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四
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225-033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诚意伯文集卷十四
            明 刘基 撰
  春秋明经下
   筑台于郎筑台于薛筑台于秦冬不雨
力役荐兴而力困故天降之异为可忧夫固国莫大于
保民而保民莫切于备患也鲁之庄公不知务本而节
用故即位之三十一年春而筑台于郎矣至夏而再筑
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225-0330b.png
台于薛其秋又筑台于秦三时而筑三台是谓妄兴力
役无故以劳民也其冬而有不雨之异夫民力困矣而
重之以天灾宁不深可忧乎是故一岁筑台而至于三
则庄公之虐其民者可见一时不雨而书则圣人之忧民
者可知矣云云吾尝观于庄公之经矣公之二十八年
一兴筑郿之役而遂至于大无麦禾则其不能务本节
用而无豫灾之备可知矣筑郿之岁未尝闻有水旱蝗
螟之灾也而至于仓廪皆竭况乎连筑三台而重以不
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225-0331a.png
雨之变乎呜呼此春秋为之深忧而谨书之也古者天
子有灵台以候天地诸侯有时台以候四时夫岂以为
观游之所哉今庄公去国筑台于远则是为耳目之娱
而劳民矣劳民以自乐使百姓见其车马羽旄皆疾首
蹙頞而相告其何以为国乎故当卒岁于耜之时既已
筑台于郎矣至举趾条桑之月又筑台于薛焉侈心一
肆遂不可遏又役烹葵及菽之民而筑台于秦何至若
是数数而不惮烦也哉财尽则怨力尽则怼怨怼之气
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225-0331b.png
积于下而阴阳之气沴于上是以不雨之应遂见于此
年之冬呜呼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上而淫
从其欲哉今兹之警良可惧矣是故一时不雨非大灾
也春秋犹谨书焉所以寓忧民之深意也抑尝论之鲁
于春秋以周公之故而为天下诸侯之宗庄公值齐桓
之伯宴安无事苟能立政立事以保乂其民周公之业
可复振也今也不然及此时盘乐怠傲不亦深可惜哉
三筑台而不雨矣明年之春又城小谷是以民力为不
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225-0331c.png
足惜而惟其所欲为矣身虽终于正寝而嗣子卒毙于
乱臣之手其国几亡呜呼使天假之年吾恐庄公之忧
不在其子孙而在其身矣
  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齐人卫人郑人盟于
   恶曹
诸侯连兵以搆怨又结言以固党春秋所以直书于前
而贬之于后也夫征伐会盟已非诸侯之所得为而况
以不道行之者乎郑憾鲁之后已而挟齐卫之君为郎
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225-0331d.png
之战是谓连兵以搆怨非义甚矣既战而为恶曹之盟
又结言以固党夫何义乎春秋存其爵于战所以见其
实贬其爵于盟所以正其罪圣人之笔削严矣哉呜呼
九伐之法职在司马王者所以讨不庭盟载之法掌于
司盟圣人所以待衰世有天子在夫岂诸侯所得而私
用哉彼齐者太师之胤卫者康叔之后而郑者宣王之
懿亲也我周东迁子孙日失其序惟是一二伯父叔舅
所当戮力以为藩屏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今也不然
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225-0332a.png
先王先公而私相树党以侵败王略使宗周之卑日益
滋甚其何罪大焉呜呼此春秋之所必诛而不以听也
且郎之战何为耶鲁桓天下之大恶人人所得而讨也
彼郑伯既首盟于越以定其位齐侯则继会于稷以济
其奸卫亦坐视而不问也则皆与之为徒矣今乃以周
班后郑之故合三国之君亲将戎卒压周公之封境以
快心于一战尚为知类也夫是故春秋列序三国之爵
而曰来战于郎若曰三国之志为此战也则其动众无
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225-0332b.png
名残民不道之罪可见矣郑伯主兵而先齐者所以治
恶党犹卫州吁主兵而先宋也恶曹之盟又何为耶方
其来战也既曰同心以从事于兵革矣复何嫌隙而结
盟哉盖其合也不以义则其中不无疑矣于是刑牲歃
血质之以鬼神矢之以约誓将以固其党与而求其所
大欲而不知信之不由中盟何益哉徒足以长乱耳春
秋于此贬其爵而称人贱之也若曰无道之君不足以
当王爵也则其慢鬼神犯刑政之罪可见矣是故始不
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225-0332c.png
书爵则不知其为三国之君后不书人则不足以瘅三
国之恶故前书爵而以来战著罪后书其盟而以夺爵
示贬属词比事之教不亦深切著明矣哉厥后不出三
年郑伯果合纪鲁而战齐卫明年齐卫又听宋人之言
而伐郑誓言果足恃乎卒之连兵结党惟利之从今日
取赂而纳突明日纳朔而归俘使兄弟之伦君臣之义
委诸草莽而不存也然后王纲凘尽而天下变为伯矣
吁春秋深贬恶曹之盟其有以也夫
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225-0332d.png
   季孙宿会晋士丐宋华阅卫孙林父云云于戚
   晋人执卫行人石买
党大恶而治小罪此晋伯不竞之所由也夫伯主之所
以能宗诸侯者以能明天下之大义也今卫孙林父逐
君而立不正大恶也晋人乃合诸大夫于戚以列其罪
人于会矣至于石买之伐曹较之林父非小罪乎晋人
则因其来使而执之无乃不能三年而缌小功之察乎
观春秋书于戚之会于前而书执卫行人石买于后则
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225-0333a.png
晋之所以为伯主者可知矣云云昔者桓王不讨宋鲁
而伐郑以致繻葛之败王纲始大不振而春秋讥其不
天为其不知轻重之伦也今有以臣遂君以弟篡兄
则相与为谋以成其乱而欲以威力禁与国之争吾知
其无益矣故曰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
其斯之谓与是故孙林父卫之强臣也昔也不能事君
而出奔晋又介于大国以归其国非定公之所欲也其
于先君且然矣于嗣君乎何有丘宫之盟杀三公子尹
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225-0333b.png
佗之追直欲以一矢加之君臣不帅职而增淫发泄罪
孰大焉晋悼惑师旷之邪言及中行偃之妄议不能共
行天罚而反为之合七大夫于戚以定其所立之人其
何以为训乎遂使乱臣贼子得有所恃以纵其恶而无
所忌惮也不亦甚哉若夫石买之伐曹非无罪也然而
毁瓶之怒起于孙蒯当是时也卫侯在外未入而潜窃
之剽犹立于位也使晋平因曹人之愬治其旧恶告于
诸侯复衎废剽执孙林父而戮之不亦善乎今也舍此
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225-0333c.png
弗问而执石买徒以伐曹之故伯讨宜不如是矣春秋
先书于戚之会既出林父之名而继于卫侯出奔之后
后书晋执石买而贬称人且曰执卫行人则晋人党大
恶而治小罪之失可见矣呜呼买可讨也舍林父而讨
买则不可也于是乎可以知春秋之权衡矣故以悼公
之贤而伯止于萧鱼至平公而遂有溴梁大夫之纵则
皆党孙氏之效也诸侯之贰岂必假羽旄之事哉向使
晋人以会戚之大夫而讨逐君之罪以执石买之怒移
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225-0333d.png
于孙氏则晋之伯业未可量也而不能焉惜哉他日栾
盈入于曲沃而赵鞅入于晋阳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
大夫相继而起其患不减于林父三家竞爽而靖公废
为家人其祸不止于卫侯故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
又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推原其由则于戚之会可胜
憾哉
   吉禘于庄公作僖公主
礼失于亟而复失于缓春秋所以病望国也夫丧祭之
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225-0334a.png
礼各有其时缓与亟之失均也何谓亟庄公丧制未终
三年而闵公遂行吉禘之祭母乃太早乎何谓缓僖公
即世十有五月而文公始作练祭之主则又太慢矣先
王制礼以节人情亟与缓同为不敬鲁为秉礼之国而
若是焉可叹也夫云云古者三年之丧毕致新死之主
于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于是大祭于太庙以审定昭
穆之序其礼有常期也诸侯既葬则及虞虞主用桑期
年而练祭练主用栗故特祀之于寝而不同于宗庙以
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225-0334b.png
昭其孝思之诚其日有定数也今闵公既失之于亟而
文公又失之于缓一缓一亟皆以已意行之先王之制
紊矣圣人爱礼甚矣宁不为周公之鲁惜哉自今观之
吉禘于庄公在闵公二年之五月庄公之薨至是二十
三月则三年之丧未毕矣丧未毕也而可以行吉禘之
礼乎禘非鲁所当用姑置未论今先君方祀于寝而非
宫庙遂用盛乐而行吉礼三年之爱忘矣为子而忘三
年之爱是不有其父也是事也一举而三失礼也故春
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225-0334c.png
秋禘祭不书因其亟而书曰吉禘见其用吉之早也曰
于庄公明其于寝也而闵公之失不可掩矣作僖公主
在文公二年之二月则僖公之薨十有五月巳过乎期
三月矣过期而犹未作主可乎生事死祭礼之大节以
先君练祭之主而作不及时以为微而忽之慎终之意
蔑矣事父而蔑慎终之意不可以为子也是事也积恶
之原也春秋于他公作主不书以其缓而书之且谨志
其日焉而先公之失不可盖矣送死人道之大变而不
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225-0334d.png
谨其礼履霜坚冰之渐也其可以为小失乎嗟夫禘者
天子之祭也鲁僣天子以为常不可胜书也作主者事
亡之常礼也不必书也今皆见于春秋之经矣为国以
礼而祭祀又礼之大者而至于如此此时之鲁尚可为
周公伯禽之鲁乎又其甚者禘太庙以致妾母纵逆祀
以乱昭穆鲁之礼不可言矣周家之礼周公所制以周
公之子孙而坏周公之法度吾于他国又何望焉呜呼
周公其衰矣
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225-0335a.png
   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
贤者之后能不失其去国之礼春秋所以著其美也夫
圣人不以常事过褒于人臣其有所褒者必其有以取之
矣是故大夫去国待放而后出奔常礼也曹公孙会能
行之于春秋之世则既贤于当时之人矣而况又为子
臧之后乎春秋特因其出奔而书曰曹公孙会自鄸出
奔宋鄸者其食邑也自鄸而出奔者待放也曹大夫鲜
有以名氏书者其曰公孙贤也而又贤者之后也一人
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225-0335b.png
而二美具焉可不书乎古者大夫有罪待放于其竟三
年君赐之环则复赐之玦则去是臣子之常礼也时入
春秋君臣道丧久矣故臣子能专其邑者无不叛其国
能使其众者无不要其君以臧武仲之智而据防以求
后况其他乎今有人焉语其世则贤人之子孙也观其
所行又有异乎当时之人则君子又乌得而不录之哉
若曹之公孙会是已夫公孙会者公子喜时之后也喜
时者何所谓子臧是也子臧者曹宣公之庶子宣公伐
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225-0335c.png
秦而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而使喜时逆曹伯之
丧负刍乃杀太子而自立子臧将亡负刍惧而告罪乃
反致其邑焉及晋侯之执负刍也将见子臧于王而立
之子臧辞弗克而奔宋曹人所谓社稷之镇公子也今
会之出亡也虽不可知其故然当衰乱之世独能行古
人之礼故其去也不即走于他邦而居于鄸则非有大
罪也明矣居鄸而君不赐之环矣然后徐徐焉自鄸出
奔宋其进退之间雍容不乱隐然有子臧之遗风焉可
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225-0335d.png
谓不坠其世德矣观于子臧已如彼而子臧之后又如
此子臧其不泯乎春秋之义善善也长而恶恶也短恶
恶止其身而善善及其子孙安得不特书以著其美也
哉故奔未有书自者而书自鄸则知其为待放也曹无
大夫惟公子首以鞍之战特书以示贬此则特书公孙
则知其与之也不书其入于鄸则非叛也自鄸出奔而
不以鄸系之曹则与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
楚者不同也由此观之圣人之情见矣抑尝论之国之
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225-0336a.png
衰也未尝不由亲小人而远贤臣也是故维鹈在梁刺
于诗人乘轩三百数于伯主其来久矣故子臧贤公子
也致邑与卿而不出公孙会好礼者也去国而入于宋
然后白雁来而公孙彊出矣且不得以亡国之善词书
于经呜呼悲夫观鲁论记太师以下踰河蹈海而知鲁
观春秋书子哀来奔而知宋吾于公孙会之去也而又
有以知曹矣
   秦伐晋狄侵宋楚子蔡侯次于厥貉
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225-0336b.png
强国并起而伯势分春秋所以深为世道虑也世至文
公中国衰而外夷强矣是故秦有伐晋之师而狄亦为
侵宋之举二强并起遂使楚子得以乘间而挟蔡侯次
于厥貉以与晋争伯春秋狄秦于前而爵楚于后然则
成楚之强者秦与狄也观伐晋侵宋而次厥貉书于一
年之间诸侯之无伯害哉尝考春秋之时倚方汉之险
以冯陵诸夏者楚也据崤函之固以抗衡伯国者秦也
恃豺狼之爪牙以逞其贪婪者狄也桓文不作伯业不
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225-0336c.png
振无岁不有秦狄之师无国不有荆楚之患春秋不以秦
狄之患为忧而以秦狄党楚为忧者何哉盖当时天下
之所倚赖者一晋而已今荆既盛于南而秦又起于西
狄又跳踉于北三强竞爽不弱一个焉晋之世伯不易
守矣是故秦人伐晋而楚遂灭江秦晋战于令狐而狄
遂侵我西鄙楚师至于狼渊而狄又有侵齐之告何其
不约而同耶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如线可不惧哉
况于晋君冲幼不在诸侯于是起范山之邪谋生蛮荆
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225-0336d.png
之祸心救郑不及楚人遂有以觇其不能聘鲁而傲楚
人遂敢以试其倔强而北方之图坚不可破矣彼秦者
晋之姻亲也令狐之役晋不谢秦固不直矣而秦纳不
正岂为无罪康犹不悛不顾义理之是非而惟以报复
为事兴兵伐晋以取北徵当楚狄交乱之际而乘时肆
暴陵轹诸侯之盟主是以夏而为夷之行春秋以狄待
秦者晋之失伯秦为之也由是狄患遂肆而三恪之宋
首被其侵虽曰潜师以为侵掠而豺狼之毒寖不可遏
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225-0337a.png
是役也非特为宋患也将天下之患自此始矣于是楚
人知中国之多故而乘势以兴厥貉之次以临宋也临
宋所以图北方也而宋果以狄难不能禦遂道以田孟
诸夫以覆载不容之罪人俨然雄长诸侯之上驱诸侯
而奴役之天下之变有大于此者乎故楚从此遂得书
子同于中国以其强之成自此始矣春秋狄秦于前而
进楚于后岂无意哉观楚秦相与灭庸相与盟于蜀而
他日吕相绝秦之言亦谓穆公即楚谋我则秦之党楚
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225-0337b.png
可知矣自是以后楚伐麋而狄侵齐楚围巢而秦战河
曲新城之盟仅仅收拾而齐又叛晋人置不敢问不欲
更生一敌以为东顾之忧也而不知文襄之业堂堂然
去矣呜呼狄不足责也楚亦污于荆蛮久矣秦之先死
于王事有功于周室者也穆公以于崤之败出悔过之
誓言圣人录之使其由是而进于善则其伯岂止西戎
而已哉奈何连兵数岁不能成尺寸之功而徒以成楚
人之暴抗呜呼春秋狄秦而至于再其有以也夫
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225-0337c.png
   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
   之
诸侯连兵以为暴而敌国又乘其后春秋所以交责之
也夫兵圣人之所恶而况以诡诈相报复乎宋卫间郑
师之在外而乘虚以入其国既入郑矣又召蔡人以伐
戴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而不虞郑伯之
起乘其弊伐而兼取其师焉夫宋卫固不义矣而郑亦
岂得为义哉春秋书入书伐又书伐取则为交责之也
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225-0337d.png
可知矣云云周官九伐之法大司马掌焉列国而非王
命不敢擅动其兵也东迁以来王纲不振诸侯各自为
党以奸诈为仁义视杀戮为寻常侵夺纷纷莫之能禁
其罪可胜诛哉今郑师以伐宋出宋人知其国之无守
也于是挟卫人以捣其虚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
谋也果然造郑国都如入无人之境是宋卫之得志于
郑矣二国既入郑而骄故以伐戴召蔡借曰郑有旧怨
戴何罪乎不过乘时徼利以凌弱犯寡焉耳则其阻兵
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225-0338a.png
安忍之恶极矣而不知郑庄之计又巧也方二国之入
郑也郑师已在郊矣不还师以自救而委国与之避其
锐也及其既伐戴而图之击其惰也是故驻师于郊多
方以误之彼宋卫狃于入郑之役谓已实无敌矣而不
虞郑伯之亦掩其不备郑攻其外戴应其内一举而一
国之师尽没亦可为好兵毒众者之戒矣呜呼宋卫以
是施之于郑而郑又以此反之其民何罪而鱼肉之若
是耶然则宋卫蔡郑皆不可逃王者之刑也春秋比书
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225-0338b.png
其事而四国之恶彰矣抑尝考之春秋之初以诈用兵
莫甚于宋郑也前此宋人伐郑围其长葛郑则输平于
鲁而不之救长葛见取于宋犹不顾也宋人自谓无能
为矣不知宋鲁之党既离而郜防之取继至则宋已堕
郑之术中而不寤也至此又蹈其前辄焉卒于民不堪
命祸发萧墙呜呼若宋之殇公所谓自取之也夫
   齐人郑人入郕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
假王命以逞其私忿抗王威而肆其不臣甚矣郑庄公
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225-0338c.png
之不道也夫诸侯而不知有王恶之大者也郑伯憾郕
之不会伐宋于是托于王命而挟齐人以入其国入者
不顺之词也则其假王命以逞私忿者可见矣既而以
不朝得罪于王王帅诸侯以讨其罪乃敢用兵交战于
繻葛王非诸侯之敌也抗王威以肆其不臣其罪又何
如哉春秋于入郕书人书入以著齐郑之罪于伐郑不
言战败所以存天下之防也呜呼郑者宣王之懿亲我
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则郑实王室之藩屏也奈何寤生
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225-0338d.png
以小人之雄连诸侯而逞其不义东迁之初实为无主
之首是故伐卫而专征伐之权盟石门而乱司盟之法
温麦周禾君臣道丧取邑易田灭纪废典则其不知有
王也久矣至是以兵入郕果欲尊王室哉观繻葛之一
战可以究其奸雄不道之心矣夫郕者文之昭也当鲁
之九年郑人伐宋召郕而郕不与非郕罪也郑庄以其
尝为王之卿士而托于王命以败诸侯于是合齐人以
虐郕而诬以违命之罪干戈戎马造其国都而王臣不
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225-0339a.png
行王师不出则其矫假之罪已明而犹未也一旦王夺
其政遂怀忿而不朝以致天王奋怒躬率三国以伐之
此举虽非天讨而郑之见伐于王尤足信其入郕之为
矫矣不然郑方纠逖王慝何至自受王师之伐也哉王
师既至乃不俯首请命而敢执干戈与天子周旋繻葛
之役至以一矢加之乘舆逆理悖道而有若此者乎春
秋不言其战与败所以为王讳而存天下之大防也虽
然郑之所以敢抗王者未始不由入郕之役致之也易
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225-0339b.png
曰履霜坚冰至矫制入郕而王不问然后大假王命以
制诸侯于是而入许于是而纳冯志得意满遂有繻葛
之举矣自繻葛以后而王命不行伯图遂启故夫东周
之不振皆寤生之所为也论而至此郑庄之罪不容诛
矣而齐以太公之苗裔赐履之命非不重也乃不能以
义制郑而从其所欲然则禄父者亦寤生之徒与
   杞子来朝公子遂帅师入杞
事人而失其礼者固可责责人之失礼而加以兵者尤
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225-0339c.png
可罪夫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而仁者为能以大事小
也若杞者可谓不知而鲁亦可谓之不仁也与夫杞不
朝王而朝鲁非礼矣况以中华而用夷俗以夷变夏杞
之罪容可免乎鲁之于杞有婚姻之好焉诲之以文告
加之以诲辞抑岂不可而公子遂帅师入其国则太甚
矣春秋交著其罪故杞本伯爵而贬称子狄之也公子
遂帅师言其用大众也入者不顺之词也而二国之罪
皆无所逃矣云云昔者太王之事昆夷以小事大者也
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225-0339d.png
其诗曰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曷尝自外于礼乎汤
之事葛以大事小者也其书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
曷尝以失礼而遽伐之乎春秋之时人心斁坏天理不
明故小国安于僻陋而无自强之志大国矜其威力而
无仁爱之心于是并吞并起弱肉彊食然后礼义衰而
干戈横行中国微而夷狄暴横莫之能禦夫岂无故而
然哉且杞者先伐之后先王以之备三恪而作宾者也
今而弃命废职忘先君之所事守不能守其封爵亦可
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225-0340a.png
鄙矣纵以微弱之故欲恃大国以镇抚其社稷则有先
公之遗法在何至以夏后之子孙用东夷之习俗投章
甫而袭左衽变礼乐而言侏离已则无礼以污大禹之
明德其何罪大焉春秋因其来朝之用夷礼遂从而夷
之以见杞之自绝于中国也由此观之杞则诚有罪矣
奈何鲁以周公之胤周礼所在彼小国不能自振而倚
我大国以为援其情亦可矜也而况于伯姬在祀甥舅
之好庸可弃乎彼之来朝岂不有慕于我而为是仆仆
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225-0340b.png
也乎威仪文词之不类进退揖让之或愆胥教胥诲以
引以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今也不然
旁朝之车甫旋而上卿授钺直造东楼之国舍曰有罪
何至于此彼以其卑我以吾暴嘉善而矜不能之意果
安在乎春秋书公子遂帅师入杞继于杞子来朝之后
则杞之失礼可罪也而鲁之不道不亦甚乎抑尝考之
桓之二年杞尝朝鲁未几而鲁亦入杞则杞每以朝鲁
而受其兵何哉桓不足责也僖公号称贤君而亦若是
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1225-0340c.png
耶禘太庙致夫人而嫡妾之分失爱李姬遇鄫子而闺
门之防乱况又从楚盟齐乞师于楚使天下沦于涂炭
鲁之为鲁庸愈于杞乎不省已而以责人呜呼微春秋
不仁者皆得以文其恶矣
   及晋处父盟公孙敖会宋公云云晋士縠盟于
   垂陇
受人之非礼而效其尤者罪在望国待人以非礼而贰
其过者罪在伯主夫大夫不可以抗诸侯礼之大节也今
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1225-0340d.png
也文公朝晋而及晋处父盟是晋以非礼加鲁而鲁受
其辱矣奈何垂陇之盟宋陈郑之君在焉而我以公孙
敖会之晋又以士縠主之晋既贰过鲁亦效尤遂使君
臣之分从此大紊于天下谁之咎耶春秋于处父之盟
没公不书而处父去氏于垂陇之盟则据事直书而罪
自见矣夫司盟之法已非列国之所当专况于以大夫
而与诸侯盟乎周道衰微王纲解狃及邾盟蔑隐公
肇其端至于浮来之歃降尊从卑于折之盟以下援上
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1225-0341a.png
则乱常失序皆自我鲁为之宁不重可叹乎齐桓刱伯
而以公子结抗盟为讨于防之歃鲁又不祥直至后幽
之盟齐伯大定二十馀年纲纪粗立抑何幸与晋文以
谲主诸侯而翟泉之役首为厉阶王臣且不顾矣况与
国乎襄公当国家多难之时不知以礼信属诸侯而以
不朝来讨文之伯也未能改物何遽至此我文公不能
以周礼自守而畏大国之威奔走听命辱莫大焉晋侯
不念同姓之懿而暴蔑周公之裔胄以宣示其侈处
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1225-0341b.png
父大夫也敢盟天子之公侯乎灭纪废典以干先王之
法度其何罪如之春秋没公以为鲁讳鲁人取之君子
亦耻之也至于垂陇之会宋以三恪之宾陈以虞帝之
后郑以宣王之懿亲咸与在列而晋又使士縠主其盟
是晋襄之待诸侯皆以大夫当之矣一之已甚其可再
乎晋不足责也鲁亦可以省矣人以大夫盟我我之辱
也敖也何人而使上敌三国之君辱于人不戒而亦此
辱人夫效尤祸也不知政权下逮自此始矣是故有处
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1225-0341c.png
父之盟而后有垂陇之盟晋有处父士縠而鲁有公孙
敖相视而起相观而化三家六卿之祸萌矣春秋严谨
始之法故深贬处父而垂陇之役遂列二子之名氏非
但直书以从同而已也若曰大夫之交政于天下自此
始也由是而大夫皆得以名氏书于经矣仲尼曰始作
俑者其无后乎由是晋有赵盾鲁有仲遂纷纷迭起而
桃园之事过市之笑继见呜呼滥觞之不塞孰滔天之
可遏履霜之不谨知坚冰之必至他日昭公逐哀公走
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1225-0341d.png
靖公废乃其效与然后知春秋正名辨分必谨于始为
后世虑至深远矣
   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云云救郑楚子使椒
   来聘
外夷猾夏而中国失禦侮之道故外夷遂强而用中国
之礼焉此夷夏盛衰之大机也夫外夷之所以强皆由
中国不振而已矣当我文公之时晋灵少懦不在诸侯
楚人师于狼渊以伐郑是以此尝晋之能否也晋大夫
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1225-0342a.png
以五国之师救郑而缓不及事春秋贬大夫而人之以
见中国之不振自此始欤由是楚势遂张而使椒聘鲁
乃以爵书而君臣并见然后华夷无复辨矣可不为之
寒心哉尝谓夷狄猾夏未足忧而中国之衰为可忧何
哉当齐桓创伯之时荆始入蔡而伐郑其势张矣桓公
同盟于幽之后荆始来聘其进不过书人而国号且未
改也既聘之后屡驾伐郑而改称楚不骎骎乎强大而
将不可遏与然而次陉之伐振旅于前而城濮之战献
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1225-0342b.png
捷于后终桓文之世不得以爵见经以中国之有人也
城濮以来楚人不敢北向者十有五年今而忽起伐郑
之师宁不谓中国无人而可以逞其愿乎是役也实华
夷盛衰之大机也晋之执事不思折冲禦侮以消外患
虽起救郑之师而逡巡畏缩不即赴敌遂令郑国失三
大夫不得已而及楚平谁之咎耶春秋于伐郑之楚犹
以人书向使晋能遏之于此亦何致遂成其强哉惟晋
人不识事势而坐失其机然后强夷得遂其志而越
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1225-0342c.png
椒来聘公然以中华之礼行乎望国观其以玉帛而来
固异乎执干戈以从事推原其心岂诚知义而为之者
哉不过借此以为窥觇之计耳春秋于救郑之后贬诸
大夫而称人以中国之失策自此始也至于来聘之役
遂进楚而称子以蛮荆之得与齐晋并肩自此始也由
是而次厥貉由是而侵陈遂侵宋无乃滥觞于伐郑而
滔天于聘鲁也与甚而至于辰陵之盟于邲之战首足
遂倒悬焉然则晋灵赵盾长乱之罪无所逃矣或曰来
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1225-0342d.png
聘之举传谓与之今子之云得无异乎曰君臣并书固
与之也而寖强之意见焉不然何以从此而凡役得书
爵耶愚请为之说曰滕子来朝自是而皆称子若曰滕之
沦于夷狄自朝桓始也楚子使椒来聘自是而得称子
曰楚之进于中国自聘鲁始也吁圣人之旨微矣哉
  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
礼施于不当施之人者人事之失瑞降于不当降之国
者天道之变也夫时聘结好常礼也而以为非何哉鲁
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1225-0343a.png
桓以不义得国王法所当讨也今齐侯以其弟年来聘
兹非人事之失乎百谷顺成嘉瑞也而以为异何哉鲁
桓以不义得国天理所不容也今五榖皆熟以有年兹
非天道之变乎在他君以聘问为礼而施于桓公则非
在他君以有年为常而降于桓公则异圣人之旨微矣
哉尝谓春秋之作无非为存天理正人伦计也人事舛
则伦不正天道僣则理不明圣人上奉天时下立人纪
故有赏刑之庸而有燮理之道焉春秋天子之事也安
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1225-0343b.png
得不于天人之际交致其谨也哉是故鲁桓篡隐而夺
其位人伦之大变也执之者无罪杀之者无禁暴明其
恶恭行天罚宜也鲁之臣子义不戴天而莫能讨则邻
国之所当举法也况于太公实受赐履之命齐可以不
问乎奈何不脩方伯之职乃使其贵介弟将玉帛以脩
好人事之反其常未有甚于此者矣春秋书曰齐侯使
其弟年来聘所谓礼施于不当施之人也桓篡隐而有其
国天理之大变也不有人祸必有天殃旱乾水溢疾疫
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1225-0343c.png
饥馑宜也天下诸侯视以为常而莫能讨则惟天能诛
之耳况于丰年之瑞当应于有道之国鲁何以致此乎
奈何不有凶灾之谴当其即位之三年乃获五谷皆熟
之庆天道之反其常未有甚于此者矣春秋特书曰有
年是瑞降于不当降之国也春秋深明天人之理安得
不以为非常之事而谨书之哉厥后宣公之恶犹桓也
元年齐侯与之会于平州以定公位则亦釐公修聘之
类也十六年而大有年则亦桓公有年之类也人事之
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1225-0343d.png
失天道之变春秋特于二公备之圣人诛乱讨贼之法
严矣哉虽然弟年来聘齐之罪也而有年之瑞天亦僣
乎以桓公在位十有八年大水螽灾每见于经而仅一
有年则他岁之歉可知矣桓公之罪可诛而周公之遗
民不可殄也天为民而有年岂桓公有以致之哉不然
彭生之祸亦不异于蔿氏之祸何耶故曰天定亦能胜
人不可诬矣
   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
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1225-0344a.png
望国以非礼为礼春秋书之所以正其失也夫知其不
当为而为之者天下之大罪矣故仲子惠公之妾也不
当祀以夫人之礼而隐公成其父之邪志为别立宫以
祀之盖自以为得礼而不知其非礼也齐者鲁之仇也
不当为之主婚而庄公忘其父之雠为筑王姬之馆于
外亦自以为得礼而不知其悖礼也由此言之岂非故
为其所不当为者乎此春秋所以深恶之也古者庶子
在父母之室为其母不禫所以厌于尊慈母与妾母不
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1225-0344b.png
世祭所以降于嫡此礼之当辨者也况以妾母而敢
立宫以尊之乎父母之雠不共戴天兄弟之雠不与同
国九族之雠不同乡党此义之当行者也况以父雠而
敢筑馆以主其婚乎今隐公紊嫡庶之分而庄公忘父
子之亲天理绝而人伦亡矣春秋安得不深责之哉且
仲子者桓公之妾母也隐公成先君之邪而让非所当
让将立其子而先尊其母特以孟子既入惠公之庙则
仲子不得与之并享则非不知仲子之为妾矣故特奉
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1225-0344c.png
之以别宫自常情言之则不敢致诸太庙而别立宫焉
疑若称也由君子观之则谓公虽不敢祔仲子于太庙
而立宫之礼亦非故春秋因其始祀而书曰考仲子之
宫考者始成而祀也不曰夫人而曰仲子正其名也而
隐公之以非礼为礼可知矣庄公之于齐不共戴天之
雠也天王嫁女于齐而使鲁为之主害义甚矣为庄公
者泣血以请辞焉而勿从之可也奈何藐然不顾而遂
受命焉然不馆之于国内则非不知其不当为也故特
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1225-0344d.png
筑王姬之馆于外自常情言之则筑馆于外不失居丧
之礼疑若可也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
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故春秋特书筑王
姬之馆于外则庄公之以非礼为礼又可见矣夫考宫
常事也其得为者不书而考仲子之宫则书以其乱夫
妇之伦也考宫书于上而继之以初献六羽六羽尤非
仲子所当用则隐公之罪不可逃矣鲁主王姬久矣其
得为者不书而庄公之主齐婚则书以其忘父子之伦
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1225-0345a.png
也筑馆书于上而继之王姬归于齐归齐则非鲁所当
主而庄公之罪不可逭矣斯二者三纲之所系也春秋
安得不深谨之哉呜呼鲁之礼若是耶而曰犹秉周礼
也然则当时诸侯之于礼可知矣
   会于萧鱼秦人伐晋莒人伐我东鄙围台
伯主既服贰国而不能制外患此春秋之所惜也夫功
不在大而患不在小也惟不虑患于功成之后则未有
不失之者矣晋悼公叠三驾之劳以得郑于萧鱼之会
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1225-0345b.png
此中国莫大之功也奈何秦人继之以伐晋借曰秦晋
仇也蕞尔莒乃敢伐我东鄙而围台彼固有以觇晋之
怠矣而当悼公之世有是焉宁不深可惜哉故自萧鱼
而晋伯衰矣云云吾尝观于齐桓公矣方其伯之盛也攘
夷狄恤与国纠逖王慝如恐弗逮何其勤耶至于葵丘
既盟怠心遽肆由是楚狄交炽公不能抑君子伤之以
为有始而无终也然而缘陵之城救徐之役功虽不及
犹有事焉而未至如晋悼之遽自画于服郑也人徒知
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1225-0345c.png
葵丘为桓公盛衰之会又孰知夫萧鱼为悼公勤怠之
机耶何也悼公之入国也逐不臣七人以治内围宋彭
城以治外而复伯之权舆已在此矣由是而睦诸侯和戎
狄三分四军以待来者其勤为何如耶故郑人之未服
也申之以五会震之以三驾屡盟而屡叛屡叛而屡伐
公亦知服人以威之未尽善矣于是乎肆𤯝围郑聊以张吾
三军而纳斥堠禁侵掠旋继于行成之后讲好会而却
誓盟推至诚以待郑使反覆之人不惟面革而并有以
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1225-0345d.png
服其心庶几乎王者之气象矣奈何服郑之后遂有纵
弛秦虎狼也党楚而来谋我盍亦预为之防乎今也徒
知一郑之服为可喜而不知外侮之至为可忧蜂虿有
毒况敌国乎秦人来伐乃使士鲂以孤军禦之卒易秦
而不设备于栎之战不敢以告诸侯亦可耻矣比及明
年僻陋在夷之莒亦敢兴师伐晋而围其邑夫鲁晋之
同姓事晋最谨而莒敢陵之岂徒弱鲁而已知晋之怠
而不畏也观春秋书萧鱼之会而继书秦人伐晋明年
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1225-0346a.png
又书莒人伐我东鄙围台无乃与盟于葵丘而继书狄
灭温楚人伐黄之事类乎虽然萧鱼之会晋悼之终也
诸侯赖之稍获息肩当衰乱之世亦可谓之小康然以
圣人之王道律之则不然矣悼公以清明之资而止于
此宁不深可惜哉悼公没晋伯替矣推原其由悼公之
政大抵以大夫分之当其盛也有荀罃魏绛之良及其
衰也伐秦制于栾黡而会戚惑于荀偃师旷然后骎骎
不振而溴梁之兆见矣无竞维人岂虚语哉
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1225-0346b.png
  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郑罕达帅师取宋
   师于岩
列国互用诈以相覆春秋比书之亦可见出乎己者之
反乎己也夫兵圣人之所恶也而况于以诈谋相交倾
覆者乎我哀公之九年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越
五年而郑罕达又帅师取宋师于岩夫取者悉虏而俘
之也成师以出而使敌人得尽取之则败者必有不备
不虞之失而胜者必有出其不意之计诈谋并作仁义
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1225-0346c.png
涂炭宁不重可怜哉观春秋书宋郑互相取师之文可
以有所感矣先王用三驱而不掩群君子钓而不纲弋
不射宿待物且尔而况人乎时入春秋诸侯放恣干戈
相寻靡有宁岁用诈逞奇纷纷而莫之禁以奸宄为仁
义以杀戮为寻常在王法不可胜诛矣今郑大夫欲外
取邑以与嬖人于是乎有围宋雍丘之举其罪岂不大
哉春秋乃舍郑人之围邑而专著宋人取师之罪何也
夫敌加于己自反而有礼焉则脩文告以却之不得则
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1225-0346d.png
告于天子请于方伯必有能伸之者今也不然则围郑
师于雍丘日迁舍以合垒是宋人之志在于尽刘其众
而异于解罔祝禽者矣则不仁孰大焉故春秋不书郑
之伐宋而但曰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言取则无
一人得脱可知而郑之悬军深入自取败亡之罪亦
见矣佳兵不祥之器出乎尔者必反乎尔矣不越五载
而郑罕达又以取宋师书于经夫向巢欲尽平元之族
而围嵓亦犹郑人之围雍丘也郑罕达救岩而围宋师
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1225-0347a.png
亦犹皇瑗之救雍丘而围郑师也则郑人之志亦在于
报宋必欲悉虏而俘之矣彼以不道施诸我而我又以
不道报之以怨易怨当何时而已乎春秋亦不书宋人
之伐郑而但书曰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嵓则用诈之罪
在郑而宋之不备不虞以取丧师之罪又可知矣夫国
以民为本君子之爱民也如保赤子不时且不敢使况
以私忿小怨驱而纳诸陷阱之中使其肝脑涂地骨肉
离析至此极哉有伯者作且不可容律以春秋之王法
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1225-0347b.png
皆当服上刑矣抑尝考之春秋之初书曰宋人卫人入
郑而继之曰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是二国
之以诈谋相掩非一日矣桓文迭起而取师之文不见
于经至是乃两见焉而又出于宋郑宋以先代之后作
宾王家而郑以母弟懿亲蕃屏王室而坏法乱纪至于
如此可胜诛哉呜呼观宋殇郑庄于春秋之始而知天
下之无王观宋皇瑗郑罕达于春秋之终而知天下之
无伯始而诸侯终而大夫又可以言世变矣
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1225-0347c.png
   仲孙羯会晋荀盈云云城杞晋侯使士鞅来聘
   杞子来盟
伯主以天下私其亲故命使施礼为可鄙而屈身要信
为可贱也夫惟义可以率人苟以其私则无以令与国
矣今晋之平公以杞出之故合十二大夫而城杞役诸
侯以私其母家罪莫大焉是故既城之后而使士鞅来
聘来聘所以拜城杞也未几而杞子又以来盟至鲁来
盟所以拜杞田也比事以观则其以不义动人而有不
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1225-0347d.png
慊于心者可知矣然则晋之失伯不亦宜哉云云夫伯
者所以合诸侯而匡天下也苟以德命谁敢不从是故
齐桓公以诸侯之师城邢封卫天下翕然以存亡继绝
之美归齐不闻桓公之遣使以谢诸侯而亦不闻邢侯
卫侯之亲往结盟于诸侯也而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其
功为何如哉惟其心在于公义而非为私也今晋侯以
奕世之伯号令诸侯非弱于齐也而城杞之后仆仆焉
来聘来盟之不暇宁不可鄙贱哉何以言之晋平之母
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1225-0348a.png
杞女也杞于是时非有外患如邢卫之在齐桓时也德
则不竞而介于大国以劳诸侯夫诸侯者天子之诸侯
也非晋国之役也昔者平王不抚其民而戍母家诗人
有束薪蒲楚之刺君子伤之而况于晋乎今曾臣彪不
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于是乎合十二国之大夫勤
版筑于东楼之杞文之伯也未至改物何以有此弃同
即异不仁役人以私不义不义不仁何以为伯主当时
鲁郑大夫有甚乎之叹而不敢违也则天下皆知其不
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1225-0348b.png
当为而晋亦自知其不可矣城杞之役甫旋而士鞅之
聘踵至谓区区礼文之未可以盖其愆而收诸姬之心
乎则其鄙也不待贬而自见矣既城其国又治其田使
晋命之出于公鲁何敢不尽归乎不瘠鲁以肥杞乃以
卿大夫相继于朝府无虚月之故则晋之所以令诸侯
者利而已矣来盟以固归田而以国君亲其事且不守
中华之礼而用夷俗焉夫以土田之故亲辱于人是徇
利也以先代之后而变于夷是弃礼也礼亏利胜其能
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1225-0348c.png
国乎呜呼晋以城杞之故而来聘杞以得地之故而来
盟则伯主之所以为伯主杞子之所以为诸侯皆可知
矣春秋于城杞则列序十二大夫以著其动众之罪而
继之以晋侯使士鞅来聘又继之以杞子来盟杞称子
贱之也盖尝考于斯时天下甚多故也吴楚交政于中
国此何时耶平公举七世之伯业一朝付之于楚自谓
可以奠枕而居矣不知于虢之会再读旧书于申之役
楚主中夏他日将通少习之言一出而执戎蛮于赤归
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1225-0348d.png
于楚如事天子然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蛮夷侮其外而
大臣叛其内晋国卒剖而为三则皆平公之功矣城杞
之役可胜叹哉
   楚人伐黄楚人伐徐公至自会
外患自远而至近春秋危望国以见伯业之衰也夫华
夷之势不两立伯业衰则夷狄强矣当齐桓之暮年楚
人伐黄而公不救然后楚复伐徐夫黄远国而徐在山
东与齐为邻非外患自远而至近乎是以牡丘之盟春
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1225-0349a.png
秋始书公至自会而桓德之衰与国皆有可危之势于
是因鲁以见其馀也云云楚之为中国患久矣东迁以
来僣号称王凭陵上国尚赖齐桓创伯以攘夷安夏为
己任是以有次陉之役而中华之势复振抑何幸也奈
何葵丘既会震矜遂生一念之怠前功遽废使强夷得
以忖度其心而前日相与周旋之国悉蒙其患自远以
及于近岂不骎骎乎剥床以肤也哉观春秋危公之意
亦可惧矣且夫黄自贯泽受盟于齐于是有阳榖之会
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1225-0349b.png
相为掎角以牵制楚人之肘腋用能致屈完之来盟则
黄实有功于齐也今楚人敢兴兵以伐黄无乃讨其前
日从齐之故与黄以从齐见伐于楚则楚师之起乃所
以尝齐也齐既视黄而不救然后浸淫而及徐鸣钟击
鼓将问徐以何罪不过为其附齐而取舒也借曰黄远
国也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徐在齐之宇下可不被发缨
冠而往救之乎始之伐黄则置而不恤继之伐徐则救
而不亟则桓公之不竞不足以庇与国可知矣是故春
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1225-0349c.png
秋凡桓公之会盟皆不书至安之也至于牡丘之盟始
书公至自会夫楚之患自黄而及徐矣徐之去鲁不远
也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宁不有无厌及我之患乎呜呼
岂独鲁也天下之从齐者莫不岌岌乎殆矣春秋鲁史
故至公以著其危而他国从可知焉商书曰靡不有初鲜
克有终吾于桓公见之矣厥后公卒未几而楚遂至其
国都以盟鲁郑陈蔡越八年而以师伐齐取谷至是则
盟贯取舒进次于陉之憾悉报无遗呜呼向使桓公
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1225-0349d.png
敦不息之诚当楚人伐黄而振旅焉天下事岂至此也
或者谓桓公初致江黄之时管敬仲尝有言矣桓公不
从而卒贻祸于二国吁仲之言是也而未知道也使其
能引公以正心脩身而行王道则岂无自彼氐羌莫敢
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之遗事乎而仲不能也使小国贤
君欲自援于蛮夷之污而不克遂其志君子盖深伤之
不然仲之器不小矣
   吴入郢于越入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于
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1225-0350a.png
   越入吴
强国每逞力于外而不虞敌人之乘其后观春秋书吴
之事亦可以为戒矣方吴之败楚而入郢也师犹在楚
而于越乘虚以入吴亦可警矣至于黄池之会方与晋
侯争长何不虞于越之又入其国耶春秋始书于越入吴
于吴入郢之后再书于越入吴于公会晋侯及吴子于
黄池之后则其虚内事外阻兵安忍之效岂不深切著
明也哉尝谓以力胜人者人亦以力胜之此理之必然
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1225-0350b.png
者也春秋之季吴国天下莫强焉长岸鸡父之战灭巢
灭徐之文经不绝书犹曰以蛮夷而攻蛮夷也及其胜
楚则遂及齐而及鲁及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自
以为莫能敌已不知祸乱相寻罔有纪极东南又生一
越为其腹心之患一之已甚而至于再姑苏之栖兆矣
岂不可为陵人而不顾己者之大戒哉自今观之吴乘
楚之得罪于中国而伐之虽曰因以复怨犹有名也至
于五战而造其国都系累其人民鞭挞其冢墓君居其
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1225-0350c.png
君之寝大夫处其大夫之室弃约肆淫恣行无忌暴横
未有甚于此矣方且扬扬然自以为得志也不思国内空
虚而于越之兵𢷬其不备入其巢穴如造无人之境无
乃出乎己者之反乎己也乎春秋书吴入郢而继之以
于越入吴比事以观可谓深切著明矣吾意吴人为是
恐惧而警省也岂意夫胜齐伐鲁之后复驾晋而争伯
黄池有会方将逞其枭雄以长上国不知勾践之又蹑
其后也死灰然于会稽而太子毙于姑蔑所得几何不
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1225-0350d.png
足以偿所丧春秋书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而又继
之以于越入吴何其蒙患于前而又不戒于后也呜呼
吴以力胜楚而越又以力胜之吴以强陵晋而越又以
强陵之天道好还岂不信哉阖闾之时犹曰不备不虞
而已矣若夫差何其愚耶春秋因事而比书之垂戒之
意远矣是故观入郢而会黄池宜吴之盛也而于越入
吴败亦随之譬之蛇豕踯躅卒以自偾不亦可哀也哉
虽然吴不足论也吾于此而为中国诸侯悲也当入郢
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1225-0351a.png
之时特以晋不救蔡而吴得假之以为功吴兴而晋遂
失伯隽李一败北向之图稍辍而诸侯莫之省也齐卫
方助叛臣以挠晋鲁方有事于邾而晋则惟纳蒯聩伐
鲜虞之是务也而皆不以吴为忧遂使伐陈会鲁势焰
复炽而齐晋大国俱受其患庸非自致之耶然后吴越
争衡而春秋终矣其可叹也夫
  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齐
   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
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1225-0351b.png
大夫越礼以生事而贻患于其国春秋据事直书而自
见矣夫失己失人寇之招也今公子结以国卿下媵陈
人之妇已失已矣媵妇之后遂专事以及齐侯宋公盟
公侯岂大夫之敢敌乎是以牲歃徒陈而反以致三国
之伐然后生事病国之祸见矣结可责也而齐侯宋公
亦不得免焉云云古者夫人之出疆也受命而不受词
有可以安社稷利民人者专之可也未闻专命而非礼
以致患者也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
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1225-0351c.png
人伐之皆由己以致之况于己为大夫固当使其君安
富尊荣而民无侵陵之患也今一举而害及其国其罪
岂不大哉是故公子结者鲁之卿也媵妇贱事非大臣
所当亲今乃纵其私情去国踰境以媵微者之妇则以
尊而临卑紊上下之分矣彼齐侯者太师之胤尊为东
州之方伯宋公者先代之后爵为天子之上公夫岂列
国大夫所可敌哉今结也因媵妇之行遂及二君为盟
焉夫盟者有国之大事也乃不禀命于君而专之外有
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1225-0351d.png
以卑抗尊之罪而内有以臣专君之恶一举而二罪并
焉其可乎哉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
则结之罪不可逃矣是故媵妇贱事不当书而春秋特
书曰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陈人微者既见其重以
失已矣而继之曰遂及齐侯宋公盟遂者专词及者所
欲又见其轻以失人也至于西鄙之师而书曰伐见三
国之有词于伐也然则三国义乎曰鲁则失矣三国亦
岂义哉夫以伯主之严上公之重谁得而犯之蕞尔大
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1225-0352a.png
夫而求盟其从其否诚在我也训之以礼义道之以名
分不与之盟可也执而治之可也何至以二大国之君
俛首与之共歃既歃之后而以兵刃临之夫抗尊求盟
者公子结也西鄙之民何罪慢鬼神而食话言虐无辜
以黩威武不义甚矣吾尝观乎文公之经有曰季孙行
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夫以商人之不义且能
却大夫之请何桓公乃不能慎之于始而悔之于终乎
然则结也不足责也齐为伯主于是乎有惭德矣
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1225-0352b.png
   公围成公至自围成筑蛇渊囿
君令不行于陪臣而劳臣以自乐甚矣鲁之不竞也夫
佚游从欲己非人君之当为而况作于患难之时乎是
故成鲁邑也而强臣据焉定公欲堕其城而亲帅师徒
以围之卒不能克而返是正恐惧警省之时也奈何告
至之后乃役民以筑蛇渊之囿尚可谓知务乎春秋书
公围成公至自围成于十有二年之冬而书筑蛇渊囿
于十有三年之夏则定公之失君道可知矣呜呼鲁自
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1225-0352c.png
宣公受国于东门氏而禄去公室矣成公失政而政逮
于大夫丘甲之作费邑之城三军之作中军之舍不绝
于经三家竞爽不弱一个焉孰知陪臣之又专制其后
哉至于孔子摄相然后费郈继堕公室可为之兆已见
于此使其终用圣人鲁可以为政于天下矣虽百成何
能为哉今定公不知二邑之堕出于仲尼之化而以为
己功也于是亲帅其师以围成而不知公敛处父之徒
无君之人也于公何难哉是以无成是无孟氏之言一
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1225-0352d.png
动强臣之心而深沟高垒坚守弗下以封内之邑而用
师围之有如敌国已见鲁之失政矣况以堂堂国君之
尊伐一陪臣而不能胜卷甲而归亦可危矣吾意定公
因是而惧改前辙以自新委国圣人之不暇也奈何恬
不知畏告至之后反自肆于骄乐当举趾条桑之月役
农作之民以筑囿焉夫筑者创始之词而囿者育鸟兽
之所也当閒暇之时且不可为也而况于萧墙之寇未
弭此何时耶而自放于盘乐怠傲无乃安危利菑而乐
卷十四 第 46a 页 WYG1225-0353a.png
其所以亡乎置民人社稷于度外而以奉己为重颠倒
错乱未有甚于此者矣春秋先书公围成而继之以公
至自围成危之之意已见至明年之夏而有筑蛇渊囿
之书则定公之不足与有为也明矣卒之女乐至庭而
圣人以燔肉去遂使一变至道之国日沦于微弱而大
野之麟卒虚其应悲夫吾尝观于春秋书筑台及囿凡
六见庄公一年而筑三台当齐桓方伯四邻和睦国家
无事可以有为而不为也故鲁自是始弱及庄公告终
卷十四 第 46b 页 WYG1225-0353b.png
而遂大乱国几亡成公之时内政归于强臣而外屡辱
于大国末年晋悼复伯稍获见重而遂筑鹿囿昭公堕
于季孙之术中而筑郎囿卒以客死今定公不以先君
为鉴而又履其辙焉呜呼无囿犹可无民何为邦分崩
离析而不能守是谁之咎哉
   取汶阳田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
藉势以复地其利国也为甚微致赂以从夷其辱国也
为甚大夫为国而不知以义为利未有不受其咎者矣
卷十四 第 47a 页 WYG1225-0353c.png
鲁之成公恃晋之势一战胜齐以取汶阳之田以乱而
易乱也其利国不亦微乎遂使楚人以此藉口而为阳
桥之役公也乃屈千乘之尊会其大夫于蜀致赂纳质
以求免焉则其辱国大矣观春秋书取汶阳田于前而
书公会楚公子婴齐于后则鲁之所获不如所丧为国
而不以礼其效岂不深切著明矣哉尝谓天下莫大于
礼莫强于义是故诸侯脩睦以事天子不敢失也而后
蛮夷顺令以事中国不敢违也今也友邦冢君不能和
卷十四 第 47b 页 WYG1225-0353d.png
协而使外夷得以借此以为猾夏之阶不亦甚哉观成
公之所以胜齐而辱于楚者抑亦可以为戒矣且夫汶
阳鲁故田也而见夺于强大之齐考于建邦土地之图
若在封域之中则先王所锡先祖所受不敢失坠所当
告于天王以正疆界不当擅兵以取之也不然侵小得
之则固有兴灭继绝之义齐固不得而有亦岂鲁之所
当有哉今鲁之战齐也以大夫之一怒而介于大国幸
以获胜则藉郤克之言以取汶阳而不使一介告诸天
卷十四 第 48a 页 WYG1225-0354a.png
子是惟强力之恃而于君臣之义蔑矣虽取故邑与夺
人之有何异哉而不知我以强力陵人人亦以强力而
陵我矣未几楚人遂有侵卫侵我之师以问伐齐之故
甥舅之国剪为仇雠而使蛮夷得以为词亦已颠矣而
又不能亲贤脩政保固疆圉乃以国君之尊亲会公子
婴齐于蜀而荐贿焉以周公之裔千乘之君降班失列
以听于夷狄之大夫岂不哀哉惟其不能以礼为国以
及此忧也故曰藉势以复地其利国也为甚微致赂以
卷十四 第 48b 页 WYG1225-0354b.png
从夷其辱国也为甚大也季孙行父为国上卿固当上
使其君保安富尊荣之位而下庇其民使无辛苦垫隘
之祸也而乃不忍一朝之忿残民以逞其私汶田之归
扬扬然自以为功而辱逮君父不顾也方将立武宫以
宣示其侈而不知他日韩穿一言复束手以归诸齐而
所得者为虚文不足以偿所丧然后知不以义为利而
以利为利乃有国家者之大患而春秋讥取汶阳田之
意远矣
卷十四 第 49a 页 WYG1225-0354c.png
 
 
 
 
 
 
 
 
卷十四 第 49b 页 WYG1225-0354d.png
 
 
 
 
 
 
 
 诚意伯文集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