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七
通典 卷七 第 1a 页 WYG0603-007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七
 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
 食货七
  历代盛衰户口(周/齐) (汉/梁) (后汉后魏/陈 魏) (晋齐宋后/北)
   (周/) (隋/) (大唐/)
三皇以前尚矣靡可得而详也孔子称尧曰大哉舜曰
尽善禹曰无间以三圣之德地方不过数千里故君臣
通典 卷七 第 1b 页 WYG0603-0070b.png
歌德含气之类各得其宜禹平水土为九州人口千三
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
之盛执玉帛者万国男女耕织不夺其时故公家有三
十年之积私家有九年之储及其衰也弃稷不务续有
二穷孔甲之乱遭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
者三千馀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其后纣作淫虐厚赋
以实鹿台大敛以积钜桥人庶苦而无憀天下去之○
周武王致商之罪罔有敌于我师一戎衣天下大定垂
通典 卷七 第 2a 页 WYG0603-0070c.png
拱而天下治定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
时千三百国人众之损亦如之周公相成王致理刑措
人口千三百七十万四千九百二十三此周之极盛也
及昭王南征不还穆王荒耄加以幽厉之乱平王东迁
三十馀年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五千里外非天子
之御自太子公侯以下至于庶人凡千一百八十四万
一千九百二十三人其后诸侯相并尚有千二百国春
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
通典 卷七 第 2b 页 WYG0603-0070d.png
更相征伐奔走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齐桓救其难孔
子定其文至于战国存者十馀于是纵横短长之说相
夺于残人诈力之兵动以万计伊阙之败斩首二十四
万长平之战血流漂卤周之列国唯秦楚燕而已齐及
三晋皆以篡乱卫虽得存不绝如线(音/线)然考苏张之说
计及山东六国戎卒尚踰五百馀万推人口数尚当千
馀万秦兼诸侯所杀三分居一犹以馀力北筑长城四
十馀万南戍五岭五十馀万阿房骊山七十万三十年
通典 卷七 第 3a 页 WYG0603-0071a.png
间百姓死没相踵于路陈项又肆其酷烈新安之坑二
十馀万彭城之战睢水不流○汉高帝定天下人之死
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十
分无三孝文偃武修文与人休息尝欲作露台召匠计
之直百金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
羞之乃止孝景承平赋役减省三十而税一人人自爱
每有诏命颁下乡闾垂白戴老扶疾策杖以听之思一
见太平至武帝元狩中六十馀年人众大增太仓之粟
通典 卷七 第 3b 页 WYG0603-0071b.png
红腐而不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校孝武帝乘其资蓄
乃厉兵马以攘戎狄廓地遐广征伐不休十数年间天
下之众亦减半矣末年追悔故下哀痛之诏封丞相富
民侯昭宣之后罢战务农户口渐益(元帝时贡禹上书/曰古者宫女不过)
(九人秣马不过八疋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俭宫/女不过十馀厩马不过百馀疋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)
(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岁费数钜万蜀/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织)
(室亦然厩马食粟将万疋百姓/重困请从省俭帝多采纳之)至孝平元始二年人户
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
通典 卷七 第 4a 页 WYG0603-0071c.png
百七十八此汉之极盛也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
之乱率土遗黎十才二三○后汉光武建武中兵革渐
息至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六百三十四口二千
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明章之后天下无事务在养民
至于孝和人户滋殖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百七万七
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
灵帝遭黄巾为寇献帝遇董卓称乱大焚宫庙劫御西
迁是以兴平建安之际海内荒残人户所存十无一二
通典 卷七 第 4b 页 WYG0603-0071d.png
○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
鼎立战争不息(刘备章武元年有户三/十万男女口九十万)及平蜀得户二
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
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
八百八十一除平蜀所得当时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
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
(孙权赤乌五年有户五十/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)○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
收其图籍户五十三万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
通典 卷七 第 5a 页 WYG0603-0072a.png
口二百三十万后宫五千馀人九州攸同大抵编户二
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
百六十三此晋之极盛也(蜀刘禅炎兴元年则魏常道/乡公景元四年岁次癸未是)
(岁魏灭蜀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岁次庚子凡一十八年/户增九十八万六千三百八十一口增八百四十九万)
(九百八十二则当三国鼎峙之时天下通计户百四十/七万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)
(十一以奉三主斯以勤矣后赵石勒据有河北初文武/官上疏请依刘备在蜀魏王在邺故事魏王即曹公以)
(河内魏汲等十二郡并前赵国合二十四户二十九万/为赵国前秦苻坚灭前燕慕容炜入邺阅其名籍户二)
(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千九百九十八万/七千九百三十五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口于关)
通典 卷七 第 5b 页 WYG0603-0072b.png
(中平燕定蜀之称伪代之盛也时关陇清晏百姓丰乐/自长安至于诸路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旅行者取给)
(于途工商/资贩于道)○宋武帝北取南燕平广固(南燕慕容超广/固即今北海郡)
西灭后秦平关洛(后秦/姚泓)长河以南尽为宋有帝素节俭
有司尝奏东西堂施局脚床用银涂钉帝以为费使用
直脚床钉用铁公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
玉之费文帝励精临人江左数代帝王莫及所以称元
嘉之理比前汉之文景焉既而国富兵彊更务经略元
嘉二十七年后魏主大武帝以数十万众南伐河上屯
通典 卷七 第 6a 页 WYG0603-0072c.png
戍相次覆败魏师至瓜步而还宋之财力自此衰耗今
按本史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
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○齐氏六王年代短促其户
口未详○梁武之初亦称为理及精华耗竭贪地邀功
侯景逆乱竟以幽毙元帝惨虐骨肉相残才及三年便
至覆灭坟籍亦同灰烬户口不能详究○陈武帝荆州
之西既非我有淮肥之内力不能加宣帝勤恤人隐时
称令主阅其本史户六十万而末年穷兵黩武远事经
通典 卷七 第 6b 页 WYG0603-0072d.png
略吴明彻全军只轮不返锐卒利器从此歼焉至后主
灭亡之时隋家所收户五十万口二百万○后魏起自
阴山尽有中夏孝文迁都河洛定礼崇儒明帝正光以
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太康倍而馀矣(按晋武/帝太康)
(元年平吴后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口千六/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今云倍而馀者是其盛)
(时则户有至/五百馀万矣)及尔朱之乱政移臣下或废或立甚于奕
棋遂分为东西二国皆权臣擅命战争不息人户流离
官司文簿又多散弃今按旧史户三百三十七万五千
通典 卷七 第 7a 页 WYG0603-0073a.png
三百六十八(其时以征伐不息唯河北三数大郡多千/户以下复通新附之郡小者户才二十口)
(百而/已)○北齐承魏末丧乱与周人抗衡虽开拓淮南而
郡县褊小文宣受禅性多暴虐而能委政宰辅杨遵彦
十数年间亦称为理故其时以为主昏于上政清于下
及武成后主俱是僻王至崇(国讳/改之)化二年为周师所灭
有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万六千八百
八十○后周闵明二帝主祭而已俱以弑崩武帝诛戮
权臣(诛宇/文护)方览庶政恭俭节用考覈名实五六年内平
通典 卷七 第 7b 页 WYG0603-0073b.png
荡燕齐(灭高/齐)嗣子昏虐亡不旋踵按大象中有户三百
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○隋文帝始以外戚
遂受托孤不踰数年便享大位克勤理道克俭资费至
于六宫之内常服浣濯之衣供御故弊随令补用非享
燕所食不过一肉有司尝进乾姜用布袋盛帝以为费
大加谴责后进香药复以毡袋盛因笞所司以为后诫
其时宇内称理仓库盈溢至开皇九年平陈帝亲于朱
雀门劳师行赏自门外列布帛之积围于南郭以次颁
通典 卷七 第 8a 页 WYG0603-0073c.png
给所费三百馀万段而不加赋于人炀帝大业二年户
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
九百五十六此隋之极盛也(后周静帝末授隋禅有户/三百五十九万九千六百)
(四至开皇九年平陈得户五十万及是才二十/六七年直增四百八十万七千九百三十二)承其全
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
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
千馀里皆徵百万馀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
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十二
通典 卷七 第 8b 页 WYG0603-0073d.png
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馀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
徵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
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○大唐贞
观户不满三百万三年户部奏中国人因塞外来归及
突厥前后降附开四夷为州县获男女一百二十馀万
口十四年侯君集破高昌得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户八
千四十六口万七千三十一马千三百疋永徽元年户
部尚书高履行奏去年进户一十五万高宗以天下进
通典 卷七 第 9a 页 WYG0603-0074a.png
户既多谓无忌曰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
足堪殷实因问隋有几户今有几户履行奏隋大业中
户八百九十万今户三百八十万(永徽去大业/末三十六年)显庆二
年十月上幸许汝州问中书令杜正伦曰此间田地极
宽百姓太少因又问隋有几户正伦奏大业所有八百
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总章元年十
月司空李绩破高丽国虏其王下城百七十户六十九
万七千二百配江淮以南山南京西初自贞观以后太
通典 卷七 第 9b 页 WYG0603-0074b.png
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
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麟
德三年米每斗直五文永淳元年京师大雨饥荒米每
斗四百钱加以疾疫死者甚众武太后孝和朝太平公
主武三思悖逆庶人恣情奢纵造罔极寺太平观香山
寺昭成寺遂使农功虚费府库空竭矣睿宗景云初又
造金仙玉真二观补阙辛替否上书极谏不从二年监
察御史韩琬陈时政上疏曰臣窃闻永淳之初尹元贞
通典 卷七 第 10a 页 WYG0603-0074c.png
任陕州雍县令界内妇人修路御史弹免之顷年妇人
役修平道路盖其常也调露之际刘宪任怀州河内县
尉父思立在京身亡选人有通索阙者于时选司以名
教所不容顷者以为见讥后人矣顷年国家和市所由
以刻剥为公虽以和市为名而实抑夺其价殊不知民
足官孰与不足矣往年两京及天下州县学生佐史里
正坊正每一员阙先拟者辄十人顷年差人以充犹致
亡逸往年选司从容安闲而以礼数见待顷年选司无
通典 卷七 第 10b 页 WYG0603-0074d.png
复曩时接引但如仇敌估道耳往年效官交替者必储
蓄什物以待之顷年替人必諠竞为隙互执省符纷然
不已往年召募之徒人百其勇争以自效顷年差点勒
遣逃亡相继若此者臣粗言之不可胜数即知政令风
化渐已弊也开元四年山东诸州大蝗紫微令姚崇奏
言臣闻毛诗云秉彼蟊贼以付炎火又汉光武诏曰勉
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并除蝗之义
也及蝗既解飞夜必投火臣请切敕所在夜中设火火
通典 卷七 第 11a 页 WYG0603-0075a.png
边掘大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乃遣使分道驱除瘗埋
朝臣多言不可玄宗以问崇崇对曰常人执文不识通
变凡事有违经合道而适权者魏时山东有蝗伤稼缘
小忍不除遂使苗稼总尽人至相食后秦时有蝗禾稼
及木草俱尽牛马至相啖毛尾今山东蝗虫所在充满
傥不救其收穫百姓未免流离事属安危不可胶柱纵
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若驱逐不得臣在身官爵
并请削除玄宗许之黄门监卢怀慎谓崇曰蝗是天灾
通典 卷七 第 11b 页 WYG0603-0075b.png
岂可制以人事外议籍籍咸以为杀蝗太多和气有伤
犹可停罢崇曰楚王吞蛭厥疾用瘳叔敖断蛇其福乃
降赵宣子至贤也恨用其犬孔宣父将圣也不爱其羊
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今既救人杀虫天道固应助顺
若因此致祸崇请以身当之怀慎更不能答崇令埋瘗
之累月方尽其后渐丰熟八年天下户口逃亡色役伪
滥朝廷深以为患九年正月监察御史宇文融陈便宜
奏检察伪滥兼逃户及籍外剩田于是令融充使推勾
通典 卷七 第 12a 页 WYG0603-0075c.png
获伪勋及诸色役甚众特加朝散大夫再迁兵部员外
兼侍御史融遂奏置劝农判官长安尉裴宽等二十九
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(慕容珣王冰张均宋希玉宋珣/韦洽薛侃乔梦松王诱徐楚璧)
(徐锷裴宽岑希逸边仲寂班景倩郭廷倩元将茂刘白/正王焘于孺卿王忠翼何千里梁勋卢恰库狄履温贾)
(晋李登盛廙等皆知名士判官/得人于此为盛其后多至显秩)所在检责田畴招携户
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阳翟县
尉皇甫憬左拾遗杨相如并上疏盛陈烦扰不便宽等
皆当时才彦使还得户八十馀万田亦称是憬遂贬为
通典 卷七 第 12b 页 WYG0603-0075d.png
衢州盈川尉融拜御史中丞融又上言天下所检责客
户除两州计会归本贯以外便令所在编附年限向满
须准居人更令所在优矜即此辈徼倖若徵课税目击
未堪窃料天下诸州不可一例处置且请从宽乡有剩
田州作法窃计有剩田者减三四十州取其剩田通融
支给其剩地者三分请取其一分以下其浮户请任其
亲戚乡里相就每十户以上共作一坊每户给五亩充
宅并为造一两口室宇开巷陌立闾伍种桑枣筑园蔬
通典 卷七 第 13a 页 WYG0603-0076a.png
使缓急相助亲邻不失丁别量给五十亩以上为私田
任其自营种率十丁于近坊更共给一顷以为公田共
令营种每丁一月役功三日计十丁一年共得三百六
十日营公田一顷不啻得之计平收一年不减百石便
纳随近州县除役功三十六日外更无租税既是营田
户且免征行安堵有馀必不流散官司每丁纳收十石
其粟更不别支用每至不熟年斗别二十价然后支用
计一丁年还出两丁以上亦与正课不殊则官收其役
通典 卷七 第 13b 页 WYG0603-0076b.png
不为矜纵人缓其税又得安舒仓廪日殷久长为便其
狭乡无剩地客多者虽此法未该准式许移窄就宽不
必要须留住若宽乡安置得所人皆悦慕则三两年后
皆可改图弃地尽作公田狭乡总移宽处仓储既益水
旱无忧矣至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
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
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
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
通典 卷七 第 14a 页 WYG0603-0076c.png
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
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二十年户
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
万一千二百六十五天宝元年户八百三十四万八千
三百九十五口四千五百三十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二
自十三载以后安禄山为范阳节度多有进奉驼马牲
口不旷旬月郡县供熟食酒肉草料杨国忠任用之后
即与蛮王阁罗凤结衅徵关辅河南京兆人讨之去者
通典 卷七 第 14b 页 WYG0603-0076d.png
万不一全连枷赴役郡县供食于是当路店肆多藏闭
以惧挠乱驴马车牛悉被虏夺不酬其直数年间因渐
减耗十三载京城秋霖米价腾贵官出太仓米分为十
场出粜其所在川谷泛溢京城坊市墙宇崩坏向尽东
京瀍洛又溢堤坏飘损十九坊居人邑屋二十遣京城
诸坊人家于门前作泥人长三尺左手指天右手指地
十月方霁十四载管户总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
(应不课户三百五十六万五千五百一/应课户五百三十四万九千二百八)管户总五千二
通典 卷七 第 15a 页 WYG0603-0077a.png
百九十一万九千三百九(不课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九/百八十八课口八百二十万)
(八千三百/二十一)此国家之极盛也(按后汉自建武初至桓帝/永寿三年凡百三十年有)
(户千六十七万按自周武帝建德六年平齐至隋文帝/开皇九年灭陈凡十四年然后车书混一甲兵方息至)
(大业二年凡十八年有户八百九十万我国家自武德/初至天宝末凡百三十八年可以比崇汉室而人户才)
(比于隋氏盖有司不以经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在/隐漏之甚也肃宗乾元三年见到帐百六十九州应管)
(户总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四不课户总百一十/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课户七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)
(二管口总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口千四/百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课口二百三十七万七)
(百九十九自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损户总五百九/十八万二千五百八十四不课户损二百三十九万一)
通典 卷七 第 15b 页 WYG0603-0077b.png
(千九百九课户损三百五十九万六百七十五损口总/三千五百九十三万八千七百三十三不课口损三千)
(七十二万三百一课口损五百二十一万八千四百三/十二户至大历中唯有百二十万户建中初命黜陟使)
(往诸道按比户口约都得土户/百八十馀万客户百三十馀万)
  丁中(汉/) (晋/) (宋/) (北齐/) (隋/) (大唐/)
汉孝景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而始傅(傅音附傅著/也著名籍给)
(公家/徭役)○晋武帝平吴后有司奏男子年十六以上至六
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以上至六十五为次
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○宋孝武大明
通典 卷七 第 16a 页 WYG0603-0077c.png
中王敬弘上言旧制人年十二半役十六全役当以十
三以上能自营私及公故以充役考之见事犹或未尽
体有彊弱不皆称耳循吏恤隐可无甚患庸愚守宰必
有勤剧况值苛政岂可称言至今逃窜求免胎孕不育
乃避罪宪实亦由此今皇化惟新四方无事役名之宜
应存消息十五至十六且为半丁十七为全丁帝从之
○北齐武成清河三年乃令男子十八以上六十五以
下为丁十六以上十七以下为中六十六以上为老十
通典 卷七 第 16b 页 WYG0603-0077d.png
五以下为小○隋文帝颁新令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
岁以下为小十七以下为中十八以上为丁以从课役
六十为老乃免开皇三年乃令人以二十一成丁炀帝
即位户口益多男子以二十二成丁高颎奏以人间课
税虽有定分年常徵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
既无定簿难以推校乃为输籍之样请遍下诸州每年
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
定户上下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矣○大唐武德七年
通典 卷七 第 17a 页 WYG0603-0078a.png
定令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
六十为老神龙元年韦皇后求媚于人上表请天下百
姓年二十二成丁五十八免役制从之韦庶人诛后复
旧玄宗天宝三载十二月制自今以后百姓宜以十八
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按开元二十五年户令
云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无课
口者为不课户诸视流内九品以上官及男年二十以
上老男废疾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为不课户无夫者
通典 卷七 第 17b 页 WYG0603-0078b.png
为寡妻妾馀准旧令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
二人百岁五人皆先尽子孙听取先亲皆先轻色无近
亲外取白丁者人取家内中男者并听诸以子孙继绝
应析户者非年十八以上不得析即所继处有母在虽
小亦听析出诸户欲析出口为户及首附口为户者非
成丁皆不合析应分者不用此令诸户计年将入丁老
疾应徵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令貌形状以为定簿一
定以后不须更貌若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附于实
通典 卷七 第 18a 页 WYG0603-0078c.png
九年制天下虽三载定户每载亦有团貌自今以后计
其转年合入中男成丁五十者任追团貌(广德元年制/百姓二十五)
(成丁五/十五老)○论曰昔贤云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
夫子适卫冉子仆曰美哉庶矣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
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固知国足则政康家足则
教从反是而理者未之有也夫家足不在于逃税国足
不在于重敛若逃税则不土著而人贫重敛则多养赢
而国贫不其然矣(管子曰以正户籍谓之养赢赢者大/贾蓄家也正数之户既避其赋役则)
通典 卷七 第 18b 页 WYG0603-0078d.png
(至浮浪为大贾蓄家之/所役属自收其利也)三王以前井田定赋秦革周制
汉因秦法魏晋以降名数虽繁亦有良规不救时弊昔
东晋之宅江南也慕容苻姚迭居中土人无定本伤理
为深遂有庚戌土断之令财丰俗阜实由于兹其后法
制废弛旧弊复起义熙之际重举而行已然之效著在
前志隋受周禅得户三百六十万开皇九年平陈又收
户五十万洎于大业二年干戈不用唯十八载有户八
百九十万矣(自平陈后又加/四百八十馀万)其时承西魏丧乱周齐分
通典 卷七 第 19a 页 WYG0603-0079a.png
据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网隳紊
奸伪尤滋高颎睹流冗之病建输籍之法于是定其名
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彊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
公上蒙轻减之征(浮客谓避公税依强豪作佃家也昔/汉文三年除人田租荀悦论曰古者)
(什一而税天下之中正汉家或百而税一可谓至轻矣/而豪强占田踰多浮客输大半之赋公家之惠优于三)
(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惠不下通威福分于豪人也/不正其本适足以资富强矣高颎设轻税之法浮客悉)
(自归于编户隋代/之盛实由于斯)先敷其信后行其令烝庶怀惠奸无
所容隋氏资储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焉功规萧
通典 卷七 第 19b 页 WYG0603-0079b.png
葛道亚伊吕近代以来未之有也(隋氏西京太仓东京/含嘉仓洛口仓华州)
(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/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)
(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/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)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
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于西
汉约计天下编户合踰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
(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/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)
(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/馀万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)
(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此量汉时实合有加数/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)直以选贤
通典 卷七 第 20a 页 WYG0603-0079c.png
授任多在艺文才与职乖法因事弊隳循名责实之义
阙考言询事之道崇佚之所至美价之所归不无轻薄
之曹浮华之伍习程典亲簿领谓之浅俗务根本去枝
叶目以迂阔风流相尚奔竞相驱职事委于群胥货贿
行于公府而至此也自建中初天下编氓百三十万赖
分命黜陟重为案比收入公税增倍而馀(诸道加出百/八十万共得)
(三百二/十万)遂令赋有常规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得生奸
狡猾之氓皆被其籍诚适时之令典拯弊之良图(旧制/百姓)
通典 卷七 第 20b 页 WYG0603-0079d.png
(供公上计丁定庸调及租其税户虽兼出王公以下比/之二三十分唯一耳自兵兴以后经费不完于是徵敛)
(多名且无恒数贪吏横恣因缘为奸法令莫得检制烝/庶不知告诉其丁狡猾者即多规避或假名入任或托)
(迹为僧或占募军伍或依信豪族兼诸色役万端蠲除/钝劣者即被徵输困竭日甚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)
(既立加益莫由浮/浪悉收规避无所)而使臣制置各殊或有轻重未一仍
属多故兵革荐兴浮冗之辈今则众矣徵输之数亦以
阙矣旧额既在见人渐艰详今日之宜酌晋隋故事版
图可增其倍征缮自减其半赋既均一人知税轻免流
离之患益农桑之业安人济用莫过于斯矣(计诸道簿/帐所收可)
通典 卷七 第 21a 页 WYG0603-0080a.png
(有二百五十馀万户按历代户口多不过五少不减三/约计天下除有兵马多处食盐是知见在之数者采晋)
(隋旧典制置可得五百万矣以五百万户/共出二百五十万户税自然各减半数)古之为理也
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
从化被风齐俗和夫然故灾沴不生悖乱不起所以周
官有比闾族党州乡县遂之制维持其政纲纪其人孟
冬司徒献民数于王王拜而受之其敬之守之如此之
重也及理道乖方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莫制家以
之乏国以之贫奸冗渐兴倾覆不悟斯政之大者远者
通典 卷七 第 21b 页 WYG0603-0080b.png
将求理平之道非其本欤
 
 
 
 
 
 
 通典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