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二
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610-0279b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文献通考卷十二
 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
 职役考一
  历代乡党版籍职役
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
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
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
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610-0279c.png
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
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
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
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
都都十为师师七为州夫始分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
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
周制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
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
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610-0279d.png
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(郑元曰此所以劝民者/也使之者皆谓立其长)
(而教令使之保犹任也救救凶灾也宾宾客其贤者也/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赒者谓礼物不备相给足)
(也闾二十五家族百家党五百家州二千五/百家乡万二千五百家此总谓郊内者也)及三年则
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(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人/数及其财物也受邦国之)
(比要则亦受乡遂矣郑司农云五家为比故/以比为名今时八月按比是也要谓其簿)
比长每比下士一人(掌五/家)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
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徙于国中则从而授之(徙谓不/便其居)
(或国中徙郊或郊徙国中皆/从而付所处之吏明无罪恶)徙于他则为旌节而行之
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610-0280a.png
(谓徙异乡/有节乃达)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纳之
闾胥每闾中士一人(掌二十/五家)各掌其闾之徵令岁时数
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
聚众庶既比而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凡事掌其比觥
挞罚之事(失礼者/之罚也)
族师每族上士一人(掌一/百家)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
属民读邦法书其孝悌睦姻有学者春秋祭酺亦如之
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
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610-0280b.png
六畜车辇比伍闾族各为联使之相保相受赏罚相及
以受邦职以役国事相葬埋若师田行役则合其卒伍
简其兵器以鼓铎旗物帅而至掌其治令戒禁刑罚岁
终则会
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(掌五/百家)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四
孟月属民读法春秋祭禜亦如之国索鬼神而祭祀(蜡/祭)
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凡党之祭祀丧纪
昏冠饮酒教其礼事掌其戒禁师田行役则以法治其
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610-0280c.png
政事正岁属民读法书其德行道艺岁终则会
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(掌二千/五百家)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
月吉属民读法考其德行道艺纠其过恶而劝戒之岁
时祭祀州社则属民读法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
州之大祭大丧皆涖其事师田行役则帅而致之掌其
戒令赏罚(于军因/为师帅)岁终则会正岁读法三年大比则大
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
遂人掌邦之野(郊外曰野此野/谓甸稍县都)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
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610-0280d.png
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(作管/反)
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
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
教之稼穑(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邻里酂鄙县遂犹郊/内比闾族党州乡也郑司农云田野之居其)
(比伍之名与国中异制故五家为邻郑元谓异其/名者示相变耳遂之军旅追胥起徒役如六乡)里有
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(夫均其厚/薄则生产)
(平统之于都则其数举家于乡遂则其户可详五人为/伍则人之众寡可知故管子曰欲理其国者必先知其)
(人欲知其人者必先知其地自昭穆之后王室中衰井/田废坏不足以纪人之众寡宣王是以料人于大原由)
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610-0281a.png
(兹道/失之)
邻长每邻一人(掌五/家)掌相纠相受凡邑中之政相赞徙
于他邑则从而授之
里宰每里下士一人(掌二十/五家)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
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
耨行其秩序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
酂长每酂中士一人(掌一/百家)各掌其酂之政令以时校登
其夫家比其众寡治其丧纪祭祀之事作民则以旗鼓兵
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610-0281b.png
革帅而至岁时简器(稼器/兵器)趋其耕耨稽其女工
鄙师每鄙上士一人(掌五/百家)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作民
(谓起/役也)则掌其戒令以时数其众寡而察其𡠾恶而诛赏
岁终则会
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(掌二千/五百家)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
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若
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治其政令(移执/事谓)
(移用/其民)既役则稽功会事而诛赏
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610-0281c.png
  章氏曰三代役法莫详于周周礼五两军师之法
  此兵役也师田追胥之法此徒役也府史胥徒之
  有其人此胥役也比闾族党之相保此乡役也有
  司徒焉则因地之善恶而均役有族师焉则校民
  之众寡以起役有乡大夫焉则辨年之老少以从
  役有均人焉则论岁之丰凶以行复役之法
齐威公用管仲仲曰夫善牧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
司之以伍伍无非其里什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
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610-0281d.png
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得不召而来故人无流亡之意
吏无备追之忧故主政可行于人人心可系于主是以
制国郊内则以五家为轨轨十为里里四为连连十为
乡乡五为帅国内十五乡自家至帅郊外则三十家为
邑邑十为卒卒十为乡乡三为县县十为属属有五自
家至属各有官长以司其事以寓军政焉而齐遂霸
  徐伟长中论曰夫治平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
  均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先王周
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610-0282a.png
  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九职既分则劬
  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
  有也事役既均故上尽其心而人竭其力然而庶
  功不兴者未之有也庶功既兴故国家殷富大小
  不匮百姓休和下无怨疾焉然而治不平者未之
  有也故泉有源治有本道者审本而已矣故周礼
  孟冬司寇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
  司会冢宰贰之其重之也如是今之为政者未之
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610-0282b.png
  知恤民也譬犹无田而欲树艺虽有农夫安能措
  其强力乎是以先王制六乡六遂之法所以维持
  其民而为之纲目也使其邻比相保爱赏罚相延
  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逆顺可得而知也及乱君之
  为政也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逋逃
  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而伪端并作小则滥窃大
  则攻劫严刑峻令不能救也人数者庶事之所自
  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
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610-0282c.png
  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建典家以立
  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其唯审人数乎
秦用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
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
  按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
  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
  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
  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
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610-0282d.png
  戾刻核之小人也
汉高祖二年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
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
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十里一亭亭有
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
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
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(汉官仪曰游/徼亭长皆习)
(设备五兵弓弩戟楯刀剑甲钲鼓吏赤帻行縢带剑佩/刀持盾被甲设矛戟习射十里一亭亭长候五里一邮)
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610-0283a.png
(邮间相去二里半司奸盗亭长持/二尺版以劾贼执绳以收执贼)
  水心叶氏曰县乡亭之制本于商鞅鞅虽改法要
  是周衰国大者难用旧制齐晋楚裂地名官以自
  便往往在商鞅之前矣古者百里之狭自为朝廷
  由后世观之疑若烦民然三老啬夫游徼犹各有
  职掌近民而分其责任若后世荡然无复纪秩而
  令长悍然独以征取为事则又鞅之所不为也
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为义帝发丧讨项羽
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610-0283b.png
文帝十二年诏以户口率置三老常员遣谒者劳赐三
老帛人五疋
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赐县三老帛人五疋乡三老人
三疋
元狩六年遣谒者循行天下谒三老孝弟以为民师
 戾太子发兵诛江充长安扰乱言太子反上怒甚壶
 关三老茂上书言太子亡邪心上感悟
宣帝元康元年加赐三老帛四年及甘露三年皆赐帛
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610-0283c.png
有差
 王尊为京兆尹坐免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
 京兆功效日著书奏天子复以尊为徐州刺史
 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甚溢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马
 请以身填金堤水波稍却白马三老奏其状制诏秩
 尊中二千石
 黄霸守颍川吏民兴于行谊赐三老爵及帛
 韩延寿守冯翊有昆弟讼田延寿曰咎在冯翊称疾
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610-0283d.png
 病不听事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系待罪
元帝初元元年赐三老帛人五疋
五年赐三老帛人五疋
元光二年赐三老帛
成帝建始元年赐三老钱帛
绥和元年赐三老帛
平帝元始三年赐三老帛
西汉凡县道(有蛮夷/曰道)(列侯所食/县曰国)(皇太后皇后公/主所食曰邑)
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610-0284a.png
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
十五
东汉乡置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正女义妇逊财
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闾以兴善行乡
置有秩游徼有秩郡所置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
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
赋多少平其差品游徼掌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
主民收赋税亭有长以禁盗贼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
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610-0284b.png
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
以相检察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(汉官仪曰乡户/五千则有秩)
明帝即位赐爵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级注云三老孝弟
力田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弟力田高后置所以
劝导乡里助成风化
  今考西汉高后纪元年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
  一人师古曰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劝
  厉天下令各敦行务本然则三老乡各一人孝弟
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610-0284c.png
  力田既禄秩如许尊未必各乡皆设有其人则置
  之耳孝文武宣成哀纪各有赐孝弟力田金帛爵
  级事
元和二年帝耕于定陶诏曰三老尊年也孝弟淑行也
力田勤劳也国家甚休之其赐帛人一疋勉率农功
永平三年赐三老孝弟力田爵人三级
十二年赐三老孝弟力田爵人三级
十七年赐三老孝弟力田爵人三级
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610-0284d.png
章帝建初三年赐三老孝弟力田爵人三级
四年立皇太子赐爵同
和帝永元八年赐爵同
十二年赐爵同
元兴元年立皇太子赐爵同
安帝永初二年帝加元服赐爵二级
元初元年赐爵同
延光元年赐爵人一级
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610-0285a.png
顺帝永建元年赐爵人三级
四年赐爵二级
阳嘉元年赐爵三级
桓帝建和元年赐爵同
献帝建安元年赐爵人二级
晋制每县户五百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
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口每
千以下置治书吏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正一人
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610-0285b.png
五千五百以上置史一人佐二人县率百户置里吏一
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户千
以上置校官掾一人县皆置方略吏四人洛阳县置六
部尉江左以后建康亦置六部尉馀大县置二人次县
小县各一人邺长安置吏如三千户以上之制
东晋哀帝崇和元年三月庚戌天下所在土断
 孝武时范宁陈时政曰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
 旋反之期故许其狭注本郡自尔渐久人安其业邱
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610-0285c.png
 垄坟柏皆以成行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
 正其封疆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难者
 必曰人各有桑土之怀下役之虑斯成并兼之所执
 而非通理之笃论也古者失地之君犹臣所寓之主
 列国之臣亦有违适之礼随会仕秦致称春秋乐毅
 往燕见褒良史且今普天之人原其氏出皆随代移
 迁何至于今而独不可帝善之
 安帝义熙九年宋公刘裕缘人居土上表曰臣闻先
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610-0285d.png
 王制礼九土攸序分境画野各安其居故井田之制
 三代以崇秦革其政汉遂不改富强兼并于是为弊
 在汉西京大迁田景之族以实关中即以三辅为乡
 闾不复系之于齐楚九服不扰所托成旧自永嘉播
 越爰托淮海朝运匡复之算人怀思本之心经略之
 图日不暇给是以宁人绥理犹有未遑及至大司马
 桓温以人无定本伤理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
 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画一之
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610-0286a.png
 制渐用颓弛杂居流寓闾伍不修王化所以未纯民
 瘼所以犹在自非改调无以济理夫人情滞常难与
 虑始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敬爱所托
 请依庚戌土断之科庶存其本稍与事著然后率之
 以仁义鼓之以威声超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
 旧土则恋本之志乃速申于当年在始暂勤要终必
 易于是依界土断唯青兖徐三州人居晋陵者不在
 断限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
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610-0286b.png
宋孝武大明中王元谟请土断雍州诸侨郡县(今襄阳/汉东等)
(郡/也)
齐高祖建元二年诏朝臣曰黄籍人之大纪国之理端
自顷氓伪已久乃至窃注爵位盗易年月或户存而文
书已绝或人在而反记死叛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
六疾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比年虽却改籍书终无得
实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若绥之以德又未易可惩
诸贤并深明理体各献嘉谋以何科算能革斯弊也
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610-0286c.png
 虞玩之上表曰宋元嘉二十七年八条取人孝建元
 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崇年
 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古之共理天下唯良
 二千石今欲求理正其在勤明令长凡受籍县不加
 检勘但封送州州检得知方却下归县吏贪其赂人
 肆其奸奸弥深而却弥多赂逾厚而答逾缓自泰始
 三年至元徽四年扬州等九郡黄籍共却七万一千
 馀户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者犹未四万神州奥区
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610-0286d.png
 尚或如此江湘诸郡尤不可言愚谓宜以元嘉二十
 七年籍为正人惰法既久今建元二年书籍宜更立
 明科一听首悔迷而不返依制必戮使官长审自检
 校然后上州永以为正若有虚昧州县同咎今户口
 多少不减元嘉而版籍顿阙弊亦有以自孝建以来
 入勋者众其中操干戈卫社稷者三分殆无一焉寻
 苏峻平后庾亮就温峤求勋簿而峤不与以为陶侃
 所上多非实录物之怀私无代不有又有改注籍状
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610-0287a.png
 诈入仕流昔为人役者今反役人又生不长发便谓
 道人或抱子并居竟不编户迁徙去来公违土断属
 役无漏流亡不归法令必行自然竞反为理不患无
 制患在不行不患不行患在不久帝省表纳之乃别
 置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以防懈怠至武
 帝永明八年谪巧者戍缘淮各十年百姓怨咨帝乃
 诏曰既往之愆不足追咎自宋升明以前皆听复注
 其有谪边疆皆许还本自此后有犯严其罪
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610-0287b.png
梁武帝时所司奏南徐江郢逋两年黄籍不上帝纳尚
书令沈约之言诏改定百家谱
 约上言曰晋咸和初苏峻作乱版籍焚化此后起咸
 和三年以至乎宋并皆详实朱笔隐注纸连悉缝而
 尚书上省库籍唯有宋元嘉中以来者晋代旧籍并
 在下省左人曹谓之晋籍自东西二库既不系寻检
 主者不复经怀狗牵鼠齧雨湿沾烂解散于地又无
 扃縢此籍精详实宜保惜位高官卑皆可依按宋元
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610-0287c.png
 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徵发既立此科苟有回避奸
 伪互起岁月滋广以至于齐于是东堂校籍置郎令
 史以掌之而簿籍于此大坏矣凡粗有衣食者莫不
 互相因依竞行奸货落除卑注更书新籍通官荣禄
 随意高下以新换故不过用一万许钱昨日卑微今
 日仕伍凡此奸巧并出愚下不辨年号不识官阶或
 注义熙在宁康之前或以崇安在元兴之后此时无
 此府此年无此国元兴唯有三年而猥称四年又诏
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610-0287d.png
 书甲子不与长历相应如此诡谬万绪千端校籍诸
 郎亦所不觉不才令史更何可言且籍字既细难为
 眼力寻求巧伪莫知所在徒费日月未有实验假令
 兄弟三人分为三籍却一籍祖父官其二初不被却
 同堂从祖以下固自不论诸如此例难可悉数或有
 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所却既多理无悉当怀冤
 抱屈非止百千投辞请诉充曹牣府既难领理交兴
 人怨于是悉听复注普停洗却既蒙复注则莫不成
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610-0288a.png
 官此盖核籍不精之巨弊也臣谓宋齐二代士庶不
 分杂役减阙职由于此自元嘉以来籍多假伪景平
 以前既不系检凡此诸籍得无巧换今虽遗落所存
 尚多宜有徵验可得信实其永初景平籍宜移还上
 省窃以为晋籍所馀须加宝爱若不留意则还复散
 失矣不识胄允非谓衣冠凡诸此流罕知其祖假称
 高曾莫非巧伪质诸文籍奸事立露徵覆矫诈为益
 实弘又上省籍库虽直郎题掌而尽日科校唯令史
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610-0288b.png
 独入籍既重宝不可专委群细若入库检籍之时直
 郎直都应共监视写籍皆于郎都目前并皆掌置私
 写私换可以永绝事毕郎出仍自题名臣又以为巧
 伪既多并称人士百役不及高卧私门致令公私阙
 乏是事不举宜选史传学士谙究流品者为左人即
 左人尚书专共校勘所贵卑姓杂谱以晋籍及宋永
 初景平籍在下省者对共雠校若谱注通籍有卑杂
 则条其巧谬下在所科罚帝以是留意谱籍诏御史
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610-0288c.png
 中丞王僧孺改定百家谱由是有令史书吏之职谱
 局因此而置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贾弼好簿
 状大披群族所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
 二卷士庶略无遗阙其子孙代传其业宋王弘刘湛
 并好其书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讳湛为选曹始撰
 百姓谱以助铨序伤于寡略齐王俭复加得繁省之
 衷僧孺为八十卷东南诸族别为一部不在百家之
 数
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610-0288d.png
  按魏晋以来最重世族公家以此定选举私门以
  此订婚姻寒门之视华族如冠屦之不侔则夫徭
  役贱事人之所惮固宜其改窜冒伪求自附流品
  以为避免之计也然徭役当视物力虽世族在必
  免之例而官之占田有广狭泽之荫后有久近若
  于此立法以限之不劳而定矣不此之务而方欲
  改定谱籍虽曰选谙究流品之人为郎尚书以掌
  之然伪冒之久者滋多非敢于任怨者谁肯澄汰
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610-0289a.png
  如杨佺期并韶至以耻愤构逆乱则澄汰亦岂易
  言哉
陈文帝天嘉初诏曰自顷编户播迁良可哀伤其亡乡
失土逐食流移者今年内随其适乐来岁不问侨旧悉
令著籍同土断之例
  按周官之法贵者贤者及新氓之迁徙者皆复其
  征役后世因之故六朝议征役之法必以土断侨
  寓釐正谱籍为先然自晋至梁陈且三百年贵者
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610-0289b.png
  之泽既斩则同于编氓侨者之居既久则同于土
  著难以稽考此所以伪冒滋多而议论纷纷也
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
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徵
敛倍于公赋孝文太和十年纳给事中李冲之说遂立
三长(三长谓五家一邻长五/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)
 李冲以为三正理人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曰
 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
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610-0289c.png
 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三长
 三载亡愆则陟用之一等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
 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
 乃欲混天下为一法言似可用其实难行太尉元丕
 曰臣谓此法若行公私有益方今有事之月校比人
 户新旧未分人心劳怨请过今秋至冬闲月徐乃遣
 使于事为宜冲曰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
 课时百姓徒知立长校户之勤未见均徭省赋之益
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610-0289d.png
 心必生怨宜及课调之月令知赋税之均既识其事
 又得其利因人之欲为之易行著作郎傅思益进曰
 人俗既异险易不同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朝改法
 恐成扰乱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常分包
 荫之户可出侥倖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遂立三长
 公私便之
北齐令人居十家为邻比五十家为闾百家为族党一
党之内则有党族一人副党一人闾正二人邻长十人
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610-0290a.png
合十有四人共领百家而已至于城邑一坊侨旧或有
千户以上唯有里正二人里吏二人里吏不常置隅老
四人非是官府私充事力坊事亦得取济若论外党便
是烦多
齐文宣始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
隋文帝受禅颁新令五家为保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
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闾正党长比族正以相检察
 苏威奏置五百家乡正令理人间词讼李德林以为
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610-0290b.png
 本废乡官判事为其里闾亲识判断不平今令乡正
 专理五百家恐为害更甚且今时吏部总选人物天
 下不过数百县于六七百万户内铨简数百县令犹
 不能称才乃欲于一乡之内选人能理五百家者必
 恐难得又即要荒小县有不至五百家者复不可令
 两县共管一乡敕内外群官就东宫会议自皇太子
 以下多从德林议苏威又言废郡德林语之云修令
 时公何不论废郡为便令出其可改乎然高颎同威
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610-0290c.png
 之议遂置之十年虞庆则于关东诸道巡省使还并
 奏云五百家乡正专理词讼不便于人党与爱憎公
 行货贿乃废之
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三家为保
每里设正一人(若山谷阻险地远人/稀之处听随便量置)掌按比户口课植
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
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
置村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
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610-0290d.png
如满十家者隶入大村不须别置村正天下户量其资
产升降定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凡三本一留县一送
州一送户部常留三比在州县五比送省(仪凤二年二/月敕自今以)
(后省黄籍及/州县籍也)诸里正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
强干者充其次为坊正若当里无人听于比邻里简用
其村正取白丁充无人处里正等并通取十八以上中
男残疾免充
开元十八年敕天下户等第未平升降须实比来富商
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610-0291a.png
大贾多与官吏往还递相凭嘱求居下等自后如有嘱
请委御史弹奏
广德二年敕天下户口委刺史县令据见在实户量贫
富等第科差不得依旧籍帐
 睿宗景云二年监察御史韩琬陈时政上疏曰往年
 两京及天下州县学生佐史里正坊正每一员阙先
 拟者辄十人顷年差人以充犹致亡逸即知政令风
 化渐以敝也
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610-0291b.png
宣宗大中九年诏以州县差役不均自今每县据人贫
富及役轻重作差科簿送刺史检署讫锁于令厅每有
役事委令据簿轮差
周显德五年诏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大率以百户为
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
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户均之仍每及三载即
一如是
宋太祖皇帝建隆三年旧制凡有课役皆出于户民郡
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610-0291c.png
国辇运官物率以侨居人充至是始令文武官内诸司
台省监诸使不得占州县课役户及诸州不得役道路
居民为递夫五月诏令佐检察差役有不平者许民自
相纠举京百官补吏须不碍役乃听
 国初循旧制衙前以主官物里正户长乡书手以课
 督赋税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承符人力手力
 散从官以奔走驱使在县曹司至押录在州曹司至
 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㨂搯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差
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610-0291d.png
 充
乾德五年又禁诸州职官私占役户供课
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京西转运使程能上言诸州户供
官役素无等第望品定为九等著于籍以上四等量轻
重给役馀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所升降望令本路施
行俟稍便宜即颁于天下诏令转运使躬裁定之
七年令两京诸州府部民有乏种及耕具人丁者许众
共推择一人练土地之宜明种树之法者县补为农师
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610-0292a.png
令相视田亩沃瘠及五种所宜指言某处土地宜植某
物某家有种某户有丁男某人有耕牛即令乡三老里
胥与农师周劝民分于旷土种莳俟岁熟共取其利为
农师者蠲税外免其他役民家有嗜酒赌博者怠于农
务者农师谨察之白于州县论其罪以警游惰焉九年
以其烦扰停之
淳化五年令天下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
为户长勿得冒名以给役讫今循其制
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610-0292b.png
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大中祥符五年
提点府界段惟几发中牟县夫修马监仓群牧制置使
以厩卒代焉因下诏禁之
天禧元年又诏治河勿调丁夫以役充
乾兴元年十二月(时仁宗已即/位未改元)臣僚上言伏见劝课农
桑曲尽条目然乡闾之弊无由得知朝廷惠泽虽优豪
势侵陵罔暇遂使单贫小户力役靡供乃岁丰登稍能
自给或时水旱流徙无踪户籍虽有增添农民日以减
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610-0292c.png
少以臣愚见且以三千户之邑五等分等中等以上可
任差遣者约千户官员形势衙前将吏不啻一二百户
并免差遣州县乡村诸色役人又不啻一二百户如此
则二三年内已总遍差才得归农即复应役直至破尽
家业方得休闲所以人户惧见稍有田产典卖与形势
之家以避徭役因为浮浪或纵惰游更有诸般恶倖影
占门户田土稍多同居骨肉及衙前将吏各免户役者
除见庄业外不得更典卖田土如违许人告官将所典
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610-0292d.png
卖没官自减农田之弊均差遣之劳免致私役不禁因
循失业其罢俸罢任前资官元无田者许置五顷为限
诏三司定夺三司言准农田敕应乡村有庄田物力者
多苟免差徭虚报逃移与形势户同情启倖却于名下
作客户隐庇差徭全种自巳田产今与一月自首放罪
限满不首许人告论依法断遣支赏又准敕应以田产
虚立契典卖于形势豪强户下隐庇差役者与限百日
经官首罪改正户名限满不首被人告发者命官使臣
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610-0293a.png
除名公人百姓决配今准臣僚奏欲诸命官所置庄田
定以三十顷为限衙前将吏合免户役者定以十五顷
为限所典买田只得于一州之内典买如祖父迁葬别
无茔地者数外许更置坟地五顷若地有崖岭不通步
量刀耕火种之处所定顷亩委逐路转运使别为条制
诣实申奏又按农田敕买置及析居归业佃逃户未并
入本尸者各共户帖供输今并须割入一户下今后如
有违犯者科罪告人给赏并从之
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610-0293b.png
 开宝平蜀后令西川得替官部纲赴京与减一选无
 选可减加一阶
  止斋陈氏曰熙宁罢衙前应纲运皆募得替官管
  押自令下无应募者
仁宗景祐中诏川陜闽广吴越诸路衙前仍旧制馀路
募有版籍者为衙前满三期罪不至徒补三司军将
皇祐中又禁役乡户为长名衙前使募人为之
 役之重者自里正乡户为衙前主典府库或辇运官
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610-0293c.png
 物往往破产景祐中稍欲宽里正衙前之法乃命募
 充
 知并州韩𤦺上疏曰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衙
 前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
 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
 端苟脱沟壑之患每乡被差疏密与赀力高下不均
 假有一县甲乙二乡甲乡第一等户十五户计赀为
 钱三百万乙乡第一等户五户计赀为钱五十万番
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610-0293d.png
 休递役即甲乡十五年一周乙乡五年一周富者休
 息有馀贫者败亡相继岂朝廷为民父母之意乎请
 罢里正衙前命转运司以州军见役人数为额令佐
 视五等簿通一县计之籍皆在第一等选赀最高者
 一户为乡户衙前后差人仿此即甲县户少而役蕃
 听差乙县户多而役简者簿书未尽实听换取他户
 里正主督租赋请以户长代之二年一易下其议京
 畿河北河东陜西京东西转运司度利害皆以为便
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610-0294a.png
 而知制诰韩绛蔡襄亦极论江南福建里正衙前之
 弊绛请行乡户五则之法襄请以产钱多少定役重
 轻至和中遂命绛襄与三司参定继遣尚书都官员
 外郎吴机复趋江东殿中丞蔡禀趋江西与长吏转
 运使议可否因请行五则法凡差乡户衙前视赀产
 多寡置籍分为五则又第其役轻重放此假有第一
 等重役十当役十人列第一等户百第二等重役五
 当役五人列第二等户五十以备一番役使藏其籍
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610-0294b.png
 通判治所遇差人长吏以下同按视之转运使提点
 刑狱察其违慢遂更著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之
 法下三司颁焉自是遂罢里正衙前百姓稍休息矣
  按乾兴元年臣僚上言影占徭役之害自官豪势
  要以至衙前将吏皆避役之人请立限田之法命
  官三十顷而衙前将吏亦得占十五顷馀者以违
  制论夫均一衙前也将吏为之则可以占田给复
  乡户为之则至于卖产破家然则非衙前之能为
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610-0294c.png
  人祸也盖官吏侵渔之毒可施之于愚戆之乡氓
  而不可施之于谙练之将吏故也韩蔡诸公所言
  固为切当然过欲验乡之阔狭役之疏密而均之
  且既曰罢里正衙前而复选赀最高者为乡户衙
  前则不过能免里正重复应役之苦而衙前之弊
  如故也此王荆公雇募之法所以不容不行之熙
  丰欤
庆历中令京东西河北陜西河东裁损役人即给使不
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610-0294d.png
足益以厢兵
 时范仲淹执政以为天下县多故役蕃而民瘠首废
 河南府诸县欲以次及他州当时以为非是未几悉
 复
 时州县既广徭役益众知广济军范讽上言军地方
 四十里户口不及一县而差役与诸郡等愿复为县
 转运司执不可因诏裁损役人自是数下诏书议蠲
 冗役以宽民力又置宽恤民力司遣使四出自是州
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610-0295a.png
 县力役多所裁损凡省二万三千六百二十二人
皇祐中诏州县里正押司录事既代而令输钱免役者
论如违制律
 时有王逵者为荆湖转运使率民输钱免役得缗钱
 三十万进为羡馀蒙奖诏由是他路竞为掊克欲以
 市恩民至破产不能偿所负朝廷知其弊乃下此诏
  按役钱之说始于此以免役诱民而取其钱及得
  钱则以给他用而役如故其弊由来久矣
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610-0295b.png
治平四年六月(时神宗已即/位未改元)诏州县差役仍重劳役不
均其令逐路转运司遍牒辖下州军如官吏有知差役
利害可以宽减者实封条析以闻
 先是三司使韩绛言害农之弊无甚差役之法重者
 衙前多致破产次则州役亦须重费向闻京东有父
 子二丁将为衙前其父告其子云吾当求死使汝曹
 免冻馁自经而死又闻江南有嫁其祖母及与母析
 居以避役者此大逆人理所不忍闻又有鬻田产于
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610-0295c.png
 官户田归不役之家而役并增于本等户其馀戕贼
 农民未易遽数望令中外臣庶条具利害委侍从台
 省官集议考验古制裁定使役力无偏重之患则农
 民知为生之利有乐业之心役法之议始此
 英宗时諌官司马光言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
 不敢营生富者反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臣尝行于
 村落见农民生具之微而问其故皆言不敢为也今
 欲多种一桑多置一牛蓄二年之粮藏十疋之帛邻
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610-0295d.png
 里已目为富室指抉以为衙前矣况敢益田畴葺闾
 舍乎臣闻其事惄焉伤心安有圣帝在上四方无事
 而立法使民不敢为久生之计乎臣愚以为凡农民
 租税之外宜无所预衙前当募人为之以优重相补
 不足则以坊郭上户为之彼坊郭之民部送纲运典
 领仓库不费二三而农民常废八九何则儇利戆愚
 之性不同也其馀轻役则以农民为之
  按温公此奏言之于英宗之时所谓募人充衙前
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610-0296a.png
  即熙宁之法也然既曰募则必有以酬之此钱非
  出于官当役者合输之则助役钱岂容于不徵而
  当时诸贤论此事复龂龂不可何也盖荆公新法
  大概主于理财所以内而条例司外而常平使者
  所用皆苛刻小人虽助役良法亦不免以聚敛亟
  疾之意行之故不能无弊然遂指其法为不可行
  则过矣
 知諌院吴充言乡役之中衙前为重被差之日官吏
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610-0296b.png
 临门籍记杯杵七箸皆计资产定为分数以应须求
 至有家赀已竭而逋负未除子孙既没而邻保犹逮
 是以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丁等骨肉
 不敢义聚而惮人上无以为生乞早定乡役利害以
 时施行
 帝因阅内藏库奏有衙前越千里输金七钱库吏邀
 乞踰年不得还者帝重伤之乃诏制置条例司讲立
 役法
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610-0296c.png
二年条例司言考合众论悉以使民出钱雇役为便即
先王之法致民财以禄庶人在官者之意也愿以条目
付所遣官分行天下博尽众议奏可于是条谕诸路曰
衙前既用重难分数凡买扑酒税坊场旧以酬衙前者
从官自卖以其钱同役钱随分数给之其厢镇场务之
类旧酬奖衙前不可令民买占者即用旧定分数为投
名衙前酬奖如部水陆运及领仓驿场务公使库之类
旧烦扰且使陪备者今当省使无费承符散从等旧苦
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610-0296d.png
重役偿欠者今当改法除弊使无困凡有产业物力而
旧无役者今当出钱以助役皆其条目也久之司农寺
言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憃不能自达之穷氓
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若经制一定
则衙司县吏又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故新法之行尤
所不便筑室道谋难以成就欲自司农申明所降条约
先自一两州为始候其成就即令诸州军放视施行若
其法实便百姓当特奖之从之于是提点府界公事赵
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610-0297a.png
子几以其府界所行条目奏上之帝下之司农寺诏判
寺邓绾曾布更议之绾布上言畿内乡户计产业若家
资之贫富上下分为五等岁以夏秋随等输钱乡户自
四等坊郭自六等以下勿输两县有产业者上等各随
县中等并一县输析居者随所析而升降其等若官户
女户寺观未成丁减半输皆用其钱募三等以上税户
代役随役重轻制禄开封县户二万二千六百有奇岁
输钱万二千九百缗以万二百为禄赢其二千七百以
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610-0297b.png
备凶荒欠阙他县仿此然输钱计等高下而户等著籍
昔缘巧避失实乃诏责郡县坊郭三年乡村五年农隙
集众稽其物业考其贫富察其诈伪为之升降若故为
高下者以违制论募法三人相任衙前仍供物产为抵
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
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
得散去开封一府罢衙前八百三十人畿县放乡役数
千于是颁其法天下天下土俗不同役重轻不一民贫
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610-0297c.png
富不等从所便为法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
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成丁单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
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
直多少而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巳足用又率其数增取
二分以备水旱欠阙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

 四年上召二府对资政殿冯京言修差役作保甲人
 极劳敝上曰询访邻近百姓亦皆以免役为喜盖虽
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610-0297d.png
 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无追呼刑责之虞人自情愿故
 也文彦博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
 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说然于百姓何所不
 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
  按潞公此论失之盖介甫之行新法其意勇于任
  怨而不为毁誉所动然役法之行坊郭品官之家
  尽令输钱坊场酒税之入尽归助役故士夫豪右
  不能无怨而实则农民之利此神宗所以有于百
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610-0298a.png
  姓何所不便之说而潞公此语与东坡所谓凋敝
  太甚厨传萧然云者皆介甫所指以为流俗干誉
  不足恤者是岂足以绳其偏而救其弊乎
四月从提举常平陈知俭之请罢许州衙前干公使库
以军校主之月给食钱三千初诸路衙前以公使多所
倍费有至破家者至是始更以军校其后行于诸路人
皆便之
 御史中丞杨绘言非不知助役之法乃陛下闵差役
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610-0298b.png
 之不均欲平一之而有司率务多敛致天下不晓以
 为取赢而他用之也如王庭老张靓科配一路缗钱
 至七十万输之多者一户至三百千民皆谓供一岁
 役之外剩数几半咸谓庭老靓必有升擢此盖因取
 数多谤议兴也乞少赐裁损以安民心
 东明县民数百诣开封府及台省诉超升等第出役
 钱事杨绘又言东明县民所诉乃因司农寺不因旧
 则自据户数创立助役钱等第下县令遵所立而著
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610-0298c.png
 之籍不问堪升与否也凡立等第必稽户力高下而
 制其升降州必凭县县必凭户长里正户长里正稽
 之乡众乃可得实今乃自司农寺预定品数付县立
 簿岂得民心甘服哉帝命提点司究所从升降以闻
 仍严升降之法司农寺及府界提举言畿民有未知
 新立法意以助役钱多愿仍旧充役者诏如不愿输
 钱免役县案所当供役岁月如期役之与免输钱王
 安石为言外间扇摇役法者谓输钱多必有赢馀若
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610-0298d.png
 群诉必可免役既聚众侥倖苟受其诉与免输钱当
 仍役之帝从其说
 监察御史刘挚陈十害其要曰上户常少中下户常
 多故旧法上户之役类皆数且重下户之役率常简
 而轻今不问上下户槩视物力以差出钱故上户以
 为幸而下户苦之优富苦贫非法之善况岁有丰凶
 而役人有定数助钱岁不可阙则是赋税有时减阙
 而助钱更无蠲损也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
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610-0299a.png
 自重今既招雇恐止得浮浪奸伪之人则帑庾场务
 纲运不唯不能典干窃恐不胜其盗用而冒法者众
 至于弓手耆壮承符散从手力胥史之类恐遇寇则
 有纵逸因事辄为骚扰也司农新法衙前不差乡户
 其旧尝愿为长名者听仍其旧却用官自召卖酒税
 坊场并州县坊郭人户助役钱数酬其重难惟此一
 法有若可行然坊郭十等户缓急科率郡县赖之难
 更使之均助钱乞诏有司若坊场钱可足衙前雇直
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610-0299b.png
 则详究条目徐行而观之
 御史中丞杨绘言助役之利一而难行有五请先言
 其利假如民田有一家而百顷者亦有户才三顷者
 其等乃俱在第一以百顷而较三顷则已三十倍矣
 而受役月日均齐无异况如官户则除耆长外皆应
 无役今例使均出雇钱则百顷所输必三十倍于三
 顷者而又永无决射之讼此其利也然难行之说亦
 有五民惟种田而责其输钱钱非田之所出一也近
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610-0299c.png
 边州军应募者非土著奸细难防二也逐处田税多
 少不同三也耆长雇人则盗贼难止四也专典雇人
 则失陷官物五也乞先议防此五害然后著为定制
 仍先戒农寺无欲速就以祈恩赏提举司无得多取
 于民以自为功如此则谁复妄议
 同判司农寺曾布摭绘挚所言而条奏辩诘之其略
 曰畿内上等户尽罢昔日衙前之役故今所输钱比
 旧受役时其费十减四五中等人户旧充弓手手力
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610-0299d.png
 承符户长之类今使上等及坊郭寺观单丁官户皆
 出钱以助之故其费十减六七下等人户尽除前日
 冗役而专充壮丁且不输一钱故其费十减八九大
 抵上户所减之费少下户所减之费多言者谓优上
 户而虐下户得聚敛之谤臣所未谕也提举司以诸
 县等第不实故首立品量升降之法开封府司农寺
 方奏议时盖不知己尝增减旧数然旧敇每三年一
 造簿书等第常有升降则今品量增减亦未为非又
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610-0300a.png
 况方晓谕民户苟有未便皆与釐正则凡所增减实
 未尝行言者则以为品量立等者盖欲多敛雇钱升
 补上等以足配钱之数至于祥符等县以上等人户
 数多减充下等乃独掩而不言此臣所未谕也凡州
 县之役无不可募人之理今投名衙前半天下未尝
 不典主仓库场务纲运而承符手力之类旧法皆许
 雇人行之久矣惟耆长壮丁以今所措置最为轻役
 故但轮差乡户不复募人言者则以为专典雇人则
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610-0300b.png
 失陷官物耆长雇人则盗贼难止又以为近边奸细
 之人应募则焚烧仓廪或守把城门则恐潜通外境
 此臣所未谕也免役或输见钱或纳斛斗皆从民便
 为法至此亦已周矣言者则谓直使输钱则丝帛粟
 麦必贱若用他物准直为钱则又退㨂乞索且为民
 害如此则当如何而可此臣所未谕也昔之徭役皆
 百姓所为虽凶荒饥馑未尝罢役今役钱必欲稍有
 馀羡乃所以为凶年蠲减之备其馀又专以兴田利
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610-0300c.png
 增吏禄言者则以为助钱非如税赋有倚阁减放之
 期臣不知昔之衙前弓手承符手力之类亦当倚阁
 减放否此臣所未谕也两浙一路户一百四十馀万
 所输缗钱七十万耳而畿内户十六万率缗钱亦十
 六万是两浙所输财半畿内然畿内用以募役所馀
 亦自无几言者则以为吏缘法意广收大计如两浙
 欲以羡钱徼幸司农欲以出剩为功此臣所未谕也
 于是诏绘知郑州挚落馆阁校勘监察御史里行监
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610-0300d.png
 衡州盐仓遣察访使遍行诸路促成役书
司农言始议出钱助民执役今悉召募请改助役为免
役制可若不愿就募而强之者论如律
诏监司各定所部助役钱数利路转运使李瑜欲定四
十万判官鲜于侁曰利路民贫二十万足矣议既不合
各为奏上帝是侁议侍御史邓绾言利路役岁须缗钱
九万馀而李瑜率取至三十三万有奇乃诏责瑜而擢
侁为副使以示诸路
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610-0301a.png
颁募役法于天下内外胥吏素不赋禄惟以受赇为生
至是用免役钱禄之有禄而赃者用仓法重其坐初时
京师赋吏禄岁仅四千缗至八年计缗钱三十八万有
奇京师吏旧有禄及外路吏禄尚在数外 又诏凡县
皆以免役剩钱用常平法给散收息添支吏人餐钱仍
立为法
五年权江西提刑提举金君卿首遵诏书募受代官部
钱帛纲趋京不差乡户衙前而费十减五六赐诏奖谕
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610-0301b.png
仍落权为真
 先时召募人押钱帛纲入京每一万贯疋支陪纲钱
 五百贯足询问曾押纲乡户衙前之家皆不愿行乃
 选得替官员使臣人员管押相度每䌷绢万疋正支
 钱一百缗足钱万贯支钱七十缗足并不差乡户衙
 前故有此诏
 王安石白上曰此事诸路皆可行但令监司加意许
 令指占好舟差壮力兵士及时遣则替罢官人人争
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610-0301c.png
 应募矣
七年诏役钱每千别纳头子五钱凡修官舍作什器夫
力辇载之𩔖皆许取以供费若尚不给用许以情轻赎
铜钱足之
 先是凡公家之费有敷于民间者谓之圆融多寡之
 数或出临时污吏乘之以为奸习弊滋久至是诏辄
 圆融者以违制论不以去官赦原
诏闻定州民有拆卖屋木以纳免役钱者令安抚转运
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610-0301d.png
提举司体量具实以闻
 王安石白上言百姓卖屋纳役钱臣不能保其无此
 然论事有权须考问从前差役卖屋陪填与今卖屋
 纳役孰多孰少即于役法利害灼然可见
诏崇奉圣祖及祖宗陵寝神御寺院宫观免纳役钱诸
旌表门闾有敕书及前代帝王子孙于法有荫者所出
役钱依官户法赐号处士非因技授者准此 五月诏
诸路公人如弓箭手法给田募人为之凡逃绝监牧之
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610-0302a.png
田籍于转运司者不许射买请佃以其田给应募者而
覈其所直准一年雇役为钱几何而归其直于转运司
衢州西安县用缗钱十二万买田始足募一县之役司
农寺请行之诸路诏自今用宽剩钱买募役田须先参
会馀钱可以枝梧灾伤方许给买若田价翔贵之地则
止之八月诏罢给田募役法已就募人如旧阙者勿补
 七月参知政事吕惠卿献议曰免役出钱或未均出
于簿法之不善按户令手实者令人户具其丁口田宅
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610-0302b.png
之实也嘉祐敕造簿委令佐责户长三大户录人户丁
口税产物力为五等且田野居民耆户长岂能尽知其
贫富之详既不令自供手实则无隐匿之责安肯自陈
又无赏典孰肯纠抉以此旧簿不可信用谓宜仿手实
之意使人户自占家业如有刋匿即用隐寄产业赏告
之法庶得其实于是遂行手实法其法官为定立田产
中价使民各以田亩多少高下随价自占仍并屋宅分
有无蕃息以立之等凡居钱五当蕃息之钱一非用器
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610-0302c.png
田榖而辄隐落者许告有实三分以一充赏将造簿预
具式示民令依式为状县受而籍之以其价列定高下
分为五等既该见一县之民物产物数乃参会通县役
钱本额而定所当输明书其数众示两月使悉知之从

 察访京南常平事蒲宗孟言近制民以手实上其家
 之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图而
 均齐其力役此天下之良法也然县灾伤五分以上
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610-0302d.png
 则留俟丰岁以臣观之使民自供手实无所扰也何
 待于丰穰哉愿诏有司不以丰凶弛张其法从之
十月诏闻东南推行手实簿法公私烦扰其权罢委司
农寺再详定以闻
 初吕惠卿创行手实法言者多论其长告讦增烦扰
 不便至是惠卿罢政御史中丞邓绾言役法初行且
 用丁产户籍故诸路患其不均各已改造其均钱之
 法田顷可用者视田顷税数可用者视税数已得家
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610-0303a.png
 业贯陌者视家业贯陌或随所下种石或附所收租
 课法虽不同大约已定而民乐输矣安用剔抉披索
 互相纠告使不安其生邪凡民所以养生之具日用
 而家有之今欲尽数供析出钱则本用供家不专于
 租赁营利欲指为供家之物则有时馀羡不免须贸
 易与人则家家有告讦之忧人人有隐落之罪无所
 措手足矣夫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一也其有
 无交易不过服食器用粟米财畜丝麻布帛之𩔖或
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610-0303b.png
 春有之而夏已析阙或秋居之而冬已散亡则公家
 簿书如何拘辖隐落之罪安得而不犯徒使嚚讼者
 趋赏报怨而公相告讦畏怯者守死忍饿而不敢为
 生其为未善可知矣故降是诏
司农寺乞废户长坊正其州县坊郭择相邻户三二十
家排比成甲迭为甲头督输税赋苗役一税一替若催
科外别令追呼者以违制论从之明年诏问罢耆户长
壮丁之法何人建议及以此议奏呈帝曰已令出钱免
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0610-0303c.png
役又排甲使为保丁责之催科失信于民又保正本令
习兵何可更供二役安石曰保丁户长皆百姓为之今
罢差户长使为保丁数年或十年方催一税其任役不
过二十馀家于人情无所苦周官什伍其民有军旅有
田役若谓保丁止供教阅不知馀事属何人也其后诸
路皆言甲头催税未便遂诏耆户长壮丁仍旧募充其
保正甲头承帖法并罢 诏官户输役钱免其半所免
虽多各无过二十千两县以上有物产者通计之两州
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0610-0303d.png
两县有物产者随所输钱等第不及者并一多处以司
农寺言户减免钱数及民户两处有物业者出钱不一
故也
九年荆湖路察访蒲宗孟言两路元敷役钱太重以一
岁较其入出而宽剩数多诏权减二年 十月诏自今
宽剩役钱及买扑坊场钱更不以给役人岁具羡数上
之司农馀物凡籍之常平者常留一半
 侍御史周尹言诸路募役钱元指挥于数外留宽剩
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0610-0304a.png
 钱一分闻诸州县希提举司风指广敷民钱至减省
 役额尅损雇直而民间输数一切如旧宽剩数已倍
 多而募直太轻仓法又重役人多不愿就募天下皆
 谓朝廷设法聚敛不无疑怨乞遵免役本法募耆长
 户长及役人不可过减者悉复旧额但约募钱足用
 其宽剩止存留二分以上不得更有敷取三司使沈
 括亦言立法之意本欲与民均财惜力役重者不可
 不助无役者不可不使之助今重役不过衙前耆户
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0610-0304b.png
 长散从官之𩔖衙前即坊场河渡钱自可足用其馀
 取于坊郭官户女户单丁寺观之𩔖足以赋禄出钱
 之户不多则州县易于督敛重轻相补民力均诏司
 农寺相度以闻
 知彭州吕陶奏朝廷欲宽力役立法召募初无过敛
 民财之意有司奉行过当增添科出谓之宽剩自熙
 宁六年施行役法至今四年臣本州四县已有宽剩
 钱四万八千七百馀贯今岁又须科纳一万馀贯以
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0610-0304c.png
 成都一路计之无虑五六十万推之天下见今纳有
 六七百万贯文宽剩在官岁岁如此泉币绝乏货法
 不通商旅农夫最受其弊臣恐朝廷不知免役钱外
 有此宽剩数目乞令诸路提举仓司契勘见在宽剩
 钱数约度支得几岁不至缺乏沛发德音特与免数
 年或乞逐年限定数目不得过役钱十分之一所贵
 民不重困不报
是岁诸路上司农寺岁收免役钱一千四十一万四千
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0610-0304d.png
五百五十三贯石匹两金银钱斛匹帛一千四十一万
四千三百五十二贯石匹两丝绵二百一两支金银钱
斛六百四十八万七千六百八十八两贯石匹应在银
钱斛匹帛二百六十九万二千二十贯匹石两见在八
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
 役钱之初立额两浙之东多以田税钱数为则浙西
 多用物力至是诏令通物力税钱互纽为数从便输
 纳
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0610-0305a.png
 初许两浙坊郭户家产不及二百千乡村户不及五
 十千毋输役钱已而乡户不及五十千者亦不免输
元丰七年天下免役缗钱岁计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
千三百场务钱五百五万九十榖帛石匹九十七万六
千六百五十七役钱较熙宁所入多三之一
 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间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
 行远者尤甚特创免法虽均敷雇直不能不取之民
 然民得一意田亩实解前日困敝故群议杂起意不
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0610-0305b.png
 为变顾其间采王安石策不正用雇直为额而展敷
 二分以备吏禄水旱之用群臣每以为言屡加疑诘
 而安石持之益坚此其为法既不究终防弊又有聚
 敛小人乘此增取帝虽数诏禁戒而不能尽止至是
 雇役不加多而岁入比前增广则安石不能将顺德
 意其流弊已见矣
八年(哲宗已/即位)八月户部言役钱所留宽剩内有及三四
分已上去处合行裁减令所留宽剩不得过二分馀并
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0610-0305c.png
减其元不及二分处依旧从之 又诏体量人户役钱
轻重先从下等减放 又诏旧以保正代耆长催税甲
头代户长承帖人代壮丁并罢如元充保正户长保丁
愿不妨本保应募者听
 知吉州安福县上官公颖奏臣窃怪耆壮户长法之
 始行也皆出于雇及其既久也耆壮之役则归于保
 甲之正长户长之役则归于催税甲头往日所募之
 钱系承帖司及刑法司人吏许用而其馀一切封桩
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0610-0305d.png
 若以为耆壮户长诚可以废罢即所用之钱自当百
 姓均减元额今则钱不为之减又使保正长为耆壮
 之事催税甲头任户长之责是何异使民出钱而免
 役而又使之执役也
  按以保正代耆长等役熙宁间已尝行之继而以
  人言不便罢之矣今观此则是罢而复行也盖熙
  宁之徵免役钱也非专为供乡户募人充役之用
  而已官府之需用吏胥之廪给皆出于此及其久
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0610-0306a.png
  也则官吏可以破用而役人未尝支给是假免役
  之名以取之而复他作名色以役之也为法之弊
  一至此哉
 侍御史刘挚言州县上户常少中下户常多自助役
 法行以来簿籍不改务欲敷配钱数故所在临时肆
 意升补下户入中中户入上今天下往往中上户多
 而下户少富县大乡上户所纳役钱岁有至数百缗
 或千缗者每岁输纳无已至贫竭而后有裁减之期
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0610-0306b.png
 旧来乡县差役循环相代上等大役至速亦十馀年
 而一及之若下役则动须三二年乃复一差虽有劳
 费比今日岁被重敛之害孰为多少也
 
 
 
 
 
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0610-0306c.png
 
 
 
 
 
 
 
 文献通考卷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