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通典 卷三
通典 卷三 第 1a 页 WYG0603-003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通典卷三
 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
 食货三
  乡党(土断梁版籍并附○上古齐周隋晋大宋/齐 陈 后魏 北 唐)
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
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
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
通典 卷三 第 1b 页 WYG0603-0034b.png
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同八则嫁娶相媒九则
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
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
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
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于井则地著计之于
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○周制大司徒令五家
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
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
通典 卷三 第 2a 页 WYG0603-0035a.png
使之相宾(郑玄曰此所以劝民者也使之者皆谓立其/长而教令使之保犹任也救救凶灾也宾宾)
(客其贤者也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赒者谓礼物/不备相给足也闾二十五家族百家党五百家州二千)
(五百家乡万二千五百/家此总谓郊内者也)及三年则大比大比则受邦国
之比要(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人数及其财物也受邦/国之比要则亦受乡遂矣郑司农云五家为比)
(故以比为名今时八月/按比是也要谓其簿)遂人掌邦之野(郊外曰野此野/谓甸稍县都)
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
为里四里为酂(作管/反)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
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
通典 卷三 第 2b 页 WYG0603-0035b.png
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(经形体皆谓制分界/也邻里酂鄙县遂犹)
(郊内比闾族党州乡也郑司农云田野之居其比伍之/名与国中异制故五家为邻郑玄谓异其名者示相变)
(耳遂之军旅追胥/起徒役如六乡)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
礼而视化焉(夫均其厚薄则生产平统之于鄙则其数/举家于乡遂则其户可详五人为伍则人)
(之众寡可知故管子曰欲理其国者必先知其人欲知/其人者必知其地自昭穆之后王室中衰井田废坏不)
(足以纪人之众寡宣王是以/料人于太原由兹道失之)○齐桓公用管仲管仲曰
夫善牧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非其
里什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
通典 卷三 第 3a 页 WYG0603-0035c.png
而得不召而来故人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故主
政可行于人人心可系于主是以制国郊内则以五家
为轨轨十为里里四为连连十为乡乡五为帅国内十
五乡自五至帅郊外则三十家为邑邑十为卒卒十为
乡乡三为县县十为属属有五自五至属各有官长以
司其事寓军政焉而齐遂霸○徐伟长中论曰夫治平
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
为国之本也先王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
通典 卷三 第 3b 页 WYG0603-0035d.png
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也然而事役不
均者未之有也事役既均故上尽其心而人竭其力然
而庶功不兴者未之有也庶功既兴故国家殷富大小
不匮百姓休和下无怨疾焉然而治不平者未之有也
故泉有源治有本道者审本而已矣故周礼孟冬司寇
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
其重之也如是今之为政者未之知恤已也辟犹无田
而欲树艺虽有农夫安能措其强力乎是以先王制六
通典 卷三 第 4a 页 WYG0603-0036a.png
乡六遂之法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使其邻比
相保受赏罚相延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逆顺可得而知
也及乱君之为政也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
役逋逃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而伪端并作小则滥窃
大则攻劫严刑峻令不能救也人数者庶事之所自出
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
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建典家以立度五礼用修
九刑用措其唯审人数乎○东晋哀帝崇和元年三月
通典 卷三 第 4b 页 WYG0603-0036b.png
庚戌天下所在土断孝武时范宁陈时政曰昔中原丧
乱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自尔渐
久人安其业邱垄坟柏皆以成行无本邦之名而有安
土之实今宜正其封疆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
之法难者必曰人各有桑土之怀下役之虑斯诚并兼
之所执而非通理之笃论也古者失地之君犹臣所寓
之主列国之臣亦有违适之理随会仕秦致称春秋乐
毅逭燕见褒良史且今普天之人原其氏出皆随代移
通典 卷三 第 5a 页 WYG0603-0036c.png
迁何至于今而独不可帝善之安帝义熙九年宋公刘
裕缘人居土上表曰臣闻先王制理九土攸序分境画
野各安其居故井田之制三代以崇秦革其政汉遂不
改富强兼并于是为弊在汉西京大迁田景之族以实
关中即以三辅为乡闾不复系之于齐楚九服不扰所
托成旧自永嘉播越爰托淮海朝运匡复之算人怀思
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宁人绥理犹有未遑
及至大司马桓温以人无定本伤理为深庚戌土断以
通典 卷三 第 5b 页 WYG0603-0036d.png
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
画一之制渐用颓弛杂居流寓闾伍不修王化所以未
纯人瘼所以犹在自非改调无以济理夫人情滞常难
与虑始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敬爱所托
请依庚戌土断之科庶存其本稍与事著然后率之以
仁义鼓之以威声超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旧土
则恋本之志乃速申于当年在始暂勤要终必易于是
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人居晋陵者不在断限诸流
通典 卷三 第 6a 页 WYG0603-0037a.png
寓郡县多被并省○宋孝武大明中王玄谟请土断雍
州诸侨郡县(今襄阳汉/东等郡也)○齐高帝建元二年诏朝臣曰
黄籍人之大纪国之理端自顷氓伪已久乃至窃注爵
位盗易年月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记死版
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
比年虽却改籍书终无得实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
若绥之以德又未易可惩诸贤并深明理体各献嘉谋
以何科算能革斯弊也虞玩之上表曰宋元嘉二十七
通典 卷三 第 6b 页 WYG0603-0037b.png
年八条取人孝建元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元嘉中故
光禄大夫傅崇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崇何
必有石建之慎高柔之勤盖以时属休明服道修身故
耳古之共理天下唯良二千石今欲求理正其在勤明
令长凡受籍县不加检勘但封送州州检得知方却归
县吏贪其赂人肆其奸奸弥深而却弥多赂逾厚而答
逾缓自泰始三年至元徽四年扬州等九郡黄籍共却
七万一千馀户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者犹未四万神
通典 卷三 第 7a 页 WYG0603-0037c.png
州奥区尚或如此江湘诸郡倍不可念愚谓宜以元嘉
二十七年籍为正人惰法既久今建元二年书籍宜更
立明科一听首悔迷而不返依制必戮使官长审自检
校切令明洗然后上州永以为正若有虚昧州县同咎
今户口多少不减元嘉而版籍顿阙弊亦有以自孝建
以来入勋者众其中操干戈卫社稷者三分殆无一焉
寻苏峻平后庾亮就温峤求勋簿而峤不与以为陶侃
所上多非实录物之怀私无代不有宋末落纽此巧尤
通典 卷三 第 7b 页 WYG0603-0037d.png
多又有改注籍状诈入仕流昔为人役者今反役人又
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或抱子并居竟不编户迁徙去
来公违土断属役无漏流亡不归法令必行自然竞反
为理不患无制患在不行不患不行患在不久帝省表
纳之乃别置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以防懈
怠至武帝永明八年谪巧者戍缘淮各十年百姓怨咨
帝乃诏曰既往之愆不足追咎自宋升明以前皆听复
注其有谪役边疆各许还本自此后有犯严加其罚○
通典 卷三 第 8a 页 WYG0603-0038a.png
梁武帝时所司奏南徐江郢逋两年黄籍不上尚书令
沈约上言曰晋咸和初苏峻作乱版籍焚烧此后起咸
和三年以至于宋并皆详实朱笔隐注纸连悉缝而尚
书上省库籍唯有宋元嘉中以来以为宜检之日即事
所须故也晋代旧籍并在下省左人曹谓之晋籍自东
西二库既不系寻检主者不复经怀狗牵鼠齧雨湿沾
烂解散于地又无扄縢此籍精详实宜保惜位高官卑
皆可依按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徵发既立此科
通典 卷三 第 8b 页 WYG0603-0038b.png
苟有回避奸伪互起岁月滋广以至于齐于是东堂校
籍置郎令史以掌之而簿籍于此大坏矣凡粗有衣食
者莫不互相因依竞行奸货落除卑注更书新籍通官
荣爵随意高下以新换故不过用一万许钱昨日卑微
今日仕伍凡此奸巧并出愚下不辨年号不识官阶或
注义熙在宁康之前或以崇安在元兴之后此时无此
府此年无此国元兴唯有三年而猥称四年又诏书甲
子不与长历相应如此诡谬万绪千端校籍诸郎亦所
通典 卷三 第 9a 页 WYG0603-0038c.png
不觉不才令史更何可言且籍字既细难为眼力寻求
巧伪莫知所在徒费日月未有实验假令兄弟三人分
为三籍却一籍父祖官其二初不被却同堂从祖以下
固自不论诸如此例难可悉数或有应却而不却不须
却而却所却既多理无悉当怀冤抱屈非止百千投辞
请诉充曹牣府既难领理交兴人怨于是悉听复注普
停洗却既蒙复注则莫不成官此盖核籍不精之巨弊
也臣谓宋齐二代士庶不分杂役减阙职由于此自元
通典 卷三 第 9b 页 WYG0603-0038d.png
嘉以来籍多假伪景平以前既不系检凡此诸籍得无
巧换今虽遗落所存尚多宜有徵验可得信实其永初
景平籍宜移还上省窃以为晋籍所馀须加宝爱若不
切心留意则还复散失矣不识胄胤非谓衣冠凡诸此
流罕知其祖假称高曾莫非巧伪质诸文籍奸事立露
惩覆矫诈为益实弘又上省籍库虽直郎题掌而尽日
料校唯令史独入籍既重宝不可专委群细若入库检
籍之时直郎直都应共监视写籍皆于郎都目前并加
通典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03-0039a.png
掌置私写私换可以永绝事毕郎出仍自题名臣又以
为巧伪既多并称人士百役不及高卧私门致令公私
阙乏是事不举宜选史傅学士谙究流品者为左人郎
左人尚书专共校勘所贵卑姓杂谱以晋籍及宋永初
景平籍在下省者对共雠校若谱注通籍有卑杂则条
其巧谬下在所科罚帝以是留意谱籍诏御史中丞王
僧孺改定百家谱由是有令史书吏之职谱局因此而
置始晋太元中员外散骑侍郎贾弼好簿状大披群族
通典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03-0039b.png
所撰十八州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士庶略无
遗阙其子孙代传其业宋王弘刘湛并好其书弘日对
千客而不犯一人讳湛为选曹始撰百家谱以助铨序
伤于寡略齐王俭复加得繁省之衷僧孺为八十卷东
南诸族别为一部不在百家之数○陈文帝天嘉初诏
曰自顷编户播迁良可哀惕其亡乡失土逐食流移者
今年内随其适乐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土断之
例○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
通典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03-0039c.png
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
强徵敛倍于公赋矣孝文太和十年给事中李冲以三
正理人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曰宜准古五家立
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党长取乡人强
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取复征戍馀若人
三长三载亡愆则陟用之一等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
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
乃欲混天下为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尉元丕曰
通典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03-0039d.png
臣谓此法若行公私有益方今有事之月校比人户新
旧未分人心劳怨请过今秋至冬閒月徐乃遣使于事
为宜冲曰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调时百姓
徒知立长校户之勤未见均徭省赋之益心必生怨宜
及课调之月令知赋税之均既识其事又得其利因人
之欲为之易行著作郎傅思益进曰人俗既异险易不
同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朝改法恐成扰乱太后曰立
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倖之人
通典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03-0040a.png
可止何为而不可遂立三长公私便之○北齐令人居
十家为邻比五十家为闾百家为族党一党之内则有
党族一人副党一人闾正二人邻长十人合有十四人
共领百家而已至于城邑一坊侨旧或有千户以上唯
有里正二人里吏二人里吏不常置隅老四人非是官
府私充事力坊事亦得取济若论外党便是烦多时宋
孝王撰关东风俗傅曰昔六国之亡豪族处处而有秦
氏失驭竞起为乱及汉高徙诸大姓齐田楚景之辈以
通典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03-0040b.png
实关中盖所以强夲弱末之计也文宣之代政令严猛
羊毕诸豪颇被徙逐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
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
而居献武初在冀郡大族猬起应之侯景之反河南侯
氏几为大患有同刘元海石勒之众也凡种类不同心
意亦异若遇间隙先为乱阶时宋世良献书以为魏氏
十姓八氏三十六姓皆非齐代腹心请令散配郡国无
士族之处给地与人一则令其就彼仕宦全其门户二
通典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03-0040c.png

通典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03-0041a.png
(谷阻险地远人稀/之处听随便量置)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
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
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其村
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如满十家者隶入
大村不须别置村正天下户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凡
三夲一留县一送州一送户部常留三比在州县五比
送省(仪凤二年二月敕自今以/后省黄籍及州县籍也)诸里正县司选勋官六
品以下白丁清平强干者充其次为坊正若当里无人
通典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03-0041b.png
听于比邻里简用其村正取白丁充无人处里正等并
通取十八以上中男残疾等充
 
 
 
 
 
 通典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