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七
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12-0231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礼部集卷十七     元 吴师道 撰
  题跋
   罗隐甲乙集谗书后题
右罗隐昭谏甲乙集上中下三卷谗书五卷淳熙中知
新城县杨思济所刋者予尝览唐摭言载隐开平中
累徵夕郎不起罗衮倅姚公使两浙赠以诗有向夕便
思青琐拜迈年寻伴赤松游隐荅(云云/)今集中无之按
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12-0231d.png
陈氏书录称甲乙集十卷与此不同疑此非详本又有
集五卷湘南集三卷及淮海寓言今皆未见无所考也
虚谷方公引方舆胜览取杭州图志谓隐光启间为钱
塘令辟掌书记为给事中迁发运使皆钱氏除擢而欧
阳公吴越世家乃称为镠宾客以为疑愚考晁子正
云隐举进士不第从事诸镇皆无合而归钱镠辟掌书
记历节度判官副使奏授司勋郎中梁祖以諌议大夫
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卒㨿此则
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12-0232a.png
表荐为给事中乃绍威非镠也而隐说镠举兵讨梁正
为镇节度使判官时事方公皆不之考吴世家书隐为
镠宾客乃镠未为节度使景福二年以前其辟掌书记
必在后他志所传岂足㨿以为信耶吁世之称隐者类
以为诗人见其所著亦不过以为不遇而愤世者耳而
孰知其义不臣贼之意凛焉古烈士之风伟矣哉自罗
弘信厚事全忠绍威既臣属之全忠至以女妻其子绍
威卒于开平四年给事中亦梁命也与諌议大夫之名
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12-0232b.png
何异而谓隐从之乎摭言所谓不起者得其实考其年
岁亦合可徵无疑愚故备书二诗以附今甲乙集之后
而著其说如此庶几隐之志益以明而世俗传闻之谬
识者必有所折衷矣
   东峰亭记后题
冯宿拱之东阳人在唐有显名韩公尝与之论文则其
文亦槩可知所作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修辞
清丽叙述有法释乾觉亦住灵隐今为圣寿寺亭在其
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12-0232c.png
东偏旧置碑学宫背刻嘉定中朱吕二先生祠记盖亭
废久矣石断为二相传赵氏子自负博闻或以问之不
能对怒撞之中残缺凡五字今文粹本多异而义舛参
校以补其四他悉从碑定录焉独邑宰洪君名士适当
碑首行最下处字灭非断裂致然绍兴时洪遵修东阳
志已云无所考矣按兰溪自唐咸亨置县历五季而宋
凡数百年其间岂无贤令若拱之之称洪君在当时为
曹成王皋卢群所知则其才其政信有过人者又托显
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12-0232d.png
人之文以传而竟无传惜哉然洪君之名虽亡而实不
泯则因冯文而著犹不亡也吾邦祀德颂政之碑非无
大书深刻显列姓名者而顾无一人道之则其幸而存
曾不若不幸而亡者之为美世之是非未尝不公也而
又岂系其文哉使凡为吏者修其实而不务乎其名则
碑之有无皆在所不论奈何具为之者之不已也吁盍
亦因是而知所儆乎予又尝考郡志令洪君以下有张
绸周显德中有陆光馀皆无纪近世壁记未亡时闻长
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12-0233a.png
老谈其著者远则舒邦弼汪文衡近则孙度高参不过
数人是数百年间所称道者仅止此可胜叹哉因并记
之以示来者
   赵彦卫补定安公纪后题
江阴赵彦卫作西汉定安公纪补首书元年四年书策
命孺子为定安公五年至十八年每岁首书公在定安
其说以为孺子虽幼实系大统公在乾侯圣经可法意
亦美矣愚按通鉴纲目于莽篡之年注新莽始建国元
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12-0233b.png
年盖从篡贼于统正统已绝之例意以孺子未立而废
不得以系统也按孺子婴宣帝玄孙楚孝王孙广戚侯
显子同汉之近亲非若吕后取他姓子比矣太后临朝
称制莽居摄践阼改元居摄又改初始则孺子虽未正
帝位固已为天下之君矣莽废之而犹存莽灭而复为
汉若之何绝之哉又考序例云正统虽绝而故君尚存
则追系正统之年而注其下唐武氏例是赵氏补纪殆
类此但其书法则有可议者不称居摄初始直云元年
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12-0233c.png
三年则失其实矣莽以平原安德漯阴鬲元丘凡万户
为定安国而以大鸿胪府为公第居之则书公在定安
亦为失实矣定安公乃莽所加号今既正莽之非岂得
仍其号乎窃因而思以为纲目所书宜自初始二年下
注新莽始建国元年初始三年以后下注莽年如前递
数而书孺子在京师仍其故称恐庶几得之或谓孺子
初立时二岁至莽灭前一年已二十岁尚得称孺子乎
且更始既立当仍系孺子之年乎抑㨿更始之年而注
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12-0233d.png
孺子之所在乎其后方望立婴为帝而玄灭之则书此
又当若何曰孺子者幼稚之通称周成王一十三岁嗣
位二十而周公还政犹称孺子王于此不足病也孺子
系统盖欲正新莽篡窃之伪明刘氏之未尝绝耳诸将
共立玄而玄遣兵诛莽其事自当系玄纲目以玄不成
君注汉帝玄更始元年处之当矣方望事在光武建元
元年其书今当云方望以前孺子婴称帝于临泾玄遣
兵击斩望婴并遇害云
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12-0234a.png
   姚氏校注战国策后题
顷岁予辨正鲍彪战国策注读吕子大事记引剡州姚
宏知其非亦注是书考近时诸家书录皆不载则世罕
有蓄者近得于一旧士人家卷末载季文叔王觉孙朴
刘敞语其自序云尝得本于孙朴之子悫元祐初在馆
中取南丰曾巩本参以苏颂钱藻刘敞所传集贤院新
本上标刘校字而姚又会粹诸本定之每篇有异及他
书可正者悉注于下因高诱注间有增续简质谨重深
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12-0234b.png
得古人论撰之意大与鲍氏率意窜改者不同又云访
得春秋后语不为无补盖晋孔衍所著者今尤不可得
尚赖此而见其一二讵可废耶考其书成于绍兴丙寅
而鲍注出丁卯实同时鲍能分次章条详还注说读者
眩于浮文往往喜称道之而姚氏殆绝无足怪也宏字
令声今题伯声甫待制舜明廷辉之子为删定官忤秦
桧死大理狱弟令威令宪则皆显于时其人尤当传也
余所得本背纸有宝庆字已百年馀物时有碎烂处既
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12-0234c.png
㨿以校鲍误因序其说于此异时当广传写使学者犹
及见前辈典则可仰可慕云
   宋高宗书东坡游径山诗濯字韵
宋崇宁宣和时苏学有禁今德寿皇帝乃取其诗亲书
之一时好恶如此而废兴大故尤有足慨者矣
   山谷老人帖
山谷老人赠笔工严永帖盖在戎州时公尝手书煎茶
赋云试严永笔即其人也此纸乃摹本后有杜氏绾印
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12-0234d.png
章绾字季阳仕至知英州其祖父与正献公为兄弟绾
好法书名画见王洋字渤所为墓志此其所摹者也黄
公好书故笔工姓名往往见诗帖如允道宁吴希炤林
为之张通辈可考也夫善书之得佳笔犹良工之用利
器应心顺手是亦一快彼谓不择笔而妍健者岂通论
哉他如蔡忠惠之纪诸葛渐苏大忠之取吴政父子朱
文公之称蔡藻三公皆深于书故尔吁一技之精犹获
附贤者以不朽况其大者乎
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12-0235a.png
   杨补之画梅后有一纸书东坡词赠彭筠青老
清夷长者于书字学欧阳率更如睡壁轩记之类尚可
见此大幅字气韵淳古而萧散兼之殆欲突过唐人以
上尤可贵也彭青老亦安成名士与王卢溪民瞻辈游
写梅书词非一时盖后人所联合梅之妙不待赞矣
   潜虚旧本后题
某少好占筮等书尝购得司马公潜虚附以张敦实发
微诸论者不知何人所刻其书完具无缺意为善本也
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12-0235b.png
又得里中孙氏写本盖提刑公宪文故物纸背有梁充
家为福建安抚使韩彦直知泉州时手书名当时往来
书札也于是百五六十年矣特爱之甚见其文阙因以
前本令学子补书之后数年读朱子跋张氏潜虚图记
所得范炳文别本首末乃知完本为赝书赧然流汗愧
前日之轻率而增加猥杂不可削除以为大恨因与许
君益之言之君遂出藏本亦阙文者归以参校用朱子
法非其旧者悉以朱圈别之仍前录跋语于卷后以识
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12-0235c.png
愚之愧恨又以示儿辈俾之广见闻慎取予而毋蹈予
之失也按朱子所记行变解之数此夲亦不合未有所
考特命图之后跋语之前一条凡例二十六字注六字
所谓命图之关纽占法之变者此独有之而许君本亦
阙则此本岂范公所传之旧欤因抄其二条以示许君
而并记其说于此云云(张敦实徽婺源人其乡有刋本/完书又闻昭武有艮斋谢氏所)
(注释/未见)
   家则堂诗卷后题
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12-0235d.png
士大夫当废兴存亡之际而能秉节守义归洁其身
为清议所予其言论风旨之存者人固望而宝之在宋
之季则文天祥谢枋得之诗章与家公之春秋义说是
也屏岩张先生在宋师时得公所写赠书若干篇藏家
其子枢裒以为卷且推明古昔行人之义以赞我朝待
公之有礼而成其志是皆民彝世教之所关者予观家
公故宋大臣遭履艰险而制行卓然固不可及及张先
生以太学诸生从主北迁例得拜官或因以致通显先
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12-0236a.png
生顾以母老受乡郡教授归年四十既辞禄谢事从容
去就亦无愧焉君子之所予以其类则家公之惓惓于
先生也宜哉读其诗想其时风羁雨绁饮泣相顾麦秀
之歌其声凄然使人悲而不禁也钟仪之操越石之吟
其志皎然使人悚而起立也吁其可以有所感也夫
   鲜于伯几书赠弟桂手帖
 中原大儒遗山先生尝云有神降一士人家降笔书
 云欲求聪明先须积学欲求子孙先须积孝桂积孝
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12-0236b.png
 矣学未致力也兄枢书
欲求聪明先须积学斯言是矣欲求子孙先须积孝是
有为而为神言吾不取也夫知学者必知孝知孝而不
知学先儒所谓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
所行或出于私意政虑是尔鲜于公勉其弟以学学其
可少哉
   马氏家谱后跋
汴宋自建炎渡江中原士大夫多从而南今世易运殊
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12-0236c.png
且二百年子孙有存而能追记其先世者几何人哉徽
婺源有马氏权氏掌氏鱼氏之族或存或微马氏有名
临翁者见予出其谱知为吏部员外郎直龙图阁遵之
裔遵子咸咸子修己修己子偲皆名臣至偲始南徙者
也偲而下六世至临翁皆于医称于乡临翁与予言能
历历道其所治疗及故家遗俗事使人慨然太息人之
称世家以宦以学以艺尔三者之中世学者最鲜世宦
者或一再传艺者再三传则人以为难而马氏之传且
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12-0236d.png
八世矣礼不云乎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况于八世者乎
非其阴德之积厚不至是也由临翁而益培之继者又
未艾
   鲜于伯机自书乐府遗墨
鲜于伯机父遗墨世方贵重此卷虽不着题识望而知
其为真也乐府词亦其所自作前二首道退居之趣恬
淡閒雅有稼轩遗山风后无题一首规模香奁花间艳
丽而媟非庄士所欲闻然古今词人极意以为工者往
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12-0237a.png
往若是岂惟伯机父哉
   跋辋川图临本后
王右丞维辋川图既属之李赵公后传南唐建业文房
宣和谱已不复有世所见者往往临本也今观领军赵
侯孟威所藏亦甚精绝可玩彼真迹当何如耶予尝论
维文词清雅风度高胜超然山水间疑非世之人矣而
居位显荣汗贼不能死适累是图惜哉昔刘焘无言尝
以丽纸写维诗并裴迪所赋谓裴在唐无闻而诗与维
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12-0237b.png
抗衡其人亦可以想见予谓迪之不婴世故高蹈自全
贤于维矣因览是图窃仿刘意写附其后而评之如此
若其笔扎之拙陋固不逮则非计也
   定武兰亭跋
友人示余禊帖云得之天台故家纸墨甚古末多宋贤
题识鉴者谓定武本无疑予尝记昔人言定武本所始
或以为宋景文得诸伶人孟水清或以为韩忠献求于
李学䆒李别刻本献后宋公始购得之其说不同而咸
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12-0237c.png
谓出庆历以来今此卷题天圣丙寅重装则尤出其前
以为留民间时所传则湍右字虽模糊而带流天字残
缺乃薛绍彭所镵者不应在前也观范文正公题云才
翁东斋图书尝尽览焉(才翁当是/苏舜年)不明指禊帖后诸
公皆然窃意此必他有所指而洪公景卢跋语乃明为
是帖发耳岁久散逸窜错不可稽恐览者或因是致疑
于善本故表而著之
   王鲁斋先生父仙都公浣所书硕画后题
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12-0237d.png
古人之用天下其考视成败得失毫发不差而图画之
方设施之序未尝不豫定于胸中不然则不能以有成
矣鲁斋先生之父仙都公尝手书武侯见先主下至寇
莱公出师澶渊八九条名之曰硕画皆南北分隔之时
攻取制胜之策公自有所见非后学所能识也尝闻鲁
斋早慕武侯熟窥天下之势议因蜀取秦以俯拾中原
今此画首武侯是亦家庭讲闻之一验惜乎其俱不得
试也所谓考观而定素者徒见于此而已杨雄谏止单
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12-0238a.png
于朝书有石画字邓展云石大也则与硕通公当是取

   仙都公所与子书(时鲁斋/方七岁)
鲁斋先生之学世有自来矣先生大父崇政讲书直焕
章阁致仕讳师愈师事龟山杨公后又从朱张吕三公
游朱子志墓称其有本有文者也父朝奉郎主管仙都
观讳浣执经朱吕之门克世其学此其所与子书莫非
小学书少仪外傅之旨也先生生庆元丁巳嘉定辛未
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12-0238b.png
甫及大学之年而仙都公卒所谓未及闻诗礼之训者
指此也先生负才伟少即欲以天下用其身年逾三十
始知家学授受之原一日读论语居处恭执事敬而有
警历扣考亭门第卒得北山为之师焉夫其养蒙于涵
濡之素而就正于一变之馀则贤父兄严师友之功岂
可少哉辄因是帖妄论先生德业之所以成庶几学者
知所慕效云尔
   潘默成醒醉帖
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12-0238c.png
默成先生乞酒真迹戒酒文墨本叶君审言合为一卷
题之醒醉帖予读之其乞酒也以杜门养痾他无所需
惟醉乡之为快其戒酒也以病渴由酒故悟千金方之
言暂止千日夫酒能蠲痾亦能致疾先生之或饮或止
皆以病故盖摄生之宜也若其惧定力之不固而矢词
于闻思大士则异乎吾儒者尔黄太史作发愿文痛戒
酒肉后复食饮如故二公此事正同夫制欲而不累乎
物虽佛学无不与吾同彼其心所无住而弊至于自恣
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12-0238d.png
吾之心有所主而动必适宜宜饮而知节二公之不滞
于一固儒者之常也吾观子朱子之于黄公亟称其孝
友之美而于公则以刚而欲者当之二公之师表百世
者在此而不在彼也
   郑北山墓志铭跋(何耕道夫撰/北山何基篆) (叶阊天启书/)
甲戌乙亥间某杜门深居日无所为则取家所藏乡先
生遗文逸事裒集之名敬乡录第闻见单寡未敢旁
及间以询之友朋而许君益之手录北山郑公行实以来
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12-0239a.png
尚恨未见全集及志铭之属时叶君审言寓坦溪实公
裔孙家询之得墓铭遗事雪竹赋卷再拜伏读益知公
之详惟吾邦人物挺出建炎绍兴间忠义威略则宗简
宗公文学气节则默成潘公而公捍圉勤劳志在恢复
当时并称宗如老虎之当北郑如伏熊之临西公平生
与潘雅契立朝不主和议亦合至于卒忤桧相窜斥以
死其受祸尤甚若公者参于二公之间不亦伟乎英风
遗烈炤映乡井后生小子仰之犹足以矫然有立也某
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12-0239b.png
既取雪竹赋谏和议救胡邦衡二书及他诗文入录中
而又反覆此篇于其铭文之感慨题义之奇古楷法之
精严见诸公之风谊又读公之子良嗣乞铭之书至情
恳切亦交有发焉岂非平生大幸哉既以归之坦溪谈
(阙/)姑识岁月于后
   北山感雪竹赋后题
士君子以平生之志发为一时之言而一时之言或为
终身之符若北山郑公所作感雪竹赋也而方其比物
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12-0239c.png
发兴引以自道异时奋拔于困厄之馀不屈于摧折之
际往往如之夫修身践言之死弗变固有志者之事而
辞气威仪所以定命者其理亦微矣昔王沂公赋雪梅
雪中未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果践魁台韩魏公
赋雪老枝擎重卒荷大任今郑公雪竹前后辉映三公
者皆宋之伟人也吁亦异哉
   苏文忠公杂书小册
右苏文忠公杂书一小册文定公题识二十八字册本
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12-0239d.png
抄黄石公素书及占相等法题乙卯岁宝元元年文忠
才二岁文定始生乙当作己误也此公早年所尝翻阅
往往因馀纸信手肆笔纵横斜正间见错出如道德经
文杜韦韩公诗章及杂事古语虽无伦次而皆可讽诵
又作人物面目棕树水波游戏妍巧悉有思致后来书
画之妙已见于此拟对制策稿论列时事十数条按公
嘉祐六年所对策首用此文而下移一段以为结语中
间如勤政御臣制敌用人阜财消变之方皆与此合盖
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12-0240a.png
当时天下之事其要有几惟明者所见略同而言必出
此有以见公之伟识非区区揣摩套括者比也至若弟
怀其兄而书之前凡怀其弟而书其后追计岁月感叹
离合使人恻怛之心悠然而生岂徒好云乎哉文定公
长子涌泉少傅侨居婺其家宝藏此册裔孙某出以示
余三百年物手泽如新风规可仰既欣幸寓目因叙梗
槩以识而归之
   于介翁诗选后题
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12-0240b.png
于介翁先生名石因所居乡自号紫岩徙城中复两溪
之号貌古气刚喜谈谐早慕杜氏五高之为人后师王
定庵业词赋接闻诸老绪论故其学多所通解自负甚
高世变后一意于诗出入诸家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
而知其为山林旷士一时吾乡言诗者皆莫及也愚年
十二三时从之游会以故舍去后数岁见愚所作辄曰
是子当不下人向之不能卒业彼此交以为恨而称道
诱掖惓惓不怠犹有古人之风焉未几死矣平生刋稿
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12-0240c.png
七卷其子以板借人为所匿馀篇或购以钱久将妄为
己作薄甚可叹也予暇日因即其传本及所藏续抄者
选之为三卷虽愧力之未能广其传庶几写录散布不
遂泯没俾掠美盗名者有所警九原有知亦足慰矣旧
见金华山赋及乐府檃括出师表等作先生自以为得
意者今皆无所考姑伺访求又尝得仁山金先生所为
集序当时不列于编岂所见有不同欤然其历叙山川
人物而归重期待之意亦不为薄特温雅之评似未切
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12-0240d.png
尔并附于后以示览者云
   题程敬叔读书工程后
某顷年在宣城见人谈四书集注批点本亟称黄勉斋
因语之曰此书出吾金华子知之乎其人咈然怒而不
复问也盖自东莱吕成公用工诸书点正句读加以标
抹后儒因之北山何先生基子恭鲁斋王先生柏会之
俱用其法北山师勉斋鲁斋师北山其学则勉斋学也
二公所标点不止于四书而四书为显鲁斋自早岁迄
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12-0241a.png
晚年又不一令视北山尤详学者所传多鲁斋本也仁
山金履祥吉父并游何王之门导江张䇓达善则鲁斋
高弟其学行于北方故鲁斋之名因导江而益著金张
亦皆有所点书其渊源有自来矣四明程君敬叔著读
书工程以教学者举批点四书例正鲁斋所定引列于
编首者而亦误以为勉斋母乃惑于传闻而未之察欤
窃观程君叙所见书如何某四发挥发挥不止于四王
氏正始音金氏尚书表注四书疏义考证(金止有大学/疏义论孟考)
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12-0241b.png
(证/)末记鲁斋以天台陈茂卿夙兴夜寐箴上蔡书堂诸
生并其手书则于吾乡诸公之学尊信深至凡其言论
风旨固所乐闻而惜无以告之者某晚生知慕乡学痛
绪论之浸微惜遗书之多丧比年寻访考求间获一二
所恨未识程君倘各出所有以相参订而求其用于心
则往者有知亦忻于异世之有同于我者矣故姑于是编
之后以致予意云(鲁斋亦有类聚朱子读书/法一段在上蔡院讲义中)
   陈氏凤髓集后题
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12-0241c.png
诗集句起近代往往采拾诸家而间一为之未有寻取
一家之作而用之全编者也文文山在羁囚中始专集
杜陵诗以发己意咸谓创见今观九华陈氏凤髓集则
知前乎已有此矣夫杜陵之诗浩博深宏涵蓄万象巨
细无不有而于古今之治乱得失人情之舒惨戚忻亦
莫不散布毕陈斯人乃能融液贯穿排比联合大篇短
章词从句顺宛然天成积至数百首之多既免夫鸿鹄
家鸡之嘲而自谓得凤髓胶弦之妙其用心不既专且
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12-0241d.png
勤乎夫良工之机锦经纬错综顺而成章者固粲然可
观若夫剪缀百衲横斜曲直纹缕相值不差毫分要非
极天下之至巧者不能也陈君名岩字民瞻自序在
宋淳祐中今且百年而未传于世景德上人宗公出以示
予俾题其后故为论之如此呜呼文章在天地间其变
无穷不可测知当杜陵有作时岂预为后人设哉由今
而后凡前世诸大家皆可仿此而为之推其端原必自
陈君君亦足以为不朽矣
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12-0242a.png
 因阅缙云冯时行集有跋杨序之草堂集句知昔人
 亦有为此者多不传耳
   读易杂记后题
学者类喜言易今世尤甚愚不知其何说也自汉魏以
来王辅嗣之说单行虽未尽善而数百年实宗之至宋
而邵子阐伏羲之秘程子衍周孔之文朱子又发明易
专为卜筮作融会义理象数之旨说者无以复加矣所
宜虚心潜玩以求圣贤之心不当横生己意喜新好奇
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12-0242b.png
穿凿破碎务以求多为也其有名为祖程朱而誇多骋
博援引茸杂自相矛盾不之顾又有摭前人之所已言
以为已出架屋下之屋不相为嫌若是者盖不胜其纷
纷焉果何益于易哉某读是经有年颇厌众说乙亥丙
子之岁来池建德陆走道远不能多负书独取古易吕
氏音训程传(仁山金氏/标点者)朱本义北山何氏启蒙大传二
发挥鲁斋王氏诸图论自随与儿辈说读惧汨乱也既
而番易新安友人摹记鹤山魏公集义平庵项氏玩辞
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12-0242c.png
及近时纂集者数家集义自周程诸门人下及朱吕
渊源所自可以参观但其取汉上朱氏以备象数一家未
免芜杂项氏说多精善其馀家类皆择弗精语弗得以
此较彼是非瞭然矣窃不自揆管窥之愚时亦有之因
记于篇将就正于有道非敢言易也且俾儿辈知守正
途而毋忘乡老先生之所以导启我者则其于易学盖
庶几焉
   朝峰亭诗跋
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12-0242d.png
右朝峰亭诗梅公圣俞为建德县令时所作也后三百
馀年予来是邦求其故迹则堙没久矣问之遗老言亭
在山绝顶上前对玉峰故名及考宛陵诗则云亭去公
署二十步较今所指处似远岂向来公署非止此耶又
云四山回抱如朝揖之势则非因对玉峰而名俚传何
可信也诗言四时景趣形容曲尽周环溪山风物宛然
如故独其地荆棘弥望牛羊交迹林木之盛无有而所
谓民讼日稀终岁探赏今又岂有此乐耶余既营梅公
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12-0243a.png
亭而朝峰犹有所未暇以俟后人因叹是邦文物之陋
凡公题咏无有道其片言只字者乃取中池州之后诗
悉书以遗邑人而以是作附刻于亭记之背且命沿山
杂植花木幸毋毁伤数十年后尽复旧观贤大夫退食
之馀徜徉曳杖登临赋咏以追梅公之乐则予虽不及
见亦不足恨也
   梁昭明太子书隐山寺榜碑跋
建德县隐山寺有梁昭明太子书榜隐山之寺四大字
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12-0243b.png
昭明性爱山水尝至池往往有遗迹处或亦涉县境中
此书传是其亲作馀八百年而宛然独存亦异矣宋崇
宁褒村有牌墨犹存之语宣和二年尉张畀摹本以刻
于郡城西庙中淳熙守袁说友又取真迹龛置神殿侧
其崇敬如此所传信不诬矣某丙子秋视旱抵寺访寻
在东庑室隅尘土翳蚀徙以出拂拭谛观叹其笔势雄
秀庄重因语僧某曰此何惜一石而不为永久计耶间
稍剥落俾模池庙中石本参订刻之庶几完善明年春
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12-0243c.png
以赈饥复至已买石砻治未几视则石断为二不可用
矣仍语某毋以是懈当决成之又明年六月某来告曰
前之月寺傍溪水暴溢岸崩出一巨石高七尺许阔几
半碑制具而无文容字位置且有馀殆神明之灵阴有
以相之发端实自公愿纪其槩某欣然为书使并刻于
下方云是岁为至元重纪之四年龙集戊寅九月壬戌
朔越几日具官吴某题
   建德县学产碑跋
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12-0243d.png
建德县学产碑延祐丙辰教谕程端礼所立也天历己
巳燬于火他无册籍于是人利为欺隐匿窜易之弊起
久将不可胜言矣某来访求模本阅岁始得之乃伐石
重刋躬自参校悉如其旧庶几前人用心之勤不致泯
没继今有所案㨿稽考而奸欺之徒不得逞志则其于
学校亦不为无补焉
   跋山谷草书船子和尚渔父词
渔父词始于玄真子青箬绿蓑一首山谷老人檃括为
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212-0244a.png
乐府词船子和尚夜静水寒之偈亦以乐府歌之盖其
所甚爱也此十五首世多未见萧散閒澹中时寓深意
与偈句同一机轴而老人书法奇逸又足以发之盖衿
韵既高落笔自胜世之用志于词翰者览此可以有省

   跋叶审言所藏晋唐石刻
梅花兰亭婺倅厅本石初裂三段后为五此正五段石
本前辈称其有定武典刑者也献之保母帖所谓黄门
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212-0244b.png
冈在今会稽城外十馀里禹穴天柱之间其文固有望
于后人之无伤而曲水小砚并出人间岂字画实为之
累耶虞永兴书汝南公主铭当是他帖中剟取者元鲁
山铭李华作颜公书此乃别幅小字不知何人王怀瓒
铭亦不可考五纸皆精善而其二出吾里梅花石今不
复有王刻犹在晋唐风规未远后生新学其尚知叶君
裒萃之意哉
   跋宋贤手帖
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212-0244c.png
欧公书称甲科得人不独朝廷得贤亦使学古者勉励
此真大人君子识治者之言吴传朋为友营僻阙且怜
其久闲已不能少展力足以见达官显人念旧之谊苏
养直从人觅香求白蒲桃本托置金竹简纸独卧粗毡
虽事涉琐细自是诗人隐士一种风致皆可敬可喜而
况于翰墨之清丽交映互发乎
   萧懿祠堂断碑跋
萧懿衍之亲兄而心迹不同懿忠而衍篡也事具史传
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212-0244d.png
明甚而山阴陆游引伯叔文叔同起为比谓大萧赍恨
死不及见梁之兴何其误也吾友张子长为论紏正之
使陆氏复生亦当无辞以辨庙碑立于汉中者盖懿以
永明末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加督魏军入汉中围南郑
懿拒击解围遁去又追逐氏师杨元秀取魏六城边境
以宁尝有功兹地故尔是碑宋乾道中始为赵彦博所
知遂传于世彦博字富文为吏精敏有声其馀力亦及
此按碑称皇太子臣纲奉敕撰下不著书者氏名或在
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212-0245a.png
残缺后段今彦博直云简文书岂别有㨿乎考古实事
要不可不谨也第五行海内字下有浩浩二字似亦非
原文览者详之
   跋汪元思固穷集及所录朱吕二先生诗帖
大愚吕忠公谪庐陵独善汪公裂裳裹足送之后徙卒
高安其弟约叟辍试往护其丧凡弟遂以义闻士大夫
间昔徐晦之不负杨临贺巢谷之远从二苏公黄太史
没宜州有永州唐生者为经纪后事收拾遗文特立独
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212-0245b.png
行之士风声意气信不间断也独善之孙元思力学忍
贫自为贫约十条指心以誓其友胡潜类聚圣贤处贫
言行为固穷集贻之元思以贫约附焉质于北山何先
生愈励其操卒死于穷呜呼好义者民之天而固穷者
士之节夫能忼慨赴人急难不为威武势焰屈者始有
以固其穷而委靡恇怯苟慕富贵者必不能见义以勇
为固穷之善殆有得于独善之穷汪氏兄弟祖孙是或
一道也叶君审言家藏元思固穷集因录朱吕所与独
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212-0245c.png
善诗帖约叟高安行程历中哭大愚诗并何王诸公称赞
之语萃为一帙某既窃叹复推说以附于诸老之后云
独善名大度字时法约叟名大章元思名开之
   题家藏渊明集后
予家渊明集十卷第三卷首有题云渊明晋所作者皆
题年号入宋所作但题甲乙而已意者耻事二姓故以
异之思悦考渊明之诗有题甲子者始庚子距丙辰凡
十七年间只九首耳皆晋安帝时所作也中有乙巳岁三
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212-0245d.png
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作此年秋乃为彭泽令在
官八十馀日即解印绶赋归去来兮后一十六年庚申
晋禅宋恭帝元熙二年也萧得施作传曰自宋高祖王
业渐隆不复肯仕于渊明之出处得其实矣宁容晋未
禅宋前二十载辄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以甲子而自
取异哉矧诗中有无标晋年号者其所记甲子盖偶记
一时之事耳后人类而次之亦非渊明意也世之好事
者多尚旧说今因详校故书第三卷首以明五臣之失
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212-0246a.png
且袪来者之惑焉愚按陈振孙伯玉亦云有治平三年
思悦题思悦者不知何人今未有考但其所论甚当而
有未尽考宋书南史皆云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
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
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李善著文选渊明始作镇军
参军经曲阿下题引宋书云云盖自沈约李延寿皆然
李善亦引之不独五臣误也今考渊明文惟祭程氏妹
文书义熙三年祭从弟敬远文则云岁在辛亥节惟仲
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212-0246b.png
秋自祭文则曰岁惟丁卯律中无射惟丁卯在宋元嘉
四年辛亥亦在安帝时则所谓一时偶记者信乎得之

本传江州刺史王宏欲识之不能致潜游庐山宏令其
故人庞通之买酒具半道栗里邀之集中荅庞参军四
言五言各一首皆叙邻曲契好明是此人又有怨诗示
庞主簿者即参军耶半道栗里亦可证移家之事陈氏
书录称吴仁杰斗南有年谱张演季长有辨证俟见而
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212-0246c.png
并考之耳
汤伯纪注陶渊明述酒诗定为庾辞隐语盖恭帝哀诗
发千古之未发诸公皆韪之其中难解亦不敢决得存
疑之意愚尝有一二管见补之
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
砾晶脩渚南岳无馀云汤注司马氏出重黎之后此言
晋室南渡国虽未亡而势之分崩久矣至于今则典午
之气数遂尽也素砾未详修渚疑指江陵愚谓以离为
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212-0246d.png
黎则是陶公故托其字以相乱离南也午也重离典午
再造也止作晋南渡说自通书我则鸣鸟不闻陶正用
此鸟指凤凰此谓南渡之初一时诸侯犹盛也砾小石
其乐夫天也吾于陶公亦云
汤公因释述酒诗遂及诸篇直以暴其心曲故不汎论
甚简而精愚读之偶有所见附著于后云
赠长沙公族祖云同源分流人异世殊慨然寤叹念兹
厥初孔服遂攸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(云云/)
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212-0247a.png
明允族谱引一篇之意不出此数语
命子诗末句亦已焉哉郑康成诫子书末曰若忽忘不
识亦已焉哉公正用此意陆放翁笔记云尔
归鸟四章一章和风二章接清句下三章日夕气清四
章寒条具四时意
归田园居第一首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古鸡鸣行
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巷中陶公全用其语第三篇种豆
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本杨恽书意
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212-0247b.png
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始作镇军参军经曲
阿被褐欣自得屡空尝宴如自何晏注论语以空为虚
无意本庄子前儒多从之朱子以回赐屡空货殖对言
故以空匮释之今此多被褐对屡空又饮酒第十二首
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以
屡空对长饥朱子之意正与之合
还旧居诗畴昔家上京按上京在今南康郡城外十里
栗里原去郡一舍则公尝徙于此前有移家诗居不一
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212-0247c.png
处也
拟古第二首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田畴字子泰北
平无终人又按畴始从刘虞虞为公孙瓒所害誓言报
仇卒不能践而从曹操讨乌丸节义亦不足称陶公亦
是习闻世俗所尊慕尔第三首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
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
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
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托言有不肯背弃之义
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212-0247d.png
杂诗第二首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(陶公之志非/他忠愤而已)
此怀悲栖终晓不能静(此与述酒篇流泪抱中叹/倾耳听司晨之意同也)
读山海经第一首绕屋树扶苏汤注扶疏本太玄愚按
燕剌王传刘向封事皆有此语在扬雄前第十首刑天
舞干戚他本误作形夭无千岁曾纮伯容为辨正之
桃花源记并诗洪景卢云后人因陶公记诗不过称赞
仙家之乐唯韩公有渺茫宁知伪与真(云云/)不及所以
作记之意窃意桃源之事以避秦为言至云无论魏晋
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1212-0248a.png
乃寓意刘裕托之于秦尔胡仁仲诗云靖节先生绝世
人奈何记伪不考真先生高步窘末代雅志不肯为秦
民故作斯文写出意要似寰海离风尘斯说得之愚早
岁有题桃源图云云颇与此意相发故录以俟
   徐文清公手书杂稿后题
右故宋侍读文清公毅斋先生徐公手书杂稿一册起
乙酉止壬辰之所著也公起家诸生践历中外以亮直
敢言著声嘉定中提举江东常平茶盐上书忤时相劾
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1212-0248b.png
罢归乙酉当理宗即位宝庆之初乡人葛枢密容父乔
侍郎寿朋代为请祠绍定戊子力乞休致又明年庚寅
命下端平被召晋擢中秘奉常手疏数千言极陈时弊
侍读经帷开陈友爱之道用是复济邸主爵请废王安
石从祀祀周程张朱请以赵忠定侑食茂陵北使至无
国书请馆之于外如晋叔向辞郑故事又忤时相皆关
系之大者一时俦俊傅景初杨敬仲柴与之赵昌父刘
平国陈师复共荐慎景元魏华甫袁广微同列今犹誇
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1212-0248c.png
诩诵传也盖自公之居闲十五六年此册所载始终八
年优游休退自警者凛凛甚严而于亲友之庆吊问祭
燕集往来悃款真诚风流笃厚至于暄凉晴雨之候卉
木禽兽之情状密察深省托兴寓怀而无一言一事之
不出于正盖其学问侍养不怠于闲暇之时故风节议
论弥笃于晚暮之后于此可考矣公早受业乡先生大
冶主簿叶君子应后乃从朱子游簿君实东莱门人前
修既远绪论寖微晚学之所深恨间尝扣之簿君曾孙
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1212-0248d.png
审言得公杂说一卷手帖一通今复见此肃乎挹公之
清风蔼乎接公之仁言起畏起敬懦立鄙消不胜其降
叹也谨书其后而始归之耳
 
 
 
 
 礼部集卷十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