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三十一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603-036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三十一
 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
 职官十三
  王侯总叙
法古者多封国之制(魏曹元首六代论晋陆士/衡五等论皆言封建之利)是今者
贤郡县之理(贞观中朝议封建李伯药盛/陈不可马周继言之遂止)虽备徵利病
而终莫究详尝试论之曰在昔制置事皆相因物土疆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603-0366b.png
建万国成则肇于轩后方有可称不应创择万人首令
分宰盖因其豪而伏众即其地而名国或循沿旧政简
朴不傅或坟籍散亡建兹复纪涂山之会亦云万数夏
祚经四百已丧七千殷氏六百年间又损千二百矣爰
及周赧八百馀祀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始皇荡定天下
一家历载千九百并万而为一众暴寡且无虚月大灭
小未尝暂宁迭寻干戈齐人涂炭秦睹其毙不复建侯
才及嗣君天下怨溃汉祖矫枉并建勋亲旋则韩彭菹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603-0367a.png
醢续有吴楚逆乱武昭之后制许推恩分人为差但食
租税王莽阶缘后族克成篡夺诸刘微弱势同编氓光
武远惩大封优全劳旧邓寇耿贾国止四县二汉所立
列郡不殊中有伪新乃如羿浞虽无涂山万国享祚侔
于夏氏曹魏剪弱藩戚未几覆亡晋室分兵八王致乱
尤速(晋以魏公族微弱神器易迁故委兵诸王未几迭/相攻伐遂亡天下所谓矫枉过当其败愈速也)
刘宋改更旧制国吏不得称臣(孝武性多猜忌制国吏/令于本国君不得称臣)
(改称曰/下官也)自兹以还建侯日削欲行古道势莫能遵天生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603-0367b.png
烝民树君司牧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
失庶则安所致寡则危所由汉隋大唐海内统一人户
滋殖三代莫俦(唐虞之前记录简略人户损益不可复/知夏氏以来载籍渐备西汉有千二百)
(馀万户东汉有千馀万户隋及大唐皆有九百馀/万户虽三代致理亦莫比焉魏晋之后凋耗则甚)若以
为人而置君欲求既庶诚宜政在列郡然则主祀或促
矣若以为君而生人不病既寡诚宜政在列国然则主
祀可永矣主祀虽永乃人鲜主祀虽促则人繁建国利
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夫立法作程未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603-0367c.png
有不毙者固在度其为患之长短耳政在列国也其初
有维城磐石之固其末有下堂中肩之辱远则万国屠
灭近则鼎峙战争所谓其患也长(夏殷周三代诸国相/灭魏晋鼎峙六十馀)
(年车书方一永嘉之后天下/幅裂三百馀载江左乃平)政在列郡也其初乃四海
一家之盛其末有土崩瓦解之虞高光及于国初戡定
之勋易集所谓其患也短(自秦二世元年陈胜首起兵/乱至汉高平项羽凡八年而)
(天下定自王莽地皇三年海内兵起至光武建武十二/年平公孙述凡十三年而甲兵戢自隋炀大业十一年)
(已有群盗起至国家武德/七年凡十年而干戈息)岂非已然之證欤夫君尊则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603-0367d.png
理安臣强则乱危(管子曰君尊则国/安君卑则国危)是故李斯相秦坚
执罢侯置守其后立议者以秦祚促遂尔归非向使胡
亥不嗣赵高不用闾左不发酷法不施百姓未至离心
陈项何由兴乱自昔建侯多旧国也周立藩屏唯数十
焉馀皆先(去/声)封不废其爵(楚灭六蓼鲁臧文仲叹曰皋/繇庭坚不祀忽诸按皋繇庭)
(坚重于唐虞之际封立国邑不应/殷周之时略徵一二是沿习也)谅无择其利遂建诸
国惧其害不立郡县故曰事皆相因斯之谓矣(自五帝/至于三)
(王相习建国之制当时未先知封建则理郡县则乱而/后又睹秦汉一家天下分置列郡有溃叛陵篡之祸便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603-0368a.png
(以为先王建万国之时本防其萌务固其业冀其分乐/同忧飨利共害之虑乃将后事以酌前旨岂非强为之)
(说/乎)览曹陆著论诚谓文高理明不本为人树君不稽烝
氓损益观李马陈諌乃称冥数素定不在法度得失不
关政理否臧故曰终莫究详斯之谓矣但立制可久施
教得宜君尊臣卑干强枝弱致人庶富享代长远为理
之道其在兹乎
  历代王侯封爵(公主并官属附/)
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万国(神农氏末诸侯相侵伐暴/虐百姓黄帝既为天子天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603-0368b.png
(下有不服者从而征之平者/去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)至于唐虞别为五等曰公
侯伯子男则虞书所谓辑五瑞脩五玉是其制也(五瑞/即公)
(侯伯子男之瑞圭璧也五/玉亦五等诸侯执之玉也)○夏与唐虞同○殷制天子
之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
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(郑玄云此地殷所/因夏爵三等之制)凡四
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
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
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603-0368c.png
国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
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
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
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
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○周制封王者后凡
有功之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
二百里男百里(所因殷之诸侯亦为黜陟之其小者皆/益之地为百里是以周有爵尊而国小)
(爵卑而国大者唯/天子畿内不增)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603-0368d.png
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
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
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
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(周之初/列爵唯)
(五公侯伯子男分土唯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/男方五十里并因殷制至周公居摄制礼作乐列爵分)
(土皆五等焉公五百里侯四百/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)凡诸侯世子世国(继世/以诸)
(侯象/贤)大夫不世爵使人以德爵以功(谓县内及列国诸/侯为天子大夫者)
(不世爵而/世禄避贤)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(列国及县/内之国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603-0369a.png
诸侯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(上大/夫曰)
(卿/)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(周天王之女曰王姬皆下嫁/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)
(后一/等)公国孤一人(孔安国注虞书曰公之孤执玄周礼/云公之孤四命王制曰天子使其大)
(夫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是为三监使佐方伯领诸侯/此殷礼也其禄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)
(于方伯之地盖牧国则有之故仪礼燕礼云若有诸公/则先卿献之正义曰言诸者通客牧三监皆为公也)
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(命于天子者天子选用/之如今诏书除吏矣)次国三
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(左傅曰管仲受下卿/之礼避天子之二守)
(国高故也明国高/是天子之命卿也)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603-0369b.png
其君(王制曰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郑注云误也正义/曰此兼夏殷礼也夏之大国谓公侯也殷大国谓)
(公也依周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/立司空兼司寇也故左傅云鲁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)
(马孟孙为司空此三卿也以此推之则知诸侯不立冢/宰宗伯司寇按崔氏云鲁已有孟叔季三卿为政而更)
(有臧氏及孔子并为/司寇则皆小司寇也)每国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
(周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皆与此同但国/公长有四命孤一人其卿三命大夫再命侯伯之卿大)
(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/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)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
命小国之卿与大夫一命(不言次国者以大国之下互/明之也此卿命则异大夫皆)
(同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/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)次国之上卿位当大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603-0369c.png
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
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(此诸侯使卿/大夫规聘燕)
(会之序也其位爵同小/国在下爵异固在上耳)至于周衰诸侯失制号令自已
其名不一于是正卿当国谓之相而楚谓之令尹其他
异同难悉数矣(孙卿子曰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/卑每益禄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)
(史记曰楚民俗好卑车王以为不便焉欲下令使高之/孙叔敖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)
(里使高其栅王许之居半载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/民从其化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才自得之三去相而)
(不悔知非己之罪淮南子曰蘧伯玉为相子贡问何以/理国曰不理理之又曰子产为郑国相一年竖子不戏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603-0369d.png
(狎班白不提挈童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贰贾三年门不/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土无尺藉又孔子)
(摄行鲁相事有喜色乃诛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/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)
(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又公仪休/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)
(与民下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不受客/曰闻君嗜鱼何故不受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食茹而)
(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逐出其/妇燔其机曰欲令农夫女工安所售其货乎)○秦制
爵二十等以赏功劳二十彻侯(后汉志曰彻侯金印紫/绶功大者食县小者食)
(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汉/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)十九关内侯(颜师古曰/言有侯号)
(而居京畿无国邑也荀绰百官表注曰时六国未平将/帅皆家关中故以为号刘昭曰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603-0370a.png
(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如淳释曰列侯出关就国/也但爵其身有家累者与之关内之邑食其租税又有)
(伦侯建成侯赵亥昌武侯冯无/择是也但有封名而无食邑)十八大庶长(刘昭曰自/左庶长以)
(上至大庶长皆将军也所将庶人更卒故以为名大/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裨将军也)
七驷车庶长(言乘驷马之车/而为众庶之长)十六大上造(言皆主上/造之士)
五少上造十四右更(言主领更卒/部其役事)十三中更十二左更
十一右庶长(言为众/列之长)十左庶长九五大夫(大夫之尊者/也刘昭曰自)
(公士至五大/夫皆军吏也)八公乘(言得乘公家之车也刘昭曰自吏/民爵不得过公乘过者得贳与子)
(若同产然则公乘者/军吏之爵最尊者)七公大夫(与下/同)六官大夫(加官者/示稍尊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603-0370b.png
(也亦谓之/国大夫)五大夫(列位从/大夫)四不更(言不与更/卒之事)三簪袅(以/组)
(带马曰袅簪袅/者主饰此马)二上造(造成也言有/成命于上)一公士(言有爵命/异于士卒)
(刘昭曰步卒之有爵为士者也战国之际秦项之间权/设班宠有加赐邑君者盖假其位号或空受其爵耳如)
(田婴为靖郭君白起为武安君魏冉弟为华阳君秦昭/王弟为泾阳君及高陵君蔡泽为刚成君其后项梁为)
(武信君陈馀为成安君李左车为广武君之类/是也至汉尤多盖在封爵之外别加为美号也)○汉兴
设爵二等曰王曰侯皇子而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
故谓之诸侯王王子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以
功封者谓之彻侯大者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以为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603-0370c.png
差降古分土而无分民自汉始分民而诸王国皆连城
数十踰于古制其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有赐特
进者其位在三公下其次列侯有功德天子命为诸侯
者谓之朝侯其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庙其
称侍祠侯者但侍祠而无朝位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
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
京师者亦随时见会谓之猥诸侯凡诸侯王皆金玺盭
(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黄/金玺驼驼纽文曰玺谓刻曰某王之玺赤地绶列侯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603-0370d.png
(黄金印龟纽文曰/某侯之印紫绶)掌治其国王常冠远游冠绶五采而
多朱自称曰寡人教曰令凡诸侯王官其傅为太傅相
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汉
朝汉朝惟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及七
国作乱之后景帝惩之遂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令内史
治之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
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(内史为京兆尹中尉/为执金吾郎中令为)
(光禄/勋)而王国如故员职皆不得自置又令诸王得推恩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603-0371a.png
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
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
邑皆别属他郡千户置家丞不欲者听之作左官之律
附益之法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至成帝绥和元
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(大司空何武奏罢内史相如太/守中尉如都尉参职是后中尉)
(争权与王相/奏常不和)太傅但曰傅(史记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/后少子筑东苑方三百馀里)
(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四十馀里赐天子旌旗千乘/万骑拟于天子出跸入警招延四方豪杰山东游士莫)
(不至焉又曰河间献王景帝子也好儒学/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)汉初论功封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603-0371b.png
列侯者凡百四十有三人(萧何/为冠)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
人凡列侯金印紫绶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
食吏民凡皇帝之女为公主皆列侯尚之(周制王姬下/嫁于诸侯以)
(同姓诸侯主之公者诸侯之尊称故谓之公主后汉荀/爽上疏曰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)
(者宜改尚主之制/以称乾坤之位)王国有傅(掌辅导王初曰太傅后除/太字史记曰贾谊为梁怀)
(王太傅王堕马死无后贾生自/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)(本统众官后省内史/而相理民如郡太守)
(史记曰曹参相齐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乃厚请/之盖公曰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用其术齐国安集)
(及入为汉相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夫/狱市者所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603-0371c.png
(之也又曰石庆为齐相举国皆慕其家/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社也)内史(治国/民)中尉
(掌武/事)郎中令(秩千石/墨绶)(本曰太仆改/曰仆墨绶)文学(宋志前汉王/国已置文学)
大司农 卫士长 太仓长(齐淳于/意为之)列侯国亦有相(改/所)
(食国令长为之汉初诸侯王有丞相兼有相国按史记/周勃破燕王卢绾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景帝省之)
馀略与王国同公主有家令门尉亦有赐重封者(张晏/曰重)
(封益禄也臣瓒曰增封颜/师古曰重封谓加二号耳)成帝鸿嘉三年诏七大夫以
上皆令食邑(秦本制列侯乃得食/邑七大夫即公大夫)非七大夫以下皆复
其身及户勿事(一户之内/皆不徭赋)是岁又令吏民得买爵贾级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603-0371d.png
千钱(贾读/曰价)○后汉爵亦二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其列
侯虽邓寇元勋所食不过四县为侯国旧制列侯奉朝
请在长安者皆位次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
进者次车骑将军赐位朝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
大夫其馀以肺腑及公主子孙或奉坟墓亦为猥诸侯
(汉官仪曰皇后父兄率为特进侯朝会位次三公故章/帝启马太后曰汉典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其功)
(臣四姓为朝侯侍/祠侯皆在卿校下)明帝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
(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曰四姓小/侯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礼记曰庶方小侯亦其义也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603-0372a.png
诸王封者受茅土归以立社(胡广曰诸侯受封皆受茅/土归立社稷本朝为宫室)
(自有制度至于列侯归国者不受茅土不/立宫室各随贫富裁制黎庶以守其宠)罪侯归国不
得臣吏民(后汉书曰张安世自昭帝时封为富平侯传/国至八代孙吉无嗣国除经历篡乱二百年)
(间未尝谴黜封/者莫与为比)至献帝建安初封曹操为费亭侯亭侯
之制自此始也二十年曹公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
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初汉制皇女皆封县
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藩王
诸王女皆封乡亭翁主仪服同乡亭侯(汉诸王女亦谓/之翁主汉书谓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603-0372b.png
(齐厉王姊为纪翁主以/纪氏所生因以为号)章帝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琅琊
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汉安帝姊妹亦封为长公主
同之皇女(蔡邕独断曰汉帝子女曰公主仪比/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)其皇女
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皆傅国于后乡亭
之封则不傅袭(永初元年邓太后封清河孝王庆/女十一人皆为乡公主分食邑俸)王国
有傅(如师不臣/二千石)(秩二千石刁矅字子荣为鲁相行县/三老执辔学官处士皆乘牛马随后)
(所顿亭傅辄讲经袁忠为/沛相乘苇车以清亮称)内史(如郡/丞)中尉 郎中令(掌/五)
(大夫郎中宿卫/官如光禄勋)(主车/马)持书(奉使至/京都)谒者 礼乐长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603-0372c.png
卫士长 医工长 永巷长 祠祀长 郎中 其绍
封削绌者中尉内史官属随亦率减列侯国置相(其秩/各如)
(本县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/但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)其官随国大小为增减食
邑千户以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(此家臣也/使理家事)不满千户
则不置家丞旧置行人洗马门大夫等官又悉省诸公
主各置家令一人(东观书曰其主薨无/子置傅一人守其家)○魏黄初三年
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
为亭伯其后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603-0372d.png
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又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
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关外侯爵十六级铜印龟纽墨
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绶自关内侯皆不食
租虚封爵自魏始而有保 傅 相 常侍 侍郎
郎中令 中尉 大农 文学 友 谒者大夫 诸
杂署令 丞 公主有家令 仆 丞 行夜督邮
王太妃有家令 仆 丞 ○晋亦有王公侯伯子男
六等之封(晋令曰有开国郡公县公郡侯县侯/伯子男及乡亭关内关外等侯之爵)唯安平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603-0373a.png
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其馀县公邑千八百户
地方七十五里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
侯邑千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地
方六十里次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里大国子邑八百
户地方五十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地方四十里男邑四
百户地方四十里武帝受禅之初太始元年封建子弟
为王二十馀人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
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603-0373b.png
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宫于
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以上
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初虽有封国而王公皆在
京都咸宁三年诏徙诸王公皆归国(时杨珧荀勖以齐/王攸有时名惧惠)
(帝有后难乃追故司空裴秀立/封建之旨遂诏王公悉令归国)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
其平原汝南琅琊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
阳为次国其馀为小国皆制所近县益满万户又为郡
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603-0373c.png
置一军千一百人亦中尉领之于时唯特增鲁国公户
邑追进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为郡公钜平侯羊祜为
南城郡侯又南宫王丞随王万各于泰始中封为县王
邑千户至是改正县王增邑为三千户制度如郡侯亦
置一军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庶皆皇家
之近属至亲亦各以土推恩受其大国次国始封王之
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
小国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皆为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603-0373d.png
男非此皆不得封其公之制度如五千户国侯之制度
如不满五千户国亦置一军千人中尉领之伯子男以
下各有差而不置军大国始封之孙罢下军曾孙又罢
上军次国始封之孙亦罢下军其馀付以一军为常大
国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千五百人次国上军二千人
下军千人其未之国大国置守士百人次国八十人小
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亦如小国制度既行所增徙各如
本奏(既遣就国而诸公皆恋京师涕泣/而去及吴平后齐王攸遂之国)凡名山大泽不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603-0374a.png
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始平之竹园别都宫室园囿皆不
为属国其仕在天朝者与之国同皆自选其文武官(晋/齐)
(王攸国相上长史缺典书令请求差选攸下令曰官人/叙才皆朝廷之事非国所宜裁也其令自上请之又当)
(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/乃表租秩足自供遂求绝之)诸入作卿士而其世子年
已壮者皆遣莅国其王公侯以下茅社符玺车旗命服
一如太始故事凡王金印龟纽练朱绶远游三梁冠绛
纱朝服佩山玄玉(开国郡公县公金章皂朱绂绶郡侯/青朱绶同进贤三梁冠绛朝服佩山)
(玄玉开国县侯伯子男/金章朱墨绶冠玉亦同)初武帝践阼封宣帝孙永为东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603-0374b.png
莞郡王始置二卿侯以下置官属随国大小无定制诸
侯并三分食一○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始置九分食一
(元帝以西阳王羡属尊元会特为设床明帝以羡皇室/元老特为之拜成帝诏羡依安平献王孚故事设床帐)
(于殿上帝/亲迎拜)王国有傅(傅即师也以景帝讳故曰傅武帝/初置亦谓之师山公启事曰王楙)
(为燕/王师)(武帝初置一人盖因/文王仲尼四友之名)典书令丞(掌国教令职官/录曰汉制本曰)
(尚书改为治书国讳又改/为典书至晋武置典书令)文学(一/人)郎中令 中尉 大
(此为/三卿)左右常侍(大国各二人次国各/一人掌赞相献者)内史(改太守为/内史又晋)
(书曰改国/相为内史)将军(大国上中下军三将军次国上下/二军将军各一人小国上军而已)典祠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603-0374c.png
 典卫 学官令 治书中尉 司马 世子庶子陵
庙牧长 谒者 中大夫 舍人 典府等其后省相
及仆省郎中置侍郎二人(初晋武帝辅魏政阮籍常言/于帝曰平生曾游东平乐其)
(风土即拜为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/屏障使内外相通法令清简旬日而还)公侯以下国
官属递减(晋书曰诏以寿光公郑冲及朗陵公何曾国/皆置郎中令又曰元帝初渡江即晋王位诸)
(参军奉车都尉掾属者百/馀人时人谓之百六掾)○宋氏一用晋制唯大小国
皆有三军自明帝以后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
参军小号将军为大郡边守置佐吏者又不置长史馀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603-0374d.png
则同矣凡王子为侯者食邑皆千户诸王世子皆金印
紫绶进贤两梁冠佩山玄玉初江夏王义恭为孝武所
忌忧惧故奏革诸侯厅事不得南向坐国官正冬不得
跣登国殿及夹侍障扇不得雉尾剑不得鹿卢形但马
不得过二诸侯常行车前后不得过六队(白直夹毂/不在其限)
不得过银铜为饰诸王子继体为王者婚葬吉凶悉依
诸国公侯之礼不得同皇弟皇子诸王女封县主诸王
子孙袭封之王妃及封侯者夫人并不得用卤簿诏可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603-0375a.png
王国有师(改傅/为之)自内史相记室以下官多与晋同(孔凯/字思)
(远为江夏内史好酒多醉而明晓政事咸曰一月二十/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又有辞记室参军笺曰记)
(室之要须通才敏思/性情缜密者为之)凡郡县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
任便止孝武孝建中始革此制不得追敬不得称臣止
宜云下官而已(刘邕嗣封南康侯河东王歆之尝为南/康国相素轻邕后俱元会邕性嗜酒谓)
(歆之曰卿昔尝具臣今不能劝一杯酒乎歆之效孙皓/歌荅之曰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亦不)
(愿汝/年)公主有傅令傅令不得朱服(不得朱服亦/江夏王所奏)○齐封
爵史阙(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自永/明末京邑士人盛为文章谈议皆凑于西邸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603-0375b.png
王国有师(王琨为武陆王师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/海迎吏琨谓使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)
(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者/官何容复夺之遂不果其事)咨议(张岱字景山历临海/章郡晋安三王府咨)
(议三王行事/事举而情得)文学等官(齐永明元年竟陵王/子良表置文学官)公侯置郎
中令卿一人馀与晋宋同○梁封爵亦如晋宋之制诸
王皆假金兽符第一至第十九诸公侯皆假铜兽符竹
使符第一至第五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铁锡
及竹园别都宫室园囿皆不以属国诸王言曰令境内
称之曰殿下公侯封郡县者言曰教境内称之曰第下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603-0375c.png
自第下称皆曰寡人相以下公文上事皆诣典书世子
主国其文书表疏仪式如臣而不称臣文书下郡官皆
言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上于天朝皆称陪臣有所
陈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(梁南平元襄王伟好学重/士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)
(莫不毕至齐世有清溪宫改为华林苑赐伟为宅/穿筑种植与宾客游其中梁世藩邸之盛无过)五等
诸公位视三公班次之开国诸侯位视孤卿重号将军
光禄大夫班次之开国诸伯位视九卿班次之开国诸
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开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603-0375d.png
之王国置傅相(公以下则台各为选/置之皆掌知百姓事)郎中令 将军
常侍 典书令 典卫长(伯子无/典卫)典祠以下自选备上
诸官多同前代若王加将军开府则置长史 司马
及记室掾属 祭酒 主簿 录事等官属(张绾字孝/卿自中军)
(宣城王长史徙御史中丞武帝使宣旨曰为国之急唯/在执宪直绳用人本不限升降晋宋代周闵蔡廓并以)
(侍中为之卿勿疑是左迁时/宣城王府资重故有此旨)嗣王则唯置郎中令 中
尉 常侍 大农 藩王则无常侍制与后汉同○陈
置九等公主有家令之制郡有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县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603-0376a.png
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沐食侯乡
亭侯关内侯关外侯鄱阳王之封也遣度支尚书萧睿
持节兼太宰告于太庙五岳尚书王质持节兼太宰告
于太社凡亲王起家则为侍中若将军方得有佐吏无
将军则无府止有国官皇太子子冢嫡者封王依诸王
起家馀子并封公起家中书郎诸王子并诸侯代子起
家给事(王公子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令仆子起家秘书/郎若员满亦为版法曹虽高半阶资给秘书郎)
(下次令仆子起家著作佐郎亦为版行参军此外有扬/州主簿太学博士国常侍奉朝请嗣王行参军并起家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603-0376b.png
(官未合/发诏)皇弟皇子府置师 长史 司马 从事中郎
 咨议参军 友 掾属 记室等官其嗣王藩王府
则递减之王国置郎中令 将军 常侍 典祠令
舍人等官其嗣王藩王则递减其员(诸王公参佐等官/仍为清浊或为选)
(司补用亦有府牒拜授者不拘年限去留随意在府之/日唯宾游宴赏时复循参更无馀事若随府王在州其)
(僚佐等或亦得预催督若其驱使便有职务其衣冠子/弟多自修立非气类者惟利是求暴物乱政皆此之类)
○后魏道武皇始元年始封五等至天赐元年减五等
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号皇子及异姓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603-0376c.png
元功上勋者封王皇族及始藩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
侯子亦比为差于是封王者七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
者七十九人子者百有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
大县子封小县其后复加伯男焉孝文太和十八年诏
凡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
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旧制诸镇将刺史假五等
爵及有所贡献而得假爵者皆得世袭延兴二年诏革
此类不得世袭又旧制诸以勋赐官爵者子孙世袭并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603-0376d.png
袭军号后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袭爵而已凡公主皆嫁
于宾附之国朝臣子弟虽名族美彦不得尚焉(后魏道/武帝因)
(见汉书娄敬说高帝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良/久故立此制又江阳王女卒卢太后诏赠乡主)诸王侯
亦各有师 友 文学 侍郎 掾属 舍人等官(时/王)
(国舍人应取八族及凊修之门咸阳王禧/乃取任城王𨽻户为之深为孝文所责)公主有家令
(高平公主薨欲使公主家令居庐制服太常博士常/景曰妇人无专国之理妇人为君男子为臣古礼所)
(不载则家令不得纯臣公/主不得为正君明矣乃寝)○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
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封内之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603-0377a.png
调尽以入台三分食一公以下四分食一王置师一人
馀官大抵与晋宋梁制不异公主则置家令丞等官○
后周制封爵郡县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者皆加开
国授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并加使持节大都督皇
弟皇子置友及学士等员外馀吏阙闻○隋开皇中制
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凡九等(樊子盖进/爵封为济)
(公言其公济天下特/为立名无此郡国)至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馀并废
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及大长公主长公主皆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603-0377b.png
置官属亲王置师 友 文学 长史 司马 咨议
掾 主簿 录事 功曹 记室 户仓兵骑法士等
曹参军 东西阁祭酒参军事 典签等员嗣王则无
师友(诸王公以下置/官属各递减)炀帝更名王府参军为诸司书佐
属参军则直以属为名改国令为家令馀以国为名者
皆去之诸公主各置家令 丞 主簿 谒者 舍人
等员郡主唯无主簿○大唐高祖初受禅以天下未定
广封宗室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603-0377c.png
太宗即位问侍臣曰遍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尚书右仆
射封德彝对曰不便历观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两汉
以降唯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疏远者非有大功如
周之郇滕汉之贾泽并不得滥叨名器所以别亲疏也
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崇多给力役盖以天
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道也太宗然之曰理天下本
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已之亲也于是率以属疏降
爵惟有功者数人得王馀并封县公贞观二年十二月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603-0377d.png
太宗谓公卿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尚书
右仆射宋国公萧瑀对曰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
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
代而亡汉有天下参建藩屏年踰四百魏晋废之不能
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始议列土之制礼部侍郎李
百药上议大略曰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玄
飞名帝箓缔搆遇兴王之运殷忧属启圣之期魏武携
养之资汉高徒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亦不能去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0603-0378a.png
也若其狱讼不归菁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
之上齐七政非止情存揖让守之亦不可固焉以放勋
重华之德尚不能克昌厥后是知祚之长短必在天时
政或盛衰有关人事宗周卜代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
之道斯极而文武之器犹在斯则龟鼎之祚已悬定于
杳冥也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
淳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也谓琢雕成朴以质代
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礼云毕然后定疆理之制议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0603-0378b.png
山河之赏未为晚焉中书侍郎颜师古又论大略曰臣
愚以为当今之要莫如量其远近分置王国均其户邑
强弱相济画野分疆不得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
相维持永无倾夺使各守其境而不能为非协力同心
则足扶京室特进魏徵又议大略曰自隋氏乱离百殃
俱起黎元涂炭十不存一始蒙圣帝敷至仁以流元泽
沐春风而沾夏雨一朝弃之为诸侯之𨽻众心未定或
致逃亡其未可一也既立诸侯当建社庙礼乐文物仪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0603-0378c.png
卫左右顿阙则理必不安粗修则事有未暇其未可二
也大夫卿士咸资禄俸薄赋则官府困穷厚敛则人不
堪命其未可三也王畿千里征税不多至于贡赋所资
在侯甸之外今并分为国邑京师府藏必虚诸侯朝宗
无所取给其未可四也今燕秦赵代俱带蕃夷黠羌旅
拒匈奴未灭追兵内地远赴边庭不堪其劳将有他变
难安易动悔或不追其不可五也六年监察御史马周
上笺大略如李百药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0603-0378d.png
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
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斯术也
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天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
十一年六月诏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为诸州都督刺
史咸令子孙代代承袭非有大故无或黜免其后并不
愿行乃止后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(龙/朔)
(二年制诸王子嫡者封郡王任职从四品下叙其众子/封郡公从五品上叙贞观中王圭奏曰三品以上遇亲)
(王于涂皆降乘违法申敬有乖仪准太宗曰卿皆自尊/而卑吾子乎魏徵曰自古迄今亲王班次三公之下今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0603-0379a.png
(三品皆天子列卿及八座之长为/王降乘非王所宜当也诏从之)亲王府各置官属(凡/府)
(官国官王未出/阁则皆不置)领亲事帐内二府及国官太子男封郡
王其庶姓卿士功业特盛者亦封郡王(自至德元年至/大历三年封异)
(姓为王者凡/百一十二人)其次封国公其次有郡县开国公侯伯子
男之号亦九等并无官土其加实封者则食其封分食
诸郡以租调给(自武德至天宝实封者百馀家自至德/二年至大历三年食实封者二百六十)
(五家凡食四万四/千八百六十户)十六年制王府官以四考为限(高宗/时滕)
(王元婴江王元祥蒋王辉虢王凤俱以贪暴为吏人所/患有授其府官者皆比岭外荒裔为之语曰宁向儋崖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0603-0379b.png
(象白不事/江滕蒋虢)嗣圣二年初置公府官员武太后天授二年
又置皇孙官员皇姑为大长公主(后亦谓之/长公主)姊为长公
主女为公主皆封国视正一品(常乐长公主者高祖之/女寿州刺史赵瑰妻也)
(武太后初临朝越王贞欲举事瑰遣使许以兵应之公/主谓其使曰为我报越王与其进不与其退汝郡王傥)
(男子也当不黜至今不/动及贞败主亦遇害也)太子女为郡主封郡视从一品
亲王女为县主封县视正二品凡诸王及公主皆以亲
为尊皇之昆弟妹先拜于皇子上书称启神龙初下诏
革之二年闰正月敕公主府设官属镇国太平公主仪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0603-0379c.png
比亲王长宁安乐唯不置长史馀并同亲王宜城新都
定安金城等公主非皇后生官员减半其金城公主以
出降吐蕃特宜置司马至景龙四年六月停公主府依
旧邑司(时安乐公主中宗女恃宠骄恣欲皇后临朝冀/得自立为皇太女遂同谋鸩弑既诛废为庶人)
景云元年六月敕公主置府近有敕总停其太平公主
有崇保社稷功其镇国太平公主府即宜依旧(酸枣县/尉袁楚)
(客奏记于中书令魏元忠曰女在内男在外男女有别/刚柔分矣中外斯隔阴阳著矣岂可相滥哉然而幕府)
(者丈夫之职非妇人之事今诸公主并开建府僚崇置/官秩若以女家处男职所谓长阴而抑阳也而望阴阳)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0603-0379d.png
(不愆风雨无爽其可乎窃谓非致远之计乖久安之策/书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此之谓也君侯不)
(正谁正/之哉)开元四年三月制诸封国自始封至曾孙者其
封户三分减一十年加永穆公主封千户(初永穆等各/封五百户左)
(右以为太薄上曰夫百姓租赋者非吾有也斯皆宗庙/社稷苍生是为尔边隅战士出万死不顾一生所赏赐)
(才不过一二十疋此辈何功于人顿食厚封约之使知/俭啬不亦可乎左右以长公主皆二千户请与比上曰)
(吾尝读后汉书见明帝曰朕子不敢望先帝子车服下/之吾未尝不废卷叹息如何欲令此辈望长公主乎左)
(右不敢复言至是公主等车服不给故/加焉自后公主皆封千户遂成其例)凡诸王及公主
以下所食封邑皆以课户充州县与国官邑官共执文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0603-0380a.png
帐准其户数收其租调均为三分其一入官其二入国
公所食邑则全给焉二十年五月敕诸食邑实封并以
三丁为限不须一分入官其物仍令封随庸调送入京
亲王府置傅一人(师范辅导参议可否初置/王师景云二年改为傅)咨议参军
一人(匡正幕府/咨谋庶事)友一人(陪随左右/拾遗补阙)文学二人(修撰文章/雠校经史)
东西阁祭酒各一人(接引/宾客)长史司马各一人(通/判)掾一人
(通判功仓/户三曹)属一人(通判兵骑/法士四曹)主簿一人(覆省/教命)记室参军
二人(掌表启书疏/宣行教命)录事参军一人(受事/勾捡)功曹仓曹户曹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0603-0380b.png
兵曹法曹士曹等参军各一人(各有/所主)参军二人行参军
四人(掌出使及/杂检校)典签二人(宣傅/教命)亲事府置典军副典军
各二人(掌守卫/陪从)执仗亲事(执弓刀/卫从)执乘亲事各十六人
(供进/骑乘)亲事三百三十三人帐内府置典军副典军各三
(掌仪卫陪从/兼知鞍马等)帐内六百六十七人亲王国(施行公文/准等署式)
(嗣王以下/府准此)国令一人大农二人(通判/国司)尉二人(分/判)丞一人
(监印/勾稽)小吏有差若府主薨则诸府佐视事帐内过葬追
退(虽无妻子/亦准此)其国官听终丧(若有袭爵者/听其回事)诸公主邑司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0603-0380c.png
有家令 丞 录事 各一人(并𨽻宗正寺/出降者不置)
 
 
 
 
 
 
 
通典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0603-0380d.png
 
 
 
 
 
 
 
 通典卷三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