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五
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212-0193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礼部集卷十五     元 吴师道 撰
  序
   敬乡前录序
师道曩侍先大父傍及见故时遗老谈乡里前辈事颇
窃听一二遗文残藁借玩传抄每乐而不厌然亦恨其
时尚少弗能问而识其详也比年诸父沦丧衣冠道消
出里门无言与儒者时时翻阅故藏则因近里中火后
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212-0193d.png
散轶已多俛仰四十年欲质其事而无从或子孙仅存
者率迁业变习问之茫然反笑怪其不切尝发策校庠
举数人为问亦无有能言之者可胜叹哉因念兰溪县
汉𨽻会稽后为三河戍唐咸淳始置县迄宋季上下千
数百年山川如昨清英秀美之气实钟于人其间岂无
名世者而郡志所载仅六人且仙佛之徒半之则记载
缺略可知已南渡都杭近在畿甸文学之风何啻什百
于前硕儒才士名卿贤相相望辈出不可谓不盛矣易
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212-0194a.png
世来未有纪者若其人名位论著显然固不可泯不幸
而不为人所称今遂浸微更数十年岂复有知之者哉
因比次得若干人略识本末间采诗文附焉无则缺之
非徒尚词藻也因其言论风旨而其学问志莭与夫当
时风俗人物亦可槩见而祠庙碑志则又是邦故实之
所存如东峰亭记进士乡饮题名之属亦当在所考并
置于前名之曰敬乡录焉呜呼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
梓犹恭且敬之况贤者乎某生也后弗获执御于诸老
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212-0194b.png
先生然仰高山而挹遗风未尝不振饬兴起可不知所
自耶君子之学上希圣人生乎吾前者吾之所以阶而
至于圣也善无往而弗存归求其馀行远自迩况朱吕
之传有在是者乎彼其阔视六合而狭小一乡凌厉千
古而厌薄近代则与重乡土尊前辈之意不类非某所
敢知也
   敬乡后录序
宋绍兴二十四年婺通守洪遵修东阳志其纪当代人
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212-0194c.png
物仅仅数人盖断自渡江以前理则宜然而其所纪有
下及绍兴者又不尽用此例则所遗固多仙释之徒与
贤士大夫孰愈若滕章敏宗忠简辈又皆出于其前而
不见列何也最后事类一卷凡稗官小说怪诬猥亵之
事涉于婺者悉不弃博则博矣无乃详于所不必录而
略于所当录者乎按吾婺昔𨽻会稽后为东阳郡以至
于今千几百年矣晋魏以前如江治中王徵士非刘孝
标之文则莫得而知郡志亦失考而赖是以传然犹不
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212-0194d.png
得其名信乎纪载之不可阙也况自宋中叶以来贤材
继出其显于靖康炎绍之际者皆生于嘉祐以后涵濡
之深风气之开岂苟然哉忠义功名宗公当为第一下
逮乾道淳熙吕太史道德文章邹鲁一方师表百代视
前世又远过焉于是名卿贤相牧伯大魁硕儒名人伟
士肩摩踵接盖不可胜数而其季年北山何公鲁斋王
公则又绍紫阳之的传至今私淑者犹不失其正亦盛
矣哉王何名爵在史编论著在天下章章传颂之决不
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212-0195a.png
遂泯没无俟纂集可也特沉微不著者遗文逸事称道
殆绝或地望舛错久亦失真逝者有知岂无憾于其后
耶愚不自量既集录兰溪诸贤因及一郡兹事体重而
闻见单寡不能尽知故所录仅止此方且与同志博考
而并载之非敢有所舍取也然初意主于表微而并及
显者其或人文俱显录所弗及者亦不无微意焉吁士
之传世视其所立而已是编不因予录而传者固多因
予录而传者间一二然亦非区区之愚所能使传也夫
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212-0195b.png
何病于僣哉
   送张州判序
凡贡士之见拔于有司者有座主门生之分盖自唐已
然儒林之盛事也然今昔道殊者已取才望以为公故
荐士出于已今也糊名以防私虽谓之非知已可也况
乎群十数人坐一堂之上甲是乙否聚讼纷纭衡鉴之
不精去取之失当使侥倖者得出乎其间而且号于人
曰吾主司焉异时耻累及之盖有不免而尚得为荣也
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212-0195c.png
哉三衢张仲亨至顺壬申中江浙选予实与闻焉明年
遂登上第官州佐以归一再过予敦修事分气意勤恳
不类一时同升者愚不知其何以得此也雅闻仲亨素
以学行推于乡其人恂恂谦让见之而信吾于仲亨益
深有望矣夫士由一命以上即足以济物今之司民社
任长佐者虽牵制挠沮不得以尽如其志然随吾力之
及亦无不足焉特平生所守为不可变则其大者尔彼
其负所学者世方指以诟病吾与仲亨深耻之顾尝以
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212-0195d.png
为言而窃叹也因其之官黄岩序以赠之
   送陶教授序
科举学校之制相为表里者也今科举方兴而学校日
就衰落是岂无其故哉教官之选不精亦其一事也近
议者欲以进士任教官馀取之乡选之中者盖有意于
革杂进之弊矣而有司未之改也予窃观延祐以前士
舍学校无所于仕当时负才望而畏名义者往往居多
且自卑而递升迟以岁月或白首仅沾一命其选若是
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212-0196a.png
之难也比年变化狡狯栖疾俄出而拥皋比不再转而
倚席太府扬扬然誇于人曾不少愧其人如是尚何责
以教养之事哉陶君士元世衣缨家当科目未兴时以
才受知宪府荐为邑教为郡正山长而今调教授汉阳
于是距始仕时几三十年矣后来者或反出其上是于
士元不足较吾独嘉其雍容恬静称教官之名是行也
必将无负厥职矣士元尤喜为诗汉阳古郧国正周南
汉广之地也夫其秉操而循礼列于正风至今想西周
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212-0196b.png
之盛则其俗用美矣当文明之时咏歌太平而推广夫
敦厚温柔士元之所优为也乡先正巩仲至亦尝为是
官巩公深于诗而达于教见称于昔之君子遗风馀韵
想犹有人谈之使异时谈士元者与巩公同称其美而
羡吾邦之有人顾不美欤
   送汪山长序
元统乙亥春予道过三衢将往谒清献公故居一偿宿
昔之愿继而识山长汪君处谦其人循循雅饬甚温而
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212-0196c.png
文与言若有契者予既数日留处谦日周旋不置遂相
与出西郭门抵孝弟里遥望甍栋翘起田野中容已肃
既至拜遗像于堂清风生气凛然袭人按行徘徊问池
台故基漫不可考四周迫民亩竹树无隙可容侵攘殆
已久独庭下二豫章当时所手植者夭矫盘拿大数十
围其一且半枯抚之慨然太息时工人方治碑读之知
前此摧坏尤甚监郡薛侯为兴脩汪君寔宣其劳恒产
素微君请于侯畀田廪供租给则又君之能有为而前
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212-0196d.png
长席者之不逮也呜呼太末之区历千百年而有一清
献公闻其风者顽夫廉懦夫立诚百世之师也凡居其
乡者固当有所兴起为长吏者固当知所旌劝奉祠掌
教者固当知其风旨治其田土室居以无负其职不然
是皆公之罪人也予窃观薛侯之为重为衢人喜幸矣
今君之满归也士侈为诗歌以华其行而属予友人不
远二百里贻书俾予序之予既识汪君揆之人情不得
辞第不知诸君诗谓何言而必及于清献也苟知清献
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212-0197a.png
为不可忘则将有奋然而兴以大振夫卑陋偷薄之习
是岂不足为汪君荣而君去此亦宜无忘其景行之思
以交相赞也顾不美欤于是直书其说因以示之庶其
有激已夫
   送徐学正序
古之士者世为士未尝轻徙其业流风浑厚固难以之
望后世矣世道日微诗书仁义之教祖不能以淑其孙
父不能以训其子虽有司设利禄之途犹不能化之使
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212-0197b.png
从也独且奈何哉新城徐君子声素儒家流老成笃实
士也来为吾州教官于是又识其二子及孙皆被服儒
者䜣䜣然一家三世自为师友心窃异之时予方归休
里中杜门日无所为研弄丹铅挟册谣吟自以为适而
君家父子不惮往来经义微辞辨析考求异书名篇手
不停抄其嗜之甚若饥渴于饮食得之而喜虽明珰拱
璧不是过非习气深至者不若是三年间赖以滋益不
然以予之迂疏狷狭孰肯过而问耶子声在吾乡有一
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212-0197c.png
事尤可喜为仁山金先生立祠是也尊贤尚德能为人
所不为吾尝阅吾州教官称儒之名若君者不一二而
一门嗜学世之愧者且多矧吾乡也哉予家父祖儒传
序至予忝窃末第自度无补于时惟退读故书训饬二
子使粗知向方谨身寡过以不贻先人羞亦不啻足区
区有慕于子声非苟然者子声满去当得初品官子孙
旦夕与宾兴积学之馀责效课功青紫可坐拾矣虽然
位高金多志得意满者吾岂彼羡哉使有子有孙诗书
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212-0197d.png
之传无穷清素之风不坠天下之至荣大愿讵有过之
者吾将与君共保此道婺犹相去三百里间声问可及
幸时时警发无忘云仍之好自今以始
   送胡生序
胡章焕文自乐平不远数百里来介其宗人仲退文书
持所业诗文一编纳拜款谒行古师弟子之礼貌甚恭
辞甚卑异哉生之为也自予来此邑亦欲以古道矫民
尝兴学宫程讲说间自为之开示大方意美材良质何
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212-0198a.png
地而无必有自拔于习俗之陋者夫何作之而不应励
之而愈惰二三岁间未见有一人如生之为空谷足音
其为喜何如哉夫学问之道从师取友多见洽闻固贵
于游然予观孟子论友一乡之士为未足而友一国之
士又以为未足而友天下之士又进而尚友古之人其
徒有及门受业者则又不欲其留而勉之以归求有馀
师夫尚友古人岂不在方册乎归求有师岂不在身心
乎圣贤又恶夫人舍近趋远贵耳贱目者岂无意耶生
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212-0198b.png
之游也请赠言于仲退丈而出首道番阳见博士祝君
蕃远二君皆予所敬者今自番而来见予顾予学殖荒
落有愧二君其何以给生之求而满生之望哉生复将
之宛陵之建业而游四方焉其所遇者必广矣嗟夫科
目废四十年逮延祐初而兴又二十年当至元之初而
罢甲子凡一周矣前乎延祐诸老尚存典则未泯学者
虽寡少类皆无所为而为则诚豪杰之士而文词亦往
往精诣不群近年士习既殊高者务求异于前哲卑者
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212-0198c.png
不过争为揣摩笼络之说文气卑下骫骳日甚识者已
逆知有中更之事闾巷小夫投弃编册彼固不足与议
忽游目乎八荒问为诸老之所涵养扶植者沦谢相继
落落无几得不重为黯然哉所深喜者仲退丈以八十
之年强力未衰进德弥笃相望邻壤数尝以文义濯磨
使予颇自慰今复有招予之约旦夕解去当操几杖而
从之惜生不能偕此会尔虽然亦审其所适哉若夫求
道而非名为已而非人则祝君之告生者已悉兹不复
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212-0198d.png

   赠姚学正序
科举学校相表里者也内儒而仕者不为进士则为教
官科举废而学校存柄国者岂不以学校为至重哉科
行二十年所得者可数其英隽明达为时儒器者不少
不幸而有滥厕其间往往速戾败官议者遂相诟病以
一概百直决绝之而后已可胜叹哉学制既专宜其选
必精夫何杂出冒居猥谬充斥弦诵声消廉耻道丧萃
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212-0199a.png
小夫庸竖日夜相与较升合锱铢苟欺窃讼争学校不
废犹废也新安姚叔器之为池学正也脩教法招生徒
治宫室覈田土明会计斥蠹冗奋然为人所不肯为于
是忌怒朋兴沮挠百出叔器出江宁杨君志行莆田陈
君众仲赠言且并求益又知叔器少受学于杨君其为钱
塘教谕也公谓以斯行验其初比三年有成陈君谓江
浙教官毋虑数百求如叔器者鲜杨君之期之者既验
矣今池学之绩远过钱塘使陈君闻之又将深嘉而乐
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212-0199b.png
道愚何足以赞一辞哉愚窃末科忝下吏虽无救废罢
战兢惕励得不以罪去幸矣而见叔器挺然自拔为今
教官刷耻增吾道之重故乐为之言以励同志使皆若
叔器岂小补哉愚观叔器之为人温雅慎密而其中屹
然不可夺宜于用岂惟教官他日有𢡟风绩于大藩而
扬声华于天路者必斯人也必斯人也
   王推官母夫人寿诗序
池阳推官王君景福之母张夫人今年八十有五矣推
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212-0199c.png
官世居有莘旧成均高第仕州县所历齐鲁河济之郊
未尝不奉母以从则地犹近也池阳在大江之南水陆
数千里风土异方安舆之来雍容和愉其甘旨问起居
身率妇子惟谨岁时奉觞寿拜舞笑嬉所居临高城风
日佳时俛仰溪山按行花竹公府早休娱侍终日户庭
无他声诸孙诵书琅然人生之至乐天下之庆事庸有
过此者乎虽然斯诚雅致也而愚于君顾又有深羡者
焉自其为刑官也清心以御物每属邑吏至则戒以毋
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212-0199d.png
妄生事事之至者察谳详明而裁决平恕故人知畏慎
不犯断狱稀少留而不敢专者仅累岁之内耳昔隽不
疑有所平反则母为之喜吾知推官君之有以白其母
矣古人所为养志者非此之类欤然则夫人之寿祉益
未艾也某既窃叹嘉而又获观士大夫善颂祷之辞辄
识其言以序于端
   秋浦类集序
天历己巳予以公事过池阳望九华登齐山尝一赋诗
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212-0200a.png
后还里于北山草堂见张公诩青溪图及元丰以来诸
贤题咏遂和杜牧之弄水亭诗不数年忝授建尹趋谒
大府溪山依依复在目中似有夙缘于是询杜亭之故
基访张国之遗刻皆无有记忆之者秋浦志亦不能详
为之太息梅公圣俞以景祐间为建德令后人辟堂祠
之又徙而为亭皆芜废予既复亭之旧欲记其事求梅
公为令岁月志亦不书如朝峰亭等作则皆得之宛陵
集中又既新邑学崇化堂尝传柳君道传为作记俾求
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212-0200b.png
柴公中行旧记并刻之竟无蓄摹本者因叹其文献之
不足徵往往见他郡乘著诗文者则为虑也周而其法
亦不可废也比来城中获观青阳杨君秋浦类集自唐
宋至近时凡为池而作与夫语涉于池者靡不登载蒐
猎纂辑详富丽美讽玩累日既有以满其前日之所恨
因参以见闻补其遗轶并所欲商略者间蒙见采一二
复以书来求为之序惟是编有益于兹郡不患不传愚
言何足轻重哉独念池阳山川之胜千百年间宦游寓
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212-0200c.png
公率多显人而生其间者顾未有磊落奇伟与其山川
称岂风气犹待而发耶抑有人而未之闻耶况宋季壤
接淮右戎垒相望殆若穷边绝徼然民不事文久独青
阳号多儒雅杨君好古博闻喜与名士大夫游恨予未
识也何当弭节九华之下相视莫逆纵谈兹事视杜荀
鹤冠卿辈当邈在下风是亦一快惜不得往姑书此以
寄意云
   读四书丛说序
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212-0200d.png
读四书丛说者金华白云先生许君益之为其徒讲说
而其徒记之之编也君师仁山金先生履祥仁山师鲁
斋王先生柏从登北山何先生基之门北山则学于勉
斋黄公而得朱子之传者也四书自二程子表章肇明
其旨至朱子章句集注之出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说者
固蔑以加矣门人高第不为不多然一再传之后不泯
没而就微则畔涣而离真其能的然久而不失传授之
正则未有如于吾乡诸先生也盖自北山取语录精义
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212-0201a.png
以为发挥与章句集注相发鲁斋为标注点抹提挈开
示仁山于大学有疏义指论盖有考证中庸有标抹又
推所得于何王者与其己意并载之君上承渊源之学
虽见仁山甚晚而契诣最深天资纯明而又加以坚苦
笃实之功妙理融于言表成说具于胸中问难开陈无
少凝滞抑扬反覆使人竦听深思随其浅深而有得焉
故自远方来从学者至数百人遂为一时之盛今观丛
说之编其于章句集注也奥者白之约者畅之要者提
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212-0201b.png
之异者通之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至于训诂
名物之缺考证补而未备者又详著焉其或异义微牾
则曰自我言之则为忠臣自他人言之则为谗贼金先
生有是言也此可以见其志之所存矣呜呼欲通四书
之旨者必读朱子之书欲读朱子之书者必由许君之
说兹非适道之津梁示学之标的欤先是君未殁时西
州人有得其书而欲刋之者君闻亟使人止之且恐记
录之差也则自取以视因得遂为善本诸生谓予尝辱
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212-0201c.png
君之知俾序其所以然窃独惟念昔闻北山首见勉斋
临川将别授以但熟读四书之训晚年悉屏诸家所录
直以本书深玩盖不忘付嘱之意自是以来诸先生守
为家法其推明演绎者将以反朱子之约而已故能传
绪不差闳大光明式克至于今日也又念某识君之初
尝以持敬致知之说质于君君是之复举朱子见延平
时其言好同恶异喜大耻小延平语以吾儒之学理不
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朱子感其言精察妙契著书
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212-0201d.png
数十万言莫不由此学于朱子之书当句诵字求必若
朱子之用功而后足以得其心此君之拳拳为人言者
也然则得君之丛说而读之者其于君教人读书之法
尤不可以不知也故因并著君名谦其世系履行与经
纶著作详具友人张枢子长所为行述兹不复序云
   诗集传名物钞序
白云先生许君益之读四书丛说某既为之序矣其徒
复有请曰先生所论著独诗传名物钞为成书向闻屡
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212-0202a.png
以示子而一二说亦厕子名于其间子盍有以播其说
念昔蒙君不鄙夷相与反覆论辨颇闻纂辑之意而是
经之体段予因得略窥焉夫诗之兴尚矣当周盛时在
下则有二南之风在上则有雅颂之作周公取以列于
经幽厉之后风雅俱变夫子于诸国之风则删其淫邪
于公卿大夫之作则取其可为训戒者东迁之后王国
并列于国风而于商周之初考其遗失又得商颂之类
至鲁颂则因其所用之乐歌以著其实以是合于周公
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212-0202b.png
之所取而为三百篇若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
则指周公之经残阙失次者尔是则诗之为经始定于
周公再定于夫子遂为不刋之典不幸厄于秦火中可
疑者多而诸儒不察由汉以来毛郑之学专行历唐至
宋一二大儒始略出己意然程淳公吕成公犹主序说
子朱子灼见其谬汛扫廓清本义显白每篇则定其人
之作每章则约以赋比兴之分叶音韵以复古吟哦上
下不加一字之法略释而使人自悟破拘挛发蒙蔀复
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212-0202c.png
还温柔敦厚平易老成之旧自谓无复遗恨呜呼诗一
正于夫子而制定再正于朱子而义明朱子之功万世
永赖此名物钞之所为作也自北山何先生基得勉斋
黄公渊源之传而鲁斋王先生柏仁山金先生履祥授
受相承逮君四传有衍无间益大以尊君念朱传犹有
未备者旁搜博采而多引王金氏附以己见要皆精义
微旨前所未发又以小序及郑氏欧阳氏谱世次多舛
一从朱子补定正音释考名物度数粲然毕具其有功
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212-0202d.png
前儒嘉惠后学羽翼朱传于无穷岂小补而已哉然有
一事关于诗尤重者不可默而弗言鲁斋尝谓今日三
百篇非尽夫子之旧秦火诗书同祸书亡缺如此何独
诗无一篇之失如素绚唐棣狸首辔柔先正等篇何以
皆不与而已放之郑声何为尚存而不削刘歆言诗始
出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盖
闻夫子三百篇之教而不全则以世俗之流传管弦之
滥存者足之而不辨其非朱子固尝疑桑中溱洧诸篇
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212-0203a.png
用之祀何鬼神享何宾客何词之讽何礼义之正不得
已则取曾氏所以论国策者谓存之而使后世知其非
知所以放之之意仁山屡载于论语考证谓诸儒皆然
之某尝举以告君君方遵用全经宜不得而不取也今钞
中二南相配图鲁斋所定者盖合各十有一篇退何彼
秾矣甘棠于王风而削去野有死麇则君固有取于斯
矣以君之谨重虑启夫末流破坏之弊然卓然有见寤
疑辨惑如鲁斋之言使淫邪三百馀篇悉从屏黜之例
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212-0203b.png
岂非千古一大快朱子复生必以为然也惜斯论未䆒
君不可作矣姑识于序篇之末以俟后之君子考焉
   送琳上人序
金陵古帝王都间数百年王气肇兴龙翔当天于是崇
建巨刹甲于海内开山䜣公居焉尊贵隆重当世之极
选东阳煇公寔同师门前自江西百丈入觐召对被旨
与公同修禅林旧规垂式诸方以二师之聪明辨博上
简睿知信能弘大其教称其为师表者也琳上人者煇
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212-0203c.png
公之弟尝将命共事获闻纂次之意左右周旋亦一时
之盛哉今煇公主吴兴道场上人不胜鸰原之思治装
往省遂将之金陵拜䜣公席下不惮千里扁舟东下水
云之乡溯渺漫以望亭塔之参差回溪深谷嘉树茂林
既挹夫清邃幽丽之状飘然复西临大江瞰中原山川
之蟠踞殿阁之翔涌又得夫瑰伟宏杰之观所以动荡
其心目无不可喜者而二刹名区又皆方外人物之渊
薮泛爱而精择必得其秀敏者而与之游乃若笃友于
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212-0203d.png
之情厉切偲之义怡然而不违浩然而有得超乎若真
陪鹿苑之游充乎若搴珠林阅宝山捆载而归是行良
不虚矣予寡交鲜谐每嗜游北山盘桓泉石间上人昆
弟特相款密煇公既有四方之役上人留草堂见辄益
亲时论文艺慰其寂寞未尝间数月不相闻也独恨煇
公别久又未能一识䜣公然读其文章而想其杰然也
旬月前乡僧自金陵来谓公尝语及予时又得煇公书
而上人适有是行徵言于予予乌能亡言耶呜呼道之
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212-0204a.png
异不得而强同也情之同不得而苟异也兹予既道其
区区以贻上人而又历致其敬慕于二师者是岂非人
之情也哉
   送赵用章
今岁夏四月予访柳君道传于浦阳相与至月泉上君
识赵用章过其居高门古垣庭宇翛翛君语予曰此吾
邑故家之不废者也及秋予有北上之役用章托载同
行舟中追蹑数千里不置因得款语平生知其喜诗而
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212-0204b.png
好游每亲戚故旧从官四方未尝不往焉故东陟天台
西登庐阜往来江湖间又尝一至京师今其再也夫山
水之乐搜奇抉胜固昔人之高致若京师声利之区自
非有求者不至用章之志未可知也一日来告予曰吾
之是行非有他也纵观巨丽展觌懿亲而已向尝葺佚
老之庐柳君尝以梅石名其斋今集贤诸公畀我以处
士之命用是以为号遂受而不辞持此以归徜徉梅石
斋间不啻足矣予闻其言然后叹用章之贤于人也夫
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212-0204c.png
奋起褐夫自南而北者扬袂抵掌莫不有芥拾青紫之
心奔走造进日夜不少休以侥倖于一得而不得者亦
多矣乖义而违命贻羞而取讥往往皆是也若用章者
岂不诚贤乎哉用章徵言为别将请于名士大夫赋梅
石之章必有能发明之者虽然吾言过矣归以示柳君
幸为予删
   送崔生序
古之人怀道自足则行于朝归则以教于乡进退浩然
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212-0204d.png
无往而不自得然淑人觉后尤所愿欲而乐之者以道
之所传者众而泽之所及者广也郎中吕公仲实自中
书解印归冀宁开门授徒来者四集几无以容诸生争
出钱买材以斥大其居一时兴起甚盛声流闻京师崔
生者其乡人也公为少司成时尝留受业闻之欣然命
车戒途若恐弗及夫以公之文学议论挺挺诸公间而
至刚之气不挠之节四方士莫不延颈愿见况于亲炙
之者乎其在江东时公被擢自海上还一见受知今备
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212-0205a.png
员学馆有愧于前人因生之行慨然兴怀安得走唐晋
之故墟揖河汾之遗风纵观冠佩之盛琴瑟书册俎豆
揖让之容求所谓英材者而识之异时光于邦家无愧
乎其师之所立者不在此欤符离陈克敬亟谈生之美
为之徵言因道其所欣慕于吕公者而并以为生勉焉
   张文忠公云庄家集序
人声之发为言言之精者为文而皆出于气也昔人谓
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是气也孟子所谓浩
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212-0205b.png
然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者欤夫其养充而气完然
后理畅而辞达孟子之言非为作文设而作文之法孰
有过此窃尝以是验之世之人即其文之高下而其气
之大小能养与否与夫养而未至者并可以得之也故
滨国文忠张公名养浩字希孟庶几学孟子者公早负
文名由至大初仕显于朝逮延祐中天子方好文一时
侍从言语之臣号称最盛而公颉颃其间及至治时所
上时政书万言力诋权奸更变法度非便几蹈祸不测
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212-0205c.png
谏镫山疏谓闾阎细民戏玩非人主所宜作犯颜婴鳞
众咸为之恐而卒以直见赏其刚大之发沛然而莫之
禦者岂一日之致哉既解参议中书归卧华不注鹊山
之阳殆将十年屡召不起翛然云庄之居悠然山泉禽
鱼之乐沉潜乎经史百氏益肆于词和平冲澹之中错
以奇崛藻丽要皆依据义理而切于日用之实流布自
然而无缀缉辛苦之态所养益可知已窃闻公最后起
为西台中丞以救荒忧劳致疾而殆忽闻鼓楼梁木自
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212-0205d.png
坏其夕有光荐星陨于济南则其平生之气感动至于
如此岂独见于文也哉往年某至京师公已还第时公
父济南郡侯年寿八十尝赋诗颂美以致慕之意今公
之子秘书郎引出家集示予重惜公之不可见也公云
庄集四十卷已刋于龙兴学宫临川危素复掇其关于
治教大体者为此编秘书属予以序顾以朝多名公辞
谢不敢则委其集数月而请不置因为推公之所得者
如此若其世系官位之详则有太史之传墓道之碑兹
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212-0206a.png
得略也
   游西山诗序
三月十七日金华吴师道正传晋宁张翥仲举襄城赵
琏伯器临川吴当伯尚河东王雍元肃同游西山玉泉
护圣寺遂至香山既归各赋诗以纪实先是护圣主僧
月潭师款客甚勤留之不果则约以再游又约以诗为
寄未及寄则又屡督趣之于是裒写为卷纳之山中四
人者推某为最长故其诗居首而又复叙其略焉吁吾
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212-0206b.png
曹东南西北之人幸而会于京师佳时胜集徜徉名山
水间既惬于心师超然方外而独惓惓焉其高致尤可
爱而仰也秋风扬铃客兴未巳又将往践前约然□下
三宿之恋或法所不可师其有以语我来
   送王生归省序
民生于三曰父君师入而事亲出而事君而从师者又
所以学夫事亲事君者也师之责亦重矣夫一乡一国
之间苟有道德行艺出乎众人则将囊衣裹粮不远千
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212-0206c.png
百里而从之今也天子之成均朝廷之慎选十馀人群
居而列教岂不以厌诸生之心有以精其能而成其业
其相与也岂乍离乍合若市之人哉然阳城之为司业
诸生有久不归省其亲者遣之曰学者将以学夫忠与
孝也伟哉斯言夫归求有馀师亦不过孝弟而已兹固
圣贤之意而阳子得之者学而出于诚则何往而非进德
之地哉庐陵王先生光辅居太学三年今以觐省归生
乃吾同年吾素合君之从子故喜亲予其天资谨厚尤
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212-0206d.png
勤于学顾予备员倚席何足厌其心而诸先生之有造
于生者固不薄也兹既有以慰其亲之思而又毋忘诸
先生之教则于道两尽迟生之来也有日矣
   送舒生序
番阳舒生元以国子伴读授宗仁卫教授需次京师将
暂还其乡过予请一言以别予闻国初时监举伴读之
选甚严而精如耶律公有尚高公凝姚公燧皆此焉出
今之在朝廷号名公卿者犹可历数也近岁法弛而弊
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212-0207a.png
兴其进也不以材其试也不以程矫辞而谒告旷职而
家居循日计月候期至得仕如探囊取物议者咸以为
言而未有能奋然起而更之者盖积习既深而觊幸者
之所不乐故尔虽然法之行于昔也得人固多法之斁
于今也又岂无一二才且良者居其间可以执一论乎
生由泰定初补四门生至顺间为伴读而至今几二十
年尚及接前人之休风其进选也公其传习也勤受命
而职教以其淑诸人者远以淑后之人吾知其必能也
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212-0207b.png
然其在学馆与予不相及其贡而上于诠曹予适至而
与闻其同贡凡八人独生时至崇术之堂不忘师友之
谊其七人者予未尝见其颜面古之为举主者果若是
乎此愚于生之请特嘉而勉之又以知法之敝而不可
不更者如此上之人尚有图之哉
   宋侍御妻张夫人挽诗序
妇德弗外闻馈食酒浆平居无事称述惟不幸而殁则
托于能言者而有铭谣之作又有哀歌以相蒿里之挽
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212-0207c.png
于是隐者宣微者著而人得共闻之古之贤妇淑女得
以不泯于世者职此之故也侍御史宋公寿卿之配张
夫人既卒归葬滑州公既请于大梁吴待制彦辉为之
铭彦辉方以文章重一时士大夫咸为诗以继其后惟
恐夫人之盛美弗得扬而无以慰侍御公悼亡之悲也
吁以公之声望羽仪台府秩贵二品夫人昨封京兆光
显盛大是岂不足以传然历考诸公铭若诗之所称则
知夫人固自有以传而不系其夫者岂非两贤也哉枢
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212-0207d.png
密都事杨善卿持所裒诗示予俾序其端予虽不及识
公而闻其人乃今又获睹夫人之懿既为之嘉叹遂受
命而不辞
   冯景仲存拙藁序
士以科第进遂奔走禄仕委弃旧学至绝口不言文吾
往往见之未尝不为之太息也君子之于学犹日用饮
食也岂有饮食而可以一日舍哉斯人也即其后而验
其前则所学盖可知矣醴陵冯君景仲延祐五年进士
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212-0208a.png
也天历中予至江西君为省属一时洪府上下多名士
大夫君有文声出其间固已心识之今兹幸为成均同
僚得睹所谓存拙藁者其诗断自泰定丙寅文则间存
少作盖去擢第时十年矣夫以君之学既足以成名而
又迟以十年之久始出所著自见方一再州县倥偬簿
书牒诉中汲汲不少休日进月增弗懈而及于古岂不
卓然异于流俗也哉盖君之学根据经传出入百氏以
取材罗络甚广间尝与之商较作者矩度高下可否不
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212-0208b.png
差毫釐其为人乐易清夷群居陈说古今辨诘纷拿而
独恂恂似不能言者以故知与不知皆爱之盖其所得
者深故其发之也慎所蓄者善故其守之若虚此尤人
所难也顾不以愚之不才朝夕周旋若以为可与语者
故愚辄以所知为之说如此若夫名位声望重于时则
圭斋学士寔君之乡人而知己之尤厚者得其一言足
以自壮而愚非其比也
   送尉彦诚序
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212-0208c.png
东平尉彦诚别三十馀年矣一日相见京师须鬓苍然
坐久乃始能识问所从来则以舂陵幕满官也问所历
则由浙而江东而湖湘也由宪察掾而师阃史邑簿以
至于今也于是忆彦诚昔在金华与许君益之游君所
厚者张子长暨予予因以友彦诚也是时赵公予英持
使者节来浙东以古道风励学者后进晚生不倦奖诱
之于许君深所敬礼延教其孙琏字伯器者而吾数人
以游从之雅获登公门相与歆动鼓舞以思自拔于流
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212-0208d.png
俗亦可谓一时之盛哉既而彦诚用荐者沿牒去后数
年科目始兴许君终不应子长尝应而止予遂忝末第
与伯器为同年彦诚则久不相闻矣赵公殁今几二十
年许君亦前五年卒存亡离合恍惚隔世不自意至学
馆及与伯器为僚而今忽又与彦诚遇也彦诚数来取
许君旧诗泣下不自禁叉道子长尝走雨中访之百里
外感激太息吁士君子行已之致交友之谊始终如一
则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使行违其言后戾其前则宁不
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212-0209a.png
腼于面目孰若相视浩然而无愧者哉彦诚复调掌昭
武幕旦夕且行持一卷授予谓有诸公诗而子序之窃
谓其才业见于已试今也坐幕府治文书佐上官以惠
泽一郡则不待赞因特叙其所感者焉伯器方在刑曹
并以示之亦相励之一端也虽然予又有祷焉昭武在
闽中壤与武夷接武夷有隐君子杜伯原父与吾许张
所敬者彦诚未之识也往子长欲约予往候之穷山水之
幽深从观所藏之书及其著撰之富而未遂也万一过
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212-0209b.png
之为致予言老病且衰忧患乘之不乐久此留引领南
还庶几满其来偿之愿并可复见彦诚矣尚谨识之
   送曾子白下第南归序
至元元年科举制复行明年士偕集于春官自科废且
六年人谓未易卒复而明良相逢复之不旋踵某幸窃
禄京师命下之日与士大夫举手相庆又获观英俊之
来风动云合诚平生一快也临川曾子白夙有文声尤
喜其在数中夫子都之姣惟无目者不知吾固以吾之
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212-0209c.png
目而信人之目矣既而群进有司则子白不与焉予骇
且疑谓其学之不逮耶则并之者鲜矣谓予之谬于料
事耶则同予者众矣思之而不得其理向尝泛观唐宋
小说记科举事谓有鬼神司之故有当中而黜当黜而
中者每笑其怪诞自今观之亦岂不然凡有司之不知
与吾徒之窃料其如鬼神何哉予将有以解子白子白
方处之怡然未尝见几微不满色则其器量尤非人所
能测也予闻子之族祖南丰先生尝试而不中独欧阳
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212-0209d.png
公叹其魁垒拔出而怪有司不能变所操之尺度南丰
邮其文数十万言示公公读之以为有司可吊而已可
贺也其后公知贡举南丰卒以进士成名一时之不遇
诚不足为轻重哉子白不鄙予数录其文相示予无欧
公之声望莫能张而大之也然朝之知子白之文而悼
其屈者有之矣是岂非今之欧公哉安知异时之不出
于其门也子白勉之南丰之业吾于子乎望
   董氏传家录序
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212-0210a.png
国朝奋兴朔方一时中州豪杰之士佐命归诚宣智效
力卒成万世之业重臣大家封爵胙土爰及子孙距今
且百年传者或绝或微可历指而数其蕃胤显仕号称
独盛者藁城董氏而已盖其始由太傅赵国忠烈公俊
而兴一传太尉忠献公文炳少保忠穆公文用太师正
献公文忠而遂大再传而右丞忠悯公士元平章忠宣
公士选太傅清献公士珍旁及其馀伯仲之裔益远益
分迨今七世且二百馀人内而居政府台阁外而在藩
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212-0210b.png
阃风纪州县者不可胜纪真可谓盛矣愚尝读汉功臣
表见其后多以罪废者甚一再世而国即除窃又有感
于今之故其于董氏不能不为深叹也且董氏何以得
此哉自其祖考以忠诚结主知毫发机诈不入于其心
当草昧驱驰之时总干戈定城邑体好生之仁而不嗜
杀至于严家法重礼教推贤荐士如恐不及兹固足以
为垂后之基而为之后者又皆莫不承训祗德饬已好
修尚文而敬学凡声色裘马骄侈华靡之习所乐不存
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212-0210c.png
故居官守职多刚毅廉让能以政业自表见是则天下
称董氏而他族莫与抗岂不宜哉今正献公之曾孙监
修国史府长史钥著董氏传家录谓诸公为董氏纪载
者有世系有家传固可即是而考其本末矣然二书之
所不及者亦不能无也乃以谱系列于前而复以墓道
之碑赠谥之制与夫行述谥议遗爱逸事之文纂辑比
次凡传谱之未备者于此有考焉予得而读之因为之
言曰董氏勋劳在国史彼家传世谱所以著其详而今
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212-0210d.png
录又加详焉夫史臣之体程其巨细兼包互举义存笔
削其立法也严若夫孝子慈孙所以振扬其先将无所
不用其极虽一言一行之涉于见闻者皆当并存而无
遗所以隆孝爱之至情备一家之私记则虽详且多不
厌矣长史之为其有合于此义也夫使凡董氏之族览
之而朝夕惕厉以无忘先人之丰功盛烈继继承承与
国无穷是编所载当不止董氏之发其可量哉长史属
愚为序辞谢不获故述其槩附于末而虚其右以俟朝
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212-0211a.png
之显而有文辞者焉
   送萧君祐奏差序
宣城予旧游去之十馀年矣父老故人犹念之不忘贻
书千里外讯其安否或遇之他邦则亟见道往时难事
太息无方及人之德也而何以得此堂堂臬司清流所
居持风裁以主善类故区区者得少展其志夫岂无所
自哉数年前尹池之建德行部使者至予以抗直触暴
怒不测时萧君君祐寔从与屈掾伯昂力言其无他乃
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212-0211b.png
解彼怒者固不吾知而二君之知我亦得之于宣城一
时之免于祸非偶然也继尝拟作诗以谢二君而无因见
焉君祐燕人也予来京师与之款语而益信其贤方以
外艰服除奉中台之命复之江东予心不能无动焉吁
今之为州县者益难矣其人难矣顾其中岂无介然自
守者第其所为素与俗忤而又不能容悦以事人故其
得祸最速非遇风纪之贤明者维持保护之其不殆鲜
矣君祐推其心以往遇贤使者固有合不然亦有以佐
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212-0211c.png
其采察之所不及而救其举错之不当愚方为一道喜
幸而岂真以其私而已耶告行有期振策南迈敬亭宛
溪悠悠我思父老故人有见问者为我多谢
   送浦江邑长官诗序
予读汉循吏传文翁至召信臣不过数人指其事而称
之者兴学务农增户口修水利弭盗贼又一事或兼一
事不言其事者则曰奉公廉平治行第一或言其民歌
舞祠祀之盖举其大则细可略著其贤则实自见民之
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212-0211d.png
久而不忘则当时亲戴爱慕从可知己若河南吴公治
为称首仅附见序端何其简而有法也后世颂遗爱纪
政绩者自农桑学校以至筐筥细碎无不具四善二十
七最之目靡有遗动累千数百言而不已何哉浦阳赵
君敬叔致其父老之词曰邑长官世庸公慎密而寡欲
者也为邑三年民乐而安之其满而去也争为之咏歌
愿得序其所已然者呜呼州县不易为矣其不能为者
固缪而好为者复失之赫赫之功难继之事利兴而害
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1212-0212a.png
生爱之而反病焉者多矣去太甚罢不急禁扰烦相安
于清静是亦足矣岂必他为哉善乎父老之称其长官
也慎则畏法密则尽心而又以寡欲为之本言甚约
而美实章虽循吏所列而何以加诸愚既因是而得长
官之贤又嘉其父老之质而不夸有古之遗意焉耳故
书之以为序
   陈监丞安雅堂集序
至正二年七月(阙/)日国子监丞陈君旅众仲卒于京师
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1212-0212b.png
中书左丞许公亲率省部以下吊且赙司业王君谂于
众曰前是监官不幸者有之矣顾赙有厚薄陈君贫加
厚可也于是辍餐二日诸生复相率出钱凡得五十缗
合其家所得赙倍而赢若干以其赢给丧费谋归葬莆
中则道险远君尝爱钱塘山水将老焉嘱曰葬钱塘可
适参政冯公赴官浙省司业君以告公忻然许为卜地
西湖上乃以其钱四之一俾其家蹴车船其三则委之
冯公葬毕而归馀赀焉后月冯公书来报悉如约呜呼
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1212-0212c.png
是举也何其多义也湖广行省参政苏公时亦戒行嘱
某曰陈君所以致令名者文也文之传则朋友之力也
异时吾能使之传子盍裒集之呜呼苏公之举亦义也
予即访于其家则其子多以借人留者必欲传录而后
出出之始自南寄来大抵非完藁矣因而为之序次诗
文等总若干篇釐为十卷君以布衣起遐陬徒步入京
师首为平章赵公所知游中丞马公学士虞公间而于
虞公尤密其所称道见于文字者他人不可得也诸公
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1212-0212d.png
相继沦散士大夫之望隐然属之君不料其止此也予
在南方时尝读君之文而爱之来京师君始相识幸为僚成
均得朝夕接知君之于文用心甚苦功甚深藻缋组织
不极其工不止而予不能也尝见予所作曰吾观子之
为人孤峭迫急谓文亦当然而纡徐委折含蓄思致何
其与吾意合也于是遂索观所有予性耻表暴察君之
诚不敢隐也君之学得于外舅赵大蓬名必晔者为多
必晔庸斋汝腾之孙有学行君早经指授故前辈渊源
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1212-0213a.png
尤所习闻且言从事于文夺其志自今愿以大者远者
共讲焉予谢不敢当而二人之莫逆深矣官舍相近归
即相过或踏月就谈尽二鼓乃去自始病至甚惫未尝
间数日不见见辄谈文义之外不及他也君之于予岂
若众人哉纂次遗文固其责也况重以苏公之命乎因
念诸公尚义之举不可以无述并以予之与君相得者
录其梗槩以识予悲若乃评其格制表其精华序而发
扬之使章章不泯非苏公而谁敬虚其右端以俟君之
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1212-0213b.png
世系官位墓未有石诸公又岂能忘情乎敢并以请君
尝名堂安雅令予记之不果作今题曰安雅堂集庶几
其志云年月友生东阳吴某序
   送杜宗元察掾序
诗不云乎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甚矣哉君子之难见也
古之人有恃风裁而高声名者一时之士执其御登其
门以为至荣大幸是则诗人喜见君子之义声应气求
物之从者固以其类哉风纪之司君子之所张也其抑
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1212-0213c.png
扬进退足以轻重荣辱天下之士亦君子之所赖也为
之掾史与有斯责岂徒治文书佐唯诺而已哉其有出
名家尚儒雅被服冲澹孜孜焉恂恂焉日夜以稽经术
较文艺为务所至必求贤士大夫与之游将以深培其
本而大肆于用所志可谓卓尔不群者矣寥寥此道间
何阔焉而今于杜君宗元之来见之宗元之来浙东也
所临之邦实惟金华畴昔文献之盛虽不可复见而遗
休馀泽沾被深长后来相望犹未泯绝是以闻君之风
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1212-0213d.png
莫不投袂思奋延颈愿交者无他焉亦欲自附于君子
之列耳此之好善也优则彼之修己也励岂不交相遇
而相成哉某在江东时识君于行部今相距不再舍而
两年间仅一见属有幽忧之疾弗获日陪冠佩之末趋
挹简册之绪论而君复时时深念拊循而慰藉之自惟
僻陋褊迫方为流俗所甚憎若之何而不见弃于君子
也君方升陟御史府辟命之下咸以为庆而亦不能不
惜贤者之去焉虽然吾党之相与切摩者亦曰古道耳
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1212-0214a.png
器识不高则所就不能以喻今人问学不充则所立不
足以追古人而与之并宗元志于古道矣去是而羽仪
台序流声实于天朝方将为天下善类喜而奚私别之
戚戚也哉
   送吴学录序
教官选坏久矣未若𨽻各道者之尤甚也自屠沽负贩
以至贱𨽻杂色无不得是假是名者可为吾道长太息
盖数年前以司廪计者升邑谕郡录或议其非而罢之
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1212-0214b.png
当矣今之为是者问其名则曰德行文学也晦迹丘园
也吁德行不可诘也已遗逸之科朝廷所以待特起之
士安用此蒐琐辈累百百哉伪委风靡廉耻道丧必有
任其咎者而莫之敢言也里人吴履德基由天台直学
为衢学录德基世儒家自少至长不废挟册若人而职
教孰不谓宜虽然以德基而异于非儒者未足多也要
当异于俗儒而后可非惟异于俗儒也虽古之号为儒
而实则戾儒者吾与之异而后为至尔德基质甚良行
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1212-0214c.png
甚谨居北山之下先正遗文古书多见之某于乡先生
之学虽蚤服膺而累于薄宦尝有不获卒业之叹比年
归闲稍知䌷绎𦕈微窥闯深密回视平昔浅陋卤莽为
之内热流汗欲强进自力则老病及之矣德墓年富不
离庠序今又无出内会计之烦而有优游暇豫之乐柯
峰幽绝之墟携束书而往读焉以求圣贤之心洗俗学
之陋将见充然而不穷浩然而有得涵养器业自致远
大何施而不可奚有于是区区者哉
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1212-0214d.png
   送程知事序
三衢程国表调佐池阳幕过予而言曰子尝仕池习于
池之故矣具有以语我来予告之曰行台统莅东南而
江东视行台为最近宪府之在宣城又不过咫尺间台
府之言朝发而夕达于下也江东数郡之政夕行而朝
闻于上也是以百司竦然恶者惧以戢善者励而修公
论之激扬视诸道尤速而先下曹末属稍有以自见者
其待之必有异也又况以儒而进者乎某才不能以喻
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1212-0215a.png
人政不能以异人而趋走承顺之节又万不若人惟以
拙诚代巧诈而已至于奸豪之谤诬权贵之触忤谓必
蹈祸乃有明争而显释之者嗟乎其何以得此哉池当
要冲轺节之所往来声实尤易著闻今之仕者以迩
臬司临孔道为忧内慊故尔若吾徒则何往而不宜哉
国表闻之喜庶几有合者然于其行也予又有公私之
请焉池学饶土田陂湖夺于强有力者十之六七往予
承乡史命按覈半月间追复七百馀亩豪党忿疾几见
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1212-0215b.png
中伤会以满去则著于椟勒于碑俾不没君起家诸生
能无念及此乎此予为吾道请也予在建德时植县门
建学崇化堂复官舍侵地作梅公亭清白泉亭沿山手
植花木颇为登临胜处今去之七年兴废不可知君出
行邑试往访焉发挥溪山之精英一吐秀句镵诸千仞
之崖异时寄予以为光宠尤幸之幸者此予之私祷也
尚识之毋忘
 礼部集卷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