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五十
通典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603-061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五十
 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
 礼十 吉九
  禘祫下(宋/) (梁/) (后魏/) (大唐/)
宋制殷祭皆即吉乃行武帝永初三年九月十日奏傅
亮议权制即吉圣代宜耳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
三日殷祠十二烝祀(太学博士徐道娱议曰按祫禘之/礼三年一五年再在四时间也周)
通典 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603-0610b.png
(礼仲冬享烝月令季秋尝稻晋以春烝曲沃齐十一月/尝太公此并孟仲区分不共之文明矣寻殷烝祀重祭)
(荐礼轻轻尚异月重宁反同且祭不/欲数数则黩今隔旬频享于礼为烦)孝武孝建元年十
二月有司奏依旧令今元年十月是殷祠之月(领曹郎/范泰参)
(议依永初三年例须再周之外殷祭寻祭再周来二年/三月若以四月殷则犹在禫内下礼官议正国子助教)
(苏玮生议按礼三年丧毕然后祫于太祖又云三年不/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且不禫即祭见讥于)
(春秋求之古礼丧服未终固无祼享之义自汉以来一/从权制宗庙朝聘莫不皆吉太学博士徐宏议三年之)
(丧虽从权制再祥周变犹服缟素未为纯吉无容以祭/谓来年四月未宜便殷十月则允太常丞朱膺之议虞)
(礼云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谓二十七月既禫/祭当四时之祭日则未以其妃配哀未忘也推此未禫)
通典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603-0611a.png
(不得祭也春秋闵公二年吉禘于庄公郑注云闵公心/惧于难务自尊大以厌其祸凡二十二月而除丧又不)
(禫明禫内不得禘也按旧说三年丧毕遇禘则禘遇祫/则祫郑玄云禘以孟夏祫以孟秋今相承用十月如宏)
(所上公羊之文亦以鲁闵因纪制耳何必全许素冠可/吉禘郎中周景远参议永初三年九月十日傅亮议曰)
(权制即吉圣代宜尔宗庙大礼宜依旧古典谓/徐宏朱膺之议用来年十月殷祀为允诏可)大明七
年二月有司奏四月应殷祀若事中未得用孟秋(领军/长史)
(周景远议按礼记云天子祫禘祫尝祫烝则夏秋冬皆/殷晋义熙初仆射孔安国议自太和四年相承殷祭皆)
(用冬夏又云永和十年至今五十馀年用三十月辄殷/祀博士徐乾据难安国又引晋咸康六年七月殷祀是)
(不专用冬夏时虽不从乾议而安国无以夺之今若/以来年四月未得殷祀迁用孟秋于礼无违诏可)
通典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603-0611b.png
梁武帝初用谢广议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谓之殷祭禘
以夏祫以冬○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诏郑玄云天
子祭圆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
禘祫则毁庙群庙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增及
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鲁礼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
禘圆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又云天
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宗
庙称禘禘祫一名也合祭故称祫禘而审谛之故称禘
通典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603-0611c.png
非两祭之名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总而互举故称五年
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断可知矣诸儒之说大略如是
公卿可议其是非尚书游明根言曰郑氏之议禘者大
祭之名大祭圆丘谓之禘者审谛五精星辰也大祭宗
庙谓之禘者审谛其昭穆百官也圆丘常合不言祫宗
庙时合故言祫斯则宗庙祫禘并行圆丘一禘而已宜
于宗庙俱行禘祫之礼二礼异故名殊依礼春祭特礿
于尝于烝则祫尝祫烝不于三时皆行禘祫之礼中书
通典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603-0611d.png
监高闾又言禘祭圆丘与郑义同者以为有虞禘黄帝
黄帝非虞在庙之帝不在庙非圆丘而何又大傅云禘
其所自出之祖又非在庙之文论语称禘自既灌以往
尔雅称禘大祭也诸侯无禘礼唯夏祭称禘又非宗庙
之禘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圆丘之禘改殷之禘取
其禘名于宗庙因先有祫遂生两名其宗庙禘祫之祭
据王氏之义祫而禘禘止于一时一时者祭不欲数一
岁三禘愚以为过数诏曰明根闾等据二家之议论禘
通典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603-0612a.png
祫详矣至于事取折衷犹有未允闾以禘祫为名义同
王氏禘祭圆丘事与郑同无所间然明根以郑氏等两
名两祭并存并用理有未称俱据二义一时禘祫而阙
二时之禘事有难从先王制礼内缘人子之情外协尊
卑之序故天子七庙数尽则毁藏主于太祖之庙三年
而祫祭之代尽则毁以示有终之义三年而祫以申追
远之情禘祫既是一祭分而两之事无所据毁庙三年
一祫又有不尽四时于礼为阙七庙四时常祭祫则三
通典 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603-0612b.png
年一祭而又不究四时于情为简王以禘祫为一祭王义
为长郑以圆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为当今互
取郑王二义禘祫并为一名从王禘是祭圆丘大祭之
名上下同用从郑若以数则黩五年一禘改祫从禘五
年一禘则四时尽禘以称今情禘则依礼文先禘而后
时祭便即施行著之于令永为代法宣武帝景明中秘
书丞孙惠蔚上言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崩至废帝
正始二年积二十五晦为大祥有司以为禫在二十七
通典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603-0612c.png
月到其年四月依礼应祫王肃以为禫在祥月至其年二月
宜应祫祭虽各异议至于丧毕之祫明年之禘其义一
焉请取郑舍王禫终此晦来月中旬礼应大祫六室宗
祏升食太祖明年春享咸禘群庙自兹以后五年为常
又古之祭法时祫并行天子先祫后时诸侯先时后祫
此于古为当在今则烦且礼有升降事有文质适时之
制圣人弗违当祫之月宜减时祭从之延昌四年正月
宣武帝崩孝明即位三月时议来秋七月应祫祭于太
通典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603-0612d.png
祖太常卿崔亮上言曰今宣武皇帝主虽入庙然烝尝
时祭犹别寝室至于殷祫宜存古典按礼三年丧毕祫
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又按杜元凯云卒哭而除三
年丧毕而禘魏武皇后以太和四年六月崩其月既葬
除服即吉四时行事而犹未禘王肃以为既除即吉故
特时祭至于禘祫宜存古礼高堂隆如肃议于是停殷
祭又仰寻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崩其年十月祭
庙景明二年七月祫于太祖三年春禘于群庙亦三年
通典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603-0613a.png
乃祫准古礼及晋魏之议并景明故事愚谓来秋七月
祫祭应停宜待三年终然后祫禘从之○大唐前上元
三年有司祫享于太祖庙时议者以礼纬三年一祫五
年一禘公羊傅云五年而再殷祭两义互文莫能决断
大学博士史元璨议曰按礼记正义列郑玄禘祫志云
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
享于太庙公羊傅云大享者何祫也是三年丧毕新君
二年当祫明年春禘于群庙僖公宣公八年皆有禘则
通典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603-0613b.png
后禘去前禘五年以此定之则新君二年祫三年禘自
尔之后五年而再殷祭则六年当祫八年当禘又昭公
十年齐归薨至十三年丧毕当祫为平丘之会冬公如
晋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傅云有事武宫是也至十八
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五
年有事于襄宫是也如上所云则禘后隔三年祫以后
隔二年禘此则有合礼经不违傅义自此禘祫之祭依
璨议开元六年秋睿宗皇帝丧毕祫享于太庙自后相
通典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603-0613c.png
承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各自计年不相通数至二十七
年凡经五禘七祫其年夏禘讫冬又当祫太常议曰禘
祫二礼俱为殷祭祫谓合食祖庙禘谓禘序尊卑申先
君逮下之慈成群嗣奉亲之孝事异常享有时行之而
祭不欲数数则黩亦不欲疏疏则怠故王者法诸天道
制祀典焉烝尝象时禘祫如闰天道大成宗庙法之再
为殷祭者也谨按礼记王制郑玄注周官宗伯并云国
君嗣位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年禘于群庙自尔以后
通典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603-0613d.png
五年再殷一祫一禘汉帝故事贞观以后并用此礼以
为三年一闰天道大备故也此则五年再殷通计其数
一禘一祫迭相乘矣今太庙禘祫各自数年两岐俱不
通计或比年频合或同岁再序或一禘之后并为再祫
或五年之内骤有三殷法天象闰之期既违其度五岁
再殷之祭数又不同求之礼文颇为乖失夫以法天之
度既有指归稽古之礼若兹昭著禘祫二祭通计明矣
今请以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四月禘至辛巳十月祫至
通典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603-0614a.png
甲申四月又禘至丙戌年十月又祫至己丑年四月又
禘至辛卯年十月又祫自此五年再殷周而复始又禘
祫之说非唯一家五岁再殷之文既相师矣法天象闰
之理大抵亦同而禘后置祫或近或远盈缩之度有二
法焉郑玄高堂隆则先三而后二徐邈之议则先二而
后三谨按郑氏所序先三之法约三祫五禘之文以为
甲年既禘丁年当祫已年又禘壬年又祫甲年又禘丁
年又祫周而复始以此相承祫后去禘十有八月而近
通典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603-0614b.png
禘后去祫四十二月而遥分析不均粗于算矣假如攻
乎异端置祫于秋则三十九月为前二十一月为后虽
小有愈其间尚偏窃据夲文皆云象闰二闰相去则平
分矣两殷之序何不等耶且又分三等之言夲举全数
二周有半实整三年于此置祫不违文矣何必拘滞三
正乎盖千虑一失通儒之蔽徐氏之议有异于是研覆
周审最为凭准以二禘相去为月六十中分三十置一
祫焉若甲年既禘丙年冬祫已年夏禘辛年冬祫有象
通典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603-0614c.png
闰法豪釐不偏三年一祫之礼既无乖越五岁再殷之
制疏数又均校之诸儒义实长矣今请依据以定二殷
先推祭月周而复始时皆以其议为允十七年四月十
日禘享太庙九室命有司摄行礼(初唐礼祫序昭穆禘/各于其室时礼官太)
(常卿韦绦䓁奏曰准古礼五年再殷祭一祫一禘其义/合聚昭穆定次序又孔安国王肃䓁先儒皆以为昭穆)
(唯郑玄云禘各于其室若如郑旨即与常享不异/恐郑说谬于周经请依古礼王肃䓁议序列昭穆)天宝
八载闰六月五日赦文禘祫之礼以存序位质文之变
盖取随时国家系夲仙宗业承圣祖重熙累盛既锡无
通典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603-0614d.png
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自今以后每禘祫并
于太清宫圣祖前设位序正上以明陟配之礼钦若元
宗下以尽虔恭之诚无违至道比来每缘禘祫则时享
暂停事虽适于从宜礼或亏于必备以后每缘禘祫其
常享无废享以素馔三焚香以代三献建中二年九月
太常博士陈京上疏言今年十月祫享太庙并合享迁
庙献祖懿祖二神主春秋之义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
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则太祖之位在西而东向
通典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603-0615a.png
其下子孙昭穆相对南北为别无毁庙迁主不享之文
徵是礼也自于周室而国朝祀典当与周异周以后稷
配天太庙为始封之祖而下乃立六庙庙毁主迁皆在太
祖之后禘祫之时无先于太祖者故太祖东向之位全
其尊而不疑然今年十月祫飨太庙伏请据魏晋旧事
为比则构筑别庙东晋以征西等四府君为别庙至祫
禘之时则于太庙正太祖之位以申其尊别庙登高皇
太皇征西等四府君以序其亲伏以国家若用此义则
通典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603-0615b.png
宜别为献祖懿祖立庙禘祫祭之以重其亲则太祖于
太庙遂居东向以全尊伏以德明兴圣二皇帝曩既立
庙至禘祫之时当用享礼令别庙之制便就兴圣庙藏
祔为宜𠡠下尚书省集百僚议礼仪使太子少师颜真
卿议曰伏以太祖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处百代不
迁之庙配天崇享是极尊严且至禘祫之时暂居昭穆
之位屈己申孝敬奉祖宗缘齿族之礼广尊先之道此
实太祖明神烝烝之夲意亦所以化被天下率循孝悌
通典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603-0615c.png
请依晋蔡谟等议奉献祖神主居东面之位自懿祖太
祖洎诸祖宗遵左昭右穆之列贞元七年太常卿裴郁
奏曰禘祫之礼殷周以迁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
有序尊卑不差及汉高受命无始封祖以高皇帝为太
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
尊于太祖故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
祖其高皇太皇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
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颍
通典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603-0615d.png
川等四府君亦为属尊不在昭穆之列国家诞受天命
累圣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代数既近
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
宣光二祖尊于太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之数著在礼
志可举而行开元中加置九庙献懿二祖皆在昭穆是
以太祖景皇帝未得居东向之尊今二祖已祧九室唯
序则太祖之位又安可不正伏以太祖上配天地百代
不迁而居昭穆献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徵诸故
通典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603-0616a.png
实深所未安请下百僚佥议八年正月太子左庶子李
嵘等七人议按王制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
七周制也七者太祖文王及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太
祖后稷也殷则六庙也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夏则五
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晋朝博士孙钦议云王
者受命太祖及诸侯始封之君其以前神主据以上数
过五代即毁其庙禘祫不复及也禘祫所及者谓受命
太祖之后迭毁上升藏于二祧者虽百代禘祫及之伏
通典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603-0616b.png
以献懿二祖则太祖以前亲尽之主也据三代以降之
制则禘祫不及矣代祖神主则太祖以下毁庙之主也
则公羊傅所谓已毁庙之主陈于太祖者是也谨按汉
元帝下诏议罢郡国庙及亲尽之祖丞相韦玄成议太
上孝惠庙皆亲尽宜毁太上庙主宜瘗北园孝惠神主
迁于太祖庙奏可太上则太祖以前之主瘗北园禘祫
不及故也则今献懿二祖之比也孝惠迁于太祖庙明
太祖以下子孙则禘祫所及则今代祖元皇帝神主之
通典 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603-0616c.png
比也自魏晋及宋齐陈隋相承始受命之君皆立六庙
虚太祖之位自太祖之后至七代君则太祖当东向位
乃成七庙太祖以前之主魏明帝则迁处士主置于园
邑岁时使令丞奉荐代数犹近故也至东晋明帝崩以
征西等三祖迁入西除名之曰祧以准远庙至康帝崩
穆帝立于是京兆迁入西除同谓之祧如前之礼并禘
祫不及国朝始飨四庙宣光并太祖代祖神主祔于庙
至贞观九年将祔高祖于太庙朱子奢请准礼立七庙
通典 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603-0616d.png
其三昭三穆各置神主太祖依晋宋以来故事虚其位
待递迁方处之东向位于是始祔弘农府君及高祖为
六室虚太祖之位而行禘祫至二十三年太祖祔庙弘
农府君乃藏于西夹室文明元年高宗祔庙始迁宣皇
于西夹室开元十年玄宗特立九庙于是追尊宣皇帝
为献祖复列于正室光皇帝为懿祖以备九室禘祫犹
虚太祖之位祝文于三祖不称臣明全庙数而已至德
三载尅复后新作九室神主唯不造弘农府君神主明
通典 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603-0617a.png
禘祫不及故也至宝应三年祔玄宗肃宗于庙迁献懿
二祖于西夹室始以太祖当东向位次献懿二祖为是
太祖以前亲尽神主准礼禘祫不及凡十八年至建中
二年十月将祫飨礼仪使颜真卿状奏合出献懿二祖
神主行事其布位次第及东西尊位请准东晋蔡谟等
议为定遂以献祖当东向以懿祖于昭位南向以太祖
于穆位北向以次左昭右穆陈列行事且蔡谟当时虽
有其议事竟不行而我唐庙祧岂可为准臣嵘等伏以
通典 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603-0617b.png
尝禘郊社尊无二上瘗毁迁藏礼有义断献懿以为亲
尽之主太祖以当东向之尊一朝改移实非典故请宜
效先朝故事献懿神主藏于西夹室以类祭法所谓远
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则祭无祷则止
太祖既昭配天地位当东向之尊庶上守贞观之定制
中奉开元之成规下遵宝应之严式符合经义不失旧
章吏部郎中柳冕等十二人议曰天子受命之君诸侯
始封之祖皆为太庙故虽天子必有尊也是以尊太祖
通典 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603-0617c.png
也故太祖以下亲尽而毁洎秦灭学汉不及礼不列昭
穆不建迭毁晋既失之宋又因之于是有违王庙之制
于是有虚太祖之位不列昭穆非所以示人有序也不
建迭毁非所以示人有杀也违王庙之制非所以示人
有别也虚太祖之位非所以示人有尊也此礼之所由
废也谨按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葬以士今献
祖祧也懿祖亦祧也唐未受命犹士礼也是故高祖太
宗以天子之礼祭之不敢以太祖之位易之今而易之
通典 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603-0617d.png
无乃乱先王之序乎昔周有天下追王太王王季以天
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汉有天下尊太上皇以
天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唐有天下追王献懿
二祖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则不可代太
祖之位明矣又按周礼有先公之祧先王之祧先公之
迁主藏乎后稷之庙其周未受命之祧乎先王之迁主
藏之文武之庙其周已受命之祧乎故有二祧所以异
庙也今献祖以下之祧犹先公也太祖以下之祧犹先
通典 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603-0618a.png
王也请筑别庙以居二祖则行周之礼复古之道故汉
之礼因于周也魏之礼因于汉也隋之礼因于魏也皆
立三庙有二祧又立私庙四于南阳亦后汉制也为人
之子事大宗降其私亲故私庙所以尊夲宗也太庙所
以尊正统也虽古今异时文质异礼而知礼之情与问
礼之夲者莫不通其变酌而行之故上致其崇则太祖
属尊乎上矣下尽其杀则祧主藏尽于下矣中处其中
则王者主祧于中矣工部郎中张荐等议曰昔殷周以
通典 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603-0618b.png
稷契始封为不迁之祖其毁庙之主皆稷契之后所以
昭穆合祭尊卑不差如夏后氏以禹始封遂为不迁之
祖故夏五庙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此则鲧之亲尽其主
已迁左氏既称禹不先鲧足明迁庙之主虽属尊于始
封祖者亦在合食之位矣又据晋宋齐梁北齐周隋史
其太祖以上并同禘祫未尝限断迁毁之主伏以南北
八代非无硕学巨儒宗庙大事议必精博验于史册其
礼佥同又详魏晋宋齐梁周北齐隋故事及贞观明庆
通典 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603-0618c.png
开元礼所述禘祫并虚东向既行之已久实群情所安
自太祖处清庙第一之室其神主虽百代不迁永歆烝
尝上配天地位于太庙无不正矣若至禘祫之时暂居
昭穆之列屈己申孝以奉祖祢岂非伯禹烝烝敬鲧之
道欤亦是魏晋及周隋之太祖不敢以卑厌尊之义也
议者或欲迁二祖于兴圣庙及请别筑室至禘祫年飨
之夫祫合也此乃分食殊乖礼意及欲藏于西夹室永
不及祀无异汉代瘗园尤为不可辄敢据正经考论旧
通典 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603-0618d.png
史请奉献懿二祖与太祖并从昭穆之位而虚东向司
勋员外郎裴枢议曰礼之必立宗子者盖为收是族人
东向之主亦由是也若祔于远庙无乃中有一间等上
不伦西位常虚则太祖永厌于昭穆异庙别祭则祫享
何主乎合食永閟比于姜嫄则推祥禖而无事于礼夫
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
宗庙严故重社稷由是言之太祖之上复有追尊之祖
则亲亲尊祖之义无乃乖乎太庙之外轻制别祭之庙
通典 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603-0619a.png
则宗庙无乃不严社稷无乃不重乎且汉丞相韦玄成
请瘗于园晋徵士虞喜请瘗于庙两阶之间喜又引左
氏说古者先王日祭于祖考月祀于曾高时享及二祧
岁祫及坛墠终禘及郊宗祏室是为郊宗之上复有祏
室之祖斯最近矣但当时议所处柘室未有准的喜请
于夹室中愚以为祏室可据所以处之之道未安何者
夹室谓居太祖之下毁主非是安太祖之上藏主也未
有卑处正位尊在傍居考理即心恐非允叶今若建祏
通典 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603-0619b.png
室于园寝迁神主以永安采汉晋之旧章依禘祫之一
祭修古礼之残缺为国朝之典故庶乎春秋变之正礼
动之中者焉京兆府同官县尉仲子陵议曰今儒者乃
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语欲令已祧献祖权居东向
配天太祖屈居昭穆此不通之甚也凡在左氏不先食
之言且以正僖公之逆祀儒者安知非夏氏庙数未足
之时而禹不先鲧乎且汉之禘祫盖不足徵魏晋已还
太祖皆近是太祖之上皆有迁主历代所疑或引閟宫
通典 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603-0619c.png
之诗而永閟或因虞主之义而瘗园或缘远庙为祧以
筑宫或言太祖实卑而虚位唯东晋蔡谟凭左氏不先
食以为说欲令征西东向均之数者此最不安且蔡谟
此议非晋所行前有司不夲谟改筑之言取征西东向
之一句为万代法此不可甚也臣又思之永閟瘗园则
臣子之心有所不安权居正位则太祖之尊无时而定
则别筑一事义差可安且兴圣之于献祖曾祖也昭穆
有序飨祀以时伏请奉献懿二祖迁祔于德明兴圣庙
通典 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603-0619d.png
此其大顺也或以祫者合也今二祖别庙是分食也何
合之为臣以为德明兴圣二庙每禘祫之年亦皆飨荐
是以分食奚疑于二祖乎左司郎中陆淳奏曰臣窃寻
七年百僚所议考其意有四一曰藏诸夹室二曰置之
别庙三曰迁于园寝四曰祔于兴圣藏诸夹室是无飨
献之期异乎周人藏于二祧之义礼不可行也置之别
庙始于魏明之说礼经实无其文晋义熙九年虽立此
议以后亦无行者迁于园寝是乱宗庙之仪既无所凭
通典 卷五十 第 20a 页 WYG0603-0620a.png
殊乖礼意事不足徵也唯有祔于兴圣之庙禘祫之岁
乃一祭之庶乎合于礼者之体而得变之正也
  功臣配享(殷/) (周/) (汉/) (魏/) (晋/) (梁/) (大唐/)
殷盘庚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○周制
夏官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(赏地赏田在远/郊之内属六乡)
(焉等犹差也以/功大小为差)王功曰勋(辅成王业/若周公)国功曰功(保全国/家若伊)
(尹/)民功曰庸(法施于人/若后稷)事功曰劳(以劳定/国若禹)治功曰力(制/法)
(成治若/咎繇)战功曰多(尅敌出奇若韩信陈平司马/法曰尚多前勇谓敌功多)凡有功
通典 卷五十 第 20b 页 WYG0603-0620b.png
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(铭之言名生/则书于王旌)
(以识其人与其功死则于烝先王祭之诏谓告其神以/辞若盘庚告其卿大夫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)
(与享之/是也)大功司勋藏其贰(贰犹副也功书藏于天府/又副于此者以其主赏)
汉制祭功臣于庭生时侍宴于堂死则降在庭位与士
庶为列○魏高堂隆议曰按先典祭祀之礼皆依生前
尊卑之秩以为位次功臣配享于先王象生时侍宴宴
礼大夫以上皆升堂以下则位于庭其馀则与君同牢
至于俎豆荐羞唯君备矣公降于君卿大夫降于公士
通典 卷五十 第 21a 页 WYG0603-0620c.png
降于大夫使功臣配食于烝祭所以尊崇其德明其勋
以劝嗣臣也议者欲从汉氏祭之于庭此为贬损非宠
异之谓也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(凡牲体前/贵后贱)今使配
食者因君之牢以贵贱为俎庶合事宜周志曰勇则害
上不登于明堂共用谓之勇(共用死/国用)言有勇而无义死
不登堂而配食此即配食之义位在堂之明审也下为
北面三公朝立之位耳宴则脱屦升堂不在庭也凡献
爵有十二九七五三之差君礼大夫三献太祝令进三
通典 卷五十 第 21b 页 WYG0603-0620d.png
爵于配食者可也○晋散骑常侍任茂议按魏功臣配
食之礼叙六功之勋祭陈五祀之品或祀之于一代或
傅之于百代盖社稷五祀所谓傅之于百代者古之王
臣有明德大功若勾龙之能平水土柱之能植百榖则
祀社稷异代不废也昔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乃迁
稷而周弃德可代柱而勾龙莫废也若四叙之属分主
五方则祀为贵神傅之异代载之春秋非此之类则虽
明如咎繇勋如伊尹功如吕尚各于当代祀之不祭于
通典 卷五十 第 22a 页 WYG0603-0621a.png
异代也然则伊尹于殷虽有王功之茂不配食于周之
清庙矣今之功臣论其勋绩比咎繇伊尹吕尚犹或未
及凡云配食各配食于主也今主迁庙臣宜从飨大司
马石苞等议魏氏代功臣宜归之陈留国使修常祠允
合事理○梁武帝初何佟之议曰禘于夏首物皆未成
故为小祫于冬万物皆成其礼斯大近代禘祫并及功
臣有乖古典请唯祫祭乃及功臣从之○大唐贞观十
六年有司言礼祫享功臣配享于庙庭禘享则不配后
通典 卷五十 第 22b 页 WYG0603-0621b.png
令禘祫之日功臣并得配享请集礼官学士等议太常
卿韦挺等议曰古者臣有大功享禄其后子孙率礼洁
粢丰盛礿祠烝尝四时不辍国家大祫又得配焉所以
昭明其勋尊崇其德以劝嗣臣也其禘及时享功臣皆
不应享故周礼六功之官皆配大烝而已先儒皆以大
烝为祫祭梁初误禘功臣左丞何佟之駮议武帝允而
依行降暨周齐俱遵此义窃以五年再殷合诸天道之
大小小则人臣不与大则兼及有功礼禘无配功臣诚
通典 卷五十 第 23a 页 WYG0603-0621c.png
谓理不可易从之其仪具开元礼
 
 
 
 
 
 
 
通典 卷五十 第 23b 页 WYG0603-0621d.png
 
 
 
 
 
 
 
 通典卷五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