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十三
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1250-076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怀麓堂集卷七十三
            明 李东阳 撰
 文后稿十三
  赞题铭箴题跋
   孝宗皇帝御赞
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周家八百延先祚
社稷安危在得人此孝宗皇帝御书静中吟绝句也于
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1250-0766b.png
赫先帝有灵在天明为日月散为云烟发为文章星宿
森布二十八字应宿之数造化之动以静为体万物育
焉天地参矣其机在我致用则人调元代工有君有臣
大哉王言众理兼有惟德与功为三不朽在天地间并
久俱长旧臣哀慕何日而忘
   少傅兵部尚书马公像赞
官有三孤公陟其位邦有九伐公掌其制观夫严重果
毅之资闳深博大之器称庙堂经国之才蕴尊俎折冲
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1250-0767a.png
之计历夷险而不贰其心阅壮老而不衰其气累朝耆
德亲荷乎衮褒天下安危方膺乎重寄于戏有文事必
有武备有所誉其有所试若公之贤有识者尚不能窥
其涯涘彼善绘者岂非仅得其形似而已邪
   夏忠靖公小像赞
此吾乡先哲夏忠靖公也昔闻其声今见其容气和猊
恭外朴中通不矫以为异不比以为同其大则君子之
不器其正则王臣之匪躬德与齿而俱尊名与世而无
卷七十三 第 2b 页 WYG1250-0767b.png
穷于戏叠州之使贞观所遗以佐永徽者也而身负其
托淮西之帅元和所任以破元济者也而心疑其功君
臣之相遇亦难乎其为终矣然则下车问政如仁庙赠
官赐谥如宣宗竭诚尽瘁死而后已如公者何啻鱼水
之与云龙于戏杨文贞所谓王子明韩稚圭之风者固
以其德量之裕亦岂非以其遭际之隆也邪
   太子太保刑部尚书门公像赞
气和志平弗骄以盈惟德之恒兮法精律明弗敢以陵
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1250-0767c.png
惟官之能兮五岭提兵两京司刑惟绩之成兮七帙之
龄一品之荣爵齿并增兮惟官有评考实与名兮式瞻
厥形兮
   沈学士民则像赞(有跋/)
观公之书银钩铁笔睹公之容金相玉质得其惠如怀
拱壁之珍阅其藏如入武库之室有博文游艺之华有
好德考终之实是宜先朝量能以授官后圣录功而荫
嗣诚足以侈盛事于乡邦为后人之表率者也昔我孝
卷七十三 第 3b 页 WYG1250-0767d.png
宗敬皇帝听政之暇游意翰墨尤好沈氏兄弟书一日
访于内阁命礼部徵其子姓得学士度四世孙世隆时
授中书舍人领制敕文字且宣索其家得其遗像卷因
抚而叹曰沈先生出世矣卷有杨文定溥所著传杨文
贞士奇杨文敏荣金文肃幼孜胡祭酒俨曾学士棨诸
赞留内府不复降出世隆乃别摹一像录诸赞于后存
于其家东阳因赘一辞用纪一时之盛事云尔
   题南京工部侍郎沈公小像
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1250-0768a.png
身若不胜衣而受之则有容言若不出口而和之则不
穷盖尝得西北江山之助为东南词翰之雄当其入分
留务出奏民功持国之宪掌邦之工旋辞禄以避宠亦
完名而保终是虽在命大夫之列而有隐君子之风者

   槐轩铭
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四明屠公于堂之南轩新辟北户
户外抵堂堂之隙仅足容武有一槐适生其间缘户而
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1250-0768b.png
起其高出屋上可二三丈则布为繁柯覆为重阴方暑
盛时南枝透彻清入几格不知赤日之当午也公顾而
乐之若恨相见之晚者乃名其轩曰槐轩赋以著志侍
郎郓城似公姑苏吴公皆和之出以示诸卿大夫和者
因益众屠公则以铭属予予昔奉使南都礼部尚书金
溪徐公时以学士掌翰林院事指所植三槐谓予曰此
树既枯而复茂意院中有当大用如宋王晋公所徵者
属予𨽻晋轩二大字扁于楣际故公是时属予而屠公
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1250-0768c.png
见属者亦以此也惟王氏以忠信仁厚飨功名富贵之
盛其祥在物盖一家之兆也然犹足以后文字传久远
今兹槐所托显于官署天下人材所萃集之地其于气
运殆将有徵焉以此例彼宜亦有不得不传者也且一
物之微而显晦出处系于时者如此屠公感物用世触
类而取之则凡魁梧博大之材朴茂敦实之器固将抡
简甄拔以为国家天下用彼山林草泽抱德而隐处者
亦岂肯遗远弃置使之有不遇之叹哉由是观之则公
卷七十三 第 5b 页 WYG1250-0768d.png
之名望勋业当不徒为一家兆也从而为之铭铭曰昔
闻其三今见其一彼槐何知倏异今昔昔在相门今在
公署彼槐何心实同出处惟天生材气运使然家运以
百国运则千惟曹有铨若薮若渊彼材攸居视厥陶甄
材具小大槐其大者若作栋梁此物谁舍或蔽若捐或
显若庸时哉时哉实维其逢公轩则嘉我铭弗工公名
之传与轩无穷
   长洲朱氏孝门铭(有序/)
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1250-0769a.png
长洲朱孝子颢字景南父病痈亲为吮涤父丧当盛暑
负土成坟哀痛摧裂致有驯乌之异有司上其事诏旌
为孝行之门参政祝惟清有传其孙存理上京师因予
友某请于予予感其义且重吴请作孝门铭以遗之铭
曰惟周旧都有宅有表匪徒美观惟善是宝惟六行有
教其先在孝有屋可封仁厚之效惟今南畿实古丰镐
其孝伊何粤有遗考生有致养死有遗报哀感行路信
及禽鸟匪人则然验彼天道孝门煌煌天子有诏其德
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1250-0769b.png
孔耀惟后人是效
   邵国贤亚砚铭
背恶乡善为义孔臧守洁去污于身有光君子体乾之
刚效坤之方致曲能动闇然日章文为国而增华名与
世而俱长盖一物而具众理庶终身而勿忘
   芦泉铭(有序/)
芦泉者武昌刘用熙所居武昌地濒大江江岸多芦有
泉出其旁浸灌滋长丛生而条达其为物可爱其德可
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1250-0769c.png
取而比也用熙葺屋而居之且因以自名性嗜经籍讴
吟著述之馀无所有事日周旋其间泠然而耳入爽然
而目接盖将属其德而达之乎政怡然而契之乎心既
举进士为吏部员外郎通显矣而不忘其初间以质予
请为铭为之铭曰芦生水滨不植而茂其美维何中通
外秀泉出山下有蒙必亨维源之深其流则清芦以喻
政泉以象德喻存孔经象系周易两物殊类各有其有
孰其丽之为德之耦维古有训远则物取取之维何为
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1250-0769d.png
德之友德则育之政则举之有邻厥居择必处之盈天
地间物尽吾与芦哉泉哉请事斯语
   井井亭铭(有序/)
苏之天平山白云泉世传有吴中第一水山半有井味
极清洌盖其支派也井旧有亭岁既久亭井俱废弘治
庚申封翰林编修吴君仲恒命工治井且伐石为亭于
是过者游者渴可饮倦可憩皆飨君之利不厌也南京
工部侍郎徐公肃名其亭曰井井君既卒葬于山麓其
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1250-0770a.png
子编修一鹏请予铭刻之亭中铭曰有山出云为雨于
天其在地者则为井泉凿而泓之于山之根不滓而杂
不淤而浑仰涵星辰俯鉴豪发维食与饮用之不竭有
阑护之有亭覆之维名隆隆井食受之岁久泉堙亭亦
云侈有惠封君曰是在我浚深发洪否极终通上为帡
幪外廓中空涤烦救暍仁者之功凡厥往来载罂载绠
既庇其阴亦酌其浻锡名孔嘉盖取诸井君之去矣逝
者如斯郡守之助乡人之思有子斯才泽道以施为江
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1250-0770b.png
为河奚井之为维家有堂维国有祯为栋为梁矧惟彼
亭来者勖哉视我兹铭
   谢生得米氏故砚上有海岳庵三字为之铭曰
海岳之英图书之祥其人亡器则靡常得之者书其昌

   宣和殿砚铭砚长可二尺广尺有二寸朴斲无
   雕饰背刻殿名三字并御书之宝
此宋之物枯陵之书也直方以大得坤之馀温润而栗
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1250-0770c.png
维玉其如盖竭江南之民力供内府之珍储舍政机之
务而为词艺之娱者也呜呼用有显晦身无荣辱敛天
上之云烟阅人间之陵谷吾将抚宣和之往鉴续丁未
之遗录观万物之聚散寄一感于心目
   惕庵箴
尚宝少卿崔甥世兴请予曰杰未第已丧二亲禄不逮
养志存永慕自受学以后颇知向方惧弗能守顾示庵
名为警励之地予名之曰惕庵盖取诸易礼及传既而
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1250-0770d.png
为之箴箴曰维人有心感物斯动阳然而兴为忧为恐
其忧维何春雨秋霜其恐维何朝阴夕光我秉天赋我
受亲体弗践非人弗肖非子加以恻隐为仁之形兼之
悽怆为孝之门终日乾乾乃德之成吾言弗信请视西

   书读卷承恩诗后
读卷承恩诗一帙盖弘治庚戌殿试之日读卷提调诸
公所作都察院右都御史宁波屠公所辑行于时久矣
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1250-0771a.png
或者以为国家试士之法专尚经术悉罢词赋正前代
所不及矧兹科制策方探化原求治道又新天子明示
意向之始而纪事之作以诗焉何居夫诗赋之所以罢
谓其务枝叶弃本根非有司求士致理之意苟华而不
害其实世亦不能无取焉故九叙之歌用之邦国二雅
之诗施之庙朝古之纪盛事而咏成功者皆是物也夫
使其排偶声韵不病于科场而典章制度贲敷于庙廊
是不徒不相悖而顾岂不相为用哉然则是诗也叙而
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1250-0771b.png
传之可也官以读卷名者十三人为少传兼太子太师
吏部尚书谨身殿太学士博野刘公太子太保吏部尚
书三原王公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宜兴徐公户
部尚书临颖李公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琼山丘公兵
部尚书钧州马公刑部尚书建昌何公工部尚书束鹿
买公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洛阳刘公工部右侍
即掌通政司事衡阳谢公大理寺卿蠡吾冯公而屠公
及予皆与焉以提调名者三人则礼部尚书卢氏耿公
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1250-0771c.png
左侍郎钱塘倪公右侍郎太原周公也诗倡于马屠二
公和者皆遍传胪以后予继倡亦辱有和者并以附之
而徐刘二公为序兹越五年十有人者博野公不及序
以去及丘李谢三公先后捐馆王何贾三公已致仕冯
公为南京工部尚书在朝者仅及其半今徐公进少傅
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公为太子太
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耿公为太子太保吏部
尚书马公加太子太保倪公为尚书屠公进太子少傅
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1250-0771d.png
左都御史周公迁吏部左侍郎皆非旧秩而予适以侍
讲学士累迁至今官又承乏内阁从徐刘二公后故复
识其末俾来者有考云乙卯四月二日礼部右侍郎兼
翰林侍读学士长沙李东阳书
   女孝经图跋
驸马都尉樊公大振出女孝经图一卷无名识后有祭
酒胡公若思记以为宋李伯时作而世所传颐庵集载
此记首有吾家旧藏四字知为胡氏故物也按汉曹世
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1250-0772a.png
叔妻班昭固之女弟撰女诫十八篇大抵仿孝经为之
故俗称女孝经后世画者多图其事而本亦不同此卷
笔意精绝诚有如胡公所云者非近时画手所能彷佛
也夫画之为用亦浅矣及其至或可以感善创恶出于
言语文字之外而施之妇女童孺尤宜使其据事指物
因辞以达意如后妃之閒静姜女之贞烈樊女之忠让
骊姬之狼戾宜亦有悚然而兴愓然而惧者矣若班氏
之文虽真赝工拙未可深辨而其义不失乎正君子苟
卷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1250-0772b.png
有取于斯图亦无择于斯言也夫予又闻唐郭良辅为
武孝经宋崇文总目亦载大农孝经酒孝经诸书者今
皆不复见矣安得与此图并传以为博物洽闻者之助
乎樊公读书攻诗有王晋卿之风非徒溺于藻绘之好
者吾不敢效东坡留意之戒姑因其请而识之
   题宋舍人草书后
宋舍人仲珩书评者谓四体皆为国朝第一其真草篆
予皆及见之信然匏庵少宰所藏草书稷拂歌与王允
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1250-0772c.png
达舍人家所见称异殆其出入变化不主故常久非株
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但纸用粉笺岁久剥落殆
无完笔使观者徒赏其风神而已惜哉
   书赐游西苑诗卷后
右赐游西苑诗一卷盖宣德癸丑夏四月宣庙赐文武
重臣及诸侍从并游内苑阁老黄公淮已致仕以谢恩
至特与焉时馆阁诸公赋诗以进各录副卷于家阁老
杨公士奇序已刋于家集此卷则平阴武德王家所藏
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1250-0772d.png
者也于戏君臣之际亦重矣盖必有天冠地履之分而
又有家人父子之情然后上下交而德业成都俞世远
始替于下堂之见至于尊君抑臣之世则变之极矣后
之所谓交者乃流于近狎失于浮艳或者不于公卿学
士又移而之他其为治效安足望哉我朝自皇祖以来
优礼儒硕远超近代凡一豫一游一张一弛严而泰和
而节者皆于此卷见之宣德之治固有得于体猊之隆
信任之笃者诚亿万世所当法也东阳以后进菲才备
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1250-0773a.png
员左右不能赞明良喜起之化于此亦窃有感焉平阴
之孙嗣成国公辅出卷相示因敬书于其末
   书杏园雅集图卷后
杏园雅集图一卷乃正统初馆阁诸老西杨公而下九
人会于东杨公之第各赋一诗二公为前后序图则谢
庭循所作也当时此本盖家有之予始见于西杨之子
太常少卿导再见于西王之孙顺天训导纶三见于南
杨之孙尚宝卿泰其规置意象皆出一轨盖当笑谈偃
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1250-0773b.png
仰之馀仓卒摹写宜有得乎笔墨之外若太常尚宝二
公及东杨之孙吏部员外郎旦东王之孙兵部司务仁
皆予所与识其须发眉宇固然莫殊也庭循非文士而
获托于樽俎图画之间宁非以其苦心好艺兹会所不
可无者而然欤且自洪武之开创永乐之戡定宣德之
休养生息以至于正统之时天下富庶民安而吏称庙
堂台阁之臣各得其职乃能从容张弛而不陷于流连
怠敖之地何其盛也夫惟君有以信任乎臣臣有以忧
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1250-0773c.png
勤乎君然后德业成而各飨其盛此固人事之不容不
尽者而要其极有气数存焉然则斯会也亦岂非千载
一时之际哉今越六十年而诸家子孙犹能什袭珍视
不失其旧尤足以见功泽之深文献之相传未泯者时
称文贞为西杨文敏为东杨文定为南杨皆以居第为
别其称文端为东王文安为西王亦然今尚宝所居赐
第尚在东安门外旧葬西为相近而东第所谓杏园者
已易主闻其家亦有此图不及见也姑识于此卷之末
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1250-0773d.png
以复尚宝之请云
   书忠节录后
右忠节录一卷少师谦斋徐先生录尚书吴公友云死
节事也公宜兴人少为国子生国朝洪武初高皇帝既定
元都魏国徐公礼遣赴京师累官刑部尚书出为湖广
行省参政坐事被逮上重其才释之时元梁王据云南
尚未下命公往谕会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馀人
使漠北为大军所获上欲以恩怀之令与公偕行至云
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1250-0774a.png
南沙塘口铁知院等惧罪说公改制书共给梁王梁王
亦遣人来劫降逼令易服辫发以见公仗义直辞以死
自誓遂遇害梁王壮其节命收其骸送四川给孤寺藏
之先是金华王忠文公祎奉命往使不屈而死距公死
仅二岁耳后云南入版图朝廷始知公死状及公子黻
以其事来白乃命驰驿归葬而许黻为国子生黻贫不
能归葬公于武昌旧治因占籍长子孙今阅再世矣弘
治初李尚宝应祯使湖南访公墓不可得乃为传以传
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1250-0774b.png
比都御史王公诏巡抚云南闻先生道公事谓忠文在
正统间已赠官谥建忠节初祀于其地而公事独未著
为请于朝今上命复赠公刑部尚书谥忠节与祎并祀
改祠额为二忠兹先生所录者其始未略备矣方黻葬
公时大夫士赋忠节诗为卷后并其诰遗书皆燬于火
潘子安海天清啸集有诗一章刘职方子高集四章则
为公作者故并录之而凡书奏公移及续有赋者皆驸
焉惟我国朝混一区宇以纲常立天下而以风节厉之
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1250-0774c.png
于勤事死节之臣必有褒恤之制虽先朝所未及知所
未暇行者亦举而行之不以其人已远时已久而或置
可谓意周而法密矣云南远在万里外负固不服害我
忠良而其名迹显著历百馀年如一日英庙之恤恩今
上之秩祀盖推高皇帝荫子返葬之意而行之者也嗟
夫时变境易兵革扰攘之际虽阙庭畿甸之下节义之
沈没者何限况其他乎金华文献在国初极盛故忠文
事最著公之名虽前辈所重然非文足以轻重一世言
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1250-0774d.png
足以荣辱天下如先生者则其事终不白而恤典未必
行也崇德报功之柄固系于国论如此哉若表前贤重
乡邑则先生之馀事而其大者不在是也东阳观国史
知公名又从先生获睹兹录因题其后
   书五贤遗像后
按察副使邵宝国贤按方正学所叙五贤者各图为
小像请予识之愚不敢议拟前贤乃取张南轩所撰诸
葛武侯祠堂记苏文忠进陆宣公奏议表及司马温公
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1250-0775a.png
神道碑温公撰韩魏公祠记魏公撰范文正奏议集序
摘其要语各录于像之左方然又尝考其所自言者武
侯则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宣公则曰上不负天子下
不负所学范公则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
乐司马温公则曰平生所为未有不对人言者而魏公
所谓尽力事君死生以之岂可预忧其不济者则司马
记已载之矣古之君子自知之明所学之正固如此亦
岂待乎赞颂表述然后白于世哉学古人者必论其世
卷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1250-0775b.png
而原其心国贤好古力学盖有出乎图像之外他日殆
于此自考焉国贤勉哉
   题唐宋名贤像后
右唐宋名贤像一册凡十八人予尝见于费侍郎廷言
家盖宋笔也学士匏庵吴先生命写真崔姓者摹为此
卷虽神采略异而眉宇故存观者可以竦然起敬矣
   题宋诸贤像后
右宋诸贤像一卷凡四十八匏庵吴先生所得像与费
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1250-0775c.png
侍郎本相出入亦互有同异如王寇文富诸公尤甚苏
像世所传最多大抵皆类此其多髯者妄也嗟夫士君
子之德业文章名天下传后世者或旷世相感或殊方
交慕每获睹其遗容馀范必起敬兴叹而不能已此人
心之同然者也顾残缣继素累岁积世出于兵燹道路
之馀虽其子孙亦未必能守况其他乎今去宋不数百
年而存者止此非有所谓文章德业者宜不得而与也
矧其间有子朱子在焉虽欲不敬且慕可得哉谨题于
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1250-0775d.png
卷端复缀书其后云
 
 
 
 
 
 
 怀麓堂集卷七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