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十三
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1250-064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怀麓堂集卷六十三
              明 李东阳 撰
 文后稿三
  序
   两京同年倡和诗序
同年倡和诗若干首南京吏部侍郎梁公廷美与在朝诸同
年所作也公与同年在南京者七人会而有诗各八首太子
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1250-0645b.png
太保吏部尚书倪公舜咨为序比公以万寿圣节入贺京师
京师同年亦如南京之数会公于学士焦公孟阳之第公复
为诗其数如南会会者亦皆和之和之者其韵与数不必如
公惟兴所适而止时予有期服不与会明日诸公以倪公之
简属焉方公之来知公者多惜其久劳于外而公独以盛满
自居盖尝指屈数计以为同藩之举于乡者百有九人举礼
部者十有三人礼部之士同为两京给事者二十有三人多
者四十馀年少者二三十年今之在仕途者惟予一人而已而
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1250-0645c.png
官至三品封及二代子有荫孙有养有服食舆马之奉
官曷尝负予哉噫此士君子之素心而予所按以信公
之贤者也夫仕之境升沉高下远迩劳逸各有不同而
士之所存不为之变惟知吾职所当尽视吾力之所得
为者而已若君子之交亦惟以德义功业相期励而不
计其他苟徒以聚散疏数为欣戚者皆其细也然则知
公者之于公其犹不如公之自知已哉观公之诗其所
为眷恋者固蔼乎其厚所与期励者又矍乎其壮而诸
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1250-0645d.png
公之志于是诗也亦可以观矣予既为序以久不作诗
故独辞和章而公复不予置因略次其首尾二韵附诸
卷末云
   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
古者司徒主民职兼教养司寇掌刑以弼教二者异事
而实相须今之户部专于养民无预乎所谓教及其久
也人但视为财利之司不知其为民而设刑部与察院
理寺分为三法司但知为刑狱之官而于教化尤不相
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1250-0646a.png
涉虽身任其职者亦莫之知也夫外本内末舍彝教而
任法律失古之意而徇时之见则户与刑者非特不能
相通亦并其所专务者而失之矣可胜叹哉吾友王君
用敬起家大理评事历按察副使为都台佐督储南京
巡抚贵藩又入为大理卿而后有南京户部尚书之命
扬历中外遍阅所谓三法司者所领皆刑也其为政精
练法比识达体要而以平直恕易行之从容暇裕久而
不勌亦可谓有优为矣顾户部所掌必使民有定业而
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1250-0646b.png
后可以责其赋役其绥抚之方会计之籍非谙练阅历
之深且久者猝不能辨留都之地有宗庙城阙百司庶
府祭祀禄给之用东南赋税多此焉供政出纳之际必
假都台之重专官特任与曹务相表里而公实尝为之
盖已得其经制之概矣今以正卿长群属当全曹之寄
则其去彼而就此也就谓其枘凿之不相入函矢之不
相为谋哉譬之医焉攻炙与补益异术而皆生之道也
况当民穷财匮之时会计之中尤不可无抚绥之意苦
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1250-0646c.png
鳃鳃然以斗斛尺度为有益于国则岂朝廷设官分职
之本心哉亦岂公之所自处者哉公旧僚少卿何公仲
衡辈暨部院诸公赋诗赠之请序于予予与公同出湖
藩又同举进士知公之贤当优于是官也公之行方请
于朝得取道省墓此国家之殊宠乡邦之伟观然君子
不以私废公不以家事辞王事古之义也故先论其职
任之大而后及其私焉诗凡二十五首
   成国庄简公挽诗序
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1250-0646d.png
外舅成国庄简公卒于南都公卿以下吊哭挽送官属
部士哀号而攀慕以至穷檐委巷童儿妇女亦办香束
楮私祭而对泣其能诗者则赋为执绋之歌京师闻之
和者亦众噫何其感人之深如此哉公奉英宪两朝之
命在留司者三十有三年以爱君忧国为怀以养兵恤
民为务以通今博古礼贤下士为文温言和气诚心直
道不为矫异诡激之行故人始疑之中信之终而念慕
之愈久而不能忘揆理度事有不求而自得者也夫人
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1250-0647a.png
之心术事业必久而后见于世子产之治郑其初政有
弗便者民盖将甘心焉既久而颂之不衰曹参之相汉
始若不事事清静宁壹之效其后民乃歌之彼骋力舞
智以殴时诳俗苟取声誉于旦夕之间逮其智穷力困
掩护藏匿之所不及丛怨积怒极而后发焉挺刅之相
仇瓦砾之相报者亦有之矣然则人之贤不肖固若是
殊而若公者岂易得哉宜其人之不能忘而歌颂碑志
之作有不容己也公与予先公为文字交折节忘势视
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1250-0647b.png
犹兄弟丝萝之好盖凡三致然诺历十五年而后成焉
其道义之相孚肝腑之相托虽桓氏之于鲍宣季氏之
于孙明复有不是过独区区髫丱之年羁旅之迹有未
能尽其愚者以瞻望悬企之馀又不能为凭棺执绋之
举闻人之哀之其能恝然于中耶公赐葬于昌平北泽
山二王墓次其子辅既嗣封爵又继总留务方以清慎
谦抑不改其父之政家规手泽殆于是有徵焉予故因
其请而序之公讳仪字炎恒加太子太傅赠特进光禄
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1250-0647c.png
大夫左柱国太师庄简其赐谥也
   送都御史陈公之南京诗序
属者留台告阙吏部简于众得二人以请刑部左侍郎
旴𣅿陈公德政实值允命拜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以
行旧侍郎满九载者或加禄或复官犹未尽擢公未五
年而遽擢二品殆常格所不及顾公举天顺甲申进士
自吏部而南专领刑狱回翔郎署间久乃授浙东一府
数载而后得擢历云南陜西布政迁副都御史巡抚河
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1250-0647d.png
南又数载而后被召然则今日之进宜也非过也岂惟
公哉予同举进士者其始固多滞也资至而后举望积
而后擢未尝有超捷侥躐之迹今两京台省联翩而进
一岁之内迁至数人而为官之长者合前后计之盖十
有馀人矣校之疾行踬步彼不足而此有馀者亦讵非
盈亏谦益之理固然乎哉此犹以资格论也公在刑部
务持法为郡守务爱民出入台省则兼行而并用其敦
实之心恒久之行积而至于今日出廷荐而简帝衷者
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1250-0648a.png
非过也亦宜也公所代洛阳翟公廷瑞为南京刑部尚
书翟公所代浮梁戴公廷珍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公
所代吴兴闵公朝瑛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皆同年
也积而久久而迁出入之均劳交承之相须又孰非理
之同然者哉且北曹虽繁所领不过一事南台虽简而
职司紏察百寮庶府之政未始不得言有不止于刑狱
之间者必其讯鞫明允足以止暴乱弹纪公当足以厌
人心论议正大足以裨国政然后为称以公之贤为之
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1250-0648b.png
刑恶有不平而论恶有不正者哉
   茶陵谭氏族谱序
吾茶陵谭氏旧有谱累代多缺元至正间处士汉章修
之国朝洪武间训导弘敬又修之今行人司副玉瑞又
修之而其谱始备盖自唐咸通间有可奕翁者居州之
上塘其孙三人五代时仕于马氏长金吾将军进颇进
颇之孙二人居茶乡之大传分东西泒东泒为处士全
忠又六世为处士儒儒之子为石砻知县宋徽宋徽之
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1250-0648c.png
子三人长邦达邦达之子五人其一出继下市其四各
自为泒次泒为评事朝弼又七世为处士原和始迁于
毗塘又三世为处士锡是为玉瑞之父以高年例赐冠
服后以玉瑞贵赠承事郎行人司副而谭氏始显此谱
之所以修也盖自宗法不行于天下士大夫始以家谱
代世本然惟其族之贤者有之及泒演而指众亦惟其
人之贤者而后不废顾兵燹之摧剥道途之遗失或郡
得一族焉或族得一人焉其幸存而未泯者诚不可以
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1250-0648d.png
忽而视也夫谱存则祖宗之名系行业皆可考而知可
据而守孝弟之心不容以不生念祖修德显亲扬名之
行有不容己者其于伦理名教实亦有助焉知存者之
有助则知亡之者之不能无责也世之亡其谱者不能
以尽责而亦有不足责者然则不于士大夫之贤其谁
望乎谭之以国氏邈矣谱所及载如金吾之世曰进鸿
进峰者已不可知邦达之世其曰必达上达者后皆弗
嗣而大传之西泒亦不复振东泒之盛亦惟于毗塘之
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1250-0649a.png
泒乃得贵且贤如司副者不可谓不难矣然则及此而
修之推究据守以图廓大司副之责诚不容以不尽此
谱之所以修也由此而推之则凡为谭氏之后者亦岂
可以忽视之哉吾州之望称陈谭周李予与周给事鼎
生于京师陈氏侍郎琬佥都御史瑶居全州御史铨居
永州皆在外地其显于本郡者惟谭氏尔山川风气之
相通闾里姻戚之相属有不能恝然于怀而谭氏旧娶
于李及于今日婚姻不绝因以司副之请序其谱而归
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1250-0649b.png

   寿冢宰尹氏序
古之大臣必其德望足以表朝署才猷足以经邦国而
又寿考康裕历试而久任则其勋业乃可以大见于世
然蚤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叹
故忠愿有馀而日力每不足其弗称者固不论也岂不
难哉公在正统间举进士为给事中已伟然负公辅之
望十馀年而至吏部其仕可谓蚤矣历事累朝阶跻极
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1250-0649c.png
品谋谟庙堂进退人物为国家天下重者二十年天下
之士自州县以至公卿不出于所铨注者盖亦无几其
闳才硕德之见于用亦久矣及谢事之日首尚未颁居
藩会之地飨山林之乐优游泮奂俯仰自得又二十年
如一日每冢宰告阙大夫士之公荐于廷私议于家者
往往及公使其果及则固不必安车而行礼杖而朝出
入居起绰乎其有馀力而荏苒侵寻竟莫之致于是公
之所养益深而所积者益厚矣若公之精鉴强记当籍
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1250-0649d.png
数名阅时虽卑官小吏久而犹识其面其所评骘以为
穷通显晦者验之于后如烛照蓍卜未始不合暨其老
也犹能先事而度刻期而中闻者皆骇且服之故虽深
藏静蓄不必再试于天下而志气之完固神采之充溢
占诸寿祉殆亦有徵焉且公之予龙继举进士尝官至
侍郎今其孙继祖以荫为中书舍人箕裘之业固于是
在则公之辍鞅掌之劳以成鞠育之效者其为得失亦
较然明甚又何名秩勋业之足计哉抑古之论福者先
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1250-0650a.png
寿后富而不言贵今以贵颂人则谀以富颂人则陋惟
寿之为颂则义归于正君子之所以得为凡所与厚者
皆然也然则予之于公宁独在衍圣二公之后哉是为

   益阳刘氏族谱序
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益阳刘君廷式为族谱以请于予
曰愿为宪序所以作之意按刘氏之先本出南昌有伯
川者仕元为翰林学士出守常德因流寓桃源元末兵
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1250-0650b.png
乱伯川之子明远偕其六子徙益阳入国朝遂定居焉
少子崇宾为乡饮大宾崇宾之子纲宪父也以子贵累
赠大理左寺丞自宪而上得五世五世而上其名与字
盖不可得而知也其所谓五世者或为农或为士皆隐
于乡而未有仕者然其生平履历婚姻坟墓之详则无
有不知者也夫五世者身之所自出也其先又五世之
所自出也而有知不知之异者此谱之所以作也且子
孙之于祖父世渐远则其势渐疏故为服制者至四而
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1250-0650c.png
限论世泽者至五而斩君子之情岂不欲穷其所自出
哉顾于势有不得不然者耳其势之所至非惟不得为
服乃或至于名与字皆不得知为子孙者其容以但已
乎谱之作所以推本及始举其势之所不得为以伸其
情之所得为者也欧阳氏之谱以五世苏氏之谱以六
世盖取诸四世之亲而各为首尾递相联络以至于无
穷者其情与世而为之者也今天下非士大夫家莫知
为谱幸而有之乃或牵合附会冒他人之祖考而不知
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1250-0650d.png
其非则虽炫于一时而不可传于后世其弊有甚于无
谱者是谱固不可无而亦乌可以易为哉刘氏之族自
汉以后为赐姓所汨往往不能辨若欲旁引而曲附之
无所不可而益阳之谱乃止于五世五世之上则固曰
不得而知也此其敦本务实岂非谱之善者乎且族之
盛衰视子孙之贤否而谱之存不存亦系焉宪起进士
在内台为名御史在大理寺为名丞激扬之力平反之
惠召募巡抚之绩简圣心副公望者方隆而未艾谱之
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1250-0651a.png
作固于是乎始亦其所恃以为重者也若其祖父之懿
范雅操见于传封章命秩载于乘而皆于谱乎观为刘
氏子孙者尚慎守而善继之亦岂徒知其名字履历之
粗而止哉
  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诗序
予同年进士在翰林者冰玉罗先生年最长先生以南
京国子祭酒来考绩不及国门二百里即抗疏请老而
去予辈尝以书遥饯之而未有赋者迨归泰和六七年
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1250-0651b.png
年既满七十时予在告累月求去不可得又不能倡而
赋之比先生以诗至谓平生无外慕而于此有不能忘
情者诸同年闻之盖爽然自失也既阅岁乃合赋而遥
寿之予既次来韵二章又序所以赋之意以谢不敏于
是先生之年又加一矣方先生之壮龄强仕高谈雄辨
动以古人为准视天下事无不可为经帷国学力深而
效远资格之淹滞道里之跋涉又交阨乎其间其所以
摅志骋力于功业之途者殆无几也及乎奉身而退葆
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1250-0651c.png
光藏名目不视书簿之辞耳不闻敲扑之声深居简接
孤吟独眺俯仰左右无所乡而不适虽岁月流迈齿发
变易人事之代迁者杂然而不齐环视内顾而吾之所
有固在也是其展布于前者其势常不足游衍于后者
其地若有馀果孰使之然哉夫自履祥迪吉之说不行
于天下功名福祉或以为造物所忌故世之负才抱德
大行而显施往往不良于厥终此其言不幸而中君子
有不能废者今先生才有遗艺行有遗业深藏厚积反
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1250-0651d.png
诸身而求之绰然而有馀向使其快志遂气惟所欲为
而莫之道今日之寿亦未可知也持此校彼岂无得失
多寡之足论乎若槩以为天道之难知物理之不可推
则亦过矣且先生有子六人孙四人承颜候色养志继
业乃人之所恃以为寿而尤不能备者此则天伦之乐
非富贵爵禄之比外慕不足道先生之寿其诚有乐于
此乎又闻杨文贞公尝梦鹤入其庭先生之生额有一
痣观其贞心洁操钟灵应瑞盛鸣乎文章之世高举乎
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1250-0652a.png
山林之境其于寿不益有徵也哉诸诗有言鹤事者予
故先之以正义而附及之诗十首太子太保刑部尚书
闵公而下皆同年其二礼部尚书张公而下则其乡人

  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
人之志气壮则健老则衰惟武事为尤甚然非阅历谙
练之深且久则虽有才谞亦无以自见于世斯二者恒
不能以相合况或限于资格或不为人所知蚤达而骤
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1250-0652b.png
陟者殆不多见及其老也或㩀鞍上马以示可用而时
已不逮矣岂不惜哉吾舅氏参将刘公年跻八十而耳
目精力矍铄不少衰每剧谈高论凡南蛮西戎北狄之
道里形势马军步队之进止城守野战握奇出正之机
变如掌指数计略无凝滞其于所谓才谞志气者盖兼
有之顾承藉世荫阶累级积年踰五十而出试边阃历
守宁夏二城又十年而得甘肃参将一年而遂致事中
间跋涉之日多而展布之时少使其徘徊跂望少待而
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1250-0652c.png
不去则分阃授钺之任犹可坐而致而公又不屑比当
疆圉多事老兵退将往往起而承任使领行阵与少壮
者齿公亦无复置意其间元戎列侯欲访之而不能致
也于是谋有遗智勇有遗力深居燕息优游容与于都
邑廛市之中识者盖深惜之然回视曩昔同年而生并
命而出覆车蹶马相寻而不绝者亦瞠乎其不相及矣
故缨弁介胄之家论恬退者必归之而亦羡其福寿之
得于天者在此而不在彼也公七十时大夫士多赋诗
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1250-0652d.png
为寿东阳实序首简今公寿益高公卿之赋者益众乃
复取而序之诗之义或最其战伐之劳或侈其官阀之
盛或称其谋勇志气之美而所以为寿者则同贤子顺
孙皆加于旧则前序所未悉也东阳自叨禄秩以来吾
母夫人已弗逮养虽以先公之寿不过古稀惟吾舅岿
然如灵椿古柏孤存而独茂俯仰外内不胜肝腑肉骨
之感又岂直如诸公之羡慕而止哉
   春雨堂稿序
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1250-0653a.png
静逸先生尝谓诗与文各有体而每病于不能相通意
若非予鲜可与言者予怃然感之夫文者言之成章而
诗又其成声者也章之为用贵乎纪述铺叙发挥而藻
饰操纵开阖惟所欲为而必有一定之准若歌吟咏叹
流通动荡之用则存乎身而高下长短之节亦截乎不
可乱虽律之与度未始不通而其规制则判而不合及
乎考得失施劝戒用于天下则各有所宜而不可遍废
古之六经易书春秋礼乐皆文也惟风雅颂则谓之诗
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1250-0653b.png
今其为体固在也近代之诗李杜为极而用之于文或
有未备韩欧之文亦可谓至矣而诗之用议者犹有憾
焉况其下者哉后之作者连篇累牍汗牛充栋盈天地
间皆是物也而转盻旋踵卒归于澌尽泯灭之地其卓
然可传者不过千万之十一而已岂不难哉且今之科
举纯用经术无事乎所谓古文歌诗非有高识馀力不
能专攻而独诣而况于兼之者哉先生自为诸生时所
为诗文已迥出流俗及以省元及第入翰林居史职益
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1250-0653c.png
肆为宏衍优裕之言既乃刋落华靡澡雪铅黛深造远
诣超然有独得之妙盖其初诗主少陵文主昌黎后则
专尚太白六一间以其所自得者参之他于诸子百家
之行非惟有所择而若有弗屑焉者及其章成而声协
足以上鸣国家之盛而下为学者指归其可谓一代之
杰作也已孔子谓有德必有言先生之俭德雅操清心
寡欲名满天下位甫及四品未尝几微见言面端居静
守终其身而不少易故发而为言质诸其内可以无愧
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1250-0653d.png
所以劝得而戒失者施之天下亦不可无而体裁之善
又不俟论也知言者尚于是观之先生尝自辑其诗若
文若干卷题曰春雨堂稿其子中书舍人爰并其续稿
若干卷将板刻以传于是天下学者盖望之久矣先生
讳釴字鼎仪静逸其所自号苏之太仓人天顺甲申进
士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宪庙时为东宫讲官今
上即阼进经筵日讲年止五十与修撰张沧洲先生同
乡同进同以其学鸣而皆未究其蕴以没天下共惜之
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1250-0654a.png
沧洲之诗刻于淮安予既序其端矣然则于先生其容
以已乎哉若曰我知言如先生所云者则予不敢以自
谓也
   甲申十同年诗序
甲申十同年图一卷盖吾同年进士之在朝者九人与
南京来朝者一人而十会于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吴兴
闵公朝瑛之第而图焉者也图分为三曹自卷首而观
其高观多髯髯强半白袖手右向而侧坐者为南京户
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1250-0654b.png
部尚书公安王公用敬微须发颁白鸢肩高耸背若有
负而中坐者为吏部左侍郎泌阳焦公孟阳微须多鬓
白毵毵不爱栉面骨棱层起左向坐右手持一册册半
启闭者为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祭酒事黄岩谢公鸣治
又一曹微须赪面笑齿欲露左手握带右向而坐者工
部尚书郴州曾公克明虎头方面大目丰准须髯微白
而长左手携牙牌右握带中左坐者闵公也白须黎面
面老皱两手握带中右坐者工部右侍郎泰和张公时
卷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1250-0654c.png
达无须赪面耸肩袖手而危坐且左顾者都察院左都
御史浮梁戴公廷珍又一曹为户部右侍郎益都陈公
廉夫者面微长且赪眉浓须半白稍右向而坐为兵部
尚书华容刘公时雍者面微方而长须鬓皓白左手握
带右手按膝而中坐予则面微长而臞髭数茎白且尽
中若有隐忧右手持一卷如授简状坐而向左居卷最
后者是也十人者皆画工面对手貌槩得其形模意态
惟焦公奉使南国弗及会预留其旧所图者而取之故
卷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1250-0654d.png
仅得其半而已是日谢公倡为诗吾八人者皆和焦公
归亦和焉以年论之闵公年七十有四张公少二岁曾
公又少二岁谢焦二公又少一岁刘戴陈王四公又递
少一岁予于同年为最少今年五十有七亦已就衰追
忆曩时之少者壮者使猝然而逢之若不相识也然则
今日之会岂徒然哉唐九老之在香山宋五老之在睢
阳歌诗宴会皆出于休退之后今吾十人者皆有国事
吏责故其诗于和平优裕之间犹有思职勤事之意他
卷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1250-0655a.png
日功成身退各归其乡顾不得交倡迭和鸣太平之乐
以续前朝故事则是诗也未必非寄情寓意之地也因
梓而序之以各藏于其家闵公名圭张公名达曾公名
鉴谢公名铎焦公名芳刘公名大夏戴公名珊王公名
赋陈公名清今各以次举而予则太子太保户部尚书
兼谨身殿大学士长沙李东阳宾之也进士举于天顺
之八年会则于弘治十六年癸亥三月二十五日越翼
日乃序
卷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1250-0655b.png
  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
予同年进士年踰七十者吴兴闵公朝瑛泰和张公时
达今年工部尚书郴州曾公克明始跻七十于是二长
者帅诸少者具觞酒赋诗成帙以贺于其家时闵公以
太子太保为刑部尚书张公为工部侍郎台州谢公鸣
治以礼部侍郎掌国子祭酒事南阳焦公孟阳为吏部
侍郎华容刘公时雍为兵部尚书浮梁戴公廷珍为都
察院左都御史益都陈公廉夫为户部侍郎暨公凡九
卷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1250-0655c.png
人今之言执政者必曰六部都察院而九人者一时分
职遍布其间盖自登科籍以来历三朝四十年更出迭
入而后得此固以为难且所谓九人而跻七十者乃得
其三其难尤甚故其所为贺者不以爵而以齿而诗之
次第席之先后亦以齿也夫士之仕于朝苟不出于捷
径躐等必累任积级而后获跻显位故爵与齿常相应
而不相远公历工刑吏三部属官又尝以通政领诰籍
太仆掌马政亦兵之事则所谓六部者已预其四阅历
卷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1250-0655d.png
既深而勋绩亦久矣且古之论政必询事而考言循名
而责实故或略细而举大日计或不足而岁计则有馀
今枚数而举指屈而计凡狱讼之断决资品之釐正戎
功马数之勾稚以至于工作器物出纳修治百凡之用
择才而任之容亦有繁简异宜左右之不相有者考公
之所尝试有公望而无私负也则其累积之极以至于
此也岂易而得哉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
游于京庠者若干人同出于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恃才
卷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1250-0656a.png
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然则笃厚易直持
恒守俭由壮及老而不少易如公也者其齿尊而爵贵
岂非有以称之然欤今日之贺固非不以爵而亦以其
德也唐之香山宋之睢阳歌诗燕会皆出于休退之后
诸公当盛时居显位方与公合志协力为国家耆俊为
天下用故其诗多和平丰裕之辞为今日道者予与公
望湖南不得归使他日获遂优暇往来都邑间所为倡
和当不止此故为诸公序之而不敢以少而辞云时弘
卷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1250-0656b.png
治癸亥六月二十三日也
   茶陵谭氏族谱序
谭于茶为望族余曾谱其系于行人司副矣及读先国
史集其序西郭之支泒里居书香宦辙为较著过宋司
空相国处尧墓又有关西尚有子孙贤之句余益羡谭
氏之其发也远其流也长郡以谭为右而西郭其谭之
翘楚也会韶佥判时中南宁令时用以谱蠹欲梓驰书
请序余维谱者纪世族昭世德世族者易而靡定如天
卷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1250-0656c.png
道之运行于上寒暑往来剥复相继世德者㩀而可久
如原泉之流行于地江淮河汉今古不息理数应尔大
抵气厚者发必畅根深者枝必荣是以古之君子必敦
德以绵族诚如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谭氏孝行忠
贞世坚其节秉礼和义世笃其修以故唐咸通间鼻祖
可奕而下三世得金吾将军进颇兄弟三人衍十八弘
弘伸长子全仁派居清水由清水而城南而星沙昭港
住址叠迁在宋不数世成进士者十八人其尤著者彦
卷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1250-0656d.png
成翁世绩立朝劲节建炎初封端洁公赠延康殿大学
士蒙松柏有心于岁寒始见璠玙至宝岂烈火能迁之
宸褒郡祀乡贤第一十六世为释褐状元提举用式以
其子昭宝中理宗神童科上第早世疑城南旧宅不利
占徙城西西郭之发祥盖昉诸此至十八世为乡举武
昌教授印南南之子湘州刺史天佑此其显于元者也
国朝洪武间十九世为乙丑进士中书惟善又一世为
处士德明后以子贵赠其子为戊辰进士大理正卿璧
卷六十三 第 25a 页 WYG1250-0657a.png
兄子为乡魁祭酒子发庐州教授子高又一世为行举
任本州训导惟仁越二世即今时中时用也后先济美
宦武绳绳而弁冕时髦噪声萟林积行待举者更骎骎
乎未有艾焉先集之序西郭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其
洵然欤余与谭氏通家声气应趾美前言且乐志其盛
为厥裔敦忠教睦之一助因允兹请用弁其首云
   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马公挽诗序
钧阳马公为南京大理卿时丧其先公后历官若干年
卷六十三 第 25b 页 WYG1250-0657b.png
累赠先公为今官本朝文臣之盛于斯为盛而所以慕
其亲者益深诸卿士以公之故尝为先公哀挽之诗积
为若干篇盖皆尚书以后所得者东阳比得而尽观焉
噫何其感人之深至此哉夫自虞殡之歌肇于春秋之
世若薤露蒿里各有所施汉魏故事惟大臣之丧则有
挽歌然皆用于舆绋之间所以叹光景感情事其意一
也马公虽老韦布而以子贵赠至一品则用大臣之理
固宜顾其没已久其哀有穷恒俗常例之所不必备而
卷六十三 第 26a 页 WYG1250-0657c.png
作者方殷继者未巳则又人之所难宁非有以致之然
乎予闻公刚介特立信义孚于乡事亲恭顺视疾居丧
曲至劳戚友爱诸弟必均其产至于周贫极难皆极力
为之是其积德累庆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孙乃有闳才
硕德耆年宿望极一代之盛如少师公者则能亢其宗
而显公之名然则朝野道路此人人之所羡慕而叹悼
之不置盖非特光景情事感激于一时者之为也诗之
作向非有以致之曷为其然哉彼导舆执绋徒为文具
卷六十三 第 26b 页 WYG1250-0657d.png
者其所哀之人以澌尽泯灭而不复存矣而况其辞哉
公有子四人长文玉次文麟次少师公名文升次文驭
孙十一人某某曾孙几人盖所谓在其子孙者乂如此
然则所谓羡慕而叹悼者宁有既耶东阳之举京闱少
师公实以御史监试事后获同朝甚久故辱以是诗见
属谨稽其先德而序之
   寿方石先生七十诗序
弘治甲子春正月二十二日礼剖右侍郎掌国子祭酒
卷六十三 第 27a 页 WYG1250-0658a.png
事方石谢先生寿七十吾同年在朝者以例赋诗为寿
盖自己未之岁至于是凡三焉先生举天顺甲申进士
成化间历翰林侍讲家居且十年弘治戊申以史事召
旋擢南京祭酒致仕归又十年而有今命中间出与处
之迹相半古之所谓仕优而学学优而仕者殆兼之矣
至是而德并成望亦日益重天下之言达尊者必归焉
山斗之仰不独于诸生然也夫所谓老成人者其诗书
已称之盖非宿学耆德无以为政法之蓍龟教化之标
卷六十三 第 27b 页 WYG1250-0658b.png
准是不可以汎得而易视必养之于数十年而后得一
二于千百斯人之寿实天下之所为重也故平格之文
殷纯嘏之保鲁见于简篇歌咏之辞亦恶可少哉方先
生之再召也抗章引避至于再三而朝廷遣使敦迫加
官示重迨其踰年复请而留之愈坚任之愈专比又以
考满封其二世而特追旌其祖母为节妇以助风教出
于常典之外今先生耳目聪明志气强毅虽内怀谦抑
而不获自遂风节之所振励教泽之所渐被文章之所
卷六十三 第 28a 页 WYG1250-0658c.png
贲饰者与岁而俱深然则先生之寿固系乎天下而非
一乡之父兄一官之长伯比也昔有虞氏养国老于上
庠养庶老于下庠历代因之以为盛事是学校固贵德
尚齿之地况儒师之官手握教化身备齿德而先生者
岂非朝廷之所宜优而公卿大夫士之所同重者哉况
同时并进有通家之谊称兄弟如吾徒者哉诗之作虽
私例而公言之朝著台省之间为衣冠故事可也先生
晚得子及孙各一人皆在故里他日俾取是诗而诵之
卷六十三 第 28b 页 WYG1250-0658d.png
宁独非侑觞称寿之一助也哉
 
 
 
 
 
 
 怀麓堂集卷六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