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八
卷八 第 1a 页 WYG0157-0551c.png
钦定四库全言
 春秋或问卷八     宋 吕大圭 撰
庄公  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(九年)
或问书纳之义曰春秋书纳者六昭十二年纳北燕伯
哀二年纳蒯聩宣十一年纳公孙宁仪行父文十四年
纳捷菑僖二十五年纳顿子与此年是也凡皆不受而
强致之辞盖二公子各有党小白之党在内故公伐齐
以纳纠然襄公见弑小白奔莒纠奔鲁小白与纠皆庶
子而小白兄也纠弟也则小白当立纠不当立明矣或
卷八 第 1b 页 WYG0157-0551d.png
曰何以知纠之为弟而小白之为兄邪曰以春秋之所
书而知之上书纳纠而下书齐小白入于齐以小白而
系之齐则小白当有国明矣忽系之郑则忽当有郑也
突不系郑突不当立也小白系齐则小白当有齐也纠
不称子纠不当立也羁系之曹羁当有曹也赤不系曹
赤不当立也圣人书法之严如此哉是故小白纠之长
少不必观之他书观之春秋足矣孔子称管仲之功则
卷八 第 2a 页 WYG0157-0552a.png
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
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使小白不当立而纠当立则管
仲之不死为非义使纠不当立而小白当立则召忽之
死为伤勇圣人比召忽为自经沟渎之谅而与管仲可
为之功则小白纠之长少亦可知矣然公之伐齐纳纠
也虽欲纳之而实未能纳也夫纳者虽内弗受亦必志
于克入而已矣故虽未入国也而至其国焉则书国如
楚人纳顿子于顿晋人纳捷菑于邾是也虽未得国而
入于邑焉则书邑如齐高偃纳北燕伯于阳晋赵鞅纳
卷八 第 2b 页 WYG0157-0552b.png
卫世子蒯聩于戚是也今公之纳纠也以国则小白己
君以邑则纠不能入所以只言公伐齐纳纠而已齐雠
国也纠雠子也国可以伐纠可以无纳伐齐非以复雠
也志于纳纠而纳纠之义又非能终也终于齐人杀之
而已以伐则见败以纳则见杀公之耻深矣
    战于乾时我师败绩
或问乾时之战春秋书之不讳其败何也曰或谓能与
卷八 第 3a 页 WYG0157-0552c.png
雠人战虽败亦荣也是以不讳然以经考之则其所以伐
齐者非为复雠也为纳纠也使乾时之战而出于复雠之
心则此战为义战虽败圣人不之耻若是而曰能与雠人
战虽败亦荣可也今其所以与齐战者非为复雠也本与
齐大夫谋欲纳纠既而伐齐纳之而小白已入齐矣公犹
不已也遂与之战是其所以伐齐者本欲纳其亡公子以
为德是岂有复雠之心哉而或以为虽败亦荣非矣
    齐师灭谭谭子奔莒
或问诸侯失国常名之谭子何以不名或曰谭本无罪
卷八 第 3b 页 WYG0157-0552d.png
也而齐灭之罪不在谭子也故不名然尝考之经则其
说有未通者案经诸侯被执以归者未有不名荆败蔡
师以蔡侯献舞归晋灭潞氏以潞子婴儿归蔡公孙姓
灭沈以沈子嘉归郑游速灭许以许男斯归楚公子结
陈公孙佗人灭顿以顿子牂归晋人执戎蛮子赤归楚
皆名之而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则不名外诸侯之卒未
有不名者宋公和卒蔡侯封人卒齐侯小白卒晋侯周
卷八 第 4a 页 WYG0157-0553a.png
卒皆名之其馀莫不名而秦伯薛伯滕子𣏌子卒则或
不名灭而奔者亦名盖失地之君也名之欲使后人知
其为某君也如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是也而齐灭谭
谭子奔莒不名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不名狄灭温温子
奔卫不名由此观之以归而书名奔而书名与卒而书
名皆一义也其不书者则史失之而圣人不能增之也
盖弦温谭夔皆小国也国小则其纪载或有未备者矣
若夫中国之诸侯则其奔而或名或不名不可以是例
论之也执称曹伯而归则称曹伯襄执称卫侯而归则
卷八 第 4b 页 WYG0157-0553b.png
称卫侯郑卫侯出奔楚不名而归于卫则名卫侯衎出
奔齐名之而卫侯入于夷仪则不名此非纪载之未备
也而或名或不名则有义矣盖不名则其位未绝名之
所以见其为失地之君也不名所以正其位而名之所
以别于二君也又与小国之纪载未备者不同矣或曰
谭弦温子岂非见灭于强国而其位未绝邪曰徐子章
羽亦见灭于强国者也岂其位遽绝邪吾故曰失国之
卷八 第 5a 页 WYG0157-0553c.png
君必名其不名者皆史失之也
    宋大水
或问春秋纪灾异惟宋特详何也曰公羊谓何以书及
我也且宋去鲁甚远虽大水岂能相及苟及鲁鲁当自
书肯书宋乎谷梁谓为王者之后纪异则𣏌亦王者之
后曷为而不纪耶庄二十年书齐大灾岂王者之后哉
杜氏云吊则书昭九年书陈灾于时陈已为楚所灭则
鲁何所吊而书之乎黎氏谓春秋详内而略外故内灾
必详悉而书之而外灾则于宋郑陈卫或各举其一二
卷八 第 5b 页 WYG0157-0553d.png
以见列国之异也其说是矣然春秋于列国之灾间一
二见而于宋事为尤详如雨螽陨石退鹢之类莫不备
书非惟大水而已意者夫子虽因鲁史以作经亦必博
采而孔子祖宋得其事实为尤详故备录焉其他则因
史所书或得其实而后书之不及闻则否
    纪叔姬归于酅
或问纪叔姬之归于酅或以为娣无归之理何也曰此
卷八 第 6a 页 WYG0157-0554a.png
殆不考经之故案经内女之见于经以其遭人伦之
变得书者纪叔姬宋共姬之事为尤详娣不书归而叔
姬得书归内女不书葬而叔姬得书葬与宋共姬同详
宋共姬之事者以宋共姬之有贤德也详纪叔姬之事
者亦以纪叔姬之有贤德也宋共姬纪叔姬皆吾女遭
人伦之变者也而其贤德可称故其卒其葬皆得书之
观圣人之所书而其贤可知矣纪既亡矣鲁为宗国妇
人有来归之义叔姬不归鲁而归酅以纪之五庙在酅
不以纪亡而亏妇道也鲁人高其节义是故其归于酅
卷八 第 6b 页 WYG0157-0554b.png
其卒其葬史册悉书夫子存而弗削焉庄三年纪侯大
去其国至是叔姬始归于酅岂纪侯至是而方卒乎
    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
或问案春秋惟主兵则序主兵者为首若盟会则序爵
如宋齐卫盟于瓦屋宋陈蔡盟于折是也至北杏之会
则序齐于宋之上何也曰盖予齐以伯也城濮之师序
晋侯于齐师宋师之上盖予晋以伯也曹南之盟书曰
卷八 第 7a 页 WYG0157-0554c.png
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则齐桓没而伯主之权移于
宋也辰陵之盟书曰楚子陈侯郑伯则晋文没而伯主
之权移于楚也黄池之会书曰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
池则两伯之辞也故北杏以前诸侯之盟会皆序爵北
杏以后则诸侯之盟会序伯主为首北杏以前诸侯有
特相会者北杏以后则诸侯非伯主不会矣北杏之会
其至者宋陈蔡邾之大夫耳至幽之盟则宋陈卫郑许
滑滕之君也又至葵丘之会则宰周公在会矣然犹未
也至于温之会则天王实狩焉其盛极矣有北杏之会
卷八 第 7b 页 WYG0157-0554d.png
则有幽之盟有幽之盟则有葵丘之盟有葵丘之盟则
有温之会矣方伯图之未兴也列国诸侯更相吞噬间
有若郑庄齐僖之流虽能雄长于一时而终未能执伯
主之柄天下纷纷莫之统一亦可叹矣虽然人心犹知
有周也及伯图之既兴也列国诸侯向之纷纷而无统
者今则翕然惟伯主之为听下以号令于诸侯上以致
天王之狩一时气势声燄赫奕中国赖以少事然自是
卷八 第 8a 页 WYG0157-0555a.png
王命浸微矣圣人之于春秋也固未尝不与伯主之功
而亦未尝喜伯主之盛据事直书而善恶自见矣夫以
齐桓图伯之初而列国之至者惟宋陈蔡邾而宋陈蔡
邾之至者仅以大夫而已以此见伯图之兴虽天下之
幸而前乎此者未有此举今而齐桓一旦骤为之列国
诸侯终有疑焉而未信者使当是时而有王者作其不
翕然而归往乎
    公会齐侯盟于柯
或问柯之盟齐及鲁平也世雠而平可乎曰胡氏曰始
卷八 第 8b 页 WYG0157-0555b.png
及齐平也世雠而平可乎于传有之敌惠敌怨不在后
嗣鲁于襄公有不共戴天之雠当其身则释怨不复而
主王姬狩于禚会伐卫同围郕纳子纠故圣人详加讥
贬以著其忘亲之罪今易世矣而桓公始合诸侯安中
国攘荆楚尊天王乃欲修怨怒邻而危其宗社可谓孝
乎故长勺之役专以责鲁而柯之盟公与齐侯皆书其
爵则以为释怨而平可也或称齐襄复九世之雠而春
卷八 第 9a 页 WYG0157-0555c.png
秋贤之信乎以仲尼所书柯之盟其辞无贬则复九世
之雠而春秋贤之者妄矣其诸传者借襄公事以深罪
鲁庄当其身而释怨邪苏氏曰始及齐平也公羊于此
言曹沬手剑劫桓公以反汶阳之田管仲许之要盟可
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雠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由此
著乎天下予以为此春秋之后好事者之浮说而非其
实也鲁桓之怨不在桓公曹沬无以发其怒一也使曹
沬诚以劫得盟如华元子反则春秋要盟不书楚宋之
盟书曰宋人及楚人平而不书盟今书公会齐侯盟于
卷八 第 9b 页 WYG0157-0555d.png
柯二也是公羊不足信也鲁仲连称曹子为鲁将三战
三北失地五百里及桓公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拔
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三战所亡一朝而复案长勺之战
庄公始用曹刿以败齐自是鲁未尝敢战安得有所谓三
战三败以兵劫桓公求侵地者乎故仲连亦不足信也
    齐陈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
或问齐桓之将图伯也其次于郎则实挟诸侯以胁宋
卷八 第 10a 页 WYG0157-0556a.png
也会于北杏宋实在焉才一阅岁而会诸侯以伐宋何
也曰左氏以为宋背北杏之会齐请师于周以伐之于
理或然春秋之义召盟而后至则曰会盟如僖十九年
鄫子会盟于邾是也召伐而后至则称会伐如隐四年
翚帅师会伐郑及此年单伯会伐宋是也然则单伯之所
以会伐者盖齐请之也齐之所以请师于周者借王命
之重以威诸侯也齐桓之兴名曰尊王室而北杏之会
未几而宋已背之齐于是请师于周以讨之夫会诸侯
而名曰尊王室非诚尊王室也不如是无以为名以会
卷八 第 10b 页 WYG0157-0556b.png
诸侯也讨诸侯而必请师于周非诚尊周也不如是无
以为名以威诸侯也春秋书曰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
单伯会伐宋三国以春伐宋而单伯以夏会之于以见
单伯之会伐特出于齐侯之请勉强而从之是以迟迟
而后至耳方伯业之未成也故必假王命而行及伯者
之令已行则天下不知有王矣虽然齐率诸侯挟王命
以伐宋岂诚得宋之罪哉宋有弑君之贼而齐不能讨
卷八 第 11a 页 WYG0157-0556c.png
陈纳弑君之贼而齐不能正北杏之会姑欲诸侯之从
已而已大义所在既已失之则其所谓尊周室攘夷狄
安中国者是徒张其虚声以窃诸侯之权耳实安在哉
前年之会既逸贼而不之讨今年之伐无以为名不假
王命之重则不足以威天下是齐桓之志也此一役也
倘在于北杏未会之前则弑君之贼不接迹于天下矣
惜哉
    荆入蔡
或问荆入春秋而首入蔡何也曰蔡迩楚之国也每观
卷八 第 11b 页 WYG0157-0556d.png
荆楚方强而蔡首被其祸未尝不叹中国之不振旅诸
姬实尽而莫之问也入春秋以来蔡尝从王伐郑则犹
修勤王之职也会于邓盟于折会于曹则犹交诸侯玉
帛之好也伐郑伐卫伐戴则犹同诸侯兵车之会也自
败莘以来五年两被荆伐哀侯蒙尘不返而蔡之臣子
甘为楚向齐桓称伯蔡仅一从北杏之会自是而后伐
宋伐郑两会于鄄两盟于幽会于柽蔡皆不与盖自是
卷八 第 12a 页 WYG0157-0557a.png
折而从楚矣是故召陵加师仅足以得楚人之屈服而
不能革蔡人从楚之心齐桓终不得置蔡于盟会也齐
桓既没晋文未兴楚成抗衡北方则蔡必预十九年楚
盟齐则与蔡俱至二十一年楚会盂则蔡复偕至二十
七年楚围宋则蔡复偕至至于城濮之役楚既大创蔡
始改图晋之三会黾勉周旋践土之载书曰晋重耳蔡
甲午藏在王国列国皆能道之温之会翟泉之盟犹前
志也晋文既没而中国之盟会蔡复不与至文十年厥
貉之次遂执干戈从楚穆为窥宋之谋十五年晋郤缺
卷八 第 12b 页 WYG0157-0557b.png
讨其不与新城之盟而蔡犹未即晋也成八年晋栾书
帅师侵蔡而楚救之晋悼之兴列国悚焉以听命而蔡
且安于楚之宇下襄八年郑欲媚晋而侵蔡获公子燮
而楚复兴子囊之师为蔡雠郑终悼之世亦不能得蔡
于盟会也晋悼没而楚之役蔡常从之襄二十四年楚
伐郑则书曰楚子蔡侯二十六年楚伐郑又书曰楚子
蔡侯二十七年宋之会昭元年虢之会蔡公孙归生实
卷八 第 13a 页 WYG0157-0557c.png
序于列国大夫之上四年申之会书曰楚子蔡侯其再
伐吴也又书曰楚子蔡侯是中国诸侯其折而从楚者
莫如蔡之先也其坚于事楚者莫如蔡之甚也昭十一
年楚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矣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
矣其冬楚灭蔡执世子有以归用之矣楚虔既没而蔡
庐复封则蔡之存亡兴废皆宅命于楚而中国安得有
之乎蔡朱东国之废置专以费无极之一言而废君立
君楚之小臣得以制之矣蔡昭抱累世之憾以一裘一
佩之微遭三年拘止之辱沉玉璧以绝楚贽爱子以请
卷八 第 13b 页 WYG0157-0557d.png
晋气愤而情激亦既转而从夏矣而召陵之役晋人求
货而辞蔡诸侯侵楚之师不出而楚人围蔡之师反至
柏举之战遂使蔡人假手于吴以释憾楚祸虽深蔡忧
未已哀元年楚复围蔡使蔡人男女以辨疆于江汝之
间蔡人倾覆是惧谋徙州来哭墓而迁君臣相残以及
公孙翩之祸迄于春秋之后而蔡终为楚所并是则中
国诸侯之蒙祸于楚亦莫如蔡之甚也是故蔡之五祸
卷八 第 14a 页 WYG0157-0558a.png
皆楚为之楚文之执献舞蔡十年无君则蔡之祸一也
楚灵之杀蔡般蔡祀将绝则蔡之祸二也楚费无极逐
蔡侯朱则蔡之祸三也楚子常拘蔡昭于南郢则蔡之
祸四也楚昭迁蔡于江汝则蔡之祸五也凡此皆楚为
之其从楚最先其事楚最厚而蒙楚之祸最甚蔡之始
受祸于楚也其见于经则曰荆败蔡师以献舞归蔡之
终受祸于楚也其见于经则曰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
蔡蔡迁于州来观蔡人之祸福而春秋列国之盛衰可
观矣向使当荆败蔡师荆入蔡之时而齐桓即能救弱
卷八 第 14b 页 WYG0157-0558b.png
蔡以却强楚则蔡不折而入于楚矣向使践土之后晋
伯常如文公之盛则蔡必不舍夏盟而从蛮荆矣向使
当蔡昭绝楚从晋之时晋之君能守其先绪而不夺于
求货之臣则蔡不至于假吴以释憾而卒致州来之迁
矣故其始背中国也在于荆入蔡而齐桓不能救其再
背中国也在于晋文没而晋伯不能竞其终背中国而
归吴也在于晋伯既衰而不能有蔡也读春秋者宁不
卷八 第 15a 页 WYG0157-0558c.png
为是而三叹哉
    夫人姜氏如齐
或问夫人姜氏如齐圣人备书于册恶之也齐桓之贤
而亦书夫人如齐何也曰在礼夫人之适异国父母在
则归宁诗之葛覃之称归宁父母是也既没则使卿宁
哀二年左传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是也齐桓
之于文姜兄弟也前此已会齐襄其贬不待论而见今
襄公既没又如斋焉夫人之失礼甚矣盖自襄公既弑
不复如齐鲁齐之盟于柯甫及二岁不恤前非复有如
卷八 第 15b 页 WYG0157-0558d.png
齐之举然齐桓五霸之贤君必能鉴襄之失而正之以
大义焉故夫人至是不复如齐而如莒矣
    宋人齐人邾人伐郳
或问经庄五年郳黎来来朝公羊曰小邾娄也杜氏曰
附庸国其后数从齐桓尊周室王命以为小邾子则
郳盖出于邾也此年三国伐郳杜注云附庸属宋而叛
故齐为之伐郳汪氏曰石氏以为郳有二郳黎来乃是
卷八 第 16a 页 WYG0157-0559a.png
小邾国而三国伐郳乃宋之附庸郳有二也不知是否
    宋人齐人卫人伐郑
或问北杏之会先书齐而此年伐郑与伐郳则先宋
何也曰伐郳伐郑凡以为宋也石氏曰春秋之法会盟
先主会征伐先主伐此年先宋与伐郳之义同杜预于
此特发例曰班序上下以国之大小为次范宁同之盖
春秋会盟有以侯而先公者有以男而先伯者卫居陈
上而齐桓既伯则后陈蔡居陈下而昭公以前则先卫
郑大国也而后纪滑小国也而先滕考斯志也岂特以
卷八 第 16b 页 WYG0157-0559b.png
国之小大为之次哉亦以见周衰礼籍之亡诸侯皆以
强弱相制班爵上下不以先王之旧法而先后进退皆
出于主会之临时隐公之初滕薛争长鲁人长滕黄池
之会吴晋争先诸侯先晋皋鼬之会子鱼一言卫复蔡
上澶渊之会良霄先至郑处宋先如此之类皆非周旧
圣人一切因其实而书之以见诸侯之纵恣而王制之
败坏也夫岂纯在于国之大小哉乃若虞晋灭下阳先
卷八 第 17a 页 WYG0157-0559c.png
书虞于宋之会先书晋又皆以示义也
    同盟于幽
或问书同盟之义曰案经书盟者一百十二而书同盟
者十有六庄十六年幽二十七年幽文十四年新城宣
十二年清丘十七年断道成五年虫牢七年马陵九年
蒲十五年戚十七年柯陵十八年虚朾襄三年鸡泽九
年戏十一年亳城北二十五年重丘昭十三年平丘是
也公羊曰同盟者何同欲也谷梁曰同外楚也愚尝以
意推之窃谓盟而书同固出于诸侯之同欲无可疑者
卷八 第 17b 页 WYG0157-0559d.png
以经考之齐桓之盟惟再盟于幽皆书同若葵丘牡丘
之会则不书同晋文践土翟泉之盟则不书同至于赵
盾新城之盟而后书同自是而后不书同者寡矣盖齐
桓为幽之盟实在荆入蔡伐郑之后中国诸侯同于惧
楚倚桓以为重故两盟于幽皆书同焉若葵丘践土之
盟则桓文之盛也主是盟者盖出于桓文之意而诸侯
从之故不书同晋文卒而楚益强新城之盟同于惧楚
卷八 第 18a 页 WYG0157-0560a.png
自是而后楚日以强中国之伯业日以不振故凡中国
诸侯之相与盟会者皆倚晋以为重凡皆诸侯之所同
欲也惟澶渊之盟不书同则平齐晋也皋鼬之盟不书
同则刘子不与盟也故有以主是盟则不书同是桓文
主伯之盛也二幽之盟而书同则桓公伯业未盛之时
新城以后皆书同则晋伯业渐衰之际凡书同者众欲
之也众欲则犹未纯乎专主盟也说者以为必尝有异
而后书同如左氏所谓郑成陈郑服之类是也然两会
于鄄亦服异也而何以不书同邪或谓殷见曰同同盟
卷八 第 18b 页 WYG0157-0560b.png
之礼盖天子之礼而齐桓窃之故书曰同然以新城之
盟赵盾实主之则以大夫而僭天子之礼疑亦未至是也
吾故曰同盟者同欲也虽然初盟于幽不书公再盟而
后书公何也曰是春秋之变文也举天下而听命于一
邦古未有是而齐首为之鲁君为是迟迟而不之往北
杏之会鲁不之从齐为是盟于柯以怀鲁伐宋之师王
臣实来而鲁不之会再会于鄄宋卫陈郑皆至而鲁不
卷八 第 19a 页 WYG0157-0560c.png
之会鲁东方之望国而周公之祚嗣也齐不得鲁终不
可以合诸侯而鲁之君臣犹守先王礼文之旧以为古
未有是也是以迟迟焉而不往至于幽之盟则诸侯皆
来而鲁亦不得以不往矣虽然犹有讳也至于再会于
幽则亦不之讳矣荆楚僭王肆行而莫之制不有齐桓
倡义以为诸侯主其谁能治之鲁之君臣虽欲勿从焉
得而勿从之哉是故挟天子以令诸侯桓文之义春秋
之所不予也主夏盟以制强楚桓文之功春秋之所不
弃也两盟于幽而皆书同所以奖齐桓制楚之功也
卷八 第 19b 页 WYG0157-0560d.png
 春秋或问卷八