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三
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212-0159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礼部集卷十三     元 吴师道 撰
  记
   忠节祠碑
天地有大经亘万世而不泯者忠义是也夫惟败亡之
国其人乃见而有道之朝务存至公不责其抗而录其
节至于倒戈迎降开门纳款者虽赏之爵之而未尝不
疑其心薄其行是以高祖致丁公之戮文皇章君素之
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212-0159b.png
赠皆所以植天衷正民德崇世坊非浅见俗识所能测
也宋赵昂发者字汉卿昌州昌元县人也通守池阳时
天兵南下池守臣已遁赵侯摄府事即命为真自知城
小兵寡势必危已贻书其弟誓以死报至元十二年正
月城陷侯与其夫人雍氏诀雍氏曰君能忠吾独不能
为忠臣之妇相役地下乎侯喜大书曰国不可背城不
可降夫妻俱死节义成双俱自经于州治之后堂大丞
相巴延入见而义之命以礼葬于永明寺之侧按侯以
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212-0160a.png
科第进前为遂宁潼州幕官知宣城彭泽二县人称宽
信先生盖眇然儒者也虽不能决斗于锋镝矢石之场
而守死弗去于义为得若雍氏区区一女子非服习素
闻又岂能若是哉宋尝赠忠义侯节义夫人庙号旌忠
而事不及行矣逮今六十年邦之父老道之者犹咨嗟
太息而未尝不谈丞相之盛德也今复纪至元丙子之
岁府经历萧君文孙始至未遑他事慨然念祠之未立
乃与景德寺主僧正宗谋辟大门左宇并设二主书故
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212-0160b.png
爵谥而扁其额曰忠节之祠既祭妥灵又将经营以奉
其久萧君是举伟矣哉国家祠忠臣褒节妇具有明诏
若赵侯夫妇者诚当一旦而发于萧君岿然足以增世
教之重固圣代之所乐闻者君庐陵名家风裁峻整遇
事必达其志尝著忠孝二史表近代之人物宜其奋不
顾流俗独汲汲于众人之所缓者岂苟然哉师道既承
斯命以纪其事且为荐享送迎之词以畀其邦人歌之
以行其思焉词曰
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212-0160c.png
大风起兮云飞江声振摇兮孤城惴其将危城之危乎
侯宁不知死封疆兮吾分之宜嗟婉娈兮闺中姿激义
烈兮骈颈同归玉碎珠陨兮皦不缁奔师卖降兮彼何
人斯屈膝顿颡兮儿女嗢咿企双翔于青云之上兮奄
奄苟活不愧死其奚为齐之山兮秋之浦俨巍峨兮新
有宇弭回风兮神来下荐有蘋兮奠有醑邦人欣欣兮
愿侯母吐惟忠惟贞兮福汝祐汝畴非臣兮谁则无妇
庇我民兮永无穷以终古
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212-0160d.png
   兰溪官舍壁记
至元乙亥之冬予抵建德官下闻其地亦称兰溪曰嘻
予兰溪人也天复畀予以兰溪异哉则考按图志盖茹
兰之溪发源于县东迎春洞之侧经县治西流会尧城
溪以入于江者以多兰名夫兰以芳香比德君子予固
愿为君子者今所至与兰俱兰之于予厚矣苟予德不
类能无愧乎惟古人为吏未尝废读书彼其汲汲焉狱
讼簿书之馀不敢舍其力以嬉诚知夫所资者之在乎
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212-0161a.png
此也不然则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矣会予病目稍平
明年始定居官舍后有小阁负山瞰池前挹玉峰颇高
爽取所遗书数十馀种列左右几上横榻而中处焉时
二儿以病留家怜其齿且长而废学久则命取以来与
之自为师友凡退食之暇休沐之日靡顷刻舍是也凭
高而四望则烟云之吞吐月星之陈布草木之悴荣鸟
虫之喧寂晦明四时之变交于吾前可默而察之也若
夫民瘼政疵于此思之将以有行也失言过行于此省
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212-0161b.png
之将以有改也烦嚣之集于此正衿危坐濯而清之也
忤触之来于此放歌长谣纾而平之也至于六籍之微
言百氏之殊义夜思而有得则旦起而笔之竟乃上马
以出归则不暇解带径造而挟册若追所忘参订考索
签帙纵横较雠点注丹铅纷错或目眩手疲则二儿从
旁助予而彼亦程其诵说献其课习每为之忻然竟日
忘食与寝焉乌乎此传舍也前乎吾者有若人欤不可
考也后乎吾者有若人欤未可知也顾予之澹泊寂寥
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212-0161c.png
诚不满彼一笑而彼之所乐虽万倍此吾不与易也至
是且两年吏民始而迂其为中而谅其诚颇相安于清
静至连月无持讼造庭者所治不过租赋送迎之事而
予益得以乐其乐也时方更张庶政督禁严密州县殆
不可为懦缓者惧焉欲投劾以去则又法所不可或且
羁而罪之因抚卷喟然念早承祖父训自知刻厉未冠
缀文中岁渐有所论著科举兴偶然得官亦有以自见矣
独恨奔走弗宁又挠于忧患疾病未能卒业家苦无书
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212-0161d.png
从人借不可得发愤购求凡数千卷而乡先正之遗文
绪论世所不知者手录盈数箧皆平生所甚珍惜远莫
能悉致尝恐守者弗谨以为深忧堂堂金华文献未泯
二三故人道德文章皆当世之望愚幸获游其间誓将
相从以居朝夕承所以教异时有所树立可藉手见古
人亦不啻足矣匡世济民其责决不在我而科之兴废
又岂系吾之轻重哉二儿闻之喜见颜面其于乃父之
志庶几识之矣因序而揭之壁间以励予之毋忘
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212-0162a.png
   教经堂记
古之贤者必贵贵而得禄者必富所谓富贵以道得之
者也后世不以其道而得富贵多于是始有眇视轩冕
鄙厌金粟以口不言富贵为高者或以为言则交訾其
陋如桓荣陈车马赐以为稽古力韩公训子谆谆语卿
相光宠咸不免于訾者之议是皆随声接口而不深察
夫事情者也韦贤玄成相继为相邹鲁间为之谚曰遗
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夫以圣经而与黄金并得不类
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212-0162b.png
于前所云乎愚尝按其意则亦有数端盖籯金易竭经
术无穷遗经者安遗金者危初不以利之多寡相较言
也学也禄在其中吾徵诸圣人而已利禄岂在所恶哉
河东王君元肃与其兄元辅蚤侍父母游学江南其父
有四方之役而其母尤专意于教俾从硕师良士游业
成而闻彰元肃今方以察廉升御史府掾推所得于经
者以用于时自念所以至此者皆义方之教之力因以
教经名其所居之堂呜呼父母孰不爱其子教之以圣贤之
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212-0162c.png
道其为爱子也至矣子孰不欲报其亲以圣贤之道淑其
身其为报亲也大矣是在父母为贤在子为孝异时居三
公位享万钟禄亦以道得之而不愧者人将以昔之羡韦氏
者而羡之王氏彼不得以专美于前矣然使凡天下之为
父母者皆视王氏以为法其有关于世教又岂小哉斯堂
之美其可以不著乎故予得因元肃之命喜而为之书
   梅公亭记
士君子游宦之邦去之数百年人犹想其风烈而不忘
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212-0162d.png
至于崇表而彰显之是虽好德之心然其所以使人至
此而为末俗之劝者岂小补哉池之建德故宋尚书都
官员外郎国子监直讲梅公圣俞景祐间为知县事集
中诗几百篇皆在是邑作而当时风物官况之大略可
考见也后人尝即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祠之既废而
今柴梦规重建于县圃之北世易事更复改县后之半
山亭为梅公亭以识其旧未几亦化为荒墟师道之来
也按行遗趾见大础在茀草中荛儿牧竖踯躅其上老
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212-0163a.png
木三数株错立苍然为之踌躇太息自是营搆之念往
来于怀越明年始克就绪为屋三间复扁其号限以周
垣键以外扄飞檐虚楹高亢疏明既与邑人慰其景仰
之思而溪山室屋环绕映带又得登临之美以相乐也
当宋之初文体卑陋公倡古淡之作一变其习欧阳子
以一世巨人而盛推尊之若已弗及又以仁厚乐易温
恭谨质称其人同时诸公交口论荐虽仕不大显而文
学行义足以仪当时而表后世建德肇邑自唐令长凡
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212-0163b.png
几何人而公之名独称之至今是岂可以势力致哉使
凡吏于此者登公之亭诵公之诗思公之所树立以自
励则斯邑之民将受其赐于无穷不然是皆公之罪人
也师道于公无能为役然不可谓无志于自励者斯亭
之作既自为之经营而众来致助乃命邑人某董其事
不以烦民庶几可久尚告来者嗣有葺焉其或迂吾之
为漫不加省任其圯坏泯灭亦独何心哉亭成当至元
三年丁且之岁十二月乙亥明年春三月某日记
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212-0163c.png
   建德县复地兴造记
建德池属县万山所盘治所据其会玉峰当前高大胜
特茹兰之溪过其下合他流以入于江夷然宽平故重
门复堂潭潭邃深左右犹有馀地其后悉负山于以占
亭榭为宜师道被命来尹考志按图诵宛陵之诗求前
令林俊卿吴渊柴梦规之所建立如朝峰半山之亭梅
公之堂皆久无存而近时改作梅公亭者寻亦废左偏
众乐园四周数十亩民相与侵据堙池以为田塞门以
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212-0163d.png
营舍桑麻粟麦之利实蕃而岁输纤微以盖其欺山东
趾有泉亢旱不竭号清白泉亦槩为粪壤会有诉其事
者诘之则交持伪券绐我且版籍窜易久不可稽摘决
参验奸状既得乃悉反所侵于是为屋以募居者量其
地之入以供官用呼老人指如泉处掘之即瀵涌而出
后治甃甓覆屋其上仍作梅公亭于旧址加辟而广杂
植花木为径通泉上而下属于署后又念公宇虽粗完
而正门特卑陋不中度撤而新之三其中间翼其两旁
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212-0164a.png
稍高闬闳以称前后其材与费则捐俸之馀裒助之细
诿之邑人计工僦佣如作私室始至元丁丑冬十二月
乙亥明年三月丙申竣事自惟治邑无状两年于兹力
之所及仅若此诚不足以誇示而父老咸谓故地虽归
人习奸欺惧将复有如前之所为者不可使泯没无纪
也请列于石而并节取公牍之语刻其阴兹不得而却
也乌乎天下之事有废有兴恒相寻于无穷前人之于
兹地可谓勤矣使继之者常若而人则永存而不废可
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212-0164b.png
也而何俟于更为甘棠之树勿敢剪伐岘首之碑见者
堕泪彼其所恃以为存者盖有在也而愚方切切然逆
料来者之不然惴惴焉惟恐夺者之复至不亦愧乎虽
然继今以往将有大兴兹邑之治骏功伟绩远迈于前
而深笑予之陋者其有考于斯言矣
   池州脩学记
古者先圣先师之祀必于学法具礼经而其详不可得
而考矣后世庙祀夫子配以高弟从以诸儒制日益脩
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212-0164c.png
然庙以崇圣神学以处师生当别而不混严而不亵则
庶几尔池阳郡学在城东南隅直九华门清溪之上宋
故址也至元三十一年燬于火延祐五年又燬补建仅
完规度苟略故未久而多敝且前庙后学荡无周防往
来交迹两庑皆覆荻代板穿漏倾圯图绘剥落甚非所
以昭尊事而致崇极也至元重纪之四年总管通议公
博啰布哈与经历吴君远翔以职在主领顾瞻弗宁实
图更张监郡公德哷萨巴夙有兴学之志议以克合僚
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212-0164d.png
属交赞先是学前岁鱼池之利或妄援弛禁例罢免学
正姚廷用发其奸府严督徵得钱为贯一万七千有奇
用以充费于是撤旧而新易脆以坚残缺复完昧黟更
焕由门而殿悉以序及当殿两旁限以扄鐍启闭有时
肖像从祀一百有五人搏土设色咸精其能徙贤祠之
次治土神之栖辟祠祭之室论堂斋庐密比以整最后
尊经阁前总管薛超吾所建者特为雄伟复稍加脩饰
神既妥灵士亦乐居洁净尊严一洗前陋又议以馀赀
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212-0165a.png
完治祭乐器服悉如其数绩亦不细矣惟池学饶陂湖
土田岁积弊滋夺于豪民者已置弗问权势之所占射
掩为己私公家之获十不一二陵夷朘削不振已甚是
以一切承陋踵弊而莫之省吴君方以白之通议公究
其事会南台御史实喇布哈公张公圭行部按临深以
为言承命为谨乃慎选属吏按覈勾检迄复侵壤尤不
易易也窃闻圣贤之道莫急于正人心彼其忍于绝圣
人之粢盛扼多士之吭而夺之餐者是诚何心哉眇焉
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212-0165b.png
布韦莫敢与抗是犹可坐以懦而无主之罪乃若身为
蠹蟊启奸纳侮甘心名教罪人毋怪乎彼之悍然而与
之也人心沦陷至此亦可哀已明明宪臣振励于其上
良守贤牧参谋式克承之遂能因时有作夫俾之周旋
于宫墙仪象之间有以肃其容正其趋激发其愧悔感
悟之端庶几可与为善而从事于诗书礼乐之教则是
邦风俗之一变而美实于此乎肇是役也专诿之姚廷
用而学录钱某佐焉奉行而程督之者府吏陈某也学
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212-0165c.png
耆艾之士以师道目击颠末请述以文辄不让而直书
以警夫世之有人心者
   建德县迎华馆记
建德为县介池饶间濒江连淮其南道所出则涉重湖
以尽岭海故宣谕诏旨之使乘船驰传之臣联络无虚
日官吏迎候郭外率露止道旁或暮不入则寄宿民家
迫隘卑污不幸而雨拜跪沮洳中相顾以为病比岁师
道为尹尝欲规便宜处营置若亭馆者补前政之缺会
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212-0165d.png
以复县署起废脩亭更建大门葺诸敝陋卒卒不暇而
去日迫之矣东平辛淑仲刚实来代予仲刚旧从予游
者也且别则具告以昔所未及为者数端仲刚欣然盖
有领也予既归里中一年仲刚以书来言曰出县北郭
门洗马桥之东得民李氏地以官地之在内者易之为
屋凡十有五间门堂室庑悉以度庖湢厩库咸具所须
宏不过侈华不及奢非徒吾曹之奔走者有所庇依而
弭节休辔望而愿止者弛然得其安先是虑费之无从
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212-0166a.png
僚佐悉辍餐钱以为之先民之役于官者相率致助不
足则又劝其馀以赞之始于己卯九月之庚申迄冬而
毕虽役非甚巨而材费亦殷然因其所欲而不咈集之
以和而不厉庶几公畴昔之志而乐闻者敢以岁月之
记为请予既跃如以喜则为名之曰迎华之馆且以复
于仲刚曰夫亭传之设非以饰美观媚往来也知君命
之当尊则知使臣之当敬岂细故哉以仲刚之才成此
固不难虽然予窃有感焉师友道废交承义薄久矣趣
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212-0166b.png
之不同背而去之若不相识立异逞私不旋踵变其为
而败其成者则往往皆是也师道政学无以踰人惧得
罪于斯邑而仲刚之号于众则曰吾一循公之为今又
唯予言之信必非苟随而以为用者矣矧兹兴理若社
稷庙学之类不一役特以是馆创端在所以当纪之因
并发所欲言非以为誇且䛕也继今而后以采察咨访
为任者于是游焉息焉必能稽察参详公论以得其所
为可不惧哉可不勉哉
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212-0166c.png
   孝感泉记
章贡萧弼汉臣事亲至孝从事四方辄迎以俱守禄而
贫养志而乐人以为难其在南康府史也父卒不远千
六百里归葬赣县金湖之冈为广帅阃掾也母卒又不
远千八百里归祔父侧负土以坟迩墓为庐动据礼法
尤人所难也其营母葬时严冬冱寒身先役夫取水数
里外一夕去墓二十步后岭上裂泉流郡人走观惊异
总管游溪李侯某为书孝感之泉以表之盖天历元年
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212-0166d.png
也汉臣来婺幕府师道获闻其事因为之言曰天人感
应之机诚而已诚则神神则变化无方况一念之孝出于
诚者乎泉者流通之物也吾之精神实与之为流通此
理之至微而甚著者彼刺山而飞卓锡而涌匹夫异教
专一不贰犹得致之况于人子之为其亲者乎是故味
出如江姜诗之感也寒流于庭宋思礼之祷也乃若安
金藏葬亲南阙燥地忽溢刘笔老父子营冢大谷山飞
流再涌此皆古之纯孝事应章灼所谓诚之不可掩者
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212-0167a.png
乃今于汉臣见之而与之齐美于百世之上岂不伟哉
愚观今之以孝受旌赏者其称述必有异汉臣之事异
矣使因李侯之举张而大之可也距今十有三年而甘
自湮晦若未尝有非出于为善之诚而能若是乎故愚
窃为之记如此然亦知其事之不终晦也
   如兰斋记
理之在天下未有不同而人心尝患于不同者何哉私
以间之而已君子之学将以反乎其同也破私而为公
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212-0167b.png
并异而为一则凡天下之我同者未始有间也夫言发
于心人之相与居必有以见于言也苟出于其同然之
真则言之者蔼然而可亲听之者油然而有得心融神
会而彼此莫之远又何不同之患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
易大传释同人九五之辞也谓君子之道出处语默始
若不同而其心之同终实无间故其见于言而有味也如
此足以观同人之义矣且圣人喻君子之言而独取于
兰者兰芳草也君子实比德焉同人之上卦乾也圣人
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212-0167c.png
并言断金如兰金之为乾固矣芳馨之气阳也君子阳
类也草之芳者是不一名而兰为众芳之宗气之尤纯
者也乾纯乎阳而无杂此兰之得附于乾而所以为同
者欤其比类亦大矣真定杨君士杰名其友王恒读书
之斋曰如兰廉使济南张先生为之篆以宠加之杨君
与余在国子同僚以授余曰子盍记之予以未识辞杨
君为言其人好脩而文温静端厚君子也又闻张先生
以风纪临是邦所宾礼者惟杨君与恒二人尝造其庐
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212-0167d.png
相从于文义之乐他人莫与焉然则是斋之美不为虚
矣抑愚窃有感焉愚兰溪之人也居多兰之乡德则愧
焉然其心未尝忘兰也今虽未获造如兰之斋使一造
焉其麾而去之耶予而进之耶不可知也窃高二三公
之谊倘得以文字自见而不为君子所弃是则幸之大
者故受命不复辞且荐其说以请
   敬义斋记
国之方兴必有非常之人出而佐其开创经营功在社
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212-0168a.png
稷泽在生民于是又有贤子孙继之当承平守文之时
以道事君而赞一代之治不其盛哉翰林学士多尔济巴
勒公其先鲁国忠宣惠武两王奋起朔庭首佐皇业锡
土祚封传至公八世矣公生长富贵雍容妙舞而处之
泊然笃志学问由是入延阁侍经帷遭逢圣明显被光
宠是虽公之自致而公则惟念吾之所以图报者亦惟
力于学而已是以蚤夜孜孜无敢怠忘历考圣经求甚
切而至要者愿得一言为之指归而服膺践行之乃取
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212-0168b.png
坤六二爻言以敬义名斋顾不弃鄙愚而命之申其说
愚何足以知之夫易卦首乾坤而吾夫子皆以学言之
于乾则曰学聚问辨进德修业于坤则曰敬以直内义
以方外乾奋发而有为坤静重而有守其德然也亦分
也乾君道而坤臣道也以言乎学则皆极其至者也学
莫大乎立心而制事直内则有以立心方外则有以制
事而天下之能事毕矣是以诸儒又从而演绎之以为
是合内外之道也是持守讲学不偏废之功也是敬为
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212-0168c.png
义体而义为敬用也是二者夹持直上达天德也敬义
之蕴无馀体之而致其力则在夫人耳愚复何说哉窃
独以为君臣相遇自古以为难公之以坤道自居者坤
所以承乾也当开承启沃之任而为缉熙光明之助则
大人正己之事其可少哉且爻之辞曰直方大不习无
不利也由直方以致大不习而无不利则其见于用也
孰禦焉公之为御史也弹劾不避权势近承命有所案
治毅然不阿所谓不疑其所行者于此已见之矣方将
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212-0168d.png
大用以光于前人以慰天下士君子之望可不益知自
励乎
   静思斋记
自建安之学散在四方吾金华何王氏尝得其传虽以
愚之不才窃私淑而与有闻可谓幸矣朝廷表章道术
既出于一学者莫不曰自建安而好异者每耻于自屈
阳合而阴违持吾说而行何其契者之少也成均首善
天下魏国许文正公之教一以建安为宗夫以公之特
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212-0169a.png
起北方地之相绝数千里而先后一揆若合符节尊信
严事比之神明扩然大公之心其为百世之师也宜哉
师道之为博士也与真定杨君士杰为同僚士杰学于
其乡之隐君子安氏讳熙字敬仲安氏之学则祖建安
而宗魏国者也士杰笃守师说蔼然淳懿悫实之风与
予言而为莫逆也则知其尝得何王氏之书与其句读
音训之法又徵予所挟纂辑诵传汲汲弗置何其甚异
于人而同予也于是士杰既去为御史犹时时相过谈
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212-0169b.png
此事一日谓予曰予生好静知静之可以为学也又知
为学之道未有不原于思也故尝名读书之斋曰静思
以致吾意子为我申其说予闻圣贤之学心与理而已
理具于心又非相离也静故心不外驰思故理有所得
彼莽然措其心如槁木死灰者非静也杂然而丝棼茫
然如大军之游骑者非思也端庄湛一之中自有明睿
通微之妙燕闲幽独之顷不忘运量警省之功圣人之
所以立极学者之所以作圣不出乎此而已虽然予又
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212-0169c.png
有说焉尝观于易之复矣五阴阒寥一阳眇绵圣人系
之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夫以静为天地之心不可
也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可也然非静则何以见天地
之心此亦愚畴昔闻诸乡学者非静思之要旨欤士杰
明于易者也因举以为告于此有同乎抑有异乎一言
以复我庶几树发之义焉
   玉雪坡亭记
天地间有至清之气得之者则为天地之至洁若玉雪
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212-0169d.png
是也雪雨于天玉产于地其色同也昔者孟子之论白
独举白玉白雪之白者盖以他物莫之与并而吾夫子
所谓白乎涅而不缁若玉雪者其可涅而缁之哉植物
之中有梅焉其白盖玉雪之类而芳莹高洁傲凌严冷
尤得气之清者夫玉之不可以多致而雪之不可以(阙/)
说也可以列植而纵观者其惟梅乎愚尝识兹说以为
世之人有好梅者其必有以知之矣宣文阁授经郎周
君伯温为余言世家彭蠡之东望湖山之旁四山如城
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212-0170a.png
双涧交流当居茅之西有坡焉其先大人植梅百十株
尝自号梅山翁以志其好其尊翁待制暨伯温母氏封
植之勤伯温尝阅郡志故宋时守居多梅有亭名玉雪
坡者爱之亦作亭坡上揭其名楣间来京师复令善画
者为之图以求士大夫赋诗属予记其事予观周氏三
世以文儒显梅山翁锡命词林而伯温父子接武于庙
亦既登白玉之堂游群玉之府矣岁时扈从出居庸抵
滦京雪山水谷昔人所未历者皆身至其处今也江乡
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212-0170b.png
泽国月香水影幽丽奇绝之观又将幅巾藜杖逍遥其
间以寻退休之乐取数不既多矣乎予闻君子寓意于
物者矣早夜之间疏瀹而炤明之使一疵之不存一尘
之不污以保完其精英虽炤映天壤流芳无穷可也伯
温之志其出于此欤岂徒玩物适情而已异时志番阳
者玉雪之名系之周氏以传岂不宜哉
   金溪孝女庙记
抚州金溪二孝女者葛氏之女也父祐唐宝历时官以
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212-0170c.png
其地产锡作冶场祐家颇有赀迫使涖其事凿山烹土
石无得倾赀以充且不足日系絷榜笞之祐无子二女
痛不能救俱自投冶中死监吏黄慷闻于州州刺史奏
于朝遂为罢冶乡人即于通禅寺祠之国朝大德四年
县丞吴瑾始别为庙于石钟山下延祐五年县尹李有
复新作祠记兴于前矣先是至元中府尹张国纪赋银
属县总管赵侯友继之独引孝女事免金溪且亲至其
地询察议者口塞于是县人始知孝女之为赐而长史
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212-0170d.png
之知政者表章之惟恐后也乡之士危素犹惜其事之
未白于世请其友番阳李存记之又求奎章阁学士虞
公集赞之名卿显人又诗歌之由是孝女之名不独抚之人
闻之矣素在京师会县丞尹大鹏将之官告之故亟至即
展敬祠下顾栋宇倾敝弗葺惕然有怀召父老谋之雅
州名山刘子芳者愿以私财自营不烦而集实至正元
年三月也明年丞以书言之素素以告予谓不可以无
识也予惟先王任土作贡不强所无深溪长谷光怪窃
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212-0171a.png
发奇货横陈孰得而掩之自夫觊利小人凿空造祸往
往而然金溪之金岂昔有而今无哉意者地之名实累
之尔往至大中铸钱吾州金华又有乡名铜山者有司
以为言幸而事罢亦此类也孝女之死可哀已或称投
身化银又谓死后金不复产是皆欲见其异而未究其
实者呜呼死其身以生其亲又能逆去数百年之害使
世之孝者有所劝而贪利奸欺者有所惩其功大矣丞
留意庙事嗣于前人不问可知其贤而危君之摅发幽
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212-0171b.png
潜捍卫乡井是亦仁人君子之用心者得不乐为之称
道哉然典祀既崇封锡未加危君方与朝之显者游继
今得之当又有纪矣至正二年十二月日记
   朱敏平反狱事记
天台朱敏明德初为仙居县吏县林弘道诬兄翁归与
陈甲共杀其父狱已具明德疑而诘之乃弘道与兄有
隙令陈诬引之而其家利得贿也王乙妻沈以奸谋夫
而诬王纵妻明德正其罪并坐受赇者潜卑劫杀僧大
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212-0171c.png
亨词连江乙等四人杀其牛明德疑事旁出穷问乃其
仇朱丙自以牛皮付捕者妄云得于乙家于是四人皆
得脱次吏瑞安州庆元慈溪县盗杀海商事久不白分
宪疑其冤抑府命州姜判官往勘佐以明德实注意焉
初县共捕方甲等十五人鞠之皆承内王乙独称掠得
绫纱数段后会赦遂以例得释明德察其差则方等赃
验皆非而王乃真盗元物三百六十有六其存时十四
人者死其一馀十三人悉纵遣升吏温州乐清县富人
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212-0171d.png
夏民本诬执李甲等二十五人为盗觊获赏得官明德
直其冤迁婺州复辨明造伪钞囚林乙非同情者前后
所全活四十馀人呜呼狱重事也方今平反失出入具
有著令非无劝惩奈何司民命者沈酣利欲良心泯灭
尽矣曾何责于小吏乎不谓于明德见之也使四十馀
人不遇明德则惟有就死而已推此言之天下之冤胡
可胜数幸而有人焉如明德则其效又岂不博哉予尝
识明德刚劲士也闻其少孤鞠于祖母祖母设誓不食
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212-0172a.png
肉四十始昏人强以肉数年后见所为誓词不食如初
其秉志不回如此宜能为人所难也诸公既上其名于
荐书矣今得徵休宁幕职循常调尔而旌赏之令未下
也故愚为列其事庶几见者或有省焉
   浦江张县尹惠政记
汉初曹参相齐用盖公言清静而齐治后入相以其所
以治齐者治天下百姓歌之归功老氏确矣予尝论当
时齐鲁诸儒徒为纷纷无以孔门居敬行简告之者夫
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212-0172b.png
简之一言足以包清静而敬又本原持养之功老氏而
曾及此乎甚矣夸者之不察也浦江父老来言其尹张
侯之政曰侯为邑且三年无疾呼遽色简节而疏目诉
讼之至者每开谕使自释赋役听其自议而均租税不
待督责而集盖以廉为本而宽以辅之其心惟恐烦民
而民亦更相戒饬惟恐以烦有司是以田里晏然而承
事服役者无以行其私也吾等怀德而图报则愿托之
贞石焉子其文之又言侯好读书公退杜门惟执卷危
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212-0172c.png
坐乌乎侯其有得于敬简之旨欤不然何以能若是也
哉人知有事之为功而不知无事之为功有事之功小无
事之功大侯之所以得民者在此固宜有述哉婺之所
辖州一而县六其谈长吏之贤者仅一二人而侯与焉
公论甚可畏也凤皇雍雍众鸟从之狼方驱羊而盬其
髓民之有幸不幸如此诗人乐土之思其能自巳乎此
予之所以重有感也虽然彼其熏纯德而沐清风或者
愧悔改厉岂惟浦江将他邑实受侯赐侯名悦遂字彦
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212-0172d.png
直大同人祖父皆有劳本朝伯父礼尝平章中书侯以
父任累仕江西州县而至今职云
 
 
 
 
 
 礼部集卷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