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十六
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611-0113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学校考七
  郡国乡党之学
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(术当为/遂古者)
(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/塾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党属于乡遂远郊)
(外/)比年入学(每年来/入也)中年考校(中犹间也乡遂大夫间/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)
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611-0113d.png
(艺周礼三岁/大比乃考焉)一年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五年
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𩔖通
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(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/心意所趣向也知𩔖知事义)
(之比强立临/事不惑也)
  礼书曰说文闾里门也尔雅曰门侧之堂谓之塾
  尚书大传曰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
  班固食货志曰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
  塾(详见/下文)盖古者合二十五家而为之门塾坐上老
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611-0114a.png
  庶老于此所以教之学也坐里胥邻长于此所以
  教之耕也书云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
  前先路象路也次路木路也象路贵于木路而象
  路在左塾次路在右塾则左塾者西塾也里胥尊
  于邻长而里胥在右塾邻长在左塾则右塾者西
  塾也何则自内视外则左东而右西自外视内则
  左西而右东也曲礼曰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
  左此左西而右东也又曰公事自闑东私事自闑
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611-0114b.png
  西此左东而右西也然则书言左塾史言右塾皆
  西塾也自内外言之异耳汉之时闾里亦有门史
  称石庆入里门是也孟子曰庠者养也序者射也
  乡饮酒尊两壶于房户之间乡射尊于宾席之东
  盖乡饮在庠而庠有房室故尊于房户之间乡射
  在序而序无房室故尊于宾席之东而已乡射礼
  豫(郑氏曰今/文豫为序)则钩楹内堂则由槛外(堂序/也)序则物
  当栋堂则物当楣是于其有室则所揖所履之位
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611-0114c.png
  浅而前于其无室则所揖所履之位深而后尔雅
  曰东西墙谓之序序之名盖本于此
州长正月之吉各率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
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
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(序/州)
(党之/学)
党正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春
秋祭禜亦如之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
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611-0114d.png
于序以正齿位
尚书大传大夫七十而致仕教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
为少师(所谓里/庶尹也)耰锄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(祈乐当/为新谷)
馀子皆入学年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焉年十
八始入大学见大节践大义焉(馀子犹众子古者/适子恒代父而仕)距冬
至四十五日始出学傅农事(立春/学止)上老平明坐于右塾
庶老坐于左塾(上老父师/庶老少师)馀子毕出然后皆归夕亦如
之馀子皆入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轻
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611-0115a.png
任并重任分颁白者不提携出入皆如之
王制诸侯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
太学在郊(尚书传曰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七十里/之国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国三里之郊)
子曰辟廱诸侯曰泮宫
  长乐陈氏曰夫诸侯之学小学在内大学在外故
  王制言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以其选士
  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故也天子之学小学
  居外大学居内故文王世子言凡语于郊然后于
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611-0115b.png
  成均取爵于上尊以其选士由外以升于内然后
  达于朝故也
鲁颂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
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
公于迈 八章章八句
  江陵项氏枝江县新学记曰古之为泮宫者其条
  理不见于经而有诗在焉予尝反覆而推之其首
  三章则言其君相之相与乐此而已自四章以下
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611-0115c.png
  始尽得其学法自敬其德而至于明其德明其德
  而至于广其心广其心而至于固其道终焉此则
  学之本也自威仪孝弟之自修而达于师旅狱讼
  之讲习自师旅狱讼之讲习而极于车马器械之
  精能此则学之事也自烈祖之鉴其诚而至于多
  士之化其德自多士之化其德而至于远夷之服
  其道此则学之功也
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
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611-0115d.png
学也頖宫周学也(言鲁得立四代之/学注见大学考)
 班固汉书食货志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
 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
 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于
 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以行礼而视化焉春
 令民毕出在壄冬则毕入于邑其诗曰四之日举趾
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
 妇子聿为改岁入此室处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
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611-0116a.png
 文也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
 (里胥如今里吏/门侧之堂曰塾)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
 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
 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(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/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)
 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男女
 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(怨刺之/诗也)是月
 馀子亦在于序室(馀子庶子也/未任役者)八岁入小学学六甲
 五方书计之事(苏林曰五方异书如今秘书学外国/书也臣瓒曰辨五方之名及书艺也)
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611-0116b.png
 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
 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
 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
 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
 命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以徇于路
 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
 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
 大略也
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611-0116c.png
汉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
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
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
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(少府郡掌财物/之府以此而供)
(太守/者)数岁郡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
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(学官学/之官舍)
(也/)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
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(便/坐)
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611-0116d.png
(别坐可以视/事非正廷也)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
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
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
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
官自文翁为之始云(师古曰文翁学堂/在今益州城内)
  按武帝时始为博士学官置弟子员前此所谓博
  士者虽有弟子要皆京师自授其徒其徒自愿受
  业朝廷未尝有举用之法郡国亦无荐送之例而
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611-0117a.png
  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故文翁
  遣其民就学必以物遗博士而使教之及武帝既
  兴学校则令郡国县官谨察可者与计偕诣太常
  受业如弟子则郡县皆有以应诏而博士弟子始
  为国家选举之公法也
元帝时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
平帝元始三年立学官郡国曰学邑侯国曰校校学置
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
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611-0117b.png
 何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
 以得失
西汉以郡文学入官
 梅福 隽不疑 韩延寿 王章 盖宽饶 诸葛
 丰 郑崇 张禹
世祖建武六年李忠为丹阳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
学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

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611-0117c.png
明帝永平十年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
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
 宋均调辰阳长为立学校
 寇恂为汝南太守修学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
 者亲受举焉
 卫飒为桂阳太守下车修庠序之仪
 任延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习业
 受业复其徭役章句既通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
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611-0117d.png
 雅之士
 秦彭为泰山太守崇好儒雅修明庠序每春秋飨祀
 辄修升降揖逊之仪
 鲍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黉舍备俎
 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
 莫不劝服
 班固东都赋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
 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
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611-0118a.png
 鲁丕为赵相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稍住学官(学官/学舍)
 (也/)丕止不听曰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
 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从丕言
魏明帝时延寿亭侯高柔上疏曰汉末陵迟礼乐崩坏
太祖初兴悯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州县立教学
之官高祖即位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
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
晋虞溥太康时为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
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611-0118b.png
属县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馀人溥乃作诰以奖谕
之曰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
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
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
所不闻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
大化之陶已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
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也夫工人之染先
修其质后事其色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弟
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611-0118c.png
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馀力则以学
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
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又曰
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
时祭酒求更起屋行礼溥曰君子行礼无常处也故孔
子射于矍相之圃而行礼于大树之下况今学庭庠序
高堂显敞乎
  右系鄱阳郡学事迹之见于前史者溥之言有味
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611-0118d.png
  可书郡志殊欠登载
穆帝永和中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开置学官起立讲
舍亮家子弟及参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学四府博学识
义通涉文学经纶者建儒林祭酒使班同三署厚其供
给皆妙选邦彦必有其宜者以充此举近临川临贺二
郡并束脩复学校若非束脩之流礼教所不及而欲阶
缘免役者不得为生明为条制令法清而人贵
梁武帝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允分
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611-0119a.png
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
后魏献文帝天安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
学生六十人后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百
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八十人中郡博士
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
人学生四十人郡县学始乎此矣
北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授经学生俱被差逼
充员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从调备员既非所好坟籍
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611-0119b.png
固不关怀又多被州郡官人驱使纵有游惰亦不检察
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
教及游学之徒通经者推择充举射策十条通八以上
听九品出身其尤异者亦蒙抽擢
隋仁寿元年诏废州县学(详见太/学门)
唐制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
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
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州
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611-0119c.png
县学生州县长官补长史主焉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
其成者送之尚书省(详见太/学门)
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有明一经以上者
有司试册加阶
元宗开元二十一年敕诸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
品九品子若庶人并年二十一已下通一经以上未及
通经精神聪悟有文词史学者每年铨量举送所司简
试听入四门学充俊士即诸州人省试不第情愿入学
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611-0119d.png
者听国子监所管学生尚书省补州县学生州县长官
(州县学生取/郭下人充)诸州县学生习正业之外仍兼习吉凶
礼公私有礼事处令示仪式馀皆不得辄使诸百姓任
立私学其欲寄州县受业者亦听
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弘
长儒教诱进学徒化人成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
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
贞元三年正月右补阙宇文炫上言请京畿诸县乡村
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611-0120a.png
废寺并为县学并上制书事二十馀件疏奏不报
后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国子祭酒崔协奏请颁下诸
道州府各置官学如有乡党备谙文行可举者录其事
实申监司方与解送但一身就业不得影庇门户
宋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庐山白鹿
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肄习诏国子监给本仍
传送之
 先时南唐升元中白鹿洞建学馆以李道为洞主掌
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611-0120b.png
 其教授
又赐石鼓书院敕额
 书院唐元和间衡州李宽所建国初赐额
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应天府民曹诚即楚邱戚同文旧
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
奏其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
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
八年赐潭州岳麓书院额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
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611-0120c.png
创宇以待四方学者李允则来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
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八年诏见便殿拜国子学
主簿使归教授诏赐书院名增赐中秘书
  右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建置之本末如此此外
  则又有西京嵩阳书院赐额于至道二年江宁府
  茅山书院赐田于天圣二年嵩阳茅山后来无闻
  独四书院之名著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
  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
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611-0120d.png
  辍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
  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
  而其田土之锡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盖皆
  欲仿四书院云
仁宗即位之初赐兖州学田已而又命藩辅皆得立学
其后诸旁郡多愿立学者诏悉可之稍增赐之田如兖
州由是学校之设遍天下(皇祐四年诏自今须藩/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)
庆历四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建议精贡举请兴学校
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611-0121a.png
本行实乃诏州县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为教授不足
则取于乡里宿学之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
预秋赋旧尝充者百日而止(见举/士门)
 安定先生胡瑗自庆历中教学于苏湖间二十馀年
 束脩弟子前后以数千计是时方尚辞赋独湖学以
 经义及时务学中故有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
 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
 事如边防水利之𩔖故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
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611-0121b.png
 筮仕往往取高第及为政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
 者由讲习有素也欧阳公诗曰吴兴先生富道德诜
 诜子弟皆贤才王荆公诗曰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
 收拾桷与榱庆历四年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
 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至
 今著为令
五年诏曰顷者尝诏方夏增置学官而吏贪崇儒之虚
名务增室屋使四方游士竞起而趋之轻去乡闾浸不
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611-0121c.png
可止今后有学州县毋得辄容非本土人居止听习若
吏以缮修为名而敛会民财者按举之
神宗熙宁四年诏置京东西河东北陕西五路学以陆
佃等为诸州学官仍令中书采访逐路有经术行谊者
各三五人虽未仕亦给簿尉俸使权教授他路州军命
近日选荐京朝官有学行可为人师者堂除逐路官令
兼所任州教授州给田十顷为学粮仍置小学教授
八年秋诏诸州学官先赴学士院试大义五道取优通
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611-0121d.png
者选差
元丰元年诏诸路州府学官共五十三员
 京东路兖徐曹郓青密州应天府各一员京西路西
 京国子监许陈襄邓州各一员河北路北京国子监
 定相沧卫棣瀛州真定府各一员陕府西路陕华耀
 邠秦熙州永兴军凤翔河中府各一员河东路潞晋
 代州太原府各一员淮南路扬州亳州各一员两浙
 路杭越苏三州各一员江南东路饶州江宁府各一
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611-0122a.png
 员江南西路洪州吉州各一员荆湖南路潭州一员
 荆湖北路江陵府一员福建路建州一员成都府路
 眉州成都府各一员梓州路梓州普州各一员利州
 路利州一员夔州路夔州一员广南东路广州一员
 广南西路桂州一员
  按是时大兴学校而天下之有教授者只五十三
  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观其所用
  者既是有出身人然又必试中而后授则与入馆
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611-0122b.png
  阁翰苑者同科其遴选至矣哲宗元祐初齐卢宿
  常虔颍同怀澶河阳等州始相继置教授三舍法
  行而员额愈多至大观时吉州建州皆以养士数
  多置教授三员宣和时罢州县学三舍法始令诸
  州教授若系未行三舍以前置者依旧馀并减罢
  如赡学田产房廊等系行三舍后添给者亦复拘
  收云
哲宗元祐元年诏近臣择经明行修堪内外学官者人
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611-0122c.png
举二员遂罢试补法
二年中丞胡宗愈言学者初登科遂颛师席非是诏内
外学官经任年至三十方得在选
三年又诏官学教授阙选诸尝被举可为学官及中十
科中可为师表或可备讲读者仍官已升朝年及四十
乃得为之
四年以举荐颇众诏须命举乃得奏上
绍圣元年三省立格侍从台諌国子长贰岁举堪任诸
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611-0122d.png
州学官一员须尝中进士或制科年及三十者若制科
及进士第在上五人礼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监广文馆
第一人或从太学上舍得第即皆不试而用馀并召附
吏部春秋试凡试两经大义各一道以通经善作文为
合格已经举试中书籍其姓名俟有阙则选授焉于是
内外见学官非制科进士出身及由上舍生入官者并
罢时学官已立试法潭广以下十一州教授本付吏部
拟注者令三省选差
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611-0123a.png
 监察御史黄庆基奏先朝以经术设为三舍以考察
 其行艺始自太学著为定令而未及颁于四方请州
 学皆立学期以一年考察无玷乃许应举方之前日
 结保投牒以较一日之长者有间矣
元符二年初令诸州推行三舍法应尝置教授州考选
升补悉如太学州许上舍一人内舍二人岁贡入之京
师其上舍即附太学补外舍试中补内舍生通三试不
升舍者遣还其州其内舍免试至则补为外舍生诸路
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611-0123b.png
选监司一员提举学校守贰董干其事遇试补上舍生
选有出身官一人同教授考选仍弥封誊录
徽宗崇宁元年宰相蔡京建议天下皆置学郡少或应
书人少即合二三州共置一学学悉置教授二员县亦
置学州县皆置小学推三舍法遍行天下自县选考升
诸州为州学生每三年贡入太学为太学生至则附上
舍试别立号考取分三等试入上等补上舍生入中等
补下等上舍生入下等补内舍馀为外舍诸州军解额
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611-0123c.png
各以三分之一充贡士开封府量留五十五额解土人
之不入学者馀尽均给诸州以为贡额任外官者子弟
亲戚许入学若于法应避所任亲者听随便学于他州
即不得升补与贡在学及一年给牒至太学用国子生
额解试若所贡士至太学试中上等或预升舍人多其
本贯监司太守推赏有差州给常平或系省田宅充养
士费县得用地利所出及非系省钱州学职掌学谕学
长许差特奏名人某毋得以非经史子书教授诏令讲
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611-0123d.png
议司立法颁降
二年先是诸州县学补弟子无定员有司病费广难赡
诏诸州用前一举试者为则尝踰二百人许置百员数
减乎此则以三分之二为额上舍内舍立额亦如之县
学则裁其见籍率三而汰一提学司通一路才计均给
学费仍行部摘试文检括当否生员尝试公私试虽不
中亦复其身勿事臣僚言神宗尚经术将以明道德一
风俗元祐奸朋暨其残党之在元符者立异说坏之今
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611-0124a.png
馀习未殄乞立法禁天下刋写庶其可息诏付国子监
其有上书及三舍生言涉诬讪并异论者悉遣归其乡
自讼斋拘之
三年令州县学用三舍法升太学罢科举(见举/士门)
 旧法𨽻学三年经两试不预升贡即除其籍法涉太
 严自今三年内三经公试不与选两经补内舍贡上
 舍不及格且曾犯三等以上罚若外舍即除籍归县
 内舍降舍已降而私试不入等若曾犯罚亦除籍再
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611-0124b.png
 赴岁升试每上舍生升舍巳其秋即贡入辟廱长吏
 集阖郡官提举司官即本所燕设以礼津遣限岁终
 悉集阙下自川广福建入贡者给借职劵过二千里
 给大将劵续其路食皆以学钱给之选士入贡其自
 今年始如有孝弟姻睦任恤忠和若行能尤异为乡
 里所推县上之州免试入学教授知通询审无谬即
 保任入贡仍具实以闻不实者坐罪有差
 八行者孝弟睦姻任恤忠和凡有八行实状乡上之
卷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611-0124c.png
 县县延入学审考无伪即以上州州第其等孝弟忠
 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苟备八行不俟终岁即
 奏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司成以下审考不诬即
 释褐命之官仍优加升擢不能全备者为州学上等
 上舍馀有差八刑则反八行而丽于罪名以其罪名
 之县上其名于州州籍于学毋得补弟子员
 诏崇宁五年贡士至辟廱不如令者凡三十有八人
 皆遣归而提学官皆罚金建州浦城县丞徐秉哲以
卷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611-0124d.png
 其县学生𨽻籍者至千馀人为一路最特迁一官
 诏县学生三岁不赴升试者除其籍诸路宾兴会试
 辟廱独常州中选者多知州教授特迁一官
 诏诸州学生员及五百人以上许置教授二员不及
 八十人罢置教授官以在州有科名官兼莅学事
  吴氏能改斋谩录曰政和四年臣僚上言欲望应
  见任教授不得为人撰书启简牍乐语之𩔖庶几
  日力有馀办举职事以副陛下责任师儒之意奉
卷四十六 第 24a 页 WYG0611-0125a.png
  圣旨依尝闻陈莹中初任颍昌教授官时韩持国
  为守开宴用乐语左右以旧例必教授为之公因
  命陈陈曰朝廷师儒之官不当撰俳优之文持国
  遂荐诸朝不以为忤
四年鲍耀卿言今州县学考试未校文字精弱先问时
忌有无苟语涉时忌虽甚工不敢取时忌如曰休兵以
息民节用以丰财罢不急之役清入仕之流诸如此语
熙丰绍圣间试者共用不忌今悉绌之宜禁止诏可
卷四十六 第 24b 页 WYG0611-0125b.png
三年臣僚言比者试文有以圣经之言辄为时忌而避
之者如曰大哉尧之为君以为哉与灾同制治于未乱
安不忘危吉凶悔吝生乎动则以为危乱凶悔皆当避
不讳之朝岂宜有此诏禁之
  按熙宁之立学校养生徒上自天庠下至郡县其
  大意不过欲使之诵习新经附和新法耳绍圣崇
  观而后群憸用事丑正益甚遂立元祐学术之禁
  又令郡县置自讼斋以拘诽谤时政之人士子志
卷四十六 第 25a 页 WYG0611-0125c.png
  于进取故过有拘忌盖言休兵节用则恐𩔖元祐
  之学言灾凶危乱则恐涉诽谤之语所谓转㗋触
  讳者也则惟有迎逢谄佞而已
七年给事中毛友言比守郡见诉役者言富家子弟初
不知书第捐数百缗钱求人试补入学遂免身役比其
岁升不中更数年而始除籍则其倖免已多矣请初试
补入县学人并帘试以别伪冒从之
宣和三年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用之
卷四十六 第 25b 页 WYG0611-0125d.png
臣僚言元丰六年学官召试六十人而所取才四人皆
一时知名之士故学者厌服近观大观政和所试率三
人取一既非遴选故投牒自请试者逾多其选益轻欲
自今试者十人始取一人以重其选从之
又诏比取诸州教授并令三省选差合天下三百馀州
州尝有两教授者则为员阙且五百矣大臣五七人岂
能尽察才否不过破格律应亲故请求而已比又尝命
八行之教授诸州者止许大藩员外置之不以莅职夫
卷四十六 第 26a 页 WYG0611-0126a.png
八行老成有行实又经廷试登科顾不得实与诸生讲
学前诏皆未详审其罢勿行
高宗建炎初复教官试绍兴中议者谓欲为人师而自
纳所业于有司以幸中度乃诏罢其试而教授自朝廷
选差已而复之凡有出身许应先具经义诗试各三首
赴礼部乃下省闱分两场试之而取其文理优长者不
限其数初任为诸州教官繇是为两学之选十五年国
子监丞文浩言师儒之官与诸生难疑答问于群经宜
卷四十六 第 26b 页 WYG0611-0126b.png
无所不通请自今并于六经中临期取二经各出两题
无拘义式以贯穿该赡为合格诏行焉其后四川制置
司遇𩔖省试年亦放礼部附试自嘉泰元年始
绍兴三年诏建炎二年内复置教授处共四十三州至
建炎二年并罢任满更不差人今将二年复置教授窠
阙并行存留
又诏淮西路州县教授并行减罢令逐州有出身官兼
十八年江西转运贾直清奏请立县学于县官内选有
卷四十六 第 27a 页 WYG0611-0126c.png
出身人兼领教导寻下国子监参酌措置欲比附旧法
县学委知通于令佐内选有出身官一员兼领教导职
事及诸州军如未差教授处即令本路提举司于本州
有出身官选差一员兼领若州县官俱无出身只令本
学长谕专主教导却令知州县令觉察点检从之
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赡学田土多为势家
侵佃望令提举学士官觉察上谓大臣曰既不度僧常
住多有绝产其并拨以赡学既而户部请令提举司置
卷四十六 第 27b 页 WYG0611-0126d.png
籍拘管其无敇额庵院一体行
 朱子崇安县学田记曰予惟三代盛时自家以达于
 天子诸侯之国莫不有学而自天子之元子以至于
 士庶人之子莫不入焉则其士之廪于学官者宜数
 十倍于今日而考之礼典未有言其费出之所自者
 岂当时为士者之家各已受田而其入学也有时故
 得以自食其食而不仰给于县官也欤至汉元成间
 乃谓孔子布衣养徒三千而增学官弟子至不复限
卷四十六 第 28a 页 WYG0611-0127a.png
 以员数其后遂以用度不足无以给之而至于罢夫
 谓三千人者聚食于孔子之家则已妄矣然养士之
 需至于以天下之力奉之而不足则亦岂可不谓难
 哉盖自周衰田不井授人无常产而为士者尤厄于
 贫反不得与为农工商者齿上之人乃欲聚而教之
 则彼又安能终岁裹饭而学于我是以其费虽多而
 或取之经常之外势固有不得已也
 
卷四十六 第 28b 页 WYG0611-0127b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四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