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一
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157-058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秋或问卷十一    宋 吕大圭 撰
僖公  次于聂北救邢(元年)
或问救而书次何也曰春秋救而书次者三此年救邢
及十五年次于匡救徐襄二十三年救晋次于雍榆是
也先书救而后书次则是始以救兵出而卒不能救之
也先书次而后书救则始有所次而卒能救之也然则
救徐之举先书楚伐徐而后书次书救则缓于救患也
救邢之举未见书伐者而宜书曰次于聂北救邢则次
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157-0582b.png
于聂北所以救邢也救徐之师在于楚兵既伐徐之后
救邢之师在于狄人将伐邢之时此其所以异也盖自
去年十二月狄入卫邢与卫近前年又尝被兵今既入
卫矣邢亦不免三国之师出无及于救卫而犹及于救
邢故次兵于聂北而狄人遁矣故邢不言伐而卫不言
救邢不言伐可以见齐桓之功卫不言救足以为齐桓
之耻
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157-0583a.png
    邢迁于夷仪
或问邢之迁也齐迁之也而以自迁为文何也曰迁有
二义有迁者有迁之者迁者自迁也迁之者强迁之也
自迁其意也蔡迁州来许迁白羽是也迁之者强迁之
也强迁非其意也宋人迁宿齐人迁阳是也此年邢迁
案左传诸侯救邢邢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
而迁之师无私焉若然则齐桓迁之也齐迁之而以自
迁为文者亦其意也非强迁也虽然卫见伐而至于入
其国齐不能救邢见伐而卒迁于夷仪齐不能安中国
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157-0583b.png
桓之罪也邢迁如归卫国忘亡桓之功也功罪不相掩
春秋之旨欤
    夫人姜氏薨于齐齐人以归夫人氏之丧至
    自齐
或问文姜与杀鲁桓而孙于齐不书姜氏哀姜与弑二
君而丧至自齐不书姜先儒皆以为贬文姜弑其夫于
孙于齐即贬之正王法也于薨于葬则不贬不与子之
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157-0583c.png
讨母也哀姜杀其子于其孙其归其葬则不贬不与子
之绝母也于其丧至然后贬之正王法也文姜正之于
出孙之初哀姜正之于丧至之日盖文姜于庄则母也
于桓则弑君之贼也庄公于念母之爱虽在所隐而春
秋于弑君之罪在所必诛春秋不以私恩害公义故夺
而诛之此文姜孙于邾所以即贬也僖公之于哀姜非
若文姜之于庄也闵之于僖非若庄之于桓也拒而绝
之则不子追而治之则不仁春秋不以公义废私恩故
缓以正之此哀姜之丧归然后贬之也范宁谓文姜杀
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157-0583d.png
夫之罪重故去姜去氏哀姜杀子之罪轻故止去姜为
此说者不亦善乎曰否文姜与弑鲁桓则夫妇之义绝
矣哀姜与弑二君则子母之义绝矣二姜者岂可复入
宗庙哉庄公固不可以子讨母僖公固不可以子绝母
然鲁之臣子得以引大义而绝之矣若然则文姜之薨
葬虽悉贬焉可也何独孙于齐而一见贬哀姜之孙之
归皆贬之亦可也奚必以丧至而后见贬哉是说也更
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157-0584a.png
宜详之
    城楚丘
或问齐桓之城国三城邢因其迁也城楚丘以封卫也
城缘陵以存𣏌也而圣人书法不同何也曰尝考之经
先书救邢后书城邢则城邢者因前日救邢之师也先
书会于柽后书城楚丘则城楚丘者固会柽之诸侯也
先书会于咸后书城缘陵则城缘陵者固会咸之诸侯
也春秋所书有先目而后凡者如牡丘之盟(十五年)
侯历序故其下止书诸侯之大夫救徐新城之伐(六年)
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157-0584b.png
诸侯历序故其下止书诸侯遂救许此春秋书法也缘
陵之城书诸侯而不再序疑于前目后凡之例而城邢
之师何以再序三国楚丘之城又何以没诸侯而不见
哉尝试思之历序三国者详书也但书诸侯而不再序
者略书也没诸侯而不见者略之而又略也观圣人所
书详略之际其义可见矣合是三者而观之则楚丘不
如缘陵缘陵不如城邢城邢者城夷仪也以楚丘缘陵
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157-0584c.png
之例观之当书曰城夷仪而乃曰城邢楚丘者卫之楚
丘缘陵者𣏌之缘陵也以城邢之例观之当书曰城卫
城𣏌而乃曰城楚丘城缘陵盖邢迁于夷仪而后城之
则夷仪固邢之夷仪也救灾恤邻道也故详书而不杀
予之也卫已灭而诸侯城楚丘以封卫故不曰城卫而
曰楚丘𣏌未灭而诸侯城缘陵以存𣏌故不曰城𣏌而
曰城缘陵以诸侯封诸侯非王法也楚丘之城没诸侯
而不序讳之也讳之者夺之也温之会书曰天王狩于
河阳以为天王非诸侯之所得召也卫之封书曰城楚
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157-0584d.png
丘以为诸侯非齐桓之所得封也若夫缘陵之城则以
淮夷病𣏌之故而为之城以迁之犹未至于如卫之已
灭而复封之也故但书曰诸侯而不序则其功亦有不
足录者矣故夫狄之再伐邢也齐救之既迁也齐城之
前有救患之师后无专封之失此春秋之所予也书狄
入卫而不书救则前无救患之师矣书城楚丘而卫不
书迁则后有专封之失矣此春秋之所夺也或曰木瓜
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157-0585a.png
之诗圣人有取焉而楚丘之城春秋夺之何邪曰诗人
言其情春秋明其义国已亡而复存在卫人以为深恩
国既灭而专封在齐桓则为大罪且与其既亡而复存
之孰若扶之于未亡与其既灭而复封之孰若救之于
未灭赤子匍匐将入于井急起而救之则赤子无垫没
之患而救者之功不著迨其既入于井然后解衣濡体
以出之于泥水之中则其父母以为大德乡邻以为大
功而救者之名著矣呜呼此伯者之功所以不足乎扬
而仲尼之徒所以无道桓文之事者邪
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157-0585b.png
    虞师晋师灭下阳
或问春秋之序诸侯有二盟会则序爵征伐则序首兵
非序爵也非序首兵也则必伯主也灭下阳之师以虞
为首何也曰首兵之说有二隐五年伐宋之役邾先于
郑邾请于郑而伐宋也庄十五年伐郳之役宋先于齐
郳叛宋也以是为先主兵可也然隐四年伐郑之役序
宋首兵其实则卫州吁使告于宋而后伐郑也此年下
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157-0585c.png
阳之灭序虞首兵其实则晋请于虞而后伐虢也盖从
州吁之请者宋也则伐郑之役宋实为之卫不能以自
必也从晋人之请者虞也则伐虢之师虞实主之晋不
能以自必也观此可以见圣人书法之严其后晋伐虞
不书伐不书灭直曰执虞公而已盖下阳既灭则虢亡
而虞随之矣虞公特一匹夫尔从而执之而已耳盖下
阳虞虢之塞邑也犹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
也潼剑不守则秦蜀破下阳既灭则虞虢亡矣
    会于阳谷
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157-0585d.png
或问阳榖之会齐桓之结江黄者何也曰胡氏曰荆楚
天下莫强焉江黄者其东方之与国也二国来定盟则
楚人失其右臂矣乐毅破齐先结韩赵孔明伐魏申好
江东虽武王牧野之师亦誓友邦远及庸蜀彭濮八国
之人共为犄角之势也或曰侵蔡次陉之师诸侯皆在
江黄独不与焉则阳榖之会安知其谋伐楚乎曰兵有
聚而为正亦有分而为奇诸侯之师同次于陉所谓聚
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157-0586a.png
而为正也江人黄人各守其地所谓分而为奇也次陉
大众厚集其阵声罪致讨以振中国之威江人黄人各
守其境按兵不动以为八国之援此克敌制胜之谋也
退于召陵而盟礼定循海以归而涛涂执然后及江黄
伐陈则知侵蔡次陉而二国不会自为犄角之势明矣
予尝因是而思之未尝不善夫齐桓之能得江黄而又
未尝不惜夫齐桓之急于结江黄也夫内合诸侯以壮
声势外结江黄以为援兵此诚克敌制胜之术其谋诚
巧矣惟其急于集众贪于图功求一时制胜之功而不
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157-0586b.png
为后日久远之虑为齐之计而不为江黄计也故自贯
泽阳榖之会而已知异日有楚灭江黄之为矣且江黄
之附齐而失楚也必谓齐为可恃也齐之结江黄以攻
楚也亦必谓之曰我在汝可恃以无恐也恃人而人不
足恃祸莫大焉为人所恃而已不足恃辱莫甚焉桓公
管仲非其智之不知此也以为将急于制楚则固幸江
黄之为吾用而未暇为后日虑也王者之道惟其不急
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157-0586c.png
于事功之成是以明白正大周致缜密而无异日之忧
伯者之道惟其急于事功之成是以参用智谋苟就亟
为而贻后来之患此王伯之所以异欤观管仲言于桓
公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
则无以宗诸侯矣管仲之智固有以及此矣然而卒与
之盟者急于有为之心有以夺之也
    侵蔡伐楚次陉盟于召陵
或问春秋无义战召陵之师亦非义战乎曰此所谓彼
善于此者也召陵之役齐桓三十年图楚之谋至是始
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157-0586d.png
遂而可尽非之乎荆自庄十年见于经十三年而桓已
为北杏之会以图诸侯十六年又为幽之盟大合八国
然而未敢遽勤兵以远略二十年而后伐戎始有事于
东方也三十年而后伐山戎再有事于北方也至僖四
年而后南伐盖山戎强于戎而楚尤强于山戎也方其
始也兵威未甚振故伐戎而已其继也兵威既渐振则
伐山戎矣又其后也兵威既大振则伐楚矣是故荆败
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157-0587a.png
蔡师以蔡侯献舞归此桓公未图伯之时固不必论十
四年荆入蔡而不能救十六年荆伐郑而不能救岂桓
公顾忘楚哉力未可以有为则姑隐忍而将以有待也
二十八年荆伐郑始会鲁宋以救之然而未大战也又
岂赦楚哉力未可以大有为则姑解吾中国之急而大
举则以俟他日也梁丘之遇谋伐楚矣柽之会谋救郑
矣贯之盟得江黄楚之右臂断矣徐人取舒楚之种落
散矣阳榖之会处置定矣公子友如齐涖盟诸侯之大
夫各受约束矣而楚之侵伐郑者再于是轻兵侵蔡以
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157-0587b.png
破其党重兵次陉以慑其气而向时倔强之楚屈服而
不暇矣楚虽欲不使屈完来盟不可得矣然则包含隐
忍于前日者固将以大伸于今日邪至于召陵之师又
何其整暇而有谋持重而不迫也先侵蔡非陵弱也以
为蔡者楚之属也不先侵蔡则楚未可伐而彼得以并
力以拒我胜负特未可知也以吾兵力之强而加于蔡
虽不待大兴讨伐之师而楚固折北而不支矣夫然后
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157-0587c.png
尽其力以萃于楚可以集事此攻坚瑕之术也次于陉
非有畏以为吾方大合八国之师以压敌竟彼诚不量
事力出与吾战则吾因可以坐收一胜之功如其不然
吾乃深入其地顿兵于方城汉水之下则其胜负亦未
可知也故次于陉以修文告之辞要以得其屈服则止
此审进止之宜也迨夫屈完来盟于师而乃退师召陵
以与之盟非示怯也盖叛则讨之服则舍之此伯主之
义也方其叛也则提重兵以压敌竟所以示其武及其
服也则退师召陵以与之盟所以示其仁武以震之仁
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157-0587d.png
以怀之则中国之义合而蛮荆之心服矣此兼威怀之
道也此盖齐桓节制之师而管仲教之也杨子云曰春
秋美召陵正谓此也或者乃为之说曰春秋书屈完来
盟而不称楚子使之是屈完之盟非楚子意也楚之侵
暴中国于是为甚必当大有以惩创之纵曰不加兵而
使之自服犹当屈楚子于盟而后可今楚子不至而徒
听屈完之自盟是示弱于楚矣以堂堂八国之师侵蔡
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157-0588a.png
而蔡溃于楚子屈服之馀乘其馀锋声罪致讨彼虽有
方城汉水果足恃乎今乃示弱于楚卒之盟血未乾而
围许灭弦伐徐之师继出皆齐桓示弱之过也故召陵
之就盟不如城濮之一战为此说者误矣予尝考之屈
完之盟与齐国佐之盟一例也然成二年春秋书齐之
事曰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曰如师
者请盟之辞也请盟则盟与不盟未可知也此年书楚
之事曰楚屈完来盟于师曰来盟者前定之辞也前定
则楚之来盟固其意也且书曰楚屈完来盟于师犹曰
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157-0588b.png
荆人来聘耳来盟不称使来聘亦不称使可言来聘非
楚子使之邪盖其使屈完来盟者自是楚不敢与齐战
而后屈完始来屈完来则楚服矣伯者之用兵要以服
人则止岂必较区区之胜负于两陈之间哉视召陵之
师又与城濮不类城濮之战当是时楚人围宋楚人救
卫楚师固在外也楚师在外是出穴之虎也与之一战
而决胜负则易召陵之师当是时楚虽以前年冬伐郑
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157-0588c.png
而未尝驻兵于中原是楚师固已在国也楚师在国是
距穴之虎也与之一战而决胜负则难故侵蔡以伐其
援使之左顾右盼而失其助次陉以压其竟使之彷徨
自救而惧其亡而又不深入客地以自犯难不急蹙穷
犬以致反噬此真知兵者也城濮之战可以挫楚之气
召陵之师可以服楚之心孰谓召陵之功顾劣于城濮
哉又况先修文告之辞而不急于战次退召陵之师而
不逼其盟盖又有王道气象非诡谲以求功者之比殆
管仲之为欤孔子称之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
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157-0588d.png
仲之力也又曰管仲相桓公伯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
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圣人之称予也如
此而或者顾欲薄其功可乎公羊曰桓公救中国而攘
夷狄卒帖荆楚此言得之矣虽然是后也责楚贡不入
王祭不供楚人服罪师有名矣而孟子何以言春秋无
义战也胡氏曰譬诸杀人者或曰人可杀欤曰可曰孰
可以杀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矣国可伐欤曰可曰
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157-0589a.png
孰可以伐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矣楚虽暴横中国
齐不请命擅合诸侯岂所谓为天吏以伐之乎邵尧夫
亦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
罪之魁也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五伯者也有过
者亦未有大于五伯者也观二先生之言则可以知孟
子之意矣
    许男新臣卒
或问许男之卒卒于师乎卒于国乎曰春秋诸侯卒于
师则曰师卒于会则曰会所以明卒于外卒于师者如
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157-0589b.png
成十三年公会伐秦曹伯庐卒于师襄十八年围齐曹
伯负刍卒于师盖经但书诸侯伐国围国而不书所次
之地故书曰卒于师不曰于师无以知其卒于外也卒
于会者宣九年晋侯会于扈晋荀林父伐陈辛酉晋侯
黑臀卒于扈襄七年晋侯会于鄬郑伯髡顽如会卒于
鄵凡皆书其地者以明卒于外也此年许男之卒不书
其地刘氏以为去师与会而复归其国然以经文考之
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157-0589c.png
晋侯卒于扈先书会于扈次书晋荀林父伐陈故下文
不得不书卒于扈此年许男先从诸侯侵蔡次于陉下
文又书来盟于师则许男之卒其为卒于次陉之师明
矣不得与他文一例也经不书者盖省文耳
    齐人执陈辕涛涂
或问书执者多矣而或称侯以执或称人以执何也曰
称人略辞也称侯重辞也称人者其文之常也称侯者
特变其文也春秋诸侯之执人也皆以其私耳故皆称
人如宋人执郑祭仲齐人执陈辕涛涂齐人执郑詹齐
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157-0589d.png
人执子叔姬晋人执卫石买晋人执卫宁喜楚人执陈
于徵师晋人执季孙意如晋人执叔孙婼晋人执宋仲
几晋人执宋乐祁犁齐人执卫北宫结凡皆称人诸侯
执诸侯亦称人僖五年晋人执虞公十九年宋人执滕
子婴齐邾人执鄫子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成九年晋
人执郑伯以上亦称人惟僖二十一年书宋公楚子某
某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二十八年晋侯入曹执曹伯
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157-0590a.png
则变文也盖书执宋公于会盂之下书执曹伯于人曹
之下故不复书某人矣昭八年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
十一年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则亦变文也盖书执陈
公子招于灭陈之下执蔡世子有于灭蔡之下则亦不
复书某人矣凡皆蒙上文也惟成十五年晋侯执曹伯
归之于京师不书人而书侯盖春秋诸侯执人而得其
道者惟此一事而已故特书之其亦异于非其道而执
人者矣故曰齐人执陈辕涛涂略辞也人者通上下之
辞然则齐桓之执辕涛涂也执有罪乎曰辕涛涂之为
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157-0590b.png
是谋也虑其重为国病耳不忠于齐而忠于陈者也奈
何执之申侯郑之佞人也贪悦大国而不顾其义之可
否君子之所甚恶也奈何赏之齐桓不思已师之有扰
而反罪陈人之不忠既执其臣又伐其国恃伯主之威
以加列国齐桓之心至此亦稍盈矣成汤之征行者不
止而耕者不变宣王之师不留不处而三事就绪古之
善用兵者固有入人之竟而秋毫无所犯者齐桓之兵
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157-0590c.png
虽有节制然观涛涂之言以为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
病则其用兵行师之道固有愧于古人者矣
    晋侯杀其世子申生
或问传载世子缢于新城而经直书晋侯杀之奈何曰
罪在晋侯也凡杀世子母弟目君盖世子母弟之亲非
君杀之则无能杀之者矣献公宠骊姬则并后嬖奚齐
卓子则匹适也乱本成矣世子之杀非他人也晋侯而
已矣然申生进不能自明退不能违难爱父以姑息而
陷之于不义使其父有杀子之名者是申生之为也若
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157-0590d.png
申生者可谓轻其死矣语孝则未也董仲舒曰有国者
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
臣者不可以不通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故而
不知其权然则若献公者其诸所谓前有谗而不见者
邪此所以蒙首恶之名若申生者其诸所谓遭变故而
不知其权者邪此所以陷父于不义
    会盟于首止
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157-0591a.png
或问首止之殊会世子何也曰葵丘之会书宰周公于
诸侯之上以周公主会为文尊天子之三公也然其文
亦与王人序于诸侯之上无异首止之会则殊世子而
不与诸侯齐列盖世子之尊不可与宰周公比也桓公
于是不敢夷王世子于诸侯矣不以世子夷于诸侯固
所以定世子也春秋会而后盟者间有事则书曰诸侯
盟于某如襄十八年冬公会诸侯同围齐继书曹伯负
刍卒于师楚公子午帅师伐郑十九年春诸侯盟于祝
柯则盟于祝柯者围齐之诸侯也二十五年公会诸侯
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157-0591b.png
于夷仪继书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秋诸侯同盟于重
丘则盟于重丘者夷仪之诸侯也围齐夷仪则诸侯列
序而祝柯重丘则但言诸侯者前目而后凡也此年会
首止之下别无他事而书诸侯盟于首止者盖王世子
不与盟也是故会有周人盟无周人书会于某某月某
日诸侯盟则齐桓之逊也此年首止之会九年葵丘之
盟是也会有周人盟有周人书会于某但曰某日盟则
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157-0591c.png
晋厉之伉也成十七年柯陵之盟是也桓之会有天子之
事三于洮则序王人于诸侯之上而同盟焉王人微者
也虽同盟而无嫌于葵丘则序宰周公于诸侯之上而
不敢同盟焉天子之宰异于微者也于首止则不但不
敢同盟也而殊会世子不敢以世子夷于诸侯以世子
之尊非特天子之宰比也桓公于是知所节矣
    郑伯逃归不盟
或问郑伯逃归非王命乎而以逃为文何也曰先儒已
言之矣胡氏曰逃者匹夫之事以诸侯之尊下行匹夫
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157-0591d.png
之事虽悔于终病而乞盟如所丧何其书逃归不盟深
贬之也(全文见传)石氏曰晋悼公会诸侯于鄬陈侯逃
归不与齐桓盟诸侯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鄬之会陈
惧楚背晋首止之会盟郑听王叛齐二国之君去顺从
逆弃信忘义皆书逃以贱之王氏曰郑伯不达大义而
从王于昏因惠后之媚启子带之心成楚人之势者郑
伯之为也
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157-0592a.png
    楚围许
或问许男降楚楚子赦之然乎曰无此事也何以言之
诸侯救许许围已解何苦降于楚哉又是后许男尝与
诸侯会知其初不降于楚刘敞言之矣
    小邾子来朝
或问有邾子又有小邾子何也石氏曰此郳黎来也周
武王封帝顼之后挟于邾挟之后有功于周又封其子
友于郳邾鲁之附庸也郳又邾之别封也庄五年黎来
来朝书其名附庸之君称字而郳又附庸之邑耳今来
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157-0592b.png
朝称小邾子何休以为齐桓由天子进之遂以爵通义
或然也
    禘于太庙用致夫人
或问用致夫人者谁乎曰案用致夫人不书姓氏说者
不同左氏以为哀姜公羊以为齐媵榖梁以为立妾之
辞而刘向因以为成风又有以为文姜者则程氏之说
也有以为声姜者则王氏之说也盖缘经不书姓氏是
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157-0592c.png
以致诸儒之纷纷以鄙意度之疑成风之说为近盖用
者不宜用也致者不宜致也春秋常事不书非常事则
书之禘非礼也然其失已久矣圣人虽欲讥之可得而
悉书邪故于其禘而又失礼者始书之凡禘以审昭穆
也圣人书此以明鲁之失礼也成风妾母也春秋妾母
之例有三隐之母书曰君氏卒而不书葬盖隐不以夫
人之礼葬其母也变文曰君氏以明其为君母也哀之
母书曰姒氏卒而不书薨盖哀不以夫人之礼丧其母
也然而书葬矣书葬则其为君之母亦可知矣但曰葬
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157-0592d.png
定姒而不称小君则虽葬而其礼犹有所降杀也若僖
之母则薨称夫人葬称小君则是以夫人之礼丧其母
以小君之礼葬其母也自是而后宣之敬嬴襄之定姒
昭之齐归皆然由是观之则妾母为夫人自僖公始也
前此也有惠公仲子矣何以言自僖公始曰圣人书来
归惠公仲子之赗僖公成风之襚盖罪之也然仲子之
宫犹立别庙以祠之犹有所疑也至僖公则薨葬用夫
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157-0593a.png
人之例矣故曰自僖公始也岂其成之为夫人者自此
年之禘于太庙始乎至宣襄则有例矣故圣人于其用
致夫人之始谨而书之若以为哀姜文姜则薨称夫人
葬称小君矣未有葬称小君而不祔庙直至于此时而
后祔庙也若谓僖公之娶声姜在未即位之前未尝庙
见乃因禘而庙见则当僖公即位之时又安得不举行
其礼直至今日而后致邪若齐媵之说刘原父亦尝辨
之矣故曰致夫人者成风也范宁言庶子为后为其母
缌妾母不得为夫人之證其言是矣
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157-0593b.png
    十二月天王崩
或问经书十二月而左氏谓闰月何也曰刘氏曰左氏
前年传曰惠王崩襄王恶太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
而告难于齐今年盟于洮然则盟洮之时诸侯已知王
崩矣不应练而后告诸侯左氏谓前年闰月王崩而经
书在今年十二月则谓襄王定位而后发丧皆不可信
然则七年传所谓告难于齐实八年十二月事也八年
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157-0593c.png
谋王室者实今葵丘事也古记不同以故差互
    伯姬卒
或问伯姬之卒不系之国何也曰此则未适人者也石
氏曰女子许嫁笄而字书字则许嫁也在礼姑姊妹未
嫁则服齐衰其已适人则降而为大功九月则降而从
薄也檀弓所谓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以为夫既受而
为之期则我当降而为之薄也礼又有之娶女有吉日
女死则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齐衰而吊以明有恩也
既葬而除以明有制也婿既未受而为之除则兄弟不
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157-0593d.png
当为之降然则女之未适人者亦当为之服期矣书伯
姬卒讥不服也予谓内女未适人而书卒者惟此年及
文十二年子叔姬卒而已或恐以情之重而书如鄫季
姬之类亦未可知
    里克杀奚齐
或问春秋杀未踰年之君四以内则子般子赤以外则
奚齐齐舍其三待之如成君其一独异其文何也曰是
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157-0594a.png
有说也石氏曰诸侯在丧称子杀未踰年之君同成君
子般书子以丧称也齐舍书君同成君也晋里克之杀
奚齐则异乎此也称子必系于其君以明国人不子之
也言君而必曰其君之子以明国人不君之也国人不
子而献公独以为子国人不君而荀息独以为君杀其
君之子奚齐不曰君又不曰子其意亦可见矣夫道莫
大乎明分者也故春秋严于适庶之分而曲致其严晋
侯纳骊姬之谮而杀世子申生使荀息傅奚齐而立之
失正甚矣春秋夺而正之以明分之不可乱也
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157-0594b.png
    公如齐
或问公如齐何也曰十二公书如京师者一朝王所者
二如齐如晋如楚屡矣其言可见也
    晋里克弑其君卓
或问里克之于卓以弑君书之何也曰胡氏曰骊姬将
杀世子而难里克使优施饮之酒而告之以其故里克
听其谋乃欲以中立自免称疾不朝居三旬而难作是
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157-0594c.png
谓持禄容身速献公杀适立庶之祸者故成其君臣之
名以正其弑逆之罪克虽欲辞而不受其可得乎使克
明于大臣之义据经廷诤以动其君执节不二固太子
以携其党多为之故以变其志其济则国之福也其不
济而死于其职亦无歉矣人臣所明者义于功不贵幸
而成所立者节于死不贵幸而免克欲以中立祈免自
谓智矣而终亦不能免等死耳不死于世子而死于弑
君其亦不知命之蔽哉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为
人臣而不知春秋者必陷于篡弑诛死之罪克之谓矣
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157-0594d.png
刘氏曰里克能不听优施之谋宁喜能不从孙林父之
乱陈乞能不随景公之惑则晋无杀世子之祸卫无逐
君之恶齐无立嬖孽之变矣患在于媮合苟容逢君之
恶故春秋成其君臣之名著其篡弑之罪也所谓不知
其义被之空言不敢辞矣不然卓与剽荼岂有宜为君
之义哉
    齐侯许男伐北戎
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157-0595a.png
或问北戎之族曰杜氏谓北戎为山戎茅戎者西戎也
泸戎者南戎也其类实繁举其一则馀可见矣遇鲁庄
于济西而遂伐戎则知其为鲁讨也楚人伐郑而后伐
楚则知其为郑讨也北戎之伐诸侯不与而许男从之
意其为许讨欤
    季姬使鄫子来朝
或问季姬者非内女乎其使鄫子来朝何也曰内女嫁
曰归于某隐二年伯姬归于纪庄二十五年伯姬归于
𣏌之类是也出曰来归宣十六年郯伯姬成五年𣏌
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157-0595b.png
叔姬之类是也无事而来则曰来庄二十五年𣏌伯姬
僖二十八年𣏌伯姬之类是也季姬上无归鄫之文则
是未嫁者也此年六月及鄫子遇于防明年九月归于
鄫则是先与鄫子遇而后嫁于鄫也或谓季姬既嫁而
中绝然季姬不系于鄫则未嫁之辞也或疑女子也而
出会诸侯使来请巳事岂有至是者然春秋之间阃阈
不严男女之别乱如姜氏出会比年不绝虽里巷匹妇
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157-0595c.png
尚或不然则季姬出遇恐或有之然女子许嫁笄而字
书曰季姬则字也妇人书字许嫁之辞也岂其许嫁于
鄫而未归于鄫乎然则出遇诸侯使来请巳恐有此事
不至如或者所疑何休谓季姬许嫁于邾而及鄫子遇
使鄫子请巳未知何据
    沙鹿崩
或问沙鹿不系之国何也春秋书地有不系之国者如
楚丘不系卫缘陵不系𣏌盖不以楚丘缘陵系于卫𣏌
也沙鹿梁山不系之晋盖天下之名山大川也古者名
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157-0595d.png
山大泽不以封其地其名固有常处矣下阳不系之虢
虎牢不系之郑盖天下之险要地也下阳亡则虞虢亡
虎牢者郑之捍蔽天下险要之地亦自有数故亦不系
之国也
    公如齐
或问公如齐杜预以为五年一朝然乎曰案左氏文十
一年曹伯来朝十五年又来朝左氏曰五年一朝古之
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157-0596a.png
制也此年公如齐前十年公尝如齐矣至是适五年故
杜预何休皆以为古之义愚案陆象山之言曰古者诸
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
五年一狩周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狩考制
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朝所以考制度尊天子也
故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
天子榖梁以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误矣礼所谓两君
相见者不能无是事尔非定制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
大聘诸侯交相聘问则有定制矣故曰朝觐之礼所以
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157-0596b.png
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是故
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
之三王之通制也由是言之则诸侯无朝礼明矣
 春秋或问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