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五 第 1a 页 WYG1210-0031c.png

圭斋文集卷五 元 欧阳玄 撰
记
道州路重修濂溪书院记
道州路濂溪书院是为子周子专祠其址在郡城西偏
与郡学为邻郡学有先圣庙每岁春秋二仲上丁郡侯
率教授山长各以其职事命生徒祀先圣于郡学次丁
则合祀子周子于书院之专祀每月朔望款谒皆然原
卷五 第 1b 页 WYG1210-0031d.png

祠事之专无间言者焉岁久祠宇寖坏至正壬午山长
张某议撤而新之郡士李某乐助以相其志工未讫去
肯来为郡判官仰瞻新祠而门庑弗称谋诸郡长复加
缮修适山长戴世荣又来代欧而郡士蒋通复请出赀
改作应门四楹两模称是祠之后旧为诚源堂堂之后
为故守高峰杨公之祠左有爱莲亭及清远楼后有光
卷五 第 2a 页 WYG1210-0032a.png

石台于应门之南纵广二丈横倍之又率郡士文某作
瞻德亭亭下甃石为街绳直砥平中外改观前此未尝
有也先是周子有子二人长司封郎中寿次直徽猷阁
焘寿之后迁居江州焘之后居道州吴侯求得其八世
孙善溥荐之当道请援颜孟例世以其后人之贤者为
明年丙戌冬吴以漕事至浏偕世荣奉事状谒于欧阳
卷五 第 2b 页 WYG1210-0032b.png

诸郡皆有碑刻作者多世大儒玄于是记叙劳绩纪岁
月斯可已矣然而䌷绎父师之言亦有可赞一辞者不
敢以剿说辞也昔者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
其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子言性与天道莫著
于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
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皆言性与天道当时门人可
以与于斯言者鲜其人焉子贡晚年始获有闻故以叹
卷五 第 3a 页 WYG1210-0032c.png

太极图通书泄造化之蕴发圣贤之秘如指诸掌故孔
孟之后首言性与天道者周子一人焉世儒或疑周程
授受不及图书殊不考程子之言有曰天地储精得五
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
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
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斯言不出于太
卷五 第 3b 页 WYG1210-0032d.png

性然后荀杨韩子之说俱废气质之论原于周子灼然
无疑者也且自太极图说通书行世世之为儒者苟知
读濂溪之书无不获闻性与天道之言焉假令子贡复
时者果二书之为异乎抑立论者之好异欤皇元定宋
九儒从祀周子居其首寻又有制进汝南伯为道国公
盖乾淳以来新安朱子最先尊信其书圣朝重朱子之
卷五 第 4a 页 WYG1210-0033a.png

然国家兴学之地可谓至矣周子曰师道立则善人多
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继自今教者以师道自
树学者以善人自期将见真儒之效施于朝廷四方未
有纪极如是则书院之修岂徒侈专祠示观美而已玄
幼年侍先君子职教是邦读书濂塾之侧追忆往时来
游来歌之地因吴侯之请辄以旧所闻于家庭者附著
卷五 第 4b 页 WYG1210-0033b.png

云是役也达噜噶齐塔海大中同知某实纲维之其始
终恊恭则经历李时知事李信也
贞文书院记
昔在仁宗皇帝之世集贤大学士陈颢翰林学士承旨
和塔拉都哩默色等言翰林揭傒斯之父来成学行师
表一方宜特赐谥以示圣朝尚德之意于是有旨赐其
谥曰贞文先生至正三年夏四月中书平章政事特穆
卷五 第 5a 页 WYG1210-0033c.png

以贞文之号赐为额其址在富州之长宁乡旧山之阳
故居之地也其制为大成殿四楹于中殿之北为明伦
堂四楹殿之南为门四楹上为重屋门之南为灵星门
四楹别为贞文祠置明伦堂之后左为山长之署四楹
其两庑为诸生斋居左右皆四楹斋之南又为屋各五
楹庾库庖湢咸以次置其工始于至正三年之九月讫
卷五 第 5b 页 WYG1210-0033d.png

相之山长汤盘继成之其山长则行省以儒士之尝历
学官为之其门之东屋则从孙德懋萃旧冈书院之材
所建也其灵星门则僧智辨之所立也其祭祀教育经
久之赀则里人之好义者割上腴田以相其事书院垂
玄敬诺之喜而归以语其子汯曰今日吾书院事毕矣
欧阳君已诺吾记矣越数日文安疾作又数日卒三年
卷五 第 6a 页 WYG1210-0034a.png

而政事出焉辟雍泮宫习射养老出师受成皆在其地
何莫非政事也后世学校虽治教事而特以祀事重焉
考其所始古之入学者舍菜先师未尝专有所指而舍
菜之礼亦祭之至简者也今州县学校则必专祠先圣
先师于是国家秩诸祀典若夫书院则又多为先贤之
祠或其过化之邦或其讲道之地如是者不一也亦尝
考其所始焉周礼大司乐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
卷五 第 6b 页 WYG1210-0034b.png

先涵养德性莫先于乐故有道德而为师者其生也以
教人其死也人推本其教以乐祖祀之非必洙泗而下
若汉董子若隋唐王通韩愈氏若宋周程张朱数君子
之为先儒而后为可也矧夫书院与学校之制其始又
自不同东汉以来大夫士往往作精舍于郊外晋魏所
谓春夏读书秋冬射猎者即其所也唐宋之世或因朝
廷赐名士之书或以故家积书之多学者就其书之所
卷五 第 7a 页 WYG1210-0034c.png

学校故祀事有不容阙者于是或求名世之君子以祠
焉玄尝循流而溯源盖自入学舍菜先师一变而为通
一变而为呻毕再变而为词章又且党庠术序一变而
为精舍再变而为书院学者苟不能知建学之初意又
岂能知为学之大功学校所重在祀事而宫室象设之
制日趍为观美所任在教事而礼乐律历之学或诿诸
卷五 第 7b 页 WYG1210-0034d.png

务以崇雅黜浮为教以去华就实为学复古之机其在
于是贞文先生以道德教一乡之人死而祠于其乡稽
诸乐祖瞽宗之祭真无愧乎古人者也玄故著其所始
愿以求正于好古博雅之君子焉至于揭氏父子以稽
古之功修身之效被遇两朝垂耀百世可谓儒者之至
贵累赠通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
卷五 第 8a 页 WYG1210-0035a.png

字曼硕卒官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
史赠护军谥文安父子并爵豫章郡公二公懿行伟节
各有列诸别碑云
袁州路缮修记
宜春为郡介江湖间山水清隩风气厚密其神能灵其
民能淳为厥长吏固俗易使导以身教利建事功至顺
二年冬十二月通议大夫济勒布哈擢由容台来刺名
卷五 第 8b 页 WYG1210-0035b.png

楼游息之囿觞咏之亭府史胥徒脆阍厩厮旧有位置
今秽不治或倾欲隳或危欲压维时锦侯乃诹寮寀乃
咨宾属宿戒父老斯徵富民进而爵之侯乃言曰治官
犹家家之隆替观所恒居垣墉亏疏庑陛夷削凡百废
坠推是知之视彼富润有觉斯楹势固不侔亦所自致
矧今牧守视古侯伯维今富民其道视子其分视臣尔
卷五 第 9a 页 WYG1210-0035c.png

独安吾尝观风考察部属有司兴缮弊有二焉民赋力
产吏容奸欺官督期程工售滥恶苟完未几驯致朽挠
粤有文吏拘牵故常事在得已辄持两端媮容目前遗
汝约恒产高下推次惟女工稍多寡陈力惟汝官不督
迫吏无徵呼汝某治甲汝某治乙我惟示成有不乐者
畴抑汝配于是父老曰便富民曰宜言讫饮酒罢而与
卷五 第 9b 页 WYG1210-0035d.png

者无垆裓者砥平磨而甓之丹者黝者藻者绘者无
或漫漶后先工讫完美如一□窔从衡楹数百计悉前
所陈焕若新作侯乃练日共具牢醴合乐落之又进父
老及诸富民爵如初仪为之言曰维此宜春郡治奕奕
山川发灵神降纯嘏旸雨时若有年穰穰民富以教士
秀而文吾幸处此与尔同休去即传舍凡厥洵美汝世
享之守何与兹父老富民咸下其手合辞报公且矢于
卷五 第 10a 页 WYG1210-0036a.png

宜为荩臣居匪奉已示我等伦我民于变不戒以信受
命于上服劳其亲筮占在兹施我子孙无遗公忧以愧
我民参军杨撝奉图走书来求予文予核其事辞以绎
之且告来者嗣而续之有废不理众手撠之撝从予游
为我石之是役初作郡牧之长巴延特穆尔相与佽之用
迄于成是皆宜书尉韦元辅实董其事吏宋必达又宣
力焉侯至之明年壬申九月僝工又明年癸酉七月竣
卷五 第 10b 页 WYG1210-0036b.png

集众力不会于公无从稽云
安成李君辛翁初作安贤义塾于州西郊一仿书院精
舍之制礼殿庑门讲堂斋舍各有其所未几即世规模
有未备者子刚慨然念先世美绩无加于此乃割上腴
田若干定为教养恒式出纳恒度凡可以经久而不废
者一一讲求而完美之于是塾师刘君权具事实谒予
卷五 第 11a 页 WYG1210-0036c.png

君子至公之心而古道可复之机也为之记曰昔者先
王为井田以养民为乡校以教民周衰井田法坏斯民
贫富至于相悬乡校法坏斯民贤愚至于相绝而君子
小人之事判然两途贱日益多贵日益少法日益密礼
界势不可复郡邑教养岂能遍及齐民也哉有富而好
礼之士出而建义塾焉义塾既作一乡之士患不志于
卷五 第 11b 页 WYG1210-0036d.png

亿之不继推此至公之心求复世道之古其机不在兹
心乎师道由是而立善人由是而多风俗由是而美义
不可胜用矣礼门左之堂曰塾塾之为言熟也吾固愿
义塾师友之至斯也教者熟于其教母致捍格而无序
学者熟于其业母致寒暴之罔功如是则无负李氏建
塾之美意矣李氏安成大族宋末累以著述献于朝其
贡名天府者接武辛翁号一峰刚字立中世以文行称
卷五 第 12a 页 WYG1210-0037a.png

赵忠简公祠堂记
临川王安石以新学误宋致天下骚然河南程氏两夫
子出而救之卒不胜其说既而蔡京为相宗王氏说黜
程氏学宋遂大坏京客张觷教京亟召程氏门人杨中
立用之庶几救其半及宋中兴解人赵忠简公鼎为相
首罢王安石孔庙配享尊尚二程子书凡其门人之仅
存者悉见召用江左乃复振不幸秦桧相忠简公斥程
卷五 第 12b 页 WYG1210-0037b.png

文公熹之徒之为程氏学者其后禁稍弛宋已日削皇
元煟兴江汉赵氏复能倍诵程朱书北渡江私笔以授
乐文太平后是四十年贡举法行非程朱学不试于有
司于是天下学术凛然一趍于正时相寻定濂洛以下
九儒及衡十人祀孔子庙庭天子从之至顺二年春赵
忠简公六世孙筼翁请即解之闻喜县学为忠简祠其
卷五 第 13a 页 WYG1210-0037c.png

有功于斯世甚大宜祠其乡胄监集贤是其议中书礼
部告晋宁路以符属其同年欧阳玄记之玄平居读孟
子至承三圣一章未尝不掩卷汗下以为何致是烈也
及略考近世儒学之邪正有关于国家之隆替气化之
盛衰民物之荣悴其可徵者盖如是呜呼是祠岂细故
史筼翁延祐二年进士卓然有志先正亦可概见于斯
卷五 第 13b 页 WYG1210-0037d.png

保靓祠堂者安成刘君尚节祠其七世祖考保靓先生
者也先生讳作字贤砺保靓其号居袁吉间地曰秀源
在宋乾淳一时声光

郎辟赣之安远尉母老不赴中岁韫德抱才不屑世用
友当时搢绅清江两尚书谢公昌国章公茂献庐陵杨
文节公廷秀皆定交笔砚骨鲠如胡忠简公邦衡亦深
见结纳其他名贤不可悉数百馀年以来世代变迁遗
卷五 第 14a 页 WYG1210-0038a.png

专祀而诸贤翰墨存诸碑版者亦复散逸寻得忠简公
保靓记跋及谢公诸书又渔父来告某潭有石状如碑
以手切之有字尚节使没者群入助渔举石出果左宣
郎刘君廷直所为保靓祠堂铭也他日营父葬于白石
冈掘地三尺得碑恤勿(音窣没/)读之又永州通判董德
中所为保靓先生祠记也于是尚节益喜缮祠益勤至
卷五 第 14b 页 WYG1210-0038b.png

田若干以给常祀择日率族属子姓祭以告成竣事而
饮族属举杯劳尚节曰保靓往矣非君之贤祠事曷兴
造物者出二碑以相君志也余至钤南族中族与刘氏
祠于社尊有道尚有德也此礼废已久保靓祠堂虽成
于其后人异时郡国因饩羊以复告朔古道其庶几乎
乃为迎送神诗遗刘氏子孙使歌以祀先生词曰
卷五 第 15a 页 WYG1210-0038c.png

厉物无厉兮民有岁道之耕兮德之刈刈德兮耕道深
资兮靓保保靓兮何为山有碣兮水有碑碑无沉兮碣
无瘗曾孙有祠兮传千世世世幅巾兮深衣先生来归
兮无我违违我兮焉往从诸贤兮咏归尊有冽兮俎有
肥芳菲兮阖两扉石韫玉兮山有辉微先生兮后人畴
依
卷五 第 15b 页 WYG1210-0038d.png

世英君谊辟操其总揽豪杰包举宇内之柄一旦遇夫
爵禄庆赏所不可致之人于是怡然企乎先王道德之
懿真有贵于已之所负挟者而后上之趣向定下之习
俗成斯人者功下韩孟哉元有国以来学者言处士必
宗容城刘静修先生方是时闻其风而起者曰真定安
氏敬仲焉敬仲未尝一造刘也顾得其传于濂洛考亭
者知之为甚笃行之为甚坚由是推宗以合于祖一也
卷五 第 16a 页 WYG1210-0039a.png

襟韵敞夷士乐附者众异时有祠宜乎抑自先民石峰
祠之所由作欤敬仲既殁门人苏君伯修贻书同舍槁
城西管镇李君士兴请祠为乡先生士兴议克合乃筑
于镇作三室而奉之自敬仲上而至于石峰恕斋咸有
位焉明世美也落成率里塾子舍节岁时具蠲所事至
是伯修请予记之然予记安氏祠而本以容城者亦犹
卷五 第 16b 页 WYG1210-0039b.png

东都士何自作新哉光未必知道也而且如彼而况吾
濂洛考亭乎而况吾容城乎夫瞽宗祠于学乡先生祠
于社古典也瞽宗久无闻乡先生有祭自伯修士兴始
以是知古道无难复人患不为尔继自今西管镇之俗
泽其有既乎读是文者尚知所始石峰讳滔恕斋讳松
敬仲讳熙出处详见家集云
卷五 第 17a 页 WYG1210-0039c.png

先尚书公游乡校时善校官罗子远子远庐陵秀川世
族笃学力行有诗文传于世后为朝请大夫主榷货务
言贾丞相专权误国弃官去予家藏其遗墨思欲见其
子孙今其族孙仁达过予为人英敏有为为文雄畅有
气予于是喜先友文献之有传焉仁达徵予记其秀川
祠堂其言曰吾祖大时府君著籍秀川四传至南塘府
君家日以大府君之子若孙始割乌石陂腴田若干亩
卷五 第 17b 页 WYG1210-0039d.png

于礼部凡百数十人于是蓬山先生溪园先生与其子
苍崖公涧谷公推广祀田遗意追远则有拜墓有合祭
合族则有族谱有聚拜迄今三百馀年祀田世守如初
族虽散居昭穆秩然必不可乱邈在万里相见相问外
有骨肉爱不相视如途人是皆吾祖贻谋之德与前闻
人善述之功也惟祠堂未立合祭聚拜无定所议者咸
病焉按家礼祠堂在正寝之东贞之居厅事之东有堂
卷五 第 18a 页 WYG1210-0040a.png

有轩轩之外有亭高明深靓宜祠乃请掌记务本翁以
为祠堂祠大时府君而下八世至十二世各图分𣲖之
翁之子绳祖第一图孙瑛第十图孙兰复买田为洒扫
修治薰燎之费自是合祭于斯聚拜于斯与祠田相为
永久以卒前人之志先生幸一言以诏来者予既嘉仁
达之能世其学又嘉其宗之能念其祖窃喜载名姓其
卷五 第 18b 页 WYG1210-0040b.png

必有隐德非德无以蕃无以著无以久久则我后人念
之宜也念之念之奉其烝尝云乎哉行其揖让云乎哉
思其人必绳其武食其德必笃其庆父诏其子兄诏其
弟以诗书礼乐为教以孝弟忠信为行达则泽其民穷
则善其身使国人称愿之曰幸哉有子孙若此祠堂之
之哉时予宗方作祠堂于故乡以书来告成秀川去予
卷五 第 19a 页 WYG1210-0040c.png

孤也乃以斯言为吾氏告亦以告之秀川焉是乃通家
之道也
仰更斋记
临川先生扁安成刘氏读书之斋曰仰更刘君方升属
余客彭斯文来求予记初方升之大父号更斋先辈镏
君耘庐记之故临川先生之命斋名也寓其大父之号
焉夫仰更之义始于子贡之言尝意其当时必有所谓
卷五 第 19b 页 WYG1210-0040d.png

违而去之亦暂焉而已耳若夫本体之明则固未尝息
也余幼读孟子至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等章见其历序
列圣所为忧勤惕厉之事至于孟氏自托孔子之意上
下四章脉络相属而其卒章乃言君子小人之泽皆五
世而尽初若甚无谓也已而思之盖以明亲有尽而理
无穷耳夫日月之不息其明君子之不失其初斯固天
卷五 第 20a 页 WYG1210-0041a.png

更临川之益之以仰其旨不如是与在礼有之先祖有
善不知不明知而不传不仁是责在吾方升矣知乎此
更之流风馀韵五世而已乎刘氏自皆山翁友吾宗巽
山皆善之至方升克世其学殖亦为临川所期待云
吴氏观乐斋记
石桥介攸舆天水间有二郡文献焉吴君明父之季曰
卷五 第 20b 页 WYG1210-0041b.png

游至斯邀予至其家见其翁季唯诺伯仲埙篪信乎其
名下无虚矣所居西偏因山以为读书之斋谒余铭之
将以号焉乃命之曰观乐其事则窃延陵季子之于鲁
也其义则以明君子之立礼所乐乎成于乐也记曰礼
者天理之序乐者天理之和然圣人之于礼必继之以
乐者盖礼有所不达乐也礼有所不行乐也何谓所不
卷五 第 21a 页 WYG1210-0041c.png

不敢先长而爵也饥也而礼扼之咽也不敢先长而餐
也如是则辞让之不可长也勉强之不可久也乃为之
乐焉融液其交际而辞让出于欣然导宣其湮郁而勉
强至于安然矣昔者吴之公子其有见于此乎季子之
逊有礼乌可以勉强言也而吾知季子之观乐所谓乐
其乐者也逊行于其家而风动乎列国之观听逊得于
所性而吻合于先王之声容其南也某雅也某韶也某
卷五 第 21b 页 WYG1210-0041d.png

也孟子曰乐之实乐斯二者仁义是也吾亦曰季子之
观乐可也逊如季子未易言也余应曰人能充无放饭
流啜之心礼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疾行先长之心逊
不可胜用也而独季子乎哉礼逊事亲也恭从兄也敬
务学也敏遇人也温是殆甘受和白受采苟观乐焉则
豆笾于辟雍则冔弁于曲台矣小之不有得于美哉沨
卷五 第 22a 页 WYG1210-0042a.png

斋也而岂徒哉而岂徒哉
宜春郭廷秀世儒家子也因其所居之地名著号曰芳
林属予族兄宜翁求予为之记予复之曰兰生深林之
中未尝不自閟其芳也人以为有国香而服媚之兰欲
自远于当时其可得乎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
卷五 第 22b 页 WYG1210-0042b.png

以也夫殆犹兰处于僻而芳播于远也虽然兰或握以
事上或佩以修禊而其芳烈之气不改于深林岂非其
性然与草木无情能一其性人惟有情鲜不汨性君子
存之兰荃同畦不混于植兰鲍同室不移于染斯以异
乎众人也吾闻廷秀之风清白之操使一日而进诸市
朝吾知其无愧于芳林也卓矣请以是为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