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一
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610-0666b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三十一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选举考四
  举士
仁宗天圣二年赐举人宋郊叶清臣郑戬以下及诸科
凡四百八十馀人及第出身有差先是上封事者言经
学未究经旨乞于本科问策一道对者纰缪上以执经
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610-0666c.png
肄业不善为文特命取其所长用广仕路并不黜落国
朝以策擢高第者自清臣始郊与弟祁俱以词赋得名
时奏祁第一太后不欲弟先兄乃擢郊第一祁第十
 时天下登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取士之路可谓
 盛矣虽耄钝之士数诎于试后多收入仕版谓之特
 奏名至或因循不学欲积举以应令乃诏曰学犹殖
 也不殖将落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朕虑天下之士
 或有遗也既已临轩较得失而忧其屡不中科则衰
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610-0666d.png
 迈而无所成退不能返其里闾而进不得预于禄仕
 故常数之外特为之甄采而狃于宽恩遂隳素业颓
 弛苟简寖以成风甚可耻也自今宜笃进厥学无习
 侥倖焉
景祐初诏曰乡学之士益蕃而取人路狭使孤寒栖迟
或老而不得进朕甚闵之其令南省就试进士诸科十
取其二进士五举年五十诸科六举年六十尝经殿试
进士三举诸科五举及尝预先朝御试虽试文不合格
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610-0667a.png
毋辄黜皆以名闻自此率以为常
  石林叶氏曰唐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
  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本朝
  既增殿试天子亲御殿进士犹循礼部故事景祐
  中稍厌其烦渎始诏御药院具试题书经史所出
  模印给之遂罢上请之制
  王氏挥麈录曰韩忠献(亿/)景祐中参仁宗政事天
  下称为长者四子仲文(综/)子华(绛/)持国(维/)玉汝(缜/)
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610-0667b.png
  俱礼部奏名忠献启上曰臣子叨陛下科第虽非
  有司观望然臣既备位政府岂当受而有之天下
  将以为由臣致此臣虽不足道使圣明之政人或
  议之非臣所安也臣教子既已有成又何必昭示
  四方以为荣观哉乞尽免殿试唱第幸甚诚恳再
  三上嘉叹而允所请忠献既薨仲文子华玉汝相
  继再中甲科独持国曰吾前已奏名矣当遵家君
  之言何必布之远方邪不复更就有司之求故文
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610-0667c.png
  潞公荐持国疏云曾预南宫高荐自后不出仕宦
  其后仲文知制诰子华玉汝皆登宰席持国赐出
  身至门下侍郎为本朝之甲族云
  按嘉祐二年御试方令礼部所奏进士俱免黜落
  知以前盖有过省而殿试不中者矣故韩忠献诸
  子仲文子华玉汝必再中甲科而后可以言登第
  若嘉祐二年以后则凡预礼部正奏名皆为有出
  身之人矣
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610-0667d.png
四年贾昌朝言有亲戚事本州及或为发解官及侍父
祖远宦距本州二千里宜敇转运司选官𩔖试以十率
之取三人诏近臣议而丁度等谓旧制限十月二十五
日上名于省几二千里而赴试或有不及愿宽其期一
月听如昌朝说由是诸路始有别头试其年诏开封府
国子监及别头试封弥誊录如礼部
宝元中李淑侍经筵帝访以进士诗赋策论先后俾以
故事对淑退而上奏曰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
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610-0668a.png
外郎以进士止试策灭裂不尽其学请帖经以观其学
试杂文以观其才自此沿以为常至永隆二年进士试
杂文二篇通文律者始试策天宝十一载进士试一大
经能通者试文赋又通而后试策五条皆通为中第建中
二年赵赞请试以时务策五篇箴论表赞各一篇以代
诗赋太和三年试帖经略问大义取精通者次试论议
各一篇八年礼部试以帖经口义次试策五篇问经义
者三问时务者二厥后变易遂以诗赋为第一场论第
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610-0668b.png
二场策第三场帖经第四场今陛下欲求理道而不以
雕篆为贵得取士之实矣然考官以所试分考不能通
加评校而每场辄退落士之中否特系于幸不幸愿约
旧制先策次论次赋及诗次帖经墨义而敇有司并试
四场通较工拙毋以一场得失为去留诏有司议稍施
行焉
 庆历四年臣僚上言改更贡举进士所试诗赋策论
 先后诏下两制详议知谏院欧阳脩言凡贡举旧法
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610-0668c.png
 若二千人就试常额不过选五百人(每年到省就试/及取人之数大)
 (约不/过此)是于诗赋策论六千卷中(每一人/三卷)选五百人而
 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
 昏故虽有公心而所选多滥此旧法之弊也今臣所
 请者宽其日限而先试以策而考之择其文辞鄙恶
 者文意颠倒重杂者不识题旨不知故实略而不对
 所问者限以事件若干以上误引事迹者亦限件数
 虽能成文而理识乖诞者杂犯旧格不考式者凡此
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610-0668d.png
 七等之人先去之计于二千人可去五六百以其留
 者次试以论又如前法而考之又可去其二三百其
 留而试诗赋者不过千人矣于千人而选五百则少
 而易考不至劳昏考而精当则尽善矣纵使考之不
 精亦选者不至大滥盖其节抄剽盗之人皆以先经
 策论去之矣策论逐场旋考则卷子不多考官不至
 劳昏去留必不误比及诗赋皆是已经策论粗有学
 问理识不至乖诞之人纵使诗赋不工亦可以中选
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610-0669a.png
 矣如此可使童年新学全不晓事之人无由而进此
 臣所谓变法必须随场去留然后可革旧弊者也其
 外州解送到且当博采(祗可尽/令试策)要在南省精选若省
 榜奏人至精则殿试易为考矣故臣但言南省之法
 此其大槩也其高下之等仍乞细加详定大槩当以
 策论为先
  按诗赋不过工浮词论策可以验实学此正理也
  今观欧公所陈欲先考论策后考诗赋盖欲以论
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610-0669b.png
  策验其能否而以诗赋定其优劣是以粗浅视论
  策而以精深视诗赋矣盖场屋之文论策则蹈袭
  套括故汗漫难凭诗赋则拘以声病对偶故工拙
  易见其有奥学雄文能以论策自见者十无一二
  而纷纷鹄袍之士固有头场号为精工而论策一
  无可采者盖自庆历以来场屋之弊已如此不特
  后来为然也故欧公之言欲先试论策择其十分
  乱道者先澄汰之不特使之稍务实学且使司衡
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610-0669c.png
  鉴者所考少则易精又既工论策则不患其不长
  于诗赋纵诗赋不工而所取亦不害为博古通经
  之士矣
  又按祖宗以来试进士皆以诗赋论各一首除制
  科外未尝试策天圣间晏元献公请依唐明经试
  策而不从宝元中李淑请并诗赋策论四场通考
  诏有司施行不知试策实始于何年当考
 知制诰富弼言国家沿隋唐设进士科自咸平景德
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610-0669d.png
 以来为法尤密踰于前代而得人之道或有未至夫
 省试有三长殿试有三短主文衡者四五人皆一时
 词学之臣而又选馆阁才臣数人以助考较复有监
 守巡察糊名誊录上下相警不容毫釐之私一长也
 引试凡三日诗赋可以见词艺论策可以观才识四
 方之士得以尽其所蕴二长也贡院凡两月馀研䆒
 差次可以穷功悉力三长也殿试考官滥取而不择
 一短也一日试诗赋论三篇不能尽人之才二短也
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610-0670a.png
 考校不过十日不暇研䆒差次三短也若曰礼部放
 榜则权归有司临轩唱第则恩出主上则是忘取士
 之本而务收恩之末也且历代取士悉委有司独后
 汉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亦未闻天子亲试也至唐
 武后载初之年始有殿试此何足法哉必虑恩归有
 司则宜使礼部次高下以奏而引诸殿庭唱名赐第
 则与殿试无所异矣遂诏罢殿试而议者多言其轻
 上恩隳故事旋复殿试如旧
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610-0670b.png
 上命侍臣条奏急务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奏列十事
 其三请精贡举欲复古兴学校取士本行实诏近臣
 议于是翰林学士宋祁等合奏言今教不本于学校
 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覈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
 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臣等参考众说择其便于
 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则学者修饰
 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宏博
 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乃
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610-0670c.png
 诏州县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为教授不足则取于
 乡里宿学之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
 赋旧尝充赋者百日而止试于州者令相保任有匿
 服犯刑亏行冒名等禁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通考
 为去取而罢帖经墨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
 道可为永式初保宁军推官胡瑗教授湖州科条纤
 悉备具诸生信爱如其子弟至是下湖州取其法著
 为学令是冬诏罢日限以余靖言广学舍所以待有
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0-0670d.png
 志之士去日限所以宽食贫之人或者谓仲淹既去
 而执政意皆异故有是诏
 时言初令不便者甚众以为诗赋声病易考而策论
 汗漫难知祖宗以来莫之有改得人常多乃诏一依
 旧条
嘉祐二年亲试举人凡进士与殿试者始皆免黜落
 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淳欧阳脩
 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仍严禁挟书者既而试
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0-0671a.png
 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浇薄之士侯修晨朝群聚
 诋斥之街司逻卒不能止至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
 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自是文体亦少变
 时上书者言四年一贡举四方士子客京师以待试
 者恒六七千人一有喧噪其徒众多势莫之禁且中
 下之士往往废学数年才学之士不幸有故一不应
 诏沉沦十数年或累举滞留遂至困穷老且死者甚
 众以此毁行冒法干进者不可胜数宜间岁一贡举
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0-0671b.png
 中分旧数而荐之王洙侍迩英阁讲周礼至三年大
 比大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帝曰古者选士如此
 今率四五岁一下诏故士有抑而不得进者为今之
 计孰若裁其数而屡举也下有司议而议者乃合奏
 曰臣等谓易以间岁之法无害而有利不足疑也使
 举子不幸有疾病丧服之故者不致久沉且程文偶
 不中选旋亦遇贡举则无滞才之叹而天下所荐举
 数既减半礼部主司易以详较得士必精矣近年挟
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0-0671c.png
 书代笔传义者多因使权贵富豪之子得以滥进盖
 由人众有司无繇察若人少则诸伪滥势自不容使
 寒苦艺学之人得其涂而进于是下诏间岁贡举进
 士诸科悉解旧额之半增设明经试法凡明两经或
 三经五经各问大义十条两经通八三经通六五经
 通五为合格兼以论语孝经策时务三条出身与进
 士等而罢说书举其不还乡里而寓户他州以应选
 者严其法每秋赋自县令佐察行义保任之上于州
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0-0671d.png
 州长贰复审察得实然后上本道使者𩔖试已保任
 而后有缺行则州县皆坐罪若省试而文理纰缪坐
 元考官
 时以科举既数则高第之人倍众其擢任恩典宜损
 于故乃诏曰朕惟国之取士与士之待举不可旷而
 冗也故立间岁之期以励其勤约贡举之数以精其
 选著为定式申敇有司而高第之人日尝不次而用
 若循旧比终至滥官甚无谓也自今制科入第三等
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0-0672a.png
 与进士第一除大理评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代还升
 通判再任满试馆职(前此前三名/皆为通判)其馀以次减降自
 是骤显者鲜而所得人材及其风俗比旧亦浸衰
  容斋洪氏随笔曰本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
  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
  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
  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张子平序以谓仁宗
  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
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0-0672b.png
  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盖为士者知其身必达故
  自爱重而不肯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贵期之故
  相与爱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
  名始不为通判第一人才得评事签判代还升通
  判又任满始除馆职王安石为政又杀其法恩数
  既削得人衰矣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
  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
  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
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0-0672c.png
  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槩连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
  刘相沆孙文懿公抃连名杨寘榜寘不幸即死王
  岐公圭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刘煇榜煇不
  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
  连名其盛如此治平以后第一人作侍从盖可数
  矣
  沈氏笔谈曰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
  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
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0-0672d.png
  班列分错有司不能绳觐见之日先设禁闱于著
  位之前举人皆拜于禁闱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
  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坐者有司患之近岁遂止
  令解头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嘉祐中予忝在解
  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
  稍应拜起之节自馀亦终不成班缀而罢每为阁
  门之累常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
  谓举人蕃人骆驼
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0-0673a.png
  又曰礼部贡院试进士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
  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张甚盛有司具
  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𩔖亦无
  茶汤渴取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
  防毡席及供应人私传所试义经盖尝有败者故
  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
  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实自有谓也
  按沈公所记典故皆源于唐时宋朝因之至嘉祐
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0-0673b.png
  时犹然后来天下所解进士非中选礼部待对亲
  策之日不得觐清光而礼部试士之时虽无所谓
  五经学究然其所以待进士者礼亦杀于祖宗之
  时矣
英宗治平三年诏曰先帝以士久不贡怠于学而豪杰
者不时举故下间岁之令而自更法以来其弊寖长里
选之牒仍故而郡国之取减半计偕之籍屡上而道涂
之劳良苦朕甚闵焉其令礼部三岁一贡举天下解额
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0-0673c.png
于未行间岁之法已前四分取三为率明经诸科不得
过进士之数恩典不增而贡举期缓士得休息官以不
烦矣
 知谏院司马光上言请贡院逐路取人其略曰朝廷
 每次科场所差试官率皆两制三馆之人其所好尚
 即成风俗在京举人追趋时好易知体面渊源渐染
 文采自工使僻远孤陋之人与之为敌混同封弥考
 较长短势不侔矣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
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0-0673d.png
 者焉言虽微陋之处必有贤才不可诬也是以古之
 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或以德行或以才能随
 其所长各有所取近自族姻远及夷狄无小无大不
 可遗也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则所遗多矣国
 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为诗赋
 论策者不得及第非游学京师者不善为诗赋论策
 以此之故使四方学士皆弃背乡里违去二亲老于
 京师不复更归其间亦有身负过恶或隐忧匿服不
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0-0674a.png
 敢于乡里取解者往往私买监牒妄冒户贯于京师
 取解自间岁开场以来远方举人惮于往还只于京
 师寄应者比旧尤多国家虽重为科禁至于不用荫
 赎然冒犯之人岁岁滋甚所以然者盖由每次科场
 及第进士大率皆是国子监开封府解送之人则人
 之常情谁肯去此而就彼哉夫设美官厚利进取之
 涂以诱人于前而以苛法空文禁之于后是犹决洪
 河之尾而捧土以塞之其势必不行矣
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0-0674b.png
 参知政事欧阳修上言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
 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
 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
 合为一而惟才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
 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
 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
 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
 制也传曰无作聪明乱旧章又曰利不百者不变法
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0-0674c.png
 今言事之臣偶见一端即议更改此臣所以区区欲
 为陛下守祖宗之法也臣所谓偶见一端者盖言事
 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
 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殊不知天下至广
 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东南之俗好文故
 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
 多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
 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取之今以进士经
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0-0674d.png
 学合而较之则其数均若必论进士则多少不等此
 臣所谓偏见之一端其不可者一也国家方以官滥
 为患取士数必难增若欲多取西北之人则却须多
 减东南之数今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
 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盖已痛裁抑之矣西
 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馀人是
 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若至南省又
 减东南而增西北则是已裁抑者又裁抑之已假借
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0-0675a.png
 者又假借之此其不可者二也东南之士于千人中
 解十人其初选已精矣故至南省所试合格者多西
 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
 其初选已滥矣故至南省所试不合格者多今若一
 例以十人取一人则东南之人合格而落者多矣西
 北之人不合格而得者多矣至于他路理不可齐偶
 有一路合格人多亦限以十一落之偶有一路合格
 人少亦须充足十一之数使合落者得合得者落取
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0-0675b.png
 舍颠倒能否混淆其不可者三也且朝廷专以较艺
 取人而使有艺者屈落无艺者滥得不问缪滥只要
 诸路数停此其不可者四也且言事者本欲多取诸
 路土著之人若此法一行则寄应者争趋而往今开
 封府寄应之弊可验矣此所谓法出而奸生其不可
 者五也今广南东西路进士例各绝无举业诸州但
 据数解发其人亦自知无艺只来一就省试而归冀
 作摄官尔朝廷以岭外烟瘴北人不便须藉摄官亦
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0-0675c.png
 许其如此今若一例与诸路十人取一人此为缪滥
 又非西北之比此其不可者六也凡此六者乃大槩
 尔若旧法一坏新议必行则弊滥随生何可胜数故
 臣谓且遵旧制但务择人推朝廷至公待四方如一
 惟能是选人自无言此乃当今可行之法尔若谓士
 习浮华当先考行就如新议亦须只考程试安能必
 取行实之人议者又谓西北近敌士要牢笼此甚不
 然之论也使不逞之人不能为患则已苟可为患则
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0-0675d.png
 何方无之前世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众其大者
 如项羽萧铣之徒是已至如黄巢王仙芝之辈又皆
 起乱中州者尔不逞之人岂专西北矧贡举所设本
 待材贤牢笼不逞当别有术不在科场也惟事久不
 能无弊有当留意者然不须更改法制止在振举纲
 条尔近年以来举人盛行怀挟排门大噪免冠突入
 亏损士风伤败善𩔖此由举人既多而君子小人杂
 聚所司力不能制虽朝廷素有禁约条制甚严而上
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0-0676a.png
 下因循不复申举惟此一事为科场大患而言事者
 独不及之愿下有司议革其弊此当今科场之患也
  按分路取人之说司马欧阳二公之论不同司马
  公之意主于均额以息奔竞之风欧阳公之意主
  于覈实以免缪滥之弊要之朝廷既以文艺取人
  则欧公之说为是盖士既求以用世则奔名逐利
  所不能免不必深訾至于弃亲匿服身负过恶者
  皆素无行检之人此曹虽使之生长都城早游馆
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0-0676b.png
  学超取名第亦未必能为君子若以为远方举人
  文词不能如游学京师者之工易以见遗则如欧
  曾二苏公以文章名世诏今传后然亦出自穷乡
  下国未尝渐染馆阁习为时尚科举之文也而皆
  占高第然则必须游京师而后工文艺者皆剽窃
  蹈袭之人非颖异挺特之士也
神宗熙宁二年议更贡举法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
论策试进士初王安石以为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
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0-0676c.png
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元解明经人
数增进士额诏两制两省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馆议
之韩维请罢诗赋各习大经问大义十道以文解释不
必全记注疏通七以上为合格诸科以大义为先黜其
不通者苏颂欲先士行而后文艺去封弥誊录之法直
史馆苏轼上议略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
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
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用今之法臣以
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0-0676d.png
为有馀使君相无知人之明朝廷无责实之政则公卿
侍从常患无人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
足矣夫时有可否物有兴废使三代圣人复生于今其
选举亦必有道何必由学乎且庆历间尝立学矣天下
以为太平可待至于今惟空名仅存今陛下必欲求德
行道艺之士责九年大成之业则将变今之礼易今之
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养游士置官立师
而又时简不帅教者屏之远方徒为纷纷其与庆历之
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0-0677a.png
际何异至于贡举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
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唐故事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
欲变经生朴学不用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未知
其二者也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
恶以表俗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
为伪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
人则敝车羸焉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
德行之弊一至于此自文章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
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0-0677b.png
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论策均为无用矣虽知其
无用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
此也近世文章华丽无如杨亿使亿尚在则忠清鲠亮
之士也通经学古无如孙复石介使复介尚在则迂阔
诞谩之士也矧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
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
上读轼疏曰吾固疑此今得轼议释然矣他日以问王
安石安石曰不然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一人一
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0-0677c.png
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
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
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赵抃是轼言安石曰若谓此科尝
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法
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
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
才致不如古于是卒如安石议罢明经及诸科进士罢
诗赋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
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0-0677d.png
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次论一首次策三
道礼部试即增二道中书撰大义式颁行试义者须通
经有文采乃为中格不但如明经墨义粗解章句而已
取诸科解名十分之三增进士额诸科如许用旧业一
试后非尝应诸科人毋得创以诸科求试其京东西陜
西河北河东五路之创试进士者及府监他路之舍诸
科而为进士者乃得用所增之额以试皆别为一号考
取盖欲优其业使不至外侵则常向慕改业也
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0-0678a.png
  按科举不足以尽取人之法然自隋唐以来入官
  者皆以是为进身之阶及其人之贤否则初不缘
  此柳子厚送崔符序言今世尚进士故天下举归
  之而更其科以为得异人乎无也惟其所尚又举
  而从之尚之以孝弟孝弟犹是人也尚之以经术
  经术犹是人也姚康撰科第录序言以颜孔为心
  者虽日视淫靡莫能迁其操以桀蹠为行者虽日
  闻仁义莫能治其性若膺乡举里选亦此流也若
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0-0678b.png
  搜茂材异行亦此流也则何必目秀才为朴名进
  士为薄邪盖唐人已有此论即坡公之意也但变
  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则于学者不为无补
  然介甫之所谓一道德者乃是欲以其学使天下
  比而同之以取科第夫其书纵尽善无可议然使
  学者以干利之故皓首专门雷同蹈袭不得尽其
  博学详说之功而稍求深造自得之趣则其拘牵
  浅陋去墨义无几矣况所著未必尽善乎至所谓
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0-0678c.png
  学术不一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
  肯承听此则李斯所以建焚书之议也是何言欤
既罢明经诸科乃用其法立新科明法以待诸科之不
能改试进士者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中格即取惟
尝应明经诸科试在熙宁五年前者得试非此𩔖有司
不受既得官又得预刑法官试中者推恩有加
三年亲试举人初用策旧制进士一日而兼试诗赋论
谓之三题特奏名人止试论一道至是进士就席有司
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0-0678d.png
犹循故事给礼部韵及题出乃策问也
 叶祖洽对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
 而新之初考为三等覆考为五等上令宰相陈升之
 面读以祖洽为第一考官苏轼疾其阿谀因拟进士
 策一篇以进
 是年南郊赦书访求节行才识学术之士诸路监司
 以刘蒙等二十一人应诏送舍人院试而命以官
熙宁初诏进士诸科经仁宗朝殿试或进士明经三举
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0-0679a.png
殿试五举省试下诸科五举殿试七举省试下并免解
因应举授诸州司士长史文学助教参军不理选限年
未六十注权入官三年又诏景祐五年以前礼部试下
进士一举诸科二举年六十五若递加一举则不限年
州县以名闻特与推恩府监举人以京朝官二人保识
进士七举诸科八举年四十礼部尝奏名者并特赴殿
试惟河北河东陜西三路各减一举以优之旧止试论
至是如进士试时务策一道自同五经出身而降为九
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0610-0679b.png
等上等注官次守选次遇郊注官及不理选限各有差
诏诸州举送发解考试监试官凡亲戚若门客毋得试
于其州𩔖其名上之转运司使与锁厅者同试率七人
特立一额以解不用其所避州解额
五年诏宗室非袒免亲许应举补官
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命者附锁厅试
非袒免以外例许应举国子监礼部皆别试别取十人
取五试者虽多解毋过五十人廷试策问与进士同而
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0610-0679c.png
别考累举不中年及四十以闻而录用之
六年诏进士诸科及选人任子并令试断案律令大义
或时议始出官其后又诏进士第一人以下并试初诏
自三人以下始令试法中书习学练亨甫言高科任签
判及职官预一州之事其于习法岂所宜缓前此试刑
法者世皆指为俗吏今朝廷推恩既厚而应者尚少若
高科不试则人不以为荣矣乃诏悉试
 帝因言近世士大夫多不习法令吴充曰汉儒陈宠
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0610-0679d.png
 以法律讲授徒众常数百人有律学在六学之一后
 来缙绅多耻此学明法一科又徒能诵其文罕通其
 意近岁将补官者必聚而试之此有以见恤刑之意
旧制进士诸科以甲次高下率钱期集贫者或称贷是
年始赐钱三千缗为期集费
旧制新进士入谢进谢恩银百两至是罢之
八年颁王安石诗书周礼义于学官谓之三经新义
 先是安石奏学官试文且言黎侁张谔文胜而违经
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0610-0680a.png
 旨帝曰今谈经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有所著其
 以颁行使学者归一安石曰已令陆佃沈季长训释
 诗义矣帝曰佃辈信能发明奥旨乎安石曰虽命之
 训而臣实商度也
旧制开封府发解三百馀额国子监额不及其半至是
合试而通取之
九年殿试进士初覆考官陈泽等考上一甲文卷失当
赎金有差诏自今唱名尽四甲而礼部正奏名上十人
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0610-0680b.png
未与者奏听裁决
元礼元年诏开封府国子监举人并试通取解额其诸
州不满百人者令漕司取便近州各用本所额就一州
考取御史黄廉言别试所解试业诗者十人而取至四
五书之一经止取一人等之业文不应能否相绝如此
愿分经立额均收其长诏自今诗易悉占三分书二分
周礼礼记通二分又言朝廷多用讲官考试诸生在学
熟知其平时议论趋向则试文易投其好而远士往往
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0610-0680c.png
见黜考官毋用监学讲授人诏差官日取裁知谏院黄
履言诸科旧试记诵故口授为传义重其法禁今大义
须文岂容口授而重法如故仍醲立告赏證左又皆其
徒虑有诬枉请改立法从之
五年先是帝见黄裳所为文爱之至是礼部奏进士有
裳名及进读试策在前列者皆不称旨命求裳名至末
甲始见乃擢为第一考官以高下失实赎金
八年济博棣三州诸科举人诉于礼部言诸科旧额多
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0610-0680d.png
归进士仅有存者又有以尽解新科明法今试而中无
额可解于是常留诸科旧额十分之一以待不能改业

 知徐州苏轼上言乞为京东西河北陜西五路之士
 别开仕进之门(事见胥/吏门)
哲宗元祐二年更科场法进士分四场第一场试本经
义二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赋及律诗各一首第三
场论一道四场子史时务策二道经义进士不兼诗赋
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0610-0681a.png
人许增治一经诗赋人兼一经以诗礼记周礼左氏春
秋为大经书易公羊榖梁仪礼为中经愿习二大经者
听不得偏占两中经
 尚书省言近岁承学之士闻见浅陋辞格卑弱患在
 治经者专守一家不识诸儒传记之说为文者唯知
 解释不通声律体要之学深虑适用之文从此遂息
 兼一经之内可以为题者无几有司所试多其平日
 已尝宿为若非议而更之必且大弊而礼部请置春
卷三十一 第 31a 页 WYG0610-0681b.png
 秋博士进士专为一经又侍御史刘挚奏国朝取士
 试赋论策更百馀年号为得人熙宁初以章句破碎
 大道乃罢诗赋而改试以经可谓知本然今之治经
 大与古异专诵熙宁所颁新经字说佐以庄列释氏
 之书试者累辈百千槩用一律其中虽有真知圣人
 本指该通先儒旧说与时尚不合一切捐弃且诗赋
 经义均之以言取人贤否邪正未可遽判第从有司
 去取较之诗赋有声律法度故工拙易见所从命题
卷三十一 第 31b 页 WYG0610-0681c.png
 者广故寡重复经义命题不出此书既可夙具稍更
 数试题多重出既格律不严难以一见判其高下或
 时得窃他人之文以为己作此于取弃难易之间科
 第当否由之以分愿复诗赋与经义兼行其解经通
 用先儒传注及自已之说禁用字解释典以救文弊
 亦使学者兼通他书稍至博洽尚书省又言近制明
 法举人试律令大义及断案谓之新科明法中其选
 者吏部即注司法叙名在进士及第人之上古者治
卷三十一 第 32a 页 WYG0610-0681d.png
 本礼义而刑法仅以助之旧制刑法最为下科然必
 责之兼经则犹古者先德后刑之意也今新科罢兼
 经专试刑书又所取比旧猥多调拟之法失其次序
 欲加试论语孝经大义仍裁半额注官并依科目次
 序诏近臣集议以闻
 左仆射司马光言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就文
 学言之经术又当先于词采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
 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王
卷三十一 第 32b 页 WYG0610-0682a.png
 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
 解及科场程试同己者取异己者黜使圣人坦明之
 言转陷于奇僻先王中正之道流入于异端若已论
 果是先儒果非何患学者不弃彼而从此何必以利
 害诱胁如此其急也至于律令敇式皆当官者所须
 何必置明法一科使为士者豫习之夫礼之所去刑
 之所取为士者果能知道义自与法律冥合若其不
 知但日诵徒流绞斩之书习锻鍊文致之事为士已
卷三十一 第 33a 页 WYG0610-0682b.png
 成刻薄从政岂有循良非所以长育人材敦厚风俗
 也
四年知杭州苏轼状奏据本州进士汪溉等一百四十
人诣臣陈状称准元祐四年四月十九日敕诗赋经义
各五分取人朝廷以谓学者久传经义一旦添改诗赋
习者尚少遂以五分立法是欲优待诗赋勉进词学之
人然天下学者寅夜竞习诗赋举业率皆成就虽降平
分取人之法缘业已习就不愿再有改更兼学者亦以
卷三十一 第 33b 页 WYG0610-0682c.png
朝廷追复祖宗取士故事以词学为优故士人皆以不
能诗赋为耻比来专习经义者十无二三见今本土及
州学生员多从诗赋他郡亦然若平分解名委是有亏
诗赋进士难使捐已习之诗赋抑令就经义之科或习
经义多少各以分数发解乞据状敷奏者臣曩者备员
侍从实见朝廷更用诗赋本末盖谓经义取人以来学
者争尚浮虚文字止用一律程试之日工拙无辨既去
取高下不厌外论而已得之后所学文词不施于用以
卷三十一 第 34a 页 WYG0610-0682d.png
故更用祖宗故事兼取诗赋而横议之人欲收姑息之
誉争言天下学者不乐诗赋朝廷重失士心故为改法
各取五分然臣在都下见太学生习诗赋者十人而七
臣本蜀人闻蜀中进士习诗赋者十人而九及出守东
南亲历十郡及多见江湖福建士人皆争作诗赋其间
工者已自追继前人专习经义士以为耻以此知前言
天下学者不乐诗赋皆妄也惟河北河东进士初改声
律恐未甚工然其经义文词亦自比他路为拙非独诗
卷三十一 第 34b 页 WYG0610-0683a.png
赋也朝廷于五路进士自许礼部贡院分数取人必无
偏遗一路士人之理今臣所据前件进士汪溉等状不
敢不奏亦料诸处似此申明者非一欲乞朝廷参详众
意特许将来一举随诗赋经义人数多少各纽分数发
解如经义零分不及一人许并入诗赋额中仍除将来
一举外今后并只许应诗赋进士举所贵学者不至疑
惑专一从学谨录奏闻伏候敇旨贴黄诗赋进士亦自
兼经非废经义也
卷三十一 第 35a 页 WYG0610-0683b.png
又诏举经明行修科分路立额共六十一人州县保任
上之监司监司考察以闻各用其州解额无其人则缺

 司马光奏乞每岁委升朝文官保举一人应经明行
 修科与进士并置程试一如进士惟于及第后推恩
 优异以劝勉天下举人使敦士行以示不专取文学
 之意窃料此法初行其奔竞属请固不能免若朝廷
 于所举人违犯名教及赃私罪必坐举主毋有所赦
卷三十一 第 35b 页 WYG0610-0683c.png
 行遣三五人后自皆谨择其人不敢妄举如此则士
 之居乡居家独处闇室立身行已不敢不谨惟惧玷
 缺有闻于外矣所谓不言之教不肃而成不待学官
 日训月察立赏告讦而士行自美矣
 王觌言人情进取相妨则相挤若经明行修科侵用
 其州解额虽名实孚应众必合意诋之此科本以厚
 风俗恐俗未及厚而反败之也乞创额以消争进
 权知贡举苏轼言今名器爵禄出之太易每一试进
卷三十一 第 36a 页 WYG0610-0683d.png
 士诸科及特奏名约八九百人祖宗旧制礼部已奏
 名至御试而黜者甚多至嘉祐中年始尽赐出身近
 岁杂犯亦免黜落皆非祖宗本意又进士升甲本为
 南省第一人唱名近下方特升之皆出一时圣断今
 礼部十人以上别试国子开封解试武举第一人经
 明行修进士及自该特奏而预正奏者皆定著于令
 递升一甲则是法在有司恩不归于人主甚无谓也
 轼又言比得命案例具今举该特奏者约已及四百
卷三十一 第 36b 页 WYG0610-0684a.png
 五十人今又许例外递减一举则当复增数百人此
 曹垂老无他进望布在州县惟务黩货以为归计前
 后恩科命官几千人矣何有一人能自奋厉有闻于
 时而残民败官者不可胜数以此知其无益有损议
 者不过谓初政宜广恩泽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
 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而所至州
 县举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过举谓之恩泽非臣
 所识也愿断自圣意止用前命仍诏考官量取一二
卷三十一 第 37a 页 WYG0610-0684b.png
 十人诚有学问即许出官其馀皆补文学长史之𩔖
 不理选限免使积弊之极增重不已
八年中书言御试请复用祖宗法试诗赋论策三题且
言士子多已改习诗赋太学生员总二千一百馀人而
不兼诗赋者才八十二人可见习赋者多于是诏来年
御试习诗赋人复试三题专经人且令试策自后槩试
三题
绍圣元年礼部已定御试三题条约至三月诏仍试策
卷三十一 第 37b 页 WYG0610-0684c.png
 又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仍除去字说之禁 四年
诏礼部取凡内外试题悉集以为籍遇试颁付考官以
防复出罢春秋科凡试优取二礼两经许占全额之半
而以其半及他经既而复立春秋博士崇宁又罢之
 时有建言请于诗书周礼三经义中出题以试举人
 者朝廷下其议有司承意谓为可行既而右正言邹
 浩言三经义者所以训经而其书非经也以经造士
 而以非经之题试之甚非先帝专用经术之义后出
卷三十一 第 38a 页 WYG0610-0684d.png
 题讫依旧法
徽宗崇宁三年诏曰神考议以三舍取士而罢州郡科
举其法行于畿甸而未及郡国肆朕纂图制诏有司讲
议其方书来上悉推行之设辟廱于国郊以待士之升
贡者又与临幸加恩博士弟子有差朕劝励学者至矣
然州郡犹以科举取士不专于学校其诏天下将来科
场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部法并罢
庶几复古自此岁试上舍悉差知举如礼部试
卷三十一 第 38b 页 WYG0610-0685a.png
四年诏将来大比更参用科举取士一次辟廱太学其
亟以此意谕达远士使即闻之时州县悉行三舍法当
官者子弟得免试入学而士之在学者积岁月累试乃
得应格其不能辍身试补者仅可从狭额应科举不得
如在籍者三舍解试兼与而两得其贫且老者尤甚病
之时人议其法曰利贵不利贱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
贫故诏书及此而加以审订未遽废科举也
大观元年诏举八行
卷三十一 第 39a 页 WYG0610-0685b.png
 自元祐仿古创立经明行修科主德行而略艺文间
 取礼部试黜之士附寘恩科其时御史既已咎其无
 所甄别矣及八行科立专以八行全偏为三舍高下
 不间内外皆不试而补则往往设为形迹以求入于
 八行固已可厌至于请托徇私尤难防禁大抵两科
 相望几数十年乃无一人卓然能自著见与名格相
 应者而八行又有甚弊士子跅弛公私交患苦之不
 能谁何乃借八行名称纳之学校使其冀望无罚应
卷三十一 第 39b 页 WYG0610-0685c.png
 贡则稍且自戢而长史实恐缪举从坐故宁使之占
 额不贡以是知略实艺而追古制其难盖如此也
政和二年亲试举人始罢试诗改试箴
 先时御史李章言作诗害经术自陶潜至李杜皆遭
 讥诋诏送敇局立法宰臣何执中请禁人习诗赋又
 诏士毋得习史学
  吴氏能改斋漫录曰先是崇宁以来专意王氏之
  学士非三经字说不用至政和之初公议不以为
卷三十一 第 40a 页 WYG0610-0685d.png
  是蔡嶷为翰林学士慕容彦逄为吏部侍郎宇文
  粹中为给事中张琮为起居舍人列奏欲望今后
  时务策并随事参以汉唐历代事实为问奉御笔
  经以载道史以纪事本末该贯乃称通儒可依所
  奏今后时务策问并参以历代事实庶得博习之
  士不负宾兴之选未几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
  史李彦章言夫诗书周礼三代之故而史载秦汉
  隋唐之事学乎诗书礼者先王之学也习秦汉隋
卷三十一 第 40b 页 WYG0610-0686a.png
  唐之史者流俗之学也今近臣进思之论不陈尧
  舜之道而建汉唐之陋不使士专经而使习流俗
  之学可乎伏望罢前日之诏使士一意于先王之
  学而不流于世俗之习天下幸甚奉御笔经以载
  道史以纪事本末该贯乃为通儒今再思之纪事
  之史士所当学非上之所以教也况诗赋之家皆
  在乎史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
  先王之学流于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志
卷三十一 第 41a 页 WYG0610-0686b.png
  可依前奏前降指挥更不施行时政和元年三月
  戊戌也
  按尊经书抑史学废诗赋此崇观以后立科造士
  之大指其论似正矣然经之所以获尊者以有荆
  舒之三经也史与诗之所以遭斥者以有洓水之
  通鉴苏黄之酬唱也群俭偕正论以成其奸其意
  岂真以为六籍优于迁固李杜也哉
宣和三年诏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
卷三十一 第 41b 页 WYG0610-0686c.png
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以甄序课试遇科举仍自发解
六年礼部试进士万五千人诏特增百人额差知举官
五人
是年赐第八百馀人因上书献颂直令赴试者殆百人
有储宏等隶大阉梁师成为使臣或小史皆赐之第
 先是大观三年宦者梁师成中甲科 政和四年以
 邓洵武之子鸿胪寺丞雍进颂文可采特令直赴廷
 试自后此𩔖颇多
卷三十一 第 42a 页 WYG0610-0686d.png
八年嘉王揩考在第一不欲令魁多士升次名王昴为

  按太宗时李昉吕蒙正之子御试入等上以势家
  不当与孤寒争进黜之颜明远等四人以见任官
  举进士上惜科第不与特授近蕃掌书记盖惟恐
  权贵占科目以妨寒畯也今亲王得以为状元又
  按端拱二年有中书堂后官及第上夺所授敇牒
  勒归本局诏今后吏人无得应举盖惟恐杂流取
卷三十一 第 42b 页 WYG0610-0687a.png
  名第以玷选举也今阉宦与其隶皆得以登甲科
  盖至是祖宗之良法荡然矣
  王氏挥麈录曰国初每岁放榜取士极少如安德
  裕作魁日九人而已盖天下未混一也至太宗朝
  寖多所得率江南之秀其后又别立分数考校五
  路举子以北人拙于词令故优取熙宁三年廷试
  罢三题专以策取士非杂犯不复黜然五路举人
  尤为疏略黄道夫榜传胪至第四甲党镈卷子神
卷三十一 第 43a 页 WYG0610-0687b.png
  宗笑曰此人何由过省知举舒信道对以五路人
  用分数取末名过省上命降作第五甲末自后人
  益以广宣和七年沈元用榜正奏名殿试至八百
  五人盖燕云免省者既众天下赴南宫试者万人
  前后无踰此岁之盛
钦宗靖康元年复置春秋博士用以取士
赐出身 凡士不繇科举若三舍而赐进士第或出身
者其所从得不一路遗逸文学吏能言事或奏对称旨
卷三十一 第 43b 页 WYG0610-0687c.png
或试法而经律入优或材武或童幼而能文或边臣之
子以功来奏其得之虽有当否总其大较要有可考熙
宁四年太子左赞善大夫吴安度试舍人院已入等有
司以安度所试绿竹诗背王刍古说而直以为竹遂黜
不取富弼言史记叙载淇园之竹正卫产也安度语有
据遂赐进士出身五年祝康李举之试经书律令大义
而有司考之入优遂以令赐明经出身其后梁子野黄
葆光赐出身遂同进士七年王韶破木征使其子淳来
卷三十一 第 44a 页 WYG0610-0687d.png
献捷帝喜甚遂以赐之其后赵迩在政和间擒蛮卜漏
编次用兵首末授其子永裔来奏永裔亦得赐八年章
惇荐大理寺丞欧阳发有史学又得赐九年中丞邓绾
荐遂州布衣冯正符受赐已而绾败正符亦坐附会追
夺元符元年承务郎李景夏召对三年上舍生何太正
应诏言事皆特赐崇宁二年又赐右司郎官林摅苏州
进士俞焘等明年蔡京子攸亦与焉四年宋乔年察访
熙河称旨大观四年开封少尹张叔夜皆以职事赐政
卷三十一 第 44b 页 WYG0610-0688a.png
和中小学生曹芬骆庭芝以能文赐自此达官贵胄既
多得赐又上书献颂得之者多至百数不胜纪矣靖康
新政惩奸臣蔽塞凡行义有闻议论忠谠悉加赐以示
好恶张炳雷观陈东尹焞邓肃相望得赐而天下知所
乡矣
 
 
 文献通考卷三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