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十一
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610-0464d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二十一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市籴考二
  常平义仓租税
齐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榖有贵贱
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(上令急于求米则民重米缓于/求米则民轻米所缓则贱所急)
(则/贵)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(谓贾人之/多蓄积也)乘民之不给百
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610-0465a.png
倍其本矣(给足也以/十取百)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
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利有所并也国多失利则臣不
尽忠士不尽死矣计本量委则足矣(委积/也)然而民有饥
饿者谷有所藏也(谓富人多/藏谷也)民有馀则轻之故人君敛
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(民轻之之时/官为敛籴人)
(重之之时/官为散之)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即准平守准平使万室
之邑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(六斛四斗为/钟镪钱贯)千室之邑
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(奉谓/供奉)
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610-0465b.png
耜器械种饟粮食必取赡焉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
民矣(豪谓轻/侮之)管子曰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
重人君知其然故视国之羡(羡馀也/羊见反)不足而御其财物
榖贱则以币与食布帛贱则以币与衣视物之轻重而
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则古之理财赋未
有不通其术焉(谷贱则以币与食布帛贱以币与衣者/与当为易随其所贱而以币易取之则)
(轻重贵贱/由君上也)桓公问管子曰终身有天下而勿失有道乎
对曰请勿施于天下独施之于吾国国之广狭壤之肥
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610-0466a.png
硗有数终岁食馀有数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曰某县
之壤广若干某县之壤狭若干(国之广狭肥硗人之所/食多少其数君素皆知)
(之/)则必积委币(委蓄也各于州县里蓄积钱币所谓万/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千室)
(之邑必有千钟/之藏藏镪百万)于是县州里受公钱(公钱即积/委之币)秋国谷
去参之一(去减也/邱吕反)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皆藉粟
入若干榖重一也以藏于上者(一其谷价/而收藏之)国榖三分则
二分在上矣(言先贮币于县邑当秋时下令收籴也则/魏李悝行平籴之法上熟籴三舍一中熟)
(籴二舍一下熟中分之盖出于此/今言去三之一者约中熟为准耳)泰春国榖倍重数也
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610-0466b.png
泰夏赋谷以理田土泰秋田榖之存子者若干今土敛
谷以币人曰无币以榖则人之三有归于上矣(言当春/谷贵之)
(时计其价以谷赋与人秋则敛其币虽设此/令本意收其谷人既无币请输谷故归于上)重之相因
时之化举无不为国筴(重之相因若春时榖贵与谷也/时之化举若秋时谷贱收谷也)
(因时之轻重无/不以术权之)则彼诸侯之谷十吾国榖二十则诸侯
谷归吾国矣诸侯榖二十吾国谷十则吾国谷归于诸
侯矣故善为天下者谨守重流(重流谓严守榖/价不使流散)而天下
不吾泄矣(泄散也吾/谷不敢出)彼重之相归如水之就下吾国岁
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610-0466c.png
非凶也以币藏之故国谷倍重诸侯之谷至也是藏一
分以致诸侯之一分也利不夺于天下大夫不得以富
侈以重藏经国常有十国之筴也此以轻重御天下之
道也
魏文侯相李悝曰粜甚贵伤人(此人谓/粜工商)甚贱伤农人伤
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
者使人无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
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馀百三
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610-0466d.png
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岁终为粟九十石馀有四
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
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
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(少四百五/十不足)不幸疾病死丧之费
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
而令粜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
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馀四百石(平岁百亩收百五十/石今大熟四倍收六)
(百石计人岁终长四百石官/籴三百石此为籴三舍一也)中熟自三馀三百石(自三/四百)
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610-0467a.png
(五十石也终岁长三百石官籴/二百石此为籴二而舍一也)下熟自倍馀百石(自倍/收三)
(百石终岁长百石官籴其五十石云/下熟籴一谓之中分百石之一也)小饥则收百石(平/岁)
(百亩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/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)中饥七十石(收二分/之一也)大饥
三十石(收五之一也以此推/之大小中饥之率)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
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人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
发小熟之所敛(官以敛/藏出粜)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
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粜不贵而人
不散取有馀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
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610-0467b.png
  按古今言粜籴敛散之法始于齐管仲魏李悝然
  管仲之意兼主于富国李悝之意专主于济民管
  仲言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
  其本此则桑孔以来所谓理财之道大率皆宗此
  说然山海天地之藏关市物货之聚而豪强擅之
  则取以富国可也至于农人服田力穑之赢馀上
  之人为制其轻重时其敛散使不以甚贵甚贱为
  患乃仁者之用心若诿曰国家不取必为兼并者
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610-0467c.png
  所取遂敛而不复散而资以富国误矣
汉五凤中岁数丰穰榖至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中
丞耿寿昌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
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
京师可省关中漕卒过半又令边郡皆筑仓以榖贱时
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
便之
后汉明帝永平五年作常平仓
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610-0467d.png
  按后汉书刘般传显宗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
  以为便般对以为常平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
  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得其平置之不便
  帝乃止然则岂后来卒置之与般所言者后世常
  平之弊常平起于孝宣之时盖至东汉而其弊已
  如此矣
晋武帝欲平一江表时榖贱而布帛贵帝欲立平籴法
用布帛市谷以为粮储议者谓军资尚少不宜以贵易
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610-0468a.png
贱泰始二年帝乃下诏曰古人权量国用取赢散滞有
轻重平籴之法此事久废希习其宜而官蓄未广言者
异同未能达通其制更令国宝散于穰岁而上不收贫
人困于荒年而国无备豪人富商挟轻资蕴重积以管
其利故农夫苦其利而末作不可禁也至四年乃立常
平仓丰则籴俭则粜以利百姓
齐武帝永明中天下米谷布帛贱上欲立常平仓市积
为储六年诏出上库钱五千万于京师市米买丝绵纹
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610-0468b.png
绢布扬州出钱千九百一十万(治建业今/江宁郡)南徐州二百
(治京口今/丹阳郡)各于郡所市籴南荆河州二百万(治寿/春)
丝绵纹绢布米大麦江州五百万(治浔/阳)市米胡麻荆州
五百万(今江/陵)郢州三百万(治江/夏)皆市绢绵布米大小豆
大麦胡麻湘州二百万(今长/沙)市米布蜡司州二百五十
(治汝南今/义阳郡)西荆河州二百五万(治历/阳)南兖州二百五
十万(治广/陵)雍州五百万(治襄/阳)市绢绵布米使台传并于
所在市易
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610-0468c.png
后魏孝文时秘书丞李彪上奏曰今山东饥京师俭臣
以为宜折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师都度支岁用之馀
各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时俭则减私之十二粜之如
此人必立田以买官绢又务贮钱以取官粟年丰则常
积岁凶则直给明帝神龟正光之际自徐扬内附之后
收内兵资与人和籴积为边备也
北齐河清中令诸州郡皆别置富人仓初立之日准所
领中下户口数得一年之粮逐当州谷价贱时斟量割
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610-0468d.png
当年义租充入(齐制岁每人出垦租二石义租五/斗垦租送台义租纳郡以备水旱)谷贵
下价粜之贱则还用所籴之物依价籴贮
后周文帝创制六官司仓掌辨九谷之物以量国用足
蓄其馀以待凶荒不足则止馀用足则以粟贷人春颁
秋敛
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帝幸洛阳因令百
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
 隋文帝开皇三年卫州置黎阳仓陜州置常平仓华
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610-0469a.png
 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
 师置常平监五年工部尚书长孙平奏古者三年耕
 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
 人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请令诸州百姓
 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穫之日随其所得劝
 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
 校每年收积勿损败若时或不熟当社有饥馑者即
 以此谷赈给自是诸州储峙委积至十五年以义仓
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610-0469b.png
 贮在人间多有费损诏曰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
 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又北境诸州异
 于馀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
 州若人有旱俭少粮先给杂种及远年粟十六年又
 诏秦渭河廓豳陇泾宁原敷丹延绥银等州社仓并
 于当县安置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
 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
  致堂胡氏曰赈饥莫要乎近其人隋义仓取之于
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610-0469c.png
  民不厚而置仓于当社饥民之得食也其庶几乎
  储备如此他日关中大旱民犹不免食粟糠豆屑
  帝亲帅之如洛阳就食况素无备乎百姓知挤于
  沟壑耳后世义仓之名固在而置仓于州郡一有
  凶饥无状有司固不以上闻也良有司敢以闻矣
  比及报可委吏属出而文移反覆给散艰阻监临
  胥吏相与侵没其受惠者大扺近郭力能自达之
  人耳县邑乡遂之远安能扶携数百里以就龠合
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610-0469d.png
  之廪哉能赈者其弊如此若逢迎上意不言水旱
  坐视流散无矜恤之心则国家大祸由此而起如
  王莽之末年元魏之六镇炀帝之四方鱼烂河决
  不可收壅矣必欲有备无患当以隋文当县置社
  仓为法而择长民之官行恤农之政其庶有瘳乎
唐制凶荒则有社仓赈给不足则徙民就食诸州尚书
左丞戴胄建议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所在为义仓
岁凶以给民太宗善之乃诏亩税二升粟麦粳稻土地
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610-0470a.png
所宜宽乡敛以所种狭乡据青苗簿而督之田耗十四
者免其半耗十七者皆免商贾无田者以其户为九等
出粟自五石至五斗为差下下户及夷獠不取岁不登
则以赈民或贷为种至秋而偿其后洛相幽徐齐并秦
蒲州又置常平仓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
五年米藏三年皆著于令
开元七年敕关内陇右河南河北五道及荆扬襄夔绵
益彭蜀资汉剑茂等州并置常平仓其本上州三千贯
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610-0470b.png
中州二千贯下州一千贯每籴具本利与正仓帐同申
二十二年敕应给贷粮本州录奏待敕到三口以下给
米一石六口以下两石七口以下三石给粟准米计折
二十五年定式王公以下每年户别据所种田亩别税
粟二升以为义仓其商贾户若无田及不足者上上豆
税五石上中以下递减各有差诸出给杂种准粟者稻
谷一斗五升当粟一斗其折纳糙米者稻三石折纳糙
米一石四斗
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610-0470c.png
天宝八载凡天下诸色米都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
二十石
 和籴一百一十三万九千五百三十石
  关内(五十万九千三百四十七石/)
  河东(十一万二百二十九石/)
  河西(三十七万一千七百五/) (石/)
  陇右(十四万八千二百四石/)
 诸色仓粮总千二百六十五万六千六百二十石
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610-0470d.png
  北仓(六百六十一万六千八百四十石/)
  太仓(七万一千二百七十石/)
  含嘉仓(五百八十三万三千四百石/)
  太原仓(二万八千百四十石/)
  永丰仓(八万三千七百二十石/)
  龙门仓(二万三千二百五十石/)
 正仓粮总四千二百一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四石
  关内道(百八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石/)
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610-0471a.png
  河北道(百八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石/)
  河东道(一千五十八万九千百八十石/)
  河西道(七十万二千六十五石/)
  陇右道(二十七万二千七百八十石/)
  剑南道(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四十石/)
  河南道(五百八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四石/)
  淮南道(六十八万八千二百五十二石/)
  江南道(九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五石/)
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610-0471b.png
  山南道(十四万三千八百八十二石/)
 义仓粮总六千三百一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石
  关内道(五百九十四万六千二百一十二石/)
  河北道(千七百五十四万四千六百石/)
  河东道(七百三十万九千六百一十石/)
  河西道(二十八万八千四百三石/)
  陇右道(二十万三十四石/)
  剑南道(百七十九万七千二百二十八石/)
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610-0471c.png
  河南道(千五百四十二万九千七百六十三石/)
  淮南道(四百八十四万八百七十二石/)
  江南道(六百七十三万九千二百七十石/)
  山南道(二百八十七万一千六百六十八石/)
 常平仓粮总四百六十万二千二百二十石
  关内道(三十七万三千五百七十石/)
  河北道(百六十六万三千七百七十八石/)
  河东道(五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六石/)
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610-0471d.png
  河西道(三万一千九十石/)
  陇右道(四万二千八百五十石/)
  剑南道(万七百十石/)
  河南道(百二十一万二千四百六十四石/)
  淮南道(八万一千一百五十二石/)
  山南道(四万九千一百九十石/)
  江南道(六十万二千三十石/)
二十八年敕诸州水旱皆待奏报然后赈给道路悠远
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610-0472a.png
往复淹迟宜令给讫奏闻
天宝六载太府少卿张瑄奏准敕节文贵时贱价出粜
贱时加价收籴若百姓未办钱物者量事赊粜至粟麦
熟时徵纳臣商量其馀粜者至纳钱日若粟麦杂种等
时价甚贱恐更回易艰辛请加价便与折纳
 自太宗时置义仓及常平仓以备凶荒高宗以后稍
 假义仓以给他费至神龙中略尽元宗复置之其后
 第五𤦺请天下常平仓皆置库以蓄本贱至是赵赞
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610-0472b.png
 又言自军兴常平仓废垂三十年凶荒溃散馁死相
 食不可胜计陛下即位京城两市置常平仓官虽频
 年少雨米不腾贵可推而广之宜兼储布帛请于两
 都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
 缗下至十万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价而出之贱
 则加估而收之诸道津会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
 十竹木茶漆十之一以赡常平本钱德宗纳其策属
 军用蹙迫亦随而耗竭不能备常平之积
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610-0472c.png
 贞观开元后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
 薛延陀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及地租不足
 供军于是初有和籴牛仙客为相有彭果献策广关
 辅之籴京师粮廪益羡自是元宗不复和籴于东都
  按唐都关中而关辅土地所入不足以供军国之
  用故常恃转漕东南之粟而东南之粟必先至东
  都然后浮河渭溯流以入关是以其至也深难故
  开元以前岁若不登天子尝移跸就食于东都自
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610-0472d.png
  牛仙客献策和籴然后始免此行然肃代之后既
  无东幸之事东南馈饷稍不至则上下皇皇立有
  菜色之忧三代以前京畿千里自甸服百里赋纳
  𥡥至于五百里米而五百里之外皆诸侯国不过
  任土作贡以输王府而赋税米粟则未尝徵之当
  时宗庙百官有司与后世不殊然赋税取之千里
  之内而自足不闻其责饷运于畿外之诸侯籴米
  粟于畿内之百姓也然则不能量入为出以制国
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610-0473a.png
  用虽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为法以取之秪益见
  其不足耳
天宝中岁以钱六千万缗赋诸道和籴斗增三钱每岁
递输京仓者百馀斛米贱则少府加估而籴贵则贱价
而粜
贞元初吐蕃劫盟召诸道兵十七万戍边关中为吐蕃
蹂躏者二十年北至河曲人户无几诸道代兵月给粟
十七万斛皆籴于关中宰相陆贽以关中谷贱请和籴
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610-0473b.png
可至百馀万斛计诸县船车至太仓谷价四十馀米价
七十则一年和籴之数当转运之二年一斗转运之资
当和籴之五斗减转运以实边存转运以备时要江淮
米至河阴者罢八十万斛河阴米至太原仓者罢五十
万太原米至东渭桥者罢二十万以所减米粜江淮水
灾州县斗减时价五十以救之京城东渭桥之籴斗增
时估三十以利农以江淮籴米及减运直市绢帛遗上
都帝乃命度支增估籴粟三十三万斛然不能尽用贽
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610-0473c.png

 贞元四年诏京兆府于时价外加估和籴差清强官
 先给价直然后贮纳续令所司自般运载至太原先
 是京畿和籴多被抑配或物估踰于时价或先敛而
 后给直追集停拥百姓苦之及闻是诏皆忻便乐输
宪宗即位之初有司以岁丰熟请畿内和籴当时府县
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于税赋号为和籴其
实害民
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610-0473d.png
 白居易上疏曰和籴之事以臣所观有害无利何者
 凡曰和籴则官出钱人出谷两和商量然后交易今
 则不然配户督限蹙迫鞭挞甚于税赋何名和籴今
 若令有司出钱开场自籴比时价稍有优饶利之诱
 人人必情愿且本请和籴惟图利人人若有利自然
 愿来今若除前之弊行此之便是真为和籴利人之
 道又必不得已则不如折籴折籴者折青苗税钱使
 纳斗斛免令贱粜别纳见钱在于农人亦真为利况
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610-0474a.png
 度支比来所支和籴价钱多是杂色匹段百姓又须
 转卖然后将纳税钱至于给付不免侵偷货易不免
 损折所失过本其弊可知今若量折税钱使纳斗斛
 则既无贱籴麦粟之费又无转卖匹段之劳利归于
 人美归于上则折籴之便岂不昭然由是而论则配
 户不如开场和籴不如折籴亦甚明矣臣久处村间
 曾为和籴之户亲被迫蹙实不堪命臣近为畿尉曾
 领和籴之司亲自鞭挞所不忍闻伏望宸衷俯赐详
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610-0474b.png
 察
元和六年制京畿旧谷已尽粟麦未登宜以常平义仓
粟二十四万石贷借百姓诸道州府有乏粮处依例借
贷淮南浙西宣歙等道元和二年赈贷并停徵容至丰
年然后填纳
元和七年户部奏今年冬诸州和籴贮粟泽蔡四十万
石郑滑易定各一十五万石夏州八万石河阳一十万
石太原二十万石灵武七万石振武丰胜盐州各五万
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610-0474c.png
石凡一百三十万石令于时价每斗加十文所冀人知
劝农国有常备
十二年诏诸道应遭水州府以当处义仓斛斗据所损
多少量事赈给讫具数闻奏
十三年户部侍郎孟简奏天下州府常平义仓等斗斛
请准旧例减估出粜但以石数奏申有司更不收管州
县得专以利百姓从之
长庆元年以京北京西和籴扰人罢之
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610-0474d.png
四年诏于关内关外折籴和籴一百五十万石用备饥

宝历元年以两京河西大稔委度支和籴二百万斛以
备灾沴
开成元年户部奏应诸州府所置常平义仓伏请今后
通公私田亩别纳粟一升逐年添贮义仓敛之至轻事
必通济岁月稍久自致盈充纵逢水旱之灾永绝流亡
之虑从之
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610-0475a.png
太和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之非
遇水旱不增者判官罚俸书下考州县假借以枉法论
宋太祖皇帝乾德元年诏曰多事之后义仓废寝岁或
小歉失于豫备宜令诸州于所属县各置义仓自今官
所收二税石别税一斗贮之以备凶歉给与民
三年诏民有欲借义仓粟充种食者令州县即计口给
计以闻勿俟报义仓不足当发公廪者奏待报
四年诏曰诸州义仓用振乏绝颇闻重叠输送未免劳
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610-0475b.png
烦宜罢之
太宗端拱二年置折中仓许商人输粟优其价令执劵
抵江淮给其茶盐每一百万石为一界禄仕之家及形
势户不得辄入粟
淳化三年京畿大穰物价甚贱分遣使臣于京城四门
置场增价以籴令有司虚近仓以贮之俟岁饥即减价
粜与贫民
五年令诸州置惠民仓如谷稍贵即减价粜与贫民不
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610-0475c.png
过一斛
真宗咸平二年于福建置惠民仓
真宗景德三年诏于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陜西淮南江
南两浙各置常平仓(惟沿边州/郡则不置)以逐州户口多少量留
上供钱一二万贯小州或二三千贯付司农司系帐三
司不问出入委转运使并本州委幕职一员专掌其事
每岁秋夏加钱收籴遇贵减价出粜凡收籴比市价量
增三五文出粜减价亦如之所减不得过本钱大率万
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610-0475d.png
户岁籴万石止于五万石或三年以上不经粜即回充
粮廪别以新粟充数
天禧四年诏荆湖川陜广南并置常平仓
 又诏诸州通河及大路人烟繁处多籴其僻在山险
 之处止约本处主客户收籴
咸平六年出内府绫罗锦绮计直百八十万贯与河北
转运使定价市鬻籴粟实边
景德元年内出银三十万付河北经度贸易军粮自兵
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610-0476a.png
罢后凡边州积谷可给三岁即止市籴大中祥符初连
岁登稔乃令河北河东陜西增籴靡限常数
 初河东既下减其租赋是后有司言其地沃民勤多
 积谷乃请每岁和籴随常赋输送其直多折色给之
 又京东西河北陜西切须粮食则州县括民家所积
 量市之谓之推置取上户版籍酌其输租而均籴之
 谓之对籴皆非常制江淮湖浙诸州置场和籴以裨
 岁漕
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610-0476b.png
天圣三年权三司使范雍言天下和买和籴夏秋粮草
虽逐处开场多被经贩行人小估价例外面添钱收买
候过时乘宫中急市即添价却将籴买者中卖致粮草
怯弱枉费官钱不便乞行下及早开场依见卖时估趁
时籴买不得容信作弊又臣僚言入中诸般粮草准备
军需其中有所定物价高大所入粮草低弱盖因逐处
官员自将收获职田及月俸馀剩或籴米买粗弱斗斛
支籴以互相容𨼆致亏损官钱军人请得恶弱口粮或
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610-0476c.png
形嗟怨乞严禁绝从之
 陜西籴谷岁预给青苗钱自天圣中罢不复给
河北旧有便籴之法听民输粟边州而京师给以缗钱
钱不足即移文外州给之又折以象牙香药景德元年
三司请令河北有输藁入官者准便籴粟麦例给八分
缗钱二分象牙香药其广信安肃北平粟麦悉以香药
博籴从之自有事二边戍兵寖广师行馈运仰于博易
有司务优物估以来输入
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610-0476d.png
 仁宗留意兵食发内藏库金帛以助籴者前后不可
 胜数宝元中出内库珠直缗钱三十万以赐三司因
 谕辅臣曰此无用之物既不欲捐弃不若散之民间
 收其直助边亦可纾吾民之敛
神宗留意边备务广储蓄熙宁五年诏以银绢各二十
万赐河东经略安抚司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以备边
费自是三路封桩所给不可胜计或取之三司或取之
他路转运司或赐常平钱或鬻爵给度牒而出内藏钱
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610-0477a.png
帛不与焉
元丰元年诏河东路十三州岁给和籴钱八万馀缗自
今罢之以其钱付转运司市粮草
 时三司户部副使陈安石言十三州二税三十九万
 二千馀石和籴八十二万四千馀石所以灾伤旧不
 除免盖十三州税轻又本路恃为边储理不可阙其
 和籴旧支钱布相半数既畸零民病入州县之费以
 钞贸易于市人略不食半公家实费民间乃得虚名
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610-0477b.png
 欲自今罢支籴钱岁支与沿边州郡市粮草封桩遇
 灾伤据民不能输数补填如无灾伤三年一免输朝
 廷用其议
五年诏以开封府界诸路封桩阙额禁军及淮浙福建
等路剩盐息钱并输籴便司为本寻诏瀛定澶等州各
置仓凡封桩三司毋关预委度支副使蹇周辅专其事
结籴 熙宁八年刘佐体量川茶因便结籴熙河路军
 储得七万馀石诏运给焉未几商人王震言结籴多
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610-0477c.png
 散官或浮浪之人有经年方输者诏措置熙河财用
 孙迥究治以闻
寄籴 元丰二年籴便粮草王子渊论纲舟利害因言
 商人入中岁小不登必邀厚价故设内郡寄籴之法
 以权轻重
俵籴 熙宁八年令中书计运米百万石费约三十七
 万贯帝怪其多王安石因言俵籴非特省六七十万
 缗岁漕之费且河北入中之价权之在我遇斗斛贵
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610-0477d.png
 住籴即百姓米无所粜自然价损非唯实边亦免伤
 农帝以为然乃诏岁以米盐钱钞在京粳米总六十
 万贯石付都提举市易司贸易度民田入多寡预给
 钱物秋成于澶州北京及缘边籴粟麦封桩即物价
 踊权止入中听籴便司兑用须岁丰补偿
均籴 政和元年童贯宣抚陜西奏行之以人户家业
 田土顷亩均敷上等则所均斛斗数多下等数少
 五年言者谓均籴之法推行往往不齐故有不先桩
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610-0478a.png
 本钱已籴而不偿其直或不度州县之力而敷数过
 多有一户而籴数百石者于是诏诸路毋辄均籴既
 而州县以和籴为名裁价低下转运司程督愈峻科
 率倍于均籴之数诏约止之
博籴 熙宁七年诏河北转运提举司置场以常平及
 省仓岁用馀粮减直听民以丝绵绫绢增价博买后
 秋成博籴 崇宁五年诏陜西钱重物轻委转运司
 措置以银绢丝䌷之𩔖博籴斛斗以平物价
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610-0478b.png
兑籴 熙宁九年诏淮南常平司于麦熟州郡及时兑
 籴 元祐二年尝以岁丰麦贱下诸路广籴诏后价
 若与本相当即许变转兑籴
括籴 元符元年泾原经略使章楶请并边籴买务榜
 谕民毋得与公争籴即官储有乏括索蓄家量存其
 所用尽籴入官
  按古之国用食租衣税而已毋俟于籴也平籴法
  始于魏李悝然丰则取之于民歉则捐以济民凡
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610-0478c.png
  以为民而已军国之用未尝仰此历代因之自唐
  始以和籴充他用至于宋而籴遂为军饷边储一
  大事熙丰而后始有结籴寄籴俵籴均籴博籴兑
  籴括籴等名何其多也推原其由盖自真宗仁宗
  以来西北用兵粮储缺乏遂以茶盐货物召商人
  入中而奸商黠贾遂至低价估货高价入粟国家
  急仰军储又法令素宽致有此弊后来惩其弊所
  以只籴之于民而不复堕商人之计然至于计其
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610-0478d.png
  家产而均敷之量其蓄积而括索之甚至或不偿
  其直或强敷其数则其为民病有不可胜言者盖
  始也官为商所亏终也民又为官所亏其失一也
 先是常平仓领于司农寺景祐初始诏诸路转运使
 与州长吏举所部官专主常平钱粟既而淮南转运
 使吴遵言本路丁口百五十万而常平钱粟才四十
 馀万岁饥不足以救恤愿自经画为二百万他毋得
 移用从之数年间常平积有馀而兵食不足乃命司
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610-0479a.png
 农出常平钱百万缗助三司给军费久之数移用畜
 藏无几自景祐初畿内饥诏出常平粟贷中一户三
 斛庆历中诏京西发常平粟以赈贫民自是数以赈
 贷而聚敛者或增旧贾以粜欲以市恩诏戒之又诏
 岁歉发以济饥者不复督取然常平之积不厚亦以
 出多入少故也
 自乾德初置义仓未久而罢明道二年诏议复之不
 果景祐中集贤校理王琪上疏行隋唐故事请复置
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610-0479b.png
 大略请宜令五等以上户计夏税二斗别输一升随
 税以入水旱减税则免输择便地别置仓贮之领于
 转运使今以一中郡计之正税岁入十万石则义仓
 岁得五千石推而广之可备饥歉兼并之家占田广
 则义仓所入多中下之家占田狭则义仓所入少及
 水旱赈给则兼并之家未必待此而中下之民实受
 其赐损有馀补不足天下之利下其事会议而议者
 异同遂诏止令上三等户输粟已而复罢庆历初贾
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610-0479c.png
 黯又请立民社义仓然牵于众论终不果行
治平三年常平入五十万一千四十八石出四十七万
一千一百五十七石
神宗熙宁二年九月制置三司条例司请以常平广惠
仓见在斗斛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
融转运司苗税及钱斛就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
钱依陜西青苗钱例愿豫给者听之令随税纳斗斛半
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
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610-0479d.png
者皆许从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
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转运之家不得乘新陈不
接以邀倍息又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凶物
贵然后出粜所及不过城市游手之人今通一路有无
贵发贱敛以广蓄积使农人得以趋时赴事而兼并不
得乘其急凡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
兴利以为耕敛补助之意也欲量诸路钱谷多少分遣
官提举仍先自河北京东淮南三路施行有绪乃推之
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610-0480a.png
诸路其广惠仓除量留给老疾贫穷人外馀并用常平
转移法并从之时天下常平钱谷见在一千四百万贯
石诸路各置提举一员以朝官为之管勾一员京官为
之或共置二员开封府界一员凡四十一人
  按青苗钱所以为民害者三曰徵钱也取息也抑
  配也今观条例司所请曰随租纳斗斛如以价贵
  愿纳钱者听则未尝专欲徵钱也曰凡以为民公
  家无利其入则未尝取息也曰愿给者听则未尝
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610-0480b.png
  抑配也盖建请之初姑为此美言以惑上听而厌
  众论而施行之际实则不然也
 初王安石欲行青苗法条例司检详文字苏辙曰以
 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际吏缘为
 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
 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多事
 矣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使
 民侥倖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吾
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610-0480c.png
 虽未尝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则
 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安用贷为
 晏之言则汉常平法耳今推行此法晏之功可立俟
 也安石乃止会河北转运司干当公事召议事奏乞
 度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陜西转运司行青苗法春散
 秋敛与安石意合请施之河北安石遂行之四方苏
 辙以议不合罢
熙宁二年帝阅群臣奏以仪鸾司官孙思道言坐仓事
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610-0480d.png
善之坐仓者以诸军馀粮愿粜入官者计价支钱复储
其米于仓也诏条例司条例以闻条例司请如嘉祐附
令敷坐仓故事行之
 曾公亮谓支米有量数不同难以立价帝曰家各有
 斗人自知其所得之多寡虽定价庸何伤然此法第
 以恤军班防监人可也安石曰诚然今立价自一千
 至六百过此则军人自粜与民间所定价亦适平更
 增数钱未至伤民价钱贱于所定则军人受患矣帝
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610-0481a.png
 曰善而司马光恐其动众因经筵进对为帝言之吕
 惠卿曰诸军粜石米止得八百募其愿以一千粜之
 何以致动众王圭亦曰外郡用钱四十可致斗米至
 京师今京师乏钱支用钱百坐仓籴一斗此极非计
 异日帝又谓执政坐仓籴米何如圭等皆起对曰坐
 仓甚不便朝廷近罢之甚善帝曰未尝也光曰坐仓
 之法盖因小郡乏米而库有馀钱故反就军人籴米
 以给次月之粮出于一时之急计耳今京师有七年
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610-0481b.png
 之储而府库无钱更籴军人之米使积久陈腐其为
 利害非臣所知也惠卿曰今京师坐仓得米百万石
 则减东南岁漕百万石转易为钱以供京师何患无
 钱光曰臣闻江淮之南民间乏钱谓之钱荒而土宜
 粳稻彼人食之不尽若官不籴取以供京师发泄必
 甚贱伤农矣且民有米而官不用米民无钱而官必
 使之出钱岂通财利民之道乎
元符以后又有低价抑籴之弊诏禁之
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610-0481c.png
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
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
 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
 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
 下分配又令贫富相兼十人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
 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二等十贯第三等五贯第四等
 一贯五百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而广廉入
 奏言民间歌舞圣德会言者交攻朝廷不得已乃降
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610-0481d.png
 是诏
 判大名府韩琦言详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
 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皆以为民公家无所利其入
 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
 更许增数坊郭有物业抵当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
 村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
 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
 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
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610-0482a.png
 得也且愚民一时借请则甚易纳则甚难故自制下
 以来官吏惶惑皆谓若不抑散则上户必不愿请下
 户与无业客户或愿请而将来必难催纳将来必有
 行刑督索及勒干系书手典押耆户长同保人等均
 赔之患朝廷若谓陜西尝放青苗钱官有所得而民
 以为便此乃转运司因军储有阙适自冬涉春雨雪
 及时麦苗滋盛决见成熟行于一时可也今乃差官
 置司以为每岁常行之法而取利三分岂陜西权宜
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610-0482b.png
 之比哉上乃出𤦺奏示执政曰琦真忠臣朕始谓利
 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
 与之乎王安石勃然曰苟从所欲虽坊郭何害因难
 𤦺奏曰陛下修常平法所以助民至于收息亦周公
 遗法也上终以𤦺说为疑与安石问难安石翌日遂
 称疾不出上谕执政罢青苗法曾公亮陈升之即欲
 奉诏赵抃独欲俟安石出令自罢之连日不决上更
 以为疑安石再视事入谢上劳问曰青苗法朕诚为
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610-0482c.png
 众论所惑今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物
 耳何足恤安石曰但力行之勿令小人故意坏法如
 预买䌷绢行之已久亦何尝失陷钱物安石既视事
 持之益坚人言不能入矣初安石在告曾公亮陈升
 之等举行前诏乃删去毋得抑遏不散之语安石复
 视事志气愈悍乃面责曾公亮等公亮不能抗
 右谏议大夫司马光言彼言青苗钱不便者大率但
 知所遣使者或年少位卑倚势作威陵轹州县搔扰
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610-0482d.png
 百姓止论今日之害耳臣所忧乃在十年之后非今
 日也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愚智不同富
 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
 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馀而不至狼狈也贫者啙
 窳偷生不为远虑一醉日富无复赢馀急则取债于
 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
 悔也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者常假贷
 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
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610-0483a.png
 今县官乃自出息钱以春秋贷民民之富者皆不愿
 取贫者乃欲得之提举官欲以多散为功故不问民
 之贫富各随户等抑配与之富者与债仍多贫者与
 债差少多者至十五缗少者不减千钱州县官吏恐
 以逋欠为负必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仍以富者为
 之魁首贫者得钱随手皆尽将来粟麦小有不登二
 税且不能输况于息钱固不能偿吏督之急则散而
 之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力竭不逮则官
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610-0483b.png
 必为之倚阁春债未了秋债复来历年浸深债负益
 重或值凶年则流转死亡幸而丰稔则州县之吏并
 催积年所负之债是使百姓无有丰凶长无苏息之
 期也贫者既尽富者亦贫臣恐十年之外富者无几
 何矣富者既尽若不幸国家有边隅之警兴师动众
 凡粟帛军须之费将谁从取之臣不知今者天下所
 散青苗钱凡几千万缗若民力既竭加以水旱之灾
 州县之吏果有仁心爱民者安得不为之请于朝廷
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610-0483c.png
 乞因郊赦而除之朝廷自祖宗以来以仁政养民岂
 可视其流亡转死而必责其所负其势不得不从请
 者之言也然则官钱几千万缗已放散而不反矣官
 钱既放散而百姓又困竭但使闾胥里长于收督之
 际有乞取之资此可以谓之善计乎且常平仓者乃
 三代圣王之遗法非独李悝耿寿昌能为之也谷贱
 不伤农谷贵不伤民民赖其食而官收其利法之善
 者无过于此比来所以隳废者由官吏不得其人非
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610-0483d.png
 法之失也今闻条例司尽以常平仓钱为青苗钱又
 以其谷换转运司钱是欲尽坏常平专行青苗也国
 家每遇凶年供军仓自不能足用固无羡馀以济饥
 民所赖者只有常平仓钱谷耳今一旦尽作青苗钱
 散之向去若有丰年将以何钱平籴若有凶年将以
 何谷赒赡乎臣窃闻先帝尝出内藏库钱一百万缗
 助天下常平仓作籴本前日天下常平仓钱谷共约
 一千馀万贯石今无故尽散之他日若思常平之法
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610-0484a.png
 复欲收聚何时得及此数乎臣以为散青苗钱之害
 犹小而坏常平仓之害尤大也
 条例司奏专疏驳韩𤦺所言皆王安石自为之既而
 𤦺又言今蒙制置司以臣所言皆为不当看详疏驳
 事件多删去臣元奏要切之语曲为沮格及引周礼
 国服为息之说文其缪妄将使无复敢言其非者且
 古今异宜周礼所载不可施于今者其事非一况今
 天下田税已重又非周礼什一之法更有农具牛皮
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610-0484b.png
 盐钱曲钱鞋钱之𩔖凡十馀件谓之杂钱每夏秋起
 纳官中更以䌷绢斛斗低估价直令民以此杂钱折
 纳又每岁散官盐与民谓之蚕盐折纳绢帛更有预
 备收卖䌷绢如此之𩔖不可悉举皆周礼田税什一
 之外加敛之物取利己厚伤农已深奈何更引周礼
 国服为息之说谓放青苗钱乃周公太平已试之法
 此则诬污圣典蔽惑睿明老臣不得不太息而恸哭也
 且坊郭有物力人户从来不曾见肯零籴常平仓斛
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610-0484c.png
 斗者此盖制置司以青苗为名欲多借钱与坊郭有
 业之人以望收利之多假称周礼太平已试之法以
 为无都邑鄙野之限以文其曲说惟陛下深详其妄
 翰林学士范镇言陛下初诏云公家无所利其入今
 提举司以户等给钱皆令出三分之息物议纷纷皆
 云自古未有天子开课场者王安石曰镇所言若非
 陛下略见周礼有此岂得不为愧耻
 光又言青苗钱虽不令抑勒而使者皆讽令抑配如
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610-0484d.png
 开封府界十七县惟陈留姜潜张敕榜县门及四门
 听民自来请则给之卒无一人来请以此观之十六
 县恐皆不免于抑勒也
 知青州欧阳修言田野之民蠢然安知周官泉府为
 何物但见官中放债每钱一百文要二十文利耳臣
 愚以为必若使天下晓然知非为利则乞除去二分
 息但纳本钱又言夏料钱于春中俵散犹是青黄不
 接之时尚有可说若秋料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
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610-0485a.png
 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阙直是放债取利耳若二
 麦不熟则夏料尚欠岂宜更俵秋料钱以此而言秋
 料可罢不散中书言修擅止给青苗钱欲下问罪诏
 放罪改知蔡州 知亳州富弼亦坐论青苗移镇
 知山阴县陈舜愈不肯奉行移状自劾曰方今小民
 匮乏愿贷之人往往有之譬如孺子见饴蜜孰不染
 指争食然父母疾止之恐其积甘生病故耆老戒其
 乡党父兄诲其子弟未尝不以贷贳为不善治生今
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610-0485b.png
 乃官自出钱诱以便利督以威刑非王道之举况正
 月放夏料五月放秋料而所敛亦在当月百姓得钱
 便出息输纳实无所利是使民取青苗钱乃别为一
 赋以弊之也坐谪监南康盐酒税
七年上患俵常平官吏多违法安石曰若俵常平稍多
县分专置一主簿令早入暮出给纳役钱及常平度不
过置五百员费钱三十万贯今岁收息至三百万但费
三十万不为冗费也上从之至元祐元年罢
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610-0485c.png
 帝以久旱为忧翰林承旨韩维言畿县近日督青苗
 甚急往往鞭挞取足民至伐桑为薪以易钱旱灾之
 际重罹此苦帝颇感悟
 著作佐郎黄颜言给纳青苗钱谷乞诏州县视年丰
 荒为给散多少毋以元散数为额
七月帝以诸路旱灾常平司未能赈济谕辅臣曰天下
常平仓若以一半散钱取息一半减价粜贵使二者如
权衡之相依不得偏重民必受赐自是诏诸路州县据
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610-0485d.png
已支见在钱谷通数常留一半外方得给散
九年诏司农寺自今两经倚阁常平钱人户更不得支
借钱斛帝谓天下常平钱谷十常七八散在民间又连
岁灾伤倚阁迨半止务多给计息为功不计督索艰难
岂惟亏失官物兼百姓被鞭挞必众故也
十年提举两浙路常平言灾伤累年丁口减耗凡九年
以前逃绝户已请青苗钱斛见户有合摊填者乞需丰
熟日理纳外更有全甲户绝输偿不足或同甲内死绝
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610-0486a.png
止存一二贫户难以摊纳者更乞立法从之
元丰元年诏常平仓钱谷当输钱而愿入谷若金帛者
官立中价示民物不尽其钱者足以钱钱不尽其物者
还其馀直又听民以金帛易谷而有司少加金帛之直
凡钱谷当给若粜皆用九年诏书通取留一半之馀
六年户部言准朝旨诸路散敛常平物可自行法至今
酌三年敛散之中数取一年为格岁终较其增亏今以
钱粮榖帛贯石匹两定年额散一千一百三万七千七
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610-0486b.png
百七十二敛一千三百九十六万五千四百五十九比
元丰三年散增二百一十四万八千三百四十二敛增
一百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四年散增三百七十九万
九千九百六十四敛亏一百九十八万六千五百一十
五诏三年四年散多敛少及散敛俱少处户部下提举
司具析以闻
八年八月诏给散青苗不许抑配仍不立定额(时哲宗/已即位)
哲宗元祐元年二月诏提举官累年积蓄钱榖财物尽
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610-0486c.png
桩作常平仓钱物委提点刑狱交割主管依旧常平仓

 左正言朱光庭言天下青苗钱除支俵外见在钱数
 尚多乞并用收籴可存留斛斗凡遇丰年则添价以
 籴遇岁饥则减价以粜大饥则贷之候丰岁输还更
 不出息
 门下侍郎司马光劄子言常平之法公私两利此乃
 三代之良法也向者有因州县阙常平籴本钱虽遇
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610-0486d.png
 丰岁无钱收籴又有官吏怠慢厌籴粜之烦虽遇丰
 岁不肯收籴又有官吏不能察知在市斛斗实价只
 信凭行人与蓄积之家通同作弊当收成之时农人
 要钱急粜之时故意小估价例令官中收籴不得尽
 入蓄积之家直至过时蓄积之家仓廪盈满方始顿
 添价中粜入官是以农夫粜榖止得贱价官中籴榖
 常用贵价厚利皆归蓄积之家又有官吏虽欲趁时
 收籴而县申州州申提点刑狱提点刑狱司申司农
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610-0487a.png
 寺取候指挥比至回报动涉累月已至失时谷价倍
 贵是致州县常平仓斛斗有经隔多年在市价例终
 不及元籴之价出粜不行堆积腐烂者此乃法因人
 坏非法之不善也
四月诏再立常平谷钱给敛出息之法限二月或正月
以散给一半为额民间丝麦丰熟随夏税先纳所输之
半愿并纳者止出息一分
 左司諌王岩叟中丞刘挚右司諌苏辙等交章言其
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610-0487b.png
 非右仆射司马光劄子乞约束州县抑配青苗钱曰
 先朝初散青苗本为利民故当时指挥立取人户情
 愿不得抑配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近功务求多散讽
 胁州县废格诏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
 或排门抄劄亦有无赖子弟谩昧尊亲钱不入家亦
 有他人冒名诈请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朝
 廷深知其弊故悉罢提举官不复立额考校访闻人
 情安便昨于四月二十六日有敕令给常平钱斛限
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610-0487c.png
 二月或正月只为人户欲借者及时得用又令半留
 仓库半出给者只为所给不得辄过此数又令取人
 户情愿亦不得抑配一遵前朝本意虑恐州县不晓
 朝旨本意将谓朝廷复欲多散青苗钱谷广收利息
 勾集抑配督责严急一切如向日置提举官时今欲
 续降指挥令诸路提点刑狱司告示州县并须候人
 户自执状纳保赴县乞请常平钱谷之时方得勘会
 依条支给不得依前勾集抄劄强行抑配仍仰提点
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610-0487d.png
 刑狱常切觉察如有官吏以此为法骚扰者即时取
 勘施行若提点刑狱不切觉察委转运安抚司觉察
 闻奏从之录黄过中中书舍人苏轼奏曰臣伏见免
 役之法已尽革去而青苗一事乃独因旧少加损益
 欲行紾臂徐徐月攘一鸡之道熙宁之法本不许抑
 配而其害至此今虽复禁其抑配其害犹在也昔者
 州县并行仓法而受纳之际十费二三今既罢仓法
 不免乞取则十费五六必然之势也又官吏无状于
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610-0488a.png
 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农
 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此臣
 所亲见而为流涕者也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
 宅雇妻女溺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与
 臣谓四月二十六日指挥以散及一半为额与熙宁
 之法初无小异而今月二十日指挥犹许人户情愿
 未免于设法罔民便一时非理之私而不虑后日催
 纳之患三者皆非良法相去无几也今者已行常平
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610-0488b.png
 粜籴之法惠民之外官亦稍利如此足矣何用二分
 之息以贾无穷之怨臣虽至愚深为朝廷惜之欲乞
 特降指挥青苗钱斛后更不给散所有已请过者候
 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
 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庶使
 农民自此息肩亦免后世有所讥议兼近日谪降吕
 惠卿告词云首建青苗次行助役若不尽去其法必
 致奸臣有词流传四方所损不细所有上件录黄臣
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610-0488c.png
 未敢书名行下初同知枢密院范纯仁以国用不足
 建请复青苗钱四月二十六日指挥尽纯仁意时司
 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諌共言其非不报
 光寻具劄子乞约束抑配苏轼又缴奏乞尽罢之光
 始大悟遂力疾入对于帘前曰近者不知是何奸邪
 劝陛下复行此事纯仁失色却立不敢言青苗钱遂
 罢不复散
  按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
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610-0488d.png
  者如救头然青苗助役其尤也然既曰罢青苗钱
  复行常平仓法矣未几而复有再给散出息之令
  而其建请乃出于范忠宣虽曰温公在告不预知
  然公其时有奏乞禁抑配奏中且明及四月二十
  六日敕令给钱斛之说则非全不预知也后以台
  諌交章论列舍人不肯书黄遂大悟而不复再行
  耳至于役法则诸贤之是熙宁而主雇募者居其
  半故差雇二者之法杂然并行免役六色之钱仍
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610-0489a.png
  复徵取然则诸贤虽号为革新法而青苗助役之
  是非可否胸中盖未尝有一定之见宜熙丰之党
  后来得以为辞也然熙宁之行青苗也既有二分
  之息提举司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部定额而有
  抑配之弊其行助役也既取一分之宽剩而复徵
  头子钱民间输钱日多而雇人给直日损遂至宽
  剩积压此皆其极弊处至绍圣国论一变群奸唾
  掌而起于绍述故事宜不遗馀力然考其施行之
卷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610-0489b.png
  条画则青苗取息止于一分且不立定额抑配人
  户助役钱宽剩亦不得过一分而蠲减先于下五
  等人户则聚敛之意反不如熙宁之甚矣观元祐
  之再行青苗复徵六色役钱则知兴利之途虽君
  子不能尽窒之观绍圣之青苗取息役钱宽剩皆
  止于一分则知言利之名虽小人亦欲少避之要
  之以常平之储贵发贱敛以赈凶饥广畜储其出
  入以粟而不以金且不取息亦可以惩常平积滞
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610-0489c.png
  不散侵移他用之弊则青苗未尝不可行(晦庵之/说如此)
  以坊场扑买之利及量徵六色助役之钱以资雇
  役所徵不及下户不取宽剩亦可以免当役者费
  用破家之苦则助役未尝不可行(二苏之/说如此)介甫狠
  愎不能熟议缓行而当时诸贤又以决不可行之
  说激之群憸因得以行其附会谋进之计推波助
  澜无所不至故其征利毒民反出后来章蔡诸人
  之上矣绍圣绍述之事章惇为之宗主然惇元祐
卷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610-0489d.png
  时尝言保甲保马一日不罢则有一日害如役法
  熙宁初以雇代差行之太速故有今弊今复以差
  代雇当详议熟讲庶几可行而限止五日其弊将
  益甚矣其说不惟切中元祐之病亦且深知熙丰
  之非然则后来之所以攘臂称首者正张商英所
  谓热荒要做官而民间之利病法度之是非未尝
  不了然胸中也其奸人之雄与
绍圣二年户部尚书蔡京乞下有司检会熙宁元丰青
卷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610-0490a.png
苗条约参酌增损立为定制淮南转运副使庄公岳言
自元祐罢提举官钱谷为他司侵借所存无几欲乞追
还向所侵借令当职官依限给散以济乏阙随夏秋税
偿纳勿立定额自无抑民失财之弊 右承议郎董遵
言青苗之制乞岁收一分之息给散本钱不限多寡各
从人愿仍勿推赏其出息至寡则可以抑兼并之家赏
既不行则可以绝邀功之吏诏并送详定重修敕令所
徽宗政和八年御笔常平敛散法利天下甚博而比年
卷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610-0490b.png
以来诸路欠阙至未及散而遽取之甚失神考制法之
意令常平司恪遵条令敛散必时违者以大不恭论
宣和五年诏州县每岁支俵常平钱谷多是形势户请
求及胥吏诈冒支请令天下州县每岁散钱谷既毕即
揭示请人数目逾月敛之庶知为伪冒者得以陈诉
高宗建炎二年臣僚言常平和籴州县视为文具以新
易旧法也间有损失蠹腐而未尝问不许借贷法也间
有悉充他用而实无所储诏委官遍行按视
卷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610-0490c.png
绍兴九年宗丞郑鬲乞以常平钱于民输赋未毕之时
悉数和籴即诏行之上因谕宰执曰常平法不许他用
惟时赈饥取于民者还以予民也
二十八年赵令詪言州县义仓米积欠陈腐乞出粜及
水旱灾荒不拘检放及七分便许赈济沈该奏在法义
仓止许赈济若出籴恐失初意乃令量粜三之一桩收
价钱次年收籴拨还
孝宗乾道八年知台州唐仲友言鳏寡孤独老幼疾病
卷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610-0490d.png
之人乞依乾道九年依例取拨常平义仓赈给上命以
常平米低价出粜以义仓米赈济
宁宗庆元四年臣僚言州县受纳苗米于法义仓米合
于当日支拨而因循于州用不复拨还人户纳苗稍及
分数例多折纳价钱其带义仓钱并不许拨此因纳苗
而失陷义仓也至如绍兴府人户就行在省仓送纳湖
田米其合纳义仓多不催理此因湖田纳米而失陷也
如淮浙盐亭户纳盐以折二税其合纳义仓多是不曾
卷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0610-0491a.png
拘催此因纳盐而失陷也常平失于兑换因致陈损此
仓庾陈腐之弊也(常平米止许递留一年/以新纳秋苗换易支遣)常平专法主
管官替移无拖欠失陷方与批书离任今公然兑借阳
为自劾更不补还此州县兑移之弊也常平和籴合专
置仓廒今州县多因受纳以收到出剩拨归常平仓赢
落价钱此收籴官吏之弊也诸没官产业并户绝僧道
田卖到钱数及亡僧衣钵钱法当拘入常平州县侵渔
鲜曾拨正此出卖官产之弊也若乃吏胥之禄合于免
卷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610-0491b.png
役钱内支给而所催役钱在州则主管官应副人情在
县佐以为公用已催之数既不以供支遣又于方场钱
内拨支未尝入以为出如公吏差出其本身初不请常
平钱乃诡名借请或元非差出而妄作缘故至于吏胥
自有定额今守倅视常平钱米为他司钱物吏额日增
请给日广常平司委而不问若夫借请在法二分尅纳
今或一例借欠动至数百千例不除尅此其弊不一也
倘不为之堤防惩革则储蓄日寡荒政无备乞明诏诸
卷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610-0491c.png
路提举常平官讲求措置亟去前弊责令诸州每季以
本州及属县收支常平义仓等钱米逐项细数申常平
司不得泛言都数然后参照条法逐一审订稍有失收
失支勒令填纳或有情弊必寘于法
嘉定十一年五月臣僚言顷岁议臣有请计义仓所入
之数除负郭县就州输纳外馀令逐县置数自行收受
非惟革州郡侵移之弊抑亦省凶年转般之劳曩时州
仓随苗𢃄纳同输一钞今正苗输之州义仓输之县则
卷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610-0491d.png
输为两输钞为二钞矣曩时鼠雀之耗蠹吏卒之需求
一切倚办于正税而义仓不预焉今付之于县既无正
税独有此色耗蠹需求又不能免矣于是议臣有请令
人户义仓仍旧随正税就便就州作一钞输纳而州县
复有侵移之弊臣闻绍兴初台臣尝请通计一县之数
截留下户苗米于本县纳开禧初议臣之请亦如之盖
截留下户之税米以补一县之义仓其馀上户则随正
税而输之州州得以补偿其截留下户之数州不以为
卷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610-0492a.png
怨县得此米别项储之以备赈济使穷民不致于艰食
则县不以为挠一举而三利得此上策也惟是负郭之
义仓则就州输送自如旧制至于属县之义仓则令丞
同主之每岁之终令丞合诸乡所入之数上之守贰守
贰合诸县所入之数上之提举常平提举常平合一道
之数上之朝廷令丞替移必批印纸考其盈亏以议殿
最从之
  社仓
卷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610-0492b.png
淳熙八年十一月浙东提举朱熹言乾道四年间建民
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请本乡土居朝奉郎
刘如愚共任赈济夏受粟于仓冬则加二计息以偿自
后逐年敛散或遇少歉即蠲其息之半大饥即尽蠲之
凡十有四年得息米造成仓廒及以元数六百石还府
见管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只收耗
米三升以故一乡四十五里间虽遇凶年人不阙食请
以是行于司仓时陆九渊在敕令局见之叹曰社仓几
卷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610-0492c.png
年矣有司不复挂墙壁所以远方无知者遂编入赈恤
(凡借贷者十家为甲甲推其人为之首五十甲则本/仓自择一公平晓事者为社首正月告示社首下都)
(结甲其有藏匿逃军及作过无行止人互相觉察及有/税钱衣食不阙者并不得入甲仍问人户愿与不愿入)
(甲开具一家大人若干口小儿若干口大人一石小儿/减半五岁以下不预请甲头加请一倍社首亲自审订)
(虚实取各人亲手押字𩔖聚齐备赍赴本仓再自审其/无弊然后逐一排定甲头写上都簿明载某人借若干)
(石依正簿给关与甲头收执请榖仍分两时支散初当/下田时次当耘耨时秋禾成熟还谷不得过八月三十)
(日纳足谷有湿/恶不实者罚之)
嘉定末真德秀帅长沙行之然今所在州县间有行之
卷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610-0492d.png
者皆以熹之已行者为式凶年饥岁人多赖之然事久
而弊或主者倚公以行私或官司移用而无可给或拘
纳息米而未尝除免甚者拘催无异正赋良法美意胥
此焉失必有仁人君子以公心推而行之斯民庶乎其
有养矣
 朱子建安五夫社仓记曰予惟成周之制县都各有
 委积以待凶荒而隋唐所谓社仓者亦近古之良法
 也今皆废矣独常平义仓尚有古法之遗意然皆藏
卷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610-0493a.png
 于州县所恩不过市井惰游辈至于深山长谷力穑
 远输之民则虽饥饿至死而不能及也又其为法太
 密使吏之避事畏法者视民之殍而不肯发往往全
 其封鐍递相传授或至累数十年不一訾省一旦甚
 不获已然后发之则已化为浮埃聚壤而不可食矣
 夫以国家爱民之深其虑岂不及此然而未有所改
 者岂不以里社不能皆可任之人欲一听其所为则
 恐其计私以害公欲谨其出入同于官府则钩校靡
卷二十一 第 57a 页 WYG0610-0493b.png
 密上下相遁其害又有甚于前所云者是以难之而
 有弗暇耳
 又金华社仓记曰抑凡世俗所以病乎此者不过以
 王氏之青苗为说耳以予观于前贤之论而以今日
 之事验之则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
 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处之也以县而不以
 乡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其行之也
 以聚敛亟疾之意而不以惨怛忠厚之心是以王氏
卷二十一 第 57b 页 WYG0610-0493c.png
 能行之于一邑而不能行之于天下子程子尝极论
 之而卒不免悔其已甚而有激也
高宗绍兴间于江浙湖南博籴(博籴极边粮草每岁自/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)
(桩紧便钞然后召人入籴也所谓紧便钞谓/水路紧便处紧便钞谓上三山场𣙜务也)多者给官
诰少者给度牒于是或以钞引数多不售而吏缘为奸
人情大扰于是减损其价劝诱富实积粟之家不拘官
户编户至于斗面加抬有禁专斗乞取有禁凡朝廷降
金银钱帛和籴而州县阻节不即支还者有罚
卷二十一 第 58a 页 WYG0610-0493d.png
四川有对籴米谓如税户甲家当输百石则又科籴百
石所输倍于正税皆军兴后科配也
绍兴八年侍御史萧振言经制司籴米一例抛降数目
如此则诸州不免抛下诸县科与百姓年例又添一番
科率经制一司张官置吏止为收籴一事如何抛与诸
州乞别选官置场收籴从之
十五年诏禁州县减尅价钱横敛脚费如盘量出剩监
官计剩数科罪
卷二十一 第 58b 页 WYG0610-0494a.png
十八年户部奏免和籴而命三总领置场籴之
孝宗乾道三年诏州县只以本钱坐仓收籴毋得强配
于民
四年籴本不给度牒关引只降会子品搭钱粮每石价
钱二贯五百文又令人户自行量槩 凡江西湖南民
间不便于关子令两路缴回
淳熙四年诏四川旱伤处免籴上谕执政曰闻总司籴
米皆散在诸处万一军兴而屯驻处无米临时岂不误
卷二十一 第 59a 页 WYG0610-0494b.png
事大抵赈粜米可岁循环以备凶荒桩积米须留于要
害屯军所在庶几军民皆便
 
 
 
 
 
 
卷二十一 第 59b 页 WYG0610-0494c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