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一百七十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a 页 WYG0605-0354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一百七十
  唐 京 兆  杜 佑 君  卿 纂
 刑八
  宽恕(殷/) (汉/) (后汉/) (宋/) (大唐/)
汤出野见张网四面者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
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
矣及禽兽乃叛桀而归汤○汉文帝二年制曰今法有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b 页 WYG0605-0354d.png
诽谤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
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人或咒诅上以相约而复
相谩(谩欺也初为要约共行咒诅/复相欺诳中道而止无实事)吏以为大逆其有他
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人之愚无知抵死自今有犯此
者勿听治时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秦恶政务在
宽厚耻言人过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(讦相斥/罪也)吏安其
官人乐其业风流笃厚禁网疏阔选张释之为廷尉罪
疑者予民(从轻/断之)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(谓普天/之下重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a 页 WYG0605-0355a.png
(罪/者)有刑措之风感齐女子淳于缇萦言除肉刑(具肉/刑议)
帝之初制曰孝文皇帝除诽谤去肉刑罪人不孥德侔
天地然加笞与重罪无异(重罪谓/死刑)幸而不死不可为人
(谓不能/自起居)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犹尚不
全自今吏及诸有秩皆受其官属所监所行所将(行谓/按察)
(音下/更反)其与饮食计偿费勿论(计所费而偿/其直勿论罪)罢磔曰弃市
(先是诸死刑皆磔于市今罢之若妖逆/则磔之磔谓张其尸也具刑制上篇)宣帝制曰自今
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论(凡首匿者言/为谋首而藏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b 页 WYG0605-0355b.png
(罪/人)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
以闻元帝为太子柔仁好儒见宣帝多用文法吏以刑
名绳下(刘向别录云申子学号刑名刑名者以名责实/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宣帝好观其书故以刑名)
(绳/下)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语而诛尝侍燕从容言
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
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尚周政乎(姬周/之政)且俗
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(眩乱/视)不知所
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及即位下诏曰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a 页 WYG0605-0355c.png
法令者欲其难犯而易避也今律令烦多自典文者不
能分明而欲罪元元之不逮岂中刑之意哉其议律令
可蠲除轻减成帝河平中诏曰甫刑云五刑之属三千
其大辟之罪二百(甫刑即周书吕刑也初为吕侯号/曰吕刑后改为甫侯故又称甫刑)
大辟之刑千有馀条律令烦多百有馀万言奇请他比
日以益滋(奇请谓常文之外主者别有所请以定罪也/他比谓引他类以附之稍增律条也奇居宜)
(反/)其与中二千石博士及明习律令者议减死及可蠲
除者令较然易知条奏有司无仲山甫将明之材(自有/司以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b 页 WYG0605-0355d.png
(下史家之言也大雅烝人之诗言王有诘命/则仲山甫将之国有不善则仲山甫明之也)不能因时
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但钩摭细微毛举数事以塞诏而
(毛举言举毫毛/之事塞当也)是以大议不立议者或曰法难数变
此庸人不达疑塞理道者也(塞谓/不通)班固曰自建武永平
人亦新免兵革之祸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而政
在抑强扶弱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吏以口率计
断狱少于成哀之间什八可谓清矣(十少/其八)然而未能称
意比崇于古者以其疾未除而刑本不正也○后汉章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4a 页 WYG0605-0356a.png
帝初尚书陈宠上疏曰今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
执宪者繁于诋毁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以逞威福帝
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
之科(说文曰钻铁鋷也其炎反鋷音/陟叶反钻膑刑谓钻去膑骨也)解妖恶之禁除文
致之请谳五十馀事(文致谓前人无罪/文饰致于法中)是后人俗和平
屡有嘉瑞初宠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王莽
篡位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乃收藏其家律令
书文皆壁藏之咸性仁恕常戒子孙曰为人议法当依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4b 页 WYG0605-0356b.png
于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无与人重比故世谓陈氏持法
宽平也元和三年廷尉郭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决狱
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从轻者四十馀事奏之事
皆施行著于律令陈宠又代躬廷尉数议疑狱每附经
典事从轻恕活者甚众宠复钩校律令刑法溢于甫刑
者除之(钩犹勘也音工/侯反溢出也)曰臣闻礼经三百威仪三千(礼/记)
(曰礼经三百曲礼三千郑玄/曰经礼篇多亡本数未闻)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
属三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(失礼之人刑以/加之故曰取也)失礼则入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5a 页 WYG0605-0356c.png
刑相为表里者也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
九十八(耐者轻/刑之名)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于甫刑
者千九百八十九其四百一十大辟千五百耐罪七十
九赎罪汉兴以来三百二年宪令稍增科条无限又律
有三家其说各异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合义
者可使大辟二百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合为三千悉
删除其馀令与礼相应以易万人视听以致刑措之美
俾传之无穷会宠得罪遂罢○宋文帝元嘉中王弘为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5b 页 WYG0605-0356d.png
卫将军辅政上疏曰同伍犯法士人不科罪然每诘谪
转有请诉若常垂恩宥即法废不行依事糺责则物以
为苦谓宜更其制使得忧苦之衷又主守偷五疋常偷
四十疋并加大辟议者咸以为重宜进主守偷五十疋
死四十疋降以补兵既小宽人命亦足以为惩戒从之
○大唐高祖初至京师革隋峻法约为十二条杀人劫
盗背军叛逆者死馀并蠲除之及受禅诏宰相刘文静
因开皇律令而损益之尽删大业苛惨之制五十三条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6a 页 WYG0605-0357a.png
务存宽简以便于时及太宗初令公卿更议绞刑之属
五十条免死唯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太宗寻又
矜其受刑之苦谓萧瑀曰前代不行肉刑久矣今断人
右趾念其受痛意甚不忍瑀曰古之肉刑乃死刑之外
陛下于死刑之内降从断趾便是以生易死足为宽法
上曰朕意以为如此故欲行之又有上书言此非便公
可更思之其后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上疏驳律令
遂令参军删改之于是与房玄龄等建议以为古肉刑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6b 页 WYG0605-0357b.png
既废制为死流徒杖笞凡五等以备五刑今复设刖足
则是为六刑减死意在于宽加刑又殊烦峻与八座定
议奏闻于是又除断趾法改役流三千里居作殿中监
卢宽持私药入尚食厨所司议当重刑上曰止是错误
不解遂赦之二年三月大理少卿胡演进每月囚帐上
览焉问曰其间罪亦有情可矜疑容可皆以律断对曰
原情宥罪非臣下所敢上谓侍臣曰古人云鬻棺之家
欲岁之疫非欲害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覆理一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7a 页 WYG0605-0357c.png
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今作何法得使平允王圭曰今
但选良善平恕人断狱允当者赏之即奸伪自息上曰
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
也自今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议之
后大理引囚过次列岐州刺史郑善果上谓演曰如郑
善果官位不卑纵令犯罪不可与诸囚同例自今三品
以上犯罪不须将身过朝堂听进止又旧条兄弟分后
荫不相及连坐俱死祖坐罪死孙配流会有同州人房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7b 页 WYG0605-0357d.png
强弟任统军于岷州以谋反伏诛强当从坐太宗尝录
囚徒悯其将死为之动容顾谓侍臣曰刑典仍用盖风
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用刑之道当审事
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
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反逆有二一为兴师动众二
为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而连坐皆死岂朕情之所安哉
更令百僚详议于是玄龄等复定议曰按礼孙为王父
尸按令祖有荫孙之义然则祖孙亲重兄弟属轻应重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8a 页 WYG0605-0358a.png
反流合轻翻死据理论情深为未惬今定律祖孙与兄
弟缘坐俱配役其以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
兄弟免死配流为允从之自是比古死罪殆除其半据
隋代旧律减入徒者七十一条其当徒之法唯夺一官
除名之人仍同士伍凡削苛去惨变重为轻者不可胜
纪又制在京见禁囚刑部每月一奏从立春至秋分不
得奏决死刑其大祭祀及致斋日期朔望上下弦二十
四气雨未晴夜未明断屠日月蚀及假日并不得奏决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8b 页 WYG0605-0358b.png
死刑因大理丞张蕴古交州都督卢祖尚并以忤旨被
诛斩帝寻追悔遂下制凡决死刑虽令即杀二日中五
覆奏下诸州三覆奏(初河内人李好德风疾瞀乱有妖/妄之言诏大理丞张蕴古按其事)
(蕴古奏好德颠病有徵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/劾蕴古贯属相州好德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又)
(卢祖尚固辞交州并处/斩既而悔之遂有此制)上又曰古之行刑君为彻乐减
膳朕廷无恒设之乐莫知何彻然对食即不啖酒肉自
今以后令供御官知刑人日勿进酒肉教坊及太常并
宜停教曹司断狱多据律令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9a 页 WYG0605-0358c.png
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覆理有据法合死而情
在可宥者宜录状奏自是全活者甚众其五覆奏决以
前一日一覆奏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而已
著之于令四年十一月制决罪人不得鞭背(太宗以暇/日观明堂)
(图见五藏之系皆附于背乃叹曰夫箠者刑之最轻者/也死者生之至重者也岂容犯最轻之刑而或致死自)
(古帝王不悟不亦悲/夫即日随有此制)五年十二月上亲录囚徒放死罪
三百九十人归于家令明年秋来就刑其后应期毕至
下诏悉原之高宗即位遵贞观故事务在恤刑尝问大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9b 页 WYG0605-0358d.png
理卿唐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曰见囚五十人唯二人
合死上以囚数全少甚喜也总章二年五月上以常法
外先决杖一百者多致殒毙乃下诏曰别令于律外决
杖一百者前后总五十九条内有窃盗及蠹害尤甚者
今量留十二条自馀四十七条并宜停废武太后长寿
三年五月敕贬降官并令于朝堂谢之仍容三五日装
束至任日不得别摄馀州县官亦不得通计前后劳考
开元十年六月敕自今以后准格敕应合决杖人若有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0a 页 WYG0605-0359a.png
便流移左贬之色杖讫许一月内将息然后发遣其缘
恶逆指斥乘舆者则临时发遣十五年刑部断狱天下
死罪唯有五十八人大理少卿徐峤上言大理狱院由
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至是有雀巢其树于是百
僚上表贺以为几至刑措天宝元年二月敕官吏准律
应犯枉法赃十五疋合绞者自今以后特加至二十疋
仍即编诸格律著目不刋六载正月敕自今以后所断
斩绞刑者宜削除此条仍令法官约近例详定处分○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0b 页 WYG0605-0359b.png
论曰圣唐刑名极于轻简太宗文皇帝降隋氏大辟刑
百六十三条入流入徒免死其下递减唯轻开辟以来
未有斯比如罪恶既著制命已行爱惜人命务在哀矜
临于剿绝仍令数覆获罪自然引分万姓由是归仁感
兹煦妪藏于骨体虽太后革命二纪安禄山倾陷两京
西戎侵轶贼泚窃发皇舆巡狩宇内忧危兆亿同心妖
氛旋廓刑轻故也国家深仁厚德固可侔于尧舜夏殷
以降无足徵矣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1a 页 WYG0605-0359c.png
  囚系(夏/) (殷/) (周/)
周易旅卦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
月令曰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去桎梏○夏桀不循祖
法而为虐政召汤囚之夏台○殷纣立无道囚文王于
羑里○周官司寇凡害人者寘之圜土弗使冠饰而加
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
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反于中国三年不齿其不
能改而出圜土者杀(害人为百姓害者寘置也弗使冠/饰者著黑幪若古之象刑明刑者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1b 页 WYG0605-0359d.png
(书其罪于大方版著其背任之以事若今罚作也/舍释也反于中国者舍之还乡里也出谓逃亡也)凡囚
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
者桎以待弊罪(凡囚者谓非盗贼自以他罪拘者拲者/两手共一木桎梏者两手各一木在手)
(曰梏在足曰桎中罪不拲手足各一木下罪又去桎王/同族及命士以上虽有上罪或拲或桎而已弊断也拲)
(音居勇反弊/音必势反)
  舞紊(汉/) (梁/) (北齐/)
汉武帝以张汤为廷尉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
刻者即上意所欲释予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2a 页 WYG0605-0360a.png
巧诋(诋诬/也)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裁察于是
往往释汤所言(下户羸弱汤欲佐助虽具文奏之又口/奏言虽律令之文合致此律听上裁察)
(盖为此人希恩宥也于是上得汤此言/往往释其人盖未奏之前口豫言之也)迁御史大夫时
大兴兵伐匈奴县官空虚汤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
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(辅助也以巧诋/助法言不公平)文书
盈于几阁典者不胜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駮(不晓其/指用意)
(不/同)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(弄法而受财若/市买之交易)所欲
活则傅生所欲陷则予死比(傅读/曰附)议者咸冤伤之杜周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2b 页 WYG0605-0360b.png
为廷尉其治大抵仿张汤(仿/依)而善候伺上所欲挤者因
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冤状客有谓周曰
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以为狱狱
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
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○梁武帝敦睦亲
族优惜朝士有犯罪者皆讽臣下屈法申之百姓有罪
即按以法其缘坐老幼不免一人逃亡则举家质作人
既穷迫奸宄益深后帝亲南郊秣陵老人遮帝曰陛下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3a 页 WYG0605-0360c.png
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贵非久长之计诚能反是天下
幸甚帝锐意儒雅虽简刑法自公卿大夫咸不以鞫狱
为意奸吏招权巧文弄法货贿成市多致枉滥大率二
岁刑以上岁至五千人是时徒居作者具五任其无任
者著十械(任即/保)若疾病权解之是后囚徒或有优剧大
同中皇太子在春宫视事见而悯之乃上疏曰臣奉敕
权视京师杂事窃见南北郊坛宫车府太官下省左装
等处并启请四五岁以下轻囚助充使役自有刑均罪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3b 页 WYG0605-0360d.png
等愆目不异而甲付钱署乙配郊坛钱署三所于事为
剧郊坛六处在役则优今听狱官详其可否舞文之路
自此而生公平难遇其人流舞易启其齿将恐玉科重
轻全关墨绶金书去取更由丹笔愚谓宜详立条制以
为永准○北齐武成帝河清中有司奏上齐律其不可
为定法者别制权令二卷与之并行后平秦王高归彦
谋反须有约罪律无正条于是遂有别条权令与律并
行大理明法上下比附欲出则附依轻议欲入则附从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4a 页 WYG0605-0361a.png
重法奸吏因之舞文出没至于后主权幸用事有不附
之者阴中以法纲纪紊乱卒至于亡
  峻酷(殷/唐) (秦/) (汉/) (梁/) (北齐/) (后周/) (隋/) (大/)
三苗作五虐之刑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(始为/截人)
(耳鼻㭬窍黥面以/加无辜故曰五虐)○殷纣为炮烙之刑(膏铜柱加之以/炭令有罪者行)
(焉名曰炮/烙之刑)又醢九侯脯鄂侯周西伯献洛西之地以请
除炮烙之刑纣许之后淫乱不止比干死争纣曰吾闻
圣人之心有七窍剖而观之诸侯皆叛○秦孝公纳卫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4b 页 WYG0605-0361b.png
鞅说变法令舍人无验者罪弃灰于路者刑步过六尺
者罚初令之作也一日临渭决囚七百馀人渭水尽赤
(具刑/制上)始皇专任狱吏燕人卢生窃叹曰帝亲幸狱吏乐
以行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
骄下摄伏谩欺以取容始皇闻之怒曰诸生在咸阳者
吾使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按问诸
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诬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
之三十六年有星坠下东郡至地为石或刻其石曰始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5a 页 WYG0605-0361c.png
皇死而地分帝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
诛之因燔其石胡亥以赵高为郎中令更法律令有罪
者相坐收族胡亥从之群臣诸公子有罪令高治之杀
大臣蒙敖等十二人戮死尸于市六公子戮死于杜财
物没入县官馀相连坐者不可胜数时山东群盗大起
不能禁胡亥责李斯斯惧乃阿意以书对曰夫贤主必
能行督责之术则人不犯故韩子曰慈父有败子而严
家无格虏胡亥悦行督责益严刑者相半死尸成积于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5b 页 WYG0605-0361d.png
市以杀人多者为忠臣丞相去疾及李斯与将军冯劫
谏胡亥以寇盗并起皆苦于转戍且止阿房作者胡亥
曰君不能禁盗又欲罢先帝所为何以在位遂下之吏
去疾劫曰将相不辱皆自杀高因谮李斯子由为三川
守与盗通令高按问斯高诈为御史十辈往讯斯斯以
实对辄令榜掠斯急上书高令弃之不奏后胡亥使人
验斯斯惧如前使者乃诬伏遂具斯五刑腰斩咸阳市
夷三族○汉义纵河东人也以鹰击毛鸷为治(言如鹰/隼之奋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6a 页 WYG0605-0362a.png
(击毛羽执/取飞鸟也)为定襄太守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三百馀
人纵一切捕鞫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
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者亦二百馀人郡中不寒而慄
竟坐事诛严延年为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推折豪强扶
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其豪强而侵小民者
以文内之(饰文而入/之于罪也)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当
生者诡杀之(诡违正理/而杀之)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慄不
敢犯禁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(致至密也言其文/案整密也反音幡)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6b 页 WYG0605-0362b.png
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皆亲向之出身不顾以是治
下无隐情然疾恶太甚中伤者多尤巧为狱文善史书
所欲诛杀奏成于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知奏可论
死奄忽如神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(总集郡府/而论杀)流血
数里河南号曰屠伯竟以政治不道弃市初延年母从
东海来到睢阳适见报囚(奏报行/决也)母大惊便止都亭不
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閤不见延年免冠顿
首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7a 页 WYG0605-0362c.png
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杀人(顾反/也乘)
(因/也)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
(言多杀人者/已亦当死)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(言素意不/自谓如此)
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(言待其/丧至也)遂去归郡见昆弟
宗人复为言之后岁馀果败东海莫不贤智其母王温
舒为河内太守先为广平都尉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
及往以九月至令郡具私马五十疋为驿自河内至长
安设方略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馀家上书请大者至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7b 页 WYG0605-0362d.png
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赃奏行不过二日得可论报
至流血十馀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
中无犬吠之盗温舒竟坐诛尹赏为长安令长安中奸
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
(为弹丸作赤白黑/三色而共探取之)得赤九者斫武吏得黑者斫文吏白
者主治丧(其党与有为吏及他人/所杀者则主其丧事)城中薄暮尘起剽劫
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(枹击鼓椎/也音孚)赏以三辅高第选
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赏至脩治长安狱穿地深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8a 页 WYG0605-0363a.png
方各数丈致令辟为郭(致谓积累也令辟㼾砖也郭谓/四周之内也致读如本字又音)
(缀令音零辟/音避历反)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
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五人(五家为五人五人者/各其同伍之人也)杂举
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(恶子不承父/母教命者)无市籍商贩作务
而鲜衣凶服被铠捍持刀兵者悉籍记之(凶服危险之/服铠甲也捍)
(臂衣也籍记为/名籍以记之)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
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(上荫/下嗣)群盗赏亲阅见十
置一(置放/也)其馀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8b 页 WYG0605-0363b.png
数日一发视皆相枕籍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(瘗埋也/旧亭传)
(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馀/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县所治夹两边各一桓陈)
(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/犹谓之和表即华表)楬著其姓名(楬杙也㭬杙于瘗/处而书死者名也)
(楬音竭杙音/弋并从木)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发取其尸王莽居
摄翟义刘信起兵莽讨败之夷三族诛及种嗣至皆同
坑以棘五毒并葬之其后陈良终带叛入匈奴莽求得
行焚如之刑烧杀之及天下兵起董忠反莽令剉忠收
其家族以醇酖毒药尺白刃丛棘埋之○梁元帝即位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9a 页 WYG0605-0363c.png
于江陵帝素苛刻及周师至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
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并令棒杀之事未行而城陷
○后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诛司徒崔浩清
河崔氏无远近及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
之姻亲尽夷其族初崔浩修国史标立石铭刋国记浩
本书事备而不典既刋在衢路往来行者以为言事遂
闻发浩及秘书郎吏以下数百人尽死浩之将诛也幽
絷置之槛内送于平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(疏有/反)其上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19b 页 WYG0605-0363d.png
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害未有如浩之甚文
成帝太安四年始设酒禁是时年谷屡登士人多因酒
致酗讼或议王政故一切禁之酿酤饮斩吉凶宾亲则
开禁有日程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外部州镇至有
微服杂乱于府寺间以求百官疵失所穷理有司苦加
讯测而多相诬逮辄劾以不敬诸司官赃二丈皆斩又
增律七十九章门房之诛十有三大辟三十二刑六十
二秦州刺史于洛侯为政贪酷残忍部人王当炽夺人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0a 页 WYG0605-0364a.png
腞胫缠一具洛侯辄鞭当炽一百截其右腕又王陇客
刺杀王羌奴王愈二人依律死罪而已洛侯拔陇客舌
刺其本并刺胸腹二十馀疮陇客不堪痛苦随刀战动
乃立四柱磔其手足命将绝始斩其首支解其体分悬
道路见之者无不伤楚叹愕合州惊震人怀愤怨文王
元寿等一时反叛有司糺劾孝文帝诏使者于州常刑
人处宣告兵人斩洛侯以谢百姓○北齐文宣帝自六
年之后遂以功业自矜酷暴昏狂任情喜怒为大镬长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0b 页 WYG0605-0364b.png
锯剉碓之属并陈于庭意有不快则手自屠裂或命左
右脔啖以逞其意时杨遵彦秉政乃命宪司先定死罪
囚置于仗卫之中帝欲杀人则执以应命谓之供御囚
经三月不杀者皆免其死帝尝幸金凤台受佛戒多召
死囚编蘧蒢为翅令之飞下谓之放生坠皆致死帝以
为欢时有司折狱又皆酷法讯囚则用车辐绉杖夹指
压踝又立之烧犁耳上或使以臂贯烧车釭既不胜其
苦皆致诬伏○后周宣帝性残忍暴虐自在储贰恶其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1a 页 WYG0605-0364c.png
叔父齐王宪及王轨宇文孝伯等及即位并先诛戮由
是内外不安俱怀危惧其后荒淫日甚恶闻其过诛戮
无度疏斥大臣又数行肆赦为奸者皆轻犯刑法政令
否塞下无适从于是又广刑书要制而更峻其法谓之
刑经圣制宿卫之官一日不直罪至削除逃亡者皆死
而家口籍没上书字误者科其罪又作霹礰车以威妇
人其决人云与杖者即百二十云多打者即二百四十
名曰天杖帝既酣饮过度有下士杨文祐因歌曰朝亦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1b 页 WYG0605-0364d.png
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无次郑译奏之帝怒命
赐杖二百四十而致死后更命中士皇甫猛歌猛又讽
谏郑译又奏之又赐猛杖百二十是时下自公卿内及
妃后咸加箠楚上下愁怨○隋文帝性猜忌素不悦学
既任智而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恒令左右
观内外小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因私使
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
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令斩之十年尚书右仆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2a 页 WYG0605-0365a.png
射高颎理书侍御史柳彧等谏以为朝堂非杀人之处
殿廷非决罚之地帝不纳颎等乃尽诣朝堂请罪曰陛
下子育群生务在去弊而百姓无知犯法者不息致陛
下决罚过严皆臣等不能有所裨益请自退屏以避贤
路帝于是顾谓领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
问其状元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捶楚人三十者皆比
常数百故多致死帝不怿乃命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
委所由后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上言帝宠高颎过甚上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2b 页 WYG0605-0365b.png
大怒命杖之而殿内无杖遂以马鞭笞之自是殿内复
置杖未几怒甚又于殿廷杀人兵部右侍郎冯基固谏
帝不从竟于殿庭行决帝亦寻悔宣慰冯基而怒群臣
之不谏者也开皇十六年有司奏合川仓粟少七千石
命斛律孝卿鞫问其事以为主典所窃复令孝卿驰驿
斩之没其家为奴婢鬻粟以填之是后盗边粮者一斗
以上皆死家口没官十七年诏又以所在官人不相敬
惮多自宽纵事难克举诸有殿失虽备科条或据律乃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3a 页 WYG0605-0365c.png
轻论情则重不即决罪无以惩肃其诸司属官若有僭
犯听于律外斟酌决杖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
暴为干能以守法为懦弱是时帝意每尚惨急而奸回
不止又定盗一钱弃市法闻见不告者坐至死自此四
人共盗一榱桷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有数人
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
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者而
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盗取一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3b 页 WYG0605-0365d.png
钱弃市之法帝尝发怒六月棒杀人大理少卿赵绰固
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
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天道既于炎阳之时
震其威怒则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杀之帝猜忌愈甚臣
僚用法尤峻御史以元正日不劾武臣衣剑之不齐者
或以白帝帝谓之曰尔为御史何纵舍自由命杀之谏
议大夫毛思祖谏又杀之左领军府长史考校不平将
作寺丞以课麦面迟晚武库令以署庭荒芜独孤师以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4a 页 WYG0605-0366a.png
私受蕃客鹦鹉帝察知并亲临斩决仁寿中用法益峻
帝既喜怒不常不复依准科条时杨素正被委任素又
禀性高下公卿股慄不敢措言素与鸿胪少卿陈延不
平蕃客馆庭中有马屎又庶仆毡上摴蒲旋以白帝皆
于西市棒杀而搒捶陈延殆至于毙大理寺卿杨远刘
子通等性爱深文每随衙奏狱能希旨帝大悦并遣于
殿庭三品行中供奉每月有诏狱专使主之候帝所不
快则按以重抵无殊罪而死者不可胜言远又能附杨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4b 页 WYG0605-0366b.png
素每于涂中接候而以囚名目白之皆随素所为轻重
其临终赴市者莫不涂中呼枉仰天而哭炀帝大业中
外征四夷内穷嗜欲兵革岁动赋敛滋繁穷人无告聚
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以上罪无轻重不
待闻奏皆斩百姓转相群聚攻掠城邑诛罚不能禁帝
以盗不息乃益肆淫刑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自
是群盗大起县官人又各擅威福生杀任情矣及杨玄
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其尤重者行轘裂枭首之刑或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5a 页 WYG0605-0366c.png
磔而射之命公卿以下脔啖其肉百姓怨嗟天下大溃
贝州刺史库狄士文至州发奸擿隐长吏尺布斗粟之
赃无所宽贷得千馀人而奏之士文悉配防岭南亲戚
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
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捶挝盈
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
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
史罗刹暴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士文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5b 页 WYG0605-0366d.png
竟坐免田式为襄州总管专以立威为务每视事于外
必盛气以待其下官属股慄无敢仰视有犯禁者虽至
亲昵无所容贷其女婿京兆杜宁自长安省之式诫宁
无出外宁久之不得还窃上楼瞻眺以畅郁思式知之
笞宁五十其所使奴常诣式白事有虫上其衣衿挥袖
拂去之式以为慢已立即棒杀之或僚吏奸赃部内劫
盗者无问轻重悉禁地牢中寝处粪秽令其苦毒自非
身死终不得出每赦书到州或未暇省读先召狱卒杀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6a 页 WYG0605-0367a.png
重囚终后宣示百姓其暴刻如此由是除名为百姓
文同
为恒山郡守有一人豪猾每持长吏长短前后守
令咸惮之文同下车闻其名召而数之令左右刳木为
大橛埋之于庭出尺馀四角各埋小橛令其人踣心于
木上縳四支于小橛以棒殴其背应时溃烂郡中大骇
吏人相视慑气及炀帝征辽东令文同巡察河北诸郡
文同见有沙门斋戒菜食者以为妖妄皆收系狱至河
间召诸郡官人小有迟违者辄覆面于地箠杀之有沙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6b 页 WYG0605-0367b.png
门相聚讲论及长老共为佛会者数百人文同以为结
聚惑众斩之又悉课僧尼验有淫状非童男女数千人
复将杀之百姓号哭于路诸郡惊骇各奏其事帝闻而
大怒遣使者达其善意驰锁之斩于河间以谢百姓雠
人剖其棺脔其肉而啖之斯须咸尽○大唐武太后临
朝属徐敬业反越王贞等起兵遂立威刑以服天下将
移神器渐引酷吏务令深文长寿年有上书人言岭表
流人有阴谋逆者乃遣司刑评事万国俊就按之若得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7a 页 WYG0605-0367c.png
反状便行斩决国俊至广州遍召流人拥之水中以次
加戮三百馀人一时并命然后锻鍊曲成反状仍更诬
奏云诸道流人咸有怨恨若不推究为变非遥太后又
命摄监察御史刘光业王德寿鲍思恭王处贞屈贞筠
等分往剑南黔中安南岭南等六道按鞫流人光业诛
九百馀人德寿诛七百人其馀少者不减数百人亦有
杂犯及远年流人枉及祸焉时周兴来俊臣等相次推
究大狱乃于都城丽景门内新置推事使院时人谓之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7b 页 WYG0605-0367d.png
新开狱俊臣又与御史侯思止王弘义郭霸李敬仁评
事康炜卫遂忠等招集告事者数百人共为罗织以陷
良善前后枉遭杀害不可胜数又造告密罗织经一卷
其意旨皆罗网善人织成反状俊臣每鞫囚无问轻重
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于瓮火四围绕炙之或
绝其粮饷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又作大枷凡有十号
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
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8a 页 WYG0605-0368a.png
求即死十曰求破家又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有制书
宽囚徒俊臣必先遣狱卒尽杀重囚然后宣示自是海
内凶惧道路侧目天授二年正月御史中丞知大夫事
李嗣贞以来俊臣等用法严酷上疏曰臣闻陈平事汉
祖谋疏楚君臣乃用黄金五万斤行反间之术项王果
疑臣下陈平反间遂行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当有凶
恶焉知必无陈平先疏陛下君臣后谋良善陛下昨语
臣云我比已作此意便是愚臣管测先天而天不违至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8b 页 WYG0605-0368b.png
如罗织之徒即疏间之渐陈平反间其远乎哉王制曰
凡制刑决狱以成告于正正听之以狱成告于大司寇
大司寇听之三公以狱成告于王王三宥之然后制刑
臣窃见比日狱官一单车使推讫万事即定法家随断
轻重不推有无即时便决不待闻奏此权由臣下非审
慎之法倘有冤滥何由可知况乎九品之官专命推覆
操杀生之柄窃人主之威按覆既不在秋官省审复不
由门下事非可久物情骇惧老子云国之利器不可以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9a 页 WYG0605-0368c.png
示人今若假此威权便是窥国家利器也不可不慎麟
台正字陈子昂上书曰臣闻之圣人出必有驱除盖天
人之符应休命也日者东南微孽敢谋乱常陛下顺天
行诛罪恶咸服岂非上天意欲彰陛下神武之功哉而
执事者不察天心以为人意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
将息奸原穷其党与遂使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冀
以惩刱劝于天下大者流血小禦魑魅今朝廷惶惶莫
能自固海内倾听以惊恐愚臣昧焉窃恐非五帝三王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29b 页 WYG0605-0368d.png
伐罪吊人之意也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因累百千
辈大应所告以扬州为名及其穷竟百无一实遂使奸
臣之党快意相雠睚眦之嫌则称有密一人被讼百人
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市咸谓陛下爱一人而害百人
天下唱之莫知宁所伏愿念之即天下幸甚京兆府万
年县主簿徐坚上疏曰臣闻书有五听之道虑失实情
也令著三覆之奏恐致虚枉也比见有敕勘当反逆命
使者得实便决杀人命至重不可再生倘万分之中有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0a 页 WYG0605-0369a.png
一不实欲诉无路怀枉谁明饮恨吞声赤族从戮岂不
痛哉此不足肃奸逆而明典刑适所以长威福而生疑
惧臣愿绝此处分依法覆奏则死者甘伏知泣辜之恩
生人欢悦见祥刑之意圣历元年武太后谓侍臣曰往
者来俊臣等推按刑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中间
疑有枉滥更遣近臣就狱亲问皆得手状承引不虚近
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者然则以前就戮者不有冤
滥者邪夏官侍郎姚元崇对曰比破家者皆是枉酷自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0b 页 WYG0605-0369b.png
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
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动摇今日
以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者
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须推问太后大悦曰以前宰
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太后颇悟于是监察
御史魏靖上疏曰来俊臣所处极法以其罗织良善臣
闻郭霸自刺而唱快万国俊披遮而遽亡崔献可临终
膝拳于顶李敬仁将死舌至于脐皆众鬼满庭群妖横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1a 页 WYG0605-0369c.png
道唯徵集应若响随声备在人传不为虚说伯有昼见
殆无以过此亦罗织之一据也倘使平反者数人众共
详覆来俊臣等所推大狱庶邓艾获申于今日孝妇不
滥于昔时恩涣一流天下幸甚于是制录来俊臣丘神
绩等所推鞫人身死籍没者令三司重检勘有冤滥者
并皆雪免矣中宗神龙元年制以丘神绩来子珣周兴
万国俊来俊臣鱼承晔王景昭索元礼傅游艺王弘义
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止郭霸李敬仁皇甫文备陈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1b 页 WYG0605-0369d.png
嘉言刘光业王德寿王处贞屈贞筠鲍思恭等自垂拱
以来多枉滥杀人者所有官爵并令追夺于是天下称

  开元格附
周朝酷吏来子珣(京兆府/万年县)万国俊(荆州江/陵县)王弘义(冀/州)
思止(京兆/府)郭霸(舒州同/安县)焦仁亶(蒲州河/东县)张知默(河南府/缑氏县)
李敬仁(河南府/河南县)唐奉一(齐州金/节县)来俊臣周兴丘神绩索
元礼曹仁悊王景昭裴籍李秦授刘光业王德寿屈贞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2a 页 WYG0605-0370a.png
筠鲍思恭刘景阳王处贞(以上检州/贯未获及)
  右二十三人残害宗支毒陷良善情状尤重身在
   者宜长流岭南远处纵身没子孙亦不许仕宦
陈嘉言(河南府/河南县)鱼承晔(京兆府/栎阳县)皇甫文备(河南府/缑氏县)傅游

  右四人残害宗支毒陷良善情状稍轻身在者宜
   配岭南纵身没子孙亦不许近任
敕依前件
通典 卷一百七十 第 32b 页 WYG0605-0370b.png
  开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
 
 
 
 
 
 
 通典卷一百七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