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十
卷三十 第 1a 页 WYG1250-031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怀麓堂集卷三十
               明 李东阳 撰
 文稿十
  记
   游西山记
西山自太行联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中受其朝
灵秀之所会屹为层峰汇为西湖湖方十馀里有山趾其涯
卷三十 第 1b 页 WYG1250-0311b.png
曰瓮山其寺曰圆静寺左田右湖近山之境于是始胜又三
里为功德寺洪波衍其东幽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
乃有玉泉出于山喷薄转激散为溪池池上有亭宣庙巡幸
所驻跸处也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一窍
深黑投之石有水声数步不可下竟莫有穷之者又二十里为
香山楼宇堂殿与石高下其绝顶胜瓮山其泉胜玉泉又二
十里为平坡寺俗所谓大小青龙居之迥绝孤僻其胜始极
而山之大观备矣成化庚寅四月之望刑部郎中陆君孟昭
卷三十 第 2a 页 WYG1250-0311c.png
与客十人游之晨至于功德寺有寇生者亦载酒从劝
客数行僧食客蔬食已复上马南至于玉泉求觞斝不
得又不可掬饮相顾爽然良久方别道取馌者瓦杯还
饮之又南至于华严有俗客数辈不顾径去又西南至
于香山坐而乐之曰美哉山乎而不得在西湖之旁造
物者亦有遗技乎或曰其将靳于是或曰物固然尔造
物者何容心哉因相与大笑望平坡远弗至乃循故道归
过瓮山登之孟昭复大飨客饭仆刍马日昃乃返进士
卷三十 第 2b 页 WYG1250-0311d.png
奚元启预号于众曰至一所须一诗成不者且省罚罚
依桃李园故事然竟无罚者孟昭曰维西山实胜都邑
不可阙好事者之迹然官有守士有习不得岩探窟到
于旬月之顷取适而止无留心于兹盖有合于弛张之
义者不可以不记乃起揖客请授简于执笔者
   惺惺斋记
圣人之道邈乎不易入也其入必以敬敬岂易言哉谢
上蔡常惺惺法盖其近者也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
卷三十 第 3a 页 WYG1250-0312a.png
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
应其具无不善应无不可寔同厥初既而贸贸焉昧昧
焉如醉之湎如梦之魇如疾之眩颠倒错逆罔知其极
者其心死也于死不死之间不能以发故古之圣人有
盘之铭丹书之戒以警其心惧其死于一发也不死则
圣死则狂一发之生死甚微而圣狂之相去远甚人可
以不常惺惺乎予之志于道久矣恒内顾曰吾存也一
不善焉行也一不可焉吾何为者于时盖翻然而兴泠
卷三十 第 3b 页 WYG1250-0312b.png
然而省湎者若涤而醒魇者若警而悟疾者若药而释
有人之所不与知者吾之心固不死也及其因于所应
而守之不力则不能无湎而魇而眩而不自知者此予
之所病也呜呼予其有感于惺惺之言夫有以名斋者
泰和陈处士善敬甫其子给事中鹤请记于予予曰处
士之志予同也其顾者省病者惧也然亦有与予异者
处士隐者也其于事不多接或者其无所扩之也呜呼
惟理无所不存惟事亦然固有所当为者也其不得为
卷三十 第 4a 页 WYG1250-0312c.png
者固其所得知也者董五经者近乎知矣然不能扩其
心于万变或与予之所谓知者不同苟不能扩其心而局
于小明也而曰我惺惺我惺惺则禅者亦惺惺也其于
道益远矣吁其诚可惧也夫其重有所感也夫
   半村记
半村汤原静居于苏之枫桥桥东距州城数里许廛
相比至是而极极则为平田方湖曼衍映带弥望无际
而其居适当其交因自号曰半村半村昔尝游尚书晞
卷三十 第 4b 页 WYG1250-0312d.png
颜杨公之门工琴解诗旁及医术用是往来江湖淮泗
间而极于京师雅好文事凡名大夫士鲜不识者予曩
见于奚进士元启家其于元启盖中表之䣊也元启卒
其孤不能举半村为治后事殚财与力予谓其好义者
心爱重之既又因刑部主事顾天锡来诣予请记其所
谓半村者去年予南经苏夜泊桥下忆张继题诗处徘
徊久之时半村又客于外求其居不可得也既还京师
宿负未释半村以诗来者再足及门者多至不可数予
卷三十 第 5a 页 WYG1250-0313a.png
甚愧之癸已之夏持卷告别予不得置也笑而问曰夫
仕与隐殊涂而异尚二者不惟不能合或据其地以相
訾謷故击磬之音昔人所惑招隐之诗后世反之其势
然也人有在吏为隐居山中以宰相称者是将安所取
衷哉子之居村郭之交也出则为士为官处则为农为
圃有所慕斯进之矣有所敛斯晦之矣今子以半村自
名而不著其志将为河内之老自处于可否之间乎将
为漆园之吏置其身于才不才之间乎不然则将用则
卷三十 第 5b 页 WYG1250-0313b.png
行舍则藏所谓学颜氏之所学如吾徒者乎半村怃然
作曰噫澄将去矣书予言以遗之
   冰玉斋记
泰和罗先生明仲尝作冰玉之斋其名寔因其曾大父
德安府君君平生以清白著东里传称其有冰玉操者
也明仲少有志于古孔孟之学近慕先世之贤乃摹濂
溪明道伊川横渠涑水康节晦庵像于图别录前人所
为七贤行实于帙揭之于斋而名之曰冰玉每仰而思
卷三十 第 6a 页 WYG1250-0313c.png
曰不如是不足为此祖之孙况古人乎斋既成以告其
友李东阳者使为记予乃言曰天下之德莫大乎无妄
德而无妄可以言至矣夫冰淆于水则离玉间于石则
疵寒煖不相入瑕瑜不相掩故中贞而外洁凝聚为形
质而发越为光辉今持玉以示人虽奴𨽻知其为至宝
持冰以示人虽婴孺亦知其为寒彼所谓冰与玉者亦
将受之而无愧此无妄之至也君子之学积中而盎外
蕴之为道德发之为文章措之为事业皆明对天地幽
卷三十 第 6b 页 WYG1250-0313d.png
通鬼神仰质前圣俯俟来哲中无留情外无腼颜纵不
能无疑于一人而必信于天下纵不能无疑于当时而
必信于后世彼小人者掩覆藏匿惟恐其不深铺张夸
耀惟恐其不彰及其计穷智极几微仓卒之际盖有赪
面泚颡而不能自已者故可以欺天下而不能欺吾之
一心可肆意于四海之外而不能自安于闺庭之内故
人能无疑于婴孺奴𨽻而自免于赪与泚也则可以言
至矣书称惟几易赞退藏于密孔氏之徒皆称慎独自
卷三十 第 7a 页 WYG1250-0314a.png
古圣贤未有舍此以有成者冰玉之义其尽于是乎若
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高志远虑而人不以
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自是以往精义以约之
定力以持之何所不至哉虽然中人之志苟有所感激
或可当大事处大难而精粗外内终始不变者虽圣贤
亦以为难故君子贵乎重且远也故以明仲为有馀力
而易焉者吾不敢也予辱从明仲久所恃以为冰玉者
甚至凡予所执论固皆其绪馀而于其名斋重有感焉
卷三十 第 7b 页 WYG1250-0314b.png
盖学必有所入而后成然非相与警策砥砺之或至于
委靡沉溺而不自觉此明仲之名斋与予之记皆不可
阙也请书于其斋与同志者共览焉
   听雨亭记
静观子既辟北轩作亭其南缀于后堂之桷其高可仰
也亭之前杂植群卉而性独爱荷置二盆池种者常满
尤爱雨雨至众叶交错有声浪浪然徐疾疏密若中节
会静观子閒居独坐或酒醒梦觉凭几而听之其心冥
卷三十 第 8a 页 WYG1250-0314c.png
然以思萧然以游若居舟中若临水涯不知天壤间尘
鞅之累为何物也因自题曰听雨亭客有过者问之曰
天下之物有声者皆可听何子听之专也静观子曰夫
声物皆有之然其矫揉而为之者弗贵其为声也今夫
风雷雨雪禽虫草木皆自然而成声吾则适之然取之
也无穷遭之也不恒以不恒之遭应无穷之取虽日仆
仆且不给吾何适于听故吾于所遭者取之其所弗遭
遭焉而不吾适者吾弗暇也客曰夫雨人固知听之荷
卷三十 第 8b 页 WYG1250-0314d.png
之为物其华可玩其馨则可臭也今子必尽舍之舍之
而取其声敢问何择静观子曰人在目为视在耳为听
在鼻为臭皆殊遭而异用以其所用应其所遭苟不为
之节其为烦且困抑甚焉故君以适吾听而已安能效
人之目以为视效人之鼻以为鼻哉客曰视听与臭均
也今子以静观自名而顾动于听吾恐子之目太逸而
耳似劳其何以均之静观子曰君子有主乎其中无累
乎其外故恒以物适情而不以情徇物是吾之静未始
卷三十 第 9a 页 WYG1250-0315a.png
废观而听亦未尝劳也客爽然自失曰善哉子之听也
可以观德矣予不佞不能为臧三耳之辩今当登子之
亭玩其华采其馨且食其实子如不暇则愿以假我静
观子不能拒乃笑而许之因书于亭壁以为记静观子
吴姓字汝贤翰林修撰莆人也
   守贞堂记
守贞堂者安福张敷贤氏所作也敷贤之先处士渊洌
娶于吴数年而疾疾且革属敷贤于吴曰我病且死乃
卷三十 第 9b 页 WYG1250-0315b.png
不终殄于天幸今有孤焉我即死汝其无爱一日之力
以为我张氏保此孤也吴泣曰天矜君而予之孤其将
有成乎君之言实与孤俱存吾何敢死之惟终身焉夙
夜是图君无患焉处士卒吴竭力治葬葬既躬绩织以
食其孤及敷贤壮娶而生子吴犹未衰盖二十有二年
于今矣敷贤念母之德辄流涕曰某不幸不及父事赖
母而后行煢煢昵昵以至于有今日有妇与子以永宗
祀幸不于先君之遗业是坠皆母之德天之报也乃作
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1250-0315c.png
堂奉母而居名之曰守贞以识不忘既又曰吾能识母
之德不能使暴于天下无以称为子谋于其从兄乡贡
士公美公美以其言告其兄车驾郎中公实以请于子
曰愿有记予叹曰鸣呼人疾痛愁思必呼天其悃愊哀
恳有不容伪者然此非足以动天也惟守之以正则天
必应之坤之六三曰贞曰有终妇代夫终正也丧夫之
道非死则守之观吴孺人非不能死即死无所益乃能
勤苦淬砺历寒暑饥馑之变其难奚啻百死卒终先君
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1250-0315d.png
之志成其子之身若孺人之言则哀且诚矣其守则可
谓贞矣天之为报昭乎在此繇是以迓祉廷作垂休于
后之人宁有既也乎若孺人者表之以为世则可也予
与公实同举进士入翰林甚厚其所居地与予茶陵比
堪甚迩且亲故知其家世甚许公实之先御史公实死
国事今又有贞母者出乎其族何其多贤也予又闻孺
人实学士与俭先生从女礼义之教固于是乎在因并
记之以告其后之人
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1250-0316a.png
   东庄记
苏之地多水葑门之内吴翁之东庄在焉菱濠汇其东
西溪带其西两港旁达皆可舟而至也由凳桥而入则
为稻畦折而南为果林又南西为菜圃又东为振衣冈
又南为鹤峒由艇子浜而入则为麦丘由竹田而入则
为折桂桥区分络贯其广六十亩而作堂其中曰续古
之堂庵曰拙修之庵轩曰耕息之轩又作亭于桃花池
曰知乐之亭亭成而庄之事始备总名之曰东庄因自
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1250-0316b.png
号东庄翁庄之为吴氏居数世矣由元季逮于国初邻
之死徙者什八九而吴岿然独存翁少丧其先君子徙
而西既乃重念先业不敢废岁拓时葺谨其封浚课其
耕艺而时作息焉翁仲子原博以状元及第入翰林为
修撰获以其官封翁朝士与修撰君游者闻翁贤多为
东庄之诗诗成而庄之名益著修撰君以谓予曰幸君
子之识之也夫人之业未有不勤成而侈废者翁之为
东庄也承往敝而修之恳悃劬瘁历数十年然后备亦
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1250-0316c.png
既艰矣而翁又遵道畏法虽处富贵泊然与韦布者类
则所以保其业者岂苟然哉易曰干父之虫有子考无
咎厉终吉由是观之翁之业虽百世可知也吾又闻翁
积而能散衣寒食饿汲汲若不暇则兹庄也宁直以自
乐为燕游而已今修撰君科甲重朝廷文章望天下爱
民忧国恒存乎心而见乎眉睫则推翁之心以达之天
下又岂直足以保其私业为兹庄山水之重而已邪然
君子论家业之艰考世德之有归信文献之不可无者
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1250-0316d.png
必自兹庄始作东庄记
   祁阳县学重修记
古之论学者有三其上为道德其次则为事功又其次
则为文章凡以为世道计者挟此以仕虽其所施不同
然皆足以泽天下及后世其弊也则专事进取不知其
所以仕乃或因而假之若刍狗然既有所得则委置不
复顾而古之所谓学者荡乎无有矣论学之政者亦三
其大则正伦理厚风俗其次或教其政事或课其辞艺
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1250-0317a.png
皆能有所成就然必居之以馆舍养之以廪禄齐之以
号令条格使有所系而悦其心有所据而致其力有所
警动感发而成其业然后为可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
本根或又茫然无所为坐视其委靡颓坠而莫之救则
其为教亦蔑矣人必贤圣然后不待观而为善不待惩
而不为恶今学校遍天下而贤圣不时出则学之不修
岂非为教者之责哉泰和萧公自南京刑部主事为湖
广按察佥事慨然以风纪为任成化甲午至永之祁阳
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1250-0317b.png
睹其学舍敝陋集县官师儒而问焉曰兹学也肇宋历
元复于国朝洪武之初盖百有馀年于今矣公与吾徒
二三子实任其责其无所与让乃命知县吴谦董厥事
训导熊威佐之会籍程物而后从事伐木于林凿石于
山取则于官丹垩髹采不赋而集工师役徒弗相而迈
凡室以间计为明伦堂者七为书斋者各五为会讲之
堂会馔之堂者皆如斋之数为号房者二十为库者若
干凡门为灵星门为戟门为学门者各一凡费以银计
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1250-0317c.png
者若干以榖计者又若干始以十一月某日终以十二
月某日月一匝而成萧公乃临而观之则告于群属曰
学之政有废有兴政有本末事有先后顺理者为善治
具举者为全功尔诸君其黾勉倡厉使尔政与兹学俱
新也众皆曰敢不夙夜惟公之命则又告于诸生曰仕
不患无名患学之不成不患不能学患不知所以学尔
诸生归而求之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
学其俱新也众皆曰敢不夙夜图惟公之命退则相与
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1250-0317d.png
议曰兹惟公之嘉志伟绩不可以无记于是教谕王冕
具书牍训导杨玉上京师以请于予惟吾德侯之盛举
邻邦之美政与诸君之有志乎教与学也皆可书已为
之记而归之俾刻于学宫以诏于后之人公名祯字彦
祥予同年进士也
  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
射艺类也君子之所不可阙故可以正心志可以习容
体可以立德表行其道大矣宾主有分比耦有数终始
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1250-0318a.png
有节胜有孙负有罚其仪著矣乡射则以习礼乐燕射
则以通上下宾射则以接往来大射则以择士而与于
祭而其制重矣降于后世国典不立学校之政不修故
仪文散阙而其为道漫然莫之究其用之者不过战斗
争敚之资尔噫岂非职教化者之责哉我太祖高皇帝
稽古建学令诸生以暇日习射其制甚密历岁既久名
存实废比年知建昌府谢侯士元始用古礼行时制凡
春秋朔望皆有射其后知苏州府丘侯齐继之提学御
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1250-0318b.png
史戴君珊图下南畿诸学又继之成化乙未戴君之从
兄琥自南京御史知绍兴府初政之暇寔倡兹礼遣诸
生二人往习于苏既又与其寮佐蒋君谊辈参互考订
无戾于古乃辟圃作堂于府学之后山阴会稽二县学
皆会焉将事之日礼物咸备笙鼓翕绎降升有容诸生
在位皆起肃兴让薰为至和怠者作肆者饬彬彬蔚蔚
不知为礼之至于此也训导孙君先辈率诸生作而言
曰惟侯克复古礼茂昭文教其功甚矣第侯著美政当
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1250-0318c.png
显擢擢且去其势必弛弛则沮后恐隳前功某甚惧之
若砻石勒图建于兹石为文以纪岁月庶几不坠图既
成蒋君适以公事至京师则以诸君之意属予记古之
论礼者有本与文文有因革损益时异而代不同然皆
本乎心术基乎德行由是以教则薰陶革易不劳而化
由是以学则涵濡浸渍入乎善而不自知其感动变化
之机不容以发故不有关雎麟趾之意则周官之法度
亦不能行也乡射之礼仪礼所载其文甚备戴侯博学
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1250-0318d.png
雅操施于有政可谓知本矣由是持循蹈履以辅德成
业以不负国家建学立教之意成贤侯之教者其责必
有所在诸君勉乎哉苟徒仪文度数而不求其实则虽
日执经史谈道义以为美观无益乎世也而况于射乎
若秉彝好德人心所同有倡乎其前有和乎其后来者
之弗继非诸君患也于是乎书
   成斋记
刑科都给事中长洲陈君名瑄字玉汝自号曰成斋盖
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1250-0319a.png
自诸生时已然及官京师所寓辄揭名于斋予顾而问
曰何义也玉汝曰此某之字西铭之说也予曰有是哉
夫所谓玉汝于成者贫贱忧戚之谓也今子登巍科为
显官遭天子明圣谏行言听敷陈宣布之泽及乎天下
名扬而志遂天下之事无所拂乎其中矣是恶待此而
后成邪玉汝曰某蚤失怙家中艰黾勉就学学必穷日
夜磨砥刻厉久而后有得焉生不慕富贵自叨官职以
来惧我责之不易称展转刺促求分寸之益而不可得
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1250-0319b.png
盖未尝一日安于心将念成之艰而卒思所以自玉之
也予曰嗟乎成之义其大矣哉世之扬声振华者谓之
成名举政事树勋业者谓之成功涵养培积得于心而
不失者谓之成德其成也亦惟其志力所至以为等若
身之有穷达荣辱吾所以成者不系焉故富贵福泽本
天所以厚吾之生而贫贱忧戚乃所以玉我于成厚我
者不为私成我者不为虐惟无愧其所厚而不负乎其
成也斯可矣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成之
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1250-0319c.png
义其固在兹乎传又谓成已将以成物乃性之德人之
所有事也非功与名之谓也盖至是而成之道尽世之
滥穷者每自弃于成君子之达亦未必不益乎身以为
成物之资也所谓生忧患而死安乐盖为恒人言之者
岂尽然哉予始得玉汝场屋间如其人不止文字之懿
及其律身奉职危思远计以大贤君子自鉴盖其成亦
不于功名止也予固将相之有未可以䛕言赠者因记
于其斋诗有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予之言未必非斯
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1250-0319d.png
斋之助也
   春濡庵记
知衡州府徐君孚既谢事居黄岩始修墓事墓在县东
三童乡凉棚山西原衡州之曾祖考提举讳某祖考讳
某考赠蒲州知州讳某各以世葬而其兄某某皆祔焉
衡州结庵为四楹去墓南数十步岁春秋率子姓合祭
其中名之曰春濡庵成以书附吾同官谢君鸣治属予
记其略曰吾之为兹庵者凡以吾祖考也登兹庵而不
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1250-0320a.png
可得睹春雨之濡秋霜之降怵惕悽怆其能已乎中邪
然秋阴之敛而归者其鬼不可求春阳之发而伸者其
神或可得而接吾之心有感焉此庵之所以名也鬼神
之理塞乎天地而祖考之气通乎吾之身阴而敛阳而
伸者浩乎其无间也然必有所自而感亦必有所在而
待故君子七月戒三日斋或求诸阳或求诸隆祭之道
也人之终体魄降而魂气升所谓发扬昭明焄蒿悽怆
者神而已故阴微而阳著即其著而求之盖庶乎感之
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1250-0320b.png
之易也若以神为阳阳专在春也而求之可乎且人子
之于亲也终身而慕顾其感也有时其祭也有节亦岂
特秋露春雨之间哉祭义曰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次
能养死之祭生之养也是人子之报其亲者又岂特膻
芗俎簋之间而止哉衡州举贤科牧大郡有政事才封
秩命数延于先世不辱其亲矣又能敦典尽物慎名与
义其亦不悖乎礼矣后之登兹庵而祭者非其子孙邪
使徇名而忘义已愧于兹庵而况其亲邪衡州于墓次
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1250-0320c.png
预营一竁为归全计盖亦孝之事也子孙之所当知也
故并记之以告其后云
   约斋记
应天府尹天台鲁公懋功少时其先都宪戒使常自检
束以澹泊安静为事公拜而识之既壮成学举进士授
吏科给事迁南京太仆少卿以至京尹出入中外几三
十年怀念先训惧自放逸以陷于过名其居曰约斋间
以告予曰幸为我记之以识不忘比予校文南畿公寔
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1250-0320d.png
主聘荐周旋阅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事华
饰与之言藏衷先见而讷若不能出口及观所著堂壁
记皆忧民为国检身奉职语知公𪘏𪘏非窃禄苟位者
其名约也固宜乃言曰贤哉公之能约也夫约放之反
也君子者必检身内必有所养外必有所制若规焉彟
焉惟所在而莫敢或过故贵则恐至于侈富则恐至于
骄乐则恐至于纵逸则恐至于惰非惟富贵逸乐然也
虽贫且贱亦然才太高则锐必养之以晦意太广则疏
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1250-0321a.png
必敛之以实功太盛则危必守之以谦言则不躁动则
不迅惟约之守而不敢或肆如是则大可以至于道而
小亦可以免过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故曾子守约
孟子求放心程子所谓鞭辟近里著已者皆此道也然
人之情多玩于久而官或怠于成故虽强制于旦夕已
惰于持久之馀素守于平居已逸于仓卒不备之际其
虽如此若公之约宜尤有甚难者盖士起于窭贱幸而
不为居养所移易则易以守世禄之家鲜礼灭义者虽
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1250-0321b.png
古盛世亦不能无今先公官大臣都厚禄能以是训其
子而公承藉优裕能以是承其父此今世之所寡闻而
仅见者也而况持之于久而守之于成者又岂不甚难
矣乎贤哉公之能约也公于是矍然起曰吾欲子之规
予也而反予誉予曷敢以承然亦曷敢不勉使吾老而
不愧于子之誉则于先公之训也无负耳矣请书之遂
书以为约斋记
 怀麓堂集卷三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