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六
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610-0780b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三十六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选举考九
  举官
虞书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
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
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
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610-0781a.png
(载行采事也称其人之/有德必举事以为验)禹曰何皋陶曰宽而粟(宽弘/庄栗)
而立愿而恭乱而敬(乱治/也)扰而毅(扰顺也/毅果也)直而温简而
(性简易而/有廉隅)刚而塞(刚断而/实塞)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(明/九)
(德之常以择/人而官之)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(九德中有其三/宣布夙早浚思)
(也卿大夫称家言能日日布行/三德早夜思之可以为卿大夫)日严祇敬六德亮采有
(严敬其身行六/德可为诸侯)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
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
周官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
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610-0781b.png
  按古人之取士盖将以官之然则举士之与举官
  非二途也三代之时法制虽简而考核本明毁誉
  既公而贤愚自判往往当时士之被举未有不入
  官者也降及后世巧伪日甚而法令亦滋多遂以
  科目为举士之途铨选为举官之途二者各自为
  防闲检校之法至唐则以试士属之礼部试吏属
  之吏部于是科目之法铨选之法日新月异不相
  为谋盖有举于礼部而不得官者不举于礼部而
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610-0782a.png
  得官者则士所以进身之涂辙亦复不一不可比
  而同之也于是立举士举官两门以统之然三代
  两汉之时二者本是一事故摭其事实原其法意
  之详于士者入举士门详于官者入举官门然大
  槩未尝各自立法如后世之为也故所纪多互见
  必参考然后得之
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涂唯辟田
与胜敌而已至始皇遂平天下
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610-0782b.png
汉高祖十一年诏曰贤士大夫既与我定有天下而不
与吾共安利之可乎有肯从吾游者吾能尊荣之布告
天下其有意称明德者御史中执法郡守必身劝勉遣
诣丞相府署行义及年有而不言觉免(详见举/士门)
景帝诏曰有市籍赀多得官廉士寡欲易足今赀算十
以上乃得官赀少则不得官朕甚怜之减至四算算得
(详及注见/赀选门)
汉制凡郡国之官非傅相其他既自署置又调僚属及
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0610-0782c.png
部人之贤者举为秀才廉吏而贡于王庭多拜为郎居
三署无常员或至千人属光禄勋故卿校牧守居闲待
诏或郡国贡送公车徵起悉在焉光禄勋复于三署中
铨第郎中岁举秀才廉吏出为他官以补阙员
武帝元封五年以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
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
累而立功名(负俗谓被/世讥论也)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
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
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610-0782d.png
绝国者
  先公曰汲黯常谏帝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
  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供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
  材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帝笑曰有材不肯尽
  用与无材同不杀何施盖至是名臣文武欲尽则
  黯之说十馀年而遂验矣帝徒知杀之之易而不
  知招之之难也无怪乎诏下而无有应举者虽然
  帝于是春秋高而血气亦寖定矣
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610-0783a.png
元帝永光元年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淳厚谦逊有行者
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
  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
  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
  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
  按西都举人之法如孝廉及贤良方正有未仕而
  举者有既仕而举者至是复诏举此四科盖未仕
  者则以此开选举之门而既仕者就以此定考课
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610-0783b.png
  之法也
成帝阳朔二年奉使者不称诏丞相御史与中二千石
二千石杂举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观
元延元年诏以日食星陨令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
兵法者各一人
哀帝建平元年诏大司马列侯中二千石州牧守相举
孝弟淳厚能直言通政事延于侧陋可亲民者各一人
东汉之制选举于郡国属功曹于公府属东西曹于天
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0610-0783c.png
台属吏曹尚书亦曰选部
光武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茂材各一人廉吏各一人
左右将军岁察廉吏各二人光禄岁举郎茂材四行各
一人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岁察廉吏一人监御史司
𨽻州牧岁举茂材各一人改前汉常侍曹尚书为吏部
尚书其所进用加以岁月先后之次又诏三公以四科
辟召(见辟/举门)
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
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610-0783d.png
 材四行(四行淳厚质朴/谦逊节俭也)
明帝永平九年令司𨽻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
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
章帝时诏复用前汉丞相故事以四科辟士凡所举士
先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其德行尤异不宜试职者疏于
他状举非人兼不举者罪
 武帝因董仲舒之言立制故事在丞相府今复用之
 第一科补西曹南阁祭酒二科补议曹三科补四辞
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0610-0784a.png
 八奏四科补贼决
和帝永元五年诏曰选举良材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
由乡曲而郡县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敇在所令试
之以职乃得充选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著状上
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
𨽻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敇后有犯者显
明其罚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务非独
州郡是以庶官非人下民被伤由法不行故也
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610-0784b.png
安帝永初二年诏王主官属墨绶下至郎谒者其经明
任博士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国相岁移名与计偕
上尚书公府通调令得外补
永初五年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
阵任将帅者
 安帝时三府任轻陈忠上疏曰今之三公虽当其名
 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
延光二年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榖
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610-0784c.png
梁春秋各一人
顺帝阳嘉元年诏曰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
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令刺史
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(三公/也)其简叙先后情覈高下岁
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中
 二年郎顗上疏曰今选举牧守委任三府长吏不良
 既咎州郡州郡有失岂得不归贡举者书奏帝复使
 对尚书顗对曰今选举皆归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
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610-0784d.png
 当则哲之重每有选用辄参之掾属公府门巷宾客
 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其当迁者竞相荐谒各遣
 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奸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
 章尚书职在机衡宫禁严密私曲之意差不得通偏
 党之恩或无所用选举之任不如还在机密
  按自光武不任三公事归台阁故选举之任亦在
  尚书今陈忠之说如彼而郎顗之说复如此要之
  三公与尚书均是人也得其人则皆能举贤失其
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610-0785a.png
  人则皆不免徇私苟欲徇私则何所不至而谓其
  职在机衡宫禁严密私意不得通疏矣
永和三年令大将军三公举故刺史二千石及见令长
郎谒者四府掾属刚毅武猛谋谟任将帅者各二人特
进卿校尉各一人
 左雄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任将帅直尝坐赃受罪周
 举以此劾奏雄雄曰诏书使我选武猛不使我选清
 高举曰诏书使郡选武猛不使郡选贪污也
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610-0785b.png
桓帝时纲纪隳紊凡所选用莫非情故时议以州郡相
阿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之人不得相临遂
有三互法(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是/时史弼迁山阳太守其妻钜野薛氏女以三)
(互自上转/拜平原相)禁网益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而公府
限以三互经时不补议郎蔡邕上言曰幽冀旧壤缺职
经时而三府选举踰月不定而坐设三互自坐留阂昔
韩安国起自徒中朱买臣出于幽贱并以才宜还守本
邦岂复顾循三互限以末制愿蠲除近禁无拘三互以
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610-0785c.png
差厥中书奏不省
灵帝时吕强上言旧典选举委任三府三府有选参议
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受试任用责以成功若无可
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按虚实行其诛罚
今但任尚书或复敇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
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
 黄琬为五官中郎将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
 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
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610-0785d.png
 为茂材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
 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欲得不能光禄茂
 材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名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
 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
 伤坐免官禁锢
曹公初建魏府以毛玠崔琰为东曹掾吏铨衡人物选
用先尚勤俭于是天下士人皆砥砺名节务从约损和
洽言于公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
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610-0786a.png
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
仪吏有著新衣好车者不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
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
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槩难堪之行以
检殊途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
已凡激诡之行则容伪矣
魏文帝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(见举/士门)
汉昭烈既崩诸葛孔明秉政惩恶举善量能授任不计
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610-0786b.png
资叙时犍为郡守李严以杨洪为功曹严未去郡而洪
以才能已为蜀郡守洪门下书佐何祇有才策洪未去
郡而祇已为广汉郡守
 孙氏有江东选曹尚书主选举吴郡暨艳性峭刻好
 清议为尚书以郎署混淆多非其人艳欲激浊扬清
 别其善否乃覈选三署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居
 位贪婪志节卑污者皆以为军吏置之营府于是怨
 声嚣然竞言艳用私情亏公法艳坐自杀
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610-0786c.png
明帝太和之后俗用浮靡递相标目而夏侯诸葛何邓
之俦有四聪八达之称帝深所嫉恶于是士大夫之有
名声者或禁锢废黜以惩之帝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
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吏部尚书卢毓曰名不足以致异
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
 其后士人多务进趋廉逊道缺刘寔著崇让论以矫
 之其略曰古圣王之化天下所以贵让者欲以出贤
 才息争竞也夫人情莫不欲已之贤也故劝令让贤
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610-0786d.png
 以自明贤也岂假让不贤哉故让道兴贤能之人不
 求而自至矣至公之举自立矣百官之副亦豫具矣
 一官缺择众官所让最多者而用之审之道也在朝
 之士相让于上下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
 为一国所让则一国士也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
 推让之风行则贤不肖灼然殊矣故非时独乏贤也
 时不贵让一人有先众之誉毁必随之名不得成使
 之然也虽令稷契复存亦不复全其名矣能否混杂
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610-0787a.png
 优劣不分士无素定之价官职有缺主选之吏不知
 所用但按官次而举之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
 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非能独贤因其先用之
 资而复迁之无已不胜其任之病发矣夫一时在官
 之人虽杂有凡猥之材其中贤明者亦多矣岂可谓
 皆不知让贤为贵邪直以时皆不让习以成俗故遂
 不为耳人臣初除皆通表上闻名之谢章所由来尚
 矣原谢章之本意欲进贤能以谢国恩也昔舜以禹
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610-0787b.png
 为司空禹拜稽首让于稷契及咎繇益让熊罴伯夷
 让夔龙唐虞之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谢章之义
 盖取于此季代不能让贤虚谢见用之恩而已相承
 不变习俗之失也夫叙用之官得通章表者其让贤
 推能乃通其不能有所让徒费简纸者皆绝不通人
 臣初除各思推贤能而让之矣让文付主者掌之三
 司有缺择三司所让最多者而用之此为一公缺三
 公已豫选之矣且主选之吏不必任公而选三公不
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610-0787c.png
 如令三公自共选一公为详也推之四征尚书郡守
 皆然夫众官百郡之让与主者共相比不可同岁而
 论也贤愚皆让百姓耳目尽为国耳目夫人情争则
 欲毁已所不如让则竞推于胜已故世争则毁誉交
 错优劣不分难得而详也时让则贤智显出能否之
 美历历相次不可得而乱也当此时也能退身修已
 者让之者多矣虽欲守贫贱不可得也驰骛进取而
 欲人见让犹却行而求前也夫如此愚智皆知进身
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610-0787d.png
 求通非修之于已则无由矣浮声虚论不禁而自止
 矣
齐王嘉平初夏侯元请使官长各考其属能否而中正
则惟考行迹(详见举/士门)
晋武帝泰始七年诏公卿以下举将帅各一人
太康九年令内外群官举清能拔寒素又令举守令之

晋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
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610-0788a.png
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凡吏部选用必
下中正徵其人居及祖父官名
 山涛为吏部尚书再居职共十有馀年每一官缺辄
 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
 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
 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
 单贱天下便化之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
 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
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610-0788b.png
 侍中彭权迁当选代按雍州刺史郭奕高简有雅量
 在朝廷足以肃正左右卫将军王济才高美茂后来
 之冠此二人诚顾问之秀圣意倘惜济主兵者骁骑
 将军荀恺智器明敏其典宿卫终不减济博士祭酒
 庾纯强正有学义亦堪此选国学初建王荀已亡纯
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不审宜尔有当圣旨者
 否又尚书令缺宜得其人征南大将军祜体义立政
 可以肃整朝廷又云有疾苦者大将军虽不整正须
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610-0788c.png
 筋力戎马间犹宜得健者征北大将军瓘贞正静一
 中书监荀勖达练事物三者皆人彦不审有可参举
 者不
 王戎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始为甲午制凡选举皆
 先治百姓然后授用司𨽻傅咸奏戎曰书称三载考
 绩三考黜陟幽明今内外群官居职未期而戎奏还
 既未定其优劣且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巧诈由生伤
 农害政戎不仰依尧舜典谟而驱动浮华亏败风俗
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610-0788d.png
 宜免戎官戎与贾郭通亲竟得不坐戎与时卷舒自
 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
 而已
 王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
 宝莫能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
 风尘表物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
 䋿䋿(初六/反)如束长竿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
 戎戎辄托疾不之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
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610-0789a.png
 此
  按西晋时以吏部尚书执用人之柄山涛王戎相
  继居是职二人虽贤否不同而皆有知人之鉴巨
  源启事中所处分者内则要地外则方面戎所评
  议者亦一时名胜非后进小吏也盖当时尚书权
  任之重如此后来居是职者既未尝有二公之鉴
  识且其所权衡不过么么微官所谓唯取年劳不
  简贤否使义均行雁次若贯鱼勘簿呼名一吏足
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610-0789b.png
  矣数人而用何谓铨衡者是也近世叶水心言今
  之大臣以堂除与人者乃昔日铨选常行之事大
  臣不知其职任有大于此者而止以堂除为宰相
  之大权则毋怪铨选为奉行文书之地也使今日
  铨选得稍稍自用若堂除之选尽归铨部然后大
  臣知职任而铨选亦能少助朝廷用人尚书侍郎
  不虚设矣此语足以箴后来之失然后来之大臣
  苟非作奸擅权固位植党者其于用人亦不过谨
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610-0789c.png
  守资格以为寡过之地毋以异于吏部之铨衡如
  萧何之以大将举韩信狄仁杰之以宰相举张柬
  之其事亦寥寥矣
 九品之法渐敝中正任久爱憎由已遂计官资以定
 品格天下唯以居位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上言九品
 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宜
 用土断复古乡举里选之法因言九品有八损而官
 才有三难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
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610-0789d.png
 三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九品不状才能之所
 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
 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况
 不实者乎(详见举/士门)
  按既曰九品中正之官设之于州县是即乡举里
  选之遗意然未仕者居乡有履行之善恶所谓品
  也既仕者居官有才能绩效之优劣所谓状也品
  则中正可得而定状则非中正可得而知今欲为
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610-0790a.png
  中正者以其才能之状著于九品则宜其难凭要
  知既入仕之后朝廷自合别有考课之法而复以
  中正所定之品目第其升沉拘矣况中正所定者
  又未必允当乎
宋营阳王时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廓谓傅亮曰选事若
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
羡之曰黄散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措怀自此以上
故宜互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
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610-0790b.png
干木羡之小字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云署
纸尾宋黄门第五品也
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郡县以六周而代刺史或
十馀年及孝武即位仕者不复拘老幼守宰以三周为
满时中军录事参军周朗上疏曰欲为教者宜以二十
五家选一长百家置一帅男子十三至十七皆令学经
十七至二十皆令习武训以书记图纬忠孝仁义之礼
廉让恭勤之则授以兵经战略军部舟骑之容挽强击
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610-0790c.png
刺之法习经者五年有成而言之司徒习武者三年善
艺亦升之司马若七年而经不明五年而勇不达即更
求其言行考其事业必不足取者虽公卿子弟长归农
亩终身不得为吏兼述农桑生植之本及礼教刑政之
端帝省之不悦左卫将军谢庄以其时搜才路狭又上
表曰九服之旷九流之难提钧悬衡委之选部一人之
鉴易限而天下之才难原以易限之鉴照难原之才使
国无遗授野无滞器其可得乎请普令大臣各举所知
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610-0790d.png
以付尚书铨用不从帝又不欲重权在下乃分吏部置
两尚书以散其权
  裴子野曰官人之难尚矣居家视其孝友乡党察
  其诚信出入观其志义忧难取其智谋烦之以事
  以求其理临之以利以察其廉周礼始于学校论
  之州里告诸六事然后贡于王庭其在汉家州郡
  积其功能五府举为掾属三公参其得失尚书奏
  之天子一人之身所阅者众故能官得其才罕有
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610-0791a.png
  败事魏晋易是所失弘多夫厚貌深衷险如溪壑
  择言观行犹惧弗周况今万品千群俄析乎一面
  庶僚百位专断于一司于是嚣风遂行不可抑止
  干进务得兼加谄黩无复廉耻之风谨愿之操官
  邪国败不可纪纲假使龙作纳言舜居南面而治
  致平章不可必也况后之官人者哉孝武虽分曹
  为两不能反之于周汉朝三暮四其庸愈乎
 颜竣为吏部尚书留心选举奏无不可后谢庄代竣
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610-0791b.png
 意多不行竣容猊严毅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尝欢
 笑答之人言颜竣嗔而予人官谢庄笑而不与人官
  按自魏晋以来州郡无上计之事公府无辟召之
  举士之入仕者始则中正别其贤否次则吏部司
  其升沉而已所以尚书之权最重而其于人恩怨
  亦深故贾充与任恺争权则启令其典选俾之易
  生间隙蔡廓以主闇时艰不欲居通塞之地盖非
  精于裁鉴者不能称其任而恬于权势者多不乐
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610-0791c.png
  居其位也
齐因宋代限年之制乡举里选不覈才德其所进取以
官婚胄籍为先遂令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三十试
吏故有增年矫猊以图进者(详见举/士门)
 左仆射王俭请解领选谓褚渊曰选曹之始近自汉
 末今若反古使州郡贡计三府辟士与众共之犹贤
 一人之意古者选众今则不然奇才绝智所以见遗
 于草泽也渊曰诚如卿言但行之已久卒难为改也
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610-0791d.png
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监中制九流常
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(详见举/士门)
陈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经学生策试得第
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尝为挽郎得未壮而仕诸郡
唯正王为丹阳尹经迎得出身者亦然庶姓尹则否有
高才异行殊勋别降恩旨叙用不在常例凡选无定时
随缺则补官有清浊以为升降从浊得清则胜于迁若
有迁授吏部先为白牒列数十人名尚书与参掌者共
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610-0792a.png
署奏敇或可或否其可者则下于选曹量贵贱别内外
随才补用以黄纸录名八座通署奏可乃出以付于典
名典名书其名帖鹤头板修容整仪送所授之家其别
发诏除者即宣付诏局诏局草奏闻敕可黄纸写出门
下门下答诏请付外施行又敇可付选司行名得官者
不必待行名到但闻诏出明日即入谢后诣尚书上省
拜受若拜王公则临轩凡拜官皆在午后初武帝承侯
景丧乱之后纲维颓坏制度未立百官无复考校殿最
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610-0792b.png
之法但更年互迁骤班进秩法无可称者后徐陵孔奂
继为吏部尚书差有其序
后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选举每以季月与吏部铨择可
否其秀才对策第居中上表叙之
文成帝和平三年诏曰今选举之官多不以次令班白
处后晚进居先岂所谓彝伦攸叙也诸曹选补宜各书
劳旧才能其后中正所铨但在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

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610-0792c.png
 崔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士数十人
 各起家为郡守景穆帝谓浩曰先召之人亦州郡选
 也在职已久勤劳未答令先补前召外任郡县以新
 召者代为郎吏又守宰人宜使更事者浩固争而遣
 之高允曰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较胜于上何
 以能济
 郭祚为吏部尚书特絜清重惜官位至于铨授假令
 得人必徘徊久之然后下笔即云此人便已贵矣由
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610-0792d.png
 是事颇为稽滞每招怨讟然而所拔用者量材称职
 士论归之
孝文励精求治内官通班以上皆自考覈以为黜陟(见/考)
(课/门)
 任城王澄为吏部尚书诏澄简旧臣初魏自公侯以
 下迄于选臣动有万数冗散无事澄品为三等量其
 优劣尽其能否咸无怨言
自太和以前精选中正德高乡国者充其边州小郡人
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610-0793a.png
物单鲜者则并附他州其在遐陋者则阙而不置当时
称为简当颇为得人及宣武孝明之时州无大小必置
中正既不可悉得其人故或有庸鄙者操铨覈之权而
选叙颓紊至正始元年冬乃罢诸郡中正时有以杂类
冒登清流遂令在位者皆五人相保无人保任者夺官
还役
 清河王怿以官人失序上表曰孝文帝制出身之人
 本以门品高下有恒若准资荫自公卿令仆之子甲
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610-0793b.png
 乙丙丁之族上则散骑秘著下逮御史长兼皆条例
 昭然文无亏没自此或身非三事之子解褐公府正
 佐地非甲乙之类而得上宰行僚自兹以降亦多乖
 舛且参军事专非出身之职今必释褐而居秘著本
 为起家之官今或迁转以至斯皆仰失先准有违明
 令非所谓式遵遗范奉顺成规此虽官人之失相循
 已久然推其弥漫抑亦有由何者信一人之明当九
 流之广必令该鉴氏族辨照人伦才识有限固难审
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610-0793c.png
 悉所以州置中正之官清定门胄品藻高卑四海画
 一专尸衡石任实不轻故自置中正以来暨于太和
 之日莫不高拟其人妙尽兹选皆须名位重于乡国
 才德允于具瞻然后可以品裁州郡综覈人物今之
 所置多非其人乞明为敕制使官人选才备依先旨
 无令能否乖方违才易务并革选中正一依前轨庶
 清源有归流序允穆灵太后诏依表施行而终不能
 用
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610-0793d.png
 征西将军冀州大中正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请铨
 别选格排抑武夫不使预清品于是武夫愤怒羽林
 虎贲千馀人焚彝第杀其父子诏斩其凶强者八人
 馀大赦以安之
张彝既死灵太后乃命武官得依资入选既而官员少
应调者多选曹无以处之及崔亮为吏部侍郎乃奏为
格制官不问贤愚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需此人停
日后者终不得取庸才下品年月久者则先擢用时沉
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610-0794a.png
滞者皆称其能
 亮甥刘景安贻书规之亮答曰昔有中正品其才第
 上之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
 也吾谓当尔之时无滥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况
 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
 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鉴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
 求其博哉今勋人甚多又羽林入选武夫倔起而不
 解书计唯可彍弩前驱指踪捕噬而已忽令佩组乘
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610-0794b.png
 轩求其烹鲜之效未尝操刀而使剸割又武人至多
 官员至少不可周溥设令十人共一官犹无官可授
 况一人冀一官何由不怨哉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
 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
 以停年耳
  水心叶氏曰按萧宝寅传载魏世外官代还六年
  方叙内官四年为限今亮立此格专以停罢后岁
  月断之不总计其平生资历抑新进拔滞淹故为
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610-0794c.png
  有意利柄在已人不得干虽曰失之犹有所获不
  若后世沈涂考任无复止法容侥倖长躁求使士
  大夫皆傲然取必于上其得失相较又远矣
  先公曰按停年格立于武人入选之后武人入选
  始于羽林作乱之馀此当时事情也通鉴述崔亮
  答书削去本旨已为未然胡氏叶氏之论古今得
  失则然矣而停年之所以立弗深考也
后甄琛元修义城阳王徽相继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已
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610-0794d.png
踵而行之自是贤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才从亮始
也及辛雄为吏部郎中上疏曰自神龟以来专以停年
为选士无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执案之
吏以差次日月为功能铨衡之人以简得老旧为平直
且庸劣之人莫不贪鄙委斗筲以共理之重托硕鼠以
百里之命皆货贿是求肆心纵意其制虽烦不胜其欲
致令徭役不均发调违谬聚敛盈门囚执满道盖助陛
下理天下者唯在守令最须简置以康国道但郡县选
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610-0795a.png
举由来所轻贵游隽才莫肯居此宜改其弊以定官方
请上等郡县为第一清中等为第二清下等为第三清
选补之法妙尽才具如不可并后地先才不得拘以停
年竟无铨革三载黜陟有称者补在京名官如前代故
事不历郡县不得为内职则人思自勉上下同心枉屈
可申强暴自息书奏会帝崩及孝庄帝初诏求德才文
艺政事强直者县令郡守刺史皆叙其志业具以表闻
得三人以上县令太守刺史赏一阶举非其人者黜一
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610-0795b.png
阶凡官郡守县令六年为满满后六年为叙
 薛琡为吏部郎中上言使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
 义均行雁次若贯鱼勘簿呼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
 何谓铨衡请积劳之中有材堪牧人者在先用之限
 其馀不堪者既壮藉其力岂容老而弃之将佐丞尉
 去人稍远小小当否未为多失宜依次补序以酬其
 劳不报
东魏元象中文襄王高澄秉政摄吏部尚书乃革后魏
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610-0795c.png
崔亮年劳之制务求才实自迁邺以后掌大选知名者
不过数四文襄年少高朗其弊也疏袁聿修沈密谨厚
所伤者细杨遵彦风流辩给所取失于浮华唯辛术贞
明简实新旧参举管库必擢门阀不遗衡鉴之美一人
而已至孝昭帝皇建二年诏内外执事官从五品以上
三府主簿录事参军诸王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
郎中中书舍人每在三年之内各举一人或夙在朝伦
沈屈未用或先官后进今见停散或白屋之人巾褐未
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610-0795d.png
释其高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识深长干具通济操履凝
峻学业宏赡诸如此辈随取一长无待兼资方充举限
举荐之文指论事实随能量用必陈所堪不得高谈谬
加褒饰所举之人止在一职三载之内有犯死罪以下
刑罪以上举主准举人之犯各罚其金自鞭以下举主
勿论若未经三载而更馀转通计后官日月合满三周
凡所举人必主事立功裨益时政不限年之远近举主
之赏亦当非次被举之人别当擢授其违限不举依式
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610-0796a.png
罚金又拥旄作镇任总百城分符共理职司千里凡其
部统理宜委悉刺史于所管之内下郡太守县令丞尉
府佐录事参军以降州官州官都主簿以下但沾在吏
职及前为官并白人等并听表荐太守则曹掾以下及
管内之人亦听表举其大州中州下州畿内上郡中郡
并三年之内各举一人其不入品州并自馀郡守不在
举限
 杨愔典选二十馀年奖擢人伦以为巳任然取士多
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610-0796b.png
 以言猊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
 大者
  水心叶氏曰魏以停年致乱高氏反之观此则奔
  走一时材用以赴功名自不系君德也铨叙群彦
  虽曰吏部之职然宰相知人能尽器使乃职业中
  一大事
后周以吏部中大夫一人掌选举小吏部下大夫一人
以贰之初霸府时苏绰为六条诏书其四曰擢贤良绰
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610-0796c.png
深思本始惩魏齐之失罢门资之制其所察举颇加精
谨及武帝平齐广收遗逸乃诏山东诸州举明经干理
者上县六人中县五人下县四人
 乐逊上疏论选举曰选曹赏录勋贤补拟官爵必宜
 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使人得尽心如睹白日其材
 有升降功有厚薄禄秩所加无容不审即如州郡选
 置犹集乡闾况天下选曹不取人物若方州列郡自
 可内除此外付选曹铨叙者既非机事何足可密人
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610-0796d.png
 生处世以荣禄为重修身履行以基身名逢时既难
 失时为易其选置之日宜令众心明白然后呈奏使
 功勤见知品物称悦
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开
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脩
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牛弘为吏部尚书高构为侍郎
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材最为称职当时之制尚书举其
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咸吏部所掌自是
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610-0797a.png
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
 牛弘问于刘炫曰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
 遑宁处其事何由炫曰往者州唯置纪纲郡置守丞
 县唯令而已其所事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
 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是吏部纤介之
 迹皆属考功所以繁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
 心官事不省而欲从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
 能行
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0610-0797b.png
自后周以降选无清浊及卢恺摄吏部尚书与侍郎薛
道衡陆彦师等甄别物𩔖颇为清简而谮愬纷纭恺及
道衡皆除名
  沈既济曰选法之难行久矣夫天产万𩔖美寡而
  恶众人分九流君子孤而小人群虽消长迭有而
  善恶不常此古今之通理然也将退不肖而惩其
  滥必悬法以示人而俾人知惧举善以劝而不仁
  自远可以阴骘而潜移之故难明斥其恶而强挤
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0610-0797c.png
  也暨𧰚张彝皆以不及是而败悲夫斯理甚明盖
  非英明之君不可以语焉故崔毛当魏武而政举
  卢薛值隋文而身坠时难不其然乎
炀帝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
擢之
大业三年始置吏部侍郎一人分掌尚书职事时武夫
参选多授文职八年诏曰顷自班朝治人乃由勋叙拔
之行阵起自勇夫蠹政害人寔由于此自后诸授勋官
卷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0610-0797d.png
并不得授文官职事
帝自江都幸涿郡御龙舟渡河入永济渠敕选部门下
内史御史四司于前船选补受选者三千馀人徒步随
船三千馀里不得处分死者什一二
  致堂胡氏曰甚矣美才难得而凡马之众也夫自
  江都至涿郡随舟徒行自东南而极北逖矣而受
  选之士三千馀人甘于重趼逐逐而不去以至死
  亡者于以见此三千馀人皆恣睢嵬琐之流耳委
卷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0610-0798a.png
  以章绶错诸百姓之上处于庶务之间决知其不
  免于瘝旷之负也故善为天下者如汉光武唐太
  宗皆减省吏员而贤才是择唯恐其壅于上闻也
  专顾已私者不为官择人入仕者数倍于员阙以
  收其虚誉而崭然见头角者则消磨汰斥之惟恐
  其与已轧也于是服膺官使新故更代往往恣睢
  嵬琐之流而天下之祸乱起矣
 文献通考卷三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