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605-0068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一百四十七
  唐 京 兆 杜 佑  君 卿  纂
 乐七
  郊庙宫悬备舞议(魏/) (宋/) (梁/) (大唐/)
魏散骑常侍王肃议曰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说
者据周官属文为经国大体惧其局而不弘也汉武帝
东巡狩封禅还祠太一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皆尽用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605-0068d.png
其乐言尽用者谓尽用宫悬之乐也天地之性贵质者
盖谓其器之不文不谓庶物当减也礼天子宫悬舞八
佾今祀圆丘方泽宜以天子制设宫悬之乐八佾之舞
奏可肃又议曰说者谓周家祀天唯舞云门祀地唯舞
咸池宗庙唯舞八佾似失其义矣周礼宾客皆作备乐
左传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遍舞六代之乐也然则一
会之日具作六代之乐天地宗庙事之大者宾客宴会
比之为细王制曰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可以燕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605-0069a.png
乐而踰天地宗庙之乐乎周官以六律六吕同五声八
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
客以悦远人夫六律六吕五声八音皆一时而作之至
于六舞独分擘而用之所以厌人心也又周官韎师掌
教韎乐(韎音莫/拜切)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享亦如之韎
东夷之乐也又鞮鞻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吹
而歌之燕亦如之四夷之乐乃入宗庙先代之典独不
得用大享及燕曰如之者明古今夷夏之乐皆主之于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605-0069b.png
宗庙而后播及其馀也夫作先王乐者贵能苞而用之
也纳四夷之乐者美德广之所及也高皇帝太皇帝太
祖高祖文昭庙皆宜兼用先代及武始大钧之舞尚书
卢毓奏叶律中郎将左延年议按周礼以云门祀天咸
池祀地又今宗庙用宫悬则祀天地宜用宫悬博士赵
怡以为古无四悬自周始耳未有作古乐而用近悬也
按今天地之乐悬谓之上下管与虞舜笙镛同不言二
悬宜如故事但设上下管而已侍中缪袭议周存六代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605-0069c.png
之乐故各有所用今乐制既亡唯承汉氏韶武魏承舜
又周为二王之统故文始大武武德武始大钧可以备
四代之乐奏黄钟舞文始以礼天地奏太蔟舞大武以
祀五郊明堂奏姑洗舞武德巡狩以祭四望山川奏蕤
宾舞武始大钧以祀宗庙及二至祀丘泽于祭可兼舞
四代又汉有云翘育命之舞不知所出旧以祀天今可
以兼云翘祀圆丘以育命祀方泽祀天地宜宫悬如延
年议司空卫臻议圆丘宜用大韶乐宜宫悬宗庙之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605-0069d.png
宜用武始咸熙○宋武帝永初始调金石文帝元嘉十
八年有司奏二郊宜奏登歌后诏颜延之造歌诗庙舞
犹阙孝武孝建二年前殿中曹郎荀万秋议按礼祭天
地有乐者为降神也故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
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官曰作乐于圆丘之上
天神皆降作乐于方泽之中地祗皆出又曰乃奏黄钟
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吕歌应钟舞咸池以
祀地祗由斯而言以乐祭地其来尚矣今郊享阙乐窃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605-0070a.png
以为疑祭统曰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
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至于汉奏五行
魏舞咸熙皆以用享爰逮晋氏太始之初傅玄作晋郊
庙歌诗三十二篇太康中荀蕃受诏成父勖业定金石
四悬用之郊庙是则相承郊庙有乐之證也今庙祠登
歌虽奏而舞象未陈惧阙备礼方兹礼仪遗逸罔不具
举而况出祗降神辍乐于郊祭昭德报功有阙于庙享
谓郊庙宜设备乐于是竟陵王诞等五十一人并同万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605-0070b.png
秋议○梁武帝制曰先儒皆以宗庙宜设宫悬按周官
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蔟歌应钟舞咸
池以祭地祗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飨先妣奏无射
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虞书云戛击鸣球搏拊琴瑟
以咏祖考来格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周礼则
分乐享祀虞书则止鸣四悬求之于古无宫悬之文按
所以不宫悬者事人礼缛(音辱/数也)事神礼简礼器云天子
之堂九尺而至敬不坛天子龙衮而至敬不文观天下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605-0070c.png
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则以少为贵郊特牲云宗庙之器
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所以交于神也不可以同于所
安乐之义也王肃初不分析此前数旨直言用天子之
制若郊庙既均其制二神礼文复何以同今宜祀天地
宗庙逐所应须便即设之则非宫非轩非判非特直以
致敬所应施用耳○大唐麟德二年十月诏国家平定
天下革命创制纪功旌德久被乐章今郊祀四悬犹用
干戚之舞先朝作乐韫而未伸其郊庙享宴等所奏宫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605-0070d.png
悬文舞宜用功成庆善之乐皆著履执拂依旧服裤褶
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阵之乐皆衣甲持戟其执
纛之人亦著金甲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箫笛歌鼓等
于悬南列坐若舞即与宫悬合奏其宴乐内二色舞者
仍依旧别设仪凤二年十一月太常少卿韦万石奏曰
据贞观礼郊享曰文舞奏元和顺和永和等乐其舞人
著委貌冠服手执籥翟其武舞奏凯安其舞人著平冕
手执干戚奉麟德二年十月敕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605-0071a.png
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俱以庆善乐不可降
顾破阵乐又未入雅乐虽改用器服其舞曲依旧迄今
不改事既不安恐须别有处分诏曰旧文舞武舞既不
可废并器服总宜依旧若悬作上元舞日依奏神功破
阵乐及功成庆善乐并殿庭用舞并须引出悬外而作
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稳法并录凯安六变法象
奏闻万石又与刋正乐官等奏曰谨按凯安舞是贞观
年中所造武舞准贞观礼及今礼但郊庙祭享奏武舞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605-0071b.png
之乐即用之凡有六变(一变象龙兴参墟二变象克靖/关中三变象东夏宾服四变象)
(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/詟伏六变象兵还振旅)谨按贞观礼祭享曰武舞唯作
六变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今礼奏武舞六成而数
终未止既非师古不可依行其武舞凯安请依古礼及
贞观礼六成乐坐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
乐只有两遍名七德立部伎内庆善乐五十遍修入雅
乐只有一遍名九功上元舞二十遍今入雅乐一无所
减每见祭享日三献已终上元舞犹舞未毕今更加破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605-0071c.png
阵乐庆善乐恐献配以后歌舞更长其雅乐内破阵乐
庆善乐上元舞三曲并请修改通融令长短与礼相称
冀于事为便破阵乐有象武事庆善乐有象文事按古
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韶大夏等是古之文舞殷之大
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先儒相傅国家以揖让得天
下则先奏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请应用
二舞日先奏神功破阵乐次奏功成庆善乐先奉敕于
圆丘方泽太庙祠享日则用上元之舞臣据见行礼欲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605-0071d.png
于天皇酌献降复位(高皇在位/尊号天皇)以后即作凯安六变乐
止其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上元舞三曲待改修讫
以次通融作之即得新旧并行前后有序诏从之开元
八年九月瀛州司法参军赵慎言论郊庙用乐表曰祭
天地宗庙乐合用商音又周礼三处大祭俱无商调郑
玄云此无商调者祭尚柔商坚刚也以臣愚知斯义不
当但商音金也周德木也金能尅木作者去之今皇唐
土王即殊周室五音损益须逐便宜岂可将木德之仪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605-0072a.png
施土德之用又说者以商声配金即作刚柔理解殊不
知声无定性音无常主刚柔之体寔由其人人和则音
和人怒则声怒故礼称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爱心感
者其声和以柔秪如宫声为君商声为臣岂以臣位配
金为臣道使为刚乎其三祭并请加商调去角调又郊
庙二舞人不依古制未协人神按周礼以乐舞教国子
舞云门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诸侯子孙容
服鲜丽故得神祗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人并容貌最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605-0072b.png
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矣有隋之际
犹以品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圣朝遂变斯制诚愿
革兹近误考复古道其二舞人望取品子年二十以下
容颜修正者充令太常博士主之准国子学给料行事
之外习六乐之道学五礼之仪十周年量文武授散官
号曰云门生又按周礼奏太蔟歌应钟以享地祗注云
地祗谓神州社稷也太蔟阳也位在寅应钟阴也位在
亥故斗建亥则日月会于寅斗建寅则日月会于亥是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605-0072c.png
知圣人之制取合于阴阳歌奏之仪用符于交会今之
祭社即乖古法乃下奏太蔟上歌黄钟但太蔟黄钟俱
是阳律上下歌奏不异乃是阳合于阳非特违其礼经
抑亦乖于会合其社坛歌黄钟请改为应钟又五郊工
人舞人衣服合依方色按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
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
璜礼北方是知五天帝德色玉不同四时文物各随方
变冀以同色相感同事相宜阴阳交泰莫不由此今祭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605-0072d.png
器茵褥总随于五方五郊衣服独乖于方色舞者常持
皂饰工人恒服绛衣以臣愚知深为不便其工人衣服
请各依方色其宗庙黄色仍各以所主色褾袖又以乐
治身心礼移风俗请立乐教以化兆民周礼曰以乐教
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其国子诸生请教而乐经同于礼
傅则人人知礼家家知乐自然风移俗易灾害不生其
乐经章目虽详稍乖旨要请委通明博识修撰讫然后
颁下(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绦令博士韦迥直太乐李尚/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虔申怀操等诠叙前后)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605-0073a.png
(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太常鼓吹两署令工人习之/隋太常旧相傅有燕乐五调歌词各一卷或云贞观中)
(侍中杨恭仁妾赵方等所诠集词多郑卫皆近代词人/杂诗至是绦又令太乐令孙元成更加整比为七卷)
开元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东封太山日所定雅乐其
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祗皇帝行
用太和之乐其封太山登歌奠玉帛用肃和之乐迎俎
用雍和之乐酌福饮福酒用福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
和之乐亚献终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钟元和之乐
禅社首送神用林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迎神用永和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605-0073b.png
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
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之舞代祖元皇
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
太宗文武皇帝酌献用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
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献用太和之舞睿宗大
圣真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俎用雍和之舞送神用
黄钟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自有事东
巡亲谒九庙圣情慎礼精祈咸通皆祠前累月考定音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605-0073c.png
律请编入史册万代施行乃下制曰王公卿士爰及有
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
而辞焉然则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乐章
今依所请宜曰大唐乐
  郊庙不奏乐庙诸室别舞议(宋/) (大唐/)
宋颜竣(七旬/反)议曰郊之有乐盖生周易周官历代著议
莫不援准夫扫地而祭器用陶匏唯质与诚以章天德
文物之备理固不然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605-0073d.png
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豫之作乐非郊天也大司乐职
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注天神五帝及日
月星辰也王者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于南郊则
二至之祀又非天地考之众经郊祀有乐未见明證宗
庙之礼事炳载籍爰自汉元迄于有晋虽时或更制大
抵相因其惟不袭名号而已今乐典沦灭知音代寡改
作之事臣闻其语正德大豫礼容具存宜殊其徽号饰
而用之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庶足以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605-0074a.png
光表世烈悦彼后昆前汉祖宗庙处所各异王名既革
舞号亦殊今七庙合食殿庭共所舞蹈之容不得庙有
别制后汉东平王苍已议之矣又王肃韩祗以王者德
广无外六代四夷之舞金石丝竹之乐宜备奏宗庙愚
谓苍肃之议合于典礼适于当今左仆射建平王宏又
议竣据周礼孝经天与上帝连文重出故谓上帝非天
则易之作乐非为祭天也按易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
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尚书云肆类于上帝春秋传曰告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605-0074b.png
昊天上帝凡上帝之言无非天也天尊不可以一称故
或谓之昊天或谓之上帝或谓之昊天上帝不得以天
有数便谓上帝非天徐邈推周礼国有故则旅上帝以
知礼天旅上帝同是祭天言礼天者谓常祀也旅上帝
者有故而祭也孝经称严父莫大于配天故云郊祀后
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既以配天为义
则上帝犹天益明也不欲使二天文同故变言上帝耳
周礼祀天之言再见故郑注以前天神为五帝后冬至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605-0074c.png
所祭为昊天竣又云二至之祀又非天地未知天地竟
应以何时致享记云扫地而祭器用陶匏旨明所用质
素无害以乐降神荀万秋谓郊宜有乐事有典据东平
王苍以谓前汉诸祖别庙是以祖宗之庙可得各有舞
乐至于祫祭始祖之庙则专用始祖之舞故谓后汉诸
祖共庙同庭虽有祖宗不宜人人别舞此诚一家之意
而未统适时之变也后汉从俭故诸祖共庙犹以异室
存别庙之礼晋氏以来登歌颂美诸室继作至于祖宗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605-0074d.png
乐舞何独不可迭奏苟所咏者殊虽共庭亦非嫌也魏
三祖各有舞乐岂复是异庙邪众议并同○大唐贞观
十四年六月诏曰殷荐祖考以崇功德比虽加诚洁而
庙乐未称宜令所司详诸故实制定奏闻秘书监颜师
古议曰伏惟皇祖弘农府君宣简公懿王并积德累仁
重光袭轨化覃行苇庆崇瓜瓞诗云浚哲维商长发其
祥言殷之先祖久有深智虞夏二代发贞祥也三庙之
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其登歌则各为辞太祖景皇帝迹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605-0075a.png
肇沮漆教渐豳岐胥宇之志既勤灵台之萌始附诗云
君子万年永锡祚胤言遐远之期惟天所命长与福祚
流于子孙也庙乐请奏永锡之舞代祖元皇帝丕承鸿
绪克绍宏猷实启蕃昌用集宝命易大有彖曰其德刚
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言德应天道行不失时刚健
靡滞文明不犯也庙乐请奏大有之舞高祖大武皇帝
膺期驭历揖让受终奄有四方仰齐七政介以景福申
兹多祜式崇勿替诞保无疆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605-0075b.png
谓终始之道皆能大明故不失时成六位也诗有大明
之篇称文王有明德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厚
德载物凝晖丽天易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言坤道至
静柔顺利贞资生庶类皆畅达也庙乐请奏光大之舞
给事中许敬宗议曰臣闻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三祖
在天式彰于严配前圣所履莫大于兹钟律革音播铿
锵于享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蒸尝爰制典司加崇称
号循声覈实敬阐尊名谨备乐章式昭彝范皇祖弘农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605-0075c.png
府君宣简公懿王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
庙乐请奏永锡之舞代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有之舞
高祖大武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庙乐请
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请每室别奏诏曰可
  祭日不宜遍舞六代乐议(梁/) (陈/)
梁武帝时太常任昉奏据魏王肃议周礼宾客皆作备
乐况天地宗庙事之大者周官以六律六吕五声八音
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请依王肃祀祭郊庙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605-0075d.png
备六代乐帝曰按言大合乐者是使六律与五声克谐
八音与舞蹈合节耳岂谓致鬼神祗用六代乐也其后
即言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此则晓然已明肃
则失其旨矣推检记载初无宗庙郊禋遍舞之文唯明
堂位云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
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纳夷蛮之乐于太庙言广鲁于
天下也按所以舞大武大夏者止欲备其文武二舞耳
非兼用六代也夏以文受周以武功所以兼之而不用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605-0076a.png
濩者濩武舞也周监于二代质文乃备纳蛮夷乐者此
明功德所须盖止施禘祭不及四时也今四时之祭而
不遍舞者何夫祭尚于敬不欲使乐繁礼缛故季氏逮
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
倦怠矣有司跛(彼义/反)(乙利/反)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
日祭子路与焉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
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儒者知子颓宴享犹舞六代不
知有司跛倚不敬已大若依肃议用六代乐者郊既有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605-0076b.png
迎神之乐又有登歌各颂功德遍以六代继之出入方
待乐终然后罢祭者此则乖仲尼韪晏朝之旨若三献
礼毕即便卒事则无劳于遍舞也○陈武帝欲设备乐
有司议以梁武帝议为非时硕学名儒朝端在位者咸
希上旨并即注同祠部侍郎姚察乃转引经籍独违群
议据梁乐为是当时惊骇莫不惭服
  舞佾议(宋/)
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司徒彭城王义康于东府正会依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605-0076c.png
旧给伎总章工冯大列相承给诸王伎十四种其舞伎
三十六人太常博士傅崇议以为未详此人数所由唯
杜氏注左传佾舞云诸侯六六六三十六人以为非也
夫舞者所以节八音也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乐必以
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耳杜
以为一例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按服虔
注左传云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其议
甚允今诸王不复舞佾其总章舞伎即古之女乐也殿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605-0076d.png
庭八八诸王则应六八春秋郑伯纳晋悼公女乐二八
晋以一八赐魏绛此乐以八人为列之證也若如议者
唯天子有八则郑应纳晋二六晋应赐绛一六也自天
子至士其文物典章尊卑差级莫不以两未有诸侯既
降二列又一例辄减二人通降太半非唯八音不具于
两义亦乖
  宗庙迎送神乐议(宋/) (梁/)
沈约宋书曰东晋及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近议者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605-0077a.png
或云庙以居神恒如在也不应有迎送之事意以为并
乖其义立庙居灵四时致享以申孝思之情夫神升降
无常何必恒安故处故祭义云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郑
注云迎来而乐乐亲之来送往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
也尚书曰祖考来格汉书安世房中歌曰神来宴娭诗
云三后在天又云神保适归归于天也此盖言神有去
来则宜有迎神明矣即周肆夏之名备迎送之乐古以
尸象神故仪礼有迎尸送尸今近代虽无尸岂可无迎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605-0077b.png
送之礼又傅玄有迎神送神歌辞明江左不迎非旧典
也○梁有司议曰汉礼乐志云太祝迎神于庙门奏嘉
至犹古降神之乐也宋孝建则奏肆夏元徽则奏昭夏
魏晋无文齐则因宋按周礼尸出入奏昭夏二者尸牲
所奏本无迎送之义郊特牲曰殷以乐降神周以鬯降
神殷尚质据天而起先声乐乃灌地周尚文据地而生
先灌地乃声乐以殷而言止施郊坛清庙严閟此唯灵
宅主安于龛神若是依既无出入何事迎送歌阳而迎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605-0077c.png
弥非降神之敬儒者云周祀尸出入奏肆夏今无复尸
即以迎神尸非神神非尸迥回此迎神失之以远宗庙则
应省迎送乐武帝制曰礼云祭之日乐与哀半乐以迎
来哀以送往尚书有高宗肜日之文诗著丝衣绎宾尸
之作故儒者说言今日之祭明日又祭殷曰肜周以为
绎肜绎之祭在乎门傍名以为祊此岂不以神灵不测
于此庶或遇之殷人求阳周人求阴今已绝灌地之礼
宜在求阳之义尸非神神非尸今可得言主非神神非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605-0077d.png
主似不若尔主虽安于龛室神则无所不之送迎之乐
弥会阴阳不测之理前儒之议如似可安今随人所用
  散斋不废乐议(后汉/)
后汉仲长统论散斋可宴乐御史大夫郗虑奏改国家
斋日从古制诸祭祀皆十日致斋七日散斋三日致斋
散斋之日内有嘉庆之事或言可贺会宴乐或言不可
尚书令荀彧与台郎董遇议曰礼志云三日斋一日用
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(音/姬)又云君致斋于外夫人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605-0078a.png
致斋于内散斋则是事之渐然则散斋未绝外内与宴
乐之事也今一岁之内大小祭祀斋将三百日如此无
复用乐之时古今之制当各从所宜若外张多日而内
实犯礼乃所以废斋也散斋宜从得会宴乐
  临轩拜三公奏乐议(晋/)
晋博士张放议临轩遣使应作乐放引太始间皇太子
冠太子进而乐作位定而乐止王者诸侯尊卑虽殊至
于礼秩或有同者冠之与拜俱为嘉礼是以准昔仪注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605-0078b.png
谓宜作乐今符云至尊受太子拜时无钟磬之乐也又
按泰始三年有司奏皇太子明膺休命光启嘉祚宜依
汉魏故事大会武帝诏曰情怀哀惨每岁正会以四方
集故不从心耳此日可不会循如前典无不应会但时
有险夷故谓异耳非谓斯时不应会也太常蔡谟等言
拜三公应有乐宿设悬于殿庭今门下云非祭亨则无
乐按冠礼有乐傅曰国卿君之贰也是以命使之日御
亲临轩百僚陪位此即敬事之意也古者天王飨下国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605-0078c.png
之使命将帅遣使臣皆有乐故诗叙曰皇皇者华君遣
使臣也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皆作
乐而歌之今命大师拜辅相比于下国之臣轻重殊矣
轻诚有之重亦宜然博士考古以事义相准故谓临轩
遣使宜有金石之乐至于随时之宜或乐制未备非守
礼之官所裁诏曰三公鼎司皇帝有典拜之礼何以不
设乐又正位南面何以不服冕尚书顾和又言临轩三
公不应有乐礼无其文按卫宏所撰汉仪拜丞相亦无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605-0078d.png
乐古之燕飨有乐者以扬宾之欢耳今拜三公事毕于
庭阶礼成于拜立欢宴未交无庸于乐
  三朝行礼乐失制议(晋/)
晋司律中郎将陈颀云昔者杜夔傅旧雅乐四曲一曰
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太和中
左延年改夔驺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声节其名虽
存而声实异唯因夔鹿鸣全不改易也魏代正朝大会
太尉奉璧群后行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后又改三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605-0079a.png
篇第一曰于赫篇咏武帝声节与古鹿鸣同第二曰巍
巍篇咏文帝用左延年所改驺虞声第三曰洋洋篇咏
明帝亦用延年所改文王声第四复用鹿鸣之声重用
而除古伐檀及晋初食举亦用鹿鸣按左传穆叔如晋
晋侯享之工歌鹿鸣之三三拜鹿鸣所以嘉寡君也敢
不拜嘉毛诗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
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也诗傅
并无行礼又叔孙通所制汉仪后无别行礼事荀氏云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605-0079b.png
魏氏行礼食举再取周诗鹿鸣以宴嘉宾无取于朝考
之旧闻未知所应荀勖乃除鹿鸣旧歌更作行礼诗四
篇先陈三朝朝宗之义食举乐歌诗十二篇三元肇发
群后奉璧趋步拜起莫非行礼岂容别设一乐谓之行
礼邪荀讥鹿鸣之失似悟昔谬还制四篇复袭前轨
  三朝上寿有乐议
礼记但有献酬无上寿文唯诗雅云虎拜稽首天子万
寿豳风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虽非灼然明文要是髣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605-0079c.png
髴其事古者诗工皆歌之故可得而言也汉兴叔孙通
礼仪七年长乐宫成诸侯朝礼毕复置法酒侍坐殿上
皆伏以尊卑次起上寿汉故事上寿四会曲注言但有
钟鼓而无歌诗魏初作四会有琴筑但无诗雅乐郎郭
琼云明帝青龙二年以长笛食举第十二古置酒曲代
四会又易古诗名曰羽觞行用为上寿曲施用最在前
鹿鸣以下十二曲名食举乐而四会之曲遂废汉故事
邓吴及琼等食举之曲与时增损张华上雅乐诗表云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605-0079d.png
魏上寿食举诗及汉氏所施用其文句长短不齐皆未
合于古雅汉故事则云上寿四曲华亦言有歌辞会其
注当是阙文晋代歌诗傅玄述具存
  三朝不宜奏登歌议
礼记燕居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管
象武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
以相示郊特牲云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
竹在下贵人声也明堂位云升歌清庙下管象武太师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605-0080a.png
职云大祭祀帅瞽登歌金奏击拊小师职云大祭祀登
歌击拊尚书大傅云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大琴练
弦达越大瑟朱弦达越以韦为鼓竽瑟之声乱人声清
庙升歌先人功烈德深也周公升歌文王之功烈德深
苟在庙中尝见文王者愀然如复见文王故书曰搏拊
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此之谓也按登歌各颂祖宗之功
烈去钟彻竽以明至德所以傅云其歌呼也曰于穆清
庙于者叹之也穆者敬之也清者欲其在位者遍闻之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605-0080b.png
也检以经记悉施郊庙耳非元日所宜奏也若三朝大
庆百辟具陈升工席殿以歌祖宗君臣相对便应涕泪
岂可献酬举爵以申欢宴邪若改辞易旨苟会一时则
非古人登歌之义
  彻食宜有乐议
周官云王大食三侑皆奏钟鼓汉蔡邕云王者食举以
乐今但有食举乐食毕则无乐按膳夫职以乐侑食礼
记云客出以雍彻以振羽论语云三家者以雍彻子曰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605-0080c.png
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如此则彻食应
有乐不容同用食举也
  巴渝舞杂武舞议(魏/) (宋/)
魏文帝黄初二年改巴渝舞曰昭武至明帝景初元年
尚书奏考按三代礼乐遗典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
章斌三舞皆执羽籥晋又改魏昭武曰宣武舞羽籥舞
曰宣文舞武帝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乃停
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荀勖所次郭琼宋识等所造正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605-0080d.png
德大豫二舞○宋武帝永初元年改正德舞为前舞大
豫舞为后舞建武二年有司奏宋承晋氏郊庙之乐未
有名称直号前舞后舞有乖古制于是改前舞为凯容
谓之文舞后舞为宣烈谓之武舞何承天三代乐序云
正德大豫二舞盖出于二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
音焉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舞初不言因革昭
业等两舞承天空误二容竟自无据按正德大豫二舞
即出宣武宣文魏大武三舞也何以知之宣武魏昭武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605-0081a.png
舞也宣文魏文始舞也魏改巴渝为昭武五行曰大武
今凯容舞则执籥翟此即魏文始舞也宣烈舞有牟弩
有干戚牟弩汉巴渝舞也干戚周武舞也宋代止革其
辞与名不变其舞舞相傅习至今不改琼识所造正是
杂用二舞以为大豫耳夷蛮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
周舞也遂皆称雅正以为盛德历代景行所差实远
  皇后乐议(魏/) (隋/)
魏文帝黄初二年侍中缪袭奏曰文昭皇后四悬之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605-0081b.png
当铭显其均族次第依太祖之名号曰昭庙之具乐尚
书奏曰礼妇人继夫之爵同牢配食者乐不异文昭皇
后今虽别庙至于宫悬乐器音均宜如议奏可○隋牛
弘修皇后房内之乐据毛苌侯苞孙毓故事皆有钟磬
而王肃之意乃言不可又陈统云妇人无外事而阴尚
柔以静为体不宜用金石弘等采肃统言以取正焉炀
帝大业元年秘书监柳顾言增房中乐益其钟磬奏曰
房内乐者主为王后弦歌讽诵以事君子文王之风由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605-0081c.png
近及远乐以感人须存雅正既不设钟鼓义无四悬何
以取正于妇道也磬师职云燕乐之钟磬郑玄曰燕房
中乐也以此而论房中之乐非独弦歌必有钟磬也请
以歌钟各设二簴土革丝竹并副之女伎𨽻习朝燕则
用之诏曰可
  东宫宴会奏金石轩悬及女乐等议(梁/) (大唐/)
梁武帝天监六年东宫新成皇太子出宫后于崇正殿
宴会兼殿中郎司马褧议谓既于崇正殿宴会太子临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605-0081d.png
座其事重宜依礼会奏金石轩悬之乐旧东宫元会仪
注宫臣先入入时无乐至上宫客入方奏乐天监中掌
宾礼贺玚议按礼宾入而悬兴示易以敬也和易以敬
宫人皆然谓不应有异愚以宫人始入便应奏乐制曰
宜玚又议上宫元会奏大壮武舞大观文舞旧东宫仪
注既不奏问乐府有缀是旧仪注阙制曰学者今止充
应犹未见其仪更可议曰按礼记云天子为乐也以赏
诸侯之有功其治人劳者舞行缀远其治人逸者舞行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8a 页 WYG0605-0082a.png
缀短观其舞知其德以此而求诸侯舞时王之乐可知
也况皇储养德春宫式瞻攸属谓宜备二舞以宣文武
之德焉制曰依议玚又议上宫元会始作乐先奏相和
五引今未审东宫元会同不制曰宜同○大唐先天元
年正月皇太子令宫臣就率更寺阅女乐太子舍人贾
曾谏曰臣闻作乐崇德以感神人韶夏有容咸英有节
妇人媟黩无厕其间昔鲁用孔子几致于霸齐人惧之
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遂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8b 页 WYG0605-0082b.png
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斯则大圣名贤
嫉之已久矣良以妇人为乐必务冶容哇咬动心蛊惑
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殿下监
抚馀闲宴私多适后庭妓乐古或有之至于所司教习
章示群僚慢妓淫声实亏睿化伏愿并令禁断
  皇帝幸东宫鼓吹作议(晋/)
晋武帝时仪曹关皇太子某月某日纳妃依礼旧不作
乐未审至尊明幸东宫应作鼓吹与不与曹郎虞和议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9a 页 WYG0605-0082c.png
谓舆驾度宫虽为婚行迹实游情求治作鼓吹非嫌
  国哀废乐议 遏密不设悬议(晋/) (大唐/)
晋有后丧下太常曰朝廷遏密则素会时云应悬而不
乐博士孔恢议曰素会宜都去悬设乐为作不作则不
宜悬也孟献子悬自是应作而不作耳故夫子曰加于
人一等非为不应作而应悬也国讳尚近谓金石不可
陈于廷也于时不从恢议正朝自悬而不作○大唐贞
观二十三年高宗即位诏宜以来年正月二日受朝其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9b 页 WYG0605-0082d.png
乐悬及享群臣并停永徽元年正月有司言依礼享祀
郊庙并奏宫悬比停教习恐致废忘伏寻故实汉魏祗
祔之后庶事如旧国之大礼祠典为先今既逾年理宜
从吉若不肄习实虑不调诚敬有亏致招罪责并从之
大历十四年十二月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奏谨按
周礼大司乐职云诸侯薨令去乐大臣死令弛乐郑注
云去谓释下也是知哀重者藏又晋元后秋崩武帝咸
宁元年飨万国不设乐晋博士孔恢议朝廷遏密悬而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605-0083a.png
不乐恢以为宜都去悬设乐为作不作则不宜悬国哀
尚近谓金石不可陈于庭伏请三年未毕朝会都不设
悬如有大臣薨殁则量事轻重悬而不作敕付所司
  大丧而弟嗣位未三年废乐议(晋/)
晋怀帝永嘉元年冬惠帝三年制未终司徒左长史江
统议二年正会不宜作乐以为自古帝王相承虽世及
有异而受重同礼礼王侯尊殊得臣诸父兄弟故以僖
嗣闵左氏谓之逆祀虽代变时殊质文不同至于受重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605-0083b.png
尊祖敬宗其义一也书称遏密谅闇之事或以缞麻卒
礼或以心丧终制故周景王有后嫡子之丧既葬除服
而宴乐叔向曰王宴乐已早二年正会不宜作乐
  大丧在寇梓宫未返废乐议(晋/)
晋悯帝建兴元年十二月元帝时为丞相在建业主簿
熊远议以怀帝梓宫未返正会不宜作乐谨按尚书尧
崩四海遏密八音礼凶年天子彻乐减膳孝怀皇帝崩
于虏廷梓宫未返人神同忿兆庶怨嗟公与国同体忧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605-0083c.png
容未歇如矜黎庶涂炭之困以废欢悦伎乐之事谓宜
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大将军王敦时南阁祭酒范坚白
事云伏见每宴会众乐备奏倡伎兼作愚浅多蔽窃有
未安今国耻未雪梓宫幽遐不应备乐敦使州府博议
参军周武议云礼古今不同谓取则于朝廷敦从之
  皇后崩服未终废乐议(晋/)
晋符问章皇后虽哀限未终后主已入庙当作乐不博
士徐虔议引周景王有后嫡子之丧既葬除服而宴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605-0083d.png
叔向犹讥之今宜不悬虔又引周礼有忧则弛悬今天
子蒙尘摄王不宜作乐但先人血祀不可废耳鲁庄公
主已入庙闵公二年吉禘犹曰未可以吉是不系于入
庙也谓不宜设乐
  太后父丧废乐议(晋/)
晋征北将军褚裒薨(皇太后/之父)未葬太后居丧符问皇帝
元会当作乐不尚书王彪之议今若钟悬鼓吹皆可以
作者其馀羽毛丝竹奚为废之窃所未喻元皇后秋崩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605-0084a.png
武帝咸宁元年飨万国设乐恭皇后夏崩成帝咸康八
年飨万国不尽彻乐未详二帝故事孰得孰失且恭皇
后崩垂向周月朝行权制六宫焕然故以即吉经时虽
尊于万国然于帝为卑不尽彻乐之诏或指在于斯也
纵令咸康末不尽彻乐以为合礼亦非所以證今明喻
也礼云母有丧声闻焉则不举乐夫人之事亲尊自王
者达于庶人不以贵贱异礼也皇太后始居至哀缞服
在躬号哭无时鼓钟歌箫之音实闻于内殿非礼所谓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605-0084b.png
不举乐之说今所欲存者轻所为废者重略轻崇重附
礼合情敦于体训于是乎在意如前议谓应设鼓悬钟
而不作
  皇后母丧废乐议(晋/)
晋时广昌乡君丧御史中丞熊远表宜废小会远言彼
符冬至后小会广昌乡君丧殡日浅礼大夫死废一时
之祭祭犹可废况馀事乎冬至唯宜群下奉贺而已未
宜便小会有诏以远表议示太常贺循曰咸宁二年武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3a 页 WYG0605-0084c.png
帝故事三朝发哀三日不举乐今旧事明文卿详疑处
循言臣按礼杂记君于卿大夫比卒哭不举乐今虽降
而无服三月之内犹锡缞以居不接吉事如远所启咸
宁诏书虽不合古义然随时立宜已为定制诚非群下
所得诮论
  公主丧废乐议(晋/)
晋穆帝升平元年冬至节小会庐陵公主未葬符问应
作乐不博士荀讷曹耽等言君于大夫比卒哭不举乐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3b 页 WYG0605-0084d.png
公主加有骨肉之亲宜阙乐太常王彪之引晋武帝诏
应作乐按武皇诏三朝举哀者三旬乃举乐其一朝举
哀者三日则举乐太始十年春长乐长公主薨太康七
年秋扶风武王薨武皇并举哀三日而已中兴以来更
参论不改此制今小会宜作乐
  太子所生丧废乐议(晋/)
晋惠帝永宁元年冬悯怀太子母丧三年制未终大司
马府参军江统议二年正会不宜举乐引春秋传曰母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4a 页 WYG0605-0085a.png
以子贵而儒者谓傅重非嫡服同众子经无明据于义
为短今悯怀太子正位东宫继体承业监国尝膳既处
其重无缘复议其轻制也二年正会不宜举乐
  大臣丧废乐议(周/) (晋/)
礼记檀弓曰智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
钟杜蒉自外来入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
斯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
乐智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(纣以甲子死桀以/乙卯亡王者谓之)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4b 页 WYG0605-0085b.png
(疾日不举乐大/臣丧重于疾日)○晋贺循议曰上车骑大将军未葬表
不应作鼓吹鼓吹之兴虽本为军之凯乐有金革之音
于宫庭发明大节以此为盛与乐实同按礼于贵臣比
卒哭不举乐今车骑未葬不宜作也
  忌月不废乐议(晋/)
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月是康帝忌月于时疑不定下
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语若有忌月
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○大唐武太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5a 页 WYG0605-0085c.png
后天册万岁二年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平契丹
凯旋欲以十二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军将入
城例有军乐今既属先帝忌月请备而不奏鸾台侍郎
王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军乐是军
容与常乐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从之
 
 
 
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5b 页 WYG0605-0085d.png
 
 
 
 
 
 
 
 通典卷一百四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