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十九
卷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611-056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六十九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郊社考二
  郊
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
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
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(大路殷/之祭天)
卷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611-0563b.png
(车弧旌旂所以张幅也其/衣曰韣天子之旂画日月)
  赵伯循曰郊者所以事上帝也鲁曷为之周公故
  也不于日至避王室也卜用夏正于农耕之始也
  郊特牲疏曰鲁之郊祭师说不同崔氏皇氏用王
  肃之说以鲁冬至郊天至建寅之月又郊以祈谷
  故左传云启蛰而郊又云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
  二郊也若依郑康成之说则异于此也鲁唯一郊
  不与天子郊天同月转卜三正故谷梁传云鲁以
卷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611-0564a.png
  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若不从则以正月下辛
  卜二月上辛若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
  若不从则止故圣證论马昭引谷梁传以答王肃
  之难是鲁一郊则止或用建子之月则宣三年正
  月郊牛之口伤是也或用建寅之月则春秋左传
  云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也若杜预不信礼记不
  取公羊谷梁鲁唯有建寅郊天及龙见而雩
  石林叶氏曰明堂位曰鲁君孟春祀帝于郊配以
卷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611-0564b.png
  后稷季夏六月以禘礼祀于太庙郑氏以孟春为
  建子之月季夏为建已之月盖用周正非也郊特
  牲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又曰郊之用辛也
  周之始郊日以至郑氏谓證易说以三王之郊一
  用夏正为建寅之月迎长日为建卯之月昼夜分
  分而日长以日至为鲁礼亦非也且冬至之日祭
  天于地上之圜丘此周之正礼不可得而易者也
  孟春建寅之郊盖祈谷之祭尔鲁虽得郊不得同
卷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611-0564c.png
  于天子是以故使因周郊之日以次上辛三卜不
  从至建寅之月而止乃不郊书于春秋者甚明则
  鲁郊殆周祈谷之郊而已故左氏以谓启蛰而郊
  安得孟春为建子乎孟春为建寅则所谓季夏六
  月者建未之月也郊特牲以郊为迎长日之至而
  谓郊之用辛周之始郊日以至正以别鲁礼而郑
  氏反之强以建卯为日至甚矣先儒之好诬也杂
  记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
卷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611-0564d.png
  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盖谓
  鲁不得郊日至故仲孙蔑欲取建未夏至而禘以
  配周郊祖所以记其失何与六月之禘乎凡周之
  政事大抵皆用夏正盖天时有不可乱故周官每
  以正岁别之易说言三王之郊一用夏正为建寅
  亦无据郑氏取以为證徒以成其说尔郑氏本不
  晓郊禘之辨故以冬至之祭为大禘以祈谷为正
  郊此其言所以纷纷虽诗之雍与长发亦岂得其
卷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611-0565a.png
  正也
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(先有事于頖宫/告后稷也鲁以)
(周公之故得郊祀上帝与周同告告/者将以配天先仁也頖宫郊之学也)
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
(三望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/鲁废郊天而修其小祀故曰犹犹者可止之辞)
 左氏曰牛卜日曰牲(既得吉日则/牛改名曰牲)牲成而卜郊上怠
 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
 公羊子曰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三卜何以礼四卜
卷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611-0565b.png
 何以非礼求吉之道三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
 牲礼也免牛非礼也免牛何以非礼伤者曰牛(养牲/不谨)
 (致有灾伤天不飨用不得/复为天牲故以本牛易之)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
 祭祭泰山河海(赵伯循曰公谷云四卜非礼四月不/时左氏公谷皆云讥犹三望卜郊不)
 (从而免牲是知不/郊故不云不郊)
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
犹三望
 公羊子曰曷为不复卜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
卷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611-0565c.png
 稷牲而卜之帝牲在于涤三月(涤宫名养帝牲三牢/之处也谓之涤者取)
 (其荡涤洁清三牢各主一月/取三月一时足以充其天牲)于稷者惟具是视(视其/身体)
 (具无灾害而已不特养/于涤宫所以降稷尊帝)
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乂食
其角乃免牛夏五月不郊犹三望
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(谷梁云五/卜强卜也)
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
 公羊子曰九月非所用郊也郊用正月上辛
卷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611-0565d.png
襄公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
 左氏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
 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
 郊宜其不从也(纂例曰三卜礼/也四月不时也)
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
定公十五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夏五
月幸亥郊(五月不时也赵氏曰予卑年常怪鼷鼠食郊/牛致死上元二年因避兵旅于会稽时有水)
(旱疫疠之苦至明年而牛灾有小鼠/能噬牛才伤其皮肤乃无有不死者)
卷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611-0566a.png
哀公元年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
 谷梁子曰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
 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觓角
 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夏
 四月郊不时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
 之末承春之始益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
 (在成十/七年)郊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(僖三十一年襄/十一年皆四卜)
 卜强也(成十年/五卜)卜免牲者吉则免之不吉则否牛伤
卷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611-0566b.png
 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故其辞缓(宣三年郊牛之/口伤以牛自伤)
 (故加之/言缓辞)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
 为牛者异(巳卜日成牲而伤之曰/牛未卜日未成牲之牛)有变而不郊故卜
 免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礼与其亡也宁有
 尝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(尝置之涤/宫名之为)
 (上帝牲矣故/不敢擅施也)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
 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后左右之(庀具也待具后牲/然后左右前牛在)
 (我用之不复须卜已有新牲故也周礼司门掌授管/键以启闭国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然则未左右时监)
卷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611-0566c.png
 (门者/养之)子之所言者牲之变也而曰我一该郊之变而
 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
 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(牲有变则改卜牛/以不妨郊事故不)
 (言其变我疏曰上言子者弟子问谷梁子/辞而曰 者是弟子述谷梁子自我之意)待正月然
 后言牲之变此乃所以该郊(至郊时然后言其变/所必重其妨郊也)
 不志三月卜郊何也(三月谓十二月/正月二月也)郊自正月至于
 三月郊之时也(有变乃志/常事不书)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
 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
卷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611-0566d.png
 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(意欲郊/而卜不)
 (吉故曰不从郊必用上辛者取/其新洁莫先也四月则不时矣)
孔子曰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
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
天子之事守也(先祖法度子/孙所当守)
  横渠张氏曰杞宋之郊则为其二王之后也鲁用
  天子之礼乐必是成王之意不敢臣周公即以二
  王之后待鲁然而非周公本意也以成王尊德乐
卷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611-0567a.png
  道之心则善矣伯禽不当受故曰鲁之郊禘非礼
  也周公其衰者谓周公必不飨其祀
  三山林氏曰春秋郊望之旨三传诸儒之说无得
  之者无他知求小礼而昧于大礼故也经书郊者
  九皆为有故而书非因卜不吉而废郊则因牲死
  伤而废郊又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虽牛之死
  伤而必郊者因卜不吉而废郊则若僖三十一年
  夏四月成十年夏四月襄公七年夏四月十一年
卷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611-0567b.png
  夏四月是也因牲死伤而废郊者则若宣三年正
  月成七年正月是也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则
  若成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是也有牛虽死伤而
  必郊者则若定十五年正月哀元年春正月是也
  先儒之说不过罪其屡卜与其养牲不谨尔不知
  圣人书郊乃恶其非礼之大者至屡卜之渎养牲
  之慢非春秋所责也学者欲究圣人之旨先当断
  鲁郊之当否未暇及其琐琐也夫子伤周之衰礼
卷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611-0567c.png
  乐自诸侯出其言鲁之郊禘则有周公其衰之叹
  岂有天子郊天诸侯亦郊天子望祀山川诸侯亦
  望天子禘祖之所出诸侯亦禘使诸侯亦可行则
  圣人不以礼乐自诸侯出为伤自夫子没汉儒不
  知道者但见春秋书鲁祭祀多天子之礼始妄设
  周赐礼乐之说所以诸儒不以鲁郊为非舍其非
  礼之大者求其不合礼之小者鲁人既僭窃礼乐
  罪莫重焉就使无四卜五卜渎礼之过则可以郊
卷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611-0567d.png
  乎否乎又使养牲必谨不至死伤则亦可郊乎否
  乎鲁人郊望无时可也何区区者之足论然周郊
  以冬至而鲁用之于启蛰天子四望而鲁三之名
  为后时降杀但窃郊望之名已有罪矣譬如商贾
  冠师儒之冠庶人服卿相之服望其容饰已知其
  非分越制也予谓春秋所书之旨正以有故而不
  郊者为幸无故而郊者为大罪也季氏旅于泰山
  夫子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泰山有知必不享
卷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611-0568a.png
  季氏之祭矧上帝而可謟乎宜乎至于三卜四卜
  五卜不从鼷鼠屡食其牛可见天心之不享也鲁
  人曾不知得罪于天虽屡卜不从而犹三望虽牛
  死而改卜牛甚者至于用郊可知僭拟之心不能
  自己下破王制上拂天心其罪为大也圣人发愤
  作春秋书其因变故而不郊者仅如此其馀非卜
  不从牛死伤而肆意于僭者又不知其几也深味
  圣师之旨曰犹三望曰乃免牲其深矣乎其微矣
卷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611-0568b.png
  乎学者思之
  蒋氏曰鲁不得用天子礼乐是成王过赐而伯禽
  受之非也夫以伯禽受之为非而成王之时礼典
  未坏不应有是过赐之事识者又从而为之说曰
  赐非成王是周之末王赐之也昔者鲁惠公使宰
  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止之使成王
  之世而鲁已郊则惠公奚请惠公之请殆由平王
  以下也是说然矣自今言之圣人观周道而伤幽
卷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611-0568c.png
  厉论郊禘而衰周公则重祭赐鲁岂盛时贤君事
  其出于衰世天子诸侯无疑也故圣人耻鲁之事
  而因及杞宋之郊杞之郊也存禹后也宋之郊也
  存商后也是宜以禹契而配天周祀未绝鲁以周
  公配天于周公能无愧于后稷太王王季文王乎
  是周公之所弗居故曰祝嘏莫敢易其常告是谓
  大假假亦大也祭之始也祝以主人之辞而告神
  祭之终也嘏以神之辞而致福于主今以诸侯僭
卷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611-0568d.png
  天子之祭事不因其常告则忠孝报反之义名称
  位号之别将有所紊乱变更而失其宜矣
  按先儒论鲁郊祀之非如林少颖谓三传所讥舍
  其非礼之大者求其不合礼之小者其论正矣然
  遂以为非出于成王之命特汉儒见春秋所书鲁
  祭祀多僭天子之礼始妄设周赐礼乐之说至蒋
  氏遂直以为出于惠公之请则愚未敢以为然盖
  春秋之际虽诸侯不无上僭然苟非如楚及吴越
卷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611-0569a.png
  之流介处蛮貊自放于礼义之外者则亦不敢奄
  然以天子之制自居虽以五伯盛时晋侯之请隧
  楚子之问鼎如襄王及王孙满尚能引正义以责
  之不闻晋楚之君遽至于用隧而求鼎也僭郊之
  事大于请隧问鼎矣惠公当平王之时王室虽弱
  其陵夷不至于后来之甚鲁又素为秉周礼之国
  夫子尝称其一变可以至道孰谓惠公于是时而
  敢以僭郊为请王使史角止之而不从鲁由此而
卷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611-0569b.png
  僭郊则惠公之暴横无君过于晋文楚庄矣决不
  然也横渠以为成王之意不敢臣周公故以二王
  之后待鲁而命以礼乐特伯禽不当受此说得之
  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
 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
  载弧韣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
  天子之礼也祭统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成
  王康王追念周公勋劳而欲尊鲁故赐以重祭外
卷六十九 第 13a 页 WYG0611-0569c.png
  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所谓祀周
  公以天子之礼乐者如乐用宫悬舞用八佾以天
  子所以祭其祖者用之于周公之庙谓之尊周公
  可也至于郊祀后稷以配天禘者禘其祖之所自
  出而以其祖配之则非诸侯之所当僭且郊禘所
  祀元未尝及周公则何名为报周公之勋劳而尊
  之乎以其祖宗之勋劳而许其子孙僭天子之礼
  乐以祭之已非矣况所祀者乃天子之太祖而本
卷六十九 第 13b 页 WYG0611-0569d.png
  非有勋劳之臣乎先儒议此但谓周公有知决不
  歆非礼僭窃之祀而不知僭郊僭禘则其所祀本
  不及周公不知成王何名而赐之伯禽又何名而
  受之乎礼运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
  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
  也横渠因此遂以为成王念周公之勋劳不敢臣
  之故以二王之后待鲁往往当时事情亦是如此
  愚尝因是而考论之礼制之陵夷非一朝夕之故
卷六十九 第 14a 页 WYG0611-0570a.png
  其所由来者渐矣盖周之封杞宋也以其为二王
  之后俾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以奉禹契之祀
  而禹契天子之祖也不可以诸侯之太祖祀之故
  许其用天子之礼然特许其用天子之礼祀禹契
  之庙未必许其郊天也夷王以下君弱臣强上陵
  下僭杞宋因其用天子之礼乐于禹契之庙而禹
  契则配天之祖也遂并僭行郊祀上帝之礼焉此
  夫子所以有天子事守之叹也至于鲁则周公本
卷六十九 第 14b 页 WYG0611-0570b.png
  非配天之祖而稷喾之祀元未尝废无藉于鲁之
  郊禘也乃因其可以用天子之礼乐于周公之庙
  而并效杞宋之尤则不𩔖甚矣其后三桓遂至八
  佾舞于庭岂无所自而然哉 明堂位首言命鲁
  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又云季夏六月以
  禘礼祀周公于太庙牲用白牡牺象(云/云)即此二言
  观之可见当时止许用郊禘之礼乐以祀周公未
  尝许其遂行郊禘之祀后来乃至于禘喾郊稷祀
卷六十九 第 15a 页 WYG0611-0570c.png
  天配祖一一用天子之制所谓穿窬不戢遂至斩
  关作俑不止遂至用人亦始谋之未善有以肇之
  也 左传宋公享晋侯于楚邱请以桑林(注桑林/殷天子)
  (之乐/名)荀罃辞荀偃士丐曰诸侯鲁宋于是观礼鲁
  有禘乐宾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乃知
  鲁宋不特僭天子之礼乐以祀郊禘虽燕享宾客
  亦用之矣
秦始皇既并天下以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
卷六十九 第 15b 页 WYG0611-0570d.png
瑞用十月为岁首色尚黑音尚大吕(大吕音/律之始)东游海上
礼祀八神(具杂/祠篇)二代尊雍四畤上帝春以脯酒为岁祠
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中之月月祠
畤驹四匹(每畤用驹四匹/而春秋异色)木寓龙一驷(寓寄也寄生龙/形于木也驷亦)
(四/龙)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与羔各四圭币各
有数皆生瘗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常以十月上宿郊
(秦以十月为岁首/故上宿上斋戒也)通权火(张晏曰权火烽火也状若/井桔槔其法𩔖称欲令光)
(明远照通于祀所汉祀五畤于雍五十里一烽火望师/古曰凡祭祀通举火者或以天子不亲至祠所而 拜)
卷六十九 第 16a 页 WYG0611-0571a.png
(或以众祠各处欲其一时荐享/宜知早晏故以火为之节度也)拜于咸阳之旁而衣尚
白其用如常(时经焚书坑儒后更无典礼祠享用/木寓龙木寓马不知何凭如此乖谬)
 初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居西垂(汉陇西郡/西县今在)
 (秦州上封县/西南九十里)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
 牲用骝驹黄牛牴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
 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
 其口止于鄜衍(鄜属冯翊/山阪曰衍)史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
 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其未作鄜畤
卷六十九 第 16b 页 WYG0611-0571b.png
 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
 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
 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常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
 经见搢绅者不道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
 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
 用三百牢于鄜畤(索隐曰百当为白秦君西祀少皞/牲尚白牢秦诸侯也虽奢侈僭祭)
 (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/牢以祭天盖字误也)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年秦
 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其后秦灵公作吴阳上
卷六十九 第 17a 页 WYG0611-0571c.png
 畤祭黄帝(徐广曰凡去作密/畤二百五十年)作下畤祭炎帝(索隐曰/吴阳地)
 (名盖在岳之南又上云雍旁冇故吴阳武畤/今盖因武畤又作上下畤以祀黄帝炎帝)栎阳雨
 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
 (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形如种韭畦/ 索隐曰汉旧仪云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)
 (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如种韭/畦畦中各有二十封故云畦畤)其后百二十岁而秦
 灭周
汉高祖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
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
卷六十九 第 17b 页 WYG0611-0571d.png
五帝而今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
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
不亲往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
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
文帝十三年制曰朕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
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
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其增诸神祠有
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(驾车被马/之饰皆具)西畤畦
卷六十九 第 18a 页 WYG0611-0572a.png
畤寓车各一乘寓马四匹驾被具
十四年诏曰朕获执牺牲圭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
于兹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
其广增诸祀坛场圭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
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已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
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之不
德而专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
祠官致敬无有所祈
卷六十九 第 18b 页 WYG0611-0572b.png
十五年黄龙见成纪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毋害
于民岁以有年朕几郊祀上帝诸神(几读/曰冀)礼官议毋讳
以朕劳(无讳以朕为劳自/言不以为劳也)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
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帝始幸雍郊见五畤
祠衣皆尚赤又采新垣平之说立渭阳五帝庙(见五/帝门)
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祠所用及仪亦如
雍五畤
武帝元光二年行幸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
卷六十九 第 19a 页 WYG0611-0572c.png
 后亳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
 者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
 七日(每日以一太牢/凡七日祭也)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
 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
 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
 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泰一坛上如
 其方
五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(麃鹿属也形似/□牛尾一角)有司曰陛
卷六十九 第 19b 页 WYG0611-0572d.png
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赐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
畤畤加一牛以燎
 或言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
 定齐人公孙卿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
 既成有龙下迎帝上仙事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
 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
 太室上遂郊雍至陇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
 等具泰一祠坛祠坛放亳忌太一坛三陔五帝坛环
卷六十九 第 20a 页 WYG0611-0573a.png
 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
 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
 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啜食群
 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馀皆燎之其牛色白白鹿
 居其中彘在鹿中鹿中水而酒之祭日以牛祭月以
 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
 月白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昒爽(昒音忽未/明之时也)天子始
 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郊礼
卷六十九 第 20b 页 WYG0611-0573b.png
 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
 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尚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
 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
 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享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
 上属天太史令谈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
 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
 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后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
 帝善之下公卿议曰人间祠尚有鼓舞乐岂郊祠无
卷六十九 第 21a 页 WYG0611-0573c.png
 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
 而礼乃立乐府以延年为协律都尉论律吕合八音
 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
 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尝若有神光如流
 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遥拜(以竹为宫/去坛三里)百官侍
 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心动
 郊祀歌十九章 练时日一 帝临二 青阳三
 朱明四 西颢五 元冥六 惟泰元七 天地八
卷六十九 第 21b 页 WYG0611-0573d.png
  日出入九 天马十(元狩元年马生/渥洼水中而作) 天门十一
  景星十二(元鼎五年得/鼎汾阴作) 齐房十三(元封二年芝/生甘泉斋房)
 (作/) 后皇十四 华煜煜十五 五神十六 朝陇
 首十七 象载瑜十八 赤蛟十九
元封二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(拜而祠之/加祝词)赞飨
曰德星昭衍厥惟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
皇帝敬拜泰祝之享
 其年秋有星孛于东井后十馀日有星孛于三能(读/曰)
卷六十九 第 22a 页 WYG0611-0574a.png
 (台/)望气王朔言候独见镇星出如瓜食顷复入有司
 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(德星即镇星/言天以德星)
 (报于/帝)
太初二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具芬芳不备乃令祠
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(孟康曰若火胜金则/祠赤帝以白牲也)而以木
寓马代驹云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
过亲祠乃用驹他礼如故
宣帝神爵元年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
卷六十九 第 22b 页 WYG0611-0574b.png
今通礼也间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馀年(自大将/军霍光)
(辅政上恭已南面/非宗庙之祭不出)朕甚惧焉朕亲饬躬斋戒亲奉祠为
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
二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祥修武帝故
事盛车服敬斋祠之礼颇作诗歌
四年诏曰乃者凤凰甘露降集京师嘉瑞并见修兴泰
一五帝后土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鸾凤万举蜚览翱
翔集止于旁斋戒之暮神光显著荐鬯之夕神光交错
卷六十九 第 23a 页 WYG0611-0574c.png
或降于天或登于地或从四方来集于坛上帝嘉向海
内承福其赦天下
五凤元年上幸甘泉郊泰畤
二年上幸雍祠五畤
甘露元年上行幸甘泉郊泰畤
三年上行幸甘泉郊泰畤朝匈奴单于于甘泉宫
黄龙元年上行幸甘泉郊泰畤
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东至
卷六十九 第 23b 页 WYG0611-0574d.png
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凡五奉泰畤后土之祠亦
施恩泽惠时所过毋出田租
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作长安南北郊罢甘泉汾阴祠
 帝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帝王之事
 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
 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
 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
 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
卷六十九 第 24a 页 WYG0611-0575a.png
 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
 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阸狭
 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
 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
 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佑殆未合
 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
 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
 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
卷六十九 第 24b 页 WYG0611-0575b.png
 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
 为所从来久远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
 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
 瘗薶于泰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
 于泰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
 北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
 新邑定郊礼于雒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
 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
卷六十九 第 25a 页 WYG0611-0575c.png
 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
 东之祠非神灵所享宜徙就正阳太阴之处违俗复
 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
 衡又言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
 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
 神之义紫坛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
 仙人祠瘗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得其象于古臣闻
 郊柴飨帝之义扫地而祭尚质也歌大吕舞云门以
卷六十九 第 25b 页 WYG0611-0575d.png
 俟天神歌大蔟舞咸池以俟地祇其牲用犊其席藁
 秸其器陶匏(秸音/戛)皆因天地之性贵诚尚质不敢修
 其文也以为神祇功德至大虽修精微而备庶物犹
 不足以报功唯至诚为可故尚质不饰以章天德紫
 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修
 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
 继之今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
 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
卷六十九 第 26a 页 WYG0611-0576a.png
 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
 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
 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
 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由是皆罢
二年正月辛巳上始郊祀长安南郊诏曰乃者徙泰畤
后土于南郊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
并见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(汉每上雍祠甘泉有千/乘万骑今移祀于南郊)
(北郊故无供/张繇役也)赦奉郊县长安长陵(天郊在长安城南地/郊在长安城北长陵)
卷六十九 第 26b 页 WYG0611-0576b.png
(界中二县有奉郊之/勤故一切并赦之)及中都官耐罪徒减天下赋钱算
四十
永始三年冬十月皇太后诏有司复甘泉泰畤汾阴后
土雍五畤陈宝祠
 作南北郊之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众庶多言不当
 变动祭祀者又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
 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之以
 问刘向向言家人尚不欲绝种祠(种祠继嗣/所传祠也)况于国
卷六十九 第 27a 页 WYG0611-0576c.png
 之神宝旧畤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
 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
 敬敕备神光尤著祖宗所立神祇旧位诚未易动上
 意恨之后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曰盖闻
 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孝武皇帝
 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
 汾阴而神祇安之享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
 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愆而久
卷六十九 第 27b 页 WYG0611-0576d.png
 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
 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
 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
 顺祀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
 祠在陈仓者天子复亲郊礼如前
四年春上行幸甘泉郊泰畤
 时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辅政杜邺说商曰东邻杀
 牛不如西邻之礿祭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
卷六十九 第 28a 页 WYG0611-0577a.png
 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祐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古者
 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牺牲玉帛虽
 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是故每举其
 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今甘泉河东天地
 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
 之役休而复起缮治供张无解已时皇天著象殆可
 略知前上甘泉先驱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复迷祠后
 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又雍大雨坏平
卷六十九 第 28b 页 WYG0611-0577b.png
 阳宫垣乃三月甲子震电灾临光宫门祥瑞未著咎
 徵仍臻迹三郡所奏皆有变故不答不飨何以甚此
 诗曰率由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
 千亿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
元延元年三月行幸雍祠五畤
二年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
 时上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扬雄待
 诏承明之殿(承明殿在/未央门)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
卷六十九 第 29a 页 WYG0611-0577c.png
 以风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
 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
 峦枝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伟非木摩而不
 雕墙涂而不画周宣所考盘庚所迁夏卑宫室唐虞
 采椽三等之制也且其为已久矣非成帝所造欲谏
 则非时欲默则不能已故遂推而隆之乃上比于帝
 室紫宫若曰此非人力之所为傥鬼神可也又是时
 赵昭仪方大幸每上甘泉常法从在属车间豹尾中
卷六十九 第 29b 页 WYG0611-0577d.png
 故雄聊盛言车骑之众参丽之驾非所以感动天地
 逆釐三神又言屏玉女郤虙妃以微戒斋肃之事赋
 成奏之天子异焉
三年幸雍祠五畤
四年幸甘泉郊泰畤
绥和元年行幸雍祠五畤
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帝崩皇太后诏有
司曰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说憙惧
卷六十九 第 30a 页 WYG0611-0578a.png
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
难之卒未得其祐其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
意也
哀帝建平三年寝疾乃令太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孝
顺奉承圣业靡有懈怠而久疾未瘳夙夜唯思殆继体
之君不宜改作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上亦
不能亲至遣有司行事而礼祠焉后三年帝崩
平帝元始五年复南北郊罢甘泉汾阴祠
卷六十九 第 30b 页 WYG0611-0578b.png
 大司马王莽奏言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孔子曰
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
 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
 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
 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
 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高皇帝受命
 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
 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
卷六十九 第 31a 页 WYG0611-0578c.png
 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
 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
 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
 无祠则礼不答也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
 后土祠于汾阴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五年
 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三岁一郊与雍更
 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未应古制建始元年徙
 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永始元年三月
卷六十九 第 31b 页 WYG0611-0578d.png
 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
 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
 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
 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
 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
 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莽又颇改其祭礼
 曰周官天地之祀(地古地/字也)乐有别有合其合乐曰以
 六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祀天神祭地祇祀
卷六十九 第 32a 页 WYG0611-0579a.png
 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凡六乐奏六歌而天地神
 祇之物皆至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三光高而不可
 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祀天则天文从祭地
 则地理从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祭先祖
 配天先妣配地其谊一也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
 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谊也天地位皆南乡同席地
 在东共牢而食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北亦
 同席共牢牲用茧栗(牛角如茧及栗/者牛之小也)元酒陶匏礼记
卷六十九 第 32b 页 WYG0611-0579b.png
 曰天子籍田千晦以事天地繇是言之宜有黍稷天
 地用牲一燔燎瘗薶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
 牲左及黍稷燔燎南郊地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
 其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弟
 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此天地合祀以祖妣
 配者也其别乐曰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乐六变
 则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
 祇皆出天地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阴
卷六十九 第 33a 页 WYG0611-0579c.png
 阳之别于日冬夏至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
 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阴阳有离
 合易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
 南郊高帝配而望群阳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
 后配而望群阴皆以助致微气通道幽弱当此之时
 后不省方故天子不亲而遣有司所以正承天顺地
 复圣王之制显太祖之功也渭阳祠勿复修群望未
 悉定定复奏奏可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
卷六十九 第 33b 页 WYG0611-0579d.png
 汉旧仪元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帝于五畤三
 岁一㵷皇帝自行群臣从斋皆百日他祠不出祭天
 紫坛幄帷高皇帝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席祭天用六
 䌽绮席六重长一丈一副四周缘之祭天用玉几玉
 饰器凡器七千百物饰具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斤
 皇帝祭天居云阳宫斋百日上甘泉通天台高二十
 丈以候天神之下见如流火舞女童三百人皆年八
 岁天神下坛所举烽火皇帝就竹宫去坛三里望对
卷六十九 第 34a 页 WYG0611-0580a.png
 坛竹宫中不至坛所甘泉台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
 安城皇帝以来所祭天之圜丘也皇帝祭天地宗庙
 驾四马羽盖华宴出则乘马远行在左纛黄屋乘六
 马纛左排马头上髦也
  西京之事班史于祭祀仪文所述简略卫敬仲撰
  汉旧仪颇有正史所未见者然其词多率而叙述
  亦无甚伦序如西汉未尝举高祖配天之祀惟武
  帝作汶上明堂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合高皇
卷六十九 第 34b 页 WYG0611-0580b.png
  帝祠坐对之(服虔所/注可见)而三岁郊见于雍畤甘泉则
  未尝有配天之祖也今此谓高帝配天而又言居
  堂下则未有配神作主而坐堂下者也其义难晓
  姑录以广异闻
 西汉郊祀之地凡三处
  雍五畤(其四畤秦所建北畤高祖所建领之祠官/岁时致祭文帝十五年方亲郊是后凡三)
  (岁一/郊)
  渭阳五帝庙(文帝用新垣平之说建十六年上亲/郊继而平诛遂领之祠官不亲祭)
卷六十九 第 35a 页 WYG0611-0580c.png
  甘泉泰一祠(武帝用方士谬忌公孙卿之说/建三岁一郊与雍五畤更祠)
  王者祭天而以祖配之古今之通义祀典之首也
  舜摄政之初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
  群神汤代夏之初用元牡告于上帝神后武王代
  殷之初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然则其所
  祀者天与六宗地与山川而已初无祀五帝之文
  周颂三十有一篇曰郊曰明堂曰柴望曰祈谷曰
  报祭曰𩔖祃所以告神明之事备矣亦无祀五帝
卷六十九 第 35b 页 WYG0611-0580d.png
  之乐章而祀五帝之说始于周礼先儒各以其意
  为之训诂以为五天帝者曰灵威仰赤熛怒白招
  拒叶光纪含枢纽也以为五人帝者曰太皞炎帝
  黄帝少皞颛顼也姑以五天帝言之则此五帝皆
  天神之贵主五方之祀者意其在祀典当与日月
  六宗并而亚于祀天者也秦襄公攻戎救周列为
  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
  太史公读秦记以为秦杂戎翟之俗作西畤用事
卷六十九 第 36a 页 WYG0611-0581a.png
  上帝僭端见矣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
  然以愚考之襄公以其有国于西也而祀少皞白
  帝是犹宋人之祀阏伯晋人之祀实沈耳非郊天
  也太史公误矣(自汉人既以祭畤为郊天太史公/习见当时之事而追尤秦襄之僭)
  (其实/非也)继而诸畤并兴或由梦蛇而为鄜畤或因获
  石闻雉而为陈宝或由雨金而为畦畤又继而有
  青帝黄帝炎帝之祠俱以畤名之盖少皞白帝西
  方之神秦祠之宜也而并及青帝黄帝炎帝则非
卷六十九 第 36b 页 WYG0611-0581b.png
  所祭而祭者也至于鄜畤陈宝之属则皆秦中小
  神之为淫厉而惊动祸福者秦人无知亦为立畤
  而同于诸帝之祠汉人不考复指四畤以为郊天
  之事至高祖立黑帝祠以备五畤而五帝俱祠矣
  然命有司进祠上不亲往呜呼安有郊见上帝而
  人主不亲其事者乎往往见其所祠者丛杂冗泛
  是以姑诿之祠官修故事耳至孝文用新垣平之
  言而立渭阳五帝之庙孝武采谬忌之说而建太
卷六十九 第 37a 页 WYG0611-0581c.png
  一天皇之坛始亲祠矣而皆谓之郊见夫郊事天
  之礼也诸方士言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
  则太一五帝俱天上之神尔以神为帝以祀神为
  郊而昊天上帝之祭固未尝举行也(泰及汉初以/郊祀事天之)
  (礼奉五帝至武帝时方士谬忌言泰一贵于五帝/者也遂复以郊礼事泰一而五帝坛环居其下然)
  (终不闻举祀天之礼至郑康成遂创为六天之说/以为泰一五帝并昊天而六也盖异名而同体也)
  (然其说终难通盖方士之说至为诞谩然犹言天/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终不敢言泰一五帝)
  (即天也康成儒者乃创六天之说何哉窃意泰一/五帝之在天犹五岳四渎之在地也谓岳渎非地)
卷六十九 第 37b 页 WYG0611-0581d.png
  (固不可而以方泽祠后土之礼事岳渎亦不可/谓已祭岳渎而遂废后土方泽之祠尤不可)
  秦襄所祠少皞白帝耳然秦俗信鬼好祠至其子
  孙遂并青黄赤帝而祠之至汉高帝立黑帝祠而
  以为事天之事毕矣盖其祠本不经而诸畤之怪
  妄尤甚高祖明达者也故虽有重祠敬祭之诏而
  卒不亲享其亦有见于此矣汉初陋儒既不能有
  所建论是正贾生贤而知礼者也亲承宣室鬼神
  之问亦不能引经援古定郊社明堂祀天配祖之
卷六十九 第 38a 页 WYG0611-0582a.png
  仪以革秦世之淫祠惜哉自是而后郊畤祠礼之
  丰杀每与方士之际遇相为盛衰渭阳五帝之亲
  祠也以新垣平平诛而帝怠于渭阳之祭泰一诸
  祠之郊拜也以谬忌忌亡而祠官领三一之祠而
  昊天上帝反不得比所谓泰一五帝者得享郊祀
  之祭高祖创业之太祖亦终西都之世不得享配
  天之祀岂不缪哉(按郊祀志天子封泰山欲治明/堂奉高傍未晓其制济南人公)
  (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/上如带图及是岁修封则祀泰一五帝于明堂上)
卷六十九 第 38b 页 WYG0611-0582b.png
  (坐合高皇帝祠坐对之服虔注曰汉是时未以高/祖配天故言对光武以来乃配之盖汉时泰一五)
  (帝之祠不一其在甘泉者曰郊畤三岁一亲祠未/尝以祖配其在汶上者曰明堂武帝封泰山时所)
  (建方有高帝并祠每修封则祀之终帝之世五修/封而昭宣之后无幸泰山修封之事则废其祭矣)
  (然高皇帝之所并祠者泰一五帝/不过天神之贵者则非配天也)至成帝时匡衡
  请徙甘泉祠于长安定南北郊又言王者各以其
  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郊雍鄜密
  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所载汉兴之
  初仪制未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
卷六十九 第 39a 页 WYG0611-0582c.png
  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
  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
  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
  从焉及陈宝祠因是皆罢并毁不应礼之祠四百
  七十五所然后祀礼稍正然终不能建议尽复三
  代以来郊祀明堂严父配天之礼而哀平之间怵
  于祸福之说南北郊与甘泉五畤互为罢复卒无
  定制至王莽秉政请复长安南北郊祭天而以高
卷六十九 第 39b 页 WYG0611-0582d.png
  帝配善矣然复以高后配地祇而共祭则臆说不
  经为甚盖莽将篡汉故为是崇阴教以媚元后而
  遂其盗权窃位之谋耳或曰匡衡之论正矣然史
  载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
  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之以问刘向
  而向以为不当革上卒无继嗣哀平短祚汉以中
  衰议者惑焉何也对曰千金之家其祖父奉淫昏
  之鬼以求福而为之子孙者欲矫而正之则所举
卷六十九 第 40a 页 WYG0611-0583a.png
  者未必蒙福而所废者祗以掇祸如诸畤之神虽
  不正然汉代秦而兴不能以礼革之方且信方士
  之言愈加尊奉侔于事天其祭之也且历七世百
  五十馀年则其灵飨暴著也久矣固未易遽绝也
  (汉之中衰诸儒刘向谷永固尝预言之向以/人事永以天运然则固非废淫祠之咎也)逮世
  祖中兴建武郊天即采用元始故事而不复袭汉
  初之迹甘泉诸畤未尝领之祠官加以尊奉而亦
  不闻其能惊动祸福以来纷纷之议则以其绝之
卷六十九 第 40b 页 WYG0611-0583b.png
  有素也故曰君子以作事谋始
  道家者流其所言者鍊养之事符箓之术耳然必
  以天帝诸神为宗陈后山作白鹤观记言汉两刘
  校中书为七略其叙方伎则有神仙诸子则有道
  家而老庄并焉天地神祇三灵百神又皆出于礼
  官而今之为道者合而有之益以符咒法箓捕使
  鬼物皆老氏所不道晦庵亦言道家祀昊天上帝
  为非且谓释老之学尽当毁废纵使不能尽去则
卷六十九 第 41a 页 WYG0611-0583c.png
  老氏之学但当自祀其老子关尹庄列之徒以及
  安期生魏伯阳辈而他百祠自当领于天子之祠
  官而不当使道家预之庶乎其可也然观太史公
  封禅书首叙帝舜𩔖上帝禋六宗望山川祠五岳
  之事以至三代郊祀之礼然后及秦汉间不经之
  祠且历叙始皇孝武所得燕齐方士怪诞矫诬之
  说共为一书班孟坚遂取以作汉郊祀志盖秦汉
  之君不能明理以古先圣王报本反始之大典视
卷六十九 第 41b 页 WYG0611-0583d.png
  为求仙徼福之一事故郊祀诸祠其说多出于方
  士作史者固不得而删之也然少君栾大公孙卿
  粤人勇之徒其所言怪妄诸说本无关于祠祀者
  (如使物却老斗棋及入海/求不死药大营宫室之𩔖)亦丛杂附见于封禅郊
  祀之书何耶如此则与道家之经典何异迁固儒
  者而著书指意如此固无怪黄冠师得以夤缘附
  会其说而启后山晦庵之叹也要之郊祀志只当
  叙说所祀天地百神本末而诸方士之言当别立
卷六十九 第 42a 页 WYG0611-0584a.png
  方伎传述之乃为允当 道家以符箓役鬼之说
  附会于天地百神则迁固封禅郊祀之书实启之
  以昊天上帝并列于所谓上九位天尊者则郑康
  成六天之说实启之
世祖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依鄗采元
始中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
乡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地赤帝
位在丙巳之地黄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
卷六十九 第 42b 页 WYG0611-0584b.png
地黑帝位在壬亥之地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
有四通道以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
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陛五十
八醊合四百六十四醊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合三百
六十醊中营四门门五十四神合二百一十六神外营
四门门百八神合四百三十二神皆背营内乡中营四
门门封神四外营四门门封神四合三十二神凡千五
百一十四神营即壝也封封土筑也背中营神五星也
卷六十九 第 43a 页 WYG0611-0584c.png
及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背外营神二十八宿
外宫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
(醊竹芮切/祭酹也)
 黄图载元始仪上帝坛圆八觚径五丈高九尺茅营
 去坛十步竹宫径三百步土营径五百步神灵坛各
 于其方面三丈去茅营二十步广坐十五步合祀神
 灵以璧琮用辟神道以通广各三十步竹宫内道广
 三丈有阙各九十一步坛方三丈拜位坛亦如之
卷六十九 第 43b 页 WYG0611-0584d.png
 为周道郊营之外广九步营六甘泉北辰于南门之
 外日月海东门之外河北门之外岱宗西门之外
 为周道前望之外广九步列望道乃近前望道外径
 六十二步坛方二丈五尺高三尺五寸 为周道列
 望之外径九步卿望亚列望外径四十步坛广三丈
 高二尺 为周道卿望之外径九步大夫望亚卿望
 道外径二十步坛广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 为周
 道大夫望之外径九步士望亚大夫望道外径十五
卷六十九 第 44a 页 WYG0611-0585a.png
 步坛广一丈高一尺 为周道士望之外径九步庶
 望亚士望道外径九步坛广五尺高五寸 为周道
 庶望之外径九步凡天宗上帝宫坛营径三里周九
 里营三重通八方 后土坛方五丈六尺茅营去坛
 十步外土营方二百步限之其五零坛去茅营如上
 帝五神去营步数神道四通广各十步宫内道广各
 二丈有阙 为周道后土宫外径九步营岱宗西门
 之外河北门之外海东门之外径各六十步坛方二
卷六十九 第 44b 页 WYG0611-0585b.png
 丈高二尺 为周道前望之外径六步列望亚前望
 道外三十六步坛广一丈五尺高一尺五寸 为周
 道列望之外径六步卿望亚列望道外径二十五步
 坛广一丈高一尺 为周道卿望之外径六步大夫
 望亚卿望道之外径十九步坛广八尺高八寸 为
 周道大夫望之外径九步士望亚大夫望道外径十
 二步坛广六尺高六寸 为周道士望之外径六步
 凡地宗后土宫坛营方二里周八里营再重道四通
卷六十九 第 45a 页 WYG0611-0585c.png
 常以岁之孟春正月上辛若丁亲郊祭天南郊以地
 配望秩山川遍于群神天地位皆南乡同席地差在
 东共牢而食太祖高皇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
 北亦同席共牢而食日冬至使有司奉祭天神于南
 郊高皇帝配而望群阳夏至使有司奉祭地祇于北
 郊高皇后配而望群阴天地用牲二燔燎瘗薶用牲
 一先祖先妣用牲一天以牲左地以牲右皆用黍稷
 及乐
卷六十九 第 45b 页 WYG0611-0585d.png
七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下公
卿议侍御史杜林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
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乃定从林议依旧制以
高祖配
 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高帝配食位在中坛上西面
 北上(汉旧仪曰祭天祭紫坛幄帷高皇帝配天居堂/下西向绀帷帐绀席钩命决曰自外至者无主)
 (不止自内出/者无匹不行)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
 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(汉/旧)
卷六十九 第 46a 页 WYG0611-0586a.png
 (仪曰祭天养牛五岁至三千斤按礼记曰天/地之牛角茧栗而此云五岁本志用犊是也)日月北
 斗共用牛一头四营群神共用牛四头凡用牛五头
 凡乐奏青阳朱明西皓元冥及云翘育命舞中营四
 门门用席十八枚外营四门门用席三十六枚凡用
 席二百一十六枚皆莞簟率一席三神日月北斗无
 陛郭醊既送神焚俎实于坛南已地(周礼凡以神仕/者掌三辰之法)
 (以犹鬼神祇之居辨其名物郑玄曰犹图也居谓坐/也天者群神之精日月星辰其著位也以此图天神)
 (人鬼地祇之坐者谓布祭众寡与其居向孝经说郊/祀之礼曰燔燎扫地祭牲茧栗或象天酒旗坐星厨)
卷六十九 第 46b 页 WYG0611-0586b.png
 (仓具黍稷布席极敬心也言郊之布席象五帝坐礼/祭宗庙序昭穆亦有似虚危则祭天圜丘象北极祭)
 (地方泽象后妃及社/稷之席皆有明法焉)
明帝永平二年以月令有五郊迎气因采元始故事兆
五郊于雒阳(详见祠/五帝门)
  按自秦始皇有三岁一郊之制汉高惠二帝未尝
  亲郊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亲郊雍畤及渭阳五帝
  各一而已景帝不亲郊武帝元光后常三岁一郊
  昭帝不亲郊宣帝神爵以前十三年不亲郊以后
卷六十九 第 47a 页 WYG0611-0586c.png
  间岁一郊元成如之盖西都之所谓郊祀若雍五
  畤若甘泉泰一皆出于方士祈福之说而非有古
  人报本之意惟武宣以求仙成帝以求嗣故三君
  亲郊颇多而其清心无求者则领之祠官修故事
  而已世祖置郊丘于洛阳以高帝配祀始稍复古
  人祀天之制但范史纪志不载亲郊之岁月礼仪
  志云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
  祖庙谓之五供岂每岁行之邪祭祀志言二年初
卷六十九 第 47b 页 WYG0611-0586d.png
  制郊采元始中故事按元始之制常以岁孟春正
  月上辛若丁亲郊祭天南郊以地配冬至则使有
  司祭天神于南郊以高帝配夏至使有司祭地祇
  于北郊以高后配然则天地之祭每岁亲祠者一
  命有司祭者二岂岁以为常故不复纪述乎
昭烈章武元年即位设坛于成都武担山南用元牡
二年十月诏丞相诸葛亮营南郊于成都
 文献通考卷六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