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十一
卷六十一 第 1a 页 WYG0611-040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六十一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职官考十五
  司𨽻校尉
司𨽻周官也掌五𨽻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(五𨽻谓/罪𨽻四)
(翟之𨽻也物谓/衣服兵器之属)帅其民而捕盗贼汉武帝征和四年初
置司𨽻校尉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(中都官京/师诸官府)
卷六十一 第 1b 页 WYG0611-0403b.png
巫蛊督大奸猾(督谓察/视之)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(晋/志)
(曰汉武帝初置十三州刺史各一人又/置司𨽻校尉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)元帝初元四年
去节后诸葛丰为司𨽻又加节寻复去之司𨽻去节自
丰始也(诸葛丰为司𨽻无所回避侍中许章以外属贵/幸宾客犯法与章相连丰欲劾奏适逢章出丰)
(驻车举节招章曰下欲收之章驰去丰奔车/逐之章遂入殿得免因此成帝遂收丰节)成帝元延
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𨽻(除校/尉字)冠进贤冠
属大司空比司直司𨽻掌察皇太子以下行马内事皆
主之专道而行专席而坐初除皆谒两府(两府谓丞相/御史也唯涓)
卷六十一 第 2a 页 WYG0611-0404a.png
(勋初为司𨽻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为翟方奏免乂/汉书曰鲍宣字子都明经为司𨽻丞相孔光行园陵官)
(属行驰道中宣使敛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/相又王骏为司𨽻校尉奏免丞相匡衡又盖宽饶为司)
(𨽻亦无/所回避)后汉复为司𨽻校尉所部河南尹河内右扶风
左冯翊京兆尹河东弘农凡七郡治河南洛阳(北齐书/曰后汉)
(凡皇族不得典三河盖/忌其亲而惜形迹之地)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(后汉江/冯上言)
(宜令司𨽻校尉督察三公陈元议/以为不宜使有司省察公辅乃止)廷议处九卿上朝贺
处公卿下(鲍永为司𨽻鲍恢为都官从事并不避强禦/诏策曰贵戚且当敛手以避二鲍又中常侍)
(王甫曹节等用事尚书令阳球常唾手拊髀曰当令阳/球作司𨽻此辈敢尔及后拜司𨽻遂表劾王甫自临考)
卷六十一 第 2b 页 WYG0611-0404b.png
(父子皆死于杖下曹节见甫尸乃收泪入言球罪帝徙/为卫尉球叩头曰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鸮悉伏其)
(辜又李膺字元礼拜司𨽻校尉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贫/残无道畏膺而逃藏让舍柱中膺率将吏破柱取朔付)
(狱杀之自是宦官屏气休沐不敢复/出帝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司𨽻)凡司𨽻属官有从
事史十二人其都官从事史至为雄剧主察百官之犯
法者魏晋司𨽻与二汉同(刘聪僣号置/左右司𨽻)司𨽻于端门外
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不绝席
初以司𨽻官属制置如州仪而俗称之司州(见太/康记)及魏
晋乃以京辅所部定名置司州以司𨽻校尉统之及东
卷六十一 第 3a 页 WYG0611-0404c.png
晋渡江罢司𨽻校尉官变其职为扬州刺史后魏北齐
为司州牧后周有司𨽻下大夫掌五𨽻及徒者捕盗贼
囚执之事属大司寇隋初有雍州牧后炀帝置司𨽻台
有大夫一人掌诸巡察薛道衡为司𨽻大夫别驾二人
分察畿内一人按东都一人按京师后又罢司𨽻台(裴/蕴)
(为御史大夫欲重已权令虞世/基奏罢司𨽻刺史以下官属)而留司𨽻从事之名不
为常员临时选京官清明者权摄以行唐无司𨽻校尉
而有京畿采访使亦其职也
卷六十一 第 3b 页 WYG0611-0404d.png
  州牧刺史
黄帝立四监以治万国唐有九州舜置十二州有牧夏
为九州牧殷周八命曰牧秦置监察御史汉兴省之至
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
条监者二岁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其后诸
州复置监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
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察监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
御史止不复监五年乃置部刺史掌奉诏六条察州凡
卷六十一 第 4a 页 WYG0611-0405a.png
十二州焉(汉制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/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)
(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/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)
(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/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)
(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/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)
部九岁举为守相成帝绥和元年以为刺史位下大夫
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乃更为州牧秩真二千石位
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补(是时何武与翟方进奏曰古/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今部)
(刺史居牧伯之位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/退任重职大春秋之义用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)
卷六十一 第 4b 页 WYG0611-0405b.png
(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/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奏可)哀帝建平二年复
为刺史(时朱博又奏曰汉家丘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/州督察郡国吏人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)
(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赏厚咸劝功乐进/今增秩为牧以高第补九卿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)
(功效陵夷奸宄不禁臣请/罢牧置刺史如故奏可)元寿二年复为牧后汉光武
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外十二州各一人其一州属司
𨽻校尉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
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(常以秋分行部郡国/各遣二吏迎之界上)录囚
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
卷六十一 第 5a 页 WYG0611-0405c.png
诣京师(建武十一年初断/州牧自还奏事)虽父母之丧不得去职(元嘉/元年)
(初听刺史二千石行三/年服延熹二年复断之)或谓州府为外台(谢夷吾为荆/州刺史第五)
(伦荐之曰寻功简能为外台/之表听察声实为九伯之冠)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惟
置牧是时天下方乱豪杰各欲据有州郡而刘焉刘虞
并自九卿出领州牧州牧之任自此重矣旧制州牧奏
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按
验然后黜退光武即位用法明察不复委三府故权归
举刺之吏魏晋为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
卷六十一 第 5b 页 WYG0611-0405d.png
持节皆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领兵者武冠而
晋罢司𨽻校尉置司州江左则扬州刺史自魏以来庶
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之单车刺史(庶姓谓/非帝族)凡单车刺
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不论持节假节晋制刺史
三年一入奏(甲午诏书曰刺史衔命国之外台/其非所部而在境者刺史并纠之)宋与魏
同梁刺史受之明日辞宫庙而行皆持节后魏天锡二
年又制诸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异姓二人比古之上
中下三士也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孝文太和中次
卷六十一 第 6a 页 WYG0611-0406a.png
职令自后魏北齐则司州曰牧而北齐制州为上中下
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州至下下州凡九
等后周则雍州曰牧而制刺史初除奉辞之日备列卤
簿凡总管刺史则加使持节诸军事以此为常及苏绰
为六条之制初文帝秉魏政令百官诵习其牧守令长
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(六条之制其略曰其一/先治心心不清净则思)
(虑妄生见理不明是以治民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其二/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)
(赋/役)静帝大象元年诏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馀悉
卷六十一 第 6b 页 WYG0611-0406b.png
罢之隋雍州置牧馀州并置刺史亦同北齐九等之制
总管刺史加使持节至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自是
刺史之名存而职废(后虽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理一/郡而已非旧刺史之职按魏置使)
(持节宠奉使官之任隋氏废郡而以刺史牧人既非使/官则合罢持节之称其时制置不以名实相副为意仍)
(旧存之后改为太守亦复不省所以使持/节之名及于边远小郡乃不徵典故之失)刺史县令三
年一迁诸有兵处则刺史𢃄军事以统之(炀帝乃别置/都尉领兵兵)
(不属/郡)十四年改九等州县为上中下凡三等炀帝大业
初复罢州置郡为司𨽻台大夫一人巡察畿内(又有司/𨽻刺史)
卷六十一 第 7a 页 WYG0611-0406c.png
(房彦谦/尝为之)其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诸郡亦有六条之制
(与汉六/条不同)从事四十人副刺史巡察每年二月乘轺巡郡
县十月入奏唐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而
雍州置牧至神龙二年二月分天下为十道置巡察使
二十人(一道/二人)以左右台及内外官五品以下坚明清劲
者为之兼按郡县再期而代至景云二年改置按察使
道各一人开元十年省十七年复置二十三年改置采
访处置使(其有戍旅之地即置节度使仍各置印天宝/九载三月敕本置采访使令举大纲若大小)
卷六十一 第 7b 页 WYG0611-0406d.png
(必由是一人兼理数郡自今已后采访使但采察善恶/举其大纲自馀郡务所有奏请并委郡守不须干及)
理于所部之大郡(至德之后改采访使为观察观察皆/并领都团练使其僚属随事增置分)
(天下为四十馀道大者十馀州小者二三州各因其山/川区域为制诸道增减不恒使名沿革不一举其职例)
(则皆古之/刺史云)
  都督(总管节度团练都统等使附/)
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
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而袁绍分沮授所
统诸军为三都督(绍以沮授郭图淳/于琼各典一军)魏武征孙权还又
卷六十一 第 8a 页 WYG0611-0407a.png
使夏侯惇督二十六军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
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
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司马宣王
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文王都督
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受魏禅则都督诸军为上监
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
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
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及伐吴之
卷六十一 第 8b 页 WYG0611-0407b.png
役以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(兼给羽/葆鼓吹)
(缇幢兵万人骑二千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参/军骑司马各十人帐下司马二十人大车官骑各三十)
(人/)太康中都督知军事刺史理人各用人也惠帝末乃
并任非要州则单为刺史(庾翼都督征讨诸军事镇襄/阳绥怀招纳立客馆置典宾)
(参/军)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惟王𨗳等权重者乃居之
宋氏人臣则无居者惟江夏王义恭得假黄钺假黄钺
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又有都督诸州诸军事者则
为常职旧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即位改监为都督后
卷六十一 第 9a 页 WYG0611-0407c.png
魏有都督中外诸军事永安以后近远多事置京畿大
都督总摄军人立府置佐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
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至隋
三都督并以为散官炀帝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
旅帅都督为队正(唐武德七年改上大都督为骁骑尉/大都督为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)
(都督为/武骑尉)按此则都督之名微矣隋文帝以并益荆扬四
州置大总管(并益扬三州以亲王临统唯荆/州以韦世康为之时论以为美)其馀总管
府置于诸州列为上中下三等加使持节炀帝悉罢之
卷六十一 第 9b 页 WYG0611-0407d.png
唐诸州复有总管亦加号使持节刺史加号持节武德
元年诸州总管亦加号使持节五年以洺荆并幽交五
州为大总管府七年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总管府
为都督府(旧洺州已置都督府武/德四年废府置大行台)复有行军大总管者
盖有征伐则置于所征之道以督军事武德以来亦有
元帅之号太宗为秦王加西讨元帅中宗为周王为洮
河道元帅睿宗为相王为并州道行军元帅(安禄山反/后天宝十)
(五载哥舒翰为诸道兵马元帅其后李光弼郭子仪复/为副元帅李峘李若幽李勉又为兵马都统盖从其宜)
卷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1-0408a.png
(也/)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加
潞州为五焉其馀都督定为上中下等(上都督府五中/都督府十三下)
(都督府/十六)前后制置改易不恒难可备叙凡大都督府置
大都督一人(掌所管都督诸州城隍/兵马甲仗食粮镇戍等)亲王为之多遥领
其任亦多为赠官长史居府以总其事(各有长史司马/录事功曹以下)
(官属因员数多少与诸州府/有差其职事不异具郡佐篇)分天下州县制为诸道每
道置使理于所部(即采访防/禦等使也)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
以旌节谓之节度使自景云二年四月始以贺拔延嗣
卷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1-0408b.png
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其后诸道因同此号得以
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本皆
兼度支营田使开元九年十一月敕其河东河北不须
别置并令节度使兼充有副使一人(副贰/使)行军司马一
(申习法令自汉魏至隋总戎出征则刺史都督将军/等官置长史司马诸曹参军为之寮佐按官置司唐)
(本制大总管乃前代专征之任其寮佐亦多同之自后/改为节度大使署副使判官以为寮佐如前代长史已)
(下之任然长史司马及诸曹是曰官名副大使副使判/官乃为使职有所改易合随府主置大使则有副使已)
(下今若改名使府不合设官充其寮吏盖因授任者莫/详其源既有副使又置司马参杂重设遂为其例况不)
卷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1-0408c.png
(标于甲令固须区/别著定恒规也)判官二人(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/副使及行军司马通署)
书记一人(掌表奏书檄齐书曰宋江夏/王义恭取邱巨源为掌书记)参谋无员(或一/人或)
(二人参/议谋画)随军四人(分使/出入)开元中凡八节度使(碛西河西/陇右朔方)
(河东幽州剑南岭南此八节/度也后更增加兼改名号)盖古之持节都督江左四
中郎将近代行军总管之任(凡将帅出行兵满万人以/上则置长史司马仓兵等)
(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减自至德以来天下多难/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馀道其非节度使者谓)
(之防禦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县防禦理军事/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乾元)
(中始置都统使监总管诸道或领三道或领五道皆古/方岳牧伯之任也上元末省都统后又改防禦使为都)
卷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1-0408d.png
(团练守捉使皆主兵事而无旌节寮属亦减有副使一/人掌贰使事判官二人分判军事自永泰以来都团练)
(使稍有加/置参谋者)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而任之(宋武帝起/义讨桓元)
(既平京口向建业以孟昶为长史总摄后事及讨司马/休之伐荆州以中军将军刘道邻监留府事皆留后之)
(任也自后无代/无之不复遍举)
  都护
汉宣帝地节二年初置西域都护为加官也或以骑都
尉谏议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始以郑吉
为之后废至后汉永平十七年复置(班超为西域都护/大破焉耆尉犁斩)
卷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1-0409a.png
(其王自是西域降伏/纳质者五十馀国)晋宋以后有都护之官亦其任也
(齐书曰广州西南有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护专/征讨之任陈伯超为西江都护沈顗为南江都护)唐永
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后
又加单于北庭都护府(麟德元年改云中/都护为单于都护)府置都护一
(掌所统诸藩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/人及诸赏罚叙禄勋功总判府事)副都护二人(掌/贰)
(都护事其安北/单于则置一人)长史司马各一人(录事功曹仓曹户曹/兵曹法曹参军各一)
(人参军事三人其安北单于唯有/司马仓曹兵曹各一人馀并不置)
  观风俗使
卷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1-0409b.png
唐贞观八年分遣萧瑀李靖杨恭仁王圭窦静李大亮
刘德威皇甫无逸韦挺李袭誉张亮杜正伦赵智等巡
省天下延问疾苦观风俗之得失察政刑之苛弊以后
不复置
  巡察按察巡抚等使
贞观二十年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一人以六条巡
察四方多所举刺太宗命褚遂良一其𩔖以闻乃亲自
临决牧宰以下以能官进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流
卷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1-0409c.png
罪以下免黜数百人天授二年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
政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为之(时分巡天下者/皆左右台官)
神龙二年敕左右台内外五品已上官识理通明无屈
挠者二十人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
郡景龙二年置十道按察使分察天下至开元八年五
月复置十道按察使以陆象先王皎等为之正元八年
以江淮荆襄陈宋河朔水灾遣中书舍人奚陟左庶子
姚齐语秘书少监雷成京兆少尹韦武为诸道宣抚使
卷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1-0409d.png
赈给灾荒均平赋役疏决囚系惩肃官吏元和四年以
旱灾复遣左司郎中郑敬等为诸道宣抚使
  黜陟使
贞观八年发十八道黜陟大使二十年遣大理卿孙伏
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开元二十一年遣使
以崔翘等为之天宝五载遣使以席豫等为之至德二
载遣使以虢王等为之建中元年以庾何等为之自建
中以后省
卷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1-0410a.png
  采访处置使
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以御史中丞卢
绚等为之仍置印二十五年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
善绩三年一奏永为常式天宝九载敕采访使但察访
善恶举其大纲自馀郡务所有奏请并委郡守不须干
及乾元元年诏近缘狂寇乱常每道分置节度其管内
缘徵遣及文牒兼使命来往州县应命非不艰辛仍加
采访转益烦扰其采访使置来日久并诸道黜陟使宜
卷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1-0410b.png
且停待后当有处分(其年改为观/察处置使)
 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世于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
  采访处置使治于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
  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馀道大
  者十馀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
  然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
  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
  郡元结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以为诸使诛求符
卷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1-0410c.png
  牒二百馀通又作贼退示官吏一篇以为忍苦裒
  敛阳城守道州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又遣判
  官督赋城自囚于狱判官去复遣官来按举韩愈
  送许郢州序云为刺史者恒私于其民不以实应
  乎府为观察使者常急于其赋不以情信乎州财
  已竭而敛不休人已穷而赋愈急韩皋为浙西观
  察使封杖决安吉令孙澥至死一时所行大抵𩔖
  此然每道不过一使临之耳今之州郡按制控刺
卷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1-0410d.png
  者率五六人而台省不预毁誉善否随其意好又
  非唐时一观察使比也
  按野处所言以为唐之州县不过一使临之而宋
  则有帅漕宪仓四司故州县之官尤难以奉承展
  布盖唐制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
  使然节度多兼观察又各道虽有度支营田招讨
  经略等使然亦多以节度使兼之盖使名虽多而
  主其事者每道一人而已至宋则监司各自有建
卷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1-0411a.png
  台之所每司专有长官专有掾佐而号令之行于
  统属者始烦矣然宋之监司虽多而一司犹不过
  一人专之也若夫司存鼎立而每司之称牧伯刺
  史者比肩数人而以临乎其郡每郡则称守者比
  肩数人而以临乎其县每县则称宰者比肩数人
  而以临乎其民则其诛求之苛密奉承之不易易
  又振古所无也
  度支营田使
卷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1-0411b.png
开元十年敕度支营田若一使专知宜同为一额共置
判官两人元和十三年诏曰事关军旅并属节制务系
州县悉归廉察二使所领实曰管辖诸道度支营田承
前各置使自艰虞以后名制因循方镇除授之时或有
兼𢃄此职遂令纲目所在各殊今日务修旧章思一法
度去烦就理众心为宜唯别置营田处其使且令仍旧
其忠武凤翔武宁魏博山南东道横海邠宁义成河阳
等道度支营田使及淮南度支近已停省其馀诸道并
卷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1-0411c.png
准此处分初景云开元间节度度支营田等使诸道并
不置又一人兼领者甚少艰难以来优宠节将天下拥
旄者常不下三十人例衔节度度支营田观察四使其
边界藩镇增置名额者又不一前后六十馀年虽尝增
减官员及使额而度支营田以两河诸将兼领故朝廷
不议停废至是群盗渐息宰臣等奏罢之
  租庸使
开元十一年宇文融除殿中侍御史勾当租庸地税使
卷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1-0411d.png
天宝二年陕郡太守韦坚兼知勾当租庸使六载杨国
忠加诸郡租庸使至德元载第五琦除监察御史充江
淮租庸使广德元年考功郎中裴谞为河东道租庸盐
铁等使永泰元年京兆尹第五琦奏租庸使请一切并
停唯差判官一人巡官二人催遣从之
  两税使
建中三年初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(包佶崔/纵分为)
(之/)八年以东都河南江淮岭南山南东道两税等钱物
卷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1-0412a.png
令户部侍郎转运使张滂主之东渭桥以东诸道巡院
并𨽻滂以关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财物令户部尚书
度支使班宏主之其后宏滂互有短长宰相赵憬陆贽
具以其事上闻由是参用大历故事如刘晏韩滉所分
焉元和四年制令盐铁使杨子留后宜兼充淮南浙西
东宣歙福建等道两税使其江陵留后宜兼充荆南山
南东道鄂岳江西湖南岭南等道两税使度支山南西
道分巡院官宜兼充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两税使其
卷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1-0412b.png
硖内五监旧属盐铁使宜割属度支使便委山南西道
两税使兼知粜货各奉所职期于悉心
  户口使
开元十二年宇文融除御史中丞充诸色安辑户口使
天宝四载户部郎中王鉷加勾当户口色后使
  苏氏駮曰九寺三监东宫三寺十二卫及京兆河
  南府是王者之有司各勤所守以奉职焉尚书省
  旧章立程度以颁之御史台按格令采奸滥以绳
卷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1-0412c.png
  之中书门下立百司之体要察群吏之能否善绩
  著而必进败德闻而且贬政有恒而易守事归本
  而难失经远之理舍此奚据洎奸臣广言利以邀
  恩多立使以示宠尅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
  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使天子有司守其
  位而无其事受厚禄而虚其用宇文融首倡其端
  杨奢矜王鉷继遵其轨杨国忠终成其乱仲尼云
  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诚哉是言前车既覆后
卷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1-0412d.png
  辙未改求达化本不亦难乎
  洪氏容斋随笔曰杨国忠为度支郎领十五馀使
  至宰相凡领四十馀使第署一字不能尽胥吏因
  是恣为奸欺新旧唐史皆不详载其职按其拜相
  制前衔云御史大夫判度支权知太府卿事兼蜀
  郡长史剑南节度度支营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
  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两京太府司农出纳监仓祠
  祭木炭宫市长春九成宫等使关内道及京畿采
卷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1-0413a.png
  访处置使拜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崇元馆学
  士修国史太清太微宫使自馀所领又有管当租
  庸铸钱等使以是观之槩可见矣宫市之事咸谓
  起于德宗贞元不知天宝中已有此名且用宰臣
  充使也韩文公作顺宗实录但云旧事宫中有要
  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正元末
  以宦者为使亦不及天宝时已有之也
  转运使
卷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1-0413b.png
唐先天二年李杰(始名/务先)始为水陆发运使盖使名之起
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以侍中充江南淮南转运使而
崔希逸萧旻为副盖副使始此天宝以韦坚充勾当转
运使第五琦充诸色转运使刘晏充诸路转运使其后
韩滉杜悰杜让能崔昭纬皆以宰相充使而诸道分置
巡院皆统于此五代罢巡院始置转运使
宋朝艺祖开基惩五季之乱藩臣擅有财赋不归王府
自乾德以后僭伪略平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开
卷六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1-0413c.png
宝六年广南平除徐泽为判官盖转运判官始此其转
运使之名国初但曰勾当某路水陆计度转运事官高
者则曰某路计度转运使太平兴国初皆曰使两省以
上则为都转运使又置副使与诸路判官焉又置同勾
当转运事俄罢诸路副使真宗每用兵或令都部署兼
转运使王师征讨则有随军转运使事毕即停至道中
诏曰天下物宜民间利病惟转运使得以周知令更互
赴阙延见询问焉庆历中皆𢃄按察之任六年罢之(三/年)
卷六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1-0413d.png
(诏诸路转运使并兼按察使每岁具官吏能否先是欧/阳脩请遣使按察官吏贾昌朝言转运以按察官吏故)
(令兼而领之六年赦书以为所过/烦扰吏不能安其职遂并罢之)先是判官与转运争
权而罢至嘉祐中复置熙宁二年诏转运使用本资序
人即充资序下一等为权二等为权发遣中兴以来逐
路都转运使除授不常惟使副判官常置旧制转运司
除授皆命词给诰渡江已后例给敕命后稍复旧转运
使副命词运判则否六年诸路运判亦命词给诰光宗
绍熙以来使副运判不双除属官有主管文字一员干
卷六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1-0414a.png
办公事人员又有准备差遣员多寡不一
  东莱吕氏曰国初未尝有监司之目其始除转运
  使止因军兴专主粮饷至班师即停罢如太祖时
  平泽潞则命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充
  北路转运使用师湖南则命部判官滕白充南面
  给事中沈义伦充京西水陆转运使是也至于命
  何幼冲充东面刘仁遂充西面曹翰充南面胡玩
  充北面皆水陆转运使太宗时如刘保勋为河东
卷六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1-0414b.png
  城西四面转运使乐冲为太原管内水陆转运使
  郭泌为御河至关南水陆转运使王在田为陆路
  转运使崔迈为水路判官或谓路或谓道或曰知
  或曰同或曰同知或为干当皆缘用武责以馈运
  之职也太祖开宝五年命二参政事薛居正吕馀
  庆兼领提举诸州水陆转运使明年薛居正沈义
  伦拜相吕馀庆去位遂以居正义伦二相兼提举
  水陆漕事累朝以武臣为帅守而兼漕事则太祖
卷六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1-0414c.png
  朝均州刺史襄州荆门至石门关兵马都总管曹
  翰兼西南面水陆转运使襄州节度使潘美庐州
  节度使尹崇珂同知广州军州事并兼岭南转运
  使太宗朝右武卫大将军滨州团练使知通利军
  王宾兼河北转运使又以宾知扬州兼发运司真
  宗朝定州驻泊都总管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
  事王显兼河北水陆都转运使显总领定高阳三
  路又领河北都转运使副都总管侍卫马步军都
卷六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1-0414d.png
  虞候天平军节度使王超充转运副使此皆武臣
  任帅守兼漕也太祖朝知容州毋守素知邕州范
  旻通判桂州符嗣各知本管转运事太宗朝知广
  州李符兼诸州转运使知洪州王明兼江南西路
  转运使真宗朝知益州宋太初兼川陕四路都转
  运使参知政事判天雄军府王钦若都大提举江
  北转运使此皆文臣任帅守兼漕也始转运一司
  𨽻州县与夫废置皆在一时初无定制所掌者军
卷六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1-0415a.png
  需粮饷而已自高保寅知怀州州𨽻河阳时赵普
  为河阳帅与保寅素有隙事多抑制保寅不能平
  手疏请罢支郡会左拾遗李干亦言诸州藩镇支
  属州郡多俾亲吏掌其关市颇不便于商贾滞天
  下之货望不令有所统摄以分方面之权尊奖王
  室亦强干弱枝之术也时太平兴国二年也遂诏
  邠宁泾源鄜坊延丹陕虢襄均房复邓唐澶濮宋
  亳郓济沧德曹单青淄兖沂贝冀滑卫镇深赵定
卷六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1-0415b.png
  祈等州先𨽻藩镇令直属京师郡长吏得自奏事
  自是而后边防盗贼刑讼金榖按廉之任皆委于
  转运使又节次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
  矣继增转运使判官以京官为之于是转运使于
  一路之事无所不总也太宗淳化二年五月诏转
  运使司命常参官一人纠察州军刑狱四年十月
  诏刑狱司宜从省罢委转运司振举之以此知转
  运司总刑狱之事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广
卷六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1-0415c.png
  南西路转运使言如洪寨主殿直李文著以轻兵
  掩袭蛮贼文著中流矢死其随文著将校八人本
  司并斩讫七年八月梓州转运使寇瑊言本使公
  宇在梓遂州去戎泸地远或戎人缓急寇边难于
  照应请置资州诏从之以此知转运司总边防之
  事也至道元年八月荆湖转运使何士宗请执政
  大臣出领外郡应合申转运司公事只书通判以
  下姓名太京谓宰相等曰大臣品位虽崇若出临
卷六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1-0415d.png
  外藩即转运使所部要系州府不系品位此朝廷
  典宪不可轻改并仍旧贯由是观之转运使权可
  谓重矣然又疑其权太重复置朝臣于诸路为承
  受公事是机察漕司也真宗即位省罢承受之官
  景德间遂建提点刑狱一司实分转运使之权又
  以武臣𢃄閤职者副之熙宁中议罢武臣提刑或
  谓真宗时以武臣提刑令机察漕司也监司之官
  既众所领之职又分诸路复以知州𢃄一路安抚
卷六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1-0416a.png
  钤辖等名目自领军事而转运司所职催科徵赋
  出纳金榖应办上供漕辇纲运数事而已仁宗庆
  历中患漕司权轻令𢃄按察使后二年江东漕臣
  杨纮王绰与提刑王鼎颇务深刻号江东三虎其
  馀刻轹州郡窘辱大臣者多矣朝廷又患之遂罢
  转运按察名皆非太宗真宗时委任转运使意也
  富弼等论𢃄按察使而不察司吏以朝会速配率
  多为能又谓转运使依资循例而入多非其人郡
卷六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1-0416b.png
  县官守因循人受其弊又谓不由举主择所以大
  半不才皆确论也然而太宗时转运使皆人主亲
  自选择故淳化五年十一月上曰多士满朝朕试
  令索班簿阅之周行之人鱼贯栉比不胜其众矣
  比于其中求一才中转运使三司判官者了不能
  得虽多亦奚以为臣以此知转运使自人主亲择
  之也淳化三年正月诏宰相参知政事枢密副使
  三司使翰林学士尚书丞郎两省给舍以上御史
卷六十一 第 27a 页 WYG0611-0416c.png
  中丞各于京朝官内保举堪任转运使者一人臣
  以是知宰相执政侍从官皆举荐人才而人主亲
  择之也神宗谓文彦博等曰诸道帅臣转运使职
  任至重一道惨舒系焉宜谨择其人久于其任汉
  宣循名责实胥用此道彦博等对曰为治之要无
  以易此故熙宁元丰诸路漕臣率多举职今军兴
  之际调度日繁理不可缓而诸路转运使推择非
  才任用不一又非庆历比也然臣区区之愚窃谓
卷六十一 第 27b 页 WYG0611-0416d.png
  太宗用李干之言罢藩镇支属而委任转运使真
  宗朝士大夫论列言其不便者多矣仁宗景祐三
  年十一月诏怀远军本𨽻宜州自今奏事无得专
  达是亦复支郡之意也然以今日之势观之宜脩
  支郡之制增藩镇之权以壮国势而一道廉按之
  任恐可改也神宗即位之初因知扬州徐缓告谢
  甚衰尝与富弼曾公亮辈议分置藩郡令按察支
  属而大臣无有能上当圣意者熙丰绍符崇观政
卷六十一 第 28a 页 WYG0611-0417a.png
  宣更数十年不能行神宗之意盖有待于今日也
  不然则愿如太宗之时尽减监司之目独存转运
  一司其亲擢举荐委任赐予悉用祖宗初制仍𢃄
  按察之名其久任如真宗用宋抟于河东十有一
  年不除代者劳效显著则增秩赐金简慢不职则
  削官夺赐乘驿入奏更互赴阙以至给印历却委
  诸司(一作/州)长吏书绩皆以太宗真宗为法比之复
  支郡利害固不同然亦愈于因循不振之弊也
卷六十一 第 28b 页 WYG0611-0417b.png
  安抚使
梁武帝普通五年魏以郦道元为大使慰抚六镇大使
始此隋文帝开皇九年诏遣柱国韦滉安抚岭外又仁
寿四年以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
唐贞观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(诸州水旱则有巡/察安抚存抚之名)
(节度使兼之则有副使天/授二年发十道存抚使职)圣历中狄仁杰为河北道安
抚德宗贞元间又置副使
宋旧不常置自咸平二年以翰林学士王钦若为四川
卷六十一 第 29a 页 WYG0611-0417c.png
安抚使知制诰梁颢为陕西安抚使安抚使之名始此
其后景德三年始置河北沿边安抚使以雄州守臣为
之而陕西沿边诸州亦有安抚使庆历二年诏置湖南
安抚司八年诏置河北四路安抚(以韩琦王拱辰贾/昌朝等充诸路使)
祐四年诏广桂二州𢃄经略安抚使熙宁五年罢诸路
经略安抚司崇宁二年置河南安抚使(宣和二年置辅/郡内颖昌府𢃄)
(京西安/抚使)宣和三年臣僚言睦贼猖獗乞以杭越知州兼
本路安抚镇抚一方诏杭越州江宁府守臣并𢃄安抚
卷六十一 第 29b 页 WYG0611-0417d.png
使诏洪州守臣可依江宁府安抚使凡诸路安抚逐州
知州兼以直秘阁以上充掌总护诸将统制军旅察治
奸宄以肃清一道凡兵民之政皆掌焉帅其属而听其
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榖甲械出纳之名籍
其行以法若事难专决则具可否禀奏即干机速边防
及士卒抵罪则听以便宜裁断(系边任则绥御夷狄抚/宁疆圉若甲兵屯戍刍)
(粟馈运则视其缓急盈虚/而移用之掌凡战守之事)建炎元年李纲请沿河沿淮
沿江置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以文臣充二年令将
卷六十一 第 30a 页 WYG0611-0418a.png
兵处知州𢃄管内安抚使后省四年置镇抚使罢逐路
安抚使后罢镇抚使置安抚使如故时诸路又有安抚
大使自两浙西路刘光世始二品以上为帅即为安抚
大使
  提刑
宋太宗淳化二年以司门员外郎董循等一十一人分
充诸路转运司提点刑狱四年省景德四年真宗谓王
旦曰朕虑四方刑狱官吏未尽得人一夫受冤即召灾
卷六十一 第 30b 页 WYG0611-0418b.png
沴今军民事务虽有转运使且地远无由知先帝尝选
朝臣为诸路提点官狱今可复置仍以使臣副之于是
置诸路提点刑狱公事以朝臣充始命屯田李拱为之
副以武臣閤门祗候以上充天禧四年加劝农使俄改
提点刑狱劝农使又以武臣为副使天圣六年悉罢明
道二年复置嘉祐中有武臣同提点河东刑狱窃用公
库银器及乐倡首饰议者谓武臣不可为监司罢之治
平元年罢提点刑狱而委转运司熙宁二年诸路提点
卷六十一 第 31a 页 WYG0611-0418c.png
刑狱复差文臣其武臣并罢(史臣曰上以武臣罕习吏/文多不足以举察所部人)
(材故罢之人/皆以为便)十年复置提点京畿刑狱掌察所部疑留
狱讼劝课农桑而按其官吏之不法别其廉吏以达于
朝元丰因之总郡国之庶狱核其情实而覆以法督治
奸盗申理冤滥则𨽻提刑司岁察所部廉能而保任之
若疲软或冒法则随其职事劾奏宣和初诏江西广东
增置武提刑一员然遇阙帅不许武宪兼摄建炎元年
以盗贼未衰诸路无武臣提刑处权添差一次专管捉
卷六十一 第 31b 页 WYG0611-0418d.png
杀四年罢之孝宗乾道六年诏诸路分置武臣提刑一
员臣僚乞依故事加同字不从于是武宪横于四方淳
熙末上知其不便遂不复除止除朝臣一员其属有干
办公事一员检法官一员
  东莱吕氏曰太宗皇帝即位之久天下无事淳化
  二年五月诏应诸路转运使各命常参官一人专
  知纠察州军刑狱公事管内州府十日一具囚帐
  供报有疑狱未决即驰传以示之郡县敢稽留大
卷六十一 第 32a 页 WYG0611-0419a.png
  狱久而不决及偏辞按谳情不得实官吏用情者
  并以闻佐史小吏已下得以便宜按劾从事此初
  置外路刑狱官之诏也是时犹𨽻转运司然行之
  二年劳扰无补于是淳化四年十月降诏曰比者
  申命使臣分听狱讼徒经岁序蔑有平反既莫副
  于哀矜谅祗为于劳优其诸路决遣刑狱司宜从
  省罢委转运司振举之真宗景德四年乃谓先帝
  常选朝臣诸路提点刑狱遂复置之不𨽻转运别
卷六十一 第 32b 页 WYG0611-0419b.png
  为一司稍重其权矣当时约束曰所至专察囚禁
  详审案牍州县不得迎送聚会所部每旬具系囚
  犯由讯鞫次第申报当检举催督在系淹久者即
  驰往案问出入人罪者移牒覆勘劾官吏以闻诸
  色词状逐州断遣不当已经转运司披断未允者
  并收接施行官吏贪浊弛慢者具名以闻敢有庇
  匿并当加罪仍借绯紫以三年为任增给缗钱如
  转运使之数内出御前印纸为历书绩效中书枢
卷六十一 第 33a 页 WYG0611-0419c.png
  密院籍其姓名代还者课议功行赏如刑狱枉滥
  不能摘举官吏弛慢不能弹奏务从畏避者寘以
  深罪窃睹当日诏旨专为刑禁词讼冤枉天禧中
  已兼劝农一事至仁庙朝天圣六年正月诏令诸
  路提点刑狱司朝臣使臣交割本职公事与转运
  使副令转运司条所省事件以闻既罢两年天圣
  八年九月复置仍令所至毋得送迎其吏人约旧
  数裁减之降诏十月九日是月壬申却权罢又三
卷六十一 第 33b 页 WYG0611-0419d.png
  年至明道二年冬复置自后提刑一司虽专以刑
  狱为事封桩钱榖盗贼保甲军器河渠事务寖繁
  权势益重而转运司所总惟财赋纲运之责而已
  司局愈多官吏益众而事愈不治今日之弊正在
  按察之官不一也臣故著提刑废置约束之详以
  备朝廷采择
  提举
即汉耿寿昌常平之任也自卫李悝制平籴之法汉人
卷六十一 第 34a 页 WYG0611-0420a.png
因之则谓之常平焉然汉人特置仓而犹领之于大司
农也
宋朝淳化中建常平仓景祐元年令转运司举长史举
所部官专领之然犹𨽻漕臣熙宁遣使提领此盖提举
常平之所始也(三年制置三司条例言河北陕西已差/官提举常平广惠仓馀路欲差胡朝宗)
(张复侯叔献曾谊/等并为提举官)九年府界畿内亦专置提举常平仓
一员不令司农丞兼领提举常平司操常平敛散之法
申严免役之政令治荒脩废赈民艰阨则𨽻提举司岁
卷六十一 第 34b 页 WYG0611-0420b.png
察所部廉能而保任之若疲软或犯法则随其职事劾
(又哲宗正史职官提举常平司常平义仓免役市易/坊场河渡水利之法因民之有无岁之丰凶而敛散)
(赈济之凡役钱视其产之厚薄人吏廪禄视其执役之/轻重凡市易掌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乘其贸)
(易以平物价皆举行其政令以裕/民力而阜邦财掌按察官吏之事)元祐初罢绍圣九年
复置政和改元诏江淮荆浙六路共置茶盐提举一员
宣和三年诏河北京东路推行新法钞盐可添置提举
官一员此提举茶盐之所始也(国朝茶盐事旧𨽻发运/司元丰间或以转运常)
(平官兼提举或以提刑兼领知/通提辖政和以后始专置官吏)既而诸路皆置建炎元
卷六十一 第 35a 页 WYG0611-0420c.png
年诏提举常平司并归提刑司二年八月复诸常平官
还其籴本自青苗钱不散外常平免役之政皆掌之三
年复置四年诏逐路提刑司茶盐司并依旧分东西路
绍兴二年诏荆湖北路复置提举茶盐司四年诏广西
茶盐司官吏并罢其职事委漕臣五年诏诸路提举常
平并入茶盐司仍以提举常平茶盐等公事为名九年
置经制司改常平官为经制某路干办常平等公事未
几经制司罢复为常平官久之复置提举东南以茶盐
卷六十一 第 35b 页 WYG0611-0420d.png
司兼领四川以提刑司兼领(又中兴系年录绍兴十五/年户部侍郎王铁言常平)
(法望复置提举官乃命诸路茶盐官改充提举常平茶/盐惟四川广西以宪臣淮西京西以漕臣兼领仍令检)
(察所部州有擅用常/平钱物者按劾以闻)乃别置官吏然常平钱皆取以赡
军今特掌义仓及水利役法赈济等事而已无复平籴
之政矣熙宁初置提举常平司勾当公事于通判幕职
内选差一员不妨本职绍兴十五年改为干办公事依
漕属例此常平干也宣和三年置茶盐提举属官一员
此茶盐干也故提举司存二干官以此
卷六十一 第 36a 页 WYG0611-0421a.png
 
 
 
 
 
 
 
 
卷六十一 第 36b 页 WYG0611-0421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六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