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十六
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611-0732b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七十六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郊社考
  祀后土
夏以五月祭地祗
殷以六月祭地祗
周制夏日礼地祗于方丘(曲礼天子祭天地疏曰地神/有二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)
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611-0733a.png
(昆崙之神于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祗于北郊/二也或云建申之月祭之与郊天相对又曰知方岳之)
(神是昆崙者按地统书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崙又云/其东南方五千里曰神州以此言之昆崙在西北别统)
(四方九州其神州者是昆崙东南一州耳于一州中更/分为九州则禹贡之九州是也其配地之神孝经纬既)
(云后稷为天地之主则后稷配天南郊又配地北郊则/周人以喾配圜丘亦当配方泽也 张骞赞班固曰禹)
(本纪言河出昆崙昆崙高二千五百里馀日月所相避/隐为光明也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所谓昆)
(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/有放哉 左传凡祀启蛰而郊疏曰郑元注书多用谶)
(纬言地祗有二有昆崙之神又有神州之神唯郑元立/为此议而先儒悉不然故王肃作圣證论引群书以證)
(之/)黄琮礼地(礼谓始告神时荐于神座礼地以夏至/谓神在昆崙者也礼神者必象其𩔖琮)
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611-0733b.png
(八方象地是疏曰云琮八方以象地者天圆以对地方/地有四方 八方也易云天元而地黄今地用黄琮随)
(地/色)牲币放其器之色(注疏见祀天礼/已上礼地玉币) 两圭有邸以祀
(两圭者以象地数二也舛而同邸祀地谓北郊神州/之神 舛昌绢反 疏曰云舛而同邸者按王制注)
(卧则舛彼谓两足相向此两圭亦两足同邸是足相向/之义故以舛言之则上四圭同邸者亦是各自两足相)
(向但就此两足相向而言之也地春官典瑞有杨氏曰/玉人之事两圭五寸有邸以祀 即此两圭 邸以祀)
(地者也义与四圭有邸以祀天同又按黄琮以礼地两/圭以自执亦如植璧秉圭之谓郑氏并谓之礼地又强)
(分昆崙神州为二以当之非也祀政和四年礼制局言/始则求神而礼之终则正祭而 焉大宗伯以黄琮礼)
(地盖施于求神之时也与大司乐以函钟为宫至地祗/皆出可得而礼同矣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盖施于荐)
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611-0734a.png
(献之时与大司乐奏太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同矣/郑氏乃谓以黄琮礼地神之在昆崙者两圭有邸以祀)
(地祗于北郊神州之神且黄琮两圭有邸周官特言礼/地祀地而已初无昆崙神州之别郑氏之说本于谶纬)
(之书前辈如长孙无忌辈固尝辨其非矣此义/与徐邈不同姑两存之 已上祭地所执之玉) 蒲越
藁秸 器用陶匏(并详见祀天礼/已上祭地席器) 祭地之牛角茧栗
 阴祀用黝牲毛之(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黝读为/幽黑也毛之取纯毛也 地官牧)
(人地已上/祭 之牲) 天子为籍千亩以事天地社稷以为醴酪
齐盛(籍在亦反酪音洛齐音/咨 籍田也 祭义) 酒正以法共五齐三酒
以实八樽大祭三贰(齐才细反礼三贰三益副之也/并见祀天 已上齐盛酒齐)
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611-0734b.png
玉路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(钖音阳/樊步干)
(反斿/音留)大驭掌驭玉路以祀 节服氏衮冕六人维王之
太常(并详见祀天礼/ 已上车旗) 大司乐大合乐分乐乃奏太蔟
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 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
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
物及邱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
介物及土示 凡乐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
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
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611-0734c.png
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
而礼矣(疏曰礼地祇必于夏至之日者以地是阴夏至/一阴生是以还于阴生之日祭之也 注疏详)
(乐/考) 鼓人以灵鼓鼓社祭(灵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土神/地之道 已上祭地之乐)
  右祭地礼物乐舞
前期十日(自此以后并/如祀天礼)祭之日(通典云其日王立于方/丘东南西面乃奏函钟)
(为宫以下之乐以致其神讫王又亲牵牲取血并玉瘗/之以求神谓之二始天地之祭惟圜丘方丘备此二始)
(谓圜丘之先奏圜钟为宫之乐次燎牲及玉币也方丘/则先奏函钟为宫之乐次则瘗埋血及玉币二者在正)
(祭之前故云二始瘗元丰元年九月陈襄等议阴祀自/血起请北郊先行 血之礼俟荐献礼毕即瘗牲币之)
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611-0734d.png
(属则始终之礼备/详见祀天燔柴条)瘗埋于泰折(折之设反牲疏曰瘗埋/谓瘗缯埋 也祭法)
(尔雅曰祭/地曰瘗埋)太宰赞玉币爵(注见祀天礼郊特牲酒疏曰/夏至祭方泽之礼齐 献数)
(与圜丘同瓦通典云尸前既置玉币等讫次则王以匏/片为爵酌 甒之泛齐以献尸谓之朝践所谓陶匏象)
(天地之性次大宗伯亦以匏爵酌醴齐摄王后之献凡/二献也次荐熟于神座前毕王更以匏爵酌盎齐以献)
(尸大宗伯以匏爵酌醍齐以亚之所谓馈食之献凡四/献也尸乃食讫王更酌朝践之泛齐以酳尸所谓朝献)
(大宗伯次酌馈食之醍齐以亚之所谓再献凡六献也/次诸臣为宾酌沈齐以献尸凡七献也王每献酒皆作)
(乐一/终)大宗伯奉齍(注疏见/祀天礼)大司徒奉牛牲(注疏见/祀天礼)
  右祭地礼始终之序
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611-0735a.png
  陈氏礼书曰周礼或言大示或言地示或言土示
  盖大示则地之大者地示则凡地之示与焉土示
  则五土之示而已礼记言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南
  郊祀天则北郊祀地矣祀天就阳位则祭地就阴
  位矣大宗伯以黄琮礼地牲币各放其器之色而
  牧人阴祀用黝牲则牲有不同也典瑞两圭有邸
  以祀地则玉有不同也大司乐奏太蔟歌应钟以
  祀地示凡乐函钟为宫若乐八变地示皆出则乐
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611-0735b.png
  有不同也盖先王之于神示求之然后礼礼之然
  后祀函钟为宫求之之乐也太蔟应钟祀之之乐
  也若夫玉之黄琮两圭牲币之黄黑盖祭有不一
  而牲币器亦从而异也郑氏之徒谓夏至于方丘
  之上祭昆崙之示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示
  此惑于谶纬之说不可考也凡以神仕者以冬至
  致天神人魅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致天神而人
  魅与之者荀卿所谓郊则并百王于上天而祭之
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611-0735c.png
  是也郊天合百王则郊地合物魅宜矣郑氏谓致
  人魅于祖庙致物魅于坛墠盖用祭天地之明日
  于经无据
  又曰古者正祭有常数非正祭者无常时故岁祭
  天者四诗序曰春夏祈谷于上帝又曰丰年秋冬
  报则春祈谷左氏所谓启蛰而郊是也夏祈谷所
  谓龙见而雩是也秋报月令所谓季秋大享帝是
  也冬报周礼所谓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是也凡
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611-0735d.png
  此正祭也旅𩔖造祷祠之属非正祭也祭地之礼
  周礼所谓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正祭也祷祠之
  属非正祭也然先王亲地有社存焉礼曰享帝于
  郊祀社于国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申地道
  又曰郊社所以事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义或以
  社对帝或以社对郊则祭社乃所以亲地也大宗
  伯以血祭社稷又曰大封先告后土太祝大师大
  会同宜于社又曰建邦国先告后土则后土非社
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611-0736a.png
  矣郑氏释大宗伯谓后土土神黎所食者释月令
  谓后土黎也释太祝谓后土社神也既曰土神又
  曰社神是两之也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左氏
  曰君戴皇天而履后土汉武帝祠后土于汾阴宣
  帝祠后土于河东而宋梁之时祠地皆谓之后土
  则古者亦命地示为后土矣然周礼有大示有地
  示有土示又有后土则所谓后土者非地示也
  朱子曰周礼有圜丘方泽之说后来人却只说社
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611-0736b.png
  便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也自有
  方泽之祭
  杨氏曰愚按大司乐奏太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
  地示郑注云地示所祭于北郊及社稷牧人阴祀
  用黝牲毛之郑注云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夫祭
  地惟有夏至北郊方泽之礼此外则有社祭亦祭
  地也郑氏亦既知之矣及注曲礼天子祭天地大
  宗伯黄琮礼地典瑞两圭祀地又云地神有二岁
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611-0736c.png
  有二祭夏至祭昆崙之神于方泽夏正祭神州之
  神于北郊何也盖祭地惟北郊及社稷此三代之
  正礼而释经之正说郑氏所不能违也有昆崙又
  有神州有方泽又有北郊析一事以为二事此则
  惑于纬书而牵合圣经以文之也知有正礼而又
  汨之以纬书甚矣其惑也
  右以上所述祀地礼文系信斋杨氏祭礼据经文
  所载条为始终之序如通典则依郑氏注以方丘
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611-0736d.png
  为祭昆崙之神丘在国之北礼神之玉以黄琮牲
  用黄犊币用黄缯(所谓各如/其器之色)王及尸同服大裘配
  以后稷(服与配经文不载注家以为同/祭天之礼故服大裘配后稷)其乐则大
  司乐之函钟为宫云云至八变则地祗皆出可得
  而礼是也神州地祗则为坛于北郊名泰折玉用
  两圭五寸有邸牲用黝犊(阴祀用/黝牲)币用黑缯(币经/无文)
  (据牲用黑知/当从其色)配亦以后稷其乐则奏太蔟歌应钟
  舞咸池以祭地示是也按郑氏解经于天地之祀
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611-0737a.png
  皆分而为二是有二天二地矣然古人祀天之礼
  郊与明堂本二处所配之祖又不同则因宗祀文
 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一语而指其帝为五精之神
  感生之帝犹云可也至于祭地则经文所载惟方
  泽而已乃以为此所祀者昆崙而又有神州则祭
  之于北郊盖北郊之名亦出纬书(孝经纬祭地/示于北郊)
  经所不载于是又因祭法有泰折之语而以为泰
  折即北郊又非方泽也其支离不通弥甚矣
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611-0737b.png
秦始皇帝即位三年祠八神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
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
于泽中圜丘云
汉武帝元狩二年天子郊雍曰今上帝亲郊而后土无
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令谈祠官宽舒议天地牲
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
坛一黄犊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(侍祠之人/著黄衣)
是天子东幸汾阴汾阳男子公孙滂洋等见汾旁有光
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611-0737c.png
如绛上遂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上亲望
拜如上帝礼
 汉旧仪祭地河东汾阴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
 泽中方丘也礼仪如祭天名泰一旦丘
宣帝神爵元年上幸河东祠后土
五凤三年上幸河东祠后土
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郊泰畤东至河东祠后土
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等奏请罢雍畤
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611-0737d.png
甘泉汾阴后土祠于长安立南北郊从之(详见郊/祀门)
建始二年正月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
永始三年复汾阴后土祠
四年上幸河东祠后土
元延二年幸河东祠后土
四年及绥和二年并幸河东祠后土
二年上崩乃复长安南北郊
哀帝即位寝疾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
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611-0738a.png
平帝时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又奏以天
地合祭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
郊以高帝高后配夏日至使有司奉祭北郊以高后配
(详见郊/祀门)
光武建武二年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采元始中故
事合祀天地
中元元年营北郊于洛阳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迁吕
太后于园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地祗郊
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611-0738b.png
二年正月郊别祀地祗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
上皆在坛上地礼群神从食皆在坛下如元始故事(岳/渎)
(位见山/川门)地祗高皇后用犊各一头五岳共牛一头四海
四渎共牛一头群神共二头奏乐亦如南郊既送神瘗
俎实于坛北
魏明帝景初元年诏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
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配
 时高堂隆上表云古来娥英姜姒盛德之妃未闻配
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611-0738c.png
 食于郊者也汉文初祭地祇于渭阳(西汉武帝时始/立汾阴后土于)
 (汾阴亦以高帝配祠孝文/时无祭地祠于渭阳事)以高帝配孝武立后土宜
 依古典以武皇配天地
  按郑康成分圜丘与南郊为二方泽与北郊为二
  而所祀天地亦各有二名曹魏郊祀遵用其说然
  郑说祀天则有昊天有五帝而魏圜丘所祀曰皇
  皇帝天南郊所祀曰皇天之神郑说祀地则有昆
  崙有神州而魏方泽所祀曰皇皇后地北郊所祀
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611-0738d.png
  曰皇地之祗往往见灵威仰及昆崙等名不雅驯
  故有以易之然不知皇天之与天神后地之与地
  祗果可分而为二乎可笑也
晋武帝泰始二年定郊祀地郊先后配是年并圜方二
丘于南北郊更脩坛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(时从有/司议云)
(古者郊/丘不异)十一月庚寅帝亲祠于南郊自后方泽不别立
元帝太兴二年北郊未立地祇共在天郊
明帝太宁三年诏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
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611-0739a.png
成帝咸和八年于覆舟山南立地郊以宣穆张皇后配
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诸山江等凡四十四神及诸
小山从祀(此依魏氏故/事非晋旧也)
 时将北郊太常顾和表按后汉光武正月辛未始建
 北郊此则与南郊同月于是从和议
 郊庙牲币璧玉之色虽有成文秦代多以骝驹汉则
 但云犊未辨其色江左南北同用元牲
 晋地郊享神歌一首 祠享天地五神迎送歌见郊
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611-0739b.png
 祀门
宋武帝永初二年亲祀南北郊
孝武帝大明三年移北郊于钟山北原道西与南郊相
对后还旧处
 初晋始置于覆舟山南至于此移之废帝以旧地吉
 祥复之
齐高祖建元二年正月次辛祀北郊牺牲之色因旧不
改而无配(用王/俭议)
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611-0739c.png
武帝永明三年议郊祀用正月次辛瘗后土御并亲奉
车服之仪率遵汉制出以法驾衮冕(用次辛之义/已注天郊)
梁武帝制北郊为坛于国之北(坛上方十丈下方十二/丈高一丈四面各一陛)
(其为外/壝再重)常与南郊间岁正月上辛祀后土于坛上以德
后配礼以黄琮五官先农五岳及国内山川皆从祀地
攒题曰后地座用上和香(以地于人亲/宜加杂馥)省除四望座(博/士)
(明山宾议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/而又有四望座疑重遂省四望座)松江浙江五湖钟山
白石山并留之如故帝行一献之礼
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611-0739d.png
 梁北郊迎神諴雅一曲三言 送神諴雅一曲四言
  皇帝初献奏登歌二曲四言
陈武帝受禅亦以间岁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于北郊
以皇妣昭后配
文帝天嘉中改以德皇帝配
宣帝即位以郊坛卑下更增广之(祠部郎中王元规议/旧坛上径广九丈三)
(尺请加七尺以则地义下径广十五丈取三分/益一高丈五寸请加尺五寸取二倍汉家之数)
后魏道武帝即位二年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
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611-0740a.png
后配坛兆制同南郊五岳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
外壝内后土神元后共用元牡一玉用两圭有邸币用
束帛五岳等共牛一祭毕瘗牲体于坛北亥地其后夏
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币之属与二郊同
北齐制三年一祭以夏日至禘昆崙皇地祇于方泽以
武德皇后配为坛在国北郊(坛广轮四十尺高四尺面/各一陛其外为三壝相去)
(广狭同圜丘壝外大营广轮三百二十步馀如圜/丘又为瘗坎于坛之壬地中壝之外广深丈二尺)礼以
黄琮束帛神州社稷天下山水并从祀用牲十二牺同
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611-0740b.png
圜丘
后周祭后土地祇于国北郊六里为坛(坛一成八方下/崇一丈方六丈)
(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方各一陛每尺/一级其壝八面径百二十步内壝半之)以神农配牲以
其方之色神州坛在其右以献侯莫那配焉(崇一丈方/四丈其坛)
(如方丘莫那则周文帝之远/祖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)
隋因(周/)制夏日至祭皇地祇于宫城北郊十四里为方
(其丘再成成高五尺下成方/十丈上成方五丈成则重也)以太祖武元配神州迎
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宫州咸州扬州其九州山林川
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611-0740c.png
泽邱陵坟衍原隰皆从祀(地祇及配帝在坛上神州九/州神座于坛第二等八陛之)
(间神州东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/柱州西北方宫州咸州东北方扬州东南方九州山海)
(以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间唯冀州山/林川泽邱陵坟衍于坛之南少西)地祇配帝等牲用
黄犊二神州以下用方色犊一九州山海坟衍等加羊
豕各九孟冬祭神州于北郊亦以太祖武元配牲用犊
二凡大祀养牲在涤九旬(昊天五帝日月星地/祇神州宗庙社稷)中祀三
(星辰五/祀四望)小祀一旬(司中司命风师/雨师诸星山川)其牲方色难备者
听以纯色代之
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611-0740d.png
炀帝大业元年孟冬祀神州改以高祖文帝配
 北齐后周隋北郊迎送神等歌词同南郊
唐制夏日至祭皇地祇于宫城之北郊十四里为方丘
坛因隋制以景帝配神州五方岳镇海渎山林川泽邱
陵坟衍原隰皆从祀(地祇配帝在坛上神州在坛第二/等五岳以下三十七座于坛下外)
(壝之内邱陵等/三十座于壝外)地祇及配帝牲用黄犊二神州用黝犊
一岳镇以下加羊豕各五孟冬祭神州于北郊景帝配
牲用黝犊二
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611-0741a.png
太宗贞观时奉高祖配地郊
 中书令房元龄与礼官议以为礼有益于人则祀之
 神州者国之所托馀八州则义不相及近代通祭九
 州今除馀州等八座唯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
高宗永徽中废神州之祀
 礼部尚书许敬宗议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谓之
 北郊分地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请合于一祀以
 符古义仍并循附式令永垂后则可之
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611-0741b.png
乾封初诏依旧祀神州皇地祇坛依旧于渭水北安置
 奉常博士陆遵等议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汉光武正
 月辛未始建北郊东晋成帝元和中议北郊用正月
 皆无指据武德来礼令即用十月为是阴用事故于
 此时祭之请依旧十月致祭从之
武后天册万岁元年亲享南郊始合祭天地
睿宗景云三年将祀南郊有司请设皇地祇位
 谏议大夫贾曾上表曰谨按传曰大祭曰禘然则郊
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611-0741c.png
 之与庙俱有禘祭禘庙则祖宗之主俱合于太祖之
 庙禘郊则地祇群望俱合于圜丘以始祖配享礼大
 传曰不王不禘故知王者受命必行禘礼虞书曰月
 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秩于山
 川遍于群神此则受命而行禘礼者也言格于文祖
 则馀庙可知矣言𩔖于上帝则地祇之合可知矣且
 山川之祀皆属于地群望尚遍况地祇乎三辅故事
 汉祭圜丘仪上帝位正南面后土位亦南面而少东
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611-0741d.png
 伏惟陛下自临宸极未亲郊祭今之南郊正当禘礼
 固宜合祀天地咸秩百神岂可使地祇无位未从禘
 享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
 缘情制令宰相召礼官详议可否礼官国子祭酒褚
 无量司业郭山恽等咸依曾奏其事竟寝
开元十一年上将还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书张说进
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东有汉武后土之祠此礼
久阙历代莫能行之愿陛下绍斯坠典以为三农祈谷
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611-0742a.png
此诚万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于汾
阴脽上太史奏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祥风绕坛日扬其
(初有司奏脩坛掘地获古铜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/者容一升色皆青又获古砖长九寸有篆书千秋万)
(岁字及长乐未央字又有赤兔见于坛侧旧祠堂为妇/人塑像则天时移河西梁山神塑像就祠中配焉至十)
(一年有司迁梁山神像于祠外之别室焉兼以中书令/张嘉贞为坛场使将作少监张景为坛场副使张说为)
(礼仪/使)
二十年车驾欲幸太原中书令萧嵩上言云十一年亲
祀后土为苍生祈谷自是神明昭祐累年礼登有祈必
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611-0742b.png
报礼之大者且汉武亲祠脽上前后数四伏请准旧事
至后土行报赛之礼上从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祀后
土于脽上其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广大茂育畅于
生成庶凭休和惠及黎献博厚之位粤在汾阴肃恭时
巡用昭旧典敬以琮币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展
诚悫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礼毕令所司刋石于祠所(上/自)
(为/文)
二十一年诏夏日至祀皇地祇于方丘以高祖配立冬
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611-0742c.png
祭神州于北郊以太宗配
天宝五载诏皇王之典聿修于百代郊祭之义允属于
三灵圣人既因时以制宜王者亦缘情以革礼且尊莫
大于天地礼莫崇于祖宗严配昭升岂宜异数今烝尝
之献既著于常式南北之郊未展于时享自今已后每
载四时孟月先择吉日祭昊天上帝其皇地祇合祭以
次日祭九宫坛令宰臣行礼奠祭务崇蠲洁称朕意焉
 唐开元礼
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611-0742d.png
夏日至祭皇地祇于方丘坛上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
(每座笾豆各十二簠簋/豋俎各一都七十二座)祭神州地祇于坛第一等(笾豆/各四)
(馀如/上也)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五山五川五林五泽五邱
五陵五坟五衍五原五隰于内壝之外各依方面(每座/笾豆)
(各一簠簋俎各一/皆准旧礼为定)立冬后祭神州地祇于北郊以太宗
文武圣皇帝配座(每座笾豆各十二/簠簋豋俎各一也)
旧乐用姑洗三成准周礼云函钟之均八变则地祇皆
出可得而礼郑元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昆崙为皇地
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611-0743a.png
祇则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域内之神州则两
圭有邸所祭者国家后礼则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礼
为定既曰地祇其乐合用函钟之均八变
 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仪(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摄/事并同)
   斋戒
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
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(告以配/神作主)孟冬祭神州则告太宗
文武圣皇帝庙馀并如圜丘之仪
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611-0743b.png
   陈设
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北南
(摄事卫尉设祭官公卿已下/次于东壝外道南北向西上)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
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
向设祭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于南壝
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
上于祭官之东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
东向诸州使人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
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611-0743c.png
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北上诸国之客东方南方于
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东向
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于西壝之外道南北
向东上(其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之下/摄事无御座以下至此仪)设陈馔幔于内壝
东门西门之外道北南向(坛上及神州东方南方之馔/陈于东门外西向西方北方)
(之馔陈于西门外东/向神州无西门之馔)前祭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
坛南内壝之外树灵鼓于北悬之内道之左右馀如圜
丘仪又为瘗塪于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
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611-0743d.png
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礼设御位(摄事无/御位)于坛之东南西
向设望瘗位于坛西南当瘗埳北向设祭官公卿位于
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
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正
位于东南隅西向副位西南隅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
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设奉礼赞者位
于瘗埳西南东向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
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祭之官
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611-0744a.png
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向西上
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向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
以上位于执事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
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向皆
北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重行北面西
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东上设诸国
客使位于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东
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西
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611-0744b.png
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(摄事无三师/以下至此仪)设门外位祭官
公卿以下皆于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
上三师位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
介公酅公于道西东向皆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
以上位于东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向西
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壝之外道南每等
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
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东面俱
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611-0744c.png
北上设诸国客位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
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
行东面皆北上(摄事无三师/以下至此仪)设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
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
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
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
牲位于牲前近北南向设皇地祇酒樽于坛之上下太
樽二著樽二牺樽二罍一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
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611-0744d.png
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
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罍一在坛上皆于皇地祇
酒樽之东北向西上(孟冬北郊酒樽于神州/酒樽之东如夏至之仪)神州太樽
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樽二山林川泽俱蜃
樽二邱陵坟衍原隰俱概樽二凡樽各设于神座之左
而右向(神州以上之樽置于坫以下之樽俱藉以席皆/加勺羃设爵于樽下孟冬仪坛上之樽置于坫)
(坛下之樽/藉以席)设御洗及设玉币之篚等并如圜丘仪(孟冬/祭同)
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
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611-0745a.png
皇地祇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设高祖神尧
皇帝神座(孟冬神州则设太宗/文武圣皇帝神座)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
神州地祇神座于第一等东南方席以藁秸又设岳镇
海渎以下之座于内壝之内各于其方皆有原隰邱陵
坟衍之座又设中岳以下之座于坛之西南俱内向自
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
   省牲器(如别仪/)
   銮驾出宫
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611-0745b.png
服以衮冕馀如上辛圜丘仪(孟冬北郊/同圜丘)
   奠玉帛
祭日未明三刻诸祭官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
属入实樽罍玉币(凡六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泛齐著/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)
(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/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沈齐牺樽次之实以醴)
(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以上孟冬同神州太樽实以泛/齐五方岳镇海渎之山樽实以醍齐山林川泽之蜃樽)
(实以沈齐邱陵以下之散樽实以清酒元酒各实于诸/齐之上樽礼神之玉皇地祇以黄琮其币以黄配帝之)
(币亦如之神州之玉以两圭有邸其币/以元孟冬同岳渎以下之币各从方色)太官令帅进馔
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611-0745c.png
者入实馔及礼官就位御史太祝行扫除等并如圜丘
(孟冬/同)驾将至谒者赞引各引祭官从祭官客使等俱
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于辂左
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跪俛伏
兴还侍位五品以上从祭之官皆就壝外位(摄事无驾/至大次下)
(仪/)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
舞立于悬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行扫除讫出复位皇
帝停大次半刻顷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
卷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611-0745d.png
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
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
帝服衮冕(孟冬神州/大裘而冕)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(侍中负宝/陪从如式)
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门外殿中监进
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授殿中监皇帝搢大圭执镇
圭华盖仗卫停于门外侍者从入谒者引礼部尚书太
常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版位太常卿请再拜及请
行事并如圜丘仪(摄事如圜/丘摄事仪)协律郎举麾工鼓柷奏顺
卷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611-0746a.png
和之乐乃以林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
作文舞之舞乐舞八成(林钟太蔟姑洗/南吕皆再成)偃麾戛敔乐止
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
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币及奏乐之节并如圜
(摄事则太尉奠/玉帛下仿此)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应钟之均太常
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于皇地祇(孟冬/神州)神座俛伏兴及
奠配座并如圜丘仪(摄事同圜/丘摄事仪)
   进熟
卷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0611-0746b.png
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陈馔之仪如圜丘俎初入门
奏雍和之乐以太蔟之均(自后接神之/乐用太蔟)馔至陛乐止祝
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(皇地祇之馔升/自南陛配帝之)
(馔升自东陛神州之馔升自/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)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设
于神座前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降自东
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还樽所又进设岳镇以下之
馔相次而毕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其盥洗酌献
跪奠奏乐之仪并如圜丘(摄事如圜/丘摄事仪)太祝持版进于神
卷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0611-0746c.png
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
子臣某(摄事云谨遣太/尉臣名下仿此)敢昭告于皇地祇乾道运行日
躔北至景风应序离气效时嘉承至和肃若旧典敬以
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祇瘗式表诚悫高祖神尧皇
帝配神作主尚享太祝俛伏兴(孟冬神州云包函区夏/载植群生溥被域中赖)
(兹厚德式遵彝典拣此元辰敬以音帛牺齐粢盛庶品/明献厥成备兹祇瘗皇祖太宗文武圣皇帝配神作主)
皇帝再拜(摄则太/尉再拜)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
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
卷七十六 第 28a 页 WYG0611-0746d.png
酒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取爵于坫进皇帝受爵侍中
赞酌泛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皇帝神
座前东向跪奠爵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
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
年岁次月朔日子孝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
高祖神尧皇帝时维夏至肃敬训典用祗祭于皇地祇
惟高祖德叶二仪道兼三统礼膺光配敢率旧章(孟冬/云皇)
(曾祖太宗文武圣皇帝德被乾坤/格于上下昭配之仪钦率旧章)谨以制币牺齐粢盛
卷七十六 第 28b 页 WYG0611-0747a.png
庶品肃雍明荐作主侑神尚享太祝俛伏兴皇帝再拜
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兴还樽所乐止
皇帝饮福受胙及亚献终献盥洗酌献饮福并如圜丘
(唯皇地祇太尉亚献酌醴齐时/武舞作合六律六同为异耳)初太尉将升献谒者
一人引献官诣罍洗盥洗匏爵讫升自巳陛诣酒樽所
执樽者举羃酌泛齐进奠于神州座前引降还本位谒
者五人次引献官各诣罍洗盥洗讫各诣酒樽所俱酌
醍齐讫引献官各进奠爵于诸方岳镇海渎首座馀座
卷七十六 第 29a 页 WYG0611-0747b.png
皆祝史助奠相次而毕引还本位又赞引五人各引献
官诣罍洗盥洗诣酒樽所酌泛齐献山林川泽如岳镇
之仪讫又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酒樽所俱酌清酒
献邱陵以下及斋郎助奠如上仪讫各引还本位武舞
六成乐止舞献俱毕诸祝彻豆及赐胙皇帝再拜奏乐
并如圜丘仪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瘗位太常卿引皇帝
乐作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于群官将拜上下诸
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帛斋郎以俎载神州以上牲
卷七十六 第 29b 页 WYG0611-0747c.png
体稷黍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行当瘗埳西行诸太
祝以玉币馔物置于埳诸祝又以岳镇以下之礼币及
牲体皆从瘗奉礼曰可瘗埳东西厢各六人寘土半埳
太常卿前奏礼毕引皇帝还大次乐作从祀群官诸方
客使御史以下出并如圜丘仪其祝版燔于斋所
   銮驾还宫(如圜丘仪/)
宋制夏至祭皇地祇孟冬祭神州地祇并为大祀南郊
亲祀昊天上帝则并设皇地祇之位南郊四祭(圜丘上/正月)
卷七十六 第 30a 页 WYG0611-0747d.png
(辛祈谷秋孟夏雩/祀 季 大享)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地祇凡七祭
并以四祖迭配太祖亲郊者并以宣祖配太宗即位其
七祭但以宣祖太祖更配方丘在宫城北十四里常以
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
真宗景德三年四月太常寺言神州坛壝中有坑堑及
车马之迹又两壝步数迫隘不合礼文望令改择坛位
及依令式封标诸坛外壝禁人耕垦樵牧奏可即徙坛
于方丘之西焉
卷七十六 第 30b 页 WYG0611-0748a.png
四年正月以朝陵遣工部尚书王化基诣汾阴后土祠
致祭用大祀礼
 汾阴后土汉武帝元鼎中所立脽上祠宣帝元帝成
 帝后汉光武唐元宗皆亲祭是后旷其礼开宝九年
 徙庙稍南是年始遣使致祭其后又诏自今凡告天
 地仍诣祠告祭命礼官考定衣冠制度令有司修制
 遣使奉上
大中祥符三年河中府言进士薛南率耆老僧道千二
卷七十六 第 31a 页 WYG0611-0748b.png
百九十人列状求诣阙请亲祠诏不允仍止其来七月
复上表固请群臣亦诣东上閤门陈请八月诏以来年
春有事于汾阴后土
 有司定制玉册金玉匮度庙廷择地为埳中置石匮
 匮方五尺厚二尺中容玉匮刻金绳道三阔一寸深
 五分系绳处刻深四寸方三寸五分容天下同文宝
 俟祀毕太尉奉玉匮置其中将作监领徒举石覆之
 石厚一尺系绳填泥印宝悉如社首封䃭之制皇帝
卷七十六 第 31b 页 WYG0611-0748c.png
 省视讫加盖其上封固为小坛广厚五尺从之九月
 经度制置使诣脽上筑坛如方丘之制庙北古双柏
 旁有堆阜即就其地焉十月礼仪使王钦若言准仪
 注祀毕太尉封玉册于庙庭石匮百官班于庭中皇
 帝谒庙礼毕至石匮南北向省视
四年正月丁酉备銮驾出京师二月丙辰至奉祇宫戊
午致斋召近臣登延庆亭南望仙掌北瞰龙门自宫至
脽丘列植嘉树六师环宿行阙旌旗帟幕照曜郊次眺
卷七十六 第 32a 页 WYG0611-0748d.png
览久之己未遣入内都知邓永迁诣祠上衣服供具庚
申群臣宿祠所辛酉具法驾诣脽坛夹路设燎火其光
如昼盘道纡屈周以黄麾仗至坛次服衮冕登坛祀后
土地祇备三献奉天书于神座之左以太祖太宗并配
悉如封禅之礼先是脽上多风及行礼顿止黄气绕坛
月重轮众星不见惟大角光明少顷改服通天冠绛纱
袍乘辇诣庙设登歌奠献省封石匮遣官分奠诸神登
鄈邱亭望河汾还行宫鼓吹振作紫气四塞观者溢路
卷七十六 第 32b 页 WYG0611-0749a.png
民有扶老携幼不远千里而至者壬戌御朝觐坛肆赦
是行涂中屡有甘澍之应皆夕降晨霁从官卫兵无沾
服之患又农事方兴耕民欢忭相属三月驻跸西京四
年诏脽上后土庙宜上额为太宁正殿
庆历时夏至祭皇地祇用犊羊豕各一其后礼官冯浩
言皇地祇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
等高四尺五寸下等高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广三尺五
寸大抵卑陋不应礼典礼院请如唐郊祀录增广因详
卷七十六 第 33a 页 WYG0611-0749b.png
制度之未合礼者五年诸坛皆改嘉祐配位七十一加
羊豕各五 谏官司马光奏告大行谥号于圜丘而皇
地祇止于望告下同啜食失尊卑之序下礼院定非次
祭告皇地祇请差官就坛行事
景祐二年诏有司孟冬祭神州地祇遣内臣降香春秋
朝陵诸祠祈解亦然
 庆历用羊豕各五正配山罍簠簋二皇祐定坛高三
 尺广四十八步四出陛
卷七十六 第 33b 页 WYG0611-0749c.png
神宗元丰元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枢密院直学士陈
襄上言合祀天地于圜丘为非礼请依古礼祭地于方
泽诏礼院集议(详见郊/祀门)至六年尚书礼部言太常寺修
定郊祀之岁夏至皇帝亲祭皇地祇于北郊方丘及上
公摄事仪诏亲祀北郊尽如南郊仪其上公摄事惟改
乐舞及不备官其俎豆乐架圭币之数史官奉祝册并
如亲祀
哲宗元祐七年帝初郊合祭地祇于圜丘(集议见/郊祀门)
卷七十六 第 34a 页 WYG0611-0749d.png
绍圣元年右正言张商英御史中丞黄履等言宜用先
帝北郊仪注以时躬行罢去合祭之礼三省言合祭既
非礼典但盛夏祭地必难亲行诏令两省台谏礼官同
议可以亲祀北郊然后可罢合祭之礼曾布言天地宗
庙四时皆有祭未闻盛夏可以废祭祀也若谓议可以
亲祠北郊然后可议罢合祭则先帝罢合祭为不当矣
四月翰林学士钱协刑部侍郎范纯礼议先帝亲祠之
诏所宜遵守但当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以行亲祠
卷七十六 第 34b 页 WYG0611-0750a.png
之礼若谓盛夏难于出郊则姑从权变礼以循祖宗故
事吏部侍郎韩宗师兵部侍郎王古殿中侍御史井亮
采监察御史常安民又以南郊合祭当循祖宗旧制权
户部侍郎李琮以乘舆出郊暑雨不常合祭权宜亦难
轻罢太常博士傅楫以祀天地不可以暑暍废大礼给
事中虞策权给事中刘定中书舍人盛陶太常少卿黄
裳请用十月亲祭皇地祇于北郊吏部侍郎丰稷请于
夏至前三日皇帝致斋于文德殿遣官奏告太庙至日
卷七十六 第 35a 页 WYG0611-0750b.png
五鼓诣北郊斋殿质明行事礼毕还宫不甚炎溽若遇
阴雨大庆殿可陈望祭之礼起居舍人叶祖洽谓北郊
之礼主于祀地而太庙景灵宫自可差官摄事皇帝致
斋于文德殿前事一日夙兴至郊外齐宫次日五鼓行
事质明礼毕还内则是乘舆宿外不过一日无惮暑之
虞于理为可户部尚书蔡京礼部尚书林希翰林学士
蔡卞御史中丞黄履工部侍郎吴安持秘书少监晁端
彦侍御史翟思殿中侍御史郭知章正言刘拯监察御
卷七十六 第 35b 页 WYG0611-0750c.png
史黄庆基董敦逸等请罢合祭天地自后间因大礼岁
以夏至之日亲祠北郊其亲祠北郊之岁更不亲祠南
郊明年乃诏罢合祭自今间因大礼之岁以夏至之日
躬祭地祇于北郊应缘祀事仪物及坛壝道路帷宫等
宜令有司参酌详具以闻盖用蔡京等议然北郊亲祠
终帝世未克举云
 权礼部侍郎黄裳等言南郊用大驾卤簿仪仗二万
 六十一人明堂祫享用法驾计一万八千八十八人
卷七十六 第 36a 页 WYG0611-0750d.png
 今亲祀北郊备物则当用大驾如以盛暑之月稍减
 烦文即依明堂礼用法驾卤簿诏依南郊用大驾卤
 簿 又言南郊朝祭服皆以罗绫为之今北郊盛暑
 之月难用祫服谨按月令孟夏初衣暑服孟冬始裘
 欲依衮冕制度改用单衣从之
元符元年帝幸瑞圣园观新成北郊斋宫故事郊宫悉
设以幕帟其费不赀上命缮营不日而成曰三岁一郊
次舍之费缣帛三十馀万工又倍之易以屋室一劳永
卷七十六 第 36b 页 WYG0611-0751a.png
逸所省多矣
徽宗崇宁元年礼部尚书黄裳言南郊坛十二龛壝中
布列从享星位具载其名凡三百三十有八至于北郊
第以岳镇海渎山川林泽邱陵坟衍原隰之目别以四
方寘于成壝而不列其名虽从享于大祇莫非山泽而
何者来格今兹讲行北郊大礼尚未论著是为阙典欲
乞令太常寺丞陈旸考其名位取其可以从享者详具
以闻列于成壝从之
卷七十六 第 37a 页 WYG0611-0751b.png
二年礼部员外郎陈旸奏臣闻天一与地六合而生水
于北其神元冥地二与天七合而生火于南其神祝融
天三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其神句芒地四与天九合
而生金于西其神蓐收天五与地十合而生土于中其
神后土盖地乘阴气播五行于四时当有帝以为之主
必有神以为之佐也五行之帝既从享于南郊第一成
则五行之神亦当列于北郊第一成矣上辛大雩帝及
五时迎气并以五人神配而不设五行之神是取小而
卷七十六 第 37b 页 WYG0611-0751c.png
遗大也神宗皇帝尝诏地示之祭以五行之神从享以
五人神配然尚列岳镇海渎之间臣今欲升之第一成
又云地示之祭先儒之说有二或系于昆崙或系于神
州皆有所经见惟尔雅曰西北之美者有昆崙之球琳
琅玕焉河图括象曰昆崙东南万五千里曰神州是昆
崙不过域于西北神州不过域于东南也神宗皇帝尝
诏礼官讨论北郊祀典位昆崙于方丘第一成之西北
位神州于第一成之东南而其上设地祇位焉昆崙神
卷七十六 第 38a 页 WYG0611-0751d.png
州之说虽出不经然古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特降于
从享之列尔欲望明推神考诏旨列昆崙神州于从享
之位又言三代而上山川之神有望秩之祭故五岳之
秩视三公四渎之秩视诸侯五岳不视侯而视公犹未
极乎推崇之礼圣朝始帝五岳而王四渎窃惟天莫尊
于上帝而五方帝次之地莫尊于大示而五岳帝次之
神宗皇帝亲祠上帝于南郊而五方帝列于第一成然
则五岳帝其可尚与四镇海渎而并列乎今欲升之于
卷七十六 第 38b 页 WYG0611-0752a.png
第一成并从之
政和三年诏自今每遇冬大礼后一岁夏至祭地于方
泽其仪物仪卫应奉行事悉从简省从祭臣僚与随驾
卫士量行支赐简而易行无偏而不举之失以称朕意
可令礼制局裁定以闻 又诏夏至斋宫大内门曰广
禋东偏门曰东秩西偏门曰西平正东门曰含光正西
门曰咸亨正北门曰至顺南门里大殿门曰厚德东曰
左景华西曰右景华正殿曰厚德便殿曰受福曰坤珍
卷七十六 第 39a 页 WYG0611-0752b.png
曰道光亭曰承休
四年五月丙戌夏至日帝始亲祭地于方泽以太祖皇
帝配礼成帝亲制二表遣观文殿学士邓洵武告于永
泰陵诏以其日为景贶节
 故事大礼御札皆前期六月乃降六年冬祀夏祭始
 同一札五使亦同日命之遂为定制
 十二日皇帝亲祭地于方泽以皇弟燕王俣为亚献
 越王偲为终献前期皇帝散斋七日于别殿致斋七
卷七十六 第 39b 页 WYG0611-0752c.png
 日于内殿一日于斋宫(旧仪侍从官设次青城内馀/就草场今听于青城附近官)
 (舍设次日给食/钱更不具食)祭前一日奏告太祖皇帝室殿中监
 设大次于外壝西门之内道北南向小次于第二成
 子陛之西东向设皇帝褥位于小次前东向设文武
 侍臣次于大次前陪祀行事官宗室及有司次于外
 壝南门之外设馔幔于内壝东西门之外开瘗坎于
 坛子陛之北壬地光禄牵牲诣祀所大晟陈登歌之
 乐于坛上稍北南向设宫架于坛北内壝之外立舞
卷七十六 第 40a 页 WYG0611-0752d.png
 表于酂缀之间祭前一日太史设皇地祇位于坛上
 南方北向席以稿秸太祖皇帝位于坛上西方东向
 席以蒲越神州地祇位于第二成午陛席以藁秸五
 官神岳镇海渎各以其方设位于第二成山林川泽
 邱陵坟衍原隰各以其方设位于坛下内壝之内皆
 席以莞内向奉礼郎礼直官设皇帝版位于第二成
 子陛之西东向饮福位于坛上皇地祇神位东北南
 向望瘗位于瘗坎之南北向设爟火于望瘗位之西
卷七十六 第 40b 页 WYG0611-0753a.png
 北向司樽彝帅其属设玉币篚于酌樽所又设笾豆
 簠簋之位正配位皆左十有一笾右十有一豆俱为
 三行俎一在笾前二在豆右为二重登一在笾豆间
 血槃一在登之前簠一簋一在笾豆外簠在左簋在
 右又设樽罍之位每位太樽三著樽二牺樽象樽壶
 樽山樽各一樽皆有罍以东为上樽南罍北又设篚
 一于第二成子陛之侧(实以槃/匜巾爵)坫二于正配位樽罍
 之次又设内侍供奉皇帝盥帨位于皇帝版位之前
卷七十六 第 41a 页 WYG0611-0753b.png
 又设象樽二壶樽二在坛下子陛之西俱南向东上
 皆加勺羃并实水又设第二成从祀每位皆左十笾
 右十豆俱为三行俎二在笾豆前登一槃一(神州地/祇五官)
 (神/同)在笾豆间簠一簋一在笾豆外簠在左簋在右爵
 一置于俎上内壝神位每位皆左二笾右二豆俎一
 在神位前爵一次之簠一簋一在爵之前簠在左簋
 在右登一在笾豆之间又设樽罍之位二成每方各
 牺樽二山樽二坛下每方设蜃樽二散樽二在神位
卷七十六 第 41b 页 WYG0611-0753c.png
 之左蜃樽散樽外馀皆有罍副之凡樽罍皆加勺羃
 又设正配位笾豆簠簋俎斗鼎各一于馔幔之内太
 府卿少府监帅其属陈玉币于篚皇地祇玉以黄琮
 币以黄配帝币亦如之神州地祇玉以两圭有邸币
 以黑五行五官五方岳镇海渎诸神币各从其方色
 礼神之玉各置于神位前瘗玉加于币(先是郊祀樽/彝笾豆簠簋)
 (之𩔖袭用前代无所考正上远稽三代作郊庙禋祀/之器至是举而用之粲然大备手诏具亲祀圜坛门)
 前期一日尚辇奉御进舆于垂拱殿皇帝服通天冠
卷七十六 第 42a 页 WYG0611-0753d.png
 绛纱袍乘舆以出称警跸如常仪乘黄令进玉辂于
 宣德门外左辅奏请降舆升辂至斋宫明禋殿前回
 辂南向左辅奏请降辂乘舆入斋殿侍卫如常仪祭
 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至大次礼仪使等分
 立大次前有司奏请行事皇帝服衮冕以出礼仪使
 等前导至中壝门外殿中监跪进大圭皇帝执以入
 宫架仪安之乐作至午陛乐止登歌乐作至第二成
 版位东向立乐止礼仪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宫架
卷七十六 第 42b 页 WYG0611-0754a.png
 作宁安之乐广生储祐之舞八成止皇帝再拜礼仪
 使奏请搢大圭盥手登歌乐作帨手讫执大圭至坛
 乐止登歌嘉安之乐作殿中监进镇圭皇帝搢大圭
 执镇圭诣皇地祇神位前南向跪奠镇圭于缫藉执
 大圭俛伏兴搢圭礼仪使奏请受玉币奠讫俛㐲兴
 再拜乐止恭安乐作诣太祖皇帝神位前西向奠圭
 币如前仪礼仪使前导皇帝还版位登歌乐作至位
 东向立乐止礼部户部尚书以下奉馔俎宫架礼安
卷七十六 第 43a 页 WYG0611-0754b.png
 之乐作奉奠讫乐止皇帝再诣罍洗搢大圭盥手登
 歌乐作帨手洗爵拭爵讫执大圭至坛上乐止登歌
 光安之乐作诣皇地祇神位前搢大圭跪执爵祭酒
 三奠爵讫执圭俛伏兴乐止太祝读册皇帝再拜讫
 登歌英安之乐作诣太祖皇帝神位前如前仪皇帝
 还版位登歌乐作至位乐止皇帝还小次登歌乐作
 殿中监跪受大圭帘降乐止文舞退武舞进宫架文
 安之乐作舞者立定乐止亚献盥帨讫作隆安之乐
卷七十六 第 43b 页 WYG0611-0754c.png
 厚载凝福之舞礼毕乐止终献行礼如前仪皇帝诣
 饮福位登歌乐作至位乐止禧安之乐作皇帝再拜
 搢圭跪受爵祭酒三啐酒奠爵受俎奠俎受抟黍豆
 既奠再受爵饮福讫奠爵执圭俛伏兴再拜乐止皇
 帝还版位如前仪礼部户部尚书撤俎豆登歌成安
 之乐作卒撤乐止礼部尚书等降复位礼直官曰赐
 胙行事陪祀官再拜宫架宁安之乐作一成止皇帝
 诣望瘗位登歌乐作降自子陛乐止宫架乐作至位
卷七十六 第 44a 页 WYG0611-0754d.png
 北向立乐止礼直官曰可瘗举爟火瘗半坎礼仪使
 跪奏礼毕宫架乐作皇帝出中壝门殿中监受大圭
 皇帝至大次乐止有司奏解严皇帝常服乘大辇还
 斋宫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百官称贺皇帝降座鸣
 鞭殿上侍立官以次退所司放仗还内如常仪
徽宗夏至亲祠后土于方泽凡四(政和四年五月十二/日宣和二年五月十)
(八日五年五月十四日/七年五月二十一日)
  程子曰元祐时朝廷议行北郊只为五月间天子
卷七十六 第 44b 页 WYG0611-0755a.png
  不可服大裘皆以为难行不知郊天郊地礼制自
  不同天是资始故凡物皆尚纯藉用藁秸器用陶
  匏服用大裘是也地则资生安可亦用大裘当时
  诸公知大裘不可服不知别用一服是时苏子瞻
  便据昊天有成命之诗谓郊祀同文潞公便谓譬
  如祭父母作一处何害曰此诗冬至夏至皆歌岂
  不可邪郊天地又与共祭父母不同也此是报本
  之祭须各以其𩔖祭岂得同时邪
卷七十六 第 45a 页 WYG0611-0755b.png
  朱子曰天地合祭于南郊及太祖不别立庙室千
  五六百年无人整理
  杨氏曰愚按古者祭天地有正祭有告祭礼虽不
  同义各有当冬至一阳生此天道之始也阳一嘘
  而万物生此又天道生物之始也故周官大司乐
  以圜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
  祀天神所以顺天道之始而报天也祭天必于南
  郊顺阳位也夏至一阴生此地道之始也阴一噏
卷七十六 第 45b 页 WYG0611-0755c.png
  而万物成又地道成物之始也故大司乐以函钟
  为宫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祀地示
  所以顺地道之始而报地也祭地必于北郊顺阴
  位也此所谓正祭也舜之嗣尧位也𩔖于上帝望
  于山川岁二月东巡守则柴于岱宗望秩于山川
  武王之伐商也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又柴望
  并举大告武成成王之营洛也丁巳用牲于郊翼
  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凡因事并告天地有同日而
卷七十六 第 46a 页 WYG0611-0755d.png
  举有继日而举者此所谓告祭也然祀上帝则曰
  𩔖𩔖者谓仿郊祀之礼而为之则非正祭天也告
  地而举望祭之礼或社祭之礼则非正祭地矣盖
  特祭天地乃报本之正祭也故其礼一而专并祭
  天地因事而告祭也不必拘其时不必择其位虽
  举望祀社可以该地示故其礼要而简所谓礼虽
  不同义各有当者此也自汉以来分冬至夏至二
  祀为南北郊南郊则周人之圜丘也北郊则周人
卷七十六 第 46b 页 WYG0611-0756a.png
  之方泽也然后之人主欲行亲郊之礼者未闻以
  南郊为难而常以北郊为难夫五月虽盛暑之月
  他事之当举他事之当行者未尝废也而独难于
  北郊何也诸儒谬误之说惑之也按司服王祀昊
  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惟祀地之
  服经无明文郑注亦未尝及之贾公彦始为之疏
  曰昆崙神州亦服大裘可知夫贾公彦一时率尔
  之言未尝深考其故岂有夏至阳极之月而可服
卷七十六 第 47a 页 WYG0611-0756b.png
  大裘哉而崔灵远恩孔颖达与杜佑通典亦为是
  说于是祀天地之服不问寒暑必服大裘而北郊
  遂为不可行之礼至本朝元祐中议北郊礼论者
  犹以大裘不可服为言于是始有请于冬至南郊
  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顾临等所言是也有援虞周
  告祭之礼以證祀地之正祭者矣如苏轼之言是
  也因诸儒一时谬误之言而欲废祀地之大典可
  不惜哉或曰正祭告祭之礼不同而人主父事天
卷七十六 第 47b 页 WYG0611-0756c.png
  母事地其心则一也告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而
  可以对越天地则正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奚为
  不可以对越天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天因地
  道之始而祀地以𩔖求𩔖此报本之祭也当天道
  之始而祀地于义何居周公制礼冬至祀天夏至
  祀地其义不可易矣周公岂欺我哉
  又曰按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先郑后
  郑注皆云大裘之上又有元衣何也玉藻曰君衣
卷七十六 第 48a 页 WYG0611-0756d.png
  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子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
  狐裘黄衣以裼之论语曰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
  衣狐裘裘之上未尝无衣裘而无衣则近于亵矣
  凡衣必象裘色凡冕服皆元上纁下大裘者黑羔
  裘也元衣之下用黑羔裘取其同色也凡冕服皆
  元上纁下何也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
  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其色元坤为地其色黄但土
  旺于季夏南方属火其色赤黄而兼赤为纁故裳
卷七十六 第 48b 页 WYG0611-0757a.png
  用纁也玉藻曰衣正色裳间色郑注云谓冕服元
  上纁下是也自黄帝始备衣裳之制舜观古人之
  象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于衣绣宗彝藻火粉米
  于裳凡十二章历代皆然至周而又备缫旒之数
  郊特牲曰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
  旒则天数也自衮冕而下享先公则鷩冕者不敢
  以天子之服临先公也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
  稷五祀则希冕不敢以至尊之服施于所卑也王
卷七十六 第 49a 页 WYG0611-0757b.png
  者事天明事地察祭祀冕服同乎异乎曰冬至祀
  天夏至祀地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各因其𩔖以象
  天地之性者不容以不异也冕服者王之所服以
  事昊天上帝后土地祇不容以不同也但夏至不
  用大裘尔周礼屦人曰凡四时祭祀以宜服之夫
  屦犹辨四时之宜则冕服可知矣唐长孙无忌曰
  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按周郊祀被衮以象天戴
  冕璪十二旒与大裘异月令孟冬天子始裘以禦
卷七十六 第 49b 页 WYG0611-0757c.png
  寒冬至报天启蛰祈谷服裘可也孟夏迎夏龙见
  而雩如之何而可服故历代惟服衮章斯言也信
  而有證矣
  按北郊之议始于元丰初至元丰六年始罢合祭
  元祐七年复合祭绍圣以后复罢之政和四年始
  亲祀地祇于方泽盖自元丰六年至宣和之末共
  四十二年凡十一郊惟元祐七年一次合祭及政
  和四年以后四次亲祠方泽而已其馀六郊则遂
卷七十六 第 50a 页 WYG0611-0757d.png
  废地祇之祀矣夫本以合祭为非礼分祭为礼至
  分合之议不决则废亲祠而权以上公摄事者且
  二十年盖病其非礼而反至于废礼以为不当并
  祀于圜丘而终不能亲祠于方泽则固不若一遵
  祖宗之法三岁并祀南郊之为愈也要之周礼冬
  至圜丘夏至方泽其礼甚正亦无难行者诸儒议
  论所以不能以时决者其拘牵有二礼文烦缛则
  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如陈古灵之说每遇亲郊
卷七十六 第 50b 页 WYG0611-0758a.png
  之岁一日宿太庙以告一日宿北郊以祭地一日
  宿南郊以祀天是欲以二祀并在一时则不至倍
  费矣而执礼之劳加甚如曾曲阜之说亲郊之岁
  依古礼以夏至亲祠方泽一如郊礼至冬至则举
  圜丘之祀是以二祀分在二时则不至甚劳矣而
  赏赉之费倍增然礼文乃百王相承之大典不可
  损略而赏赉则五季姑息之敝政何难更张则如
  政和三年之诏以郊天后一岁祭地方泽应奉支
卷七十六 第 51a 页 WYG0611-0758b.png
  赐务从简省毋使有偏而不举之失乃为至论但
  恐当时方倡丰豫之说繁费未必能省所以中兴
  之后国势倥偬则不复能遵而行之也
高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讨论夏日至祭皇地祇以
太祖皇帝配正配二位每位樽爵笾豆各一实以酒脯
鹿臡以献官一员行礼立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皇帝
配于天庆观望祭
二年礼官言国朝祀皇地祇设位于坛之北方南向政
卷七十六 第 51b 页 WYG0611-0758c.png
和四年礼局议设于南方北向今北面望祭北向为难
且于经无据请仍南向从之
 太常寺每岁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祇系于行在钱湖
 门外惠照院望祭斋宫设位行礼以太祖皇帝配三
 献官依仪初献系差宰执亚献礼部尚书侍郎有故
 或阙次轮别曹长贰次给舍谏议终献太常卿少礼
 部郎官有故或阙差北司官次轮别曹郎官合用礼
 料牲牢(羊一口/豕一口)笾二十有六(菱二芡二㮚二鹿脯二/乾枣湿枣乾桃湿桃乾)
卷七十六 第 52a 页 WYG0611-0758d.png
 (□榛栗实麷蕡白黑形/盐膴鲍鱼鱐𩝠饵粉餈)簠八(稻粱/各四)登一(大/羹)槃一(毛/血)
 八(黍稷/各四)豆二十有六(𩛆食糁食芹兔醢深蒲醓醢二/菭菹雁醢笋鱼醢三葵蠃醢脾)
 (折螷醢大蛤蚳醢豚拍韭/昌本菁鹿臡茆麋臡二)俎八(羊腥七体豕腥七体/羊熟十一豕熟十一)
 (羊腥肠胃肺羊熟肠/胃肺豕腥肤豕熟肤)樽罍共二十有四(著樽二一实/元酒加明水)
 (一实盎齐太樽二一实泛齐一实醴齐山樽二一实/盎齐一实醍齐牺樽二一实沈齐一实事酒象樽二)
 (一实昔酒一实清酒以上/各加罍二只系实明水)
 
 
卷七十六 第 52b 页 WYG0611-0759a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七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