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1227-0683c.png
  钦定四库全书

  覆瓿集卷四       明 朱同 撰

  序

  重编新安志序

  洪武九年春有旨令各府州县纂辑图志知徽州府
事臣张孟善复关同知徽州府事臣金石提督之于是
期集儒宿摭采庶务而命布衣臣朱同类辑成编同窃
伏自惟郡县之有志犹历代之有史也山川人物之繁
卷四 第 1b 页 WYG1227-0683d.png
夥制度典章之错综因革之故古今之变靡不具焉是
故不可以易言之也况比年以来干戈底定所在版籍
百不一存今乃搜求捃拾于焦土灰劫之后而欲尽夫
典故记录之详其亦难矣而新安则自宋之南渡郡人
罗愿博考遗书网罗众说辑成一书巨细兼该纲目备
举其学问之博探索之勤固有非他作者所能企及后
十六年四明刘炳守郡日俾教授李以申续之又八十
年至元之延祐郡守朱济又俾郡人洪焱祖以再续焉
卷四 第 2a 页 WYG1227-0684a.png
是三书者幸犹不泯而他如梁萧几王笃之记唐之图
经宋太平兴国之广记祥符之书以至姚源之广录则
已不可得而见矣然而三志之续作者非一是以体制
大纲虽以祖述罗愿而纪录之法重复驳杂不无有焉
今又续之则成四书首尾一事而翻阅检讨已不胜其
烦盖必变而通之提纲举目错综比事芟繁摭逸旁搜
总核合为一编然后可以为不刋之典成一代之言斯
岂陋学浅识所能纂定固辞不获于是黾勉奉命条疏
卷四 第 2b 页 WYG1227-0684b.png
总会四阅弦望始克成书深愧编次仓皇不无挂漏而
爬罗剔抉补缺正讹则有望于当代大人君子云洪武
十年丁已冬十有二月既望新安布衣臣朱同谨序

  送副使丁士温赴召诗序

  诗之为教与政通夫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甚
矣诗之未易言也明良喜起之歌由来远矣古之圣人
以法制禁令不足止人之邪心也是以二南之诗正始
之道王化之基用之乡人邦国使夫人之感发兴起于
卷四 第 3a 页 WYG1227-0684c.png
歌咏之间涤荡消融涵泳洞彻而不自知其迁善远罪
此上之所资以为教者然也下而至于闾巷小人女子
亦莫不有作焉虽未必当于理而发于情之天有不能
自已者其文理音节之高下有关风化之盛衰是以天
子巡狩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昔吴季子观周乐而
知诸国为政之得失虽其聪明绝识有过人者而要之
音韵节奏有不纯在文字之间是以声入心通若是其
神妙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后之为政既不能如三代
卷四 第 3b 页 WYG1227-0684d.png
则其诗亦与之俱下然时有治忽政有污隆则诗亦不
能不随之升降其亦囿于气化之中而不自知其然耶
间有杰然而出者唐之陈子昂李白杜甫辈其冠也然
数子者岂独长于诗哉有其才而未尽用于世于是发
而为诗向使推其蕴以庸于时则其政事之美必有绝
出人者后之学者徒知步骤其句读而不知所以为
高者有不在乎句读之间是以学之愈工而愈不能及
也欤吴郡丁君士温官于歙者二年矣仆以僻处山野
卷四 第 4a 页 WYG1227-0685a.png
未得时见以奉高论而间见其诗清丽温和发于性情
之正知其得于诗之本旨非徒善学数子而已则其知
教化之源悟政通之道而佐圣朝之至治以鸣国家之
盛不有望于斯人欤士温以奉省部之召戒道有日郡
之士友祖以饯之而求文以为赠仆是以发诗之遗意
而道其欣慕期待者为之序

  杜君游观图序

  柳柳州谓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
卷四 第 4b 页 WYG1227-0685b.png
夷然后理达而事成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是以
邑之有游观者实为政之一助也休阳居徽万山间而
平衍萦回秀拔间出清粹奇丽而无粗雄角力战斗之
势是以其俗懦而淳其民文而秀号称易治兵兴以来
胜负相寻居民逃散城郭丘墟官乎是邑者催徵奔走
以供奉之不暇而往昔游观胜景率泯没摧颓于荒烟
野草而不可复识洪武四年会稽杜侯贯道以儒士擢
宰是邑侯日躬庶务疏通剔抉时雨既霁东作方兴则
卷四 第 5a 页 WYG1227-0685c.png
杖履郊游抚摩劝劳与文士耆旧探松萝之幽谷陟颜
公之高颠构亭断石之厓振衣齐云之上以发虑怡神
访踪稽古询民俗讲治道而向之泯没摧颓者莫不洗
尘颜挺奇骨献灵呈异于几杖间以通神思而耸视听
是以其临事也知之悉而见之明举措适宜增损得所
事繁而民不怨政平而下乐趋柳柳州之言于是益信
侯今秩满而朝京师其邑民某等命绘士吴芸轩写其
平昔劝劳游观之胜槩为图求余序其去思之情以纪
卷四 第 5b 页 WYG1227-0685d.png
之余谓醒心丰乐醉翁之亭黄溪西山钴鉧潭袁家渴
之记昔贤为政游观之胜发前人所未发者固未尝不
同而亦未始能同也欧阳公当宋之隆平是以惟宣上
德化与民同其乐子厚则娱情山水以忘其故都而消
其抑郁若吾杜侯则抚字之情不能胜赋役之重乐民
之乐与欧公之时固有间矣且以强仕之年始于百里
之寄方将尽蕴奥展经纶于时宁有柳柳州之怀哉越
州名都公所产也奇山秀水于是焉萃登高丘望远海
卷四 第 6a 页 WYG1227-0686a.png
上会稽探禹穴以大其视听广其心胸而助其文章政
事者不为少矣而邑民之为此者岂非以纪公行政施
惠之时劝劳游观之所以冀异日登朝堂之要而犹览
是图以毋忘其发轫之初者耶是为序

  黄山图诗序赠歙县尹皇甫遵道

  周官职方氏辨九州之国必首之以山镇泰山岩岩形
于诗人之歌颂其来尚矣岂非以毓灵钟秀兴云雨产
庶物泽被一方为斯人之所仰者欤黄山居歙之西北
卷四 第 6b 页 WYG1227-0686b.png
百二十有八里东南近歙西南界于休阳其西北则蔽
于宁国之太平县山之高千伯二十有八仞其峰三十
有六水之源如峰之数合流为溪者二十有四洞之数
半乎溪岩视洞而少其四灵异之迹殆不可胜纪此黄
山之大观也每云雾晦冥则百怪沸腾雷雨在下秋高
气清奇峰倚空神光射目磊落崭岩峥嵘壁立如武士
千群快剑长戟森罗天表迨夫绝涧壑扪藤萝缘青壁
而陟天都之高巅以望远海则东俯沧溟西连华岳南
卷四 第 7a 页 WYG1227-0686c.png
穷百越北接幽都蜗群蚁垤际乎四空宇宙混茫盎乎
一气身超物表神游太初下视万汇之起灭者真醯鸡
之在瓮也且其灵芝仙草药饵丹砂可以却老驻龄驱
邪起疾惠周乎万物利通乎大都是以方外之士多于
是焉萃而官游乎是邦者未尝不壮观焉平阳皇甫君
遵道宰是邑三年矣时民困于徭役已久公方奔走抚
摩日躬庶务是山以地远而僻非有公事未得纵览常
以为歉今且政成而朝京师同郡休阳士友绘是图裒
卷四 第 7b 页 WYG1227-0686d.png
诗赠别而求文以叙其首仆以为斯山之胜万变而不
穷虽殚笔力以摹之诚退之所为挂一而漏万者也岂
区区丹青所能彷佛哉公以儒擢是职严于律已壁立
万仞人不敢干以私其自树立如此其临政也不立异
不要名而诚意之孚惠泽之被愈久而愈深交接士友
谦和如不胜引进后学奖励如不及其育才成人之美
又如此则公之有慕于此山也实所谓仁者之乐岂徒
为观游之具而邑民之倚赖于公也亦岂有异于是山
卷四 第 8a 页 WYG1227-0687a.png
之瞻仰哉今以浅近之言而形容公之德政又岂非以
丹青末技而临摹黄山之巨镇也哉虽然仆之于公辱
知最深不可以不能辞也乃书之以为序

  送歙尹皇甫遵道考满序

  昔先王之任官也必首之以德行九德之分皋陶之所
以谟明弼谐未闻取其才而遗其德者也夫岂不知才
之可以集事哉徒以取备用于一时孰若扶纲常于千
古是以终不能以此而易彼也世教日衰功利智力之
卷四 第 8b 页 WYG1227-0687b.png
说兴以为德之美不足以尽经纶之用于是始有量才
之任焉下而至魏无知之俦白面书生之讥束之高阁
之诮又下而至鸡鸣狗盗之辈一切以取快于一时不
暇复为教道人心经久之虑矣圣天子以神武一海内
始尽取诸儒以任牧民之职时平阳皇甫遵道擢宰徽
之歙县公之为治也严以律己恕以待物不饰外以诳人
不欺中以利己而诚意之孚惠泽之被于人者愈久而
愈深是以军国之需不能不取于民而民未尝以为病
卷四 第 9a 页 WYG1227-0687c.png
也鞭朴之威不能不加于民而民未尝以为厉也夫岂
无故哉今公秩满而朝京师郡之士友惜其别而索赠
言于仆仆故首发德行之说为斯人告或疑之曰圣人
之理天下犹梓人之搆大厦也材之大小高下各适其
用而后备焉今子之言毋乃守一偏之见而悖于时乎
仆曰不然云台之功非无其人也而卓茂是求诚以植
立人心维持世教有非一材一艺之所能集也圣朝所
以用儒之至意其不在兹乎司马君实有言才德兼全
卷四 第 9b 页 WYG1227-0687d.png
谓之圣人才德俱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
德谓之小人噫愚固无容于世矣圣人吾不得而见之
矣与其得小人孰若得君子若公者其庶几乎君子者
欤此非仆之私言士民之公议也是用直述其说以为


  送休宁县尹杜贯道秩满序

  会稽杜侯贯道宰休阳之三年秩满朝京有日徽郡士
夫及僚佐交从惜其别者咸有言以赠邑民李某亦请
卷四 第 10a 页 WYG1227-0688a.png
文于余曰某也庸孱无似兵燹以来室庐敝于隳突体
力惫于奔驰而靡所底止者二十年于兹矣侯之至也
验民力以任役政平而事举如某者始得以少苏焉孟
氏所谓犹解倒悬者果身亲见之侯且行矣寇恂之借
既不能达之于上则述其德政以道其去思而宣其湮
郁者肯为某一言乎余哂之曰子之意则诚善矣侯之
为政也为公家耶为私人耶岂徒厚于子而其去也固
将展其才大其用而登姓名于太史氏矣亦岂有待乎
卷四 第 10b 页 WYG1227-0688b.png
子之文哉曰不然军国所需于民者固不少矣然物有
定数限有程期验其税而均输之宽其期严其罚夫人
得而集之也唯力役之征或不容溥及于民者必专有
所委而后可于是点差之政兴焉之役也官无定法则
吏缘为奸事之轻重或相什伯而家之肥瘠齿之登耗
才之高下万有不齐择其力以任事少有不当则家破
而事不集下疲而上不知斯人之毙于此者相枕藉矣侯
之治邑也以是为政之先务周知乎闾里之情伪洞彻
卷四 第 11a 页 WYG1227-0688c.png
乎物力之厚薄人才之高下责任之重轻岂不各当其
可合人情宜土俗是以民不至困而官事以成某之所
以得少息肩者以斯政之善也侯岂徒厚于某哉甘棠
之咏见于召南騊駼之歌形于汉室皆发于情之不能
自已者之二公者亦宁有待于人言乎哉余闻而喜继
而叹曰是非邪正之公天理民彝之著孰谓今人不如
古乎古之为政也世其土子其民巨细周知奸伪无遁
故百年必世之期有所责望后之守令视其地犹传舍
卷四 第 11b 页 WYG1227-0688d.png
情未孚俗未谙而瓜期已至求其俗美化成难矣孰有
精明洞察处官如家如吾杜侯者乎以侯之才假之以
岁月则其所就又岂止于是而已乎管仲夺伯氏骈邑
三百而无怨非私怒也姚荆氏受代民吏泣拥马首不
使去者非私恩也阳城为刺史判官不敢按者处官如
家也子贱弹琴而单父治者得任人之术也夫开诚布
公处官如家任人而不全任乎法者为政之要道也侯
之行政施惠自视为所当然耳而民之不能自已有不
卷四 第 12a 页 WYG1227-0689a.png
知其所以然者斯非人心天理感应之机之极夫罔坠
者耶于李某之请见侯之为政不可以莫之书也遂录
其说以为序

  又(代休丞应叔原作)

  学者将以行之也古之君子幼而学至四十而始仕其
所以为学之道即其所以治民之法未始有二涂也后
之学者方其为学则徇乎词章记诵之习及其出仕则
理乎簿书期会之规所学所行判然二道于是学而后
卷四 第 12b 页 WYG1227-0689b.png
入政之说遂视为虚语矣呜呼学之与行岂诚有二致
哉必也真有杰出之才推其所学措之临民政事然后
知古今之时虽殊而圣贤维持万世之道未始有异也
洪武四年抡才之选尽取诸儒海内多士旁搜殆尽于
是会稽杜君贯道初宰徽之休宁越五月而仆亦丞斯
邑时识者以仆不闲吏事而膺丛脞艰难之政上既为
圣朝求治得人之累下且为政事仓皇失措之忧而仆
亦深惧未有实学以副责任之重既至则杜君理庶务
卷四 第 13a 页 WYG1227-0689c.png
均徭役僚佐同兄弟之义庶民尽抚字之诚处官如家
知无不举虽以仆之不敏亦得承风宣化用底于有成
焉则君之杰出于常人者不既多矣乎今君秩满而朝
于京师祖道有日掌铨衡之任者考殿最必有知人之鉴
登枢要以尽所蕴固不待于人言矣而仆之不能默默
者盖上为朝廷得人之贺下为多士出类之光且知幼
学壮行初无二道杰出之才古今一致使如某者亦得
以分光借润于下风也于是乎言

卷四 第 13b 页 WYG1227-0689d.png
  题邵思宜瓜圃锄云图序

  青门生自号以瓜圃锄云求紫阳山樵图而序之者屡
矣因诘之曰东陵侯固君家事始仕而终隐者也今子
方处庠序育英才将期以有为而遽为是举耶曰否又
诘之曰樊迟学圃夫子非之子学圣人之学者也而乃
是之好岂非背驰夫道者耶曰否又诘之曰灌园之论
固异端愤世疾邪有激而发者不足以训况画所以适
其情之所乐文所以道其志之所存子之所乐者情耶
卷四 第 14a 页 WYG1227-0690a.png
情固不可纵也将以道其志乎志亦未易言其向也试
有以语我乎青门生乃莞尔而笑曰是非尔所知也是
非尔所知也子独不读夫诗乎瓜瓞唪唪者后稷肇基
之原也绵绵瓜瓞者古公来岐之始也耕锄种植其培
之也深耘灌扶持其达之也远则其忠厚而仁及草木
者夫岂一日之故哉业其业诵其诗而思其人以感发
乎千载之下不知身之在唐虞之时欤在商周之时欤
紫阳山樵闻之喜曰士固有旷百世而相感者其青门
卷四 第 14b 页 WYG1227-0690b.png
生之谓乎乃为之图而记其问答之语于上洪武十年
日南至前十日朱同书

  舟行分韵诗序

  皇帝有天下之四年有旨尽取群儒以选任之四方多
士云集辐辏徽之先在是行者十人维时舟次南陵之
毛家浦芦苇风生东溟月出并舸中流传觞倡和共叹
人生出处之难而聚会之不易也于是以杜工部星临
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之句分韵赋诗以纪之亦且以寓
卷四 第 15a 页 WYG1227-0690c.png
夫箴规之意而令仆序其首仆以为唐虞三代之隆处
君师之位以政教临民者皆真儒也心法之传教养之
道刑政之具载在方册世变日下风气日漓于是政教
判为二涂君人者有崇儒之美名而未得真儒之实用
为儒者穷经皓首而未得尽行其道于时下于是者或
拘古今异宜而不适于用或学非所守而反悖于经先
王经世之大法几乎息矣今天子以神圣英武之资龙
飞江左扫荡群雄不数年而天下定于一乃罢黜百家
卷四 第 15b 页 WYG1227-0690d.png
一用纯儒岂非世道之将隆斯文之大幸而为儒者所
宜致思乎夫学贯天人功被万世文足以经邦武足以
拨乱者真儒之学也学有浅深而不可以强齐者也守寒
素之旧而无骄奢之习知廉耻之义而无污下之为不
立异以要名不屈道而求合行止去就一尽乎在我而
无一毫利害计较之私者真儒之守也守则吾儒之所
当同者也况新安考亭夫子桑梓之邦道德性命之学
礼义廉耻之行乃渐磨既久所谓幼而学壮而行今也
卷四 第 16a 页 WYG1227-0691a.png
遭圣明之世沾教养之泽当尽蕴奥以济时守节以律
已而无负乎圣天子用儒之意则岂徒斯文之幸而已
仆也不孝罪重父丧未期母疾未愈而衰绖以随诸公
后斯纲常之重政教所先必当请而归者是以不复行
而致辞学守以为诸公别且将跂足林下以徯所谓好
消息者为吾邦斯文之庆幸也公其尚有取于愚言乎
同是行者婺源四人胡原昉江道全江道原胡德耕休
阳五人余子韶朱曰可汪铭德汪德懋江彦名余歙人
卷四 第 16b 页 WYG1227-0691b.png
朱同也是为序

  送居贞之巩昌序

  郑君居贞与余俱为新安人余差长一岁自幼趋庭时
闻其先府君樗庵翁名播缙绅间于居贞未识也洪武
十有一年樗庵翁致政归田余因获接言论侍教诲于
杖履山水间翁浑厚谦恭凡所以引进后学者惟恐后
且闻居贞好古博雅问学孜孜不怠时居贞奉母丧居
闽中犹恨未之见也俄而余以有司贡至京师而居贞亦
卷四 第 17a 页 WYG1227-0691c.png
以贤良举会于天官温乎其猊之恭也粹乎其言之冲
也诗书家学之渊乡情道谊之契吴季子之与郑子产
柳宗元之与薛存义不是过也居无何余以典教郡庠
归居贞亦以母丧未终还闽中明年樗庵公以疾终于
家越四月而居贞奔丧至虽哀毁仓皇间以事至郡城
必会会必留宿论事物析文理切磨辨难若河决东注
亹亹至丙夜不休然后知其非惟学之美且以见其守
之笃而才之赡诚非馀子之所可企及也冬十月居贞
卷四 第 17b 页 WYG1227-0691d.png
既克襄事还三山又明年冬余以菲才忝佐天官越一
岁而居贞亦至通判陜西之巩昌矣夫居贞之于余也
居焉而邑里同心焉而道义同家焉而世学同仕焉而
出处同然则虽不同焉者寡矣乎今居贞行有日徵言
于余余可以无言乎哉士之生于世也出处之大节有
二忠与孝之谓也必能全之而后为成德之士列于君
子之林矣然二者实相资以成故昔人谓事君不忠为
非孝而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故孝而思竭其忠则必
卷四 第 18a 页 WYG1227-0692a.png
能立身而扬名其为孝也大矣忠而思尽其孝则必能
修身而谨行其为忠也全矣余与居贞之未出也其事
君之大节为政之先务所谓如或知尔者讲之非不明
计之非不熟在今日俱所当勉者然而家世积累之勤
诗书付托之重继述之未遂问学之未成松楸桑梓之
怀临深履薄之戒其可不思所以尽其孝而全其忠者
乎余与居贞为通家子弟其乡士契谊之隆有非他人
所可伦故于临别之赠道其所以同于始而冀其所以
卷四 第 18b 页 WYG1227-0692b.png
同于终者为君子告焉洪武十有四年八月既望紫阳
山人朱同书

  赠地理汪焕章序

  先子存日于经籍注述之暇多留心于俯察每风日佳
好必策杖纵览乎山川之胜以为葬书虽非圣人立教
之道亦造化之奇妙格物君子所不可不究者也矧地
之是非关乎体魄之安否为人子所以仁其亲者不容
不致意焉非特为后裔谋富贵也然自杨筠松既没是
卷四 第 19a 页 WYG1227-0692c.png
术裂于闽赣判而不合者三百馀年于兹派别支分互
相矛盾其为人之祸反有不可胜言者孰有玩山川之
情探造化之本优游厌饫融会贯通以济人为心继斯
业而利斯世者乎一日归自外喜曰顷游休邑之由山
塘观汪焕章自葬其先陇而知其必有得于是术矣向
所谓继斯业而利斯世者其在斯人乎无何焕章来请
见偕先子省家林而余以疾弗克上下其论议于山水
间今春焕章又至而先子已捐馆矣追思往昔摧裂肝
卷四 第 19b 页 WYG1227-0692d.png
肠欲叩其归九京不作又知焕章身甘淡泊心慕佛乘
与世俗挟是术以诳人而利一己者相万万益思先子
知人之明于是杖屦登临言契意合将别索赠言于余
余以适丁家祸百感薰心志虑荒迷岂有意于文辞者
然得过庭之遗训固不可不为焕章告也大块分而两
仪立气化之流行形质之布列俱不离乎五行也五行
又不离乎阴阳天之三光其轻清者也地之岳渎其重
浊者也然地囿乎天中寒暑昼夜之辨万物生成之故
卷四 第 20a 页 WYG1227-0693a.png
而所以成造化者皆由乎日是以因其形之所至而时
日方位立焉探造化之原者不可不深究也山川之流
峙起伏向背高下形体也而有性情焉求其情之所聚
气之所钟舍形体何以哉是尤不可不深究者也斯说
也二涂而一致均于五行而已矣五行又一阴阳而已
矣真是之归无不吻合此先子有得乎穷理之妙而悟
夫筠松以前未判之术者焕章诚能精求默玩用力之
久自当有得则先子之所以有望于焕章者殆不虚负
卷四 第 20b 页 WYG1227-0693b.png
而斯世之赖于子者讵可量哉是用书以为赠言且以
告夫求是术者里人朱同书






  覆瓿集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