六马为次大驾甘泉卤
簿金根容车兰台法驾丧服大行载饰如金根车皇帝
从送如礼太常上启奠夜漏二十刻太尉冠长冠衣斋
衣乘高车诣殿止车门外使者到南向立太尉进伏拜
受诏太尉诣南郊未尽九刻大鸿胪设九宾随立群臣
入位太尉行礼执事皆冠长冠衣斋衣太祝令跪读谥
策太尉再拜稽首治礼告事毕太尉奉谥策还诣殿端
门太常上祖奠中黄门尚衣奉衣登容根车东园武士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612-0871d.png
载大行司徒却行道立车前治礼引太尉入就位大行
车西少南东面奉策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太常跪曰进
皇帝进太尉读谥策藏金匮皇帝次科藏于庙太史奉
哀策苇箧诣陵太尉旋复公位再拜立哭太常跪曰哭
大鸿胪傅哭十五举音止哭太常行遣奠皆如礼请哭
止哭如仪昼漏上水请发司徒河南尹先引车转太常
跪曰请拜送载车著白系参缪绋长三十丈大七寸为
挽六行行五十人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帻委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612-0872a.png
貌冠衣素裳校尉三人皆赤帻不冠绛纱单衣持幢幡
候司马丞为行首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棹歌者六十
人为六列铎司马八人执铎先大鸿胪设九宾随立陵
南羡门道东北面诸侯王公特进道西北面东上中二
千石二千石列侯直九宾东北面西上皇帝白布幕素
里夹羡道东西向如礼容车幄坐羡道西南向车当坐
南向中黄门尚衣奉衣就幄坐车少前太祝进醴献如
礼司徒跪曰大驾请舍太史令自车南北面读哀策掌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612-0872b.png
故在后已哀哭太常跪曰哭大鸿胪傅哭如仪司徒跪
曰请就下位东园武士奉下车司徒跪曰请就下房都
导东园武士奉车入房司徒太史令奉谥哀策(晋时有/人嵩高)
(山下得竹简一枚上有两行科斗书之台中外傅以相/示莫有知者司空张华以问博士束晰曰明帝显节陵)
(中策也检校果然/是知策用此书也)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(礼记曰明器/神明之也孔)
(子谓为明器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/郑元注既夕曰陈明器以西行南端为上)筲八盛容三
(郑元注既夕曰筲器种/𩔖也其容盖与簋同)黍一稷一麦一粱一稻一麻
一菽一小豆一瓮三容三升醯一醢一屑一(郑元注既/夕曰屑姜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612-0872c.png
(桂之/屑)黍饴载以木桁覆以疏布甒二容三升醴一酒一
载以木桁覆以功布瓦镫一彤矢四轩輖中亦短卫彫
矢四骨短卫(既夕曰翭矢一乘骨镞短卫郑元曰翭犹/候也候物而射之矢也四矢曰乘骨镞短)
(卫亦示不用也生时翭矢金镞凡为矢五/分笴长而羽其一通俗文曰细毛翭也)彤弓一卮八
牟八(郑云注既夕/曰牟盛汤浆)豆八笾八形方酒壶八槃匜一具(郑/元)
(注既夕曰槃/匜盥器也)杖几各一盖一钟十六无簴镈四无簴(尔/雅)
(曰大钟谓之镛郭璞注曰/书曰笙镛以间亦名镈)磬十六无簴(礼记曰有钟磬/而无簨簴郑元)
(曰不悬/之也)埙一箫四笙一篪一柷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612-0872d.png
筑一坎侯一(礼记曰琴瑟张而不/平竽笙备而不和)干戈各一笮一甲一
胄一(既夕谓之役器/郑元曰笮矢箙)挽车九乘刍灵三十六匹(郑元注/礼记曰)
(刍灵束茅为人马/谓之刍灵神之类)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瓦鼎十二容
五升匏勺一容一升瓦案九瓦大杯十六容三升瓦小
杯二十容二升瓦饭槃十瓦酒樽二容五升匏勺二容
一升祭服衣送皆毕东园匠曰可哭在房中者皆哭太
常大鸿胪请哭止如仪司徒曰百官事毕臣请罢从入
房者皆再拜出就位太常导皇帝就赠位司徒跪曰请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612-0873a.png
进赠侍中奉持鸿洞赠玉圭长尺四寸荐以紫巾广袤
各三寸缇里赤纁周缘赠币元三纁二各长尺三寸广
充幅皇帝进跪临羡道房中西向手下赠投鸿洞中三
东园匠奉封入藏房中太常跪曰皇帝敬再拜请哭大
鸿胪传哭如仪太常跪曰赠事毕皇帝促就位(续汉书/曰明帝)
(崩司徒鲍昱典丧事葬日三公入安梓宫还至羡道半/逄上欲下昱前叩头言礼天子鸿洞以赠所以重郊庙)
(也陛下奈何冒危险/不以义割哀上即还)容根车游载容衣司徒至便殿并
辇骑皆从容车玉帐下司徒跪曰请就幄导登尚衣奉
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612-0873b.png
衣以次奉器衣物藏于便殿太祝进醴献几下用漏十
刻礼毕司空将校复土皇帝皇后以下皆去粗服服大
红还宫反庐立如礼桑木主尺一寸不书谥虞礼毕祔
于庙如礼(汉旧仪曰高帝崩三日小敛空中牖下作栗/木主长八寸前方后圆围一尺置牖中望外)
(内张绵絮以彰外以皓木大如指长三尺四枚缠以皓/皮四方置牖中央七日大敛棺以黍饭羊舌祭之牖中)
(已葬收主为木函藏庙太室中西墙壁埳中望内外不/出室堂之上坐为五时衣冠履几杖竹笼为俑人无头)
(坐起如生前皇后主长七寸围九寸在皇帝主右旁高/皇帝主长九寸上林给栗木长安祠庙作神主东园秘)
(器作梓棺素木长/丈三尺崇广四尺)先大驾日游冠衣于诸宫诸殿群臣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612-0873c.png
皆吉服从会如仪皇帝近臣丧服如礼醳大红服小红
十一升都布练冠醳小红服纤醳纤服留黄冠常冠近
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百官衣皂每变服从哭
诣陵会如仪祭以特牲不进毛血首司徒光禄勋备三
爵如礼
太皇太后皇太后之丧合葬羡道开通皇帝谒便房太
常导至羡道去杖中常侍受至柩前谒伏哭止如仪辞
太常导出中常侍授杖升车归宫也已下反虞立主如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612-0873d.png
礼诸郊庙祭服皆下便房五时朝服各一袭在陵寝其
馀及宴服皆封之箧笥藏宫殿后阁室
世祖建武二年以皇祖考墓为昌陵置陵令守视后改
为章陵因以春陵为章陵县
六年四月幸长安始谒高庙遂有事于十一陵
十年八月幸长安祠高庙遂有事于十一陵
十一年二月幸章陵祠园陵
十八年二月幸长安祠高庙有事于十一陵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612-0874a.png
二十二年幸长安祠高庙有事于十一陵(以后幸长安/谒陵不录)
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
 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
 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奕奕言相通也庙以
 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
 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
 居衣服象生人具名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诸陵
 以傅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612-0874b.png
 牢祠自雒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
 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
 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
二十六年初作寿陵(初作陵未有名故号/寿陵取长久之义)将作大匠窦
融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(说文曰南北曰袤东西曰/广无虑都凡也谓诸园陵)
(都凡制/度也)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
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
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(谓赤眉/入长安)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612-0874c.png
(惟霸陵/不掘)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
水而已
光武葬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高六丈六尺垣四出
司马门寝殿钟虡皆在周垣内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
亩八十五步帝王世记曰在临平亭之南西望平阴东
南去雒阳十里(帝以中元二年二月/戊戌崩三月丁卯葬)
明帝永平元年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
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612-0874d.png
 汉制正月五供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
 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
 子郡国计吏会陵昼漏上水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
 前钟呜谒者治礼引客群臣就位如仪乘舆自厢下
 太常导出西向拜止旋升阼阶拜神座退坐东厢西
 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座后公卿群臣谒神座太官上
 食太常乐奏食举文始五行之舞礼乐阕君臣受赐
 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谷价民所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612-0875a.png
 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礼敬爱之心也周
 遍如礼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
 礼亦如之
  致堂胡氏曰送死之礼即远而无近至于墓则终
  事尽矣人子孝思不忘则专精于庙享而已矣盖
  墓藏体魄而致生之是不智也庙以宅神而致死
  之是不仁也此圣人制礼明乎幽明之故仁智合
  而理义全也既已送形而往安于地下迎精而反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612-0875b.png
  主于庙中而又致隆于陵园如元会仪上食奏乐
  郡国奏计言民疾苦是反易陵庙之理以体魄为
  有知虚庙祏而不重设复举庙中之主而祭于陵
  所皆违礼也夫丧葬即远岂得已而为之不可沐
  浴而不敛也故为之敛不可敛而不殡也故为之
  殡不可殡而不葬也故为之葬首为中制以节贤
  者之过而引不肖者之不及也若遂孝子思慕无
  穷之心则葬之之不得见曷若存之于殡之为近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612-0875c.png
  殡诸客位之为近曷若勿敛勿浴勿饮勿含之可
  以称吾之不忍也原情至此则大圣至愚均于不
  行故不若循礼中节之为当也明帝此举盖生于
  原庙蔡邕不折衷以圣人之制而直论其情情岂
  有既哉使明帝移此情于四时太庙之祭簠簋笾
  豆尊彝鼎俎惟礼之循而兢兢业业监于光武成
  宪损益修明之期乎至治其为孝也虽圣主何以
  加诸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612-0875d.png
永平七年阴太后崩柩将发于殿群臣百官陪位黄门
鼓吹三动鸣钟鼓天子举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着素
参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车黄门宦者引以出宫省
太后魂车鸾路青羽盖驷马龙旂九旒前有方相凤凰
率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悉导公卿百官如天子郊
卤簿仪后和熹邓后葬按以为仪自此皆降损于前事

 阴太后崩帝追慕无已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612-0876a.png
 平生欢悲不能寐即按历明旦吉遂率百官上陵其
 日降甘露于陵树令百官采取以荐帝伏御床视太
 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悲泣莫
 敢仰视
明帝葬显节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无周垣为行马四
出在殿北提封田七十四顷五亩帝王世记曰故当寿
亭也西北去雒阳三十七里(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/壬子崩其月壬戌葬)
 帝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612-0876b.png
 丈五尺无得起坟(东观记曰陵东北作庑长三丈/五步出外为小厨裁足祠祀)
 年之后扫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(杅饮器方言碗/也糒乾粮也)
 百日唯四时设奠置吏卒数人供给洒扫勿开修道
 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
章帝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东平王苍上疏谏曰窃
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营建陵地具称古典诏曰
无有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奉承无违至
于自所营创尤为俭省古者丘垄且不欲其著明况筑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612-0876c.png
郭邑建都郛哉又以吉凶俗数言之亦不欲无故缮修
丘墓帝从而止
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
出司马门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
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纪曰在
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(帝以章和二年正月/壬辰崩三月癸卯葬)
和帝慎陵山方三百八十步高十丈无周垣为行马四
出司马门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612-0876d.png
舍在殿北提封田三十一顷二十亩二百步帝王世纪
曰在雒阳四十一里(帝以元兴元年十二月辛/未崩次年三月甲申葬)
殇帝康陵山周二百八步高五丈五尺行马四出司马
门寝殿钟虡在行马中因寝殿为庙园吏寺舍在殿北
提封田十三顷十九亩二百五十步帝王世纪曰高五
丈四尺去雒阳四十八里(帝以延平元年八月/辛亥崩九月丙寅葬)
安帝恭陵山周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无周垣为行马
四出司马门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吏寺舍在殿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612-0877a.png
北提封田一十四顷五十六亩帝王世纪曰高十一丈
在雒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(帝延光四年三月丁卯幸/叶崩于乘舆辛未发丧四)
(月己/酉葬)
顺帝宪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无周垣为行马四
出司马门右殿钟虡在司马门内寝殿园省寺吏舍在
殿东提封田十八顷十九亩三十步帝王世纪曰在雒
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(帝以建康元年八月/庚午崩九月丙午葬)
冲帝怀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为寝殿行马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612-0877b.png
四出门园寺吏舍在殿东提封田五顷八十亩帝王世
纪曰西北去雒阳十五里(帝以永嘉元年正月/戊戌崩其月己未葬)
 冲帝崩将北卜山陵李固议曰今处处寇贼军兴用
 费加倍新创宪陵赋发非一帝尚幼小可起陵于宪
 陵茔内依康陵制度其于役费三分减一乃从固议
质帝静陵山方百三十六步高五丈五尺为行马四出
门寝殿钟虡在行马中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
顷五十四亩因寝为庙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去雒阳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612-0877c.png
三十二里(帝以本初元年闰六月/甲申崩七月乙卯葬)
桓帝宣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
东南去雒阳三十里(帝以延熹九年十二月辛/丑崩次年二月辛酉葬)
灵帝熹平元年正月车驾上原陵诸侯王公及外戚家
妇女郡国计吏匈奴单于西域三十六国侍子皆会焉
如会殿之仪礼乐阕百官受赐爵计吏以次向殿前上
先帝御座具言俗善恶民所疾苦司徒蔡邕慨然叹曰
吾闻古之墓祭而朝廷有上陵之礼如此其备也察其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612-0877d.png
本意乃知孝明至孝恻隐不易夺也或曰本意云何对
曰西京之时其礼不可得而闻也光武帝始葬于此明
帝嗣位逾年群臣朝正感先帝不复见此礼乃率公卿
百僚就陵而朝焉瓜葛之亲男女毕会郡计吏各向神
座而言庶几先帝魂神闻听之也
灵帝文陵帝王世纪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
西北去雒阳二十里(帝中平六年四月丙/辰崩六月辛酉葬)
献帝禅陵帝王世纪曰在河内山阳之西南去雒阳三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612-0878a.png
百一十里
 
 
 
 
 
 
 
卷一百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612-0878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