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a 页 WYG0605-0309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一百六十六
  唐 京  兆 杜 佑 君  卿 纂
 刑四
  杂议上(虞/) (周/) (秦/) (汉/) (后汉/) (晋/) (东晋/)
虞书云帝谓皋陶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
(弼辅期当也叹其能/以刑辅教当于治体)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
懋哉(虽或行刑以杀止杀终无犯者刑期无/所刑民皆合于大中是汝之功勉之)○周制以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b 页 WYG0605-0309d.png
八辟丽邦法附刑罚(辟法也丽附也易/曰日月丽乎天)一曰议亲之辟
(若今宗室有/罪先请是也)二曰议故(故旧不遗/则民不偷)三曰议贤(若今廉吏/有罪先请)
(是也贤谓/有德行者)四曰议能(能谓有道艺者传曰夫谋而鲜过/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)
(也宥之以/劝能者)五曰议功(谓有大勋/劳立功者)六曰议贵(若今吏墨绶/者有罪先请)
(是/也)七曰议勤(谓憔悴/以事国)八曰议宾(谓所不臣者三/恪二代之后)以两造
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(争财曰讼两至使入束/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)
(束矢则是自服不直者也诗/曰其直如矢古者一弓百矢)礼记曰刑人不在君侧公
族有死罪即磬于甸人(不于市朝者隐之也甸人掌/郊野之官悬缢杀之曰磬)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a 页 WYG0605-0310a.png
无宫刑其刑罪即纤剸亦告于甸人(纤读曰歼歼刺也/剸割也宫以刀锯)
(割刺之告/读曰鞫)刑肃而俗弊则人不归也刑人于市与众弃
之又考礼正刑一德以尊天子大戴礼曰刑罚者御人
之衔勒也吏者辔也刑者筴也天子御者内史太史左
右手也古者以法为衔勒以官为辔以刑为筴以人为
手而御天下公家不畜刑人大夫不养士遇之途不与
言也屏诸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不欲生之故也又
曰刑不上大夫者古之大夫有坐不廉污秽者则曰簠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b 页 WYG0605-0310b.png
簋不饬淫乱男女无别者则曰帷薄不修罔上不忠者
则曰臣节未著罢软不胜任者则曰下官不职干国之
纪者则曰行事不请此五者大夫定罪名矣不忍斥然
正以呼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有谴何
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
执缚牵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跪而自裁
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之也(捽才/忽反)曰子大夫自取之耳
吾遇子有礼矣是曰刑不上大夫东周之季王道寖坏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3a 页 WYG0605-0310c.png
教化不行子产相郑而铸刑书(铸刑法/于鼎)晋叔向非之曰
(遗其书/以非之)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(李奇曰先议其犯/事议定乃断其罪)
(不为一成之刑著于鼎也颜师古曰虞舜则象以典刑/流宥五刑周礼则三典五刑以诘邦国非不预设但不)
(宣露使/人知之)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禦是故闲之以谊
纠之以政(闲防也/纠举也)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(奉养/也)
制为禄位以劝其从(劝其从教/之心也)严断刑罚以威其淫(淫/放)
(也/)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
和临之以敬涖之以彊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3b 页 WYG0605-0310d.png
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
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徵于书而徼
幸以成之弗可为矣(辟法也为治也权移于法故人不/畏上因危文生诈妄徼幸而成巧)
(则弗可/治也)今吾子制参辟铸刑书(孟康曰谓夏殷周/乱政以制三辟也)将以
靖民不亦难乎(师古曰靖安/也一曰治也)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
于书(取證于/刑书)锥刀之末将尽争之(喻微/细)乱狱滋丰贿赂
并行(滋益/也)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报曰若吾子之言
侨不材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(言虽非长久之法/且救当时之弊)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4a 页 WYG0605-0311a.png
议曰古来述作鲜克无累或其识未至精或其言未至
公观左氏之纪叔向书也盖多其义而表其词孟坚从
而善之似不敢异于前志岂其识或未精乎按虞舜立
法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
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(孔安国/注曰陈)
(典刑之义敕天下/敬之忧不得其中)又按周官司寇建三典正月之吉悬
于象魏使万人观之浃旬而敛汉宣帝患决狱失中置
廷尉平时郑昌上疏曰圣王立法明刑者救衰乱之起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4b 页 WYG0605-0311b.png
也今宜删定律令愚人知所避奸吏无所弄后之论者
即云上古议事不为刑辟夫有血气必有争心群居胜
物之始三皇无为之代既有君长焉则有刑罚焉其俗
至淳其事至简人犯者至少何必先定刑名所以因事
立制叔向之言可矣自五帝以降法教益繁虞舜圣哲
之君后贤祖述其道刑章轻重亦以素设周氏三典悬
诸象魏皆以防民陷令避罪辜是故郑昌献疏盖以发
明其义当子产相郑在东周衰时王室已卑诸侯力政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5a 页 WYG0605-0311c.png
区区郑国介于晋楚法弛民怠政隳俗微观时之宜设
救之术外抗大国内安疲氓仲尼兄事闻死出涕称之
遗爱非盛德欤而叔向乃谓赫胥栗陆御宇之时徒陈
闲谊行礼致治之说虽虞夏之盛亦未可在殷周之初
固不及研寻反覆斯言谅同玉卮无当矣详左氏之传
或匪至公晏婴张趯讥议则别先儒注释亦已昌言所
纪叔向此书有如曲护晏子也或曰按孔颖达正义云
子产铸刑书而叔向责之赵鞅铸刑鼎而仲尼讥之则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5b 页 WYG0605-0311d.png
刑之轻重不可使人知也圣王虽制刑法举其大纲但
共犯一法情有深浅待至临事议其轻重也按孔议附
会叔向言前已论之矣又按左传晋赵鞅铸刑鼎著范
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
以经纬其民文公又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
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(弃礼徵书/故不尊贵)且宣子之
刑夷之蒐晋国之乱制也又议曰夫经籍指归诚要疏
议固当解释本文岂可徒为臆说详左氏载夫子所议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6a 页 WYG0605-0312a.png
令守晋国旧法范宣子所为非善政也故录本传以證
之佑诚懵学辄议前贤傥遇精鉴达识庶几要终原始
幸详鄙见○秦孝分纳卫鞅言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
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成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
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傲于人愚者闇于成事智者
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
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
其故苟可以利人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6b 页 WYG0605-0312b.png
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因人立教不劳而成
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人安卫鞅曰龙之所言时俗之
言也常人安于习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
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
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
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业法古无过循
礼不邪卫鞅曰治代不一道便国不必古故汤武不循
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7a 页 WYG0605-0312c.png
足多孝公竟变法令○汉景帝时廷尉上囚防年继母
陈论杀防年父防年杀陈依律杀母以大逆论帝疑之
武帝时年十二为太子在旁帝遂问之太子答曰夫继
母如母明不及母缘父之故比之于母今继母无状手
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者同不宜与
大逆论从之宣帝自在闾阎知刑法不一于是置廷尉
平秩六百石员四人选于定国为廷尉黄霸等为廷平
狱刑号为平矣时郑昌上疏曰圣王立法明刑者非以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7b 页 WYG0605-0312d.png
为治救衰乱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尉平
狱将自正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令一定愚人知
所避奸吏无所弄矣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治其末
政衰听倦则廷平招权为乱首矣薛宣为丞相时弟循
为临菑令后母常随循居官宣迎后母循不遣后母病
死循去官持服宣谓循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駮
不可(駮者执意不同/犹如色之间杂)循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后免丞
相加特进久之哀帝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亦东海人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8a 页 WYG0605-0313a.png
毁宣不供养行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孝免不宜复
封列侯在朝省宣子况为右曹侍郎数闻其语赇客杨
明钦令创咸面目使不居位(创为/伤之)会司𨽻缺况恐咸为
之遂令明钦遮斫咸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事下有司
议御史中丞众等议(史失/众姓)奏曰况朝臣父故宰相封列
侯不相敕承教化而骨肉相疑咸受循言以谤毁宣咸
所言皆宣行迹众人所共见公家所宜闻况知咸给事
中恐为司𨽻举奏宣而公令明钦迫切宫阙要遮创戮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8b 页 WYG0605-0313b.png
近臣于大道人众中欲以鬲塞聪明杜绝论议之端(鬲/与)
(隔同杜/塞也)桀黠无所畏忌万众欢哗流闻四方不与凡人
忿怒争斗同臣闻敬近臣为近主也礼下公门式路马
(过公门则下车见路马则抚/式盖崇敬也式车前横木)居处畜产且犹敬之春秋
之义意恶功遂不免于诛(遂成也言举意不/善虽成功犹加诛)上浸之源
不可长也(浸近也伤戮大臣有所逼近也浸/亦作侵犯也其义两通长竹两反)况首为恶
明手伤功意俱恶(手伤人为功使/人伤人为意)皆大不敬明当以重
论及况皆弃市廷尉直駮议曰律曰以刃伤人完为城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9a 页 WYG0605-0313c.png
旦舂其贼加罪一等与谋者同罪诏书无诋欺成罪(诋/毁)
(也丁/礼反)传曰遇人不以礼而见疻者与疻人之罪钧恶不
直也(以杖手殴击破其皮肿起青黑而无创瘢者律谓/之疻痏遇人不以义为不直虽见殴罪同殴也疻)
(音纸痏/音鲔)咸厚善循而数称宣过恶流闻不可谓直(言咸/为循)
(而毁宣是不/义而不正)况以故谋伤咸谋计已定后闻置司𨽻因
前谋而趣明(趣读/曰促)非以恐咸为司𨽻故造谋也本争私
变虽于掖门外伤咸道中与凡人争斗无异杀人者死
伤人者刑古今之通道三代所不易也孔子曰必也正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9b 页 WYG0605-0313d.png
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至于刑罚不中而人无所措其
手足(措置/也)今以况为首恶明手伤为大不敬公私无差
春秋之义原心定罪(原谓寻/其本)原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
他大恶加诬欺辑(音/集)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
法意不可施行圣王不以怒增刑明当以贼伤人不直
(以受/其财)况与谋者皆爵减完为城旦(以其身有爵级故得/减罪而为完也况身)
(及同谋者/皆从此科)帝以问公卿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以中丞
议是自将军以下至博士议郎皆是廷尉况竟减死罪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0605-0314a.png
一等徙燉煌宣坐免为庶人归故乡定陵侯淳于长坐
大逆诛长小妻乃始等六人皆以事未发觉时弃或更
嫁及长事发丞相方进大司空何武议曰令犯法者各
以发时律令论之(此其引令条之文也/发谓其犯法之时也)明有所记也(记/志)
长犯大逆时乃始等见为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
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(解免/也)请论廷尉孔光駮议
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欲惩后
犯法者也(惩创/止也)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自未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0605-0314b.png
知当罪大逆之法而乃始等弃去或更嫁义已绝而欲
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○班固
曰自昭宣元成哀平六代之间断狱殊死率岁千馀口
而一人(率天下犯罪者/千而有一人死)耐罪上至右趾三倍有馀(从耐/罪以)
(上至右趾千/口三人刑)古人有言满堂饮酒有一人向隅而泣则
一堂不乐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堂之上也故一人不得
其平为之悽怆今郡国被刑或冤死者多此和气所以
未洽者也原夫狱刑所以蕃者书云伯夷降典折民惟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0605-0314c.png
(言伯夷下礼法以导人/人习知礼然后用刑也)言礼制以止刑犹堤之防溢
水也今堤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饥寒
并至穷斯滥溢豪强擅私为之囊橐(言容隐奸邪/若囊橐盛物)奸有
所隐则狃而寖广矣(狃诈习也寖渐/也狃音女九反)孔子曰古之知法
者能省刑本也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末也(省谓减除/之绝于未)
(然故曰本也不失其罪/事止听讼所以为末)又曰今之听狱者求所以杀之
古之听狱者求所以生之与其杀不辜宁失有罪今之
狱吏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谚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0605-0314d.png
曰鬻棺者欲岁之疫非以憎人欲杀之利在于人死故
也凡此五疾狱刑之所以蕃也○按汉旧事断狱报重
常尽三冬之月后汉章帝改用冬初十月而已元和二
年旱长水校尉贾宗上言以为断狱不尽三冬阴气微
弱阳气发泄故招致灾旱帝下公卿议陈宠议曰夫冬
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(易通/卦验)
(曰十一月广莫风至兰射干生月/令仲冬芸生荔挺出一阳始生)天以为正周以为春
(正春皆始十一月万物微而/未著天以为正周以为岁首)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0605-0315a.png
乳地以为正殷以为春(十二月二阳爻生雁北向阳气/上通诸生皆动萌芽月令季冬)
(雉雊/鸡乳)至正月阳气以至天地以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
人以为正夏以为春(今正月也天子迎春东郊阴阳交/合万物皆出于地人始初见故曰)
(人以为正月令孟春天气下降地气上腾/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东风解冻蛰虫始振)三微成著以
通三统(统者统一岁之事王者三统递用周环无穷故/曰通三统三礼义宗曰三微三正也十一月阳)
(气始施万物动于泉下微而未著其色皆赤赤阳气故/周以天正为岁色尚赤夜半为朔十二月万物始芽色)
(白白者阴气故殷以地正为岁色尚白鸡鸣为朔正月/万物始达其色皆黑人得加功以展其业夏以人正为)
(岁色尚黑平旦为朔故曰三微王者奉以成之各法其/一以改正朔也易乾凿度曰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体)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0605-0315b.png
(当此之时天/地交万物通)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若以此时
行刑殷周岁首皆为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月令曰
孟冬之月趣刑狱无留罪(按月令及淮南子皆言季秋/趣刑狱无留罪今言孟冬未)
(详/)明大刑必在立冬也又仲冬之月身欲宁事欲静(月/令)
(仲冬君子齐戒身欲宁/事欲静以待阴阳之定)若以行刑不可谓宁静也议者
或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三微
而化致康平无有灾害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
之异往往为患由此言之灾害自为他虑不以改律秦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0605-0315c.png
为虐政四时行刑汉兴萧何草律季秋论囚(论决/也)俱避
立春之月不计天地之正三王之春实颇有违帝纳之
遂不复改时群臣上言古者肉刑严重人畏法令今宪
律轻薄故奸宄不胜宜增禁科以防其源诏下公卿光
禄勋杜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法防繁多
则苟免之行兴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
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之明王深识远虑
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刑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0605-0315d.png
览得失故破矩为员斲雕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纲海
内欢忻人怀宽德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求疵诋欺
无限桃茹之馈集以成赃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
无廉耻家无全行至于法不得禁止为弊弥深臣愚以
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帝从之自建初中有人侮辱人
父者而其子杀之常贳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
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和帝即位尚书张敏上
议曰夫轻侮之法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0605-0316a.png
也夫死生之决宜从上下犹天之四时有生有杀若闻
容恕著为定法者则是故设奸萌生长罪隙孔子曰民
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春秋之义子不报雠非子也而
法令不为之减者以相杀之路不可开故也今托义者
得减谬杀者有差使执宪之吏得设巧诈非所以遵在
丑不争之义又轻侮之比寖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转
相瞻顾弥复增甚难以垂之万载臣惟孔子垂经典皋
陶造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人为非未晓轻侮之法将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0605-0316b.png
以何禁必不能使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议者或
曰平法当先论生臣愚以为天地惟人为贵杀人者死
三代通制今欲趣生反开杀路一人不死天下受弊语
曰利一害百人去城郭夫春生秋杀天道之常春一物
枯即为害秋一物荣即为异王者体天地顺四时法圣
人从轻律愿陛下留意广令评议天下幸甚从之○晋
惠帝之代政出群下每有疑狱各立私情刑法不定狱
讼繁滋尚书裴頠表谏之曰夫天下之事多涂非一司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0605-0316c.png
之所管中才之情易扰赖恒制而后定先王知其然也
是以辩方分职为之准局准局既立各掌其务刑赏相
称轻重无二故下听有常群吏安业也旧宫掖陵庙有
水火毁伤之变然后尚书乃躬自奔赴其非此也皆止
于郎令史而已刑法所加各有常刑去元康四年大风
之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宇于时佥谓事
轻责重有违于常会五年二月天有大风主者惩惧前
事臣新拜尚书始三日本曹尚书有疾权令兼出按行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0605-0316d.png
兰台主者乃瞻视阿栋之间求索瓦之不正者得栋上
瓦小斜十五处或是始瓦时斜盖不足者风起仓卒台
官吏往太常按行不及得周文书未至之顷便竞相禁
止复兴刑狱昔汉时有盗高庙玉环者文帝欲族诛张
释之但处以死刑曰若侵长陵一抔土何以复加帝从
之大晋垂制深惟经远山陵不封园邑不饰墓而不坟
同乎山壤是以丘坂存其陈草使齐乎中原矣虽陵兆
尊严唯毁发然后族之此古典也若登践犯损失尽敬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0605-0317a.png
之道事止刑罪可也去年八月奴听教加诬周龙烧草
廷尉遂奏族龙一门八口并命会龙狱翻然后得免考
之情理准之前训所处实重今年八月陵上荆一枝围
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虽知事小而按
劾难测骚扰驱驰各竞负于今太常禁止未解近日太
祝署失火烧屋三间半署在庙北隔道在重墉之内火
即已灭主者便责尚书不即按行辄禁止尚书免皆在
法外刑书之文有限而舛违之故无方故有临时议处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0605-0317b.png
之制诚不能皆得循常也至于此辈皆为过当每相逼
迫不复以理上替圣朝画一之德下损尊礼大臣之体
臣愚以为犯陵上草木不应乃用同产异刑之制按行
奏劾应有定准相承务重体例遂亏或因馀事得容浅
深頠虽有此表曲议犹不止刘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
曰自近代以来法渐多门令甚不一臣职思其忧伏惟
陛下为政每尽善故事求曲当曲当则例不得直尽善
故法不得全何则夫法者固以尽理为当而上求尽善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0605-0317c.png
则诸下牵文就义以赴主之所许是以法不得全刑尽
徵文徵文必有乖于情听之断而上安于曲当故执平
者因文可引则生二端是法多门令不一则吏不知所
守下不知所避奸伪者因法之多门以售其情所欲浅
深苟断不一则居上者难以检下于是事同议异狱犴
不平有伤于法古人有言人主详其政荒人主明其事
理详匪他求尽善则法伤故其政荒也明者轻重之当
虽不厌情苟入无文则议而行之故其事理也理有穷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0605-0317d.png
塞故使大臣释滞事有时宜故人主权断主者守文若
释之执犯跸之平也大臣释滞若公孙弘断郭解之狱
也人主权断若汉主戮丁公之为也天下万事自非斯
格不得出法以意妄议其馀皆以律令从事然后法信
于下人听不惑吏不容奸可以言政人主轨斯格以责
群下大臣小吏各守其局则法一矣古人有言善为政
者因人设教制法之谓也又曰随时之宜当务之谓也
则因人随时在大量也而制其法法轨既定则行之信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0605-0318a.png
如四时执之坚如金石群吏岂得在成制之内复称随
时之宜傍引因人设教以乱政典哉何则始制之初固
已因人而随时矣今若设法未尽当则宜改之若谓已
善不得尽以为制而使奉用之司公得出入以差轻重
也人君所与天下共者法也已令四海不可以不信为
教上古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夏殷及周书法象魏三代
之君齐圣然咸弃曲当之妙鉴而任徵文之直准非圣
人有殊所遇异也今论时敦朴不及中古而执平者欲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0605-0318b.png
适情之所安自托于议事以制臣窃以为听言则美论
理则违然天下之大事务众杂时有不得悉循文如令
故臣谓宜立格为限使主者守文死生以之不敢错思
于成制之外以差轻重至如非常之断出法赏罚若汉
祖戮楚臣之私已封赵氏之无功唯人主专之非奉职
之臣所得议拟然后情求旁请之迹绝似是而非之奏
塞此盖齐法之大准也夫出法权制措施一事厌情合
听可适耳目诚有临时当意之快胜如徵文不允人心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0605-0318c.png
也然起为经制终年施用恒得一而失十故小有所得
者必大有所失近有所漏者必远有所包故谙事识体
者善权轻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远忍曲当之近适
以全简直之大准不牵于凡听之所安必守徵文以正
例每临其事恒御此心以决断此又法之大槩也又律
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
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法吏以上所执不同得为
异议如律之文守法之官唯当奉用律令至于法律之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0605-0318d.png
内所见不同乃得为异议也今限法曹即令史意有不
同为驳唯得论释法律以正所断不得援求诸外论随
时之宜以明法官守局之分诏下其事侍中太宰汝南
王亮奏曰臣以去太康八年随事异议且周悬象魏之
书汉咏画一之法诚以法与时共议不可二臣以为宜
如颂所启为永久之制于是门下属议曰昔先王议事
以制自中古以来执法断事既已立法诚不宜求法外
小善也若以善夺法则人逐善而不忌法其害甚于无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0605-0319a.png
法也按启事欲令法今断一事无二门郎令史以下应
复出法駮按随以事闻也○东晋成帝时廷尉奏殿中
帐施吏邵广盗官幔二张合布三十疋有司正刑弃市
广二子宗年十三云年十一黄幡挝登闻鼓乞恩辞求
自没为奚官奴以赎父命尚书官朱映议以为天下之
人无子者少一事遂行便成永制惧死罪之刑于此而
弛时议者以广为钳徒二儿没入既足以惩艾使百姓
知父子之道圣朝有垂恩之仁可特听减广死罪为五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0605-0319b.png
岁刑宗等付奚官为奴而不为永制尚书右丞范坚駮
之曰自淳朴浇散刑辟乃作刑之所以止刑杀之所以
止杀虽有时赦过宥罪议狱缓死未有行不忍而轻易
典刑者也且既许宗等宥广死罪若复有宗比而不求
赎父命者岂不摈绝人伦同之禽兽邪按主者今奏云
唯特听宗等而不为永制臣以为王者之作动关盛衰
嚬笑之间尚慎所加今之所以宥广正以宗等耳人之
爱父孰不如宗今既许宗之请将来诉者何独匪人特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0605-0319c.png
听之意未见其益不以为例交兴怨讟此为施一恩于
今而开万怨于后也从之安帝义熙中刘毅镇姑熟常
出行而隐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
法弃市何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有惊汉文
帝乘舆马者张释之断以犯跸罪止赎金何者明其无
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而加异制今满意在射
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误过伤人三岁流刑况不伤乎
 
通典 卷一百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0605-0319d.png
 
 
 
 
 
 
 
 通典卷一百六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