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二
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250-033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怀麓堂集卷三十二
            明 李东阳 撰
  记
   中元谒陵遇雨记
成化甲辰秋七月中元节例分官助祭山陵予与谕德
张君启昭谢君于乔侍读商君懋衡李君世贤当赴长
景二陵前二日陛辞退微雨予与于乔并辔荷盖以行
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250-0333b.png
出德胜门土城外启昭懋衡世贤皆会行数里雨颇急
下马憩野寺茶里至清河少霁再憩再作午后至沙河
河桥半圯壅土度马马上观岩壑间片云起辄雨脚如
注明晦殊状登至昌平县学唐教谕玉率诸生冒雨迎
便宿刘谏议祠后堂予与世贤床于东壁与懋衡于乔
对宿启昭宿城西别馆以诗寄之答焉入夜潦透壁及
我床下予亦苦衾薄乃与世贤移卧前室雨不止明日
益急都指挥杜侯山来馈食往访之遂会启昭入山山
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250-0334a.png
桥危滑马历涧度沙砾中暮扺陵庐驸马蔡公孟阳摄
祀事遣使馈果问其使云比至沙河河涨桥坏舟而济
予辈愕眙久之夜半入陵祀已服尽沾湿上马穿林薄
中历乡所渡涧水淙然有声出陵门数里风骤作前后
笼烛数十尽灭晦不辨色遂失道林水杂风雨声若虎
豹号噭响振山谷主仆朋侣咫尺不相应惟闻堕坑堑
者相属予与懋衡世贤进退无据自度恐不免时尚馀
一烛隐隐见前骑有跃湍口以度者予辈引马随之每
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250-0334b.png
一马跃首没波内蹶起势始定又数里乃得路入昌平
水深尺馀予先入祠懋衡世贤继至予诵纪难诗有思
亲望阙语二君愀然曰此岂君赋诗时邪是夕于乔启
昭皆宿别馆又明日会京府推官薛秉仪官邸酒数行
五人者先至沙河北岸人积立如蚁予与吏部侍郎耿
公好问户部侍郎李公文盛礼部侍郎谢公大韶兵部
侍郎阮公必成刑部侍郎何公廷秀工部侍郎贾公廷
杰大理丞杨公贯之列坐沙际官渡无舟惟两渔舟出
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250-0334c.png
没涛浪贯之募吏问予南岸呼舟径济舟人利索钱呼
不时至至则众竞趋舟舟欹辄覆堕渚水屡覆乃一济
济不过五六人人望升舟者如登仙攀企不可及诸公
仅以身济仆马皆限岸北予登一敝舟启昭携一仆继
入时舟已载三人至中流水急甚回视舟尾有二人窃
附缒著水中舟掣不得济乘流下数十丈势危甚前有
洲旋绕若相迓者舟乃抵岸予与诸公坐岸南贯之出
梨饼为野馈忽有一𨽻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
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250-0334d.png
色舟人惊散不复渡予有黠吏以一马济复往取马予
自引鞚待之少顷又济一马予与启昭皆空乘无鞍靮
吏亦袒跣引马入村店牖间稍稍见诸公皆独乘马过
良久于乔懋衡世贤继济复相贺仆马犹有未济者时
日已暮去清河尚四十里予计欲稍前议未决予辄上
马众乃追及夜至清河旧馆爇火晚食予惫甚径卧雨
犹淅淅下未绝又明日始霁还至家昼漏下数十刻矣
家君闻水涨殊废寝食予至乃就食食毕后渡者始至
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250-0335a.png
云前夕赴祀时后屋东壁陡坏盖昔所置床处也因以
诘世贤更相贺云自予入官二十馀岁岁四三祀予与
其六然未有若是险者夜行失道险一也移床而壁坏
险二也以敝舟渡急流险三也失道之险启昭于乔不
与敝舟之险懋衡世贤于乔不与坏壁之险世贤之外
皆不与而予实兼之三者之中惟渡河尤甚其不至于
颠踬者仅一发而寒饥劳惫之状弗论也夫遭盛时游
近地举吉礼而乃有是阨天下事固不可预计哉君子
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250-0335b.png
守身莅事惟所当为不可以夷险易志然亦有义以处
之夏屋非岩墙类固无庸议独终祀时若憩陵庐待明
发必无道路之虞渡河时能返驻昌平俟水势稍杀择
利以涉必无波涛舟楫之恐此二事盖有遗悔焉尽人
事乃可以诿天数苟充是志虽行之天下可也因作记
以自戒且谂诸同行诸君子
  训成堂记
先皇帝御极之年今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新喻傅公
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250-0335c.png
以检讨初命满三载吏部奏考上上例得敕赠厥考妣
暨于元配咸有秩号而厥孝之制若曰尔敦德履善训
成厥子实为我近臣茂著嘉绩惟尔之功宜赠尔徵仕
郎翰林院检讨公拜受于廷奉而归伏读其辞感君德
父训所在欲识于不忘乃摘制辞之要大书而揭于堂
曰训成而属诸东阳曰请为瀚记之惟国家建学施教
县科目以待俊贤推其意固欲家教而人役之也然究
其成者则有限贤父兄之于子弟亦然岂力不至哉盖
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250-0335d.png
人之有文学行谊必关气运如凤凰芝草世不可以多
得使天下皆贤则尧舜之世有皋夔而无共兜矣虽于
家也亦然然君不可以不教其臣父不可以不训其子
而徒诿诸莫之致孔庭诗礼之训虞庭典乐之教皆是
义也今天下之选重于进士惟翰林则有甚焉盖职文
字敷治道以极乎燮调参赞之任此其人必豫养素教
储之数年而发之一旦然后为称固国之教而其训之
出于家者亦焉可诬哉东阳与公同进士又同入翰林
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250-0336a.png
久且厚愚不能友天下士知文与行如公者诚不可多
得也今天子右文新化公以储官旧臣日侍讲幄其在
史局纂述功德传之无穷又以其馀造就吉士赞作人
之化其绩益成于前矣夫臣之于君必思称其教故曰
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子之于父必思成其训故曰夙兴
夜寐无忝尔所生感恩报德人心所同而贤者之责为
尤备公于斯堂恶可以一日而忘哉公弟潮亦举进士
为中书舍人其子元抱艺就试亦将有荣焉继斯堂而
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250-0336b.png
作者尚未已兹其始也昔宋梅询取赐诗名其堂曰有
美时则有若欧阳修者为记今公所得有重于彼而文
弗足以发之岂非记者之责哉
   宁海俞氏祠堂记
宁海俞氏本汴人宋南渡时徙浙之嘉兴元至正间仁
九处士始迁宁海国朝洪武末仁九之子礼一辟方氏
之祸深自沉晦乃徙于县西梅村里居焉居既定欲创
为堂以祀四世祖考未就而卒其子仲玉追念先志乃
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250-0336c.png
于居之左卜地一区为堂四楹奉主其中其旁四楹为
库以藏遗书衣物度凡祭器又置祭田若干亩以共祀
事岁时率妇子以祭出入必告至正朔望必造而祭焉
既又因其子乡贡士稳上京师请予记刻石于堂以遗
其子若孙夫圣人之于人子必教之以养曰不能养不
足以称为子没而不能养则为丧服以教之服除而不
能继则又为祭祀以教之曰不能服与祭不足以称为
子是皆因人情之不能已者为之非有强而使之也然
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250-0336d.png
其服止于四世而祀亦止于四世盖曰人之情有疏戚
远迩于此而不为制则泛而不专不专之弊均于不能
尽故节而制之以归于中然四世而上以次而祧下以
次而续则虽有制而可以至于无穷是以圣人之教可
以行之万世而无弊也顾今之人多薄而少厚故不患
其过而恒患其有不及然则能举是礼者非独自尽亦
可以励俗矣俞氏之先所可知者在宋其所由徙在元
更世阅代之际其谱今不失宗族之不绝者亦甚危矣
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250-0337a.png
不及其存而图之岂人子之心哉但其亲尽而情疏者
吾不得而强也则情未疏亲未尽吾之所得祀者又可
以一日缓哉礼一之贻谋仲玉之肯构皆所谓孝无倍
乎圣人之教矣若簠簋笾豆仪文度数之等葬以士祭
以大夫者亦圣人之制君子之所得自尽也稳之爵其
始自兹矣则其亢宗崇祀亦将益盛而所以遗其子孙
者亦宁有既哉
   镇原县庙学重修记
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250-0337b.png
镇原县在国初𨽻庆阳府后改𨽻平凉县旧有学不知
其所由建历元而废洪武二十年县丞郑旺于旧址重
建正统以来知县李宁蒋泰张仲芳主簿陈兴马良教
谕段清训导马贞相继修葺久复就圯成化甲辰武昌
徐侯镛以御史谪知县事慨然有意于此会岁大侵民
不堪命方急赈贷未暇也按察副使娄君谦尝以谓侯
侯谢曰镛曷敢一日而忘是役哉越三年丙午修豫备
仓掘地得藏钱甚富侯尽籍于公以代民税共官用因
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250-0337c.png
谓其师生曰此天所以相吾志也乃请于巡抚都御史
郑公时给价庄物修庙及学拓地增制木石砖瓦以为
材型冶髹绘以为具绳度构结砻斲装饰以为工指画
既定规制亦举有成事矣侯改知临潼郭侯钊来代乃
暨县丞王瑞等白诸巡按御史武君清继成之县人若
真定府知府张侯琡及致仕训导范忠等若干人国子
生张泰等若干人县学生张塘等若干人佥谓吾邑僻
处边徼有此盛举不可无述乃以书扺予请为记窃惟
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250-0337d.png
纲常之道人心所同其有备不备者气禀习俗之异尔
气禀出乎天习俗则系乎所处之地与所接之人故圣
人立教必有典则制度以为准又为之条格器具以抑
其过诱其不及导其向方使不惑于他岐示其瞻仰使
有所慕而不怠群其居处使得专其业而不迁夫然后
不为气习所移易而性可复也孔子不得位道不行于
时而著书立训所以为典则器具者皆备于是乎有利
器之喻有居肆之说志道游艺之序学文修行之法虽
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250-0338a.png
万世之久四域之远人亿兆之不同然从则善违则恶
一也则凡囿于斯教者恶可不致力于庙貌祭祀之间
以为瞻依向往之地哉学与庙之不可偏废盖如此镇
原之地服弓矢业耕牧累历世代以入于熙皞之治登
甲科而名仕版者不乏也又有贤有司陈力宣化亟起
而作之非其民与仕之庆哉夫居良肆操利器得工师
以为之依归而业终不就则士之责也矧秉彝好德出
乎其性其所为业有大于彼者又将以奚诿乎哉请以
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250-0338b.png
是为诸士子劝是役也庙有大成殿徙于旧址西北五
丈为间五左右有庑为间各十圣贤有像惟庑像皆新
设其数百有九前有戟门又前有棂星门有厨有库库
有簠簋垆爵及凡祭器为数百八十有五学徒于殿后
有明伦堂为间七有日新时习二斋前有学门后有馔
堂间各三有号房间二十凡费以缗计者千二百有奇
皆给诸藏钱而官与民不与焉徐侯字用和起己丑进
士其谪也以言事故今天子即阼用大臣荐擢知淮安
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250-0338c.png
府优仕学慎操履盖所谓良有司云
   南隐楼记
翰林侍讲王君济之谓予曰吾党有业景荂氏世居吾
洞庭之山已而迁于苏城阊门之南壕因名其所居为
南隐楼著志也盖洞庭之为山居奥区限洪波风涛汹
涌若不与寰境相接顾人稠地狭阅岁月而长子孙者
不仕于京师则散而商于四方踪迹所至殆遍天下而
景荂世守隐业至迁其居而不失若苏之为城也称繁
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250-0338d.png
华之地其最繁且华者莫如阊门天下之仕者商者旅
而游者舟楫鳞次货贝山积喧閧嚚笑之声穷昼夜不
绝而景荂构一楼藏古书名画与左右处客至与语去
辄掩关而卧州之人盖有不识其面者今老矣无复有
外慕矣于是人皆以南隐人称之遂定名焉夫苟有慕
乎外则虽险僻如洞庭者不害其能仕与贾苟无外慕
则虽繁丽喧閧如阊门者亦不为隐害人之出处显晦
固不系于所处然哉然景荂之志犹有所慕盖闻世之
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250-0339a.png
所谓学士大夫者慕其名愿得其文辞以传于家书札
仆仆不远数千里前后相属以请于吾欲有以致之是
其为慕亦士之所有事非害乎隐者而或者亦有以成
之也吾用是致之请记其所以名予尝泊舟阊门一再
宿已不任其繁欲辟之而不可得又尝游周山夜过具
区望洞庭杳若蓬莱弱水之不可以即其景物之相去
固若是远也乃闻有山居市徙而世以隐名者心实异
之以为古所谓大隐者果有其人乎而久未之见也因
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250-0339b.png
次其说以为记
   曾文定公祠堂记
宋曾文定公子固居建昌南丰旧有书院在县西奉亲
坊后因以祀公宝祐中郡守杨瑱建祠迎旴门外参知
政事陈宗礼为记元元统初公族孙元翊祠于临川虞
学士伯生为记季世兵燬无复存者国朝尝建先贤祠
于南丰县学公实与祠而弗专也景泰间训导汪纶始
即河东山麓公旧读书岩为亭名之曰曾岩祠亭成化
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250-0339c.png
壬寅无锡秦君廷韶来知府事慨其祠宇卑乃命知县
李昱相地庀物即岩之东而重建焉背山为堂堂左右
凿石辟地为东西庑前为门屋屋之前叠石为洞洞之
前因危石为阶五五级下属于池池之上为桥以达于
衢其旁则别为亭亭右折数步则书岩故地也甲辰春
工始告毕于是命公子孙领祀事而时谨观之谓不可
以无记走书京师请予记夫所重乎立言者必能明天
下之理载天下之事理明事尽则其言可以久而不废
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250-0339d.png
经传之学弊而词章作其所著作能述事明理以翼圣
道裨世治君子有取焉其言不足重轻无所益乎为言
矣若从衡权谋异端之说其背戾圣道又可论也乎古
之所谓著述者自六经迄于孟氏若韩子不免为词章
之文而所谓翼道裨治则有不可掩也宋盛时以文章
名者数家予于文定公独深有取焉者盖其论学则自
持心养性至于服器动作之间论治则自道德风俗之
大极于钱榖狱讼百凡之细皆合于古帝王之道与治
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250-0340a.png
而凡战国秦汉以来权谋术数之所谓学佛老之所谓
教一切排斥屏黜使无得以乱其说者其所自立非独
为词章之雄也且韩子去孟子已数百岁无师传授受
之绪其言之立世固以为难公之生岁又数百而独见
超诣去邪归正于治有裨而于道不为无益则其言愈
难而其系于天下亦重矣夫有功于天下则国祀之有
功于乡则有司祀之孟子而上无俟论矣予于庙之祀
得韩乡之祀得欧阳诸公如公之贤固天下之祀不可
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250-0340b.png
阙者而况其乡哉而况其子孙也哉杨填与贤之心元
翊尊祖之义于今殆两得之而无宗礼伯生之文以纪
事垂后予于公不能无慨于兹祠也秦君当世士好古
而文于其所向可以观政矣
   岳州府新筑永济堤记
岳州府城北十五里有矶曰城陵当川广云贵之冲官
所置有驿有巡检司有递运河泊二所凡朝所遣使有
事于西南诸藩牧伯而下方巡岁代及执事役夫之宣
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250-0340c.png
教布令商贾民庶之往来胥此焉集其为地至要也顾
其西则长江奔流冲齧无定东则白石翟家二湖所汇
地势卑垫每夏秋际洞庭江汉与二湖合浩荡掀播茫
无畔涯舟行则多限风涛或累信宿陆行则巡山历涧
纡回三百馀里艰阻万状人甚苦之前知岳州府眉山
吴侯行验欲筑堤构桥以得代弗果福清戴侯某继守
始就二湖口构木为梁颇利病涉但冬置春设岁费烦
扰利与劳不相直成化癸卯弋阳李君文明知府事事
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250-0340d.png
既就绪乃命筑土为堤长四千丈广二丈缘地势为平
高者七八尺堤成名曰永济傍夹树柳二万以固积壤
又凿巨石于华容之层山为桥二于旧所置梁处广二
丈高倍半长五倍之下可容舟桥成名其南与堤同其
北曰广通复虑水涨则舟不能出入乃仿规运河甃石
为闸于二桥之北广五丈高丈有二尺长加高之三尺
架木梁以通车马建亭列室以为官属迎候之地而堤
之事始备盖始于甲辰十月越一年丙午某月为工二
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250-0341a.png
十有七万金三千馀两而成初城陵居民与水高下依
山并矶以附市集至是乃募民俾自占堤筑土架屋市
货咸凑烟火相接户累数百无复有转徙虑堤东隰地
旧为萑荻之区者恃其障蔽渐可耕艺以顷计者要其
成可至数百云夫堤堰之制起于中古所以障蔽水患
为田壤计鲜有专为道涂设者然民之生夷险劳逸亦
惟所在而为之利独田也哉城陵之险惟道涂最急今
易水为陆缩远为近就平夷而脱危阻其利可知也甚
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250-0341b.png
者变槎居为市集化弃地为膏沃又昔之所未有者盖
一举而数利兼焉古称更旧政者不十倍利则不必兴
有如是役亦可以兴矣且其费必公出工必佣致虑定
而事动期尅而功集改听易视而民不知微李侯之贤
其曷克臻兹哉堤以永济名者自唐已有之今名存实
废不可复考是堤也吴侯之志戴侯略施之李侯实大
成之嗣是以往如数侯者异时而同志则斯名也其亦
可以称情矣乎李侯名镜举已丑进士历刑部员外郎
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250-0341c.png
廉明平恕修学校饰公宇百度具作而堤之功为多佐
是役者某官某请予记者山东参政邓君宗器四川按
察副使柳君拱之及其卿大夫也
   宿州符离桥月河记
宿州符离桥月河者户部左侍郎白公所辟以杀河势
者也盖自弘治二年秋河决原武支流为三其一决封
丘金龙口漫于祥符长垣下曹濮冲张秋长堤其一出
中牟下尉氏其一汜滥于兰阳仪封考城归德以至于
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250-0341d.png
宿弥衍四出不繇故道禾尽没民溺死者甚众守臣闻
于朝诏廷臣举可任兹责者公自南京兵部改命兹职
至则金龙已塞因堤而南之又导中牟之𣲖于淮然河
之大者未泄也复举兵部郎中娄君性于南京会于宿
迁咨议既恊遍视原隰得废渠于小河口东与泗接询
诸耆民咸曰引汴而通之则河势可杀退而稽诸典籍
得之书曰灉沮会同传曰灉即汴沮即睢今睢尚名州
而宿有睢宁驿淮亦有睢宁县则知小河之为睢也遂
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250-0342a.png
浚而西抵归德饮马池诸口以受汴中经符离桥见其
庳不能樯舟且水为所阨故横不可制乃为月河于桥
南禹庙之下长三百八十丈广十三丈深二丈五尺既
又以其地当驿涂为机于梁水涸则设以通舆马又病
河势多曲径其折而疏之为月河者十有四为丈殆万
馀又缘河为堤七百里塞决口三十六由是汴入睢睢
入泗泗入淮以达于海复古故道梁宋之地没于河者
复为良田植艺交作贸易骈集固小河之利亦月河泄
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250-0342b.png
之也凡河之费取于边储之价及有司之藏夫取于旁
近州卫之籍而是河也用银五百两夫三千五百人量
地授役廪食苃息老弱者稍节其力病则遣之归而责
代其家若其夫之长工始于三年五月望日至八月望
而成助材用者凤阳知府章锐经理其事者推官李渭
知州万本州同知马庆判官王玫主簿傅林指挥陈鉴
陈安梅元巡检刘贞仓副使张惟益皆受役于娄君而
公实总之以要其成焉呜呼河之为患自古有之汉以
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250-0342c.png
后决无常时治法亦异盖有塞有浚有疏而疏之说胜
国朝凡四决后为张秋都御史徐公有贞治之有挠其
义者曰不能塞河而顾开之耶使者至徐出示二壶一
窍五窍者各一注而泻之则五窍者先涸使归而议决
此白公之所亲闻者也金龙之决山东以为忧而河南
复虑其塞两议之弗定亦久矣白公既从塞议于是培
增汴堤又疏其下流如所谓月河者故两省之民咸宜
之疏之效亦明甚矣哉使继公而治者修废达滞类触
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250-0342d.png
而葺之河之患可以终息汉之白公不得专一渠之利
矣宿学正颜寔学走书京师请纪是河之成故特书之
凡为河之功者各有记予不敢悉公名昂武进人丁丑
进士今为刑部左侍郎娄君上饶人辛丑进士公旧属

  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
定州之有韩魏公祠旧矣盖公帅于庆历卒于熙宁至
元丰间州始建祠于学之西偏塑公像而神事之韩康
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250-0343a.png
公吕申公继帅每释奠孔子庙毕必率僚属弟子置祝
设币奠诸祠下后数年知安喜县衡规询公遗事三十
条绘于祠之庑间公子忠彦继帅遂成之元祐间从学
正吕通等二千人奏以庙额载诸祀典逮于胜国亦颇
因之岁久祠坏有司莫能治成化甲辰知州裴侯泰改
建于孔子庙东为堂四楹高亢疏达夐出前度以岁春
秋修祀事学正是经等遣诸生走京师请予记初公为
帅时定州兵恃众作怨欲噪于城下公用军法勒习诛
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250-0343b.png
其尤无良者士死战则赙恤其家京师遣卒戍保州道
路喧扰公悉留不遣以素教者代之行岁凶河决官责
堤防材用司农又出金币使民均售民愈急公发廪赈
之为舍饘粥活饥民七百万于是训兵劝稼置学建
师而定乃大治当是时西北多事始诏魏源镇定并用
儒帅定之帅领定保深祁四州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四
县而定实居之民之德公者尤深故虽阅代历世而君
子之泽终不可諠也然则堂而祠之以附于禦灾捍患
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250-0343c.png
勤事定国之典亦恶可少哉噫才之在天下何其难也
干力宣化之能授之大任辄挠栋折鼎而不能举庙廊
经济之器而亲民社领钱榖其于烛照数计之细或有
遗焉故黄霸佐颖川治行最天下而名以相损蒋琬为
广都不治诸葛武侯以为非百里才魏公治州镇德教
旁洽政令毕举及佐天子安社稷危疑嫌隙交集乎其
前担负调干不动声气而天下定诗不云乎左之左之
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非公之贤其孰能与于
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250-0343d.png
此天下之名贤硕辅必关乎气运宋固多贤程子独称
公为间气是其灵在天下固有不随死而亡者英庙之
配昭勋之像特一代之著耳若其所统之故地所驭之
遗民感慕尊奉出乎其心者公之歆飨昭格岂能已于
兹邪公尝知魏州魏亦有祠司马文正公为记称狄梁
公祠记出李邕冯宿以为愧东阳何人而敢为公役乎
裴侯勤民事有惠在州景仰先哲寔予心之同然者是
不可以不记
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250-0344a.png
 
 
 
 
 
 
 
 
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250-0344b.png
 
 
 
 
 
 
 
 怀麓堂集卷三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